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宏观政策研究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宏观政策研究范文1
【关键词】宏观经济政策;国际贸易;替代融资
宏观经济政策是为达到一定的政策目标,国家或政府运用一定的政策工具,调节控制宏观经济的运行。宏观经济政策的主要目标有四个:持续均衡的经济增长;充分就业;物价水平稳定和国际收支平衡。宏观经济政策是国家制定对外贸易政策的依据,国内和国外关于宏观经济政策和国际贸易关系的文献还很缺乏,但已经有学者关注相关内容,本文综述了相关文献。
一、宏观经济政策与国际贸易
宏观经济政策和国际贸易政策都是政府管理经济的工具,国际贸易与宏观经济变量紧密相连,一国的经济状况影响对外贸易,而对外贸易也会反过来影响国家经济发展。国际贸易量对宏观经济政策很敏感。扩张性的财政政策,比如增加政府开支,对进口商品的支出也会增加,但支出比例的多少要依据具体的宏观经济政策。宏观经济政策影响金融市场,刺激资本的流入和流出,这个过程和国际贸易也是紧密相关的。宏观经济政策的目的是促进国内经济增长,经济稳定增长消费增加,对进口产品的需求也增加,国内生产出口产品的厂商为了满足国内消费者需求会将生产资源转向国内,一国贸易收支状况恶化。相反情况,如果一国消费需求减少,国内生产商会主动开拓国际市场,贸易收支情况改善。国家或地区根据国内外经济状况制定宏观经济政策,而经济发展水平和国际贸易有千丝万缕的联系,宏观经济政策和国际贸易的关系有待进一步研究。
二、关于宏观经济政策和国际贸易关系的研究综述:
2008年的金融危机伴随着贸易量的减少,这引发了贸易怎么依赖金融市场的问题。传统上说,金融危机是国际宏观经济学领域的主题,而不是贸易方面的;同时还引发了另外一个问题,贸易在全球商业周期中如何扮演传输渠道的角色。国际宏观经济学和国际贸易领域的研究者都被这些问题吸引,并且在使用联合方法找到新的答案。
Beatriz de Blas& Katheryn Niles Russ(2010)研究的是国际银行问题,自从2008年银行倒闭和金融危机,这个问题引起了宏观经济学领域的极大兴趣。论文研究的是如果一国向国际银行市场开放,本国能否从中获利,并且怎样依赖国内市场结构。假设贷方是异质的、不完全竞争的,模型显示,FDI能提高利润(常用的人存贷款利差的净息差),效率提高的同时,当地竞争使银行提高向借方收取的利率。如果允许国际银行通过收购国内高效率银行的方式进入国内市场会导致国内竞争下降,这可能是有害的。在不影响市场上次有效率银行的基础上,最有效率银行会提高自身利润来转移提高效率增加的利益,而不是通过降低借款利率。允许跨境贷款的替代选择可以使国内借款人受益于外资银行的效率,并且不会对国内市场结构产生负作用。全球金融市场开放提高的是效率还是不稳定性;在金融体系改革中应该采取什么样的开放形式,论文得出的结论对当前这些争论有重要影响。
经济增长是宏观经济学领域的一个主题,一直以来国际贸易对经济增长的重要性是全球公认的。在相关文献中,最有力的结论之一是国际开放对发展中经济体的积极作用。国内投资是资产积累和经济增长必不可少的条件,Dong-Hyeon Kim, Shu-Chin Lin &Yu-Bo Suen(2010)实证研究贸易和FDI能否提高国内投资总水平。研究发现两者关系不明显。基于国际和国内投资的替代水平,FDI可能不能提高一国的投资总水平。文献显示,贸易和FDI在不同国家扮演的角色不同,对投资水平的作用依赖于国家已存机构的复杂程度。在人力资本和金融体系发展不成熟的国家,贸易不利于国内投资,而FDI有积极作用。在机构发展成熟的国家情况正好相反,贸易比FDI发挥更有利的作用。这些结果为国家决定货物和金融市场的开放顺序提供政策建议。
Chin-Yoong Wong & Yoke-Kee Eng(2010)研究垂直专业化和贸易在中间投入的影响,用新凯恩斯模型重现和解释了东亚和东南亚经济体的商业周期。该论文的关键创新点是引入更丰富的垂直结构,顺序联系——三级垂直结构,比之前的研究更具特色。作者用最先进的贝叶斯统计估计模型参数,结果显示模型成功重现了体现国家利益的一系列商业周期时刻。最重要的是,模型重现了在商业周期中,提高跨国贸易结果的经验观测值,这个结果对许多假设不太丰富的模型来说是很难做到的。另外,该文献为全球经济中出现的传统的核心问题提出了新颖的、重要的见解。
在金融危机中贸易量下滑严重,在“大衰退”中产量下降明显,然而贸易量下降的比例更大。人们怀疑,金融市场混乱导致产量下降的同时引起贸易量剧烈下降,人们也怀疑企业贸易活动与金融市场关联度不同其感受到的危机程度也不同。Brahima Coulibaly, Horacio Sapriza& Andrei Zlate(2011)利用亚洲新兴经济体的公司水平数据验证后一种假设。论文的一项贡献是为公司应对全球需求提供政策建议,可能消除由于金融约束带来需求下降的负面影响。通过实证分析显示:如果危机前金融状况比较好,公司可能不受全球需求下降的影响;公司替代融资的能力——用贸易信贷融资替代外部金融融资——也可以使其免受全球需求下降的影响;在金融脆弱性给定的情况下,替代融资能力差的公司销量下降的多。论文为金融异质性和公司为应对危机选择融资渠道替代带来的后果给出了有效指示。
