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互联网传播信息的特点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互联网传播信息的特点范文1
截至2011年6月底,中国网民规模已达到4.85亿,互联网普及率攀升至36.2%,网民数量达到世界第一。
与此同时,企业也越来越重视互联网广告,2010年中国互联网广告市场达到320亿元,增长54.9%,2010年互联网广告占据广告市场10.6%,远低于互联网在网民媒介消费时间中的31%,不难看出,互联网广告市场正处于市场发展期,在未来几年,随着网民数量进一步增长、互联网进一步普及以及市场关注的增加,市场潜力巨大,企业在互联网上的投入也必将增加。
作为互联网广告的重要部分,企业对互联网品牌传播的关注度、投入度也必然会有较大的增长,因此了解互联网品牌传播的需求就变得迫切。互联网品牌传播中消费者有何特点、对于品牌传播的反应如何,以及由此所引发的互联网品牌传播企业所应注意的事项又有哪些,本文将一一讨论。
一、品牌传播模式与效果评估
品牌的传播推广实质上是特定的信息传播。因此信息传播的一般规律也适用于品牌传播。传播学学者拉斯维尔所提出的5W传播模型就能够很好地运用在品牌传播模式上。该模式强调了传播过程中的五大要素:传播者、信息、媒介、受传者、效果,认为传播的实质是一个编码、解码的过程,同时其中存在噪声、反馈。
要使信息有效,传播者的编码过程必须与受传者的解码过程相吻合,而受传者在接受过程中又存在着选择性接触、选择性理解、选择性记忆的现象。
品牌传播的目标是希望从目标受众寻求认知情感和行为的反应,即通过品牌传播,向其传达一种信息来促使其认知和态度发生变数,最后导致行为的改变(采取购买行为)。因此消费者反应阶段模式的研究是传播效果评估的重要基础,主要有4种最著名的反应层次模式:
AIDA模式:注意——兴趣——欲望——行为。
影响层次模式:知晓——认知——喜爱——偏好——确信——购买。
创新采用模式:知晓——兴趣——评价——试验——采用。
信息沟通模式:显露——接受——认知反应——态度——意向——行为。
二、互联网品牌传播特点
互联网时代品牌传播有何特点?我们可以通过5W传播模式对互联网品牌传播中的各个要素进行分析。
1、传播者(Who):去中心化、分散
互联网时代的品牌传播,品牌主固然是主要的传播者,但是众多的潜在消费者、忠实消费者都是传播品牌信息的参与者。换言之,其传播者是不固定的,是去中心化的、分散的。
2、信息(What):数量爆炸
用“海量”来形容互联网上的品牌传播信息一点都不为过。企业不再是用一个电视广告、一个通版广告就能覆盖大部分受众,消费者在打开任何一个界面的时候都看到众多信息、广告,使得品牌传播信息如何能通过重重关口到达消费者眼中变得至关重要。
3、媒介(In Which Channel):媒介渠道多样,技术多样化
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与完善,互联网从最初的文字到图片、动画、视频,再到今天Web2.0时代带来的各种互动技术,信息的呈现方式越来越多。博客、搜索引擎、视频网站都是过去一轮轮热潮中出现的新媒介,而如今充斥人们眼球的则是微博,各个企业相继在微博开设官方账号进行推广。
面对这样一个媒介渠道多样,信息呈现技术多样的互联网,不仅赋予了传者更多的选择,也带来了更多的挑战。
4、受传者(To Whom):年轻、教育程度较高、高参与度
中国网民平均年龄26岁,56%具有高中及以上学历,70%为城市居民,与全国人均年龄32岁,25%为高中及以上学历,50%为城市居民相比,明显较为年轻且教育程度高。
此外据统计,中国一线城市的网民每周上网32小时,比美国同类人群多了整整14小时。除此以外,网民对于网络事件的参与热情也相当高,从最初的人肉搜索,到网民调查团,中国网民的参与度显而易见。因此,如果能利用网民对互联网的热衷,向这群年轻、教育程度高、消费能力强的消费者传达品牌信息,那么企业的品牌传播将会非常成功。
5、效果(What Effect):交互性
在互联网中,由于传者的去中心化、分散化,众多网民即是传者本身又是受者,同时由于受众反馈的渠道越来越多,传播开始成为双向、交互性的过程。即使是企业本身,也不能将自己的信息单向传播给受者,而是需要参与互动,并且关注受者之间的相互互动。也因此造就了互联网品牌传播的特点。
三、互联网环境中AIDA模式:注意、兴趣、欲望、行为
由于互联网品牌传播中具有传者去中心化、分散,信息爆炸,媒介渠道多样,技术多样化,受者年轻、教育程度较高且参与度高,那么这样的传播模式对于品牌传播效果有何影响呢?笔者现对互联网环境中AIDA模式(如图1所示)进行分析。
1、注意阶段(Attention):注意力分散,信息碎片化
传统媒体中,消费者接受信息的途径和数量是有限的,因此,其注意力可以通过对媒体的控制达到很好的效果。但在新媒体中,受众的注意力都被分散,一则难以注意到品牌传播信息;二则接触信息时未必精力集中,通过多媒体呈现的信息使得消费者很可能只是某一感官选择性的记忆了某些品牌信息;三是由于媒介渠道的多样性,消费者在每个渠道看到的信息可能只是某一方面的、碎片化的。因此,互联网中消费者对品牌的注意力更低、更为碎片化,需要足够充分的接触或者真正有吸引力的内容才能进入他们的眼球。
2、兴趣阶段(Interest)
在过去,当一个消费者对于品牌、产品产生兴趣的时候,他仅有的途径就是去实体店面进行体验、了解,或向亲朋好友了解,但在互联网环境中,多样化的媒介渠道使得消费者可以去官方网站收集信息、关注品牌官方宣传渠道、发表内容与网友讨论又或者是用搜索引擎一键解决所有问题,在这个的过程中,消费者的主观能动性得到充分地发挥,他主动通过各种渠道获取信息,口碑营销成为了关键的一部分。
3、欲望阶段(Desire)
在互联网阶段,首先消费者对于产品的购买欲望更容易受到他人的影响,众口铄金,如果消费者看到有众多人都说某一品牌、产品优秀,自然会产生购买的欲望;其次,与以前消费者产生欲望之后一般会直接买下或者等待时机不同,现在的消费者在产生购买欲望之后,还会进一步在互联网上获取相关信息,根据信息的结果改变购买的对象又或者在获取信息的同时产生新的购物欲望,因此互联网时代,消费者的购买欲望生成之后还会进一步寻求信息,由此改变或者扩大购买欲望,也就是说欲望更容易被引导。
