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突发事件报送流程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突发事件报送流程范文1
二是持续提升突发事件应急预判预防能力。继续推进《__市公安安全白皮书》贯彻实施工作,按照《__区城市公共安全评估报告》不断加强和改进我区城市公共安全管理,构建适应新形势的公共安全体系;继续执行突发事件风险分析会商制度,以确保“城区安全”为核心,加强对全区突发事件的特点分析、风险预测和趋势研判,总结分析突发事件风险隐患,部署相关预防工作;按照“谁主管,谁负责”和条块结合的原则,继续协调督促全区各单位各部门全面落实突发事件风险隐患集中排查和整改工作,积极开展事故灾难、公共卫生、自然灾害、社会安全等领域的风险隐患排查整改工作。
三是完善我区应急队伍体系及应急保障。进一步加强应急队伍,重点是以各专项应急指挥部牵头单位为基础构建的专业应急救援队伍建设,组织举办区应急(民防)队伍、应急专家队伍培训工作,全面提升区应急委各成员单位、各专项应急指挥部的处置突发事件的能力;组织开展全区首批“紧急救助员”培训,进一步完善基层“紧急救助员”与各专业应急救援队伍相互配合的应急救援体系,鼓励社会力量参与应急救援,支持志愿者应急队伍壮大和发展。完善我区小型移动应急平台建设,运用移动互联网技术升级改造应急处突指挥系统,进一步提高全区突发事件应急处置工作水平。
四是推进应急预案管理工作。继续推进全区应急预案的修订工作,特别是做好区职能部门专项应急预案和街道总体应急行动方案的修订指导、备案工作;协调指导区28个专项应急指挥部牵头单位及各街道制定年度应急演练计划,牵头举办一场区综合性大型应急演练,通过演练检验预案,以演练锻炼队伍,进一步提高应急处突能力;加强演练评估、预案修订工作,应急预案演练结束或较大以上突发事件处置结束后,根据演练情况或突发事件处置情况,及时组织开展演练评估和预案修订工作。
五是深化应急值守工作。完善和健全应急值守体系,全面加强我区应急值守工作,确保一旦发生突发事件能够快速反应,处置得当。严格落实关于应急值守的各项规章制度,牢记岗位职责,严格执行24小时值班、重大节假日和敏感期领导在岗带班制度。进一步完善信息报送机制,严格执行突发事件信息报送标准,规范报送时间、报送内容和报送对象,杜绝信息迟报、漏报、谎报、瞒报现象。举办第三期突发事件信息员队伍骨干业务培训,提升信息员信息报送能力。
六是深入开展应急宣传教育工作。组织区应急知识宣讲团,会同__应急管理学会,立足本区公共安全形势的特点和实际,重点针对台风暴雨、洪涝灾害、地质灾害、火灾事故、交通事故、生产安全事故、重大传染病疫情等常见突发事件,开展相应的防灾减灾、自救互救的知识技能宣传教育,推进应急宣传“进机关、进社区、进企业、进学校、进家庭”,营造全社会关心公共安全的良好氛围;按省、市要求组织完成我区“百人百场”应急知识宣传活动。
突发事件报送流程范文2
一、进一步加强应急体系建设
一是出台体系建设规划。依据省出台的《“十二五”期间突发事件应急体系建设规划》,按照目标明确、重点突出、措施有力、科学合理和切实可行的要求,县应急办组织县直有关部门和相关人员制定《县突发事件应急体系建设规划》。并针对《规划》的总体要求、建设任务和具体项目,分步分层组织实施。
二是完善应急预案体系。适时调整县乡总体预案,加快推进专项预案修订,对县级专项应急预案进行再梳理,根据实际情况,及时修改完善。加大基层预案编制工作力度,指导各乡镇(工业园、街道办)各单位制定地方性、针对性专项预案,尽量细化任务,扩大预案体系的覆盖面。
三是及时调整健全应急管理组织体系。根据人动,及时调整县应急委员会和19个专项应急指挥部成员名单,各地、各部门要在2012年5月底前调整充实自身的应急管理组织机构,配备专(兼)职工作人员和信息员,县应急办将收集全县各地、各部门应急管理分管领导和信息员的手机、住宅电话、办公电话、值班电话、传真电话号码等信息,并编制《县应急管理工作通讯录》,建立健全全县应急管理联络网和区域协调机制,提高应急处置工作效率。调动全县各类专业性人力资源,成立应急管理专家组,建立专家决策咨询制度。
四是强化基层应急管理。各地、各部门要在去年的基础上,按照“进乡镇、进社区(村)、进学校、进企业”,“有组织机构、有应急预案、有应急队伍、有应急设施、有科普宣教”“四进五有”的要求,抓好应急管理工作。县应急办9月份将在全县范围内检查落实情况。
二、进一步强化值守应急工作
一是加强值守应急工作能力。进一步健全值守应急工作制度,完善由常态转入应急状态的快速反应机制。加强基层值守应急工作能力,各地、各部门要完善24小时值班制度,落实领导带班责任,规范工作流程,保障必需的办公设备;各行政村、学校、社区、企业等基层单位,要建立健全信息报告员制度,特别是灾害易发多发地要完善防控网络,一旦发现突发事件立即上报。
