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学知识与运用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经济学知识与运用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经济学知识与运用

经济学知识与运用范文1

论文关键词:情境教学;高职会计专业

情境教学法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有目的地引入或创设具有一定情绪色彩的、以形象为主体的生动具体的场景,以引起学生一定的态度体验,从而帮助学生理解教材,并使学生的心理机能能得到发展的教学方法。

一、会计类专业开展情境教学的必要性

首先,开展情景教学是高职教育培养目标的需要。高职教育的目标是培养技术应用型人才,需要学生对企业生产经营活动、记载经济业务的票证、会计核算流程与工具等内容具有足够的感性认识。而传统教学中的解决方式往往是教师举例加学生想象,学生能够在课堂上看得见摸得着的仅仅是比较容易取得的“账、证、表”,学生对于现实的业务流程、工作环境没有一个较为直观的认识,更谈不上角色体验,教学效率很低,学生学习效果较差,很难满足培养技术应用型人才的要求。

其次,开展情景教学是一些对实践能力要求较高的专业的需要。会计类专业具有很强的社会实践性,需要学生在未来的工作中能够熟练运用专业理论和方法对企业的经济业务进行客观完整的记录、计量与反映,需要面对银行、税务、工商等多个实际工作环境,需要取得、填制、解读、审核名目花样繁多的单据和票证,需要经办购、产、储、销、资金收付、资产与负债增减、投资、纳税等等各项复杂的实际业务,如果学生对于企业的业务环境、真实票证、业务内容缺少直观的认识,很难把专业理论与实际工作紧密结合。

再者,开展情景教学符合高职教育生源素质的需要。高职教育目前的招生对象主要是普通高中毕业生或中职教育对口生,这些孩子基本上没有机会接触社会实际,社会实践经历的欠缺导致他们对于企业生产、交换、分配等实际环境没有深入直观的认识,而要求他们在学校里学会如何对企业纷繁复杂的经济业务进行核算与监督,难度可想而知。

如果教师能够在会计类课程的理论或实训课堂上积极开展情境教学,创设恰当的仿真情境,通过多媒体等手段加以演示这些经过精心设计的工作环境与工具,再由学生体会并模拟演练,势必会拉近学生与社会实践的距离,提升学习兴趣和学习效率。

二、会计类专业开展情境教学的可行性

首先,多媒体资源以及复印、扫描、摄影设备的配备为开展情境教学提供了物质保障。在会计类专业课程中开展情境教学需要采集企业经济业务的实践资料,如原始凭证、记账凭证、各种账簿、财务处理软件、票据传递与会计核算流程等,需要摄制工商、税务、银行、海关及企业内部的真实环境,要取得工商登记、税务登记、银行开户、转账结算等会计事项需要使用的真实票据,这些资料都是学生学习和模拟演练必不可少的,通过复印、扫描、摄影等现代办公手段可以非常容易取得或制作。

其次,网络资源与动画制作技术为开展情境教学提供了技术支持。银行开户、税务登记、工商登记、资产清查、错账更正、期末结账、票据承兑与转让等业务具有严格的程序,教师口头讲授很难表述清楚,如果能够通过影像演绎,再由学生观看后进行角色体验,一定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互联网上有充足的课程资源可以共享,运用动画制作技术可以制作仿真的业务情境和业务流程,这些资源为教学素材的取得或制作提供了必要的技术支持。

银行等业务窗口的开放性和良好的校企合作关系为开展情境教学提供了社会资源保障。情境教学素材的取得与制作需要一些企业单位的配合与支持,目前各学校都有稳定的合作企业,只要保证不泄露企业商业秘密并且不影响其正常工作,教学素材的采集制作应当会得到修改部门和企业的支持与配合。

三、会计类专业开展情境教学的准备工作

(一)评估确定需要采用情境教学模式的课程及环节。高职院校会计类专业需要采用情境教学模式的专业骨干课程主要有:基础会计学、会计实务、企业会计准则、税法、经济法、财务管理、审计学、校内综合实训等,对于每门课程的知识点和理解难点要进行分析评估,确定应当采用情境教学模式的章节,有针对性地实施情境教学。以税法课程为例,我国现有国税、地税和海关等三个主要征收系统,分别执行不同的征收任务,这本身就是三个大的教学情境,学生应当明确每个系统的具体征收任务,同时还应当熟练掌握开业税务登记、停业税务登记、注销税务登记、具体税种的定期申报、定期预缴、汇算清缴、税务认证等各个子情境。

(二)评价确定应取得或制作的情境教学素材。并不是所有的教学情境都需要制作情境教学影像,那样会浪费时间与财力,又会喧宾夺主式地挤占教师课堂讲解时间。只有一些单纯依靠学生以往经历或者想象无法真实感受的情境,才需要将真实业务场景制作成影像资料,使其能够快速融入到会计实践中。如财产清查、税务登记、税务申报、银行结算、票据业务等,是学生以往没有经历过的,也是不允许随便想象的。

每个业务情境都有必须具备的凭证、表格等特定业务素材,如公司登记、纳税登记、纳税申报、转账结算等业务,应当结合业务实践为每个学生准备一份模拟素材,但并不是相关业务的全部素材,购货发票、银行票据等以往已经模拟过的素材不用重复模拟。所以,教师应当先对本教学情境的模拟素材进行评价,再做相应准备。

(三)取得、制作、整理并合理保管情境教学素材。成立专门的情境教学素材制作小组,制定情境教学纸质素材或影像素材目录,按照企业、银行、工商、税务等素材来源明确分工,采取复印、扫描、摄制、自行制作等四种方法,分工完成情境教学素材的制作。将制作完成的情境教学素材按照课程归类整理,影像素材可以直接插入电子教学课件,纸质素材应当按照教学进程装订成册或者编入专门的实训教材。

四、会计类专业开展情境教学的实施工作

高职教育讲究“说、学、做”一体化,要求学生在“学中做、在做中学”,这种理念对于会计凭证的填制、账簿登记等能够独立完成的工作项目是可以的,而对于凭证传递、税务登记等复杂业务流程应当先“看”后“练”,讲求“讲、看、练”有机结合。

会计工作具有很强的规则性与制度性,允许个人任意发挥和想象的空间很小,所以理论课程中教师“讲”的地位是不能取代的,情境教学此时的任务就是帮助学生吸收、消化、理解、记忆国家或业务部门的规定,如会计科目的名称与使用、税收征管规定、公司管理规定等内容。

