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外商直接投资的现状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外商直接投资的现状范文1
中图分类号:F1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2)11-196-03
一、引言
山西省作为中部地区的一个典型省份,历史悠久,资源丰富。但相对于中部其他省份而言,自身劣势也是相当的明显。交通的发展受到地形的限制,消费习惯又受到祖辈思想的影响,产业转型又因为全国重要的火电基地而受到限制等,种种原因导致了山西的经济发展较为落后。资金作为发展的重要的因素,在自身能力不足的情况下,利用外资成为解决问题的一个重要手段,如何利用好外商直接投资,为山西经济发展提供动力,是一个值得探索的问题。
二、山西省利用外商直接投资现状
山西地处我国中部,其经济发展同样离不开外商直接投资,就中部六省而言,山西的外资实际使用量相对于其他五省来说利用量最低,外资相对流入较少,对山西的贡献相对较小,具体情况见表2.1。
以上数据来自国家统计局,各省统计年鉴
究其原因,山西的地形复杂,以山地、高原为主,省内大小山脉众多,不利于交通成片的建设,无法开展大规模的交通改善建设工作。相对于湖南、湖北,山西位于黄河中段,可以利用的航道也比较有限,而且黄河水量不如长江,不利于大规模的水路航线建设,对于对外交流有不利的影响。山西是中国的煤都,一直以来山西都是以煤炭为主要的产业,进而发展其相关产业,总体来说山西经济结构还是比较单一的,虽然山西近年大力发展轻工业,也涌现出一些好的企业,但或多或少都和煤炭产业有关,而作为国民经济增长中最重要的第三产业,山西发展还是相对比较落后。
从表2.2中我们可以看到山西省外资的使用量自2007年到2008年呈下降趋势,在2008年达到近几年最低值,自2009年以后出现反弹,到2011年呈现上升的趋势,而2012年1-2月份的实际使用外资达到1.96亿元。
2008年爆发全球性的金融危机,使得外资的流入减少,然而由于山西地区的外资来源主要集中在我国香港、台湾地区,而这两个地区受金融危机的影响较大,进而也影响到了山西的外资使用量。
而2008年以后山西在使用外资的实际使用量呈现出一种稳步上升的趋势是因为山西在2009年响应国家资源优化整合,提高资源利用率,进行了大规模的资源整合,这为外资流入提供了一个很好的机遇。同时国家近几年来对外资的优惠准入条件越来越丰厚,为外资提供了更加优惠的政策,也吸引了大量外资的进入。
还有就是国家在最近几年的政府工作重点中几乎年年提到中部的发展问题,这也为山西的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后盾,强有力的政策支持。这一切都客观上促进了山西引入外资数量的发展。
就山西本身而言,近几年山西经济大力发展,在2011年全省GDP总额首次突破一万亿,自身市场的不断开拓,消费习惯的改变,山西省自身为吸引外资,积极同中部其他省份合作,组织中部博览会,制定一系列利于外资进入的优惠政策,为外资的发展创造条件,这也在主观上促进了山西省实际使用外资总额的逐年增加。
2010年全省新批外资企业62个,从地区分布看,太原新批企业20个,大同10个、晋中6个、吕梁、长治、晋城和运城各4个,忻州和临汾各3个,朔州和阳泉各2个。
2010年全省11个市均有合同外资。居前6位的市依次为太原9.4亿美元,阳泉1.65亿美元,晋中1.24亿美元,大同1.13亿美元,晋城1.11亿美元,吕梁4221万美元。
从上述数据中我们可以看到,无论是外资项目投资还是合同外资的数额,都是相对集中于一些城市,尤其以省会城市为主。而其他一些城市也是相对而言经济相对发展较快,或者以资源产业为主的一些城市,分布不是很合理。
根据山西统计年鉴的资料显示,2010年山西新增外资项目62个,其中我国香港投资了其中的27个,总金额高达47381万美元,其次是美国投资了4个,还有一些国际性组织投资。我国台湾虽然没有新的项目投资但是却对已有项目有追加投资额的数据。从上述中我们可以看到我国香港成为了山西的主要外资来源的,在新的外资项目上成为主要的投资力量。这也成为了山西外资投资的一个现象,在外资投资上来源相对比较单一。
2010年,山西省在第一产业(包括农、林、牧、渔业)新增外资项目7个,而传统的农业仅有2个项目,金额不足百万美元。在制造业中新增21个外资项目,利用外资2亿美元左右。而作为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的第三产业,包括交通运输、餐饮服务、批发零售、信息行业等仅有10个新的外资投资项目,约占不到5000万美元。2010年利用外资金额最明显的行业是建筑业和房地产行业,虽然项目不多,但却利用了近1.5亿美元的外资。
三、山西利用FDI中存在的问题
1.山西省基础设施建设不完善,成为制约外商直接投资的“硬伤”。改革开放以来,国家优先发展东部的政策,进而加大对西部的投资建设。从而导致了东部和西部在一些方面强于中部。同时中部地区长时间在国家发展战略中被忽视,致使中部地区整体上不如其他区域。山西位于中部地区,自然也存在中部地区一些主要的问题。山西省经济基础薄弱,自身能力有限,再加上地貌复杂多样,河流可利用的不多,致使其交通基础建设相对困难,交通作为经济的大动脉,直接限制着经济的快速发展,进而限制了外资的流入。山西山脉众多,对于通讯的发展也有一定的影响,很多地区在建设通讯设备要比其他省份困难,这也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外资。但是基础设施作为吸引外资的重要因素,作为投资硬环境的主要内容,可以说是影响投资的“硬伤”,对于外资的引入有不可估量的影响。
2.市场经济体制不完善,相关法律法规不健全。山西市场经济体制不完善,政府介入较多,具体表现为,政府干预较多,项目审批繁琐复杂,效率不高,政府职能部门较多,职责不明确,在实际工作中相互推诿。在山西省内主要地级市都是以煤炭产业作为主要产业,煤炭作为国家资源归政府直接管理,这也助长了一些不正之风。资源整合之后,煤炭行业进行集中生产,规模化发展,虽然促进了经济的发展,但是过于集中导致的垄断也不利于市场的发展。
由于中国对外资的利用较晚,也使整个国家关于外资的法律法规建设的较晚,而且已有法律法规也存在一定的缺陷,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外资的流入。相对于基础设施建设的“硬伤”,地区经济发展状况、法律法规、政策这种“内伤”更不容易康复。山西省2000年才出台的一些关于外资相关的意见,2005年出台了一些地方性的法规。山西省关于外资的法律建设较晚,很难在短时间内形成系统有效的法律规范,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外资的进入。
