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引导式教学方法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引导式教学方法范文1
我国社会飞速发展,经济体制发生改变,对金融行业人员的要求也在不断提高,应用型人才成为社会最需要的人才。为符合社会发展的需求,国际金融学课程需要积极进行改革,改变以往培养学生理论知识为主的教学模式,将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作为教学的重点目标。因此,引导式教学法被运用到了国际金融学的教学当中,运用引导式的教学法可以有效提高教学的质量,充分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激发学生参与该课程学习的兴趣。但目前国际金融学在教学中还存在着不少问题,导致引导式教学法没有充分发挥出作用,阻碍了引导式教学法在国际金融学中的发展。
一、引导式教学法的概念
在上个世纪七十年代,美国专家最早提出了引导式教学法,随后经过不少专家学者的进一步改革,最终形成的引导式教学法主要的含义是:在以往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占据主导地位,学生被动的听教师讲解,而引导式教学改变了这种教学模式,将学生放在了教学的主体地位。教师需要在上课之间将教学内容的相关资料整理好,并通过各种渠道发放给学生,让学生做好预习工作,上课之后,教师主要的工作是对学生进行引导,可以运用案例、问题以及热点新闻等方式来激发学生思考的积极性,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并给予学生表达想法的机会,课堂的主角由教师变为学生。AsliDemirguc-Kunt是美国一位著名的学者,他认为,与传统的教学方法相比,引导式教学具有更多优点,它能够调动学生学习课程的积极性,让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知识。
二、国际金融学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教学手段陈旧,教学资料不够丰富目前,教师最常使用的教学方式仍是灌输式教学,让学生运用记忆来掌握知识。在各大高校中,国际金融学教师在选择教学内容时会参考该课程的教学大纲,在教学中,教师会按照自己预先设计好的教学方案一步步教学,不常与学生互动和交流,学生在课堂上处于被动地位,一味的听教师讲解,很少会主动去思考。这种教学方式存在很大的弊端,学生掌握的只是知识的表面,没有真正理解知识的本质,也缺乏将知识应用到实践中的能力,导致教学达不到预期的效果。在学习该课程时,能够供学生参考的相关资料太少,尤其是案例型资料,不利于学生自主学习,影响了学生的预习与复习工作,导致学生对课本上的知识不容易理解。
2、实践教学效果较差
在组织该课程的实践与实验教学时,教师只是让学生上机,简单的模拟一下炒汇的过程,没有列举出一些外汇交易的案例让学生试着去分析,也没有与学生一起讨论。虽然实践教学对学生有很大的吸引力,但学生并没有从中学到多少东西,只是了解了炒汇的操作方法与过程,对于其他投资、规避风险等方面的内容掌握的并不理想。
3、学生不容易掌握英文教材
在双语教学中,教师讲解仍是主要的教学方法,教学内容也以翻译为主。对大部分学生来说,该课程在双语教学中所使用的英文教材难度比较大,相关资料也不容易理解,导致不少学生学习起来非常吃力。所以,学习和翻译英文教材成为学生上课主要的任务,而忽略了对该课程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最终的教学效果并不理想,也降低了学生对该课程的学习积极性。
三、国际金融学课程引导式教学方法改革的具体实施
