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计算机程序设计艺术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计算机程序设计艺术范文1
关键词:计算机基础课程;课程体系定位;程序设计;Web类设计课程;媒体类设计课程;教学内容设置
当前,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已经成为大学本科生的必修课程,尤其是非计算机类本科生系统地掌握计算机基础知识、提高计算机实际操作能力的有效途径。国家教育部门对理工、文史经管和艺术类本科学生计算机教学性质、目标提出了参照性意见。在高教部组织制定的《高等学校文科类专业大学计算机教学基本要求》[1]中提到,文科计算机教学的主要目标是培养文史哲法教、经济管理类和艺术类专业学生掌握一定的计算机知识和技能与应用能力,去解决文科专业领域中的问题,达到“以应用为目的、以实践为重点、着眼信息素养的培养”的目标。
近几年,各大院校在理工科计算机基础教学教改中取得很多成功经验。在程序设计课程中,将计算机算法的学习融入到专业需求的应用开发中;加大Web类,数据库等技术与应用等课程的设置力度;建设立体化系列教材体系和网络教学平台等,对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改革提供有益的范例[2-4]。在艺术院校或艺工结合的院校,培养具有艺工综合素养的本科生,为艺工融合服务的计算机基础教学体系就成为一项重要课题。
北京服装学院自更名以来,经过20年来的学科调整和创新,学科体系发生了巨大变化,艺术类学科已经成为学校办学和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北京服装学院以文(艺术)学和工学为主,以服装设计与工程、材料学、设计艺术学为重点,文(艺术)、工、经、管等学科交叉融合和协调发展。学校虽然规模较小,但学科分布广、跨度大、差异性强。根据近几年学生入学情况的统计,艺文和工经的学生规模已经平分秋色,成为了名副其实的艺工兼备的院校。由于学科专业的多样性,因此学生认知能力差异大,计算机基础能力参差不齐,对计算机应用知识和能力的需求也相差甚远。
1课程体系的定位与架构
从学校艺工融合的办学定位以及各学科专业的特点出发,我们结合当前本科生计算机基础教学基本要求和其他院校的成功经验,确定计算机基础课程体系定位的三个原则,共同性、差异性和关联性。
共同性是以提高艺文工经本科生计算机基本素质、基础知识和基本操作技能为目标的原则,体现了对各类本科生的计算机素质和能力的共同要求。与之相对应,建立课程体系中的艺工共享的基础层。在这个层面中,对艺工学生计算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培养要求是一致的,以计算机基础知识、计算机网络技术基础为核心的理论教学,以Office为核心的实践教学,理论和实践并重,相互促进。
差异性是以关注艺工经文各个学科专业特点,尊重艺工经文本科生的个性化需求为原则,设置不同的课程和提出不同的教学要求,提高各类本科生在各自领域的计算机应用能力。与之相对应,建立课程体系中的应用层,它位于基础层之上,通过若干个教学模块来实现。
在这个层面上,我们建立以程序设计为核心的模块,以提高本科生计算机编程和应用能力;建立以Web设计和多媒体为核心的模块,以提高艺类本科生计算机的应用能力。尝试各种教法和手段,比如任务驱动、项目驱动等,进一步提高学生计算机素养和实践能力,同时奠定学生计算机应用能力。
关联性是以促进学科交叉,艺工互动和融合的原则。与之相对应,建立位于应用层之上的融合层。在这个层面上,从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的选择上,体现艺工学生在知识领域彼此相互渗透和结合,增加艺工经文的关联关系。经过这个阶段的学习,学生综合计算机素质和能力,以及以计算机为工具解决实际应用问题的能力有显著提高,奠定学生跨学科的计算机综合应用能力,如图1所示。
2学科专业需求划分
为进一步理解学科专业需求与课程体系的关系,将各学科对计算机的应用需求细分为四类:文(艺术)科类、一般工科类、定向计算机专业工科类和经管类[5]。
文(艺术)科类是学校中占有重要位置的类别,学生总人数几乎占到总学生数的一半,主要包括服装设计与工程学院、工艺美术设计学院、造型艺术系和外语系的学生。文(艺术)科类以发展计算机艺术创意教学为导向,提高对计算机的认识和理解,以及在艺术创意中的应用能力。Web设计类和媒体设计类为本类本科生的主要课程。
一般工科类主要是指普通理工科专业,在后续的专业学习中,对计算机科学课程有较高的要求,如材料学院各专业、信工学院的一些专业。一般工科类应以加深学生对计算机概念和方法的认识和理解为目标,兼顾计算机编程技术在后续专业中的应用。Visual Basic程序设计基础更适合此类本科生。
