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时代传播的特点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网络时代传播的特点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网络时代传播的特点

网络时代传播的特点范文1

论文关键词:网络时代,传统媒体,快速发展

1 网络时代传统媒体应加强与新媒体的融合

网络时代下,传统媒体无论是在传播手段还是在传播范围上都与新媒体有一定的差距。根据对传统媒体的了解,基于传统媒体的特点以及新媒体的优势,要想在网络时代下实现传统媒体的快速发展,就要加强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的融合,具体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1 传统媒体应增加与新媒体的合作

基于网络时代新媒体的快速发展,以及新媒体受众群体的不断扩大,传统媒体只有加强与新媒体的合作,形成与新媒体的良好合作关系,才能在未来的发展中获得一席之地。因此,加强与新媒体的合作十分重要。

1.2 传统媒体应吸取新媒体的优点

新媒体之所以能够实现快速发展,与其传播的快速性和广泛的覆盖性有着直接的关系。基于对新媒体优点的了解,传统媒体只有吸取新媒体的优点,做到为我所用,才能提高发展质量,进而在网络时代下实现快速发展。

1.3 传统媒体应加强与新媒体的交流

随着新媒体发展质量的不断提高,传统媒体应立足自身发展需要,加强与新媒体的交流,实现对新媒体优势的不断吸收,保证新媒体与传统媒体实现良好的沟通和交流,为传统媒体的发展提供有力的支持。

2 网络时代传统媒体应积极更新发展理念

网络时代的到来,给了传统媒体以新的发展机遇和挑战。面对网络时代新媒体的快速成长与发展,传统媒体只有积极更新发展理念,加强对发展环境的认识,才能在实际发展中提高发展效果。结合传统媒体的发展现状,网络时代传统媒体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2.1 传统媒体应对网络时代的特征有全新认识

网络时代到来以后,人们获取信息的渠道得到了有效增加,新媒体的形式也不断增加,媒体的传播范围更加广泛,覆盖面也更广,对传统媒体的发展造成了不小的冲击。为此,传统媒体应对网络时代的特征有全新认识。

2.2 传统媒体应对面临的发展形势有正确的看法

对于网络时代而言,传统媒体的优势正在进一步降低,面临新媒体的崛起与挑战,传统媒体只有对目前的发展形势有正确的分析和判断,才能提高发展质量。因此,网络时代传统媒体应加强对发展形势的研究和分析。

2.3 传统媒体应更新发展理念发掘自身优点

在网络时代,虽然传统媒体遇到了不小的挑战,但是传统媒体的优势并未丧失。只有积极更新发展理念,毕业论文并努力发掘自身优点,才能保证网络时代下的传统媒体得到快速发展,因此,更新发展理念是提高传统媒体发展质量的关键。

3 网络时代传统媒体应努力寻求创新

基于网络时代新媒体的快速发展,传统媒体如果不积极寻求创新,将会在与新媒体的竞争中处于劣势。因此,努力寻求创新,应是网络时代下传统媒体发展的必由之路,只有认识到这一点,才能保证传统媒体获得有效发展,具体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3.1 网络时代下传统媒体应创新传播形式

基于网络时代的现实特点,传统媒体只有创新传播形式,在传播手段上不断创新,才能提高发展质量,为传统媒体的发展提供有力支持。

3.2 网络时代下传统媒体应创新发展模式

受到新媒体的影响,传统媒体只有创新发展模式,并正确理解网络时代的影响,才能提高发展质量,进而满足传统媒体的发展需要。

3.3 网络时代下传统媒体应拓展传播范围

传播范围的拓展,是传统媒体在网络时代下最需要满足的要求,只有不断拓展传播范围,提高传统媒体的针对性和全面性,才能达到提高传统媒体发展质量的目的。

4 结论

通过本文的分析可知,如何正确利用网络机遇,有效提高传统媒体的发展质量,成为了传统媒体发展的重要内容。基于这一认识,网络时代下的传统媒体要想实现快速发展,不但要加强与新媒体的融合,还要积极更新发展理念,最后还要努力寻求创新,使传统媒体能够在网络时代下获得新的发展。因此,传统媒体应对网络时代有全新的认识,不但要强化发展理念,还要积极转换发展思维,使传统媒体在网络时代下获得全面有效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陈晨.新媒体的崛起与传统媒体的突围之路[J].青年记者,2011(17):100-101.

[2]何维强.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的交互与结合[J].中国地市报人,2011(8):47-48.

[3]范翠萍.全媒体语态下的媒体竞合[J].声屏世界,2011(6):61-62.

[4]郭全中.传统媒体的微博应对策略[J].新闻与写作,2011(7):40-43.

网络时代传播的特点范文2

网络时代下,微博对新闻信息传播的影响是利弊共存、具有双重效应的,我们要辩证地看待,微博的发展为新闻传播带来了巨大的发展机遇的同时,也带来了很多负面影响。

(一)新闻存在不真实性众所周知,网络时代就是一把双刃剑,微博传播新闻也是一样的。前文中我们提到传播者在新闻传播中是最重要的一个环节。因此,微博的出现逐渐让大众有了话语权。这一现象使得不少网友还是不安分起来,他们利用微博传播新闻的大众化,传播不真实的新闻信息,使得网络上的虚假新闻泛滥成灾,很多群众在得不到证实的情况下会信以为真,并开始受虚假新闻的引导,做出一些不理智的行为。例如,“大妈抢盐事件”、“盲目囤积黄金饰品”等事件,这些事件的发生都是因为网民受虚假信息的鼓吹。

