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节能与能源利用管理制度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节能与能源利用管理制度范文1
关键词:油田企业 油田生产 节能消耗 分析与探讨
节能降耗一直是每一个生产型企业所关注的重点之一,特别是对于油田这一类能源开发企业来说就显得尤为重要,因为油田企业是一大而全的综合性企业,是以能源开发为主的企业。既是产能大户,又是耗能大户。能源消耗在油田企业生产中占有相当大的比重。由于能源利用状况与企业的管理水平能耗结构等密切相关,管理水平的提高,技术的创新进步,都能有效地降低能耗。因此,如何改善能耗消耗结构,减少能源消耗,降低单位增加值能耗及提高能源使用效率,建立有效的管理方式,制定切实可行的节能降耗举措,降低成本、提高效益,对油田企业的长期可持续发展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一、油田企业生产中节能降耗存在的问题现状分析
能源生产是国民经济发展的基础保障,它关系到整个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就目前我国能源短缺、资源匮乏的发展现状来看,节能降耗是油田企业必须长期坚持的一项发展战略。近几年来,我国大多数油田企业都在认真贯彻《节能法》,坚持“以节约为生产之首,资源开发与节约并举,不断提高资源利用效率”的工作方针,并结合油田不同时期的生产特点,不断加强与完善节能管理,大力提高油田生产节能技术与能源利用效率。
目前国内的各大油田都在进行节能降耗工作,制定相应节能降耗战略目标。从技术创新、管理进步、结构优化等方面着手实现油田的节能降耗。但由于国内技术管理水平仍处在探索阶段,相关技术还不成熟,在能源利用效率,管理等方面与世界先进水平相比还有很大的差距,节能降耗潜力很大。下面笔者就我国油田生产中存在的节能降耗问题现状进行浅析。
1.油田生产存在认识上的误区
从我国油田企业的总体发展情况来看,多数油田企业对油田生产中节能降耗工作的重要性与必要性认识还不足,尤其是在发展思路上还未转移到通过存量调整与挖潜改造的举措来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的轨道上来,工作中还普遍存在着务虚多,落实少,口号多,实践少的不良现象,对于油田生产中的节能降耗意识还有待加强。
2.节能降耗的设备运行效率不高,耗能费用也不断上涨
近几年来,由于我国油田企业的投资不足,导致其生产运作设备与装备差,部分设备与工艺性能落后或负荷率低,生产运作效率不断下降,能耗量不断上升的问题日益凸出。而许多油田企业虽然在整体上控制了能耗量,但随着油田生产进入高含水后期开采阶段,油气的生产耗能量也在逐年上升,耗能费用在生产成本中的所占比例也越来越高。
3.油田生产的燃料结构不合理
油田生产中加热炉、锅炉普遍存在以原油为燃料的问题,而原油在开采过程中,尤其是稠油的开采过程中,自用原油量较大,后备储量不足。而对于那些原油产量逐年递减的小油田来说,这种能源使用结构是不合理的。
二、油田企业生产中节能降耗措施探讨
1.提高节能降耗的技术与设备水平,调整能源生产结构
油田企业应适当加大投资,引进与应用先进适用的节能新技术与设备,将以消耗大量物质资源为主的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转变为节能降耗结合技术进步,高能效、低污染的节约型生产方式。加快淘汰能耗高、效率低与污染重的技术、工艺与设备,实施能源效率标准与认证标识准入制度,优化资源配置。加快节能降耗与结构调整有机结合的发展进程,根据实际不断调整燃料结构,促进结构节能与能源结构的优化,促进能源利用向高效化与清洁化的方向发展。
2.加强油田生产中的节能管理,对企业能源消费要进行考核、监督
能源消耗的考核监督是实施节能消耗计划的关键环节,是企业节能降耗管理的重要职责。它的根本出发点是减少能源消费,降低产品消耗,提高能源利用率,不是消耗地对能源使用加以控制,而是积极地指导能源消费。
通过一系列的能源消费基本资料和重要指标,为企业主要部门提供能源利用情况的科学分析,找出节能降耗的潜力和措施,为企业能源科学管理和开展降耗技术改造提供科学依靠。同时要有经济政策来推进节能降耗管理工作,把节能降耗管理和定额管理制度化,使管理制度明确化,要惩罚分明,这就是要求企业能源管理部门对于定额制度、计量制度、监督制度、统计监督、经济核算、产品检验等要作过细的工作,做全面的安排。全面实现企业的有效节能管理。
三、结束语
油田企业的节能降耗工作是一项必须要长期坚持的战略任务,尤其是在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发展的新形势下,油田企业必须要认真贯彻落实以市场为导向,以提高能源利用效率与资源综合利用率为核心,以广义节能为基础,以油气生产节能为重点,以技术进步为支撑,以科学管理为必要手段,建立和完善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节能降耗与资源综合利用管理机制,不断提高油田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参考文献
[1]张军,文辉,陈红,陈西林.对油田企业节能降耗,增强竞争力的思考[J].河南石油.2003(21).
[2]章亮,杨年武,宋俊锋.孤东油田生产系统的节能降耗措施[J].电力需求侧管理.2008(3).
[3]倪承波.胜利油田电力节能降耗管理研究[J].科学决策.2010(11).
