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的覆盖范围划分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网络的覆盖范围划分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网络的覆盖范围划分

网络的覆盖范围划分范文1

关键词 无线网;网络规划;网格

中图分类号TP3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674-6708(2014)122-0221-02

0 引言

传统无线网规划一般按照点、线、面三大类型场景进行现状分析及方案编制,综合各场景市场发展策略、网络覆盖状况、网络承载业务量等因素排出建设优先级。在精细化投资管理要求下传统分析方式的短板日益凸显:

1)城区分为密集城区、一般城区,划分区域过大,实际上城市内不同区域的用户密集程度、用户行为、网络覆盖情况、市场发展还是存在一定差异;

2)所有行政村简单归为一类,实际上部分区域发达行政村已赶超一般乡镇的规模;

3)道路贯穿的范围广,涉及区域类型较多。

基于网格进行无线网规划正是为了应对精细化投资管理的要求,按照一定规则将城区划分成若干个无缝的网络栅格(以下简称“网格”),以网格为单位进行网络、市场等分析从而实现精细化投资管理的目标。网格化对于网络规划具有重要意义:

1)通过地理化的合理聚类,对各网格的资源配置、业务发展等情况进行分析,了解资源配置与市场发展的匹配度,根据不同情况制定相应的发展策略,实现精细化管理。

2)网格化颗粒度介于“点、线、面”与站点之间,使判断投资方向的维度由二维变为三维,为决策者在考虑投资方向时提供立体、全面的参考。

3)网格化更有利于梳理现有网络资源,同时网格内相对适中的基站规模便于规划、建设、维护、市场营销人员熟悉现有的基站分布。

下文从网格划分、网格归类、网格覆盖策略三方面进行介绍,探讨基于网格进行无线网规划的思路。

1 网格化规划的整体思路

无线网网格化规划思路的三个主要步骤:

1)网格划分:地理化合理聚类。

2)网格归类:多维度分析网格的价值及网络成熟度后进行归类。

3)结合公司的整体发展策略,针对不同类型网格提出不同的覆盖及投资策略。

随后结合“点、线、面”、网格、站点三个维度对投资方向进行判断。

2 网格划分

为实现资源配置与市场发展的紧密结合,形成有效互动,建议与市场营销网格相结合。但通常市场营销网格管辖范围较广,且管辖范围内包含不同的无线场景,需要进一步细化分析。所以建议分两级进行网格划分,第一级与市场营销网格布局一致,第二级在市场营销网格内进一步细划单元网格。此处介绍一种基础的单元网格划分方法:

1)单元网格是闭环、连续的布局形式,应考虑地形地貌、行政区域和功能特征,将无线网络环境相似的区域划分为一个无线子网格。

2)参考行政区划分,如区县、乡镇的边界,单元网格的划分应便于人口和经济等基础信息数据的统计,便于进行网络覆盖、网络质量、业务量等方面的评估。

3)参考现有的室外物理站址分布。城区的单元网格划分一般以10~20站址左右为宜;郊区网格面积划分一般以15~35个不等。划分单元线子网格时,可以参考业务量或用户分布,一定程度避免人为因素造成的不准确。

4)单元网格应具有一定的完整性,最好以完整的一个(或相关的几个)住宅区、城中村、工业区等定义为一个微网格。校园、CBD等区域划分专题网格,不需要覆盖的区域划分为独立网格。

3 网格归类

网格归类指结合网格的价值等级及网络成熟度进行分析归类,是判断投资方向的重要参考依据。价值等级越高的网格其网络覆盖质量、用户感知要求也最高,相应的建设需求排序越靠前。下文以四个维度为例介绍网络归类办法。

3.1 网格价值

网格按其价值属性可以分为:核心价值网格、普通价值网格、低价值网格。核心价值网格为业务密集区域,普通价值网格业务密度次之,低价值网格吸收业务量最低;网络价值分析涉及指标:业务密度、单站投资回收期,其中业务密度为首要判别标准,单站投资回收期作为对网格价值进行修正的指标。三类网格归类计算方法如下:

1)核心价值网格:按照网格业务密度的大小进行排序,取top30%作为核心价值网格

2)普通价值网格:网格业务密度≥本地网平均业务密度

3)低价值网格:网格业务密度

4)单站投资回收期小于2年的网格网上升1档,已经是最高档的网格档位不变。

说明:(1)业务密度=网格内或本地网所有基站全天综合业务量/网格内或本地网覆盖面积;(2)网格单站回收期=网格内平均单站投资/(平均单站年收入*EBITDA率)。

3.2 网络成熟度

网络成熟度分为三类:成熟型、成长型、起步型。成熟型代表网络覆盖、质量已较完善,成长型是指网络覆盖、质量通过较少投资建设后即可完善,起步型的网络覆盖及质量还有待提高;网络成熟度的相关指标:MR数据(Ec/Io及RSCP)、用户投诉信息,MR从网络层面对网络成熟度进行评判,是主要判别标准,用户投诉信息反映用户对网络情况的感知,用来对网络成熟度进行修正。具体归类方法如下:

1)成熟型:网格平均每小区Ec/Io≥本地网均值,同时网格平均每小区RSCP≥本地网均值

2)成长型:其他情况

3)起步型:网格平均每小区Ec/Io

网格内去重用户投诉次数大于10次或者5次以上VIP客户投诉,则网格成熟度下降一档,已经是最低档的网格档位不变。

说明:本地网RSCP(或Ec/Io)均值=本地网所有小区一周RSCP(或Ec/Io)/本地网小区数

结合网格的价值及成熟度对网格进行归类,一共分为九类:

1)核心价值网格

成熟型:优质网格,网络有效支撑市场发展、保障用户感知

成长型:优质网格,待进一步完善网络覆盖

起步型:优质网格,网络覆盖及质量提升需加强

2)普通价值网格

成熟型:网络覆盖及质量较好,市场发展需加强

成长型:网络质量及市场价值均处于中流水平,市场、网络联动需加强

起步型:网络可能制约市场发展,需加强市场、网络的

联动

3)低价值网格

成熟型:低价值,网络覆盖及质量较好,市场发展需加强

成长型:低价值,网络覆盖及质量一般

起步型:低价值,网络覆盖及质量较差

4网格覆盖及投资策略

为确定投资方向提供参考,需要针对不同类型网格制定不同的网络覆盖及投资策略,建议如下:

1)核心价值网格

成熟型:在保证覆盖及质量的同时,重点保障用户感知

成长型及起步型:优先投资提升网络覆盖及质量,逐步实现全覆盖

2)普通价值网格

成熟型:优化为主,按需投资

成长型及起步型:按需投资,结合实际情况具体分析

3)低价值网格

成熟型:暂缓投资

成长型及起步型:暂缓投资,结合实际情况具体分析

网络的覆盖范围划分范文2

【关键词】网络负荷延伸覆盖MR统计DT测试

中图分类号:F62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1010(2014)-07-0083-05