4、行为阶段(Action)
当消费者产生购物欲望之后,紧接着就是购买行为。互联网中优惠、促销等信息通过信息搜索、人际传播等较为容易传播到消费者之中,因此消费者通常选择自己认为最恰当的时机、价格进行购买。同时,在购买行为之后,由于互联网品牌传播中具有非常明显的交互性,消费者会在购买后进行反馈,从而再次影响到其他消费者的消费反应阶段模式。
正因如此,笔者认为互联网中消费者反应AIDA模式可改进为如图2所示。互联网中消费者的反应不再只是心理过程,而是更多地与外界进行互动,在过程中进行信息整合、信息接收以及信息传出的过程,同时在消费者行为产生之后,多了Response即反馈这一环节,反馈会成为信息参与到其他消费者的反应过程中。除此之外,消费者还会根据接收的信息进行再判断,重新进入注意或兴趣阶段。
四、消费者对于互联网品牌传播的行为与态度
互联网环境下,赋予了消费者在品牌传播过程中更多的信息整合、选择、接受、传出的途径,那么消费者究竟是如何面对这些信息,如何去选择、接受并传出的呢?就此笔者进行了一个小型的调查:本次问卷调查样本总量为53人,其中男性27名,女性26名。69%的受访者表示每周使用互联网25小时以上,27%的受访者每周使用15-25小时,7%使用5-15小时,仅有1人表示使用0-5小时,样本总量男女均等,都对互联网有一定的接触,且大部分人互联网使用度、参与度较高,其结果可以作为参考依据。
问卷主要针对三个部分进行了调查:
第一,消费者在互联网上被动接收品牌传播信息的行为与态度
互联网上被动接受的品牌传播信息主要以硬广、视频广告、弹出广告等形式存在,在调查中69%的受访者表示不会点击任何形式的硬广,75.47%的受访者表示会将视频广告的声音与背景都忽略。也就是说,对于品牌商主动推送的品牌信息,消费者抱着相当消极的态度,充其量只是“注意”到品牌的信息,而很少会进一步点击或者接受品牌信息。因此在被动接受的品牌传播信息情况下,消费者通常只会给予品牌基本注意,接收情况差。
第二,消费者在互联网上获取品牌信息的行为与态度
调查中,81.13%的消费者表示会主动获取品牌信息;75.47%的消费者表示相对于直接去官网获取信息,他们更愿意自己主动去搜索信息,将搜索到的官方信息作为搜索结果的一部分进行查看。可见,互联网上的消费者在品牌传播过程中,更愿意主动的去获取各方信息,整合信息,而非仅从官方渠道获取。
在获取品牌信息的原因上,消费者主要集中在购买前了解产品信息、产品口碑以及购买时查看优惠活动及价格,即主要集中在消费者反应的兴趣阶段、欲望阶段、行为阶段。
在获取品牌信息的渠道上,70%的主动获取者都会使用搜索引擎、官方网站,46.51%会使用论坛,与此同时,社交网站上的企业官方账号只有7%的使用者会使用。
针对消费者从企业品牌传播者自身获取信息的主要途径,结果显示企业官方网站、官方购物商城分别收到了59%以及49%的消费者关注,而社交网络中的企业官方账号则只有22.6%的受访者表示会关注。在使用官方信息的目的上,一般都是对产品产生兴趣之后才会去以下渠道关注,但社交网站、官方网站上不同消费者对于信息的需求不同,官方商城更是因为消费者认为企业官方销售的产品更值得信任。
第三、消费者在互联网上反馈品牌信息的行为
在受访中,49%的消费者表示不会在购买之后分享品牌信息,38%的消费者表示会分享购买到特别优秀的产品,10%表示会分享购买到的特别差的产品。不难看出,相比于消费者反应过程中的信息获取,其信息传出是较少的,且更为选择性的。
从问卷中不难得出,消费者在互联网中会在兴趣、欲望、行为三阶段获取信息已经得到证实,并且主要是主动的获取信息,且消费者在购买行为之后进行反馈并且影响到其他消费者的信息获取也正确。值得注意的是,消费者信息传出会比获取来的少,更有选择性。
五、企业品牌传播策略
根据互联网环境下品牌传播特点、消费者反应阶段模式变化以及消费者态度与行为分析,笔者认为企业在互联网中品牌传播应着重注意以下三点:
1、整合营销
互联网中消费者接触的信息海量且碎片化,消费者对于品牌形象的形成是一个通过各种渠道获得信息所拼凑整合的过程,因此要使得品牌能够赢得消费者的注意,品牌传播者本身应注意整合营销,利用各种传播手段,将简单、统一的品牌信息准确地一次次传播到消费者眼中,使得消费者能够轻易地整合信息,引起其注意,并形成对品牌的认识。
2、口碑营销
互联网消费者反应阶段模式其重点在于消费者对于信息的获取与接收,而在问卷中也充分显示了消费者获取信息的大部分来源在于搜索引擎、在于其他消费者的口碑,且消费者从互联网上获取、反馈信息数量的不对等,这其中就给了企业一定的空间:一方面要做好产品,让消费者主动分享信息;另一方面,要做好引导工作,进行自然地、恰当的口碑营销,这样才能在互联网上让消费者产生兴趣、欲望,继而购买。
3、精准营销
在互联网上,每个消费者接触的信息途径多样,并且在不同的阶段对信息的需求各不相同。因此,这就要求企业能够做到精准化营销,能够让各个消费者在关注的渠道看到自己需要或令人印象深刻的信息,只有这样,品牌信息才能突出重围,才能进入消费者的视线。
结语
本文通过对互联网时代品牌传播特点以及消费者反应阶段模式的变化,提出了基于AIDA模式的互联网环境下消费者反应阶段模式,强调互联网中消费者主动进行信息整合、信息获取以及信息传出的过程,并且多了反馈(Response)这一环节,除此之外,消费者还会根据接收的信息进行再判断,重新进入注意或兴趣阶段。
通过问卷调查,笔者进一步证实了模型的可靠性,并且分析了消费者对于互联网品牌信息的行为与态度,由此提出,互联网中品牌传播应注意整合营销、口碑营销以及精准营销,针对消费者反应的各个阶段进行互动、精准、整合营销的品牌传播。
由于时间以及精力有限,笔者不能对问卷做到大容量、大范围的抽样分析,只是做了尝试性的调研与分析,提出的互联网环境下消费者反应阶段模式也仅是理论上的初步构想,需要进一步准确认证。但对于互联网普及率、渗透率如此高的市场而言,品牌传播者对于互联网中的品牌传播的确需要更深入的研究与探索。
参考文献
①薛可:《品牌扩张:路径与传播》,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8
②余明阳、杨芳平:《品牌学教程》,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9
