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文化艺术与策划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文化艺术与策划范文1
(一)深化满通古斯语言文化基础理论研究
拓展应用研究,从人类学的视角对满通古斯语言文化进行多方位综合研究。加强满通古斯语言文化理论深层次研究,深化满通古斯语言文化与相关学科结合研究,加强满文文献的整理和科学分类研究,加大满通古斯语言文化的抢救调查及有关资料的数字化处理工作。继续深化满通古斯语族语言研究工作,加强语言学与史学等其他学科的交流和互动,推动多学科、跨学科合作。
(二)进一步加强国际交流与国际合作
如访问讲学、双边研讨、合作课题、交换成果、查阅资料以及国外田野调查等。在满通古斯语言文化的研究及发展中,国内外的专家学者应进一步加强联系,互通信息,密切合作,对重大课题、难点课题进行联合攻关,从而取得突破性成果。
(三)加强满通古斯语料库建设
满语已经处于濒危状态,满语口语是研究满族语言文化的第一手珍贵资料,也是满学及相关学科研究的活化石,具有极其重要的学术价值。然而,受各种历史因素与社会因素的影响,满语口语日趋消亡。满学专家赵阿平女士认为,语料库建设是现代语言学研究的一个重要领域,是利用计算机信息技术深化语言应用与研究的新方向,对于保存濒危的满语与浩瀚的满文档案翻译工作具有重要的科学价值与应用意义。建立满语语料库,能够永久保存满语语料等珍贵的文化遗产,为满语本体深入研究奠定基础。同时,在满语语料库基础上,建设满汉双语平行语料库,以解决满文档案的初步翻译问题,将有助于快速改善目前我国现存的大量满文档案缺乏人才翻译整理的状况,提高满文文献研究和开发利用的工作效率。
(四)设立满通古斯重大工程项目
并投入相应专项经费,使政府、高校、科研机构协同开展濒危语言保护工作,集中人力物力,多方协作。开展濒危语言资料的保存和抢救工作,陆续调查研究和刊布濒危语言资料,出版濒危语言学专著和词典,建立计算机词汇语音数据库,用多媒体技术、录音和录像等现代化手段,大量保存民族语言中各类民间文学作品等声像资料。
(五)加大满通古斯语言文化专业后备高层人才的培养力度
如硕士生、博士生等,加强研究队伍建设,保障研究持续发展,在民族聚居区开展切合实际的双语教育。赵阿平女士认为,在对领军人才给予各方面关心和支持的同时,也要关注领军人才带领的队伍,加强对满通古斯语言文化研究团队的投资。建立濒危语言保护网站、论坛,让传媒机构更多地关注濒危语言的状况,定期召开学术会议,通过这些措施交流经验、交流成果,扩大社会影响。
(六)建立满通古斯濒危语言文化生态保护区
保护濒危语言生存和发展区域、保护少数民族聚居区、濒危语言保护示范区等,使民族语言的文化生态得到最大限度的保护和保持。重点推进抢救保护濒危语言满语、赫哲语、鄂伦春语,切实保护和扶持濒危语言传承人。如以黑龙江省为例,齐齐哈尔三家子村满语遗存地;佳木斯、同江赫哲语遗存地;黑河爱辉区新生乡、呼玛白银纳乡、塔河十八站乡鄂伦春语遗存地等。
(七)建立中国满通古斯学博物馆
在中国东北三省,各类博物馆比比皆是。但国家级的民族学博物馆、满通古斯学博物馆尚未建立,与东北亚其他国家相比存在一定差距。以日本为例,日本国立民族学博物馆是日本引以为豪的博物馆,这里不仅以地球上的所有地区和民族为对象进行收集和展出,而且进行深入的研究。日本国立民族学博物馆是日本国内唯一的民族学研究机构,收藏有世界各地区、各民族的文物、标本约11万件,展出约7000件。陈列室分成大洋洲、美洲、欧洲、非洲、西亚、东南亚、中北亚、东亚8个地区,介绍世界各民族的历史、文化和生活。此外,还设“世界语言文字”和“世界民族音乐”两个专题陈列室。中国作为一个多民族国家,建立满通古斯学博物馆具有重要的国际意义。
(八)建立东北亚满通古斯语言文化历史研究中心
满通古斯语言文化研究作为国内外学术界特殊关注的学术领域,极具民族文化特色与国际学术交流优势。随着经济全球化和高科技迅猛发展,丰富多彩的民族传统文化遭遇了空前的生存危机。在满通古斯语族语言中,女真语作为一种消失语言已经不被使用,满语、赫哲语、鄂伦春语都已成为严重濒危语言,锡伯语、鄂温克语也即将进入严重濒危状态。在这样的紧迫形势面前,对这些濒危及严重濒危语言的词源、研究历史、基本词汇进行全面系统研究,对于我国民族语言和文化资源的抢救与保护,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和价值。因此,以国家研究机构和高校为依托,抢救满通古斯诸民族语言、文化遗产,进行科学系统的综合研究显得十分紧迫。
二、中国在东北亚诸国建立满通古斯文化研究基地,占领学术制高点
文化艺术与策划范文2
关键词:教育信息技术;工具理性;价值理性
中图分类号:G434
信息技术,常被称为信息和通信技术,是主要用于管理和处理信息所采用的各种技术的总称。主要包括传感技术、计算机技术和通信技术。
现在,伴随着现代化信息技术在教育方面的使用越来越普遍,它的影响也变得越来越深远。不仅出现了数字化教学、移动教学以及网络远程控制教学等很多新的教学方法,为教育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机遇及挑战。与此同时,还出现了一种使用现代化信息技术对老师上课、学生学习的全过程进行全方位的监视――比如在教室里安装监控器,全程监控老师的上课过程――等很多限制师生两方主体性发挥的异化状况。事实表明,虽然现代信息技术能为教育带来许多的便利和发展的空间,但是这些进步和便利并不能解决教育中存在的所有问题,处置不当所带来的技术异化还会带来诸多负面影响。因此,教育发展中所面临的现实问题是如何既发挥现代技术的优势,又尽力避免技术异化所带来的负面影响。
