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灾减灾的重要性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防灾减灾的重要性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防灾减灾的重要性

防灾减灾的重要性范文1

关键词:灾害;严重性;土木工程属性;防灾减灾;重要性

灾害是人类社会中的一种特殊现象,全球每年各类灾害的损失多达上千亿万美元,它的发生给人类社会带来了严重的人财损失,加剧了社会的不稳定因素。面对种类繁多的灾害,土木工程在防灾减灾中具有明显的作用,其通过一定的工程技术来实现防灾减灾的目的。土木工程防灾涉猎的众多学科以及自身的属性成为当今防灾减灾的重要力量,同时,国务院委员也将“防灾减灾”隶属于土木工程这个一级学科以下的一个二级学科。由此可见,防灾减灾是全球性的问题,需要受到人们的关注,而土木工程更是要在防灾减灾中发挥自身的优势。

一、灾害的属性及其严重性

(一)灾害属性。灾害的属性主要体现在七个方面,具体体现如下:第一,灾害具有普遍性和永恒性。灾害的发生不会因为一时间的控制而消失,它具有永恒的意义,且灾害的发生范围波及到世界的各个国家。第二,灾害具有全球性和区域性。灾害的发生遍及全球的各个区域,无论是发展快的地区,还是发展落后的地区,都会不定期的发生灾害。第三,灾害具有多样性和差异性。灾害的种类繁多,不仅包括自然灾害,还包括人为灾害、煤气泄漏等灾害,不同灾害的影响不同。第四,灾害具有随机性和预测性难的特点。比如灾害中的地质灾害,其发生的时间、地点、强度不好预测。第五,灾害具有缓慢性和突发性。比如灾害中的地震、火山都具有突发的特点,而水土流失则是在缓慢中造成的。第六,灾害具有滞后性和迁移性。灾害的发生会给人口的迁移带来影响,会导致地区的人口膨胀的滞后性问题,灾害中的大气污染则是具有很强的迁移性。第七,灾害具有联系性和伴生性。比如暴雨灾害会带来滑坡、泥石流。

(二)灾害的严重性1.自然灾害呈上升的发展趋势。灾害中,特别是自然灾害在近几年随着社会发展对自然环境的影响,呈现了不断增加的发展趋势、比如,被人们较为熟悉的全球变暖和冰川融化,这些灾害的发生不仅严重影响了动植物的生长,也严重制约了人类社会的发展和进步,甚至对人类社会的发展带来了严重的人财损失。2.人为灾害频发。人为灾害包括核战争、恐怖袭击、生态失衡、人口膨胀等方面。战争方面比如日本、等,这种非正义的战争不仅给经济上带来损失,还会对人们的心灵健康带来伤害。生态失衡主要是由于人们对资源的不合理开发导致的,这种不加节制、非科学的资源开采导致了资源紧缺以及环境污染等问题的产生,对人们的生存环境带来了威胁。

二、土木工程在防灾减灾中的重要性

防灾减灾作为一个二级学科是在一级学科土木工程的基础上进行的,因此土木工程在防灾减灾中具有重要的作用,是一个科学的防灾减灾工程。其中,土木工程属性的个别属性决定了其在防灾减灾中的重要性,具体体现如下:

(一)防护性。反观土木工程发展演变的历程可以发现,土木工程的出现最开始就是为了进行抵御自然灾害的。最早土木工程的建设是为了帮助人们防范风雨、防御猛兽、构筑巢穴,后来发展演变成防御敌人的袭击,开始具有防护性的功能。土木工程的防护、抵御等属性一直延伸到现代,我国所说的防震减灾也和土木工程的这个属息相关。现代意义上土木工程的防护属性体现在新技术的开发和使用,比如核电站的出现、核电站通过形成了混凝土为主体的反应堆,来实现防核泄漏的功能。

(二)超前性。土木工程的防护设施具有超前性的特点,比如从原始的防风雨、古代的长城、近代的人防工事到现代的核电站的建立,均体现了其在灾害到来前的预先防范功能。原始的防风雨需要事先构建巢穴;古代的长城建需要防范匈奴的侵袭;事先修建核电站的安全外壳才能防范反应堆事故。另外,近代工程的超前性还表现在航运方面,比如要先开通苏伊士运河才能实现由红海到地中海的运输;要先建筑三峡大坝才能实现对长江下游的洪水控制。总而言之,土木工程在社会发展中扮演先行者的角色,同样,在社会的防灾减灾中也具有先知的能力,从而提早对灾害进行防控。

(三)恒久性。人类社会是不断发展的,人类的生活、生产都需要土木工程的配合,土木工程的存在和人类社会的存在一样,具有恒久性的属性。人类社会是物质社会,物质是运动的,灾害也是运动的,土木工程在运动的灾害面前能够利用自身恒久的属性对其进行长远的监控。比如,飓风、洪水等气象灾害我们是无法在短期内用肉眼看见的,那么就需要通过土木工程加强防波堤、修大坝的建设;地壳运动所带来的地质灾害也是具有突现性的,无法提前预见,因此就需要通过土木工程加强房屋建筑的稳固性及一些必要减震装置的配置。

总结

全球每天都在发生或大或小的灾害,大到火山、地震、海啸,小到燃煤污染、资源紧缺。由此可见,防灾减灾是一项长期复杂的工作,需要涉及多种科学、复杂的学科技术,随着近几年灾害的加剧,防灾减灾逐渐发展成为一门学科,其下又涉及到了关于自然科学、社会科学等学科,相互之间体现了一种依存、渗透。因此,防灾减灾工作需要有关人员不断提升技术研究,因地制宜地分析各种灾害的发生及影响,并要将土木工程充分的应用到防灾减灾中,从而实现在最大程度上对灾害的控制,减轻灾害给人们社会带来的人财损失。

参考文献:

[1]许莉,房贞政.构建城市土木工程防灾减灾数字信息系统的探讨[J].福建建筑,2004,02:1-2+7.

[2]周福霖,崔杰.土木工程防灾的发展与趋势浅论[J].黑龙江大学工程学报,2010,04:3-10.

