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文化旅游资源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红色文化旅游资源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红色文化旅游资源

红色文化旅游资源范文1

一、山东半岛红色旅游资源评价及开发意义

(一)山东半岛红色旅游资源评价

山东半岛作为革命胜地,大力推广红色旅游主题活动,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获取相关旅游资源:纪念馆、遗址纪念地、文学馆、战争故事。它具有以下特点

1.资源丰富、开发价值大。山东半岛地区是老革命根据地,有着丰富的革命遗址遗存和文学故事资料,资源的开发具有先天的优势。红色资源广泛分布在胶东半岛的平度、莱州、海阳、招远、栖霞、莱阳、文登、乳山等地区,以上这些区域在过去为山东敌后武装斗争做出过突出贡献,现如今为滨海地区的旅游业的发展发挥出来巨大的促进作用。反映胶东革命故事的“红色经典”系列文艺作品―著名作家冯德英的《苦菜花》、《迎春花》、《山》也诞生于此。另外,当前很多旅游者对传统的观光度假产品已慢慢失去了新鲜感,红色旅游满足了旅游者既能感受爱国主义教育又能放松、休闲的双重需要。在国家大力发展红色旅游的背景下,红色旅游景区具有很好地市场需求,开发价值大。

2.资源分布相对集中,旅游线路开发可行性大。山东半岛地区的红色旅游资源大都集中分布在烟威地区。如地处烟台地区的海阳地雷战景区、栖霞英灵山烈士陵园、牟平雷神庙战斗遗址纪念地、牟平杨子龙烈士纪念馆、地处威海地区的刘公岛景区、文登天福山战役纪念馆、乳山冯德英文学馆、乳山马石山烈士陵园、乳山胶东育儿所纪念馆及旧址等。本地区交通便利,高速公路及国道,省道相连,可进入性较强,旅游线路的可开发性较强。

(二)山东半岛红色旅游资源及旅游线路的开发意义

山东半岛发展红色旅游对于加强革命传统教育,增强爱国情感,弘扬民族精神,带动革命老区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既是一项经济工程,更是文化工程、政治工程。对红色旅游资源及旅游线路的开发利用,不仅有利于完善既有的旅游资源格局,保护和传承红色文化,而且对于推动山东半岛乃至整个山东旅游业的发展,服务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建设都具有极为重要的现实意义。

1.顺应我国旅游业发展趋势。《2004―2010年全国红色旅游发展规划纲要》的下发实施是全国各地大力发展红色旅游的开始。相对于传统旅游,红色旅游得到了各地方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社会团体、民间组织积极参与,红色旅游得到了稳步发展,取得了良好的政治、社会和经济效益。2011年初,《2011―2015年全国红色旅游发展规划纲要》下发,红色旅游发进入快速发展阶段。在此背景下,加快山东半岛红色旅游资源的开发是大势所趋。

2.有利于山东半岛地区红色旅游资源的保护与传承。为保护与传承山东半岛地区的旅游资源,一方面要不断丰富红色旅游线路,另一方面要合理开发红色旅游资源。如此才能保护地方红色文化,并促进红色文化的传播与发展。首先,通过参加红色旅游,既可以观光游览、放松身心,又可以陶冶情操、提高政治素养。通过发展红色旅游,深入挖掘革命精神内涵,弘扬民族精神,可以使人们进一步了解革命历史,是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推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发展的有效途径。其次,合理的开发利用会带来相应的旅游收入,也为更好地保护和开发红色旅游资源提供了资金保障。再次,景区的形成为热爱红色文化的游客提供了一个重温革命历程、抒发爱国情怀的平台,为红色文化的传播、弘扬提供了方便。

3.有利于丰富山东旅游体系,带动山东半岛旅游业的全面快速发展。对红色旅游资源及旅游线路的开发利用,是对“好客山东”品牌体系的有益补充,可以进一步提高山东旅游的知名度,完善山东旅游格局,开拓山东旅游业发展的新局面。同时,红色旅游线路的开发对于丰富山东半岛旅游线路体系,促进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战略的实施,推动山东半岛经济的发展都有较大的促进作用。

二、山东半岛红色旅游资源的开发及旅游线路设计中存在的问题

近几年,随着国家对红色旅游发展的重视,各级政府、相关企业加大了旅游开发力度,修缮了部分旅游设施,加大了旅游宣传,形成了一批有一定知名度的红色旅游景区。但总体看来,半岛地区红色旅游资源的开发还不够完善,在开发设计、建设、使用过程中还存在不少问题,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层次低,规模小,规划不够合理

除威海刘公岛景区和烟台海阳地雷战景区外,大多数景区规模较小,知名度不高,甚至有的景区仅仅是一座空山,游客的旅游初衷得不到满足。另外,各红色旅游区“各顾各家”,缺少统筹规划以致景区雷同严重,缺乏实景地厚重的历史感和独特性。

(二)内涵挖掘不足

红色旅游资源开发的核心在于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为根本,以爱国主义和革命传统教育为主题,深入挖掘红色旅游思想文化内涵,实现红色文化传播与旅游经济繁荣的和谐统一。但目前对红色旅游资源的开发大多数尚停留在浅层次阶段,如对原有遗址、纪念馆的简单修缮、与红色文化不相关的设施的增加等,红色氛围不浓,无法满足游客对红色内涵的追求,极大的降低了景点的吸引力和重游率。