3.利用外资数量增加,但外资来源相对集中,规模较小。近几年来,山西省的外资实际使用量呈上升趋势,但是相对于中部其他五省而言,总量还是较少。从数据中可以看出2011年山西省使用外资量只相当于河南省使用总量的约1/5,湖南省的约1/3。相对较少的外资投入对经济发展的推动作用不是很明显。经济发展需要资金作为保障,然而20亿美元的外资对于一个省份近万亿的GDP而言,还是显得微不足道,对经济的促进作用相当有限。
4.外资利用面窄,相对集中于传统产业和加工业。山西省以煤炭产业为主,而外资的流入也主要集中在传统产业上,比如煤炭采掘及相关产业等,如山西晋煤集团在2008年和美国某企业达成协议,签定了20年10亿美元的总投资,但是美商仅以设备的输出为主,以之配套的技术还是控制在美方手中,而国外先进的管理经验更是没有随之进入山西的企业。近些年外资又流入到一些劳动密集型的产业中,如富士康近几年陆续在太原、晋城等地开设分厂。这也仅仅是利用山西省相对丰富而廉价的劳动力,对山西经济产业结构调整起不到实质性的改观。
据调查,外商直接投资在我省劳动密集型产业约占80%左右,而资金和技术密集型产业仅占20%左右,远低于全国水平。这种状况不利于山西企业组织结构和技术结构的优化,不利于产品档次的提高,更不利于开拓国际市场能力的增强。
四、山西省利用FDI促进经济发展的对策
1.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改善投资硬坏境。山西地区的地形复杂,以山地和高原为主,平原或者连片的开阔地较少,在交通建设方面存在一定困难,但不能说山西地区没有形成自己的交通体系。山西现在形成的以太原为中心,发散全省的交通系统,需要进一步改善。同时要对全省的交通体系质量进一步加强监测和观察,保证交通体系的健康。
同是对于外资投资区域要加强相配套的措施,如相配套的医疗、教育、通信等的建设要和外资企业的要求相匹配,改善山西的环境,从而可以以最大力度来吸引外资,进而发挥外资的作用,推动山西经济的发展。
2.进一步加强中部其他省份的交流与合作。中部六省各省有各自的优势,加强区域交流与合作,对中部地区的发展大有裨益。山西要加强同中部地区的交流,利用现代化的交流手段,随时保持信息的统一,同时利用各自的信息网络形成一个统一的信息网络,加强同各省之间的信息交流。同时,要加大同各省在经济领域的合作,各省发挥各自的优势,使中部地带形成一个大的经济区,同时在合作中吸收其他省份的一些先进的经验,来使山西在这个大的体系中受益。再次,要建立共同的人才培养和流动体系。人才是发展的重要因素,山西的发展离不开高素质的人才。因此山西要同中部其他省份应该建立一套与发展相适应的人才培养机制,大力培养发展所需的人才。同时,也应该加强人才的交流,促进人力资源的优化。最后,中部地区要利用国家的政策扶持,建立一个共通的科研体系。科学技术作为第一生产力,其作用不言而喻。相对中部地区各省单独的科技创新能力有限,加强各省之间科技的合作有利于提高整个中部地区的科学技术水平,中部科技水平的提高也利于山西科技水平的提升,促进山西经济的发展。
3.大力发展第三产业,助力山西省吸引外资的进入。第三产业作为国民经济重要的一部分,在现在的经济发展中占据着越来越重要的地位。第三产业的发展其情况可以直接体现一个地区的经济状况。多年来山西省一直是以资源产业作为主要产业,资源产业是山西经济的主题,在新的时代潮流中这一现象已经不适应啦,而第三产业对经济的拉动,就业问题都能起到很好的促进作用。外资是以追逐利益为出发点的,一个地区的经济越是繁华,越会引起外资的兴趣。山西省通过对第三产业的发展,一方面可以完善自己的经济结构,另一方面也是对外资的巨大吸引力。
山西的人均GDP为4736美元,全国的人均GDP为5327美元,山西和全国相比不差很多,可以说山西省内的市场是广阔的,再加之山西人的消费习惯,入多出少。可以说山西内部市场还没有完全发掘出来,而引入外资进入山西的第三产业不仅可以充分挖掘山西的内部市场,促进山西的经济发展,而且在引入外资进入第三产业,尤其是引入大的跨国公司对于山西省的第三产业的优化升级也有不可估量的作用,从而促进山西整个产业结构的升级。
4.以中心城市为主,合理分布外资投资区域。湖北在最初利用外资的时候就集中于省会城市武汉,外资流入区域极度不均衡,经过一段时间发展,湖北总结经验,形成了以武汉为中心城市圈,带动周边地区的外资引进,借此来改变湖北省外资大部分流入武汉的现象,来改变湖北外资分布不均衡的地区。
山西的大多数外资都集中在省会城市太原,和湖北的情况比较相似。山西也可以借鉴湖北的模式,以太原为中心城市,合理分布外资的投资区域。根据不同城市的特色,引入合理的规模。比如运城市,运城市是山西不以煤炭产业为经济发展基础的城市,其旅游资源非常丰富。运城市可以以旅游为基础,发展服务业,以外资来助力第三产业的发展。
五、结束语
在“十二五”期间,中国要进行产业结构调整,以促进产业结构升级,促进资源的合理利用,实现可持续发展。虽然说“十二五”规划调低了中国经济发展的速度,但不说明经济会停滞不前。在“十二五”规划中,中部崛起又一次作为国家发展的一个重要内容。山西省的发展要充分利用国家的政策支持,充分利用外资的积极作用。但是在利用外资的过程中要针对自身的实际情况合理的引进外资,建立一套适合于自身发展的外资战略,使外资能最大限度的发挥作用。同时也要对在使用外资的过程中可能产生的负面影响要有所重视,不能顾此失彼。
参考文献:
1.毕海霞.我国利用外商直接投资存在的问题及对策.金融教学与研究,2010(10)
2.王飞.山西省外商直接投资影响因素实证分析及政策建议.科学技术与生产力,2011(3)
3.马兆良.安徽省利用外商直接投资的现状及对策分析.华东经济管理,2008(2)
4.聂名华,尹小剑.“两型”社会背景下湖北利用FDI的问题与对策研究.武汉理工大学学报,2010(12)
外商直接投资的现状范文2
>> 金砖国家对外直接投资特征比较 金砖国家对外直接投资发展水平比较 外商直接投资对就业的影响研究综述 外商直接投资对中国就业总量的影响 对外直接投资对母国就业的影响 中国对美直接投资的美国反应 美国对华直接投资对中美贸易的影响 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的国内就业效应:基于投资主体和行业分析 中国对中亚国家直接投资区位与行业选择 国际直接投资理论对中国在发达国家投资的解释 主要发展中国家对美国直接投资现状分析及此现状对中国企业的启示 外商直接投资对就业影响研究综述 中国对美直接投资逆转考验美国决策 外商直接投资对湖北的就业和工资水平的影响 外商直接投资对河北省就业的影响的综述 外商直接投资对我国区域就业的影响分析 外商直接投资对促进区域劳动力就业的贡献分析 外商直接投资对苏州就业和劳动者素质的影响研究 外商直接投资对浙江省就业效应的影响分析 跨国直接投资对东道国就业的影响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
[2]林勤跃.金砖四国:经济转型与持续增长.经济学动态,2010(10).