1 在教育方面现代化信息技术的异化现象
1.1 现代化信息技术对人具有强迫、控制及漠视的作用
首先,教育时空的无限度扩大。现代化信息技术重新塑造了传统的时空观,在教育事业中主要的表现就是可以随时随地的教和学,这样的教学方法也许可以为那些积极学习的学生提供更多的学习时机,对那些老师来说,却没有办法阻碍教育时空慢慢渗入自己的生活及时空中,然而这种“渗入”其实是一种对老师教学工作的强迫。其次,为了实现技术的控制而产生的反被技术控制。为了准确无误的应用技术,一定要先学会其基本的理论知识及使用技巧,在这个过程中,就要求人一定要强迫自己去适应技术的一些规律,而不管这些规律是不是成熟、是不是符合人性,都应该要求自己去适应,这就说明,人一定要努力持续的改变自己,然而技术也在不断的更新,所以,我们从表面上看好像是人在控制技术,其实是技术控制了人。在教育中这样的反控制既添加了负担,也会慢慢影响人的身心健康。第三,漠视了人的尊严。很多教育机构和其最高领导者为了自己一些目标,忽视人的尊严,在各种场地都安装上监控器、指纹识别器以及刷卡机等设施,实时监控人,使人完全的在其观察下工作,这种事在国内早就司空见惯了。第四,约束精神自由。网络是一个信息化的大海洋,里面包含很多的和教育有关的资料,但是也包含很多没有用的垃圾信息,这就要求人每天进行信息的筛选,这既为教育添加了负担,也会造成信息丢失、信息崇拜等网络常见的症状,特别是对青少年来说非常的严重,他们长久地上网而成瘾,最终致使他们对身边的一切的事情都不关心,不在乎,精神被网络全权控制,变成被网络束缚的“非人”。第五,导致注意力不集中,计算机多媒体教学手段具体、形象、生动,在课堂上,有很多学生在意的只是图片、声音和动画,还有的学生与周围同学互相研究、讨论课件中哪些地方有趣,哪些地方好玩,虽然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但分散了学生的注意力,这样的教学手段,不但没能辅助教学,反而在课堂上干扰了学生,注意力不集中了,教学效果会好吗?
1.2 现代化信息技术对人的代替及否定
第一,用教学录像来替代老师教学。第二,一般教学软件。它依靠优秀教师的课件,利用多媒体计算机的技术,通过各种方法和手段在计算机上再现优秀教师的教学过程,力求达到用软件学习可以跟和优秀教师学习一样的效果。第三,智能教学软件(机器人)。这种软件是通过计算机模拟人脑,尝试让计算机去学习,力求把计算机培养成一流的教师,然后去教学生,跟一般软件完全不同。第四,网络课程。它在网络之中,搭建一个方便教师与学生交流的平台,学生通过这个平台去学习网上的课程,老师则通过它来为学生解决学习中的问题。虽然在实际的运行中没有完全脱离教师的帮助,但是它也起到了代替教师讲课的作用。
2 消除及弱化教育信息化技术异化现象
2.1 弱化教育信息化技术异化的最有效的方法是融合工具理性及价值理性
工具理性和价值理性是辨证统一的。工具理性为价值理性的发展提供了物质基础,价值理性为工具理性提供了精神支持,并为工具理性提供了发展的方向。在实际过程中,人们依靠工具理性,来实现人的本质力量的转化;同时又在不断的实践中感受到更深一层的人生价值,为价值理性的改善提供时机。随着工具理性的持续深入,使得价值理性由自发状态慢慢变成自觉状态,然后再变成自由状态的真实实施变成可能。人们通过工具理性阶段性都到了人对自己生活环境的拓展,不断推动价值理性明确新的人生最终目标和作用,给予价值理性的改善一定的真实支持。
2.2 合理地看待工具理性影响下的现代化教育信息技术异化现象
就像恩格斯说的那样,万物没有“绝对清楚的和一成不变的界限”,也没用“无条件的普遍有效的‘非此即彼’”。所以,在深刻的批判教育信息技术异化现象的同时,也应该采取辩证分析的方法,尤其应该重视异化现象发展的历史必然性、合理性以及对社会的有用性。例如,强调教育信息技术的工具作用有它积极的一面,也就是受教育的人可以充分的借助现在的教育资料,获取最大的教育回报及知识和技能等。因为 “投入”和“回报”之间是直线运动的,功利化的教育可以获得更多的“教育产品”,也可以有效地改变一个人的命运,与此同时,把教育信息技术看做是工具意义的根本度量,致使人们摒弃了崇尚,而开始追逐实利,彻底的“座架”和“整编”了人作为主体所具有的丰富的生活体验,把以前总体性的物体变成了社会生活中一些小的事件。因此,教育的人文精神丢失了,教育的渔人作用也没用了,随之而来的是其经济作用及工具作用的无限放大,最后异化成为奴役人的手段,这也是我们最不愿意看到,也最反对的。
2.3 处理好教育中多媒体的使用
为了使计算机多媒体技术在中职教学中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我们应该根据自己学校的教学特点选择多媒体教学手段,在教学过程中精心设计课件、理论联系实践、认真反复推敲。因此,要达到预期良好的教学效果,我认为应该正确处理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关系。第一、正确处理好计算机多媒体教学手段和教学目标的关系计算机多媒体教学手段是为教学目标服务的。第二、正确处理好计算机多媒体教学手段与教学内容的关系传统教学中,只有教师、学生、媒体,教学过程教师用一张嘴、一支粉笔、一块黑板,几张挂图完成。第三、正确处理好计算机多媒体教学手段与教学策略的关系在中职教学中,应用多媒体教学手段要根据教学策略来制定。