节能与能源利用管理制度范文2
关键词:铁路运输企业;能源监测;管理
“十二五”期间,我国铁路建设发展迅速,为促进经济持续健康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铁路建设所取得的一系列成就,可以作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成就的重要标志之一。与此同时,在服务范围和对象方面,各级铁路部门均发生了很大的改变。同时,对能源监测工作的技术和服务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各级铁路能源监测工作部门当前的重要任务是尽快转变角色,并且将当前的工作方式加以创新,以适应新形势、新格局和新要求[1]。铁路能源监测工作部门应拓展能耗监测工作的范围,对能耗的监控重点放在动态监测部分,并有效履行能耗监督执法的职能。从单纯的组织能源测定走向量值及测量的监督和服务。因此,能源监测部门要经常深入生产一线进行调研,摸清基层站段能源消费的使用情况、应用需求、现行的校对和测试办法等状况,对铁路站段的用能水平进行掌握和分析,摸清重点耗能设备能源消耗状况,并分析其能源利用效率。根据基层站段的节能现状和要求,统筹与兼顾相结合,科学合理地调整、制定监测人员管理制度[2]。
1节能监测管理的现状
随着国家对节能监测要求的进步,铁路运输企业的能耗研究也日渐发展,但是从能耗评价方法和管理评价力度等诸多方面,目前还并不能够达到完善的水平。本研究致力于对铁路运输企业能耗现行的监测与评价方法进行调查和分析研究,旨在提出从能耗管理方面建立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的指标体系评价方法。通过调研我国铁路运输企业的能源监测工作开展情况并收集能源监测相关资料,虽然有部分企业设置有节能环保监测站并开展了相关节能监测业务,对企业节能环保指标计划也提出相关建议,但总体而言节能监测工作在全路范围内没有全面普及开展,运输企业能源监测管理还存在以下几个亟需解决的问题:现有监测站因业务量缺失而发生萎缩,现有的节能环保监测站中开展的业务多是环保专业监测,节能监测的业务量较低;监测站的能源使用监测报告对路局能源计划所起到的参考作用较低,能源使用单位节能意识不强,对节能监测的重视力度不够;国家还未出台节能监测相关资质,节能监测专业技术人员的培训较为困难,节能监测相关设备投入资金划拨较少。因此,现阶段规范铁路节能监测管理工作应从人员、设备和组织管理三个方面入手,加强人员培训与考核,加强节能监测人员层级监督,将节能监测责任制度落到实处。同时落实能源监测管理系统。从监测工作开展的现状来看,铁路运输企业节能监测管理工作的重点和难点共有以下四个方面:一是健全节能监测机构,完善节能监测管理体系。随着国家对节能减排工作要求的不断提高,节能监测法制化进程加快,应转变对节能监测工作的地位和重要性的认识,改变重管理、轻监测的现象,充分发挥节能监测为节能管理提供全方位服务的作用。二是强化节能管理基础工作,特别是要加强节能技术方面的管理。制定符合现代铁路运输企业特点的节能考核体系和节能监测指标。通过监测手段,使节能统计能够依法提供真实、准确、完整、及时的数据,准确评价节能工作的绩效[3]。三是规范节能监测工作,加强节能监测人才队伍的建设,切实提高监测人员的综合素质,以适应现代节能监测管理的要求。四是用能单位要建立健全能源计量管理制度,用能设备及系统都应配置能源计量和控制仪表。
2完善节能监测管理体系
本研究将监测管理体系分为组织管理、制度管理和设备管理三个方面进行管理,完善铁路能源监测管理体系框架。同时,监测组织管理将实现从路局和监测站两个层级入手组成能源监测的管理体系。(1)组织管理。铁路运输企业监测管理机构包括路局专职管理和节能监测站专职管理两个层次。监测工作由路局主管科室领导主要负责监管,科室内应有相应的管理人员。管理人员的职责包括撰写、实施、落实和增补管理体系条例,对管理体系的使用情况实时跟进。路局节能监测站职能科室设立监测专职管理人员,保障基层数据之间的联系与传递。(2)制度管理。将制度建设作为强有力的手段实施计量管理体系,为了具体化节能监测管理体系各项条款的落实,必须将各项监测管理进行制度化和规范化。包括监测设备购入和保存、监测设备周期检定、监测方法以及监测人员的考核等等制度。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应与现有的各站段各项监测管理制度相结合,使节能监测工作有章可循。(3)设备管理。必须建立完善的设备管理系统和监测量值传递系统。设备管理包括:监测设备维护管理和监测设备检定管理。并建立满足生产需要的标准器、取得资格证书的专职检定人员与维修人员、委外检量具的严格管理程序。建立监测器具台账是对监测器具有效管理的基础。随着监测器具的更新及增减,检测器具台帐也应随之进行更新改变。站段应针对监测器具的使用情况,实行动态管理,做到帐物相符。建议在有条件的情况下实现信息化管理,指定专人对监测器具台账信息定期更新维护,及时反映出监测器具的变化情况[4]。建议每年应组织各车间的监测员对监测器具进行一次点核确认,每季度进行一次动态确认,确保监测站的测器具始终处于受控状态。
3节能监测指标体系的建立
铁路局在落实能耗监测控制管理中,应明确全局重点能耗监测的范围、监测对象、监测技术框架以及监测的组织管理框架。以铁路局为主,重点能耗监测的重点主要包括机务段、车辆段、动车段、客运段以及大型客站等单位。组织管理框架。铁路主要重点能耗监测的对象包括两大方面,一是重点能耗项目监测,二是重点能耗品种的监测。从重点能耗项目监测来看,主要包括三个层面:一是国家层面规定的重点能耗监测项目;二是根据节能工作需要由铁路局重点安排的项目;三是重点能耗设备的监测,如机务段机车重点能耗监测、锅炉重点能耗监测、照明灯、电梯等设备。重点能耗品种监测的范围主要包括耗电量、耗油量、耗水量、耗气量等。通过监测,不仅要了解用能单位局部的重点能耗现状,而且要了解它的总体重点能耗现状和运行趋势。
4结束语
节能监测工作就是帮助用能单位掌握和了解耗能设备能源消耗状况、找出企业节能潜力,提出企业未来能源消耗指标,提高企业能源利用率。因此做好节能降耗工作离不开节能监测工作的诊断、服务的技术支持,发挥好节能监测是强化和督促企业节能降耗的技术保障作用。制定和建立铁路能源监测管理体系框架,可将监测管理体系分为三个方面进行管理,确保三级能源监测管理网络能够扎实运行。在今后的节能工作中,铁路运输企业应从提高监测人员技能水平、规范监测器具配置要求和配备标准、监督与考核相结合几个方面入手,强力推进监测工作开展。在实际工作的开展过程中,要求路局节能监测站主动积极地参与科研项目、工程改造等工作,协助业务处室专兼职计量管理人员做好配合工作。这样,有利于消除能源管理上的真空地带,进一步健全能源监测工作。就铁路局而言,节能监测管理可以建立一个从路局到站段再辐射到地区管理和检定机构合一的模式。此外,也可以成立跨路局,区域性的节能监测站,即设立地区监测站,这样,避免了每个路局均设立节能监测站时,业务量不饱和带来的监测站萎缩,更加充分合理地利用资源。
参考文献:
[1]周新军.铁路主要能耗监测控制现状及发展方向[J].铁路节能环保与安全卫生,2015,5(5):101-104.