(三)配套设施不健全,宣传力度不够

由于自然原因和历史因素,红色旅游资源多分布于位置偏僻、交通不便的山区与农村,特别是部分革命老区,由于地方经济发展相对滞后,基础设施建设不够健全,旅游接待设施如旅行社、旅游宾馆、饭店少,档次低,造成了景区的可进入性不强。另外,山东半岛地区长期以来都是将以“黄金海岸”为主题的蓝色旅游线路作为核心宣传口号,红色旅游宣传力度不够,知名度不高。

(四)缺乏专业的红色旅游从业人员

多数红色旅游景区的导游及相关旅游从业人员对革命历史了解不深,对红色文化的理解仅限于表面的文字阶段,无法做好红色景区的讲解工作,不能满足游客对红色内涵的求知欲,影响了游客的旅游兴趣。另外,部分景区出于成本效益的考虑,工作人员少,服务不到位,影响了游客对景区的评价。

(五)红色旅游线路不够成熟

半岛地区红色旅游景点虽多,但大多数景点较小且内容单一,无法形成大型的综合性旅游区,更重要的是缺乏成熟的旅游线路将这些零散的景区连接起来。山东的红色旅游总体布局为“一个核心、四个区域、一条主线、七条精品线路”。其中,“沂蒙山红色旅游区”和“鲁西南红色旅游区”及相配套的两条红色精品旅游线已相对成熟,但是,胶东红色旅游线知名度不够,线路安排不尽合理。

三、山东半岛红色旅游资源及旅游线路开发的对策

针对山东半岛红色旅游资源及旅游线路开发中存在的问题,可从以下几方面着手加大开发力度,加速资源优势转化

(一)树立“大旅游”意识,科学规划,实现区域联合开发

鉴于山东半岛红色旅游资源景区相对分散,小且不强的现实情况,亟需发挥政府部门的主导作用,科学规划。在旅游路线的组合、旅游品牌的树立、旅游产品的开发等方面加强合作,实现联合开发、联合推销,联合服务,突出整体形象,发挥整体优势,增强竞争力。

(二)深入挖掘红色文化内涵,丰富红色旅游内容

山东半岛地区的红色旅游资源,虽然在自然景观方面没有特别突出的优势,但却有着深厚的革命历史文化积淀。要通过深入考察,挖掘并精心打造一批富含革命传统文化内涵而又具有明显地方特色的文艺精品,吸引人们参与红色旅游活动,并从中汲取精神力量,在提高个人素养的基础上实现对当地旅游业发展的推动作用。要收集、整理好有关胶东老革命根据地的战争过程、英雄人物和优秀文化作品,形成体系,全面地向游客展示,真正唤起人们的爱国情操和革命精神。同时,可以开展“唱歌、吃饭、走路”等参与性活动以吸引游客亲身体味红色文化,增强景点的参与性。充分利用现有村落民宅,建设富有红色元素的农家小院,餐饮、住宿接待设施,开发具有红色特征和地方特色的旅游小商品以满足旅游者的吃住行游购娱等多方面的旅游需求。

(三)优化旅游线路

一方面,结合各景区发展规划,尽快完善“红色旅游”为主题的旅游线路,特别是胶东红色文化旅游精品线路:“济南―淄博―潍坊―平度―莱州―招远―栖霞―莱阳―海阳―青岛―大连―威海―荣成―文登―乳山―烟台”。另一方面,注重红色旅游与其他形式旅游线路的整合,实现“红色旅游”与“蓝色旅游”、“宗教旅游”、“民俗旅游”等旅游线路的有机结合,从整体上进行开发、宣传,实现共赢。

(四)加强宣传,开拓市场

尽管近年来红色旅游宣传力度不断加大,但是相对来说还是明显滞后于传统旅游业,应进一步加大红色旅游宣传力度,尤其是海外推广。各级旅游行政管理部门、相关企业、景区要加强合作、联合宣传,以同志诞辰123周年、胜利71周年、胜利80周年等重大纪念活动为契机,精心筹划旅游宣传,开展有社会影响力的旅游活动。通过电视、杂志、户外广告、网络、新闻媒体等大力宣传推广红色旅游,形成品牌,扩大知名度。

(五)加强培训,提高红色旅游从业人员素质

红色旅游景区的声誉和影响力与红色旅游从业人员的素质息息相关,因此要对包括讲解员在内的红色旅游从业人员进行素质培养。旅行社和旅游景区应加强对管理人员、导游员和讲解员的专门培训,同时,红色旅游景区的从业人员也要主动学习党史、革命历史知识,准确把握历史事件的真实内容和英雄人物的感人事迹、高尚情操,提高导游讲解的生动性、真实性、权威性,杜绝封建迷信和虚构杜撰,防止歪曲历史和低俗恶搞,以提高景区的整体服务水平。

红色文化旅游资源范文2

关键词:旅游资源;调查;分类;评价;禄劝

作者简介:肖洪磊(1979-),男,云南农业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为旅游管理及旅游地开发;(云南昆明 650031)陈永涛(1977-),男,云南民族大学管理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为旅游规划、旅游景区管理、民族艺术传承与保护。(云南昆明 650201)

