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经济政策意义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新经济政策意义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新经济政策意义

新经济政策意义范文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7)05-291-02

一、引言

随着世界科技水平的提高,我国经济水平也逐渐居于世界前列。自从我们国家进行了改革开放这项举措,我国的经济就开始飞速发展,这样的发展趋势持续了很久,直到国家经济发展到了一定程度,国内经济呈现出了速度缓慢的情况,而且在速度放缓的同时,也出现了一些新的经济特点。比如在速度放缓的同时,我们国家的经济结构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以及在国家经济驱动力的方面也在逐渐改变。这在一定程度上说明了我们国家的经济发展已经出现了新常态,将会进入到一个全新的经济发展状态。

针对于现在的大环境,国家的经济模式为了更好地适应现在经济大环境,应该不断进行创新和发展,找到并摸索出一个适合自身的经济发展新模式,做到国家经济能够创新稳步有效率的进行发展。

二、我国经济在增长中的规律

我国经济的发展态势主要是由前些年的高速增长逐渐转变为了中高速增长。自从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国家的经济一直处于快速增长的速度,而且一直增加的都比较稳定。直到21世纪之后,虽然我们国家的经济也处在增长的速度之下,但是增加的速度要比以往的速度要低很多。因此我们可以看出,我们国家的经济已经从高速发展的模式逐渐转变成了中高速?l展的模式。这样的经济模式的转变对于我们国家来说,是否有利于经济的发展,国内外的专家也进行了激烈的讨论。我们可以把之前的高速增长模式看成是国家经济发展中第一阶段,把后来的中高速经济增长模式看成是第二阶段。那么几乎每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模式都是由最开始的第一阶段逐渐变成了第二阶段,这种经济发展模式的转变是每一个国家经济发展的必由之路。一些发展中国家或者是发达国家都存在着这样的经济发展模式,都是由一开始的经济迅猛发展,经过一段时期的高速发展之后,经济模式逐渐处于变缓的状态。这是我们各个国家经济发展运行中的一种客观规律,不代表任何问题。

现阶段,我们国家的经济正是处于这种第一阶段和第二阶段的转换期,这是一个经济转型的重要关键时期,我们国家必须认清当下的经济发展形势,不能因为经济放缓就强加经济刺激,这样会对经济造成反向作用力,而应该遵循我们国家的经济政策,保证国家经济的长期健康发展。

三、经济新常态下的新特点

现阶段,我们国家的经济处在关键的转型阶段,一些经济上出现的特点和以往相比将有很大的不同。首先,经济发展的速度将会很快。由于国家在早些年进行了改革开放,调动了国家的经济发展,使经济一直处于高速的发展态势之下,以这样的高速度增长,经济逐渐出现放缓的态势。但是由于近些年一些创新性的思想和创新的经济发展模式因子的出现再一次的刺激了我国放缓的经济模式,使我国的经济又一次出现了速度上的增长。其次,我们国家在经济发展中的驱动力因子强。在经济从第一阶段到第二阶段转变的过程中,国家采取了积极有效的经济措施,提出了新的政策和改革举措保证了经济有了新的刺激点,不断地推动了国家的经济繁荣发展。最后,国家经济结构也发生了一定的变化。在改革开放之后,我们国家的经济结构只要是以第一产业和第二产业为主进行发展,但是在现在新常态下的经济模式之下,我们开始注重第三产业的发展,逐步倾斜于第三产业的政策。因此,综上可以看出,我们国家的经济已经从过去的粗放型传统型的经济模式转变成了高效性集约型的经济模式。

四、保持经济新常态发展的措施

现阶段,我们国家的经济正处于从第一阶段转变成第二阶段的关键时期。在第一阶段时期,我们国家主要注重第一产业和第二产业的发展,但是由于资源有限,经济已经开始逐渐放缓。所以,在经济新常态的形势下,我们国家应该采取创新型改革发展的模式,使国家的经济繁荣富强。

1.资本市场。在经济发展的过程中资本市场是一个关键性的角色。资本市场能够给国家经济提供一定的投资途径和进行产业结构调整等。资本市场一直处在经济发展的整个过程当中,和国家的经济发展密切重要。我们国家的资本市场现在有着一些小问题,所以我们国家现在应该重新审视资本市场的重要性。

2.科技创新。新常态下的经济发展必须保证科技的创新,创新就是要给经济注入新鲜的血液,国家应该进行积极创新模式改革的措施,保证我国经济中的创新因子,让更多的科学技术能够在经济产业中稳步前进。我们国家现阶段很多产业都做出了比较大的成绩,但是归根到底,很多产业没有自己的技术产权,缺乏一定的技术创新,所以经济仍然是受到技术创新的束缚。所以,国家应该采取一定的政策措施保证科学技术水平的发展,使科学技术和经济创新改革相结合,保证我们国家的经济能够顺利的发展到一个全新的阶段。

五、政策对经济发展的影响

1.带动新兴产业的发展。近年来由于国家科学技术水平的提高,我们国家在新兴产业的发展态势也逐步加大,比以往的任何时期经济发展的速度都要提高很多。国家为了保证新兴产业的持续发展,提出了完整的方针政策,使经济发展中新兴产业的发展逐渐占领市场。新兴产业的发展是一个具有良好前景的发展事业,国家有效的优化产业的结构,能从根本上改变我们国家的经济未来发展走向。

2.增加我国企业的国际竞争力。自从我们国家经济采取改革开放的手段以来,国家一直采取的都是“走出去”的战略,虽然我们国家经济发展的速度一直都很高,但是我国企业在国际经济的竞争中却一直面临很多挑战和问题。在整个国际经济发展的态势下,我们国家的经济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压力。但是,在新常态下的经济发展模式下,我们国家引进了很多国际经济因子,给企业注入了新的活力,保证了企业在国家经济竞争中的重要地位,提高了我国经济在国际中的竞争力。

3.提供了经济创新驱动力。自从经济进入新常态的发展模式之下,我们国家政府相继出台了很多有利的政策措施保证经济的正常发展模式。互联网技术是一项创新性的发展技术,应用到经济发展中前景可观。在我们国家的现阶段,互联网已经不断地被人们所接受,也为企业的未来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经济基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源于计算机的普及,国家经济中的一个创新型的计算机和经济相结合的经济发展模式逐渐占领经济舞台。互联网和经济相结合的创新发展模式将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一个创新驱动力。

