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镇公益岗管理办法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城镇公益岗管理办法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城镇公益岗管理办法

城镇公益岗管理办法范文1

一、指导思想

按照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和市委第九届十一次全会精神,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牢固树立正确的政绩观,高度关注民生,立足当前、着眼长远,尽力而为、量力而行,着力解决人民群众的就业和再就业、养老保险、医疗保险等实际问题,不断提升全区就业和社会保障水平,确保“民生工程”目标任务的顺利完成,促进社会和谐发展。

二、基本原则

在实施“民生工程”工作中,要具体把握好以下六项原则:一是政府主导实施原则;二是执行上级要求原则;三是分级落实责任原则;四是群众直接受益原则;五是项目动态管理原则;六是当年即能实施原则。

三、工作目标

(一)总目标任务

1、就业和再就业工作:城镇新增就业人数6500人、城镇就业率94%、新增转移农村劳动力1000人、“4050”人员就业人数300人、零就业家庭就业安置率100%、购买公益性岗位288个、免费培训省内工业园区员工3800人、创业培训420人、在岗职工技能提升培训100人、其他培训170人、小额贷款发放450万元、劳动合同签订率94%、在岗职工平均工资22945元/年。

2、养老保障工作:城镇职工参加基本养老保险人数(含离退休人员)4871人(其中:缴费人数4365人,参保率107%,农民工参加养老保险人数802人、工业园区企业职工参加养老保险人数3512人、被征地农民参加养老保险人数1447人),养老保险基金征缴总量1372万元,养老保险基金征缴率60%,城镇企业离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水平1066元/人·月。

3、医疗保障工作:(1)医疗保险:城镇职工参加基本医疗保险16778人(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参保率104%);城镇职工参加工伤保险5704人,农民工参加工伤保险2211人。(2)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参保人数5446人。

四、工作措施

1、实施积极就业政策,努力扩大就业。把扩大就业放在经济社会发展更加突出位置,继续把新增就业和提高就业率、控制失业率纳入我区经济和社会发展宏观调控目标,根据就业形势的变化和工作需要,积极调整财政支出结构,加大就业再就业资金投入,加强资金管理和监督检查,进一步落实和强化就业目标责任制。努力推动开放型经济、城市产业、中小企业、个私民营经济、非正规就业组织发展,广开就业门路,多渠道、多形式增加就业岗位,扩大就业容量。

2、实施培训基地建设工作,提升培训就业。近年来我区在开发建设迅猛发展的同时也被管理人员与技术工人的缺乏这一难题所困扰,这一难题大大制约了企业的发展,甚至危及到企业的生存。据调查显示,在进区企业所招收的员工中,下岗职工、进城务工农民和新增长的劳动力所占比率达到了80%以上,他们缺乏系统性的训练,不具备工作所需的基本技能,不能完全甚至完全不能适应现代企业生产的需要,这种状况也是于我区作为的现代制造业的重要基地的要求所相去甚远的。我区把失地农民的劳动力转移做为工作重点来抓,同时带动下岗失业人员、复转退伍军人、大中专毕业生技能培训和创业培训,采取“订单培训”办法和企业、劳动者、培训机构“三位一体”培训模式,大力实施人力资源能力建设,圆满完成市里下达我区培训任务。做好技能人才培训与工业园区技术岗位对接和农村劳动力转移工作,为切实保证“民生工程”中培训任务的顺利实施,迅速改变我区管理人员和技术工人匮乏的局面,为我区作为现代化制造业基地和可持续发展培训充足的各类人才。

3、以“零就业家庭”为重点,援助安置就业。就业援助重点对象为:“零就业家庭”成员、“4050”下岗失业人员、夫妻双失业双下岗人员、残疾人、大中专毕业生。开展就业援助的主要措施:一是要建立长效机制。对“零就业家庭”实行动态管理,充分发挥街道社区劳动保障服务平台作用,重新开展入户调查,建立台帐,做到随时发生即时解决;二是大力开发公益性岗位。鼓励发展社区就业和社会服务业,集中开发一批社会公益性岗位,优先安排就业困难人员,确保“零就业家庭”有一人上岗;三是切实落实社会保险补贴、岗位补贴政策,鼓励用人单位吸纳就业困难人员就业;四是帮助搭建大学生就业服务平台。今年要在我区大中专院校全面建立大学生就业服务平台,改善就业服务条件和手段。有针对性地开展大中专技校毕业生就业援助活动,全面开展高校毕业生失业登记和免费就业服务工作。积极开展以大中专毕业生为主要对象的青年见习和创业见习工作,努力提高我区大中专院校毕业生就业率。

4、全面推进政策落实,着力扶持就业。一是按规定落实自谋职业、自主创业营业税、城市维护建设税、教育费附加和个人所得税及各项行政事业性收费减免政策。二是对吸纳下岗失业人员就业的商贸型、服务型企业、小型加工型企业,按实际招用人数,在相应限额内依次减免营业税、城市维护建设税、教育费附加和企业所得税,同时落实好社会保险补贴和小企业贷款贴息政策。三是落实好下岗失业人员从事灵活就业的社会保险补贴政策,增强他们就业的积极性。四是完善公共就业服务制度。各级公共就业服务机构要为求职人员提供免费职业介绍、职业技能培训等服务。今年公共就业服务重点抓好“再就业援助月”、“春季系列招聘洽谈”、“春风行动及送岗下乡”、“民用企业招聘周”、“大中专毕业生就业服务月”等项活动。加快充分就业社区建设,推行社区就业和社会保险动态实名制管理,为他们提供个、贴心服务、人本服务和“一对一”的帮扶,努力提高工作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同时,启动区人力资源市场的网络和服务设施建设,提升人力资源市场服务功能。

5、完善劳动合同管理,全面提高合同签订率。

建立经济开发区劳动用工备案制度,依据《市劳动用工登记管理办法》,加强对用人单位实施劳动合同制度的规范和指导,针对不同行业及不同类型用工特点,制定规范、简明、实用的劳动合同范本供用人单位和劳动者使用,强化用人单位劳动合同情况的动态管理。继续实施劳动合同三年行动计划,以非公有制企业、国有重组改制企业以及建筑、餐饮等行业和农民工为重点,进一步推进劳动合同签订工作,劳动保障监察机构要把劳动合同签订作为今年的重点监察内容,在实施劳动用工年检时严格把好合同签订关,确保今年签订率达94%以上。

