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企业的礼仪文化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企业的礼仪文化范文1
[中图分类号]G64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5918(2015)24-0025-03
一、企业文化与校园礼仪文化互动现状及趋势分析
(一)企业文化与校园礼仪文化互动现状分析
随着社会对于应用型人才需求量的增加,高校和企业的联系越来越多,校企合作的教学模式已经在很多高校得以实现。与此同时,企业文化与校园礼仪文化的互动发展已经成为两者得以互动的重要纽带。目前,越来越多的高校已经认识到了这一点,随着校企合作的积极开展,企业文化与校园礼仪文化的互动越来越频繁,在两种文化的相互交融中,高校的各项教学工作得以更好地进展。但是与此同时,企业文化与校园礼仪文化在互动过程中也出现了不少的问题,比如高校礼仪文化建设落后于企业文化的建设,在两者的互动方面没有凸显全面性等。由于企业文化与校园礼仪文化互动还不是太成熟,随着两者合作密切程度的加大,这些问题必然能够迎刃而解。
(二)企业文化与校园礼仪文化互动趋势研究
企业文化与校园礼仪文化的互动趋势越来越表现为全方位、互动性、多元性。随着校企合作的顺利开展,必然会有越来越多的高校选择与企业合作,通过两者文化的互动来实现制度、管理方式、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两者的互动性会进一步增强;全方位体现为:在企业文化和校园礼仪文化互动发展过程中,在企业文化的影响下,校园礼仪文化会发生较大的变化,这会进一步地影响高校教学体系的改变,从课程设置、教学体系、教学理念、管理方式等方面都会有很大的革新,即体现为全方位的改革;校园礼仪文化与企业文化是息息相关的,在文化的互动和作用下,文化不仅仅是文化,同时还深入到教学内部去,在影响教学本身的同时,还对师生的素质和思想模式进行了改革。以上的特征必然会成为企业文化与校园礼仪文化互动的必然趋势。
二、企业文化与校园礼仪文化互动的重要意义
(一)为校园礼仪文化建设提供价值引导
对于企业文化来说,它是企业得以健康发展的软实力,企业文化的塑造强调的是企业本身的精神取向、文化内涵、凝聚力,是推动企业向前发展的原动力;而对于校园礼仪文化来说,它对于开启学生的心智、能力有重要的意义,校园礼仪文化从根本上为学生的成长塑造了积极向上的软环境,对于高校教学氛围的塑造有重要的促进作用。校企文化对接可以使学校在与企业的交流中,通过校风学风、文化交流、价值观念、职业规划等方式表现出来的高度观念体系,从而引导学生树立价值取向。可以说,文化环境是一个组织得以前行的重要动力,企业文化与校园礼仪文化的互动在很大程度上打开了校企合作的大门,对于人才的培养、教学环境的提升、教学改革的实现等诸多方面都有重要的意义。
(二)实现与校园礼仪文化的社会对接和制度对接
实现企业文化与校园礼仪文化的互动发展,对于实现校企制度对接有重要的意义。文化是一个组织独特的语言符号,它代表了组织本身的管理方式、制度、经营理念等等。通过校企文化对接,可以使企业文化渗透到校园文化中,从而为学生提供一种特定的文化环境。另一方面由于文化之间的融合,学校会增加与企业之间的共同语言,有利于全方位的校企文化融合,帮助学生早日适应企业需求。在企业文化的促进作用下,校园礼仪文化能够促进高校的制度改革,以此来拉近与企业的距离,实现高校与社会的对接,这就为高校教育及人才培养打开了大门。总而言之,实现企业文化和校园礼仪文化的融合与对接,不仅仅能够促进文化的改观,同时还对学校制度等方面起到了很大的影响作用。
(三)企业文化为校园礼仪文化提供了教育指导
在校企文化交融和互动过程中,企业文化为校园礼仪文化提供了教育指导,为高校的教学思路和教学方向进行了方向性的说明,有助于高职院校的学生明确自身的职业目标。学生能够从一些优秀的企业文化中吸收到一些积极的思想观念,在这种积极的思想观念的感染下,学生会认识到专业知识和技能;同时,通过企业文化来了解社会,为未来身份的转变做好自己的心理准备,并从在校期间就树立起自己对社会的责任感和认同感。另外,学生可以从职业位置的要求为出发点,增强学生未来对职位的适应能力等等。可见,企业文化不仅仅在很大程度上对校园礼仪文化进行了改变和熏陶,同时也进一步地影响到了高校的教育模式,对学生的自我发展和自我学习起到了督导作用,让他们在今后的职业生涯发展过程中有更大的发展空间。
三、企业文化与校园礼仪文化互动中出现的问题
不管是企业文化,还是校园礼仪文化,对于文化本身而言,它具有文化传承、文化育人、文化兴校、文化品牌等多方面的功能。文化是一个组织独特的语言符号,通过建立积极向上的文化,能够从根本上来促进高校教学的顺利实现,从而为国家和社会培养优秀的人才。但是在企业文化与校园礼仪互动中却出现了不少的问题,主要集中在三个方面:校园礼仪文化建设明显落后于企业文化的发展;企业文化与校园礼仪文化互动过于片面化,没有体现全方位的互动;校园礼仪文化的构建处于被动地位。下面将重点从这三个方面来进行分析。
(一)校园礼仪文化落后于企业文化
校园礼仪文化的构建明显落后于企业文化是目前两者互动中凸显的重要问题。首先,高校是培养人才的场所,而企业是收纳人才的场所,这种供求关系决定了人才的发生动向,不是高校决定企业发展,而是企业决定高校人才培养的方式。这样,高校必须要根据企业文化来构建校园礼仪文化,加上文化本身就是一种抽象的概念,在短时间内无法对其进行深入地掌握,这其中必然会存在一定的时间差,导致校园礼仪文化构建落后于企业文化的发展。其次,高校范围大、学生数量多、教学体系相对来说比较大,而企业则与学校相比,具有更强的灵活度。在两者的文化塑造方面来看,企业文化的构建和调整则比较容易,而校园礼仪文化要想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改革,则需要较长的时间。这样,在企业文化与校园礼仪文化互动方面,高校礼仪文化的调整明显处于劣势地位。
(二)两者互动片面化,没有体现全方位互动
在企业文化与校园礼仪文化的互动上,互相范围狭隘化、片面化,没有体现全方位的互动,这是企业文化与校园礼仪文化互动中出现的另一个问题。在急功近利的时代,企业对于人才的需求是片面的,在人才的选拔方面,企业过多地重视能够给企业带来直接经济效益的人才,在利益的驱使下,企业功利化色彩过于严重。高校不得不调整教学方案和教学规划,为了提升就业率,通过校企合作等方式,来实现对于人才的培养。这样培养出来的人才都是“单向度”的人才,他们只掌握了企业需要的重重技能,能够带给企业最直接的经济效益,但是却没有养成科学的分析能力、思维能力,人文知识储备不够、基本功不扎实等,这完全不符合素质教育的需要。正是由于企业文化与校园礼仪文化互动的狭隘性,最终导致两者互动的片面化,没有体现全方位的互动,最终与素质教育改革的目标背道而驰,这对于学生今后的发展和成长都是极为不利的。
(三)校园礼仪文化处于被动地位