定向计算机专业工科类主要指在后续的专业学习中设置了较多的计算机科学专业的课程,同时要求学生具有一定计算机软件的应用开发能力,如信工学院的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和自动化专业,商学院的信息管理与工程专业。在定向计算机专业工科类中,课程设置以面向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教学为导向,满足学生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的学习与发展的需要,兼顾对学生计算机程序设计能力的培养和对计算机科学专业能力的支撑。C语言程序设计对这类本科生是不可缺少的。
经管类应该介于一般工科类和艺文类之间,主要来自于商学院,除了信息管理与工程专业以外的学生,对应用需求有倾向于数据处理的,如会计专业等,也有倾向于市场推广的,如市场营销等。因此,此类的应用需求具有一定的灵活性和多样性。
由此可以看出,在课程体系中,应设置多样化课程,并能形成多样化和个性化组合,同时,通过选修课制度给各类学生提供更加丰富多彩的个性化方案,强化了对学生计算机素质的个性化培养。
3课程的设置与内容
在课程体系内容设置方面,除了要体现学校办学定位与特色,符合课程体系结构要求和各学科专业需要之外,还要突出对各类课程核心内容的理解和传达,进一步提高学生实际操作和应用能力。
在基础层中,由计算机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两个部分构成。计算机理论教学主要包括计算机基础知识和网络基础知识。实践教学的内容目前以Windows XP、Word 2003、Excel 2003和PPT 2003为蓝本,附加一些较实用的软件,如数据恢复、格式化工场和视频编辑等。
在基础层中,建立以网络教学平台为重点的支持结构,把网络平台建成全天候、全程式、全方位、互动式的教学平台。同时加大实践教学环节的力度,提高综合性实验比例,增加实践教学的考核力度,强化计算机实际操作能力。在本层面中,彻底学生解决计算机认知能力和基础不同的问题,为应用层面的教学打下坚实的基础。
在应用层中,计算机课程体系的设置突出系列化和多样化,除了早期开设的C语言程序设计和Visual Basic程序设计基础,最近两年,又增设了网页编程基础、数据库基础、网页设计基础和计算机动画设计基础等课程,为艺工经文等各学科的学生提供了面向应用的教学平台。C语言程序设计、Visual Basic程序设计基础、网页编程基础和数据库基础共同承担了对工经本科生进行计算机语言和基本程序设计能力的培养,网页设计基础和计算机动画设计基础承担对艺文本科生的计算机应用能力的培养。
广义上,C语言程序设计不仅是C语言本身,还包括C++,Visual C++语言,是程序设计的系列课程,其中C++是核心课程,C++中类的概念和方法是面向对象思想和技术的最佳载体。C语言程序设计的设置应体现出C和C++的关联,符合面向对象程序设计思想的要求。
Visual Basic语言程序设计既简单易学,又引入了面向对象的编程机制和可视化程序设计环境,是程序设计能力培养与可视化开发环境使用的有机组合。Visual 是基于.NET框架的Internet应用程序的设计开发平台,也具有了面向对象语言特征,是面向对象的编程语言和Web设计工具。网页编程基础、数据库设计是基于.NET框架,以Visual Basic为编程语言,以面向具体应用为目标,兼顾了培养程序设计能力的要求。
类本科生设置的课程。这类课程以Macromedia Dreamweaver和Flash为载体,提高学生利用媒体类工具,进行艺术设计的计算机应用能力。
在融合层上,目前主要通过学校公共选修课加以实现。在公选课中,开设动态网页制作,C++面向对象程序设计基础,以及综合性的教学实践环节,如:Visual Basic语言程序设计实践环节等,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延伸或交叉的课程。这是今后一段时间中,要重点关注和解决的这个层面上的问题。
4结语
经过两年多的探索和实践,我校初步形成了面向艺工融合的一体化计算机基础教学体系架构。今后,根据学科专业的需要,我们将进一步设立和优选一批模块化课程,尤其增加一组适合艺类学生学习的程序设计课程模块;向学生提供选课指导和说明,帮助学生理解和把握计算机课程学习的目标、作用和方向;强化模块化教学和选修课模式的教学管理机制;贯彻抓牢基础、面向应用、贯穿实践和促进融合的教学改革理念,建立一个体现学校办学特色,符合大学计算机教育发展规律,适应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发展方向的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体系。
参考文献:
[1] 教育部高等学校文科计算机基础教学指导委员会. 高等学校文科专业大学计算机教学基本要求(2008年版)[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
[2] 王移芝,林艳琴.“计算机基础课程”实践教学体系的研究与实践[J]. 计算机教育,2008(8):35-37.