③余明阳、朱纪达、肖俊崧:《品牌传播学》,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05
④Kevin Lane Keller.Building strong brands in a modern marketing communications environment,Journal of Marketing Communications Vol. 15,Nos.2 3,April July,2009,139、155
⑤舒咏平,《品牌传播:新媒体环境下广告内涵演进的取向》,《中国广告》,2009(10)
⑥黄升民、杨雪睿,《碎片化背景下消费行为的新变化与发展趋势》,《广告大观》,2006(2)
互联网传播信息的特点范文2
顾名思义,移动互联网就是指将互联网与移动通信技术相结合起来的一种电信基础网络(王燕,2016),其特征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第一,多样化。随着用户需求的多样化,移动互联网的产品也愈加丰富多样,例如各类社交网站、各类浏览器等。第二,便捷化。移动互联网能够满足用户随时随地联网获取信息的需求,具有较高的便捷性。第三,碎片化。移动互联网的碎片化包括用户时间利用的碎片化和网络信息获取的碎片化。比如,在餐厅等人的短暂时间内,很多人会拿出手机聊QQ、分享朋友圈、刷微博等,这就是对时间的碎片化利用和对网络信息的碎片化获取。
企业移动互联网营销传播方式
根据移动互联网在企业营销传播中的实际应用可知,其传播方式大概可以归纳为如下几类:(一)移动社交型传播方式该类方式主要利用受众的社交关系或者明星等公众人物的影响力来进行产品的宣传与传播,常见的移动社交类传播方式包括QQ、微信、微博、MSN、BBS、各类求职网站等.(二)信息搜索型传播方式该类方式指通过在各类搜索引擎或者其它信息查询工具中植入广告的方式来宣传企业信息的一种营销传播方式,主要包括手机报、手机百度、各类手机新闻APP等。(三)休闲娱乐型传播方式为了给用户营造轻松愉快的氛围,企业通常会以文字、声音、视频等方式进行产品营销,将其称为休闲娱乐型传播。比较常用的休闲娱乐型传播方式包括手机音乐、手机视频APP等。(四)购物消费型传播方式购物消费型传播方式指为用户提供购物消费场所的传播手段(王雷,2012),如购物分享网站、淘宝网、京东网、票务预订网站或者其它各类支付软件等。
企业移动互联网营销传播存在的问题
移动互联网营销传播具有共享性、开放性和互动性,能够突破以往营销方式在地域方面的局限,增强企业营销传播的效果。但是,目前我国企业移动互联网营销传播过程中依然存在一定的问题,阻碍着企业的进一步发展,主要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一)企业对移动互联网营销传播认识不够深入在移动互联网的时代背景下,国内企业纷纷开展了多种多样的移动互联网营销传播活动。但是,通过实际调查可知,大部分执行移动互联网营销传播的企业同样存在对移动互联网营销传播认识不够深入的问题。众所周知,联想、招商银行、一汽等企业在开展移动互联网营销传播后,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企业由此得以快速发展。这就给其它企业造成移动互联网营销传播会产生立竿见影的效果的错觉,导致很多企业不顾自身的实际情况,在缺乏对移动互联网营销传播的全面认识的情况下,盲目地实施移动互联网营销传播活动,不但没有取得理想的效果,反而成为了企业的负担。由此可见,企业在实施移动互联网营销传播前,必须对其具有一定的认识,比如传播方式、特点等。然后,才能在此基础上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科学地规划企业的移动互联网营销传播活动。(二)企业对移动互联网营销传播定位不够明确当前,部分企业在实施移动互联网营销传播后并没有取得令人满意的效果,究其原因,主要是因为这些企业对移动互联网营销传播的定位不够明确。比如,有的企业在利用微博进行营销传播时,由于没有明确微博营销传播的定位,所以其发的微博内容既不包括企业的营销目的,又不能满足或者创造消费者的消费需求,完全就是单纯地为发微博而发,这使得微博的传播功能没有得到有效的利用。此外,对微博营销传播定位的模糊,还导致了部分企业片面地追求微博粉丝的数量和关注度,而忽略了企业自身形象的建设,出现了企业为博消费者眼球而无下限地炒作等不良事件,不仅没有达到对企业的正面宣传效果,反而使得企业丧失了原有的消费者。(三)企业对移动互联网营销传播管理不够严格由于缺乏对移动互联网营销传播的深入认识和明确定位,部分企业根本没有主动监管移动互联网营销传播的意识,加之现有移动互联网方式不但具有很强的开放性,而且都拥有庞大的用户群体,对其实施监管的难度和成本非常之大,所以我国大部分企业对移动互联网营销传播的监管力度仍然比较薄弱,有的企业甚至放任不管。长此以往,企业执行移动互联网营销传播的效果必然大打折扣。例如实际生活中经常出现这样的情况:随着企业的深入发展,企业微信公众号的关注度却越来越少,起到的营销传播效果也越来越不明显。这就是由于在缺乏监管的环境下,企业微信公众号的信息更新速度越来越慢,各种垃圾信息和广告越来越多,使得原有关注者纷纷流失的缘故而导致的。(四)企业移动互联网营销传播缺乏系统性缺乏系统性是指企业在实施营销传播的过程中,没有充分发挥不同移动互联网营销传播方式的优势,而是只采用某种单一的手段进行营销传播。比如,一些企业在推广新产品时,为了扩大宣传的覆盖范围,选择以微博作为营销传播的工具,但产品销量却没有达到预期效果。究其原因,是由于微博收集用户反馈信息功能较弱,导致企业无法及时、全面地获取用户对于新产品在价格、售后服务等方面的意见,进而无法合理调整新产品销售策略而造成的。如果该企业同时选择微博和微信作为营销传播的工具,则可以利用微信便于收集用户反馈信息的优点来弥补微博传播的不足,增强宣传效果。
基于移动互联网的企业营销传播策略
