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享经济的政策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共享经济的政策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共享经济的政策

共享经济的政策范文1

关键词:公共财政政策 作用 定位

一个国家的公共财政政策对其社会经济发展的方方面面都有着非常重大的影响,在科学发展观的正确指导下,结合我国宏观经济发展的实际情况,当前我国正面临着对于公共财政政策作用的重新认识和重新定位问题,以期更好地利用财政手段来促进我国经济的更好更快发展。

一、公共财政政策在我国宏观经济发展中的作用

(一)公共财政政策可以实现调节社会总体供求平衡

公共财政政策可以对社会总体供求状况进行调节,促进其总体平衡,通过对社会经济总量的调节,促进经济增长方式的良性转变,从而为我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构建良好积极的宏观经济环境。从很多经济发展实践可以看出,我国经济要想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就必须将注重外延式增长或者数量扩张的经济增长方式切实转变为内涵式增粘个或者围绕质量为中心的扩张形式,而要想实现上述的经济发展转型,肯定缺不了一个相对稳定的宏观经济环境,通货膨胀和通货紧缩都无法促进这种转变,唯一的方法就是政府部门根据实际经济发展情况,采取有效地紧缩与扩张的公共财政政策,同时注意与货币政策等政策方针的协调配合,这样就可以对社会总需求的过分收缩或扩张加以有效地抑制,从而营造出稳定、健康的经济发展环境,为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创造保障。

(二)公共财政政策可以提高资源的配置效率

公共财政政策可以通过对国民收入以及社会总产品的初次以及再次分配过程的指导,来实现对经济发展的反作用,从而有效提升社会经济资源的实际配置效率。财政资金流量和流向以及分配结构是社会再生产里的关键环节,对政府支持和影响经济发展过程,对经济运行进行有效调节,并推动科技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手段。公共财政政策提升资源配置效率的直接体现有两点:第一是政府财政部门通过直接预算的安排来对社会投资结构进行协调,从而实现产业结构的优化;第二,财政可以通过对国民收入和社会总产品的生产、分配以及使用的过程进行监督,从而促进企业压缩成本,节约资金,提升资源利用效率。

(三)公共财政政策可以对市场经济运行实施间接调控

公共财政政策可以通过对个人、企业以及政府相关部门等经济主体的各种行为进行规划,从而间接的控制和影响经济的运行,是市场经济整体能够沿着健康、稳定的预期路线和方向向前发展,公共财政政策之所以有这种作用,主要原因在于公共财政政府是政府部门根据相应的国家权力来制定和实施的,其直接和国际政府的各种经济活动以及调控职能相关联,具有引导性、强制性和权威性等等。

二、我国公共财政政策定位方向分析

(一)我国的公共财政政策将致力于调整经济增长转变和产业结构调整

首先,在财政投资方面,将逐渐从一般竞争性的投资领域退出来,将财政投资的重点放到基础设施的建设和公益设施的建设和发展当中,从而为我国的经济发展奠定更加扎实的基础条件。

再者,将逐步构建财政投资和融资机制,提高和改善政府对资源配置的调控效率。具体来讲,将逐步构建有效合理的财政投资与融资体系的过程中,最重要的就是要对政府财政投资活动进行统一的管理,从而充分发挥政府在投资活动中的导向性作用,从而尽快实现政府投资大部分用于风险投资、公共以及一些基础的项目中,将社会投资更多的引向竞争性的领域内,从而形成新的更健康的财政投资格局。与此同时,不断完善我国的税收法规,切实通过税率和税种的设置来落实和体现国家的产业和财政政策,促进推动高新技术产业的更好更快发展,从而使得我国的经济和产业结构得到进一步的优化。

其次,要对财政支撑经济的发展的模式加以改革,相关公共财政政策中要逐渐转变返还所得税、包干税费、税费减免等等让利减税的一般做法,将重点放到对市场竞争秩序的规范工作中,为市场中所有的竞争主体构建一个统一、公正、公平的竞争环境,这才最好的长远政策方向。

(二)公共财政政策将致力于解决我国的三农问题

促进农业经济的发展和进步,不能够单单依赖市场机制,相关政府部门,尤其是财政政策方面一定要发挥应有的作用,切实将三农发展过程中属于政府部门的事项逐渐归入到各级财政支出的范围内,根据统筹城乡社会经济协调发展的相关要求,将三农问题的解决白道突出重要的位置,并加以大力的支持,逐渐由以前的农村支持城市、农业支持工业转为城市反哺农村、工业反哺农业,对当前的公共财政资源的具体分配格局进行适当的调整,逐渐将农村地区纳入到公共财政的服务范围,并适当向其倾斜,切实加大三农的财政投入。

(三)公共财政政策将致力于维护生态环境不受进一步破坏

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历来都是对立而又统一的,经济的发展一定要给予对环境的保护,因为只有生态环境不断地为经济发展提供能量和物质,才可以维持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再者生态环境的保护也无法脱离经济的发展,好的生态环境只有在良好的经济秩序和经济结构中才得以获取保护,反之肯定会出现过度捕捞、滥垦滥伐等问题,与此同时,维护生态环境不受破坏和污染治理等工作离不开资金和技术的支持,这些都需要一定的经济实力来加以职称,所以公共财政政策的定位中不可能忽视保护生态环境这一因素。

三、结束语

总之,公共财政政策对于我国经济发展过程中很多方面的问题都有着直接或间接的联系,只有清醒的认识到公共财政政策的深层次作用以及我国经济发展的实际情况,并作出正确的定位,才可以更好地促进和维护我国经济的长期稳定发展。

参考文献:

共享经济的政策范文2

关键词: 跨国公司 投资 外贸竞争力

在经济全球化、贸易投资自由化的进程中,世界各国之间的联系更加紧密、相互依赖性不断加强。各国融入世界经济一体化的方式和渠道多种多样,其中最主要的是国际贸易和国际直接投资。跨国公司投资作为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资金来源,不但缩小了中国经济发展所需的资金缺口,还带来了较为先进的技术设备和管理经验,推动了中国产业结构升级,扩大了就业,增加了国家的财政收入,对中国的经济发展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完善起了极大的促进作用。自改革开放以来,每年都有新的跨国公司进入中国进行投资,截止2005年,全球500强进入中国的已经有400多家,在中国进行投资设立企业的也有300多家。

跨国公司对华投资扩大了中国对外贸易规模,但是,就跨国公司投资对中国外贸质量的影响方面来说,目前研究的结果还不多,所以本文将从外贸竞争力这一角度出发,就跨国公司投资与中国外贸竞争力之间的关系进行相应的分析说明。

