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病的概念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慢性病的概念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慢性病的概念

慢性病的概念范文1

Abstract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effect of improved nursing on health behavior, quality of life and satisfaction of elderly patients with coronary heart disease.Method:From July 2015 to November 2016 for treatment of elderly patients with coronary heart disease in our hospital a total of 128 cases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routine group and improvement group, routine nursing care was taken in control group, the improvement group to improve nursing intervention, compare the quality of life of patients, and health behavior on nursing work satisfaction.Result:After nursing, improve the quality of life of patients total score (40.14 + 8.59), health behavior score (185.36 + 15.69) points, before and after the intervention and routine group were significantly different (P < 0.05), and improved the nursing satisfaction was 98.44%,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of the conventional group (P < 0.05 79.69%).Conclusion:Through the implementation of improved nursing for elderly patients with coronary heart disease, it can effectively improve the quality of life and health behavior of patients, improve the corresponding symptoms of patients, and effectively improv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nurses and patients.

Key words: Improving nursing;Coronary heart disease in the aged;health behavior

【中图分类号】R473.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3783(2018)01-03-0-01

随着近些年我国居民生活质量的提高,人们生活方式及饮食结构的改变,导致多种生活习惯病发病率有明显提高,其中以冠心病对老年人群影响较大[1]。目前,对该疾病的治疗能够有效缓解患者相应症状,但治疗后,患者生活质量及心理情况仍受到严重影响,且由于该疾病具有易复发性,对患者生命健康仍存在一定威胁[2]。相关学者指出[3],通过对患者进行有效的护理,能够促进患者更快的恢复,本次研究通过对常规护理方法进行改进,探究其护理意义,特选取2015年7月至2016年11月在我院进行治疗冠心病的老年患者共计128例进行对比研究,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5年7月至2016年11月在我院进行治疗冠心病的老年患者共计128例,其中男性71例,女性57例,年龄(66.59±5.13)岁,全部患者经检测均符合冠心病诊断标准,且年龄均≥60岁、病程≥3个月,并排除以下情况:1、患者伴有恶性肿瘤或其他慢性疾病;2、患者存在严重认知障碍或精神类疾病;3、患者伴有语言功能障碍。将其随机分为改进组及常规组,每组患者64例,其中改进组男性35例,女性29例,年龄(65.71±5.47)岁;常规组男性36例,女性28例,年龄(67.32±4.89)岁。两组患者一般情况、病情、病程及受教育程度等均无明显差异(P>0.05)。

1.2 护理方法 对常规组患者进行常规护理,包括对生命体征进行监测,对饮食、运动、用药等进行指导,并协助患者进行日常活动。

对改进组采用改进护理进行干预,具体包括以下方面。

1.2.1 住院护理 患者入院后,由主管医师与责任护理人员一同对患者资料进行查看,并与患者进行有效沟通,掌握其病情、身体机能及心理状态,并根据其具体情况制定个性化护理方案,具体包括:1、通过在病房内摆放患者喜爱的物品等方式提高患者对治疗环境的熟悉程度,避免患者因治疗环境的该病而出现不适感[4];2、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通过发放健康指导宣传册及当场指导等方式,使患者及其家属了解该病症的发病原因、治疗过程及注意事项等,提高其对该疾病相关知识及注意事项的掌握程度,避免不良事件的?l生;3、对患者进行心理干预,由于该病症具有起病急,病情发展迅速等特征[5],而患者又为老年人,因此极易导致患者出现恐惧及焦虑等负面影响,并对家庭负担及痛苦等情况表现为过多担心状态,因此,护理人员应根据其具体情况,通过专业且易懂的方式,详细向患者讲述该疾病的治疗方法及预后情况,并每天与患者交流至少2次,每次时间不少于15min,以使患者保持平静的心情,同时对患者及其家属提出的问题进行耐心、细致的回答,消除其疑虑,增强其对治疗及护理工作的配合程度;4、对患者家属进行指导,由于患者为老年人,因此家庭的关心能够显著提高患者对治疗工作的信心[6],因此,护理人员应指导患者家属通过常对患者进行鼓励,并实时照看在患者周围,提高患者对生活信心,避免患者听天由命等消极态度的出现。