本文系县校合作课题《禄劝彝族苗族自治县旅游发展规划(2011-2030)》研究成果。

禄劝彝族苗族自治县,地处滇中北部,隶属于云南省昆明市。位于东经102°14’-102°56’、北纬25°25’-26°22’之间。禄劝北接金沙江与四川省会理、会东两县相望,东北接东川区,东邻寻甸回族彝族自治县,南连富民县,西、西南与楚雄彝族自治州武定县毗邻。县域总面积4249平方千米,现辖16个乡、镇。禄劝县所在的滇中地区早在先秦时期便已成为云南省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通过丝绸之路西南道“马援古道”、“茶马古道”及“步头路”等和东南亚、南亚、中亚乃至西亚地区有着广泛的经济文化联系。现今,禄劝位于云南省旅游业“一个中心五大旅游区”的中心区域,是昆明市北部五县区的重要节点,对昆明乃至于云南省旅游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与作用。

一、调查区域与方法

(一)调查区域

调查区域为禄劝县域下辖的屏山街道办事处,撤营盘镇、九龙镇、茂山镇、翠华镇、团街镇、中屏镇、皎平渡镇、乌东德镇8个镇,汤郎乡、马鹿塘乡、云龙乡、则黑乡4个乡,总面积3680平方公里。转龙镇、乌蒙乡、雪山乡因行政托管原因未列入此次调查范围。

(二)调查方法

根据《旅游资源分类、调查与评价(GB/T 18972—2003)》国家标准规定的内容和方法,课题组进行了实地调查。调查过程采用“旅游资源详查”和“旅游资源概查”两种资源调查相结合的方法,强调整个运作过程的科学性、客观性、准确性,并尽量做到内容简洁和量化,以保证调查结果的质量。

1.旅游资源详查。旅游资源详查主要用于了解和掌握整个县域旅游资源全面情况;完成全部旅游资源调查程序,包括调查准备、实地调查;对县内的旅游资源单体进行调查,提交全部“旅游资源单体调查表”。

2.旅游资源概查。旅游资源概查主要用于了解和掌握县内特定类型的旅游资源;对涉及到的旅游资源单体进行调查。

二、资源类型及分析

(一)资源类型

通过实地踏勘与分析,禄劝县旅游资源在类型结构上包括8大主类、24个亚类和65个基本类型,376处典型资源。见表1。

(二)类型分析

从资源类型角度看,禄劝县的旅游资源数量丰富,类型齐全,自然旅游资源以地文景观、水域风光类为主体特色,人文旅游资源以建筑景观类和旅游商品类为主体特征,是一个集温泉、峡谷、河湖、历史文化、民族文化、生态农业为一体的旅游资源富集区。见图1。

(三)空间研究

1.整体分布。禄劝县旅游资源整体空间分布较为均衡,13个乡镇均有丰富的旅游资源分布,但集聚的类型、数量有所差别。其中:翠华、中屏、云龙、汤郎的单体资源较多;汤郎、翠华、茂山地文景观旅游资源丰富,云龙、翠华水域风光旅游资源丰富,翠华、则黑、汤郎生物景观旅游资源丰富,汤郎、云龙天气与气候景观旅游资源较为集中,皎平渡、撒营盘、团街、屏山、九龙遗址遗迹旅游资源较为集中,翠华、屏山、中屏建筑与设施旅游资源丰富,翠华、汤郎、中屏、则黑旅游商品旅游资源丰富。详见表2。

2.分布特征。根据行政区划和地理区位,将禄劝划分为北部、中部、南部三大旅游片区。见表3:

通过见表2、3和图2的分析可见,禄劝旅游资源在空间上呈现以下特征:南部片区旅游资源数量最多,北部片区次之,中部片区最少;在北、中、南三个片区中,人文活动类、建筑与设施类、旅游商品类资源所占比例最高。从三个片区各自的特色看:北部以红色文化、农业生态资源为典型代表;中部以罗婺民族风情、河湖旅游资源为典型代表;南部以温泉、历史文化、峡谷观光旅游资源为典型代表。

3.资源区划。通过对禄劝县旅游资源空间分布的宏观调查分析可得出:不仅北、中、南三大片区之间存在旅游资源数量、类型的明显空间分异,在三大片区内部也形成了主题不同的资源聚集片区。详见表4。

三、综合评价

(一)定量评价

1.旅游资源单体质量等级评价

(1)评价依据与评价方法。在实地调研、充分论证的基础上,按照国标中所规定的分类评价体系,对旅游区的旅游资源进行赋分,然后根据所得的分值和等级指标给旅游资源单体确定其等级。

(2)旅游资源评价结果。依据上述评价方法,禄劝有旅游资源单体376个,其中五级旅游资源有2个,四级旅游资源有6个,三级旅游资源有28个,二级旅游资源有36个,一级旅游资源有49个,未获等级旅游资源255个,分别占旅游资源总数的0.5%、1.6%、7.5%、9.6%、13%、67.8%。见表5:

