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循环经济相关政策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循环经济相关政策范文1
关键词:循环经济;循环经济示范区;3R原则
一、我国发展循环经济示范区的意义
1.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途径。党的十六大报告中提出要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走一条科技含量高、经
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化道路。传统的工业增长模式已经不能满足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而循环经济的发展模式能够最大限度地利用资源和能源,同时使污染物的产生量和最终排放量降至最低;既能有效改善日益严重的生态环境状况,又能在减轻资源环境负荷的基础上进一步推动经济发展,国内外实践已经充分证明发展循环经济是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途径和内在要求。
2.能有效缓解资源和环境问题。循环经济要求以3R原则(减量化、再使用、再循环)为经济活动的行为准则,这就要求用较少的原料和能源投入来达到既定生产目的或消费目的,在经济活动的源头就注意节约资源和减少污染。在生产中,要求产品体积小型化和产品质量轻型化,产品包装追求简单朴实而不是豪华浪费,以达到减少废物排放的目的;通过对产品和包装容器的多次利用,以减少一次性用品的生产和排放;促进废水和固体废物的资源化再利用,以减轻资源压力、进一步减少废物的产生,从而在经济发展过程中有效缓解与资源和环境之间的矛盾。
3.实现与国际接轨的需要。在以日本、德国为代表的一些发达国家,循环经济正在成为一股潮流和趋势。一方面,从企业到区域层次,甚至到国家层次,国外已经有很多成功的经验可以借鉴,这些经验充分证明发展循环经济是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我国在发展循环经济方面虽然也作了一些尝试性工作,但尚处于起步阶段,更多地停留在企业层面的清洁生产和特定产业的生态链接(生态工业园区)层面上,与发达国家在理念和实施行动方面存在的差距较大,需要加快区域循环经济的建设步伐。另一方面,“绿色壁垒”对国际贸易的影响日益增大,国外来华投资者对环境的要求不断提高,都对我国发展外向型经济构成一种严峻的考验。发展循环经济、建设循环经济示范区无疑会有效调整产业结构,合理使用资源,提高出口产品的社会责任和环境亲和力,改善出口产品的环境形象和在国际贸易中的不利地位,实现与国际贸易标准和发展趋势的接轨。
二、我国发展循环经济示范区的选择
1.循环经济示范区的内涵。循环经济示范区是一种以污染预防为出发点,以物质循环流动为特征,以社会、经济、环境可持续发展为最终目标,最大限度地高效利用资源和能源,减少污染物排放的示范区域。
2.循环经济示范区的建设目标。循环经济示范区建设的指标体系可以分为四类:一是经济发展指标;二是循环经济特征指标;三是生态环境保护指标;四是绿色管理指标。其中,循环经济特征指标是循环经济示范区和国内其他示范区的重要区别,应该成为循环经济示范区建设的重点。
3.循环经济示范区的区域界定和选择。循环经济示范区的建设特征之一是其全方位的渗透特性,循环经济示范区的建设涉及的领域较多,涵盖国民经济各个领域,既包括生产性的,也包括消费性的;既包括经济层面的,也包括社会层面的;因此在空间上是以一定行政区域为单位实施的,行政区域可以以乡(镇)、区(县),乃至市、省为基本单位。在我国目前的情况下,以区(县)或市域范围的循环经济示范区为主。综合考虑当前我国的发展现状,可优先考虑三类地区进行循环经济示范区建设:一是经济发展速度较快,对环境质量要求较高的地区;二是具有重要的生态功能区和有待生态治理的地区;三是老工业区或者资源面临枯竭的地区。这三类地区既要求进一步提高经济增长速度,同时又要兼顾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而循环经济的发展模式完全能够满足这种要求,因此适合在这三类地区进行循环经济示范区的试点工作。
三、我国建设循环经济示范区的对策研究
1.成立专门领导机构。成立以区域行政主要负责人为领导的建设领导小组,成员包括发改、环保、建设、规划、物价、财政、税收等有关部门。领导小组负责组织编制完成《区域循环经济示范区建设规划》、组织对规划中各项建设任务的分解和落实,督促各部门之间加强协调合作。领导小组还要对建设任务的进展情况和建设目标的完成情况组织检查验收,保证示范区建设工作的顺利开展。
2.编制专门规划。制定《区域循环经济示范区建设规划》,要把发展循环经济作为编制“十一五”规划的重要指导原则,用循环经济理念指导各类规划的编制。规划编制的重点是对废物减量使用和资源的再生利用,控制不可再生资源的使用量,促进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3.制定相关政策。各地区应在相关法律法规框架下,通过采取税收、奖惩、绿色采购、收费等经济措施,从降低生产和消费成本、增加收益入手,借助市场机制推动绿色采购、节能改造等项工作的不断深入。循环经济示范区还应制定废物处理及循环利用、水资源管理及再生水利用的相关政策。在新能源开发和生态住宅、公共资源信息系统方面,制定相关政策,推进循环经济示范区基础设施的生态化建设。其他政策措施还包括:建立生态信息公告制度、建立鼓励和倡导可持续消费的政策、制定公众参与政策、制定投融资优惠政策等。
循环经济相关政策范文2
[关键词]城市循环经济 实施 研究
一、城市循环经济概述