[3] 杜炫杰,叶惠文. 广东省高校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改革项目探索[J]. 计算机教育,2010(9):12-16.
[4] 汤颖,余文芳. 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内容与课程体系建设[J]. 计算机时代,2006(6):56-58.
[5] 修毅. 程序设计类课程在计算机基础教学中的定位与设置[J]. 高教研究,2010(3):32-34.
Orientation and Construction of Computer Basic Curriculum System for Combination of Engineering and Art
XIU Yi, ZHOU Yiling
(Computer Information Center, Beijing Institute of Fashion Technology, Beijing 100029, China)
计算机程序设计艺术范文2
关键词:C语言;结构化程序设计;循环结构;效率
中图分类号:TP3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09)05-1146-02
On the C Language Cycle of the Structure Teaching Methods Research
PANG Yan-fang
(Jincheng Vocational and Technical College, Jincheng 048026,China)
Abstract: Cycle structure is a structured program design in one of three basic structures, in the program design occupies an important position. However, for beginners, the cycle structure of the three structures is the difficulty of studying the most difficult to master. This article from the beginner's point of view, expounded the C language in the cycle structure of several typical applications implementation methods that have made the medium of instruction in day-to-day good results.
Key words:C language; Structured Programming; Cycle structure; Efficiency
1 引言
顺序、分支、循环是结构化程序设计的三种基本结构,所以在高级语言程序设计课程中,掌握这三种结构是学好程序设计的基础。而循环结构是这三者中最复杂的一种结构,几乎所有的程序都离不开循环结构。正因为这种原因,循环结构已经成为学习语言课的较大障碍。如何将循环结构学会掌握牢?已成为广大语言学习者所面临的共同问题。针对这个问题,该文从初学者的角度,阐述了C语言中循环结构几种典型应用的实现方法。
在C语言中,循环结构主要是由for和while、do-while语句实现的,其中for语句的应用更为普遍一些。for语句的用法对于有程序设计经验的学生来说轻而易举,但是对于那些没有经验的初学者来说,难度却不小。
2 用循环结构输出乘法“九九表”
输出简单图形是循环结构的典型应用之一。对于这一类型的题目,初学者往往直接采用一条或若干条输出语句printf完成,这样虽然可以完成题目要求,但是很显然缺乏灵活性,不符合程序设计的思想。按照正常的程序设计思想,应该先分析图形的构成,找出其中的规律:如图1中的乘法“九九表”,每一行由若干个数字和一个回车换行符构成,将行号和每行所对应的数的个数分别设为i和j,则可以形成表1。