(二)定性评价

1.总量丰富、类型齐全。禄劝县旅游资源数量丰富、种类齐全。禄劝县的旅游资源涵盖了我国旅游资源的8个主类、24个亚类、65个基本类型。自然旅游资源4大主类齐全,基本类型有27种,资源单体达160个,具有雄、奇、险、秀等特点,景观丰富,类型多样,能给游客带来多重感受;人文旅游资源数量众多,4大主类齐全,基本类型有38种,资源单体达216个,具有代表性的红色文化、罗婺民族文化、土司文化、马帮文化使禄劝成为绚烂的历史文化汇聚区,能满足旅游者的深层次的文化需求。

2.特色突出、品质较高。禄劝县的旅游资源特色突出、品质较高。在自然资源方面,以“昆明的科罗拉多”普渡河大峡谷、“休闲养生温泉”练甸温泉为代表,资源特色突出,极具市场卖点;在人文资源方面,禄劝历史文化底蕴深厚、古迹众多,以“全国100个重点红色旅游景点”和“云南省重要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的皎平渡红色旅游为典型代表,此外交融荟萃了彝苗文化、罗婺文化、土司文化、马帮文化等人文资源,这类资源品位高、价值大,是今后旅游开发中的亮点。

3.组合良好、相对集中。禄劝县旅游资源空间分布的三大片区、五大特色主题资源片区不但各有特色,且区域组合较好,体现出人文与自然资源的高度融合。北部集中了红色文化资源、农业生态资源;中部以罗婺历史文化资源为特色;南部汇集了峡谷温泉、历史文化资源。这种资源特色突出、主题明显、空间相对集聚的特点,有利于资源的集合开发。

4.保存完整、适游期长。由于开发滞后、海拔跨度较大等因素,禄劝县旅游资源普遍存在保护程度较好、开发潜力巨大的特征。自然资源保存完整、破坏不大,人文资源受外来文化侵蚀较小,原生态显著,有利于旅游资源的开发建设。禄劝气候状况优越,全年宜游览的日期超过300天,适宜游览的时间较长,全年都可接待游客。因此如能按照梯次逐级分期开发的策略,将禄劝的旅游资源进行挖掘、整合、开发,禄劝旅游业的发展潜力巨大。

四、开发指向

(一)红色体验旅游

禄劝县的红色旅游资源在国内外都极具知名度,但至今仍是初步开发,鉴于其资源的独特性与高品质性,应依托皎平渡口、洞、渡江纪念馆、纪念碑、“毛公山”等特色资源,建成以红色旅游资源为主体,集红色教育、影视拍摄、红色科考等为一体的高品质的红色旅游小镇;同时把翠华的铁索桥、路居纪念馆、铁索桥,撒营盘的石板河狙击战遗址等红色旅游资源加以整合,形成禄劝县的核心产品与精品旅游路线。

(二)民族文化旅游

禄劝县作为彝族苗族自治县,拥有彝族、苗族、傈僳族、傣族等少数民族,创造了丰富多彩的民族文化,位于云龙乡内的火期山及易龙城更是雄踞南诏时期三十七部之首的罗婺部所在地,拥有历史悠久、文化深厚的人文资源。禄劝可依托县内众多民族的节庆活动、风俗仪式、表演艺术、建筑、服饰、饮食等资源,打造独具特色的民族文化主题旅游产品。

(三)温泉养生旅游

禄劝县最具特色的温泉位于普渡河沿线的河滩上,在此分布的大小温泉成百,翠华境内的达基温泉更是远近闻名,各地到此搭建帐篷野营及浸泡天然原生温泉的自驾车游客络绎不绝。位于屏山镇的练甸温泉因其品质较高、开发条件成熟已经着手建造温泉度假区,云龙乡罗婺民族文化区也具有众多温泉,可以打造成森林温泉旅游区。建设开发成温泉养生主题旅游产品。

(四)峡谷探险旅游

普渡河大峡谷、掌鸠河大峡谷以及金沙江大峡谷的旅游资源特色鲜明,是距昆明最近的高山峡谷区,也是最近的干热河谷气候区之一;位于汤郎乡的安西拉大峡谷,因其险峻、神秘、秀美等特点正吸引着徒步探秘者。禄劝县可在普渡河大峡谷、安西拉大峡谷、掌鸠河峡谷等原生态峡谷观光游览的基础上,叠加峡谷周围的温泉资源和民族文化体验产品的开发,重点打造峡谷探险、峡谷观光、生态养生旅游产品。

红色文化旅游资源范文3

【关键词】 赣州市 旅游文化 建议

一、面临的问题

(一)红色旅游的文化氛围不浓,产品也比较单一

赣州红色旅游开发比较完整的集中在瑞金一带,旅游的方式也是单一的革命旧址参观,游客进入景区游览方式也是听导游讲解,参观完景点就离开。旅游的产品单一,游客的消费也仅仅是购买门票以及简单的饮食安排,经济效益低下。

(二)经济欠发达,配套设施不完善

赣州红色旅游景点一般都身处经济欠发达地区,甚至是国家级的贫困县。经济实力薄弱,用于开发红色旅游资源的资金比较少,经费投入不足,在基础设施的建设,以及景点的宣传上,缺乏资金的有力支持,非常不利于红色旅游的发展。

(三)各个景点比较分散,资源的整合度不高

赣州红色旅游文化中,其中革命旧址、建筑共有267处,被列为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共有4处60多个点,被列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的共有20处,馆藏珍贵革命历史文物1万余件。但是这些旅游资源比较分散,没有形成套整的旅游产品,主要分布在瑞金、于都、会昌、石城等地。