6、进一步促进金保工程建设的顺利进展

根据《关于市各县区养老保险数据整理及上线工作安排的通知》人社字号的文件要求,我处重点抓金保工程信息系统上线工作,通过缩短工作周期,加快工作效率,确保了金保工程数据全面整理完成。本部门充分认识金保工程建设工作的重要性、紧迫性和复杂性,克服畏难情绪,化压力为动力,杜绝形式主义,发挥核心工作的作用,加大社会保险数据分析应用力度,加快联网数据上报工作。

7、上门服务、走进社区办医保,推动了全区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工作的全面开展

针对我区点多面广较为分散的现状,为更好地服务社区居民办医保,我处走进社区、工厂、学校、农村,上门登记办理。在一定程度上方便了群众,几乎所有的参保人员都是上门办理的,在办理居民医保的过程中,区社保处领导带领医保办的工作人员发扬“吃苦耐劳、连续作战”的精神,无论是在工作时间,还是在公休日,只要居民需要办医保,都能及时深入到社区第一线,经常拖班加点,工作起来没有怨言。经过区医保办的努力,实现全区参保总数达七千余人,为全区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工作的开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8、完善工伤保险制度建设,大力推进农民工参加工伤保险工作。一是按省出台的《省建筑业农民工参加工伤保险若干意见》,大力推进农民工和高危行业职工参加工伤保险。二是扩大工伤保险覆盖面,全面完成市里下达我区工伤保险参保2500人的任务。三是着力抓紧工业园区及城市餐饮、旅游、服务业参加工伤保险工作。四是加强工伤预防和康复工作,构建工伤保险体系。同时,逐步提高工伤保险社会化程度,完善工伤保险储备金制度,增强工伤保险基金抗风险能力。

五、工作制度。

1、工作小组会议制度。(1)各工作小组会议原则上每半个月召开一次,主要是小结全区就业再就业、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等工作,分析存在的问题,研究解决办法,部署安排下一步工作;(2)领导小组成员会议原则上每月召开一次,主要是调度总结全区“民生工程”月度完成情况,分析存在问题,提出解决办法,部署安排下月工作。

2、项目推进责任制度。各工作小组根据所承担的责任目标,制定项目推进实施方案,做到项目推进的工作要求、时间进度、责任人员三落实。

3、统计报表制度。各工作小组根据所承担的目标任务,指定专人负责“民生工程”目标任务统计工作,每月的2月日前向综合办公室上报上个月全区“民生工程”劳动保障目标任务完成情况统计报表和工作总结。

4、定期通报制度。及时传达民生工程有关政策,综合办公室按月对“民生工程”就业再就业、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等专项目标进展情况进行通报。

5、督促检查制度。局每个季度召开一次形势分析会,工作小组要定期或不定期地到各处室开展督查,必要时召开工作现场会,确保各项目标顺利完成。

六、工作机制

城镇公益岗管理办法范文2

(一)统筹城乡就业情况。====年末全社会从业人员达===万人,较====年===万人增加==万人,平均每年增加=.=万人,其中:第一产业(农业)从业人员===万人,比====年===万减少==万,平均每年减少=.=万人(====年末全市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到非农产业就业达到===.=万人);第二、三产业从业人员达===.=万人,比====年===.=万人增加==万人,平均每年增加==.=万人,====年二三产业就业人数占全社会就业人数比重为==,比====年的==平均每年提高=个百分点。至====年底,我市城镇从业人员达到===万人,较====年===万人增加==万人,平均每年增加==.=万人;至====年底,城镇登记失业人数=.==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均比最高年份====年的=.=万人和=.=有较大幅度的“双下降”。(二)社会保险扩面征缴情况。====年底,全市基本养老保险参保职工人数===.=万人,比====年末增加==.=万人,平均每年增加=.=万人。全市基本医疗保险参保职工数达===.=万人,比====年末增加==.=万人,平均每年增加==.=万人。全市失业保险参保职工人数达==.=万人,比====年末增加近=.=万人,平均每年增加=.=万人。全市工伤保险参保职工人数达==.=万人,比====年末增加==.=万人,平均每年增加=.=万人。全市生育保险参保职工人数达===.=万人,比====年末增加==万人,平均每年增加=.=万人。从====年启动的为农民工量身定做的综合社会保险参保人数达==.=万人。已征地农转非人员办理社会保险==.=万人,领取养老金的有=.=万人;新征地农转非办理社会保险====人,领取养老金有====人。

二、====年工作情况

(一)城乡就业工作取得新成效

一是全面落实再就业优惠政策和再就业专项资金。=至=月,为=.=万名下岗失业人员和失地农民发放了《再就业优惠证》,落实税费减免等优惠政策,为===名下岗失业人员发放小额担保贷款===.=万元,累计为===名下岗失业人员发放小额担保贷款====.=万元。二是进一步建立健全促进城乡充分就业政策体系。市委、市政府出台了《关于促进城乡充分就业的意见》和《关于促进农民集中居住区就业工作的意见》,我局与相关部门联合制定了涉及城乡劳动力培训、职业介绍、灵活就业等=个配套文件,将城乡劳动力开发、培训和就业从政策扶持、资金支持、责任落实等方面进行了具体规定。三是大力开展再就业培训工作。=至=月,全市开展引导性培训==.=万人,职业技能培训==.=万人,创业培训====人。四是进一步强化就业服务。已与金牛、彭州、青羊、武侯等区(市)县的==个街道(乡镇)劳动保障站(所)实现了联网;=至=月,提供免费职业介绍=.=万人,其中介绍成功=.==万人。五是大力开展再就业援助。建立了就业困难人员帮扶档案,制订公益性岗位吸纳就业困难人员的优惠政策,将公益性岗位和机关事业单位后勤岗位空岗申报纳入目标管理,形成了较完善的再就业援助体系。

通过扎实、创新地开展工作,我市的城乡就业取得了良好的成效,今年=至=月,全市城镇新增就业==.==万人,其中下岗失业人员实现再就业=.=万人,“====”等就业困难人员实现再就业=.=万人;全市城镇登记失业率为=.==%。=月==日,省政府督查组来我市检查再就业工作,对我市各项再就业扶持政策的落实工作给予了充分的肯定。

(二)社会保险工作取得新进展

一是以非公有制经济、城镇个体工商户灵活就业人员为重点,有力地推动养老、失业、医疗、工伤、生育、综合保险扩面及基金的征缴工作。截止=月底,全市参加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数===.==万人,征收基金==.=亿元(含清欠);失业保险参保人数==.==万人,征收基金=.==亿元(含清欠);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万人,征收基金==.==亿元;工伤保险参保人数==.==万人,征收基金====万元;生育保险参保人数===.==万人,征收基金====万元,综合社会保险的参保人数达到==.==万人。二是征地农转非人员参加社会保险工作进展顺利。截止=月底,全市共有==.==万名已征地农转非人员参加了社会保险,有==.==万人开始领取养老金,有====人报销了住院医疗费====万元。新征地农转非人员共有=.==万人参加了社会保险,有====人开始领取养老金。三是企业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不断提高。全市为==.==万企业退休人员按时足额发放养老金==.==亿元,社会化发放率和按时足额发放率均保持===。