对于程序性与操作性都很强,学生又比较陌生的业务流程和业务环境等内容,如资产清查、银行业务、税务相关业务、票据业务等,在教师充分讲授的基础上可以让学生通过“看”情境影像资料,切实感受真实的业务环境、业务流程与操作规则,使学生进入完全仿真的业务情境中体验会计实践环境和操作,能够迅速消除学生的陌生感,进一步增强学习的积极性和自信心。

在学生听明白看清楚的基础上,及时发放纸质模拟资料,引导学生进行全仿真模拟演“练”,或者在电脑上通过模拟操作平台演“练”,促使学生进一步吸收、消化、理解所学专业知识。通过模拟演练可以使学生获得角色体验,会使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率大幅度提升。

五、结论

经济学知识与运用范文2

关键词:云计算 云存储 虚拟化 资源池

2007年,IBM公司正式提出云计算概念,在短短6年时间,云计算已从概念发展到在高性能计算、数据存储、网络服务等方面实实在在的应用。美国市场调查公司Gartner连续几年都把云计算评为10大战略技术,如此迅速的发展预示着云计算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云计算目前虽然是一种非常热门的技术,但迄今为止还没有一个严格、统一的定义。维基百科的最新定义[1]:“云计算是一种基于互联网的计算方式,通过这种方式,共享的软硬件资源和信息可以按需提供给计算机和其他设备。”国内外涌现出大量的云计算研发机构,国内有百度、华为、中国电信等IT企业,国外有亚马逊、谷歌、IBM、微软等。

1 云计算的特点

云计算是分布式计算、网格计算以及并行计算等技术的延续与发展,它分为软件即服务(SaaS)、平台即服务(PaaS)、基础设施即服务(IaaS)3种服务模式。简化的分布式编程、数据管理与存储技术、虚拟化技术等是云计算所运用的主要技术,笔者分别对这些关键技术做简单的介绍。

简化的分布式编程:云计算平台下的编程十分简单,它是一种简化的分布式编程和高效的任务调度模型。

数据管理技术:云计算的数据管理是读取大量数据后对其进行大规模高效计算与处理的技术,数据处理规模常常达到TB级以上。

数据存储技术:为了保证数据的安全可靠,云计算以分布及冗余的方式存储数据,它能并行地为大量用户提供高传输率和高数据量的高效服务。

虚拟化技术:虚拟化技术是实现对硬件的抽象,资源的分配以及资源的调度和管理,它是云计算平台下各种资源合并与有效使用的关键,为云计算环境搭建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云计算具有按需服务、网络访问、超大资源池、快速弹性使用、服务可度量等特点。云计算平台可以按客户需求快速部署和弹性地提供资源,客户可按需通过网络访问云计算平台,从而快速地得到所需的硬、软件资源,至于这些硬、软件资源的物理位置等信息客户无需了解,一般情况下资源和服务可以是无限的。

2 当前音视频制作教学平台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随着计算机技术与我国影视文化教育产业的快速发展,音视频后期制作教学平台从线性编辑发展到非线性编辑,存储设备也从卡带存储到数字存储。非线性编辑教学早期大部分制作以单机为主,制作过程中需要专门的音视频制作板卡,随着计算机运算速度的大幅提升,单机非线性编辑系统近几年已过渡到CPU+GPU+I/O卡的构架,随着制作要求的进一步提高,目前网络化制作教学系统正在逐渐取代单机制作。在当前网络化制作教学系统中网络主要共享存储与资源管理。网络中的服务器仅仅帮助实现了客户端对共享存储的访问,而丝毫没有减轻客户端的工作量,对音视频制作教学来说最为重要的所见即所得的实时渲染,则没有任何帮助。也就是说音视频制作教学系统还是依赖客户端单机的计算能力,网络化仅仅实现了客户端的数据共享和交互能力,是典型的客户端弱服务端系统,这样的系统存在以下一些问题。

2.1 设备利用率低、设备升级周期短

目前这种胖客户端瘦服务系统的状况,会导致资金和机房空间的浪费。由于大多数情况下单机的CPU、内存以及GPU等资源利用率偏低,大量的计算资源闲置,而单机计算资源不足时又无法利用其他机器空余的资源,并且随着制作教学的需要很多硬软件设备又必须不断升级,这意味着资金的大量投入以及资源的浪费。

2.2 渲染能力有限

随着影视节目由标清向高清过渡,音视频制作对计算能力的需求高涨,特别是渲染能力已成为后期音视频制作教学的瓶颈,学生将大量的上机时间浪费在渲染上。渲染能力主要体现在对CPU资源、GPU资源和高速存储资源的需求上,为了满足音视频后期制作系统的特殊需求,客户端有较多的板卡,如GPU,I/O卡,HBA卡等,目前这些板块基本上是在单机客户端上进行应用的,不能共享,而且计算渲染能力也有限。

2.3 存储容量有限

视音频数据是海量的非结构化数据,数据量巨大,同时单个的数据文件也非常大。编码及数据封装格式的多样化导致数据在系统中占用大量的存储空间。存储容量及存储速度是当前音视频制作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之一。

3 云计算在音视频后期制作教学平台应用的可行性探讨

音视频后期制作教学是典型的强客户端应用系统,对客户端的计算能力要求极高,而且客户端有些特殊板卡,这些板卡是为适应音视频制作行业的特殊需求而产生的。实际上这些板卡是为了满足音视频制作系统对3类资源的需要,即高速的CPU处理能力,高效的GPU图形渲染,快速、大容量的高速存储资源。如果云计算平台能提供这3种资源,后期制作教学系统就可以迁往云计算平台。实现这一迁移的关键技术在于云计算的虚拟化技术,它是将各种计算及存储资源充分整合和高效利用的关键技术,实际上是将资源池化的技术。以下分别对存储虚拟化、服务器虚拟化、桌面虚拟化、GPU虚拟化进行分析,以探讨音视频后期制作教学在云计算平台上运行的可行性。

3.1 存储的虚拟化

存储虚拟化旨在合并磁盘、控制器和存储网络等存储部件,与传统的存储设备相比,云存储不仅仅是一个硬件,而是一个由服务器、网络设备、存储设备、应用软件、客户端程序等多个部分组成的复杂系统。这些资源以逻辑方式池化以消除可能存在的各种物理障碍以隐藏存储部件的复杂性,简化环境管理,最大限度地发挥这些资源的潜能。对音视频后期制作教学来说,存储的虚拟化可提供低成本按需调配快速的海量存储、高可靠性、高扩展能力、系统兼容性以及智能管理等。