校园礼仪文化与企业文化互动过程中,校园礼仪文化始终处于劣势地位,影响了高校人才培养,不利于健康向上校园文化的塑造。一方面,高校对于人才的培养都是依据社会及企业的需要来进行的,它们是供求关系,企业需要什么样的人才,高校就不得不按照企业的需要来培养什么样的人才,这样一来校园礼仪文化就要按照企业的要求来改变,因此校园礼仪文化始终处于劣势地位。另一方面,在很多高校的校园礼仪文化构建过程中,缺乏高校的特色与核心精神的支持,一味地迎合企业文化与企业需求,使得很多高校的文化塑造形式和内容都过于“散乱”,不利于优秀校园文化的构建。这从根本上导致校园礼仪文化的构建处于被动地位。长久以来,必然会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人才培养效果。总而言之,只有扭转这种错误的关系,才能够从根本上保证企业文化与校园礼仪文化的良性互动。
四、企业文化与校园礼仪文化互动发展的对策探析
(一)充分挖掘校企文化精神的结合点
要想实现良性的企业文化与校园礼仪文化互动发展,必须要充分地挖掘企业及高校文化精神的结合点,在此基础之上来实现校企文化的互动与交流。首先,作为高校来讲,必须要挖掘学校自身历史文化资源,传承办学传统,突出办学特色,强化办学理念,培育和弘扬学院精神的同时,注重校企精神文化的对接与融合,以体现企业精神文化的元素和精髓为依托,立足本位,突出特色。另一方面,对于企业来说,应该放宽对于人才的需求,站在人性化和高素质的立场之上,来对人才进行评价,重在考察学校背景、学校教学条件及师资力量、学生个人的综合能力及素质,而不能仅仅意味地看中学生的技能,而忽视了其他方面的素质。充分挖掘校企文化精神的结合点,就是要求高校和企业能够站在同样的制高点上,对人才素质和专业能力进行要求,尽量实现企业精神与校园精神的融合。
(二)构建校企文化互动的理论教学体系
构建健全的校企文化互动理论教学体系,对于实现企业文化与校园礼仪文化互动有重要的促进作用。首先,要以企业的人才需求为导向,来构建高校理论教学体系,从课程设置、师资队伍、工学结合等方面来进行构建,实现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为人才未来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其次,在高校人才培养中,不能一味地实现与企业单向度的合作,而是要坚守本校的教学特色,构建富有本校文化特色但又不失校企合作的课程教学体系;最后,高校应该坚守自身的办学理念和教学核心精神,通过社会调研与企业交流,具有前瞻性地来对于未来人才需求状况进行预测,准确地把握未来的人才需求,以此来开设别具特色的理论教学课程,构建完善的理论教学体系。只有通过以上几个方面来实现教学体系的构建,才能够从根本上来实现校企文化互动,让这两者在良性的互动中互相促进,共同成长。
(三)建立校企文化互动平台及实践基地
实现企业文化与校园礼仪文化的互动发展,就要建立校企文化互动平台和实践基地,真正确保两者互动性的实现。首先,在高校课程设置上,要通过设置与理论教学相配套的实践教学体系,多安排实践课程,以此来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和实践能力。其次,对于高校人才培养来讲,可以依托规模大、技术强、管理先进的企业建立稳定的校外实习基地,拓宽学生的专业视野,提高学生对新技术的认知和适应能力,以此来为高校人才的培养指明道路。再次,要加强实训基地的构建、多带领学生到企业实习、企业参观,不断地提升学生对于企业的认识,让学生不断地根据企业的需要来调整自己的学习方式,还可以通过奖学金等激励机制的完善来增强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不断提升他们对于自身能力的提升。
(四)开展专业竞赛,实现校企文化融合
积极开展专业竞赛,实现校企文化融合,是企业文化与校园礼仪文化互动发展的重要方式。在高校教学过程中,要立足专业特色,结合行业需要,邀请相关企业进入,由学院、企业、学生三方共同参与的专业技能比赛,为学生提供实践自我、提高专业技能的科技创新实验平台,把学生的课内外实践活动、科技创新活动形成统一规范,培养学生创新及实践能力。在这个基础之上,还要对学生的优秀表现给予一定的物质奖励和精神奖励,对于表现特别优异的学生,还可以直接邀请他们毕业之后到企业来工作,从而不断地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和积极性。开展校企合作的专业竞赛,对于校企进一步融合有重要的促进作用。
(五)塑造富有特色的校园礼仪文化
塑造富有特色的校园礼仪文化,既要与企业文化相统一,又要保持本校的教学特色,这是实现两者互动的关键所在。对于高校校园礼仪文化来说,应该积极开展各种各样的校园活动来实现,比如开展校级的就业创业大赛,邀请企业的优秀人士或管理者来参加,对他们做出评价;积极邀请社会专家级企业优秀人士来高校作讲座,让他们给出高校人才培养的方案和规划,并对学生的进一步学习给予充分地指导。此外,在构建富有特色的校园礼仪文化的时候,还要根据本校的办学背景,及培养出来的优秀毕业生等,来制定出符合本校办学特色的教学理念,并通过学校广播、校园报刊等形式来进行宣传,让其积淀成为本校的文化,进一步地来鼓励学生的发展。总而言之,实现高校校园礼仪文化的塑造必须要能够凸显本校的特色,这对于增强与企业文化互动的主动性有重要的意义。
五、结语
在全球化语境下,应该实现企业文化与校园礼仪文化的结合,促进校园文化的构建。随着高校的发展,为了满足社会对于人才的需要,校企合作成为了一种基本的教育模式,校企文化的交融是校企合作的重点内容。企业文化对于校园礼仪文化的塑造有重要的作用,特别是在全球化语境下,要实现企业文化与校园礼仪文化的互动,应该找到两者的精神共同点、构建校企合作互动理论教学体系,打造校企文化互动平台和实践基地,并多开展各类的专业竞赛、塑造富有特色的校园礼仪文化,以此来促进企业文化与校园礼仪文化的融合,为高校人才的培养创造条件。
参考文献:
[1]李守可.试论高职院校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的互动与耦合[J].江西教育学院学报,2011(2).
[2]郑琳琳.企业文化与校园文化互动的研究与实践[J].中国培训,2012(2).
[3]陆晓莉.浙江企业文化与地方高职院校校园文化互动融合研究[J].宁波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2(4).
[4]杨金栓.论职业院校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的深度融合[J].教育与职业,2012(33).
[5]武智,陈大斌,徐华,钱俊.论高职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的双向对接与融合[J].辽宁高职学报,2010(10).
[6]邵卯仙,荣国庆.论高职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的对接与融合[J].齐齐哈尔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0(5).