在“大衰退”末期,政府重新重视运用财政政策管理宏观经济,用财政政策代替已经被利用到最大限度的货币政策工具。包括中国和美国在内的国家颁布“购买国货”的条款,这限制政府把支出花费在国内而不是进口商品上,这些政策在国际上引起巨大争议。Mario Larch &Wolfgang Lechthaler(2011)运用财政学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结合贸易和财政理论数据创建模型,确定社会效益最大化的政府支出并分析政府支出是否应该排除进口。研究发现,一方面,购买国货条款可以消除传统外部性,在由国内纳税人确定的成本水平,财政支出对国外生产者有益;另一方面,购买国货的财政政策会提高成本,因为消费者不能购买比国内商品便宜的外国商品,这会降低整体消费和福利水平。文献研究如何从国际贸易理论中汲取经验教训,并有效地应用到公共经济学领域。
长期以来,在国际宏观经济学和国际贸易领域,企业基于国内和出口市场的定价行为是理论和实践探索的经典主题。不同的定价策略影响货币政策在国际和国家间的传导,相反地,货币制度的性质可以跨市场影响企业的定价行为。Julien Martin&Isabelle Méjean(2012)通过分析法国出口商向EMU国家出口商品时的定价行为,研究欧共体内的金融与货币联盟(EMU)对出口公司定价行为的影响。该文献发现,EMU对价格离散有显著影响:相对于EMU以外的欧洲地区,转变成单一货币时减少的价格离散大约是出口价的1%。作者运用高度分散的数据研究公司异质性的作用,数据显示采用欧元对大出口商的定价惯例有重要影响。当把异质性考虑在内采用单一货币时,减少的跨市场价格离散比例更大,相对于非EMU地区达到4%。因此,对于传统争论,是否应该采用统一货币加强市场整合并减少偏离一价定律,文献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
Ling Feng and Ching-Yi Lin(2012)通过研究广延边际对金融摩擦和国际货物贸易可能出现的相互作用提出了新的见解,用实证和理论相结合的方法研究参与国际贸易货物的范围。采用面板数据实证分析发现,无论是在广延边际还是集约边际,信贷紧缩会减少贸易量,后者是每种货物的贸易量。从理论上讲,论文创建了随机动态模型,把贸易理论中的元素有机结合起来。比如,受固定成本和沉没成本约束的报关决策,固定和沉没成本是宏观经济学中的元素;信贷限制的金融约束,信贷基于企业价值以及由此预期到的企业利润。出口成本包括非出口商没有的固定和沉没成本,模型显示,出口商为获得每单位利润比非出口商需要更多的贷款。较高的贷款利润率意味着金融约束力更大,并且更易受到金融约束的冲击。关于为什么金融冲击对贸易影响特别大,模型给出了一种可能的解释。
参考文献:
[1]徐松,戴翔.宏观经济政策对对外贸易的影响[M].对外经贸大学学报,2005.
[2]Beatriz de Blas& Katheryn Niles Russ,FDI in banking sector,National Bureau of Economic Research,Inc,NBER Working Papers 01/2010.
[3]Dong-Hyeon Kim,Shu-Chin Lin &Yu-Bo Suen,dynamic effects of trade openness on financial development,Economic Modelling27(2010)254 261.
[4]Chin-Yoong Wong & Yoke-Kee Eng,Vertically globalized production structure in New Keynesian Phillips curve,The North American Journal of Economics and Finance(impact factor: 0.76).01/2010;21(2):198-216.
[5]Brahima Coulibaly,Horacio Sapriza& Andrei Zlate,Trade credit and international trade during the2008-09global financial crisis,History of Finance Journal 07/2011;DOI:10.2139/ssrn.1893093.
宏观政策研究范文2
摘 要 根据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宏观经济的数据,以克莱因模型为基础进行建模,建立“中国模式”的宏观经济模型系统,并对系统进行参数估计与分析。构建联立方程模型,从财政政策角度出发进行相应的政策模拟与情景分析,探寻当前宏观经济可能存在的弊端并给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 克莱因模型 联立方程模型 系统 政策模拟 情景分析
背景:克莱因模型二战期间是研究美国宏观经济发展的小型宏观计量经济模型,在宏观计量经济模型的发展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著名经济学家萨缪尔森曾经认为:许多宏观经济模型,剥到当中,发现都有一个小的克莱因模型。而自1978年中国实行改革开放的政策,中国经济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因此,利用 1978-2010年的中国宏观经济数据构建克莱因模型,对中国宏观经济发展的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参考意义。
一、 克莱因模型系统的估计与分析
(一)该系统共有6个方程,其中前3个方程称为行为方程,构成克莱因模型的联立方程系统,而后三3个方程则称为恒等方程。
表示如下:
(消费)
(投资)
(私人工资)
(均衡需求)
(企业利润)
(资本存量)
变量解释:Y:收入 G:政府非工资支出 C:消费 Wg:政府工资 I:私人国内总投资 T:间接税收 Wp:私人工资 Time:时间趋势 P:企业利润 K:资本存量