[3]罗仕姜.浅谈土木工程中的灾害[J].河南科技,2010,08:63.

防灾减灾的重要性范文2

【关键词】健康教育;艾滋病防控;重要性

【中图分类号】R193 【文章编号】1004-7484(2014)06-3821-02

艾滋病又称人类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症,是一种让人谈“艾”色变的难治之症。由于艾滋病流行因素广泛存在,预防干预的方式特殊,治疗的科学技术手段有待突破,所以它的防控形势十分复杂、严峻,感染的范围也从吸毒、、、非法卖血等高危人群向一般人群扩散。目前还没有治愈艾滋病的方法,对抗艾滋病的最好方法就是避免感染。但在我国大部分的人都不知道艾滋病是如何传播的,怎么才能使自己避免艾滋病病毒的感染,无疑是更加加剧了在我国的传播,而宣传教育则是防止艾滋病病毒感染的最好方法。笔者就健康教育在艾滋病防控中的重要性进行初步探讨。

1 我国艾滋病流行现状

艾滋病是全球面临的一个重大公共卫生问题和社会问题,艾滋病在我国的流行大致经历了4个阶段:第1阶段为传入期(1985至1988年),患者主要为外国人或海外归国人员;第2阶段为扩散期(1989至1994年),艾滋病从7个省扩散到21个省,主要以吸毒人群为主;第3阶段为增长期(1995至2000);第4阶段为快速增长期(2001年至今)[1]。根据统计,截止2013年6月底,全国累计报告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病人41.6万余例,累计死亡为12.4万余例[2]。虽然2005年后,经过公安部门对贩毒、吸毒活动的严厉打击,艾滋病由吸毒途径传播的趋势逐渐下降,然而性传播成为了主要的传播途径,同性传播上升速度明显增加[3]。中国疾控中心性病艾滋病防控中心主任吴尊友表示,2005年到2010年,60岁以上男性新报告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病人的数量明显上升,2005年,60岁以上男性新发病人只占5.4%,到2010年达到11%[4]。由此可见,我国的艾滋病防控工作不容乐观,“防艾”形势仍十分严峻。

2 我国艾滋病防控策略及存在问题及困难

党和政府高度重视艾滋病防治工作,结合我国国情和实践,借鉴国外艾滋病防治的经验,提出了“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综合治理”的基本策略。为适应艾滋病流行形势的变化,建立健全了组织机构,针对不同时期及时制定、调整和完善了相关政策。例如:1998年11月,国务院印发了《中国预防与控制艾滋病中长期规划(1998-2010年)的通知》;2003年12月,国务院宣布了防治艾滋病的“四免一关怀”政策;2004年3月,国务院下发《关于切实加强艾滋病防治工作通知》,明确提出将艾滋病抗病毒治疗药物纳入城镇医保及新农合报销目录和城乡医疗救助范围;2006年1月,国务院颁发《艾滋病防治条例》,它是我国第一部关于艾滋病防治方面的法律;2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中国遏制与防治艾滋病行动计划(2006-2010年)》;2012年,国务院办公厅又印发了《中国遏制与防治艾滋病“十二五”行动计划》等一系列艾滋病防治有关的法律、法规。这些策略对遏制艾滋病在我国的流行在一定程度上取得了一些成效,并受到联合国艾滋病总署、世界卫生组织、国际艾滋病协会联合召开的世界艾滋病大会的表彰[5]。但我国艾滋病的流行仍在快速的增长,其原因是我国的防控策略和措施存在着严重的缺陷和不足,把大量的精力和资金放在了查找新发感染者和病人及其治疗上,而没有考虑我国的教育水平低下,人口众多和资金不足等实际情况。预防是防治艾滋病最为重要的手段,在我国的艾滋病防控中最缺乏的就是预防。主要表现在健康教育宣传力度不够,防治知识普及力度不够,一般人群对艾滋病防治知识认识不足,缺乏自我保护意识等方面。

我国近年来的艾滋病呈快速上升趋势,而性传播已成为了主要的传播方式。据中国国家卫生和计生委透露的信息,2013年1-9月,全国的艾滋病感染者和病人是7万人,其中90%的人来自性传播途径,青少年和大学生群体的感染率也在呈上升趋势。截止到2013年,我国感染艾滋病人数约为74万人,而全国累计报告数为41.6万例,意味着还有将近32万感染者和病人未被发现或不知道自己已经感染了艾滋病病毒,如果不采取措施改变他们的高危行为,让他们在日常的生活中仍不做任何保护措施的话,作为传染源的他们传播艾滋病的可能性就更大了,为我们的艾滋病防控工作带来巨大的困难和挑战。我国有80%左右的三农人口,无论是进城打工还是在家务农,都是艾滋病易感人群中的一大群体,我们虽然开展了多种多样的防治艾滋病知识的宣传教育活动,但由于流动人口基数大和边远山区的人群文化程度低下,对艾滋病知识知晓率偏低,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防治艾滋病知识及国家政策的普及。因此,我们必须坚持广泛、长期地开展艾滋病知识宣教活动,使一般人群都了解艾滋病到底是怎么一回事,艾滋病的传播方式,如何防治艾滋病,自觉的抵制不良的高危行为,选择健康的生活方式。

3 健康教育在艾滋病防控中的重要性

3.1 健康教育在艾滋病防控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自从第1例艾滋病病人在美国被发现之后,30多年来有百万人被它夺取了宝贵的生命。十几年来的艾滋病的种种研究和实验的结果证明,人类现有的理论知识和经验知识还不足以征服艾滋病[6]。在目前尚未出现艾滋病疫苗和有效的治疗手段的情况下,健康教育是控制艾滋病流行的重要手段。目前国际上控制艾滋病流行的六大成功经验中最主要的一条就是对公众进行宣传性教育和干预[7]。实践证明如果要改变一个人的行为方式,首先是认识上的改变,而认识上的改变就必须依靠宣传教育。有人对广西靖西县的一般人群进行了艾滋病知晓率调查,一般人群的总知晓率仅为47.30%[8];而江苏泰州市农村居民的艾滋病知晓率也只是69.8%[9],均未达到《中国遏制与防治艾滋病“十二五”行动计划》中要求的“城镇居民和农村居民的艾滋病知晓率达85%、80%以上”,因此进行大规模的预防艾滋病的健康教育已经刻不容缓。

