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发事件的应对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突发事件的应对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突发事件的应对

突发事件的应对范文1

关键词:供电服务;突发事件应对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电力系统作为国家最重要的基础设施之一,其地位和作用越来越重要。供电服务严重影响着国民经济的发展和社会治安的稳定,一旦供电服务中发生突发事件,其后果将不容小觑,可能造成重大的损失。因此,积极做好供电服务中突发事件的应对工作,对于降低突发事件的对供电服务造成的危害和损失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 供电服务中突发事件的涵义

供电服务中的突发事件是指在供电服务中突然发生的紧急事件,这种事件可能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人员的伤亡,财物的损毁以及自然环境的破坏,最终导致严重的社会影响,对供电的安全和稳定造成一定的危害。

一旦主网的运行不稳定或输配电线路损坏,将造成大范围的长时间停电,给城乡居民的生产生活带来严重的不便。例如,1996年1月,首钢公司一辆吊车违章作业,使北京第二热电厂的发电机组瘫痪,与它相关的多座变电站和电网瓦解,大范围停电的最终导致了部分国家机关、银行、医院、商店、电台等多个部门受到了十分严重的影响,造成网络中断、电视停播、交通瘫痪、电车电梯等用电设备无法启用、医院的仪器医疗设备无法及时运转、商场大规模停电、供暖系统受到影响等。

这些大的停电突发事故往往使重要用电单位完全失去电力供应,导致生产生活严重瘫痪,甚至引发社会秩序的混乱。供电服务中的突发事件直接关系到社会的安定和谐和人民群众生产生活的顺利进行,影响了国民经济的发展,必须给予高度的重视。因此,电力部门必须提高电网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增强电力系统的灵活性和稳定性,保证持续供电并进一步改进电力系统恢复能力。

二、 供电服务中出现突发事件的原因

供电服务中的突发事件有很多原因,大致归纳起来有三类,分别是由自然灾害造成的突发事件、由人为因素造成的突发事件,由电力系统内部造成的突发事件。由自然灾害造成的突发事件是指由于自然灾害的发生,造成大面积长时间的供电系统的瘫痪。台风、暴雨、高温、严寒、海啸、洪涝、地震、雷电、滑坡等自然灾害往往具有破坏力大,覆盖面积广的特点,一旦造成电网的破坏,将严重影响居民的生产生活。例如,2008年我国南方地区的冰雪冻雨灾害,由于受灾时间长,大量的输电线路受损,电力设施的破坏达到了前所未有的程度。电力造成的网络信号的中断使受灾地区几乎隔绝了与外界的联系,大规模的停电、停水极大地威胁到了当地人民的生产生活。当年的汶川地震也造成了当地许多地区的供电受到严重影响。由人为因素造成的突发事件是指由人为因素造成的电力瘫痪,如人为的破坏电力设施、因对电力部门的不满而对变电站进行冲击打砸、恐怖袭击以及战争造成的电力瘫痪等。由电力系统内部造成的突发事件是指由电力系统设备自身老化或者不合格引起的供电服务中断,也有人为的操作失误导致的电力设备的损坏和故障。

三、 供电服务中突发事件的应对措施

供电服务与民众的生产生活息息相关,为了保障供电的安全稳定,应对供电服务中出现的突发事件,必须在突发事件发生前加强预防、在突发事件发生时加强急救、在突发事件发生后加强修复重建等,预防为主,防治结合,采取有效地应对措施,积极保证提供优质的供电服务。

第一, 加强突发事件发生前的预防措施

首先,优化电网的规划,建立完善的电网体制。做好电网的规划能够对保证供电安全,处理紧急状态提供重要保障。近几年来,我国大部分地区都关掉了许多小型发电机组,这样虽然有利于节能减排,但也失去了其在主电网发生故障时发挥作用的机会。

其次,完善监控系统,建立坚强的调控体系。应该完善对自然灾害等的监测,采用先进的计算机技术和测量技术增强对区域的气象预测、地质灾害预测、环境预测等,实现对电网大规模灾害的防控和监测,对突发事件进行提前预警和控制。同时,为了应对突发事件下的应急调度,应该加强和完善电网系统的指挥和调度,建立层次化的调度体系,能够保证在电力系统瘫痪时,指挥系统不间断,从而提高互联电网的运行可靠性,锻炼电力应急管理机构和电力应急救援队伍,提高电力应急处置能力。

再次,要加大电力设施投入,完善应急设备。目前电网设施存在普遍的老化现象,电网建设相对滞后,应该大力解决电力安全生产的薄弱环节,积极消除电力安全隐患,不断增强电网抵御风险和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要加大应急物资的储备,加强应急工作的力度,加强应急培训,使应急管理工作人员得到进一步充实,加强应急处置专业队伍建设。

最后,研究应急处理预案,建立和完善应急机制。引进移动便携式设备,建立快速及时的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理机制,提高预案的针对性、实效性、科学性、适用性和可操作性,确保应急预案有效可行,能够在突发事故面前快速的进行抢修和恢复,加强对突发事件的处理。完善智能分析系统,建立安全预警机制,形成一个指挥有力、运转高效的电力应急管理长效机制,及时发现安全隐患,提高供电服务的安全与稳定。

