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科学实验的实验报告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科学实验的实验报告范文1
【关键词】 高中数学 课堂教学 探究学习
一、 问题的提出
知识经济时代的新形势,对人们的生活方式、工作方式、学习方式、思维方式带来深刻变化,终身学习成为每个人的重要任务。新的学习方式和艺术,成为个人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为适用这种新经济时代对学习的要求,迎接我国新一轮课程改革对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更新多年来教学中重记忆,重考试而轻创新探究的功利性的教学模式、学习方式,引发我们对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探究学习方式进行研究。
通过文献调查发现,国内外不少教育工作者已对探究学习这一课题进行过研究,发表了不少论文。但对探究学习的理论研究较多,实验研究较少。本研究就是在已有研究的基础上,在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布鲁纳的认知结构学习理论、波利亚的主动学习原则和弗赖登塔尔的再创造理论等现代教育理论指导下,对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的探究学习进行实验研究。探讨培养学生探究学习意识和探究学习能力的方法与途径;探索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进行探究学习的模式与方法,达到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目的。
二、探究学习的概念界定
本研究中的探究学习主要是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创设一种类似于学术(或科学)研究的情境,在教师的组织、引导、帮助和促进下,通过学生自主、独立地发现问题、实验、操作、调查、搜集与处理信息、表达与交流等探索活动,获得知识、技能、情感与态度的发展,特别是探索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发展的学习方式和学习过程。
三、研究方法和研究对象
研究方法:自然实验法为主,辅之以必要的其它研究方法。采用按常态编班,不随意增减课时,在正常教学状态下进行研究。
实验对象:广东仲元中学1999级高二(4)班为实验班,高二(3)班为对比班。
四、实验过程
1、假说:在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通过教师对探究学习的组织、引导、帮助和促进,能够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和探究能力,使之形成学生良好的学习品质,促进学生创新能力的发展和学业成绩的进步。
2、变量
自变量:探究学习
因变量:学生探究学习意识;学生探究学习能力。
无关变量:实验选择的两个班学生来源均等,学生的学习成绩,能力水平相当;教师教学水平与工作态度相同;测试标准相同;排除家庭辅导、个别辅导等。
3、实验过程
(1)确定探究学习的课堂教学模式
我们把课堂的探究学习教学模式分为“引入问题—实验探求—发现结论—论证结果—应用反思”五个基本环节,以学生的自主探究活动为第一主体,以教师的组织、引导、帮助和促进为第二主体 ,以探索数学问题、欣赏理解数学为中心,以形成科学的态度和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目标。但是,对于不同的学习内容其探究学习过程可以不同。
第一环节:引入问题。这一阶段的教学目的要求教师向学生呈现一个令人困惑的问题情境,这种问题一方面必须激起学生强烈的好奇心,本能地产生一种想知道“怎么回事”的冲动;另一方面,这种问题情境最终必然是可以解决的。
第二环节:实验探求。这一阶段的教学目的要求教师引导学生根据自己已有的知识,查阅资料,或动手实验(动笔检验或用计算机实验)去研究探索。这一阶段应注意充分运用现代教育手段和方法。
第三环节:发现结论。根据实验得出的数据,提出假设与猜想。这一阶段要注意引导学生打破传统的思维模式,大胆想象,勇于质疑。
第四环节:论证结果。用数学推理方法,证明发现的结论。这一阶段要注意引导学生学会严密的逻辑推理,培养学生思维的严僅性。
第五环节:评价反思。对探究过程进行评价反思。关键是让学生掌握如何从过去的知识经验中找出着眼点,找出思考问题的途径;掌握分析的方法,这个过程实际上是一个综合评价的过程。同时运用所学的方法解决新的问题。
(2)应用“五环节”课堂教学模式进行实验
我们用课题“轨迹的探求”说明实验过程。(细节略)
已知DF是定圆A的直径,C是圆A所在平面上一定点,线段CD的垂直平分线与DE的交点为F,当D在圆A上运动时,我们来看看点E的轨迹。
教师用几何画版演示轨迹,当学生看清轨迹时,教师让学生回答为什么?并引导学生进行论证。
当学生完成论证后,教师提出问题:想知道点F的轨迹吗?会是怎么的呢?(第一环节)
生:还是圆。
师:是圆吗,用几何画版试一试。(第二环节,学生开始试验)
生:是椭圆。
生:是双曲线。
生:是一个点。
学生得出了几种不同的意见。
师:说出各自的理由。
生:当C点在圆内不与A点重合时是椭圆;当C点在圆外时是双曲线;当C点在圆上时是A点;当C点与A重合时是圆。(第三环节)
师:能证明吗?
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论证。教师要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进行论证。(第四环节)
师:我们不仅要学会解决问题,同时要积累经验,总结方法 ,并运用这些经验和方法解决新的问题,更重要的是要敢于提出问题,善于提出问题。从刚才的探求中可看出同学们掌握了基本的探求和论证的思维方法,你们还想进一步看看别的点的轨迹吗?(第五环节)
可能的问题:
问题1:在直线EF上取一点S,探求点S的轨迹。(圆)
问题2:在直线CD上取一点T,过T作CD的垂线TQ,与直线AD交于Q,探求点Q的轨迹。(鸭蛋形)
点评:我们知道,探求一个点的轨迹,思维的出发点主要是两个,一是找出约束动点变动的几何条件,二是找出影响动点变动的因素,而这一节课从一系列的问题的探究中,使学生明确了探求点的轨迹的途径,初步理清了解决这类问题的思路,从整体上把握了这类问题的解决方法,看清了问题的本质。
六、实验结果分析
我们从2000年下半年开始进行本课题的对比实验,两年来,完成了本课题的理论构建和操作模式,进行了四次数据测试和分析。
表1、学生探究学习意识测试结果(本表满分为80分)
班级成绩 实验班 对照班
N X N X
第一次(实验开始) 53 58 53 57
第二次(第一学期未) 53 62 53 60
第三次(第二学期未) 53 68 53 62
第四次(第三学期未) 53 70 53 63
说明:1、分班是按学生总分高低搭配分班,不含人为因素,师资调配也是相同的。
2、为实验数据的可比性,N值是取实验开始时两班中人数较少的数,人数多的班级去掉排名在后的数(以后数据均不含这些学生)。
表2、学生探究学习能力测试结果(本表满分为160分)
班级 成绩 实验班 对照班
N X N X
第一次(实验开始) 53 120 53 118
第二次(第一学期未) 53 123 53 121
第三次(第二学期未) 53 143 53 124
第四次(第三学期未) 53 154 53 126
表3、考试成绩
班级 成绩 实验班 对照班
N X 高分段人数 N X 高分段人数
高一下期期末 53 78 4 53 77 5
高二上期期未 53 75 3 53 79 3
高二下期期末 53 80 6 53 73 4
高三上期期未 53 115 6 53 108 3
高三高考成绩 53 603 8 53 596 5
说明:高一至高二下期未考试分数满分为100分,高分段分数为90分以上;高三上期未考试分数满分为150分,高分段分数为130分以上;高考为标准分,高分段分数为700分以上。
表4:表3中数据的方差分析及F检验
变 异 来 源 平方和 自由度 均方 F 显著性
组 间 变 异(实验班与对照班之间) 171.88 1 172.8 6.73 显著
组 内 变 异(实验班与对照班之内) 204.61 7 24.82
总 变 异 377.49 8
表5:被试班起点水平成绩比较表(高一期末成绩)
统计量班级 N X δ 各档次人数
90-100 80-89 70-79 60-69 59以下
实验班 53 78 13 4 7 15 18 9
对比班 53 77 14 5 7 14 19 8
T=0.42<1.96, 无显著差异
表6:被试班实验结束成绩比较表(高考成绩)
统计量 班级 N X δ 各挡次人数
800-900 750-799 700-749 600-699 550-599
实验班 53 603 13.4 1 0 7 13 22
对比班 53 596 14.5 1 4 12 23
T=1.97>1.96,效果显著
表7:实验班实验前后成绩对比表:
统计量 优秀面 优良面 合格面 困难面 最高分 最低分 极差
80-100 70-79 60-69 59以下
实验前 25.5% 26.3% 33.7% 14.5% 95 42 47
实验后 43.6% 33.7% 14.5% 9% 813 450 32
从上列学业成绩的统计分析,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1、学生探究学习意识实验结果
从以上表格中我们看到,学生探究学习的意识,在始测上,实验班与对比班学生的探究意识都无显著差异。经过半年的实验,两班产生了明显的差异。这种差异随着实验的继续而持续增加,其中自主学习的意识,实验班明显优于对比班。得出的结论是,学生的探究学习的意识,实验班明显优于对比班。
2、学生探究学习能力实验结果
从表中我们看到,学生探究学习的能力,在始测上,实验班与对比班学生的探究意识都无显著差异。经过半年的实验,也无显著差异,但一年后,两班产生了明显的差异。有的已经达到非常显著的差异,这种差异随着实验的继续而持续增加,特别是学生在处理开放性问题中独创性能力显得更为突出。显示出采用不同的教学模式效果是大不相同的。实验班原水平甚至第二次水平与对比班并没有明显差异,但第三次测试后上升的幅度明显加快,显示出实验因子的持续效力。
3、学生的学习成绩及对其它科的影响
从成绩表格中我们还看到,学生的学习成绩在实验前没有明显差异,甚至实验后的第一次考试,试验班还落后于对比班,这应当是实验班的学生不适用新的教学和学习方法所至。但一年后两个班学生的成绩有了明显差异,这种差异不但表现在学习成绩的整体上,更表现在学生的学习方式,学习态度和对问题的处理上,学生学会了研究问题和处理问题的方法,这从高考高分段人数的差异可以看出这一点,因为从今年的高考试题我们可以看出,探究能力不高的学生是不可能拿到高分的,大面积优生出现的成因,我们认为是基于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更可贵的是学生的各项能力又逐渐渗透到其他各科的学习中,促进了各科的平衡发展。在今年的高考中,实验班学生各科的高分人数显然优于其它班。此项实验的结果完全证明了这种教学模式的可行性与实效性。探究的教学和学习对本学科及其它学科成绩带来积极的影响效果。转贴于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得了结论,实验结果证实了实验假说。
七、讨论
1、教师在选择探究问题或创设实验条件时,须注意以下几点:(1)实验所涉及的知识与经验必须是学生已经具有的,或者在他们的最近发展区,是学生跳一跳可以解决的问题。(2)问题或创设的实验条件是可以得出结果的,而且是多种结论的,以利于学生思维的搜索与发散。(3)所确定的问题应与学生的日常生活密切联系,具有现实的社会意义与价值,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态度与价值观。
2、探求学习能力的培养与学业成绩是一致的。探究学习能力强的学生,其学业成绩普遍较好,当然这其中也有个别例外的学生,其原因也应该是多方面的,尽管如此,仍然不影响二者的总体一致性。本实验的结果,证明了这种看法。
科学实验的实验报告范文2
一、部门协作不畅的主要表现
当前,我市城市管理的规范制定权、处罚权、强制权、许可权、征收权等多项权力分离,这对保持相关行政职能部门之间一定的权力制衡、预防权力腐败等现象显然是十分必要的。然而,现代城市管理是一个多层次、多变量的复杂系统,是具有非线性和复杂回路特性的社会系统工程。对于任何一个具体的城市管理活动而言,行政处罚权与其它行政职权又都是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相互制约的。城市管理系统中的任何行政活动,都完整和连续地贯穿和包含了这些职权。人为地割裂这些行政权,虽然可以达到相互制衡,减少寻租的可能性,但也增加了部门协作难度,提高了行政活动成本,降低了行政效率。主要表现是:
(一)信息获取滞后,信息不对称,处理问题被动。城市管理系统范围极广,内容繁多。现行管理方式下,城市管理执法部门获取信息的方式主要有两种:一是主动获取,即执法人员将大量的时间用于日常路面巡查以获取信息。这种途径比较直观、直接,对情节轻微的违法活动,可以通过劝阻教育迅速进行纠正。但是,执法人员的巡查仅局限于对市容环境卫生、交通等直观领域的信息获取和监督处罚,而对其他众多领域的信息获取较为困难,这也就限制了城管部门在拓展执法领域上的努力。而且,执法人员发现问题越多,自己的工作量就越大,长此以往,势必会影响到部分执法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同时也降低了执法部门的执法效能和执行力。另一种是被动获取,即群众发现问题后打投诉电话进行举报,或通过市长热线、城管110以及等方式直接向执法部门反映,或通过新闻媒体,如电视、报纸等进行曝光反映,经领导批示后由执法人员进行处理。这种途径有利于借助群众和媒体的参与,拓宽信息来源渠道,同时也能起到法制宣传的作用。但是,这增加了问题发现到问题处理之间的环节,增加了行政时间和行政成本;并且容易被误认为群众不举报、媒体不曝光、领导不批示,城管执法部门就不去发现、不去查处问题了,容易造成执法部门无所作为的错觉,最终导致“领导批评、群众埋怨”,执法部门费力不讨好的后果。由此可见,执法部门缺乏有效、及时的信息获取途径,信息获取滞后,处理问题被动。
(二)部门之间职责不清,职能交叉,无人管理与多头管理并存。城市管理专业化分工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专业分工越细,管理、综合执法人员的知识积累、法律准备以及对人才的培训就越快,但部门与部门、政府与群众之间信息不对称就越严重,协调合作的成本也就越高。同一个问题在具有不同执法权的部门之间转手反映,其实问题的关键就在于同一性质的执法权在不同部门之间所进行的分割。这也是职责不清的一种表现,以及造成群众对执法权归属认识不清的原因之一。从而也就造成了群众反映问题难,执法部门获取信息不及时的问题。比如,对一个大排档夜间噪音扰民的群众投诉,环保、*、卫生、城监等多个部门都具有一定的管理职权,群众往往不知道应该向哪一个部门反映,或者反映了迟迟得不到圆满处理。由于部门之间职责交叉,像这种吃力不讨好的事,都有一堆管不了的理由,无人愿意去管理;反之,又因为有利可图而多头管理,出现“九顶大盖帽管一顶破草帽”的执法扰民现象。
(三)过多地依赖突击式和运动式管理,长效管理机制亟待进一步建立。目前,对城市管理中突出问题的治理往往局限于搞运动、搞突击式的整治。例如“城市牛皮癣”泛滥了,发生交通死人事故了,媒体报道了,于是领导批示,层层发文,层层开会部署一个专项治理活动就此开始。类似的问题的报道媒体上经常可以看到。这类运动表面上轰轰烈烈,实际上雷声大雨点小,虎头蛇尾,实际效果往往是前治后乱。虽然专项治理在短期内对改善城市管理问题确实有着很好的效果,但是建立长效管理机制、确保城市始终正常稳定有序运转才是城市管理的终极目标。如果不建立长效管理机制,专项治理往往治标不治本,结果只能导致“乱—治—再乱—再治”的恶性循环,城市管理耗能大、效率低。
(四)缺乏统一调度,部门联动机制不健全。城市管理部门众多,工作侧重点和依据的法律法规各不相同,往往是各行其是,协调配合不够,更谈不上建立相互之间的既监督又协同的关系,致使以收代管、以罚代管、只批不管的现象时有发生。由于部门没有很好的配合,直接制约了城管执法工作的正常开展。
在现行行政权力划分的制度下,政府行政部门需要创设良好的协作机制来愈合制度内的裂口,以建立有效的合作机制来实现管理、执法资源共享,弥合因行政权各组成元素分裂而造成的行政成本提高、行政效率降低的不良后果。
二、健全城管协作机制,强化部门长效协作
建立健全城管协作交流机制,是优质高效开展城管工作的需要,是深入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客观要求。在现有城管体制下,只有遵循共同参与、相互交流、相互协助、相互监督的原则,充分应用现有行政手段和现代科技技术,建立城市管理各部门之间长效协作的新机制,形成各部门共同参与政策制定,共同现场发现问题,共同现场处理、监督、反馈、检验的良好协作模式,才能真正做到源头监控、动态管理、及时处置和反馈城管问题,确保城市健康有序发展。
(一)城管协作机制的主要内容
结合当前城管工作实际,必须建立健全以下六项协作交流机制,确保城管工作的协调高效开展。
一是建立健全联席会议机制。行政执法机关应当根据本级政府的要求或者专项整治的工作需要召开行政执法联席会议,统一安排部署联合执法的事项、方法、步骤、措施,通报和沟通执法工作情况,协调处理联合执法中的争议,研究解决联合执法的新情况和新问题。会议议定事项以会议纪要形式送执法机关执行,各执法机关要定期报送联合执法情况。
二是建立健全联合执法机制。同层级的行政执法机关针对城市管理领域较为突出的违法行为或者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社会问题进行专项整治活动的,应集中执法力量,实施联合执法。联合执法牵头机关应当认真履行组织协调职责,有关机关应当积极配合,不得各行其是,不得互相推诿。
三是建立健全联动执法机制。市级执法主管机关与区县(自治县、市)执法机关要建立上下联动执法制度,加强行政执法中的层级联动。上下联动执法应依法界定双方权责,合理配置执法力量。