企业的礼仪文化范文2
(一)企业文化的相关研究
“企业文化”的概念产生于20世纪80年代。二战后,世界经济的高速发展和日本企业的快速崛起使一些管理学家敏锐地感觉到管理与文化间存在密不可分的联系,如管理学大师德鲁克认为“管理是以文化为基础的”。1981年,美国哈佛大学教授泰伦斯•迪尔和科莱斯国际咨询公司顾问艾伦•肯尼迪出版了《企业文化———企业生存的习俗和礼仪》一书。该书用丰富的案例论证了“杰出而成功的企业都有强有力的企业文化”,“在两个其他条件都相差无几的企业中,由于企业文化的强弱有别,企业发展就完全不同”等观点。同年,威廉•大内出版了《Z理论———美国企业界怎样迎接日本的挑战》,书中认为日本企业成功的秘诀在于企业中拥有重视员工的企业文化,这些带有信任性、协和亲密性等特质的企业文化对于提高企业劳动生产率起了重要作用。这些经典论著的出现使得全球范围内迅速掀起企业文化研究的热潮。许多学者甚至认为企业文化理论给管理学带来一场意义深刻的革命。当前,企业文化研究已深入到工作伦理、情绪商数、职业生涯规划、企业再造、经营业绩、企业学习、核心能力、文化创新、管理伦理、绿色管理等领域。学者们从不同角度对企业文化进行了界定,有的认为,“企业文化是逐步形成并为全体员工所认同、遵循、带有本企业特点的价值观念、经营准则、经营作风、企业精神、道德规范、发展目标的总和”;有的认为,“企业文化是一种群体文化,是企业内在的文化特质、外在文化环境和群体的文化素质的综合体现”;有的认为,“企业文化是由企业的行为文化、心理文化和物质文化构成的”;有的认为,“企业文化是一种观念形态的价值观,是企业的经营哲学,也是企业信仰。”这些定义虽然侧重点不同,但都表达了“企业文化能够引导员工行为并支持企业持续发展”的观点。
(二)企业核心竞争能力的相关研究
企业独特、稀有的能力能够为企业发展带来竞争优势,这一观点目前被多数学者所认同。其中蕴含的企业能力的思想早在斯密的企业分工理论中已有萌芽,马歇尔的企业内部成长理论更是明确地指出,“企业内部各职能部门之间、企业之间、产业之间存在着差异分工,这种分工源于其各自不同的知识和技能等能力”。而后,潘罗斯在《企业成长论》一书中指出,企业是个具有不同用途、随时间推移并由一系列管理决策决定的生产性资源的集合体,而决策能力是企业自有的一种典型能力,因而企业能力是实现经济效益的基础。1990年的《哈佛商业评论》发表了普拉哈拉德和哈默关于公司核心竞争能力的文章,其中首次使用了核心竞争能力(corecompetence)的概念。他们围绕着“核心”、“稀缺”和“独特”等特质把核心竞争能力定义为技能和知识的集合,是企业关于知识的集体学习,特别是学习协调不同生产技能及整合多种技术的能力。他们对于核心竞争能力的理解包含三点关键内容:第一,核心能力更多与知识、技能相关联;第二,能力不只是卓有成效地利用资源,还与组织结构密切相关;第三,能力在使用过程中因得到应用和分享而增强。后来的一些学者继续深化了对核心竞争能力的理解和认知。梅约和厄特巴克认为,核心竞争能力指区别于竞争对手的、蕴含于企业价值活动环节的独特能力,如研发能力、生产制造能力与市场营销能力等。鲍哥纳和托马斯在《核心竞争能力和竞争优势》一文中指出,核心竞争能力是企业与竞争对手相比能够更好地指导企业实现尽可能高的顾客满意的能力,并着重强调了企业的隐性知识与价值观在核心能力中的重要地位,认为解决非结构问题的方法和组织规则、在各种环境中指导企业行动的共享价值观以及企业关于技术组织动态和产品市场相互作用的隐性理解等能力对企业尤为重要。随后企业文化中的价值观等内容成为企业核心竞争能力的必要组成,学者们对于企业核心竞争能力基本构成要素的理解也变为技术技能、隐性知识和企业价值观。比如,伦纳德•巴顿认为核心竞争能力是企业独有的并为其带来竞争优势的知识体系,取决于四个维度的相互作用:技巧与知识基础、技术系统、管理系统、价值观系统。可见,随着学者们对企业核心竞争能力认识的不断深化,大家就越发注意到企业核心竞争能力与企业文化间的相互关系。企业文化中的使命与愿景、企业精神、价值观系统、企业制度等“软”要素为企业形成适应环境、应对变化、获取竞争优势相关能力奠定了基础。
二、企业文化促进核心竞争能力形成
不同企业关注的核心竞争能力有所不同,有的强调研究开发能力,有的强调生产运营能力,有的强调市场营销能力,也有的强调财务运作能力。然而,在以知识经济、信息经济、网络经济为代表的新经济时代,凝聚能力、学习能力、创新能力以及战略管理能力对于企业持续发展的意义更为突出。这些能力的培育都离不开优秀企业文化的支撑与浸润。
(一)企业文化有助于增强企业的凝聚能力
知识经济时代,知识取代土地、资本成为最重要的生产要素。与之相应的,人力资本尤其是知识型员工,成为企业最重要的资源和财富,是现代企业构筑核心竞争优势的基础。知识型员工利用其掌握的知识能够帮助企业在残酷激烈的竞争环境中应对新挑战,能够帮助企业在瞬息万变的市场环境中把握新机遇,能够帮助企业在纷繁复杂的发展环境中打开新局面、解决新问题。只有知识型员工才能敏锐识别市场机会,对顾客需求做出快速反应;才能第一时间将行业内的技术创新最快地引入企业产品的设计、生产过程;才能充分结合自有知识带领团队进行创新。此外,知识型员工还是新时期建设学习型组织,培养创新型文化的中坚力量。然而,知识型员工作为知识存储、传递、创造的主体在企业中获得了更加主动的地位,这不仅体现在劳资双方的博弈过程中,也同样体现在企业的管理方式和企业文化的选择中。由于知识型员工对某一具体企业的经济依附性下降,能够凭借其拥有的技术、知识在劳动力市场中获得更多的发展机会,因而,现代企业往往面临着核心知识员工流失的困境。在知识密集、创新导向的企业中,知识员工的流失给企业造成的损失十分巨大,甚至会削弱企业的核心竞争能力。但是,现代企业要提高核心员工的满意度和忠诚度,仅仅依靠金钱诱惑和物质激励已难发挥作用。根据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员工在生理、安全等低层次需要得到满足后,就更看重社交、尊重及自我实现等高层次的需要。很明显,这些高层次需要的满足程度都与“以人为本”的企业文化有关。现代社会,良好的企业文化都带有“以人为本”的特性。“以人为本”的企业文化能够让管理者以员工为中心,将管理工作主动转向“服务”的轨道;能够让企业建立更加扁平化的组织结构,减少管理层次,减轻组织中压抑的管理气氛;能够让员工在更加宽松、自由、平等的氛围中工作和交流,发挥主人翁精神。由此,“以人为本”的企业文化有助于提高知识型员工对企业的忠诚度,增强企业的凝聚能力,最终转化为企业的核心竞争能力。
(二)企业文化有助于提高企业的学习能力