1 引言

近年来,随着移动业务的快速发展,业务的增长、资源的有限以及日益加剧的竞争对运营商投资策略的制定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如何精确寻找投资重点,是打造一个持续的精品网络的关键所在。

无线网网格化管理就是为实现对无线网进行精确投资而提出的运营思路。利用网格化分析方法,将无线网覆盖的区域划分为多个地理网格,对每个网格进行数据收集、评估,最后根据评估结果进行投资决策。

2 总体思路

无线网网格划分与评估的总体思路是先进行网格划分,网格划分主要考虑地物地貌、场景以及少量的业务走势等因素。然后进行网格属性收集,主要包括场景分类、场景面积、市场发展等相对稳定的信息,这些信息作为网格的属性用于评估网格的重要性。再进行网络性能收集,主要包括话务统计、测量报告、DT/ATU(Driver Test/Auxiliary Test Unit,路测/辅助测试工具)测试数据、信令分析数据、经分数据,这类数据需要不断更新。最后进行网格评估,主要从多个维度进行综合评估,评估结果重要,且其容量、覆盖、投诉等指标不能满足要求时,即为投资重点网格。

3 网格划分

网格划分应该遵循以下几个原则:

(1)首先明确无线基站的小区覆盖边界(可以利用算法来确定),网格划分应该以基站的小区覆盖范围为最小单元。

(2)网格范围不应该跨越同一个行政区域。

(3)一个网格中的地物地貌应该相同。

(4)一个网格中的业务类型及发展趋势应相似。

(5)地理位置连续、建筑群体整体性、人员类别的一致性等等。

(6)网格面积合理性,密集城区建议控制在0.1~1平方公里,一般城区在0.1~1平方公里,郊区在2~3平方公里,农村在3~5平方公里。

(7)同一个网格中的场景尽量少,建议不超过2个。

4 网格数据收集

网格数据的收集包括场景信息、运维数据、经营分析数据、网管端的测量报告、现场测试数据、用户投诉数据及现有的工程规模书架。

对于场景信息,主要是大中院校、医院、写字楼、宾馆、政府机关、水域、公园、农村等,具体场景类型如表1所示:

表1场景类型

区域类型 区域名称

A类区域 高校(含职业学校、中专)

商业街区

外来务工聚居区

医院(二级以上医院)

交通枢纽(机场、火车、汽车站)

垂直行业连锁服务机构(连锁咖啡厅、连锁酒店、连锁餐饮、连锁院线等)

垂直行业聚类商业楼宇(甲级写字楼、专业市场、政府服务机构、终端卖场、500强企业)

B类区域 居民小区

会展中心/体育场馆

商务写字楼

星级宾馆

政府机关

大卖场/电脑城/小商品批发中心

银行

地铁

C类区域 郊区

中小企业

D类区域 村庄

山农牧林区

在做网格划分时,应使得同一网格内的场景尽量少。

对于运维数据、经营分析数据、网管端的测量报告、现场测试数据、用户投诉数据,主要是通过分析这些数据,以评估现网的运营情况,分析网格内用户的行为。

工程规模数据是指网格内需要覆盖的热点数、楼宇数量,已经覆盖的热点数、楼宇数,包括宏基站和室分覆盖情况。

5 网格评估

网格评估的目的是根据评估结果来决定对网格的投资力度。下面讨论一种量化的网格评估办法,即对网格里面的各个要素进行量化评分,所有要素总分相加满分为100分,得分越高的网格投资价值越大。

根据前面网格数据收集的内容,把网格评估的指标体系分为10个一级指标,每个一级指标又细分为若干个二级指标,对一级指标和二级指标给予不同的权重比例,详见表2。

其中,一级指标的权重之和为100%,二级权重根据不同的指标,有的是一级权重的再次分配,有的只是一个相对值,比如终端分布中智能手机的权重6%,普通手机4%,表示智能手机的多少对网格的影响更大。

各指标的权重设置基于重要性、紧急性两个因素考虑。比如网络负荷指标与业务量直接相关,与网络的投资回收效益直接相关,所以十分重要。同时,网络负荷过高会产生拥塞,导致客户投诉,从这方面看,网络负荷高又属于紧急事件,所以其权重值大。与网络负荷相比,场景价值是在长期的网络运营过程中总结的经验,场景价值越高,业务量越大,网络的投资回报率越高,该指标也十分重要。但场景价值高,并不意味着急需投资,有可能前期已经进行了足够的投入,网络已经能够满足现有的容量需求了,也就是说场景价值高并不一定具备紧急性的属性,所以场景价值指标的权重比网络负荷指标的权重要低。

表2中所列的权重值是根据重要性和紧急性的程度给的初始值,可根据以后运用的效果做调整。

下面讨论如何对各一级指标进行量化评分。

5.1场景价值评估

(1)

其中,场景面积是根据上文对区域类型的划分,一个网格中A、B、C、D类区域的面积,对不同的场景分别给予不同的二级权重。如果某网格中只有A类场景,则此网格场景价值得分为12%,即为场景价值指标的满分。

5.2业务类型评估

(2)

其中,业务强度=业务量/网格面积,对不同的业务可以取不同的计算单位,比如语音类可以用Erl/km2,流量类可以用Mb/km2。

如果某网格中所有的业务类型的业务强度都是全网最大的,则此网格业务类型得分为10%,即为业务类型指标的满分。

运营商在设置不同业务类型权重的时候可以基于收入贡献和QoS(Quality of Service,服务质量)要求,收入贡献大的、质量要求高的业务可以提高权重。

5.3终端分布评估

终端分布得分=智能终端得分+普通终端得分(3)

(4)

(5)

如果某网格中所有的终端都是智能终端,则此网格终端分布得分为6%,即为终端分布指标的满分。

5.4网络负荷评估

网络负荷得分=资源利用率得分×资源利用率权重+拥塞率得分×拥塞率权重(6)

(7)

(8)

在网络负荷的评估中,需要定义资源利用率基准值和拥塞率基准值,此基准值可以参考考核指标和网络实际情况取定。当实际拥塞率、资源利用率低于基准值时,其相应的得分为0。

资源利用率和拥塞率越高,网络负荷得分越高,如果某网格中资源利用率和拥塞率都是全网最高的,则此网格网络负荷得分为18%,即为网络负荷指标的满分。

公式(7)(8)中的平方指数目的是使偏离基准值越远,得分的上升速度越快。

5.5覆盖强度评估

覆盖率得分=DT覆盖率得分×DT覆盖率权重+MR覆盖率得分×MR覆盖率权重 (9)

(10)

(11)