四是建立健全互动执法机制。同层级的行政执法机关之间要建立互动执法制度,确保各行政执法机关在行政执法过程中需要相关执法机关承担协助(协管)义务时能得到及时、有效配合。执法机关协助调查、采取强制措施等协助(协管)要求,只要手续完备、程序合法,协作机关应及时无条件予以配合。
五是建立健全资源共享机制。行政执法机关之间应当公开各自的信息、技术和资源,提供查询方便,对其他机关请求查询有关信息、资料、数据的,被请求的机关应及时、无偿提供。应当建立执法信息互通平台,保持及时、灵敏的信息沟通,把握违法行为动态,防止违法当事人利用地域、时间差异,流动作案。应当确立有效的沟通方式和渠道,采用签订合作协议、设立联络员等方式,建立联络网,互相提供执法工作情况。
六是建立健全执法调处机制。行政执法机关执行法律、法规和规章过程中发生的争议或者其他问题,应当首先由行政执法机关互相协商解决争议;协商不成,由同级政府法制机构负责协调处理;协调不成的,则应当报共同上一级行政机关依法裁决。
以上六种协作机制其实在全国各地都或多或少存在。如上海市推行了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信息共享平台制度,依托政务信息网络,共享行政执法案件信息,使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执法工作衔接和协作更加便捷、规范、透明、高效。深圳市建成了以数字城市技术为依托的数字化城管信息平台,通过建立覆盖全时段、全范的城市管理数字化网络,实现多部门信息共享、协同工作,对城市市政工程设施、公用设施、市容环境和环境秩序实施网格化监督和管理,推进城市管理达到主动、精确、快速和统一的目标。又如,我市城管委员单位联席会议制度,也是一项城管协作机制,对协调解决城管重大问题起着积极的作用。
(二)城管协作机制的实现方式
由于城市管理部门之间各自的利益、目标不同,势必会出现两者所作出的行政决策、行为相互矛盾、打架的现象。由此,城市管理执法实践已了更多的权力协调要求。协作得好,可以提高政府宏观管理效能,否则将会产生极高的管理执法成本,对城市建设造成极大的成本浪费,对城市软环境建设造成极大的负面影响。从当今城市管理发展趋势来看,城管协作机制的实现方式主要有三个:
一是制定政府规范性文件,夯实城管协作机制的法制基础。
目前,我市的城管协作,多是通过市城管办综合协调的方式来实现的,或者是依靠部门的力量去实现部门之间的工作协作,其协作成本和难度较大。市城管办作为一个议事协调机构,对级别高、权力大的各个职能部门,往往是协而不调,调而不果;而部门之间的协作往往是利益搏弈的产物,这种相互妥协的产物是无法达到理想的协作要求的。鉴于以上情况,建立健全城管协作机制必须自上而下来进行。因此,我们需要运用政府的力量来创设和完善各相关部门之间相互协作的机制,从而提高政府的执行力和行政效率,更好地打造强势政府,推动城市科学发展。可以说,通过政府制定规范性文件来建立部门之间的协作机制是一条可行的途径,不少城市已经作了有益的探索,并取得了较好的经验。如杭州市就较早地注意到了该问题,并在相关规范性文件中作了一些明确规定。《杭州市城市管理相对集中行政处罚权实施办法》明确规定,市区相关行政管理部门负有积极协助、配合城市管理行政执法机关依法集中行使行政处罚权的义务;在涉及行政处罚权与行政许可权行使的统一管理对象时,审批部门负有向城市管理行政执法机关抄告批准结果的法律义务;同时建立完善了城市管理行政执法机关与其他各有关行政主体之间的“双向告知”、“意见反馈”以及责任追究制度。再如*市以政府令的形式出台了《*市人民政府关于坚持以人为本创新和规范行政执法的决定》,为城市管理系统内部门协作机制的建立提供了很有价值的蓝本。该决定就如何规范完善联席会议机制、联合执法机制、联动执法机制、互动执法机制、资源共享机制、执法调处机制等六大协调协作机制,作了详细的规定,具有很大的参考价值。通过制定政府规范性文件,可以夯实城管协作机制的法制基础,为建立健全城管协作机制提供坚强的法律保障。
二是建立城管数字化网络,完善城管协作机制的技术支撑。
建立城管数字化网络,实施数字化管理是城市管理发展趋势的需要,是城市管理走向精细化、综合化的必然要求。以建立城管数字化网络作为现代化城市管理的突破口,通过信息化管理内在的系统性、网络性、程序性和透明性等要求,推进城市管理资源优化整合,管理流程科学再造,管理主体多元参与,这是提高城市管理水平的有效手段。如杭州市城管部门安装“千里眼”帮助管理,深圳市城管部门建立了“数字城管”,*市率先在城市管理中推行信息化网络管理,都取得了良好效果。惠州在全省来看是一个信息化程度相对较高的城市,与其他城市相比,这方面具有良好的基础。我们可以通过建立城管数字化监控网络、数字化信息网络等信息化技术手段整合城市管理资源,实现城市管理全过程信息的实时传递与处理。做到城市管理中的事件(指人的行为,如摆卖、烧烤、沿街乞讨等)和部件信息的自动化采集,数字化处理,网络化传输,资源化利用和社会化共享。通过城市管理综合平台,建立相关的数据库,统一信息的收集和分配,提高信息的收集面和准确度,使信息前置,以全面准确的信息来引导管理,从而将传统的滞后管理改变为实时管理和监督,增强城市管理的快速反应能力,带动政府管理效率的提高。我们应通过建立城市管理数字化基础平台,促进城市管理手段创新,以此为催化剂,进而建立起与生产力相适应的生产关系,实现管理模式的创新,形成以数字化为标志的体制协调、动作高效、方式先进的现代化城市管理体系,为创建全国文明城市注入活力,打造数字惠州。
三是实施城市管理综合执法,扫清城管协作机制的体制障碍。
科学实验的实验报告范文3
一、围标、串标的基本概念
围标、串标是指投标人之间、或投标人与招标人(或招标机构)之间相互恶意串通,一致抬高或压低投标报价,或采取其它不正当手段,排挤、限制竞争对手,以达到某一利益相关者中标的行为。
围标、串标是参与方之间结成的一种“利益联盟”;是利用不法手段损害招标人或其他投标人的合法权益及国家利益的行为;是招投标市场一种危害极大的“诈标”行为。其根源是诚信缺失。
从广义上讲,围标行为的发起者称为围标人,参与围标者称为陪标人。围标是不成熟的招投标市场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参与围标者相互达成攻守同盟,在整个围标过程中严格遵守双方合作协议,以保证围标人能顺利中标,并对整个围标活动全过程保密。如,在某一工程项目招标中,同一个投标者挂靠两个以上不同施工企业(有时为全挂靠),并代替被挂靠者做出不同或类同的投标书,以各个被挂靠者的名义进行投标。而那些主动或被动参与挂靠的行为则称为“陪标”。可见陪标与围标是相互依存的关系,陪标也是围标的一种现象。围标成功后,围标人按照事先约定支付陪标人一定的好处或利益互换。有时围标全过程为围标人一手操办,陪标人提供资质、人员和必要的条件予以协助。有时是投标人入围后将入围资格卖给围标人,围标人借用入围投标人的资格操纵投标,而陪标人则保持沉默。
从狭义上讲,串标是指除围标外的串通投标,即排除围标现象的一般串通投标行为,包括投标人与招标人或招标机构之间串通或两个以上投标人非正当合谋投标,也可称之为未达到围标的操纵强度和影响的行为。
狭义上的围标与串标处于平行关系,是同为串通投标的两种类型,即围标加一般串标等同于广义上的串通投标。通常所说的串标也可理解为狭义串标。由此可见,广义上讲串标的外延和内涵比围标更加广泛,围标是广义串标中比较特殊的一种,两者是包含关系。如果把串通投标作为主杆,则围标和狭义上的串标就是分枝。围标首先表现为串标,即围标以串标为基础又高于串标,围标是串标的发展和深化。
二、围标、串标的表现形式
(一)投标人之间相互串通
1、在招投标中,某些投标人特别是“围标集团”,为了排挤其他投标人,干扰正常的竞价活动,私下串通,形成价格同盟,使竞争对手的正常报价失去竞争力,导致其在评标时不能中标。
2、在分标段投标或者多次招标中。投标人之间互相约定,在不同的项目中轮流以高价位中标,使投标人无论实力如何都能中标,并以高价位捞取高额利润,而招标人无法从投标人中选出最优,从而丧失公平、公正、科学、择优的原则。
3、投标人之间私下确定中标人,然后再参加投标,相约内定中标人以高价中标后,给予未中标的其他投标人一定的“补偿费”。这种行为多发生在邀请招标中,其结果使投标者之间已不存在竞争。有时招标人在利益分配不均时,也赞成投标人这样做。陪标人的“补偿费”一般是从中标人支付的高价中获取的。
4、通过挂靠等手段以多个投标人的名义进行投标,以控制中标价和提高中标几率。而被挂靠企业的资料费、投标保证金、履约保证金等全部由挂靠企业承担。被挂靠企业主动为串通投标提供方便,从而形成实质上的投标垄断。无论哪家企业中标,都能获得高额回报。通过挂靠,使一些不具备相关资质的企业或个人得以进入原本无法进入的投标领域。
5、投标人以暴力、威胁、利诱等手段,阻止其他投标人参与投标,或者控制其他投标人投标。这并非危言耸听。2008年4月26日,《中国建设报》报道了福建省专项整治串通投标的6种违法行为,其中,位列第6种的行为,便是“严厉打击投标人以暴力、威胁、利诱等手段,阻
止其他投标人参与投标,或者控制其他投标人投标的行为”。
(二)招标人(招标机构)与投标人之间相互串通
1、招标人(招标机构)与投标人相互勾结,将能够影响公平竞争的有关信息(如投标报名情况、工程实施过程中可能发生的设计变更、工程量清单错误与偏差等)透露给特定的投标人,造成投标人之间的不公平竞争。尤其是在设有标底的工程招标中,招标人(招标机构)私下向特定的投标人透露标底,使其以最接近标底的价格中标。