作者简介
外商直接投资的现状范文3
关键词:FDI;服务业;现状分析;影响机理;政策建议
中图分类号:F1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4428(2016)08-68 -03
一、引言
近几年来,随着全球经济的飞速发展,我国吸收的外商直接投资比重占全球外商直接投资的比重越来越大。外商直接投资在给地区的发展带来一定的资本,引进先进的技术,获取一定的经济效益的同时,也影响了地区的生产力发展。在经济全球化的大背景下,上海市利用独特的地理优势、政策和人才优势,成为我国的经济强市,国际贸易获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而近年来,服务业在国民生产总值中的比重也不断增加,对产业结构的调整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本文主要研究的是上海市服务行业吸收外商投资的情况,以及吸收外商投资后对服务业产生的影响。
二、相关概念综述
(一)FDI概念简介
FDI,外国直接投资,是现代资本国际化的主要形式之一,通常我们都采用OECD和IMF两个国际性经济组织对FDI定义。IMF定义FDI为:一国的投资者将资本用于别国的生产经营活动,并掌握一定经营控制权的投资行为。OECD定义FDI为: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居民和实体与投资者所在国之外的另一个国家的企业建立长期关系,以获得持久利益为目的,并对之进行控制的投资活动。
(二)服务业FDI概念简介
服务业外商直接投资(服务业FDI)可定义为,把所有或部分必要的生产要素转移到国外的服务业,并对这些要素的国外使用进行控制的国际交易方式。为了实现国际服务贸易,服务的提供者和消费者必须发生单向或双向的流动,从而促使生产要素中人员和资本的跨国界移动。通过外商直接投资的方式,建立商业实体,为外国消费者提供服务。由此可见,服务业外商直接投资,也即商业存在形式的国际服务贸易,是服务贸易中的一种重要方式。
三、上海市吸收FDI以及服务业吸收FDI的现状分析
近年来,服务业成为发达国家和新兴国家的重要产业支柱时,全球FDI也不断流向服务业领域。随着我国服务业的全面开放,流入服务业领域的外商直接投资也必将上升。上海市作为中国的经济强市,随着改革开放的逐步深入,各项制度的健全,其服务行业在国民生产总值中所占比重显著增加,而吸收的外商直接投资也不断增加。
从该表分析来看,2011年以来,上海市吸收外商直接投资金额在不断增加,显然上海市充分利用了自身独特的经济优势和人才优势,不断吸收外商直接投资。从服务业总量变动看,2011~2015年,上海服务业实际利用外资总额也呈逐年上升之势,2011年为170.76亿美元,2015年为545亿美元,增长幅度很大。
从结构比重来看,服务业FDI占FDI总量比重占绝对优势,高达89.04%,远远高于工业与第二产业的总和。五年来,服务业利用外资年均额为280.682亿美元,远远超过了工业和第二产业的总和。从增长速度,2011~2015年上海服务业利用外资年平均增长率为43.83%,高于工业和第二产业FDI平均增长速度,也高于FDI总量平均增长速度。
由于2016年的数据只到2月份,所以以2011~2015年的数据来分析。2011~2015年,上海服务业实际利用FDI占FDI总额的比重,由2011年的84.94%上升到2015年的92.46%(见表2),服务业实际利用外资占利用外资的比例总体上不断呈上升趋势。相比较2011年之前10年服务业FDI占比情况,进入2011年以来,这一比例大幅提升,2013和2015年,比重达到了90% 以上,这与全球性的FDI 流向服务业的趋势相符。
四、FDI对于上海市服务业发展的传导作用
外商直接投资(FDI)对于上海市服务业发展的传导作用,间接作用大于直接作用。FDI的增加,总体上会使得上海市服务业生产力提高,主要表现在以下四点:
(一)强有力的资金支持,使得经济不断增长
利用外商直接投资能够直接或者间接地加速服务业内部结构优化升级,进一步提升服务业的规模和水平,产生强有力的催化和牵引作用,从而促进整体经济的增长。服务业的产出对于资本的依赖比较大,外商直接投资给上海地区的服务业带来了大量的资本,资本的流入使得各个行业的持续发展得到保障。
(二)技术的革新,先进的管理理念和营销技术
随着全球信息化进程的加快,现代服务业的发展也不可避免地依靠信息技术。外商直接投资作为物化型技术转移的主要形式,已成为国际技术转移和扩散的重要渠道。服务业FDI的发展不断促进新知识和新技术的全球转移,利用现代服务业FDI的技术溢出效应可以提升上海市服务业的技术能力和技术水平,缩短本地的技术与国外先进技术的差距,提高国际竞争力。与此同时,除了资金与技术的引进,还可以引进国外的先进管理理念与营销技术,有助于服务企业形成良好的企业文化和营销模式,劳动者的素质也会得到提高,进而可以提高行业的劳动生产效率,最终促进服务行业的进步,加快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
(三)增加就业岗位,改善就业环境,提高就业率
随着经济发展和产业结构调整,服务业提供了越来越多的就业机会,服务业就业比重越来越大,发展服务业降低失业率。虽然服务行业中有些知识密集型行业对就业人员素质要求比较高,外商直接投资不能直接提高就业率,但对于服务业中的劳动密集型行业,比如餐饮业、运输业、物流业等非熟练劳动力方面却有重大影响。随着外商直接投资的不断加大,政府必然会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从而可以改善人们的就业环境。各项设施的齐全必然会对外商具有更大的吸引力,投资不断加大,就会出现更多的就业机会,进而可以提高就业率。
(四)促进整体劳动力素质的提高,增强竞争意识
在吸收外商投资的同时,地区行业竞争压力增大,竞争者们需要提高自己的服务态度,改进服务。在一定程度上,劳动力的整体素质提高,外资服务企业高效的经营运作方式也给上海市服务企业树立了楷模,促进了服务企业危机意识的形成和竞争力的提高。服务业FDI的知识和技术外溢效应以及上海服务企业的模仿、吸收、“干中学”不断促进上海市服务业生产力的发展。
五、建议和措施
(一)加大吸引外商直接投资力度
1.完善各项基础设施建设。这相当于是硬环境建设,先进完善的基础设施是吸引外资的必要条件。因此,上海市必须要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基础条件,吸引更多的外商直接投资。
2.加强软环境建设。上海市作为中国一大强市,必须进一步完善吸引外资的政策法规,并认真贯彻执行,这样才会吸引更多的外资进入这个地区。
(二)大力发展服务业和服务贸易
通过研究发现,FDI对于上海市服务业的发展有很大的影响,同时逆向作用,上海GDP的增长以及上海服务业的发展也会吸引更多的外商直接投资。从服务业发展中可以看出上海市居民生活水平质量和地区经济发展状况,从而增加了上海市外商直接投资的信心,所以上海市需要进一步发展服务业以及服务贸易,为进一步外商直接投资开辟更广阔的前景。
(三)重视人力技术资本投入
现代服务业是属于知识和技术密集型行业,核心竞争力就是人力资本和技术资本,这对于发展上海市服务业起着关键性的作用。要大力培养和引进服务业人才,不断创新和开发新的技术,同时政府和企业要努力创造良好的环境,制定鼓励人才技术发展的政策,加大人才技术对于服务业发展的投入,进一步促进服务业的发展,进而促进外商直接投资的增长。
六、结论
通过对上海市FDI以及服务业FDI的现状分析,得出上海市FDI以及服务业FDI逐年呈上涨趋势。且服务业外商直接投资是上海市近年来总外商投资的重中之重,其服务业FDI占FDI总量比重的变化与世界FDI的流向相一致,但是仍然有很大的增长空间。同时,上海市FDI对于服务业的发展有着很大的影响作用。 因此,我们应该制定科学合理的引资政策,并设计有效的制度体系,优化服务业外商投资结构,提高服务业利用外资的数量和质量,进一步提升上海服务业的国际竞争力,从而促进上海经济的进一步发展。
参考文献:
[1]聂辽宁,赵洪进.上海市服务业利用FDI对服务业的影响分析[J].时代金融,2011,(12).