第二, 加强突发事件发生时的应急措施

在保障安全的前提下,处置突发事件要坚持一个“快”字,做到反应快、上报快、处理快、恢复快。统一指挥、协调、处理突发事件,现场或先期到达现场人员应立即采取必要的措施,防止事件影响的扩大,制定并迅速实施处理方案。积极启动应急工作预案展开应急工作。尽快控制防止事态扩大,以减少损失和社会影响。畅通信息,及时对突发事件进行和公告。所属各单位在应急指挥部的统一领导指挥下,按照各自的职责,密切协作,相互配合,共同做好供电网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理工作。

遇到突发事件时,首先要提高供电服务部门的应急指挥管理的水平,协调好全社会的资源,对各方面进行整合,积极启动救灾人员、专家以及信息共享机制,将应急物资配备调度机制落实到实处;其次要实现与其它公共突发事件应急系统的协调,应加强与政府、气象、交通、通信等部门的公共突发事件的应对沟通工作,共同打造协调互动的城市应对突发事件的联合机制,完善联合防治防灾和抗灾的方法。

第三, 加强突发事件发生后的修复重建工作

加强突发事件的善后处理工作,对突发事件发生后的应急措施进行相关考量和审视,对应急工作及时分析和总结,并根据应急情况进一步完善应急预案,保障供电服务的正常运转。

总之,突发事件对供电系统的破坏影响重大,我们必须积极寻找更加完善的应对措施,提高我国电力系统应对突发事件的安全保障能力。

参考文献:

[1]周孝信,郑健超,沈国荣,等.从美加东北部电网大面积停电事故中吸取教训[J].电网技术,2003,27(9):1.

[2]刘思革,范明天,张祖平,等.城市电网应急能力评估技术指标的研究[J].电网技术,2007,31(22):17-20.

[3]张勇, 谢强, 李杰. 电力系统防灾安全保障的现状与对策[C]. 2006年中国电机工程学会年会,郑州,2006.

突发事件的应对范文2

一、事件回顾

案例一:抢琴房肢体冲突事件

11月的一个晚自习,两个年级音乐专业学生因为抢琴房在学校发生了冲突,两方僵持不下,紧接着双方叫来了班里同学帮忙助威,就变成了两群人在学校互相推搡,大打出手。后来班长拨通了我的电话,当她们互相了解到双方都是我的学生时,顿时都泄了气散去了但是心里还是愤愤的。第二天我把三个音乐班的班长和主要班委叫到办公室,让她们互留电话、加QQ,互相介绍专业学习经验,取长补短,并两个年级比赛视频和照片分享给对方班级,利用班委的力量去班级扩散,在第二天召开主题班会,带动舆论力量。这件事也让我更加坚定让自己带的班融合管理,充分发挥班干部作用,培养沉着冷静果断的班干部队伍的重要性。

案例二:学生匿名信事件

大一音乐教育专业的学生入学时就有了一定的音乐基础,有的学过器乐有的学过声乐有的学过舞蹈,每个人的方向不同,专业水平也层次不齐。学生入校后对音乐专业课程存在疑惑,班里个别性格偏执的学生就有些情绪,但是她的情绪还不愿意直接表达,于是就在全班同学不知情的情况下自己写了匿名信。学校领导及时发现并给予我指导。这件事也给了我启发,对于音乐教育专业的艺术特长生,除了综合发展外,她们在专业上更需要来自任课教师的引领。于是请来了专业老师利用休息时间给班里同学开展专题交流,从师资力量到人才培养,从课程设置到专业发展,从学时安排到日常学习,面面俱到引导学生专业发展。

二、突发事件的应对

(一)及时到位,安全为先

学生突发事件发生后辅导员要第一时间赶赴现场,以最快速度核实信息的真假,控制事态发展局势。如果不能立即赶到现场,要联系值班老师或学生干部先去现场。这就显现出了班干部培养的重要性。如果是特别严重的事件,要第一时间向自己的上级领导汇报,因为领导有大局观和丰富的经验,能在短时间内帮助我们把控局面。无论发生什么样的突发事件,处理的目标都应该保护和保障学生生命安全,这是处理学校突发事件的基本理念。

(二)随机应变,因案施策

学生突发事件主要具有不确定性和处理的非常规性等特点,这就决定了突发事件的处理不可能走常规路线,没有模板和套路。对我们辅导员来说,就必须随机应变,因案施策,做到原则性与灵活性相结合,需要把班级学生特点和心理需要重点关注的同学牢记在心,平时多加关注。

(三)有理有节,与家长达成共识

对重大事件,有的是家长必须来校处理的。我们要尽量和学生家长处理好关系,尽早与与家长达成共识,尽快处理问题。首先,对学生及其家长可能采取的不友好态度做好思想准备。一方面我们要对学生家长给予理解,在有限的范围和合理的尺度内允许他们发泄和发表看法,使他们的焦虑情绪得到合理的释放,保持冷静和克制,不能激化矛盾和产生负面作用。另一方面,掌握稳定对方情绪、进行有效沟通的科学方法,不断提高化解矛盾的应对能力,避免冲突升级。