2、招标人与投标人串通,由投标人超出自己的承受能力压低价格,中标后再由招标人通过设计变更等方式给予投标人额外补偿。或者是招标人(招标机构)为使特定的投标人中标,与其他投标人约定,由投标人在公开投标时抬高标价,待其他投标人中标后给予该投标人一定的补偿。
3、招标人(招标机构)通过操纵评标专家在对标书初步评审时,对不同投标人相同或类似的标书实行差别待遇,甚至在一些实行最低投标价中标的招标中,为使特定的投标人中标,个别招标人(招标中介机构)不惜以种种理由确定其他最低价标书为废标,以确保特定的投标人中标。
4、招标人(招标机构)故意在编制资格预审或招标文件时,对特定的投标人予以“量身定做”,同时,设置一些不合理的要求,将绝大多数潜在投标人排斥在外,以达到串通围标、操纵招标结果的目的。
5、投标人与招标人相互串通,操纵招标结果。特别是在邀请招标中,招标人通过派代表参与评标,一致为特定投标人打高分,或在评标中进行诱导性发言等方式,以促成特定的投标人中标。
三、围标、串标的认定依据
(一)下列行为均属投标人之间串通投标:
1、投标人之间内定中标人后再参加投标的;
2、开标前已有反映,开标后发现各投标人的报价等与反映情况相吻合的;
3、不同投标人投标报价的市场报价部分呈规律性变化的;
4、不同投标人的投标保证金、履约保证金来源于同一投标人或同一账户的;
5、不同投标人委托同一机构或同一人编制资格预审文件或投标文件的;
6、不同投标人的资格预审文件或投标文件的错漏之处不合理一致的;
7、不同投标人的资格预审文件或投标文件载明的项目管理班子或其他成员存在相同人员的。
8、不同投标人的施工组织设计方案基本雷同的;
9、不同投标人的投标文件中列出的人工费、材料费、机械使用费、管理费及利润的价格构成部分或全部雷同的;
10、不同投标人的投标文件出现评标委员会认为不应当雷同的(如:文字编排、文字内容、文字及数字错误等);
11、有知情人举报,投标人采取暴力、威胁、利诱等手段阻止其他投标人参与投标,经查证属实的;
12、其他串通投标行为。
(二)下列行为均属招标人与投标人串通投标:
1、招标人(招标机构)所属人员、招标人(招标机构)相关负责人的近亲属操纵投标或代表投标人参与投标的;
2、招标人(招标机构)在资格预审评审或开标之前开启资格预审文件或投标文件,并将资格预审或投标情形告知其他投标人或协助投标人撤换、修改资格预审文件或投标文件的;
3、招标人(招标机构)向特定投标人透露已获取招标文件的潜在投标人的名称、数量或者可能影响公平竞争的有关招投标的其它情况,或者泄露标底的;
4、招标人(招标机构)编制的资格预审文件和招标文件专门为某个特定投标人“量身定做”的;
5、参与评标的招标人代表在评标中一致为某一特定投标人打高分或进行诱导性提示的;
6、招标人与投标人约定投标报价的;
7、招标人预先内定中标人的;
8、其他串通投标行为。
四、围标、串标的防治对策
(一)改革招标程序。全面推行招标公告、资格预审文件、招标文件标准文本;建议取消投标报名,采取不记名方式购买标书、图纸;建议取消集中招标答疑和现场踏勘,在招标公告、招标文件中载明工程概况、工程地点、施工现场状况及周边环境、招标条件、投标条件,并明确投标人对投标文件和现场状况提出质疑的时限,以及招标人公布答疑的媒介和时间等。
(二)严格资质审查。如果实行投标报名,投标企业报名登记时,必须提供法人的营业执照、税务登记证、组织机构代码、身份证等;法人委托报名时,除提供上述证件外,还要有法人的书面委托证明及受托人身份证明、技术资格证明等。评标时评标委员会还应严格核对投标人的营业执照、资质证书、安全生产许可证、开户行证明、投标文件印章以及项目经理证书、项目经理安全证书的单位名称都必须完全一致。
(三)改变“三金”结转方式。投标保证金、履约保证金应通过投标人或中标人的基本账户,以银行转账方式进行缴纳或退还,招标人(招标机构)不得接受现金交付;招标人的建设资金只能拨付给中标人在项目实施地银行开设、留有投标文件承诺的项目经理印鉴的企业法人账户。这样做可以增加串标企业的资金风险。
(四)推行低价中标。在政府投资项目招标中不设标底;对具有通用技术、性能标准或招标人对技术、性能没有特殊要求的政府投资项目,一律采用经评审的最低投标价法。即,招标人在招标前公布拦标价、或在招标文件中明确估算价或评审价,作为投标最高限价,投标人在满足招标人提出的合同条件及商务条件的前提下,直接以最低报价中标。
(五)实行资格后审。政府投资项目招标应尽可能采用资格后审;实行资格预审的,一律采用《标准施工招标资格预审文件》规定的合格制法,所有符合预审条件的潜在投标人都应允许参加投标,通过增加潜在投标人数量,加大串通投标的成本。
(六)严守保密制度。招标人(招标机构)的工作人员,要对投标企业报名情况严格保密,不能向任何相关人员泄露报名信息,包括法人姓名、单位地址、资质高低、联系电话以及报名企业总数等。这样做是为了给不法串标者设置有效的障碍,使他们不能轻易掌握串标范围,确定串标对象。
(七)强化专家管理。要不断深化对评标专家和评标活动的管理,建立对评标专家的培训教育、定期考核和准入清出制度,加强对评标专家的职业道德教育和纪律约束,有组织、有计划地组织评标专家,围绕如何在评标中发现和界定围标串标行为进行培训和交流研讨,不断提高评标专家的综合素质和评标技能。对不能胜任评标工作或有不良行为记录的评标专家,应当暂停或取消其评标专家资格。
(八)推行电子招标。从国内招投标发展趋势看,实行电子招标是当务之急。电子招标的优势在于招标人与投标人相互不见面,围标、串标的机会就会大大减少;投标人相互不知情,不知道竞争对手是谁,只能依托自身的实力投标,可以充分实现公平竞争的原则;还可以大大降低招投标成本,有效减轻招投标各方的费用负担,增加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等。
科学实验的实验报告范文4
一、实验背景
学生通过七年级上册的地球、地图、地形、河流、气候、居民、经济等基础知识的学习,七年级下册学习的主要内容是大洲、地区、国家等区域地理。初中地理知识结构有承上启下的关系。七年级下册的区域地理学习内容,要将七年级上册所学的地形、河流、气候、居民、经济等知识运用于具体的区域中。地理教材中安排了亚洲的案例学习,主要的目的是通过对亚洲的学习,学生可以从地理位置、地形、气候、河流等方面描述一个大洲,通过对地图和相关资料的分析,归纳一个大洲的区域特征,分析一个大洲各地理要素间的联系。所以,区域地理的案例教学,主要是对区域地理学习方法的学习。我们通过案例教学,引导学生掌握区域地理的学习方法,运用掌握的方法进行课前准备(收集资料、备课、制作课件、研讨等)、实施教学、教学反思等,对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开发学生潜能具有良好的效果。
二、实验目的
1.以“学生自主上课”为载体,引导学生围绕课题,利用报刊、图书、网络等多种渠道收集资料,让学生主动学习地理知识,掌握地理学习方法,上课展示,体会地理学习的快乐,达到培养学生学习地理兴趣的目的。
2.以“学生自主上课”为载体,改变传统地理课堂中的“注入式”教学方式,在活动中掌握地理学习方法,内化地理知识,再现地理知识的活力,培养学生学习兴趣,从而学生在“上课”中掌握学习方法,获得成就感,激励学生热爱地理学习。
3.在“学生自主上课”中开发学生多元智能,培养学生的个性。通过“学生上课”培养学生的语言智能、逻辑数学智能、音乐智能、空间智能、人际关系智能、自我认识智能、自然观察智能等。学生对地理课的喜欢程度,对“学生自主上课”活动的参与情况,是影响学生对地理学科的情感体验和对学生潜能开发的重要因素。开展“学生自主上课”,让地理知识在深层意义上生动活泼起来,增强吸引力和感染力。学生在“自主上课”活动中个性得到健康发展,潜能得到挖掘,情感充分释放,创造力得到充分的发挥。
4.验证《地理课程标准》学生“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学习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改变地理学习方式、构建开放式地理课程、构建基于现代信息技术的地理课程”等新课程理念。
三、理论支撑
1.《全日制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全日制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中的“课程目标”要求:通过地理课程的实施,学生能够了解有关地理的基本知识,了解环境与发展问题;获得基本的地理技能以及地理学习能力;使学生具有初步的地理科学素养和人文素养,养成爱国主义情感,形成初步的全球意识和可持续发展观念。学生在“自主上课”中,掌握地理学习方法、占领地理知识,学会运用报刊、图书、网络等多种手段获取地理信息等基本技能;尝试运用已获得的地理概念、地理基本原理,对地理事物进行分析,做出判断后,向同学们介绍自己的观点;尝试从学习和生活中发现地理问题,提出探究思路,搜集相关信息,运用有关知识和方法,提出看法或解决问题的设想;运用适当的方法和手段,表达自己学习的体会、看法和成果,并与别人交流;初步形成对地理的好奇心和学习地理的兴趣,初步养成求真、求实的科学态度和地理审美情趣;关心环境与发展,关心我国的基本地理国情,增强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情感。