(二)对建立系统进行估计,利用参数检验去除系统中不显著的变量,利用DW统计量判断自相关问题并适当增加滞后项,并对去除无关变量与新增滞后项的系统进行重新估计,其估计结果如下:
(三)结果分析:改进后的克莱因模型解决无关变量与自相关的问题,且比原始克莱因模型更加符合中国宏观经济运行实际。
I从消费行为来看,中国的最终消费主要受到企业利润(本期与上期)、工资与上期消费水平这三方面的影响,并且这三方面都表现为正影响。企业利润的增加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企业规模的扩大化,规模报酬递增有助于企业利润的进一步增加,由此进入良性循环。工资的提高,无论是政府工资还是私人工资,都能增加可支配收入,进一步刺激消费。改进消费行为方程中增加了消费的滞后项,说明消费行为是具有惯性的,历史低消费水平将会在一定程度上抑制未来的消费水平。而消费是拉动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之一,刺激消费除了提高企业自主盈利能力、提高工资水平之外,还需要改变千百年以来中国崇尚储蓄、节俭为美的消费观。
II从投资行为来看,与美国克莱因模型有所不同的是,国内投资主要受上期投资的影响,受资本存量与企业利润的影响并不明显。按照经济学的理论,企业的利润水平越高,其吸引投资的能力就会越强,那么中国的投资行为看似有悖常规的经济学理论了。然而中国自改革开放以来推出了各种政策吸引投资,相当优惠的幅度使得企业利润在进行投资决策时的影响受到了较大程度的削弱。但是并不能说明如此吸引投资的政策是绝对明智的,吸引投资所付出的代价必须与收益进行衡量,一味牺牲总体利益而吸引投资的政策显然是不合理的。
III从私人工资水平行为方程来看,私人工资仅受当期国民收入影响,而与时间趋势并没有太大关系。这似乎有些出乎意料,从现象上来看,随着时间的发展,私人工资水平也在逐渐提高。但是时间发展也伴随着国民收入的提高,剔除私人工资水平中的收入因素,时间的趋势因素对私人工资水平的影响就微乎其微。这个行为方程可以解释中等收入陷阱的问题:时间仍在推移,经济发展停滞不前,人均收入保持在一个中等水平,始终无法突破高收入线。中国目前已经迈入中等收入国家的行列,想要摆脱中等收入陷阱的困境,仅仅依靠时间的推动力量是不够的,必须为自身经济发展谋求新的增长点。
二、 联立方程模型建立与情景分析
克莱因模型的系统只能用于估计而不能用于预测与情景分析,需要建立联立方程模型来完成这两项工作。
(一)当前中国实行较为积极的财政政策,通过情景分析,在当前财政支出的基础上给予以1%的冲击,观察其他变量的变化情况
变量 CS P Wp Y
变化率(%) 0.35 0.43 0.33 0.33
根据模拟结果可以看出:财政支出的增加会带来消费、企业利润、工资、国民收入的同方向变动,这是符合理论预期的。较为积极的财政政策的确在一定程度上刺激消费、提高企业竞争力与国民生活水平,从这点来看,目前实行的财政政策方案是比较合理的。但是可以看出财政支出增加的比例大于上述四个变量增加的比例,这可能由两方面的原因造成:(1)财政支出效率低下;(2)国民收入基数过大导致政策效果不明显。如果是由前者造成,那么继续扩张财政支出政策就意义甚微,必须考虑有效途径增大财政支出的效用。如果是由后者造成则不必过于担心,但也可以考虑其他比财政支出更具敏感性的因素以强化政策效果。
(二)税收是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通过情景分析,在当前税收的基础上给予以1%的冲击,观察其他变量的变化情况
变量 CS P Wp Y
变化率(%) -0.20 -0.63 -0.098 -0.098
根据模拟结果可以看出:税收增加会带来消费、企业利润、工资、国民收入的减少,基本符合理论预期。税收增加减少了企业的留存收益,不利于企业的扩大再生产;同时减少居民的可支配收入,抑制消费,对经济发展有一定色抑制作用。仅从上述四个因素的变动幅度来看,税收对于收入和私人工资的影响并不太明显,但对最终消费与企业利润有较大的影响。收入的不明显变动意味着可支配收入的改变并不巨大,最终消费的迅速减少则是由于税收增加带来的负面心理影响抑制了边际消费倾向。受税收冲击影响最大的因素是企业,目前企业所得税的税率大约为25%,对于部分盈利能力较差的企业来说,增加1%的税率足以带来巨大的经营障碍了。由此看来:为了增强民族企业的自主盈利能力,对部分企业给予适宜的税收优惠政策十分有必要。
三、 中国宏观经济模型研究的结论与政策含义
通过克莱因宏观经济模型系统的构建与系统参数的估计,发现美国克莱因模型并不完全适用于中国国情,中国需要自身经济发展的“中国模式”。对所估计参数进行分析,找出目前宏观经济可能存在的几个问题:①长期存在的消费观导致内需不足,经济发展缺乏动力,对外依存度较高;②高代价吸引外资抑制国内企业自主盈利的激励;③经济发展急需找到新的增长点,否则将会面临“中等收入陷阱”的困境;④财政政策效率有待提高,部分支出可能存在浪费现象;⑤企业提高竞争力还需要政府更多的支持,对部分企业优惠政策必不可少。
这些潜在可能的问题都将成为未来经济发展的瓶颈,制约经济的蓬勃发展。自金融危机与欧债危机后,国外市场需求迅速萎缩,一味依靠加工性出口谋求发展显然是不明智的,除了提高企业自主研发与盈利能力之外,拉动国内需求也将变得尤为重要。民族企业强大的竞争力将保障企业良好的盈利环境,强有力的内需将增强国家抵抗外来风险的能力。因此,国内政策制定者在进行经济决策时建议考虑多向消费者与企业倾斜。
参考文献:
[1]国家统计数据库.国民经济核算.219.235.129.58/indicatorYearQuery.do?id=130110100000000.