对以往该课程教学中所用到的多媒体文稿进行改革,将典型的案例与一些热点新闻加入到PPT当中,并针对案例和新闻提出相应的问题,引导学生去思考和讨论,让学生充分运用自己积累的相关知识,并主动获取更多的知识来寻找问题的答案,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在掌握更多知识的基础上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教师在选择教学内容时应结合学生群体的具体特点,并运用针对性的引导方式。在金融学专业,国际金融学属于基础的理论课程,所以应该将理论知识以及相关案例作为该课程的教学重点。在国贸专业,国际金融学属于实践课程,教学重点应为对具体的市场操作方法进行介绍。在其它专业,国际金融学属于常识课程,学生主要学习基本概念、相关的实例以及外汇知识。在该课程的教学中,教师应将国际上金融行业的动态融入到教学内容当中,并将发生过的真实案例列举出来,引导学生对各种案例进行分析,并思考其发生的原因,让学生能够及时了解目前国际上金融行业最新的发展形势。教师应将与国际金融相关的各种案例运用到课堂教学当中。定期举办一些活动,让学生自己思考和分析这些案例,并与老师和其他同学交流,更好的理解国际金融学知识,并提高应用能力。在课堂教学中,除了课本上的知识外,教师还应该补充一些国际资金融通的相关案例和题目来引导学生,让学生更好的学习该课程。国际资金融通是该课程的主要研究内容,学好这一块的内容,并能充分运用到实践中去,也就表示国际金融课程的学习获得了成效。所以,教师应将国际资金融通相关案例加入到课堂教学中,让学生运用自己的智慧来寻找问题的解决方法,提高学生实际的操作能力,激发学生对该课程的积极性。
四、结语
总而言之,作为一种更具优势的教学方法,引导式教学的运用可以有效提高国际金融学教学的质量。教师应针对具体的教学内容对引导式教学进行适当的调整,使其更符合实际的教学活动,并发挥出最大的作用。通过引导教学,对于提高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自主学习能力具有积极的作用,还能让学生更深入理解相关知识,有助于提高学生实践的能力。
作者:张雨晴 单位:西安翻译学院
参考文献
引导式教学方法范文2
关键词:引导探究楞次定律教学尝试
一、必要性阐述
电工基础是电气专业的骨干课程。它要求学生掌握电工基础理论,为后续课程和从事专业技术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在以知识学科体系为中心的理论教学过程中,由于学生的逻辑分析能力薄弱,部分学生在课堂上不理解,不做作业,学习热情不高。为了提高学生对电工理论课程学习的兴趣,笔者在整个教学过程中使用了导学探究。在教学之前,筛选具备“实用价值”的具有代表性的任务,激发学生兴趣和探索欲望,使学生能够在问题情境中,观察“分析”,思考“总结”“判断”并归纳出结论。以楞次定律课程为例,楞次定律是电磁感应规律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与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一样也是一个教学重点,是分析和处理电磁感应现象问题的两个重要支柱之一。楞次定律涉及的物理量多,关系复杂。而大多数学生抽象思维和空间想象力还不是很强,对物理知识的理解、判断、分析、常常表现出一定的主观性、片面性和表面性,所以在对这些问题的理解上容易出差错。如果不能明确指出各物理量之间的关系,使学生有一个清晰的思路,就会造成学生思路混乱,影响学生对该定律的理解。
二、引导探究教学法的概念
从狭义上理解,引导探究教学法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从自然、社会和生活中选择和确定专题进行研究,并在研究过程中主动地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学习活动”。从广义上理解,教学过程的主线就是探究性学习,教师抛砖引玉,让学生从现象中发现提出问题,进而认识新问题,在解决问题中提高自主学习能力。运用“引导探究”式教学法中引导思考是关键,手脑并动是核心,在课堂实践中让学生形成“相互合作”以及“师生互动”的学习氛围,因此课堂教学设计是这样的:创设一个问题情景学生讨论、猜想实验观察探索实验分析实验现象楞次定律归纳总结课堂讲解练习课堂小结。教师设计一系列的提问,学生通过“发现问题——分析问题(提出假设)——创造性地解决问题”等步骤去掌握知识。该教学法改变了传统课堂教学中由教师单向传递信息的做法,建立了师生之间、同学之间思维信息多边交流的新型关系。