其中DT是指道路测试,MR是网络侧获得的测量报告,通过MR可以客观地呈现网络覆盖弱盲区。

在覆盖率的评估中,需要定义覆盖率基准值,当实际覆盖率高于基准值时,表示覆盖已经达到要求,其相应的得分为0。

如果某网格中DT覆盖率和MR覆盖率都是全网最低的,则此网格覆盖强度得分为9%,即为覆盖强度指标的满分。

5.6用户投诉评估

投诉得分=VIP投诉得分×VIP投诉权重+普通投诉得分×普通投诉权重 (12)

(13)

(14)

其中,投诉强度=网格内投诉次数/网格内业务量,网格内业务量可以是会话次数,也可以把各种业务统一为爱尔兰。

如果某网格中VIP投诉强度和普通用户投诉强度都是全网最高的,则此网格用户投诉得分为10%,即为用户投诉指标的满分。

5.7市场经营评估

市场经营得分=ARPU得分×ARPU权重+普通用户业务量得分×普通用户权重+VIP业务量得分×VIP权重(15)

(16)

(17)

(18)

如果某网格中ARPU值、VIP用户日均计费时长、普通用户日均计费时长都是全网最高的,则此网格市场经营得分为13%,即为市场经营指标的满分。

5.8发展预测评估

发展预期得分=收入增长预期得分×业务发展权重+市政规划预期得分×市政规划权重(19)

(20)

(21)

其中,收入增长预期由运营商综合考虑此区域将来的业务发展情况,对不同的预期增长情况给予不同的分值。市政规划预期所考虑的重要建筑只是其中一方面,包括大型场所、交通规划等能够带来收入增长的市政规划。

如果某网格中收入预期增长100%、市政规划短期内有大型建筑完工,则此网格发展预测得分为10%,即为发展预测指标的满分。

5.9竞争差异评估

竞争差异得分=覆盖差异得分×覆盖差异权重+站点密度差异得分×站点密度权重 (22)

(23)

(24)

竞争差异评估主要是考虑网格中覆盖情况跟竞争对手的比较。其中,站点密度为每平方公里站点数量。当站点密度高于竞争对手时,站点密度差异得分为0;当覆盖率好于竞争对手时,覆盖差异得分为0。

如果某网格中站点密度和覆盖率与最强竞争对手的差异都是全网最大的,则此网格竞争差异得分为6%,即为竞争差异指标的满分。

5.10延伸覆盖需求评估

(25)

延伸覆盖需求是指网格内除了正常的宏蜂窝覆盖以外,还有楼宇的室内分布、街道站的微蜂窝、直放站的延伸覆盖,包括市场营销方面的延伸覆盖需求,网络优化方面的延伸覆盖需求及原则上应该延伸覆盖的需求。

如果某网格中所有的延伸覆盖需求都没有进行延伸覆盖,则此网格延伸覆盖需求得分为6%,即为延伸覆盖需求指标的满分。

6 网格投资方案分析

通过以上网格评估的方法,可以得出每个网格的得分,得分越高的投资价值越大。对于评估得分靠前的网格还需要深入分析具体指标,从而确定采取优化、扩容、新建、市场营销、双网协同等的投资方案。

比如,如果是容量问题,首先分析小区间话务是否平衡,先进行资源的拆闲补忙;如果网格内小区话务都忙,则优先进行扩容;如果小区的配置已经达到上限,则考虑进行小区分裂,新建基站。

7 结束语

本文提出的无线网络覆盖区域网格划分方法及网格评估的方法都可以结合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包括网格大小、网格评估指标体系的维度、指标体系的权重等。

在人工采用这种方法逐渐成熟以后,还可以开发一种基于知识库匹配技术的智能投资决策系统。即将通过网格评估系统得出的结果输入到一个知识库中,知识库里面有各种不同的指标组合对应不同的投资方案,对输入的结果进行智能匹配后得出一个自动投资方案,经过评审后形成最终投资方案。最终投资方案一方面付诸实施,另一方面反馈到知识库中,可以不断完善知识库的投资方案组合。

参考文献:

[1] 韩斌杰,杜新颜,张建斌. GSM原理及其网络优化[M].2版. 北京: 机械工业出版社, 2010.

[2] 彭木根,王文博. TD-SCDMA移动通信系统[M]. 2版.

北京: 机械工业出版社, 2007.

[3] 窦中兆. WCDMA系统原理与无线网络优化[M]. 北京: 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9.

[4] 罗建迪,汪丁鼎,肖清华,等. TD-SCDMA无线网络规划设计与优化[M]. 3版. 北京: 人民邮电出版社, 2010.

[5] 啜钢. CDMA无线网络规划与优化[M]. 北京: 机械工业出版社, 2004.

作者简介

网络的覆盖范围划分范文3

【关键词】广电网络 700MHz频段超级WiFi方案 应用

1 700MHz频率使用现状

全球统一将700MHz频段划分给IMT,由于其相对于其他更高频段优异的无线传播特性,是移动通信的黄金频段,国际上普遍用于部署LTE。2007年WRC-07大会把一区国家的790~862MHz频段划分给IMT。2012年WRC-12大会上又通过了在2015年将694~790MHz频段用于IMT。700MHz频段可能成为LTE的全球统一划分频段或全球漫游频段,亚太地区国家支持FDD/TDD两种方案,中国支持并推动700MHz全用于TDD。

2 广电网络700MHz超级WiFi技术的应用的重要性和迫切性

2.1 广电网络700MHz超级WiFi技术的应用的重要性

目前,随着无线宽带和IOT等技术水平的提高,1GHz以下WiFi技术逐渐获得较大发展。按照国家广电总局关于地面数字电视广播覆盖网的发展规划,预计2020年才能完成数字化的转换任务,700MHz频谱释放延后。广电网络逐步在700MHZ频段部署无线接入系统,能够大大降低广域覆盖的设备成本,大大减少降低建网投资。

广电网络应充分利用700MHZ频段构建广电无线数据接入网。采用700MHzLicense授权频段,从频谱规划上,避免了当前运营商采用2.4GHz/5GHz开放频段带来的严重干扰问题。通过有序的网络规划,部署大功率700MHzWiFiAP产品,提升AP覆盖,解决多用户接入,采用MIMO或者MU-MIMO等技术,提升带宽和用户接入数,通过FullMesh解决相邻站点同频干扰。

700MHz超级WiFi成为广电网络转型升级,跨越发展最为关键的技术,也成为移动互联网时代广电网络生存发展的命脉。

2.2 广电700MHz超级WiFi技术的应用的迫切性

在城市,可以依托城市信息化资源,融合先进的城市运营服务理念,借助广电行业强大的公共传播优势,打造集新闻资讯整合传播、城市公共信息查询、城市生活信息服务、移动电子票务分销、城市应用产品推荐、城市手机游戏运营、移动电子商务(O2O)以及城市互动娱乐社交应用,构建移动互联网城市信息云平台。