分析表1,可以得出行号i与每行对应的数的个数j如下的数学关系:每行数的个数j就是所对应的行数i
则乘法“九九表”的构成规律可以描述为:第i行由i个数,且数的规律是1*Ii 2*i 3*i 、、、i*i,行尾有一个一个回车符构成。把行号i作为for语句的循环变量,输出图形程序段。
main( )
{ int i,j;
for(i=1;i
{for(j=1;j
printf("%4d",i*j); }
printf("\n");
}
3 数组中循环结构的应用
3.1 一维数组中的应用
在C语言中,for语句经常与数组相结合,用于实现数组元素的赋值、输入与输出。对于初学者来说,更习惯于用顺序结构的语句来实现(如图2左)。我们将图2左的几条语句作比较,可以看出在这5条语句中,不同的只有数组下标,那么就可以将这5条语句合并成一条for语句,将数组下标换成for语句的循环变量i,而i的值从0增加到4。按照for语句的基本语法规则可以很容易的写出图2右的for语句。
3.2 二维数组中的应用
对于输出一个4*3列数组元素的值,也可以使用上述办法实现,不过转换过程比上例要复杂一些:经过对比图3左侧方框中顺序结构的12条语句,可以发现也是只有数组下标在变化,但是由于是二维数组,行下标和列下标同时都在变化。我们可以把这12条语句细分一下,3条语句为一组,而在同一组中的语句只有列下标在变化,这时可以采用上例中的方法,将列下标都用循环变量j来代替,得到图3右上的形式。再次对比图3右上的4条for语句,不同的是行下标,同样用新的循环变量i来代替,合并后得到图3右下最终二重for循环的语句。
4 循环结构中的效率问题
在数学中素数如下定义:素数即指那些大于1,且除了1和它本身外,不能被其它任何数整除的数。根据这一定义,我们很容易的编写出如下程序:
int isprime(int n)
{int i;
for(i=2;i
if(n%i==0) return 0;
return 1;
}
当对FOR循环的执行次数进行分析时,我们发现:当n不是素数时,没有任何问题;而当n是素数时,循环体就要执行(n-2)次,而实际上是不需要这么多次的。根据数学的知识,可以将次数降为n/2或n的算术平方根,这样可以大大减少循环体的执行次数,提高程序的效率。
程序的执行效率是编程中时刻需要考虑的问题,在循环结构中,具体表现为循环体的执行次数。我们在讲授过程中要注意向学生灌输这种思想,从学习之初就要打下良好的基础。
5 结束语
学以致用,是我们学习知识的目的。C语言中循环结构的运用往往是很多初学者所困惑的,他们往往不知道在什么情况下要使用循环结构和为什么要使用循环结构。更加透彻地理解和掌握程序设计中的基本思想,领会程序设计的精髓,是我们在讲授高级语言程序设计这门课程中,应该时刻注意的问题。以上这些,都是本人在教学过程中的一些体会,可能比较肤浅,但是从初学者的角度来看,却是必要的。希望该文能在这方面起到一点作用,同时希望广大同仁多多指教。
参考文献:
计算机程序设计艺术范文3
关键词:数字媒体艺术;实践教学;体系建设
数字媒体艺术专业是一个宽口径,以技术为主、艺术为辅,技术和艺术相结合的全新专业。学生通过该专业课程的学习,可以掌握信息领域的基础理论和方法,具备一定的数字媒体制作、传输处理等专业技能,同时具有一定的艺术修养,可将所学知识和技能进行综合运用,从而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因此,数字媒体艺术和传统单一专业的教学实践模式有所不同,它要求学生不仅要打下扎实的理论基础,更要加强实践能力的培养。
1数字媒体艺术的特点
1.1 艺术科技并融
随着时代和科技的发展,艺术和技术的融合也越来越密切,艺术和科学技术互相融合,为人类的生活所服务,把艺术的实用性和审美性做最大化的统一[1]。现在的数字艺术媒体艺术就是一个艺术结合技术的全新专业,它需要多门学科知识互相交融、揉合,学习该专业不仅要掌握新兴科学技术的基础知识和方法,还要具备相当程度的艺术修养。艺术和技术是数字媒体艺术专业必不可少的两方面,老师在教授这类课程时,要根据自身的条件及专业特色做出适当的调整,使二者互相协调、共同发展,不能顾此失彼,发展失衡。比如技术能力较强而艺术修养较弱的学生,可以相对侧重创新能力和艺术思维的培养;而艺术修养较高,但技术能力较弱的学生,可以恰如其分的强调技术面。不过老师要注意的是,数字媒体艺术并不是把知识做单纯的叠加,而要强调二者的融合性、贯通性。