三、引导探究教学方法在课堂中的尝试
探究学习是有目的、针对性的。教师需要帮助学生澄清学习的内容,打造一种滋养学习过程的心理氛围,建立积极和谐的学习环境,向学生展示探究的方向,让他们专注于一定的角度和目标,去查阅资料,深入思考以及解决问题。
1.课前复习,做好知识储备
楞次定律是电磁学的定律,是在磁场和电磁感应基础上,研究磁和电的关系。因此在课前复习环节里要对“电生磁”“磁生电”进行回顾,为后续课程打下基础。楞次定律的课堂复习实例(学生课前在学案上做好预习)包括五部分。第一,电流磁效应:通电导体周围存在磁场。第二,右手螺旋法则:右手握住螺线管并把拇指张开,弯曲四指表示电流方向,拇指所指的方向就是磁场方向。第三,练习判断电流方向。第四,电磁感应现象。第五,产生感应电流条件。
2.营造情境导入,创设疑问,激发学生的认知冲突
用多媒体动画展示上一节课中的三个实验,使学生进一步体会产生感应电流的条件同时让学生观察表针摆动方向。当导体棒向左或向右做切割磁感线运动时灵敏电流表的指针发生了偏转。当磁铁向上或向下运动时灵敏电流表的指针发生了偏转。当电键闭合或断开时,滑线变阻器向左或向右滑动时灵敏电流表的指针发生了偏转。提出问题:在以上实验中,我们发现在同一个实验中表针的摆动方向不同,说明回路中的电流方向不同,那么回路中的电流方向与什么因素有关呢?在这节课中,通过第二节学生熟悉的实验进行论证,不仅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热情,而且提出问题引入新课程。同时,它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科学探索欲望,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学生很快就能投入到问题中,为设计做仔细的准备,化被动学习成为主动学习。
3.主动探究,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
此环节主要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继而再通过观察、猜想和探究目标的提出,引导学生进入本节课的重点:探究感应电流的磁场方向与原磁场方向的问题。关键词是“探”,教师要引导学生大胆假设和猜想,明确探究目标,带着疑问去探究。楞次定律的课堂探究实例。(1)观察线圈导线的绕向。(2)可以用试触法确定电流表指针摆动方向与电流流向的关系,在此可以直接给出:电流由红接线柱流入,表针向右偏。(3)猜想与假设:你认为感应电流的方向可能与哪些因素有关?(4)探究学习目标:感应电流的方向与原磁场的方向有什么联系,感应电流的方向与磁通量的变化有什么联系。(5)按照以下步骤完成实验并填写表格:N极向下插入线圈过程,S极向下插入线圈过程,N极向下拨出线圈过程,S极向下拨出线圈过程。
4.展示探究,归纳定律
学生对本环节实验进行记录分析,关键词是“究”,以师生互动的形式发现实验现象背后的原理。教师通过一系列的问题设置引导学生找出“感应电流产生的磁场”这一“中介”,然后根据实验记录表中原磁场方向和感应电流的磁场方向之间的关系,找出两者之间的相互作用,进一步提高学生自我分析能力。楞次定律的课堂实例:学生通过观察记录表格数据,教师设置问题加以引导。教师提问学生回答。阻碍作用不一定,有时相同,有时相反。当增大时,b感与b原相反;当减小时,b感与b原相同。感应电流的磁场不能感应电流产生的磁场对磁通量的变化起什么作用?引导学生思考,感应电流产生磁场的方向是否始终与原磁场的方向相同或相反?找“中介”,这个“中介”既与感应电流方向有关又与引起感应电流的磁场的某个因素有关,这样就间接地找到了联系。通过表格,引导学生发现感应电流方向与磁场方向之间的联系。板书——定律归纳:感应电流的磁场总要阻碍引起感应电流的磁通量变化——楞次定律。通过教师的问题引导和学生对规律的总结,进一步提升学生自我归纳、概括和表达能力,对定律中涉及的原磁场、感应磁场、磁通量的变化等物理量间的关系更加清楚,再次加深学生对楞次定律的理解。