(三)劳动关系更加和谐稳定

劳动合同制度进一步巩固和完善,劳动合同签订率不断提高,截止=月底,全市签订劳动合同人数达到===.=万人;签订集体合同的企业达====户,涉及职工==.==万人;建立健全企业工资收入宏观调控体系,强化工资支付监督、监控机制,实施最低工资保障制度;积极配合有关部门 指导破产(关闭)、改制、兼并企业做好职工分流安置工作;进一步健全劳动争议处理制度,完善劳动争议仲裁三方机制,认真处理劳动争议案件和人民群众来信来访工作,维护职工队伍和社会稳定;加大劳动保障监察力度,整顿劳动力市场秩序。开展了支付农民工工资、整顿劳动力市场秩序、查处使用童工、贯彻执行市政府==号令等专项执法检查,=至=月,全市共对=====户用人单位进行了劳动保障执法监督检查,立案====件,结案====件,切实维护了劳动者的合法权益,有效地规范了劳动力市场秩序。

三、====年主要工作目标

——切实做好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工作,全市城镇新增就业==万人,其中“====”等援助对象实现再就业=.=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以内。

——抓好农民劳动力的素质培训,全年完成对向非农产业和城镇转移的农村就业前引导性培训==万人;职业技能培训==万人,其中取得《__*省职业技能培训合格证书》=万人,取得《职业资格证书》=.=万人。

——认真做好失地农民的就业工作,全年完成失地农民和农村富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转移=万人;已登记失地农民就业率达==以上;五城区及高新区农民集中居住区就业率达==以上,其余区(市)县达==以上。

——__*市=====劳动保障热线建成并投入使用。

——巩固养老金社会化发放成果,确保企业退休人员养老金按时足额发放;努力扩大社会保险覆盖面,全年养老保险新增参保=万人,失业保险新增参保=万人,医疗保险新增参保=万人,非城镇户籍从业人员综合社会保险新增参保=万人。各项社保基金征集率达到==以上,清理养老保险欠费=.=亿元;企业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覆盖面保持===。

——深入贯彻市政府==号令,全年完成劳动保障年检=====户,主动监察=====户,督促参保及足额缴费====户;在每个街道乡镇聘任兼职劳动保障监察员,形成市、区(市)县、乡镇三级监察体系,初建网格化管理监察模式,设立劳动者投诉举报中心;落实建筑、批发零售和交通运输行业农民工基本签订劳动合同制度,强化工资支付保证金制度。

——积极推进劳动争议仲裁实体化建设,力争在年内基本实现劳动争议仲裁实体化。

四、====年工作打算

一是进一步扩大就业,促进再就业。深入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促进城乡充分就业的意见》和《促进农民集中居住新区就业工作的意见》,把促进城乡充分就业工作摆在更加的突出位置,进一步强化责任体系和监督机制,将促进就业与经济社会发展紧密衔接,大力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发展非公制企业经济,采取灵活多样的就业形式,不断增加就业岗位;建立失业登记和失业保险监测制度,对五城区(包括高新区)城镇失业人员就业情况试行实名制管理,及时清理隐性就业;进一步完善就业服务体系,完善农民集中居住区就业工作目标考核机制,建立健全集中居住区劳动保障工作机构,全面开展集中居住区各项就业服务工作;进一步加大再就业资金投入,简化小额担保贷款审批手续,落实各项补贴政策,推动再就业政策的有效落实;开展再就业援助,帮助就业困难的“零就业”家庭等社会弱势群体就业;做好国有企业下岗职工基本生活保障向失业保险并轨后的扫尾工作;加大对下岗失业人员、失地农民培训、开发和就业工作的力度,实行培训、就业、社会保险和维护权益的一条龙服务,大力促进城乡充分就业。

二是进一步推进社会保障体系建设。重点督促新办企业、非公有制企业、非城镇户籍从业人员和个体工商户参加社会保险和缴纳社会保险费,扩大社会保险覆盖面,提高基金征缴率;进一步加大对征地农转非人员参加社会保险政策的宣传力度和工作的落实力度;严格执行征地农转非人员社会保险政府补贴资金的筹集、拨付和监督管理办法,确保政府补贴资金能按时足额到位;制定促进已征地农转非人员中二、三类人员参保和接续社会保险的政策措施,建立长效保障机制;制定并实施征地农转非人员失业保险办法,将====年=月后新增的征地农转非人员全部纳入失业保险范围,按时足额为失地无业农民发放各项失业保险待遇;加强社保基金监管力度,建立协同监管机制;完成全市社保数据集中工作,推进金保工程,提高社会化管理服务水平。

三是进一步构建和谐稳定劳动关系。深入贯彻落实市政府==号令和《__*市用人单位劳动用工和社会保险管理标准》,加大宣传工作力度,加大劳动保障监察执法力度;提高劳动合同签订率,推进企业建立健全集体协商和集体合同制度;继续推进工资指导线、劳动力市场工资指导线和行业人工成本信息指导三项制度;清理和取消针对农民工进城就业的歧视性规定和不合理限制,抓好清理拖欠农民工工资工作,开展创建劳动关系和谐园区的试点工作;完善劳动关系三方协商机制,加强劳动争议处理工作,切实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

城镇公益岗管理办法范文3

落实了覆盖海林城镇登记失业人员和为下岗职工提供免费职业介绍机构网络。二是就业困难群体再就业援助制度。通过街道社区劳动保障工作平台,对就业困难对象提供个性化就业服务和即时公益性岗位援助。根据牡丹江就业局确定的再就业援助任务要求,制定专门就业计划。开发公益性岗位,统筹管理政府有关部门开发的公益性岗位,通过园林、城市管理、环卫等部门有针对性地开展岗位援助。上半年安置“40、50人员”就业991人,完成计划的86%。三是针对海林“4050”人员就业现状,对就业竞争能力弱势群体按照国家政策给予政策上的支持。加紧小额担保贷款工作实施。小额贷款工作已与牡市主管部门及相关商业银行取得联系,贷款担保由牡丹江市就业局担保中心统一担保,为有创业条件而无资金的单位及下岗职工统一提供资金但保。 四是政府出资免费培训制度。完善职业介绍补贴和再就业培训补贴政策。职业技能培训班已培训了812人,为下岗失业人员提供免费服务和培训,形成政府购买就业服务和培训成果的机制。已开办的培训班有治安员、园林管理员、家政服务员、保安员、收银员、计算机、导游、交通协管员等。对下岗失业职工领取《再就业优惠证》人员进行就业前培训。培训工作一年以来得到了市局的充分肯定,获得了XX年市局先进单位。 二、抓行业职能建设,全面推动就业服务专业化 一是加大发证力度。《再就业优惠证》关系到下岗失业职工切身利益和各项再就业扶持政策的落实,为了确保再就业优惠政策的享受对象不错不漏,本着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严格按政策发证,上半年对符合条件的886名下岗失业职工发放了优惠证。