3.2 只有健康教育才能减少由艾滋病引起的恐慌、耻辱和歧视

造成恐慌和歧视的原因是多种的,而对疾病缺乏了解,有关艾滋病传播的种种传说、谣言、偏见及对艾滋病的恐惧心理等都是宣传教育不到位有很大的关系。在外吃饭,尤其是烧烤、凉菜等或吃了滴有艾滋病人血的食物都可以得艾滋病!这样的信息在手机和网络中传播,有人深信不疑,心惊胆战;有人虽不信但心里难免有些顾虑[10]。这类似的事情在我们并不少见,之所以会出现这种情况,主要原因仍旧是对艾滋病的知识了解少所导致。艾滋病患者的歧视分为社会歧视和自我歧视,有的学者也成为外在歧视和内在歧视。外在歧视就是指社会各界对艾滋病患者的歧视[11],虽然目前对艾滋病患者的态度逐渐呈现支持大于歧视的状态[12],但现有法律中仍存在一些对艾滋病患者歧视的规定[13],如:《公务员法》虽取消了艾滋病人不能录用为公务员的规定,但是身体健康的要求仍间接的将他们拒之门外。内在歧视指感染了艾滋病病毒的患者因疾病原因产生自我排斥及边缘化,以及强制自我的异常心理及行为,它往往是艾滋病患者目前存在的主要心理问题[14]。尽管艾滋病流行已经造成灾难性影响,但由于耻辱和歧视,害怕公开自己的感染状况,对艾滋病问题仍然沉默,对应行动依旧缓慢。这就急需加强对一般人群的艾滋病宣传和教育[15]。

3.3 如何加强艾滋病防治的健康教育工作

首先提高认识,思想上加以重视。艾滋病防治工作关系到社会的稳定和可持续性发展,充分认识到加强艾滋病防治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制定详细的工作计划,加强健康教育,让更多的人来了解艾滋病相关知识,用精确的数据和详细的图片资料,从艾滋病的危害、流行状态、传播途径的变化等多方面认真细致,深入浅出的讲解[16]。

其次广泛开展宣传教育,普及艾滋病的防治知识,尤其是加强重点人群、高危人群的健康教育。例如在育龄妇女和流动人口中通过宣传艾滋病防治知识,开设知识讲座、设立宣传栏及发放宣传资料等手段提高重点人群的艾滋病防治水平。要加强对青少年的艾滋病等性病防治健康教育,指导各类大、中专院校和高、中等职业学校将艾滋病等性病防治知识作为学生健康教育的重要内容,以便提高学生的自我防范意识和能力。同时要支持和指导社会组织深入高危人群、重点人群开展艾滋病防治宣传教育,提高防病知识的知晓率,避免和减少高危行为的发生。

最后是要重视学校教育,举行多种形式的宣传教育活动。在校学生是接受教育的最佳时期,因此特别要求学校每个学期的工作中设立预防艾滋病教育的主题,例如:主题班会、黑板报、广播宣传、光碟播放、校宣传栏、校(院)学报、知识竞赛、宣传电影等形式。2006年国务院颁布的《艾滋病防治条例》中就明确要求将艾滋病防治知识纳入有关课程,开展有关课外教育活动,通过各种形式积极推进学校预防艾滋病教育工作的开展。广大学生应该认真学习和掌握预防艾滋病的知识,自觉养成健康的行为和生活方式,杜绝艾滋病的侵袭。同时要进一步加强责任感,积极参与社区开展的预防艾滋病健康教育活动,为遏制艾滋病的传播作出应有的贡献。

4 结语

预防传染病最好的方法就是注射疫苗,但是现在全球都没有有效的疫苗来预防艾滋病,一旦感染之后也没有特效方法可以治愈,所以对人群进行健康教育是预防艾滋病最为妥当的方法。据有关调查资料显示,对外来流动人口进行健康教育干预后的艾滋病相关知识知晓率比干预前明显提高,这说明通过健康教育是能够提高人群的艾滋病防治知识的。我们要针对不同的人群采取不同的教育干预方式,使得他们了解防止艾滋病的知识,摒弃造成艾滋病感染和传播的危险行为。动员全社会的力量,大力宣传和普及艾滋病的防治知识,同时将正确的求医信息等内容结合到宣传工作中,广泛宣传艾滋病的危害、早期发现和规范诊疗的重要性及艾滋病感染和传播的关系。组织开展艾滋病防治专题活动,制作公益广告,利用广播、电视、报刊,网络等媒体进行宣传,提高公众的防范意识和能力,减少社会歧视。一种行为的建立和改变不是一两次的教育和干预就能奏效的,必须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因此我们必须开展坚持循序渐进的反复的健康教育工作,只有坚持广泛、长期、深入、持久地开展健康教育才是预防艾滋病、遏制艾滋病流行和蔓延的最好疫苗。

参考文献:

[1] 郝 我国艾滋病流行现状及防治[J], 职业与健康,2006(22):921-922

[2]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2013年第2季度全国艾滋病性病疫情及主要防治工作进展[J],中国艾滋病性病,2013(08)

[3] 张昊 国务院防艾委赴川桂宣讲艾滋病防治政策[N],健康报,2010-6-28

[4] 贾晓宏 老年男性艾滋病增多 皆因找刺激又不“保护”[N],北京晚报,2012-8-22

[5] 杨廷忠 艾滋病危险行为的扩散研究[J],中华流行病学杂志,2006,27(3):260-261

[6] 刘永晓 艾滋病毒“悄悄”扩散?谁在传播艾滋病毒[N],健康时报,2010-6-24

[7] 徐建国 探讨医疗机构健康教育在艾滋病防治工作中的重要作用[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1,5(6):191-192