[2]曹红霞.铁路加强节能降耗统计、监测和考核体系建设探讨[J].科学之友,2012(4):116-119.
[3]单卫星.依法节能与节能监测相关问题的研究[J].节能,2000(3):29-32.
节能与能源利用管理制度范文3
关键词:节能环保;公路工程;机械设备;配置管理
1实施节能配置与管理的意义
我国是一个能源生产大国,但同时也是一个能源消耗的大国。近年来,随着我国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快速发展,以及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都导致了能源紧缺现状的日益突显。在国务院提出的“十三五”规划纲要中,就明确提出了“调动社会各方面力量,以进一步加强节能工作,加快建设节约型社会”的要求。工程建设能耗,一直在我国社会总能耗中占据着相当大的比重。尤其是近年来,随着公路工程建设业的高速发展,各类工程机械设备的更新换代速度极快,大量新技术、新设备、新工艺被广泛应用于公路工程项目的建设当中,如果不能做好这些工程机械设备的合理配置与科学管理工作,不但会导致大量能源的无谓损耗,也会给企业带来严重的经济负担。因此,为更好地响应建设节约型社会这一基本国策,应从节能环保的角度出发,对公路工程机械设备进行更加合理的配置选型与优化管理,不仅有助于提高公路工程项目的管理水平,确保工程效益的实现,也能有效降低工程建设中的能耗,对促进我国社会经济的健康化、可持续化发展都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2节能环保视域下的设备合理配置
在公路工程项目中,机械设备的合理选型与配置,不仅有助于提高设备的生产率,延长设备的正常使用寿命,而且对于降低工程建设能耗,减少对环境的不利影响等,也有着很大的促进作用。
2.1机械设备配置的基本原则
2.1.1节能环保性
要求所配置的工程机械应具备先进、节能、环保的特点。一方面,应尽量配置先进的机械设备,以保证设备的高效低耗、性能稳定、安全可靠,保证设备的停机时间少、出勤率高;另一方面,要求所配置的机械设备应对环境的污染低,如具有废气净化装置、噪声小等特点,不会对周围环境造成明显的不利影响。
2.1.2适应性
要求所配置的工程机械,应能够适应公路工程的施工条件和施工作业内容,真正做到合理施工与绿色施工。例如,能够适应当地软土地质、场地大小、运输距离、工程规模等,以力求机械设备运行的高效与耐用。
2.1.3经济性
要求所配置的工程机械能尽量满足购置费用低、周期费用低、作业消耗成本低的要求,从而有效降低单位工程造价,实现工程效益的提升。
2.1.4配套性
要求所配置的工程机械,都应达到整机性能优良,各工序之间能相互配套等施工要求。例如,公路工程运输作业中翻斗车的运输能力,应与挖掘机的挖掘能力相匹配,从而使得在流水化作业中,各机械设备彼此间的工作能力能相互保持平衡,以此提高工程项目的整体生产水平与生产效率。
2.2机械设备配置的具体方法
为确保公路工程机械设备在施工时的高效、节能与环保,就必须合理确定各种设备的配置量。首先,应确定施工中主导设备的配置量,主导设备是指在公路工程某施工环节中起主导性作用的机械设备,它也直接决定了工程的施工方法、施工进度以及整套施工机械的工作效率;其次是确定好配套设备的数量,要求做到能够合理搭配和准备配套机械,使配套设备与主导设备之间的工作饱和度,以及工作效率之间能够保持一定的平衡。
3节能环保视域下的设备优化管理
公路工程项目中所采用的机械设备,主要分为土石方机械、运输机械、路面机械、养护机械、辅助机械等12大类,并包括了搅拌机、装载机、运输车、布料机、挖掘机、压路机、拉毛养生机、洒水机、切缝机等在内的上千种各种类型的设备。为确保这些工程机械设备在使用过程中的高效、节能与环保,除应当做好的机械设备的合理选型与配置以外,还应当做好设备的统筹调度与优化管理等工作,从而确保各类设备都能发挥出最佳的使用功能来,在提高设备的利用率与完好率的同时,又能在施工过程中发挥出更好的节能性与环保性。
3.1贯彻机械设备节能管理制度
3.1.1实施燃料能耗的定额管理制度
应严格按照《公路工程机械台班费用定额》中的详细规定,并充分结合实际的公路工程项目的施工规模、施工方式、设备类型等因素,按照节能、环保、经济、适用的原则,实施燃料能耗的定额管理制度,并建立和健全设备燃料能耗的原始记录和能耗台账,建立节能技术措施档案、燃料能耗指标档案等技术性文件,以此来实现对公路工程中各类机械设备能耗数据的收集、统计与持续跟踪调查,进而实现对机械设备燃料能耗情况的有效控制。
3.1.2建立能源计量管理体系
为保证公路工程机械设备节能环保工作的有效性与持续改进,还应当建立起以设备节能管理为中心的能源计量管理体系,并配置必要的能源计量器具。例如,在机械设备中加装台式能耗计时器;在燃料发放时实行“内部油票制”,以严格控制油耗的计量与统计工作;在运输设备的调度管理中,实行“运输车辆调度通知单”等措施,这些都有利于机械设备在使用过程中的节能与降耗。
3.2加强对设备的节能管理与节能改造
3.2.1加强对重点耗能设备的节能管理