在乡村,丘陵多、地势起伏,特殊地貌特征造成宽带网络建设难度较大,投资成本高昂。伴随着智能手机等移动终端逐步渗透到农村,做好农村数据网络的技术选型和场景布局已成为运营商乡村战略发展的重中之重。广电行业如何响应国务院“宽带中国”的战略实施?在广大乡镇农村地区引入700MHz频段搭建4G网络,加速完善农村地区宽带网络覆盖,缩小城乡间的“数字鸿沟”,解决农村用户的宽带业务需求已迫在眉睫。

3 广电网络700MHz超级WiFi技术方案

3.1 700MHzWiFi解决方案分析

早期,WLAN芯片MAC基带芯片与RF射频是相互分离的,所以在这些WiFi芯片方案中,只要将2.4GHz或5GHz的RF芯片换成700MHz频段即可。框图如图1所示。

如图1所示,WLAN芯片MAC基带芯片与RF射频相互分离,利用零中频(基带)IQ信号和RF调制芯片对接,把RF芯片内部的频率合成器和压控振荡器适配到700MHz频段,根据实际需要,适当调整WiFi信号间隙等参数,即可在当前大规模WLAN方案基础上,发展700MHzWiFi技术。

随着WiFi技术的不断发展,SOC芯片得到了更为广泛的应用,一是如图1所示中,MAC和RF集成在同一芯片中,修改RF芯片,使之适配到700MHz频段。二是采用外挂混频电路,把2.4GHz/5GHz降频到700MHz。原理框图如图2、图3所示。

在2.4GHz/5GHzSOCWiFi基础上,利用频率合成器将2.4GHz和5GHz转换为700MHz,后级可增加700MHzPA和LNA,提高发送功率和接收灵敏度,保证覆盖范围需求。

3.2 700MHz超级WiFi网络部署

进行700MHz超级WiFi网络部署时,主要要做好以下三个方面的事项:

(1)站点覆盖和选址问题。解决WiFi覆盖和干扰问题,统一SSID,方便用户自动识别700MHzWiFi信号。

(2)合理规划频段,频率使用范围,信号发射功率,做好网优工作。解决当前WiFi开放频段带来的强干扰问题和用户争用问题。

(3)简化用户接入认证,自动认证。提升用户体验,吸引用户使用。

4 广电网络700MHz频段超级WiFi方案在我国应用前景

4.1 有利于城镇与乡村同步发展

(1)传统的农村宽带信息化采用有线宽带接入的方式,由于农村用户比较分散的特点,有线宽带接入存在“最后1km”的障碍。特别是在偏远农村,固网宽带接入存在困难。采用700MHzTD-LTE网络作为无线宽带回程网络的方式给乡镇农村居民提供移动宽带业务,可对偏远农村地区实现快速大范围的覆盖,有效解决有线宽带最后1km的接入瓶颈。

(2)当前,根据700MHz频段4GTD-LTE基站的测试情况来看,农村环境下,处于低频段的700MHzTD-LTE覆盖半径约为2.6GHz的3-4倍,覆盖面积约为2.6GHz的10倍。室外环境下,700MHz的平均信号强度比2.6GHz强20dB,室内环境下,比2.6GHz强20-30dB。根据通信原理,700MHz良好的传播特性和覆盖能力,将使得TD-LTE建网成本大大降低。

4.2 进一步推动我国信息化的发展

700MHz频段超级WiFi能够提供城市全域公共免费WiFi覆盖,可以成为城市最为重要的开放式数据网络,同时也推动乡村宽带发展,为乡村居民提供廉价、高效的宽带接入,缩小城乡差距,推动我国信息化进一步发展。

5 结束语

综上所述,700MHz频段具有信号覆盖广、组网成本低等优点,有利于实现城镇与乡村同步发展。“移动互联网时代”已经来临,广电网络必须制定科学合理的700MHz超级WiFi技术方案,大力推进融合应用和发展,从而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双赢。

网络的覆盖范围划分范文4

关键词:无线网络优化 室内分布系统 BBU+RRU

中图分类号:TN929.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9416(2012)11-0062-03

1、引言

近年来,移动通信市场得到了迅速发展,在高校,各营运商针对学生用户开展的优惠套餐资费进一步增加了校园用户对网络容量的需求,提升了网络的话务量,这势必增加用户对网络的需求及网络质量的要求。为了给高校用户提供优质的网络服务,这需要网络优化人员对网络及高校用户特性进行分析,提出一个合理的网络优化方案。如何利用现有网络资源,提供优质网络服务,即低投入、高产出、见效快,是值得网络优化人员考虑的问题。

2、校园无线网络特性

2.1 校园覆盖特性

现在高校校园一般都有生活区和教学区的划分,在生活区和教学区的室外环境都有良好的网络覆盖,一般在室外环境不会产生网络问题。校园内的地下室及电梯由于相对空间密闭,穿透损耗大,以及信号阻断,加上周围植被多,基本上是信号盲区,这些区域的覆盖必须通过建设室内分布系统来保证覆盖。而校园内多植被,房子间的间距比较小,造成一些深度区域,无线网络覆盖差,干扰大,拥塞大,这些区域都需要加大网络优化,提高网络质量。

2.2 校园网络业务特性

校园内用户呈现的特性,在某些时间段内使用比较集中,在这样的情况下,无线网络表现为:(1)数据量大,很多学生用手机上网;(2)话务量迁移的问题,如白天话务量主要发生在教学楼,晚上话务量主要在宿舍;(3)话务量集中,学生的话务基本集中在18点以后,特别是21点到24点是其通话的高峰阶段且通话时间较长。这些特征使得校园室内环境网络存在覆盖差、拥塞严重、干扰大等一系列无线网络问题。

针对校园无线网络所呈现出来的问题,在保证其资源利用价值最大化的前提下,合理的规划与优化无线网络,是一个势在必行的问题。

3、无线网络优化方案设计

通过上面的分析,校园是一个典型的深度覆盖场景,需要实施小区内外的一体化覆盖解决方案才能提供良好的校园综合覆盖效果。在不影响原基站的信号覆盖的前提下,原则上采用“增而不减”的方式,即增加专用天线对校园进行覆盖,同时不减少原有天线;为了控制新增天线和原有天线的信号覆盖重叠区域,原则上采用“多天线共小区”的方式,可新增天线和原基站的相应天线共用同一个小区;并根据场景合理的设置天线的方位角、下倾角,满足信号覆盖,同时避免信号外泄。在进行室内外分布系统建设时,要充分考虑到其话务迁移的特点,从学生公寓和教学楼之间在话务分布上具有时间和地理上互补的特点。应考虑到话务迁移,可将教学楼的小区与相应学生公寓楼进行小区合并,实现教学楼和学生公寓资源共享。对数据流量大的宿舍楼,可以对其建立室内WLAN对数据量进行分流。具体措施:

(1)信源选择:现在校园面积比较大,为了满足覆盖,需要消耗大量的信源功率。因此信源建议采用分布式建站BBU+RRU,同时采用多RRU合并技术扩大单小区覆盖能力。

(2)小区划分:根据校园功能区的划分,可以将教学区、教师公寓区、学生公寓区,简单的规划为三个小区。设置合理的切换区,同时避免信号外泄。

(3)楼宇深处引入室内分布系统:在地下室、电梯和走廊等楼宇深处的公共区域,依靠室外信号难以穿透覆盖,通过建立室内分布系统建立无线网络覆盖。

(4)周围宏站穿透覆盖校园建筑物;根据楼宇信号测试,合理的调整室外天馈系统,对基站的机械参数、无线参数、网络参数都需要进行合理的调整,以减少切换,提高通话质量。在对室外天线调整中需要注重合理的利旧,并且减少用户对电池辐射的担忧。对室外的板状天线可以在天线外安装美化罩等美化装置,以便减少用户的忧虑,又提高了校园的美观程度。对天线选型和下倾角等参数,要严格控制其覆盖区域以免造成过覆盖或覆盖不足。针对天线的选型,要根据实际的情况,合理的设置天线的水平波瓣宽度、垂直波瓣宽度。其次,天线的方向角和下倾角的调整。天线方位角,建议从上往下打用以覆盖高层楼宇,且其下倾角先设置向楼的底层打,中层和高层用旁瓣覆盖从周围选择合适的基站进行校园内楼宇覆盖。

(5)室外分布系统覆盖校园内部区域;布设室外灯杆天线进行楼宇的内部的覆盖;在室外分布系统覆盖区域,在容量准许的情况下,采用共小区技术,对楼宇弱覆盖区域进行深度覆盖。并考虑楼宇之间话务迁移的问题,可对不同功能的楼宇进行RRU合并,以达到对资源的合理利用。

(6)室内WLAN建立;室内WLAN对数据量大的楼宇,进行数据分流,减少移动通信网络的话务量。在建立WLAN时,要合理的利旧,进行资源的整合。

4、案例分析与验证

4.1 室内外无线环境分析

某地高校,占地面积约98万余平方米;该校依山而建,植被茂密,楼房错落有致,且楼宇数目众多。学校分布图见图1。

从图中可以明显的区分出教学区、学生生活区、教师公寓区。校园内建立了3个宏基站,基站之间间距只有200-300米,在对校园GSM无线网络进行路测时,校园内室外环境信号良好,校园室内环境普遍存在着覆盖差,干扰严重,拥塞大等无线网络问题。且在校内的电梯和地下室存在着信号盲区,因此有必要建立室内分布系统解决小区室内的信号覆盖。信号覆盖情况如图2所示,其中室外覆盖低于-90dBm的区域主要出现在楼间距小,植被多的区域。而室内覆盖低于-90dBm的区域主要出现在楼宇的平层或者地下室等区域。在对校园整个区域的测试报告和网管数据采集和分析中,可以知道校园话务分布呈现以下特点:话务忙时分布:最忙时出现在工作日的晚上。休息日的话务量普遍偏小,其中工作日前一天的休息日话务量有所回升,长假期间的休息日话务量则大幅减少。语音业务特征:在教学区和学生公寓区的工作日和休息日,语音业务忙时都在20:00—23:00之间,且工作日忙时话务高于休息日。数据业务特征:教学区在工作日出现3个数据业务小高峰,分别在上午、下午和晚上,最忙时在晚上19:00—21:00;学生公寓数据业务忙时则出现在22:0—24:00,要比教学区的数据业务忙时在时间上晚2-3个小时。

通过对校园内的无线情况进行全面分析,可以得知校园内的基站密度高,频率复用率高,接收到校外的越区信号比较多,且同频、邻频干扰严重,导致通话连续质量差,容易掉话;在一些相对比较封闭的区域出现弱覆盖,甚至脱网盲点。(只有结论)为了更好的控制基站覆盖范围,提升网络质量,需要对校区网络覆盖进行优化调整。根据实际情况的调查,主要考虑通过宏蜂窝天线的调正、室内分布系统和室外分布系统的建立解决网络的覆盖问题。

4.2 优化方案分析及验证

在对整个校园网络进行分析后,利用前面的优化思路,对其信源、小区划分、室内\外分布系统、WLAN网络的建立,对整个校园无线网络的协同规划,对基站的机械参数、无线参数、网络参数都需要进行合理的调整,以减少切换,提高通话质量。并对注重合理的利旧,与用户对电池辐射的担忧,利用美化天线以减少用户的忧虑。对天线选型和下倾角等参数,要严格控制其覆盖区域以免造成过覆盖或覆盖不足。针对天线的选型,要根据实际的情况,合理的设置天线的水平波瓣宽度、垂直波瓣宽度。其次,天线的方向角和下倾角的调整。天线方位角,建议从上往下打用以覆盖高层楼宇,且其下倾角先设置向楼的底层打,中层和高层用旁瓣覆盖。在对室外天线改造后我们用GSM测试软件来分析评估无线系统调整前后的性能改善情况。下图为天线系统调整前,靠近基站的楼宇(之一)内接收的信号电平(RxLevSub)的轨迹图,如图3。

从测试结果可以得出,在对室外天线进行调整后,不再存在弱信号的情况;并且在校园内三个宏蜂窝站进行天馈系统的调整后,使其部分楼宇在调整前存在弱覆盖的楼宇,在调整后其信号电平都能达到既定目标。在进行室内分布系统建设时,合理的利旧,同时做到2G、3G和WLAN的协同覆盖,以达到节约资源,控制成本。根据高校用户所呈现出来的独有特点(数据量大、话务量集中、话务量迁移),在对高校网络进行室内\外分布系统建设时,要提供良好的室内信号,同时也要借助室外分布系统对室内信号的补充覆盖,并且做好室内外的参数切换。为了充分吸收话务量,可以考虑到共RRU技术,将不同功能的楼宇组成同一个小区。例如将宿舍楼和教学楼、食堂等其他楼宇组成一个小区。采取这样的方式,能最大化的利用无线资源,但是必须是在充分对共RRU的楼宇做容量估算,达到了容量要求才能采用这种共RRU技术。图4为学生公寓和食堂共用信源进行无线网络覆盖的系统图。从图中室内分布系统是针对学生公寓,室外分布系统是针对食堂。这两栋楼宇在室外的同一小区覆盖范围内,充分考虑到容量和切换后采用共RRU技术。采用共RRU技术,对食堂信号和学生公寓进行覆盖优化后,通过工程施工后的复测,学生公寓和食堂不存弱信号,信号覆盖良好。

5、结语

本文从多个角度对高校用户的行为特点进行了分析,结合实际情况,提出了一些解决高校网络覆盖问题的方法,旨在能对日后的校园网络优化工作提供帮助。

参考文献

[1]张威.GSM网络优化原理与工程[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09.