根据前述研究可知,部分企业实施移动互联网营销传播后并没有取得让人十分满意的效果。针对这些企业在移动互联网营销传播中存在的问题,本文提出了相应的策略,希望能够为企业顺利开展移动互联网营销传播活动提供一定的思路。(一)打造移动互联网营销传播专业团队如果将移动互联网看着一种平台,那么基于该平台的各种营销传播方式就是企业进行营销活动的工具。因此只有全力打造一个能够有效运用这种工具的专业团队,才能充分发挥其效用。对此,企业可两个方面着手:一方面,提高企业薪酬待遇或者其它方面的福利,增加企业对于优秀人才的吸引力,招募更多与移动互联网营销传播相关的专业人才。随着越来越多的企业加入到移动互联网营销传播的队伍中来,社会上相关人才的需求量越来越大,竞争越来越激烈。在此背景下,企业必须提高员工薪酬待遇,或者在其它方面给予相应的优惠政策,才能吸引更多优秀人才的加入。另一方面,合理确定团队里各成员的分工,确保团队能够高效率地执行移动互联网营销传播活动。在此过程中,需要注意的一点就是,企业必须根据不同员工的特长来确定具体分工。比如擅长写作的员工,可以安排其负责内容创造;擅长与人沟通的员工,可以安排其负责与用户互动;而擅长统计或者分析的员工,则可以负责数据的统计分析等工作。(二)明确移动互联网营销传播的定位明确的定位是有效开展移动互联网营销传播活动的基础。因此不管企业采用哪种移动互联网方式,都必须弄清楚该方式的定位问题。例如作为一种新型的营销传播方式,微博以较快的传播速度和较广的传播范围著称,可以将其用于企业市场推广的环节中,其定位就是通过与粉丝的互动来传播品牌及产品信息。与微博的“多对多”传播方式不同,微信的优势主要体现在“一对一”的精准互动上。通过对微信的应用,企业能够及时与顾客沟通,有利于加强同顾客的联系。因此,可以将微信用于企业客户关系管理环节,其定位就是巩固企业与顾客之间的关系,提高顾客对企业和产品的忠诚度。(三)加强移动互联网营销传播监管力度加强企业对移动互联网营销传播的监管需要重视两个方面的问题:第一,严格把控传播信息的质量。实际上,与传播信息内容严重滞后、真实性较差、呆板无趣的企业相比,信息内容更新及时、真实度较高、生动有趣的企业明显更受消费者欢迎,能够获得更高的关注度。由此可见,传播信息的质量直接决定着企业的营销传播效果。因此,企业必须严格把控传播信息的质量。一是信息内容要及时更新,特别是企业官网上的动态,必须与企业最新的工作或者产品信息有关。二是要保证传播信息的可靠性,不能随意转发其它新闻平台的一些虚假信息。三是要注重传播内容的必要加工。必须对一些枯燥无味的内容进行必要的加工,使其变得更加生动有趣,增加受众的阅读兴趣。第二,做好危机处置预案工作。任何监管工作都有可能出现纰漏,企业的移动互联网营销传播工作也一样,所以才会经常发生在网络上瞬间爆红的企业营销传播事件。为了最大程度地降低突发事件给企业带来的不利影响,企业应该提前就营销传播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各种突发事件做好紧急预案,给企业应对突发事件提供一定的解决思路。(四)实施移动互联网营销传播互联策略正如前文所述,移动互联网营销传播的方式多种多样,每一种都具有自己独特的特点和不足之处。因此,为了增强传播效果,企业可以考虑以组合、互联的形式来执行移动互联网营销传播。由于文章篇幅的限制,本文将只介绍两种互联策略:企业官网与微博互联。官网的主要作用在于向受众传达企业形象、发展理念、产品信息等企业整体信息,其主要特点是信息内容较为全面。微博的优势主要表现在传播速度和传播范围上。除此之外,微博还能够及时与受众互动,获取受众的反馈信息。因此在实施营销传播的过程中,企业可以将官网与微博互联,增强营销传播的效果。当企业官网新产品或者其它信息时,企业微博可以针对性地制造一些相关话题或者创建话题社区,引导受众进行广泛的讨论和转发,增强宣传的效果。而对于微博上受众反映较多的问题,企业需要及时处理,并将处理结果在官网上公布。此外,企业需要在官网上标明企业的微博账号或者二维码,为受众提供关注企业微博的途径。同时,还可以通过在企业微博上标明企业官网的网址或者其它方式,使用户拥有掌握企业全面信息的渠道。微博与微信互联。微博采用的是“多对多”的传播机制,传播范围较广。与之相比,微信的传播方式则更加“精准化”,可以执行 “一对一”的精准传播。因此企业可以通过微信和微博互联的方式来打造一条覆盖范围广且服务精度高的信息传播渠道。其中,微博需要借助明星或者热点事件的影响力来获取更多的关注度,扩大信息传播的范围。而企业微信公众号则需要通过与用户一对一的交流来收集更多的用户信息,对其进行更有针对性的营销传播。此外,为了加强企业微博与微信的互联,还可以在企业微博中标注企业的微信账号或者二维码,使粉丝能够通过直接点击或者扫码的方式关注企业的微信公众号。同时,在利用微信与用户进行一对一交流时,可以告知用户关注企业微博以获取更多企业或者产品的最新信息。
结论
为了增强企业移动互联网营销传播的效果,本文对该过程中可能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总结了企业对移动互联网营销传播认识不够深入、定位不够明确、监管力度不够严厉和缺乏系统性等问题。最后,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打造移动互联网营销传播专业团队、明确移动互联网营销传播定位、加强移动互联网营销传播监管力度和实施移动互联网营销传播互联策略等具体改进措施。
参考文献:
1.王燕.企业移动互联网营销的优势、问题与策略[J].商业经济研究,2016(12)
2.王雷.移动互联网络整合营销传播模式构建探讨[J].今传媒,2012(8)
互联网传播信息的特点范文3
互联网时代品牌传播有何特点?我们可以通过5W传播模式对互联网品牌传播中的各个要素进行分析。
1、传播者(Who):去中心化、分散。互联网时代的品牌传播,品牌主固然是主要的传播者,但是众多的潜在消费者、忠实消费者都是传播品牌信息的参与者。换言之,其传播者是不固定的,是去中心化的、分散的。
2、信息(What):数量爆炸。用“海量”来形容互联网上的品牌传播信息一点都不为过。企业不再是用一个电视广告、一个通版广告就能覆盖大部分受众,消费者在打开任何一个界面的时候都看到众多信息、广告,使得品牌传播信息如何能通过重重关口到达消费者眼中变得至关重要。