一、跨国公司投资对中国整体外贸竞争力的影响

为了清楚的说明外商投资能否提高中国的外贸竞争力,利用产品的国际市场占有率这一可以评价外贸竞争力的显性指标来进行解释。

设中国出口商品的国际市场占有率为 ,跨国公司投资为 ,在实际情况下,一般认为跨国公司投资资金流入的增加不会马上导致出口的增加,毕竟外商资金投入后,还要购买基本的生产设备,进行员工培训,到生产出出口贸易品还需要一段时间,因此跨国公司投资对出口应该有一个滞后效应。本文用滞后3年的值进行计量为 ,建立回归方程:

带入数据,利用Eviews软件,使用逐步回归法,得到如下结果:

=-4.858+ 0.135+0.132 (2.2)

-39.148(0.000)2.124(0.048)2.497(0.022)

=0.915 =0.906 F =97.009(0.000)

模型下面的数字表示模型自变量回归系数的t检验值,F是F检验值,括号中的数字表示模型变量的标准差P值,若括号中数字为0.000并不是数字真实为0,而是说明此数字接近于0, 为调整后的 值。统计检验结果表明,各变量之间存在高度相关,模型拟合良好。

从方程可以看出,跨国公司的投资对中国的总体外贸竞争力的作用是正面的,从需求效应来看,跨国公司投资每增加一个百分点,中国的国际市场占有率将提高0.135个百分点,而另一方面由于供给效应,跨国公司投资每增加一个百分点,中国的国际市场占有率将提高0.132个百分点。

二、跨国公司投资对中国产品外贸竞争力的影响

众所周知,中国对外贸易商品中具有比较优势的是劳动密集型产品。截止2005年,外商对中国劳动密集型产品的投入占总投资额的60%左右。外商对中国劳动密集型产品生产的投资,极大地促进了中国劳动密集型产品比较优势的体现,推动了中国劳动密集型产品的出口。

为了清楚说明外商投资能否改善中国的外贸出口结构,假设资本技术密集型产品的出口额为 ,资源劳动密集型产品的出口额为 ,跨国公司投资为 ,和滞后效应存在导致的 ,建立回归方程:

=a+b+g (2.3)

=a +b + g(2.4)

带入数据,利用Eviews软件,使用逐步回归法,得到如下结果:

=-138.056 + 1.242+ 1.425 (2.5)

-0.520(0.614) 1.139(0.279)1.422(0.183)

=0.627=0.559 F=9.227(0.004)

=380.427 + 1.530+1.151 (2.6)

2.284(0.043)2.077(0.062)1.699(0.117)

=0.785 =0.746F=20.042(0.000)

模型下面的数字表示模型自变量回归系数的t检验值,F是F检验值,括号中的数字表示模型变量的标准差P值,若括号中数字为0.000并不是数字真实为0,而是说明此数字接近于0, 为调整后的 值。统计检验结果表明,各变量之间存在高度相关,模型拟合良好。

由方程可以看出,跨国公司投资对中国资本技术密集型产品和资源劳动密集型产品的出口均具有推动作用,可以由较大的 看出,而且T检验和F检验对应的P值均较小,说明这两个方程都是显著的。跨国公司投资每增加一个单位,中国的资本技术密集型产品的出口额将提高1.242个单位,而跨国公司投资每增加一个单位,中国的资源劳动密集型产品的出口额将提高1.530个单位。因此发现,跨国公司投资对中国资源劳动密集型产品的出口均具有推动作用更大。

三、跨国公司投资对中国企业外贸竞争力的影响

我们对中国企业外贸竞争力的衡量采用的指标是内资企业商品出口额以及内资企业商品出口额与世界出口总额的比重。利用Eviews软件,MCI表示的是跨国公司投资额,选择最大滞后期为3,中国内资企业商品出口额占世界出口总额的比重为R,所用的数据从1992年至2005年,所得结果如下所示:

R = 0.939- 0. 118-8.910 (2.7)

3.076 (0.015)-1.906 (0.093)-5. 703 (0. 000)

=0.594=0. 492 F=5.841 (0.027)

在所得到的这一方程式中,方程以及方程中因变量的系数均通过了对应的F检验和T检验,但是,我们可以看到,方程的R以及调整后的R,都是比较小的,所以尽管此方程在97%的情况下是成立的,但是,方程的两个自变量对应变量的解释程度是不充分的,也就是说,跨国公司对华投资对中国企业外贸竞争力的影响不是很显著。

跨国公司在华投资对中国企业的外贸竞争力产生了一定的影响,但是,如果将跨国公司在中国投资设立的企业这一部分排除在外,也就是说,仅仅考虑中国内资企业的情况,与跨国公司投资对中国整体外贸竞争力和产品外贸竞争力影响比较而言,跨国公司在华投资对中国企业外贸竞争力的影响是相对较弱的,其推动作用还有待提高。

四、以外资增强中国外贸竞争力的对策

从前面的分析中可以看出,跨国公司对华投资在改善中国产品的出口结构、提升中国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占有份额、增强中国企业的外贸竞争力等方面起到了积极作用。但是,跨国公司对华投资是否如理论上所说那样推动了中国外贸竞争力的提高,有赖于一系列相应的配套措施的出台和实施。因此,中国政府需要从全局和长远的角度,制定相应的引进外资和促进外贸竞争力提高的政策,有效利用跨国公司投资对中国外贸竞争力的推动效应,增加中国产品和企业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能力,进而形成中国外贸的核心竞争力,从而使中国的外贸竞争力能够上一个新的台阶。

(一)建立健全各项吸引外资的措施

根据中国的实际情况和前面的分析,我们既不能照搬发达国家所走过的道路,也不能重复新兴工业化国家的做法,必须探索一条适合自身发展的以跨国公司投资来带动外贸竞争力提高的新途径。

1.在外商投资的流向上,根据中国不同的地区特点,在外资政策上保持一定的梯度

对东部沿海地区和一些中心城市来说,由于这些地区开放的时间较早,外商投资的劳动密集型产品的发展较为成熟,虽然劳动密集型产品的出口符合中国现有的比较优势,但是这不利于中国出口结构的升级和长期发展。因此,在这些地区,有必要采取措施逐步限制外商向成熟的劳动密集型行业的扩张,积极鼓励外商向技术密集型行业的渗透。同时,在中西部地区,则对这种类型行业的外商投资仍然采取较为优惠的政策,以鼓励外商对劳动密集型产业投资的转移。

2.在引资方式上,要通过制度创新,引导外商向有利于出口结构优化的工业部门投资

通过长期的引资实践,中国己经在吸引外资方面积累了许多成功的经验。但是,面对国际资本流动的新趋势和日趋激烈的引资竞争,传统的引资方式已经对进一步提高利用外商直接投资的规模与质量形成了制约,有必要从新的着眼点入手为外资流入提供更多的空间。金融机构可以对一些投资量大或技术含量高、技术先进的创业初期的外资企业提供信贷,由政府出面建立担保基金,从而鼓励外商直接投资投向具有出口战略意义的行业。