[8] 阳金桐等 广西靖西县一般人群艾滋病知晓率调查[J],右江民族医学院学报,2009,31(2):257-259

[9] 华海庆 农村居民艾滋病知晓率的问卷调查[J],中国交通医学杂志,2005,19(1):86-87

[10] 实戈 增强艾滋病防治知识,防谣言所中伤,人人健康,2011,23:12-13

[11] 任海英 我国艾滋病歧视问题的社会心理学分析[J],现代生物医学进展,2009,9(1):143-146

[12] 杨翌,张孔来等 艾滋病病毒感染者生活质量与相关耻辱的关系[J],中国公共卫生,2005,21(6):675-676

[13] 康丽娜,张爱莲 山西省不同人群艾滋病歧视现状及影响因素研究[D],山西医科大学学报,2011,(5):17

[14] 刘彦丽 HIV感染者/AIDS患者心理状况研究现状和展望[J],云南中医中药杂志,2011,32(10):76-77

防灾减灾的重要性范文3

一、目前方案设计在建筑设计工作中受重视情况

目前在我国大部分地区,方案设计在建筑设计行业中基本上不受重视。以广西自治区为例,方案设计在设计单位相当于是骨头工作,我们经常可以听到这样一句话“我们可以不收方案费”。在设计项目奖金分配的时候,方案费基本上是最少的,然而,在工作量和工作周期上,方案设计确是处于工作量最大(因为修改次数会相当多,同一个项目,方案也要做好几个)、周期最长(一个3万平米的非公建项目,方案阶段一年的周期属于正常),风险最大(在做方案设计的过程中,该项目突然停滞甚至被别的单位撬走更是屡见不鲜)的。因此方案设计变成了一个骨头工作,有点资历的员工不愿做,就只能让不要求太多报酬,生活压力相对较小的实习生和应届毕业生来做了,然而,他们恰恰是最不成熟、思维最不全面的人群,出现劣质设计也就不足为奇了。和甲方谈到设计费的时候他会对你说“谈什么方案费,别的单位方案都是送的,不行我们就找别的单位做设计。”由此,目前方案在建筑设计工作中的地位可见一斑。

二、方案设计的重要性

方案设计是整个设计工作的前奏,是一个从无到有的创意设计过程。需要大量的理性分析、收集整理和沟通工作,将城市历史文化、空间环境、道路交通、水文地质、风向日照、生态植被、生活生产习惯以及业主的要求和投资、规划条件和各专业的技术要求进行整合,确定建筑的总平、体量、空间、立面、平面以及场地的设计,是建筑设计的灵魂。建筑设计的好坏,成败主要决定于这个阶段。原因如下:

1. 对于城市空间以及城市面貌有直接的影响

城市空间和城市面貌是由众多市政设施、景观以及建筑排列组合形成的一个综合体。其中尤以建筑在人们的视野中占据的画面最多,起着决定性因素。一个好的建筑作品会充分考虑和城市轴线、空间的关系合理确定建筑体量造型和立面风格以及建筑次空间和建筑色彩,能够和城市空间相呼应,和周围城市环境相协调,使之相得益彰、为之添彩。反之则会格格不入,破坏城市空间环境,是整个空间显得凌乱、突兀。这样的建筑令人反感,望而生厌。

2. 方案设计需考虑建筑是城市文化传播的载体,是城市和人类发展的历史印迹和活的雕塑,背负着历史的责任和使命

城市文化是一个城市的长久形象以及人们生活方法和习惯的合集。在方案设计的过程中要从分考虑不同的城市由于地域位置和气候环境、历史因素的影响形成不同的文化。建筑是人们生活、生产、活动的空间载体。为了适应人们不同的需要,也是建筑的使用要求,建筑的设计和建造也会因地而异,适应当地的人文,地理、气候条件。因此,不同地域的建筑会有诸多不同,从而体现了不同的城市文化,给看见过的人和使用过的人留下印象,形成对比,在时间的范畴上形成横向和纵向的传播。

自从人类起源开始建筑就随之产生。从最初的穴居、坑住到最具地方特色的民居进而演化到宫殿,再到现在的钢筋混凝土、钢结构的高楼林立,无不反映着人们的生产生活水平的一步步提高。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建筑就会以不同的形态出现,从而体现出当时的人文和生产力状况。生产力提高,社会的生活水平也就得到相应的提高,剩余生产资料也就更多,人们就有更多的精力去改善自身的居住和生活生产环境,建筑就会得到相应的发展。城市是在剩余生产资料做够多的时候才随着历史的发展相应而生。人类的发展带来城市的进步、对生活环境要求的提高,建筑因而得到发展以满足不同时期的生产生活需要。

这些设计,分析工作都是在方案设计阶段的工作内容。因此,方案设计担负着重要的历史责任,设计的好坏对上述方面有直接的影响。

3. 是设计项目的灵魂的塑造过程

每个建筑都是在其共性的范围内追求个性的产物。同样性质的建筑对不同的建设单位来说则具有不同的意义和内涵。方案设计的过程中就要抓住这些潜在的信息并对其进行抽象提取和具象表现,使之最后形成一个具有个性,能够体现建设方和使用者内在精神面貌或形象标识的一个具象建筑实体表现物,赋予建筑物精神和文化层面的内涵,是建筑灵魂的塑造过程。

4. 对城市交通有直接的影响

当代社会,汽车数量急剧增加,城市交通压力随之加大。同时,怎样利于城市交通的组织或者怎样能减轻城市交通的压力也变成方案设计过程中的一项重要工作内容。好的方案设计能最大程度上的合理组织基地内部以及基地和城市交通的交接协调问题,从而减轻新建建筑内部车辆和人形流线对城市交通的不利影响,减小城市交通的压力。反之,则可能造成流线混乱,衔接关系处理不当,无谓的增加城市交通的压力,给人们的生产生活带来诸多不便。

5. 对生态环境的好坏有直接的影响

在方案设计的过程中要综合考虑人们的生活习惯,合理的确定建筑和场地的关系,要考虑场地环境,人们休憩的景观环境设计。好的设计能让人感到心情愉悦,神清气爽有利于身心健康和舒缓精神以及心理疲劳,反之则让人觉得呆板乏味,不利于身心健康。

