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金融对大学生的利弊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互联网金融对大学生的利弊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互联网金融对大学生的利弊

互联网金融对大学生的利弊范文1

关键词:大学生 网络贷款 分期消费

2016年3月9日,某大学生长期以自己和同学的名义进行网络借贷,贷款数目高达几十万元,因无力偿还贷款选择跳楼,自杀身亡。这一事件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也让我们不得不对当前的大学生网贷分期消费市场进行深入的剖析和了解。2013年,针对在校大学生的网贷分期消费金融产品逐步兴起,仅仅一年的时间,提供这一产品的公司就发展到了30多家,趣分期、分期乐等公司迅速抢占大学生消费市场。针对大学生群体分期消费的互联网金融业务能在我国兴起,是由于国内小型银行与相关产品的缺位,以及政策限制银行向大学生发放信用卡,从而成就了这一市场,而随着学生毕业走向社会,这一产品的服务也会扩展到社会上。

一、网贷分期消费的产生原因

(一)社会发展背景下,大学生超前的消费理念

超前消费的概念是罗斯方首先提出的,是一种特定的消费行为,即超过今天的收入能力将明天的收入提前到今天支出,通俗的说就是花明天的钱圆今天的梦。我们通常所说的大学生超前消费即是指大学生的消费水平超出了大学生当前的承受限度。当代的大学生生活在一个信息化高速发展的时代,他们见证了互联网创造的各种奇迹,同时也被互联网改变着消费理财的习惯与观念。大学生的消费观念与时俱进,他们在很多时候为了满足自身当下的需求,选择超前消费这种方式。

在多元化发展的经济社会中,大学生作为涉世未深的社会群体,很难抵制住物质诱惑,有着很强的消费欲望。90后的大学生大多是独生子女,家长对其多为宠溺态度,有求必应,大多数家长宁可自己受委屈,也会满足子女的一切要求,这在无形之中也对大学生的消费观念形成了一定的影响,父母溺爱的行为也助长了这种超前的消费观念,用明天的钱圆今天的“梦”。也正是由于商家把握了大学生的这种消费理念,才应运而生出了校园网络贷款这一新兴行业。

(二)经济快速发展,大学生日益增长的消费需求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社会消费水平的不断提升,大学生,这样一个特殊的消费群体,有着和其他社会群体不同的消费行为,他们的消费行为很大程度上受到了市场经济的影响。越来越多的90后大学生穿着NIKE,拿着iphone手机,吃着哈根达斯,这样的大胆高价消费已经成为越来越多大学生的主旋律。大学生之间互相攀比的心理,让更多的人选择购买高档商品以满足自己的虚荣心,这种心理体现在市场行为上就是大学生们日益增长的消费需求。

据调查,在大多数分期消费平台的网站主页以及宣传单上,以数码产品为代表的高价电子产品占据了主要板块,随着知识的增长,大学生对科技新品的兴趣和消费欲望空前膨胀,新款高档的电子产品往往成为他们的首选,比如高档的智能手机,超薄的平板电脑等。这些高价的数码产品对在校大学生而言,显然是超出了负担能力的,在此情况下,可提供贷款分期消费的金融产品就成为了他们的首选,先收货、再付款,这种消费模式解决了大学生们无钱可消费的难题。

(三)银行叫停大学生信用卡,大学生融资渠道狭窄

过去,大学生是银行信用卡业务的重要对象。2009年5月,由于大学生偿还贷款能力较低,数额巨大的坏账率使得银监会叫停了大学生办理信用卡,限制了大学生通过银行信贷获取资金的融资途径。有的银行只优先针对知名高校的优秀学生办理信用卡,有的为了控制风险,大幅降低了对大学生的授信额度,从最初的3000元左右降到几百元。作为消费需求日益增长的特殊消费群体,大学生们只能另寻途径进行融资贷款,网络贷款借助大学生熟悉的网络平台,以及网络的传播力,开发了这一领域,为贷款难的大学生们提供了有效渠道。

二、网贷分期消费的有利方面

(一)为大学生提供了便捷的消费平台

2015年以来,电商巨头也携大量资金相继涌入网贷分期消费市场,阿里旗下蚂蚁金服推出蚂蚁花呗进军分期市场,京东校园白条主攻大学生分期消费,苏宁易购、国美在线也相继推出分期业务,实现了传统的电商与分期消费的有机结合。大学生通过网络或手机APP就可以进行分期消费,同时传统的电商在一定程度上具有较好的声誉,容易得到大学生的信任,为分期消费业务提供了广泛的主体。只需在网络上进行申请,就可以进行贷款分期消费,这为大学生们提供了一个方便、快捷的消费平台,受到广泛的使用。