随着生产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不得不开始面对能源短缺、交通拥挤、住房紧张、供水不足、污染严重等问题带来的巨大压力。为了实现社会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人们提出了如“绿色技术”、“清洁生产”、“废物回收利用”等解决方法,但是要根本人类解决城市资源、环境问题的方案,是发展由模仿自然生态系统运行而产生的循环经济,这同时也是实施现代城市持续健康发展的必由之路。
循环经济,也称资源循环经济,指在人类生产活动过程中,控制废弃物的产生和排放,建立起反复利用自然资源的循环机制,把清洁生产和废弃物的综合利用融为一体。循环经济本质上是一种生态经济,要求运用生态学规律指导人类社会的经济活动,按照自然生态系统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规律重构经济系统,使经济系统和谐地融人到自然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过程中,实现经济活动的生态化转向。循环经济是以物质、能量梯次和闭路循环使用为特征的。
相对而言,传统经济是以“资源产品――废弃物――污染物排放”单向流动为基本特征的线性发展模式,表现为资源的高消耗、高污染、低利用;循环经济是以“资源――产品――再生资源――产品”双向流动为特征的闭合发展模式,表现为资源的低消耗、低污染、高利用和高循环率,是符合可持续发展原则的经济发展模式。循环经济是可持续发展的高级阶段,其基本原则体现为“减量化(reduce)、再使用(reuse)、再循环(recycle),即3R原则”。
二、城市循环经济实行情况
实施循环经济的主要行业是污染严重、资源消费的行业,主要包括钢铁业、有色金属行业、煤炭行业、化工行业、电力行业、建材行业等。从这些行业入手将有利于资源的合理利用,大量减少不可再生资源的浪费,减少重工业对环境的污染,最大程度的保护现有的环境条件。
目前国家已经出台了各项关于利于环境的政策,对部分行业实施强制性要求。已经取得了初步成效。另外,国家还建立了循环经济试点,对其工业、服务业,甚至农业生产模式都作出了相关要求。在产业结构调整、资源节约和综合利用、推进清洁生产和绿色消费,以及尝试循环经济发展模式等方面开展了大量工作,并在管理、制度和政策、法规等方面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取得了很大进展。
总体而言循环经济的实施已经初见成效,但是仍然不可避免的存在一些问题,下面进行详细分析。
三、城市循环经济实施中存在的问题提分析
第一,由于循环经济的实施成本仍然较高,现阶段仍然无法保证各行业有充足的动力加入到循环经济的实施中去。对与一些资源消耗大,污染严重的行业,其自身就缺乏环境的相关硬性约束和实施激励意识,故普及循环经济仍然存在难度。
第二,对于居民对于建立城市循环经济的意识尚不清晰。这主要体现在日常生活中居民无法树立环保的生活理念,一方面无法充分利用资源,不能正确区分和利用可回收物品,另一方面还存在攀比消费和奢侈消费的心理,尚未树立健康、理性的消费方式。
第三,相关理论和技术尚未健全。中国现阶段对与循环经济的理论体系尚未完善,仍然有待于更深刻的研究。而相关循环经济的技术,如产业生态链关键的技术、废品回收与再利用技术,污染治理技术等都没有达到完全的高度,仍然有待进一步发展。
第四,相关政策有待完善。尽管国家早已提出建立和谐社会,要求实行可持续发展战略,陆续出台了关于环境保护和资源利用的各种相关政策,但是对与该方面的量化考核尚未明确,对于不同地区和环境的指标没有作出进一步细化说明,环境标准的颁布尚无法形成预期的影响力。
四、城市循环经济实施的中问题的解决方案及措施
第一,加强对国民的城市循环经济的宣传教育,提倡绿色消费。城市循环经济能否成功实施与社会生活方式是紧密相联的。当循环经济成为全社会环境意识的一部分时,国民已经树立了良好的可持续发展观,会减少了企业对生活废弃物的预处理活动,节约社会成本。
第二,推行循环经济的理论和技术支撑。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自然也是发展循环经济的支撑。要尽快建立包括用于消除污染物物排放的环境工程技术、废弃物再利用的资源化技术和生产过程中少废、生产绿色食品的清洁生产技术等在内的“绿色技术”体系。政府除加大科技投入,大力降低原材料和能源消耗,节约城市企业的生产总成本,尽可能把污染物的排放消除在生产过程中,实现少投入、高产出、低污染,谋取企业整体利益的最大化。
第三,建立激励约束机制,建议政府介入循环经济发展,根据外部性理论,作为公共物品的生态环境和自然资源具有外部性,根据博弈论的观点,这对于分散决策的企业来说,最优的做法自然是搭其他企业的“便车”,为此,在建立有效的激励约束机制,对于由于没有实行循环经济给企业并给社会带来危害的企业来说,要从经济上给予制裁,必要时予以取缔,从而将循环经济成为企业的自觉行为。
第四,加快建设环境产业市场,发挥市场对循环经济建设的推动作用。单纯依靠政府监督实施循环经济的效果并不能达到完全,行动也可能不能持续。而充分利用环境企业的成本收益型驱动机制,及社会大众对更高生活质量追求而形成的消费驱动机制。将“谁污染,谁治理”的模式变为“谁污染,谁治理;谁治理,谁受益”的模式,充分发挥市场对循环经济的推动作用。
参考文献:
[1]张世兴.基于环境业绩评价的企业环境信息披露研究[D].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2009,(11)
循环经济相关政策范文3
[关键词]节能减排 循环经济 问题 建议与对策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环境建设需求的不断提高,节能减排已经成为社会各界共同关注的问题。所谓节能减排,从广义上来讲就是有效节约能量和物资资源,减少有害物质和废弃物的排放,而站在狭义的角度来说就是节约能源,减少有害物质的排放。与此同时,循环经济就是一种资源重复利用的经济形式,传统的经济形式是将自然资源转化为产品,然后将废弃物排放,而现在社会提倡的循环经济是指将自然资源转化成产品以后将废弃资源二次利用,这样不仅能够将能源充分利用,而且能够促进我国的社会经济朝着生态化的方向发展。