新经济政策意义范文2

【关键词】计量;检测机构;核心竞争力

1 目前计量检测机构存在的问题

以新疆自治区计量测试研究院(以下简称新疆院)为例,新疆院作为新疆区最高唯一的省级法定计量检测技术机构,已经面临和自治区内,区外的,甚至国外的计量检测机构直接竞争的态势。我区检测市场将会出现竞争检测机构增多、市场多元化的新格局。强制检定计量器具会逐渐减少,不会增加太多。校准计量器具会增多,非强制检定计量器具的检定周期和检定方式交由企业依法自主管理, 更意味着企业的绝大多数计量器具将由企业自主确定检定周期, 自主选择溯源方式,自主选择为其服务的检定、校准机构,由此必将进一步促进检测市场的形成。其它法定计量检定机构进入检测市场参与竞争,已成为发展的必然趋势。建立的社会公用计量标准基本与当地经济发展相适应,传统的保量传的检测项目检定校准能力完全能满足本地区客户的需求。但是在应对当前量值传递体制的变革,应对校准市场的进一步开放,应对国内、国外等计量技术机构的多家竞争中,我们的计量技术机构逐渐暴露出以下问题:

(1)技术装备落后,资源配置不合理;

(2)检测能力较弱,人员素质有待提高;

(3)管理机制不活,缺乏市场开拓意识和危机感。

2 提升计量检测机构核心竞争力的途径

我认为计量行业核心竞争力就是计量技术机构依据自己独特的资源,在检测过程中所形成的不同于其他行业的并能给计量机构带来竞争优势的能力。这种能力是计量机构长期学习和积累沉淀的能力、是竞争对手难以模仿的知识系统。核心竞争力是一种能力,是可以创造生机和活力的能力,它不是某一项资源或技术,而是能够应用资源和技术并创造优势的能力。那么如何提升我院的核心竞争力呢?

主要从以下方面来提升计量行业的核心竞争力:

(1)加强人才队伍的建设:为了实现计量事业的可持续发展,必须以人为本,任何一个行业,没有充足的人才,事业无法进一步发展,所以要不断引进急需人才和高端人才,做到因需引进人才,做到人尽其才,建立良好的人才激励政策和用人机制;我院从2008年陆续引入研究生35人次,大大提升了我们的检测的实力;

(2)加强检测设备的更新和投入:我院原有的一些设备已经老化,必须进行设备更新,从2009年起,我院陆续有计划,分批次更新改造了许多检测设备,设备购置投入每年近1200万元;以满足目前检测业务量日益增长的需求,对于准确度达不到规程或规范要求,检测效率较低,维护成本较大的原有设备重点更新或改造,使我们的检测效率得到了明显的提高;

(3)加强人员的培训力度:我院每年都设立了人员培训计划,根据各部门的需求,安排本院职工赴国家院,省院或生产厂家进行业务技能的培训学习,不断充电,不断拓宽新知识,及时掌握计量检测的最新动态,更好地应对各种机构的竞争;

(4)进一步加大检测项目的开拓和科研的投入:只有不断开拓检测新项目,不断提升研发能力,才能使我院的事业实现可持续发展。此外,我们要不断拓展增加校准项目,例如内地发达省院,依靠地区工业发展的优势,每年都有许多新增加的校准项目,校准项目占比70-85%左右,全部检测收入的大部分份额,极大地提升了机构检测的可持续发展能力;这些做法值得我们新疆院借鉴和学习;到目前为止,我院已经申报了50多项,获得省部级科技进步奖项5项,地市级科技进步奖4项,取得专利20余项,计算机软件著作权登记20余项,将社会效益与自身的检测服务密切联系起来,才能赢得广大用户的认可和信任;才能真正体现我们法定计量检测机构的重要性和法律地位;

(5)建立良好的管理体制,转变思想观念,树立危机意识和市场开拓意识:以前我们的检测工作缺乏规范性,检测人员的法律意识比较淡薄,通过近几年院班子和中层干部的赴内地考察,吸取了许多内地省院的好的管理经验和做法,我们转变了思想观念和作风,开始体会到事业危机感和业务开拓的紧迫感;

(6)建立了计量院独特的文化理念:近年来院里投入了十多万元编写了院里的文化理念手册,使广大检测人员明确了计量院的工作崇高责任和义务,树立了以院为家的主人翁意识和自豪感;

(7)寻求和疆内外拥有实力的公司或机构合作做到互惠互利,建立独立的校准公司;

(8)重点加强与石油、电力、化工、天然气、建筑等行业以及重点实验室的检测业务的合作,不断提供更优质的服务,更好地体现出计量人能吃苦、敢拼搏、乐奉献的计量人精神,急用户之所急。

新经济政策意义范文3

一、高新技术产品对外贸易主要特征

1.贸易规模特征:占进出口总额的比重较大。近年来,北京市高新技术产品出口与进口都取得了较快的增长。2003―2008年,出口额从39.72亿美元增长到194.71亿美元,年均增长达到40.77%。进口额则从115.98亿美元增长至249.07亿美元,年均增长达到16.92%。高新技术产品已经成为北京主要的出口产品,近三年,占北京出口总额的比重一直保持在35%左右,但呈现略微下降的趋势。占北京进口总额的比重呈现明显的下降趋势,从2006年的17.7%下降到2008年的11.6%。

2.贸易差额特征:贸易逆差较明显。近年来,北京高新技术产品进口额一直远远高于出口额,这使得高新技术产品贸易一直为较大的逆差。这与全国高新技术产品贸易一直呈现顺差且顺差额快速增长的趋势不一致。从全国来看,2004年顺差额仅为40.2亿美元,2008年已达到737亿美元;而北京逆差幅度虽然有一定的缩减趋势,但2008年仍存在54.4亿美元的贸易逆差,比2006年减少了19.4亿美元。

3.贸易增速特征:增长速度大幅降低。北京市高新技术产品进出口保持了较快的增长速度,且出口增速显著大于进口。但是,2005年后,增长速度出现了较大幅度的下滑。出口增长率从2005年的67.4%直线下降至2007年的23.1%,2008年则更是低至13.9%。进口增长率则从2005年的27.1%下降至2008年的12.2%,且出现一定的波动。这说明不论是北京高新技术产品的出口还是进口增长速度都逐渐趋缓。