综上所述,要想变更现在教育方面受工具理性束缚的状况,消除及弱化上面说的各种异化状况,最有效的方法就是将工具理性与价值理性进行有效地结合,形成新的教育价值观,重新建立人和技术及教育的协调关系。把现代化信息技术融合到教育中,在深入的分析其技术的可行性及作用的合理性的基础上,还要考虑其对人的全面发展带来的作用;以遵循功利原则为前提,遵循“以人为本”的价值观,确定人应该承担的技术责任,技术人性化的终极目标就是推动人的全面发展,而不是获得生产的最大额度发展。也就是说是人要变成价值的最终根源,不是技术;是人的全面发展,而不是最大化作用,这些变成了现在全部计划的准则。
参考文献:
[1]李艺,颜士刚.论技术教育价值问题的困境与出路[J].电化教育研究,2012(08):9-12.
[2]郭冲辰.技术异化论[M].沈阳:东北大学出版社,2011:188-191+157.
[3]赵永刚,金花,武玉焕.警惕室内外环境新杀手――电磁辐射污染[J].内蒙古环境科学,2012(02):110-112.
文化艺术与策划范文3
【关键词】 艺术院校;社区;文化建设;共建;共享
[中图分类号]G12 [文献标识码]A
艺术院校的教学注重理论和实践的结合,特别是社会实践活动,能很好地检验学校的教学成果,锻炼学生的心理素质,丰富学生的艺术阅历。对于社区文化建设来说,艺术院校鲜明的艺术特色,是其不可多得的艺术文化资源;社区也将越来越重视艺术院校对辖区文化建设的引领作用。
一、艺术院校参与社区文化建设的可行性
(一)社区文化建设对艺术的需求和存在的不足
近年来,随着物质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精神文化生活的要求也日益提高。人们参与社区文化活动的形式也随着他们对文化活动认识层面的不断提高逐步地向艺术化发展,群聊、下棋、纳凉、看录像等简单的活动逐渐被文艺表演、票友会、书法活动等文化活动所取代。[1]85-87社区在文化建设方面也努力通过各种手段来丰富社区群众的业余生活,但是由于社区自身的原因,从艺术需求来看,还存在以下两个方面的不足:
一是硬件方面先天不足。我国社区文化建设,在管理上主要采用政府主导的机制。社区文化建设方面所需的资金主要来自政府的财政拨款,这导致社区文化建设的基础设施投入不足。因此,要改变目前硬件方面的制约,除了积极争取资金外,更好的办法应该是盘活社区内艺术院校的现有硬件资源。
二是软件方面人才匮乏。目前从事社区文化艺术方面工作的人员大部分是20世纪80年代培养起来的,他们虽然有丰富的表演经验,但其年龄、精力、创新能力等方面都受到一定程度的制约;另一方面,刚走出校门的毕业生因为基层工作条件艰苦、待遇低等原因不想从事社区文化工作,造成了目前基层文化人才青黄不接的局面。[2]111-112这些原因使社区建立不起艺术骨干队伍,制约了社区文化艺术水平的提高。
(二)艺术院校在社区文化建设过程的定位
在社区文化建设中,社区和艺术院校各有不同的定位。社区是建设的主体,艺术院校特别是高等艺术院校作为合作方,它们参与社区文化建设,将有利于解决社区文化建设面临的许多问题。
高等艺术院校在社区文化建设中有一般组织和单位无法比拟的优势。多数艺术院校在资源方面拥有设施先进的音乐厅、剧场,有自己的画室和展览大厅等。这些地方既是学生们学习的地方,也是他们艺术实践的舞台。据调查,国内大部分艺术院校的硬件资源在教学期间的利用率不到70%。因此,艺术院校可以在政府主导下,制定一定条件,与社区共享资源,这一方面降低了艺术院校硬件资源的空置率和浪费率,更重要的是,避免了文化活动场所的重复建设。全国许多艺术院校与所在社区的联系还比较少,它们只是根据主管部门的要求,做了一些政策性的指导和活动,这与其在社区文化建设中发挥作用的要求还有很大的差距。
艺术院校还具有人才和管理方面的优势。作为专门培养艺术类人才的艺术院校,它们在文化艺术活动的组织上比社区更为专业。艺术院校的教师长期从事艺术教学和研究,他们积累了丰富的教学经验和艺术理论,这些经验和理论可以在社区文化建设中得到进一步的验证与改进,这反过来又可以促进教学和科研。艺术院校的学生也可以把参与社区文化建设当作课余重要的实践活动,实践与学习的有机结合,既可以夯实学生的兴趣与艺术特长,又能够提高他们的社会适应能力和创新能力,同时也有利于促进学生创业与就业,有利于高校教学和研究的进一步深入。[3]22-23
二、新时期艺术院校参与社区文化建设的建议
从20世纪八九十年代以来,我国艺术院校参与社区文化建设逐步开展。特别是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提出推进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方针政策,要求文化发展要坚持以人为本,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等,这极大地鼓舞了社区文化建设,也给艺术院校参与社区文化建设提供了一个难得的机遇。
(一)国内的现状和经验
从我国的情况来看,经济发达地区和底蕴比较深厚的艺术院校在社区文化建设中的参与度比较高,它们参与社区文化建设常见的形式有以下四种:
一是双方共建实践基地,共享软硬件资源。这种模式采取艺术院校和地方政府共建的方式,共享艺术资源,为社区群众普及艺术教育,提高艺术欣赏能力。如上海音乐学院与普陀区共建艺术实践基地,每年推荐一定数量的高年级优秀学生到那里为社区文艺团队提供创作指导、排练辅导;定期以实践基地为平台,举办系列音乐艺术普及讲座和音乐会。再如四川美术学院每年都会举办“开放的六月——四川美术学院艺术游”,供社区群众参观。