一、节能减排与循环经济发展的特征
(1)以生态规律为基础
坚持节能减排、发展循环经济不仅需要所有的经济活动都要遵循自然规律、经济发展规律,更需要以生态规律为基础进行生产、消费,以及废弃物处理等活动,争取将经济活动和生态系统有机结合。所以说,我们要向改变自然规律是不可能的,但是我们可以在尊重生态规律的基础上,减少资源消耗、保护环境。
(2)节约资源,减少排放
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是发展循环经济的一个重要目标。能源节约不仅要对资源少用,使能耗降低,而且要综合各种资源的使用,数次利用,加强循环,进而提高资源的综合利用。现阶段实行的循环经济发展摒弃了传统的垃圾场的设置,而是将资源视为人类生存的基础,是一个需要人类维护的生态系统。在进行科学技术的引进与使用时,除了要将科学技术对资源的开发能力以外,还需要考虑科学技术对生态系统的修复水平,让科学技术成为真正的对环境有益的技术。与此同时,对于人的发展而言,不仅需要将人对自然界的征服能力考虑全面,更需要考虑人如何与自然和谐相处,保证人的全面发展。
(3)建立封闭的循环产业链
循环经济的发展主要依赖于生态规律。具体指工业和产业之间存在着紧密的代谢与共生关系,充分利用科学技术在企业之间建立资源共享、产品互用的循环结构,进而形成封闭的循环产业链条,使得资源在循环中得到科学合理、充分的利用,进而达到物尽其用的效果,实现资源节约与环境保护的目的。
二、我国节能减排与循环经济发展的现状
近年来,我国在积极贯彻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同时,坚持资源的合理利用,积极开发新能源,将能源利用率大大提高,而且还有效地优化的产业结构,对经济发展进行科学管理,鼓励节能减排的创新,因此,在很大程度上可以说是我国的节能减排工作和循环经济发展取得了一定的成就。
当前,我国的循环经济正在稳步向前推进,各地都在的大力进行循环经济的发展,推经清洁生产,加强对清洁生产的科学审核,同时增强了对电力、化工、建材等一些重点污染企业的改造力度,对于企业的清洁生产活动、技术改造活动得都给予大力的支持,鼓励企业进行新工艺、新技术的应用,适时淘汰相对落后的产业,使企业的工艺和技术装备得到有效提高,进而保证资源的利用率,实现资源到产品、再到再生资源、二次利用的经济发展模式,使得多年来的污染问题得到有效的解决。
三、我国节能减排与循环经济发展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虽然我国的节能减排工作和循环经济的发展都取得了一定的效益,但是从整体的角度来讲,我国现在的节能减排工作和循环经济的发展让然处在初级阶段,与真正的和谐型社会经济还有一定的距离。
首先,我国存在着严重的结构型污染问题,化工企业、纺织企业等是我国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同时也是耗能最多、污染最严重的企业,因此我国的减排任务非常重,污染物的排放量居高不下。其次,我国有一部分河流存在着一定的污染问题,治理工作的难度也很大,污染物排放量超过水环境容量的现象时有发生,许多河流的水质离实际的要去还有一定的差距。第三,我国有许多大型企业的发展面临着更新设备的问题,传统的就设备经过多年的工作,设备老化严重,而企业对于设备更新的投入明显不足,一些基础薄弱、技术落后的企业的设施陈旧问题更加严重,他们的治理污染能力相对较弱,而且有的治污目标不明确,资金不足,导致频频出现进度问题。第四,我国一些城市的空气污染严重,存在着非常严重的治理问题,飘尘和二氧化硫含量过高,以及燃煤锅炉、旧城改造、房屋建设、汽车尾气等一系列问题都家具了城市环境的污染,一些老城市还存在着工业布局不合理的现象,更是污染了成分是环境。
四、我国节能减排和发展循环经济的策略
(1)加强节能减排、循环经济的宣传
只有加大对节能减排、发展循环经济的宣传力度,才能够强化全民对能源节约的认识,进而在社会中营造出节能减排和循环经济发展的良好氛围。我国在进行这项活动的宣传时,要充分利用新闻媒体和网络的作用,积极开展节能减排、循环经济的知识宣传活动,使广大人民群众来了解关于节能减排与循环经济发展的国家政策,最大程度的挖掘资源的潜能,进而为国家的经济安全提供保证。国家通过对节能减排和循环经济的宣传,使每一个公民都能够从最简单的节约用水、节约用电、垃圾分类回收利用等方面做起,形成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生活消费模式。
(2)加强科学技术的创新
科学技术的创新与发展是促进经济发展的关键性措施,更是发展循环经济的必要条件。当土地资源丰富、科学技术不发达的时候,人们往往采用的是广种薄收的经营方式,也叫做粗放式经营。如果土地资源紧缺,人们要想提高产量,就必须要加大对科学技术的投入,积极创新科技手段。同时,如果劳动力的价格较高,那么科学的发展也就会被迫加快, 以此来用机器代替劳动力。当今社会,由于人们对资源的严重浪费,不可再生资源越来越少,科学技术的创新则应该朝着代替资源的方面发展,创新出能够代替不可再生资源的资源。因此,我国的企业应该大力开展节能减排工作,充分发挥科学技术在循环经济中的作用。
(3)加强政策的引导作用
站在长远的角度考虑,循环经济的发展有着一定的长远性和前瞻性,节能减排工作并不是每一个企业和消费者都能够理解并做到的。因此,首先要在节能减排、发展循环经济的工作中,充分发挥政府的作用,政府的支持属于政治性的,在循环经济建设中起着主导作用,政府相关部门要加强对政策的制定和实施,促进企业和消费者对节能减排、发展循环经济战略有效实施,同时,政府要将各种利益统一协调,统一部署重大事项,统一协调各部门的行动。其次,要充分发挥相关政策的引导作用,发挥企业在节能减排和发展循环经济方面的积极性,通过财政税收、投资信贷、价格调整等相关政策进行政策的引导,适当调节并影响企业的科学发展方向,加强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机制的建立,促进企业能够对废物进行综合性利用,控制废弃物的产生量。