3.2 服务器虚拟化

服务器虚拟化包括CUP,内存,外设及IO等虚拟化技术,它将一个操作系统的物理实例分割到虚拟实例或虚拟机中,允许具有不同操作系统的多台虚拟机在同一物理机上独立并行运行,每一台虚拟机都拥有一套虚拟硬件(如CPU,RAM和网卡等),并在这些硬件中加载操作系统和应用软件。服务器虚拟化的优势在于提高资源的利用率,从而提高系统可用性,降低系统成本。服务器虚拟化技术可以在服务器之间移动虚拟机,遇到物理机故障或资源不足等问题时可以通过手动或自动迁移到另外的虚拟机上,而且迁移过程中机器是不中断的。

3.3 桌面虚拟化

“桌面虚拟化”是指将计算机的桌面系统虚拟化,其实质是客户端在云计算平台上的封装。客户端的硬件设施主要作为显示及相关I/O设备的控制,客户端的软件运行及应用都在虚拟化平台上进行。对于音视频后期制作教学来说,一些相应的音视频剪辑及渲染等大型软件都转移到虚拟机上,由服务器完成软件的运算。而学生端只需低配置的瘦客户机就能满足教学的需要。

3.4 GPU虚拟化

GPU虚拟化是虚拟化技术中最为困难的部分,但

对于音视频后期制作来说又是最重要的部分。GPU的虚拟化是为实现云计算平台上GPU处理能力的集中,它能将大量的GPU资源进行池化合并,从而虚拟出一块具有强大计算能力的GPU。这不像以前当GPU资源不够时,GPU即使可以使用也必须被替换。对音视频后期制作教学来说,相当于具有高速用之不竭的GPU处理能力,影视频实验室也不需要频繁地投入资金进行升级换代。

从以上已经逐渐成熟的云计算虚拟化技术来看,要利用云计算实现音视频后期制作教学,从技术上是完全可以实现的,但在实际应用中还存在需要解决的问题:(1)实时渲染的虚拟化;(2)存储系统的进一步完善;(3)高效的网络系统及安全的虚拟化;(4)应用虚拟化的完善等。

4 结束语

云计算将给整个音视频后期制作教学带来前所未有的冲击和挑战,虽然云计算模式在行业内还没有达到投入使用的程度,但它对影视后期制作的影响已经显现,随着云计算技术的不断发展,它必将在音视频后期制作教学领域得到广泛应用。

参考文献

[1]Cloud computing[EB/OL].[2011-09-01].http:∥/wiki/ Cloud-computing.

[2]李乔,郑啸.云计算研究现状综述[J].计算机科学,2011(4):32-37.

经济学知识与运用范文3

关键词:需求导向;工商管理研究生;经济学思维方式;教学模式

经济学是目前我国管理类硕士研究生的专业基础课程,一般在研究生入学的第一学期开设。经济学原理与思维方式的形成,是培养管理类专业人才的第一步。在实践上,国外经济学各层次教育都非常注重经济学思维方式的训练,国内经济学教育也非常注重经济学素养的培养,但大都定位在本专科的教学研究,而对研究生的教学研究较缺乏。与本科阶段的经济学不同,研究生经济学一般定位于中高级水平,教学目标是通过全面阐述经济学的理论,使学生掌握经济分析方法,提高经济学分析素养。经济学思维方式的培养和训练是研究生经济学教学基本目标,也是管理类研究生应具备的基本素质。有鉴于此,本文就理工院校生源特点,结合市场的需求和学生需求状况,探讨工商管理类硕士研究生经济学思维方式培养模式。

1认识学生的知识背景

这里所述的知识背景主要是指理工院校管理类硕士研究生所具有的有关经济与管理相关的知识体系与结构。从现实情况来看,理工院校管理类硕士研究生专业背景非常的宽泛。本课题小组调查了周边的理工院校,调查主要为2010届至2014届管理类硕士研究生毕业生以及2012级至2014级在校生。调查总人数为270人,其中6人未予回复。数据显示,近年来理工院校管理类硕士研究生主要来自会计学、财务管理、市场营销等经管类相关专业,占总人数的77.3%,部分来自于计算机、软件工程、数学等数信专业,占总人数的13.6%,另外少量学生来自于化工、机电、地质、机械、环境科学等归为其它理工类专业,占总人数的9.1%。当问及本科是否学习过经济学等相关课程时,经管类专业出身的学生均表示学习过相关课程,但学习效果好坏不一;而理工科出身的学生均表示未系统接受过经济类课程的教育,少量学生出于爱好阅读过经济类书籍。他们或是出于兴趣,或是出于就业前景,继续读取本专业研究生或转专业而来,知识背景差异很大。究其原因,发现以下三个主要因素:第一,本科专业不同,所受教育经历不尽相同。本科是经济管理类专业的学生,大多学习过经济学相关课程,相对而言,他们具有较为系统的经济学知识体系。本科学习理工科专业的学生,他们在本科时几乎从未接受过经济学的教育,只是为了考研而自学相关课程,这些学生大多知识较肤浅,虽然通过经济学的入学考试,但并不具备经济学的头脑。第二,不同院校的同一专业课程安排存在差异。不同的学校教育资源和环境具有明显不同,财经类院校更重视系统性理论知识和综合能力的训练,理工院校更重视应用能力与动手能力的训练。第三,个人对经济学课程的兴趣和努力程度不同。对经济学课程感兴趣的学生,必然会更努力地学习课程、更自觉地获取课外知识。除此以外,还有很多因素影响学生的经济学知识背景。例如,当今的教育模式更大程度上是为了学习而学习,为了教育而教育,在师生之间普遍缺乏经济学既是一门科学又是一门艺术的理念[1]。即使本科阶段已经学习过经济学相关课程的学生,也大都缺乏有关经济学综合性的实践教育和体验。总之,虽然他们具有某一专业的知识和优势,但是,对于学习经济学课程、培养经济学思维,普遍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不足:(1)经济学学习目标不明确;(2)局限于理论的学习,缺乏应用训练;(3)未能建立经济学思维模式,像经济学家一样思考;(4)经济学的综合能力不足。