宏观政策研究范文3
【关键词】房地产;调控政策;现状
一、现阶段房地产市场调控政策的研究现状
国家统计局的2013年12月份70个大中城市住宅销售价格变动情况显示,在新建商品住宅中,与前一月相比,70个大中城市中,价格下降的城市有2个,持平的城市有3个,上涨的城市有65个。环比价格变动中,最高涨幅为1.1%,最低为下降1.7%。与前一年同月相比,70个大中城市中,价格下降的城市有1个,上涨的城市有69个。
根据某数据的报告显示,广州去年房价的上涨速度就相当惊人。2013年1-12月,广州全市普通住宅成交均价为16059元/平方米,比2012年全年成交均价14044元/平方米增长14.4%,已超过定下的楼价调控目标。
广州楼价调控目标是房价涨幅至少不应高于GDP的涨幅和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的涨幅。也就是说,广州房价上涨幅度最起码要低于10%。而事实上,作为当前全国房价上涨速度最快的城市之一,广州在未来一段时间面临着极大的房价调控任务。
二、房地产调控政策过程中需要注意的问题
(1)从房地产商品的持久性上看,政府的调控政策针对的主要对象应该是新房或者是期房,从新房或者期房的价格上的调控政策对于房地产市场的影响从长期上能够看出房地产市场的市场走向,从近几年的市场调查效果看,商品的持久性是房地产市场调控政策起到作用的长期体现;
(2)从房地产商品的不可移动性上看,这个特性决定了房地产市场的地域性特点,由于地区经济、文化、环境的各方面差异,房地产市场的商品的不可移动性决定了地区房地产的发展程度以及规模大小,因此,一定要根据地域特点合理的实施调控政策,才能够起到预期效果;
(3)从房地产商品的泡沫程度上看,房地产商品房价格的涨幅、供应结构的合理程度以及市场的秩序决定了房地产市场的泡沫化的严重程度,需要强调的是,衡量房地产商品泡沫化的各项指标需要政府调控政策的合理调整。
三、当前房地产调控政策的建议-以广州政府调控为例
(一)加强政府的调控政策治理
(1)加快中低价位商品住房供应,控制高端商品住房供应。加快中低价位商品住房供应,加强对中低价位商品住房项目预售款的监控和划拨使用管理,确保房地产项目顺利完成开发建设。已批准建设的低密度商品住房项目须完成房地产初始登记后方可销售。
(2)增加住宅用地供应。切实采取有效措施,力争2013年住宅用地实际供应量比前5年年均实际供应量增加20%以上。2013年12月31日前制定并公布2014年全市住宅用地供应计划,确保2014年住宅用地计划供应量不低于2013年计划供应量。
(3)抑制不合理住房需求。广州是政府暂定对能提供购房之日前5年内在广州市连续缴纳3年以上个人所得税缴纳证明或社会保险缴纳证明的非广州市户籍居民家庭,限购1套住房(含新建商品住房和二手住房)。
从严查处各类住房骗购行为。对提供虚假购房资料骗购住房的,不予办理房地产登记;对存在规避住房限购措施的商品住房项目,责令房地产开发企业整改;购房人不具备购房资格的,企业要与购房人解除合同;对教唆、协助购房人伪造证明材料、骗取购房资格的中介机构,责令停业整顿,并严肃处理相关责任人;情节严重的,追究当事人的法律责任。
(4)人民银行广州分行应在国家统一信贷政策基础上,根据本市房价控制目标和政策要求,进一步提高第二套住房贷款的首付比例。
(5)引导开发企业理性定价。根据2013年广州市房价控制目标,继续对新建商品住房预售价格实行价格指导,对不接受政府价格指导的项目,暂不核发预售许可证。
(二) 加强政府调控政策对于开发商的监督
为保证政府调控政策的有效实施,首先,应该加强开发商的信息披露力度,建立一套完善的房地产信息披露体制,强制性的要求开发商披露房价的成本、房子的销售信息等,遵循公开、公正、及时、有效的原则,尽可能的减少地方政府与开发商之间的信息不对称现象,防止房地产市场上出现价格泡沫等不利现象的发生,做到信息资源的公开化,使得房地产对于开发商的服务真正的透明化;其次,建立独立的监督机构,实现第三方治理的公平现象,目前中央政府还没有单独的设立房地产的监督机构以便规范房地产市场的不正当行为,由于房地产的调控涉及的部门众多、相关利益者之间的调控政策的复杂,造成的政府对于调控政策的侧重点做不到面面俱到,使得调控措施偏离了预期的方向,造成了不必要的冲突;最后,增强开发商违规的处罚机制,使得地产商的违规成本加大,这样才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对开发商起到威慑作用,遏制开发商的不正当行为。
(三)加强引导社会大众的住房消费需求,防止投机取巧行为由于当前广州房地产市场上的监督指标的原因,造成了大量的市场监督数据的不准确,因此有必要建立一套严谨的调控政策预测系统,为社会大众的住房消费行为做指引,使得社会大众能够对于房地产市场的众多投资现象做出理性的投资判断,预测系统的建立不仅引导社会大众的投资行为,而且也为政府和房地产开发商的决策行为提供了依据。首先,社会大众应该追求的并不是当前的投资价值,而是满足最基本的住房需求;不应该盲目追求现代市场所谓的超前住房消费,而是应该做一个理性的投资人,树立正确的住房消费观念。
四、结束语
总之,为加强改善房地产市场调控政策,找到合理的改善路径,不仅应该完善地方政府的治理体制,针对开发商也要加强监管,同时引导社会大众的住房消费需求,才能够有效的防止政府调控政策的失灵,促进房地产市场的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宏观政策研究范文4
【关键词】 中小企业;融资;问卷调查