二是加强突发事件信息报告。把县应急值班室作为突发事件信息的“总入口”和“总出口”,进一步完善信息报送体系,严格按照第一时间报送的要求,落实信息报告责任,进一步优化信息处理流程,衔接好信息的接收、办理、报告等环节,确保信息渠道畅通。各地、各部门要变突发事件信息的被动“等、靠”为主动搜集核查,扩大信息收集面,提高信息报送的及时性、针对性、有效性。加大对网络舆情的监控力度,扩大渠道获得信息。
三是加强应急值班督促检查。继续加强对全县应急值守工作和信息报送工作检查指导。在重大节庆日及防汛、防火等重点时段和敏感时期,对全县各地各部门值班工作情况进行抽查。严格落实突发事件信息报送工作通报制度,及时发现问题,抓好整改,推动值守应急工作规范化建设。
三、进一步提高应急保障能力
一是提高隐患分析能力。县应急办组织指导各地各部门制定风险分析制度和公共安全形势分析会议制度。各地各部门每个季度要开展各类风险隐患排查(风险隐患排查达到有整治领导机构、有整治实施方案、有整改计划、有整治工作小结等“四有”),建立台帐,并将结果报县应急办备案。
二是提高物资保障能力。按照适度超前、储备适量、突出重点的原则,各地、各有关单位要积极开展应急资源普查,了解应急物资储备情况,摸清各类应急保障资源,保证应急物资储备,并制定应急物资储备及使用管理办法,县应急办将针对重点物资和救援装备储备工作,开展定期和不定期检查。
三是提高应急处置能力。为了检验预案的可操作性,各地、各部门要根据地域、行业特点和重大活动的需要,有计划地组织开展应急预案演练工作,建立快速应急处置机制,切实增强应急快速反应能力。2012年重点围绕地质灾害、安全生产事故、大规模、防汛抗旱、突发环境事件、重大食品安全事故、森林防火等方面展开实战演练。同时,注重演练资料归档工作,以上预案演练分别由县国土资源局、县安监局、县公安局、县水利局、县环保局、县食品药品监督局、县林业局牵头负责,相关演练资料整理归档并将于11月20日前报县应急办备案。
四、进一步做好宣传培训舆论引导工作
一是创新应急管理宣教形式。进一步丰富应急宣传的形式和内容,提高宣传的针对性。各地、各部门要结合各自实际,利用安全生产活动日、全国消防日、世界环境日等,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应急知识科普宣传教育活动,推动应急知识进企业、进学校、进农村、进社区,提高全民防范意识和能力。新闻媒体要加强舆论宣传,让应急知识走进千家万户,教育广大群众,提高公众的积极性和参与度,有效增强公众自救互救能力。
二是加大应急管理培训力度。组织一次全县范围内工作人员应急管理知识相关培训。由县国土资源局、县安监局、县公安局、县水利局、县环保局、县食品药品监督局、县林业局牵头负责开展专项应急知识的培训,并将相关资料于11月20日前报县应急办。
三是正确引导舆论导向。建立健全突发事件应急处理预案,及时、真实、准确、有效、主动突发事件相关信息,积极正确引导社会舆论,稳妥处置,维护社会安全稳定。
五、进一步加强应急管理考核工作
突发事件报送流程范文3
关键词:高校学生;突发事件;处理机制;处理流程
中国目前正处在重要的社会转型期,高校学生意外死亡事件也逐步增多。探讨其成因及如何避免与应对的文章也为数不少①,由案例引发的思考也多有涉及②。我们固然需要防患于未然,把主要的精力放在预防突发事件发生上,但却也需要正视当事件发生后,怎样及时、有效、合理地去处理。这方面的研究不多,具有可操作性的指南则更少。故此,本文将从处置原则、组织结构、处置步骤等角度,以工作分工为线索,阐述应对类似事件的方法,期望对后来者有所帮助。当然,我们衷心期望,需要运用此文之事件永不发生。
一、突发事件的处置原则
处置原则,乃在处理高校学生突发事件时应始终坚持的工作方针。此种原则有利于指导处理者明确事件处理的轻重缓急,最大程度地提高处理效率,减少事件的消极影响。概括言之,应坚持两个原则,处理好五个关系。③
(一)坚持两个原则:
1、“情、理、法” 相结合的原则。在事件处理初期,要以“情”人手,尽量稳定伤亡者亲属的情绪。情绪稳定后,应和伤亡者亲属理性地分析事件原因,确定事件性质,明确相关责任,在事件原因和责任的认定上以情人理,以理服人。要依法办事,依法结案,在当事人和校方意见相左时要做到以法服人,自觉维护法律的尊严和权威。
2、“快、准、净” 的原则。对突发性事件的处理必须快速、高效,尽量在短时间内处理完毕。对突发性事件处理工作的指挥、分析、预测要“准”,对事件公布的消息和上报的材料要“准”。突发事件处理工作一定要干净彻底,不留隐患。
两个原则的核心就是要把善后工作妥善处理好,达到让各方都满意的状态,从而使各项工作尽快恢复到正常状态。
二、工作团队组织结构设置
处理学生突发事件,需要将有效的人力进行有限分配,既各司其职,又相互配合。在一个科学高效的组织结构中,个人的功能都能得到增益,整体实现1+1>2的效果。
工作团队的组织结构,由下图所示:
具体分工为:
第一层:领导小组
由单位主要领导组成,全局负责意外事件的处理,向各组指示,负责对上的汇报。可根据需要配备秘书,负责协助与各方面的联络工作。