(二)新闻被不良媒体利用传统网络时代下,新闻的大都掌握在主流媒体手中,而现在,越来越多的小媒体出现,其中很多怀有不良居心的,利用微博传播新闻的门槛低、速度快、大众参与度高等特点,故意传播社会负面新闻,并加以大肆渲染,企图引导大众的判断力与价值观。

二、网络时代微博给新闻传播带来的正面影响

(一)信息共享自从互联网的到来,网络逐渐把大家连接在一起,人们感受到了“地球村”的存在,在这样的一个时代大背景下,微博应景地出现了,它把新闻信息的传播又带到了一个微网时代。网络时代下,数据的传播是全球化的,这样一来,新闻信息的传播也是全球化的。它不再局限于报纸、期刊、广播、电视等传统传播媒介上,因此也具有不可比拟的技术优势与大众优势。在微博的推广下,任何一个地方在任何一个地点发生的任何一件事情都可以被网络推送出去,进而让全世界其他地方的人们都了解,这就是新闻信息的共享。

(二)形式多样化随着时间的推移,新闻不再是枯燥的文字或者声音,而可以是一个个有趣的视频,可以配上各种有关图片,制作成大家感兴趣的形式,不仅可以吸引观众,还可以用另一种方式解读新闻。新闻本身是呆板的,但是我们可以赋予它以时代的特点与意义,那么新闻就变成活生生的了。

(三)大众参与度加强传统时代下,新闻只是简单的输送出去,被大家所了解。但是网络时代下,大家不再是冷漠的、单方的了解新闻了,人们开始渴望参与,愿意用实际行动来解决问题、关注社会。例如,2008年,中国四川汶川发生八级大地震,微博第一时间传播出这一新闻,很多灾区群众通过网络了受灾的图片、视频等。大家通过网络知道这一消息后,并不是坐以待毙,而是广泛行动起来,自愿组织捐赠物资,整个中国都在行动。消息传到其他国家与地区,世界各地的政府、企业都给予了一定的物资帮助,还有部分国家第一时间为我们提供了技术救援帮助。网络对这一新闻的传播,无异于挽救了更多受灾群众的生命,缓解了灾区人民的痛苦。与此同时,许多网络志愿者都自发举行祝福祈愿的活动,在网络上号召更多的民众参与到这场救援行动中。不得不说,微博传播新闻加强了大众的参与度。

(四)打破局限传统网络时代下,新闻的大都掌握在主流媒体手中,而当主流媒体的关注点聚焦时,其他新闻点往往会被忽视,这并不能满足人们对新闻的要求。网络时代下,孕育而生了很多规模不大,但是极具特色并且覆盖面可谓无所不在的小网站。例如,天涯社区、无为网,这些网站的出现,用一种独特的方式在传播新闻,很受大众朋友的喜爱。而微博的出现进一步推动了这一趋势,把新闻传播的局限又一次打破了。这样一来,我们每个人都置身在新闻之中,每一个人都可以把自己身边发生的新闻出去,人人都是小记者,处处都是大新闻。

(五)贴近生活大家都知道,传播者在新闻传播中是最重要的一个环节。因此,微博的出现逐渐让大众有了话语权。而且微博本身具有的亲民百姓的特点,让新闻的传播更加通畅,也使得新闻愈加贴近生活、关注老百姓,拥有了更大的发展平台。在人们以往对新闻的印象里,大多是关于国家大事或者国际上重要事件的报道,很少有报道社会中某一个平凡人的事迹。但是随着时代的进步,微博的发展,新闻更多地贴民,关注社会生活,于是,越来越多的草根英雄出现在人们的视野中。例如,徒手接孩子的“最美妈妈”、为家庭放弃学业自主创业的“豆腐西施”,她们就是一个个的普通人,过着平凡的小生活,为家庭为工作为社会默默奉献着,是微博时代带领他们走进大家的视野中。这也让新闻的传播真正地走进社会,走进人民群众。

三、结论

网络时代传播的特点范文3

一、网络时代的传播特点

网络时代的到来,人们获取新闻的方式随之有所改变,网络传媒改变了传统媒体单向、单一、低频的传播方式,凸显了受众自主选择的主体地位,显现出不同的传播特点:

1.传播方式更丰富。互联网传播融合了大众传播、人际传播等多种传播形式,网络时代的新闻传播者不再局限于编辑、记者等专业的新闻从业人员,传播平台也不再局限于电视、电台、广播等等。在网络环境下,高科技的传播介质层出不穷,网状的互联传播形式不断升级,打破并重组传统的传播方式,并呈现多样化和平民化特点,这同时也对传统传播形式是一种延伸和丰富。

2.传播形态更复杂。网络新闻信息不受版面空间的限制,可以上传较丰富的图片和影像资料,通过文字、图片、视频等形式让新闻“活”起来,多层次、多角度的“立体新闻”更能带给受众“悦读”感受。同时,网络固有的特点也使得信息在网络上的传播异常迅速,极大地拓宽了受众主动选择信息的余地,释放了“快读”时代受众张扬个性的需求。

3.传播受众更自主。互联网是双向交流的媒体,网络新闻的受众同时又担任着传播者的工作。网络空间有极大的自主性,网民可以根据需求定向寻找新闻信息并发表自己的观点,改变了此前“你播我看、你写我读、你说我听”的传播方式。而且网络没有传统媒体的时空局限性,不受媒体安排的时间、方式与内容的限制,使得新闻更具有参与性、互动性,这也是较之传统媒体的一大优势。