2008年以来,在全球金融危机的冲击下,我国中小企业生产经营出现了较大困难,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也显得异常突出。针对该情况,国家出台了一系列针对中小企业融资的政策和措施。但为抑制物价上涨和通胀,国家在2010年下半年开始实行从紧的信贷政策,并陆续采取了多次上调基准利率和存款准备金率等措施。上调存款准备金率使银行信贷规模大幅萎缩,给中小企业造成直接冲击。同时,连续的加息加大了中小企业的负债成本,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更为突出。
目前我国中小企业主要集中于江苏、浙江、广东等地,江苏省中小企业的融资状况在全国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基于此,我们于2011年对江苏省部分中小企业进行了问卷调查,以了解江苏省中小企业目前的融资情况及所面临的问题,并提出解决我国中小企业融资困境的对策。
一、江苏省中小企业融资现状及特点
本次问卷调查总共发放问卷150份,回收有效问卷106份,占70.67%。其中,按行业分类,工业企业占30.19%,建筑业占5.66%,批发零售业占20.75%,交通运输业占5.66%,其他行业占37.74%。按所有制分类,国有企业占22.64%,集体企业占7.5%,私营企业占60.37%,外商投资企业占5.66%,其他企业占3.83%。
(一)样本企业融资基本状况
根据调查,对于企业目前的融资状况,71.7%的企业表示融资困难。56.6%的企业认为存在资金缺口,其中43.14%的企业资金缺口在100万元以下,41.18%的企业资金缺口在101~1 000万元之间,15.68%的企业资金缺口在1 000万元以上。对于所需资金的用途,59.62%的企业表示用于维持正常生产资金需要,65.38%的企业用于扩大生产和规模,36.54%的企业用于技术改造和研发,28.85%的企业用于多元化投资。
(二)样本企业融资结构及特点
1.内源融资
内源性融资主要是指企业通过自有资金及生产经营活动产生的盈余来进行融资。根据问卷调查,大部分企业都把自有资金作为最重要的融资来源,占到了总数的67.31%。同时,36.54%的企业认为留存收益是目前补充资金的重要渠道。
2.外源融资
(1)间接融资。间接融资是通过金融媒介进行的融资,包括银行存款、商业信用、票据贴现、融资租赁等方式。根据问卷调查,当前企业主要融资来源除自有资金外,银行贷款排在第一位,占64.15%。但企业认为目前从银行贷款仍旧很困难,在被调查的企业当中,仍有7.84%的企业2010年全年未曾从银行进行贷款。从借款难易程度看,比较容易获得银行贷款的企业仅占16.98%。由于从银行贷款困难,有23.53%的中小企业认为民间贷款已成为企业主要的融资渠道。另外,分别有19.23%、25%、15.38%、17.31%的企业表示赊购款、票据贴现、融资租赁、政府资助也是其融资的重要渠道。
(2)直接融资。中小企业直接融资的途径包括中小板和创业板,还有私募股权基金、产业投资基金、创业投资基金、风险投资基金以及债券市场等。但对江苏省中小企业来说,直接融资渠道相当狭窄。调查结果仅有1.92%的企业通过发行股票来进行融资,没有企业通过发行债券的方式进行融资。
二、中小企业融资困境及原因
(一)中小企业自身
由于中小企业自身的弱质性,不可避免地存在着一系列的问题,包括:现代企业制度缺乏,组织结构无序;产品科技含量和产品附加值低,盈利能力低下;企业制度不健全,管理混乱;财务管理信息不透明,账目不清或不真实;企业规模小,可供担保或抵押的资产不足;缺乏信用;抗风险能力差,生命周期短等。这些问题使得银行出于审慎经营原则,不愿承担中小企业贷款所带来的风险,从而导致中小企业贷款困难。同时中小企业的经营状况也难以吸收投资者注意,使得投资者不愿意进行投资。根据问卷调查,24.53%的中小企业认为企业无有效资产抵押,25.52%的中小企业认为自有资金比例不能达到银行要求,22.65%的中小企业认为企业信用等级达不到要求,从而难以从金融机构取得贷款。
(二)金融体系方面
1.银行贷款仍然困难
近两年来,在政府部门的推动下,各大银行纷纷成立了中小企业贷款的专营机构,为中小企业提供专门的融资服务。但由于中小企业贷款风险较大且管理成本高,银行发放贷款还是比较谨慎,中小企业的贷款条件和要求也比较苛刻。而且,由于中小企业的贷款需求有金额小、频率高、时间急等特点,这与银行的贷款管理与审批程序存在一定的矛盾,银行难以在较短时间内满足中小企业贷款需求。根据问卷调查,67.92%的中小企业认为银行贷款手续复杂,审批时间长,难以满足自身生产经营需求;66.04%的中小企业认为贷款利率较高;66.04%的中小企业认为获取贷款的附加成本高,41.51%的企业认为申请银行贷款的资产评估费用较高。
2.为中小企业提供融资服务的机构少
近几年,国家不断推进只贷不存的小额贷款公司发展。我国2005年开始试点建立小额贷款公司,小额贷款公司提供的贷款具有数额小、周期短、审批快的特点,受到中小企业欢迎。2008年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突出,小额贷款公司试点范围拓展至全国。2010年以来受国家货币政策调整,银行贷款规模受到控制和影响,更多的小企业把目光投向了小额贷款公司。小额贷款公司有效填补了商业银行在中小企业融资方面的缺失,取得了一定的社会效益。但是目前包括江苏省在内,小额贷款公司普遍规模较小,信贷供给能力十分有限,无论是数量还是规模均远远不能满足市场需要。根据中国人民银行统计,2009年底小额贷款公司总贷款规模仅占金融机构人民币贷款的0.19%。
3.中小企业直接融资困难
近两年来,国家推出创业板,并试点发行中小企业集合债、银行间市场中小企业集合票据等债券类工具,使中小企业通过直接融资方式获得资金成为可能。然而,由于我国对小企业板上市、私募股权融资及债券融资等有比较严格的规定,大部分的中小企业都不能达到要求。而创业板虽已推出,目前上市的仍主要是规模相对较大,发展较为成熟的中型企业。同时,目前中国风险投资行业尚处于起步阶段,大部分中小企业无法通过直接融资渠道进行融资。