4.商品结构特征:计算机与通信技术产品居绝对主导地位。高新技术9个领域中产品出口规模与增速发展不均衡。其中,电子信息技术领域(包括计算机与通讯技术、电子技术)是北京高新技术产品进出口的主要领域,二者合计出口占到了高新技术产品出口的90%左右。特别是计算机与通信技术产品占据了绝对主导地位,2006―2008年占高新技术产品出口总额的比重分别为79.73%、81.36%和78.44%。其次为航空航天技术产品和生命科学技术产品。其他领域产品出口份额较小。生命科学技术产品出口所占份额有一定的增长,从2006年的2.85%增长至2008年的3.95%,而航天航空技术产品出口份额则一直呈现下降趋势,从2003年的7.26%逐渐下降至2008年的3.09%。

5.贸易主体结构特征:外资企业占主要份额。从高新技术产品出口的企业主体类型来看,中外合资、外商独资企业在北京高新技术产品对外贸易中占据了主导地位。其中合资企业出口额约占出口总额的76.2%,独资企业出口占17.7%。且外资主要集中在电子、微电子、通信等行业。相比之下,内资企业高技术产品的进出口额规模较小。近年来国有企业所占比重呈下降趋势,而集体企业和私营企业等其他类型企业的出口所占份额虽小但增长速度较快。2000年私营企业出口额几乎为零,到2004年已迅速攀升至115.30百万美元。

6.贸易方式特征:加工贸易方式为主。北京高技术产品出口中,绝大多数是以加工贸易的方式进行的,加工贸易出口额占高技术产品出口总额的比重达到85%以上。这说明北京目前的高新技术产品出口仍是加工性质的,即进口零部件,特别是关键或核心部件,加工组装后再面向欧盟和美国等主要发达国家出口,利用的仍是国内相对便宜的劳动力。

二、原因分析

北京市出台的一系列鼓励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和技术创新的政策推动了高新技术成果转化和产业化进程,高新技术产品国际竞争力从整体上出现了实质的、有效的提升。但北京高新技术产业距国际先进水平还存在一定的距离,对外贸易仍存在较多问题,究其原因,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北京高新技术产业国际竞争力仍较弱。一地区R&D人员全时当量、科技活动人员数以及专利申请数等指标能够反映该地区所拥有的科技资源比较优势。2007年北京R&D人员全时当量为204668人年,占全国的23.9%,科技活动人员45.01万,占全国总数的近10%,受理发明专利数31680,占全国的87.8%。可以看出北京所拥有的科技资源优势明显。R&D/GDP值能够反映一地区R&D强度,2006年、2007年北京R&D/GNP为5.51%和5.64%,而同期全国的这一数值为0.77%和0.85%,2003年美国R&D/GDP的值为2.6,日本为3.15,北京的R&D强度远远高于全国水平,甚至高于发达国家的水平。北京虽然拥有很高的科技资源优势,但其高新技术产品的出口竞争力却较弱。通常可以用贸易竞争力指数(Trade Competition Index)即TC指数来衡量某行业国际竞争力,即某行业的贸易差额与该行业贸易总额的比值。TC指数取值范围为(-1,1)。当TC>0时,说明i国(地区)第j种商品比较优势大,且越接近1,国际竞争力越强;当TC

其次,外资高技术企业对技术进步的贡献有限,且限制了国内企业的技术提升。北京高新技术产品的出口主体为外资企业,且主要采取加工贸易方式。这种大规模进口核心部件和资本品,再大规模出口最终产品的贸易方式,会限制国内企业对关键技术的自主研发,使国内企业被锁定在微笑曲线利润最低的阶段,可能造成产业自主开发能力萎缩或被排斥,技术依赖倾向增强。跨国公司向中国转移的大多仍是高技术产品生产中附加值较低的加工组装生产环节,而将附加值高的设计、研发、营销等环节留在发达国家内部,因此,我国所获得的利益相对较少。而且,外资企业的配套主要是在外资企业间进行,人员流动也主要发生在外资企业之间,产业关联和技术外溢效应有很大的局限性。据北京技术市场管理办公室的统计研究,跨国公司在京研发机构输出技术流向呈现“一九”格局,近九成流向国外公司总部。2001―2006年,输出技术合同成交额中,流向国外技术合同成交额90.05亿元,占总数的88.32%;流向国内技术合同成交额11.91亿元,仅占总数的11.68%;而且这些有限的技术转移也都是成熟性技术,而不是最先进技术的转移。

再次,缺乏自主品牌与国际营销渠道。目前,北京许多高技术企业仍停留在承接白牌、贴牌、定牌(OEM)业务上,绝大多数企业缺乏自主品牌、自主知识产权、核心技术。加工贸易方式使得企业缺乏对国际市场的了解及自主营销渠道。外资企业通常将营销环节牢牢掌握在手中,造成国内企业产品销售严重依赖外商,只能赚取少量的加工费,利润与发展空间有限。部分内资企业虽然开始出口自主品牌产品,但由于缺乏自主知识产权,品牌附加值偏低,出口效益并没有得到实质性的提高。

最后,中小科技型企业对外贸易面临融资难等问题,限制了其发展速度。截止2008年5月底北京经认定的高新技术企业共计22563家,其中绝大多数为中小型的高技术企业。企业规模决定了这些中小企业很难通过直接融资(发行股票、债券)解决资金问题,其资金来源主要依靠自有资金以及借助银行等金融机构进行的间接融资。数据显示:北京高新技术企业科技经费筹集额中企业资金约占95%,从金融机构的贷款占约1%,而从全国来看,这一比例分别为85%和8%左右,说明北京中小高新技术企业没有从金融机构得到充足的资金支持、开发利用金融资源的能力滞后。此外,由于我国担保制度刚刚起步,担保机构少、担保基金小,政府担保或商业担保均无法满足广大中小企业的需求。以上因素造成了北京中小科技企业缺乏进一步扩大规模、发展国际业务的资金。1999年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基金”正式启动。北京市也实行了“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资金”制度。但是,由于北京中小高新技术企业数量众多,导致均摊到每家企业的技术创新基金资金量非常有限。1999-2007年,北京累计有1304家中小科技型企业获得了基金支持,累计金额87549万元,居全国首位。但仅以2006年为例,平均每个企业获得的资金只有3.2万元,远低于全国水平14.68万以及上海的25.66万3,这说明北京中小高新技术企业在实际获取政府支持时处于明显劣势。