重点耗能设备,是指公路工程中所有机械设备的装机容量>120kW的施工机械,如大型装载机、运输车、挖掘机、压路机等,这类机械设备的耗能量巨大,应重点作为进行节能控制与管理的对象。对于重点耗能设备的节能管理,一方面应做好使用前的评估工作,包括对该设备的能耗水平、经济性及先进性进行的综合性评估,如果是超过国家规定能耗限制指标的设备,应限制其购进、租赁和使用;另一方面,在使用过程中还应加强对重点耗能设备的合理组织与调度等工作,以尽量减少该类设备的非生产性运作,提高其工作效率,实现能耗的降低。
3.2.2加强对设备的节能环保改造
除重点耗能设备以外,其他普通机械设备也应做好相应的节能环保管理与改造工作。例如,应经常性的开展维护、保养、检查等工作,以确保这些机械设备都具有的良好技术指标和运行状态;通过合理地组织与调度施工,提高设备的工作效率;对旧有设备中节能指标、环保指标不合格的零部件,应积极进行改造或更换,对于不能改造的设备应予以及时地淘汰;在维护、检查过程中,当发现设备存在漏油、漏水等对周围环境存在危害的问题时,应迅速查找原因并予以排除,以防止环境污染问题的扩大化。
4总结
基于节能环保的视域下,就如何做好公路机械设备的合理配置与优化管理进行了探索与研究。面对我国能源问题日益紧缺的现状,更应当从节能环保的角度出发,对公路工程机械设备进行更加合理的配置选型与优化管理,不仅为实现公路工程建设能耗的降低,实现对环境不利影响的减少,也有助于提高公路工程项目的整体管理水平,有助于工程项目效益、质量的提高,以及进度目标的更好实现。
参考文献
[1]张彩虹.高速公路施工机械化合理配置及方法[J].山西建筑,2012,(10).
[2]张海鹰.公路工程管理与实务[M].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10.
节能与能源利用管理制度范文4
绿色建筑是在建筑的全寿命周期内,在最大程度上进行节能、节水、节源,保护环境等,为居住者营造健康、舒适的环境,将自然与生态理念贯彻到底,提高绿色建筑的存在价值。绿色建筑是现代建筑行业的发展趋势,建筑行业应以绿色、生态为宗旨,优化绿色建筑的内部格局,提倡利用可再生资源,提高资源的利用率,在最大程度上达到环保、节能的效果,要想实现对绿色建筑的管理,探究出一条新型的绿色管理之路,应对绿色建筑进行具体的了解。
2绿色建筑的概念释义
绿色建筑是一个全新的名词,“绿色”并不是指颜色,而是泛指环保、节能、生态、可持续,在室内布局、材料的选择、资源的利用等方面都遵循自然生态原则,在建筑建造的各个环节进行渗透,进而形成绿色建筑。绿色建筑是建筑行业发展的最高境界,顺应了时代的发展趋势,成为国内外建筑行业最为关注的话题,既有利于提高建筑行业的发展水平,也有利于将绿色、生态的观点进行传播与发扬,是现阶段绿色建筑发展的重要目标。绿色建筑的出现,强调以人为本,重视人的感受和居住的满意度[1],大大提高了建筑行业的发展水平,提高了资源的使用率,达到了保护环境、节约能源的目的,体现了绿色建筑的真谛,以营造更具人性化的居住环境。
3我国绿色建筑发展的现状分析
我国与国外绿色建筑的发展水平还有所差距,绿色建筑的概念起源于生态建筑,是在生态建筑的基础上进行不断的优化与升级而形成的具体性的绿色建筑设计观念,且生态建筑概念是由早期的美国人保罗·索勒提出的,通过一系列的演变,最终形成了绿色建筑。为了提高我国绿色建筑的发展水平,应了解当前绿色建筑发展中所面临的问题,为绿色建筑管理模式的构建提供建设性的意见[2]。
3.1观念相对传统
我国绿色建筑的发展水平相较于国外还有一定的差距,起步较晚,其中在观念上就有所体现[3]。对于绿色建筑而言,建筑企业在认识上存在偏差,绿色环保观念不够深入,致使绿色建筑的发展受到制约,大大影响了绿色建筑水平。部分建筑企业对绿色建筑认知不到位,一味的追求节能、节源、绿色生态,而往往忽视了对建筑工程质量的控制,在材料使用上多于节俭与吝啬,导致建筑极易出现质量问题,绿色建筑管理工作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同时,政府对绿色建筑的建设与设计工作不够重视,只是一味的开展建筑项目,并未将绿色观念融入其中,对建筑企业的独处力度不够,影响我国绿色建筑的发展水平。
3.2技术得到优化
绿色建筑对技术的要求很高,要在原有建筑设计技术的技术上融入节能技术,以绿色生态建设为基础,进行建筑的科学、合理设计,大大提高了绿色建筑的设计与建设水平。就目前我国绿色建筑技术的发展情况而言,虽然已经具备了高端的建筑技术,但是与国外先进技术相比还存在很大的差距,双层玻璃幕墙、真空玻璃、光导采光系统等都在现代绿色建筑中得到了很好的应用,并在不断的探索和实践,以求探究出更为完备的绿色建筑技术。另外,轻质建材ALC板性能与技术应用、ETS污水处理系统等技术被广泛应用到绿色建筑的建造之中[4],相信通过不断的推广与使用,技术会得到优化与完善,为绿色建筑的发展提供条件。
3.3激励政策不健全
现阶段,在绿色建筑的发展进程中,激励政策在其中发挥重要作用,尤其是经济激励。我国在经济激励方面还处于严重缺失状态,对绿色建筑的推广工作产生制约。激励政策不健全,与绿色建筑相关的优惠政策短缺,会让建筑投资方心生顾虑,且绿色建筑的盈利性相较于一般建筑要低,投资方的兴趣不高,很难吸引投资商进行新绿色建筑的承建,影响绿色建筑的发展水平。另外,绿色建筑行业的发展,需要科研、技术、建材等的投入,需要大量的经费予以支持,针对此类问题,我国给予了相应的重视,但是提供的资金有限,节能技术与工艺的探索、材料的研发等都需要大量的支出,仅靠政府的资助只能解燃眉之急,是激励政策不健全的重要体现。