2.多元智能理论。美国哈佛大学心理学家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认为:人的智能包括语言智能、数学-逻辑智能、音乐智能、肢体-运动智能、空间智能、人际关系智能、自我认识智能及自然观察智能等八种智能。通过“学生自主上课”活动,学生通过各种方式收集、选用资料,采取多种形式展示学生有兴趣的地理知识,达到培养学生的语言智能、数理逻辑智能、音乐智能、肢体-运动智能、空间智能、人际关系智能、自我认识智能及自然观察智能等。
3.素质教育理论。素质教育理论要求学生德、智、体、美、劳、个性心理等方面全面发展。学生在“自主上课”活动中,要求掌握地理学习方法、地理知识和地理技能,收集材料、选用材料、运用大家认可的方式展示、介绍地理知识。在活动中,还要学会组织、表达、倾听、欣赏、尊重等,使学生得到全面发展。
4.布鲁纳的发现学习和学科中心理论。以布鲁纳的发现学习和学科中心理论为指导,启发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建构地理知识体系。通过“学生自主上课”活动,学生根据课题收集资料,启发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向大家展示有趣的地理问题,激发同学们尝试“解决自己想知道的地理问题”。从而,在“自主上课”活动过程建构地理学科的系统结构,提高地理教学质量,培养学生的地理能力。
四、实验过程
(1)准备阶段:(2009年3月)确定实验班、对照班。2009年春季我们在七年级中确定11班为实验班,12班学生作为对照班,进行对比实验。在实验班和对照班学生中,开展统一进度、统一内容、统一测试、统一评价标准的教学。在实验班开展“学生自主上课”活动,进行对比实验研究。
(2)实验阶段:
第一实验阶段:(2009年4月)教师指导实施实验阶段。
①教师动员。教师在实验班介绍“学生自主上课”活动的目的、方法、要求,组织学生报名。根据班级报名的人数制定“学生自主上课”活动计划。要求参加上课的同学提前定课题,收集资料、备课、编写教学思路、制作课件等。
②教师指导。在实验初期,很多学生不知道如何“上课”。地理教师要规范地上好每一堂地理课,给学生作示范作用;指导学生掌握区域地理学习的方法,收集资料制作课件,熟悉材料内容,选择同学们感兴趣的教学材料,引导同学根据内容选用最直观、最好的形式来展示内容。教师要指导学生在“上课”时,不要紧张,用自己最佳的心态,最清晰、最美的语言,最好的肢体语言,最灿烂的笑容,最生动的表情,来表达内容。适时,还要开展互动活动,让同学们感到参加学习是愉快而有收获的。
③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学生自主上课”活动总结。通过第一实验阶段的实验后,在2009年4月底,在实验班进行问卷调查,结合期中考试的情况进行调查统计。同学们还对如何搞好“学生上课”活动提出了20多条建议。调查情况如下:
第二实验阶段:(2009年5月)学生自主开展阶段。
在2009年5月进行第二实验阶段时,召开地理科代表和部分学生代表座谈会,讨论两个方面的问题:一是针对同学们对如何搞好“学生自主上课”活动提出的20多条建议的可行性进行讨论;二是讨论同学们如何自主开展“学生自主上课”活动。通过同学们的讨论,在教师的指导下确定了第二阶段实验的思路:
①“学生自主上课”的方式由学生单个轮流变为小组活动。在实验班进行分组,每个小组3人。申报相同课题的小组,先在组内进行备课、研讨、制作课件、试讲,最后在各个小组中推荐最好的的同学上课,并把相同课题的各组的情况进行整合,在集体研讨中,优化教学设计,以提高上课活动的质量。
②“学生自主上课”要从口头介绍向到多媒体辅助和情景剧方面转变,运用音乐、影像资料等创设教学情境,增强课堂的吸引力。
③在实验班级的电脑内要设有“学生自主上课”专栏,每次学生上课的课件内容要上传到“学生自主上课”专栏。
④“学生自主上课”时要照顾后进生,促进全体同学的发展。
⑤要考虑对“学生自主上课”活动的跟踪评估,形成良好的激励机制。
在以上思路的指引下,进行了学生自已组织为主的“上课”活动。到2009年6月,我们对实验班和对照班进行了问卷调查,并结合各类竞赛情况、期末考试成绩进行统计,列表如下:
(3)总结阶段:(2009年7月)总结提高阶段。
通过实验,我们对实验进行总结,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果,但还存在些问题。
五、实验对比与阶段性成果
我们把实验班的第一、二阶段的实验数据进行对比,再把实验班和对照班的第二实验阶段统计的数据进行比较研究,认为已取得以下阶段性成果:
1.总体上,学生在学习方法、学习兴趣、学习能力、潜能发展等方面,实验班比对照班好;实验统计数据体现:实验班在第一阶段实验时与对照班差别不大,但是在通过第二阶段实验后有大幅度提高。从实验数据可知:实验班学生喜欢地理课比对照班高出23%;实验班在第二阶段实验后喜欢地理课的学生提高了22%,喜欢“学生自主上课”活动提高了6.4%,想上课的上升了11%,认为学习地理轻松的学生提高了24%,考试的优秀率上升了5.3%。由此可见,“学生自主上课”活动,培养了学生学习兴趣,也提高了学生的能力。
2.“学生自主上课”活动可以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开发学生的多元智能,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学生“上课”要自主收集材料,交流互助,把学生被动学习改变成了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从数据可知,实验班学生会初步运用图表的比例大幅增加,统考优秀率和平均分明显提高,说明学生掌握一定学习方法,学习成绩提高明显。实验班学生在校级以上演讲比赛中获奖情况比对照班多20%;校级以上获奖的调查报告(小论文),比对照班多19人次;科技创新比赛中获奖的学生,实验班比对照班多60%,获全国一、二等奖2人,泉州市一等奖1人的学生均是实验班的学生。这说明“学生自主上课”活动在学生的语言智能、空间智能、人际关系智能、自我认识智能及自然观察智能等多元智能均得到发展。
3.“学生自主上课”的教学实验证明,《地理课程标准》倡导的“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学习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改变地理学习方式、构建开放式地理课程、构建基于现代信息技术的地理课程”等新课程理念是正确的。
4.“学生自主上课”的教学模式得到了推广。在实验后,地理备课组在七年级的其他教学班,还有政治等学科开展了“学生自主上课”活动。
六、实验思考
开展“学生自主上课”的教学实验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还有很多的问题:
1.在实验过程中因为怕失败等顾虑,没有向学校申请课题实验,班级、年级和学校的支持少,影响了实验的进展和研究的深度。
2.在学生多元智能和创造力培养的策略构建方面还没有成型,还有待实验研究的延续和深入。
3.实验研究的对象,特别是实验班级的班风、学风等对实验效果的影响很大。
4.教学任务繁重,对教学实验有影响。
5.“学生自主上课”活动,受到学校、家庭等诸多问题制约,影响实验的效果。
6.对“学生自主上课”活动的跟踪评估,还没有形成科学规范的评价激励机制。
“学生自主上课”的教学的后续实验,要向学校申请课题实验,得到学校、年级、班级的实验支持;在以后的实验中要加强学生多元智能和创造力培养的策略构建方面的实验研究;进行“学生自主上课”时,对实验对象的选择要更加科学,选择班风、学风相似的班级,提高实验结果的科学性。
参考文献:
《多元智能》作者:霍华德・加德纳(美),新华出版社,1999年版
科学实验的实验报告范文5
一、我区中小企业发展的基本情况
合作区自1992年成立以来。凭借国家级开发区的政策优势、体制优势和环境优势,充分利用沿海、沿江、沿边的地理位置,围绕建设中国东北东部现代化港口城市,贯彻落实辽宁五点一线发展战略,在引进项目、利用外资、发展外向型经济、加速丹东临港产业园区发展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绩,截止2008年九月份,已有20多个国家和地区500余家中外企业落户,中小企业在全区经济社会发展和构建和谐社会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一)、中小企业是推动我区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
按着统计数据计算,2007年我区地区生产总值33.2亿元,据测算其中约有76.2%是由我区中小企业所创造。2007年,全区中小企业主营业务收入和资产总额分别为25.3亿元和19亿元,分别占全区法人企业的84.3%和92.1%。2007年我区中小企业出口产品交货值2.1亿元,占全区出口产品总值的84%。
(二)、中小企业是促进劳动就业、增加群众收入的重要渠道