二是参与社区规划设计,营造社区文化艺术特色。城市规划设计必须包含艺术的成分, 艺术院校参与到社区规划设计中,可以更好地把艺术的氛围融入到城市建设中去。例如在城市的旧城改造中,四川美术学院就充分应用其专业特色,参与设计规划“黄桷坪涂鸦艺术街”,为社区文化开创了新的亮点。
三是面向社区的文艺表演活动。这是一种最为普遍的参与方式。小到社区的表演、各类的文化艺术节,大到全国性、国际性的活动,都有各艺术院校的身影,比如上海世博会,就有众多艺术院校参与各个社区组织的文化演出活动。
四是开拓文化艺术市场,以扶植毕业生创业和就业为目的成立社区艺术中心。以沈阳音乐学院为例,沈阳音乐学院与大东区莱茵河畔社区合作成立沈音莱茵河社区艺术培训中心,师资力量来自沈音的部分老师和学生,沈音的毕业生同时可以在艺术培训中心实现就业甚至创业,社区群众也从中接触到了丰富多彩的艺术文化和艺术教育,双方形成了“互惠互利”的关系。
(二)新形势下的对策和建议
虽然目前我国经济比较发达的几个省市,如北京、上海、成都、沈阳等地的艺术院校和当地社区的共建程度比较高,许多模式值得参考和借鉴,但是仍有大部分地区的艺术院校和当地社区的文化共建比较落后。因此,在当前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背景下,艺术院校和社区都应该抓住机遇,在思想上强化认识、激发热情,在行动上明确定位、创新管理,努力使双方取得共建双赢的成果。
1.强化认识,激发双方共建热情
目前,在艺术院校与社区文化共建方面,艺术院校和社区在认识上均不够重视。
一方面,部分社区对自身文化建设有非常迫切的需求,但是没有充分利用社区内的文化艺术资源,更有部分社区花费大量财力物力组建艺术队伍、搞硬件建设,实际上是在软硬件方面重复建设。因此,强化社区内部对与艺术院校共建的认识显得尤为重要和迫切。一是社区要充分认识到社区内艺术院校资源的宝贵,积极主动地与艺术院校沟通;二是要合理科学的规划和建设,充分利用现有的软硬件资源。
另一方面,艺术院校也忽视了自身应该承担的社会服务功能,对与社区文化共建上的认识不够全面和深入,缺乏从艺术院校内部产生共建的动力。因此,一要加强理论学习,艺术院校从领导层到师生,都必须正确认识到学院参与社区文化建设并不是政治任务,也不会对学校的正常教学活动造成影响,相反,它作为一个实践平台,对学院自身的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二是要重视实践活动,在实践中促进共建、加深认识,在学校与社区共同开展的实践活动中,教师应该加强对学生的引导,使学生建立自己是社区的一份子的主人翁意识,逐步培养学生积极参与社区服务、不断促进社区文化艺术发展的共识。
2.创新管理,有效对接,积极开拓合作新途径
在双方合作过程中,如何有效对接是管理上的一个难题,这关系到共建的美好蓝图如何落实的问题。在对以往案例的调查研究中发现,艺术院校参与社区文化建设过程中,往往注重形式而不注重落实的过程,因此有必要在创新管理的基础上采取有效的对接模式。
一是个人层面的对接。这主要是指学校师生与社区定的帮扶对象之间的指导与合作。既包括学校领导与社区领导的对接,更应该包括师生艺术骨干与社区特定对象的对接,比如教师艺术骨干可以针对社区文艺工作者进行沟通和交流,学生艺术骨干可以根据自身特点对社区中有特定要求的群众进行辅导。这些措施从最小的社会单元——个人层面上有效地促进了共建共享政策的落实。
二是单元层面的对接。这是指社区管理层、社区文化工作队伍与艺术教研室、学生文化艺术社团的对接。艺术院校的教研室可以充分利用自身的专业师资力量,根据各个社区自身的文化艺术传统和特点,对社区管理人员、专业文化工作队伍进行培养教育,不断提高他们在文化建设方面的工作能力。学生艺术社团的特点是校内活动比较多,难以拓展到社会。这使学生艺术社团失去了在社会大舞台实践的机会,制约了学生艺术社团的发展。通过在社区建设学生社会实践基地、文化交流站等形式,让学生获得更多的实践机会,同时也鼓励学生深入基层工作,牢固树立工作从基层做起的思想。
三是单位层面的对接。这主要是指街道与校团委、学工处、就业指导中心等部门进行对接。街道作为社区的管理部门,负责对社区文化建设进行统筹、指导和管理。团委、学工处、就业指导中心等校级工作部门对学生思想工作和实践工作,包括创业就业方面应予统筹和指导。因此,街道和校级工作部门应积极对接,共同制定艺术院校参与社区文化建设的纲领和框架。在对社区文化传统与文化特色进行充分调研的基础上,确定软硬件资源共建共享的思路,在双方达成一致意见的基础上,再安排实际层面的工作,确保社区文化建设工作高效有序地开展。
三、结语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进步,人们对精神生活的追求不断提高,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文化活动将不断涌现,这对社区文化建设将提出更高的要求,艺术院校参与社区文化建设的领域也将越来越广,双方共建共享过程中在管理上不断创新的要求也将越来越具体。作为社区文化建设的重要参与力量,作为社会上专门培养高级艺术人才的殿堂,艺术院校任重而道远。
参考文献:
[1]王佳,郎学田.音乐艺术与社区文化建设[J].辽宁高职学报,2001(5).