3.4管理制度不完善
新型社会背景下,经济发展是社会发展永恒不变的目标,但是在发展经济的同时,应注重对社会形态、环境等的考虑,只有具备优质的环境,才能实现经济、政治、文化的全面发展。如今的绿色建筑管理工作面临着诸多的问题,政府对绿色建筑管理的力度不够,监管不到位,对绿色建筑设计、施工等环节的干预度不够,对建筑工程质量的监管力度不够,对绿色建筑的工程管理流于形式,导致绿色建筑管理质量下降,工程质量、造价、技术等控制不到位,影响施工质量。
4构建绿色建筑管理模式的有效策略
4.1加大政府干预力度,优化绿色建筑的相关政策
为了加强对绿色建筑的管理,提高管理水平,应加大政府的干预力度,增强对绿色建筑的重视程度,在有关绿色建筑建造方面的政策应不断完善与丰富,及时顺应时代的要求和当前绿色建筑的发展现状,提出针对性的建议和政策,以彰显对生态文明社会建设的重视程度。绿色建筑起源于20世纪60年代,是由原有的生态建筑概念衍生而来的,后续传入中国,我国针对绿色建筑相继出台了多个法律条文和相关政策,来为绿色建筑的设计与建造提供依据和标准。因此,政府部门人员应注重对绿色建筑行业的重视,充分衡量绿色建筑的设计价值和可持续性发展战略。《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法》、《绿色建筑评价标准》、《绿色建筑技术导则》等的连续出台[5],为绿色建筑的设计、建造提供了政策与法律依据,可见我国对绿色建筑发展的重视程度。为此,应加大政府干预力度,对原有的政策、法律条文进行优化,构建绿色建筑的专项成套法律,为绿色建筑行业的发展提供保障和依据,提高绿色建筑水平。
4.2优化绿色建筑发展技术,对技术进行不断的革新
在绿色建筑建造的过程中,会涉及到多种技术,尤其是了绿色环保技术、节能技术与节水技术等,每种技术的使用都会对整个绿色建筑产生影响,加强对技术的不断优化与创新,是提高绿色建筑管理水平的有效途径。由于绿色建筑在我国起步较晚,发展存在滞后性,绿色建筑的技术相对落后,在各项技术实施的过程中遭遇阻碍,建筑节能技术设备、环境控制技术、绿化配套技术等都有待完善。我国应紧紧抓住技术这个关键点,引进国外先进的绿色建筑技术,吸收国外的成功经验,并将其应用到我国绿色建筑的设计与建造之中,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创新与优化,实现技术的革新与升级。在绿色建筑管理过程中,应建立绿色建筑标准体系,对公共建筑的空调采暖情况进行严格的控制,适度的改造节能标准、技术标准等,并将整个项目建设整合起来,制定整套的绿色建筑技术战略。绿色建筑技术的开发与创新,应在设计阶段,将水、电、暖等进行优化设计。例如,可以借助太阳光来增强室内的明亮度,利用太阳光可再生的特点,来达到节能、绿色环保的效果,以提高绿色建筑的技术水平[6]。
4.3构建有效的经济激励政策,以提高建筑管理的积极性
绿色建筑是是对全寿命周期的记载,建筑的建造只是生命周期的初级阶段,建筑的使用过程最为关键,在使用过程中居住者的满意度、绿化效果等都是衡量绿色建筑的关键。我国重视构建生态文明社会,将绿色建筑的构建作为其中重要的一环,应构建有效的经济激励政策,满足绿色建筑对资金的大量需求。为此,国家应加强对绿色建筑的重视,设立绿色建筑专项资金,对绿色建筑的建造给予扶持和支撑,并对表现优异的建筑企业予以奖励,组建绿色建筑技术研发队伍,并利用专项资金提供技术资金和材料资金,实现对绿色建筑的全面激励。我们以武汉为例,该地区普遍采用地源热泵技术,对符合技术标准、技术合格的可进行减免费水资源的处理,可通过建筑企业进行申请即可实现;在绿色建筑中采用太阳能技术进行建造,补助不超过5元/Wp[7];对采用地埋中央空调的建筑,给予不超过50元/m2的补贴。经济激励政策在武汉地区得到了很好的实施,大大调动了建筑行业的积极性,纷纷投入到绿色建筑的建设中来。
4.4健全绿色建筑管理制度,强化管理者的权责问题
绿色建筑管理制度是构建绿色建筑管理模式的关键和核心,应从不同层面来对管理制度进行优化与设计,强化对管理者的权责问题,将权责问题落实到个人,一旦发生问题,可立即找到相关责任人,是绿色建筑管理制度中的重要内容之一。在绿色建筑建设过程中,应建立咨询机构,咨询机构可以与建筑单位、施工单位、设计单位等进行及时沟通,并为各个环节提供信息咨询和建议,进而构建完整的工程项目组织体系,一旦在组织体系某个系统脱节,应立即追究相关人员的责任,可提高绿色建筑管理中各项问题的解决效率,实现了权责的明细化。政府部门应从管理制度着手,应制定绿色建筑设计标准、施工验收标准、运营管理标准等内容,以增强管理制度的约束力。以运营管理标准为例,其主要以运行和管理维护为主,如物业管理的相关标准,绿色建筑的供水以及节水设备、照明、采暖和空调等设备的日常管理标准也具有必要性,通过不断的规范与完善,提高管理水平是必然结果。与此同时,构建绿色建筑评估机制,加强对绿色建筑的审核。对绿色建筑建造的材料、设计、技术、施工现场等进行控制,严格杜绝不符合绿色建筑建造的一切进入施工现场,对材料的规格、技术的设计、材料的选择等进行全面的分析与评估,邀请专业人士对相关材料、设备的节能、生态特点进行评估以及检测,然后对所评估的内容进行最终的审核和认证,摒弃不符合绿色、节约理念的要素,为提高绿色建筑管理水平创造条件。
5结语
节能与能源利用管理制度范文5
关键词: 电厂锅炉;节能措施;综合效益