6. 对建筑空间的好坏,舒适度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建筑的高度因受规划条件的限制,所以在方案阶段基本上建筑的高度和层高已经确定,后续工作阶段不便修改。在方案阶段充分考虑人们的生产生活所需要的空间尺度,合理利用空间能提高土地的利用率、提高建筑空间的使用舒适度。

7. 对建筑成本的控制起着重要作用

好的方案会合理的确定结构形式和立面材料,在结构允许、经济的范围内进行体量组合设计,进行精心的设计使普通材料达到好的整体视觉效果,从而从根本上解决结构问题,控制建筑成本。否则,一个不合理的建筑方案结构专业再怎么精心计算也解决不了根本问题。

8. 对设计单位能否顺利开拓市场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方案设计在设计过程中是第一步,好的方案设计能够给甲方一个好的第一印象,利于双方下一步的相互沟通并为之打下坚实的基础。反之,即使有幸参与的好的项目也有可能因方案不好给甲方一个该单位水平有限的负面印象,使其产生不信任感。那么该项目流产的几率就很大了。

9. 是施工图设计能否保证高效,按时,保质完成的关键因素

好的方案设计会充分考虑各专业的问题,给各个专业留下足够空间。即使在没有初设阶段的情况下也可以保障施工图的顺利进行,确保项目方案设计的完整性的情况下能够高效、保质、按时的完成施工图设计工作,从而提高生产效率获得市场好评。反之则有可能将原方案改的面目全非,从而浪费时间、增加成本、降低工作效率、降低市场影响力,更有甚者导致项目不能继续进行,可谓是“赔了夫人又折兵”。

防灾减灾的重要性范文4

[关键词]产品质量检验;抽样检验;重要性

中图分类号:F27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6)14-0170-02

一、前言

当产品从生产领域进入到流通领域之前,就需要经过产品质量检验这个环节,这也意味着企业的经济效益以及产品信誉是和产品质量检验工作的好与坏有密切联系的。抽样检验方法相比于全面检验而言,更能够让产品质量检验结果有保证。

二、抽样检验方法与产品质量检验

企业产品的质量检验是产品质量的保证,如果在企业产品的质量检验过程当中存在作假的问题,让质量不好的产品蒙混过关,无疑会对企业的经济效益以及产品信誉都造成很大的影响。产品质量检验使用的方法如果不对,也可能导致产品质量没有保证。企业的产品数量又往往庞大,全面检查无疑是时间、人力以及财力等多方面的浪费,除了会让产品成本增加也会影响到企业收益并不可取。通常情况下,产品的质量检验是借助于一定的方法或者根据一定的标准对同一批产品的质量进行检查与检验。因为产品数量庞大以及一些特性的存在,在进行产品质量检验的时候,抽样检验的方式是比较常用的,而抽样的科学性与合理性对于产品质量检验结果的准确性和代表性也起着决定性作用。

所谓抽样检验,自然不是对产品进行全面的质量检查,它实际上就是对整体产品或者一批产品用随机抽取的方式得到样本,再对样本的质量进行检测,并根据检测的结果对整体产品的质量进行推测。利用抽样检验的办法对产品质量进行检测是十分经济的,它可以减少工作量也能够让检验变得专业户,不但可以让人力与物力得到节省,更能够节省成本的投入。抽样检测更是具有时效性,它可以由专业工作人员直接进行取样工作并且现场对产品质量进行检测,没有太多中间环节也就让时效得到了提升。同样的,抽样检验还具有准确性,因为随即抽样的原则让它可以排除来自于主观因素的影响并且保证了样本的代表性,从而确保检测结果的准确。除此之外,抽样检验还具有灵活性,无论是检验的项目是多还是少,或者需要检验的范围是大还是小,都不会对它产生影响。无论是对产品的质量进行一次性检验还是经常性的检验都可以随时进行。

对产品质量检验选择抽样检验的方法时,需要针对需要选择合适的具体抽样检验的方式。对于抽样检验而言,其有统计抽样、百分比抽样、固定样本抽样等检验的形式,在这其中,统计抽样的抽样检验方法还可以分为计量与计数两种不同的形式。进行抽样检验的时候,其具体的检验方式还是要根据需要检测的产品其特点以及检验的目的、当下的客观条件等来综合考虑的。只是,对于抽样检验而言,经济省时且能够达到检验要求、具备可靠性的方式一定是最为合理的。在抽样检验的抽样方法中,同样有多种,譬如简单随机抽样、类型抽样、等距抽样。这三种抽样具有不同的特点与适用的情况,也存在不一样的弊端与缺点。在进行产品质量检验的时候,可以根据抽样检验的需要来选择抽样的方式与办法。

三、抽样检验方法在产品质量检验中的重要性

对于企业的产品质量检验而言,抽样检验方法无疑是十分重要的。第一,有一些企业在进行产品的质量检验的时候,会对产品造成了破坏性,这样的破坏性检验方式就更加导致了选择抽样检验方法是十分重要且必要的。比如说,关于灯泡寿命的检验,可能对灯泡的寿命检验完毕之后,灯泡跟着也报废无法继续使用了;又或者是,对棉纱纤维的拉力进行检验,在检验完成了之后,棉纱纤维也已经断裂作废;还有在对轮胎的耐磨性进行检验之后,轮胎就无法继续使用了。无论是哪一种,都是破坏性质量检验的其中一个例子。如果不选择抽样检验的方式而采用全检样的办法,则很可能在质量检验完成之后,产品尽数报废,这样的检验方式无疑是不合理不科学也不可能被采用的。