(二)增强了大学生的理财观念

2015年8月28日,由中国人民大学信用管理研究中心与北京宜信致诚信用评估有限公司联合完成的《全国大学生信用认知调研报告》,报告显示超过六成大学生有理财意愿,这说明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相当一部分的大学生拥有理财观念,并愿意通过一些方式去尝试进行理财。网贷分期消费的兴起对大学生而言也是一种考验,他们消费意愿强烈,但是每月的生活费有限,不能随意消费,这就需要他们根据自己的现有经济状况进行理财分析,看是否能够从每月生活费中合理节省出一部分资金用于分期消费的还款任务,这种理性的分析方式在一定程度上也增强了当代大学生的理财观念。

(三)为大学生自主创业提供资金

近几年来,大学生面临的就业压力巨大,国家倡导大学生进行自主创业,然而自主创业对于一个大学生来说,最难解决的就是启动资金的问题。银行方面的大学生信贷已被叫停,融资途径受到限制,很多大学生自主创业往往要依靠家庭财力的支援,那么对于出身贫寒的大学生而言,自主创业就变得遥不可及。网络贷款的出现就解决了这一难题,通过简单快捷的方式申请贷款,以此作为创业资金,进行自主创业。网络贷款并不只限用于消费,它还为拥有创业理想的大学生们提供了启动资金,解决了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同时用于创业的贷款为大学生创造了财富,也提高了他们的还款能力。

三、网贷分期消费的弊端

(一)助长互相攀比的心理,形成不理性的消费观

网贷分期消费的手续简单,操作步骤方便快捷,但正是因为这样,才更容易刺激大学生的消费欲望,容易产生不正确的消费观念。低门槛、零首付让更多的大学生为了一时痛快选择分期付款,但是一但进入还款程序,就让大学生面临生活质量下降的困境。根据调查,很多的大学生在分期付款时并不是选择自己需要的东西进行购买,更多的是选择购买一些奢侈品,比如高科技电子产品、昂贵的国际品牌化妆品、衣服等,而购买的原因大多数也是出于攀比、要面子。这本身就是一种极其不理性的消费观念,宁愿牺牲降低自己的生活质量,也要和同学比“名牌”。究其原因,部分是由于分期付款这一平台为大学生提供了较低的准入门槛,他们觉得有能力用节约的生活费来偿还贷款,以此来“打肿脸充胖子”,形成了攀比的错误消费理念。

(二)网络贷款利率过高,面临高利贷的风险

看似零首付的网络贷款,利率一般较高。比如以分期付款的方式购买一台iphone6Plus,2014年初iphone6Plus新款刚刚的时候,官网售价为6088元,在网上通过网贷分期付款形式购买的手机分为12期付清,每月偿还604月,由此算来一部手机的价钱为7248元,年利率达到了19%,同期银行同类型的贷款利率为6.15%,网贷利率为银行贷款利率的3倍,根据国家规定,民间借贷利率可以适当高于银行利率,但最高不得超过银行同类贷款利率的4倍。商家巧妙的避开了法律的红线,将利率指定在法律规定限额的线下徘徊,还有的公司为了规避法律对贷款利率的限制,将收取的额外费用称为“服务费”,以服务费的名义“巧妙”的躲开了法律的制裁。

(三)网络贷款大量泄漏个人信息,形成安全隐患

网贷分期消费平台,一般需要申请人在特定网络平台上填写自己的个人身份信息、手机号码以及银行账号等私密信息,这就使得申请者的个人信息容易泄露。网络是一个复杂的交流平台,当今信息化时代,科技高速发展,不法分子可以很轻易的通过对某一网站进行信息拦截或者监视,那么大学生们在网络上登记注册的个人信息就很容易泄露,并被人加以利用。而且近几年来,网络贷款的迅速发展,出现了许多各式各样的网贷平台,这其中有大部分是经过审批的正规贷款平台,但也有一部分是存在安全隐患的非法机构,他们通过收取手续费的方式进行诈骗,销售假冒伪劣产品,窃取申请者个人信息等等,因此,网络贷款也存在着一定的安全隐患,这就需要大学生在贷款之前对网贷平台进行详细的考察,确定其安全性,另外,要提高防范意识,避免陷入网络诈骗的陷阱。

四、结语

目前,互联网贷款分期消费作为新兴行业,仍然存在诸多问题亟待解决。政府方面应首先要加强立法,完善对互联网金融行业的监管,对服务对象进行详细的规范,督促行业自律,从而保障大学生在网贷过程中的各项权益。作为建立网贷平台的公司,也应当加强本行业内的互相监督,创造一个良好的网络贷款平台,并不断的升级改进,提供一个安全的网络贷款环境。另外,作为一名大学生,更是要树立起理性的消费观念,不盲目攀比,合理进行贷款分期消费,加强自我保护意识,在权益受到侵害时,用法律的武器来保护自己。

参考文献:

[1]郭琳娜.大学生网络分期消费产品发展现状、原因及利弊分析[J].中国市场,2015(16).