[2]周铭.上海市服务业利用 FDI 就业效应研究[D].东华大学,2011.
[3]戴枫.中国服务业发展与外商直接投资关系(下转第84页)(上接第69页)的实证研究[J].国际贸易问题,2005.
[4]贺梅英.服务业利用外商直接投资对中国经济增长作用机理的实证研究[J].世界经济研究,2005,(08).
[5]殷凤.中国服务业利用外商直接投资:现状、问题与影响因素分析[J].世界经济研究,2006,(01):4-10.
[6]邵东.上海服务业吸引外资现状研究[D].上海:上海交通大学,2007.
[7]顾卫平,冯彦,苏巧勤.上海服务业利用外商直接投资分析[J].上海经济研究,2008,(03):59-63.
[8]吴国新,李竹宁.外商直接投资对上海劳动就业增长的实证分析[J].商业研究,2005,(05).
[9]王小平.中国利用外资的实证分析[J].财贸经济,2005,(09).
[10] 姜建平,赵伊川.FDI与中国服务业增长关系的实证分析[J].国际贸易问题,2007,(04):106-109.
外商直接投资的现状范文4
[关键词]外商直接投资;GDP;面板数据
[DOI]10.13939/ki.zgsc.2015.23.012
1 引 言
改革开放以来,作为国际资本流动的主要方式,外商直接投资在世界经济中扮演者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对东道国的经济发展的影响日益显著。外商直接投资已逐渐成为发展中国家资本渗入的主要形式,我国也在近几年超过美国成为外商直接投资的最大接收国。
2 实证分析
2.1 变量的选取与数据来源
2.1.1 模型变量
(1)因变量为GDP;
(2)自变量为外商直接投资和固定资本。
2.1.2 数据来源
各个省市的外商直接投资数据来源于商务部,固定资本和GDP的数据来源于中国统计年鉴。数据均为1999 -2010年的年度省级面板数据。
2.2 面板数据模型类型的选取与估计
为了消除数据的波动,GDP、外商直接投资(FDI)和固定资本(GDZB)均取对数,模型所数据为LnGDP,LnFDI和LnGDZB。
2.2.1 模型检验
首先,对面板数据进行F-检验,得到结果如表1所示。
由表1可以看出全国及东、中、西部地区的P值均小于0.05,由F-检验的基本理论,在5%水平上应拒绝原假设,全国及中、东、西部地区应建立非混合模型。
其次,对面板数据进行Hausman检验,得到结果如表2所示。
由表2可以看出全国及东、西部地区的P值均小于0.05,由H-检验的基本原理,在5%水平上应拒绝原假设,全国及东、西部地区P值大于0.05,在5%水平上应接受原假设,所以应建立个体固定效应模型。中部地区的P值大于0.05,因此选择个体随机效应模型。
2.2.2 模型估计
分别对全国及东、中、西部所建立的模型进行最小二乘估计,分别得到回归结果如表3所示。
由表3可以看出,全国及东、中、西部地区模型的拟合优度均很高,由T统计量的值可以看出解释变量的系数均显著,而回归系数在全国及各地区各不相同可以得出教育投入对经济增长的影响不同的结论。
3 结论分析及政策建议
3.1 结论分析
由实证分析部分可以看出,全国范围、东部地区、中部地区、西部地区的外商直接投资对我国的经济增长的回归模型中回归系数均为正数,这说明外商直接投资对羟济的增长起正的拉动作用。
从全国范围来看,外商直接投资增加1%,GDP增加0.19%;固定资产增加l%,GDP增加0.29%。东部地区为:外商直接投资增加1%,GDP增加0.22%;固定资产增加1%,GDP增加0.29%。中部地区为:外商直接投资增加1%,GDP增加0.18%;固定资产增加1%,GDP增加0.32%。西部地区为:外商直接投资增加1%,GDP增加0.18%;固定资产增加1%,GDP增加0.26%。可以看出,外商直接投资对GDP的影响在不同的区域不尽相同。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是各个地区的外商直接投资额不同,东部地区本来就处于经济较发达地区,流人的外商直接投资相伴而行的国际技术转移比较多。而中西部地区相对于东部地区来说,经济比较落后,其流入的外商直接投资有一部分是为弥补资金短缺,而对相伴而行的技术相对来说比较少,因此,造成了这种差异。
外商直接投资的现状范文5
关键词:FDI 现状 环境污染 产业安全
中图分类号:F830.5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2)11-033-02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利用外商直接投资规模迅速扩大。利用外商直接投资对于促进地方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加快经济结构调整;对于弥补建设资金不足,实现经济增长目标;对于扩大就业,促进社会进步;特别是对于发展开放型经济,促进地区经济与世界经济接轨有着极其重要意义。
一、我国利用外商直接投资现状
外商直接投资(FDI)指外国企业和经济组织或个人(包括华侨、港澳台胞以及我国在境外注册的企业)按我国有关政策、法规,用现汇、实物、技术等在我国境内开办外商独资企业、与我国境内的企业或经济组织共同举办中外合资经营企业、合作经营企业或合作开发资源的投资(包括外商投资收益的再投资),以及经政府有关部门批准的项目投资总额内企业从境外借入的资金。2011年我国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1160.11亿美元,同比增长9.72%;2012年1—4月,实际使用外资金额378.81亿美元,同比下降2.38%。
1.利用外商直接投资国别(地区)结构。剔除英属维尔京、开曼群岛、萨摩亚、毛里求斯和巴巴多斯等自由港对我国进行的投资,我国外商直接投资的来源地主要为亚洲,前10位国家/地区实际投入外资金额占全国实际使用外资金额的91.61%。
2.利用外商直接投资行业结构。2010年我国利用外商直接投资大部分集中在制造业和房地产业,两者占比近70%;其次是租赁和商务服务业(6.74%)及批发和零售业(6.24%);其他行业所占比重很小。
3.利用外商直接投资方式结构。外商直接投资主要采取外商独资的方式,近几年来占比均超过75%;外商合资经营的方式占比约为20%;两者占比为97%左右。合作经营企业和外商投资股份制企业所占比重很小,约为3%左右。
4.利用外商直接投资的地区结构。以2010年外商投资企业注册资本外商出资额计算,利用外商直接投资最多的地区依次为江苏(19.2%)、广东(17.3%)和上海(13.5%)。该三省合计占我国利用外商直接投资总额的50%,东部地区10省市(指北京市、天津市、上海市、辽宁省、河北省、山东省、江苏省、浙江省、福建省、广东省)占我国利用外商直接投资总额的83.2%,而、青海、宁夏、贵州、甘肃和新疆六省/自治区合计不到1%。
二、当前我国利用外资直接投资的主要问题