3.在引资的来源方面,要促进外资流入的多样化

一方面,从整体上来说,要扩大进入中国外资的国别范围,如果外资的来源局限于几个国家,那么中国的经济发展就容易受到这几个国家政策法规的约束,容易对国内的经济造成冲击,而扩大中国引进外资的国别范围则可以避免或减弱这种情况;另一方面,就同一行业来说,在引进外商投资的时候,中国政府应当通过各种方式吸引多家跨国公司的进入,这样不仅可以避免跨国公司对中国某些行业的控制,而且可以加剧行业内公司的竞争,有助于推动行业内公司整体竞争水平的提高。

(二)构建和完善外贸服务体系

要想充分发挥跨国公司在华投资对中国外贸竞争力的促进作用,只通过外资政策是难以完成的,中国政府还必须同时重视一系列相关配套措施的建设。

1.推动外贸体制的法制化与市场化

面对中国已经入世的新形势和世界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中国应积极采取措施,进一步完善对中国外贸体制中的立法,实现中国外贸体制的法制化和市场化。在具体的做法上,应积极向有关的国际标准靠拢,建立适应世界贸易组织需要的法律体系,要建立和完善各项竞争政策,建立中国的反垄断法,强化中国的反倾销政策,增强外贸政策的系统性、透明度,建立对中国企业跨国经营的政策支撑体系,促进中国企业的国际化发展。

2.加强配套政策措施的建设

要想充分发挥跨国公司投资对中国外贸竞争力的促进作用,中国政府必须做好相关配套措施的建设,为两者的共同协调发展做好服务工作,起到剂的作用。总的来说,中国政府要在以下几个方面做好相应的工作:①加强外贸信息服务体系的建设;②根据中国经济发展的目标,从中国的产业政策出发,结合实际情况,对相关企业提供必要的资金技术支持;③建立统一的国内市场,强化竞争机制。

3.重视对跨国公司投资的市场监管

由于跨国公司投资可能带来的垄断效应,必须重视对相关行业内跨国公司投资的市场监管。一方面应从宏观角度和经济运行状况入手,在搜集到相关信息的基础上对竞争秩序状况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通过建立合理的预警机制,对有关行业内跨国公司投资可能带来的垄断效应进行有效地预防,以避免对行业内的其他企业造成损害;另一方面,要致力于增强行业内企业的竞争水平,在同一行业引进不同的跨国公司进入投资,同时加强有关法律规章制度的建设,不断完善中国的竞争立法,以此来提高行业内所有企业的竞争水平。

(三) 注重与跨国公司之间的合作

对中国的外贸企业来说,在自身竞争能力不足的情况下,应该主动介入发达国家跨国公司的经营环节,通过学习模仿,不断提高企业自身的外贸竞争力。在这一过程中,国内企业要注意以下的一些问题:

1.增强自身的技术吸纳能力,提高企业技术创新力

这里所提的吸收消化能力不仅指国内企业对跨国公司在中国投资生产所使用技术的简单模仿能力,更重要的是企业通过对扩散出来技术的消化吸收,再利用自身所具有的技术创新的优势,将其转化为自己所用。

2.深化企业自身的改革,建立现代化的企业管理机制

在企业深化自身的改革中,国内企业应该充分借鉴跨国公司在经营管理方面的先进的经验和做法。企业要优化自身的组织机构,建立管理创新机制,注重企业文化的塑造,不断提高自身品牌的竞争力,加大实施“以质取胜”战略的力度。通过与国外跨国公司建立合资、合作经营企业等方式,加强跨国公司与国内企业之间的合作,在这一过程中,国内企业应重视学习跨国公司在企业经营管理方面的先进的管理方法和理念,并结合中国国情探讨适合自身的经营管理方法。

[参考文献]

[1]王志乐.著名跨国公司在中国的投资[M].中国经济出版社,2003

[2]陈敏敏.跨国公司对东道国技术进步的反思[J].国际贸易问题,2002(5): 20-23.

[3]陈佳贵,黄群慧.跨国公司在华投资及其对中国企业的并购[J].经济管理,2002(16):41-42.

[4]李东阳.国际直接投资与经济发展[M].经济科学出版社,2002.

[5]范纯增,姜虹.中国外贸产业国际竞争力结构优化研究[J].经济管理, 2002 (2).

共享经济的政策范文3

一、多校区办学背景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面临的挑战

一是思想政治资源的共享成本上升。多校区之间的空间距离,使高校有限的思想政治工作资源因为时间成本而遭遇稀释,比如思想政治工作师资的跨校区流动必然对其整体的能耗带来影响;思想政治工作的平台、硬件设施等因为跨校区均衡分布,使单位设施直接面对的受众规模得到限制;某些重大思想政治主题活动因为跨校区管理层级的增加,其行政成本进一步提升;跨校区不同院系学生之间的交流增加了时间、交通与通讯成本,对于一些常态性思想政治活动的开展带来了直接影响。

二是对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特色凝练与品牌塑造带来直接的影响。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传承了一所大学独特的办学思想、办学精神与办学文化,是高校办学特色的生动体现。而这种办学精神与办学文化,除了高校在创业过程中砥砺形成的共同信念、共同价值观外,也与所在区域的文化特质密切相关。比如沿海地区的一些高校就具有明显的海派文化的特质,更加富于开放精神与包容性格。而内陆地区的一些高校则大多在“厚重”上形成自我鲜明的性格色彩。在跨校区办学进程中,不同校区的校园文化、文化精神极易受到所在区域文化传统的浸染而形成差异化特色,同样也深刻反映在思想政治工作的风格、特色与理念上。这对于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特色的凝练与品牌塑造带来一定的难度。

三是不同校区之间发展的差异化容易发展为学生群体的不稳定因素。高校多校区办学的形成大多由于学校合并或者事业拓展异地新建。不同校区由于建设时期不同,原有的发展基础不同,所处地区的区位发展条件不同,不同学科之间的投入差异等,不可避免地形成了差异化发展格局,有些校区条件相对优越,发展速度相对较快,而有些校区则环境相对较差、发展相对滞后,有些校区位于学校行政枢纽,更易享受学校各种政策资源,而有些新建校区则处于创业阶段,人气冷淡,氛围不浓。这些情况极易引起教师与学生的心理落差,进而演变升级为矛盾,如果处理不当会成为办学的不稳定因素,对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校园稳定乃至学校事业可持续发展带来严重影响。