5.开放发散,综合升华
以磁通量变化体现“阻碍”。在磁场中放入一线圈,若磁场B变大或变小,问:①线圈中有无感应电流产生?②当B增大或减少时,感应电流产生的磁场方向如何?(增反减同)通过以磁通量的变化为例,体现楞次定律的“阻碍”作用,再次总结利用楞次定律判断步骤。此例题让学生对楞次定律的理解进一步加深,而且学生也容易掌握。最后是课堂小结:楞次定律概念以及楞次定律概念中“阻碍”的“行为表现”(就磁通量而言,总是阻碍原磁通变化)。这个环节使学生再次明确课堂重点,掌握知识点。6.课后动手,巩固提高课后作业:动手做一做楞次环。材料:铝制合金、支架、螺丝、条形磁铁。左边为缺口导体圆环,右边环为导体圆环,两环用细杆子连接在支点O,可以绕O在水平内自由转动。用足够强的磁铁的任何一极插入圆环,观察现象并试解现象,思考:当用S极插入A环时,环中感应电流方向如何?本环节引导学生课后动手制作楞次环,学会自主探究实验,并利用已学过的知识独立思考问题。在这个过程中,实现“做中学、学中做”的教学理念,通过课堂延伸,让学生体会学习的乐趣,改变传统教学方式。
引导式教学方法范文3
教学效能不高,是长期以来困扰着化学教学的悬而未决的问题,在新课改之风劲吹,化学在科学中的地位日益突显的今天,如何使化学教学满堂生辉,给学生以激情和美的享受,激发学生高昂的学习热情,使学生在智力、能力、思想等方面得到相应的发展,是一个颇为值得探讨的、有意义的话题。下面是笔者在教学实践中的一些尝试。
一、紧密联系生活实际,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
化学是一门重要的基础科学,现代生活离不开化学,现代科学的发展离不开化学,现代信息技术、空间技术、海洋技术、生物技术、新材料、新能源等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也离不开化学,教学中紧密联系学生生活实际,通过多种形式让学生接触社会生活,让学生用所学的化学知识,科学的方法去解决实际问题,并加以创新利用。化学知识与日常生活息息相关,如生活中五彩缤纷的节日焰火,发酵的秘密、啤酒变酸、食物变质,都和化学密切相关,可用化学知识加以分析和解决。
新的化学教材内容和编排体系上都突破了传统学科知识体系,不再从结构、性质、制法、用途等方面系统地学习和研究有关物质,实现了向生活的回归。从学生已有的经验出发,引导学生从身边的化学物质和现象入手,学习有关的构成和变化。化学产生于生活,又实践于生活,让学生切身体会到化学对社会发展的重要意义,从生活走进化学,从化学走向社会。
二、倡导探究意识,实现学习方式的突破
苏霍姆林斯基指出:“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在儿童的精神世界时里,这种需要特别强烈。”教科书中呈现的知识,是科学家们早已发现,已成定论的知识,虽然学生学习并非是去寻求人类尚未知晓的事物,但也绝非是贮存知识的容器,消极被动地接受教育者的灌输。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人的精神世界是自主地、能动地生成建构的,而不是外塑的结果,人人都有创造的潜能。从这一意义上看,学习活动不仅是由认知和情感共同参与的过程,也是一个知识“再发现”或“重新发现”的过程。探究学习能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教师应善于创设联系生活和教学内容的课题,或把探究目标让学生直接探究,或把探究目标转换成系列深度题进行探究。
三、展示化学科学美,培养学生审美能力
艺术大师罗丹说过:“生活中并不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化学教学同样如此,化学本身并不是美学,要想使化学教程从枯燥的铅字变成闪烁美的光彩的科学诗篇,关键在于教师平常教学中,是否认真发掘化学科学美,是否去展示其美学特征,创设美的意境,让学生在润物无声中受到关的熏陶。