第二层:内勤组与外勤组
设置该层的目的是协助领导小组管理各相对分散的功能组,实现总分结合的组织结构设置。内勤组与外勤组的负责人由团队内经验相对丰富,业务相对熟练的成员担任,也可有领导小组的成员兼任。
第三层:各功能组
根据处理学生突发事件时承担职能的不同,对工作人员进行分组。各组之间相互配合,又相对独立。分组的意义,在于厘清处理此类意外事件时所可能遇到的各种情况,使各方能有针对性地在第一时间做好相应准备,避免慌乱与缺位,有序高效地完成工作。
三、工作流程
以上述的组织结构为载体,开展具体工作。下文将大致以时间为顺序,结合事件发展的一般规律,介绍处理高校学生突发事件的工作流程。
(一)预案启动
职责小组:领导小组
接到有关学生意外事件发生信息后,需要在第一时间直接向本单位的领导进行汇报。领导在接到通知并确认信息确切后,联系单位其他负责人,成立领导小组,确定学生突发事件处理预案的启动。
领导小组根据预案负责内勤组与外勤组的负责人,负责人再通知各小组负责人,保证人员在第一时间就位。
(二)前期工作
1、现场救援与医疗陪护
职责小组:医疗殡葬组
学生在遭遇意外事件后,任何非专业人士都无权宣布其死亡或拒绝采取急救措施。责任单位在得知意外事件发生的第一时间应组织力量进行医疗救助,联系校医院与就近的或有良好合作关系的大型医院。全程陪同救助并提供相应的帮助。
同时,配合保卫部门、宿管部门或其他事发地管理机关维护现场秩序,防止对事发人员的二次伤害,减小事件对现场其他人员的伤害,保护现场。
2、信息报送与传达
职责小组:信息工作组
突发事件事发后,最迟不得超过事发后30分钟向学校校办党办和党委学工部等相关部门汇报,若难以在事发后30分钟内报告的,可先电话、短信报告,再书面报告(1小时内尽可能上交),并在续报中说明原因。在突发事件处置完毕前,续报工作实行日报制。突发事件处置接受后,向上级相关部门进行终报。
突发事件信息报送内容:
(1)突发事件发生的时间、地点、单位和所涉相关人员;
(2)突发事件发生的简要经过、伤亡或损失情况的初步估计;
(3)突发事件发生原因的初步判断;
(4)突发事件发生后的初步处置措施、下一步将采取的处置措施、事态控制的情况以及未来走势预测;
(5)突发事件信息报送单位、签发人、联系人及联系方式。
3、警务配合
职责小组:警务配合组
学生突发事件,除明显的因病身亡外,都需要有警方的介入。事件发生后,该组应及时与警方取得联系,根据警方的要求在警员到达现场前做好相关工作。其中,最主要的功能即为保护现场。所谓事件现场,广义地来说,除了事故发生地外,还包括事故当事人在事发前曾出现并可能为事件发生而作准备的地点。在高校意外事件中,学生曾生活过的寝室就是十分重要的一个现场,因对其的观察与分析很有可能发现解释其死因的重要线索。
(三)家属接待
1、通知家属
职责小组:家属联络组
通知学生家属,告知事件发生的基本情况。在通知时应注意对象的选择,并在家长未到学校时尽量运用婉转的语言,暂不告知其学生已死亡的事实,稳定家属在到达学校所在地过程中的情绪。
2、家属的后勤保障
职责小组:后勤保障组
后勤保障小组的工作较少涉及事件处理的技术问题,最主要的任务在于为事件参与人(包括当事人、家属及工作人员等)的行动提供物质保证。具体如下:
(1)住宿。学生突发事件发生后,学生家属一般都会该往事发地,即学校所在地。该组负责落实宾馆。
对家属住宿的宾馆有以下要求:(1)不可距离学校太远,否则不便于工作人员的往来、家属与校方的联系;(2)不可距离学校太近,以免家属因情绪激动而影响校园正常教学、生活秩序;(3)附近要有便利的饮食场所,交通相对便利;(4)所住宾馆或酒店应有小型的会议室,以供工作人员进行会议或与家属进行磋商谈判之用;(5)尽量选择空房较多的宾馆,因赶往学校所在地的家属数量很难估计与控制;(6)在家属所住房间附件多安排几个空房,方便工作人员居住,随时配合家属行动;(7)如因离异等原因,父母双方亲属不便在一起住宿时,考虑在距离合适的两处旅馆安排房间。
(2)饮食。负责为学生家属和工作人员提供饮食。根据不同场合、时间缓急等因素,选择饮食的场地与种类。
(3)交通。负责满足学生家属和工作人员的交通需求。该组成员应有2-3位有驾驶机动车技能,最好是拥有自驾车辆,方便出行。必要时通过向校方申请、租用车辆等方式实现。
(4)大本营。该组需要有部分成员留守大本营,即本单位的办公场地。方便接待可能的来访者,并维护好本单位正常的、最基本的职能。
3、家属接待
职责小组:家属联络组;医疗殡葬组
家属到达后,家属接待组负责陪同家属在学校所在地的行动,帮助处理相关事宜,与后勤保障组配合,安排好家属的一日三餐,给他们提供必要的生活用品;及时了解家属需求与事件处理进展,做好家属与校方之间的联络工作。
向家属做好解释说明工作,安抚家属的情绪。在此过程中,医疗殡葬组负责在家属情绪激动,导致身体异样时,也需要及时为其提供医疗服务;必要时,需安排医护人员全程陪同家属,直至其安全返家。
(四)善后事宜
1、丧葬事宜
职责小组:医疗殡葬组