2了解人才市场需求的特点

一般而言,管理类硕士研究生毕业后就业方向主要分为以下四类:一是进入各类工商企业以及政府经济管理部门从事管理工作,通过在工作中的不断实践和学习最终成长为高级管理人才和决策者;二是进入金融机构或金融监管部门等,从事相关的经济数据分析、预测、规划和管理等工作;三是进入研究性机构以及科研院所从事教学和科研等方面的工作;四是自主创业。课题组通过走访用人单位、浏览网站招聘信息,结合相关文献资料等了解了用人单位对管理类人才的需求,结果显示:不同类型的就业单位对管理类人才的经济学素质和能力要求的侧重点各有不同。第一,一般企业对管理类人才的经济学素质和能力要求更注重理论知识的运用能力和实际工作经验。具体表现为:一是了解与企业相关的经济政策并能运用于企业的实际;二是处理实际工作的技能;三是工作经验和实习经历。用人单位表示:在校学生更多的是学习经济学的原理,很少有机会将其运用到实践中去,综合运用能力普遍较差。在招聘人才时,有相关工作经验和实习经历的往往能优先录用。第二,政府部门及金融机构对于管理类人才的能力要求则更注重经济分析、预测和规划等能力。具体表现为:一是能理解国家及政府的相关宏观经济政策;二是对国民经济各个部门、各个行业或某一特定投资进行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分析预测的能力,这就要求学生关注国家政策及财经新闻,并具有数据分析与处理能力。第三,高校则更关注管理类人才的经济学理论知识及其逻辑性和创新思维与创新能力,这就要求应聘者不仅要有扎实的经济学理论知识功底,还要有清晰的知识结构和逻辑表达能力。值得强调的是,在权威期刊上发表相关论文者往往获得优先录取。第四,自主创业者最基本的素质就是敏锐的洞察力,能够根据当前经济政策、形势及消费者偏好,及时发现商机,运用所学知识预测其经济效益,分析可行性。

3探讨新的经济学教学模式

3.1确定经济学教学目标,提高教学的针对性

不同的专业对现代经济学的学习具有不同的目标偏爱,对管理类硕士研究生来说,他们要成为从事管理理论研究或管理实务高级人才[1],就需要遵循教育外部关系规律,以社会需要为参照基准,调整专业的培养目标、培养规格,使人才培养更好地适应经济与社会发展的需要[2]。然后再针对其专业培养目标、人才知识、能力与素质结构,确定经济学教学目标,提高教学的针对性。工商管理类硕士研究生旨在培养系统地掌握管理科学知识,熟悉企业经营管理理论、技巧与方法,了解现代科学技术发展前沿,能够成为工商管理理论研究与教学、政府经济政策研究、公司的决策分析与战略制定等领域的高层次创造性管理人才。关于学生学习本专业目标取向,经调查发现,有15%的学生目标是成为理论型人才,50%希望成为应用型人才,35%希望成为综合型人才。从学习经济学目的来看,希望了解经济学在以后学习工作中有用途的占50%,希望掌握经济学理论与方法,为以后的研究打下基础的占35%,认为经济学成绩对找工作有帮助的占10%,仅为完成必修课程的占5%。对于期望获得何种经济学能力,有50%的学生选择了阅读经济学论著及报告的能力,55%的学生选择了洞察经济学动态的能力,60%的学生选择了理解并能够利用国家宏观经济政策的能力,95%的学生选择了利用经济学知识分析和解决具体问题的能力,选择其他的仅占5%。由此可以看出,几乎所有的学生都期望通过学习经济学课程获得运用经济学知识解决具体问题的能力。对此经济学教学目标应注重经济学原理和方法在学习、工作、研究中的运用。综上所述,经济学教学目标定位为:通过介绍现代中高级经济学的主要理论观点与研究方法,引导学生理解现代经济学的规范化过程,培养学生以严谨方式分析经济理论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经济学思维方式,掌握经济学的前沿理论和现代方法体系,并能灵活运用经济学原理深入、系统地分析现实经济问题,对中国宏观经济的表现及政府政策的效果评价,为今后进一步学习其它经济管理课程打下扎实的理论基础。

3.2整合经济学教学内容与体系,培养学生经济学思维能力

经济学的内容相当广泛,管理类硕士生的经济学课程作为专业基础课,一般为40学时左右,课堂时间相当有限,选择教学内容就显得非常重要,教学内容要适当取舍,侧重应用性,在教学体系的设置上适当增加经济学技术分析方法的内容及专题讲座等等。具体框架为:第一,经济学认知与思维方式通过本科阶段学习的经济学原理的教学来培养,研究生阶段在此基础上拓展为专题———经济学原理与中国经济改革,用现代经济学理论与思维模式试图研究或解决当前我国现实的经济问题。第二,引导学生了解并掌握现代经济学的基本分析框架和研究方法,这对正确理解和学好现代经济学以及对将来管理思维的创新和应用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它能帮助人们正确地运用经济学的基本原理和分析方法来研究不同经济环境、不同经济人行为及不同制度安排下的各类经济问题[3],并为将来管理应用提供基本的分析工具。可由中高级西方经济学重点章节来实现,如全面论述不确定条件下的消费者选择问题,建立完整的消费理论体系,运用博弈论方法严格论述一般均衡与社会福利问题,建立令人满意的一般均衡理论体系,培养学生的经济学思维方式,提高学生分析问题、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今后研究铺垫基石,并将把学生引向现代经济学的前沿。第三,数据处理、经济分析和预测能力则由后续的计量经济学完成。第四,团队协作能力和主动学习的能力利用后续跨学科选课基础平台、创新能力延展性平台等来实现,以培养学生利用经济学和其它学科共同分析某个领域的能力,拓展学生能力的培养。