文化艺术与策划范文4
关键词:数字化医院 统计工作 问题 对策
中图分类号:F22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0)03-238-01
近年来,随着网络技术、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以及医院信息系统的广泛实施,特别是数字化医院的诞生,医院统计工作传统的理论体系、技术方法和工作模式均受到冲击。尤其是随着传统医学模式向现代医学模式的转变,医疗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现行医院统计工作面临新情况、新问题,创新与变革迫在眉睫。我院是豫北地区最大的省级综合型三级甲等医院,2002年以来我院网络建设规模快速发展,目前网络业务已基本覆盖医院的整个业务流程,本文笔者结合自身的统计工作实践,对医院数字化建设快速发展环境下统计工作面临的问题与对策谈一些经验与体会。
一、网络环境下医院统计工作模式的变化
1.统计数据来源途径的变化。传统统计工作模式下,医院统计数据源主要来自统计人员自制的统计调查表及业务人员手工记录的各类医疗文书资料,如:病人出院卡片、病历首页以及各类检查报告等,信息量少、范围窄。随着医院信息化建设的发展,每台工作站及操作人员都是医院统计数据源的提供者,带给医院的是信息数量的与日俱增;管理信息、医疗业务信息、经济信息、科技情报信息和学科、人才、技术建设等信息无所不在,俯仰皆拾。信息资源在数量、结构、内涵、类型、载体形态、分布和传播范围、控制机制、传递手段等方面,呈现出许多新的特点。这些新的特点赋予数字化医院信息资源管理许多新的内涵,使传统的医院统计信息收集方式面临挑战。
2.统计工作技术环境的变化。在计算机网络技术没在医院成规模使用前,医院统计工作基本沿用几十年的业务操作模式和数据处理技术,技术条件较好的医院也仅仅是购置一台或几台计算机进行统计信息的收集、归纳与汇总,应用统计描述、统计图表等简单方法进行数据分析处理,通过日报、月报、年报等手工方式上报,技术环境单一,操作简单。新时期,现代通信技术、网络技术、计算软硬件技术、数据仓库技术等在医疗业务数据采集、传输、交换与共享中得以广泛应用;数据库技术,数据挖掘技术,动态监测与预测技术,多元分析、多因素分析、关联分析与综合评价方法,SPSS、SAS等统计软件以及办公自动化系统在数据分析处理中不断地展示着现代科学技术的智能与速度。技术环境的巨大变化,催生着医院统计工作信息化的快速发展,孵化着传统统计技术方法的创新与变革。
3.决策层对统计工作需求的变化。近几年来,为满足社会需求,与社会体制改革相适应,贯彻以患者为中心的思想,医院的管理模式不断改革与创新。尤其是随着现代医院管理理论的发展,统计信息管理在医院管理中的地位不断提升,贯穿于医院管理的全过程。特别是医院信息系统投入使用以后,为信息的充分利用打下了基础,也为医院管理模式的转变带来了契机,同时,各级管理者对统计信息决策支持有了越来越迫切的需求和越来越高的标准。建立实时、快捷、过程、关联、全面、系统的统计信息服务体系;创建将数据转化为信息、信息转化为知识的统计信息服务模式;提供对提高医疗质量、优化资源配置、减少医疗问题、降低医疗成本等方面的循证决策支持,成为数字化医院统计信息服务工作面临的新任务。
二、数字化医院统计工作面临的问题
1.统计数据质量保证与监督问题。从医院网络上得到的数据来自于各个工作站点,操作若没有按系统要求进行或稍有疏忽,都会造成统计报表数据不准。由于网络数据的动态性、过程化、共享性和关联性特征明显,错误数据的负面影响在业务操作和网络环境下很容易被扩散和放大,使得统计数据质量保障工作日趋艰难复杂。
2.已设报表尚不能满足统计工作需求。应用网络化信息系统后,虽然根据工作流程编设了很多报表,但仍有很多数据信息不能从已设报表中看到,由于没有供统计人员使用数据库的途径,统计人员采集或需要已设报表之外的数据存在困难。
3.统计工作所需字典库不够标准。目前在网络条件下对字典库标准化的建设尚不很完善,各医院带有共性的字典库还没有建立一个统一的标准,有的虽有标准但不能满足医疗工作的需求。如统计大、中、小手术,手术归类没有标准,各家医院自行设置手术类别;操作码设置不够完整,各家医院自行添加,不够规范。
4.信息分析利用问题。仅拥有大量的历史数据,而且拥有与医院业务流、物资流、人流、资金流同步的信息流。然而这些宝贵的信息资源只有极少一部分得到利用,统计人员面对大量的网上数据,不知道该如何提取、核查、监控数据质量,不知道该如何去分析、研究、提炼、利用数据。
5.网络软件功能尚不完善。由于网络开发技术有限,以及开发人员对统计、医疗等方面的综合知识缺乏了解,使网络软件功能有一些欠缺。如:出院病人召回问题导致出平均住院日延长;有些跨月召回处理的还影响出院人数和现有病人数的准确统计等问题。