当前旅游业正迎来一个新的历史发展机遇,赣州的旅游业应抓住这个历史发展的新机遇,着力解决档次偏低,管理体制不顺畅问题。赣州整个旅游市场的观念、管理和相关的机制都有待进一步提升,特别是加强旅游资源和红色文化资源的高度组合。

二、赣州开发红色旅游资源的几点建议

(一)规划经典路线,培育红色品牌

经典路线的规划,无疑是发展红色旅游的一个有力保障。红色旅游是赣州旅游资源的一大亮点和特色,赣州红色文化资源具有垄断性的特征。赣州旅游资源极其丰富,拥有国家标准的旅游资源分类中所规定的地文景观、水域风光、生物景观、天象与气候景观、遗址遗迹、建筑与实施、旅游商品、人文活动等类旅游资源。有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10处64个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72处;国家历史文化名城1座,省历史文化名城1座,6处省级历史文化名村镇,3处市级历史文化街区;国家级生态旅游大县1个;国家级森林公园8个,省级森林公园14个;国家4A级风景名胜区3处,省级风景名胜区8处;国家级生态功能保护区1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1处,省级自然保护区18处。还有4个景点被命名为全国工农业旅游示范点,21处景区将申创国家4A级风景名胜区。

赣州位于江西省南部,赣江上游,是全国最大面积的地级市、最有发展潜力的城市、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国家园林城市、全国卫生城市和中国优秀旅游城市,是国家科技创新基地、中部六省加工贸易梯度转移重点承接地、中部最佳投资城市、粤商最佳投资城市、浙商最佳投资城市、深港企业最佳投资城市、世界重要的钨产地,有世界钨都之称。简称赣或虔(为了与江西省简称相区别,现多简称虔),东接福建省三明市和龙岩市,南临广东省梅州市、河源市和韶关市,西靠湖南省郴州市,北连本省吉安、抚州两地区。处于我国东南沿海地区向中部内地延伸的过渡地带,也是内地通向东南沿海的重要通道之一。

(二)坚持科学开发,处理好开发与保护的关系

一切以牺牲环境作为代价的发展都是不可取的。红色旅游具有特殊性,他的教育意义要大于观赏价值。因此发展红色旅游要从这一实际情况出发,重在历史的重现,同时要注意适度开发,避免对红色旅游资源的破坏,造成环境无法恢复。要切实加强红色旅游的保护意识,积极开展革命纪念馆和遗址的维护修缮。在开发中保护,在保护中开发,形成良性的发展。利用和开发好红色旅游资源的核心就是要处理好开发和保护的关系,有效的保护和科学开发,以实现可持续发展。特别是不可贪大求洋,把历史古迹推倒重建,这就失去了红色旅游的内在意义,红色旅游注重的是历史的积累和沉淀,只有统一处理好开发和保护的内在关系,才能实现良性的发展。

(三)不断完善景区基础和配套设施的建设,在提高旅游产品质量的基础上,加强红色旅游宣传力度。

首先是在景区设置专线公路,或者是改善景区道路的状况,确保景区道路的安全和通畅。二是健全景区的配套设施,增设游客接待服务中心,提高接待游客的服务水平,增强住宿接待能力。提高旅游产品的质量。一是赣州红色旅游资源已进入有序开发阶段,但是整体水平提升,且大多县(市)都制定了红色旅游整体规划。其中,瑞金制定的红色旅游发展概念规划,立意高远。这就改变了过去景区(点)的随意开发、粗放式开放的状况,而形成有各自主题性的景区(点)。二是各景区的基础设施建设和配套服务功能不断完善,正大力打造对中远程游客有足够吸引力的精品景区,逐步形成有影响力的旅游线路和产品,进而形成大旅游、大产业。加强红色旅游的宣传力度,吸引游客,而不是停留在各级单位、学校接受义务教育参观、瞻仰、接受传统教育的层面上,强化旅游产业的各种配套服务能力。

(四)增添红色旅游的文化内容,注重在旅游过程中游客的参与性。

发展红色旅游重点是要挖掘红色旅游的文化内涵,尽量收集历史照片、革命实物以及一切能烘托革命教育主题意义的媒介和载体。一件很小的实物有可能都会让参观者感受到革命的艰辛,感受到今天幸福生活的来之不易。增强红色旅游的内容目的就是增加起感染力。当然,如果所有的旅游项目只是简单的停留在实物的参观,革命旧址的游览,图片的展示上,那红色旅游的内涵感染力将被大大的削弱。因此,要在条件允许的前提下加大投入,利用光影等现代科技手段,重现历史,提高游客的参与度。

参考文献:

[1]喻学才.旅游文化[M].中国林业出版社.2002.