中图分类号:TK2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7597(2012)1010147-01
0 前言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我国的经济取得较大的发展,综合国力也有所提升。经济发展的同时,仍然存在部分问题,例如,能源需求紧缺、利用率不高、节能技术有待改进等问题。因此,如何有效地提升能源的利用效益、提高节能的技术,实现节能降耗的目的等问题是当前急需解决的任务,有利于促进经济的稳定。
1 电厂锅炉的节能方式
目前,我国大部分电厂锅炉的节能措施是通过几个方面实现的:软节能与硬件节能以及系统节能等三大方面。软节能指的是注重对电厂锅炉的管理者进行培训工作,增强其燃料供应管理方面的知识,确保燃料能够很好地适应锅炉运行的需要;软节能具有见效快、投资较少等特点,也是锅炉节能措施的有效对策之一。硬件节指的是锅炉燃料的洗选与混配、破碎、筛分以及成型煤的过程,实现锅炉的节能可采用的方式是改造旧的设备与工艺,使用新的设备及工艺、对锅炉热效率与容量进行改进,从而达到节能目的。在硬件的节能方面,由于硬件的投资所需的周期较长,因此,唯有做好锅炉的软件以及节能措施,才能真正发挥锅炉的节能作用,有效改善电力锅炉企业的运行现状[1]。
2 电厂锅炉实施节能措施面临的难题
2.1 锅炉管理者的专业技能与素质有待提高
锅炉的管理者素质较差,并且节能的技术也较落后,电厂锅炉的部分使用单位未配备有关的技术人员,对工业锅炉的稳定运行未进行有效管理。许多锅炉操作管理者的管理知识落后,管理与现实操作脱轨,加之公司缺乏健全的考核、奖惩以及管理制度。同时管理者对锅炉的节能意识较淡薄,导致锅炉的运行效率与受到一定的影响,因此重视提高锅炉管理者的素质十分必要。
2.2 锅炉燃煤的质量不高
我国大部分电厂的工业锅炉利用为加工处理的煤为燃料,锅炉燃煤的质量不高,并且燃烧的方式主要以层燃燃烧方式为主,严重影响了锅炉的燃煤效率。主要的原因是煤供应商为了获得更多的经济效益,将不同等级的煤相互混合再出售,电厂购进这些混合煤用于使用,将会导致锅炉燃煤的质量出现不稳定现象。此外,燃煤热值将比锅炉设计的热值更低,煤燃烧的效率与锅炉的输出功率均有所下降,导致燃料的不能完全燃烧,易造成较大的污染。
2.3 锅炉的控制系统中的自动化水平较低
电厂锅炉控制系统、节能燃烧方面的自动化水平较低,影响了锅炉节能措施的顺利进行。主要体现在:部分电厂的锅炉自动化水平低,不能满足现实的生产需求,多数电厂企业的锅炉当中未配备相应的报警系统,也没有建立超压报警置,系统对锅炉燃煤情况也没有起到自动调节的功能,仍然是依靠锅炉的管理人员根据经验观察进而实现有效调节。同时锅炉的控制系统缺乏自动控制的功能,并且控制的仪表不适合,并且运行及调整也不佳,从而导致锅炉机械中煤得不到充分的燃烧,导致锅炉的热效率较低,因此应提高锅炉控制系统的自动化水平。
2.4 燃料的综合利用效率低
电厂锅炉中蒸汽使用之后,锅炉中的冷凝水将直接排放,锅炉的排烟温度过高等情况,均可导致燃料出现浪费的现象,使得大量的热量散发到空中,造成温室效应的同时也降低了燃料的综合利用率。此外,锅炉的炉体、耗能的设备以及蒸汽的管道无保温差时,也可引起热量在传输时散发,严重时将导致阀门漏汽、管道漏水等现象[2]。
3 提高电厂锅炉的节能对策
3.1 加强锅炉管理人员的技能并进行考核
电厂企业锅炉日常管理者的素质得到提高,对做好工作十分重要,同时也是实现锅炉节能目标的有效方式之,对锅炉的运行效率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为了更快地提高锅炉节能降耗的目标,通过对电厂锅炉的管理者进行培训,增强其的专业知识、提高其操作的技能,通过开展培训、定期考核、进行奖惩以及竞赛等活动方式,增强锅炉管理者的责任感、提高其的节能意识。管理者还应掌握有关锅炉系统运行以及节能改进的知识及措施,定期对锅炉进行检测、维修与保养,确保锅炉实现降耗的目的。
3.2 充分利用锅炉中的蒸汽
有效利用锅炉的蒸汽也是实现锅炉节能降耗的有效方式之一;电厂企业为了有效提高锅炉蒸汽的利用价值,在锅炉启动之后,应减少锅炉的排汽量、有效利用蒸汽,确保锅炉的疏水器正常运行,更好确保疏水器的热量被回收,有助于实现锅炉的节能降耗。
3.3 通过冷凝水的回收技术实现节能目标
锅炉需要利用产生的蒸汽,通过热设备进而生成冷凝水,通过回收技术有效降低电厂锅炉的能源消耗。因此对锅炉的冷凝水进行有效的回收、实现循环回收的节能环保效果,对降低对能源的消耗、节约用水具有重要意义。同时也是一种低投入、高效率的对策。
3.4 对锅炉的炉拱形状进行改变
电厂锅炉的节能降耗与其的炉拱改造密切相关,电厂企业可根据实际对煤种的使用情况,对锅炉炉拱的位置及形状、燃烧状况与效率等方面进行改变,由此提高锅炉的节能。此外对锅炉进行炉拱地改变,对省煤器的配置技术进行安装,有效实现锅炉的节能措施;在锅炉的烟道部位设置省煤器装置,有利于锅炉排烟的温度下降,从而提高燃煤的热效率,可有效减少锅炉煤耗高的浪费现象。
3.5 回收锅炉中的烟气及余热
对锅炉中的烟气与余热进行回收,能有效地提高锅炉热管中传热元件的性能,从而节约锅炉使用的能源。锅炉中的热管换热器是通过热管相互组合而成,并且具有重量轻、体积小、流动阻力均小、传热的功率较大等优点。此外,锅炉的热管换热器的受热面位于锅炉的后尾部,能充分地回收锅炉中的排烟余热,提高锅炉的利用率,更好地实现节约能源的目标[3]。