二、多校区背景下做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原则

一是“”原则。在多校区办学情况下很难要求每一个校区都拥有相同的思想政治工作特色与校园文化品牌等。坚持“”原则,就是要求各个校区都要遵循学校总的思想政治工作理念、传承学校文化的精神脉流、围绕年度思想政治工作的主题、落实各项工作安排。在这个前提下,允许并要求各个校区立足所在区域的经济文化特色、自身的学科特色等,创新性地开展各项思想政治工作,凝练并形成校区特色思想政治工作品牌、提升思想政治工作水平。“同”和“异”之间并不是逻辑背离关系,“异”的张扬是全方位、多角度地彰显与服务于“同”的目的。各校区特色校园文化品牌的建设、特色思想政治工作的开展都最终服务学校整体校园文化品牌的营建与思想政治工作特色的凝练。

二是“起平同等”原则。各个校区基于建设时间与发展基础、所在地区经济文化发展水平不同而形成的发展层次、发展质量、办学效益上的差异是一种客观现实,也能够能到广大师生员工的认同与理解。但是在新的历史时期办学资源的赋予,思想政治工作资源的调配中,必须始终坚持“起平同等”的原则。以同等标准对各个校区合理、公平地配置资源,不以校区在学校行政序列里的位置,校部机关是否在该校区等场外因素影响资源分配。对于一些发展基础较差、亟需扶持的学科及校区,学校可以专项资金的形式予以支持,对于一些处于城市远郊的校区可以给予适当的工作补贴及思想政治工作特殊津贴等,这也符合整体的公平性原则。这些做法将有效地化解不同校区教职员工及学生之间的心理落差,疏导情绪,促进校园和谐。

三是“创新引领”原则。多校区思想政治工作中存在的现实空间障碍只能通过创新的思路、创新的办法、创新的手段来解决。坚持创新引领原则,一是要有创新的理念,多校区思想政治工作的首要要素的削减管理层级、简化管理程序、降低管理成本,要实行“扁平化”管理;二是要有创新的机制及制度体系。通过制度来优化人力资源、信息资源、硬件资源的配置,避免没有必要的损耗,比如在各个校区学生工作服务平台的建设等,避免学生为办某个事情在各个校区间的奔波等。三是要有创新的技术及手段。网络思想政治工作平台的建立、网上学生管理体系的运用、OA办公自动化体系的升级及完善等都将为跨校区思想政治工作的协同提供良好的物质基础与保障。

三、多校区背景下做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应对策略

一是加强多校区思想政治工作创新的理论研究,为实践提供良好的基础。多校区思想政治工作已经不是一个时新话题,在实践层面也多有探索。但当前高校多校区思想政治工作面临着一些新的背景、新的内容、新的挑战,比如微博等网络平台的进一步普及,学生之间的资讯交互通道更加畅通,不同校区学生之间的医疗待遇、生活条件、就业待遇、就业空间等问题极易通过网络渲染,引发。在新的历史时期,有必要结合高校管理体制改革,尤其是结合新一轮绩效工资改革,结合大学生文化心理、性格特征、审美形态的新特点,综合考量各种关联变量因素,加强对多校区思想政治工作创新的理论研究,可以采用责成学校某一研究机构开展专项研究或实行重大课题招标的方式,集中校内外的精英研究力量,广泛听取民意,开展对策研究,对实践提供强有力的支持。

二是建立“动”与“不动”紧密结合的多校区思想政治工作运行机制。着眼于高校思想政治资源的集约化使用与最优化组合,处理好“动”与“不动”之间的关系。经过认真评估与论证,对于校区之间调配成本低,由学校统一组织实施效能更高、效果更好的思想政治工作,明确规定动作,以“不动”求实效、提质量。比如庆祝建党九十周年系列活动、作风建设年主题实践活动等的组织与实施,形势政策课教学计划的编制等。而对于多校区之间调配成本高、中间流程复杂且适应于各校区独立组织实施的思想政治工作项目则积极鼓励各校区以“动”发挥特长、凝练特色。比如属地化社会实践项目的开展、结合学科特色的大学生职业导航计划的涉及等等。要解决好人力资源的“动”与“不动”关系问题,既要设定一定比例的思想政治工作者跨校区流动名额,坚持多环境历练、多岗位培养,开阔眼界、积累经验、提升能力。同时又要鼓励与要求思想政治工作者必须安心岗位,沉到学生中间去。尤其是许多新建校区,大多处于城市郊区,文化氛围不浓、生活配套不足,学生的寂寞情绪和失落感较重,高校要出台明确的政策,要求思想政治工作者扎根基层,队伍稳方能形势稳,老师定方能学生定,学校要创造条件,解决在新校区的交通、住房难题,为高校教师、尤其是学生思想政治工作者扎根基层解除后顾之忧。要处理好思想政治工作硬件资源的“动”与“不动”问题。学校在对各校区思想政治工作硬件资源统筹分配的同时,应该鼓励各校区发挥自身优势与特长,积极和地方政府、企业开展产学研合作等多种形式的合作项目,鼓励地方政府与企业在高校设立思想政治工作专项基金或者学生奖学金,共建创业实验室、文化讲坛等,共享地方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非物质文化遗产基地等思想政治工作平台,加强校地共建大学生实践基地等。

共享经济的政策范文4

Abstract: Real estate listed corporation has undoubtedly become the focus of the governmental macroeconomic regulation and control due to its special economic status and the occupying important social status.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capital structure of real estate industry using the multiple linear regression mould on the basis of stating the theory on macroeconomic factors affecting the capital structure. Empirical evidence indicates that the asset liability ratio changes inversely with the rate of inflation, but with the interest rate of the actual loan changes in the same direction. The relationship among asset liability ratio,GDP growth rate and price earnings ratio is not significant. Then the capital structure optimization strategy of the real estate listed corporation is discussed.