(三)社会环境方面
1.信用环境建设滞后,中小企业征信系统缺乏
我国社会诚信基础薄弱,征信体系的欠缺使得银行等金融机构在获得企业工商、税务、海关等方面信息时手续繁琐,信息获取成本较高,调查周期也相应拉长,不能有效满足中小企业的贷款需求。
2.担保体系不健全,担保机构作用有限
截至2009年底,全国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已达5 547家,担保机构以灵活多样的方式,弥补了企业和银行之间的信用空缺。但是从运行情况来看,目前服务中小企业的信用担保机构数量、资金规模及业务量有限,2009年底为中小企业提供担保贷款额也仅占全国中小企业贷款余额的7.5%。此次问卷调查,66.04%的中小企业最近三年之内没有通过担保机构担保进行贷款。另一方面,工商、税务、房产等部门与担保机构互相隔离,缺乏信息沟通,企业在办理抵押登记、保险、公证过程中,手续繁杂、收费过高等问题都困扰着中小企业的融资。根据问卷调查,58.49%的中小企业认为目前担保费用高;41.51%的中小企业认为担保金额较小,50.94%的中小企业认为担保手续繁杂。
3.政府有关部门对中小企业融资扶持力度不够
近年来,国家及各级政府在中小企业融资方面积极地努力,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有效的缓解了中小企业资金紧张的状况。但总的来说,国有银行在金融领域仍处于垄断地位,其他金融机构发展跟不上中小企业的融资需要。同时,民间融资仍没有得到国家认可。在财政扶持方面,中央财政安排了专项资金用于支持中小企业发展,但直接用于扶持中小企业发展的资金有限,中小企业发展基金和科技创新基金难以惠及更多企业。
4.全球金融危机及我国从紧货币政策带来新的困难
2008年的全球金融危机加剧了中小企业的资金短缺矛盾。从调查结果看,仅有7.55%的中小企业认为金融危机对企业融资没有影响;54.71%的中小企业认为金融危机过后融资更加困难,资金缺口更大。从2010年末至今,央行数次提高存款准备金率及加息,在信贷规模总量管理的背景下,贷款增速放缓,对企业的贷款要求提高,加大了中小企业融资难度。此次调查,75.47%的中小企业认为目前银行贷款的利率比以前增加。
三、解决中小企业融资困境的对策
(一)企业自身方面
中小企业应推行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完善企业治理结构,明晰产权;加强信用观念,提高管理水平;进行产品和技术创新,增加产品技术含量,着力培养核心技术和核心产品,提升产品和企业竞争力;加强财务管理,增加财务信息透明度。只有通过不断提高企业自身素质和能力,才能增强利润生成能力和内源融资能力,并为间接融资创造条件,开拓直接融资渠道。
(二)金融体系方面
1.加大银行信贷力度
国家应进一步鼓励各类银行增加对中小企业的信贷支持。银行应落实中小企业金融服务政策,形成一套科学完整的风险定价、贷款审批、贷后管理体制,实行差异化的考核激励和信贷人员问责免责机制等。同时,加强对新型融资服务手段、信贷产品及抵(质)押方式的研发和推广,如仓单质押业务、存货和应收账款抵押贷款、动产质押贷款、供应链融资、知识产权及股权质押贷款等。
2.多种方式建立服务于中小企业的专业化金融机构
国家应进一步加大对小额贷款公司的扶持力度,通过优惠补贴和配套监管措施积极引导,规范小额贷款公司经营管理。同时,发挥融资租赁、信托、典当等融资方式在中小企业融资中的作用,多元化企业融资渠道;放宽民间资本进入金融体系条件,鼓励民间资本能够参股地方区域性的中小企业金融机构,适当发展民营中小银行。
3.建立多层次的资本市场体系,促进中小企业的直接融资
建立并完善中小板市场、创业板市场、产权交易市场、风险投资市场在内的多层次、多功能资本市场体系,逐步扩大中小企业上市规模。大力发展企业债券市场,核准一些市场前景好、产业技术含量高、有较大发展潜力的中小企业进入债券市场融资。引导民间资本多渠道、多形式地进入风险投资基金和产业投资基金,鼓励风险投资基金和产业投资基金向中小企业投资。
(三)社会环境方面
1.政府部门要大力推进中小企业信用建设,完善中小企业征信服务体系
尽快建立由政府牵头,银行、工商、税务、科技、司法和工商等部门协作的企业信用建设领导组织体系,逐步建立政府、企业、银行、证券、保险之间的联系沟通协调机制、信息共享机制以及中小企业信息机制,优化社会信用环境。
2.加快建立并完善我国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
鼓励建立多层次、多形式的中小企业担保机构,大力引导和鼓励民间资本或有条件的企业投资创办民营担保机构。政府部门应加大对中小企业担保机构的扶持和支持力度,落实好对符合条件的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免征营业税、准备金提取和代偿损失税前扣除的政策,并综合运用资本注入、风险补偿和奖励补助等多种方式,提高担保机构对中小企业的融资担保能力。
3.进一步出台有利于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问题的宏观经济政策
国家应建立健全支持中小企业发展的金融法律法规体系,并通过税收优惠、财政补贴、贷款援助等方式支持中小企业发展,扩大中小企业发展基金、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基金等基金资助的范围。
【参考文献】
[1] 李月慧.中小企业融资问题研究[D]. 北京交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8.