二是加大宣传力度。将再就业优惠政策和再就业优惠证申报办理程序等印制成宣传材料,通过乡镇、社区劳动保障站,发放给每一位失业下岗职工;定期上街设立劳动法规咨询服务台,现场解答失业下岗职工提出的问题;还通过电视、宣传栏、咨询服务等多种形式,进行全方位宣传,使下岗职工、失业人员了解政策,掌握政策,转变择业观念,安心走自谋职业、自主创业之路。

三是抓社区平台建设,促进就业服务社会化。社区平台建设是实现就业服务社会化重要途径之一,社保员的日常工作就是劳动保障工作的延伸和具体体现,社保员的服务是就业服务社会化的最终衡量标准自去年开展社区劳动保障平台建设工作以来,在工作中推行城区周例会,乡镇月例会制度。对社保员开展工作中学习,实践中进步的工作方法,工作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社保员业务素质有明显的提高。对29个社区保障员按街道办事处及乡镇分成七个区分片考核。制定并下发了《海林市社区劳动保障员考核管理办法(试用)》,并严格按“办法”要求进行考核。在七月份在上级部门的帮助下,组织社保员到牡丹江参观学习先进社区的经验及工作方法。通过学习交流增强了社保员工作的动力及方向,明确了工作的职责和目标。为加强社区办公现代化建设,就业局为29个社区购买了先进的品牌电脑及打印机,将使我市社区平台建设登上一个新台阶。也是加强社区平台“新三化”建设的一项重要举措。四、抓就业服务,促进就业再就业工作全面开展。一是建立了全市下岗失业人员基本情况档案和再就业情况数据库,对领取《再就业优惠证》的下岗失业人员实行动态管理,随时掌握下岗失业人员就业和享受扶持政策的情况。二是积极协调各部门,做好1650名托管人员平稳有序的出中心工作,截止6月21日,为已办理解除托管关系的827人发放了三分之一补发工资。并协助他们顺利地办理好失业保险、养老关系的接续手续。目前,余下的577人也在积极办理解除托管劳动关系事宜。三是并轨工作经过一年多的积极筹备,各项基础资料已基本就绪。共有126户企业,13436名下岗离岗人员。海林市并轨工作方案已出台,各项工作正在进一步开展。四是积极开展劳务输出工作。劳务输出工作已完成6230人,输出人员范围已覆盖了全市各个乡镇,不仅下岗失业人员得到了帮助,而且各类待业人员也得到了就业帮助。我局已与深圳、北京、大连等地的就业局或就业中心建立了劳务输出基地或签订了劳务输出协议,初步建立了劳务输出网络,为以后年度完成劳务输出工作任务奠定了基础。下一步工作打算。就业是民生之本。解决就业问题,我们必须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确保今年各项责任目标的完成。下半年重点要抓好以下几项工作:(一)、加强培训工作的基础建设,完善培训工作中急需的培训设施,落实培训基地建设。在保证我市基本培训内容和基本技能的基础上,利用培训基地,加大培训力度,一是把创业培训作为下半年培训工作新的突破口,认真学习借鉴外地的经验,结合我市实际,把再就业培训工作抓好、抓出成效。二是加强对劳务输出人员的培训。针对我市劳务输出的实际,下半年将增加培训的内容,进一步提高输出人员的素质,打造我市劳务输出的品牌。(二)、进一步加强宣传,努力营造关心、支持就业和再就业工作的社会氛围。要大力宣传今年出台的再就业优惠政策,特别是下岗失业人员组织起来就业的优惠政策。(三)、进一步加大政策落实力度,扶持帮助下岗失业人员实现再就业。加强与税务、工商、城管、银行等部门协调配合,把再就业优惠政策的落实到位。

城镇公益岗管理办法范文4

一、充分认识加快推进现代国有农林渔场建设的重要性

国有农林渔场(包括良种繁育场、园艺特产场、种畜种禽场等农业事业场,下同)是省和市、县(市、区)政府批准建立的基层农林渔业事(企)业单位,是农业农村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发展现代农业、建设生态文明的重要力量。建设现代国有农林渔场,有利于解决历史遗留问题,排除发展障碍;有利于进一步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发展条件;有利于搞活经营机制,增强发展活力,从根本上解决当前面临的困境,促进国有农林渔场持续健康发展。各地、各有关部门要充分认识加快推进现代国有农林渔场建设的重要性,积极推进改革,以建设求稳定,以改革促发展。

二、建设现代国有农林渔场的总体要求和基本原则

(一)总体要求。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按照实施“创业富民、创新强省”总战略的要求,以发展现代农业和建设新农村为立足点,以体制改革、机制创新为动力,融入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环境,充分发挥国有农林渔场优势,加快产业新发展,建设新社区,培育新职工,营造新风尚,力争把国有农林渔场建设成为我省现代农业的示范点、新农村建设的排头兵、和谐社会的新社区,在建设新农村和生态文明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二)基本原则。一是坚持以人为本,妥善处理好事关职工切身利益的问题,共享改革发展成果;二是坚持在统筹发展中找出路,把发展经济和社会事业放在首位,统筹各方力量,增强发展活力和自身实力;三是坚持分类指导,根据国有农林渔场主要功能、自身实际和地方财力,确定不同的发展方向,采取有针对性的改革和扶持政策;四是坚持属地管理与负责,国有农林渔场建设与管理由所在市、县(市、区)政府负主体责任,明确其事业或企业单位定位,纳入城乡统筹发展和新农村建设范畴,现有就业与社会保障、扶持“三农”等基础设施建设与经济社会发展的相关政策必须落实到国有农林渔场。