(四)反省总结,防微杜渐

反省总结是整个学生突发事件处理的最后环节,突发事件所造成的巨大损失会给学生教育管理和学校带来必要的教训,也带来一些宝贵经验。所以,对突发事件进行认真而系统的总结不可忽视。

三、突发事件的预防

突发事件看似不可预测,不可控,但是只要我们在平时工作中把工作做到位,还是能最低限度的减少突发事件的发生。如果能把工作做到平时,深入学生心中,那就能实现无为而治,当学生在潜移默化中被熏陶和影响时,她们思维得到发展,能力有所提升,处理问题冷静理智时,我们就已经避免了很多的突发事件。

(一)明确辅导员职责,体会爱与责任坚守的事业

辅导员虽然是思想政治工作者,但是追根究底还是一名教师。作为教师,选择了教育就是选择了爱与责任的事业。如果你把自己的工作看成是琐碎的大材小用的事情时,你很难体会快乐也很难实现人生价值。教育不是要改变人,而是要帮助人。辅导员都是德育工作者,我们的道德品质、一言一行对学生都有着重要的影响,身教胜于言传。作为辅导员要想走进她们的心灵深处,就要用自己的力量去吸引、感染、引领她们。

(二)发挥团队力量,寻求资源协助与支持

应对学生突发事件,或者是日常学生工作,靠单枪匹马解决不了问题,必须依靠组织力量,团体协作,由团队处理的模式进行。团队处理问题的优势在于:对问题能有更彻底和完整的评价,产生更多解决问题的资源和方法,发挥集体合力,较好地控制局面,化解危机,把学生问题带来的影响和损失降到最低限度。遇到问题或者组织活动等,如果团队成员能齐心协力,不但会让事半功倍,也能让工作更加得心应手。

(三)分析学生特点,提前应对学生各个阶段出现的问题

高职院校学生在校学习时间一般是三年,大致分为新生入学适应时段,知识能力储备阶段,就业求职准备阶段。不同阶段学生会出现不同的问题,作为德育工作者,要有预见性的针对学生在不同阶段可能出现的问题开展有针对性的活动,不断对学生进行心理疏导,加强人生观、价值观及完美人格教育,主题班会是很有效的应对学生在各阶段可能出现问题的教育形式。

(四)及时把握学生动态,引导学生自主管理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辅导员工作不断面临新的问题和挑战,辅导员必须与时俱进,不断创新,勇于探索思想政治工作的新途径,才能适应社会发展的要求。

突发事件的应对范文3

跨入21世纪以来,民航业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运输总周转量自2005年起已跃居世界第二位,跨入世界民航大国之列。据统计,2013年上半年我国民航运输飞机总量已达到2035架,航线约为1177条,2015年我国民航客运量达到43564.7万人次,再次证明中国的民航业是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和巨大的市场潜力的。但是随着民航旅客量和运输量的不断扩大,突发公共安全事件的发生概率也大大增加,民航业突发事件的难以预测性有可能造成极大的人员和财产损失,给人们带来的精神打击和恐惧心理远远超出其他突发事件。机场安检部门是处置民航突发事件,实施应急救援工作的主体,将面临严峻的挑战。

一、机场安检突发事件概述

(一)机场安检突发事件

机场安检工作是维护和保障机场内人身、财产安全,避免安全事故发生,保障机场各项工作顺利进行的一个重要环节。机场安检是广大旅客登机的必经程序,是保障民航飞机飞行安全的首要步骤。

突发事件就是人们尚未认识到的在某种必然因素支配下瞬间产生的、给人们和社会造成严重危害、损失且需要立即处理的破坏性事件。我国关于突发事件的定义在《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 规定为“本预案所称突发公共事件是指突然发生,造成或者可能造成重大人员伤亡、财产损失、生态环境破坏和严重社会危害,危及公共安全的紧急事件”。突发事件从其含义来理解包括事件发生、发展的速度很快,出乎意料和事件难以应付,需要采取应急处置措施予以应付的双层含义。按照社会危害程度、影响范围等因素,突发事件可以分为特别重大、重大、较大和一般四级。从突发事件的发展速度来说,事件从预兆、萌芽、发生、发展、,到最后结束,周期非常短暂,在很短的时间内就可以爆发出来而且事件的蔓延速度快,令人难以预料。机场安检突发事件的发生很不确定,这种不确定性包括:事件的发生不确定、事件发生的时间不确定、事件发生的状况不确定、事件的后果及其严重程度不确定。机场安检突发事件主要包括发现危险化学品、无证人员、精神病人强行冲关,发现隐匿携带枪支弹药、爆炸物品、管制刀具及遇安检现场停电、设备故障等方面的问题。机场安检突发事件发生后需要及时和安全的处理措施,否则,当机场突发事件因处理不当而导致失去控制,就会对社会对整个城市造成重要的影响。

(二)安检现场突发事件处置的原则

1.以人为本原则。机场安检是广大旅客登机的必经程序,是保障民航飞机飞行安全的首要步骤。维护旅客的根本利益,保护旅客的生命财产和安全,是机场应急处理工作的出发点和主旨。机场安检工作是本着以乘客为本的原则,进行的有助行安全的措施。