4.传播方式更随意。网络信息“门槛”的降低和“把关人”的缺失,一方面促进了新闻的传播,去掉新闻审核、语言编辑、排版等一系列新闻制作流程后,信息的流量更充沛,更富有活力;另一方面,传播者的多元化及网络传播的把关人角色弱化后,网络信息的真实性难以保证,导致小道消息满天飞。更有甚者,网络成为社会谣言温床和负面情绪宣泄口,对新闻工作者进行信息甄别制造了难度。

二、网络传播对传统“新闻意识”的冲击

经典新闻传播理论对推动人类传播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指导作用,但网络新的传播特性对传统经典的诸多新闻传播理论带来了巨大的挑战与冲击,随着传统媒体的网络化程度正不断加深,电子报、网络电视台、网络广播等已经成为受众普遍接受的网络展现形式,网络传播对传统的“新闻意识”带来了一定的冲击。

1.从“抢新闻”到“挖新闻”。随着网络时代的到来,新闻的时效性屡屡被刷新。由于信源增多,人人可以在网上传播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感。当突发事件发生后,即便记者第一时间接到线索,第一时间赶赴现场采访,但记者到达现场时,相关信息已经铺天盖地,受众自由选择信息“接口”,无须经过中间环节的筛选。人们关注事件的最新进展,而非事件的深度解读,对媒体人而言,能否在注重新闻时效性的同时,挖掘出新闻背后所反映的深层问题,以最真实、最全面、最深刻的报道来吸引受众,成为报道的关键。

2.从单条新闻到“全景新闻”。自媒体时代,网络的聚合效应格外明显。网民定向寻找、选择、吸纳需要的信息,回避不需要的信息。当具有一定社会影响力的新闻事件出现,各类相关的新闻专题也随之呈现,以消息、通讯、评论以及图片、视频、音频等全方位展示,并根据事件的进展进行同步更新,体现为信息传播的“全景聚合”。传统新闻报道的多点快发、多条快发、多形式快发不断突破创新,利用视频直播、微博直播、图片直播等方式普遍应用,多手段快发成为趋势。这就要求报道形式突破固有窠臼,实现从单条新闻到“全景新闻”的跨越,方便受众更加直观地了解事件的发展脉络。

3.从职业记者到“公民记者”。互联网的普及,尤其是移动互联网的广泛应用,使媒介的概念得到了延伸。网络传播的双向互动性,创造出了一个全新的不受控制的传播环境,传播者和传播受众互为网络新闻信息的传播主体。在新媒体的互联环境下,各种论坛、博客、qq群、微博成了信息的全新载体,造就了另一种传播者身份——公民记者。公民记者没有职业记者的专业度,却有灵活、速度、迅速爆发等优势,他们重要信息,聚焦重大事件,引起网上广泛讨论,担负起了社会监督和参与的责任。从职业记者到公民记者的转型,不仅是时代进步的体现,还是社会管理和新闻事件公开、透明的必然要求。

三、如何培养新闻工作者的“网感”

网络时代,随着传播技术手段的突破,受众对新闻的“胃口”越来越高,要求新闻工作者认清形势,看清趋势,在实际新闻工作中不断培养自身的“网感”。

1.积极与网络“接轨”。新闻从业人员的地位特殊,处在政府和人民群众之间,既为党和政府代言,也反映着人民群众的需求和愿望,各种思潮对新闻工作者更易形成冲击。这就要求身处网络时代的新闻工作者积极融入网络环境,知网、懂网、用网,具有更强的新闻敏感和敬业精神,通过真实客观的信息传播引导网络舆论,协调网络舆情的堵与疏,捍卫社会主流价值观,从而推助网络舆论引导工作的规范有序开展。

2.善于在网络中汲取养分。网络的兴起是社会进步的表现,也是满足人们生活需求的重要途径。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新闻工作者是否谙熟网络的工具属性,决定了其对新闻线索的掌握及新闻预判的能力。网络时代,人们了解社会、了解世界的窗口呈现多样化趋势,这就要求新闻工作者学会在自媒体环境下提高工作效率,通过扎实的新闻功底进行信息聚合和创新,将新闻做新、做深、做活、做透,以此来适应网络时代受众对信息的全新要求,并不断丰富现代传媒体系。

3.做全媒体时代“多面手”。网络时代,要求新闻工作者在掌握和具备良好的文化和知识储备以外,还要熟悉各种媒体展现形式,努力将自己打造成集采、编、播、录、摄于一身的全媒体素质的新闻工作者,不仅要掌握基础的网络技术知识,同时要掌握网络传播的特点,明晰网络传播的发展趋势。一方面新闻工作者要苦练并掌握新闻专业基本功,强化精品意识,使自己成为实至名归的“新闻人”;另一方面,新闻工作者要学会利用互联网的交互性,与受众建立联系,通过科学、高效、便捷的传播手段满足人们的信息需求,摆脱传统媒体工作模式的影响。

4.做好网络信息“把关人”。面对网络五味杂陈的大容器,良莠不齐的信息给新闻工作者的筛选与整合带来巨大困难,网络谣言、网络诽谤、虚假新闻等吸引着受众的眼球,这就需要新闻工作者具备较强的社会责任意识,去伪存真,积极甄别虚假信息,将新闻责任意识带到网络环境中,为营造良性、正面、积极的网络生态做出贡献。