宏观政策研究范文5
关键词:系统性风险;金融危机;宏观审慎;预警模型;实证研究
中图分类号:F83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2265(2011)04-0057-04
2008年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金融海啸使发达国家的金融业遭受重创,世界经济大幅衰退。金融体系顺周期性、杠杆率过高以及缺乏对系统性风险的防控被认为是此次危机的主要原因。本次危机成因与以往危机明显不同,这促使各方一方面思考系统性风险和金融危机的新特征;另一方面又在思考原有系统性风险和危机管理思路的局限性与不足。次贷危机发生后,美国政府、英国议会、欧盟理事会的市场管理思路发生了明显的变化,提出了强化宏观审慎管理的理念。危机的爆发及发达国家风险和危机管理思路的变化,既给我们提出了警告,也促使我们思考我国的系统性金融风险防范和危机的预警及管理问题。
一、金融危机与系统性金融风险的概念
(一)系统性金融风险的概念与特征
系统性金融风险中的“系统性”有两方面涵义:一方面,是指一个事件影响了整个金融体系的功能;另一方面,一个事件让看似不相干的第三方也付出了一定的代价。因此可以将系统性风险定义为:整个金融体系崩溃或丧失功能的或然性。与单个金融机构风险或个体风险相比,它具有复杂性、突发性、传染快、波及广、危害大五个基本特征。
在近十年研究的基础上,有关学者对系统性风险的动态演进机制提出了新的观点(见表1)。与传统观点相比较,新观点对近些年来的系统性风险和危机具有更强的解释力,更有助于加深对系统性风险的认识和干预。
(二)金融危机与系统性金融风险的联系与区别
系统性金融风险与金融危机既有联系,又有区别。金融危机是一个取值非“是”即“否”的哑变量,而系统性风险是一个连续变量。系统性风险具有一种或然性,而金融危机是这种或然性的一种具体实现。金融危机其实就是系统性风险的爆发,是系统性风险的一个特殊阶段和特殊状态。因此,防范金融危机,首先要识别和防范系统性金融风险。要识别和防范系统性金融风险,必须要了解系统性金融风险的成因及来源,建立预警和防范机制。
二、我国系统性金融风险的来源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增长,但近几年,随着房地产、汇率、政府债务等问题与金融稳定、经济增长的联系更加密切,再加上金融业在国际间、机构间、行业间的交叉融合及互动性增强,国内系统性金融风险也在不断积聚。
(一)宏观经济周期性调整
尽管周期性调整是经济发展的基本规律,但经济周期大幅波动可能引致系统性金融风险。本次金融危机使得我国投资和消费失衡,内需与外需失衡,产业结构不合理,以及资源消耗过多、环境污染加重等累积性的结构问题凸显,而且人口红利减退、政府主导型投资必须转变等将导致我国经济开始周期性调整的可能性加大。
(二)房地产信贷风险
以房地产市场为首的资产价格泡沫易于引发系统性风险是近代金融危机的典型特征,最近的美国次贷危机更是以房地产贷款质量下降为导火索。2009年,我国主要金融机构商业性房地产贷款增速高出贷款平均增速6.7个百分点,房地产贷款余额及新增额占比均提高明显,占比达1/5左右。目前,我国购房者的月供占收入比、空置率、房价收入比等均超出国际警戒线。随着国家严厉调控房地产政策的频出,房地产信贷风险不容忽视。
(三)政府融资平台贷款风险
据中国银监会主席刘明康透露,截至2009年末,地方政府融资平台贷款余额为7.38万亿元,同比增长70.4%;占全部人民币贷款余额的18.5%;2010年6月末,政府融资平台余额增加至7.66万亿元。由于地方政府融资平台贷款的还款来源主要依赖地方政府财政收入,而土地收入是政府财政收入的重要来源,一旦土地价格陡然下跌,财政收入将大幅下降,融资平台偿债能力将会减弱,有可能引发地方财政危机,并波及金融机构。
(四)汇率波动产生的系统性风险
对我国来说,汇率变动存在的最大风险是人民币汇率将房地产泡沫、融资平台偿债能力、通货膨胀、经济波动等问题联系在一起,牵一发而动全身。尽管自2005年汇改以来,人民币累计升值幅度已接近25%,但由于市场预期人民币处于长期升值通道,大量国外资金仍利用各种渠道涌入中国,被动的基础货币投放加剧了房地产价格泡沫和通货膨胀压力。同时,如果政府调控力度加大,有可能刺激房地产市场泡沫破灭,银行的大量房地产贷款形成不良,进而影响政府还款能力和融资平台贷款质量。
(五)通货膨胀风险
通货膨胀对金融系统性风险的影响也是多元和复杂的:一是通货膨胀直接影响实体经济。劳动力成本和原材料成本大幅上涨,再加上“价格黏性”的原因,使得企业无法及时转嫁生产成本,处境困难。二是通货膨胀背景条件下,存款资金回报率相对降低,引发“存款搬家”现象。为追求利润,在可贷资金减少的情况下,银行可能采取冒险性的经营活动,加剧风险;另外,“搬家”的存款流向资本市场,易引发资产泡沫。
三、对我国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实证分析
为了能够对我国金融风险进行监测,必要时进行预警,本文运用“五系统加权法预警模型”(汪莹,2003)来量化分析我国系统性风险。该模型主要由指标体系、预警界限、数据处理和信号显示四部分组成。首先是建立一套能够科学、合理、敏感地反映系统风险状况的监测指标体系;然后根据经济发展的历史经验,以及参考不同发展阶段的特征,确定各指标的预警界限值;运用专家评价法对各子系统及其内部指标进行了二级赋权;然后运用指标值映射管理办法,得出金融风险的综合指数和相应的风险等级。
(一)指标选取