(4)建立健全节能减排相关政策
1.建立健全相关的激励制度。要想促进循环经济的发展,保证节能减排工作的进行,就必须要发挥政府在招商引资方面的作用,给投资企业提供一个良好的发展循环经济的投资环境,建立健全投资多元化的机制,充分发挥政府的宏观能力,鼓励与限制要同时进行,积极引导企业进行节能减排,对于情节生产工作要全面推进。与此同时,还有尽量加强对积极发展循环经济的企业的培育和奖励,促进这些企业继续提高节能减排的积极性,同时对其他企业起到一定的表率作用。
2.建立健全生态环境的补偿机制。政府的作用在节能减排、发展循环经济方面是非常有力的,要想促进节能减排工作的进行,积极发展循环经济,政府就必须要提供强有力的政策支持,建立健全生态环境的补偿机制,以此来促进环保型产业的良性发展。首先要坚持谁利用谁补偿的原则,将由于生态环境造成的外部成本转化为内部成本,进而将破坏环境的不良行为彻底打击。其次,要同时发展受保护地区和收益地区,只有二者共同发展,才能够促进地区经济的平稳发展。
(5)加强生态化改造,提倡清洁生产
首先,要对企业加强生态化改造,在遵循经济发展规律的原则上,进行企业的优化整合,将污染项目集中布点、有效处理,并做到达标排放。其次,生产企业要全面推行清洁化生产,严格执行与清洁生产相关的法律法规,要严格审核高污染的企业和使用有毒原材料的企业,对他们要进行强制性的管理,建立健全可行有效的清洁生产管理机制,使污染物成为资源,成为没有无污染的有用资源。因此,只有加强生态化改造,促进清洁生产才能够实现节能减排、循环经济的发展,促进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建设。
(6)加强污染源的治理
我国有许多重工业企业,同时这些企业又是节能减排的关键性企业。对于重工业,我国在进行环保工作时,首先要从源头上进行治理,淘汰落后的工艺。同时,重工业要加大对环保的投入,每年都要加大资金的投入,用于设备和人才的更新,而且在技术的改造中,也要坚持环保的思想。此外,重工业还应该积极改善生产环境,进行厂区绿化等活动,建立生态工业园。
(7)建立健全长效机制
就我国的现状而言,节能减排就是一项迫切完成的工作,又是一项长期的工作,因此建立健全节能减排的长效机制是非常有必要的。首先要加强领导的作用,建立节能减排的问责制度,将节能减排工作列入到最终的政绩考核中。其次,要将节能减排的考核指标进行层次上的分解,将具体的目标落实到每一个部门、每一个工作人员身上,同时将奖惩制度落实到工作中,形成有效的激励机制。第三,要积极发展循环经济,使资源的利用率得到有效的提高,第四,要积极营造良好的环保氛围,强化广大职工的环境保护意识,要积极建设环境友好型企业,为建立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贡献一份力量。
五、节能减排与发展循环经济的的关系
(1)节能减排是实现循环经济的迫切要求
现阶段,我国正面临着社会经济发展与人口增长,以及资源短缺的主要矛盾,只有加强对经济结构的调整,促进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才能够促进经济的发展。近年来,国家对循环经济发展的重视力度在不断提高,科学发展观中就明确了节能减排的要求,我们只有将节能减排的思想和行动都统一到国家的政策和部署上来,才能够全力以赴做好节能减排工作,促进环境友好型和资源节约型社会的建设。
(2)节能减排是促进重工业适应循环经济发展的关键
重工业是我国国民经济发展支柱产业,更是高排放、高污染的主要企业。当前,我国的重工业的污染物和废弃物的排放量有所减少,但是仍然与国际上有着非常大的差距。我国的中国业的集中度较低,产能相对落后,这也是导致高消耗、高污染的很总要原因。因此,我国的重工业要积极贯彻科学发展观,加强节能减排工作的进行,淘汰落后产能,引进新技术、新工艺,进而调整产业结构,使得能源消耗和污染物排放量都最大程度的降低,促进我国重工业的可持续发展。
总结: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环境建设已经成为国际性的问题。我国虽然是一个资源大国,但是近年来的环境问题已经非常严重,节能减排工作可以说是任重而道远。要想促进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建设,就必须要坚持把资源的高效利用视为发展循环经济的核心内容,坚持资源再利用的原则,保持低消耗、低排放的发展目标,将传统的经济发展形式转化为现代的循环经济发展形式,建立循环经济的产业结构,推进新型工业化的发展与进步。只有这样,我国才能够在最短的时间内将节能减排工作落到实处,促进循环经济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郭毅民.发展循环经济实施节能减排[J].山西能源与节能.2009(4).
[2]邓崎琳.坚持节能减排践行科学发展[J].冶金经济与管理.2007(04).
[3]陆萍.李训东.淮钢特钢资源循环利用实践[J]..现代冶金.2009.37(03).
[4]袁春晖.节能减排与循环经济发展之探讨[J].辽宁师专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12(03).
[5]杨小川.泉林集团节能减排发展循环经济的成功之路探析[J].经济研究导刊.2009(36).
[6]杨波.发展循环经济,推进可持续发展[J].科技咨询导报.2007(1).
[7]周一枝.以循环经济促节能减排的实践与探索[J].煤炭加工与综合利用.2011(01).
[8]郭允义.展新华.李效生.推进节能减排循环经济实现企业又好又快发展[J]..科学与管理.2008.28(02).