同样存在虽然并不是破坏性检验的质量检验,却同样不能够采用全面检查的方式,而应该选择抽样检验的办法。譬如说,每一天的零件产量都非常大的自动机床或者是冲床,要对这样的设备其生产出来的零件做到全面的质量检验,且不说需要数量庞大的检验人员与检验场所,就是做到这样的质量检验所需要花费的成本都是不可想象的,这样的方式无疑非常不具备经济性和可行性。实际上,很多企业的产品也没有办法做到全面检验,就像是造纸厂其生产的纸张,要是选择全面检查是很难真正做到的。如果有的产品必须要选择全面检验的质量检验方式,它涉及到的工作量非常庞大,而参与的工作人员也会非常多,这样检验结果就很容易出现问题而无法保证准确性。在这种情况下,选择抽样检验来完成对于全面检验结果的检查以及对其结果进行修正,将会帮助产品质量检验结果更加准确。在此之外,在工业生产的过程当中,采用抽样检验还能够对产品的质量起到控制的作用。借助于抽样检验的办法,也可以让企业在进行成批或者是大量的产品生产的过程里面,对生产过程的正常运行起到监督管理的效果。对产品质量检验选择抽样检验的办法,也可以对产品或者是半成品的合格与否等信息做到及时的反馈,从而更好的控制产品的质量,让产品质量更加稳定、更加有保证。

在产品质量检验中选择抽样检验的办法,就需要注意应该在抽样的时候遵循随即抽样的原则,保证产品是具有代表性的以及在抽样的时候所有产品被选中的可能性是一样的。随即抽样的方式也更方便关于抽样误差的计算,从而更好的推论全体产品的质量水平。如果进行抽样的时候,选择重复抽样以及不重复抽样两种不同的方式,得到的抽样误差也有差别。在进行产品质量检验的时候,选择哪种抽样方式应该以实际情况与要求来考虑和确认,一般来说,不重复抽样的方式更能够让产品拥有代表性。因为产品质量检验的研究目的或者是检验对象不一样,往往也会有抽样的组织形式上的不同,抽样的组织形式具有多种多样,应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合理科学的选择。选择抽样检验的方式来完成产品质量的检验,就还需要对样本容量有一个很好的把握。如果样本容量太大,和让抽样的负担增加也会造成检验浪费。如果样本容量太小,也无法对产品质量的真正情况进行反映也会影响到对于整体产品质量的判断。有关于进行产品质量检验时选择抽样检验的方式而带来的抽样误差问题,可以进行对误差进行计算,并且借助于一定的措施控制误差范围,从而保证抽样检验的可靠性。

三、抽样检验原则及流程

在市场经济快速发展的今天,产品的种类和生产产品的企业公司都愈来愈多,而产品的特性也越发复杂,而且受到交易区域以及主客观的影响,许多产品的质量都存在不同程度的美化,让消费者在选购产品的时候很容易处在弱势地方。所以,通过抽样检验来提高产品质量监督非常重要。

首先,我国目前用于产品质量检验的抽样检测标准多达二十个之上,它所包含的内容也比较广,包括生产企业、使用方的验收抽样检测和交易抽样检验等,目前我国已经形成了一套比较完整的科学的产品质量抽样检验体系。但不论使用哪一种抽样检测方法,都必须遵循一定的原则才能确保抽样检验的科学性,才能监督和提高产品的质量。首先,抽样检验工作必须保证公平公正,所以我们要求检测机构或部门必须有一定的资质和授权,以此保证其具备抽样检验的能力。而负责抽样检验的工作人员必须在工作中保持秉公办事,不能因为个人利益而随意进行抽样检验工作。只有将每一个环节都进行审查和严格把关,才能确保抽样检验工作的公平公正,保证产品的质量。其次,抽样检验过程中一定要严格根据检验方案和产品的质量标准来进行,如样品不能太多但也不能少于标准抽样数量,这样才能确保检验数据的信息没有误差和失误。第三,当样品进行检验时一定要按照各个产品的质量标准来进行判断,一般情况下需要严格区分合格、不合格以及劣质产品几个等级。坚决不能出现人为或者随意的质量判断。

抽样检验是我国监督产品质量的一个重要途径,因此在检验过程中一定要体现其公平公正的原则,同时还需要具备较高的权威性。所以,在抽样检验的过程中,我们必须遵循一定的科学的工作程序才能正确的推断被监督检验的产品整体上的质量情况。首先,我们需要按照产品目前出现的质量问题或者工作要求而制定出相应的产品抽样检验方案计划。该方案的制定实施不但涉及到公司企业的行政管理方面,同时抽样检验的专业技术性非常强,它不但是政府以及质量监督管理部门对于某一项产品质量需要达到的水平要求,同时也能够合理、科学的反映出生产企业或者经销公司所存在的问题。所以,制定一套执行性强的、科学的抽样检验方案非常重要。其次,抽取样品是一项技术性较强的工作,因此需要抽样工作人员具备较高的专业水平。通常来说,一个专业技能过关的抽样人员必须能够熟悉被检验产品的抽样标准、抽样的方法以及数量。不仅如此,要提高抽样水平,还需要抽样人员具备较高的职业道德素质,认真负责抽样工作。只有抽样人员的专业技能合格,才能按照抽样检验的方案,正确的使用相应的随机抽样的方法从被检验的产品中抽取出需要的样品数量。这里要注意,抽取的样品数量不可以随意增加或减少。第三,对样品进行检验,即根据正确的检验方法对样品一个个进行监测,将检验得到的数据信息对照产品标准的要求来进行质量判断,检验样品的质量等级。然后再进行抽样表单的填写,注意表单填写时一定要保持书面的整洁以及内容的真实性。

四、结束语

在产品质量检验当中选择抽样检验的方法,能够让产品质量检验更加具有经济性也节省了时间、人力、物力等。对于产品质量检验而言,抽样检验的方法是十分重要的,而科学合理的抽样检验能够让产品质量检验更加具有准确性,同时也能够监督企业生产产品的质量更有保证。

参考文献

[1] 鲁文瑛,李燕.论抽样检验方法在产品质量检验中的重要性[J].统计应用.2010.

[2] 严珠.产品质量监督抽样检验选用标准的问题分析[J].印刷质量与标准化.2010.

[3] 王洁霞.浅谈抽样方法在产品质量检验中的应用[J].检测与分析.2010.