3.3探讨教学形式与方法,提高学生的兴趣与参与度

针对经济学体系全面、逻辑性强、对学生的理解质量要求高等特点,探讨课堂内外的教学形式与训练方法。经调查对于学习经济学的兴趣,仅有5%的学生表示对经济学很感兴趣,55%的学生表示比较感兴趣,35%的学生表示兴趣一般,另外还有5%的学生对学习经济学不太感兴趣。学生们对学习经济学的兴趣不高,这就要求老师通过多样的教学方式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通过增加教学内容的趣味性和实用性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从本科阶段对经济学学习的难易程度来看,60%的学生认为本科阶段的经济学课程有些难度,35%的学生认为难易适中,仅有5%的学生认为偏容易。总体来说,学生普遍认为本科阶段的经济学课程有相当的难度。关于本科学习经济学的难点,有40%的学生表示知识点过多,很难理清这些理论之间的关系,40%的学生表示曲线太过抽象,容易混淆,15%的学生表示数学公式以及推导难以理解。因此,在经济学教学过程中应当关注理论知识间的联系、曲线含义以及公式的推导和理解。从学生对于期望从老师获得的帮助来看,希望获得教学辅导的学生占总人数的40%,希望获得创新项目辅导的占65%,希望引导模拟实验的占50%,希望获得社会实践机会的占80%。由此可知,绝大多数学生都希望有机会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在实践中运用和检验所学知识,进而指导今后的理论学习。从教学方式定位上,有30%的学生选择了课堂教学,80%的学生选择了案例分析,60%的学生选择了专题讨论,70%的学生选择了实务训练。由此可以看出,大多数学生希望改变传统的单一的课堂教学方式,融入案例分析、专题讨论、实务训练等。学生积极主动实践是教育成功的保证,西方有一句名言“听过的我会忘记,看过的我能记得,做过的我才理解”[4]。要使经济学教学达到目标,一方面需以厚实的理论知识和丰富的数据资料为基石,在教学中可以引导学生课后阅读相关主题的文献,关注一些权威杂志对相关主题的研究与讨论,要求学生定期地对教学相关的某一主题进行讨论以及主流观点的评论与交流;另一方面由学生去收集现实中的相关主体的经济问题,并能够编写一些案例进入课堂的学习并参与教师的教学活动,让学生真正在思维上动起来,做到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变抽象为具体,变晦涩为通俗,变苦读为乐学[5],同时吸收学生参与教师的科研,引导学生深入认识和理解真实经济世界,掌握探究现实问题方法,并利用其成果为社会服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团队合作能力。

[参考文献]

[1]罗光强.管理类硕士研究生现代经济学教学理念与实践[J].湖南农业大学学报,2006(12):56-58.

[2]侯俊华,汤作华,胡国军.试论转轨时期地方高校核心竞争力[J].东华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3):160-163.

[3]田国强.现代经济学的基本分析框架与研究方法[J].经济研究,2005(2):113-125.

[4]侯俊华,汤作华.美国的经济学本科教育对我国地方院校的启示[J].东华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2):160-163.

经济学知识与运用范文4

关键词:独立学院;经济学;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收录日期:2011年9月28日

独立学院是我国高等教育在大众化发展过程中出现的一种新的办学模式,是指由普通本科高校按新机制、新模式创办的本科层次的二级学院。我国的许多独立学院开设的课程都是为适应新经济形势而发展起来的,诸多学院开设了经济学课程。经济学课程主要包括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两个部分,高等院校开设该课程的主要目的在于培养学生对经济学整体框架和基本理论的认识,并锻炼学生一种全新的思维模式;不仅如此,经济学还是财政学、货币银行学、国际经济学等多门经济管理类专业课的基础。经济学课程的特殊性在于提供给学生与实际经济社会密切相关的、大量的概念和理论模型,通过这些概念与模型可以让学生对基本经济现象有比较透彻的认识。如何学好本课程,对于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和未来教学任务的正常进行,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

一、我国独立学院经济学教学现状

由于我国独立学院起步较晚,经济学学科建设与实践教学经验积累不足,教学总体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在师资力量、教学方法、教学手段与工具等方面仍存在许多问题。

1、师资力量比较薄弱。独立学院是一种新型的办学模式,虽然在理论上来说,教学可以依托母校的资源,但在实际教学工作中,大多数独立学院的教学环节都是独立的,各个学院基本都有自己独立的教学团队,加之在人才招聘时由于诸多现实的原因导致独立学院的教师基本比较年轻,在教学与科研环节中力量比较薄弱。许多教师自身与社会交流、沟通不够,对现实产业发展缺乏了解,无法给学生传递现实经济生活和产业发展的真实映像。因此,难以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2、教学目的与考核手段差距较大。经济学课程教学的目的在于通过对经济理论的梳理,让学生初步掌握经济学理论体系的发展脉络,并且能够运用经济学的相关理论,分析经济现象,对经济现象进行解释,并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独立学院甚至包括我国很多高校在检验教学目标是否达到时都是采取对教学效果进行考核的手段,最为常见的是考试。在现有的考核体系中,对于学生的最终考试成绩一般采取加权方式获得,经济学课程是必修课程,往往采取平时成绩占30%与期末考试成绩占70%的方式加权求和。对于平时成绩,主要是通过考勤、作业与测验的方式获得,有的教师会结合课堂提问或者课堂作业给成绩。这就导致更多的学生是为了应付考试、获得学分才学习,而不是为了个人的兴趣与爱好,结果是理论知识掌握不到位,理解问题不深入,缺乏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对于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更是没有多大提高。结果是,教学目标难以实现,教学效果不强。

3、教学方法比较单一,难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目前,我国许多独立学院的经济学课程主要采取课堂“填鸭式”教学方式,只注重教而忽视学,缺少老师、学生与社会的交流沟通,学生理解有难度;从另一个方面讲,教学内容应用性较弱就忽视了对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传统观点认为经济学应偏重课堂理论教学,不提倡经济学实验和社会调查,对实验教学和社会实习的重要性有所忽视。

4、缺少案例教学手段。目前,经济学案例教学的手段和工具相对落后。虽然多媒体手段在经济学教学中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应用,但是针对经济学案例教学的手段与工具并不多见,缺乏教学实验设备与实践基地,这不利于提高案例教学质量,从经济学的应用性来说,经济学的实验室应该是有狭义的实验室和广义的社会大实验室,社会这个大实验室尤其能给学生提供广阔的舞台。经济学课程缺少实验教学课时,尤其是学生参与社会产业发展调查与实践的时间安排较少。

二、我国独立学院经济学教学改革建议

根据上述总结的问题,我们需要对经济学教学作出改革,而且随着市场经济逐步深入,尤其是独立学院经过多年的经济学教学的实践,经济学教学改革的条件越来越成熟,我们应该采取以下的具体措施:

1、经济学教学改革应该体现出创新。为适应经济与社会发展新形势的需要,独立学院的经济学教学改革创新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第一,教材体系创新。教材在对知识点归纳总结性方面较强,但缺乏与现实问题的联系,学生感觉西方经济学枯燥无味,难以理解。目前,很多教材在编写过程中注意到经济现象、案例、数据方面的扩展,仍存在一些问题。案例、数据多是从国外教材上拿过来,不能反映我国经济状况;有些教材加入我国的新闻资料,但缺乏经济理论分析,只能起到扩展知识面的作用,对理论运用、思维培养、创新能力作用不大。经济学的教材体系创新最合适的方式是在任课教师根据教学课时予以调整的基础上,通过教师自身对某个经济学知识的应用专题的跟踪所编写的教学讲义来形成授课教材,可以解决教材内容与时俱进的问题,同时可以让学生形成经济学某个专题的系统的知识结构,为学生日后的学业与实践工作研究奠定必要的理论基础和分析能力。