对于一个企业而言,学习能力是指企业处理知识的一系列能力集合,即创建、获取、转化、整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具有较高学习能力的企业能够通过其特殊的组织特性和管理特性而显著影响其学习过程,进而以更有效的方式提高学习效率,增加企业知识并改变企业行为。越来越多的企业意识到应对外部环境快速变化必须不断对自身进行调整和创新,学习能力是企业获取持续竞争优势的关键能力之一。一些学者研究发现,学习型组织由于具有较强学习能力支持产生新知识解决问题而明显具有较好的财务绩效。尽管通过组织学习可以更为充分地了解自身能力和外部环境,捕捉市场机会,并结合自身优势拓展出新业务;尽管通过组织学习能够提高组织灵活性,快速调配组织资源,满足顾客现实和潜在的需求;尽管可以通过组织学习将知识积累、沉淀到特定的产品和服务当中,并凭借特有的隐性知识增加竞争对手的模仿难度……可要充分发挥组织学习的能量,必须意识到组织学习本质上是一种文化现象,只有在良好的企业文化氛围中,员工才有相互学习、交流的环境,集体知识和技能才能被更好的共享和利用。良好的企业文化具有典型的共享特质,全体员工能够对企业愿景、战略、价值观、组织制度等产生一致性理解。这使得企业内部员工之间、团队之间能够形成友好信任、互帮互助、积极沟通、相互协作的氛围,进而推动企业知识的共享,提高企业的学习能力。首先,企业学习是对企业现有知识重组或整合,学习模式往复循环于“显性知识隐性化”和“隐性知识显性化”之间,学习过程无不和组织成员协作与交互相关,因而较强的学习能力必须依靠支持共享的价值观引导员工将个体知识以各种方式向其他组织成员分享,将个体知识转变为组织知识。其次,良好企业文化中的价值观和团队精神能够支持员工主动为丰富企业集体知识贡献力量,主动寻找、创造、分享个体知识;能够以互惠和无私的心态,在充分信任的基础上愉快地进行知识学习。
(三)企业文化有助于激发企业的创新能力
身处当前动态复杂、迅速变化的社会经济环境中,企业要应对种种不确定、无法预测的情况和来自全球的竞争威胁,就必须致力于提高创新能力,不断地进行技术、管理以及文化等方面的创新,以打造核心竞争能力,求得生存和发展。通过创新,企业可以在成本、技术或是组织管理的某方面领先于竞争对手,迫使对手耗费更多的成本追赶;通过创新,企业可以更加准确的把握市场动态和满足顾客需求,进而形成差异化的竞争优势;通过创新,企业可以培养和提高创新能力,终而获取持续的竞争优势。因而,创新能力是企业在复杂多变的外部环境中调节自身、适应环境、确立竞争优势的关键,是企业超额利润的真正来源。复旦大学的余光胜博士更是将创新能力作为测度企业竞争优势四个基本维度之一(另三者是难以模仿、可持续性以及学习能力)。此外,越来越多的研究结果也一再证实,创新能够对企业价值创造产生积极影响,与企业绩效存在明显的正相关关系。相对而言,创新投入多的企业往往比投入少的企业更可能获得高额回报。然而,打造创新型企业,提高创新能力,必须培育出有利于主动创新的文化。适宜创新的企业文化是企业创新的灵魂,能使高层管理者重视、支持创新,能使普通员工积极参与、投身创新。尤其是带有激励性特质的企业文化能够在企业中形成促进创新的激励环境、激励机制和精神导向,从而推动创新。首先,激励性的企业文化能够在企业中构建起良好的激励环境。具有激励性文化的企业,内部环境相对自由和谐,不仅易于员工发挥创新能力,而且易于培养鼓励尝试、容忍失败的氛围,有助于员工发挥潜能、锻炼创新性思维。其次,激励性的企业文化能够在企业中建立创新机制。具有激励性文化的企业,能够在支持创新的价值观指导下,通过建立相应的制度和规范,形成提倡变革、鼓励创新的激励机制。这种机制应通过多种激励手段的综合运用,尊重和肯定各种带有创新性的想法,并给予适宜的回报。再次,激励性的企业文化能够激发员工的创新精神。心理学研究证实,人在无激励状态下只能发挥自身潜能的10%~30%,适当的物质激励能使人发挥自身潜能的50%~80%,而有效的精神激励则能使人发挥80%~100%的潜能。在激励性特质明显的创新文化中,成员对企业价值理念的认同越强,学习意识、探索欲望和创新动力就越强。更多的员工投身创新,就能进一步促使企业呈现出整体性的奋发进取精神和献身创新状态,进而焕发勃勃生机。
(四)企业文化有助于强化企业的战略管理能力
现代社会复杂、动态、多变的市场环境使企业的战略管理能力在企业核心竞争能力中的地位更加突出。强化战略管理,能够使企业更加关注对企业经营环境的研究,将企业的成长和发展路径与外部环境结合,以变化的环境为基础制定公司目标、计划及战略,增强对环境的适应性;能够使企业更加系统地制定战略实施措施,将战略的具体实施措施纳入企业日常管理工作当中,使企业短期经营计划和长期的战略目标有机结合,调动全员参与战略实施过程,充分发挥协同效应提高战略管理效力;能够使企业更加注重对战略的实时评价与变革,通过对战略实施过程暴露问题的监控,反思现有战略与企业目标、外部环境的适应度,及时纠正现有战略中的错误,帮助管理者在新的起点上重新设计战略。然而,文化对组织活动产生着深层次的影响,战略的有效实施必须有适宜的企业文化与之匹配。企业战略管理的制定、执行、反馈过程都深受企业文化的影响。企业文化会明显影响公司运行的方式。当一个企业的文化与战略相适应,那么战略管理过程将更为顺利、高效;两者如果无法有效结合则会增加战略管理的成本,降低战略目标实现的几率。现实中,由于改变文化的难度太大,在两者不能匹配的企业中,管理者的战略管理过程往往会向企业文化妥协,降低企业应有的战略管理能力。一些学者甚至主张,一个企业从最初的战略规划开始就必须明确与之相适应的企业文化,并在日常的经营中精心培养这种文化。越来越多的研究证实,优秀企业文化中的团队协作精神能够在战略的规划、实施过程中使员工更积极的参与、支持;优秀企业文化中的创新精神能够使战略变革更容易为员工所接受,降低战略变革的成本和阻力;优秀企业文化中的顾客意识能够使企业战略目标更为科学合理,减少盲目、短视、低素质的企业行为;优秀企业文化中的学习偏好能够使企业更敏锐地感知外部环境的变化,更科学地评估自身的资源和能力,将战略管理的具体行为建立在更合理、可行的基础之上;优秀企业文化中的社会责任意识还能够在战略管理过程更关注社会价值,把增加社会贡献整合到企业战略目标当中,更好地担当企业社会责任,使企业的战略管理活动更具社会意义。因而,优秀的企业文化对于增强企业战略管理能力具有重大的意义。
三、结束语
企业的礼仪文化范文3
首先对企业文化要有一个基本的认识,只有这样才能对企业文化有足够的重视,才能有力度有声色地抓好企业文化建设。
企业文化是指在一定的社会经济条件下,通过社会实践形成并为全体成员共同遵循的思想意识、价值观念、职业道德、行为规范和准则的总和。它是一个企业或一个组织在自身发展过程中形成的以价值为核心的独特的文化管理模式,是一种凝聚人心以实现自我价值、提升企业竞争力的无形力量和资本。企业文化的主要内容包括企业价值观、企业精神、企业经营之道、企业风尚、企业员工共同遵守的道德和行为规范等。成功的企业文化必须具备的特点是简明易懂、以理服人、令人心悦诚服;产生广泛认同的价值观;在价值观指导下有成功的实践和验证;企业重要成员对企业产生历史使命感;广大员工对企业的代表人物、对企业的象征和标志、对企业的发展荣辱等产生真情等。在开展文化建设过程中所具备和形成的上述特点,正是使企业文化建设逐步成为企业强大内在驱动力的重要基础。