[2]段跃忠等.高校校园的TD-SCDMA覆盖解决方案研究[J].移动通信,2010(1).

网络的覆盖范围划分范文5

【关键词】LTE;FDD;高速铁路;网络覆盖

传统通信技术在数据信息传送模式上具有一定的弊端因素,传输信道的带宽窄,处理运行速度慢,使之造成较大的延时效应。而现代4G组网模式中,每秒传输数据信息的速率能够达到上百兆,避免了因延时效应造成数据信息丢失的现象。

一、LTE技术概述

LTE(Long Term Evolution,UTRA长期演进)是无线通信从3G向4G演讲的重要技术,该技术的目标是实现更高的数据速率、更短的时延、更低的成本,更高的系统容量以及改进的覆盖范围。

LTE系统同时定义了LTE FDD(Frequency Division Duplexing)与LTE TDD(Time Division Duplexing)两种方式,分别使用频分双工和时分双工,国内习惯于将LTE TDD称为TD-LTE。TD-LTE与LTE FDD本质上共用一套标准基础,相似度超过90%,但在业务实现的技术上有着一定差别,因此在频谱配置与利用率、速率、覆盖范围、抗干扰能力等方面就有了各自的优劣。

二、FDD-LTE技术特点

FDD-LTE在系统运行工作原理层面上的特点包括在传送信道内数据接收与发送的分离模式、频率段选取模式、时间调度模式以及业务支持点模式。FDD是频分双工传输模式,在传输信道内根据同一时隙不同频率段进行数据信息的传输。其中在信道分离模式上,是根据两个不同的频率段中对称信道在接收信息时隙上划分的,具有相同的时间间隔,但保护频段的方式采用的是隔离两个不同的传输频率,这样在传输模式上便能根据FDD的运行模式进行有效的传输。频率段的选取是根据上行传输链路与下行传输链路的比值进行有效的选取,宽带调频性质依据傅里叶级数的线性变换以及调频指数的近似取值来确定,傅里叶级数在单频信号中的调测公式为m(t)=Amcos2лfmt,A代表在FDD频分系统中调测信号的幅值,f代表在FDD频分系统中调测信号的频率,t代表在FDD频分系统中调测信号的检测时间。当数据都确定后根据贝塞尔函数解析式便能求出单频的调测信号。

根据时间调度模式的划分,可分为单工、半双工以及全双工调度模式。其中单工原理是单方向时间的传输形式,只能由一个终端系统向另一个终端系统进行单方向的传输。半双工运行原理是两个终端系统可以进行互调,但是只有在一个终端系统传输完毕之后,才能进行另一方向的传输。这两种模式都增大的信息传输的延时,而全双工的调度模式,是由两个终端系统进行彼此之间的互发,不存在两者在传输信息时,造成的延时效应。在业务支持点模式上FDD采用的是对称式的业务节点,当传输的数据业务存有相等的码片长度,便能高效的利用频谱资源,但当传输数据信息的码片不等长度时,便大大降低了传输信道内频谱资源的利用率。其次在子帧划分片段上,能够将10ms的数据帧在频率子网段的划分下,可划分为10段等长的子帧,并且每段的子帧在结构组成上有2个等效的时隙片段组成,时隙片段的等效长度为0.5ms。这样的子帧结构在信道上下行配比关系上能够对多子帧信息的传输模式进行调度。

三、FDD-LTE网络在高速铁路的覆盖分析

随着智能终端和移动互联网业务的高速发展,乘客搭乘高铁出行时,会有越来越多的移动办公和娱乐等数据应用的需求。与以往的铁路网络覆盖相比,高铁网络覆盖不仅要提供良好的语音业务,而且乘客对数据业务也有较高的要求。在FDD-LTE网络覆盖高速铁路时,多普勒频移现象和小区间频繁切换的问题尤为突出。因此,如下针对高铁FDD-LTE覆盖方案中的一些问题的分析。

(一)网络特点

高速铁路有着特殊的移动通信场景,导致网络覆盖的难度大大增加,主要具有以下5个特点:①运行速度快,导致出现多普勒频移现象。多普勒效应是指接收到的信号的波长因信号源和接收机的相对运动而变化。在移动通信系统中,设备的移动速度越快,多普勒频移出现的次数越多,基站接收信号的性能也越差。②车体穿透损耗程度大,无线覆盖能力较低。高速列车采用密闭式厢体设计,车体损耗较大,高铁列车车厢的穿透损耗可达24 dB,这对基站的发射功率和接受灵敏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③切换频繁。终端的高速移动导致穿越切换区的时间变短,切换难度增大。当穿越切换区的时间小于系统处理时间时,会因切换无法完成而导致掉话和脱网,进而影响了用户的通信服务体验。④线状覆盖区域。⑤多覆盖场景。高铁沿线场景复杂,高速铁路组网技术需要满足大多数场景的要求。

(二)组网和解决方案

1.覆盖分析

(1)专网覆盖

目前,高铁2G和3G网络覆盖均逐渐采用专网进行,LTE对高速铁路的覆盖也建议采用专网组网的形式,通过设置参数和频率,使专网与公网分离,从而在最大程度上满足高铁区域的覆盖要求。专网沿线可采用链型邻区设计,不与公网切换,以保证用户在高速移动时可切换和重选,从而提高通信质量。

(2)站址选择

高速铁路车体由金属钢板或高分子合成材料构成,穿透损耗较大。为了降低车体穿透损耗,运营商在选择建设基站时应该尽量使基站靠近铁路,建议基站与铁路的垂直距离在50~200 m之间。

(3)站间距选择

为了确保高质量的网络覆盖,FDD-LTE下行电平强度控制在-100 dBm左右。某省试验网高铁专网的平均站高统计如表1所示。

经综合考虑,高铁FDD-LTE站间距的选择为:在F频段、平均站高25 m的情况下,非边界小区站间距应在1 km左右为宜;边界小区站点存在重叠覆盖区,站间距在600 m左右为宜。目前,2G和3G线网的站间距主要集中在500~1 000 m之间,可满足FDD-LTE网络站间距建设的需求。在满足覆盖需求的情况下,可考虑共址建设,以减少工程投资。