第二,考核方式创新。独立学院现有的经济学课程考核形式单一,难以反映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理解与运用能力,要改变这种状况,必须将课堂考核与课外考核相结合,给予学生更多地走入社会、融入社会的时间和空间,让他们更多地关注发生在他们周边的经济事实。在应用中,可以让学生利用周末实践进行社会调查,发掘具有特色的经济学案例也是一种方式,可以充分发挥社会、企业、学校和学生及其家庭三方的共同作用,让学生通过专题学术报告、案例分析、小论文、参与课题研究等方式,重点考查学生运用知识分析问题的能力。

第三,教学模式创新。在师生互动上,根据学生的个性化特点,鼓励自由发言和小组讨论,引导学生关注经济现象并运用经济学理论分析问题,训练学生运用经济学思维解决问题的能力。可以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建立网上答疑、网上师生交流群等制度,拓展课堂的时间、空间范围。在教学资源的拓展上应结合我国实际将西方宏微观经济的实际情况和我国经济改革的实践资料补充到教学中去开拓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培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提高课时有效利用率。我国多数独立学院在课程设置时由于各种资源有限性的问题导致课时相对于传统院校要少,经济学教学也存在这样的问题,这就使得有些经济理论虽然比较重要,但因为课时的限制而无法在课堂中一一讲授。教学中应注意的是,要在有限的课时中适当增加有益的内容。这具有一定的挑战性,既要在有限的时间里完成教学计划内容,还要额外增加一些对学生有益的实践内容。

3、综合运用多种教学方法。经济学课程一般分为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两部分。遵循“紧密结合理论内容,以应用能力培养为本”的教学模式构建原则,微观和宏观的实践教学内容与理论内容存在一定的对应关系。在经济学的教学过程中,应采取多种教学方法,充分利用每种教学方法的优点和长处,提高经济学的教学效果。例如,可以采取启发式和讨论式的互动性教学方法。启发式教学就是由教师根据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的要求,事先提出要学生思考的问题,由学生回答,教师进行引导和点评,以了解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提高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讨论式教学是教师指导学生以小组形式,围绕某一问题各抒己见、相互争论以弄清解决问题的方法。在讨论式教学中,学生不再是被动地接受教师的讲授,而是带着问题进行思考、辨析,每个学生都可以主动发表自己的看法、提出疑问。还可以采取案例教学法,就是根据教学目的要求,组织学生对案例的调查、阅读、思考、分析、讨论和交流等活动,教给他们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或道理,进而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加深学生对基本原理和概念理解的一种特定的教学方法。除此之外,还可以采用情景教学法,就是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有目的地引入或创设以形象为主体的生动具体的场景,以引起学生一定的情绪体验,从而帮助学生理解知识,获取技能,并使学生心理机能得到发展的方法。

总之,应在教学方法中不拘泥于一种教学方法,要采取多种教学方法相结合的综合运用性,加强对国内外经济问题的研究,从而为理论教学提供鲜活的案例资料。

4、丰富案例教学手段和工具。独立学院的经济学在改革教学内容、课程体系与教学方法的同时,也应十分重视教学手段的改革,努力将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的改革建立在现代教育技术的平台上。应重视对现代教育技术手段的研究与在教学中的运用,全面采用多媒体教学手段,提高教学效率,提升教学水平,提升教学效果。除此之外,还应该不断开发网络教学资源,建立网络课堂,为学生提供良好的自主学习环境。借助多媒体网络课堂,方便了学生的自主学习,形成了立体化的学习环境,扩展了学生知识视野,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了教学效果的提高起到了很好的作用。同时也使学生根据自己的需求弄清如何获取知识、如何有效地利用与本课程有关的信息资源。

三、结语

我国独立学院经济学教学改革之路比较漫长,需要在实践中不断总结,在发展中探索出一条适合独立学院经济学教学的改革之路。

主要参考文献:

[1]黄乐.西方经济学教学改革探析[J].探索研究,2011.13.

经济学知识与运用范文5

关键词:教育改革 建模思想 经济学教学 教学目标

一、引言

宏微观经济学是教育部审定的经济管理类核心课程,是经济与管理类专业的专业基础课,在普通高校的教学过程中一直受到高度重视。如何使学生将学到的理论知识运用到实践当中,通过经济学教学改革完成宏微观经济学的教学目标,是许多普通高等院校经济管理专业教师共同关注的问题。阮守武(2009)认为经济学的教学关键是要让学生掌握经济学的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以方法论的角度来看待经济学的发展,帮助学生建立起经济学的思维方式;李桂娥(2010)提出借鉴剑桥大学研究型教学的经验,以创新教学理念为指导,以问题为导向,从课堂教学和课外指导两个方面开展研究型教学,对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有显著作用;曹建忠(2011)认为应将微观经济学课程教学改革的目标设定为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建立经济学的思维模式、提高学生分析实际问题的能力。

数学建模于20世纪80年代初,引入我国复旦大学、中国科技大学等课堂中。自1996年“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工作会议召开后,全国高校掀起数学建模热潮。建模思想作为能有效提升学生动手实践和创新思考能力的工具之一,越来越受到高校教师的关注。因此,如何将建模思想渗透到数学课程教学成为我国学者的研究热点,并且成果丰硕。然而,在宏微观经济学中也存在大量的数理模型,我国学者对于如何将建模思想融入高校经济学教学的研究略显不足。实践证明,经济学模型对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逻辑思维能力及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起到了很大的作用。通过研究如何将建模思想融入到高校经济学教学中,把经济学理论知识与建模思想进行有效融合,引导学生理论联系实际,提高分析和解决实际经济问题的能力,这对于我国高校更好地完成宏观微观经济教学目标具有重要的理论与实践意义。

二、建模思想融入高校经济学教学的必要性

1.当前高校经济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缺乏对学生经济学思维的培养。作为经济学科的学生,除了需要掌握经济学原理之外,更重要的是要具有经济学的思维模式。然而经济学知识相较一些科目理论性强,原理、知识点深奥,初学者不易理解,教师大多重视知识的传承,为学生提供的案例性学习、探索性学习的机会比较缺乏,忽视了对学生经济学逻辑思维的培养。