中小企业的快速发展及其产业链的延伸,为城镇居民、大中专毕业生、农民转产转业、下岗职工和外来民工提供了广阔的就业市场,为增长群众收入、维护社会稳定、构建和谐社会发挥了重要作用。据统计,2007年末,全区中小企业安置从业人员7590人,2008年预计新增2300人,中小企业的发展,对农村经济的辐射带动作用日益突出。通过走访金安村,2007年全村居民从当地企业中得到的人均收入为4300元,占全部收入的70%,2008年人均收入预计达到5080元,提高了18.1个百分点。
(三)、中小企业是培育骨干企业的重要基础
经过近几年的快速发展,我区初步形成了机械制造、电子信息、生物制药、现代服装纺织、现代食品加工和现代服务业等新型产业,一批成长型中小企业通过快速发展,已成为重点骨干企业,提高了全区经济整体实力。中小企业的发展规模不断扩大,截止到2008年九月份,全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54户,年底预计达到61户,其中销售收入5000万元以上企业3户,亿元以上的企业5户,工业总产值预计达到30.9亿元,同比增长44%。
(四)、中小企业是推进科技创新、加快经济结构调整的一支有生力量
随着市场竞争的日益激烈,一批中小企业开始重视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提高和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积极主动地采取与大学研究所挂钩等办法开发新产品,不断提高企业技术档次,促进产业结构的优化。例如:东方测控有限公司同大连理工大学进行校企联合等。根据最新统计,全区规模企业中高科技企业25家,其中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2家,省级高新技术企业15家,市级高新技术企业8家。目前,全区中小企业已拥有省级名牌产品30余个。
二、当前中小企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和困难
在看到中小企业发展进步的同时,企业自身也存在着不少问题。从总体上讲,企业规模还比较小,企业经营者和劳动者的素质还比较低,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还比较弱;不少企业的经营理念比较陈旧,习惯于稳扎稳打,小富即安思想比较普遍,缺乏做大做强的开拓创业意识;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不强,技改投入不足,企业组织形式仍以家族制为主,在人才、技术、装备、工艺、管理等方面还比较滞后。这些都亟待引起我们的重视。从企业发展环境来看,目前主要存在以下几方面问题和困难:
(一)企业贷款难
一是贷款难。现在银行普遍对中小企业发放贷款持谨慎严格的态度,加上客观上许多中小企业缺乏有效抵押资产,信誉度不高,使得中小企业贷款门槛高,手续繁,额度低,期限短,品种少。据了解,80%以上的中小企业主要依靠自身积累、民间借贷和内部职工筹措资金,能从银行得到贷款的企业不到20%。
二是抵押物少,抵押额度低。中小企业贷款主要以抵押担保贷款为主,按照现行政策,大多数中小企业缺乏足够的可抵押资产。据企业反映,在建项目、原辅材料、出口退税单等一般都不能作为抵押;可作为贷款抵押的,抵押额度也较低,如土地、厂房只有60%。企业的资产主要是设备,但企业设备不能抵押,即使个别允许抵押也只能抵押20%-25%,与外地相比抵押额度低了20%左右。
(二)招工难、招人才更难
随着产业园区的不断发展,一方面用工问题日益突出,丹东地区大专院校只有三所,分别是辽东学院、机电学院、地质工程职业学院,而毕业生就业留在丹东的人数较少,而能长时间在企业工作的就更少了。另一方面企业生产产品科技含量不高。劳动者潜能的发挥是企业生存发展之本,而区内的一些小企业由于自身条件的限制,难以高薪聘才,更难以高薪养才,因此谈不上开发高科技产品。以致生产的产品合格率低,以中低档为主,在市场上缺乏竞争力。
(三)重视程度有所减弱,企业比较担忧
在调研中,一些企业反映,近几年来,随着一批大项目、大企业的引进,园区内工业得到了迅猛发展。为更快推进丹东临港产业园区工业的发展,各级领导对大项目、大企业给予了更多的关注。相比之下,对中小企业的重视程度不如以前。现在领导的主要精力都放到大项目、大企业上去了,到中小企业调研的少了,帮助解决问题的也少了。中小企业特别是转制后的企业感到政府重视、支持力度减弱了,中小企业想要做大比过去困难了,对此他们感到担忧。
(四)安于现状、不愿意做大
辽宁省为了鼓励中小企业发展,先后出台了扶持中小企业上市的优惠政策,通过对区内企业进行调查摸底,附合条件的企业共有5户企业,分别是东方测控、大东线圈、克隆集团、伟豪铝业、华通测控。而企业想上市的只一家企业华通测控,其主要原因是,上市公司必须进行股份制改革,而现在的企业都是私人企业,不愿意进行改制。
(五)、外资企业受到金融危机影响较大
由于美国次贷危机而引发全球金融危机对外资企业影响较大,特别是我区对外出口的企业,如元一海产、成友服装、尤尼科服装、恩斐服装受到美元贬值的影响出口状况不容乐观,有的货已经发出,而资金迟迟不能到位,目前金融机构对韩资企业贷款进行了限制,企业生产面临资金短缺问题。
三、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的建议与对策
加快中小企业发展是一项战略性工作。我们认为,在当前的形势下,发展中企业应该遵循适应改革与发展新阶段的客观需要,以鼓励、扶持、引导为核心,以技术创新为动力,通过创造平等竞争和相对完善的政策环境,促进中小企业企业实现“二次创业”,并从外部环境和内部创新两方面采取以下对策:
(一)营造平等竞争的政策环境
发展中小企业不是权宜之计,而是一项需要长期坚持的战略决策。因此,对中小企业必须采取与大企业、外资企业一视同仁的政策。政府部门要在财政、科技、投入以及企业上市的政策等方面,营造平等的市场环境。如在利用股票市场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方面,在落实国家股票发行计划时,对符合条件的中小企业应给予同等的支持。
(二)采取有效措施,培育和扶持成长型中小企业
中小企业在创业阶段和做大阶段,政府的扶持十分重要,有时起着关键性的作用。政府对成长型中小企业的资金扶持投入,可以从企业税收加快增长中得到回报。
1.建议学习外地经验,设立中小企业发展基金
财政每年要安排专项财政资金,用于培育、扶持、促进中小企业上规模、上档次,为区内重点骨干企业输送生力军。重点培育一批5000万-3亿产值(销售)的成长型中小企业,特别是处于发展成长拐点的5000万-1亿产值(销售)的企业。同时也要注意培育一批销售收入在300万-500万元区间、有发展潜力的、符合产业发展规划的小企业,促进小企业进档提升。对于列入成长型企业培育计划的中小企业,要求其发展速度、税收增长率高于全部企业平均增长速度的5%—10%(杭州为8%),并每年对项目主管部门和扶持企业进行考核。
2.促进中小企业制度创新和素质提升
要通过对中小企业创业和发展的辅导,积极引导中小企业实施企业发展战略管理,帮助家族制中小企业逐步向现代公司制企业转变,促进中小企业的组织结构、技术结构、内部管理和企业文化等方面的建设。
3.制定出台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的扶持政策
(1)资金扶持。对重点培育的成长型中小企业优先向银行推荐贷款,积极引导担保机构优先提供信用担保服务。
(2)实施成长型中小企业财政扶持和奖励政策。对列入重点培育的成长型中小企业技改项目,按实际投资额给予贴息补助;每年评选最具有成长性的中小企业和最有发展活力的中小企业,由政府予以公布并奖励。
(3)优先为成长型中小企业提供财务管理、市场营销、企业管理、技工培训等各类培训服务。
(三)完善担保体系,加大金融支持力度,缓解融资难问题
融资难是当前中小企业反映最突出、最主要的问题。国内外实践表明,中小企业在创业和做大阶段要全部靠银行来解决资金是有困难的,政府给予资金上的帮助和扶持十分重要。
1.逐步做大政策性担保公司,并规范其运作程序
一是随着经济总量的扩大,要逐步增加担保公司的注册资本,同时要鼓励担保公司多吸纳社会资金,以增强担保能力,扩大担保面,进一步为中小企业融资担保创造条件。政府要定期对担保公司进行考核,通过考核,对符合要求的担保损帐给予一定的补贴,无损帐的给予息差补助。二是按照“政府指导,市场化运作、法人化管理”的原则,政府负责对担保公司的指导、统计、交流、评估、考核和奖励,一般不直接进行业务干预。担保具体业务由专业人员负责操作,负责对企业的调查、审核,然后建议银行贷款。作为非盈利性的机构,其工作人员工资应由财政承担。三是按照“小额、短期、应急”的原则,担保公司主要为中小企业担保急需的流动资金,期限一般为6-9个月,最长不超过一年,以增加担保资金周转次数。2.鼓励引导外地担保公司在合作区落户发展
通过出台优惠政策,大力开展金融招商,积极吸引域外金融机构、风险投资机构来园区内落户或建分支机构,扩大我区金融市场主体,引进先进的服务理念,激发丹东临港产业园区金融市场的活力。
3.扶持发展企业互保机构
尝试推广广东白泉商会建立应急转贷基金的做法(本金70万元,一年内转动23次,转贷1600万元),在一个小区域范围内,由企业商会牵头,实行会员制,由参加的会员企业共同出资,通过互助互保的形式,解决企业的短期应急转贷资金,有条件的当地政府给予一定的资金配套和政策扶持。