循环经济相关政策范文4
论文关键词:循环经济障碍对策
目前,在国内学术界和有关部门,循环经济已在很大程度上被认同为有利于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经济模式,并且开始着手将其纳入实际操作层面。然而,循环经济发展面临诸多障碍,亟须对其进行客观分析,并提出有针对性的对策建议。惟此,才能促进其从先进的理念发展成现实的经济运行模式。
1我国循环经济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障碍
1.1认识方面偏颇
狭义地理解循环经济,认为循环经济就是清洁生产和资源综合利用,是生产、经济管理和环保部门的事,与己无关;认为中国是发展中国家,贫穷是主要问题,因而迫于经济增长和就业压力盲目追求经济增长,忽视与环境的协调;对自然资源稀缺程度了解不够,以为资源不会枯竭,看不到资源存量和环境承载力已经不起传统发展模式的高消耗和高污染,认为发展循环经济为时尚早。认识偏颇,影响了各方参与循环经济发展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1.2管理方面缺失
(1)缺乏协调统一的管理机构。循环经济覆盖面广,综合性、交叉性强,现行管理体制中没有统一的管理协调部门。
(2)缺乏系统长远的发展规划。循环经济是庞大的系统工程,必须有科学的长远规划和分步实施规划的指导。在推动循环经济发展的初期阶段,如何结合“十一五”规划的编制,搞好适合区域(部门)特色的循环经济发展规划是值得研究和探讨的难题。
1.3经济社会运行方面体系不完整
(1)经济运行系统中缺少物质循环链。现行经济运行体系是按产品流向构造的,即具有前向、后向关联的产品之间构成产业链和产品链,而缺少按物质流向构造的循环链,即上游产品、企业、产业的废料成为下游产品、企业、产业的原料等等。
(2)人类社会组织分工中缺少“分解者”。人类社会目前不乏生产者和消费者,而缺乏相当于自然界中“分解者”地位和作用的废弃物处理者,影响了“废物”在人类社会经济体系中的“内循环”和使“废物”友好进人环境的“外循环”。
1.4制度方面有待建立
(1)自然资源和环境成本外部化。自然资源的使用价格没有反映其生态成本,造成成本外部化;环境容量属公共财产,使用时具有公开获取性,使用结果具有排它性,由于监管不严,企业和公众使用它的收益大于其分担的成本,具有显著的外部性。这使得循环型生产成本高于传统生产,形成循环经济发展的成本障碍。
(2)价格形成机制不科学。初次资源价格和生产支付的环境成本过低;国际分工中存在对原材料和能源提供国明显的价格不利因素;废旧产品和废弃物的收集、整理、运输成本高,再生技术滞后,使再利用原料成本高,以上各因素构成了推进循环经济的价格障碍。
(3)法律法规建设滞后。我国已有4部环境法、8部资源法、20多项资源管理行政法、260多项环境标准。但循环经济法律法规较缺乏,不能满足发展的需要。
(4)相关政策支持不利。现行的循环经济相关政策主要是环境管理制度,以命令控制型政策为主,以市场机制为基础的政策较少且效率不高,对循环经济发展的激励作用不够。
1.5技术支撑体系方面落后
(1)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尚未建立。现行指标体系缺少反映经济社会活动中的物质投入(消耗)、排放(废弃)、利用效率和循环利用方面的指标,不利于评价和跟踪监测其发展情况,以作为对区域(部门)经济社会发展业绩评价的重要参数,扭转单纯追求GDP的政策目标。
(2)技术支撑体系落后。现行技术体系更注重生产效率的提高和新产品的开发,对污染治理、废物利用、清洁生产和生态工业链接等技术开发和重视不够,无法支撑循环经济发展。
(3)缺少相关的信息平台。我国目前还没有形成系统的循环经济信息网络平台,特别是缺少固体废弃物和循环型技术的供求信息,不利于构建循环型社会经济体系。
2推进我国循环经济发展的主要对策
2.1提高认识,转变观念,引导全社会参与
(1)要认识到发展循环经济是人类生存方式的巨大变革。认清循环经济的本质是:把经济活动的中心从单纯以价值流循环为核心,转变为以价值流和物质流循环为双核心。它不仅包括能够创造价值、带来价值增值的社会再生产各个环节,而且包括全部有物质、能源消耗和废弃物产生的社会基本单元。因此,人类必须认识到,发展循环经济不仅是物质流动形式的转变,更是一场经济运行方式的革命和人类生存方式的巨大变革。
(2)要转变发展观、价值观、生产观和消费观。摒弃传统发展思维和模式,坚持科学发展观,走经济、社会和环境协调和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在全社会倡导并确立有利于循环经济发展的价值观,以是否有利于世界系统良性运行作为价值尺度,检验各学科的理论与方法、制度和政策以及技术发明推动人类社会的进步。企业要充分认识到资源和环境也是生产力,发展生产、增强竞争力必须树立绿色生产、清洁生产观,树立绿色消费和适度消费观。
主动消费未被污染或者有助于公众健康的绿色产品;在消费过程中,注重环保,节约资源和能源,改变对环境不宜的消费方式;在消费后注重对垃圾的分类处置,促进其资源化等。
(3)要引导全社会参与。广泛开展绿色教育,将环境常识列入学校教材,加强相关知识的教育培训,加强舆论宣传,普及环境知识;完善环保工作制度,带动民众广泛参与环保实践;经常举办环境污染案例听证会,加强其社会影响;向消费者提供消费选择和消费后果的相关信息;对绿色产品广告予以优惠;定期公布环境质量状况等。引导全社会自觉地进行环境保护,为建立循环型社会贡献自身的力量。
2.2健全管理体制搞好长远规划
(1)成立专门的领导和管理机构。成立以各级党政主要领导任组长,发改委、经委、财政、城建、规划、环保、水利、绿化等部门负责人参加的各级循环经济发展协调领导小组,对循环经济发展工作实施统一领导和部署。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由上述部门组成,负责日常组织协调工作。制定循环经济发展目标责任考核奖惩办法》,把有关任务目标层层分解落实到有关部门和单位,严格考核,认真兑现奖惩。