1.2.2 随访护理 在患者出院后第1个月,每周通过电话方式对其进行随访,对患者运动及恢复情况进行详细询问,并对患者提出的相关问题进行有效解答,并保证通过时间≥10min,于一个月后对患者进行家访,详细观察患者恢复情况及对治疗的配合情况,协助并指导患者完成相应康复训练,并保证时间≥30min,在患者出院后2-12个月内,每个月对其进行电话随访,并针对上次随访时发现的问题进行及时反馈,通话时间≥10min,并于出院后6个月及12个月对其进行再次家访,巩固其护理效果。

1.2.3 运动及饮食指导 根据患者恢复程度及饮食习惯,制定相应饮食护理计划,指导患者多食用高营养、高蛋白且富含纤维素等食物,并根据其机体情况,指导其进行适当有氧运动,在护理人员对其进行随访时,可适当根据具体情况调整护理计划。

1.3 评价指标 采用CQQC评分表评价患者生活质量,包括体力、病情、社会及心理状态等6方面,总分为154分,分数越高表明生活质量越好,并采用HPL评分表评价其健康行为,包括躯体活动、心理健康、人际关系等6方面,总分为208分,分数越高表明其健康行为越好,同时在护理工作结束后,调查患者对护理工作满意程度。

1.4 数据处理 数据采用SPSS 13.0统计?件进行分析,表达数据采用平均值±标准差(),两组比较差异采用t检验,P

2 结果

2.1 比较患者干预前后生活质量

经过护理后,改进组患者生活质量总评分为(40.14±8.59)分,与干预前及常规组均存在显著差异(P

2.2 比较患者干预前后健康行为

两组患者经护理干预后,健康行为均有所改善,且干预后改进组健康行为评分为(185.36±15.69)分,显著高于常规组(P

2.3 比较患者满意度

改进组护理满意度为98.44%,显著高于常规组的79.69%(P

3 讨论

由于老年患者机能下降,导致冠心病治疗后,恢复速度较慢且病情易出现反复,严重影响患者日常生活,并对其生命造成威胁,导致患者及其家属负担较重,同时,老年患者的遵医行为较差[7],且独自进行康复训练安全性较低,进一步降低了其恢复速度。

慢性病的概念范文2

重我国国情、整合现有社区卫生服务资源的基础上,探索社区慢性病健康管理服务模式.

【关键词】社区;慢性病管理;卫生服务

随着我国经济建设的发展,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口老龄化日益严重,中国的疾病谱发生了明显的变化。慢性疾病对人类健康的影响越来越突出。开展社区卫生服务是慢性病防治的最佳途径,将疾病预防的重点落实到社区、家庭,具备大医院不可能有的优势,能成为慢性病防治最好的平台。

三平路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是白碱滩区政府的非营利性公益卫生事业单位。自成立以来,中心秉承着为社区居民提供人性化卫生医疗服务的宗旨,在区卫生局党工委和上级主管部门的正确领导与大力支持下努力强化设施建设、机制建设、内涵建设和队伍建设,不断探索社区卫生服务新思路,转变服务观念,改变服务模式,拓展业务内容,最大程度地满足辖区居民群众的医疗卫生服务需求。逐步成为集社区预防、医疗、保健、康复、健康教育及计划生育指导为一体的全科医疗机构。

1.三平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大力推行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全面带动基本医疗的发展。结合创先争优活动,在药品种类少、病员数量下降的情况下,三平中心成立以党员干部为主的医务人员下社区服务团队走街串户,开展健康宣教,为群众建立健康档案,为辖区居民建立个人健康档案,筛查高血压病人,糖尿病人。通过面对面宣教、访视跟踪服务等形式,主动找出病人并与他们建立联系。