关键词: 宏观经济政策;房地产业;资本结构

Key words: macroeconomic policy;the real estate industry;the capital structure

中图分类号:F293.33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311(2014)23-0005-04

0引言

房地产行业作为我国整个经济命脉中最为重要的支柱产业,一直以来成为我国政府重点调控和大力支持的对象。在过去的这十年中,政府由1997年拉动内需开始,到后面房价恶性上涨,从政府出台的一系列的宏观调控政策中,我们不难看出政府对这个行业的重视程度,而在2013年出台的“国五条”中针对二手房交易征税的规定所引发的社会热议,这一系列的热点经济现象无不一次次地把焦点集中到这样一个在国家经济命脉起到举足轻重的行业。

对于房地产这样一个资金密集型行业,任何的宏观政策的调控必然会给其带来冲击,而资本结构又是个经典的论题,由于宏观环境因素的可控性,当前对于微观层面上因素影响的研究已是相当成熟,Harris和Raviv(1991),陆正飞(1998)通过实证研究了资产负债率与公司内部因素之间的关系,发现在规模、长期资产比重、成长性以及负债税盾效应方面呈现同向变化;而在经营风险、产品特色、营销支出上呈现反向变化。也对相似的领域进行了研究,发现获利能力强的公司往往有较高的资产负债率,但该研究在规模、成长性等其他方面并没有证明出有显著关系。在针对宏观因素的研究文献中,学者们又主要以研究单个因素影响为主。Graham(1999)在通过对1000多家上市公司的12年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发现,高MTR的公司为了利息避税更偏向于发行债券。王素荣、张新民(2006)研究了我国上市公司4年的数据,实证结果表明资本结构与所得税之间呈现出正向变动。KorajCZyk and Levy(2003)第一次系统地从宏观经济因素出发,选取宏观经济变量为解释变量,证实了宏观经济因素对资本结构存在显著的解释力,但由于行业的差异性,对于不同公司影响力上存在差异,故本文选择房地产这样一个代表性行业,在前人研究基础上,探究宏观经济政策与资本结构间的变化影响。

1理论分析与研究假设

资本结构的问题首先是融资方式选择的问题,融资环境的变动会对企业融资方式的选择产生较大的影响。而对融资环境的考虑一方面要考虑的是宏观经济变动和资本市场的情况,萨缪尔森根据宏观经济情况将经济周期分为经济扩张期和经济收缩期。胡佐,胡琨(2009)也指出对宏观要素能有说服力的变量莫过于通货膨胀率和国内收入增长率。另一方面要考虑的是宏观经济政策的变动,可以区分为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两方面。

1.1 宏观经济方面

1.1.1 通货膨胀率

在一个高通货膨胀的环境下,作为经营者,在成本增长的情况下会面临较高的经营风险和较难的债务融资环境;而作为投资者,在规避风险实现保值的目的下,投资会更加偏好于股权投资,因此企业的财务杠杆会降低,由此提出假设:

H1:通货膨胀率与上市公司资产负债率负相关。

1.1.2国内生产总值(GDP)增长率

权衡理论认为,资本结构具有顺周期性特性,即经济繁荣GDP 上升,企业有更强的意愿通过债权融资;而经济萧条GDP下降,企业的负债比也呈现出下降的趋势。企业在融资过程中,会率先考虑经营风险和财务风险,因此在经济收缩期,企业经营风险提高,会选择避免债务融资,降低债务比率。由此提出假设:

H2: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与上市公司资产负债率正

相关。

1.2 资本市场方面

作为房地产这样一个资金密集型行业,资本市场状况的好坏,与其融资决策的制定是紧密相关的。股票市场作为一个非理性市场,由于非理性投资者的存在,企业的市场价值往往会存在被高估或者是被低估的可能性。而投资者又存在过度的投资热情,因此在企业价值被高估时,经营者会利用这样的投机心理,增发股票,吸收更多资金;而在企业价值被低估时,回购股票,偏向债务融资。

市盈率作为反映企业价值的市场评估指标,由此提出假设:

H3:市盈率与上市公司资产负债率负相关。

1.3 财政政策方面

财政政策是通过政府税收和支出的变动来影响总需求的政策。政府支出的增减对企业获得发展机会的多少有直接关系。与债务融资相比,通过权益融资,企业可以在短期内获取大量的资金,而相比债务融资的利息支付压力,权益融资还可以避免由于高财务杠杆所带来的财务风险,因此在政府实施扩张性财政政策时,为获取更多投资

机会,企业会多选择权益融资,降低财务杠杆。由此提出

假设:

H4:财政支出增长率与上市公司资产负债率负相关。

1.4 货币政策方面

货币政策是央行利用调整流通中货币量和基准利率的手段来调控社会需求的一种方式。根据其对经济的影响又可以区分为消极的和积极的货币政策。在消极的货币政策下,政府通过抑制货币供应的增长,从而降低总需求,通常伴随着高利息率,企业由于贷款利率的调高,出于融资成本的考虑会避免债务融资;在积极的货币政策下,政府通过促进货币供应的增长,从而刺激总需求,通常伴随低利息率,因此企业会偏向债务融资,提高负债率。

1.4.1 实际贷款利率

利率政策是货币政策的核心内容之一,利率的增减变动首先直接影响到融资成本的高低,企业为了降低成本的考虑,往往会对融资决策进行调整。唐颖(2012)通过探究利率对上市房地产公司资本结构影响,表明这两者之间确实存在着显著的相关性,但利率的正负变动对于资产负债率而言影响是不同的。张太原,谢赤,高芳(2007)通过对235家上市公司10年数据进行回归检验,发现利率与资本结构间有显著关系,短期利率正向变动,长期利率则逆向变动。由此提出假设:

H5:利率与上市公司的资产负债率正相关。

1.4.2 货币供给量

货币政策的松紧从货币供给量的增减变化上可以获得最为直观的体现。在宽松的货币政策下,由于市场上货币量供应的充足,企业更易于通过负债来获得资本;而在紧缩的货币政策下,市场货币量供应不足,企业妄想通过债务融资来获得其发展所需资本的难度会大大地增加,因此会偏向股权融资,降低负债率。顾骏华(2012)研究存款准备金率政策的效用时也表示货币供应量的减少会带来整体社会支出的削弱,致使贷款增长速度将会放缓,从而使得企业减少债务融资。由此提出假设:

H6:货币供给量与上市公司资产负债率正相关。

2变量设计及样本选取

2.1 变量选择

2.1.1 解释变量

对于解释变量的选取,根据屈宏志(2012)、张炜(2011)、

胡佐(2009)的研究,本文选择了以下6个变量作为解释

变量。

①GDP增长率(GDP)。衡量经济的增长性最为合适。

②通货膨胀率(CPI)。通货膨胀率通过对物价增减的衡量,反映了经济冷热状况,采用商品零售价格指数进行衡量。

③财政支出(G)。选择年度财政支出增长率(G)来代表财政政策的取向。

④利率(I)。选择央行当年一年期的贷款利率作为利率的衡量工具。

⑤货币供给量(M)。M0表示流通中的货币量,从M1中将其扣除后,保留下来的主要是企业的借款,也包含向商业银行获得的贷款。选择(M1-M0)的增速表示货币供给量的变化。

⑥市盈率(PE)。为了研究资本市场状况对资本结构的影响,选取市盈率作为衡量指标。

2.1.2 被解释变量

针对资本结构的研究课题,对于资本结构变量进行度量时,一般会采用以下三种指标来做研究,即资产负债率、产权比率和长期资产负债率。国外学者倾向于狭义资本结构即长期资产负债率,而韩传模(2006)提到基于我国资本结构具有“负债筹资中短期负债水平偏高”的基本特征,我国学者们在研究时普遍采用了广义资本结构,因而在本文研究中将选择资产负债率作为资本结构的衡量指标。