(2)制定科学的规划。在制定“十一五”规划时,要采用超前性理念和系统工程思想,制定循环经济发展规划。首先,各级政府应将其纳入各级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其次,在加强专题研究的基础上,制定国家、地区和部门循环经济发展的统一规划、专门规划和分阶段、分步骤实施规划;第三,工业区、经济技术开发区、高新技术产业园区、企业、社区等开展循环经济示范,也要编制具体规划;第四,用循环经济理念指导各类规划的编制,如,城市建设规划中应增加对地表水的收集管线设施建设、中水循环利用设施建设、城市污水分类处理设施改造等完善水循环系统的内容、方法和步骤;环卫规划要充分考虑推进城市生活垃圾分类收集、处理工作的具体方法和步骤;科技规划要体现对循环经济重大支撑技术研发的引导和促进,技术支撑体系的建设等方面的内容;经济发展规划要充分考虑产业循环链建设、清洁生产和静脉产业发展方面的内容等。这是搞好循环经济规划工作的重要一环,也是使循环经济贴近、融入经济社会活动的关键环节。
2.3构建循环型社会经济运行体系
运行体系的核心是把各个环节和子系统中的断点或缺损的半环接续起来,形成反馈流程。
(1)发展企业废物代谢网络,塑造生产循环链。首先,在企业层面,组织企业内部物料循环,将生产中流失的物料或生成的废料回收或经适当处理后作为原料返回原流程或厂内其他流程;实现清洁生产,减少物料和能源使用量和排放量。其次,在生态工业园区试点基础上,由各级工业主管部门和工商管理部门等牵头组织对所辖企业进行废物代谢网络调研,按工业生态学原理进行相关分析,对具备输出、输入潜能而未形成输出、输入关系的企业组织洽谈,促成其建立链接关系;对在本辖区范围内无法找到链接对象的企业,可跨产业和地区寻找链接伙伴,建立产业生态系统的“食物链,消除循环链的断点。第三,结合调整产业结构和布局,在新拓展区域的招商引资、项目摆放上突出构建循环经济产业链条和网络,使企业在发展横向耦合和纵向闭合关系的过程中向工业园区聚集,使大部分企业都能成为各种特色生态工业园区的成员,形成共享资源和互换副产品的产业共生组合。第四,大力发展环保产业。它既是生产循环链的补链环节,又是形成全社会完整的循环经济环路的重要环节。
(2)发展废旧物资回收产业,塑造流通循环链。流通领域既要减少商品流通中的物质消耗,还要将可再用的产品和包装物回收上来,返还到相关企业。首先,大力发展废旧物资回收产业。逐步形成多渠道的废旧物资分类收集、运输、处置的产业化和社会化服务体系,完善相关基础设施,在社会范围内形成循环经济环路。其次,培育再生资源集散交易市场,把分散回收集中到规范的市场中来,为资源调控和优化配置提供更多选择。
(3)实行城市生活垃圾分类收集,塑造消费循环链。首先,各级政府应增加相关投入,保证垃圾分类的物质设施建设。其次,由政府与环保企业、房地产开发商联手,在新建住宅区推广使用专供家庭或小区使用的生活垃圾处理器,通过加热干燥和微生物分解等方式,将有机垃圾转换成家畜饲料、有机肥料等。第三,结合文明社区建设,开展小区生活垃圾分类收集试点,由小区保洁员负责指导、监督居民将不同类垃圾正确投放到不同的垃圾箱内,由环卫部门或相关的产业化公司将垃圾分别送往相关企业。第四,在试点基础上,向全社会推广。
(4)实行城市污水集中分类处理,塑造社会整体循环链。社会整体循环链的核心是形成城市内部、乡村内部以及城乡之间废弃物互换的循环链条。近期重点是解决城市污水资源化问题。针对城市污水大部分直接排人河流、湖泊,小部分进污水处理厂,城市污水多为集中综合处理的现状,应加快推进其向集中分类处理转变;将居民、企业、机关单位、公共设施(除医院)的洗浴问下水与厕所公桶的下水管道分设,在城区分别建设城市污水和肥源排放输送管网,在城郊或城区分片建设污水处理厂和肥源处理厂,将厨房、洗浴问污水通过污水管网输送到污水处理厂,经处理后再利用;将厕所的人粪尿下水通过肥源管网输送到肥源处理厂,经加工处理形成系列肥料,运往乡村。企业废水经集中处理后再利用或达标排放。
2.4创新循环经济制度基础
(1)实现环境成本内部化。逐步取消自然资源开发利用补贴制度,使资源价格反映其真实的生态学、经济学价值。对环境容量等共有财产使用者征收高税费,提高生产和消费环节的排污和废弃成本,促使环境成本内部化,解决循环型生产环节的成本障碍。
(2)建立基于资源全部成本的完全价格体制。该体制不可能通过市场自发建立,需政府有计划的组织生态学家、经济学家对资源价值进行货币化评估,计算出其真实价值,并以税收形式计人产品或服务的市场价格,通过市场机制和价值规律消除循环经济发展的价格障碍。
(3)健全循环经济法律体系。以《循环经济促进法》为框架法,以《资源有效利用促进法》为基本法,包括((绿色消费法》、《包装物再生利用法》、《家电再生利用法》、《食品再生利用法》、《建材再生利用法》、《汽车再生利用法》、《节能法》、《废弃物处理法》及相关子法。制定城市垃圾处理、水和大气污染治理的监管条例,将责任主体和监管部门的行为置于法律规范之下。制定可持续发展认证体系、产品质量标准体系、环境标志和标准体系。
(4)完善循环经济激励政策。征收资源税,实现资源有偿使用,限制不可再生资源的开采和使用、限制资源型产品出口;征收废弃物处理费、垃圾填埋和焚烧税,推动垃圾分类处理,促进其减量化、资源化;以废弃物为原料的企业,可获相关废弃物处理费的补偿;对环境有害的技术和产品,在销售环节加征环境附加费,使其在成本效益选择中更乐于采用洁净技术、生产洁净产品;将循环技术纳入科技创新体系,在风险投资基金中划出一定比例支持循环型技术研发;对循环经济项目,给予财政补贴、贷款担保与贴息、低息贷款、优先贷款、延长信贷周期、减免税收或税前还贷等支持通过倾斜的产业政策,支持其到资本市场融资;对清洁汽车、能源及获环境标志和能源效率标志的产品,减征消费税;对原污染型生产设施,折旧率可以提高到30%以上等。
(5)健全循环经济保障制度。包括有利于循环经济的资源、产权、市场和产业等经济制度;循环经济核算、会计、审计、生产、消费、贸易、包装和回收等规范制度;有利于循环经济的财政、金融税收和投资等激励制度。
2.5创建循环经济技术支撑体系