[4] 孙昭友.产品抽样检验的方法及应用[J].认证技术.2011.

防灾减灾的重要性范文5

【关键词】社区健康教育;慢性病防治;重要作用

【中图分类号】R19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6-0014-02

社区健康教育主要是指以社区为单位,以社区内人群为教育对象,以促进社区居民健康为目的,开展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健康教育活动。而积极地开展社区健康教育活动对于慢性病的防治有着重要的作用,它可促使社区居民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并提高自我保健能力和群体健康水平。本文将对社区健康教育在慢性病防治中的重要作用进行探讨并分析,并做如下报告。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资料选自2011年9月-2012年9月在本社区随机抽取的140例慢性病患者,年龄35-72岁,平均年龄(54±2.25)岁;其中男85例,女55例;140例患者中高血压患者42例,糖尿病患者26例,慢性气管炎患者33例,脑卒中患者25例,冠心病患者14例。

1.2社区健康教育实施方法

1.2.1开展慢性病健康普查活动

开展慢性病健康教育普查活动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首先,社区卫生人员对社区居民的运动方式、饮食、吸烟、饮酒等进行问诊,并对既往所患疾病、就诊及用药情况作简单了解;其次,对社区居民的脉博、呼吸、体温、血压、体重、身高、皮肤、浅表淋巴结、肺部、心脏、腹部等做常规的体格检查,并对其听力、口腔和运动功能等进行大概的判断[1];再次,对诊断有慢性病的患者做尿常规、血常规、肝功能三项(血清谷丙转氨酶、血清谷草转氨酶、总胆红素)、血脂、空腹血糖、心电图、腹部B超等项目的辅助检查;最后,告知普查患者的健康检查结果并对慢性病患者进行相应的健康指导,如对慢性病患者的饮食、运动、生活方式等进行合理的引导,并针对患者患有的慢性病类型辅以相关的治疗处方。

1.2.2举办慢性病健康教育讲座

在本社区举办慢性病防治卫生知识讲堂,并将检查出有慢性病的患者随机抽取140例做为主要教育的对象,邀请专业的慢性病健康讲师对社区居民重点讲解慢性病的发生原因及防治两方面的内容。通过讲解糖尿病、高血压、冠心病、脑卒中等慢性病的发生原因,针对居民生活中不合理的饮食习惯及运动方式进行规范的说明和指导,并给予居民一些有效预防慢性病的措施。

1.2.3发放慢性病健康教育手册

对社区居民发放健康教育手册,主要针对最常见的高血压、糖尿病、脑卒中、冠心病等慢性病发放相关的健康教育宣传手册。并在社区加大宣传力度,通过悬挂宣传横幅、张帖宣传标语等方式,能够使居民对慢性病有一定的认知[2]。

1.2.4社区卫生人员对慢性病患者实行动态管理

通过对社区居民的大力宣传和普查后,随机抽取出患有慢性病的140名患者,将其做为主要的研究对象。社区卫生人员对这140名患者进行资料建档,并说服患者在医生的指导下服用相关治疗慢性病的药物。通过心理辅导、慢性病健康知识宣传等一系列的工作,让患者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并提高患者对医生的依从性和对慢性病治疗的积极性。

社区卫生人员对慢性病患者的不良生活行为加以干预,并叮嘱患者限烟限酒,降低食用盐的摄入量。指导患者做有有益健康的运动,让患者能合理地控制体重、平衡膳食。社区卫生人员主要将140例慢性病患者做为研究对象,通过为期一年的健康指导干预,再与一年前未干预时患者对慢性病知识的了解情况及身体健康状况进行比对分析。

2 结果

2.1健康教育前后慢性病知识知晓率比较

针对140例慢性病患者进行健康知识的问卷调查,通过统计发现,在举办慢性病健康知识讲座,进行慢性病健康普查,并给患者发放慢性病相关防治资料后,患者对于慢性病知识的知晓率明显高于未进行健康教育前,见表1。

2.3健康教育前后慢性病控制情况

本社区的140例慢性病研究对象,在经过社区卫生人员严格的健康知识教育与饮食、运动、服药情况等方面的干预后,其所患的慢性病与未进行健康教育前做比较,在一年的健康干预中均得到了不同程度的降低和控制。

3 讨论

社区慢性病防治健康教育主要是以社区居民的健康为目的,以社区为范围,以慢性病防治为导向,融合健康知识普及、医疗、预防、保健、等技术服务为一体的基层卫生服务。在慢性病健康教育的实践中,人们可以通过对慢性病的认知,提高对慢性病的知晓率、控制率、治疗率以及加强对慢性病的管理[3]。社区的慢性病防治健康教育是现代医学发展的必然趋势,社区的卫生人员通过对社区居民制定规范的健康教育实施方案,并采取相关的措施等对慢性病患者进行一定程度的干预,可有效提高社区居民的生活质量。

社区慢性病的健康教育是利用社区资源针对不同的人群开展健康教育的活动与过程,从社区卫生人员普及慢性病的专业知识到建立居民的健康行为意识,使社区居民通过对慢性病的了解能积极的对自身身体健康负责。社区健康教育慢性病的防治主要是针对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冠心病等慢性病进行的,其健康教育对象大多以中老年人为主[4]。社区卫生人员以健康促进为目的对社区居民进行健康教育和行为干预,对社区居民体重、饮食、运动、睡眠、烟酒等方面干预控制,树立起居民正确的健康观与人生观。

本社区在2011年9月-2012年9月一年的时间内将社区内140例慢性病患者做为研究对象,通过对这些患者进行慢性病健康知识的讲解、并对患者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疾病治疗干预、生活方式干预等措施。在一年的时间内,140例慢性病患者在社区卫生人员的指导下严格要求自己的生活方式,并加强运动,按时吃药后,其慢性病病情得到了有效的降低或控制。由此表明社区健康教育在慢性病的防治中起着主要的作用,其认真地接受慢性病健康教育是维护和促进社区居民健康的最有效的途径。

综上所述,只有通过社区卫生人员的不懈努力和坚持,将慢性病健康教育普及到社区每个居民,才能使社区健康教育在慢性病的防治中发挥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 武长惠.社区健康教育在老年高血压防治中的作用[J].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2011,19(7):201.