三、深化国有农林渔场改革

(一)多形式推进国有农林渔场整体改革。对国有农渔场,要继续坚持以公司制为主要方向的改革,按照现代企业制度要求,建立健全权责统一、运转协调、有效制衡的公司法人治理结构,重点培育一批主业突出、核心竞争力较强的现代农业企业。规模较大、整体素质较好的国有农林渔场,可实行公司制改造,组建股份有限公司或有限责任公司。国有农林渔场相对集中的县(市、区),应以骨干农林渔场为核心,组建实体性质的总场,具备条件的,可组建国有资产经营公司或企业集团公司,实行政府授权经营。中小型农林渔场可进行整体或部分改造,通过吸收社会投资、鼓励职工入股、出让企业产权等方式,依法改组为有限责任公司。对生态公益林比重较大的国有林场,要坚持以生态建设为主要方向,建立以国有生态公益林建设管理为主要职责的国有林场体系,可增挂“国有生态公益林保护站(所)”牌子,归口当地林业行政主管部门管理,主要承担林场内生态公益林建设管理、国有森林资源保护培育和林业科技示范推广等公益职责,并按照所管护生态公益林面积和“精干、高效”原则,核定与履行公益职责相适应的人员编制和经费。对从事种质资源保护、良种繁育的“事业三场”,要明确职责任务,核定相应经费,并实行严格考核,保障其履行职责。

(二)深化劳动用工制度改革。充分尊重职工意愿和维护职工权利,兼顾农林渔场和地方财政的承受能力,积极稳妥推进农林渔场职工劳动关系转换。在参照地方国有企事业单位改制相关政策,确定补偿标准和安置方案时,要根据国有农林渔场性质,遵循职工意愿,优先考虑实物或资源安置的方案,并尽可能给予政策支持。妥善分流安置富余人员,采取有效措施保障职工稳定再就业。国有林场中专职履行生态公益林管护等公益性职责的人员,按照“公平公开,竞争上岗,双向选择”的原则,从在职人员中择优录用,并按同类事业单位落实其工作经费和待遇。鼓励采用“少养人、买服务”的办法,将具体管护任务委托给转制分流职工或当地农民承担。

(三)加快国有农林渔场社区管理制度改革。剥离国有农林渔场办社会的职能,将其纳入县(市、区)相关职能部门和所在乡(镇、街道)政府管理,加快建立地域性国有农林渔场新型社区,不断完善建设内容和服务功能。

四、大力发展国有农林渔场经济

(一)开展现代农林渔示范场建设。要根据区位、资源等条件,按照三次产业联动的要求,科学制定现代农林渔示范场发展规划,确定发展重点和方向。加大招商引资力度,积极引进战略投资者,大力发展现代农林渔业。充分利用国有农林渔场的资源、技术等优势,稳定发展粮油、生猪等事关国计民生的农产品生产;积极引入社会资本,努力提升传统优势产业,因地制宜发展蔬菜、果品、茶叶、花卉苗木、畜牧、水产养殖、竹木、蚕桑、食用菌、中药材等主导产业;加快发展休闲观光农业、森林旅游业等新兴产业;积极发展农产品加工和服务业。承担生态公益林管护任务为主的国有林场,也要积极发展林区畜牧业、种植业等,增加经济收入。

(二)落实支农惠农政策。各级、各有关部门出台的扶持农业农村经济发展的各类支农惠农政策,都应统筹考虑国有农林渔场。凡按规定适用于国有农林渔场的优惠政策,要落实到位,并不断加大支持力度。在改革过程中,继续保留国有农业事业场的事业经费,并根据事业发展要求,力争逐年增加。要认真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国有农场税费改革的意见》(〔2006〕25号)精神,免除农业职工土地承包费中九年制义务教育、计划生育、优抚、民兵训练和乡村道路建设等五项费用,减轻职工负担,农林渔场由此减少的收入由地方财政给予适当补助。鼓励国有林场进一步扩大生态公益林建设面积,从*年起,省对国有林场生态公益林的补偿标准,按“分类分档补偿”试点的要求,优先予以安排,具体由地方政府提出意见,按程序报批。

(三)加快科技进步。积极推广应用新品种、新机具和农业资源循环利用、农产品精深加工等先进适用技术。坚持产学研相结合,进一步加大国有农林渔场科技示范推广奖励力度,促进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加强国有农林渔场经营管理人才、科技人才和实用人才的培养,努力提高国有农林渔场干部职工队伍的整体素质。

(四)创新经营机制。坚持和完善以职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机制,切实保障职工土地承包经营权。创新经营方式,推进规模化、集约化经营,提高土地产出率和资源利用效益。从事种质资源保护、良种繁育的农林渔场,要通过招标等途径探索种质资源市场化开发与保护的路子。

五、推进国有农林渔场新社区建设

(一)将国有农林渔场纳入新农村建设范围。各地要按照统筹城乡发展的要求,把国有农林渔场纳入新农村建设范围,纳入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城镇体系规划、市县域总体规划、中心镇规划等各类规划,统筹安排,同等享受当地有关推进新农村建设的政策。

(二)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各地、各有关部门在安排农业农村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时,要统筹考虑国有农林渔场,使国有农林渔场享受与周边农村同等的扶持政策。凡符合“康庄工程”、“千库保安”、“万里河道整治”等工程立项条件的,要优先立项,支持国有农林渔场开展道路建设、中小型水库除险加固、河道疏浚整治。把国有农林渔场用电纳入全省新农村电气化建设工程,统一规划与组织实施。支持国有农林渔场广播和有线电视网更新改造。*—2010年,省财政每年安排一定资金,支持国有农林渔场基础设施建设。各市、县(市、区)也要安排资金予以支持。

(三)开展职工生活区整治。将职工居住集聚度较高的国有农林渔场生活区纳入“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建设范围,享受同等扶持和奖励政策。加快推进国有农林渔场生产生活垃圾和污水集中处理,改善区域生态环境。将国有农林渔场居民饮用水纳入“千万农民饮用水工程”,建立统一的供水工程体系,切实解决国有农林渔场居民安全饮水问题。

六、加强国有农林渔场资产管理

(一)加强国有资产监管。国有农林渔场需要迁移、撤销建制或改变隶属关系的,须报经批准设立的政府同意。国有农林渔场设立、变更、撤销或者改变隶属关系和土地出让、合资、股份经营、委托经营、抵押等方式改变国有森林资源产权关系的,须根据《国有资产评估管理办法》和《*省森林管理条例》等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依法评估和报批。

(二)依法保护国有农林渔场土地权益。国有农林渔场的财产、土地及其他资源均属国家所有,依法登记的土地使用权受法律保护。国有农林渔场对国家授权其经营管理的财产、土地和其他资源,依法享有占有、使用和收益的权利,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随意收交、归并、侵占、平调。未经依法批准,不得擅自收回国有农林渔场土地使用权。各市、县(市、区)政府要切实做好国有农林渔场土地使用权登记发证工作,妥善调处国有农林渔场与周边农村、相关单位间的土地权属争议,按照尊重历史、兼顾现实的原则,依法确认国有农林渔场土地使用权。