发生学生突发事件后,必然需要处理丧葬事宜。责任单位应在充分尊重学生家乡风俗的基础上,配合家属办理丧葬事务。
2、遗体安置
经医院抢救无效,宣布死亡后,遗体运送至医院太平间保存;联系当地殡仪馆,由其派车将遗体运送至殡仪馆太平间保存;根据需要,对遗体进行遗容整理与防腐处理。
3、遗体转接
如家属要求将遗体运回家庭所在地火化,则涉及两地间的遗体转接问题。
4、校内手续
职责小组:校内手续组。
该部分之目的在于消除学生在学校的学籍记录、移交相关数据与物资,具有较规范的政策性。主要手续包括:1、注销学籍;2、办理退宿手续;3、集体户口注销;4、整理遗物;5、困难补助等。
5、保险理赔
职责小组:保险理赔组。
该组的功能为了解事发学生的参保情况,保险赔付额度等相关政策,帮助学生家属办理相关手续,最大程度的维护保险人及其家属权益。需注意:若学生死亡的原因认定为自杀,则无法享受一般人身保险的赔付。
(五)慰问金确定
职责小组:谈判磋商组
该组负责代表校方与家属进行会谈与磋商,确定意外事件的处理办法,各方责任的承担,善后事宜的责任与费用承担,慰问金的数额等问题。其中最主要的内容是确定慰问金的数额。
1、责任确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侵权责任法》以国家法律的形式规定了侵权者当承担侵权责任并承担损害赔偿,但也以是否有过错为原则,规定了责任是否承担与如何承担的确认方法。若学生在校期间因自身原因遭受意外,学校不承担责任,但“学校或者其他教育机构未尽到教育、管理职责的,应当承担责任”④。
《学生伤害事故处理办法》(2002年8月21日教育部令第12号)(以下简称《办法》)第二十三条规定:“对发生学生伤害事故负有责任的组织或者个人,应当按照法律法规的有关规定,承担相应的损害赔偿责任”。《办法》第二十四条规定:“学生伤害事故赔偿的范围与标准,按照有关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或者最高人民法院司法解释中的有关规定确定”。
2、慰问金的确定③
区分校方对学生身亡事件的发生是否有责任。若有,则需要承担赔偿金与抚慰金;若无,原则上仅需承担人道主义抚慰金。若校方对事件的发生有责任,区分责任的大小与类型。责任越大,管理的漏洞越明显,则承担的慰问金数额就越多。
突发事件报送流程范文4
分级负责常备不懈建立突发事件应急管理快速反应机制
今年以来,我局应急管理工作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和市应急办的大力指导下,按照“抓基层、打基础,抓落实、求发展”的工作思路,紧紧围绕全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工作的大局,加强组织协调,认真贯彻市应急管理工作领导小组和省文化厅、省广播电视局、省新闻出版局应急管理工作领导小组的决策部署,制定XX年全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系统应急管理工作计划并积极开展实施,各项应急管理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阶段来的工作情况如下:
一、加强领导,落实责任
将应急管理和安全生产工作结合起来,确保文化市场、安全播出、安全生产无事故。一是领导重视到位。我局领导认真领会落实应急管理的有关文件精神,专门组织召开会议,安排部署文广新系统应急管理工作,成立了由局领导班子成员担任组长及副组长,局各科室负责人和直属各事业单位负责人为成员的应急管理工作领导小组及办公室,及时处置本局职能范围内预防和处置公共文化场所和文化活动突发事件,为各项应急工作的深入开展提供组织保障。二是制度建设到位。年初,我局修订了《**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关于公共文化场所和文化活动突发事件的应急预案》,进一步明确了工作原则、适应范围及各级管理部门的工作职责;突发事件等级划分、预防预警信息、预防预警行动、预警支持系统、指挥和处置突发事件、信息报送制度等,在全市各级文化广电新闻出版系统贯彻实施。三是责任落实到位。按照立足现实、细化职责、重在落实的方针,建立起各县(市、区)文广新局、市局直属各单位应急管理目标责任制,进一步强化组织领导,明确工作责任,保证全面工作有人管,具体工作有人抓,形成各级联动,层层负责,职责明确,责任到人的良好局面。上半年,已全面完成与文化市场经营单位签订《守法经营责任书》和《安全生产责任书》,落实安全生产应急管理责任制。
二、完善体系,优化措施