同时加强了健康教育、免疫规划、传染病报告及处理、儿童保健、孕产妇保健、老年人保健、慢性病管理、重症精神病患者管理等工作。

2.三平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认真组织开展专项工作,组织全体医务人员认真学习医疗技术,要求党员干部积极带头参与讲医疗技术课。我中心多次组织全中心职工开展各种专题培训学习,以横幅、板报、宣传栏、宣传中心服务内容及服务项目,积极营造良好的社区医疗氛围。

例如:2011年8月18日下午,在白碱滩区三平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副主任倪文峰的带领下,与六位工作人员一同前来白碱滩区为老服务中心慰问老人。

在服务中心,他们进行了《老年健康知识讲座》、《测血压》、《做心电图》等内容的讲座活动。生动讲解了老化的概念、如何正确搭配膳食及五种天天都可以吃的食物。特别在老人饮食上做了“十要”要求,如:适量运动、注意安全防摔到、心理平衡等内容。老人一边认真听讲一边心里默默的记着,当老人还在意犹未尽时,一场丰富多样的讲座就在精彩中落下尾声。

慢性病防治和管理既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又是一项对社会有积极意义的工作,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应当全面贯彻“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工作方针,一方面要面对慢性病现患病人进行治疗和管路,另一方面要积极做好全人类的慢性病预防工作。以健康促进为主要手段,营造有利于慢性病的环境,控制和减少慢性病的发生,提高人民群众的生命质量。

社区卫生服务的提升,不仅依靠目前政府部门政策的大力支持,同时,不断的迎合群众需求,不断的拓宽思路是工作提高的原动力。慢性病规范管理,加强了团队在慢病管理中对患者生活干预、指导的权威性,强化责任医生团队整体素质,对居民进行追踪式管理,进行个体化健康及疾病管理,使被管理者化被动为主动,双方合作,达到管理目的。提高了慢性病的综合防治规范管理率及检出率。

在新的一年,我中心将在原有工作基础上,结合中心服务特色,将预防与康复作为侧重点,期待通过预防措施逐步减少各类慢性病的发病率,社区康复改善患者的生活。

参考文献

[1] 冯勇.社区慢性病管理的存在问题及工作思路[J].《慢性病学杂志》.2010(7):669

慢性病的概念范文3

提高慢性病人员的健康意识在近3个月的慢性病管理计划中,通过慢性病知识讲座、一对一的复诊服务,不断向慢性病人员灌输慢性病相关知识,使慢性病人员能够认识到慢性病的危害,提高健康意识,正确对待自身的慢性病问题,主动地、有意识地改善自身的健康状况。

帮助慢性病人员有效运动在慢性病管理中使用能量监测仪,使服务对象的总运动量、有效运动量和有效运动量占总运动量的比例都有直观的显示。慢性病人员可以直接看到运动的图形,管理人员讲解图形的意义后,慢性病人员自己就可以知道运动的效果如何,从而对运动实现客观而有效的监管。

指导慢性病人员养成科学的膳食习惯为慢性病人员讲解科学合理膳食习惯的重要性,重点讲解各种不良的膳食习惯对慢性病人员的危害,从而让慢性病人员重视日常的饮食摄入,提高自我管理能力;普及饮食知识,告诉慢性病人员每人每日应该摄入多少盐、油、水,一日三餐的饮食结构该如何安排,各种营养成分的比例怎样才算合理,如何做到膳食和运动的总体平衡,为慢性病人员发放一套“健康礼盒”,内有“控盐勺”、“控油壶”、“腰围尺”、“计步器”等日常健康管理工具,指导慢性病人员在日常生活中使用“控盐勺”、“控油壶”,帮助他们更精确地掌握这两个指标。另外,告知慢性病人员对于蔬菜、水果、鱼、肉等食物要进行登记,然后再平摊到每一餐、每一个就餐的人,最后得出自己每餐的每种食物摄入量。对按个出售的食物,灵活运用食物交换份图谱,将其换算成客观的数值进行计算。通过软件系统将膳食和运动的分析很好地结合在一起,定量分析慢性病人员每日的能量平衡情况,即摄入热量与消耗热量、三大营养素热能及三餐热量是否平衡,从而有效指导慢性病人员通过膳食和运动的改变来达到二者的平衡。