(三)加强国有农林渔场土地管理。要根据国有农林渔场土地利用现状和发展定位,科学编制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按规定程序报批后,纳入所在县(市、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并报省农林渔场行政主管部门备案。加强国有农林渔场土地权证管理,严肃查处非法侵占国有农林渔场土地、擅自改变土地用途的行为。规范审批程序,因国家建设需收回或使用国有农林渔场土地的,必须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城镇建设规划,涉及农用地转为建设用地的,应依法办理转用审批手续,并参照征收集体土地的补偿安置标准予以补偿,足额支付土地补偿费、安置补助费、地上附着物和青苗的补偿费、被征地职工社会保障等费用。在上报用地审批之前,应通过召开国有农林渔场职工(代表)大会等形式充分听取意见,完善补偿安置方案,并经相关国有农林渔场及其行政主管部门的同意。加强对国有农林渔场土地补偿资金分配、使用的监督管理,确保国有资产和职工权益不受损害。

(四)落实国有农林渔场土地开发利用优惠政策。国有农林渔场土地列入当地统一规划开发建设的,应统筹安排国有农林渔场参与开发。国有农林渔场农用地转为建设用地的,可参照当地征收集体土地的相关规定和留地比例给国有农林渔场,经依法批准后方可开发建设。国有农林渔场利用场内土地进行非农建设,除按规定交足国家应收的税费部分外,其他地方性收费经有关部门批准后可酌情减免。国有农林渔场土地使用权依法转让、租赁和入股所得收益,按“收支两条线”管理要求,由地方财政部门通过财政预算,按其相应的收缴额度安排给国有农林渔场,主要用于发展生产、改善基础设施、补充职工社会保障资金和社区建设等。落实农林渔场享受周边农村在土地整理及标准农田建设、退宅还耕及盘活存量建设用地、后备土地资源开发等方面同等优惠政策。

七、努力解决国有农林渔场职工就业和社会保障问题

(一)促进职工就业再就业。将国有农林渔场下岗职工、分流安置人员和被征地职工家庭就业再就业,纳入当地就业管理服务组织体系统一管理,享受有关优惠政策。有条件的国有农林渔场社区要开展就业服务工作,对有劳动能力和就业愿望的下岗失业、分流安置职工免费发放《再就业优惠证》,享受当地政府的有关政策扶持。把国有农林渔场职工再就业培训纳入“千万农村劳动力素质培训工程”,提高职工劳动技能水平,增强转移就业能力,鼓励自谋职业、自主创业和灵活就业。

(二)全面落实社会保障政策。多渠道筹集资金,妥善处理国有农林渔场职工未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困难职工欠缴养老保险费以及职工基本医疗、失业、工伤、生育保险等遗留问题。*年底前,所有国有农林渔场职工均应参加城镇基本养老、医疗保险,省财政对有关县(市、区)酌情给予一次性补助。可根据“低门槛准入、低标准享受”的原则,参照国有农林渔场职工基本养老、医疗保险办法,妥善解决国有农林渔场长期临时工(家属工)的社会保障问题。本着就高不就低的原则,对符合条件的职工家庭,纳入所在城镇低保救济范围。

(三)逐步改善职工居住条件。各地要按照《*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解决城市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的实施意见》(浙政发〔2007〕57号)要求,通过建造经济适用住房、危旧房综合改造等办法,多途径解决国有农林渔场职工的住房困难问题。对地处偏僻、困难户较多的国有农林渔场,在符合规划的前提下,经市、县(市、区)政府批准,可利用自用土地组织集资合作建房,纳入当地经济适用住房供应计划。其建设标准、供应对象、产权关系等均按照经济适用住房的有关规定执行。

城镇公益岗管理办法范文5

根据青海省委十三届六次全体会议、黄南州十二届八次会议和河南县委十四届第48次常委会议精神,依照我县城镇化建设现状,根据城市发展规划,结合政府各部门提交的材料,形成如下发展思路。

一、积极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

当前,城镇化率已成为衡量一个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现代化程度的重要标志,并在一定程度决定着一个地区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潜力和水平。目前,我县户籍人口为4万余人,城镇户籍人员5千余人,城镇化率还达不到13%。

城镇化总体水平不高是制约我县经济社会发展的一个瓶颈。引导有条件的农民转为城镇居民,既有利于集聚城市人口,提高城镇化率,又有利于推动农村承包地、宅基地流转,将分散的农村建设用地复垦为耕地或生态用地等,实现可持续发展。在人口城市化转移方面,一是全面落实城乡统一的户籍管理制度。我县已全面推行户籍登记管理制度,取消了农业与非农业户口性质区分,统一登记为居民户口,体现户籍制度的人口登记管理功能;二是积极推动建立居住证制度。按照上级统一部署,积极推动实施居住证制度。以居住证为载体,通过健全与居住年限相挂钩的公共服务提供机制,为居住证持有人享有居住地基本公共服务、参与居住地社会事务提供依据;建立与就业、住所、参保及居住年限等相挂钩的积分制度,完善居住登记,为加强和完善流动人口服务管理提供有利条件;三是完善进城落户农民住房保障机制。加快实施保障性安居工程,进城落户农民与城镇居民享受同等住房保障政策;将有固定经营场所或稳定收入,且住房面积、收入水平符合政府公布的住房保障标准的进城落户农民,纳入就业所在地住房保障范围;四是完善进城落户农民随迁子女接受教育保障机制。保障农业转移人口及其他常住人口随迁子女平等享有受教育的权利,保证随迁子女平等地接受义务教育;完善公益性、普惠性学前教育政策,创造条件逐步满足随迁子女入园需求;五是完善进城落户农民社会保障机制。把进城落户农民完全纳入城镇社会保障体系,进城落户农民在城镇单位就业的,随同单位参加城镇职工养老保险和当地的失业保险;灵活就业的,以灵活就业人员身份参加城镇职工养老保险;随迁未就业的家庭成员,可参加迁入地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

二、全面提升城市功能,加快提升城市公共服务水平

十三五”期间,我县通过开展住房条件改善工程、城镇基础设施建设等工作,先后建成集中供暖(一、二、三、四期),解决了县城的供暖问题,建成了河南县污水处理厂,建设污水管网8.0公里,服务区域面积6.9平方公里,服务人口达到3.1万人;建设垃圾填埋场3座,对县城生活垃圾进行全覆盖的处理;县城范围内建成停车场7处,有效解决了县城停车难的问题。并先后建成了白螺湖、博物馆、腾格里赛马场等民俗旅游设施,提升了城市品位,增强了旅游吸引力;建成了体育场、电影院、民族团结和党风廉政文化广场、党建广场等一批休闲娱乐场所,丰富了群众的业余生活;建成了蒙和主题公园、河曲生态公园等休闲绿地公园,改善了人居环境。通过一大批项目的实施,城镇居住条件得到显著提升,群众幸福指数明显上升。