三、对策
1.建章立制,加强数据质控。由于医院统计工作面临新的局面,原有的工作流程和工作制度已不适应新的模式,所以应根据数据流程制定新的统计工作管理规章制度,把制度定到数据发生点。医院需专门成立统计数据质量监控组织,组织成员按照分工履行监控职责。统计室应监控各种报表的正确性和医疗指标生成情况,监控各工作站基础数据补充录入的准确性和完整性,做好基础数据的核查,发现问题及时纠正。
2.完善统计报表体系,提高数据分析利用能力。医院统计人员应参与医院信息系统软件实施工作,建立适应医院管理需求及满足统计数据挖掘利用的报表体系。在数字化建设迅猛发展的大环境下,统计人员要顺应时代潮流,加强自身专业素质,提高数据分析利用能力。
3.做好人员培训。数据录入正确与否直接关系到数据质量,因此做好上岗人员培训工作至关重要。在网络环境下,各网点必须密切配合,严把信息质量关。应经常性地对全体人员进行数据质量管理教育,提高数据质量管理意识,熟练掌握各工作的操作系统。
4.完善字典库标准化。统一基础数据字典,做好标准化工作,是实现信息共享的重要手段,是保证基础数据规范化的重要内容。应成立统计项目编码组织,负责编码标准化、扩展编码和编码更新工作。统计指标的含义、统计公式的运用、统计数据提取的途径等基础统计工作都应实现标准化。
5.建立数据管理模式。现代统计数据的管理主要包括科学的设计、合理的配置、系统的完善、数据流动环节的质量及统计对医院的整体服务功能。医院信息化要求统计信息由局限性转向为广泛性,统计方式由封闭型转向为开发型,统计职能由简单型转向为综合型。
6.选择较完善的网络软件。网络软件的优劣非常重要,关系到今后网络运行效率及统计信息的质量。选择软件前要充分调研,多看些开发商的网络软件,进行横向比较,权衡利弊,选择出较完善的软件。准备上网络软件时,在开发过程中,要根据本单位本部们的具体要求与开发技术人员详细沟通,尽量考虑全面,取各家所长,使其更完善。
参考文献:
1.刘丽华,周丹,曹秀堂.数字化医院统计工作理论模式与实践.中国医院统计,2008(12)
2.王秀梅,张丹玫.网络环境下医院统计工作面临的新问题及应对措施.中国医院统计,2007(1)
3.杨红蕾.网络数据在医院统计应用中的优点和存在的问题.中国医院统计,2007(1)
文化艺术与策划范文5
随着现代社会一体化进程和个体化趋势的加快,作为地域性生活共同体已从平面走向立体。且随着近些年房地产发展,商品房市场带动了新的城市社区迅速崛起,社区的占地面积虽然缩小,但人口增多,从而导致若干社会文化问题。因此,培养社区居民健康的审美趣味,提升其艺术修养和文化素养,构建居民的精神家园,有利于优化社区文化的结构,从而形成优秀而稳定的社区中性文化,为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奠定文化基调。
(一)传承和发展传统文化与艺术是时代的要求
随着全球一体化不断推进,民族精神的回归更引起人们的关注。以传承教化人,以艺术陶冶人,以文化塑造人,实现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是时代的要求,更是民族精神的驱使。中国传统艺术与文化是中国人民自古积淀下来的精神财富,是中国人与人之间、群与群之间切不断的脉络,如果说人民是土地,那么传统艺术与文化就是这片土地上的根,只有把“根”牢牢地扎在人民这片沃土上,五千年的文明才能枝繁叶茂。
(二)传承和发展传统文化与艺术能促进文化繁荣
“各民族文化的差异性,是那些民族所处的地理环境,所从事的物质生存方式,所建立的社会组织形态的多样性造成。”可见,传统艺术与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性,社区作为区域文化共同体是美育落实的载体,是传承中国传统文化艺术、凝聚民族精神的基层前线。社区居民积极接受和参与社区各类的艺术文化活动,可以从中受到正面的教化,满足其精神需求,从而使居民凝心聚力,为区域稳定和经济发展提供精神层面的支撑。
(三)传承和发展传统文化与艺术能推进终身学
习进程传统艺术文化是实现终身学习的助推器,一方面它的丰富内容和形式都是社区居民乐于接受的,另一方面传统艺术教育是终身性教育。从功能的角度上,社区美育不但可以弥补学校教育的缺失,比学校教育更加生动务实。由于传统艺术文化具有内在民族精神的感召力,社区民众在学习传统中国艺术文化的同时,能够培养其优秀的传统美德和道德情操,有效地推进终身学习的进程。
二、传统文化艺术在社区传承与发展的问题