三、促进北京高新技术产品对外贸易发展的对策建议

1.提升自主创新能力与科技实力。高新技术企业竞争的根本点在于技术优势,不具有核心技术、先进技术的企业在国际市场上是没有竞争力的。因此,首先,政府应制定一系列的政策措施,为高新技术企业的迅速成长创造适宜的土壤。包括对新办高新技术企业实行税收、财政优惠,鼓励高新技术企业进行技术开发,按企业当年销售额的百分比提取技术开发费用,提高研发投入与产出效率;其次,鼓励高新技术企业密切跟踪行业技术发展前沿,大胆进行技术创新,确立一批主导项目,特别是加强核心技术和关键技术的研究与开发,提高高新技术产品的科技含量和附加值,在国际市场上形成自身的技术特色和竞争优势。此外,鼓励企业对人力资本的投资,加强对企业员工的培训。同时,注意引进高水平科技与管理人员,使企业员工的总体知识和技能水平满足高新技术对外贸易发展的需要;再次,由于高新技术产品的更新换代速度快,市场需求也在不断地发生变化,如果产品的升级换代跟不上市场需求的变化,产品的优势就会丧失,最终会被市场淘汰。因此,高新技术产品加工贸易企业必须密切关注国际市场情况,及时收集相关信息,不断对产品进行改进、升级和调整,及时提供满足市场需要的产品。尤为重要的是将技术的引进、吸收和创新相结合。与国外一些企业相比,国内企业的技术引进与消化吸收还存在严重脱节。2002年,我国的技术引进与消化吸收投入之比仅为1∶0.08。企业的技术进步不能单纯依赖技术的引进,更应注重技术的消化和吸收,并在此基础上形成企业自身的技术创新,从而实现“落后―引进―消化―吸收―创新”的良性循环,消化吸收国外先进技术并使之转化为自主的知识资产,建立自主开发平台,真正形成自己的技术优势。

2.优化高新技术产业结构与出口产品结构。产品结构调整要以构建完整的产业链条为核心,围绕某一产业培育产业群,在实行梯度发展的同时,以大中型骨干企业为核心,提升行业整体竞争力。一方面,重点发展和扶持计算机与通信技术这样具有比较优势的高技术行业,加大研发投入,使其成为带动整个高技术产业发展的领头军;另一方面,也要逐步调整北京高新技术产业过于集中于电子信息技术领域的状况,引导投资向具有一定比较优势的生命科学技术、航空航天等领域发展,积极培育新的出口增长点,分散出口竞争,打造出北京特有的优势产业。如推动新一代通信产品、新型显示器、集成电路、程控交换机等产业的技术进步与产业升级;出台促进医药产品出口的政策措施,建设医药出口基地,重点支持中药、生物制药、医疗器械出口;鼓励企业发展软件外包业务等等。

新经济政策意义范文4

关键词:精神卫生 民政 人力资源 调查 对策

一提起“精神卫生”,大多数人会在脑海中浮现这样一种场景:一座戒备森严、门窗紧闭的阴森病房里,关着一群嘻笑无常、蓬头垢面的精神疾病患者。下意识地,人们会皱起眉头,表现出厌恶的表情。然而,就有一个这样行业是以这类不招人喜欢的群体为服务对象,他们就是精神专科的医务工作者。当下,恰逢《中华人民共和国精神卫生法》实施之际,让我们共同关注精神卫生行业的发展,聚焦这一行业中的一个特殊群体——民政精神卫生行业医护人力资源现状,并找出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分析原因,提出改进措施,以促进新疆民政精神卫生事业与卫生事业共同发展,为新疆建设政治文明、经济发展、社会稳定的和谐家园奠定坚实基础。

一、概况

近年来,随着社会变革深入、经济发展进程加快,我国也处于经济社会的转型期:各种社会矛盾增多,竞争压力加大,人口和家庭结构变化明显。人们在这种必然过程中,承担着越来越多的压力,精神障碍的患病率也呈上升趋势。

精神卫生工作关系到广大人民群众身心健康和社会稳定,对保障社会经济发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要意义。精神疾病不仅严重影响患者及其家属的生活质量,同时也给社会带来沉重的负担。加强精神卫生工作,做好精神疾病的防治,预防和减少各类不良心理行为的发生,关系到人民群众的身心健康和社会的繁荣稳定,对保障我国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和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在我国,精神疾病患者的收治医疗康复工作,由卫生、公安、民政部门分类管理。卫生部门是精神卫生工作的主要职能部门,它承担着精神疾病的科研、预防和治疗等工作;公安部门主要承担着对危及社会治安的精神病人的收容和治疗康复工作;民政部门举办的精神病人的福利机构,是社会福利事业的一个组成部分,它同一般精神病院的区别,在于收治对象是无劳动能力、无生活来源、无法定赡养人或抚养人的“三无”精神病人、复员退伍军人中的精神病人和特困精神病患者。从全局来说,精神卫生福利事业,与全国精神卫生工作相互连结,是涉及人民健康和社会管理的一项重要工作。近年来,国家加强和谐社会的建设,进一步完善精神卫生工作制度,先后制定了《中国精神卫生工作规划(2002-2010)》、《全国精神卫生工作体系发展指导纲要(2008-2015)》指导、规范精神卫生工作的发展。尤其是《精神卫生法》的正式颁布与实施,更是为我国精神卫生事业的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在新疆,业内专家普遍认为新疆的发病率已达到15.3‰以上。精神卫生医疗机构主要是由卫生和民政两大系统组成。在这其中,民政精神卫生大多承担着“三无”(无劳动能力、无经济来源、无法定赡养或抚养人)精神病人的救治任务。

近年来,为加强社会保障工作,新疆也先后出台了《城市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办法》、《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对象医疗救助暂行办法》等一系列文件,将城市生活无着流浪乞讨人员中的精神疾病患者和特困、低保人群中的精神疾病患者纳入民政精神病院的救助范围,扩大了民政精神卫生的救治范围。目前,新疆民政精神卫生医疗机构从50年代的简单收容,70年代的慢性疗养,已发展成为具有一定规模层次、设备先进、管理有序的精神卫生专业医疗机构。