(4)链路预算

分析FDD-LTE(F频段)的下行覆盖无线链路后发现,链路预算必须满足以下4个前提:①高铁隧道覆盖以其他覆盖场景考虑,本文中暂不作讨论。高铁沿线通常位于城市郊区地带,环境较为开阔,基站与列车呈直视径传输,应综合考虑地形、地物等的影响,场景模型应选用农村模型。②F频段车体穿透损耗设置为24 dB。③天线配置。基站侧采用2T4R、UE侧采用1T2R;基站侧天线增益为18 dBi、UE侧为0 dBi。④功率配置。基站侧RRU发射功率为43 dBm(考虑双模场景,预留20 W功率给TD-SCDMA)、终端侧功率为23 dBm。下行覆盖目标(-105 dBm)覆盖的估算值如表2所示。

2.多普勒频移

终端高速运动时,从基站发向终端的信号和终端发向基站的信号均会产生多普勒频移。在列车靠近基站时,波长变短,频率增大;列车远离基站时,波长变长,频率减小。频偏大小与载波大小、运动速度成正比,而频偏会导致信号畸变,进而影响接收质量。当频偏到达一定程度时,甚至会出现信号完全无法接收的情况。

基于频偏带来的影响,目前,主流的解决办法是通过一定的算法,快速测算因高速所带来的频率偏移,并进行频偏补偿,改善无线链路的稳定性,从而明显提高解调性能。

3.小区合并技术

小区合并技术是指将多个单通道RRU接入同一个BBU,并设置为同一逻辑。小区采用单通道小区合并技术后,可对上行链路进行数据合并,进而提高了接收增益;对于下行链路,可在所选择的天线上发送用户下行数据,这更具有针对性,有效提高了用户接收下行数据的质量,并降低了其余天线的负荷。对于高速铁路覆盖而言,小区合并的主要作用是延长单小区的覆盖范围,从而极大地减少了切换次数。

4.车载直放设备

可在高铁车厢内部署FDD-LTE车载直放站设备和外置车载天线发射和接收信号。车载天线可选用高增益天线,以改善车载台与基站之间的无线链路。机载台将接收到的FDD-LTE信号解调、放大后,传输至部署在车厢内的FDD-LTE室内微基站或WiFi信号转发器。这样可避免车体带来的巨大穿透损耗,保证车厢内部信号的强度,改善无线通信环境,为车厢内的用户提供良好的无线通信环境,从而提升网络服务性能

四、总结

高铁经过几次大幅度的提速后,列车的运行速度越来越快,旅客也越来越多地选择高铁作为出行工具。因此,LTE高铁专网建设也显得越来也重要。文章中提出的LTE高铁覆盖方案,有利于高铁场景网络规划,可帮助通信运营商打造优质的LTE高铁覆盖网络。

参考文献:

网络的覆盖范围划分范文6

【关键词】UMTS900 空间损耗 退频 广度覆盖 部署策略

1 概述

我国3G牌照发放以来,经过多年的建设和发展,截至2012年年底,中国联通UMTS基站已达33.1万个,基本覆盖了中国全部城市及东、中部乡镇和西部发达乡镇,在全国超过330个城市建成了下行速率达21Mbps的WCDMA HSPA+网络,广东、浙江等地区还将3G网络最高下行速率提升至42Mbps,这标志着联通3G开始迈入高速时代。

为了保证用户3G上网体验,中国联通一直在对UMTS网络进行完善,加强深度覆盖和广域覆盖。中国联通UMTS网络使用的是3G系统的核心频段(上行1 920~1 980MHz,下行2 110~2 170MHz)。与2 100MHz频段相比,900MHz频段的空间损耗更低,可覆盖更广的范围。对中国联通部署广度覆盖而言,UMTS900具有相当大的优势。

2 UMTS900技术简介

2009年欧盟部长会议通过新的决议,批准了900M频率重用立法提案。UMTS900的工作频段上行为880~915MHz、下行为925~960MHz。相比2 100MHz频段而言,900MHz频段具备以下优势:

(1)覆盖范围广

根据无线电波的传播特性,载波频率越低,无线信号传播距离越远。这就意味着运营商部署的一个站点可以覆盖更大的面积,因此UMTS900是非常好的广覆盖解决方案。研究表明,对于相同的覆盖范围和服务等级,相对于UMTS2100,使用UMTS900可以减少基站数量40%以上。

(2)室内覆盖能力强

低频率的载波信号穿透性更强,UMTS900较UMTS2100网络有10dB以上的增益,可以更好地改善密集城区的室内覆盖,网络覆盖性能更好,从而提升业务服务质量。

(3)建设成本低

UMTS900单个基站覆盖面积更广,也就意味着运营商可以建设更少的基站。UMTS900更适合覆盖低人口密度的区域,而且可以重用现有GSM基站的站址和天馈,从而降低网络建设、运营成本,缩短部署时间。运营商在建设UMTS900网络时,还可以重用包括天线和站点等基础设施在内的原GSM网络的投资,可进一步降低网络的CAPEX。

3 UMTS900频率方案

中国联通GSM900网络积累了大量的用户,仍然是重要的收入来源,同时900M频谱资源又非常有限,联通GSM900频点只有29个(96~124,6M带宽)。需要建设一张低成本、广覆盖的UMTS900网络,实现UMTS和GSM的联合组网,并保证GSM网络的容量和业务质量的持续提升。UMTS900频率划分如图1所示:

为了尽可能地节省频率资源,UMTS900采用3.8MHz带宽,保留9个频点(不含邻频)供GSM900基站使用。

即使UMTS900采用3.8MHz带宽,由于联通公司900MHz频率资源十分有限,假设GSM900与UMTS900相邻的2个频点只用做TCH,不用做BCCH作为保留,那BCCH频段只有8个频点,以至于3×3也不能保证。因此如能使用其他频段,在个别干扰严重的小区建议使用其他频段。

4 UMTS900实际部署效果

4.1 单站覆盖效果验证

(1)部署区域

甘肃省兰武高速道路(咸水河站UMTS900测试结果)。

(2)环境描述

地理环境基本以山地沟壑地貌为主,高速公路沿沟壑建设,基站位于高速路边,选取了一个小区进行测试。基站周围GSM900站点分布比较稀疏,便于退频。UMTS900基站开通后,周围无GSM900产生频率干扰。

(3)测试效果

RSCP达到90dB以上的采样点比例为91%,覆盖距离在视线范围内5.13公里,整体覆盖较好,如图2所示。

1)图2中红色圈所示A区域两个小区衔接之处受地势阻挡,导致RSCP覆盖衰落较大。

2)图2中红色圈所示B区域沿高速北方向最远占用覆盖距离为5.13公里,由于山体阻挡原因,在此处信号迅速衰落。

3)其他业务如语音、HSDPA和HSUPA均正常。

4)由于测试受整体山地沟壑地貌为主的限制,未能完全体现UMTS900的覆盖优势。

4.2 高速公路UMTS900连续覆盖

(1)部署区域

甘肃省兰白高速(7个UMTS900基站)。

(2)环境描述

地理环境基本以山地沟壑地貌为主,高速公路沿沟壑建设,基站位于高速路边进行道路覆盖。兰白高速靠近皋兰县城,附近GSM900基站密度较大,话务量高,退频难度较大。由于没有DCS1800进行话务分担,不能彻底退频,导致7个UMTS900全部开通后出现多个频率干扰路段,后期调整的工作量很大。经过近两周的频率、天馈调整,频率干扰降低到最低程度:涉及50多个小区连动改频,19个小区的天线调整,才把干扰降低到最低。在频率调整期间,对皋兰县城附近2G小区的KPI也有较大影响,且产生2G用户投诉。