红色文化旅游资源范文4

一、引言

随着城镇化速度的加快,文化旅游作为当地旅游资源的重要领域,是旅游界的一大热点,其发展非常迅速。庐陵文化是中国古代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源于七千年前的青铜文化,涵盖了现今吉安市十余县(区)及周边市区。吉安市是我国的革命老区之一,在传承传统庐陵文化的基础上,外延了红色文化这一新时代的庐陵文化。红色资源,青山绿水,庐陵文化构成了吉安市红绿古的特色旅游资源。

水体是旅游资源中非常重要的元素,开发水体旅游资源对地区旅游业发展具有巨大的促进作用。吉安市以赣江为中轴,河流众多,各河上游植被茂密,山高水陡,水体资源充沛。由于环境问题的日益严重,对水体的保护也越来越重要。因此,对吉安市水体旅游资源不但要进行正确评价与开发,还要保护,而引入文化元素,基于庐陵文化基础上的吉安市水体旅游资源的开发与保护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吉安市水体资源现状

吉安市位于江西省中部,赣江中游,总体属于山地丘陵区,地形地貌比较复杂,赣江两岸是宽展似带的冲积平原,构式以吉安、泰和为中心的江西最大的红岩盆地――吉太盆地。赣江自万安良口进入吉安市,由南向北流经辖区内6县2区,于新干三湖镇的刘家坊流出吉安市。过境河长289公里,占赣江总长的35.2%,区内以不同级别最终汇入赣江的流域面积大于10平方公里的大小支流共计735条。全市现有水库1206座,蓄水量达19亿立方米。地表水人均占有量约为4800立方米,亩均耕地占有量为3460立方米。地下水埋深3-5米,含水层厚8-15米,多年平均地下水总量为46亿立方米,丰水年为56亿立方米,平水年为45亿立方米,枯水年为28亿立方米。吉安市各湖泊和池塘星罗密布,较大的有万安湖和武功湖等,由此构建了吉安市丰富的水体。

作为水资源比较丰富的大市,由于缺乏合理的开发利用,水利工程配套设施不够完善,管理不够科学,使得环境成本增加,并且水灾、旱灾时有发生。控制性防洪工程有限,使上半年洪灾泛滥,下半年旱灾频发。水资源开发高利用率低,农业灌溉粗放,城市用水浪费。农村水利基础设施薄弱,抵御灾害能力差。此外,由于工业和城镇发展较快,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的处理还有待于进一步发展。

三、基于庐陵文化的吉安市水体旅游资源的开发与保护

合理开发吉安市水体旅游资源,不但可以促进经济发展,而且有助于在开发的同时对水体资源进行保护。引入地方文化特色是旅游资源开发的重要思路,吉安市作为庐陵文化的传承城市,在庐陵文化基础上进行水体旅游资源的开发与保护更彰显地方特色,且使得开发与保护更加符合实际情况。

(一)对沿赣江古代青铜文化和瓷器文化的开发与保护

吉安市青铜文化的发现主要以新干大洋洲出土的青铜器为源。近年来,随着我国考古事业的蓬勃发展,在商王朝中心区以外的地区,特别是长江流域,不断有新的重要考古发现,江西新干大洋洲商代大墓和瑞昌铜岭商周古铜矿采炼遗址就是其中突出的实例,因此对中华文明的又一摇篮――长江流域的远古文明应该予以足够的重视。作为瓷器文化吉州窑民窑特色鲜明,她博采众长,集南北各窑制瓷艺术之大成,先后成功地仿烧了定瓷、龙泉瓷、青花瓷,又将民间剪纸工艺成功运用于制瓷装饰,形成了质朴、明快、生活气息浓郁的装饰风格,并且充分利用窑变技术,研制创烧了色彩缤纷、璀灿夺目的黑釉地木叶纹、虎斑纹、玳瑁斑、鹧鸪斑、鳝皮黄、油滴斑等黑釉窑变瓷和个性独特的釉下白地彩绘,给人以自然、清新、亮丽的美感,在中国陶瓷史上独树一帜。

吉安市庐陵文化生态园利用螺子山山体和滞洪区为建设用地,秉承“山水庐陵,生态吉安”的城市定位,通过“山、水、树、鸟”等自然景观,体现人和自然和谐相处的生态景象。在园内,青铜文化和瓷器文化十分显著地寓于其中,和山水相得益彰,十分醒目。寓文化于水体旅游资源中,吉安市庐陵文化生态园是个成功的范例,现为国家4A级景区。这对传承吉安古代青铜文化和瓷器文化也十分有利,对沿赣铜墓和吉州窑的保护,也将有利于沿江旅游的开发和利用。

(二)对水体旅游资源中的书院文化的开发与保护

白鹭洲书院,位于吉安市城东赣江中白鹭洲上,宋淳v元年(1241)吉州太守江万里创办,为宋时江西三大书院之一。1987年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2013年3月,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为切实加强对白鹭洲书院的保护利用,进一步发挥文物景观效益,将保护、利用文物资源与改善生态环境结合起来,使文化遗产成为促进经济发展的新亮点,市政府确定以“白鹭洲古书院―近代学堂制―现代学校制”为主线,实施白鹭洲书院公园整体改造工程,拟将古书院与现中学教学区相对分隔;依托书院现存历代建筑,根据书院志留存的古书院型制,于白鹭洲北侧原有基址上恢复古书院原有型制和格局。

推进白鹭洲书院公园整体维修改造不仅有利于提升白鹭洲书院景点的整体品位和档次,把白鹭洲打造成一个以书院文化为主体的,集办学、游览、文化、生态为一体的亦学亦游绿岛,让游客感受千年庐陵浓厚的书卷气息。