2.重在预防原则。积极预防和最大限度的减少突发事件危害,是安检的重

要职责。机场应加强安检的基础工作,完善安全网络建设,增强防范意识,把应对突发事件的各项工作落实到安检日常管理之中,将突发事件造成的损失减到最低,使预防成为日常工作的重中之重。

3.快速反应、分级处置原则。机场安检工作是在机场各级领导的关注下,

各级机场人员的重视下所进行的登机前的重要环节,同时也是乘客登机过程中,占时间最长的环节。在安检工作中,不仅有安检人员对安检工作进行详细的检查,同时还有监护人员对机场的各个部位进行监护,确保在发现问题时及时解决,各级领导应充分发挥领导职能,快速、及时的进行处置。

4.安全原则。安全是机场工作永恒的主题。为保证旅客自身安全和民用航空器在空中的飞行安全,为避免突发事件的发生,进入机场隔离区前需将刀具等具有危害性质的生活用品提前办理托运手续,以降低突发事件发生的可能性。

二、机场安检处置突发事件时存在的问题

很多国家包括我国都十分重视安检突发事件的处置,比如美国的反应设计,意大利的国家级应急管理体系等,都是希望能科学、快速的做出反应与决策。我国机场安检在应对突发事件时虽然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也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仍存在着决策能力不足,机场工作人员责任意识、法律意识不够强,应急管理组织体制不够完善等问题。

(一)对机场安检突发事件应急管理的认识不足

机场安检工作的有序进行不仅是保障飞行安全,也是对其他地区或国家安全的保障。据统计在我国机场安检突发事件中,发生的管制刀具类出现的机率最大,比例可达到突发事件发生中的百分之九十,同时,易燃易爆类危险物品和警械弹药类危险物品发生的机率也占百分之五十左右。当发生以上突发事件时,需要安检员有足够的经验来应对,因此,在平时的工作中我们就要高度重视可能发生的和潜在的威胁,从思想意识上重视突发事件的危害性。

(二)机场安检突发事件应急管理的保障机制不健全

保障机制是机场应急管理顺利进行的前提条件,保障机制不健全,将会影响突发事件处置的进程和效果。保障机制的建立可以很大程度上减少人员伤亡、降低财产损失和破坏程度,以最快的速度和最低的成本终止危险状态,使航班在排除障碍后正常飞行,这需要多个部门的通力合作,才能达到最佳救援效果。所以机场应高度重视保障机制的建立与健全,机场安检突发事件有很多种形式,只有健全的应急管理保障机制才能在突发事件发生后采取合理的方法控制其影响。

(三)机场安检突发事件应急管理体制不完善

我国的机场安检突发事件的应急体系可以说是初具雏形,还应不断完善。机场安检突发事件应急管理体制,是针对机场安检突发事件而建立的统一领导、综合协调、分类管理、分级负责的应急管理体制,是一套集预防与应急准备、监测与预警、应急处置与救援等于一体的应急体系和工作机制。近年来,各种社会矛盾激化,不少人将机场作为其申诉或发泄社会不满的平台,之前发生在北京机场的自杀式引爆事件就是对机场安检工作的挑战。突发事件常常是在无征兆的情况下产生的,机场是人口密集地,突发事件得不到有效的应对管理,就会在短时间内快速传播,引起不必要的麻烦。国内有些机场虽然已经建立了应急管理体制,但没有针对性,应急信息平台没有及时更新与再建设,后期没有根据机场的具体情况做针对性的完善。

三、机场安检突发事件的应对管理措施

安全问题是重中之重,突发事件一旦发生,如果没有高效的应对管理能力,将会造成无法挽回的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而且会在政治上、经济上,特别是人民群众的心理上形成极其不良的影响。因此,提高机场安检突发事件的应对管理能力,建立机场安检突发事件应急管理机制,对促进航空安全体系建设和民航业的健康发展,具有积极的推进作用。

(一)提高机场安检突发事件应急管理危机意识

提高机场安检突发事件的应急管理危机意识,是进行应急管理的有效措施。现在机场安检面对的一个非常现实又非常紧迫的重大问题就是突发事件应急管理。在现实工作中一部分工作人员对应急管理和机场安检的突发事件的危害性认识并不到位,没有充分的认识到即使是很小的突发事件也会给旅客带来恐慌从而引起巨大的影响。机场安检在应对突发事件时,如果对突发事件的危害性认识不充分,将会导致危险危害物品直接由破坏分子携带进入正在飞行的飞机中,对飞行安全和人民的生命安全造成威胁。提高工作人员对突发事件应对管理的认识,将更有利于机场安检突发事件管理机制的运行。提高机场安检突发事件应急管理的危机意识,不仅是对机场安检工作人员的工作要求,也是对广大乘客和人民的安全保障。机场安检突发事件时有发生,在安检工作中切不能因为工作上的疏忽,产生不可弥补的后果。不断提高安检员应对突发事件应急管理意识,定期做宣传教育培训,时刻宣传安全无小事,从根源上加强安检员的思想认识。