企业文化建设在企业经营发展过程中具有着重要作用。首先在于它具有凝聚作用。它是一种"粘合剂",可以把企业广大员工粘合、团结在一起,使员工明确目的、步调一致。员工队伍凝聚力的基础是企业的事业目标,企业文化的凝聚力来自于企业根本目标的正确选择。"如果企业的事业目标既符合企业的利益,又符合绝大多数员工个人的利益,是一个集体与个人双赢的目标,那么,企业凝聚力产生的利益基础就具备了"。否则,无论采取哪种策略,企业凝聚力的形成都只能是一种幻想。其次,企业文化具有导向作用。导向作用包括价值导向与行为导向。企业核心价值观与企业精神,发挥着无形的导向功能,能够为企业提供具有长远意义的、更大范围的正确方向与重要方法,从而把企业与个人的意志统一起来,使企业更快、更好、更稳定地生存与发展。第三,企业文化具有激励作用。激励是一种精神力量,企业文化所形成的文化氛围和价值导向是一种精神激励,能够调动与激发职工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把人们的潜在智慧诱发出来,使员工的能力得到全面发展,并提高下属机构和员工的自主管理能力、自主经营能力及活力,增强企业的整体执行力。第四,企业文化具有约束作用。企业文化包含规范管理的相关内容,而且管理本身也体现着企业文化。在企业行为中哪些不该做、不能做,正是企业文化、企业精神发挥的"软"约束作用的结果,是一种免疫功能。约束力能够提高员工的自觉性、积极性、主动性和自我约束,使员工明确工作意义和工作方法,从而提高员工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企业文化建设的任务主要体现在六个方面:一是培植企业理念,铸造企业精神支柱;二是导入管理文化,规范员工行为;三是弘扬企业楷模,展示企业形象;四是发展礼仪文化,营造内部环境;五是推进教育培训,组织文化活动;六是注重人才开发,激活动力机制。
通过以上对企业文化的定义、内容、作用和任务的分析,我们基本可认知到,企业文化建设实质上与企业经营发展是一致的,都有着共同的追求目标,二者之间又互为促进互为作用。
企业在经营发展中,一定要把企业文化建设作为一项重要工作内容来抓,努力实现文化建设各阶段的工作任务,积极促进并保证企业各项经营管理目标的较好实现。在企业文化建设的质量不断提升和任务不断实现的过程中,企业的凝聚力才会树立,战斗力才会逐渐形成,核心竞争力才可不断坚固,最终才会铸造出企业可持续发展强大的内在驱动力。并逐渐走向一个发展壮大的良性循环,真正具备顺应改革,促进发展,服务社会,适应市场的能力,在改革发展的过程中才会立于不败之地。也就是说,企业文化建设开展的好或不好,深度和质量如何,直接决定着一个企业发展的动力和后劲,企业文化建设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关键所在,是企业可持续发展强大的内在驱动力!
对于刚组建两年多的省公路开发投资公司来说,在目前公路投融资体制不断改革和完善的过程中,公司肩负着全省高等级公路建设和管理的历史重任,在省交通厅的正确领导和关心帮助下,要更多的思考如何全面贯彻好省委省政府的交通发展战略;如何给公司不断注入新的生机和活力;如何在众多纷繁的体制下,寻找到一条适合我省省情和国内经济大环境的公路建设管理模式;在目前建设管理的模式和机制下,如何更好地形成合力,更有效地把省公路投资公司扶持好、发展好,把云南公路基础设施建设和管理的更科学更有后劲;力争把公司建设成为充满活力、成绩斐然的"新型"公司,真正发挥我省交通建设投融资平台的作用;努力把公司建设为公路养护和营运管理廉洁、高效和富有竞争力的科学企业,切实担负起云南交通建设和全省经济发展桥头堡的历史重任!
要实现上述目标,在逐渐理顺管理模式和运行机制的同时,"企业文化建设就成为实现目标的关键和重要的内在因素"。所以,企业在开展内部文化建设和完成各项工作任务的过程中,逐步形成内部管理有章可循、政令畅通,统一协调、工作热情、班子团结,履职尽责、干群和谐融洽,凝聚力事事体现,个人利益和国家利益自觉监督,廉洁奉公纪律严明等良好的环境氛围。如果企业在实现各阶段目标的过程中,同时实现并营造出上述内部环境,那么企业的建设和管理业绩必然得到各级政府和各级领导的褒奖,企业的改革发展必定螺旋上升……这正是因为企业在首先具备了自身内部驱动力的内因后,在上级的正确领导和大力帮助并得到外部大的环境支持下,实现的飞跃过程!这一过程,离不开企业自身的努力,离不开企业自身的内在因素,这个内在的东西,实质就是"企业文化建设"!
我省公路建设管理不断改革发展的过程中,先后经历了各个不同的历史阶段、管理模式和行为载体……近年来,我省公路领域的建设方式、管理模式、投融资环境的改善,内部管理行为的规范、群体活动的开展、安全管理的举措、路地共建廉政工程的实施、廉政长效机制的逐步建立、云岭先锋工程等等,无论各公路建设指挥部,还是原昆瑞、昆磨、东部三大公路公司,以及发展到现在的公路建设管理的实施主体--省公路投资公司,无不是在各时期、各阶段严格做到制度化保障,规范化管理,不放松文化建设的具体实施,不放松凝聚力建设的具体举措,切实注重自身内在驱动力--企业文化的培育,才会有众多公路人的无私奉献,才会有我省公路建设管理单位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的不断涌现,并最终实现目前我省高等级公路建设的突出成绩。
目前,无论建设和养护压力有多大,省公路投资公司仍不放松精神文明建设和企业文化建设工作,滇西历史文化走廊和滇南绿色生态走廊的建设,把公司的文明创建和文化建设穿接起来,再通
企业的礼仪文化范文4
关键词:企业文化;内涵;意义;路径
中图分类号:F27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4)04-0023-02
加强企业文化建设,推进企业文化管理,成为现代企业走向成功的强大动力和重要法宝。企业文化管理直接关系到企业的凝聚力和市场竞争力,作为企业管理者,最重要的才能就是影响、创造以及管理企业文化的能力,最重要的职责就是要努力建设以人为本的优秀企业文化,努力创造企业文化管理的新境界。
一、企业文化管理内涵的厘定
企业文化——是企业在经营实践过程中,由企业管理者倡导的,在大部分员工中逐渐形成的共同的价值观念、行为模式、感觉氛围、企业形象的总和。企业文化的建设需要满足与战略系统相匹配的要求和与组织能力系统相匹配的要求。在这个定义中,企业文化包含了四个层面的内涵:共同的价值观念——是企业决策者主导和倡导的,支撑企业发展的使命、宗旨、核心价值观、战略愿景等一系列价值观念、价值主张;共同的行为模式——共同的行为模式包括由共同的行为意识、行为能力、行为实践构成的行为习惯和相应的行为结果;共同的感觉氛围——组织群体共同的心理契约,形成了大家习惯的感觉氛围,这个氛围也是我们通常讲到的文化氛围;外在的企业形象——企业形象是外部利益相关者对企业的感受和认识。在共同的价值观、行为模式和文化氛围的作用下,企业的组织特征也会以其特定的企业形象向外部展示,向企业的客户、供应商、其他利益相关者展示。
二、优化企业文化管理的意义分析
21 世纪,经济全球化更加汹涌澎湃,国内外市场的竞争和企业间的兼并进一步加剧,企业要在新的形势下谋求生存和发展,实现企业的奋斗目标,没有更加强大的企业文化,没有卓越的企业价值观、企业精神和企业信仰,再高明的企业经营战略也无法成功。