另外,为每个慢性病患者建立健康档案,并把平时开展活动的情况及电话回访的信息进行记录,完善健康档案,将其作为后续工作的基础。发放健康处方,注明饮食、活动、自我监测与科学用药的要求。定期发放宣教手册,并邀请专家举办相关知识讲座、面对面地解答病人和家属关心的问题。定期电话回访,提醒患者复查身体、注意饮食与休息等。

实践表明,通过健康管理可以帮助慢性病人员逐步建立健康的生活方式,养成合理科学的饮食习惯,建立科学的就医以及诊疗观念,提高治疗效果和生活质量,在不影响治疗效果的前提下控制整体医疗费用。

何为健康意识?健康意识的基本内涵包括以下3个方面:①对健康的信念和观念,即对健康价值的态度和能否获得健康的信心;②为维护自身健康而必须具备的卫生保健知识和理念;③积极参与、自觉维护自己与他人、公众健康的意识。

具备良好的健康意识对实现自我健康保护、贯彻执行“预防为主”的健康政策都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具备良好的健康意识的人知道:幸福最基本的标准之一就是拥有健康,健康是人生的第一财富,是事业和幸福的保证,是人们活动的基础,也是人们各种活动的最终目的之一。

人的生命和健康是需要呵护和管理的,如果缺乏良好的健康意识,就难免会遭受疾病的困扰。现代社会生活节奏快,人们的工作压力大,很多人往往由于忙碌而忽视了自己的健康。有的人不顾及自己的身体承受能力,长期超负荷地工作,不遗余力地追求财富,甚至要钱不要命,结果往往是丢了健康,甚至落得人财两空的结果。

健康的身心来自于健康的生活方式,而健康的生活方式来自于健康意识。只有拥有了良好的健康意识,人们才会懂得调控自己的生活,掌握一定的保健与急救常识,自觉地调整好心态,管住嘴,迈开腿,科学养生,把健康掌握在自己手里。

不要以为呵护健康、定期体检、养生保健仅仅是老年人的事情,青壮年乃至少年同样需要注意呵护自己的健康,定期进行健康体检,注意养生保健。有些人认为自己平时又没有什么不适的感觉,没必要去进行健康体检。这其实是一种认识误区。许多疾病,如高血压、高血脂症、高血糖、肝功能异常等,早期可以没有任何症状,可一旦等到你有了“感觉”的时候,往往已经出现了并发症。因此,笔者在此呼吁,一定要牢固树立健康意识,将疾病扼杀在萌芽之史,不要等到不可救药的地步才想起呵护自己的健康。

慢性病的概念范文4

【关键词】 60岁以上老年人;慢性病;高血压;健康教育

【中图分类号】R15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0515(2010)012-0210-02

近年来随着我国人口平均寿命的提高,人口老年化以及由此而带来的诸多社会问题已日益受到了人们的关注。我于2007年对所干预的老年人进行随机入户调查,了解老年人患慢性病情况及卫生需求,为提高老年人健康水平和发展社区卫生服务提供依据。

1 资料与方法

1.1 调查对象:昆区友谊16社区≥60岁的老年人

1.2 调查方法:采用每户调查问卷方法、用包钢职工医院社区部自制的入户调查表,进行家庭成员的问卷填写,入户率达到85%。

1.3 调查内容:主要针对60岁以上老年人患慢性病的患病率及患病人数,卫生需求进行问卷调查。

1.4 调查结果:调查中1922名老年人中有5.46%的患有各种慢性病,各年龄组患病率之间的线性趋势有显著性的意见(p<0.01)见表1。60岁以上老年人慢性病患病率排在前几位的是:慢性高血压占3.5%,冠心病占2.6%,脑率占0.51%,慢性支气管肺炎占0.31%,见表2。调查中老年人对卫生服务的需求主要是一些健康咨询、定期体格检查、对行动不便者建立家庭病床以及上门康复护理,见表3。