(二)健全机场安检突发事件应急管理的保障机制

完善的突发事件应急体制是保障突发事件解决的最重要的制度保障。为了保证登机人员的安定、飞行航班的稳定,必须加大对机场安检突发公共事件的管理力度。预防、管理、消解机场安检突发事件,是机场安检部门不可推卸的责任,面对安检工作中出现的危险物品,危险人员强行登机等突发事件,不仅需要机场安检人员的快速反应,还要有科学的应急管理保障体制作为支撑,要建立起当发生突发事件的时候我们的安检、公安特警、武警、消防、医疗救援等相关部门积极协作的科学的保障体系,实现无空隙对接流程,这样才能快速、科学的解决问题。

(三)完善机场安检突发事件应急管理体系

近年来我国航空业蓬勃发展但受天气等原因的影响,航班出现大面积的晚点、延误现象屡见不鲜。完善机场安检突发事件的应急管理体系有助于提供完善的应急管理应对方法和应对措施。建立完善的应急管理体系,逐层分清各部门各人员的直接工作内容和职责,使得在应对突发事件时,第一时间找到相关的负责人,更好的应对机场安检工作中出现的各种突发事件。应对机场安检突发事件要建立起“反应迅速、组织科学、运转高效”的应急管理体系,需要综合考虑包括事件的影响力、对人员照成的伤害等多方面的因素。建立统一高效的应急信息平台,建设精干实用的专业应急救援队伍,健全应急预案体系,统一培训,熟练演习,在突发事件发生产生重大的影响范围时提高乘客参与和自救能力,实现社会预警、社会动员、快速反应、应急处置的整体联动,尽量消除重大突发事件风险隐患,最大限度地减轻重大突发事件的影响。

(四)建立机场安检突发事件的应急预案

机场管理机构应该按照国家、地方人民政府的有关规定和相关要求,制定机场突发事件应急救援预案,同时负责机场救援共组的统筹协调和管理。在制定应急预案时,应根据本机场实际情况,遵守科学、实用、权威的原则,把救援的所有环节细化。应急预案应明确回答在机场安检突发事件发生之前,发生过程中以及结束之后,应对突发事件的工作由谁做、做什么、何时做、怎么做、有多少资源可以调用以及采取怎样的应对策略等。应急预案应该把营救受害人、控制危险源、消除危害作为重点,同时做好善后工作。

(五)建立应急管理演练制度

应急救援预案是否合理、科学、实用,需要通过演习来检验。在演练过程中,不仅可以提高安检员的应急能力,同时可以发现问题,找出不足和缺点,以便对预案及管理的各个环节进行修订和完善。

四、总结

突发事件的应对范文4

关键词:辅导员;高校突发事件;处置能力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和社会变迁的不断加剧,我国高校的内外部环境发生了巨大变化,高校各类突发事件时有发生,并有逐步增加的趋势,其社会关注度之高、负面影响之大、牵涉范围之广,给高校的稳定和发展带来了巨大挑战。辅导员在应对突发事件中的特殊作用不容小觑,提升辅导员的应急能力已成为高校研究的重要课题。

一、辅导员在应对突发事件中的特殊作用

1.事前的预防作用

辅导员在组织主题教育活动时,可以主动为学生讲解和教授应急常识,加强实训和演练,帮助他们养成应急、自救和互救能力。特别要强调处理突发事件时应保持清醒的头脑,冷静应对,选择正确的避险措施。针对特殊时期和特殊对象,更应重点预防和特殊关照。辅导员在这些时间需格外用心,适时而动。针对特殊对象,如家庭经济困难、学业困难,心理有障碍、迷恋网络无心向学者等,应密切注意其思想和行为动态。

2.事中的控制作用

突发事件的发生非常突然,学校需要在短时间内了解事件原因。辅导员最了解学生的情况,可以为学校妥善处理突发事件赢得主动。当辅导员及时到场后,有利于及时控制事态,以免造成更坏的结果和影响,保证学校开展正常教育教学活动。当然,由于突发事件影响大、涉及面广,而辅导员职权、资源有限,所以要及时向学校有关领导汇报,争取得到上级的指导,不能自行其事、自行处理,更不能隐瞒实情。

3.事后的安抚作用

经过突发事件以后,学生的心理往往会受到影响,学生心理安抚的工作需要辅导员配合心理部门落实。工作的方法分为两种,一种是团体辅导,另一种是个体辅导。要想方设法稳定学生的情绪,使学生尽快恢复到正常的学习和生活状态。当代大学生心理相对脆弱,遇事容易步入极端化倾向。一旦遭受挫折,容易出现颓废、消沉、悲观甚至绝望等消极情绪。针对这种状况,辅导员应引导大学生正确看待眼前发生的人与事,正确对待眼前的突发事件,让他们能够在这种突然失衡的状态下把握好自身的定位与行为,从而增强遇事冷静、客观公正、正确选择的能力。

二、辅导员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分析

1.细化管理,提高辅导员的预警能力

突发事件的处理原则应坚持以预防为主、预防与应急相结合的原则。辅导员在日常管理中应密切关注学生动态,建立有效的信息网络。辅导员可以经常深入学生寝室、教室及活动场所,通过观察、谈话,直接掌握学生的第一手资料,对异常情况要及时汇报。辅导员还应密切关注一些特殊群体,在全面掌握学生情况的前提下,重点帮扶,必要时应通知家长,加强学校与家长的联系。再者,辅导员应该加强对敏感时期的防患,如国际国内敏感事件发生、重大节假日、复习考试、学生毕业离校等。此外,辅导员还要建立危机检测和预警机制,设立信息报告员,建立学生班级和寝室日志,建立寝室长、班干部、学生代表月会议制等制度,不断完善精细化管理。