网络时代传播的特点范文4

关键词: 网络英语 发展 翻译法

一、英语的发展

人类的语言是从劳动中诞生的。有了人类的劳动,便开始出现语言,它是人类从事协同劳动的工具――互通消息、交流思想、表达思想及统一行动的工具。以前有些语言学家认为,世界上约有三千种语言。现在世界上已查明的语言有五千六百五十一种;得到比较深入研究的语言只有五百来种。众所周知,英语是当今世界上主要的国际通用语之一,可是九百多年以前,即在诺曼底入侵英国的1066年,世界上说英语的人口仅有一百五十万左右;到了莎士比亚时代,世界上也只有约五百万人说英语。当今世界以英语为母语的人口已达三亿二千万以上,从使用和学习英语的人口来看,英语在世界范围内所取得的惊人进展是语言史上无与伦比的;英语的确堪称“国际语言”。从使用范围来看,英语也是当今世界上主要的通用语。可以说,在世界每个角落都有人在使用和学习英语。英语能够得到如此广泛的应用和传播,这是有其历史根源的。英国是个岛国,海上力量发展较早。十世纪时,英国就自称为“不列颠海洋之王”。到十九世纪,英国便成为全世界独一无二的“海上霸王”。二战后,英国的实力已“日落西山”。但这并没有影响英语的广泛传播和应用,这是因为取代英国霸权地位的是以英语为母语的美国。从英语本身特点来看,英语成为国际通用语也不是偶然的。首先,与欧洲的其他语言相比,英语的词汇系统比较简单。其次,英语的词汇具有“世界性词汇”的特点。

二、美国英语的崛起

二战结束后,美国迅速确立了在世界上的军事及科技的霸主地位。从而使美国英语也迅速崛起,其原因也是多方面的。在过去的几十年中,美国的政治影响在全世界与日俱增,使它在世界的政治舞台上扮演着主角作用。自从第一台计算机问世以来,美国的计算机行业是无与伦比的;而且计算机都使用英语,况且是简略易懂的美式英语,这对美国英语传播起到了主要的作用。此外,我们在世界的几乎每个角落都可以收听到“美国之声”,读到《纽约时报》、《华尔街日报》等著名报纸;几乎所有的大城市都存在具有美国特色的“麦当劳”和“肯德基”,这更加有效地传播了美国英语及其文化。

三、从应用语言学的角度看英语的发展

语言和文化关系甚为密切。语言是文化产生与发展的基础,而文化的发展也促使语言更加丰富和精细。语言忠实地记录了文明的发展,可以说,语言是历史、文化的“化石”。从横向和纵向的角度去看语言的文化传递功能,我们可以发现,语言是各个民族和国家交流、传递科学、文化成就、知识、经验的重要手段。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美国在东方的影响加强,不但传播了“美国生活方式”,而且使一些国家的词汇大大增加了英语外来语的成分,也是一个说明。在我们现代社会里,科学和技术信息以每年增加30%的速度,快速增长,作为信息载体的语言正在发挥着前所未有的作用,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前,文化传递的方式只能是书面语;而在现代社会里,由于各种高科技产品的出现,特别是因特网的出现,使信息的单位时间的传播量骤增,而传递时间大大缩短。在信息社会里,语言并没有因为科学技术的发展而降低它的作用。可以说在网络时代中,网络语言――英语是文化传递的基本载体。互连网上90%以上的信息都是英文信息,以至网络文化逐渐形成一种英语文化势力。目前英语文化尤其是美国文化,已借助新型的传播技术在全球范围内形成新的文化霸权。人们在学习电脑、使用电脑时必须学习英语,自觉或不自觉地接受了“美国文化”的影响。这样使英语在世界各个角落的使用和发展如虎添翼。

从纵向看,每个民族的文化遗产都是通过语言世代相传的。语言既受时间的约束,但又可超越时间。人类可以利用语言的书写功能,保留祖先的文化遗产,我们应该充分利用互联网这个世界性网络传递中国的文化,充分向世界展示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和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成就,让世界真正了解中国。

四、从词汇学角度看英语的发展

词汇学作为语言学的分支,它主要研究的是作为语言主要单位的词汇及其词的特性。词汇和词义的发展是和社会的发展、人们对现实现象的认识的变化紧密联系着的。由于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那么网络英语作为互联网上的人们进行信息交流和信息处理的交际符号,它伴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而产生。新词的产生和旧词的消亡、词语的替换、词义的演变。所有词汇的变化,最直接、最迅速、最集中地反映着日新月异的变化。而网络英语正是高科技的产物,它随着因特网的使用而出现,也随着因特网使用的加深而丰富。如果不置身于网络中,很难猜出某些词的词意。如:cyberspace(网络空间),cyberspeak(网络用语),cyberworld(网络世界),micraself(沉溺于网络的人),freeware(免费软件),E-mail(电子邮件),BTW(By the way)顺便提一下,IT(信息技术),B4(Before)等。伴随着网络的发展,英语词汇,特别是网络词汇迅猛增长,因为网络语言――英语是人类文明成果的具体体现。它是语言与社会“共变”的产物。