[2]张雅博.大学生网络分期付款消费情况及现状调查_以洛阳三所高校为例[J].对外经贸,2015(9).

[3]夏露,朱杰.具有高校特色的P2P网贷平台初期经营模式的探索[J].财经纵览,2015(31).

[4]杨传忠.当代大学生消费观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2.

[5]潘敏学.对大学生超前消费的分析及引导[J].山西财经学院学报,1992(S1).

[6]金露露.互联网金融背景下大学生分期购物平台风险研究[J].淮南师范学院学报,2015(5).

互联网金融对大学生的利弊范文2

关键词:金融诈骗;分险;互联网金融

现在兴起的经济类诈骗案件已不同于以往,更多地利用网络的便利进行行骗,跨区域、金额较大,甚至境外注册,给案件的侦破和查办带来很大困扰。尤其金融案件中,不法分子常利用现代支付手段多样化,利用多种诈骗手法欺骗他人,通过违法手段获得非法利益。互联网的发展在给提供方便快捷的同时,也为不法分子提供了违法的可能。

一、多样化诈骗方式

犯罪方式不断升级,不法分子利用电话、网络等途径进行精心布局,往往由多人配合完成,不仅针对用户个人,甚至造成企业财产损失,其行为不仅扰乱了市场经济秩序,还造成社会信任度降低,不利于人与人之间和谐相处,不利于和谐社会的构建。

(一)推送短信,诱骗上当

不法分子利用伪基站向人们推送短信,通过车载等途径,各地市间转换地点,达到发送范围广,受众群体多的目的,同时也可以避免相关机关的检查。如果接受短信的人群,抵抗力不强,防范能力不够,很容易受到不法分子的诱骗,落入不法分子的圈套。

(二)病毒入侵,用户信息泄露

不法分子通过在用户的电脑、手机等终端设备上植入木马病毒,进入用户的终端设备,盗取个人信息、银行卡信息等。通过非法获得的银行卡窃取用户资金获得违法收入。

(三)钓鱼网站以假乱真。

当用户因购物或生活所需需要网上支付时,可能会碰到网站链接或突然弹跳出类似银行网站的网页,这种网站就是钓鱼网站。因为钓鱼网站与真实的银行支付网页十分相近,用户很难辨别真伪,用户在不知不觉中向不法分子提供了个人信息,进而造成资金损失。

(四)以社会公共机构名义诈骗

犯罪分子通过特定软件拨打用户的电话,用户电话显示出政府机关或社会机构的电话号,这是一种特殊的设备发出的信号,人们在接到电话时看到某一机构号码,但并非是真正的相关机构拨打的电话。即使人们通过电话查询也只能验证号码是否是某一部门的号码,并不能查到拨打地点,是否真正由此机构拨出。例如不法分子假冒公安人员或银行工作人员告知用户自己的银行卡信息泄露等需用户重设信息,不法分子在用户重设密码等个人信息过程中就获得了用户的银行卡信息等。

(五)冒充熟人。

不法分子在与用户联系时,以熟人身份自居,与用户谈话、交流拉进感情。他们通常不会急于索要钱财,一般联系时间较长,他们寻求一个被接受的过程。当用户放松警惕时,他们往往在恰当的时机提出最近有些经济困难博取用户的同情心,利用人们对熟人的信任和同情心理而进行作案。

(六)利用新型支付方式。

网银、第三方支付工具等在便利化人们生活的同时,也给犯罪分子以可乘之机。不法分子在与人交易过程中利用新型支付方式,利用他人的疏漏钻空子,逃避掉真正支付的过程。譬如,在交易过程中,不法分子告诉收款方自己已转账,并拿出早已准备好的转账截图给收款人看,而收款人看到后就默认了其已收到款项,并没有真正查实。收款人的大意和疏漏给自己带来了经济损失。

二、目标群体

不法分子在作案前都要先锁定作案目标,那么不法分子是怎么选定作案目标的,那些人群是他们的首选目标?