[2] 蓝玉娟.浅谈健康教育在社区慢性病防治中的效果[J].中国医药指南,2009,7(10):249-250.

防灾减灾的重要性范文6

关键词:儿童教育;地方文化场馆建设;重要性分析

随着社会主义经济结构的逐步完善,社会文化结构体系在地方建设的建设范围得到扩展。儿童教育是我国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实将儿童教育融合在地方文化建设中,可以优化地方文化建设结构体系,拓展儿童教育的社会范围,推进我国教育形式的优化发展,也为社会主义地方文化结构体系的完善提供发展新思路。

一、地方文化场馆建设的目的

(一)实现地方精神文化建设的引导

文化是社会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额社会产物,文化从精神层面对社会发展需求的反映。实施地方文化场馆建设,从经济发展领域而言,是地方性整体建设完善的重要,地方文化场馆可以作为当地经济开发发展的新趋势,为地方经济发展提供了发展新动力。例如:建设地方文化场馆,可以结合当地的民俗特色,开辟地方特色旅游经济发展路线,促进我国地方经济可持续性发展;另一方面,地方文化场馆建设后,可以作为地方开展社会主义思想建设的平台,成为地方对我党先进指导思想学习的重要平台。例如:某地区应用建立的文化场馆[1],积极组织当地地党员和群众进行“三严三实”精神学习,充分发挥地方文化场馆建设的作用。

(二)是地方发展历史的重要载体

地方文化场馆建设也可以作为地方历史发展的文化载体,对地方发展中进行记录和整理,进一步优化地方建设。例如:某地区应用地方文化场馆作为地方发展历史展览平台,实现了地方建设不同历史阶段的保留,促进我国地方建设结构体系的进一步全面性发展,最大限度的发挥地方文化场馆建设的实际意义,推进我国地方文化建设体系的科学性应用,实现我国地域的特色发展。

(三)达到提高地方人民素质的作用

地方文化场馆建设,是地方整体建设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实施地方文化场馆建设,是可以政府和人群众对文化发展的重视,从而发挥文化对人潜移默化的影响作用,提高地方群众素质的作用[2]。地方文化场馆投入应用后,为地方人民的提高自身文化素质提供了新的途径,同时也使文化宣传的形式多样化,是我国文化结构体系建设逐步完善的重要体现。

二、儿童教育融合在地方文化场馆建设中分析必要性

(一)儿童教育是地方文化发展的构成

儿童教育是我国地方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地域性建设可以充分结合地域文化特色,实施儿童教育在地方文化场馆建设的融合,可以为儿童教育的开展提供丰富多彩的教育资源,这与我国教育实施全面性改革,注重人才培养的多样性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发展基础,促进我国儿童教育中教育资源的综合应用;另一方面,儿童教育在地方文化场馆建设的融合,可以充分应用地方历史发展中的英雄先进事迹对儿童进行思想引导[3],不仅可以培养儿童正确的价值观念,树立正确的理想,而且能够提高儿童对中华传统文化的认同感结合归属感,为我国教育在儿童中的深入开展提供了正确的思想导向,为我国人才资源的培养提供了源源不断的思想发展新动力,推进当地教育体制的进一步科学性发展。

(二)儿童教育丰富地方文化建设

儿童教育是奠定人才培养的重要导向,实施儿童教育在地方文化场馆建设中的额融合,可以丰富地方文化建设。儿童教育内容,教育形式是多样的,这使地方文化场馆建设的整体建设上要与多样化的建设理念相融合,从而使地方文化场馆建设形式逐步实现创新发展。例如:某地区实施儿童教育在地方文化场馆建设中的融合,应用多媒体技术作为地方文化场馆建设的重要手段,制作大型3D体验馆[4],对地方抗战时期的发展场景进行还原,应用新科技手段实现地方文化场馆建设的多样化,灵活化发展,不仅使地方文化场馆建设的教育意义加强,同时也使地方文化场馆建设在地方建设中的作用大大增强,促进地方整体建设的完善性发展。

(三)地方文化场馆的建设引导教育实多元化发展

地方文化场馆建设中融合儿童教育,是推进地方文化场馆的建设引导教育实多元化发展的直接体现。社会主义社会的经济基础在过去的几十年发展中的得到不断的加强,文化在地方整体建设中的作用得到逐步加强。实现地方整体发展,重视教育在人才培养中的引导作用,应用儿童教育作为开启地方人才培养的钥匙,例如:地方文化场馆的建设中为儿童设计不同年龄段的出版读物,为地方儿童教育的课外教育开展提供了开展新平台,丰富儿童的课余生活,促进我国地方性人才培养战略的落实与实施[5];此外,地方文化场馆建设中融合儿童教育,为推进全民教育,终身教育奠定基础。实现教育融合在社会生活中,发挥地方文化场馆文化宣传的作用,为促进我国地方文化结构体系丰富发展,地方整体结构的完善提供保障。

三、结语

地方文化场馆建设是地方整体结构建设完善的重要体现,也是地区文化宣传的重要途径,实施儿童教育爱地方文化场馆建设中的融合,可以丰富地方文化场馆的内容,同时也为地方儿童教育的开展提供了多元化的教育基地保障,为我国地方性整体建设提供了保障。

【参考文献】

[1]康丽颖.中国校外教育发展的困惑与挑战――关于中国校外教育发展的三重思考[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04):22-30.

[2]张艳国,胡盛仪,周小霞.农村留守儿童社会教育的发展趋势研究――以湖北农村留守儿童现状为例[J].湖北行政学院学报,2009(03):57-61.

[3]韩克庆,武文青.中国少年宫的变迁与儿童福利的实现――以M市少年宫为例[J].东岳论丛,2012(07):103-112.

[4]吕晓昌,李卫东,王必琪.学龄儿童休闲运动教育状况、影响因素及发展策略研究[J].广州体育学院学报,2015(06):5-1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