3.6 电厂锅炉应引用变频与PLC锅炉的自控技术
给予电厂中的锅炉运用变频或PLC锅炉自控技术,从而提高锅炉运行的效率,还可对给水泵、鼓引风机以及除氧水泵进行有效控制。与此同时,对锅炉的燃烧系统进行改进,提高煤炭的燃烧率与利用率,降低煤渣的含碳量,降低电厂锅炉的运行能耗,减少锅炉的负荷量,确保电厂锅炉真正实现节能效果。
3.7 多锅炉中给煤装置的技术进行改造
锅炉中的给煤燃烧的方式是分层燃烧式的,因此煤炭的燃烧率不足,应对锅炉中的给煤装置技术进行改造,能够较好地对锅炉的落煤情况、加煤量进行控制,按照煤粒度的大小进行自动分离,确保炉排中的煤层能够有序地分层,有利于煤炭在燃烧时得到均匀的配风,从而提高煤炭燃烧的效率,降低生产的成本,具有投资较少,收益快的优点。
4 结束语
总之,电厂锅炉中实现节能,能够为企业带来较好的经济效益,电厂企业应不断提高锅炉能源的利用效率,充分整合资源,确保锅炉实现节能降耗的目的,更好的提高企业的生产效率。
参考文献:
[1]孙家鼎、王昶东,燃煤电厂锅炉节能减排技术[J].中国电力,2010,4(43):55-57.
节能与能源利用管理制度范文6
围绕这两个任务,全区上下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制定出台一系列法律和政策性文件,为有效推动全区节能减碳工作顺利开展提供了政策保障。把节能与控制温室气体排放作为调整经济结构、转变发展方式的重要抓手和突破口,通过加强组织领导,落实评价考核制度,强化部门联动,着力淘汰落后产能和落后设备及工艺;突出抓好工业、建筑、交通、商贸和民用以及公共机构领域等重点领域的节能减碳,推进节能减碳项目建设,强化重点企业监管;抓好循环经济,提高能源利用效率;狠抓宣传教育,强化监管服务职能,全区节能减碳工作取得积极成效。
截至2012年底,我区单位GDP能耗累计下降7.7%,超出“十二五”节能进度目标9.4个百分点;控制温室气体排放下降8.867%,超出进度目标13个百分点。在2012年度节能和控制温室气体排放目标责任试评价中,被国务院考核组初步确定“超额完成”和“优秀”等级,两项均达到考核最高等级。今年,我区结合实际,提出了“单位GDP能耗下降3.2%、温室气体下降3.43%”的年度目标任务。
今年,我区GDP预计增长9%,全年能源消费总量增速预计为5.5%,按照统计局能源消费与用电量增速指标核算要求,我区全年全社会用电量增速必须控制在10.5%以内。据统计,一季度,我区全社会用电量增速为9.83%,单位GDP能耗下降4.87%,而1-6月份,用电量为921.68亿千瓦时,增速为6.9%,比一季度下降2.93个百分点,全年用电量增速继续控制在预警线内。
从能源消费结构看,工业能耗增速和比重比一季度略有上升。上半年,从全区情况看,单位GDP能耗同比下降4.39%,超过单位GDP能耗下降3.2%的年度节能目标,总体形势较为乐观,节能降耗进展顺利。但是,从各盟市情况看,进展不平衡。通辽市、乌兰察布市、鄂尔多斯市能耗分别下降1.21%、1.38%、2.11%,低于全区平均水平和进度目标,节能形势不容乐观。
一、节能减碳面临的形势
(一)从经济社会发展和节能减碳形势看
国家在制定“十二五”规划时,经济增长是按照年均7%的速度确定节能约束性指标的,而去年以来,我区经济增长速度达到11.7%,给节能减碳带来了巨大压力。三月份,国家下达了“十二五”能源消费总量与用电量控制目标,将实行能源消费强度和消费总量“双控制”的新机制。在未来发展中,不仅要有效降低能源消耗强度,还要全力控制能源消费总量。另外,国家今年已将控制温室气体排放的目标任务列入省级政府的责任评价考核体系,完成节能减碳任务的压力很大。
(二)从我区的产业结构看
我区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已由2005年的5.67吨标准煤/万元降到目前的2.8吨标准煤/万元,效率提高了近一倍,但规模以上工业能耗消费总量约占全社会能源消费总量的57%左右;而六大高耗能产业能源消费总量约占工业能源消费总量的82%左右,工业重型化结构仍然突出。经过前几年对重点企业、重点行业节能监管,常规的节能手段早已付诸实施,节能挖潜的空间越来越小,要在短时间内实现结构性节能非常困难。
(三)从社会发展进程看
随着城镇化建设进程加快,人民生活水平、大型公共设施条件和标准进一步提高,汽车和家用电器等耗能设备大量进入家庭,公共建筑耗能、生活用能将大幅度上升。我区作为国家重要的能源原材料加工基地,能源消耗强度较大,粗放的发展方式仍未改变,这些都将推动能源消耗刚性增长,完成节能减碳任务更加艰巨。
(四)从目前国内环保形势看
我区被列入国家大气污染防治重点区域,环保部与自治区政府签订了大气污染防治目标责任书,主要目标是:到2017年,地级及以上城市细颗粒物浓度比2012年下降10%左右。大气污染治理已成为当前节能减排的最大着力点,也将是环保攻坚战的最大阵地。
二、节能减碳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思想认识尚未完全到位