在一些人的眼里,化学无非是一些瓶瓶罐罐,反反复复地从事一些琐细的实验。其实,化学是一片神奇的土地,学生一旦真正融入化学的天地,就会感受到它迷人的魅力。广西桂林地区溶洞内钟乳石、石笋、石柱形成的风景壮观的景象,大自然鬼斧神工的背后竟是一种简单的化学反应。于谦的《石灰吟》“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从化学的角度看,这首诗形象地道出了从石灰石到石灰的化学变化过程,反应条件、反应现象,包含着美的情感。再如DNA螺旋体的“碱基配对法则”,每个链条上的“短”碱基总是跟另一链条上的一个“长”碱基连接,体现了大自然的规则:天然形成的结构,从来就是十分合理而且完美的。自然界是合理、简单、有序的,科学家在探索真理的过程中,往往以科学美作为追求目标,科学实验中产生的化学理论,在内容、形式上都自然、和谐,放射出美的光辉。化学的简洁美,化学方程式简洁无比,却体现了自然界物质间变化的规律。化学的对称美,分解反应和化合反应,溶解和结晶,加热和冷却,生成沉淀和放出气体,油水难溶,醇水相融,具有相反相成之美。再如原子虽小,微不足道,但它的内部却是一个庞大的“帝国”,电子飞速旋转,原子核心恪守本性,中子自守“中庸之道”,妙趣横生,如梦如幻,美丽可人。
四、融入人文情怀,激发学生情感
引导式教学方法范文4
【关键词】情景教学;拼音;识字
中国文化博大精深,也是世界上最难掌握的一门语言。“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那么,学好汉语――预定目标的“善其事”,我们手中的“器”则是指的汉语拼音和基本汉字,是汉语文学习的根基。《语文课程标准》中提出:“汉语拼音教学尽可能有趣味性,宜以活动和游戏为主,与学说普通话、识字教学相结合。”在教学过程中,我们针对学生的基本起点不同,地区差异以及方言的存在,因材施教,以学生为本。拼音和汉字相辅相成,将语文的学习确定为拼音和识字的巧妙结合,合理安排,设定情景,寓教于乐,有助于提高教学的效果。
一、夯实拼音基础,有机整合识字教学
汉语是中国的母语,学生在出生一刻起,听到的就是汉语。依据儿童成长的特点,大约三岁就已经开始接触汉字的学习了。父母是第一任老师,在父母的教学过程中是以口口相传为主的方式,学生只是单纯的模仿。地理位置的不同,导致发音的差异,同时,低年级的学生无法将枯燥的词语和音节相联系,因此,普通话的学习障碍重重。
二、寻找认知规律,在识字教学中巩固拼音教学
汉语的学习要掌握大量的汉字,汉字的教学中要求听说读写四个环节。低年级的教学中,识字和拼音是分不开的,在扩大阅读量的同时,选择拼音儿歌,注音故事等加强汉语拼音的巩固,从而使得学生能够熟练的掌握和运用拼音识字,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教师在引导学生扩大阅读量时,应该有所选择,要根据学生的特点,在教学中加入歌谣、绕口令等押韵的文章,对于音节和汉字的对应和解释,要生活化,最好是在学生可操控的范围,激发学生的积极性,用拼音写妈妈的名字,再标注汉字等等,让学生在实际中巩固拼音,借助阅读,扩大识字的可能性。
三、设定情境,动静结合,寓教于乐
在教学中,情境的设计效果可以达到“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效果。低年级的学生容易注意力分散,集中精力困难,尤其是单独的音节及汉字的学习枯燥无味,积极调动学生的注意力,运用直观的手段,加入多元的教学手段,动静结合,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
(一)故事法
为了让学生掌握特殊的拼音规律,尤其是“ü”的使用,我们可以借助一个故事。小ü是故事的主人公,是一个有礼貌的孩子。“jqx”邀请小ü作客,小ü很绅士很礼貌的脱下帽子变成u,表示回应。也可以分别让学生扮演不同的角色,相互学习,寻找规律。学生在这样的环境中会觉得拼音的学习随处可见,让学生变得自信主动地学习,紧紧握住打开汉语学习的“金钥匙”。
(二)联想法
中国的文字大多数是象形文字,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如我们知道“孬”这个字,它的解释就是不好的意思,如果知道了它的含义,自然而言的就记住了这个字的写法。再比如一个人张大嘴巴(口),像木头一样的站立着,就是“呆”字。有了“学会”到“会学”的转变,生活和学习相融合,相贯通,使教学生活化,易于接受,经久不忘。