1.优化企业文化管理有助于企业价值增加。首先,企业文化可以降低交易成本。企从企业文化降低内部交易成本看,企业文化可以降低企业内部不确定性;可以节省有限理性;有利于释放压缩的信息;有利于遏制机会主义行为。从企业文化降低外部交易成本看,企业进行有意识的企业文化管理,确立一套价值观体系,并通过行为文化和物质文化使之得以外显,从而使得企业在进行外部交易时,外部交易主体就可明确地感知到企业的价值体系,因而面临较少的不确定性或复杂性,面临更少的机会主义行为,从而节省了外部交易主体的有限理性,诱使其也减少机会主义行为,从而加大了降低外部交易成本的可能,并有利于节省交易成本。其次,企业文化降低单位价值创造的转换成本,企业文化有利于提高团队个体成员的实际生产率及获取合作效益,从而有利于团队生产率的提高。
2.优化企业文化管理有助于激励员工的工作效率。企业文化从物质层中的“企业为员工创造的工作环境”,到观念层中的“企业精神和宗旨”,再到精神层中的“预期、价值观” 等,都对员工有着一定的激励作用。优秀的工作环境和良好心理预期会使企业员工从内心产生一种情绪高昂、奋发进取的效应。企业文化的作用正是通过激励来满足人的精神需要,使员工产生归属感、自尊感和成就感,从而调动员工的精神力量。由于它迎合了人的需要,适应了人的本质,因此企业文化的激励作用比他任何形式都更有效。
3.优化企业文化管理有助于提高企业的指导与凝聚力。企业文化中包括企业的奋斗目标,企业的行为规范和企业的共有价值观,这些都对员工的行为有着强烈的指导作用。如企业宗旨指导着员工努力方向,企业规范指导着员工的行为,企业的共有价值观指导着员工的态度。在企业文化的指导下,员工跟随着公司的轨道前进,与公司共发展,形成良好的工作氛围,规范员工的行为,使员工能更好地融入工作去;具有良好企业文化的企业中,员工之间会有相互欣赏、相互支持、相互鼓励的态度。它是一种极强的粘合剂,能从各个方面把员工团结起来,形成一股巨大的向心力和凝聚力。通过这种向心和凝聚作用,员工就会把个人的思想和命运与企业的兴衰,与企业其他员工成功与否联系起来,所谓“上下同欲”就是指思想、信念的一致,这是深层凝聚力的来源。
4.优化企业文化管理有助于凸显企业特色价值。一个企业的企业文化形成与其创业历史、发展目标、经营理念、所处环境、企业经营者的关系十分密切。由于不同的企业从创立、生存到发展所走过的道路各不相同,各个企业采用的推动企业经营与管理的手段和方法各有差异,企业经营者的经历、认识和价值理念也迥然不同。因此,不同企业的企业文化应该各具特色,表现出明显不同于其他企业的、具有不可替代的个性化和独特性特征。
三、加强企业文化管理建设可取路径的提出
将现代的文化理念渗透到企业管理中,以文化管理推动企业管理升级,实现企业管理的最高境界,才能使企业保持长久的生命力。企业文化管理的建设,是企业文化建设的切实步骤,具有决定性的意义。
1.加强企业文化建设,使企业文化理念能够落地生根。在企业文化建设中,企业文化理念具有重要的地位,如果不能使企业文化理念落地生根,深深地植根于企业广大干部员工心目中,企业的文化建设就是一句空话,也就无法取得积极效果。基于这一认识,在企业文化建设中,我们应重点做好企业文化理念的宣传工作,立足企业实际,结合企业的发展特点,将企业文化理念与企业员工的根本利益捆绑在一起,加深员工对企业文化的理解,达到提高企业文化建设质量的目的。
2.加强企业文化建设应以人为本、激活企业活力。知识经济时代,以人为本是企业文化管理的核心理念。当今世界的企业竞争,不再仅仅是产品和市场的竞争,更是人力资源的竞争,高质量的人才才是企业最大的资源,能否最大限度地发挥广大员工在企业中的主体作用,直接关系到企业文化管理的成败。因此,必须树立以人为本的管理思想,把人作为企业管理的主要议题,充分地尊重人、理解人、关心人,满足员工的各种要求,把人的价值放在首位,而物的价值则次之。实行文化管理的着眼点在于“人”,在于人的灵魂、情感、需求、潜能和人与人、人与组织之间的和谐协调。以人为本,加强企业文化管理,就要把精力投向人,理解人、关心人。要从员工的企业主体性地位出发,充分肯定每个职工的个人价值,认真考虑员工的需求,为他们的自我实现创造条件,使他们在共同价值观念的作用下,陶冶情操、激发斗志,心情舒畅地努力工作,求得企业和个人的共同发展。摩托罗拉公司的企业价值观是:尊重每一个员工作为个人的人格尊严,开诚布公,让每位员工直接参与对话,使他们有机会与公司同心同德,发挥各自最大的潜能。这就是以人为本企业文化的魅力,也正是企业文化管理构建所要追求的。
3.加强企业文化建设应注重媒体宣传,并完善规章制度规范。企业文化的形成是一个持续的、潜移默化的过程。必要的宣传和教育,才能让广大员工认识其重要性,才会从心里去接受,达到真正的共识。宣传和教育可以采用报纸、广播、电视、书刊、网络、会议等现代传播媒介,选择恰当的时机进行分层次、分领域、有重点地宣传;在推进企业文化落地过程中,企业要将企业文化内容形成相关的企业管理制度,这就是变无形为有形,变柔性为刚性,形成规范化、人性化的约束机制,为企业文化的持续推进提供有力的制度保证。规章制度是企业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体现并强化企业的群体价值观。在庞大的业务网络中,要找出几条主线,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明晰企业的每一个工作流程,把复杂的东西简单化,把简单的东西量化,用流程来推动执行者的工作,让执行者通过该流程就知道自己该做些什么,应该怎么做,能使企业管理不断向科学化、制度化方向发展,使企业文化真正落实到企业的各个工作流程中。
4.加强企业文化建设应突出企业个性、创新学习型组织。企业文化属于企业的共性,它需要通过一个个企业的“个体文化”表现出来。每个企业应表现出自己独具个性的文化色彩,才会有吸引力,即有个性才有生命力。企业文化的生命力在于它鲜明的个性和特征,只有充分个性化的企业文化才是真正具有企业自身特点的企业文化,才能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最终成为企业的无形财富,成为企业发展的源动力。深谙个性文化色彩之道的企业管理者在长期经营管理实践中都十分注重构建富有特色、个性鲜明的优秀企业文化,都十分注意彰显其独特的企业文化魅力,使其企业文化的特质表现得更为淋漓尽致;面向未来的成功企业创建出一种新式的、有别于一般现有组织机构的扁平式学习型企业组织,这有助于推进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学习型企业组织具有五种技能:自我超越,改善心智模式,建立共同愿景,团队学习和系统思考。创建新型的学习型企业组织,就能在共同愿景的感召下,树立崇高的信念与使命,追求心灵的成长和自我价值的实现。创建学习型企业文化,不仅被视为业绩最佳、竞争力最强、生命力最强、最具活力的企业组织形式,更重要的是,它使人们在学习的过程中,逐渐跃上更高层次的精神境界、升华生命的意义。
参考文献:
[1] [美]约翰·科特,詹姆斯·赫斯克特.企业文化与经营业绩[M].北京:华夏出版社,1997.