2.用心积累,提高辅导员的应对能力

由于高校突发事件瞬息万变、变化无常,其中的细节极端复杂且难以捉摸,需要娴熟的现场应对技巧。一是做好积累,摸索方法。突发事件不会经常发生,属于小概率事件,但小概率事件同样也有可能随时发生,这种不确定性更需要辅导员在工作中摸索应对突发事件的技巧,锻炼问题处理能力。二是多做调查研究,增强对高校突发事件的敏感性。调查研究有利于这种敏感性的形成,辅导员深入学生进行调研,有利于深入了解学生的所思所想,掌握深层次信息,全面掌握突发事件的源起因素,从而提出应对之策。这种用心积累和调查研究的过程,亦是辅导员突发事件应对能力的过程。

3.组织再造,提高辅导员的内定力

处置突发事件,尤其是,成败取决于辅导员心理素质和有效的方法手段。要结合思想政治教育的实际工作,加强辅导员队伍组织再造,促进辅导员组织的发展,优化辅导员的内定力。一是辅导员应强化学习。掌握正确的理论和方法,提升理论修养,善于从大局出发思考问题及把握方向,不出偏差;为适应新形势变化,掌握现代技术手段和网络思政技巧,优化知识结构;参与实践锻炼,学习应急技巧和经验,不断提高自身水平。二是改善心智模式,鼓励辅导员学会克制忍让,顶得住压力,经得住冲击,始终保持良好的心理承受力和心理素质。三是组织辅导员团队学习,利用辅导员的集体力量分析和探讨疑难问题,提升整体协作能力。

4.加强培训,提高辅导员的反思能力

突发事件也称危机事件,既是危险也有机遇,关键是如何从中得到反思。重大突发事件发生后,学校可启动适应突发事件需要的改革,这在突发事件没有发生时是没有办法开展的。如何紧紧抓住并充分利用突发事件发生后的时间,让突发事件的处理经验变成辅导员学习的珍贵素材,变得尤为重要。在这个时间段,学校可以集中加强辅导员培训,请有关专家和教授来学校开办专题培训,分享突发事件处理经验和心得,并鼓励辅导员开展相关的研究工作。通过集训,提升辅导员的反思力,让他们在总结中进步、学习中成长。

参考文献:

突发事件的应对范文5

2、黄亚斌(1978-2),男,江西省九江市都昌人。江西渝州科技职业学院教育管理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高等院校管理。

摘 要: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经济的突飞猛进,我国高校的内外部环境发生了巨大变化,各类突发事件有逐步增加的趋势,且高校突发事件的社会关注度高,传播扩散快,不仅影响高校的正常教学秩序,还会影响社会稳定。因此高校面临的一项重要任务是研究应对突发事件的现状和能力培养。

关键词:现状分析;突发事件;应对能力

高校作为高知识、高素质群体的集合,极易成为政府、公众和媒体关注的焦点。这种“关注焦点”使得高校突发事件更易引起社会反响,形成“放大”或“辐射”效应,使突发事件可能转化为社会性突发事件,妨碍和谐校园建设及和谐社会建设。

一、高校应对突发事件的现状分析

根据我国2007年11月1日起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的规定,突发事件:指突然发生,造成或者可能造成严重社会危害,需要采取应急处置措施予以应对的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和社会安全事件。目前高校常见的突发事件有危害公共安全的水灾、地震、疾病等自然灾害;也有危害学校成员自身的自残、自杀身亡等个体事件; 还有危害校园安全的刑事案件,如学生斗殴、偷窃、性骚扰、凶杀等。

(一)高校缺乏应对策略和应对能力

由于目前国情特殊性,高校对于各种突发事件缺乏良好的应对策略和应对能力,面对各种突发事件,往往表现较为脆弱或者逃避甚至成为牺牲品。2009年3月,华南农业大学哲学系一座七层女生宿舍集体被入室盗窃,笔记本电脑和手机估计各10台以上,总金额达10万元左右。让人意外的是,近百女生均熟睡无人察觉。

在应试教育模式下,学校和家长只关心学生的学习成绩,忽略了一个人的发展是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包括学习能力、道德品质、抗挫折能力、心理承受能力、应急反应能力、人际交往能力、实践能力等);忽视了对学生进行危机教育、防范意识教育、灾难教育,导致学生在面临突发事件时出现价值错位、心理失衡、举止无措的现象。2008年11月上海商学院宿舍区发生火灾,4名大学生慌不择路从6楼跳下当场身亡。

(三)高校学生心理类问题事件呈上升趋势

近年来,我国大学生中存在的心理问题日趋严重。有关调查显示,全国大学生中因精神疾病而退学的人数占退学总人数的54.4%,有28%的大学生具有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其中,有近10%的学生存在着中等程度以上的心理问题,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已相当严重。