2.1.3 控制变量

①公司的规模:公司规模的大小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公司进行多元化融资能力的高低。

②公司的偿债能力:股东与债权人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利益冲突,股东为了获得较高的回报,可能会利用债权人的资金从事高风险的项目。

③公司的运营能力:运营能力越强,企业更倾向于扩大企业的规模,寻求更大的发展。

④公司的盈利能力:盈利性大小则决定了盈余留存量的多少,一般来言,盈余较多的公司,可以实现内部资金周转,则较少地采用债务融资。

⑤公司的成长性:成长性较好的公司,往往企业的未来期望值较高,为满足其快速发展的目标,对资金的需求量也较大,因此会较其他公司更偏向债务融资。(表1)

[指标类别

被解释变量

解释变量

控制变量][变量名

资产负债率

通货膨胀率

GDP 增长率

实际贷款利率

政府支出增长率

市盈率

M1- M0 增长率

Ln资产

流动比例

总资产周转率

净资产收益率

资产增长率][符号

LEV

CPI

GDP

I

G

PE

M

LESSET

ROC

TAR

ROE

GROWTH][定义

期末债务总额/期末总资产

用商品零售价格指数计算

(现期GDP-上期GDP)/上期GDP

银行一年期银行贷款利率

(现期政府支出-上期支出)/上期支出

每股市价/每股收益

(现期M1-M0-上期M1-M0 )/上期M1-M0

总资产的自然对数值

流动资产/流动负债

销售收入/总资产

净利润/净资产

本年总资产-上年总资产/上年总资产][表1变量定义]

2.2 样本的选取和数据来源

选取了2008-2011年深沪两市中上市的房地产公司作为研究样本,为了保证研究结果的准确性,对样本进行了初步的筛选,剔出了其中的ST类公司,删除了一些数据不完整和存在异常数据的公司,最终整理得到88家上市房地产公司的332个样本数据。

2.3 实证模型的构建

LEV=β0+β1GDP+β2CPI+β3I+β4PE+β5G+β6M+β7 LESSET+β8ROC+β9TAR+β10ROE+β11GROWTH+ε

3实证分析

3.1 描述性统计分析

表2 描述性统计

[

资产负债率

通货膨胀率

GDP增长率

实际贷款利率

政府支出增长率

M1-M0增长率

市盈率

Ln资产

流动比例

总资产周转率

净资产收益率

资产增长率][变量符号

D

CPI

GDP

R

G

M

PE

LESSET

ROC

TAR

ROE

GROWTH][样本容量

332

332

332

332

332

332

332

332

332

332

332

332][极小值

0.0145

-0.0070

0.0921

0.0531

0.0328

0.1732

4.0611

19.2256

0.7826

0.0007

0.0009

-0.4469][极大值

0.9554

0.0590

0.1045

0.0656

0.1662

0.2758

1015.0000

26.4143

53.4501

2.5903

8.3960

4.9548][均值

0.6089

0.0348

0.0965

0.0575

0.0976

0.2060

56.1251

22.4854

2.4200

0.2666

0.1416

0.2185][标准差

0.1614

0.0260

0.0049

0.0051

0.0581

0.0414

112.5129

1.2024

3.3923

0.2048

0.4632

0.4021]

表2中报告了88家上市房地产公司4年的资本结构、宏观经济变量以及内生变量的描述性统计结果。从表2

中可以看出,我国上市房地产行业的资产负债率极大值为0.9554,极小值为0.0145,由于不同上市房地产公司规模性,经营状况等内生变量的差异,资本结构的极差上相差甚远,体现出各公司对融资途径的选择偏好有明显差异。通过观察资产负债率的均值和标准差,房地产企业总体上的负债率平均水平达到了60.89%,也体现出这样一个资金密集型行业偏好通过负债融资经营,具有高财务杠杆的特性。通货膨胀率上负值代表通货紧缩,正值表示通货膨胀,2008年到2011年间极大值为0.0590,极小值为-0.0070,通货膨胀率的正负变动对于研究经济稳定性对资本结构的影响是很有意义的。GDP增长率、政府支出增长率和货币供应增长率均为正值,市盈率的极差变化显著,体现出资本市场对企业估值的非理性,根据市场择时理论,股价很有被高估和低估的可能。宏观变量的变化性为研究其变动对资本结构的影响提供了有效的基础。

3.2 相关性分析

变量之间大部分是存在显著的相关性(表3),部分变量间存在显著性关系,通货膨胀率与M1-M0增长率,实际贷款利率与政府支出增长率之间的简单相关系数超过0.8,可能存在共线性问题,变量间存在多重共线性的可能性较高。在回归过程中政府支出增长率和M1-M0增长率由于与其他变量间存在多重共线性,被迫自动剔除。实证模型调整为:D=β0+β1GDP+β2π+β3R+β4PE+β5X1+β6X2+β7X3+β8X4+β9X5+ε

变更后的模型线性回归分析的结果如表4中所示。

表4线性回归分析结果

[

(常量)

通货膨胀率

GDP增长率

实际贷款利率

市盈率

Ln资产

流动比例

总资产周转率

净资产收益率

资产增长率

估计系数

-0.8816

-0.6095

0.5610

3.3238

-0.0001

0.0558

-0.0140

0.1477

0.0406

0.0245

标准误差

0.2107

0.3090

1.4222

1.5370

0.0001

0.0065

0.0021

0.0365

0.0153

0.0181

T检验值

-4.1832***

-1.9725**

0.3945

2.1625**

-1.4999

8.6535***

-6.6367***

4.0456***

2.6636**

1.3508][ N Adjusted R2 F检验

332 0.415527.1458][*.**.***.分别表示在10%,5%,1%的水平上显著相关]

由回归分析的结果可见,①通货膨胀率在5%的水平上与资产负债率呈现负相关关系,与假设相符。说明在通货膨胀时,企业会优先选择权益融资;而在通货紧缩时,会优先选择债务融资。②实际贷款利率在5%的水平上与资产负债率呈现正相关关系,与假设相符。说明短期利率升高,企业会更多地选择发行债务融资,提高财务杠杆;短期利率降低,企业会更多选择权益融资,降低财务杠杆。③GDP增长率与资产负债率的相关关系从回归结果上来看呈现正相关关系但并不显著。市盈率与资产负债率从回归结果上来看呈现出负相关关系但相关性也不显著。虽然正负相关性均与假设相符,但结果显著性并不高,这可能与样本年限的长短,样本量大小以及所选定的行业有关。④资产、总资产周转率、净资产收益率、流动比例与资产负债率关系显著;资产增长率与资产负债率的关系不显著。均与理论分析一致。⑤由于共线性原因,通货膨胀率与M1-M0增长率有显著共线性,由变量相关性可以看出,通货膨胀率与M1-M0增长率呈现负相关,可以推测M1-M0增长率与实际贷款利率资产负债率正相关;与政府支出增长率有显著共线性,由变量相关性可以看出,实际贷款利率与政府支出增长率呈现负相关,可以推测政府支出增长率与资产负债率负相关,均与假设相符。