(2)教学方法传统。现实教学中,经济学的教学方法普遍存在单一、枯燥等现象,“讲授-接受”式教学在一定程度上仍然居于主导地位,教师与学生在课堂上的交流互动较少,这必然导致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难以提高。传统的教学模式,虽使学生获得了暂时性的理解和记忆,但缺乏让学生进行独立思考和用经济学模型解决实际问题的训练,导致学生知识吸收的僵化。

(3)教学中建模案例的匮乏。经济学是应用性很强的社会学科,以理论教学为主的教学方法使得学生在学习了理论之后,仍然不会运用这些理论分析实际问题,实际教学中,教师采取的措施多是单纯地套用经典案例,忽视了对建模案例的指导。

2.建模思想融入高校经济学教学的意义

(1)有利于推进高校经济学教学的进一步深化改革。现实教学中,经济学的教学方法普遍存在单一、枯燥等现象,灌输式教学在一定程度上仍然居于主导地位。在目前经济学教学目标中,要完成计划的教学内容,传统的经济学教学方式很难实现,而如果在教学过程中有效融入建模思想,就可以解决这一问题,促使经济学教学目标得以实质性的完成。可见,建模思想融入高校经济学教学,是经济学课程教学目标本身的需要,有利于推动高校经济学教学的进一步深化改革。

(2)有利于推进高校经济学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在经济学教学中,由于经济学知识相较一些科目理论性强,原理深奥,不易理解,学生在学习时容易表现出消极态度。把建模思想引入到经济学教学中,重点培养应用型本科人才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可促使学生应用经济学知识的能力在具体的建模过程中得到较大提高。同时,在建模过程中,学生需独立查阅相关的文献资料,进行针对性阅读并及时消化,将其应用到建模中来,可提高学生获取新知识以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有利于高校经济学应用型人才的培养。

(3)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在经济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在内容处理上,偏重理论与习题的讲解,往往由于内容单调,影响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而通过构建经济学模型可以改善学生对经济学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不高的情况。因为运用经济学模型解决的问题均源于实际的生活,所提出的问题容易引起学生的兴趣。同时,建模思维具有很大的灵活性,结果不唯一,学生可从不同角度,建立相应的模型来解决实际问题,有利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三、建模思想融入高校经济学教学的途径

高校经济学教学融入建模思想的目的,就是促使学生学会运用数理模型和经济学模型,把现实中的经济问题进行提炼、进而采用模型对问题进行解答。建模思想体系的内容是培养学生在遇到实际经济问题时,首先要通过分析与推理,将实际问题用经济学语言加以表述,并提出一系列符合该问题实际背景的假设,建立起相应的经济学模型,进而寻求适当的计量工具来获取模型的结果,最后还需将模型的结果用通俗的语言表达出来,用于解决实际问题。具体途径如下:

第一步:实际问题的提出。结合日常生活,对于生活中出现的经济现象提出疑问。

第二步:提炼,抽象化。这一步是把实际问题进行提炼、简化,把实际问题抽象成经济术语。同时,收集必要的信息,弄清楚对象的特征,找出相对应的经济学理论。

第三步:形成模型假设。把问题融入经济学理论之后,需要提出一系列符合该问题实际背景的假设,为建立起相应的经济学模型做铺垫。

第四步:建立模型。基于模型假设,建立相关的经济学模型,并阐释模型原理,对问题进行量化处理,运用数理模型把现实中的经济问题进行提炼、抽象为数学问题。

第五步:求解模型。对模型求解,得出解决的方案。可以使用传统的解方程、画图、证明的方法,也可以使用计量经济学软件等。

第六步:在以上过程得出的结果后,将结果结合实际问题,进行说明和阐释,最终解决疑问。

同时,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树立建模思想时,还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1.经济术语表述口语化

在最初的教学阶段,由于经济学知识理论性较强,原理深奥,不易理解,学生在学习时会感觉到枯燥无味,容易表现出消极态度,学习积极性不高。所以,面对初学经济学的学生,首先要引导学生在可以触摸到的平常生活中去理解经济学的概念,用生活语言来解读经济学的各种概念,让学生觉得教材里的概念不是枯燥乏味的,而是与生活息息相关。譬如经济学中的价格弹性、机会成本、经济利润、道德风险等概念,任课教师需要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并配备具体生动的例子进行讲解,这样既可以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又会加深学生对基本概念的理解,从而收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2.案例教学推广深入化

融入建模思想的本质就是要联系实际。因此,在高校经济学教学过程中,我们不是仅仅在讲课的过程中偶尔插入几个例题,而是把联系实际的教学原则贯穿经济学教学全程。应该尽量结合实际,设计适宜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参与教学活动,让学生体验到通过自己的思考能够解决实际的经济问题。因此,在课堂教学中,以具体案例作为教学内容,通过具体问题的建模范例,介绍建模的思想方法。同时,选取的例子要贴近教材内容,贴近学生认知水平,贴近现实生活实际。涉及的专业知识不能太多,且要易于理解。此阶段的重点是站在提高学生素质的高度,通过师生共同讨论,把渗透建模的意识作为首要任务,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应用模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比如2015年我国股票市场多次暴涨暴跌,央行多次降准降息,全力护市,这些发生在现实中的经济学案例贴近学生认知水平,贴近学生生活实际,若把这一案例结合经济学教学中的货币政策、财政政策、IS-LM模型等相关知识对学生进行讲解,必能激发起学生探讨的积极性,从而达到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建模工具运用日常化

经济模型求解的过程一般比较繁琐,需要较强的数学功底,要求熟知模型的应用原理。随着教改不断推进,现代教学辅助仪器也在不断地进入课堂。从以前传统的黑板到十多年前的投影仪,再到现在的多媒体,这些现代仪器的应用,给现代教学带来了极大的方便。所以教师应充分利用这些辅助设施来提高自己的教学质量。尤其是计算机的普及,给经济学模型求解带来了很多的方便。教师如果能够好好利用计量软件的话,那么教学就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同时,教师还要引导学生加强课后练习,提高对软件的熟悉程度。课后练习是培养学生使用计量软件应用能力的重要环节,在设计课后练习题的时候,应该选择一些适合初学学生能较好操作的实际问题,这样既可以让学生掌握理论知识,又可以让学生获得用使用计算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四、结语