外商直接投资对我国经济增长、技术引进、产业结构演化、就业和税收等方面起到了极大的促进作用,但目前我国在引进外资直接投资方面也存在着一些问题:表面上的问题有资金来源国不尽合理,欧美发达国家投资偏少;产业结构不合理,第二产业特别是制造业相对较高,而第一产业和第三产业偏低;投资的方式结构不合理,国际上流行的参股并购偏少;投向的区域结构不合理,中西部地区投资太少。同时,也存在如下一些深层次的问题值得我们探讨。
1.外商直接投资与环境污染问题。目前FDI对我国环境的影响主要有两种截然相反的观点:一种是支持“污染光环”说,认为进入的外商直接投资企业在必须遵守我国环境保护方面的法律法规的同时,还带来了先进的环境污染防治技术、环境管理思想和方法,没有加剧我国的环境压力、甚至在环境保护方面起了模范带头作用。如黄菁(2001)、郭红燕,韩立岩(2008)、张彦博,郭亚军(2009)、包群,吕越(2010)等。另一种是支持“污染和治理的资金”,一方面提高了东道国人们的收入水平,使人们对环境健康的要求也上升,环境改善投资也加大。另一方面先进的技术使得东道国治理污染的技术有所提高,处理污染的标准也上升。第二类是支持“污染避难所”假说,认为由于发展中国家的环境管制比发达国家要松得多,因此发达国家常把淘汰的高污染行业转移到发展中国家,进而加剧了发展中国家的环境污染。持这一观点的包括吴玉鸣(2006)、陈凌佳(2008)、沙文兵、石涛(2006)、苏振东、周玮庆(2010)、王冬梅、何青松(2010)等。
外商投资企业对我国环境的影响应一分为二。客观上的确有些外资企业投资于低污染甚至于无污染行业,或引进先进技术、新产品、环境管理制度从而降低了污染。但是,如果据此否认外商投资企业对我国环境的负面影响则显然是不全面的。
今麦郎等三家外资企业2008年因污染环境遭环保总局点名批评;江苏盐城东风悦达起亚汽车有限公司喷涂车间排放出的油漆废气的污染,给附近居民的生活和身体均造成了严重影响,导致当地居民对其进行了长达5年的污染投诉;康菲蓬莱19—3号油田溢油事件造成了渤海湾高达5500平方公里污染面积,使渤海海洋生态遭到严重破坏,造成大量养殖户及海洋渔业损失,而且从长期来看,在海底的油积泥会在较长时间里影响海洋生态环境,存在油积泥中的有毒物质会影响海洋生物的生存。从这些典型的案例中我们可以看出:由于一些外商投资企业不遵守我国的环保法规以及意外事故的发生,客观上对我国环境造成了污染。但外商直接投资对环境污染最主要的影响表现在投资领域主要集中在污染排放水平较高的制造业。外资直接投资于主要严重污染密集型行业(MPIIs)的比重较高,如造纸业、化学纤维制造业和饮料制造业等,2010年其资产份额占该行业资产总额的比重分别高达45.47%、34.97%和33.56%。
2.外商直接投资与国家经济安全。国家经济安全,是指经济全球化时代一国的国民经济发展和经济实力处于不受根本威胁的状态。一般认为国家经济安全内涵方面主要包括金融安全、资源(如石油、粮食和人才)安全、产业安全、财政安全、信息安全等。
(1)对产业安全的影响。外商独资企业和外商股份制企业占外资企业的比重由1990年的25.3%上升到2010年的80.8%,这说明外商取得企业控制权的倾向明显。外商在取得企业控制权的同时,对市场的控制权明显加强。目前外资对我国第二产业即工业的市场平均控制率已接近1/3(),超过国际通行的外资市场控制率警戒线标准(通常为20%,一般行业为30%,少数竞争性行业为50%)。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达到76.63%,远远超过50%的警戒线。同时,目前我国评价产业安全的指标体系中的技术依存度和资本对外依存度这两个重要指标较高。技术依存度过高反映出我国某些行业的核心技术仍然被国外所掌握,存在着较大的不安全风险。而资本对外依存度高,一旦外资撤离而又没有足够的资本及时注入,将危及产业的生存安全。
外商投资企业在逐步垄断我国市场的同时,还通过并购控股中资企业后减少中方品牌宣传费、减少或中止技术开发投入、降低产量等手段,使国有品牌渐衰落甚至消失。这一点在洗涤用品、移动通讯、饮料等行业尤为突出,例如我们曾经耳熟能详的“中华”牌牙膏、“美加净”化妆品、“熊猫”彩电等。
(2)导致国有资产流失。外商投资企业的进入导致国有资产流失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导致税收的流失。外商投资企业通过关联交易,高价从国外关联公司购入原材料和设备,低价出售其产品,从而转移利润,造成我国税收的流失。二是我国一些国有企业因为企业做大做强急需资金或是出于管理者持股的目的,引入外商“战略投资”。在此过程中为了能够引进外资,不惜降低引资条件、低估国有资产价值、高估外商技术、商标等无形资产价格,从而造成国有资产流失。如原大连电机厂曾是我国最大的电机企业,生产规模、质量和技术国内领先,Y系列、Y2及派生系列产品在国内的机床、通用机械、冶金、轻工、纺织等行业有良好的信誉,市场占有率很高,20%多的产品出口。上世纪90年代,由于行业不景气,加上内部管理出现漏洞,大连电机厂陷入困境,1996年与新加坡威斯特合资,大电机资产作价1亿元,中外各占50%股权。企业有人认为国有资产严重低估,至少应该是2~3倍。由于外商控制了经营权和购销渠道,合资企业连年亏损,导致一半以上职工失业,地方政府贴钱承担职工分流、银行债务减免利息,税收大量流失。
此外,外商直接投资企业的进入一定程度上削弱了我国企业的技术研发和竞争能力,造成人才和技术的流失,使我国人民币面临升值压力并引起通货膨胀,增强了国家对产业宏观调控的难度和不确定性等等,这些方面都将导致我国的经济安全面临威胁。
三、政策建议
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2011—2015年)规划纲要指出:“优化结构,引导外资更多投向现代农业、高新技术、先进制造、节能环保、新能源、现代服务业等领域,鼓励投向中西部地区。丰富方式,鼓励外资以参股、并购等方式参与境内企业兼并重组,促进外资股权投资和创业投资发展。引进海外高层次人才和先进技术,鼓励外资企业在华设立研发中心,借鉴国际先进管理理念、制度、经验,积极融入全球创新体系。优化投资软环境,保护投资者合法权益。做好外资并购安全审查。”纲要的这一重要论述为我国今后利用外商直接投资指明了方向,也为我们提高利用外商直接投资水平提出了要求。
1.完善外商投资产业指导目录。《外商投资产业指导目录》自1995年颁布实施至今到2011年第五次修订,17年间使用了5个版本,平均三年多修订一次。暴露出来的问题是《目录》不能很好地适应经济形势、市场环境和技术水平的变化,导致该限制的没有限制,该鼓励的没有鼓励。所以有关部门应在平时采取类似于海关公告形式随时对目录进行调整和完善,制定以保护环境为主的外资进入产业目录,以适时调整外资产业政策,有利于积极引导外商投资方向,促进我国经济结构调整优化和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为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目前应及时修订《中西部地区外商投资优势产业目录》。