3、媒介(InWhichChannel):媒介渠道多样,技术多样化。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与完善,互联网从最初的文字到图片、动画、视频,再到今天Web2.0时代带来的各种互动技术,信息的呈现方式越来越多。博客、搜索引擎、视频网站都是过去一轮轮热潮中出现的新媒介,而如今充斥人们眼球的则是微博,各个企业相继在微博开设官方账号进行推广。面对这样一个媒介渠道多样,信息呈现技术多样的互联网,不仅赋予了传者更多的选择,也带来了更多的挑战。
4、受传者(ToWhom):年轻、教育程度较高、高参与度。中国网民平均年龄26岁,56%具有高中及以上学历,70%为城市居民,与全国人均年龄32岁,25%为高中及以上学历,50%为城市居民相比,明显较为年轻且教育程度高。此外据统计,中国一线城市的网民每周上网32小时,比美国同类人群多了整整14小时。除此以外,网民对于网络事件的参与热情也相当高,从最初的人肉搜索,到网民调查团,中国网民的参与度显而易见。因此,如果能利用网民对互联网的热衷,向这群年轻、教育程度高、消费能力强的消费者传达品牌信息,那么企业的品牌传播将会非常成功。
5、效果(WhatEffect):交互性。在互联网中,由于传者的去中心化、分散化,众多网民即是传者本身又是受者,同时由于受众反馈的渠道越来越多,传播开始成为双向、交互性的过程。即使是企业本身,也不能将自己的信息单向传播给受者,而是需要参与互动,并且关注受者之间的相互互动。也因此造就了互联网品牌传播的特点。
互联网环境中AIDA模式:注意、兴趣、欲望、行为
由于互联网品牌传播中具有传者去中心化、分散,信息爆炸,媒介渠道多样,技术多样化,受者年轻、教育程度较高且参与度高,那么这样的传播模式对于品牌传播效果有何影响呢?笔者现对互联网环境中AIDA模式(如图1所示)进行分析。
1、注意阶段(Attention):注意力分散,信息碎片化
传统媒体中,消费者接受信息的途径和数量是有限的,因此,其注意力可以通过对媒体的控制达到很好的效果。但在新媒体中,受众的注意力都被分散,一则难以注意到品牌传播信息;二则接触信息时未必精力集中,通过多媒体呈现的信息使得消费者很可能只是某一感官选择性的记忆了某些品牌信息;三是由于媒介渠道的多样性,消费者在每个渠道看到的信息可能只是某一方面的、碎片化的。因此,互联网中消费者对品牌的注意力更低、更为碎片化,需要足够充分的接触或者真正有吸引力的内容才能进入他们的眼球。
2、兴趣阶段(Interest)
在过去,当一个消费者对于品牌、产品产生兴趣的时候,他仅有的途径就是去实体店面进行体验、了解,或向亲朋好友了解,但在互联网环境中,多样化的媒介渠道使得消费者可以去官方网站收集信息、关注品牌官方宣传渠道、发表内容与网友讨论又或者是用搜索引擎一键解决所有问题,在这个的过程中,消费者的主观能动性得到充分地发挥,他主动通过各种渠道获取信息,口碑营销成为了关键的一部分。
3、欲望阶段(Desire)
在互联网阶段,首先消费者对于产品的购买欲望更容易受到他人的影响,众口铄金,如果消费者看到有众多人都说某一品牌、产品优秀,自然会产生购买的欲望;其次,与以前消费者产生欲望之后一般会直接买下或者等待时机不同,现在的消费者在产生购买欲望之后,还会进一步在互联网上获取相关信息,根据信息的结果改变购买的对象又或者在获取信息的同时产生新的购物欲望,因此互联网时代,消费者的购买欲望生成之后还会进一步寻求信息,由此改变或者扩大购买欲望,也就是说欲望更容易被引导。
4、行为阶段(Action)
当消费者产生购物欲望之后,紧接着就是购买行为。互联网中优惠、促销等信息通过信息搜索、人际传播等较为容易传播到消费者之中,因此消费者通常选择自己认为最恰当的时机、价格进行购买。同时,在购买行为之后,由于互联网品牌传播中具有非常明显的交互性,消费者会在购买后进行反馈,从而再次影响到其他消费者的消费反应阶段模式。正因如此,笔者认为互联网中消费者反应AIDA模式可改进为如图2所示。互联网中消费者的反应不再只是心理过程,而是更多地与外界进行互动,在过程中进行信息整合、信息接收以及信息传出的过程,同时在消费者行为产生之后,多了Response即反馈这一环节,反馈会成为信息参与到其他消费者的反应过程中。除此之外,消费者还会根据接收的信息进行再判断,重新进入注意或兴趣阶段。
消费者对于互联网品牌传播的行为与态度
互联网环境下,赋予了消费者在品牌传播过程中更多的信息整合、选择、接受、传出的途径,那么消费者究竟是如何面对这些信息,如何去选择、接受并传出的呢?就此笔者进行了一个小型的调查:本次问卷调查样本总量为53人,其中男性27名,女性26名。69%的受访者表示每周使用互联网25小时以上,27%的受访者每周使用15-25小时,7%使用5-15小时,仅有1人表示使用0-5小时,样本总量男女均等,都对互联网有一定的接触,且大部分人互联网使用度、参与度较高,其结果可以作为参考依据。问卷主要针对三个部分进行了调查:
第一,消费者在互联网上被动接收品牌传播信息的行为与态度互联网上被动接受的品牌传播信息主要以硬广、视频广告、弹出广告等形式存在,在调查中69%的受访者表示不会点击任何形式的硬广,75.47%的受访者表示会将视频广告的声音与背景都忽略。也就是说,对于品牌商主动推送的品牌信息,消费者抱着相当消极的态度,充其量只是“注意”到品牌的信息,而很少会进一步点击或者接受品牌信息。因此在被动接受的品牌传播信息情况下,消费者通常只会给予品牌基本注意,接收情况差。
第二,消费者在互联网上获取品牌信息的行为与态度调查中,81.13%的消费者表示会主动获取品牌信息;75.47%的消费者表示相对于直接去官网获取信息,他们更愿意自己主动去搜索信息,将搜索到的官方信息作为搜索结果的一部分进行查看。可见,互联网上的消费者在品牌传播过程中,更愿意主动的去获取各方信息,整合信息,而非仅从官方渠道获取。在获取品牌信息的原因上,消费者主要集中在购买前了解产品信息、产品口碑以及购买时查看优惠活动及价格,即主要集中在消费者反应的兴趣阶段、欲望阶段、行为阶段。在获取品牌信息的渠道上,70%的主动获取者都会使用搜索引擎、官方网站,46.51%会使用论坛,与此同时,社交网站上的企业官方账号只有7%的使用者会使用。针对消费者从企业品牌传播者自身获取信息的主要途径,结果显示企业官方网站、官方购物商城分别收到了59%以及49%的消费者关注,而社交网络中的企业官方账号则只有22.6%的受访者表示会关注。在使用官方信息的目的上,一般都是对产品产生兴趣之后才会去以下渠道关注,但社交网站、官方网站上不同消费者对于信息的需求不同,官方商城更是因为消费者认为企业官方销售的产品更值得信任。