(3)部署效果

1)图3所示1区域为小圈沟(W900)与崖川(W2100)的覆盖衔接处,受地势影响,覆盖较差;红色圈所示2区域为兰白四3小区覆盖区域,受山体阻挡,信号较弱;红色圈所示3区域为移动皋兰收费站与兰白五的覆盖衔接处,受地势影响,信号较差。

2)兰白高速UMTS900共建设7个,但受山体限制,地势阻挡,UMTS900的覆盖优势没有体现,仍有多处弱覆盖。要想达到连续覆盖效果,还需增加3个站点,相比建UMTS2100,资源投入并没有显著减少。

4.3 现有GSM900网络中部署UMTS900

(1)部署区域

甘肃省敦煌市区近郊的酒泉敦煌机场。

(2)环境描述

该区域GSM900相对覆盖完善,具体站点分布如图4所示。

机场附近的五墩乡要开通UMTS900,需对其周边覆盖半径为6公里左右的GSM网站点进行退频。

话务量分析:从一周话务量分析来看,除敦煌火车站要保留S222的容量配置外,周围其他站点话务量不高,具备将基站配置降S111配置的条件。

频点规划分析:该区域共8个站点、24个小区,按照UMTS900退频要求只能有8个频点作为BCCH频点,2个频点可作为TCH,这些BCCH频点无法满足24个小区,为保证退频不影响GSM指标和用户感受,可引入GSM1800频点,保证剩余GSM900频点有较好的频率复用度,需要将大部分站点的GSM900改造为GSM1800站点。1个站要开通UMTS900,需先对3个距离较近的站点进行DCS1800替换,相比只建W2100,投入资源更多。

(3)部署效果

市区近郊GSM900整体配置、分布密度、话务量均较高,如要在这些区域上UMTS900,受制于6M频率带宽限制,就需先新建大量的DCS1800基站来分担话务,把现有GSM900基站配置降到S111。

4.4 城市环境部署UMTS900实现

建筑物的深度覆盖

(1)部署区域

甘肃省兰州市九州区。

(2)环境描述

如图5所示,该区域环境相对封闭,建筑物密集,为典型的中小城市类型。建筑物内UMTS2100深度覆盖效果不佳,UMTS900与UMTS2100共站建设,希望通过部署UMTS900来解决困扰已久的建筑物深度覆盖问题。在部署UMTS900之初,应对该区域的GSM900进行清频处理。

(3)部署效果

通过建筑物中UMTS2100与UMTS900覆盖效果的对比测试可知,UMTS900在深度覆盖场景下比UMTS2100效果更好。在室内,UMTS900的RSCP比UMTS2100信号能够提高10dB左右,可较好地满足室内用户的业务要求。

4.5 UMTS900连续面覆盖规模部署

(1)部署区域

甘肃省兰州市皋兰县城郊。

(2)环境描述

UMTS900连续成片部署,对GSM900进行退频,并设立了范围为8公里左右的缓冲区,以避免和周围GSM900基站的干扰。如图6所示。

(3)部署效果

1)UMTS900加载50%与空载环境下,UMTS900语音业务长呼保持、MOS与短呼接通率变化不大,但Ec/No在加载50%环境下明显差于空载环境,尤其是Ec/No≥-8比例下降23.14%。如表1所示。

2)UMTS900加载50%与空载环境下,UMTS900语音业务长呼保持、MOS与短呼接通率变化不大,但Ec/Io在加载50%环境下明显差于空载环境。

5 总结

由于UMTS900在无线传播上的先天优势,实施UMTS900可以有效降低网络建设和运营成本,提升网络覆盖水平。对于中国联通而言,900M频率资源匮乏,但多年的网络建设已经形成了一个覆盖相对完善的GSM900网络以及相当数量的用户基础,在中国联通目前GSM900仍将相对长期存在的情况下,如何选择合适的区域部署UMTS900网络,既有效提高网络建设的投入产出比,又尽可能地减小对现有GSM网络及用户的冲击,将是中国联通部署UMTS900网络所面临的主要课题。

基于本文所涉及对各典型区域进行小规模UMTS900部署的经验,建议选择具备以下条件的区域适当引入UMTS900网络:

(1)覆盖可控、易融入现网的区域:覆盖范围可控,能有效避免UMTS900与GSM900的相互干扰。最小难度融入现网,是UMTS900开通的基础。需要注意的是即使在郊区乡镇,大量45米以上铁塔的高站以及与周边基站海拔垂直落差数百米的高站址基站也很多,这些站覆盖很远,利用地形限制、天馈调整避免与远处同频段频点干扰的难度很大。

(2)GSM900基站分布密度低的区域:如果GSM900基站分布密度高,则该区域小区可用BCCH频点少,很难通过改频消除GSM频率干扰;UMTS900开通后与现网互干扰很大,难以控制,比如兰白高速7个UMTS900开通后,周边的GSM900基站与兰白高速UMTS900基站频率干扰较大,虽然进行了大量的频率修改和天馈调整,频率干扰问题还是无法彻底消除。

(3)GSM900基站配置低、话务量小的区域:受联通GSM900频率资源限制,如果GSM900基站配置较高,要上UMTS900则需要退频为S111,必须先上DCS1800分担话务,相应投资成本将会增加。

(4)无线传播环境较好的区域:无线传播环境较好时,才可以显现出UMTS900低衰耗、覆盖远的优势。在山区、丘陵地区等受阻挡的地形覆盖下,UMTS900与UMTS2100覆盖距离都受限,建站数目需求基本相当,UMTS900整体投资成本低的优势将无法体现。

(5)城区部署UMTS900:必须先将GSM900频段彻底退网,以避免相互干扰。关于GSM900退网后的容量和深度覆盖问题,需要通过新建DCS1800和大量的覆盖调整工作来解决。

参考文献:

[1]中国联合网络通信股份有限公司. 月度业务数据[EB/OL]. (2013-07-31). http:///ydyw.jsp.

[2]陈任翔,马广辉. 浅析中国联通部署UMTS900带来的挑战[J]. 无线通信, 2012(8): 48-51.

[3]UMTS Forum Spectrum Aspects Group. Deployment of UMTS in 900MHz Band[EB/OL]. (2006-10-06). htt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