2.逐步完善外商投资分级审批制度。近些年,虽然对外商投资的审批权在不断地下放,但外商投资企业审批制度在我国环保、产业安全、反垄断等方面仍然发挥着重要的作用。通过外商投资的审批,可以防止外资流向对我国有害的产业,继续严格限制高能耗、高污染、资源密集型的“两高一资”加工类产品以及各类加工项目的盲目发展。吸取过去商业企业引进外商的教训,避免越权审批、盲目发展。对违反规定擅自越权审批的,坚决予以查处;对于为招商引资、搞形象工程而急功近利、不惜牺牲环境代价的,要坚决予以制止。
此外,应单独设立跨国并购审批机构。美国凯雷并购徐工、法国赛博(SEB)并购苏泊尔、可口可乐并购汇源等外资并购案一度引起市场高度关注,也引起国内许多人士对产业经济安全的担心。我国应借鉴美国等国家的做法,制定一定的制度,对认定跨国并购涉及国家安全的,应设立专门的国家并购审批机构进行审查,该执行特殊审查任务的机构可由多个部委共同组成,直接归国务院管理。
3.加强监管。针对外资并购过程中因地方保护主义干扰、现行登记管理体制不健全、法律法规相对滞后带来的监管难题,工商管理部门应健全外资企业登记管理体系,完善相关法律法规规定,转变地方政府内企和外企“双重标准”的做法,强化部门间联动机制,有效解决外资并购中虚假出资、骗取登记、注销不及时及商业贿赂等违法行为。环境管理部门应切实加强对外商投资企业排染的监管,发现问题,立即采取有效处理措施。
4.建立产业安全管理机制。必须建立引进外商直接投资的国家产业风险管理与安全防范机制。这个机制包括有专门的研究机构不断跟踪中国利用外资的相关信息,履行产业安全的预警职能和研究职能,不间断地监控和研究整个产业的经济运行状态。这个机制还包括产业安全预警体系,即由国家或行业协会选择和构建一套能够全面、动态、及时反映产业发展状况和趋势指标体系,确定指标预警界限。一旦发现经济运行的有关指标接近或超过预警值时,就及时提出预警,政府及相关产业调控部门能据此迅速应对。
参考文献:
1.包群,吕越.外商投资与我国环境污染——基于工业行业面板数据的经验研究.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J],2010(3)
2.王佳.外商直接投资与我国工业环境污染的相关性研究.经济与管理[J],第26卷第2期
3.蒋桂萍.跨国并购对国家经济安全的影响与对策.商场现代化[J],2005年12月(上)
4.夏友富.外商投资中国污染密集产业现状、后果及其对策研究.管理世界[J],1999(3)
5.中华人民共和国商务部网站
6.中华人民共和国统计局网站
外商直接投资的现状范文6
我国使用外商直接投资的历史大概可以分别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从1979年到1991年,这一阶段是我国使用外商直接投资的起步阶段,外商直接投资项目和金额都较少。只管这暂时期外商直接投资逐年增长,但其在我国现实使用外资金额中所占比重较小,只有29.32%,因此,在这一阶段外商直接投资还不是我国使用外资的主要情势。第二阶段从1992年到1998年,这暂时期外商直接投资大幅度增长,而且连结了较高的增长速率,外商投资在我国现实使用外资金额中所占比重凌驾对外乞贷,为74.02%,最高年份达78.14%(1994年),此时外商直接投资已经取代对外乞贷,成为我国使用外资的主要情势和国际资本流入我国的主渠道。第三阶段从1999年至今,这暂时期外商直接投资的增长速率有较大幅度减缓,但外商投资金额连结在400亿美元以上的范围。
凭据国乡信息中心的测算,[1]在1981至2000年的20多年间,中国GDP年均9.7%的增长速率中,约莫有2.7个百分点来自使用外资的孝顺。随着我国2001年景为WTO正式成员,可以预见外商对我国的投资将会有较快增长,外商直接投资范围及其在我国黎民经济中的职位地方都将连续前进,外资对我国财产结构的影响也将更大,因此,研究外商直接投资对我国经济结构尤其是财产结构的影响,是一个具有紧张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的题目。
一、外商直接投资的财产结构散布特点及其成因
为了研究外商直接投资对我国财产结构的影响,必须先相识外商投资在我国三次财产之间的散布特性,为此,我们从以下几个方面临其加以阐发:
1.外商投资在三次财产之间的散布。现在,外商对我国的直接投资主要会集于第二财产(尤其是产业部门),而对第一、三财产的投资比重则偏低。如表一所示[2]
表1外商直接投资(协议额)在三次财产之间的组成(单元:%)
附图
资料源头:《中国统计年鉴》、《中外洋资统计年鉴》
2.财产内部结构。总体来看,外商在我国第一财产的投资范围不停不大,在整个外商投资中所占的份额很小。1979-2000年,外商直接投资的协议金额累计仅120亿美元,而外商投资额最大的1995年也只有17.4亿美元;同时,第一财产的外商投资项目匀称范围也较小。从第一财产内部外商直接投资的散布来看,主要是会集在农业,尤其是莳植业,而对林业、牧业和渔业等部门的投资少少。在2001年1-6月第一财产的3.35亿美元外商直接投资中,农业项目为2.22亿美元,占66.26%。
在第二财产中,外商直接投资主要会集于产业部门,尤其是制造业,而修建业所占的比重较小。在20世纪90年月以来的全部协议投资中,产业比重最高的年份到达80.46%(1991年),最低也有45.85%(1993年);而修建业的比重最高为5.07%(1997年),最低只有1.05%(1991年),匀称为2.98%。在2001年1-6月第二财产的163.12亿美元的外商直接投资中,产业部门的投资为160.59亿美元,比重为97.87%。
1979-1990年,在外商对第三财产的协议投资额中,房地财产和社会服务业的比重为60.27%,90年月后上升到70%左右,只管近来几年这个比重有所降落,但仍占第三财产外商投资的绝大部门。综上所述,外商对我国第一、二、三财产的投资主要会集于农业、产业(尤其是制造业)、房地财产和社会服务业。
3.产业内部外商直接投资的散布。外商对我国产业部门的直接投资主要散布在制造业,其中加工产业的比重很高,质料产业的比重不大;轻产业的比重较高,重产业的比重较低;同时技能麋集型财产的投资比重高于一样平常加工产业。
从近来几年外商直接投资在产业内部的散布来看,制造业的投资比重很高,采掘业和电气水部门的投资比重较低。在1996-2000年的外商协议投资额中,制造业的匀称比重为88.53%,采掘业和电气水部门的匀称比重分别只有2.06%和9.41%;在同期的外商现实投资中,制造业的比重为89.78%,采掘业和电气水部门的匀称比重分别为1.87%和8.35%。在制造业内部,外商投资比重较高的是机电产业、化学质料及制品业。