(三)对水体旅游资源中的民俗和文人文化的开发与保护

陂(中国历史文化名村,4A级风景区)位于吉安市青原区文陂乡,已有近千年历史。全村现有保存完好的明清建筑367栋,其中祠堂7座,书院5座,牌坊3座。村内28口水塘环绕,取二十八星宿之意,与村落构成具有特色的水体旅游点。其中总祠永慕堂,占地一千多平方米,翘角飞檐,镂花斗拱,红石檐柱,石柱四面皆镂刻着嵌有“永慕”二字的20余副长联,可以看作楹联、书法、石刻、建筑艺术于一体的民间艺术博物馆。共和国名将梁兴初、梁必业、梁仁芥将军,革命烈士梁一清,都是陂村人。

槎滩陂位于泰和县禾市镇槎滩村南水上游,集雨面积1070平方公里。后唐金陵监察御史周矩创建,至今尚在使用,有1050年的历史,为江西省古代重大水利工程之一,人称小都江堰。槎滩陂以木桩定位,用竹条编织竹笼装石填压成陂身,以横江遏水,陂旁另开泄洪渠道,令其既蓄水又防洪,又于滩下七里许采石筑减水小陂分水灌溉,名曰碉石。槎滩陂坝长400多米,坝身高4米,坝顶宽近8米,坝脚宽约20米。建有滚水坝,溢流堰,竹筏道;分水鱼嘴,进水闸,节制堰;有泄水闸,分水闸,跌水闸等38座,还建有倒虹吸管一柱、穿山隧洞一个,大、小渡槽250多座。南北干渠和东延干渠总长近40公里,灌溉泰和、吉安两县的禾市、螺溪、石山,永阳4个乡镇的稻田六百顷。

(四)对水体旅游资源中的红色文化的开发与保护

井冈山是中国的革命摇篮,红色文化是庐陵文化在当代的延伸。井冈山的流域面积10平方千米以上的河流有6条,干支流总长222.3千米,市内主要河流有龙江、郑溪、拿山河、行洲河、大旺水,属赣江水系,有井冈冲、罗浮、灵坑、仙口、乔林5座水库。水资源总量为11.58亿立方米,分为地表水和地下水。地表水资源丰富,多年平均径流量达9.33亿立方米;地下水资源储量均为3.6亿立方米,多年平均径流量2.25亿立方米。对井冈山的水体旅游资源进行保护,是井冈山旅游开发需要重视的课题之一。井冈山大学研究的国家科技支撑项目,对井冈山的水资源保护进行研究,对各种红色标语,墙体,革命先辈的遗物等的保护进行研究,极大地促进了红色旅游资源的保护。

四、结束语

红色文化旅游资源范文5

关键词:江景区;旅游资源;调查;分析

中图分类号 F59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31(2017)11-0154-03

近年来,乡村旅游或者是乡村生态旅游业呈现高速发展的趋势,在很大程度上成为了人们周末游的重要场所之一。人们利用周末时间,去乡村体验不同的风土人情、不一样的山山水水,从而带动了当地的经济社会的发展,尤其是区域经济的发展。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加快了对旅游资源开发利用的力度,很多的名胜古迹、山川河流、古村落村貌都得到了较好的开发和利用,为当地经济社会的发展起到了不可低估的作用。但是对于水域这一块,目前开发较好的景点还为数不多,尤其是在乡村就更少。

1 研究理论及方法

1.1 旅游资源的概念 2002年,保继刚在《旅游地理学》一书中认为:旅游资源是指对旅游者具有吸引力的自然存在和历史文化遗产,以及直接用于旅游目的的人工创造物[2]。肖星在《旅游资源与开发》一书中认为:旅游资源具有对旅游者的吸引向性、区域性、多样性和综合性、永续性和不可再生性[3]。还有杨振之学者认为旅游资源包括旅游地资源、客源市场、旅游服务以及旅游设施[4]。还有一些学者认为旅游资源是所有对旅游者构成吸引力的自然和社会现象和事物;也有学者认为只要有足够的力量吸引游客前来并获得经济效益的各种要素的集合体[5]。

1.2 旅游Y源的分类方法 旅游资源分类是旅游资源评价的前期主要工作,只有在分类准确科学且适用的基础上,才能作出更加合理的评价,从而有利于对旅游资源的开发与利用。然而关于旅游资源分类,旅游理论研究的初期工作已经开始,伴随着旅游开发开发与实践方面的研究,不同的学者和专家因各自的观点,提出了不同的意见,而我们在研究旅游资源时,选择一种合适的分类方法是一项必要工作。

1.3 旅游资源的评价方法 对相关旅游资源进行分类,是为了的对旅游资源进行评价,分类后就是要对旅游资源进行科学合理实际的评价,这是分类的价值所在。旅游资源的评价是为了在对旅游资源的开发过程中,提供理论依据来支撑,避免克服在旅游资源规划建设时的盲目性,是为了增强资源开发利用科学性,评价的科学性与实践性直接影响着区域旅游开发程度和远景的发展,是旅游资源开发利用过程中极为重要的环节。