[2] 张向前,刘佳,黄种杰.和谐社会企业文化管理分析[J].经济问题探索,2007,(2).
[3] 李书进.浅析中国民营企业文化的缺失[J].河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1,(3).
[4] 宋媛.浅论ERP系统的实施与企业文化建设[J].内蒙古科技与经济,2012,(21).
企业的礼仪文化范文5
一、企业文化与企业管理的概念
企业文化指的是企业在创业和经营中长期形成的固定的文化,是企业内部全体员工要遵循的,是企业内部最高的价值标准和目标,包括企业内部的行为规范、信念和管理条例等。其是社会文化的构成部分之一,可以反映民族文化,是一种现代化意识的展现。企业文化的内涵是及其丰富的,不仅包括文化观念,也包括价值观念、道德规范、行为准则、企业制度等,企业文化在企业发展的方方面面都落实。
企业管理是企业在经营的过程中进行有序的组织和计划的方针,通过企业管理,可以对企业的生产加以调节,对企业的经营加以规范,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促进企业生产力的发展。通常情况下,企业管理通过包括经验管理、科学管理和文化管理,其中科学管理是支撑,经验管理是基础,文化管理是核心,可以推动企业的发展。
二、企业文化和企业管理的相互关系
1.企业文化源于企业管理的不断深化
企业文化和企业管理都可以促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企业文化在企业中是核心,其是在企业发展到一定阶段才形成的,在企业刚刚诞生时,企业的管理制度制定,在企业刚刚起步中企业的管理是借助一定的经验管理的,企业管理人员采用内部控制和外部管理结合的方式,完善对人的控制。随着企业的发展,企业的规模越来越大,企业的管理越来越科学,企业管理的模式不仅仅是人来管理,更加程度上是通过完善相关的制度来管理。随着管理的深化,企业文化产生,在企业中的员工,不仅仅需要收入的完善,而且还应该在工作中得到尊重,在企业内部获得归属感。在企业文化建设中,员工可以通过学习企业文化获得归属感,有助于企业的管理。
2.企业文化是企业管理的深层体现
企业管理是企业文化的重要构成部分,企业文化是在社会文化中产生的,但是又是社会文化的高层次体现。其不仅仅反映了社会文化,同时又不是简单地将社会文化展现出来,其是通过将社会文化中符合企业发展的方面筛选出来,确保这些社会文化是符合企业发展的客观要求的,能够使企业获得可观的经济效益,通过对管理思想的完善和管理实践的运行,企业文化的形成以企业管理为基础,在传统的企业管理中,是将人作为管理的主体,人在生产要素中居于主体地位,将人的文化素质和综合能力作为企业管理的重点。在企业文化为核心的企业管理模式中,在传统理论的基础上,批判继承,实现了制度化的管理。
3.企业文化和企业管理的统一性
企业文化和企业管理是一种辩证统一的关系,通过对二者传统意义的分析,企业文化和企业管理都是以企业为主体的,脱离了企业,二者是不同存在的,企业文化与企业管理脱离了企业这个主体,就是没有根据的。企业文化的建设与企业管理具有相同的目标,而且都是为企业的经营服务的,二者都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企业文化和企业管理都是对企业员工起到作用的,只有强化对员工的管理,用企业文化熏陶员工,才能使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充分的发挥出来,促进企业的发展。企业文化与企业管理是相互补充、互为促进的,企业管理的完善促进了企业文化的发展,企业文化的发展也是对企业管理的创新,为企业管理提供更加多元化的形式。
三、目前我国企业文化管理模式存在的问题
现在,我国的企业通过企业文化促进对企业的管理,其可以适应时代的发展,文化建设是企业发展的重要环节,但是,我国企业在进行以企业文化为核心的企业管理中,还是存在一定的局限性的。
1.对企业文化的认识不够正确
在企业管理中,要想将企业文化融入到企业管理中,首先要对企业文化有充分的认识,但是,现在我国很多企业在对企业文化的认识中是比较片面的,企业还不能合理的分析企业文化与企业管理之间的关系,对二者的密切联系不能做出深入的分析,甚至有的企业将二者孤立的对待,企业管理只能够还是采用单一的制度管理的模式,严格的制度挫伤了员工的积极性,甚至会让员工产生逆反心理,不服从公司的制度。在企业管理中,不能结合企业内部的文化软实力,对于企业文化不能有较为全面的认识,将企业文化单单认为是文体活动,仅仅将企业文化当作是员工进行娱乐的途径,或者将企业文化当作是严肃的思想政治工作,导致企业文化的发展不能与企业的管理结合起来,不利于企业管理的创新。
2.企业文化的建设缺乏创新性
我国的现代企业制度发展中是借鉴了大量的发达国家的成功经验,发达国家的企业管理方式是有可取之处,但是,如果原封不动的照搬发达国家的企业管理经验,这些经验在我国的企业中不一定适用。在企业管理中,如果只是借鉴他人,不能对自身的情况进行分析,也不能结合企业自身的文化建设或者管理模式进行分析,这些都不利于我国企业的发展。我国的企业为了追求经济效益,为了实现生产效率,他们在进行企业管理中,大量的借鉴成功企业的管理方法,甚至是原封照搬,不能分析矛盾的特殊性,不能结合我国的基本国情,也不能分析企业实际的情况,导致企业的文化建设与管理方式的适用性比较差。所以,企业文化不能按照企业的实际情况制定,是不能促进企业发展的,对企业各个环节的管理也不能起到实质性作用。
四、构建以企业文化为核心的新型企业管理模式
1.坚持以人为本
以企业文化为核心的企业管理模式的构建应该站在员工的立场上,充分考虑员工的需求,满足员工的需求,坚持以人为本的方针,使员工的主观能动性可以充分发挥出来。在企业管理中,应该注重员工的管理,将员工作为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基础。首先要解决员工的基本问题,使员工的吃、住、行等需求得到满足,然后在企业内部应该进行定期的培训,使员工在平时不断的学习,提高自己的技能,对员工平时的建议,企业应该进行总结,并回复员工提出的问题,对于一些好的建议,企业应该采纳,在企业内部制定奖惩制度,对于认真负责的员工,企业应该予以奖励。企业还应该定期以讲座的形式进行员工的道德教育,使员工的责任意识完善,并且树立集体荣誉感,让员工在企业内部获得归属感,实现自身的价值。在企业管理中,坚持以人为本,充分考虑员工,为员工解决生活中的困难,使企业的凝聚力提高。
2.重视无形资产
现代经济的快速增长依赖于知识,知识是企业发展的无形资产,是在人力、物力、财力之上的资产,知识经济是将人们的知识、智力作为生产的要素,其投入对经济的发展起到关键的作用。所以,在企业文化的制定中,应该强化无形资产的培养,强调五星资产在企业发展中的重要性。企业在发展中,应该坚持诚信经营,将信誉作为第一位,通过完善自己的形象,开拓市场,在企业文化中,一定要通过无形资产吸引更多的客户。
3.发展先进文化
在企业内部应该以先进的文化作为指引,实现创新型企业的发展,随着全球化市场的发展,企业要面临的竞争越来越激烈,创新是企业发展的灵魂,可以提高企业的综合竞争力。所以,以企业文化为核心的企业管理应该促进员工创新,提高员工的创新意识,形成创新的气氛,不断完善先进的文化,营造积极向上的文化氛围,用先进的思想感染员工,用科学的理念武装员工,建立适合我国国情和企业发展的管理方案。企业应该在内部建立学习型的企业文化,不断的鼓励创新。