4建议

我国房地产业资本结构负债率水平较高,除了公司的内部因素差异,宏观经济政策的影响也不可忽视,因此在制定融资决策时,首先要考虑到现阶段宏观大环境的情况。在面对多变的宏观经济政策时,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优化资本结构:

4.1 大力发展资本市场,完成股权分置改革

资本市场是上市房地产企业获取发展所需资金的主要渠道,也是在这样一个市场中,资本实现了流通和重新配置。因此一个完善而健全的资本市场对于房地产这样资金密集型企业的融资决策而言就显得尤为重要。

4.2 不断创新金融产品,构建房地产融资新模式

事实证明,单一的融资模式已经很难确切地满足房地产业对资金的需求,现如今的融资方式主要以银行贷款和信托为主,但日益发展的经济对融资模式提出了新的要求,因此,融资新模式的构建日益需要得到发展,创新金融产品对融资而言受益匪浅。

4.3 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健全房地产金融市场

随着房地产行业的高速发展,对住房贷款市场的规范化日益提出了要求,在现阶段对资本的大量需要为住房贷款的证券化提供了有效的发展基础。这是规范化资本市场的一个强有效措施,也是切合房地产资本行情的一项举措。

4.4 整合房地产行业,建立自律性组织

拥有自律性是一个行业得以良性发展的必备条件。当前房地产行业发展如火如荼,对自律性提出了要求。作为政府、企业和个人的连接枢纽,发展成熟的房地产业已具备行业自律的经济基础。也只有在房地产这样一个发展到成熟阶段的行业,才有可能实现房地产业高度的自律。建立有效的自律性组织有利于房地产业的良性发展,提高质量水平,进而在这样一个自律性的经济环境下不断地实现完善资本结构的目标。

参考文献:

[1]胡佐,胡琨.影响我国房地产上市公司资本结构的宏观因素分析[D].统计与咨询,2009(2):33.

[2]王素荣,张新民.资本结构与所得税负关系实证研究[J].中国工业经济,2006(12):98-105.

[3]赵东玲,李得安.我国房地产业上市公司资本结构特点分析[M].东方企业文化,2012(10):168-170.

[4]金文辉,张维.我国房地产公司资本结构现状及其风险特征研究[J].求索,2010(10):34-36.

[5]顾俊华.浅析存款准备金率调整对房地产业的影响[J].统计科学实践,2012(6):57-58.

共享经济的政策范文5

关键词:网络共享经济 发展 问题 应对措施

一、网络共享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一)共享发展中存在信息安全保障难题。

在网络空间分享信息与资源、实现网络经济共享发展的同时,也存在着很大的信息不安全问题。第一是软件本身存在的漏洞,如公司计算机的操作系统有漏洞,个人使用计算机的时候,通常会因为软件漏洞给公司或者个人带来巨大的损失。第二是计算机病毒的迅速传播和黑客入侵计算机网络,计算机病毒的快速传播,让不计其数的用户受到病毒入侵的影响,比如“苏拉病毒”。还有黑客利用网络技术,去攻克计算机用户的系统保护,违法盗取用户的数据以及控制其系统,导致网络经济生活不能正常运行。第三是一些公司和个人在经济利益的诱惑下,为了攫取更大的经济利润,违反市场规则,运用违法的手段取得消费者的个人信息,侵犯消费者的合法权益。第四是随着网络经济的发展,一些不法分子利用非法网站,盗取消费者网络支付密码,侵犯消费者的财产或者利用网络支付骗取消费者的财产等。

(二)网络经济共享技术不能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

虽然目前我国种种以信息技术为基础的新兴技术产业快速发展,但是这些产业的共享技术还处于落后的状态,共享技术不够有深度和广度,网络经济共享发展相关软件技术远远不能适应共享经济发展的需要。

(三)网络经济共享发展有关的法律制度不够完善。

目前,网络经济共享发展有关的法律法规不够完善,顶层设计存在缺失,由此在网络共享中经常出现买卖欺诈、信息不对称、诚信缺失等问题,导致网络交易投诉问题频出,从而影响网络经济共享的健康快速发展。

(四)网络经济共享发展中监管不严问题

网络经济共享发展中监管不严问题,一方面,是因为服务于传统经济的诸多监管法规和细则,难以解决共享模式创新所带来的准入门槛、劳工社保、税收监管、信息安全等问题。另一方面,是因为共享模式想要建立一个庞大的商品和服务提供者的“蓄水池”而必须降低门槛让很多的非专业人员进入,这其间也可能出现很多监管不到位现象。

(五)网络经济共享发展中产业配套缺失问题

共享模式创新颠覆了传统的生产消费模式,现有的产业链环境在一定程度上未能满足其发展需求,产业配套相关的基础设施、保险体系和产业链条等相对缺失,如移动互联网的WiFi资源、能源互联网的能源并网、新能源汽车的充电桩以及汽车共享中的汽车保险等问题。

二、推动网络经济共享发展的建议

(一)完善网络共享经济发展中的信息安全保障体系,特别是保障网络交易过程中的信息安全

网络经济共享涉及方面较广,环节较多,个人信息安全是完善网络信息安全保障体系的重中之重。从体系上维护消费者权益,才能保障网络经济的健康快速发展,才能更好更快地实现网络经济的共享发展。

(二)坚持创新发展,推动产业的升级发展

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坚持创新发展,必须把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不断推进理论创新、制度创新、科技创新、文化创新等各方面创新,让创新贯穿党和国家一切工作,让创新在全社会蔚然成风。”所以实现网络经济共享发展就必须坚持创新发展,实施创新发展战略。只有这样才能提高网络经济的核心竞争力,促进网络经济共享发展更加有深度和广度。在猿执葱路⒄梗推动产业的升级发展中,一方面,需要引进创新型人才,并建立一套激励机制,鼓励积极主动创新,吸引更多的人才,防止人才的流失。另一方面,政府应该给更多的资金和政策方面的支持,让网络经济在政策的保障下有序运行,促进网络共享经济的快速发展。