4.外商直接投资的地域散布。从外商在我国投资的地理散布来看,外商投资主要会集于广东、江苏、浙江、上海、山东、福建等沿海地域。从表3可以看出,在已往的20多年中,外商在我国中西部地域的投资相当少,无论是从协议金额来看,照旧从现实投资来看,中、西部地域的投资比重不够整个投资的15%,而85%以上的投资会集在我国的东部沿海地域。连年来,随着我国西部洞开发战略的实验及一系列优惠步伐的公布,西部地域对外商的吸引力有所增强;据不完全统计,天下500强中已有80余家企业在西部地域投资或设立服务机构。
表2我国东中西部各地域外商投资情况(制止2000年末)(单元:亿美元)
附图
资料源头:《2001年中外洋资统计年鉴》第3页
我国的外商直接投资散布之以是具有以上几个特点,主要与下面三个方面的因素有关:
一是与厂商谋划的目的相干。厂商谋划的目的是实现利润最大化。外商对我国的直接投资主要是为了攻克我国巨大的斲丧品市场,这既与我国生齿浩繁的市场上风相同等,也与外商谋划目的相同等。
第一财产是我国重点引进外商直接投资的首选领域,但现实外商直接投资比重较低,至2000年末仅为1.78%。其缘故原由在于农业开发投资大,接纳期长,利润率低,危害大,这与外商直接投资企业所寻求的短期盈余目的不符。但同时也说明确我国农业开发条件较差,对外商的吸引力不大。因此,我们在怎样革新农业投资情况方面还有许多事情要做。
外商投资偏向的选择同时也与我国的投资政策和商业政策相干。由于我国对斲丧品的入口限定较严,外商想要进入这一潜力巨大的市场,只有议决直接投资要领,而我国对重化学产业产物的入口限定较松,因此,搪塞我国的重化学产业品市场,外商主要议决商业来攻克。
二是与我国现在的投资情况相干。我国现在的投资情况是轻产业投资较容易,而重化学产业投资较困难。与重产业相比,轻产业所需投资较少,能耗低,搪塞交通运输要求相对不严,选择余地大;加之轻产业品投资能够使用斲丧厘革快的特点,投资者可以开发出更新、更适用、更雅观、更自制的产物来吸引斲丧者从而得到较高的利润。以是,外商比力青睐于对轻产业的投资。而重化学产业能耗大,对交通运输和相干财孕育发生长的要求较高,而且投资额大,接纳期长,因此,外商对该行业投资兴趣不大。
三是与地域经济投资情况相干。我国中西部地域经济生长水平不高,加之交通条件较差,基础财产单薄,西部地域的团体投资情况与东部沿海地域相比,还存在较大差距。[3][4]因此,只管外商投资有向我国中西部扩展的趋向,但这种趋向希望相对迟钝,可以预见,在未来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外商投资仍将主要会集在我国经济发达的东部沿海地域。
二、我国财产结构的现状与外商直接投资的影响
革新和开放以来,随着市场机制调治作用的增强,结构厘革对经济增长的作用和影响越来越显着地体现出来,当前,影响我国经济增长的要害是结构题目而不是总量题目。相识我国的财产结构现状,找出调解结构毛病的对策是当务之急。当前我国财产结构有以下特点:第一,GDP中第二财产比重偏高,服务业的比重偏低。2000年,我国第二财产在GDP中所占份额为49.2%,高于尺度结构的比例,服务业在GDP的份额为32.8%;与“尺度结构”相比,显着偏低。第二,在财产结构中,农业所占比重过高,服务业比重偏低。2000年,我国第一财产的就业人数占总就业人数的比例高达49.9%,显着高于尺度就业生齿28.6%,毛病水平超乎平凡;第三财产比重偏低,就业比率为26.4%,而尺度就业比率为30.7%。第三,都市化水平不高。2000年,城镇生齿在我国总生齿中所占比例为30.4%,远远低于尺度化水平53.0%,评释中国尺度化水平远远落伍于产业化历程。第四,轻重产业比重毛病紧张。近来几年,关于以后我国重产业应该得到较快生长,重产业在产业产出中的比重应有较大幅度上升的看法比力盛行,主要理由是中国产业在80年月和90年月上半期的生长过于“轻型化”,中国现在的重产业比重较低,轻产业比重较高。
我国三次财产出现以上结构毛病,与外商对我国三次财产投资的结构性毛病有肯定关连。外商直接投资的结构性倾斜加大了我国三次财产的结构毛病。革新开放以来,外商对我国的直接投资主要会集在第二财产尤其是产业部门,对第一财产的投资比重很低,对第三财产的投资比重也偏低。在1996至2000年的外商现实投资中,第二财产的比重高达70.38%,其中产业的投资比重高达66.57%,而第一财产的比重仅1.42%,第三财产的比重也只有28.20%。在2001年末注册登记的外商投资企业中,就外方注册资本而言,第二财产的比重为64.08%,其中产业的占61.32%,而第一财产的比重仅为1.54%,第三财产的比重为34.4%。显然,外商投资结构向第二财产特别是产业倾斜的特性很突出。
从我国三次财产结构的现状看,90年月以来第二财产尤其是产业的比重升幅过大,第三财产的现实比重分歧理降落,使财产结构毛病变得更为突出,并对经济增长孕育发生了较大影响。我国财产结构毛病的加深,与外商投资过多地向产业部门倾斜有肯定关连,其主要体现为:
1.外资产业的结构倾斜助长了我国斲丧品产业的太甚扩张。近几年我国产业斲丧品相对过剩,生产本事大量闲置,除了城乡斲丧需求趋缓的缘故原由之外,主要是由于产业比重过高的条件下产业结构向轻产业倾斜。80年月中期以来斲丧品产业不停扩张,其主要缘故原由之一即是外商直接投资太甚会集于斲丧品产业。据统计,制止到2000年末我国三资产业企业的外商直接投资额中,轻产业的比重占58%,重产业的投资比重占42%。
2.外资产业的结构倾斜加速了我国产业结构的高加工度化进程。外资产业高度会集于制造业,而在制造业中又主要会集在加工产业。由于结构倾斜的存在,外资产业占我国以产业品为质料的加工产业增长值的比重现在已靠近1/3,占加工产业产物贩卖收入的比重已达1/3,而占质料产业的两个比重只有10%左右。这个特点使外资产业的迅速生长更多地推动我国加工产业的扩张,加速了我国产业结构高加工化的进程。
3.外商投资在第三财产的结构性毛病对第三财产的结构变更孕育发生了显着影响。现在外商对我国第三财产的直接投资主要会集在房地财产和社会服务业,其次是批发和零售商业、交通运输和邮电通讯业,而对其他大多数第三财产部门的投资比重很低,投资的结构性倾斜非常突出。外商对第三财产投资结构的高度倾斜,与我国第三财产内部对外开放度的差异有很大关连,除了房地财产和社会服务业,以及商业、交通运输业和邮电通讯业之外,其他的大多数第三财产部门现在的对外开放度仍较低。
随着加入WTO之后我国大多数第三财产部门对外开放度的前进和使用外商直接投资政策的调解,外商将较大幅度增长对现在投资比重很低的第三财产部门的直接投资;一些紧张的服务业部门的外商投资比重在“十五”时期将显着上升;相应地,外商对房地财产和社会服务业的投资比重会渐渐降落。也即是说,在加入WTO之后的5年左右时间内,外商对我国第三财产直接投资的结构太甚倾斜的状态会显着转变。
三、财产结构调解目的与外商投资的财产导向政策