二、新疆精神卫生行业人力资源现状

目前,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境内在卫生行政机构注册的精神卫生医疗机构共有24家,共有精神科床位3510张,其中三甲3所925张,二甲1所50张,二级12所1814张,一级8所721张;卫生系统17所2264张,民政系统7所1246张;地方所属14所2625张,兵团所属9所835,部队所属1所50张。全疆每万人口拥有病床数1.61。

全疆精神卫生医疗机构共拥有医护专业技术人员1303人,其中,专科医生436 人,每10 万人拥有医师数为2.0;专科护士867 人,每10万人拥有护士数为3.98。全疆精神卫生医疗机构床位数与医护专业技术人员的比例为1:0.37。

在全疆24所精神卫生医疗机构的1303名从事医护的专业技术人员中,卫生系统医护人员997人,占总人数的76.52%;民政系统306人,占总数的23.48%。在1303人中,硕士及以上学历18人,本科学历261,大专学历455人,中专及以下569人,分别占总人数的1.38%、20.03%、34.92%和43.67%;高级职称56人,中级352人,初级及以下895人,分别占总数的4.30%、27.01%和68.69%;30岁以下419人,30-39岁481人,40-49岁279人,50岁及以上124人,分别占总人数的32.16%、36.91%、21.41%和9.52%。

1.卫生系统精神卫生医疗机构人力资源现状

全疆现有卫生系统精神卫生医疗机构17所,占全疆精神卫生医疗机构总数24所的70.83%,其中,三甲3所,二甲1所,二级9所,一级4所,共计床位2264张,占全疆精神卫生医疗机构总床位数3510张的64.50%;卫生系统精神卫生医疗机构的医护专业技术人员997人,占全疆从事精神卫生医疗服务的医护专业技术人员总人数1303人的76.52%。床位与医师比例为1:0.16;床位与护士的比例为1:0.29。

卫生系统的350名医生,硕士及以上学历17人、本科194人、大专103人,分别占同等学历医生总数的100%、86.22%、66.88%,形成了系统内4.86%、55.43%、29.43%的梭形学历结构。全系统医生高级职称20人、中级73人、初级及以下100人,分别占各职级医生总数的74.07%、65.77%、70.92%,形成了系统内10.36%、37.82%、51.81%的金字塔式职称结构。系统内30岁以下医生有78人、30-39岁140人、40-49岁94人、50岁及以上38人,分别占各年龄段医生总数的80.36%、63.78%、79%、59%,系统内形成22.28%、40.10%、26.73%、10.89%,以30-49岁为主的年龄结构。

卫生系统的647名护士,硕士及以上学历1人、本科30人、大专255人,分别占同等学历护士总数的100%、83.33%、84.72%,形成了系统内0.15%、4.64%、39.41%的学历结构。全系统护士高级职称8人、中级163人、初级及以下476人,分别占各职级护士总数的57.14%、87.50%、66.49%,形成了系统内1.20%、25.15%、73.65%的金字塔式职称结构。系统内30岁以下护士有218人、30-39岁231人、40-49岁139人、50岁及以上59人,分别占各年龄段护士总数的56.12%、68.78%、68%、75%,系统内形成33.67%、35.70%、21.52%、9.11%,以40岁以下为主的年龄结构。

2.民政系统精神卫生医疗机构人力资源现状

全疆民政系统精神卫生医疗机构共有7所,占全疆总机构数的29.17%,其中,二级3所,一级4所,共计床位1246张,占全疆总床位三分之一;医护专业技术人员306人,占全疆总数的23.48%。床位与医师比例为1:0.07;床位与护士的比例为1:0.18。

民政系统的86名医生,硕士及以上学历0人、本科31人、大专51人,分别占同等学历医生总数的0%、13.78%、33.12%,系统内学历结构分别为0%、36.05%、59.30%,呈金字塔状。全系统医生高级职称7人、中级38人、初级及以下41人,分别占各职级医生总数的25.93%、34.23%、29.08%,形成了系统内8.14%、44.19%、47.67%的梯形职称结构。系统内30岁以下医生有11人、30-39岁46人、40-49岁14人、50岁及以上15人,分别占各年龄段医生总数的19.64%、36.22%、21.00%、41.00%,系统内形成12.79%、53.49%、16.28%、17.44%,以30-39岁为主的年龄结构。

民政系统的220名护士,硕士及以上学历0人、本科6人、大专46人,中专及以下168人,分别占护士总数同等学历的0%、16.67%、15.28%、31.76,形成了系统内0%、2.73%、20.91%、76.36,以中专为主的学历结构。全系统护士高级职称5人、中级19人、初级及以下196人,分别占各职级护士总数的42.86%、12.50%、33.51%,形成了系统内2.16%、8.63%、89.21%的职称结构。系统内30岁以下护士有104人、30-39岁64人、40-49岁40人、50岁及以上12人,分别占各年龄段护士总数的43.88%、31.22%、32.00%、25.00%,系统内形成47.27%、29.09%、18.18%、5.46%,以30岁以下为主的年龄结构。

三、新疆民政系统精神卫生行业人力资源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长期以来,民政系统的精神卫生医疗机构工作重点偏重收容民政服务对象,包括“三无”(无劳动能力、无经济来源、无法定赡养或抚养人)、特困、低保及城镇流浪无着中的精神病人。相对来讲,因患者的特殊性,民政系统精神卫生医疗机构大多是全额事业单位,均设立在偏远地区、床位周转率低、工资福利待遇少。因体制和分工不同,与卫生系统的精神卫生医疗机构相比,新疆民政系统精神卫生行业人力资源发展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1.专业技术人员缺乏

从本次调查所搜集的数据来看,全疆精神卫生医疗机构共计3510张床位,其中民政系统1246,占总床位数35.50%。但民政系统拥有的医护专业技术人员306人,仅占到全疆精神卫生医疗机构医护专业技术人员总数的23.48%。

按照行业内标准,医院的床位数与护士人数的比例为1:0.4,床位与专业技术人员的比例为1:1。而新疆民政精神卫生医疗机构的医院的床位数与护士人数、专业技术人人员的比例分别为1:0.18和1:0.25,专业技术人员数量远远不能满足临床的基本需求。