1.2交互性
数字媒体艺术是在信息时代背景下,伴随着数字技术的产生而发展起来的,它可以用最快捷的方法和速度,来传递大容量的信息,并得到及时的反馈。所以,数字媒体艺术有着传统艺术所不具备的交互性的特点。传统的艺术作品与受众之间、受众与受众之间都是互相分离的,即使本身对某件创作有着自己的想法和理解,也无法真实的表达出来进行互动,只能存在于人的想象中[2]。但数字媒体艺术依靠相关的软件技术以及计算机硬件接口,就可以很快实现人机对话,使交互达到实践操作层面。所以受众可以按照自己的想象和理解,对原作进行无休止且不重复的再创造;受众与受众之间也可以实现这样的对话,因此他们可以在艺术创作的各方面做交流和互动。正是数字媒体艺术的这种交互性,使得更多的人了解艺术、认识艺术,领悟到艺术的审美情趣,从而激发创新性思维。
1.3融合性
数字媒体艺术是以计算机技术为依托、传统艺术设计为基础,把设计艺术与严谨的数字技术进行有机的结合,从而形成一个多学科互相交叉的专业。可以说它包括了美术、传媒、数学、音乐、文学等多种学科[3]。通过这个专业的学习,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意思维、构图及动画制作等技术,还提高了学生的人文知识、影视、舞蹈以及音乐等各方面的素养,从而使数字传媒艺术作品达到视觉、听觉以及意境的完全统一。数字媒体艺术的交叉融合性是传统的艺术性所不具备的,它是在信息社会背景下发展起来的,涵盖多个学术领域,它所培养的是即懂艺术又会技术、既有相当的美术修养又有一定的科学素养,可以利用计算机进行艺术作品创作和设计的复合型、应用型设计人才,所以数字媒体艺术专业的教学过程,就要充分重视不同学科体系的互相影响、协调协作,从而实现艺术和技术的整合。
2数字媒体艺术专业教学现状
数字媒体艺术是一个新兴的专业,因此在初级阶段难免存在一定的问题。本文从其与社会市场对接方面来着重讨论。就现阶段而言,我国的数字媒体艺术专业人才还存在着相当大的缺口,数量存在严重不足的情况;并且大部分学生即使在学校学习了该专业,仍无法在社会中推销自己并找到自己的准确定位。出现这种现象有很多原因,比如专业知识落后、实践能力、创新能力,甚至动手能力差。数字媒体艺术是依托于计算机技术发展的,而计算机的更新换代速度又非常快,所以与之相关的科学技术要想紧跟时代的发展就要不断更新。相应的,数字媒体艺术的技术性和前沿科技性决定了它更新知识的速度要跟上时代的发展。
但是,现实是很多高校培养出来的学生,进入实际工作岗位后,发现自己的专业知识不仅不适用,且远远落后于时代,比如动漫产业。众所周知国内的动漫产业、游戏产业的人才需求量非常大,所以很多高校看到这一人才缺口培养了大批的动画人才,但现实却比较尴尬:企业找到一个合适的动画人才并不容易,而高校的毕业生找到一份与专业对口的工作则更不容易。这些学校教育无法与社会需求衔接、学生掌握的知识落后于市场需求、课程设置的专业性、实用性及针对性都不够等等一系列的问题,可以说它是制约我国动漫产业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4]。此外,有些老师针对技术层面的教学缺乏明确和长远的教学定位,因此学生在学习时只掌握了相关技术的基本功能,但是却没有掌握自主学习的方法和规律,因为不具备“再学习”的能力,所以他们就无法适应这个需要不断更新知识结构的行业,无法有创意的、准确的表达出自己艺术创作的内容和主题。另外,数字媒体艺术专业是一个对实践性要求很高的科目,但是很多学校在缺乏相关硬件设备的情况下,跟风而上盲目开设该专业,致使学生所学的理论知识无法通过相关设备将其付诸实践,从而使学生的实践能力、艺术思维的发展受到一定的制约。
数字媒体艺术专业不能仅仅只看到应用层面,因为如果单纯的仅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经济为转向,容易导致专业的简单膨胀,引发教育模式中的一系列问题[5]。但是我们必须承认,教育的目的不仅是将人才培育出来,还要让人才到社会中实现自己的价值。教育的生命体现在学生的质量方面,数字媒体艺术也是如此。如果学生无法在社会中找到自己合适的位置,这就需要我们从所培养的人才质量及其社会价值来重新思考。