自治区一些地方和企业对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又好又快发展的认识还不到位,不能正确处理节能减碳和发展的关系,对节能减碳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中的重要地位缺乏足够的认识,节能减碳工作未能全部落实到位。
(二)基础能力建设薄弱
我区应对气候变化工作还处于起步阶段,在机构设置、人员配置、课题研究等方面还存在不健全、不到位、不深入等问题。大部分盟市还没有成立相应的工作机构和配置专门工作人员,难以适应日益繁重的工作要求。同时,开展应对气候变化基础性研究、温室气体清单编制、低碳试点还缺少相应的经费支撑。在国家节能与控制温室气体排放目标责任评价考核组对自治区政府的考核中,我区因未设立应对气候变化专职管理机构和未安排专项资金,而扣减了较多分数。
(三)国家节能考核统计方法问题
按现行的能源统计法,除煤制油项目将原料煤扣除外,煤制烯烃、煤制甲醇等煤化工项目的原料煤消耗均纳入能源消耗统计范围,将由此产生的能耗和排放大部分计入我区能源消费总量内,使我区能源统计数据中的能耗总量不断上升,不利于能源输出地和国家重要能源基地建设。
三、节能减碳下一步工作思路
(一)坚持能耗强度约束,更加注重能源消费总量控制
在继续提高能源利用效率,降低单位产出能源消耗的同时,探索实施能源总量控制制度,对于用能量大、增长快、单位能耗产出效益低的高耗能行业和重点项目,以及能耗总量大、增长快的盟市要加大能耗总量控制力度。
(二)坚持以结构调整为根本,更加注重技术进步和强化节能监管
继续把结构节能作为今后一段时期的治本之策,通过控制高耗能产业进入和淘汰落后产能,减少经济增长对能源需求的压力;充分发挥总量控制在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产业布局中的作用,控制高耗能行业过快增长。同时,要进一步加大节能减碳技术改造力度,推进重点工程建设,强化用能单位管理,不断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三)坚持以政府引领,更加注重市场机制和法律手段推动工作开展
加强和改善各级政府对节能减碳工作的组织领导、政策扶持和目标分解考核等;发展节能减碳服务产业,为企业节能减碳开辟新的途径;注重运用价格手段,引导企业自觉节能减碳;注重运用法律手段,约束企业主动节能减碳。
(四)坚持以工业领域为重点,更加注重多领域、全社会节能减碳
在继续做好工业领域节能减碳工作的同时,强化建筑、交通等领域节能减排工作。推进大气污染防治重点工程建设。要在居民生活、中小企业等相对薄弱领域也有所突破,动员全社会力量参与节能减碳。
四、节能减碳五项重点工作
(一)实施能耗总量增量“双控制”,强化二氧化碳目标责任考核
按照国家要求,根据各主要用能行业、各盟市的发展规划和节能减碳潜力,把总量控制和单位增加值能耗下降率等指标均作为考核约束性指标。加强节能减碳工作进展情况的监控,定期公布各盟市节能减碳指标完成情况。切实落实问责制和“一票否决”制,组织好对各盟市、重点企业的评价考核,强化地方政府和企业的责任。同时要加强研究在实施能源消费总量和强度“双控制”、国家对省级政府进行控制温室气体排放进行考核的形势下,我区如何应对新情况、新问题,提出对策建议,确保节能与控制温室气体工作深入开展。
(二)严控能源消费强度,挖掘节能减碳潜力
一方面,在存量上进一步加大淘汰落后产能的工作力度。对电解铝、铁合金、电石、烧碱、水泥等高耗能行业,实行严格的差别电价;对能耗超过限额标准的行业,坚决实施惩罚性电价,促使高耗能企业进行节能技术改造,提高能效水平。另一方面,在增量上坚持从源头控制高耗能、高污染行业盲目过快增长。通过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评估和审查,严格项目准入条件,新建项目主要产品能耗不得超过全区能耗平均水平,重点建设项目能耗要达到国内同行业先进水平。同时在项目选择上,更加注重低污染、低排放、低能耗、高效益项目的引进。第三是深入推进能源审计,根据能源审计中发现的节能潜力,推出一批技改项目,通过合同能源管理等途径,实施节能改造。
(三)提升重点行业能效水平,实现节能减碳新突破
加强对重点耗能企业节能情况的跟踪、指导和监督,定期公布重点企业能源利用情况,帮助企业建立和推行严格的节能管理制度和有效的激励机制,发挥好预警机制的作用。选择能源消耗多、节能潜力大的主要产品制定出台地方产品能耗限额标准,研究制定政府机关、学校、医院、星级饭店、商业设施等合理用能指南。发挥标准的引领和倒逼作用,推动用能单位向先进性标准迈进。对中小企业提供节能减碳专项指导和服务。
(四)发展循环经济,节约利用资源
围绕国家《循环经济发展战略及近期行动计划》和《“十二五”循环经济发展规划》以技术创新和制度创新为动力,以提高资源利用效率、提升环境承载核心,加强发展循环经济的统筹协调,抓好循环经济试点示范工作,继续深入推进循环经济试点示范园区建设,搞好自治区循环经济示范城市(县)创建工作。加快实施10项重点工程,打造7个工业循环经济基地,力争到2015年建立起较为完善的循环经济发展体系,主要资源产出率比“十一五”末提高15%的目标任务。积极推进低碳园区、低碳社区建设。制定出台《应对气候变化规划(2010-2020年)》,提出目标任务、明确部门分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