2 讨论

2.1 我国老年人口目前正以每年约3%的速度递增,研究和关注老年人的健康状况,做好卫生需求是社区卫生服务的重要内容。调查中显示60岁老年人在逐年增加,在这个老年化的卫生保健已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也给我们社区工作者提供了新的课题。

2.2 调查显示老年人慢性病的患病率为8.71%,慢性病已成为老年人主要的健康问题。由于慢性病住院费用高而且缺乏有效的治疗方法,而做为长期的医疗预防保健和康复措施,因此必须大力发展社区服务,建立完善的社区卫生服务网络,设立家庭病床,医务人员上门服务。不仅能治疗老年人慢性病,而且也有利于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质量,正可以减轻家属负担,降低医疗费用,可满足广大老年人对医疗卫生服务的需要。

2.3 老年人的健康状况是影响其医疗保健服务要求的重要因素。调查结果显示高血压、冠心病和脑率中已对老年人健康造成严重威胁。高血压又是冠心病和脑率中的重要发病因素,因此高血压的防治工作对保护老年人的健康,提高老年人的生存质量有着主关重要的意义。老年人患高血压已成为其健康的”无声杀手“,也反应了社区居民常见病的流行特点,为社区居民常见病的综合防治提供了科学依据。老年人高血压患病率上升,提示社会经济状况的变化对心血管发病的影响。因此动员人们积极参与高血压防治工作,普及高血压的防治知识,增强全民自我保健意志,有效地实施干预措施,使老年人健康得到保障,减少高血压的患病率、致病率及致残率,最有效的方法是社区防治。调查研究中发现社区居民对高血压防治存在三高(即生病率、死亡率及致残率高)三低(知晓率、服药率、控制率的不正常现象),因此开展社区卫生服务要重点对高血压防治进行指导。

2.4 开展社区健康教育,提高高血压病的认识,应定期、连续、循环进行,早期发现、早期预防、早期诊断,积极防治本病发生,提高老年人群的健康意识,开展促进活动。

2.4.1 首先,对高血压病概念有一个深的认识,其次要认识清楚引起高血压病诱因。例如肥胖遗传、饮食过咸、吸烟饮酒及精神紧张。在社区工作中对肥胖者指导患者控制体重,体重不得超过其标准体重20%。同时对有家族史者指导其本人,饮食低盐、低脂、低胆固醇,每日食盐量不超过5g,同时多食新鲜蔬菜和水果,指导患者饮食要做到一二三四五,红白黄绿里的原则,要禁止吸烟饮酒,加强体育锻炼。从心理上减轻思想负担,放松自己,养成一个良好的心态,做到劳逸结合,这样对疾病预防起到积极作用。

2.4.2 其次对已患有高血压病人,一定要根据病情合理用药,坚持长期规律用药原则,禁止乱服药,服药中停药、补药的原则。最好在社区医生指导下服药,并选择最佳服药时间。因上般人血压变化与时间、性别、情绪、饮食及运动有关,因此根据自身服药特点,服药中注意药物的副作用及服药中的不良反应,发现问题随时就医解决。由于血压在一天内波动起伏,因此为更好地控制血压最好学会自我监测血压,指导患者及家属测量血压方法及测血压注意事项,提高血压控制率。