(四)积极创造条件,构筑中小企业服务体系
建立健全各类中小企业服务体系。对自身搞培训有一定困难的中小企业,可由政府出资,有关部门或综合服务机构牵头,为中小企业提供各类培训服务;加强与银行联系沟通,协调银企关系,为中小企业提供融资信息服务;组织中小企业参与国际国内的合作与交流,政府对企业参加国内外重大展销活动的,给予一定的摊位费补贴,为中小企业开辟国外市场提供市场销售服务;搭建技术服务平台,帮助中小企业做好项目申报、评价、鉴定工作,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和技术转让,为中小企业提供技术开发服务;设立一个由有业务骨干、有关专家组成的咨询团,为中小企业提供信息咨询服务。
(五)提高审批办事效率,改善政府服务质量,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
1.切实转变机关作风,提高办事效率
针对企业审批事项,要全面实施“政府提速工程”,建立健全企业注册登记和投资项目并联审批流水线,真正实行“一站式”服务。在不妨碍安全生产、环境保护等公共利益的前提下,精简行政审批项目。认真做好企业投资项目核准和备案等相关事的审批管理,建议建立网上申报、备案体系,加快审批程序,减少审批时间。同时要加强机关效能建设和职业道德教育,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坚决查处影响企业正常经营的行为,使各职能部门的服务态度和服务质量有明显的改观。
2.规范行政行为,改进监管方式
由政府牵头,协调好办事互相推诿、互为前置条件、企业审批难的问题。清理整顿企业反映意见较大的问题,切实减轻企业负担,依法保护中小企业的正当权益。
(六)切实帮助中小企业解决发展中招工难的问题
1.抓紧开通全区中小企业就业招聘网络平台,并做好与省有关部门的衔接工作,进入全省联网。必要时,有关部门要牵线搭桥,带领企业到外地统一招工,帮助企业解决招工难问题。
2.由有关部门出面,联系外地技校、职校,引进园区内紧缺专业的外地毕业生来园区实习,引导鼓励他们在丹东就业。
3.从我区的实际出发,降低外来民工社保准入门槛,实行“低进低出”,妥善解决外来民工社保转移问题,重视解决外来民工的子女读书等实际问题,以吸引和稳定我市的外来民工。
(七)加大科技支持力度,促进中小企业科技创新
科学实验的实验报告范文6
编号
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课题申请评审书
课题名称 小学数学教师高效研读教材能力的研究
学科分类小学数学
课题主持人
主持人单位
填表日期
一、数据表
课题名称
小学数学教师高效研读教材能力的研究
关键词
小学数学、高效、研读教材能力
主持人姓名
性别
民族
出生年月
1971.11
行政职务
专业技术职称
研究专长
教学实践研究
最后学历
本科
最后学位
工作单位
电子信箱
1196978465@qq.com
通讯地址
河南省息县淮河办事处天丰路北段
邮政编码
464300
联系电话
主
要
参
加
者
姓名
出生年月
专业技术职称
研究专长
学历学位
工 作 单 位
预计完成
时间
一年
二、主持人和课题组主要成员近三年取得的与本课题有关的研究成果
成 果 名 称
著作者
成果形式
发证机关、发表刊物或出版单位
获奖、发表、出版时间
三、主持人和课题组主要成员近三年主持的与本课题有关的课题
主持人
课 题 名 称
课题类别
批准时间
批准单位
完成情况
(研究课题如已结题,请提供课题结题相关证书、证明复印件)
四、课题设计论证
1.本课题核心概念的界定,国内外研究历史与现状述评、选题意义及研究价值;
2.本课题的研究目标、研究内容、研究假设和拟创新点;
3.本课题的研究思路、研究方法、技术路线和实施步骤。
(限3000字内)
一、问题的提出及研究背景
我国近代教育家陆费逵在《中华书局宣言书》明确提出了“教科书革命”的口号,他说:“国立根本,在乎教育,教育根本,实在教科书。”教材是界定与教师和学生中之间的纽带,因此教材是整个教学过程的核心。在此过程中必须发挥师生的主观能动性,理解吃透教材,理解教材的编排意图。对教材编排的理解和整体把握是老师上好一节课的前提与保证。以往老教材中有新知识的课前准备、复习或者过渡性内容。而新教材的新知识多以对话、情景展示、表格等方式呈现。这为教学探究和交流提供了很大的空间。可是有些教师,特别是青年教师,由于教学经验不足、缺乏对知识的整体把握等等,给读懂教材带来了一定的困惑和难度。为此,我们认为,如何帮助老师读懂教材和使用教材,对提高数学课程教材实施的质量和教学的效率己成为当务之急。因此,我们提出“提高小学数学教师高效研读教材能力的研究”。
当下我们教师在教学实践中使用教材存在三种情况,
1、“教”教材。
从字面上理解:“教”教材,即(教师)教教材(上的内容)给(学生),这样的教师想着怎样把知识传授给学生,是以学会知识为中心的,此为教书。
2、用教材“教”
用教材“教”,即(教师)用教材(上的内容)教(给学生)。这样的教师想着怎样让自己的教学与学生同步,是以学习对象为中心的,此为育人。
3、“创造性使用教材”,
“创造性使用教材”是教师组织教学活动的资源之一,它极具生活性、活动性、开放性,它本身包含了多元性和差异性的教学空间。这就要求教师树立新的教材观,摈弃那种教教材的生活,在充分了解和把握课程标准、学科特点、教学目标、教材编写意图的基础上,既能以教材为载体,又能创造性使用教材,拓展课堂教学空间,提高课堂教学实效。
以上几种理解和使用教材方式,由于我们青年教师教学经验的缺乏,对教材认识不够,因此,在我们小学青年教师中第一、二种情况非常常见。所以对于此项研究非常有必要。
二、核心概念的界定
1、小学数学教材是课程资源的一部分包括教课书、以及练习册等,此外还包括老师用的教案、教学挂图、投影仪等等,我们课题所指的教材是小学数学人教版教材及新课标。
2、本课题主要想通过对人教版小学数学教材的合理使用,开展提高小学数学教师高效研读教材能力的研究,根据人教版教材的编写特色,以人教版教材为研究载体,提高教师以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和目标来衡量、分析教材内容,用好、用活实验教材,使教师在课程改革中真正成为新课程教材的成功的实践者,执行者、开发者、成为教育教学的决策者。
三、现实意义及研究价值
(一)研究的实践意义
(1)正确解读和实施小学数学教材的研究,能切实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以适应未来社会发展的需要。
(2)正确解读和实施小学数学教材的研究,能形成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实施方法和策略。
(3)通过本课题的研究进一步提高教师合理使用教材,整体把握教材的能力。探索出理解和合理使用教材的途径和方法,开发出有借鉴性的案例,培养一批观念新、业务素质高的骨干教师。
课题组成员分别来自县城、农村学校,涵盖了低、中、高三个年级段,这保证了研究资料、数据及成果的广泛性和适用性。在研究过程中,我们将通过老师系统学习教学理论知识、分析研读教材、整体把握教材、高效合理使用教材,运用符合教学规律及学生心理水平的教学方法,使得参与实验班级的学生在数学学习方面表现出,能够深刻理解概念的内涵,灵活运用概念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同时也促进了对数学规则的理解、计算能力的提高综合数学成绩显著提高,尤其是提高了对数学学习的兴趣,使学生终身受益。这不仅提高了课题组成员的教学教研水平,而且通过他们的研究带动了周围的教师在教学中研究,在研究中实践,从而提高了教育教学的质量。实现了以城带乡、城乡互动、共同提高、均衡发展,提高了农村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和科研水平。
四、课题研究目标
1、培养一批有反思力、创造力、科研型的教师,促进教师专业成长,增强青年教师研读教材的能力。
2、促进学生数学学习能力的发展。培养学生收集、处理信息,获取新知的能力。养成学生善于质疑、敢于批判的意识和习惯。感受数学的价值,体验数学学习的乐趣。
3、在教育教学实践中推动课程改革的发展,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五、研究的主要内容
研究分为两个方面,
(一)、通过探索力求解决以下问题
1、研课标
1.1研读课程目标,新旧课程标准一样,学生在义务教育阶段发展的方向应该是多方面的,但新课标明确提出了获得必需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基本活动经验;在分析和解决问题的基础上,明确提出了增强发现和提出问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这些无疑是巨大进步。此外还明确提出了应该培养的学习习惯是:认真勤奋、独立思考、合作交流、反思质疑。
1.2 研读新课程六大理念
a.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b.数学是人们生活、劳动和学习必不可少的工具,数学是一切重大技术发展的基础,数学是一种文化。