(三)游戏法
游戏中最常用的方式就是“找朋友”,学生自由组合,分别将声母和韵母配合出来,或者某一个孩子展示自己的画片,找到可以描绘该图画的拼音。也可以设定比赛,将学生分成小组,进行比赛。还可以引入“肢体语言”,在游戏中可以自己完成,也可以求得伙伴帮助,用肢体语言表现汉语拼音或者表达汉字,学生在感知事物中创造自身的想象力和动手能力,教师也在设计的情境中突破教学的难点,引导孩子积极主动的学习汉语。
(四)作文法
学生的学习要突破课堂的限定,走出课堂,走向自然。在锻炼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的同时,可以让孩子介绍季节啊,当导游给同学讲校园啊,讲自己最喜欢的事情啊,可以汉字和拼音相结合,不会的汉字标注汉语拼音,以激发学生学习汉字和掌握拼音的规律,也让学生在学习中注重合作,主动探索,相互交流。
新课程赋予了课堂新的内涵,教师对教材的解读可以多元化,开放化,由执行者的角色转变成建设者和构建者,因此,以情景教学作为教学的手段,积极转变教学中影响学习效果的因素,调动学生的热情和自立能力,在轻松中学习,教无定法,共同配合,因材施教,使低年级的语文学生走出困境,进入实用快捷的领域。
【参考文献】
[1]俞新美,小学拼音教学初探,上海教育科研[J],2006.7
[2]韩红霞,浅谈小学拼音教学,科学教育[J],2010.3
引导式教学方法范文5
关键词:教师引导;共同解决问题型;教学方法
顾名思义,教学方法是一种引导调节教学过程的规范体系,它是指向特定课程与教学目标、受特定课程内容所制约、为师生所共同遵循的教与学的操作规范和步骤。然而,目前教学方法各式各样,什么样的教学方法才更适合学生们的学习?优秀的教师,其教学方法是活灵活现、丰富多彩、千变万化的,并且总是包含着体现其教育特色的所独创的因素在里面。这就意味着教学方法在教师引导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但是并不是所有的教学方法都能促进学生们的学习。
一、共同解决问题型教学方法
共同解决问题型教学方法是通过教师和学生的民主对话与讨论来共同思考、探究和解决问题,由此获得知识技能、发展能力和人格的教学方法。这种教学方法有一个明显的特点就是教师和学生民主参与教学过程,教学过程能够发挥教师和学生这两类主体的积极性。这种教学方法包括教学对话和课堂讨论两种基本形态。
二、共同解决问题型教学方法的教育价值
共同解决问题型教学方法的教育价值具体如下:
(一)这种教学方法体现了教育的民主性追求民主性是教育的根本目的之一,这种民主性体现在教师和学生之间以平等、民主、自愿的方式进行教育和教学过程,教师不会将自我的意志强加给学生,而是多维地去替学生考虑,尊重学生的特性,将学生作为独立而又平等的个体看待。学生也可以发表自己的见解,学生不会因为和教师对某一问题的见解不同而放弃自己的想法,也不会认为教师就是权威的代表。这样的教学氛围体现着教育的民主性追求,这样的教学环境下培育出来的学生,必然会更加积极地投入到教育和教学中去。
(二)这种教学方法充分调动了教师和学生的创造性和主动性创造性和主动性是教学过程中很重要的两种品质,教学对话和课堂讨论也离不开创造性和主动性。一切教学活动必须以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为基础,一切教学内容必须通过学生的主动接受才能内化,转变为学生的个体认识。因此,共同解决问题型教学方法不仅仅提高了教学质量,也有利于师生主动性和能动性的发挥。
(三)这种教学方法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学习积极性是指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一种自觉的、能动的心理状态,是激发和维持学生学习并将学习引向某一目标的原动力。共同解决问题型教学方法有一点强调的是通过教师和学生共同思考、探究和解决问题,而这一强调恰恰为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供了很好的要求。学习积极性有利于提高学生解决问题和探究问题的能力,有助于发展学生的社会交往能力和社会态度。基于这种良好的影响,正好为共同解决问题型教学方法的教育价值提供了很好的见证。