3数字媒体艺术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
本专业属于应用技术型专业,着重强调实践教学环节,培养学生准确掌握电脑动画和计算机图形学的理论知识,能独立完成小规模(或协同完成大规模)游戏架构设计与策划、3D游戏设计与制作、手机游戏开发、网络游戏等工作。
目前数字媒体艺术专业的专业课和专业基础课、基础课和公共课以及实践课和理论课之间的课时安排方面存在一定的矛盾。因为本科人才的培养目标是以厚基础、宽口径为基本原则的[6],每个学科都觉得自己很重要,都需要安排一定的时数才可以完成教学目标,数字多媒体艺术的多学科交叉性,决定了它需要大量的专业基础课作为铺垫,但总学时有限,要想将教学计划中的课程都学一遍,那么每门课的学时只能适当缩减。在这种情况下,如果不加强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那么学生有可能就是什么知识都略懂毛皮,但哪一门都不精通,这就很难满足企业的需求。因此,要明确专业的培养方向,积极的寻找更为有效的实践教学方法。
高等教育体系中,实践教学是实现理论和实际结合、知识和能力结合、提高学生实际操作技能的有效途径之一。数字媒体艺术专业的学生需要精学、多练,创作大量的习作作品,针对这一特点,我们可以构件一个以课程设计、课程实验、项目实践等多个环节组成的实践教学体系。
3.1日常实验课程教学管理
数字媒体技术主要课程包括专业概论、构成原理、CG基础、游戏角色设计、游戏场景设计、三维特效、后期合成、网络游戏等课程及系列选修课。学生通过学习实践这些课程相关的实验课程,可以在掌握课程理论知识的基础上,加强各方面的操作基本技术的训练,使学生对于相关的软件、设备、操作技能以及环境的性能等更加深入的掌握和理解,并根据自身的兴趣开发出相关的实用作品。通常来讲,实验课是跟着理论课的教学进度同步进行的,每个科目根据自己的课程要求来安排实验,把所学的基础知识进行进一步的深化和巩固[7]。
实验课程体系要结合学校自身的实际情况具体而设,比如多媒体开发、电视节目制作、计算机程序设计与软件开发、动画制作、游戏创作、三维角色与场景设计等试验,都是比较常用的实验课程。
3.2实验教学要具有开放性
3.2.1实验室教学存在的问题
首先,由于数字多媒体艺术专业是一个新兴的学科,相应的其实验课程体系也处在发展初期,所以该专业整体课程体系之间以及实验课程体系之间都缺少密切的协调和联系,所以实验内容难免会出现脱节、遗漏以及重复等情况;其次,数字多媒体艺术专业还缺乏一个有效的教学目标管理机制以及统一的、科学的考核标准,还需要对实验教学的教材做进一步的规范;最后,实验教学受着传统模式的影响,实验过程中,老师不仅告诉学生实验原理、实验步骤,还会把实验全部过程、步骤向学生做演示。这就严重制约了学生创新思维的发展,也抑制了学生的实验积极性。因此,我们要针对上述情况,加强实验教学体系的完善。
3.2.2开放性的实验教学
首先,根据教材和教学大纲设计出科学、合理的实验课程,在与教材内容保持系统性联系的基础上,尽量做实用性的外延。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综合能力为主要教学目标,开设开放性的实验教学;教学过程中,老师要注重学生创造能力的培养,对其操作指导要适可而止,给学生预留足够的思考空间;并建立多元化的实验教学评价体系。
其次,开设开放性的实验课程,把学校自身现有的实验教学资源加以充分利用,在实验室不承担教学任务时,可以对全体学生开发,或者在课余时间为学生开放相关的CAI、非线性编辑、平面设计与动画等专业实验室;也可以鼓励学生自己利用学校所提供的场地和设备组建开放性实验室,老师进行监督指导,制订相关的制度让学生进行自主管理等,这种作法可以弥补实验课教学方法单一、时间有限等方面的不足。
最后,学校要加强实验设施的配备。我院拥有10 000余平方米的教学、科研实验用房,设有音频技术实验室、线性编辑工作室、非线性编辑工作室、电视节目制作工作室、虚拟演播室、播音工作室、摄影创作室、摄影数字暗房、动画设计与制作机房等十余个实验室,设备齐全。从而实现资源的进一步优化,为教学质量提高提供了保障。