按照“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预案体系建设目标,强化应急预案的制订。一是对现有预案进行认真梳理。结合全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工作的实际,进一步梳理现有的应急安全预案,深化“一案三制”建设,努力推进“一网五库”建设,并要求各县(市、区)、市直属事业单位和文化企业经营单位建立相应的组织,完善应急措施,并要有专项经费、专用设施、设备,有专人负责。二是注重预案的可操作性。在完善和修订预案过程中,围绕文化市场、广播电视播出等突发事件的特点,认真研究各类突发事件的发生和发展规律,注意吸取以往在处置突发事件中的经验教训,加强调研,广泛听取专家、管理部门和一线工作同志的意见,不断提高预案的合理性和可操作性,推进应急管理工作的规范化、制度化和程序化。三是明确工作措施。处理应急事故关键要措施得力,快捷迅速,方法得当。我们从应急指挥、应急响应、各科室的具体分工到配合专门人员具体处置,都制订了详细具体的工作措施,明确了局机关、直属单位及各文化企业经营单位、广播电视台(站)的具体任务和责任。上半年,各县(市、区)文广新局、市局直属单位全面完成突发事件应急预案的修订工作,进一步形成起以市局为中心“点”,延伸“线”至各县(市、区)文广新局,“面”推至直属各单位的“点、线、面”结合的应急预案管理体系。 三、配强队伍,提高能力
把队伍建设和提高应急管理能力作为一项重要的基础性工作来抓。一是加强应急队伍建设。我局在完善应急管理机构建设的基础上,落实应急管理办公室人员专职负责,全市各级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单位和文化市场经营企业也不断充实应急救援队伍,落实专职人员负责。通过整合全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系统各类专业救援力量,逐步建立统一高效的专业应急救援体系。目前,全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系统有应急人员有500多人,覆盖面涉及全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机关企事业单位、歌舞娱乐场所、网吧、音像经营单位、书报刊经营场所等。二是加强应急管理人员业务培训。我局将应急管理工作人员业务素质培训融入到日常工作中,作为一项经常性的工作来抓,常年不懈。上半年,组织局机关公务员和局直属事业单位管理人员和相关技术人员参加文化系统突发公共事件应急管理专业必修课培训。按照全省文化系统应急管理培训的具体内容组织集中学习,学习内容包括:突发公共事件应急处理基础;文化系统突发公共事件应急处理概述;大型文化活动突发公共事件、文化场馆日常活动突发公共事件、自然灾害和事故灾难引发的文化系统突发公共事件、公共卫生和社会安全事件引发的文化系统突发公共事件等四种类型的文化系统突发公共事件预防与处理;突发公共事件应急处理能力的培养;案例分析。其中主要知识包括文化系统突发公共事件的种类、特点、应急准备、应急预案、应急处理措施、善后与恢复等。使参加培训的人员进一步树立责任感,增强忧患意识、正确掌握文化系统突发公共事件预防和处置的基本常识、原则和方法。此外,我局上半年还购置了一批应急管理书籍免费发放给文化企业经营单位从业人员学习,提高应急管理水平。
四、畅通信息,及时报告
我局根据**市人民政府应急管理办公室突发公共事件信息处理流程图,结合实际建立了全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系统信息报送流程。流程规定:突发事件发生时,县(市、区)及以上文化行政部门应及时向当地县(市、区)人民政府应急指挥部办公室和市局应急指挥部办公室报告,并及时反馈后续处置情况。市局应急指挥部办公室接到信息并核准后,应立即向市政府应急指挥中心报告,并及时上报省文化厅。市局及各县(市、区)文广新局应建立公共场所和文化活动突发事件专项救援物资储备制度,储备足够的突发事件应急物资,定期进行公共文化场所和文化活动突发事件模拟综合演练,提高应急体系协同作战的快速反应能力。突发事件发生的文化行政部门应协助开展突发事件伤亡群众的医疗救治和善后处理,协助处理好突发事件的经济补偿、协助组织对突发事件的社会救助和灾后重建工作。事件处理结束后,市文广新局及时起草报告报省文化厅和市政府。今年上半年,全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系统没有发生突发事件。
存在问题:
一是实战经验不足。虽然机构已经建立起来,人员队伍也已经落实,但是组织演练还没有真正形成机制,只是简单的学习交流或者通过书本、电视等掌握方法,没有现场经验。
二是经费严重不足。目前用于办公开支的经费都举步维艰,用于公共安全的投入就更为不足,造成安全设施简陋,应急技术装备水平低,应急物资储备不够。 三是安全隐患较多。从多次安全检查的情况看,全市的歌舞娱乐场所、电子游艺、网吧、书报刊、印刷厂、光盘企业等仍然存在安全隐患,广播电视的安全播出也仍然存在少量违规现象,个别图书馆、博物馆、文化馆(站)等文化单位安全防范措施还没有建立好完善好,特别是乡镇一级的文化站,安全隐患较大。