五、网络文化对英语的影响

(一)网络文化特点

计算机互联网作为20世纪末西方社会舶来品,在带来先进的科学技术和信息时代新的增长点的同时,也带来了与民族传统文化特色大相径庭的西方异质文化。网络文化是依存于现代高科技生产方式基础上的数字化文化。网络文化具有平民性、开放性、自由性、互动性、平等性和虚拟性等特点。所谓平民性,指的是普通的平民百姓,只要想欣赏网络文化,都可以在网上随意欣赏。所谓开放性,指的是上对要人,下到平民,任何人只要愿意,随时可以融进网络文化中;所谓自由性,指的是网络中的成员,可以建立自己的网站,传播信息。互动性指的是网络中的每个成员对于网络中的信息共享,而且可以相互交流,开发和使用网络中丰富的信息资源。所谓平等性指的是网络中的所有成员,互相平等,没有人类现实社会中的优与劣、贫与富、贵与贱之差异。虚拟性指的是网络为现实社会的人们构起一个新型的虚拟空间。如对人类感觉的虚拟及完全建立在想象之上的虚拟,如网络生活。目前,网络文化还在以人们无法预计和想象的速度迅速发展,并成为一种普遍的社会文化现象,而它所凸现的文化价值越来越为人们所关注。

(二)网络时代英语的特点

网络作为一种前所未有的高新技术,将极大地影响和改变着人们的生活方式、工作方式。展望未来社会,网络在人类社会中的影响会越来越大,这种网络不仅是物理上的网络概念,而且是广义上的信息网络概念。网络的发展将会使世界文化共享,使全球的艺术资源共享。当前英语在世界语言中占据着主导地位,可以说英语是国际政治、科学、技术、航空、旅行、国际贸易等方面的公共语言,也是互联网络中最通行语言。随着因特网的日益普及和信息高速公路的发展,世界各国主要的新闻媒体纷纷在因特网上建立自己的网站,把报纸上的文字、图片、广播的音频、电视的视频这三大媒体独到的优势和与现代化的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数据库技术、多媒体技术和网络技术融为一体,利用网络快速传播各行各业的最新消息,让不同国家、不同地区的读者尽快了解当今世界所发生的变化,以吸引更多的读者。从因特网上,我们会轻松地了解到,网络时代的英语具有超强的时代感、覆盖全球的国际化及全球统一的标准化的特点。网络文化中英语的超强时代感体现在语言简洁明了、内容短小精悍、概括性强、语言通俗、易于理解、常用短小词汇和缩写等;尽量避免专业性术语很强的词语的使用。网络英语读起来简洁明快,结构紧凑、浅显易懂,使读者亲身体验到网络时代的节奏。互联网连接着全世界的各个角落,它对世界的影响显而易见,它是没有国界的,而且大量的信息传播是用英语,英语作为互联网中的公共语言,很明显它已成为全球互联网中的共同语言,因为互联网上90%以上的信息都是英文信息。可见,网络时代的英语具有国际化的美誉;网络时代使全世界各地的网民在因特网上借助于英语这一信息传播的工具,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不受时间、空间和信息量的限制,随时融入网络中,选择所需要的信息相互交流,随意的选择都使用着人们彼此可以理解的语言――网络英语,可见,英语还是有标准化的特点的。

(三)网络时代对英语影响的原因

在网络时代,人们接触网络并融入到网络中去的唯一工具就是计算机,而对于了解和掌握计算机操作的基本语言就是英语,无论人们是否愿意学习英语,为了交流,都必须掌握计算机上的最基本的操作语言,而所有的指令原始编程都来源于BASIC语言――英语。由于对计算机的了解,进而对英语语言的掌握,使人们在网络时代的接触面扩大了,从而开阔了人们的眼界,这也势必造成了英语这种强势语言的影响面日趋扩大。

在网络化的信息时代,由于网络中的内容传播迅速,使一些来自西方社会的文化、思想充斥着网络,而青年人往往是新文化、新思想的崇拜者,他们喜欢流行音乐、流行歌曲、流行饮食,而所有的这一切都依赖传播最快捷的方式――互联网,因而年轻人无形中接触到这种语言,从而对这种英语产生亲近感、信任感,最后认同、依赖这种语言载体所带来的文化理念,因为任何文化都是世代相传的,所以伴随着网络文化而来的英语必然会在非英语国家产生日益扩大的影响,对一个民族及其文化产生根深蒂固的影响。

(四)异化和归化

关于翻译策略,在1995年,美国翻译学家劳伦斯・韦努蒂在其The Translator’s Invisibility一书中提出两种翻译方法第一种方法称作“异化法”(foreignizing method),第二种方法称作“归化法”(domesticating method)。概括而言,异化法要求译者向读者靠拢,采取相应于作者所使用的源语表达方式,来传达原文的内容;而归化法则要求译者向目的语读者靠拢,采取目的语读者所习惯的目的语表达方式,来传达原文的内容。从这个界定来看,异化大致相当于直译,归化大致相当于意译。归化、异化既是两种语言符号的转换,又是两种文化的统一。文化色彩主要是通过词汇表达出来的。网络词汇既有一般科技术语翻译的特点,又有它独特的翻译方法。对网络词汇的翻译要根据其接受程度和读者的文化包容性,以归化、异化融合并存为主。Internet:为International Net的简写,因特网,又称国际互联网。它最早产生于美国国防部的高级研究规划署,那是1969年的事了,最初的目的也只是远程计算机的数据共享,后来发展成将世界各地的计算机及计算机网络相互连接起来,主要服务项目有:电子邮件(E-mail)、远程登录(Telnet)、查询服务(Finger)、文件传输(FTP)、文档服务器(Archive)、新闻论坛(Usenet)、电子公告牌(BBS)、新闻群组(News Group)、全球网(World Wide Web,缩写为WWW,又称万维网,这个网络词汇生动有趣,而且还巧妙地运用了这三个中文的汉语拼音都是以“W”开头,与英文形似的特点,属于归化谐音译法)。例如,FANS:粉丝(归化谐音译法);BYEBYE在聊天语中用886表示(异化谐音译法);Java:技术娇娃(归化谐音译法)等,无论归化还是异化翻译方法都折射出译者追求审美和好奇的心理状态。