第三、消费者在互联网上反馈品牌信息的行为在受访中,49%的消费者表示不会在购买之后分享品牌信息,38%的消费者表示会分享购买到特别优秀的产品,10%表示会分享购买到的特别差的产品。不难看出,相比于消费者反应过程中的信息获取,其信息传出是较少的,且更为选择性的。从问卷中不难得出,消费者在互联网中会在兴趣、欲望、行为三阶段获取信息已经得到证实,并且主要是主动的获取信息,且消费者在购买行为之后进行反馈并且影响到其他消费者的信息获取也正确。值得注意的是,消费者信息传出会比获取来的少,更有选择性。
企业品牌传播策略
根据互联网环境下品牌传播特点、消费者反应阶段模式变化以及消费者态度与行为分析,笔者认为企业在互联网中品牌传播应着重注意以下三点:
1、整合营销
互联网中消费者接触的信息海量且碎片化,消费者对于品牌形象的形成是一个通过各种渠道获得信息所拼凑整合的过程,因此要使得品牌能够赢得消费者的注意,品牌传播者本身应注意整合营销,利用各种传播手段,将简单、统一的品牌信息准确地一次次传播到消费者眼中,使得消费者能够轻易地整合信息,引起其注意,并形成对品牌的认识。
2、口碑营销
互联网消费者反应阶段模式其重点在于消费者对于信息的获取与接收,而在问卷中也充分显示了消费者获取信息的大部分来源在于搜索引擎、在于其他消费者的口碑,且消费者从互联网上获取、反馈信息数量的不对等,这其中就给了企业一定的空间:一方面要做好产品,让消费者主动分享信息;另一方面,要做好引导工作,进行自然地、恰当的口碑营销,这样才能在互联网上让消费者产生兴趣、欲望,继而购买。
互联网传播信息的特点范文4
在如今社会快速发展背景下,先进的移动互联网技术已经融入社会各行各业当中,并且为人们的日常生活等带来许多便利[1]。与此同时,对农村地区的新闻传播工作带来深远影响。无论是在新闻传播方式上,还是在新闻内容上,都发生了深刻变化与改变。出现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几点:第一,传统农村地区的新闻内容以及新闻传播方式,已经无法适应移动互联网的需求,与快速发展的社会不匹配,因此,需要实现新闻传播的转型,促进体制的变革。第二,如果农村地区的新闻传播工作,仍然采用传统方式,那么在激烈的市场竞争当中很难生存。因此,需要实现多元化的管理方式以及运行方式。
二、移动互联网背景下农村新闻传播特点
(一)信息量大特点
在如今移动互联网背景下,在农村地区智能手机以及无线网络等得到普及,所以,在农村地区很多用户都是通过智能手机当中的社交软件进行新闻内容的接收与阅读。不同类型的新闻,通常情况下源于网络当中,在互联网网络当中,信息量巨大。农村居民可以利用智能手机,随时随地进行新闻内容的阅读。同时农村新闻传播需要在大量的新闻当中脱颖而出,那么需要对大量的信息内容进行整理,使得用户可以获取到自身想要的新闻信息。
(二)时效性快特点
互联网已经成为农村地区日常生活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互联网属于大型的社交圈。在大型的社交圈当中,新闻将会在其中产生,同时实现新闻传播以及新闻阅读,这也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在不同的社交平台当中,可以为用户提供真实有效的新闻信息,同时可以保证新闻信息的时效性。比如,农村地区居民可以通过微信朋友圈或者微博等,在第一时间内获取到当地发生的或者热点的信息内容。
三、移动互联网背景下农村新闻传播措施
(一)拓展网络媒体新闻渠道
在如今的移动互联网快速发展背景下,在其中有许多新闻聚集性平台正在不断发展起来,并且实现自身的创新与完善,因此,农村新闻传播的发展,需要对其优势进行充分利用,不断拓宽网络媒体传播渠道[2]。这就需要农村地区相关新闻工作人员,针对网络媒体新闻行业进行充分了解,从而在其中选取最为适合农村新闻传播发展的网络媒体新闻渠道。比如,针对农村新闻传播,创建相应的微信公众号,积极鼓励人们对微信公众号关注。在微信公众号当中定期向用户推送新闻内容。通过微信传播方式,保证新闻阅读不会受到时间与空间的限制,更加符合如今农村地区居民的生活习惯与特点,从而为农村地区新闻行业的更好发展提供保障。
(二)加强新闻产品创新
在传统农村地区新闻传播过程中,更加注重新闻内容是否更具吸引力这一问题,因此,在新闻产品当中针对记者采访以及后期编辑给予更多关注与重视。但是,在如今移动互联网背景下,传统农村新闻产品将会被互联网当中的新闻内容所代替。基于此,需要对新闻产品进行创新,在新闻产品创新中,不仅要加强新闻热点事件的融入,还需要将农村居民身边发生关注的事情融入新闻产品的创新当中。在保证新闻产品时效性的同时,保证新闻产品内容的真实性。因为新闻内容真实性,是保证新闻更好发展的前提保障。想要实现这一目的,需要相关新闻工作者能够在日常工作当中,及时对居民关注的热点问题进行调查与分析,这样可以在最大程度上保证新闻内容符合用户需求。
(三)定制专属新闻内容
在移动化联网背景下,先要实现农村新闻的更好传播,需要为移动客户端定制专属的新闻内容。在对移动客户端专属内容的定制过程中,需要相关工作人员能够对用户的新闻观看方式、观看新闻的类型等进行详细分析与了解。这样才能在最大程度上保证定制内容符合用户的需求,这样可以不断增强农村新闻在同行业当中的竞争力。专属的新闻内容,并不是将传统的新闻内容复制到客户端当中,而是需要结合用户的实际情况,做出相应调整。
互联网传播信息的特点范文5
1.1传播范围广泛,方便受众获得信息
当前,随着互联网的普及,我国网民数量已达到了接近总人口的一半,互联网已成为当前我国应用相对比较广泛的工具。而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互联网的发展已成为当前我国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在此基础上,我国网民数量的不断增加,为互联网广告奠定了受众基础。网络广告在传播的过程中,突破了传统广告在传播上受时间以及地点的束缚,使其拥有了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与此同时,互联网广告能够实现循环性且不间断的播放功能。因此,其传播的空间也随之不断扩大,随时随地接受广告的互联网广告媒体,是传统广告传播媒体所无法比拟的。