以在处于同一区域的喀什地区第一医院(卫生系统)和喀什康宁医院(民政系统)相比:前者有精神科床位35张,专科医生9人,专科护士12人,床位数与护士人数的比例为0.34,床位与专业技术人员的比例为1:0.6;而后者有床位126张,医生7人,护士23人,床位数与护士人数的比例为0.18,床位与专业技术人员的比例为1:0.24。民政系统精神卫生医疗机构的专业技术人员的配置不仅达不到行业要求不到的标准,就是与同区域内、同专业的卫生系统精神卫生医疗机构相比,仍有1-2倍的差距。

2.学历偏低

在全疆精神卫生医疗机构中,56%的医生是本科及以上的学历,39%的护士是大专及以上的学历。而在民政精神卫生医疗机构中,仅有14%的医生是本科学历,本科以上学历无一人;护士中,仅有32%的是大专及以上学历,而大专以上的只有6名,且仅是本科学历。这种情况在较为偏远的南疆地区更为严重,以和田地区福利院为例:该院核定床位160张,有医生6人,护士12人。6名医生均为大专学历,12名护士中,大专学历2人,中专学历10人。

3.队伍建设出现断层

从全疆精神卫生医疗机构专业技术人员总的年龄结构上来看,卫生系统以30-39岁的专业技术人员为主(也就是说这一群体在5-10后即可成为技术骨干),40-49岁的成熟型专业技术人才也占到近四分之一,形成了两头小、中间大的梭形梯队,有利于事业的可持续性发展。而民政系统则是30岁以下和30-39岁的人群占据了系统的近四分之三。专业技术人员队伍过于年轻化,专业技术实践经验积累周期短,有碍于专业技术的传承。

从新疆精神卫生医疗机构的医护专业技术人员的职称结构来看,高、中、初分别占总人数的4.30%、27.01和68.69%,呈较为科学的金字塔形职级分布。卫生系统医护专业技术人员职级分布的金字塔形显得更加流畅,而民政系统则是由3.92%到18.63%,然后突然增加至77.45%,起着重要继承和传递作用的中间力量过于薄弱,与业内普遍认为的4:5:7的“黄金比例”相距甚远,较容易出现学科带头人的缺失、人才队伍建设青黄不接、后继乏人,不利于民政精神卫生事业的发展。

4.技术力量分布不均

从行政管理区域和地理分布看,全疆86名民政精神专科医师和220名专科护士,大都集中在首府乌鲁木齐市及周边地区,仅乌鲁木齐区域占据了医师总数的36%和护士总数的60%。

从每万人拥有民政系统精神卫生医疗机构的专科医师和护士的人数来说,乌鲁木齐及周边区域占有量最高:专科医师为0.09人,护士0.29人;北疆伊犁地区居中,分别是0.04人、0.09人;而南疆和田地区则最少,分别是0.03、0.06;喀什地区的医师拥有量更是低到极致,仅为0.02人。

从职称分布来看,民政系统医护专业技术人员中具有中级及以上职称的总计60人,但这其中近四分之三的人员就职于乌鲁木齐区域及周边。

高学历、高职称、相对属于专业技术黄金年龄段的医护人员52%集中在首府。基本形成了北疆强、东疆平、南疆弱的分布不均格局。

四、新疆民政系统精神卫生行业人力资源发展的对策研究

改革体制,调整机制,内抓管理,外塑形象,加速培育民政精神卫生医疗机构这棵“梧桐树”,以期引来众多“金凤凰”,打开民政精神卫生医疗机构人力资源管理的“瓶颈”:

1.改善宏观环境

(1)理顺体制

方案一:参考内地部分省市的经验,将精神卫生医疗机构统一收归卫生系统管理,但设置相应数量的床位,保证符合民政救助条件人员的入院治疗和全天候的日常照料,经费由民政部门按期拨付。

方案二:在民政部门设立精神卫生专管机构,加强专业技术指导。参照内地省市成熟经验,鼓励民政系统的精神卫生医疗机构实行“一院两制”,即在履行原有职责的基础上,充分利用其现有的医疗条件招收自费病员,与卫生系统精神卫生医疗机构共同履行公共卫生职能,所涉及工作人员实行市场化管理。一方面解决精神科床位不足的困境,另一方面带动全院医护专业技术水平的提高。

(2)加大政策扶持

作为民政系统的精神卫生医疗机构,大多设立在较为偏远、经济欠发达地区,而恰恰是这些地区因为贫困,无法对精神疾病患者进行及时治疗,或因精神疾病治疗的长期性而放弃治疗,为精神病人肇事肇祸埋下隐患。

建议新疆紧紧抓住《精神卫生法》出台及国家对精神卫生医疗机构建设的支持,配套出台向民政系统的精神卫生医疗机构倾斜的相关政策:

第一,民政精神卫生工作也属于公共卫生范畴,加强民政精神卫生工作是各级政府的职责。健全和完善由民政、卫生、公安、司法、教育、劳动保障、计委、财政以及残联等部门和团体组成的精神卫生领导小组,坚持有效的协调会议制度,统筹安排“三无”、特困、低保等特殊群体精神病患者治疗、康复、就业、收养和福利待遇等问题。把民政精神卫生工作列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纳入政府议事日程,根据实际,提出民政精神卫生工作目标,统筹规划,采取措施,抓好落实。

第二,加强基础设施及设备建设的投入,制定长效投入机制,提升民政精神卫生医疗机构的硬件水平。

第三,给予民政精神卫生医疗机构进行相关学术研究的优惠政策和资金扶持,促进民政精神卫生医疗机构学术研究。

第四,建立科学、灵活的薪酬体系,完善激励约束机制,使民政精神卫生医疗机构能“留得住、引得进”所需的专业技术人才。

第五,将精神卫生工作纳入社会和经济发展计划,对精神卫生资源实行科学规划、合理布局和结构调整。加强对精神卫生医疗机构的管理,加强专业队伍建设,健全和完善监督检查制度,保证医疗服务水平质量。