2.4.3 高血压病及其它慢性病不仅给老年人的健康家庭的幸福造成很大的不幸,同时也给家庭和社会带来沉重的经济负担,因此社区进行健康教育是满足老年人的需求,健康宣教是一个动态的、全面的、系统的互动过程。社区医务人员首先要提高慢性病的认识,应定期、连续的循环进行。采取早期预防、早期诊断,积极防治本病的发生,提高人群的健康意识,开展健康促进活动。根据高血压病的分级管理方案,社区医务人员,应及时了解每个患者危险因素的特点及导致不健康行为的原则,针对其存在并发症情况和自身具备的客观条件,护员双方共同制定具体可行的教育方案,定期与患者及家属进行座谈交流,帮助患者克服对高血压病及其它慢性病的担忧,自然心理,与患者进行良好的医患关系,赢得患者信任,满足老年人的需求。提倡行为示范法,控制减少高血压的危险因素如精神紧张、食盐多、肥胖、吸烟饮酒,缺乏体育锻炼,血脂异常,加强药的治疗,促进不良生活习惯和生活方式的改变,如戒烟戒酒减少食盐摄入量,提高心理卫生水平率。制定高血压相关知识,态度、行为进行问卷调查,采用入户随时干预法完成,以提高社区老年人的卫生需求,满足老年人的身心健康,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质量。

3 结论

慢性病的概念范文5

【关键词】重视心里护理;增强病人安全感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4)01-0140-02

1 急性病人的心理护理

急性病人一般发病急、病情重、都是需要立即进行抢救的病人,由于病情危重往往这时将注意力全部集中于对病人生命的挽救。而对心里方面无暇顾及,然而,他们意识到自己的病情重,心理正处于高度的应急状态这时及时进行心理护理可以缓解患者的心里紧张。通过心身相互作用,稳定患者的生理状态,否则不良情绪可导致病情的恶化,造成严重后果。

急性病人的突出心理问题恐惧,他们害怕死亡害怕功能受损等,为此,医务人员这时要采取种种措施尽可能减少对病人的不良刺激,增强病人的安全感,态度上执意要热情,耐心专注而严谨,让患者感到医务人员是真正关心他的,询问病情时,要细致而有条,使病人感到医务人员水平高超,动要要轻柔而准确,让病人感到医务人员技术的娴熟,这样使病人感到医务人员无论从态度上还是技术上都是值得信赖的安全的,对疾病的康复会增加信心,紧张的情绪因而得到缓解。

当然病人除了对疾病后果本身恐惧还可能因为其它问题而出现不良情绪,如,担心医疗费用,家人的心理反应工作等等问题而紧张不安,这时护理人员应当具体分析针对每个病人的具体情况,进行针对性的心理护理尽可能进行心理调节,为疾病的好转和康复创造条件。

2 慢性病人的心理护理

帮助病人接受长期治疗的现实。

使病人增强生活的兴趣。

慢性病人的特点是病长,见效慢,病情易反复,心情和病情的变化有密切的联系,对慢性病人的心理护理必须针对这种特点而进行。

在患病初期,病人不肯接受患慢性病的事实,不愿意配合正规治疗,又容易产生烦躁心理,对于长期服药,治疗感到愤怒和厌烦,随着病情的迁征变化,病人的心理也会起伏波动,抑郁、失望,烦闷等情绪出现,某些病人经常处于低沉的心境,变的情感脆弱,对外界的兴趣下降,敏感多烦等等。针对这些特征,在护理工作中护理人员不仅需要满足病人的生理需要,而且要鼓励病人,增加对外界事物的兴趣,一方面为病人提供良好的治疗环境,尽可能减少环境对病人的不良刺激,另一方面根据病人的不同情况,组织病人进行各种文体活动,如欣赏音乐、看电视、做手工等,以活跃病房的气氛来分散病人的情绪,尽量不要让太多的空闲时间让病人考虑自己的病情,病人述说消极情绪时,护理人员要认真倾听,但在适应的时候尽量将病人的流动转移到其他事情上,而且要加强护理,多安慰、鼓励,让病人感受到像在家一样的温暖,增加战胜疾病的信心。

3 传染病人的心理护理

3.1 理解病人情绪变化。

3.2 减少病人的。

慢性病的概念范文6

阐述了冠心病患者自我管理现状、影响因素,通过分析影响冠心病患者自我管理的影响因素,探讨建立有效的冠心病自我管理支持模式和策略,以提高患者的自我效能,增强患者的治疗依从性,改变行为生活方式,从而达到控制病情发展,提高生活质量的目的。