3.3项目实践小组活动
除了常规性的实践教学环节和实验课程外,还可以增强项目实践小组的建设,采用兴趣小组或者创新实验室的方法来开展相关实践活动。为了调动学生的自主学习、主动学习、协作学习兴趣。在多年的教学实践经验中,我们总结出可以通过学生社团、学习小组来有计划、有步骤的引导学生就业、创业。所以,学院大力支持学生组建学生技术项目小组及工作室,并为每个社团配备指导老师。指导教师从而全方位的保证实践活动高质量、高效率的开展。引导学生项目实践小组与专业技能认证模式相结合,加强职业资格认证和学历教育的结合,学生在参与项目实践的同时,参加国内外举办的各类相关技术比赛及资格认证考试,这样学生既可以获得学历证书,也可以获得相应的资格证书,以此增强学生的参与积极性和就业竞争力[8]。此方式受到学生的欢迎和认可,取得了非常显著的效果。项目实践小组的类型主要有以下几种。
3.3.1影视创作工作室
参加该项目小组的成员在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和实践后,具备相当的影视创作的能力后,可以鼓励其承接影视的制作以及参加各类比赛活动,增加实践的机会。
3.3.2动画制作项目小组
该项目小组的主要学习内容是Flash二维动画的制作和设计。小组成员根据个人的实际情况自主制订个人学习计划,与小组其他成员共同学习;老师定期或者不定期到活动场地对小组进行相关的辅导和答疑,帮助学生解决作品设计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和难点。规范学生的操作行为,培养其学习兴趣,对学生的作品进行指导,提高其设计制作的水平。指导老师也可以定期为小组成员举办相关的专题讲座,丰富学生的知识结构、拓展其学习视野、提高艺术素养。
3.3.3网络技术项目小组
这种项目小组要求学生要搭建起一个合作式的学习平台,通过小组的合作共同完成一个相关的项目,它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开阔视野、拓宽知识面,还进一步培养了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该小组的管理可以实行准入制、引进淘汰制等,制定出详细的管理细则,实现学生自主管理[9]。项目小组通过考证经验交流、专题知识讲座、实验室上机实践、软件模拟配置等活动,促使小组成员可以顺利的通过网络工程师、三级“网络技术”、CCNP、CCNA、CCIE、等相关的资格认证考试。
3.3.4课件制作和专题学习网站项目小组
对制作专题网站、多媒体电子作品感兴趣的学生可以参加该项目小组,它主要为学生提供良好的软、硬件设施的配备,以及良好的学习环境和学习氛围。学生在该项目小组通过学习相关的制作软件,互相交流学习经验。鼓励学生参加高水平、高层次的多媒体制作大赛,将相关的多媒体认证考试也纳入项目实践的内容,学生在小组活动中,提高逻辑思维能力、发挥创意,体验成就感。
3.3.5Java项目小组
该小组可以围绕成立协作学习团队、形成完备的自运行系统这一目的来展开,构建一个人才孵化、技术传播的研究型和技术型平台。侧重于培养程序员的基本素质来提高学生的能力。可以设计相应的数据库系统、编程技术、编程工具、开发方向、操作系统、项目开发经验、团队开发经验以及SCJP认证考试等模块进行量化的评估。具体可以开展技术讲座、技术讨论会、兴趣小组辅导等形式的活动。
实践证明,我院自从实施教学改革,加大实习实践力度,鼓励、支持学生成立技术学习小组、工作室以来。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大大加强,教学成果显著。在2009年第七届中国国际网络文化博览会上,我院获得“2009年中国动漫游戏人才培养优秀本科院校奖”,我院院长王伟建及教师梁玉清同获“2009年中国动漫游戏专业教学贡献奖”。在2010年,我院选送的影视、平面广告作品在哈尔滨市第十六届广告作品大赛中获得影视类广告作品银奖3个、平面公益类广告作品银奖1个,广播类广告作品优秀奖1个。我校是黑龙江省唯一在此次活动中获得奖项的高校。
3.4校企合作