突发事件报送流程范文5
一、加强领导,健全机构,明确责任,应急预案体系的组织保障到位有力。
2008年,我局根据市委、市府、市委宣传部、市应急办的总体要求,结合文化广电工作实际,专门组织召开会议,认真领会落实应急管理工作的有关文件精神,安排部署文化、新闻系统应急管理工作,制定了专门的应急预案,加强突发公共事件应急预案体系建设。一是领导重视到位。认真落实“一岗双责”,成立了由局主要领导任指挥长,分管领导任副指挥长、相关科室负责任为成员的“预防突发事件应急工作指挥部”,下设宣传报道组、技术保障及安全播出组、后勤保障及信息传递组、内部抢险救灾组、灾情核查组五组。各组在局指挥部的统一调度下,实行分工合作,既各司其职又密切配合,齐心协力打总体战,确保了应急预案的高效有序运行,及时处置本局职能范围内公共文化场所和文化活动突发事件;确了广播电视节目的正常采、编、制、播和上级抢险救灾各种信息的正常及时。二是责任落实到位。实施领导负责制和缺位制。按照立足现实、细化职责、重在落实的方针,在全系统各单位建立起了应急管理目标责任制,进一步强化组织领导,明确工作责任,保证全面工作有人管,具体工作有人抓,形成各级联动,层层负责,职责明确,责任到人的良好局面,为各项应急工作的深入开展提供了有力的组织保障。
二、完善机制,细化措施,优化方案,应急预案体系的实施举措链接无缝。
一是完善体系,优化方案。按照“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预案体系建设目标,强化应急预案的制订。结合全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工作的实际,对现有预案进行认真梳理修订。2009年和今年年初,我局两次修订了《市文化广播电影电视局公共文化场所和文化活动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市文化广播电影电视局突发公共事件新闻宣传应急预案》,进一步深化“一案三制”,努力推进应急管理工作的“一网五库”建设,并要求各区(县)、市直各文化单位、各文物保护单位、文化企业经营单位、区县广播电视台建立相应的组织,完善应急措施,确保应急工作有专项工作经费、有专用设施设备,有专人负责管理。二是健全制度、强化管理。在完善和修订预案过程中,围绕文化市场、公共文化活动场所等突发事件的特点,认真研究各类突发事件的发生和发展规律,注意吸取其他省市以往在处置突发事件中的经验教训,不断提高预案的合理性和可操作性,推进应急管理工作的规范化、制度化和程序化。制定了《市文化局文物安全和文物保护应急工作制度》,建立健全了突发事件等级划分、预防预警信息、预防预警行动、预警支持系统、指挥和处置突发事件、信息报送制度等,在组织领导、工作原则、通讯联络、人员集结、应急响应、处置流程、新闻宣传七个方面提出了明确具体的要求,大大提升了预案针对性、操作性、实用性。严格落实了应急值班制度。在元旦、春节、国庆中秋长假期间,针对可能发生的安全事故制定了专门的应急预案。为确保假期突发事件的有效处理,全系统落实了24小时值班制度,局领导班子和值班人员保持通讯工具24小时畅通。结合实际建立了全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系统信息报送流程。三是细化措施,明确职能。处理应急事故关键是要响应快捷、方法得当、措施得力。为此,我局从应急指挥、应急响应、各科室的具体分工到配合专业人员具体处置,都制订了详细具体的工作措施,明确了局机关、广播电视台、市直文化单位、各文化企业经营单位的具体任务和职责职能,形成了局机关、区县、市直系统下属各单位“点、线、面”相结合的无缝链接的应急预案管理体系。四是建立健全了隐患排查机制,切实加强了对公共文化场所,文化市场经营单位的危险源排查和监控,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治理大隐患,防大事故。
三、强化培训,提升能力,完善硬件,应急预案体系的响应机制科学得当。
应急管理工作开展以来,我局始终把队伍建设和提高应急管理能力作为一项重要的基础性工作来抓。一是加强应急队伍建设。我局在完善应急管理机构建设的基础上,整合综治、维稳、安全生产等各项工作的人员资源,不断充实应急救援队伍,逐步建立统一高效的专业应急救援体系,覆盖涉及全市文化新闻出版机关、文化单位、歌舞娱乐场所、网吧、音像经营单位、书报刊经营场所等。二是加强应急管理人员业务培训。我局将应急管理工作人员业务素质培训融入到日常工作中,作为一项经常性的工作来抓,常年不懈。2009年,组织局机关公务员、参公单位人员参加全市《突发事件应对法》学习培训,全部人员通过了考试。同时,局机关对系统内应急管理工作人员进行了文化广电系统突发公共事件应急管理培训。按照全省文化广电系统应急管理培训的具体内容组织集中学习,主要内容包括文化广电系统突发公共事件的种类、特点、应急准备、应急预案、应急处理措施、善后与恢复等。