1.2具有较强的互动性
传统广告所注重的是广告的传播范围,以扩大传播范围提升广告的影响力,从而达到广而告之的目的,这种单项的传播方式,只是企业向消费群体的单一推广。互联网广告媒体不仅实现了企业向消费者的推广,还实现了企业与消费者以及消费者之间的互动。企业通过网络向消费者传播商品广告,并且能够通过有效渠道来了解具有价值的信息,从而满足当前消费群体的个性化需求,提高自身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比如,当前企业可以通过用户购买评论来获得消费者的反馈意见,从而针对自身存在的不足进行完善,而消费者之间也可以通过评论来获得关于商品的相关信息,从而以互动的方式带动品牌效益的传播。
1.3具有较强的针对性
互联网广告媒体与传统的广告媒体相比,具有较强的针对性。传统广告在传播的过程中,只是根据商品的性能特点进行宣传,其并没有固定的受众群体,也没有明确的传播目标,对时间、地点以及受众选择上都没有明确的划分,只是不断地强调传播的频率来实现其传播的效应。互联网广告媒体则有效地规避了这一问题的发生。互联网广告针对的群体年龄在18~40周岁的人群,根据商品的不同特点又进行进一步的划分,总体上这一部分人群的文化素质相对较高,其在对广告相关信息分析与理解上的能力较强,与此同时,这一部分人也是最具购买力的群体。因此,通过互联网广告不仅能够有效地降低商家的宣传与推广费用,还能收到更好的广告效果,从而为企业开拓了更为广阔的空间。
1.4具备持久性与稳定性的特点
基于互联网的传播特点,互联网广告媒体在传播上具备持久性与稳定性的特点。通过互联网,企业可以根据自身产品的特点与需求,制定相关的信息,并通过互联网进行宣传。而这一系列相关的信息企业能够将其进行长久性的保存,然后根据产品的相关变动信息进行完善与修改,从而持续地向受众群体进行传播。传统的广告传播形式受到其传播媒介的限制,其传播的实效性与持久性是根据传播媒介所提供的量进行的,不仅持续性短且费用高。比如电视媒体广告,其在传播的过程中,是根据商家支付费用标准进行定位的,且时间有限。在互联网广告媒介中,商家能够24小时循环向受众群体提供信息,不仅推广与宣传的费用低,且宣传效果好,极大地提高了商家的竞争力与经济效益[2]。
2互联网广告媒体的经济价值
2.1微博以及微信广告媒介的经济价值
当前,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微博的使用人数逐年增加,这不仅显示出微博的高商业价值,还为其广告媒介传播受众需求奠定了基础。微信经过近几年的发展,以飞快的速度占据了商业广告的一席之地,且不断地发展壮大。微信与微博广告在当前已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与传统的广告媒介相比,微信以及微博广告媒介具备独特的宣传与推广模式,其在宣传与推广形式上为广告的传播提供了新的发展平台与新的传播模式[3]。微博以及微信是通过用户探讨的模式,经过互动以实现广告宣传与推广的目的。此外,还能通过页面广告的设置来实现对商品的宣传与推广,进而树立企业形象与品牌效益。微博以及微信广告的特点为针对人群固定且集中,从而强化了广告的传播效应。与此同时,微博以及微信广告的投资成本更低,能够有效节约资源,从而实现企业经济效益的最大化。但是,与传统广告相比,微博以及微信传播处于起步与发展阶段,其广告所涉及的信息相对较为简单,因此缺乏有力的说服力,这就使微博与微信在传播效果上具备了不确定性,从而增加了企业投资的风险,这就成为当前亟待解决的阻碍微博以及微信经济价值发挥的一大因素。
2.2网络广告媒介的经济价值
当前,网络广告是互联网技术下广告媒介应用范围最广且影响力最大的媒介平台。网站广告的模式当前有平面广告、视频广告等,其宣传与推广的方式可谓精彩纷呈,从而为商品的宣传与推广创造了更为广阔的空间,也使其投资运行的效益有了保障[4]。在门户类网站以及社交网站中,网站广告具备着十分突出的优势作用,比如当前很多网页游戏都选择了在网站广告中进行推广,通常都是将推广与宣传的内容制作成精彩的视屏,将其突出的特点展现在观者面前,从而达到吸引观者注意的目的,获得相应的广告传播效应。与其他形式的广告媒介相比,网络广告的受众范围是最广的,因此,其对商品的宣传与推广效果是最佳的,不论是何种产品的广告,网络媒介都能够一一将其充分地展现在受众面前,从而提升商品的购买潜力。如淘宝网商家除了在自己店铺进行产品宣传与推广外,还能够借助淘宝主页的页面进行宣传,与此同时,也能够通过其他网页的链接进行宣传与推广,因此,网络广告以其较高的商业价值,成为当前最受企业青睐的传播媒介。但是,随着网站广告的发展,其所存在的问题逐渐凸显,尤其是在管理方面,由于缺少相关法律制度的约束,使得很多虚假信息肆意横行,从而降低了网络广告的可信度,因此,这将成为未来一段时间内制约网络广告发展的一大因素。
2.3E-mail广告媒介的经济价值
电子邮件成为当前人们在互联网上进行沟通的主要工具之一,其广泛的应用为商业广告的宣传与推广奠定了基础。电子邮件广告包括邮件广告和页面广告两种,其中邮件广告指的是通过邮件接收与发送等渠道获取用户的电子邮件地址,通过以电子邮件类的问卷调查来实现与用户的长期互动[5]。页面广告指的是以电子邮件页面为商户提供广告位,从而实现商品的宣传与推广。电子邮件广告主要有文字以及图片这两种宣传推广方式,而文字与图片的形式相对缺少说服力与感染力,所以其宣传与推广的效果不理想。电子邮件广告是通过向用户邮箱发送广告来完成推广的,这样的方式很多时候会引起受众群体的反感情绪。因而,电子邮件类的广告媒体在发展的过程中,应积极地吸收当前互联网广告媒体的先进技术,针对存在的问题与不足进行改善,提高其广告经济价值。
3结语
互联网传播信息的特点范文6
【关键词】移动互联网;公共危机传播
1.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公共危机传播特征