根据我国系统性金融风险的来源,我们从宏观经济环境稳定性、金融体系稳定性、房地产市场风险、债务风险、外资冲击型风险等五个方面设计了我们的指标体系,而各个子系统中我们根据能够反映该子系统风险情况的原则,共选取了26个监测指标(见表2的二级指标)。
(二)各个指标预警界限
对每项指标我们选取四个预警区间:安全、基本风险、风险和较大风险状态。所选择指标根据风险性质不同,分为风险单调型和风险非单调型。风险单调型,即风险状态随着指标值的增加而呈现单一性质变化;风险非单调型,即在安全区域两边随着对该区间距离的增大,风险状态增加。预警区间及预警界限的主要标准,为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经济学家莫里斯,戈尔茨等专家研究的经验数据,以及一些专门的科研机构所做的研究成果如巴塞尔资本充足率
协议、一些通用的国际惯例等。
(三)指标赋权重计算
本文利用专家调查法和AIIP法确定各指标权重。我们选择了5位专家,向其发送评价的原始表格和评价尺度,并用AIIP方法对调查数据进行了处理(过程略)。AIIP法处理的最终结果如下(见表2)。
(四)数据处理和灯号显示管理办法
我们所取指标的值其性质和意义不一,包括比例、时间,缺乏可比性,因此通过将指标值映射为分数值对其标准化处理。具体计算办法为:对于每一个指标值,根据其在不同风险状态的警界限上限和下限中的相对位置,按照相应的比例映射出相应的风险值。
将指标值映射为风险值后,首先结合指标权重计算出各个子系统的综合分数,确定风险程度;然后计算出整个金融预警系统的风险程度综合分数,根据分数值确定整个金融风险的程度。风险状态以及对应风险值见表3。
(五)实证结果
运用该数据处理方法计算得各二级指标风险值。然后以AHP法得出的一二级指标权重将各风险值加权得我国的系统性风险值(篇幅所限,此处略去相关数据)。
1、我国各子系统风险波动情况分析。
一是宏观经济环境子系统风险值处于基本安全区间,但风险值距风险区间较近。从图1可以看出,我国宏观经济环境子系统的风险值有逐步升高的趋势,特别是在2009年由于美国次贷危机的爆发,我国宏观经济风险出现了大幅度的升高。之后虽有下降,但从2010年2季度开始,随着通货膨胀风险的不断上升,我国宏观经济环境风险又开始有所抬头。
二是金融体系子系统系统风险较小,处于基本安全状况。从图1可以看出,我国金融体系总体风险不高,风险值分布在30%以下。这主要得益于我国金融改革的快速推进及国有商业银行陆续上市,银行业整体不良率下降,资产质量改善,资本充足率不断提高。2008年4季度之后,在刺激性经济政策推动下,银行信贷大量投放,再加上房地产信贷和政府融资平台贷款的规模增加,银行业潜在风险有所提高。
三是房地产市场风险较高,处于风险区间。从图1可以看出,我国的房地产市场自2005年以来风险值大部分时间超过50%,特别是2009年下半年以来更是超过70%,落入风险区间,说明我国的房地产风险一直较高,仅仅是在2008年受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房价涨幅及房地产贷款增速有所放缓时,风险才比较低。
四是政府债务风险子系统面临一定风险。从图1可以看出,我国的债务风险在2008年之前一直处于比较低的区域;2008年下半年开始,随着地方政府融资平台贷款的大幅上升,我国债务风险逐步走高,风险值从2009年1季度的37.6%上升至2010年3季度的64.1%,进入风险区间。如果把地方政府的隐性债务考虑进去,我国政府的债务风险将更加显著。五是外资和汇率子系统较为安全。因为我国拥有大量的外汇储备余额和我国的外债额比较低,我国的外资冲击型风险一直处于比较低的区域。2009年以来,经常项目差额减小以及人民币兑美元汇率波动减小等因素,使得我国的外资冲击型风险进一步降低。
2、我国总体系统性风险分析。综合各子系统风险状况,加权计算得到2005年以来我国总体系统性风险值。从实证结果(见图2)可以看出,我国的总体性系统性风险一直维持在基本安全的区间。最高值出现在2009年三季度和四季度,主要原因是如上文所分析的,2009年我国宏观经济环境子系统风险、金融子系统风险、房地产市场风险及债务风险等均有不同程度的上升。进入2010年,我国总体系统性风险高位缓慢回落,从2009年3季度最高点的44.4%下降到2010年2季度的41.2%。总体讲,我国系统性风险较低,处于可控的范围,但地方政府融资平台贷款及房地产市场风险需特别关注。
四、我国系统性风险的宏观审慎管理对策
宏观政策研究范文6
物价上涨还在可控范围之内
对目前市场物价状况曹玉书认为:现在市场物价基本是稳定的,物价上涨还是在可控制的范围之内。而且,物价变动也是居民可以承受的,现在城乡居民的收入比物价上涨幅度,基本上可以说相当于两倍。他同时指出,今后几个月我国还将面临物价上涨的压力。三季度物价的涨幅还将继续走高,三季度以后涨幅慢慢地就会减小,出现低涨幅。对于我国是否会出现通货膨胀,曹玉书表示,从我国目前的情况和今后几个月来看,供大于求的格局没有改变。在这种情况下,产生通货膨胀的根本原因还不能成立。
房地产市场在向好的方向发展
我国于1993年进行的宏观调控曾经留下了烂尾楼工程、通货紧缩等后遗症,因此对此次宏观调控是否会带来类似问题,曹玉书说:"此次宏观调控的突出特点就是未雨绸缪,防患于未然。只要是有条件、有能力的企业和开发商,在经济办法所允许的范围内还可以发展。这次我们区别对待,松紧适度。在楼市上,对于居民住宅特别是中低档商品房我们还是鼓励的,所以在这些领域只要有能力能够保证资金等各方面的供给,符合各方面法律法规的要求,还是可以发展的。目前房地产市场发展是健康的,供求情况在向好的方向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