(1)加快促进循环经济发展的技术开发。针对物质在传统线性济体系中不能环状运行的技术根源,研发环境友好技术,包括:消除污染物的环境工程技术,如固体废物处理技术,大气、水、噪声及环境污染综合防治技术;废弃物再利用的循环生产技术,包括:废弃物分解技术,分解物再生产成原材料的合成技术,把再生资源加工成产品的制造技术等;清洁生产技术,包括清洁的生产和清洁的产品技术。近期重点是开发引进资源节约和替代能量梯级利用、延长产业链和相关产业链接、零排放、有毒有害原材料替代、可回收利用材料和回收处理技术,特别是降低再利用成本的技术等,突破循环经济发展的技术瓶颈。
(2)构建循环经济综合评价指标体系。这是循环经济发展从理论探讨进入实际操作阶段的前提。依据其构建原则,通过筛选,我们初步构建了循环经济评价指标体系的逻辑框架(表1)。
循环经济相关政策范文5
关键词:循环经济;环境保护补助;资金支持
中图分类号:F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2)35-0075-02
循环经济是指在生产、流通和消费等过程中进行的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活动的总称[1]。我国循环经济理论尚处于起步阶段,以循环经济理论为主题的研究,随着国家政策的引导和支持,逐渐增多起来,研究方向主要集中以下这些方面:一是循环经济政策的研究。郗永勤在梳理现有政策的基础上,从政策重点、政策范围、政策手段等方面归纳出我国循环经济政策的特点[2]。周达从法律、法规、规章三个层次分析我国循环经济政策体系,得出目前循环经济政策体系的不足[3]。二是循环经济发展的机制以及对策研究。李海申以河北省为例,结合国内外发展循环经济的实践经验,提出了发展区域循环经济的对策[4]。吴晔峰从循环经济的概念入手来探讨发展循环经济的策略[5]。三是循环经济的实证分析。黄文青对广东省循环经济科技创新资金来源情况进行了回归分析,得出了金融机构贷款余额与循环经济高技术产业产值的相关性,提出了循环经济多元化融资的重要性[6]。王晓红运用实证分析的方法研究分析财政政策对资源与环境保护的激励效应[7]。从目前的研究来看,对于循环经济的实证研究还比较少,对环保工程资金投入与循环经济产值的实证分析暂时还没有,本文以湖北省为例,对“三废”综合利用产品产值与政府投资、环境保护补助、企业环保资金的相关性进行分析,得出结论并提出建议。
一、资金投入与发展循环经济的理论分析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持续快速发展,但资源禀赋较差,人均占有量少,资源消耗量大,利用效率低下,资源重复利用率也远低于发达国家水平,使得我国未来的发展面临严峻的资源和环境瓶颈。
1.循环经济的发展离不开资金投入的支持
由于循环经济的设备更新速度快,生产设备要求高,工艺流程需要较高的技术含量,因此研发成本高,需要大量的资金支持。循环经济的技术要求高,从技术转向实践的过程,也离不开资金的支持。
2.循环经济的高风险性
循环经济在理论和实践上并不完全成熟,作为一种新的发展模式还存在一系列尚未解的问题,发展循环经济具有极高的风险性,这也对企业发展循环经济的意愿造成了不利影响,为了降低风险,增加企业利润,政府应该对发展循环经济的企业进行一定的风险补偿,形成完善的风险控制与补偿机制。
3.循环经济的正外部性
由于循环经济产品具有较强的公共性和正外部性[8],公共性和外部性使循环经济发展容易受到仿冒、窃取等不法行为的侵害,从而使投入达不到预期的盈利水平,企业甚至出现亏损。特别是对一些具有重大社会经济效益的基础性技术和共性技术而言(如废物处理,废水循环利用),投资成本往往大于直接投资收益,从而会出现“市场失灵”现象,客观上要求在国家的合理规划和资金的长期投入的基础上,不断完善的资金市场、资本市场和风险投资市场。
二、实证分析
1.分析思路
由于我国循环经济发展时间较短,数据获得难度较大,给实证分析带来了一定的难度。根据现有的湖北省统计年鉴指标,通过一定的综合与归纳,本文选取四个指标进行分析。这四个指标为三废综合利用产品产值,政府投资,环境保护补助,企业自筹资金。三废综合利用产品产值指的是以“三废”(废水、废气、废渣)作为主要原料进行生产的产品的价值(现行价),它是反映资源综合利用的一个重要数据,因此作为因变量分析,得出的结论将会从三废重复利用的角度反映出企业开展循环经济的实际情况。而企业要开展循环经济也离不开资金的支持,因此,以政府投资,环境保护补助,企业环保资金三个数据为自变量进行分析。其中,政府投资和环境保护补助反应政府对循环经济的重视程度,而企业自筹资金反应企业自身进行循环经济的主观意愿。
2.建立模型
以工业三废综合利用产品产值(y)为被解释变量,政府投资(x1)、环境保护补助(x2)和企业自筹资金(x3)为解释变量,构建循环经济资金投入影响的回归模型。
y=b1x1+b2x2+b3x3
其中b1,b2,b3为相关系数,反应这三个自变量对产值影响的大小。
3.回归结果
根据表1中的湖北省统计年鉴数据。用SPSS进行多元线性回归得到结果如下。
y=5.214x1+27.398x2+2.589x3
依据该表可进行拟合度检验,调整的R方差为0.972较接近与1,因此可以认为拟合度较高。
显著性检验中F统计量的概率P值0,显著性水平α为0.05,概率P值小于显著性水平α,拒绝零假设,即被解释变量与解释变量全体的线性关系显著,因此可建立线性模型。
4.结果分析
由回归方程可知,“三废”综合利用产品产值与政府投资,环境保护补助,企业自筹资金相关。
第一,政府的环境保护补助对产值影响较大的原因是,环境保护补助具有乘数效应,能够提高企业循环利用三废的积极性,增强企业发展循环经济的意愿,增加企业的收益。例如湖北中医学院每吨污水处理成本为0.3元,若每吨获得政府补贴0.56元,该院处理生活污水成了赚钱的买卖。在环境补助中,由于三废的循环利用越多,补贴越多,存在着正相关性,因此对产值的影响较大。
第二,政府资金投入更多的是进行一些具社会福利性的公用环境事业,有些并没有产生产值,但具有很强的正外部性,因此对产值的影响较小。
第三,虽然企业环保资金在环保工程中占比较高,但更多的原因是环境保护部门的监督和环境保护法律法规的要求,而非企业自愿为之。而企业环保资金的效率较低,因为企业环保资金更多的是由企业自己负担,不能够产生足够高的收益,使企业对三废的循环使用没有积极性。