数字媒体艺术专业采用“产、学、研”校企合作的“零距离、订单式”人才培养方案,它既符合学校教育体系的要求,又符合企业对人才的需求,是一种“双向需求”的人才培养模式[10],同时,它“以市场为导向,实行项目实训”设立企业和学校的合作项目,由企业出资、学校出力,共同完成。数字媒体艺术专业“订单式”人才的培养模式可以做以下定位。
首先,建立起新的校企合作实用型人才培养机制,指导学生按照自身的条件和发展意向,与合作办学的要求相结合,自主的选择符合与自身实际情况相对应的专业课程,建构新的知识结构,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其次,学校和企业通过科学、合理的合作机制,确定出人才培养的目标为复合型、创新型以及应用型的特点;最后,转变传统教学观念,真正做到“以人为本”,学生自身为学习的主体,充分尊重学生的参与权、选择权以及自,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为学生提供更自由的发展空间,培养学生的特长和个性。
我院积极开展校企合作,通过企业平台为学生提供实习、实战的舞台,让学生提前进行职业规划。依照“请进来、走出去”开放办学、特色办学的理念,我院与国内海润集团等多家企业合作,共建校企实习基地,每年派出学生到企业进行认识实习和专业实习,并收到良好的效果。2009年,传媒学院正式启动与加拿大百年理工大学实践性联合教学项目,为动画专业学生提供去加拿大百年理工大学学习、实践的机会。具体学习模式为:学生在哈师大完成两年动画专业课程的学习,然后去加拿大进行第三年的实践性学习,之后返回哈师大完成第四年的课程学习。
4结语
今后,传媒学院将继续围绕“质量立校、人才强校、特色兴校”三大战略,着眼于学科发展需要与产业前沿,参照国内外一流院校同类专业发展模式及业界发展态势,坚持科学发展观,结合整合后学科交融的优势,以改革创新为动力,以学科建设为龙头,坚持走“产、学、研”相结合道路,坚持基础与应用并举,建设以培养基础扎实、专业特色鲜明、就业竞争力强的实践应用型人才为目标的教学型学院。
参考文献:
[1] 李四达. 数字媒体艺术的理论探讨[J].北京服装学院学报:艺术版,2009(3):13.
[2] 奚春雁. 数字媒体的现在与未来[J]. 互联网周刊,1999(25):67.
[3] 刘惠芬. 数字媒体――技术应用设计[M]. 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3:256.
[4] 王宏. 数字媒体解析[M]. 重庆: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74.
[5] 李四达. 数字媒体艺术概论[M]. 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6:609.
[6] 廖祥忠. 数字艺术论(上)[M]. 北京: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6:12.
[7] 许鹏. 新媒体艺术论[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6.
[8] 李四达. 数字媒体艺术史[M]. 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8:64.
[9] 史卓. 数字媒体专业的培养目标与发展建议[J]. 中国电力教育,2009(147):49.
[10] 叶福军,潘瑞芳,张帆. 复合型数字媒体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探讨[J]. 新闻界,2009(4):126-127.
Digital Media Art Professional Practical Teaching System Construction
HE Nan, LIANG Yuqing
(Medium Institute, Harbin Normal University, Harbin 150025, Chi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