综上所述,从英语的发展到发展变化的原因、网络时代英语的特点及网络时代对英语影响的原因,我们不难看出,网络的发展将加速各种文化吸收、融合,使各种文化在广泛传播中得到发展。同时,网络文化是一把双刃剑,一方面各民族文化在冲突和融合中,统一性和共通性不断增强,另一方面,对于以信息接受为主的非英语和发展中国家来说,与全球网络的互联将会造成对本国文化的冲击。我们应充分借助网络,大力发展英语网络出版物,同时,充分利用英语――因特网上最通行的语言帮助广大国外受众了解真实的中国。

参考文献:

[1]桂诗春.应用语言学[M].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1997.

[2]林福美.现代英语词汇学[M].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1985.

[3]秦秀白.英语简史[M].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1988.

[4]邵志洪.汉英对比翻译导论[M].上海:华东理工大学出版社,2005.

网络时代传播的特点范文5

关键词: 服务 思想共识 舆情

当前,互联网已成为舆论斗争的主战场,工会宣传工作要着眼全局、把握大势,必须顺应网络时代的新特点,提高科学化水平,使宣传工作始终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当今社会,信息化的深入发展时刻改变着宣传工作的内外环境,深刻改变着信息传播方式和舆论形成机制。工会宣传工作者必须高度重视网络媒体兴起带来的重大影响,深入研究职工群体的心理特点和接受习惯,抓住机遇、应对挑战,因势利导、趋利避害,提高网络时代工会宣传工作科学化水平。

适应网络发展新趋势,在加强服务中彰显效应

工会宣传工作,是借助某种媒介和手段将工会主张的思想和实际工作动态,传递给职工群众感知的过程。媒介和手段的运用将直接影响着工会宣传工作的质量与效果。当前,随着互联网的广泛运用和深入发展,工会可以利用和借助的宣传媒介和手段更加丰富多样。因此,为了让更多的职工通过宣传,了解工会、认识工会、认同工会,增强工会作为枢纽型社会组织的凝聚力、影响力和号召力,各级工会必须要敏锐地把握网络技术应用和发展的新趋势,充分运用新技术创新传播方式,占领新闻宣传的制高点,搭建工会宣传工作的新平台,在服务职工的过程中彰显工会的新作为,克服工会行政化、机关化思维,真正做到开门办会。

提高网络时代工会宣传工作科学化水平,必须改变过去那种“我讲你听”的机械灌输方式,变被动接受为主动交流,在思想碰撞中实施有效引导。应积极利用网络这种新媒介,大力推进工会理论大众化,提高理论武装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切实增强运用网络开展工会宣传工作的意识,善于通过网络这个平台收集舆情、集中民意,实时了解职工群众的诉求,在沟通交流中构建工会与职工群众的“连心桥”。

适应网络普及新要求,在融入渗透中苦下工夫

通讯基础设施的快速发展,使网络走向社会大众,进入寻常百姓家。任何个人、团体和组织都能以低廉的成本,极为便捷地在世界范围传递信息。网络信息的即时性,使网络信息传播具有迅速扩散性,并产生令人难以预料的连锁放大效应。网络上的新闻、论坛、微博、微信以及通过网络发送的手机信息等,都成为这种连锁传递的工具,其传递速度、规模和影响范围大大超越了一般大众传媒。网络信息传播的不可控性,加大了信息管理的不确定性和风险性。现代信息技术的日新月异,网络的自由下载和上传功能,已经深刻改变了社会舆论形成机制,这些都对提高工会宣传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

提高网络时代工会宣传工作科学化水平,必须切实掌握科学方法,更加注重宣传效果,善于运用现代高新技术手段,提高信息加工处理的快速反应能力和信息传输的覆盖面。应充分发挥高科技集成优势,运用多种形式,大力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宣传,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职工教育体系和精神文明建设全过程,贯穿到各种文化活动载体和精神文化产品中,渗透到职工日常工作和生产生活各个方面,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从而最大限度地形成思想共识。

适应网络媒体新环境,在整合协调中促进提高

网络技术推动着传统媒体的整合与创新,对整个世界的传播格局都产生了重要影响。新媒体在广大职工中具有广泛影响,是很多职工获取信息、交流沟通的主要媒介,已成为争夺舆论话语权的重要平台。因此,创新工会宣传工作刻不容缓。

协调各方、整合资源,是提高工会宣传工作效能的重要途径。要着力加强宣传思想阵地建设,加强舆论引导,通过科学的规划,高起点、全方位推进工会思想宣传,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占领思想阵地;协调各种现代传媒,实现优势互补,在强化资源整合中出效益,充分利用新媒体的传播手段创新宣传工作;充分利用先进技术和现代服务方式,改造传统文化生产和传播方式,不断推陈出新,掌握网络舆论的主动权,形成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媒体合力。

要促进各级工会网站联盟建设,推进工会微博、工会微信公众账号等网络新媒体建设等。在巩固广播电视、报纸、杂志等传统媒体宣传阵地的同时,充分利用微信微博、网络论坛等新媒体拓展宣传思想工作平台,积极构建以网络为中心的工会宣传思想工作大格局,探索实现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有效联动、媒体氛围与社会环境有机融合的机制,形成媒体合力,共同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网络时代也是自媒体时代,每个人既是信息接收者,也是信息传播者。工会应积极促进与职工的信息互动传播,提高宣传思想工作的覆盖面、辐射力,增强吸引力、凝聚力。更要积极拓宽职工的诉求渠道,运用网站、微博、微信等各类新媒体平台,进一步畅通职工网上诉求渠道,及时受理、答复和解决职工提出的合理诉求。要发挥网络服务职工的窗口功能,逐步实现服务职工事项的网上办理;发挥职工民主监督的窗口功能,加强工会信息公开,将职工评价和意见建议作为工会决策部署、评估工作的重要依据。