现有城市基础设施基本满足了县域居民的生活需求,但随着城镇化建设的发展,城镇转移人口的增加,城市基础设施势必要进行改扩建,因此,在提升城市服务功能方面,一是通过加快城镇重大工程建设,合理布局道路、排水、雨水、供热及环卫设施场站,补齐城乡基础设施短板,加大城镇区建设面积,提升人口聚集城镇的城镇化水平,提高城镇综合承载力。推进河南县海绵城市建设,持续推进集中供暖二期煤改电项目,通过取缔10蒸吨以下锅炉,使用清洁能源供暖;二是完善县城的综合交通体系、供排水、供热供气、污水垃圾处理、环境卫生、园林绿化、电网、通讯等基础设施专项规划,建立科学高效的城镇规划设计机制,坚持建管并重,加强城镇管理,积极推进县域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建设,使城镇开发边界更加清晰;县城服务能力显著增强,营商环境显著改善,常住人口数量稳步增长,城镇化率、县城垃圾集中处理处置率、城镇生活污水集中处理率有效提升;逐步完善“街长制”“门前三包”等规章制度和管理办法,逐步把城镇管理纳入法制化轨道,形成以制度管人,以制度管事,提高城镇规范化管理水平;三是持续加强对外交通联系,融入区域协调发展,进一步推动区域良性户主发展、逐步缩小区域发展差距;四是加快农村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推动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大力推动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缩小城乡生活水平和生产条件的差距。实现城乡公交一体化,公交服务延伸至村落,满足村民对外的出行需求。

三、提升乡镇基础设施建设水平,加快城市群建设。

一是按照河南县总体规划(2012-2030)、县城控制性详细规划,对县域村镇体系的规划进行编制调整,完成河南县“多规合一”等专项规划,使城乡发展规划体系日益健全;二是加快河南县蒙藏医药特色小镇、高原美丽城镇建设进度,提升基础设施建设水平,依托全国特色小镇打造计划的有力支撑,将蒙藏医药小镇做大做强,带动县域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同时,坚持把产城融合作为推动城镇持续健康发展的基础,引导重大产业项目、重点企业向园区集聚,有序推进城镇化进程,奠定可持续发展基础。

四、辐射带动新农村建设,推动基础设施与公共服务向农村延伸。

近年来,我县通过大力整合扶贫项目资金,全县累计开展危房改造2742户(2019年实施299户)、建设高原美丽乡村24个(2019年划实施4个)、生态文明小康示范村29个(2019年计划新建11个)、城乡公共厕所32座(2019年实施20座)、农牧区居住条件改善工程300户;自2011年以来,共实施奖励性住房2000余套,有效解决了群众住房问题。

加快城镇基础设施、公共设施建设,补齐短板,以县委“一心两镇三点”发展战略为抓手,结合高原美丽小镇建设,以优干宁镇蒙藏医药特色小镇建设为中心,辐射周边乡镇,以大力发展文化旅游产业为重心,将宁木特镇打造为“高原美丽城镇”、将赛尔龙乡作为茶马古道特色小镇建设;依托高铁过境的有力资源,强化特色旅游产业发展,将柯生乡作为蒙藏文化特色小镇进行建设,在高铁路线周边设立大型宣传牌,加强对河南县文化旅游品牌的宣传;多松乡依托现有仙女洞、仙女湖、吉岗山等景区,持续加大基础设施建设,积极开发旅游景点,将多松乡打造成高原特色旅游小镇;托叶玛乡依托现有瀞度矿泉水厂,加大工业开发力度。依靠紧挨优干宁镇的有力地理位置,积极开发牧家乐、马背旅游等文化产业,将工业和旅游产业作为发展的两条主要途径。同时,积极创建河南县工业园区、文化园区、有机园区建设,大力推进河南县科研成果转化基地和草生态博物馆建设;推进县城主要街道风貌改造,打造城市形象,提升城市品位。

城镇公益岗管理办法范文6

一、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全方位促进就业局势稳定

主要目标是:确保就业局势总体稳定。全年新增城镇就业人员8500人,下岗失业人员实现再就业1600人(其中就业困难人员220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以内;健全城乡就业困难群体帮扶体系,城镇零就业家庭实现“动态为零”,农村低保家庭中有劳动能力和就业愿望的人员就业率达50%以上,充分就业社区创建率达20%以上。完成城镇失业人员再就业培训400人(其中创业培训100人),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2300人,外省农村劳动力技能提升培训5000人,技能考核鉴定7000人,高技能人才培训800人。

(一)贯彻实施更加积极的促进就业政策

将就业工作摆在经济社会发展更加突出的重要位置,尽快出台《关于做好就业工作促进社会和谐的实施意见》及小额担保贷款、再就业资金管理办法等配套文件,把帮扶困难企业和稳定、扩大就业岗位结合起来,全面加强就业服务,切实落实好小额担保贷款、岗位补贴、社会保险补贴等扶持措施。认真贯彻国务院办公厅《关于促进以创业带动就业工作指导意见的通知》精神,鼓励劳动者尤其是大中专毕业生等新增劳动力、失业人员自谋职业和自主创业,优化创业环境,以创业促进就业、稳定就业。

(二)统筹做好重点群体的帮扶工作

围绕城镇失业人员、大中专毕业生、返乡农民和关停中小企业新失业人员等重点群体,开展校企对接等有针对性的就业援助活动,帮助其实现就业;出台《*市城镇零就业家庭和农村低保人员就业援助方案》,加强对困难群体的就业援助工作力度。继续开展创建“充分就业社区”活动和开发各种公益性就业岗位,确保城镇零就业家庭出现一户、帮扶一户、解决一户及50%以上有劳动能力和就业愿望的农村低保家庭劳动力实现充分就业。

(三)健全完善公共就业服务体系

加快公共人力资源市场的实体化建设步伐,为广大用人单位和劳动者搭建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服务平台;加强对职业介绍机构的管理,定期开展绩效考核,建立健全人力资源市场监管体系和市场管理信息系统,规范市场秩序。做好失业登记、就业登记等工作,为求职人员提供职业指导、就职推荐和职业培训等服务。