c.数学学习的内容要有利于学生主动地进行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
d.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
e.评价的目的—了解学生的数学学习历程,改进教师的教学;目标多元,方法多样;重过程,轻结果;关注情感态度。
f.把现代信息技术作为学生学习数学和解决问题的强有力的工具。
1.3研新课标十大核心概念
《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将小学数学内容归纳为“数与代数”“图形与几何”“统计与概率”“综合与实践”四个学习领域,特别突出地强调了10个学习内容的核心概念,分别是数感、符号意识、空间观念、几何直观、数据分析观念、运算能力、推理能力、模型思想以及应用意识和创新意识。
1.4研新课标“四基”
将双基拓展为四基,首先体现了对于数学课程价值的全面认识,学生通过数学学习不仅仅获得必需的知识和技能,还要在学习过程中积累经验、获得数学发展和处理问题的思想。同时,新增加的双基,特别是基本活动经验更加强调学生的主体体验,体现了以学生为本的基本理念。
2、研教材
2.1研读教材所处的地位,理清知识的相互联系以及在小学阶段所处位置与作用,做到整体把握,既做到前后知识不脱节,又做到不重复。
2.2研读主题图、情境图,领会主题图及情境图的创设意图。我们要仔细研究教材主题图或情境图所包含的信息,理解编者意图,认清主题图作用,根据需要选择。只有领会情境的编排用意,才能充分挖掘它所蕴含的教学资源,才有可能修改它、更换它,使我们的课堂更有效。
2.3研读提示语,特别是小精灵说出的话。比如“你发现了什么?”“还有别的方法吗?”他可以帮助我们正确使用教材,抓住教材重点,突破教材难点。
2.4研读例题与习题,弄清例题与习题的关系。习题在教材中的地位仅次于例题它是例题的补充和延伸,我们要找到怎样合理的使用例题和习题。
3形成新教师成长的常效机制
3.1集体备课
3.2教研
3.3请专家进行新课标讲座,指导。
(二)、撰写有借鉴性的优秀案例5——7份
六、研究的方法:
(一)研究方法
1、文献法:收集、整理、归纳有关概念教学的理论、案例,为课题研究准备充分的专业知识、基础。
2、教育调查法:教学实验前后,通过问卷调查、个人访谈等形式,记录原始数据,为研究的开展,结果的评估提供有效的参考和证据。
3、教育经验总结法:通过对数学教材和课堂教学实际的研究,在每一阶段结束的时候,都要利用已收集到的资料,数据,进行分析、概括归纳、总结,为下一步课题的顺利开展奠定基础。
4、案例分析法:教师及时反思课题研究工作,形成书面材料,可以是课例的分析介绍、教学案例、教学叙事,教学随笔、教学论文,也可以是课题研究心得体会等。
七、课题研究的拟创新点
1、要树立整体观念。从教材的整体入手通读教材,了解教材的编排意图,弄清每部分教材在整个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用联系、发展的观点,分析处理教材。而具体到一节课的教学内容,先要阅读例题、解答习题,要注意把握教材内容实质,提炼教材的重点和难点,仔细揣摩教材中提出的问题等,要善于思考,多问自己几个为什么。
2、用课标理念作导向解读教材。教材是教师教的依据,也是学生学的对象。数学教材承载着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与方法、问题解决与运用等。面对数学教材, 教师需要深入其中,以课标作导向,把握实质,解读好教材才能教好学生。
3、要学会活用教材。当教材中呈现的问题情境与学生生活实际相差较远时,教师可以将其换成学生熟悉的事物;当教材提供的学习内容、数据信息等与本班学生实际状况有差距时,教师可以做适当调整;当教材安排的课时对本班学生来说过快或过慢时,教师可以结合本班实际调整自己的教学进度。当然,这些调整与变动是建立在对教材的研究与对学生的了解基础之上的。
4、“进行学科专题培训——引领学习《课程标准》——帮助梳理知识——科学分析学情——积极课堂实践”能够持续提高新教师研读教材的能力。
5、本课题主要想通过对人教版小学数学教材的合理使用,开展提高小学数学教师高效研读教材能力的研究,根据人教版教材的编写特色,以人教版教材为研究载体,提高教师以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和目标来衡量、分析教材内容,高效用好、用活实验教材,使教师在课程改革中真正成为新课程教材的成功的实践者,执行者、开发者、成为教育教学的决策者。
八、研究步骤:分三个阶段
(一)准备阶段(2019年5月—2019年6月)
1、课题选题,制定方案,确定研究人员,组织课题的申报及立项工作。
2、建立课题研究小组,落实人员分工,明确职责,研讨制定具体方案,构建课题实验思路,研究目标与内容 ,拟定课题实施操作方案。
3、邀请县教研室专家进行指导,做讲座,组织课题组成员进行培训;同时收集相关资料,进行与课题研究方面的理论学习,为课题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二)实施阶段(2019年7 月—2019年 3 月)
1、按照课题方案实施研究,采取边实验边反思,边学习边总结的方法。
2、定期开展研究分成三个阶段进行:
第一阶段是研读课标,研读课程目标、新课程六大理念、新课标十大核心概念、新课标“四基”
第二阶段是研读教材,研读教材所处的地位、主题图、情境图、提示语、例题与习题。
第三阶段,通过集体备课、教研、请专家进行新课标讲座,指导,形成新教师成长的常效机制。
3、注意积累、收集研究过程中的原始材料,各成员将实验期间的数据、问卷调查表、学生作品、个人实验小结、实验感受、与实验有关的论文、案例、课件
九、预期成果
1、论文
2、结项报告
3、案例
注:本栏可加页
五、完成课题的可行性分析
1.已取得相关研究成果的社会评价(引用、转载、获奖及被采纳情况),主要参考文献(限填10项);
2.主要参加者的学术背景和研究经验、组成结构(如职务、专业、年龄等);
3.完成课题的保障条件(如研究资料、实验仪器设备、配套经费、研究时间及所在单位条件等)。
(限1500字内)
参加课题组的老师均为小学数学学科的骨干教师,都长期坚持在教学第一线,有着丰富的教育教学经验和教育科研能力,并善于反思、总结教学经验,也具备一定的知识理论水平,分别来自县城、农村学校,为本课题的研究奠定了扎实的基础。
本课题主持人 系市级骨干教师。参加工作以来,他刻苦钻研业务知识,不断探索新的教育教学理念及方法,敢于创新,积极参与课堂教学改革,并把理论知识积极应用于新课程改革的探索之中,形成了自己较有特色的课堂教学模式,先后有多篇并获奖。在教学研究方面,注重多媒体技术和课堂教学的整合,多次获得省市级教育先进工作者、先进个人。
课题组成员都是中、青年骨干教师,有着丰富的教育教学实践经验,都参与过县级科研课题的研究工作,并取得一定的研究成果,积累了进行课题研究的经验。这些都成为本课题研究的宝贵资源和基础保证。
(一)研究条件
1、领导高度重视教科研工作,每次认真参与课题活动,并提出自己独到的见解和设想。
2、研究计划扎实。我们把研究项目逐步分解,制定研究方案,严格按照方案要求实施,确保课题的顺利开展,切实提高研究的针对性。
3、研究资源丰富。
(二)研究制度及时间保证
1.明确任务,加强研训。利用教研活动、沙龙活动等继续学习有关专业理论,探讨有关认识,交流有关经验。
2.进一步明晰研究目标,拓展研究内容,将研究点扩展到各年级各领域的学习任务中去,在广泛的教学实践的基础上,进行案例研究和个案研究。
3.整个课题研究预计历时一年左右,时间上相对充裕。参加课题组的老师均为小学数学学科的骨干教师,都长期坚持在教学第一线,有着丰富的教育教学经验和教育科研能力,并善于反思、总结教学经验,也具备一定的知识理论水平,分别来自县城、农村学校,为本课题的研究奠定了扎实的基础。
注:本栏可加页
六、预期研究成果
主要阶段性成果(限报10 项)
序号
研究阶段
(起止时间)
阶 段 成 果 名 称
成果形式
负责人
1
7月—8月
2
8月-9月
3
9月-10月
4
10月-11月
如何有效利用教材中的提示语
论文
张玉龙
5
11月-12月
6
12月-1月
7
8月-9月
8
9月-10月
9
10月-11月
10
11月-12月
《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案例分析
张玉龙
最终研究成果(限报3项)
序号
完成时间
最 终 成 果 名 称
成果形式
负责人
1
2019年11月
2
2019年12月
巧用主题图提高学生思维形象性
论文
张玉龙
3
2020年5月
《小学数学教师高效研读教材能力的研究》课题结项报告
结项报告
王洪忠
七、推荐人意见
不具备申报资格的申请人,须由专家推荐。推荐人须如实介绍课题主持人的科研态度、专业水平、科研能力和科研条件等。
第一推荐人姓名专业技术职称研究专长
工作单位
推荐人签章(须本人亲笔签名或本人印章)
第二推荐人姓名专业技术职称研究专长
工作单位
推荐人签章(须本人亲笔签名或本人印章)
八、主持人单位意见
公 章:
负责人签章:
年月日
九、县区教科研管理单位意见
公 章:
负责人签章:
年月日
十、专家评审意见
负责人签章
年月日
十一、信阳市教育局审批意见
公 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