近年来,中国传统文化艺术的传承在基础教育中虽有所重视,但效果并不显著。传统艺术文化是民族的根和魂,是人发展不可或缺的精神食粮,是一个人价值观和世界观形成的知识积淀。但在人成长最快、最易接受的年龄,如果只关注当代知识的积累,失去了学习和传承的时机,就会成为一种民族遗憾,且直接影响传统艺术文化的发展。目前,社区美育的实践刚刚起步,虽然已经引起社会重视,但仍然还在探索阶段。当下社区美育实践要解决如下问题:区域文化区域发展不平衡,容易导致社区居民对传统艺术文化的忽略;社区本身的文化积淀具有优劣并存的特点,很多观点和习俗与时代旋律不符,直接影响居民的判断和选择;社区缺乏专业人员指导美育实践,导致传统文化中落后的偏颇的文化滋生,从而难以达到社区美育传播正能量的目的;社区美育离开社区居民的生活实际和学习需求,离开居民赖以生存的土壤,导致传统艺术文化不能焕发新的生命活力;另外,传统艺术与文化的传承和发展缺乏系统总结,在文字与理论上难成体系,致使传统文化艺术的传承和发展在表象上相对独立,而在其内在脉络体系上缺乏科学而深入的挖掘,长期处于一种潜隐性的存在。
三、中国传统文化艺术在社区美育中的发展策略
中国传统文化艺术促进社区美育的健康发展,是由其自身性质及独特魅力决定的。中国传统文化艺术是中华民族在长期的文化艺术实践中传承和积淀下来的文化精粹,一方面承载着中国文化的血脉,另一方面延续着中华民族的审美特点和审美心理。而社区美育的精神内核正是欣赏美、感受美和创造美。传统文化艺术为社区美育提供了文化素材,并且传统的艺术表现形式更加符合人的审美经验,易于将社区居民带入到传统文化艺术的意境中,使其产生文化认同,从而增强社区居民对社区美育活动的参与度。
(一)资源整合,创建社区美育的有效载体
整合社会资源,为实现中国传统文化艺术在社区中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有效载体。一是可结合文化创意产业,在强调传统价值的同时,亦不忽视新的文化动力,为社区文化注入新的活力;二是可以利用社区内的博物馆资源,开展不以盈利为目的的传统文化艺术类体验活动;三是可充分发挥社会文化企业、社会组织的职能,承担起文化传播责任;四是借助各方力量,筹措资金,搭建传统文化艺术的载体,丰富社区美育的形式和内容;五是利用社区场地,开设文化社区、文化长廊、艺术与科学、作品展览等展厅,为居民学习传统艺术与文化提供直观的物质形态,以达到精神上的享受与认同。
(二)培训队伍,提升社区美育的服务质量
近几年,政府培养了大量的社区管理人才,为社区文化的建设提供了有序的专业化的管理系统,但在社区教育方面,依然缺乏具有规范管理水平、社会工作经验、专业素质及社会担当的人才。因此,建议政府相关部门委托专业机构、大专院校或研究机构等分期分批培训社区专职管理人员。教育科研单位可在社区科研立项,也可把课题下放社区研究,也可在社区设立传统文化艺术培训基地。通过培训、课题研究、基地创设,以培训提升社区管理人员的管理水平和专业水平,以科研带动队伍,从而提高社区美育在社区的服务质量。
(三)加强传播,形成社区美育的生态空间
近年来,中国传统文化成为教育的热点之一,在社区中系统而全面地开展却是刚刚起步。通过美育传播中国传统文化艺术是最直接、最有效的方式。一是政府有关部门应将社区美育作为社区文化建设的重要部分,并将其作为传承中国传统文化艺术的重要形式之一。如:社区与新闻媒体合作,加强宣传力度,以在社区居民中扩大传统艺术与文化活动的知晓度。二是营造一个公众学习传统艺术文化的社区环境。如:北京海淀区中关村社区学院的中关村文化创意园就是传承传统艺术与文化的典范。
(四)典型引路,推进传统艺术文化活动开展
文化艺术与策划范文6
医院实现数字化财务管理不仅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规范管理过程,同时也使得财务管理范围更加扩大,对于成本控制来说,也具有一定的好处,作为相关人员应该进行必要的关注以及研究。当前存在的客观因素制约着数字化医院财务管理的发展,因此,如何有效的将这些问题进行解决,完善医院数字化财务管理的建设,是需要思考的内容。
1数字化医院财务管理与成本核算存在的问题分析
1.1传统的财务数据采集手段难以适用
数字化医院作为近似独立经营的经济实体,包括数十个医疗、医技科室及后勤保障系统和相关产业,其中每一个科室因专业不同而使成本的内容和表现方式不同,即使同一学科也因对同一疾病的诊断、治疗方式不同,而使医疗服务的成本构成不同。医院的财务管理不仅涉及水电、气暖、医疗设备与物资消耗,更涉及医院营运方式等,数字化医院发展的复杂性导致基础数据采集的复杂性,而财务管理要做到精细化水平,需要从各数据发生点采集原始的基础数据,因此,这些数据采集点能否把基础数据采集完整,直接影响到医院财务科学化发展的水平。但是,数字化医院的发展,并不能保证把所有与财务相关的数据收集、汇总到一起进行比较与分析,因此导致财务管理与成本核算缺乏基本的数据来源。
1.2财务工作岗位职责不明