宏微观经济学是教育部审定的经济管理类的核心课程,在普通高校的教学过程中一直受到高度重视。目前,由于高校经济学教学中存在理论知识传授重于思考能力培养、教学方法方式传统等一些弊端,导致知识固化,使得学生无法将学到的理论知识运用到实践当中。建模思想作为能有效提升学生动手实践和创新思考能力的工具之一,得到越来越多的高校教学的关注。高校经济学教学融入建模思想的根本,就是促使学生学会运用数理模型把现实中的经济问题进行提炼、抽象为数学问题,进而对问题进行解答。通过培养学生在遇到实际经济问题时,首先要通过分析与推理,将实际问题用经济学语言加以表述,并提出一系列符合该问题实际背景的假设,建立起相应的经济学模型,进而寻求适当的计量工具来获取模型的结果,最后还需将模型的结果用通俗的语言表达出来,用于解决实际问题,进而形成建模思想体系。另外,为了将建模思想有效地融入高校经济学的教学,在教学过程中,任课教师要注重经济术语表述口语化、案例教学推广深入化、以及建模工具运用日常化,从而推动高校经济学教学改革的进一步深化,推动高校经济学应用型人才的培养以及学生创新能力的提高。

参考文献

[1] 谭冰.经济学专业本科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中国教育学刊,2013(11):99-100

[2] 刘金石,刘方健.教学方式创新:运用经济学的三种语言[J].中国大学教学,2011(9):86-89

[3] 李海明,翁卫国.宏观经济学:教学范式新探索[J].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37(2):112-116

[4] 冯英华.数学建模思想在高等数学教学改革中的应用[J].黑龙江教育,2014(10):17-18.

经济学知识与运用范文6

一、将虚拟公司经营模式引入经济学教学中的必要性

(一)经济学教学内容枯燥而难于理解

经济学属于是经管类专业的基础科目,所涉及的内容众多。职业技术学院开设经济学课程,是从学生职业的角度出发开展教学,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对于经济学知识的灵活运用。但是,面对经济学知识面的广泛、知识内容的庞杂,要在一个学期内容完成教学任务,对于基础知识普遍薄弱的职业技术院校学生而言,是非常困难的。经济学所涉及的专有名词和概念颇多,诸如价格、利润、成本、边际等等,虽然从理论的角度不难理解,但是在实际运用中就难以界定。如果经济学教学过于抽象,学生在学习的过程难以对概念具体把握,就会将经济学学习看作是一种负担。

(二)虚拟公司经营模式尚处于探索阶段

二十世纪50年代,德国就开启了虚拟公司经营。作为模仿经济运行活动的模拟环境,学生处于环境中可以从事金融、财务、销售的等等业务活动。这种模拟现场可为经济学教学提供了实践舞台。随着计算机信息技术的发展,目前虚拟公司经营模式使用软件设计,将经济学概念通过虚拟公司环境具体化,可以更为直观地呈现在学生面前。一些教学条件较好的职业技术院校,甚至可以通过校园网络创设虚拟创业课堂板块,学生登录虚拟创业平台后,就可以运用软件启动创业程序。虽然所有的过程都是运用计算机模拟操作的,但是,学生也可以通过网络寻找实际案例运用于虚拟公司经营模式中,有助于学生不断地探索。在经济学教学中,将虚拟公司经营模式加以运用,可以引导学生从公司经营的角度对经济学概念进行理解。学生在此过程中,通过对经济学知识的感性认识过渡到深入行业角度的具体分析,可以总结出适合于自身的学习方法。经济学中涉及到诸多的计算知识,将虚拟公司经营模式加以合理运用,学生可以针对具体公司的问题对成本、价格以及所获得的利润进行分析。

二、经济学教学中虚拟公司经营模式的实施

经济学教师将学生按照座位分布划分为若干个小组,平均每个小组七八个人,构成一个小型公司组成人员。

(一)公司的设定

教师要求每一组学生都要以讨论的方式将公司的名称设定下来,也可以根据自己所熟悉的案例设定公司名称、产品和经营范围等等。当公司的基本信息设定完毕,小组可以评选首席执行官,由首席执行官在其他组员的建议下设定财务、人力资源、销售、生产等环节的主管人员。这个过程是在经济学教师的指导下完成的,学生可以对公司的一般情况有所感性了解,且学会管理分工,提升团队合作意识。当公司组成设定完毕,经济学教师给予点评的同时,将企业基本知识系统化地传授给学生。

(二)将经济学教学内容融入到虚拟公司经营管理模式中

教师将《虚拟公司经营管理手册》发放给每一组学生,让学生研读、讨论。其中的内容是公司管理制度、员工工作分工、人力资源管理程序及绩效考核办法、工作任务等等。手册由小组中的专人负责填写,以作为课程考核依据。随着课堂教学内容等等展开,虚拟公司经营管理模式开始运行。经济学教师将相应的教学内容渗入到虚拟公司经营中。比如,学习成本和利润部分的内容,学生则要开启虚拟公司营销环节,对公司产品的产量进行判断。这个阶段如果采用真实的公司情况作为案例效果会更好些,可以激发学生对该公司实际的营销运行情况深入探索,有利于发挥学生的潜能,将公司利润计算出来,且根据行业市场态势制定出公司营销获得利润最大化的方案。

(三)课程内容的学习要重点突出

每一次课程学习都有重点内容,学生所构成的虚拟公司就要对内部分工做出调整,将与重点内容相关的部分突出出来。比如,教学内容关乎到财务问题,这部分就主要由财务主管来完成,其他主管人员配合。公司的首席执行官根据财务情况重点完成公司决策。整个的学习过程中分为两个环节来完成。虚拟公司运营是实训部分,教师将理论内容适时地渗入到公司运行中。当工作任务完成后,进入到讨论环节。学生可以针对公司运行情况畅所欲言,可以是点评,也可以是探讨,最后由虚拟公司的首席执行官做出总结。教师对虚拟公司经营模式的运行情况做出点评,公布考核成绩。(四)成绩纳入到期末考核范畴为了使虚拟公司经营模式在经济学教学中获得更好的效果,教师要将成绩纳入到期末考核范畴。经济学期末考试成绩占有50%,虚拟公司经营模式考核成绩占有50%,其中30%为小组成绩,20%为个人成绩。采用这种教学模式,不仅使学生从市场经济环境的角度对相关知识以了解,还可以鼓励学生积极创业。

三、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