适应网络宣传新格局,在学习提高中尽责任

在网络时代,如何不断提高舆论引导的能力,如何大力加强网络宣传的水平,如何充分发挥网络舆情监督的功能等,这些都考验着宣传工作队伍的整体素质和创新勇气。因此要以客观、理性、宽容的态度,积极面对网络时代的挑战,牢牢把握宣传工作主导权,积极开发、应用先进的网络传播技术,着力构建富有时代特色、为职工群众接受的思想传播体系,不断扩大、增强工会宣传工作的覆盖面、影响力。

提高网络时代工会宣传工作科学化水平,必须着力建设科学完善的宣传体系,突出主题宣传,营造发展氛围,推动外宣窗口和阵地建设,不断完善对外宣传新格局。通过学习提高善待媒体、运用媒体、管理媒体的能力, 提高应对各类突发事件的能力;依托现代信息科学技术的支撑,克服传统宣传模式的弊端,对宣传工作的组织结构、传播体系和管理体制作出深刻的调整和完善,提高工作效率和水平;促进社会学、管理学、心理学等相关学科在工会宣传工作中的应用,提高工会宣传工作者的综合素质和工作水平,努力造就一支理想信念坚定、技术手段过硬、宣传理念先进的工会宣传工作者队伍。

网络时代传播的特点范文6

关键词 网络 新闻传播 个人自律

中图分类号G206 文献标识码A

随着媒介形态进入“数字式革命”,无疑会看到这一“数字式革命”,事实上已经宣告了“网络时代”的到来,由此而来,网络新闻传播的出现,实际上已经开始超越“工业时代”新闻传播的媒介形态限制,而进入了“网络时代”的数字化传播。

显然,这就意味着,与媒介形态变化紧密联系在一起的,以新闻传播为核心的大众传播在进入网络时代之后,网络新闻传播已经以“数字式革命”的前卫姿态,在全世界范围的新闻传播世纪性巨大变革之中势必占据着主导地位,并且直接影响着新闻传播的未来发展走向。当然,如果仅仅是从新闻传播全球扩张的表象来看,也许不过是涌现出前所未有的形形的新闻网站,或者是众多现存的各种类型的新闻媒体也纷纷发行网络版,以便能够适应网络时代的大众传播需要。然而,更为重要的是,随着网络新闻传播的全面兴起,数以亿计的网民在参与新闻传播的现实过程之中,已经挑战着以专业人士自居的为数不多的记者们的传播话语权,具体而言,也就是“网络时代”所出现的“人人都可以成为记者”这一新闻传播事实,已经消解着“工业时代”才存在着的“无冕之王”所具有的传播权威地位。

“无冕之王(King maker)是形容新闻记者具有特殊地位和干预一切的权力的称谓。在“工业时代”的媒介形态的限制之中,毫无疑问地都表现为针对新闻传播过程之中的受众,其所独具的优势话语权。这一记者话语权的优势,不仅仅是单向性的居高临下,而且也是独占性的居高临下,正是在新闻传播过程之中存在着受众的被动接受,才促成了新闻传播过程之中记者跃居于“无冕之王”这一传播权威地位。由此可见,“工业时代”的新闻传播,呈现出传播者的记者与接收者的受众之间的彼此分离,导致了以记者为代表的职业化的专业人士的出现以及由此形成的传播行业,得以对新闻传播进行操控的大众传播现象。

这一“工业时代”产生的传播现象,究其原因,尽管可以说存在着多方面的原因,但是,归根结底的根本原因则在于“工业时代”的媒介形态变化还不足以为“人人都可以成为记者”提供具有可行性的传播手段与传播途径,也就说,正是因为媒介形态本身的限制,才出现了记者与新闻传播行业,使其具有了新闻传播的权威地位。在这样的前提下,重新审视“数字式革命”的革命性,也就不应局限于媒介形态变化本身,其之所以能够被视为“人类历史上最伟大的一场革命”,也就在于“网络时代”的到来,前所未有的传播手段与传播途径促成了网络新闻传播的出现:不仅能够使记者与受众的历史性分离转向现实性的台二位一,而且更是能够使人人在既是传播者的记者又是接收者的受众,这样的双重身份之中积极参与新闻传播。于是,“人人都可以成为记者”在消解“无冕之王”的优势话语权力的同时,使每一个人都第一次真正拥有了新闻传播的个人话语权利。

毫无疑问,每一个人都会为此感到欢欣鼓舞,不过,随着“人人都可以成为记者”逐渐成为现实,网络新闻传播无疑面临着巨大的传播压力――这就是新闻传播的个人性与新闻传播的真实性之间,如何才能保持相对一致?这就是说,在网络新闻传播之中个人的主观倾向性,怎样才能确保网络新闻传播之中新闻本身的客观准确性。从包括网络新闻传播在内的新闻传播过程来看,任何具体的新闻在传播之中,都难免个人因素的主观影响,只不过,在“无冕之王”的记者那里,将会受到行业性的“守门人”监护,记者个人的主观倾向性受到人为的层层限制;而对于“人人都可以成为记者”的网民来说,个人的主观倾向性则主要是受到以个人自律为主的自我节制。当然,这并不是说职业记者在新闻传播之中无需个人自律,而是要说网民记者在新闻传播之中必须实行个人自律,在职业记者与网民记者之间,个人自律的必要性,对于职业记者来说有可能不是最主要的,因为其毕竟会受到行业“守门人”的严格监护,而对于网民记者来说。却只能是最根本的,否则,也就自行取消了成为记者的个人资格,因为没有所谓的守门人来进行监护,一切都得由个人对自己负责。