关键词:

冠心病;自我管理;研究进展

0引言

由于冠心病无法通过临床治疗手段而治愈,需要终身治疗和管理,并且需要将这种治疗和管理融入患者的日常生活中,因此冠心病患者自身必须承担一部分自我管理和自我保健任务,即为冠心病患者的自我管理。现将冠心病患者自我管理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1自我管理的概念及其理论发展

BarloN等将自我管理定义为:患者在应对慢性疾病的过程中发展起来的一种管理症状、治疗、生理、心理社会变化以及做出行为改变的能力。简而言之,自我管理就是指患者“在卫生保健人员的协助下,个人承担一些预防性或治疗性的卫生保健活动。

2慢性病患者自我管理能力提升策略研究

欧美等国家对于慢性病的防控研究已多年,并经过多方面证实,积极有效的自我管理对于慢性疾病的康复可以起到积极作用,并且已将这种卫生服务覆盖在所有社区中,作为一种常规工作。澳大利亚“快乐生活俱乐部”是一种慢性病自我管理新模式,它以跨理论模型为基础,采用动机谈话技术与患者有效沟通,把社区卫生人员培养成“健康教练”,利用相关技能帮助患者建立良好的生活方式,促进健康。

3冠心病患者自我管理的现状

3.1冠心病患者的自我管理现状分析。冠心病患者的自我管理水平较差,危险因素的控制不理想。EUR以Sp琅Ell研究显示,70岁以下冠心病患者中约50%患者的血压和58%患者的血清胆固醇未得到有效控制,吸烟、肥胖和糖尿病患者群大部分未得到控制。

3.2冠心病患者自我管理的影响因素分析。冠心病患者的自我管理水平受多方面的影响,主要包括患者的文化程度、病程长短、病情严重程度、负性情绪、经济因素、自我效能、社会支持和健康素养等,其中自我效能和社会支持被认为是影响自我管理的重要因素。自我效能是指个体运用自身所有技能完成某件事情的自信程度,以及按照期望能达到目标的信心程度。社会支持是指个体受到的来自社会、家庭、朋友、同事等各方面的情感和物质上的支持和援助,也是患者应对疾病和治疗过程中最有潜力的资源之一。健康素养是指人们获取、理解、采纳健康信息和服务并利用这些信息和服务做出正确判断和决定,促进自身健康的过程。提高患者的健康素养,能改变患者不良健康行为,促进冠心病的自我管理,从而达到减缓疾病进程的目的,提高生活质量。

3.3冠心病患者自我管理干预研究措施发展。据文献报道,在美国慢性病自我管理干预主要为经过培训的某种慢性病病人或志愿者作为授课小组长在社区中以小组形式与其他病人一起分享有益于健康的知识、观念或行为、技能。在澳大利亚则开展了网络在线非同步慢性病自我管理课程,对患者进行自我管理教育。我国台湾地区主要采用自我管理知识手册,自我管理技能培训以及电话随访的方式对患者进行自我管理干预。在国内也已开展了冠心病自我管理干预的研究。干预的措施有建立个人健康档案、安排经验丰富的专业人员集中授课,组织疾病管理技能培训;组成同盟小组,组员相互交流,同伴互相教育;并采用多媒体试听材料、科普网站、发放宣传材料、定期随访;同时邀请家属参与其中江家属给予患者精神上的支持和鼓励。通过开展多种多样的健康教育,让患者掌握了科学的预防、用药和自我救护知识,改变了不良的生活习惯,提高了患者的自我效能,增强了患者的治疗依从性,改善了生存质量。

4结论

随着冠心病发病率和患病率的上升,冠心病患者自我管理对控制危险因素有着重要意义,除教会患者各种自我管理的技能,还应在社区启动1级预防,宣传冠心病的知识,传授急救技能,根据影响冠心病自我管理和疾病进展的因素对社区危险人群进行筛查,倡导健康的生活方式,减少冠心病的发生。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