使参加培训的人员进一步树立责任感,增强忧患意识、正确掌握文化广电系统突发公共事件预防和处置的基本常识、原则和方法,提高应急管理水平。三是加强演练,提升应急反映处置能力。在5.12周年之际,我局分别组织实施了模拟“涪江上游特大洪水即将到达”和大型公共文化场所突发公共事件应急疏散演练,市应急办徐建军主任亲自到场指导,对我局应急演练工作进行了肯定。四是完善硬件设施,强化应急物资保障。我局购置了16部小灵通配备到相关人员,强化了应急通讯保障。目前,从局主要领导、分管领导到广播电视台副台长,各中心主任,相关科室科长实现了座机、手机、小灵通三机配备,强力保障了对人员的有序调度和工作的有效指挥。加大应急物资储备资金投入。加强了常规应急物资(如手电筒、发电机、矿泉水、方便面)的储备,等并实行专人保管和定期检查,确保应急物资关键时刻发挥作用。设置了应急值班室,确保24小时应急信息报送及时,人员值班到位。五是广泛宣传,深入教育。我局紧紧围绕“预防突发事件,保障公共安全”主题,开展形式多样的宣传教育活动。利用三月综治宣传活动、“5.12防灾减灾日”、“4.23读书日”、“12.4法制宣传日”等节日,组织开展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应急知识科普宣教活动,增强了公众的公共安全意识。同时通过标语、横幅、站牌、短信等多种形式宣传普及应急知识。充分发挥文化广电部门的职能优势,编排脍炙人口、通俗易懂的文艺节目,利用送文化下乡、社区文艺演出的机会,宣传相关的法律法规,提高广大人民群众应急工作知晓率和学习应急基本常识。
完善的机制、严密的措施、科学的体系大大提升了应急管理和响应处置能力。“1.31”地震灾害发生后,我局迅速启动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全方位开展宣传报道工作,充分发挥了主流媒体在危急时刻传递信息、引导舆论、鼓舞斗志的作用,为促进抗震救灾工作科学、高效、有序进行,维护灾区正常的生产、生活秩序做出了积极贡献。今年3月12日,在接到市应急办的电话通知后,我局立即启动应急预案,市文化市场稽查支队执法人员10分钟内便赶到了事发地。协调公安、城管成功查处了河南“明星武术表演团”的非法演出活动。
四、存在的几点问题:
突发事件报送流程范文6
【关键词】互联网时代;突发事件;领导者;应急决策
一、互联网时代使突发事件更加具有主观性和信息特征
1.个人主观体验更加深刻多样。当今时代,互联网赋予每一个人无限的可能,使得个体力量增强、个体价值得以充分彰显。互联网使一名未受过专业训练的普通人可以轻轻松松地越过某领域权威人士们在长期的理论和实践中制定的评价体系和专业知识,获得全方位、多层次的展示机会。个体力量的集聚释放出了历史上不曾出现过的创造力和想象力。互联网时代使突发事件的传播风险迅速叠加升级,如同原子裂变,产生了难以想象的巨大能量,使人们对突发事件的主观认识和亲身体验前所未有地增强,并通过微博、微信等大量发表评论和看法,给突发事件的处置带来巨大的舆论压力。2.突发事件信息传播高效便捷。互联网时代,突发事件信息传播速度快、覆盖面广、影响力大,信息以指数函数的增长速度传播已成为突发事件信息传播的一个典型特征。在互联网时代到来之前,突发事件发生后,有关部门通常是通过广播、电视、报纸等媒体向社会公开相关情况,公开的方式方法比较单一,从事故发生到人们知晓情况一般要经历数天甚至数月的时间。互联网时代到来后,信息的传播方式和传播路径非常多样,人们可以在事件发生的数分钟之内就了解到大致情况。互联网新媒体运用视频、音频、动态图片、照片等多种手段展示突发事件信息,效果更加生动直观,能够迅速引起公众关注,并形成强大的社会舆论,影响突发事件的处理进程。
二、互联网时代应急决策面临的挑战
1.时间紧迫性。互联网时代,突发事件发生后,公众高度关注事件的处置进展情况,通过新媒体发表大量的评论,并不断对领导者决策的正确性和公平性提出质疑,突发事件处置情况成为特定时期内社会关注的焦点,领导者应急决策面临巨大的时间压力。由于事态发展的紧迫性和严重性,人民群众的生命和财产安全受到巨大的威胁,应急指挥和物资调度的任务十分繁重,领导者反应的时间非常有限,需要在极其短暂的时间内迅速有效地做出科学、正确的决策。这对领导者提出了很高的要求。2.信息混乱无序。突发事件发生初期,真假信息混杂在一起,在微信、微博等新媒体上迅速传播,领导者面临辨别信息真伪的挑战。在互联网时代,海量的、碎片化的数据蜂拥而至,真假难辨,还有一些别有用心的网民会大量负面信息,煽风点火、混淆视听,对社会危害极大。领导者为了确保信息的真实性,应急决策所依据的信息主要还是通过传统的信息报送方式获得的,也就是事发地政府的报告,而这样的信息传递方式存在环节多、流程较长等弊端。再加上事发现场往往受通信网络故障、交通中断等因素影响,事件的类型、规模、持续时间及造成的损失、影响等情况不能准确及时送达给领导者,领导者要经历一段“信息饥饿”时段,无法在有限的时间内掌握事态发展的所有信息,从而对领导者迅速果断决策造成干扰。