这样,“人人都可以成为记者”只有在网络时代才能够真正成为新闻传播现实,然而,这一现实具有着两面性,一方面它确保了人人都具有新闻传播的个人话语权利的实施,另一方面它对每一个网民提出了更高的个人自律的要求,从而实现个人权利与个人责任的对等。这就是说,没有个人权利也就没有个人责任,一旦享有个人权利就必须承担个人责任。因此,在网络新闻传播之中,只有从承担个人责任这一前提出发,才有可能最终实现个人权利,以保证在网络新闻传播过程中个人的主观倾向性与新闻的客观准确性趋向相对一致。由此可见,在网络新闻传播之中,个人自律对于网民来说是居于第一位的。

那么,在网络传播之中,这样的个人自律应该建立在什么样的价值立场上呢?一个基奉出发点就是对于新闻传播公平性的个人追求。事实上,随着进入网络时代,媒介形态变化所提供的传播手段与途径,至少在客观上保障了新闻传播话语权对于社会公众的普遍平等,这也就是说,新闻传播的公平性必须体现在每一个人都能够拥有并且实施新闻传播的个人话语权,在成为记者的过程之中不断促成记者与受众双重身份实现相对合一。这一在网络新闻传播之中实现个人身份的相对合一,对于每一个网民来说,并非是同一过程,因为每一个网民都会对于记者与受众的双重身份有所个人的侧重,因而在具体的网络新闻传播过程中,会呈现出千姿百态的个人传播景象,从而在众说纷纭之中,最终促成新闻传播的个人主观倾向性与新闻客观准确性的相对一致,在最大程度上保证着新闻的真实性。

所以,无论是网络新闻传播之中,网民在实现记者与受众双重身份实现相对合一;还是网络新闻传播之中,个人主观倾向性与新闻客观准确性趋向相对一致,都需要遵行合理原则。

所谓合理原则,在这里首先是指在网络新闻传播之中,对网民所拥有的记者与受众这一双重身份,两者之间的相对合一在个人实现的过程中,既要适应新闻传播的现实环境与现实条件,力争实现取新闻传播话语权的个人最大化;同时也要依据新闻传播的个人需要与个人愿望,力争实现新闻传播空间的个人最大化,从而在这两个个人最大化之中,既不脱离现实影响,也不脱离个人理想,以达到两者合一的相对合理性高度。

其次是指在网络新闻传播之中,对新闻传播的个人主观倾向性与新闻的客观准确性,两者之间如何趋向相对一致,是以新闻话语权与新闻传播空间的个人最大化为基本前提,一方面要承认新闻传播中个人主观倾向性诉求的相对合理性,另一方面要确认新闻客观准确性要求的相对合理性,从而在考虑到新闻传播的个人主观因素的前提下来强调新闻本身的客观构成,以期在权衡彼此的相对合理性之中趋向两

者的相对一致。

由此可见,在网络新闻传播之中,无论是网民双重身份的相对合一,还是新闻的主观因素与客观构成的相对一致,其判断基准都是来自相对合理性这一合理原则的。在这样的认识前提下,可以说网络新闻传播与个人自律之间的关系,同样也是基于合理原则立场之上的,也就是说两者之间的关系变化,也要在与时俱进之中以合理原则为准绳。

也许最大的问题并不是随着媒介形态变化,网络新闻传播将会出现什么样的发展前景,而最大的问题反而应是个人自律如何与网络新闻传播相适应。具体而言就是:网络新闻传播需要什么样的个人自律?

个人自律的基本特点就是非强制性,通常是以道德规范来作为个人自律的典范的,以至于一淡到个人自律就与道德规范直接联系起来,将道德规范视为基本的,甚至是唯一的个人自律范畴。对于“工业时代”的新闻传播来说,记者的个人自律通常是以职业道德规范来进行自我约束的。如果考虑到这样的个人自律是基于“守门人”的监护之下,对于“网络时代”的网络新闻传播来说,以“工业时代”的职业道德来进行自我约束,是远远不够的。这是因为网民进行新闻传播大多是非职业化的,并不是依靠新闻传播来作稻梁谋的,而是将网络新闻传播视为与个人自我实现相关的、个人权利与个人责任相对等的生命活动,简言之,网民是为了实施个人话语权而进行新闻传播的。

在这里,并非要否认网络新闻传播之中的个人自律是需要道德规范的,而是要超越所谓职业道德规范的狭隘视野,而以个人道德水准来作为进行网络新闻传播的道德底线。由于个人道德水准的参差不齐,必须找到一个人人能够遵行的底线,那就是――你不应该说假话,即使你不能够说真话!

这既是人心向善的良心出发点,也是人心向上的良知立足点,这就构成了新闻传播之中人人应该具备的道德底线,不仅“工业时代”的记者应该有这样的良心与良知,而且“网络时代”的网民更应该有这样的良心与良知,从而展现出新闻传播所需要的道德底线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