(一)老人群体

因为老人这一群体对新事物接受程度低,接收信息过程慢,尤其面对网上支付、第三方支付等新型支付方式,了解很少,甚至对传统银行卡支付业务了解不足,导致老人成为不法分子作案的首选。老人在与不法分子沟通过程中,其反应能力、分辨能力不足,更增加了受骗的可能性。

(二)学生群体

大学生群体是一个相对独立的群体,这一年龄层的人群,脱离家庭和学校的管束,相对独立,有一定的分辨能力和接触新鲜事物的能力,但往往不足以判断和处理突发事件。单纯的思想和简单的行动往往容易受不法人员的欺骗。而高中以下的学生群体,往往受家庭和学校的关注更多,他们往往咨询家长或老师的意见,与社会接触机会也较少,而避免了诈骗案件的发生。

(三)欠发达地区人群

在欠发达市区,人员流动较少,相对较为闭塞,信息传递不足,人们防范意识较弱,更易遭受诈骗。在落后的农村或县城,人们思想意识不足,接受到的防范信息不足,对违法犯罪分子不能辨别和防范,导致诈骗案件多发,引起当地经济财产流失。

三、当前经济类诈骗的变化趋势:

不法分子改变以往的犯罪手段,更加注重多人合作,经常以团伙形式作案,每个人分工明确,比以往更老练。利用网络手段,引导受害人通过网络支付,这样极容易产生跨地区作案,给案件的侦破带来极大的挑战。不法分子的反侦查能力逐渐增强,经常变换住所或更换联系方式等逃避相关机关的追查。在犯罪实施过程中,他们制造的骗局更加缜密,多人相互配合,环环相扣,辨别程度更加困难。

四、面对当前局势,银行怎样应对:

(一)提高客户分辨能力

作为客户的服务主体,银行在获取经济利益的同时,有义务增强客户的防范意识,最大程度的保障用户的经济利益。在客户办理业务的时候,及时针对业务可能存在的风险向用户提出并加以分析利弊,告知客户最佳防范措施。帮助客户提高经济诈骗特别是金融诈骗的认识水平和分辨能力,从根本上杜绝可能出现的受骗可能。

(二)提高银行员工业务水平

通过定期或不定期的员工培训,向员工普及最新经济诈骗案件信息,使员工充分了解不法分子的最新作案手段,在业务流程中规范执行,杜绝不法分子钻空子。同时各个部门间加强相互监督检查,尽可能地提高业务水平和服务水平。对经济犯罪,每位员工要充分了解经济犯的形式和途径,对可能存在的隐患坚决杜绝,提高自身防范意识。

(三)完善银行业务流程

银行工作人员在把控业务流的过程中,要针对可能发生的诈骗行为的各个环节、各个流程,严格监督和审核,不合规行为及时改正,对可能存在的风险及时规避和纠正不合规做法。譬如对于客户丢失身份证、银行卡等情况,做好挂失、补卡各个环节的审查、放卡,登记客户真实信息,完善业务流程,降低银行经营风险。

(四)科技防范

针对新型支付方式的出现和互联网金融的发展,要大力发展科技,利用科学技术的优势。技术的创新有利于支付手段的创新,有利于强化支付手段的安全保障措施,有利于加安全级别,同时简化支付程序,更加方便、快捷的完成交易。通过科学技术的提升,促进银行业现代支付手段的提升和银行业务的多元化,在发展银行业务的同时,保障消费者的权益。

(五)通过强制措施,规范银行经营环境

针对当前经济诈骗行为的发展,各个银行首先要进行自查,对于工作中的纰漏和可能产生风险的环节积极整改。完善其银行工作流程,通过制度保障规定的执行,通过强制措施,加强内部管理,以高压态势严肃银行业内的经营环境。

五、结论

银行作为传统金融机构的重要一员,其分布范围广,经营时间长,影响程度深的特点,为应对近几年经济诈骗多发的态势,银行应积极推出防骗、止骗多种方法,提高客户在复杂的经济环境中的分辨能力,提高风险意识,最大程度保障用户的安全。同时积极配合国家应对诈骗案件的举措,严格业务流程,在实践中总结,在总结中学习,在学习中提升,应对可能发生的违法犯罪活动。

参考文摘:

[1]崔文静. 光大银行商业汇票业务操作风险及防范对策[D].宁波大学,2012.

[2]吴琳. 中小商业银行操作风险控制研究[D].山东大学,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