同时,由于突发事件具有急剧变化的特点,决策者获得的信息有可能是局部的、片面的、滞后的信息。3.决策的高风险性。应急决策是在一种外界环境高度不确定条件下对突发事件进行研判并采取应急处置措施的决策情形,由于决策实施效果的不可逆性、突发事件的高度紧迫性及复杂多变性,给领导者带来了较大的心理压力,处置不当可能会使突发事件造成的后果更加严重,甚至发生次生灾害,给人民群众带来更大的安全财产损失。同时,互联网新媒体对事件的各种猜测和评论可能会给整个社会带来紧张感和焦虑感,领导者的决策措施会被置于放大镜下,稍有不慎,就会在互联网上引起铺天盖地的批评。公众关注着事件处置的每一个环节,对接下来的处置措施纷纷提出自己的意见和建议。领导者面临着准确决策的压力,也面临着应对突发事件给公众带来的激动、焦虑的紧张心理,以及如何疏导公众情绪的难题。4.事件动态变化。突发事件是一个动态发展过程,情况十分复杂,由于多种因素叠加,发展态势难以准确预测。突发事件变化很快,关联性强,一起自然灾害处置不及时,通过互联网新媒体传播后,极易导致社会安全事件,从而危害社会稳定,后果不堪设想。领导者的一次决策并不能立即解决问题,决策的实施效果可能在短时间内是不明显的,更不可能一劳永逸地使突发事件的危害消于无形。
三、互联网时代应急决策的基本理念
1.时间第一理念。由于突发事件的发展具有不确定性和严重破坏性,不及时处置化解,不仅会增加危害,加重损失,还可能还会引发其他事件,所以,领导者应急决策从一开始就要把时间作为一项十分重要的指标来对待,每一次决策都尽可能做出时限要求,争分夺秒,在有限的时间内做出决定,迅速开展抢险救援,短时间内控制事态。同时,领导者需要对事件的发展态势保持敏锐的感知力,根据突发事件发展变化的新情况,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调整决策部署,适时更新措施,控制事态发展。在处置突发事件的情景下,领导者的应急决策是高频次、不间断的,还要注意解决好应急决策效果的滞后性问题,加强决策方案的前瞻性和超前性。2.信息透明理念。互联网时代下,微博、微信等新媒体蓬勃发展,人们获取信息的方式十分便捷,突发事件发生后,封锁信息是没有效果的,政府如果不及时向社会权威消息,谣言、传言就会迅速占领政府留下的消息真空地带。因此,领导者要注意按照信息透明公开的原则,及时向社会公众公布相关损害及救援处置情况,让人们了解突发事件的相关情况并得到社会的广泛支持。3.以人为本理念。财产的损失是可以弥补的,而人的生命只有一次。在处置突发事件过程中,领导者要把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最大限度地预防和减少突发事件造成的人员伤亡作为首要任务。同时,决策者要注意保障救援人员的身心健康,在应急处置过程中,要加强救援人员的防护工作,制订科学的救援计划,合理分配救援任务,注意轮换和劳逸结合,充分保障应急救援人员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4.依法决策理念。领导者在处置突发事件时,必须依据法律法规进行,如果违反法律法规处置突发事件,会使处置工作更加复杂,陷入被动。应急预案由政府及其部门颁布施行,是政府的施政措施,体现了法律法规的要求。预案明确了突发事件处置的标准化、流程化反应程序,是处置突发事件的基本规则和应急响应的操作指南。突发事件发生后,领导者应依据对应的应急预案,部署抢险人员根据预案各司其职,并完成应急响应程序,这也是依法决策的体现。但是,领导者也不能固守预案,而要根据突发事件现场瞬息万变的形势做出决策。5.科学决策理念。突发事件的类型是多种多样的,在应急处置过程中,领导者的决策要符合科学规律的要求,充分考虑各类突发事件可能引发的次生、衍生灾害,时刻关注动态发展情况,科学制订和实施应急救援、疏散、安置等方案,坚决避免群众受到二次伤害。专家参与突发事件的处置,能够显著提高决策的科学化水平。因此,领导者要充分发挥专家智囊的作用,迅速组织相关领域的专家,根据突发事件处置现场的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通过直观归纳,对突发事件的现状进行综合分析与研判,预测突发事件发展趋势、频率和强度,帮助决策者制订科学有效的解决方案。6.程序简化理念。突发事件的处置程序尽管也有一定的模式可供遵循,但是由于瞬息万变的特点,应急决策更需要依靠领导者的智慧、胆识和经验做出判断,采取有效措施来处置突发事件。在突发事件的事发现场,人力、物力条件限制了领导者的选择,特别是在突发事件发生的初期,专家会商的充分程度比较有限,没有完整的决策方案供领导者参考,没有反复论证的机会,领导者要在有限的资源条件下做出处置决策,确保抢险救援的迅速开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