第六,结合新疆实际,出台操作性更强的《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精神卫生条例》。

(3)积极争取社会支持

第一,改变民政系统相对封闭的管理模式,积极参与社会活动,让医务人员获得社会的职业认同。

第二,加强精神卫生宣传教育,普及精神卫生知识,消除对精神疾病患者及精神科工作人员的偏见和歧视。

新经济政策意义范文5

关键词:中国建设银行;核心竞争力;SWOT分析

中图分类号:F83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4)25-0108-04

一、中国建设银行核心竞争力研究的背景与意义

当前欧美银行业逐渐已经消化金融危机的影响,通过一系列的并购、业务整合或区域调整,整体经营业绩开始回升,世界各国都在加强金融监管和改革。与此同时十八届三中全会后中国政府开始全面实施并不断完善经济市场改革一揽子计划,加快推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结构调整。目前中国仍处于重要的战略机遇期,经济发展长期向好的趋势没有改变,各种有利的条件依然存在,但国际经济走势的不确定性依然存在,面对复杂多变的经营环境和日趋激烈的竞争形势,中国建设银行能否适应国际国内金融形势的复杂变化,抓住机会进行发展和战略调整,既是其核心竞争力的体现,也是核心竞争力形成和强化的过程。在这种现实背景下,研究比较建设银行的核心竞争力问题,并提出提升建设银行核心竞争力合理化意见是主动适应金融形势、市场环境变化和建设国际一流现代商业银行的必要选择。

二、商业银行核心竞争力概念界定

(一)商业银行核心竞争力概念

商业银行的核心竞争力无论内涵还是外延都要较一般企业广泛,表现形式也丰富多彩。综合以往商业银行核心竞争力的研究成果,本文将商业银行核心竞争力定义为:商业银行核心竞争力是指在一定的市场环境下,一家银行能够比其他银行更有效地进行全面风险管理,并更有效地向消费者(或市场)提品或者服务,具有现实的、潜在的、持续的比其他银行创造更多财富的能力,就是处在核心地位的、影响全局的赖以生存和发展的能力,是银行的长期持续竞争力。

(二)商业银行核心竞争力的提升途径

如何提高商业银行的核心竞争力,实质上是如何提高技术创新能力与效率的问题。提升商业银行核心竞争力应归纳为以下五个方面:(1)创新的连续性和动态性:对于产品同质性较强的商业银行来说,必须通过不问断的动态创新,方能使自己在产品和技术方面保持相对领先地位。(2)产品服务的独特性和社会性:提供具有特色的超值金融服务,独特的、家喻户晓的品牌形象,赢得广泛尊敬的社会声誉。(3)服务公共性和异质性:能够为不同客户度身定制,以富有创新精神的理念、工具和方法解决客户个性化的服务问题。(4)管理的基础性和规范性:要通过建立内控标准、优化管理流程、完善风险管理、强化审计监督等,确保银行业务经营依法合规运作。(5)人才的支持性和凝聚性:人力资源是对银行核心竞争力提供强有力的思想保证和文化支撑。

三、建设银行核心竞争力SWOT分析

商业银行核心竞争力是多种方面的复合体,因而评判其核心竞争力的定性指标也只能从资源能力、盈余能力、整合能力这三方面来寻找。主要包括(见下页表1)。

本文选取SWOT分析法作为定性指标主要分析方法。SWOT分析法认为制定企业战略应该包括内部因素和外部因素两个方面,内部因素包括企业相对于竞争对手所具有的优势(Strengths)和劣势(Weaknesses);外部因素包括企业所面临的机会(Opportunities)和威胁(Threats)。在分析时,把所有的内部因素集中在一起,然后用外部因素对这些内部的因素进行分析和评估,以此提出企业的发展战略规划。

四、提升建设银行核心竞争力的策略建议

(一)完善建设银行的公司治理

(1)按照权力制衡原则完善公司治理的组织结构:明确产权结构,强化权责划分。(2)规范关联交易:在日常经营活动中要严格把关,规范关联交易,纳入正常的业务流程管理。(3)股权实现多元化和结构优化:股权的适度多元化才会提高公司治理的效率,合理的股权结构才能有效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4)建立以薪酬机制为核心的激励机制:将银行远期盈利能力和未来经营业绩相联系。建立经理人股票期权或员工持股计划等有效的长期激励机制,会使高级管理层和员工的报酬与公司的长期发展目标紧密联系,解决由所有者与经营管理者利益不一致所产生的问题。

(二)塑造优秀企业文化,提升企业文化竞争力

(1)塑造企业形象:建设银行应塑造自身形象,努力创建自己的金融品牌,以这种潜实力赢得广大客户的支持和信赖。全面实施品牌战略,提高银行核心竞争力。(2)构筑建设银行企业文化:建设银行的企业文化建设应以创造学习理念和人文精神为基础。(3)建立以客户为中心发展理念:建设银行应建立以顾客满意为基础的营销文化,提升服务文化层次。

(三)加强人力资源建设

(1)效率优先,精简人员:建设银行庞大的员工队伍不但增大了成本支出,而且降低了劳动生产率。要继续优化分支机构,通过整合内部职能部门实行扁平化管理。(2)建立人力资源的激励机制:塑造极具凝聚力的先进企业文化,营造团结协作的工作氛围;形成工资、奖金、福利、荣誉、培训、晋升等手段的综合激励体系,加大与绩效考评挂钩的收入份额。(3)建立人力资源的进退机制:要实行干部公开招聘制,取消终身制;增加人才补充渠道,除招聘大量的优秀毕业生外,还应该从其他银行尤其是外资银行挖一批具有先进管理经验或特殊知识技能的人才;建立各级行之间良性的人才选拔机制。(4)加快银行家队伍和核心人才的建设和培养:银行家和核心人才是商业银行核心竞争力的源泉,建设银行等国有商业银行,既要服从国家宏观行政管理,又要化解计划经济体制历史遗留包袱,培养新型银行家队伍和核心人才团队就显得更为紧迫。

[15] 卿定文.中国商业银行核心竞争力的SWOT分析[J].长沙理工大学学报,2008,(9).

[16] 姜明,生李芳,陈德棉.商业银行核心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和模型构建[J].现代管理科学,2009,(9).

[17] 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中国商业银行统计年鉴(2007―2011)[K].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2013:6.