根据《会计法》和《会计基础工作规范》的规定,医院应该建立正常的岗位轮换机制,原则每二年轮换一次,最多不超过四年。大多数医院并没有执行该规定,有的会计在某个岗位干了一辈子也没有轮换一次,导致财务人员的整体素质无法提高。有的医院财务工作岗位职责不明确,并且财务岗位也不分工,财务基础工作做得极不规范,凭证装订没有一定的规律秩序,部分岗位存在业务分工不合理的现象,有的岗位工作量大,而有的岗位工作却极为清闲,导致财务人员在工作时间没能全身心的投入到工作中去,而是进行一些私人的事情。除此之外,工作人员对于本职工作的内容都并不熟悉,使得财务科工作效率低下,业务水平难以提升。
1.3成本核算制度不健全
现阶段,我国的大多数医院在进行成本核算时主要依靠财务部门分配具体的奖金情况,包括对门诊、科室等的收支情况及工作量进行综合测算,涉及到具体部门的项目、病种、诊次、作业等方面的成本会进行全面而系统的核算,但是并没有规范具体核算的资料和档案记录。作为一个庞大的管理系统,任何一家医院都设立十几个不同的科室或部门,从成本核算角度看,不同的科室或部门都存在一定的差异,如果按照同一种核算方法显然无法达到核算效果,因此只能根据不同科室和部门的自身业务特点采取不同的成本核算方法。但是现阶段的医院还没有形成一套系统的成本核算管理制度和方法,这样使医院的成本核算不准确,影响医院的整体核算效果。
1.4管理人员思维没有转变
部分管理人员对财务管理的思想认识还停留在传统手工的方式,片面地认为财务管理就是财务部门或者信息部门的具体事情,这种思想观念已经不适应数字化?t院现代财务发展的需要。数字化医院的现代财务管理不仅是一项系统管理工程,而且涉及到管理的理念、模式、运作方式、组织形式等诸多方面的革新。因此,思想观念制约了数字化医院财务管理水平的提高。
2解决数字化医院财务管理与成本核算的相关对策
2.1改革财务制度
财务管理关系到医院各项经济活动,医疗企业有着其特殊性,因此,医疗财务管理人员应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和特点,制定财务制度,明确制度界限和内部各职能部门的职责和权限,使财务管理活动有章可循。严格执行国家物价政策和地方物价标准,对医院财务管理的各个环节进行定期的,或不定期的抽查,并在财务制度实施过程中,按季度审核财务报表,了解预算进行和经济活动情况,年终审核年度决算内容,评价财产物资的完整及真实性,同时审查办公用品和卫生材料的领用制度是否完备。
2.2规范财务管理的信息化建设
财务管理的信息化建设,就是在财务管理的过程中,借助现达的信息技术,建设一个完善的信息管理系统,财务部的经费管理与信息管理邮寄的结合在一起,提高财务管理的水平与管理效率。规范财务管理的信息化建设,可以在财务部门建设一个新的工作流程,加快各部门之间的办事效率,做到各部门信息的共享,从而来增加医院的效益。信息化建设的规范,可以在人工检查的基础上进行双重的检查,改善存在的问题,使各部门的流程达到正确而清晰,使流程规范化,进而提高数字化医院在财务管理过程中的工作效率,减少各部门在与财务部门的业务联系中所产生的问题,提高医院的信用度。
2.3实现核算和管理有机结合
现阶段,很多医院的核算工作都是在成本已经形成之后进行的,这种制度下进行的核算很难全面地反映整个医院的成本情况,此时应当将核算与管理制度有机结合的制度,将核算的时间和医院成本形成的时间有机结合,进而有效保证核算的准确性。
2.4完善医院成本核算制度
医院要在把握新医院财务制度等相关法律法规的基础上,建立一套科学、详细、操作性强的医院成本核算制度,以及责任制成本考核、分析评价和信息反馈体系,为医院财务管理中的成本核算管理工作提供保证。成本核算制度要明确界定出财务人员的职责、权限,确定会计部门与其他职能部门的关系,财会核算的组织形式等。还要建立一套考核结果与绩效工资发放相挂钩的管理制度,逐步完善具有明确奖惩性质的成本管理考核体系,充分调动起医院财务人员的积极性。
2.5加强管理模式创新
为了适应数字化医院建设的要求,有必要将传统的财务管理模式转变为数字化的财务管理模式。医院想要建立与数字化相适应的财务管理模式,可以采用新型的集中财务管理模式。集中财务管理模式是指“构建一个数字化平台、建立一套账务处理管理制度、进行一体化会计核算、建立统一的财务信息资源共享平台”,这种财务管理模式改变了传统的粗放管理模式,建立起了规范化、精细化的新型财务管理模式,同时也让财务管理模式与工作流程可以实现同步。
2.6规范财务人员的理财能力
要想建设好这样的医院,实现财务部的正规化管理,必须严格要求工作人员,不断提升工作能力。医院财务部的工作人员要有非常出色的理论知识与技巧,所以,财务部的工作者需要从内心知识强化做起,严格规范自己的办事认真程度,强化自己的素质,做到守规矩,做到随时随地学习,在自己所有的工作经验上规范自己的行为,逐步提高自己的理财能力。而且,在提高财务工作人员在提高自己的理财能力的同时,也要提高规范自身的信用度,在理财的时候,真正的做到财务工作的落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