三、教师引导在共同解决问题型教学方法中的意义
(一)教学前的引导在教学开始之前最关键的工作就是确定学习者的学习目标,如果学习目标确定的不合适,或者目标陈述的不够清晰和全面,再好的教学也可能无法满足学生的真正需求。由于学生的先决知识技能有限,或对某一问题的理解并不如教师深刻,这时就需要教师的正确引导。
对一些难度较大而且需要动手操作的实验来说,教师一定要和学生共同解决存在的问题,且要有一个规范性的引导。教学前的引导是必不可少的,例如,引导学生学习化学这门学科,火焰形成的条件,通过查阅资料学生发现,火焰是气态物质燃烧形成的。物质燃烧时,如果燃烧的过程中物质汽化并燃烧,则会看到火焰,如果以固体的形式燃烧,则燃烧时没有火焰产生。学生从教师的引导中获益了,那么这种共同解决问题型教学方法就发挥出了它的巨大作用。
(二)教学过程中的引导在课堂教学中我们主张教师和学生共同对话、共同讨论的基本形态,然而由于学生的经验阅历的局限性或对某些问题的理解并不如教师完整,对问题的看法也不够全面,因此,我们要对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问题有一个深入的引导。
例如,在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实验中,如果得到几种成像情况及像的性质随物距结束后就结束实验,学生们即便对某些要点作了很好的解释也可能会忽略一些重要的情况。教师应该引导学生继续深入探究:比如在某种成像情况下,飞虫落在透镜上会呈现哪种情况?凸透镜呈现的倒立实像,左右是否相反呢?通过教师的引导学生就能对这一原理理解的更加深刻,更加准确,从而对学生和教师对共同解决问题这一方法都有一个更好的掌握。
(三)教学后的引导教师的引导贯穿在教育教学的整个阶段,教学后的引导也不例外。教师和学生在共同解决完教学问题以后,就需要对教学进行评价,然而评价什么?怎样评价?也是一个很深的问题,因为它涉及到整个教学过程的完整性和有效性。
例如,在语文教学一个单元结束后或本学期结束后教师需要对学生的学习成绩进行评价。单一的教师全批全改的评价方法已不能适应学生的思维发展水平,所以,改变教师的评价方式,把评改试卷的权利交给学生,学生从中找出问题,不仅仅拓宽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认识水平,增强了教学评价的客观性,而且提高了学生彼此的阅读能力、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
四、启示
共同解决问题型教学方法,作为一种特殊而又有意义的教学方法之一,它的教育价值是值得我们发扬和提倡的。把教师的引导和共同解决问题型教学方法相结合,更能突出两者的优越性。然而,运用共同解决问题型教学方法也需要具备一定的条件,那就是学生必须具备一定的先决知识技能,对所要讨论的问题有一定的了解,只有这样才能更有效地利用这种教学方法。否则,教学对话和课堂讨论可能很难,即使展开起来,也可能非常肤浅,流于形式。
参考文献
引导式教学方法范文6
电子信息工程是一门研究现代计算机等先进科学技术对电子信息的控制和处理过程的学科,这门学科涉及到当今社会先进电子技术、通信技术等多方面的知识,在当今社会中的应用领域十分宽广,对人们的日常生活、国家的经济都有着重要的影响。因此,要加强学生对电子信息工程的学习,那就需要老师在教学工程中,选择吸引学生的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启发式教学方法在电子信息工程教学中的使用,就可以有效的提高教学成绩。我国电子信息工程技术的发展,对整个国民经济、人们日常生活等都有积极的作用。电子信息工程的教学需要学校建立相应的教学体系和专业的知识体系,老师在教学过程中恰当的采用启发式教学方法对推进电子信息工程教学成果的发展也有很大的作用。
2启发式教学方法
2.1启发式教学方法的内含。启发式教学方法就是指老师在进行教学工作的时候,根据制定的教学工作目标和学生实际学习能力状况,使用多种方法教学,从而启发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的自主思考能力、对未知知识的渴求心等。