财产结构是一个开放的体系,随着经济的市场化、举世化,财产结构的转换和升级既有来自国内经济社会生长的迫切要求,也有来自国际财产结构调解的影响。调解财产结构的目的不是简略地等同于盲目寻求一、二、三次财产产值(或劳动就业)比重主要职位地方的转化,而是要面向国际财产的生长,在提升一、二次财产竞争力的基础上,大肆生长第三财产,真正前进财产素质。天下列国经济生长史证明,随着经济的生长,人均黎民收入水平的前进,黎民收入和劳动力在三次财产间的散布结构出现规律性的演变趋向。具体体现是:第一次财产实现的黎民收入的相相比重在整个黎民收入的比重和在第一次财产中就业的劳动力在全部就业的劳动力总数中的相相比重处于不停降落趋向;第二次财产实现的黎民收入相相比重和劳动力就业比重渐渐上升,上升到肯定水平后趋于降落;第三次财产实现的黎民收入和劳动力就业的相相比重上升,其中劳动力的相相比重上升幅度更大。三次财产变更出现的这种总的趋向,是由各次财产的内在特性决定的。在产业今世化历程中,第一财产农业相相比重降落幅度最大,这是由于农产物需求的收入弹性低,人们对农产物的斲丧属于生存必须品的斲丧,当生存水平到达肯定水平后,对农产物的需求并不随收入增长的水平而同步增长,这样就使农业实现的黎民收入份额趋于淘汰。第二财产产业相相比重上升,不光由于随着人们收入水平前进,斲丧结构的厘革使产业品需求的收入弹性处于有利职位地方,而且经济生长中用于投资的增长也在不停扩大产业品市场,从而整个黎民收入中产业实现的黎民收入相相比重上升。但随着技能前进,产业有机组成前进会倾轧自身的劳动力,而产业部门内各行业扩张的增殖又吸取劳动力,两相抵消劳动力相相比重渐渐上升到肯定水平后趋向降落。第三财产服务部门的比重上升幅度大,既由于“服务”这种商品比农产物具有更高的收入弹性,也由于第三财产门类繁多,许多行业具有劳动力和资金容易进入的特点,农业劳动力得以大量流入服务业,因而第三财产各行业出现普遍而显着的增长,使其在黎民收入中的相相比重大大增长。
现在,我国三次财产结构毛病的主要体现是产业比重过高而第三财产比重太低,财产结构内部的主要题目是产业结构的升级迟钝,因此以后我国财产结构调解的重点是加速第三财产的生长和产业结构的升级。从我国财产结构调解和升级的要求和现在外商投资的财产组成及其影响来看,我国政府部门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加大对外商直接投资的财产导向力度。
1.引导外商加大对第一、三财产的投资力度,相对低落对产业的投资比重。从我国三次财产结构的变更来看,20世纪90年月以来第二财产,尤其是产业的比重升幅过大,第三财产的现实比重降落,使得财产结构毛病变得越发突出。我国三次财产的结构水平同天下上其它国家相比,存在着较大差距。我国第二财产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不光高于同属生长中国家的印度,而且也高于美、日等资本主义发达国家,同时我国的第三财产的比重也远远低于这些国家的水平。现在,国际直接投资中对第一、三财产的投资比重较之20世纪80年月迅速上升,对第二财产的投资比重则相对降落。因此,我国应引导外商加大对第一、三财产的投资力度,相对低落对第二财产的投资比重,这不光切合国内财产结构调解和升级的须要,同时也切合国际直接投资的财产结构厘革趋向。
2.引导外商增长对重加产业的投资,相应地淘汰对斲丧品产业的投资。现在外商对我国产业的现实投资中,大概有60%散布在斲丧品产业,对重产业的投资只有40%左右。外资产业占我国斲丧品产业增长值、产物贩卖收入以及牢固资产净值和活动资产的比重约为30%,而重产业的同样比重只有15%。外资产业占以产业品为质料的斲丧品产业的增长值比重和产物贩卖收入比重2000年为38.25%和41.28%,牢固资产净值比重和活动资产比重为34.52%和35.67%,而外资产业占重产业的前两个比重为27.67%和28.96%,后两个比重为24.35%和22.84%。但是,我国斲丧产业的产物相对过剩和生产本事闲置比重产业越发突出,“十五”时期产业结构调解的基本偏向是适度重型化,增强重产业尤其是装备产业,相应控制斲丧品的投资范围和增长速率。因此,须要引导外商对产业的投资更多地转向重加产业尤其是装备产业部门,相应地淘汰对斲丧品产业的投资比重。
3.引导外商增长对技能麋集型财产的投资。使用外资的终纵目的,是议决引进外资来增补国内资金缺口,促进技能管理等方面的前进,从而促进本国财产结构的升级,增强本国产物的国际竞争力。但是,除了大型跨国公司外,现在外商投资太甚会集于一样平常加工产业,而一样平常加工产业中,有些是我国生产本事过剩和竞争猛烈的财产,也是我国20世纪80年月中期以来重复配置、引进的财产。外资的大量涌入,加剧了这些财产的太甚竞争,造成对国内市场和国内企业的猛烈打击,致使部门国有一样平常加工企业的处境非常困难。现在,外资产业虽然在机电产业中占据相当高的比重,对我国技能麋集型财产的生长起了肯定作用,但外资企业同时在不少加工产业中也占据较高比重,这部门企业主要是来自港澳台地域的中小企业。而90年月以来,国际直接投资的财产散布具有由资源、劳动麋集型财产向资本和技能麋集型财产变化的趋向,因此应使用这一趋向,进一步珍视吸引大型跨国公司的直接投资,引导外资更多地进入技能麋集型财产和高薪技能财产,同时淘汰对一样平常加工产业的投资比重。
4.引导外商投资增长对单薄的第三财产投资,淘汰对房地财产和社会服务业的投资。外商对我国第三财产的直接投资主要会集在房地产和社会服务业,导致外商对第三财产投资颠簸比力大,并对黎民经济的牢固运行孕育发生不良影响。在我国经济扩张时期,外商对房地产和社会服务的直接投资高度扩张,通常导致整个第三财产的外商投资比重大幅度上升;而在经济相对紧缩时期,外商对房地财产和社会服务业的直接投资迅速紧缩,导致第三财产的外商投资比重大幅度降落。由于第三财产中投资结构倾斜征象的存在,房地产和社会服务业的外商投资大幅度颠簸会直接造成整个第三财产的大幅度颠簸。显然,只有当第三财产外商投资结构太甚倾斜趋向得到渐渐转变后,外商对第三财产投资的周期性颠簸征象才会显着淘汰,由此对整个外商直接投资以及我国经济增长的影响才会相应降落。
在第三财产中,现在外商直接投资比重较低的部门,如金融、保险、卫生体育、社会福利、科研和综合技能服务业以及教诲和文化艺术等,多数属于条理较高的服务部门,我国要前进其生长水平,必须议决相应的外资财产结构导向政策,引导外资公正地向这些行业投资。[5]
5.引导外商增强对我国西部地域的投资力度,推动我国中西部地域财产结构调解和优化的进程。现在,我国财产结构调解的重点是推动财产结构升级,但中西部地域还未创建起一个完满的以上风财产为支柱的财产结构体系,基础财产和高新技能财产都相对单薄,与东部沿海地域存在很大差异,这势必会紧张拦阻我国团体财产升级的进程。因此,我国政府应加大对外资地域流向的引导,以便有更多的外资投入西部地域的经济配置中,从而增强中西部地域的财产结构调解和优化,使东部和中西部地域之间创建一种和谐的财产关联机制,促进我国的财产升级。
【参考文献】
[1]胡新文.入世后外商直接投资的新动向及我国的应对战略调解[J].天下经济研究,2002,(1):19-22.
[2]张德修.入世后的中外洋商直接投资结构厘革趋向探析[J].经济科学,2001,(6):81-87.
[3]顾建清.外商直接投资对江苏财产结构的影响[J].中外科技信息,2002,(5):26-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