(三)完善网络共享经济的顶层设计和建立健全有关的法律法规

我国目前网络共享经济发展有关的政策制度和法律法规与网络经济共享发展不相适应,不能满足网络经济共享发展的需要,所以我国亟待完善网络共享经济的顶层设计,健全网络经济共享发展有关的政策制度和法律法规来保障网络经济共享发展。一方面,健全网络安全以及网络经济管理等方面的法律法规,保障消费者权益,做到有法可依;另一方面,对于网络经济领域的信息泄露问题,要严格追究责任,加强网络经济执法力度,做到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只有这样才能保障网络共享经济健康持续发展,民众都能从网络共享经济发展中受益。

(四)营造开放包容的监管环境

企业应当避免将传统的限制式的管理模式套用于共享经济,应鼓励共享平台企业在法律所允许的范围内合理发展,然后针对发展存在的障碍和问题,适度调整或清理旧规则、建立新监管体系,如对社会保障、税收制度、就业指导等进行必要的调整。实施动态监管,在发展过渡期采取不同的监管和治理方法,为共享经济发展和转型留出空间。特别是要充分利用大数据构建新监管体系,比如建立新型数据收集机制,加强信用记录、风险预警、违法失信行为等信息资源在线披露和共享,实现监管信息的快速、直接、透明,同时加强对平台用户隐私和数据安全的监管。

(五)完善共享模式创新中的配套体系

加强共享平台发展中所需的基础设施建设,如移动互联网基础设施建设和物流体系建设等。完善相关产业环节,尤其是完善社会征信体系建设。可考虑培育专业的信用服务公司,构建用户信用评级系统。

参考文献:

共享经济的政策范文6

然而共享经济和体育经济的商业本质却截然不同,更确切的说是各自表现出来明显的独特性。共享经济的崛起得益于城市快速革新极大地刺激了新消费需求的涌现,给大众日常生活带来了十足的便利,如共享单车解决了城市“最后一公里”出行的问题,共享电动车则解决了轻松省时的出行需求,共享汽车则解决了舒适体面(可遮风挡雨、可调节温度等)的享受需求。再说体育经济,在国家政策大力推动之处,大众体育消费已经呈现出迅猛增长苗头,加之整个产业从竞技体育向大众体育转型趋势愈发清晰,这给整个产业发展带来了超强源动力。城市亚健康人口增多,肥胖问题突出,大众身体素质严重下降,社会各方面透露出的信号为体育经济的繁荣带来了空前的机会。这也足以解释为什么跑步越来越火,随后健身也跟着大热,甚至包括体育直播等诸多体育关联细分行业走红。

那么,从共享经济和体育经济的大众消费行为、社会扮演作用、行业发展趋势等综合因素去深度解构,共享经济的本质是线型的,而体育经济的本质是弧型的,且二者核心效应截然不同。

线型的共享经济

共享经济作为新兴的商业形态,从滴滴打车到共享单车,也就短短三四年内的事。而这3年也是智能终端全国快速普及的黄金周期,智能终端为超前科技技术的实现提供了可能,也为用户多元化需求提供了便利。但共享经济有一个很明显特征就是充分挖掘社会资源,继而激活社会闲散或公共资源,给大众带来绝对的利好,自然深受广泛用户的大力支持,甚至可以说是近乎狂热。这与我们常见的传统商业思维截然不同,也跟政府提供的关联服务,形成了强烈的反差。用户需求得到满足,也确实给百姓带来了看得见的实惠,而且关键是无论是服务或商品,大众随时随地都可以使用,不需要考虑其他环节。

就拿共享单车来说,用户不用买自行车,只要注册用户交个押金,在路边找辆共享单车开锁就可以骑到任意地方,且费用便宜。用户完全不用担心自行车会不会被偷,也不用考虑把车放在哪,更不用考虑车坏了怎么办。用户除了使用自行车,停放、管理、维修等其他一切问题,共享单车企业都会解决。而在用户用车过程中,要么是从这个地点到下一个地点,要么是骑完一辆车到下一个用户。在骑车的过程中,不会再产生任何的多余消费,更不会因为不会骑自行车,我要先去找个地方培训,更不用说要专业的骑车装备。所以我们可以发现,共享单车是点对点的接触,整个消费环节只涉及3个元素:用户―自行车―目的地。共享单车连接了用户,也连接了目的地,整个过程就串联成了一条线,无论谁使用单车都一样。原本共享单车解决的就是大众出行的需求,提供单一消费服务,本质上不关联其他用户层面其他需求。共享电动车、共享汽车,甚至是共享篮球、共享KTV、共享雨伞等创新形式亦是如此,更多扮演的是连接的角色,通过共享形式连接企业和用户。因此,我们可以看到共享经济更多的提供单一的消费服务,没有用户关联或延伸消费,属于典型的线型商业结构。

弧型的体育经济

体育经济属于一个宽泛的概念,而原本体育基础建设产业和竞技体育行业已经有深厚的发展底蕴,唯独大众体育经济才在近几年爆发出强劲势头。一方面是大众有需求,另一方面也是大众具备足够的消费能力,有更高层次的精神追求。但我们所看到的体育经济,不管是什么细分行业,篮球也好,足球也罢,又或是乒乓球、游泳、马术等,从来都不是以单一形式体现。而且在大众消费层面来说,基于竞技体育带来的深刻心智教育,就算是业余体育爱好者,在日常参与过程中都会一较高下。因为在心理层面上来说,大众参与某项体育运动,不仅追求完美的体验过程,更希望得到精神上的认可,或是赞誉。因为体育也是一种社交,所以这就造就了体育经济的特殊现象。

假如我是一个草根跑步爱好者,技术差、不专业、没实力,但我又想参加各种有影响力的跑步比赛。那么,我的消费过程肯定是多样化的,首先我需买一整套装备,其次我需找培训的地方,然后是经常使用各种工具训练,各种数据平台监测,再次买各种比赛补给,最后才是正式参加比赛。明显在这个过程,无论是跑步装备,还是跑步培训,还是跑步补给,又或是赛事本身,每一个都可以是独立环节,也是一个独立的细分市场;但这一系列的独立环节构成了我最终的整个跑步消费体验,且整个周期可能很短,也可能很长。更确切的说,其中任何一个环节都可以关联其他环节,又不干扰其它环节,且每个细分行业都有自身影响范围。

由此,我们可以看到体育经济的独特之处,整体的联动性,局部的自由分割性。每个细分体育市场都可以同时独立,也可以关联多种行业,可能是涉及产业上中下游的任何一个或多个环节。大众消费过程就是一个综合的过程,也是一个点对面的互动过程。所有消费经历串联起来,涉及的面比较广,属于典型的弧型商业结构。有时甚至,这种体育消费还可能形成一个闭环,这也是体育经济的魅力所在。因而体育经济,各个细分市场可以独立,但更多的是要善于产业联动,才能形成一站式极致消费体验,如此各个环节都能有效获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