(四)高校安全类事件频繁发生

有调查显示,近几年发生在高校的偷盗诈骗、故意伤害、故意杀人等案件呈上升趋势。与此同时,发生于高校及高校学生身上的实验室安全、建筑物安全、火电气灾、户外安全、公共卫生安全(如集体食物中毒)等事故类事件也日趋频繁。由于高校人员密度大,聚集性强,一旦发生上述事故类事件就有可能造成很大损害。

二、高校应对突发事件的方法和途径

(一)建立突发事件应急处理机制和预案。

高校要结合本地区、本单位的实际情况,制定一套突发事件应急处理机制和预案。预案制定后要组织各部门人员认真学习,务必使其对各自的职责、应对突发事件的方法了然于心。切实做到预案启动迅速到位,信息搜集快速全面,处置工作细致严谨,舆论引导正确有效。要明确规定突发事件的组织领导、各部门人员的责任分工及专门针对各种可能发生的突发事件的处理方法等。

(二)强化危机教育,提高学生预防能力

在常规教学中需要将人身安全、自然灾害事故、交通安全事故、公共卫生事件等观念融入日常生活及课程教学中;培养学生养成独特的敏感性、理智性觉知,让他们善于从各个角度客观地感知和分析校园突发事件潜在隐患的信息。另外,学校还可编写《安全文明手册》,引导学生辨别突发事件,认识危机涉及的范围、内容和性质,加强学生迅速反应能力,提高学生预防预警预控的能力。其次,积极发挥辅导员在加强培养高校学生应对突发事件能力方面的作用,包括在突发事件发生前的宣传、教育功能,突发事件发生时的凝聚、协调、导向功能,以及突发事件发生后的调节、激励功能。

(三)普及心理健康知识,提高大学生自身心理素质

高校应通过课堂教育、专家讲座、团队辅导、社团活动、网络匿名咨询等各种途径和形式,在学生中倡导和树立“尊重生命、珍爱生命”的理念,加强心理健康宣传和教育工作。具备条件的学校,应开设一条24小时开通的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热线,在每栋学生宿舍楼的醒目位置张贴热线电话号码,确保需要帮助的学生能在第一时间内和相关的专业人士取得联系。突发事件容易使高校学生处于集体恐惧的心理阴影下。此时,及时的介入心理干预和疏导可以有效地控制群体的负性情绪和非理,防止事态的进一步扩大。对群体的心理疏导可采取团体辅导的方式,即将具有共同心理问题的学生聚集在一起,共同做一系列的心理游戏,使他们产生心理共鸣,消除心理恐惧和焦虑。

(四)模拟演练,提高学生应急能力

高校可根据个案形式进行专题演练,拟定可能发生的各类突发事件的模式,在真实的情境中演练,每次演练结束均进行总结,让师生都明白演练的优点和不足,不定期地在实践中检验学生应付突发事件的综合素质。例如组织学生进行火灾的防护演习,让学生熟悉逃生路线、逃生方法以及被困时如何自救。通过现场演练,一方面让学生学会分析自身处境,评价自身的情绪,另一方面学会控制和调节自身情绪波动,积极寻求解决问题的实际方法。因此演练可以帮助高校学生积累突发事件的应对经验,应对策略,从而提高每个学生的实际应对能力。

(五)加强法制教育工作,提升高校师生的法律意识

高校应定期开展法制专题讲座来提高学生法制观念,学校还可以利用校园广播、校报、黑板报、宣传栏等方式对在校学生进行法制宣传教育,学校还能通过组织学生观看法制电视节目,参观戒毒图片展、阅读展览法制报刊,使对学生的教育内容更充实、更具有说服力、更加形象生动。从而加强学生的自我教育,提高他们守法的自觉性。

三、结语

高校作为高等教育的重要阵地在应对突发事件的现状和能力培养方面应该建立广泛的应急预案处理机制,高校管理者及教师要提高自身素质,更多地了解国内、外的环境,做到知学生之所知,想学生之所想,并对学生思想上存在的问题做到及时的了解和疏导,采取动态的管理,要随时根据情况调整方案、完善方案。因此我们要深入研究这一问题,加强高校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构建一个稳定和谐的校园,保证师生的生命和财产安全,保障学校正常的教学科研秩序。(作者单位:1.广东科技学院;2.江西渝州科技职业学院)

参考文献:

[1] 陈丽:维护高校稳定工作的思考[J],文教资料,2006(8)

[2] 贾红棉:高校如何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理论观察,2007(5)

突发事件的应对范文6

快速反应第一时间报道事件

事件是舆论形成的激发点,而重大突发公共事件又具有明显的冲突性,与群众利益关系密切。能否报道好重大突发公共事件因此非常重要,主要原则是既要迅速又要准确。

即时性是网络传播的一大优势,报道突发公共事件更要发挥这种优势,因为时间是突发公共事件的第一要素,报道不及时,会让受众产生疑惑、猜测和不满的心理和行为,甚至导致流言的出现和泛滥,会给突发公共事件的处置带来舆论压力。因此,对于突发公共事件的报道,时间性和时效性是一致的,只有及时满足受众的知情权才能首先“占位”,先声夺人,在第一时间把握报道的主动权。