(四)切实抓好技能人才开发工作

重点做好困难企业职工、返乡农民工、城镇失业人员、新成长劳动力等四类人群的技能培训工作,落实职业培训补贴政策,提高职业培训的针对性、有效性;鼓励引导各类培训机构和用人单位开展面向城乡劳动者的转业转岗培训、在岗技能提升培训、创业培训等一系列培训活动,提升劳动者就业创业能力。加强职业技能鉴定工作,严格实行就业准入制度,进一步扩大国家职业资格证书制度影响力。继续开展技能大赛、技能大比武活动,提升一线职工的技能水平和素质。

二、健全城乡统筹的社保体系,努力巩固社保扩面成果

主要目标是:巩固工伤保险基本全覆盖成果,全年新增企业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数8800人,被征地农民基本养老保障实现即征即保,新增城镇职工医疗保险参保人数1.2万人,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参保率达85%以上,新增失业保险参保人数2200人,新增生育保险参保人数2600人。

(一)养老保险工作。出台实施《*市城镇老年居民养老保障暂行办法》,探索研究农民工低标准的养老保险办法和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办法,妥善解决尚未享受各类养老保障待遇人员的保障问题。认真做好企业退休人员养老金调整工作,确保养老金按时足额发放到位。全面开展企业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服务工作,进一步规范工作流程和经费管理方式。完善被征地农民基本养老保障制度,做好与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等其他社会保障制度政策的衔接工作,确保新征地农民即征即保,同时加强对被征地农民保障历史遗留问题的调研工作。

(二)医疗保险工作。按照“低费率、保大病、保当期、以用人单位缴费为主”的原则,研究制定农民工参加医疗保险的办法;择机出台企业职工门诊医疗统筹制度,改善企(事)业在职、退休人员的门诊医疗条件。继续开展未成年人医疗保障水平提升工作,进一步扩大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覆盖面,适当提高财政补助标准和待遇水平。组织开展新一轮企事业单位退休人员健康体检和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参保人员免费体检活动。组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结报中心,为参合农民提供医药费实时报结服务。加大对全市各定点医院医疗服务行为的监管力度,合理调整定点医疗机构布局。

(三)工伤、失业和生育保险工作。巩固工伤保险扩面成果,确保我市工伤保险基本全覆盖;认真做好工伤认定工作,探索建立疑难工伤案件认定机制,扎实推进按简易程序进行工伤认定;积极做好*市局委托的劳动能力鉴定事项的衔接工作。继续实行与养老保险捆绑扩面征缴的办法,不断扩大失业保险覆盖面;规范和完善失业保险的各项基础工作,充分发挥失业保险在促进就业方面的积极作用,逐步扩大失业保险基金支出范围。认真贯彻《*市职工生育保险暂行办法》,进一步健全完善生育保险业务操作流程;在做好政策宣传和实施的同时,生育保险扩面工作继续与医疗保险协同推进。

(四)社保基金管理工作。加强与地税部门的配合,稳步推进社会保险费五费合征工作。加大基金监管力度,开展社保基金专项治理工作,重点加强对待遇支付环节的监督管理,从源头上防范基金风险。在确保待遇不降低、基金不出现缺口的前提下,及时做好养老保险费单位缴费比率临时性下浮1个百分点、社会保险费减征1个月及困难企业在一定期限内缓缴社会保险费工作,切实减轻企业负担。

三、加强劳动用工综合管理,着力构建和谐劳动关系

主要目标是:全力维护劳动关系和谐稳定,确保劳动者按时足额领取工资、年度不发生新的工资拖欠和因欠薪而引发的重大;劳动合同签订率达96%以上,全市85%以上乡镇建立劳动关系三方协商机制,劳动者举报投诉案件结案率达96%以上,劳动争议案件结案率达91%以上。

(一)健全劳动关系协商机制。全面推行劳动合同制度和合同备案制度,进一步提高劳动合同签订率。继续推行平等协商和集体合同制度,进一步指导建立区域性、行业性集体合同制度,充分发挥集体合同制度在协商劳动关系中的作用。大力加强劳动关系三方协调机制建设,争取在乡镇普遍建立三方协调机制。认真落实最低工资标准,进一步完善企业工资分配宏观调控机制,适当扩大特殊工时制度覆盖范围,适时公布劳动力市场工资指导价位和企业工资指导线。

(二)强化劳动保障监察执法工作。加强日常巡视检查和投诉举报专查,组织开展整顿人力资源市场秩序、依法签订劳动合同、工资支付等专项检查。及时掌握企业动态情况,建立普遍走访和重点联系制度,主动了解企业在用工管理、劳动关系方面存在的实际问题,加强指导和服务。完善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和处置突发事件部门联动机制,严厉打击企业主欠薪逃逸行为,确保不发生重大。深入开展劳动保障书面审查工作,进一步完善用人单位守法诚信档案和分类监管机制。抓紧建立建筑行业工资支付保证金制度,并在条件成熟的情况下推广到交通及水利等行业。探索开展劳动保障监察“网格化”和“网络化”管理工作,强化乡镇、社区(居委会)一线劳动保障监察工作力量,提高基层调处纠纷能力。

(三)加强劳动争议处理工作。全面贯彻《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和《劳动人事仲裁办案规则》,进一步简化仲裁办案程序,提高劳动争议处理效率,确保重大集体案件和一裁终局案件结案率100%;大力加强劳动争议调解网络建设,依法指导企业建立健全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和争议预防机制,积极推动区域性、行业性和乡镇调解组织建设,尽量把劳动争议化解在基层和用人单位内部。

(四)认真做好农民工工作。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切实做好当前农民工工作的通知》,加强对农民工的指导,采取多种措施提高农民工职业技能素质和竞争就业能力。妥善处理关停企业、裁员企业与农民工的劳动关系,依法查处拖欠和克扣农民工工资等违法行为,有效维护农民工合法权益。协调有关部门发挥职能作用,解决好农民工子女上学、住房、计划生育等方面问题,营造全社会关心、关注、关爱农民工的良好氛围。

四、推进劳动保障基础性工作,切实提高为民服务水平

(一)深入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结合效能革命、文明机关、优质服务窗口(暨群众满意基层站所)、六型机关和“四好”科室创建等活动,以具有劳动保障系统特色的“重民生,促保障,争创五好(学习好、服务好、管理好、执法好、廉政好)单位”活动为实践载体,认真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努力使广大劳动保障系统党员干部进一步理清工作思路,找准突出问题,思想认识有新提高,解决难题有新突破,机制建设有新进展,工作作风有新转变,推动科学发展有新成绩。贯彻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切实落实“一岗双责”;开展“提高工作效率、提高服务水平、降低公务支出、降低行政成本”效能建设主题活动,以社保基金收支转存和人财物管理使用过程的监督为重点,强化日常监督管理,进一步健全作风建设长效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