移动互联网时代公共危机传播的特征可以被总结为五大特点:自主互动性、民主平权性、即时高到达性、媒介融合性和国际扩散性。
自主互动性。传统传播方式将受众当作没有差异的“大众”,受众几乎没有发言权,只能接受经过大众媒体过滤和选择的信息与观点——拉斯韦尔5W传播模式中甚至没有任何大众反馈。虽然后续研究中,“反馈”已经成为一个重要研究对象,但是大部分研究依然只是将反馈作为大众传播的附属品。然而,在互联网和手机的时代,大众已不仅是“受众”,他们以某种“自组织”形式自行选择和传播信息——大众已经成为了泛媒介时代最重要的传播参与者。
民主平权性。泛媒介时代的平权性表现在任何人均可以平等地获取信息,也可以平等地传播信息。互联网给人类带来了海量、免费、可检索的信息,任何人只要想到要寻找信息,第一选择就是互联网络;同时,互联网也提供了博客、论坛、聊天室等各种公众信息并传播给其他公众的免费、便捷和快速的传播渠道。手机的平权性更是与生俱来的——任何人都能使用手机向其他人传播信息。被称为“数字时代麦克卢汉”的保罗·莱文森认为,手机最大限度地增进了人们说话的机会,因而为人们创造了民主的氛围,也使他们获得了实际民主的权利。
即时高到达性。即时高到达性是即时性特点与高到达性特点的综合描述,这两个特性一直是人际媒介(如电话、传真等)的主要特征,相对于电视等大众媒介,人际媒介使得信源传输的信息以最快的速度到达信宿且使得信宿接受并关注到这条信息。手机和互联网等新兴媒介的出现混淆了大众媒介和人际媒介的界限,它们既具备人际媒介的即时性和高到达特征,也具备大众媒介的大规模和高覆盖特征。
媒介融合性。互联网媒介依赖“超文本”(Hypertext)将包括文本、图片、声音、视频等各种媒介符号完美地结合了起来。网际信源通过超文本标记语言( HTML) 描述讯息,受众使用普通浏览器接受和读取(看、听)信息。随着3G时代的到来,手机也将逐渐取代电脑成为首选终端——用户只需通过手机、无需借助电脑就可完成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的获取和。可以认为,新兴媒介的出现加速了传统媒介的融合,新兴媒介可以承载传统媒介传播的所有讯息,这也进一步印证了麦克卢汉的“媒介即讯息”论。
国际扩散性。随着“全球化”从一种趋势逐渐成为一种既成的事实,公共危机已经成为了全球性话题。如2003年从我国爆发的SARS危机,最终造成了全球性影响,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SARS在全球范围内一共造成了29个国家8096个确诊病例,造成774人死亡。与此同时,超远距离实时地泛媒介信息传播能力和国际组织、外国政府、外国媒体和外国民众对危机信息的渴求,使得公共危机传播呈现一种强烈的国际扩散形态。
2.移动互联网带来的挑战
以上特征使得泛媒介传播特征明显地区分于传统媒介,也给公共危机传播带来了显著的影响。
首先,泛媒介时代的自主互动性和民主平权特征使得传统媒介时代政府通过控制大众传媒而隐瞒危机成为不可能——公共危机一旦爆发,各种危机信息很快地就会被“自主的”公众通过互联网和手机媒介进行广泛传播。传统危机传播模式中,政府是绝对权威的“信源”,政府通过大众媒介这个“渠道”将危机相关的各类信息传播给大众“信宿”。而在泛媒介时代,任何人都可能是危机信源,通过各种新兴媒介将无法“把关”、未经选择的信息传播给所有大众。
其次,泛媒介的即时性、高到达性和媒介融合等特征,使得危机信息能够以更快的速度、更广的维度和更丰富的形态展现给处于危急之中和危机之外的所有公众。高速、广泛和丰富的信息固然使得处于真实危机或拟态危机中的人对于公共危机有更快速、更深刻地认识;然而同时这也可能加剧人们对危机的恐慌、使得拟态危机带来二次甚至更多次伤害。
最后,泛媒介的媒介融合与国际扩散特征,使得公共危机不再属于一个国家,而属于整个“地球村”。拥有不同文化背景、意识形态、政治倾向、的地球村公民、媒体、政府和国际组织都被发生在一个国家、一个地区的公共危机直接或间接的影响。于是,政府对公共危机传播的治理,也不再局限于本国范围之内——政府的治理需要考虑其他国家民众、媒体的看法,需要承受来自其他国家政府和国际组织的压力。泛媒介时代,政府公共危机治理的内涵已经从国家社会系统内部的控制,转变为社会系统内外部环境的协调。
综上所述,泛媒介时代的来临不但为政府的公共危机传播治理提供了新的武器和方法,同时也不可避免地带来了严峻的挑战。
3.利用移动互联网技术进行公共危机传播治理
为了应对移动互联网时代公共危机传播带来的新问题和新挑战,也可以利用各种新的移动互联网技术进行支持。
高性能协议分析技术。由于移动互联网通过3G、EDGE、GPRS、WLAN等各种传输协议进行数据传输,同时通过HTTP、POP3、SMTP、FTP等应用层协议进行各种应用数据的传输。因此,需要利用Map-Reduce、CORBA、Web Service等分布式计算技术,对各种协议进行数据分析,将在移动互联网上传输的二进制信息流还原为实际用户输入或者看到的文本、图片、视频信息。
海量非结构化数据存储技术。由于移动互联网数据量非常大,为了有效地对这些数据进行分析,在完成协议分析之后,还需要将数据存储下来。而互联网上数据类型各种各样,且大部分数据是文本、图片、视频、音乐等非结构化数据,因此需要利用分布式数据库、分布式文件系统、分布式非结构化信息处理等技术,将这些数据存储下来。
数据挖掘和检索技术。同样因为数据量太大,为了更加有效地进行数据分析和查询,需要利用数据挖掘和检索技术。目前,常用的移动互联网数据挖掘技术包括:分类技术——首先从数据中选出已经分好类的训练集,在该训练集上运用数据挖掘分类的技术,建立分类模型,对于没有分类的数据进行分类。聚类技术——聚类和分类的区别是聚集不依赖于预先定义好的类,不需要训练集。关联规则和序列模式的发现技术——关联是某种事物发生时其他事物会发生的这样一种联系。预测技术——通过分类或估值得出模型,该模型用于对未知变量的预言。
【参考文献】
[1]丹尼斯·麦奎尔斯文·温德尔著,祝建华译.大众传播模式论(第2版)[M].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08:16-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