新江桥是宁波市区CBD最重要的节点桥梁和交通枢纽之一,跨越于宁波三江口姚江之上,连通江北区和海曙区。2006年9月13日下午16时,宁波市交通部门对新江桥实行紧急封桥,当日晚高峰期,宁波市区部分区域交通严重拥堵。由于此次封桥未举行新闻会,事先也没有通过媒体提前告知,所以对交通的影响很大,群众也有意见。9月13日,中国宁波网在首页头条独家刊发了《新江桥“过劳死”紧急封桥》的消息,比同城其他媒体都要早,该新闻点击量迅速上升,并在中国宁波网“天一论坛”引起热烈讨论,跟帖量很大。同时,中国宁波网通过记者采访、网友播报等形式及时报道封桥后的影响,如记者采写的《新江桥封桥部分区域交通堵塞》、网友播报的《宁波市区全线堵车上班路上多花了1小时》、《公交车市区绕圈子把我绕糊涂》等。

仅仅在第一时间报道事件对于网络媒体来说仍是不够的。在舆论形成的初始阶段,社会公众是通过关注事件信息、传播事件信息来发表就事论事的情绪和意见,共同的意见倾向性还一时未形成,此时的舆论形态还只是信息形态。因此,网络媒体应冷静、理智、客观地向公众尽快提供全面确切的信息,通过整合信息消除公众的片面认识和不确定性认识以及由此带来的紧张情绪和过激态度。中国宁波网在事件发生的第三天,推出了新闻专题《新江桥紧急封桥之后》,专题内容随着事件的进展不断完善,为网民提供了一个全面了解事件和获取有关信息的平台,涵盖了事件动态、交通变化、公众意见等信息,不但体现了报道的速度,而且针对受众的信息需求,选择与受众平等的角度,在报道的深度和广度上进行了拓展,为网民参与讨论设定了框架。该专题此后跟进报道的市政府出台新江桥封桥应急预案、搭建新江桥便桥等消息,都由本网记者第一时间采写,充分发挥了网络媒体即时、互动、信息量丰富的优势。

把握大局设置议程反映舆论

网民对于重大突发公共事件的参与度很高,会发出各种各样的声音,如何反映舆论殊为重要。如果对一些较为片面、偏激的言论进行简单化的封堵,虽然可起到一定过滤把关的作用,但也可能激化矛盾,网民意见甚至会转移到其他的舆论场形成“一边倒”的态势。新江桥封桥事件发生后,中国宁波网以大局意识、责任意识和阵地意识为重,巧妙设置议程,公开公正地反映舆论,既为网民的意见发表提供了管道,也促动了舆论合流。

一是在公共服务中缓解意见冲突。新江桥封桥导致的交通拥堵是网民最关注的问题,中国宁波网抓住这个要害,一方面以新闻报道的形式最新的交通管制、公交线路调整等信息。另一方面,通过论坛、博客等互动平台,让网民讨论出行问题,如网民通过论坛的《海曙江北江东三地之间绕行线路指南》、通过博客的《新江桥封桥后,第一次这么走》等帖文,都被编辑有意置顶和推到首页等显著位置,也被整合集纳于专题中。网民的理性声音由此被“放大”,对立意见的冲突由此缓解。

二是在解疑释惑中消除网上流言。新江桥封桥后,网民一度对政府紧急封桥的措施是否妥当提出质疑,对建成年数不太长的新江桥工程质量进行了抨击。收集到这些舆情后,中国宁波网有针对性地通过主题帖、跟帖等形式解疑释惑。虽然在报道突发公共事件中我们遵循的是“快报事实、慎报原因”,但不等于“不报原因、瞒报原因”。所以我们征询到政府部门和权威专家的意见,最终,政府紧急封桥的措施是果断的、新江桥是“”期间为“备战备荒”而建等客观信息,得到了广大网民的认同,一些流言自然而然在网上“沉”下去。

三是在跟进报道中促成网民共识。中国宁波网把做好封桥事件之后的跟进报道,作为在动态变化之中去反映舆论和引导舆论的基础。其中大量的报道都是反映如何去解决问题,如政府部门的应急措施、交警的辛苦工作以及便桥修建的全程跟踪等。中国宁波网在第一时间以文字、图片、视频等形式了《新江桥便桥打下第一桩》、《新江桥应急便桥顺利合龙》、《新江桥便桥正式通车》等报道,这些报道都有大量网民发表评论和跟帖讨论,逐步有效化解了矛盾,83天内便桥建成的速度也让网民看到了政府真正急民所急,促进了网民与政府间形成谅解和共识。

四是在背景前置中转移舆论焦点。中国宁波网把网民的关于新江桥的历史、宁波市区主要桥梁的历史等背景性信息前置,实行阶段性的议题转换,引起了网民的极大兴趣和注意,一时间网民的讨论聚焦于宁波的桥梁文化,对地域文化的认同感又有效促进了舆论和谐。

因势利导细针密缕引导舆论

在一定程度上说,主动引导围绕一条新闻形成的舆论,比一条新闻本身更能体现媒体的责任和力量。关于新江桥封桥事件的舆论引导,除了及时新闻报道用事实说话之外,中国宁波网采取了多种传播手段,如在线调查、嘉宾访谈、网络评论等,在铺设“底色”后因势利导,在互动中形成主流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