4.以企业文化建设促进企业内部管理制度的完善
在企业中,关注企业文化的建设,但是不能忽视企业内部制度的建设,企业文化的建设的根本目的在于提高企业的管理水平,使企业内部的生产可以良性的发展,企业内部的管理机制可以互相的补充,起到相互促进的作用。企业是市场经济的重要构成部分,企业要想在激烈的竞争中获得效益,就应该完善内部的制度。所以,企业应该以创新为原则,建立完善的制度,使制度可以使企业更加具有活力,使企业产生内部的动力。企业在进行企业文化的建设中,应该形成一个公平、诚信的平台,使员工可以公平竞争。企业的各项法规和制度也对企业文化的发展产生一定的导向作用,而且可以使企业文化的发展朝着个性化的发展方向前进,实现企业文化的多样性,所以,导致企业文化产生较大差异的原因在于企业内部的各项制度,企业的制度是企业文化的重要体现,企业的制度对员工的行为进行指导,企业文化通过企业的制度加以完善,企业制度也需要企业文化的带动。
企业的礼仪文化范文6
关键词:企业文化;企业发展;建设;源动力
中图分类号:F270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Abstract: In today's society, enterprise culture has become an important strategic resource for the survival and development of enterprises and the precious wealth. Strengthen the building of enterprise culture is the foundation to enhance the core competitiveness of enterprises and the focal point, it is a key factor to build a harmonious enterprise, and is the internal driving force for the birth of enterprise development, it is a strong guarantee for improving the management level of enterprises.
Keywords: corporate culture; enterprise development; construction; power source
企业文化是一个企业在长期生产经营过程中逐步形成和培养出来、为广大员工所认同、能够统一员工思想、指导员工实践的企业价值观、企业精神、企业经营理念、职业道德、行为规范、以及企业传统、宣传等意识形态和精神信条,是维系企业生存、促进企业发展的精神支柱。
企业文化建设是管理创新的重要内容,现代企业的发展依靠核心竞争力,核心竞争力来自于技术,技术来自于管理,而管理靠的是企业文化,因此,企业文化是企业持续、快速、协调发展的重要保证。企业文化作为现代企业管理的重要内容,对企业经营业绩的促进作用已得到公认,在21世纪将成为决定企业兴衰的关键因素。它既是一种以人为本的现代企业经营管理的方式,又是企业素质水平的综合体现。
20世纪70年代,我国企业管理处于经验管理阶段。那时企业管理主要凭借管理人员的经验和意志,管理效果完全依靠管理者的素质、经验和努力,至20世纪80年代后,我国的企业管理者已经意识到企业必须采用科学管理策略和方法,建立本企业的特色文化。当今,我国企业管理进入文化管理阶段,企业管理对象为知识化和学习型的劳动者,主要管理策略是企业全体职工建立共同愿景和价值观,提高职工凝聚力和企业核心竞争力。
1、企业文化是影响和产生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关键要素
企业文化代表了企业的生命力,代表着企业集体的灵魂,企业文化不仅影响企业的管理方法和策略,也影响企业的思维方式,影响企业战略形成的全过程。现代企业提倡人本管理思想,提出企业管理要以人为中心,尊重人,关心人,调动人的积极性,依靠全体员工发展企业。在企业文化的行程中,价值观起着关键作用,先进的价值观使企业产生强大的规范力,成为企业成员的行动准则,继而产生持久的推动力,促使员工积极地实现企业目标。崇高的企业价值观对内可激励员工,树立积极的工作价值面,真正感受成功的乐趣,表现出敬业尽职的精神,真正培养起员工对企业的归属感和忠诚,对外可在社会中树立企业的良好形象,增强企业竞争力。同时,企业价值观决定着企业的发展方向,影响企业的目标和绩效,是形成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关键要素。此外,企业文化作为一种对员工的柔性管理,始终贯穿于企业管理的全过程。由于人力资源属于能动性资源,是最积极、最活跃的主动性生产要素。企业的共同价值观常决定企业的前进方向,在这个前提下,企业常根据环境和自身条件确定自己的工作目标,通过探索符合自己价值观的行为方式来实现企业目标。由此可见,企业文化在核心竞争力的形成过程中发挥着无可替代的基础性作用。
2、企业文化是推动企业发展的源动力
(1)企业文化的发展水平成为制约企业发展的核心要素
企业文化对企业长期经营业绩有着重大的影响,在下一个十年内企业文化很可能成为决定企业兴衰成败的关键因素。我们常说企业文化是一种力,它首先是凝聚力,其次是激励力,第三是约束力,第四是导向力,第五是辐射力。企业文化这五种力量,在未来企业发展中将越来越明显、越来越强烈的表现出来。人们将更加深刻的认识到,企业中最具竞争力而且使企业长盛不衰的法宝,不是有形资源而是企业文化,企业用心创造的这种资源会使企业文化越来越具有个性化,这必将成为一种趋势。
(2)创立学习型企业文化
企业竞争力的扩张实质上是一个知识传播的过程。成功的企业常存在着有利于学习和知识共享的文化,而且他们的和我和企业文化之间能很好地融合。21世纪是人才与科技的竞争时代,企业活动的成功关键在于学习内容和效果。创立学习型企业文化关键在于通过不断学习和创新解决传统企业固有的分工、竞争和反应性三个基本问题。在传统的企业管理中,过于专业化的分工把企业分割成相互独立且相互冲突的领域,不利于团队合作,使管理者的注意力发生了偏离,仅亲注解决问题而不关注开发和创新。
学习型企业文化的关键是提高职工的文化素质,重视职工的学习能力和学习价值,尊重职工的独立人格。成功的学习型企业文化创造宽松的工作气氛,让职工畅所欲言,允许他们从各自的角度提出问题与解决方案。一个信任和开放的企业文化鼓励职工对于现有管理模式提出质疑和挑战并倡导他们去积极寻求改善的途径。学习型企业文化鼓励职工学习和创新,使职工增加尝试的勇气而不是变得过分谨慎,从而增强企业的凝聚力,促进企业学习。成功的学习型企业文化强调人的自主管理,自我创新。企业只有相信员工,激励员工,给他们指明方向,并为他们提供必要的保证,才能焕发职工极大的工作热情。因此,一个企业想要长久和持续的发展生存,建立学习型组织文化氛围必将成为一种趋势。
(3)创立创新型企业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