2.2启发式教学方法的特点和意义。启发式这种教学方法对老师有一定的要求,作为老师应该有分析每一位学生学习状况的能力,引导学生在课堂中积极表现自我,自主思考问题并且掌握知识。启发式教学方法完全响应我国现代教育所提倡的“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老师在课堂中不再是一味的传授知识,学生也不再被动的接收知识,启发式教学方法的使用,老师对学生的教育就是引导,这样能显示出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随着时代的发展进步,启发式教学方法的应用范围和次数不断增加。启发式教学方法在长久的发展过程中,不仅得到了实践,还得到了发展,启发式教学方法的具体内含在不断丰富,对教学活动产生的影响和意义也在不断提高。启发式教学方法的发展进步,对我国教育事业有一定的帮助作用。
3启发式教学方法在电子信息工程教学中的应用
启发式教学方法在电子信息工程教学中的应用,要求老师真正掌握启发式教学方法的含义,从而才能将启发式教学方法的作用展现出。启发式教学方法在电子信息工程教学中的应用具体表现在:
3.1激发学生对电子信息工程的学习积极性。教学活动顺利进行的首要要求就是学生真正融入到课堂中,这就要求老师在课堂开始时候,创设一种情境,以此吸引学生注意力,学生才会快速进入课堂。在课堂教学活动进行过程中,老师可以举一些实际生活常见的例子,拉近学生和课堂内容的距离,也可以有效的激发学生的兴趣,学生才会认真学习课堂知识。学生对电子信息工程教学内容有兴趣,才会积极主动的去学习,他们会自己思考问题、学习课程相关的内容、自己动手操作等等。老师在课堂上通过问题情境的创设,引发学生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学生才会主动学习并思考,从而提高电子信息工程教学活动的成果。
3.2引导学生自主思考问题。学习活动的完成需要学生自身的努力,学生们在进行电子信息工程课程的学习中,不能仅靠老师的帮助,学生才是课堂的主体,应该在课堂中显示出主体的地位。老师在电子信息工程教学中,应该注意引导学生的自主思考能力,可以让学生对自己做错的题进行重新做,让学生对错题进行再次思考,发现问题并且解决问题,这对学生的学习是很重要的。老师通过一些方法引导学生思考问题,学生在长久的学习中慢慢培养一种独立思考的能力。这样不仅可以有效的提高电子信息工程的教学成就,还可以提高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逻辑思维能力等,让学生在步入社会后可以更加适应当今竞争激烈的社会现状。
3.3增加实践性课程内容。电子信息工程这门学科对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也有着一定的要求,老师应该适当的增加一些实践性的课程内容,让学生增加动手操作实验。这样实践性的教学活动可以让学生在实验中提高自己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等等,老师还可以将学生分为小组,每个小组共同合作完成教学目标,在小组合作进行实验的过程中,学生可以充分表现自己的优势,还可以提高每一位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实践活动的增加,学生在实验过程中通过对现象的观察、对问题的思考解决等,都可以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实际解决问题能力等。
3.4老师在教学中充分尊重学生。在电子信息工程的教学中,老师应当坚持“以学生为本”,引导学生完成教学活动,此外,老师还应该充分尊重学生,和学生进行平等交流,在教学中和学生一起讨论问题,对于学生的一些错误也应该委婉的指出,并引领学生走向正确的方向。在课堂中老师充分尊重学生,课堂氛围都是一种轻松的,学生可以在这种氛围下主动探索知识,提高对电子信息工程课程的掌握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