SWOT Analysis of Core Competitiveness and Its Strategy and Suggestions for China Construction Bank

ZHANG Ji-gang

(China Construction Bank Jiayuguan,Branch,Jiayuguan 735100,China)

新经济政策意义范文6

一、农村信用社实施信贷营销战略的紧迫性

1、应对激烈市场竞争的需要。随着金融体制改革的逐步深入,银行业间的竞争日益激烈,且呈现出由大中城市向中小城市甚至是农村地区扩散的趋势。以股份制商业银行为例,虽然在大多数中小城市没有机构网点,但由于其辐射范围广、营销力度大,市场份额正在逐步上升。调查显示,截止2002年6月末,外地金融机构在浙某市的贷款余额超过18亿元,占到该市金融机构贷款余额的7%左右,超过当地2家股份制商业银行市场份额。而集资金、网点、人才优势于一身的国有商业银行,在农村地区信贷市场沉寂几年之后,开始苏醒过来,营销力度丝毫不亚于股份制商业银行。前不久,某国有商业银行向一公路建设项目注入贷款2.46亿元,导致所在地信用联社的7000万元贷款被提前归还。这些新的情况的出现,要求农村信用社紧跟形势,积极应对,作出回答。

2、适应信贷市场转变的需要。近年来,信贷市场经历了由卖方市场向买方市场的重大转变,客户的选择余地越来越大。为降低成本、赢得时间、促进发展,客户往往愿意选择那些服务周到、手续简便、产品多样的金融机构。对于农村信用社来讲,必须承认自己是企业,是一类经营货币的特殊企业,必须认识到发放贷款既是对借款人的帮助,也是借款人对农村信用社的支持。目前,一些地区出现的资金相对富裕,存贷比不断下降,经营效益滑坡的情况,而农村信用社贷款利率要远远高于商业存款、内部往来和国债利率,如何提高资金使用的安全性、流动性和盈利水平不言而喻。因此,农村信用社只有通过树立信贷营销的全新理念,制定符合自身实际的信贷营销战略,变“等贷上门”为“送贷上门”,才能在支持客户发展的同时,实现其利润最大化的目标。

3、加快自身改革和发展需要。近年来,在人民银行的监管指导下,农村信用社风险化解工作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与其他金融机构相比,仍存在不良贷款绝对额大、占比高,高风险社数量多、化解难,资本充足率低、抵抗风险能力弱等突出问题。而要从根本上防化风险,其前提必须是加快改革、加快发展。因此,趁外资银行、股份制商业银行还没有完全渗透到农村地区,部分国有商业银行还没完全清醒过来之机,充分发挥农村信用社人缘、地缘、血缘的乡土优势,切实转换经营机制,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优,抢先占领农村地区优质客户市场,在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站稳脚跟,为下一步的改革和发展作好准备。

二、农村信用社实施信贷营销面临的主要困难

1、思想观念转变慢。由于农村地区金融机构较少,金融竞争激烈程度不及大中城市,农村信用社沿袭的是几十年承传下来的根深蒂固的信贷观念,认为客户要贷款,必然会上门找农村信用社帮助解决,较多地存在“等客上门”思想。因此,在工作中缺乏危机意识和客户至上的服务理念,暴露出的是一种安于现状、保守求稳的心态。这种心态导致其经营核算意识不强,工作开拓性差,调查研究不够,没有树立产品创新、服务创新的经营理念,不能积极主动地去寻找信贷有效投入新的切入点,更多的是考虑如何应付上级的考核,对导入信贷营销做法积极性不高。

2、信贷营销人才缺。由于农村信用社地处广阔的农村,加上分配机制尚未有效激活,对计算机、国际金融、企业管理、投资、保险等人才缺乏吸引力,而现有的综合型人才又逐渐向大中城市集中,综合型人才的匮乏严重影响了农村信用社信贷营销战略的实施。据调查,某市本级副主任以上(一般兼任所在社信贷员)高级管理人员中,具有大专以上学历的仅14人,占26.4%,远远低于其他金融机构的占比,而专职信贷员队伍的整体素质更差。因此,对于农村信用社来讲,当前最大的危机是人才危机。随着农村地区新一轮金融竞争的加剧,这一“瓶颈”将会制约农村信用社的进一步发展。

3、配套服务难跟上。由于管理体制的不稳定性、科技人才的缺乏,加上农村信用社观念上的差异,不舍得在电子化建设上投入,导致农村信用社电子化建设明显滞后于其他金融机构。即使在经济发达的江浙地区,有的县、区刚刚开通通存通兑,地、市一级通存通兑尚未开通,而一些商业银行早就开通了全国通存通兑。这样一种结算手段,再加上远远高于商业银行的利率价格、不规范的金融服务,客户即使已经与信用社建立信贷关系,也容易在国有商业银行、股份制商业银行强有力的营销攻势面前“改换门庭”,更不用说去争夺其他优质客户了。

三、农村信用社如何因地制宜开展信贷营销

近年来,农村信用社存、贷总量之所以能够快速增长,实力雄居各金融机构前茅,其主要得益于市场定位于“农业、农村、农民”,信贷定位于“小额、流动、分散”。因此,在信贷营销战略的制定和实施中,必须咬定“两个定位”不放松,通过深入开展“农村信用工程”创建活动,大力满足“三农”的资金需求,不断巩固和拓展信贷服务领域。只有在此前提下,农村信用社的信贷营销才不会迷失方向,加快发展才会有坚实的基石,市场竞争实力才能得以不断增强。

1、更新理念,树立全新的市场形象。目前,制约农村信用社发展的最大“拦路虎”便是沿袭多年的传统的经营观念,农村信用社普遍缺乏的是市场营销的先进理念。因此,必须彻底转变传统的经营观念,抓紧导入国有商业银行、股份制商 业银行、外资银行市场营销的先进理念,因地制宜制定符合自身实际的严密的营销战略,加强宣传,主动营销,进村入户,深入市场,深入企业,努力发现、培育和选择符合条件的借款客户和贷款项目,彻底改变以往等客上门、坐堂放贷的做法,树立全新的市场形象。

2、以人为本,培养造就高素质营销队伍。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只有“以人为本”,在落实信贷责任、完善信贷考核的基础上,要更多地考虑建立信贷激励机制,尝试实行信贷客户经理制度,把一些思想作风好、责任心强、肯吃苦的优秀员工充实到客户经理队伍中去,培养、造就一支过硬的信贷营销队伍。通过打破信贷员与其他员工相同的考核计酬标准,建立完全与业绩挂钩的分段累进计酬体系,建立信贷人员风险基金制度等措施,消除信贷员“怕贷、惜贷”思想,使其积极主动地进行信贷营销,在实践中不断积累经验,提升营销队伍素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