综上所述,虽然大部分三废属于再生资源,可以循环利用,但将废水、废气、废渣变成可利用的产品成本很高,经济性相对较差。循环经济的特点和企业的逐利性决定了仅靠企业一己之力,三废综合利用难以达到较好的效果。因此,循环经济的发展不仅需要完善的法律法规与监控机制,更需要政府部门的投资与引导,完善环境保护补助政策,加大补助力度,通过经济手段提高企业发展循环经济的意愿。
三、对策与建议
从数据中可以看出,在湖北省循环经济发展中,政府投资与补助都不稳定,有的年度较多,有的年度较少,也说明了相关经济政策没有持续性与连贯性,虽然三废综合利用产值在逐年上升,但上升幅度有限,更多的是依靠企业过去对循环经济投入的累积效应,而企业自筹资金虽然占比较高,但主观意愿性不强,导致对产值的影响较小,对此,我们可以提出一些对策与建议。
1.加大环境保护补助的资金投入
环境保护补助可以激励企业减少生产,驱使企业将污染成本最小化和激励企业进行技术革新,因此,要加强对企业的循环经济补助,保证补助的政策的完善性,补助资金投入的长期性与连续性,加大资金投入的额度,对相关补助资金的施行情况进行监督。
2.发挥企业自筹资金的作用
虽然资金自筹资金的利用效率较低,但自筹资金具有很高的占比。可以通过宣传,加强信息的交流,介绍一些新的循环经济技术,让企业感到有利可图。
3.推进循环经济技术创新,产学研相结合
由于循环经济的技术研究要耗费大量资金人力,光靠企业很难完成,需要政府的支持与帮助,企业与相关科研机构合作,共同促进循环经济技术的产业化发展。
4.支持重点企业的循环经济发展
对于一些重点企业的发展,给予更多的资金支持与激励。重点企业更具规模优势,而且具有示范作用,能够对其他企业发展循环经济产生有利影响。
5.保证相关法律法规的长期性
循环经济的发展离不开政策的长期支持,因为企业投入巨大,循环经济的发展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只有相关政策的持续支持,才能够使循环经济逐步成熟,走上资源集约型发展道路。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循环经济促进法[Z].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四号],2008-08-29.
[2]郗永勤,赵宏伟.中国循环经济政策的动因、演进、特点与评价[J].中国行政管理,2010,(10).
[3]周达.我国循环经济政策现状、环境及导向研究[J].兰州商学院学报,2010,(2).
[4]李海申,等.区域循环经济发展机制和对策研究[J].内蒙古科技与经济,2011,(15).
[5]吴晔峰.发展循环经济对策分析[J].商业文化:下半月,2011,(4).
[6]黄文青.金融支持、科技创新与循环经济发展的理论与实证研究[J].科技管理研究,2010,(11).
循环经济相关政策范文6
一、继续深入开展资源节约活动
2005年资源节约系列宣传活动的主题为“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加快建设节约型社会”,制定和落实宣传方案和措施,在企业、机关、学校、社区广泛深入地开展资源节约宣传。组织好2005年全国节能宣传周活动,做到主题鲜明、形式多样、影响广泛、注重实效。在开展资源节约专项检查的基础上,进一步总结、探索建立资源节约的长效机制,建立适应市场经济要求的节约新机制。
二、大力推进循环经济发展
待国务院《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循环经济的意见》后,协调有关部门落实相关政策、措施和各项任务。在重点行业、重点领域、工业园区和城市开展循环经济试点,利用国债资金和财政预算内资金对试点项目给予支持。组织循环经济先进适用技术的推广应用及共性、关键技术开发和产业化示范。组织开展循环经济法规框架研究,提出立法建议。会同国家统计局研究建立循环经济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及相关统计制度。组织编制发展循环经济与建设节约型社会“十一五”规划,全面推进循环经济发展。
三、推动全社会节能工作
贯彻落实《节能中长期专项规划》,做好规划宣传和社会反映搜集工作,细化分解并组织实施规划提出的十大重点节能工程。落实《钢铁工业中长期规划》和《钢铁产业发展政策》有关资源节约要求,实现资源消耗减量化和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指导制定和完善强制性能效标准,扩展节能产品认证范围,实施家用电冰箱、空调器能源效率标识管理。组织制定《节约石油管理办法》、修订《节约用电管理办法》。继续推行分时电价制度和试行差别电价政策。会同财政部研究制定生产或使用节能产品的鼓励政策。加强对地方节能监测(监察)中心的能力建设。落实《节能产品政府采购实施意见》,推动政府机构节能。《中国节能技术政策大纲》(修订),支持重点行业重大节能技术改造,组织重大节能技术的推广应用。
四、积极推进节水工作
继续推进节水型城市和节水型社会建设。继续支持农业节水灌溉工程建设。重点抓好火力发电、钢铁、石油石化、化工、造纸、纺织、煤炭、建材、食品等高用水行业节水,特别是北方严重缺水城市的节水工作。推进废水资源化,提高再生水利用率。制定和《海水利用专项规划》,重点抓好沿海缺水城市海水淡化和海水直接利用工作,提高沿海缺水城市海水替代淡水资源的贡献率。开展矿井水资源化利用,重点抓好严重缺水矿区和矿井水资源丰富矿区的矿井水资源化利用工作,解决矿区生活用水和工业用水短缺问题。制定和《中国节水技术政策大纲》,加快节水技术的推广应用。把推行阶梯式水价制度作为城市供水价格改革重点,扩大实施范围。以推行农业终端水价制度为目标,推进农业用水价格改革。
五、加快资源综合利用工作
研究起草《资源综合利用条例》、《废旧轮胎回收利用管理条例》,协调财政、税务等相关部门完善资源综合利用优惠政策。研究推进“生产者责任延伸制度”,督促和指导国家废旧家电回收处理体系建设试点工作,研究制定我国废旧家电回收处理专项资金征收使用管理办法。积极抓好共伴生矿、尾矿、大宗废物等的回收利用。研究制定《墙体材料革新管理办法》和《墙体材料革新发展规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