2 研究区域概况

2.1 自然地理条件

2.1.1 地理位置 江景区位于六盘水市境内,距离六枝特区行政中心40km,六盘水市中心90km,301省道、水黄高速、六六高速、六镇高速、六毕高速,将在很大程度上改善了景区的通达性和可入性。同时,景区的道路在不断扩建,改善了景区的交通位置,进而凸显景区的区位优势。景区源于司马迁史记“夜郎者,临江,江广百余步,足以行船。”江风景区包括:江景区、回龙溪景区和溪耳景区,面积约259km2,总共112个景区。1995年,被评为贵州省风景名胜区,该区域平均海拔在600~2172m,这里有丰富的自然风光,民族民风淳朴,人文历史文化悠久,是考古、观光、度假的理想圣地。

2.1.2 自然优势 研究区气候温和,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年平均气温在14.5℃,年均日照时间在1252h左右,降水量在1476mm左右,地势西北高、东南低。矿物储备丰富,已经探明的煤炭量达33亿t,理论储量为180亿t左右,且水资源丰富,地表水量达51亿m3。

2.2 社会经济状况 2016年,全区着力做好精准扶贫攻坚战、生态文明持久战和转型升级突围战,经济形势稳重有进、稳中向好。2016年预计生产总值165.3亿元,同比增长13%。然而在固定资产投资已经完成195.98亿元,同比增长21.6%;社会消费品零售完成40.9亿元,同比增长13.1%;人均GDP完成33166元。2017年,生产总值预计完成182.8亿元,同比增长13%,一、二、三产业同比增长7%、12.4%和16%。

3 江旅游资源基本情况

就目前来说,我国相关学者在对旅游资源调查研究时,无论是专项旅游资源调查,还是区域性旅游资源调查,主要依据是国家标准GB/T18972-2003《旅游资源分类、调查与评价》,本次六枝特区将旅游资源调查的主要依据任然是按照这个标准进行(表1、表2)。

根据《旅游资源普查规范》的相关规定,江旅游景区的旅游资源,按照旅游资源属性分为地文景观、生物景观、古迹和建筑、民族风情、水域风光、购物健身6大类、24种基本类型,种类多样,分布集中,兼具独特的观赏价值、科普价值和民俗文化价值,整体资源环境质量十分优越。江景区的旅游资源极具特色,比如:浓郁的民族风情、神秘的夜郎文化以及优美的水域风光。

4 江景区旅游资源评价

4.1 资源总量丰富,开发潜力巨大 按照旅游资源属性分为地文景观、生物景观、古迹和建筑、民族风情、水域风光、购物健身6大类、24种基本类型,种类多样,分布集中,兼具独特的观赏价值、科普价值和民俗文化价值,整体资源环境质量十分优越。目前,江景区已经开发的单体旅游项目有54项,在2016年,整个景区实现旅游收入90余万元,接待游客6000多人。还有在2017年的春节,整个景区到处充满节日的氛围,听山歌、品美食、看美景,为游客带来更多的欣赏点。

4.2 资源特色鲜明 六枝特区是贵州省资源型城市转型发展先导区,贵州省资源城市可持续发展示范区,处于毕节和六盘水资源富集区和结合部,从而看出本地区的资源类型丰富多样。在整个江景区,所呈现的54个单体旅游项目中,红色旅游资源占30个,占比例为55.56%。虽然江景区给游客的直观感觉可能是生态旅游、观光旅游、乡村旅游这一类型,但是整个景区的主色调是红色旅游。相关的红色旅游景点,比如有:古国、夜郎古国、梭戛长角苗风情、水落洞歪梳苗风情、寨、祭王寨、大补王寨、小补王寨、阿女寨、木城村;子王坟、摩岩石刻、古驿道、石驿站、古城墙、郎岱古镇、茅口古镇。

4.3 丰富江红色旅游资源的内涵 在开发红色文化旅游资源的同时,应大力倡导和逐步改善革命圣地、陈列馆和纪念展览馆的内涵,将单一、传统的图片展示和橱窗式的文物陈列变为富有人性化、生动有趣的多媒体展示、活场景展示。景点场景的设计应利用声、光等现代多媒体技术拓展展示的信息,尽量再现当年的实际情境,适当考虑旅游者参与性的内容。提高展馆的趣味性,贴近旅游者的生活,激发旅游者的动手动脑热情,吸引旅游者参与,使旅游者更乐于接受红色旅游的革命精神和文化精髓,形成独具一格的江红色旅游品牌。

4.4 突出生态资源,促进区域生态资源的可持续化发展 坚定不移地走特色发展道路、可持续化发展道路以及原生态发展道路,是江景区旅游发展战略自始至终需要遵循的原则和开发理念。柯江景区旅游发展的特色颇多,既有自然特色,又有人文特色(包括红色旅游、古遗址、古建筑等),但在社会经济快速发展和人们欣赏水平逐渐提高的背景下,必须坚定信念,集中打造鲜明的大特色。对于江旅游来说,生态旅游是柯江旅游的最大特色和景区开发的主要目的。

5 结论

本研究对江景区旅游资源进行全面深入的调查与评价,江景区单体旅游资源共有54个,其中五级旅游资源有2个,四级4个,其中三级7个,二级6个,一级12个,未获等级旅游资源21个,分别占旅游资源总数的3.7%、7.4%、12.96%、22.22%、38.9%。同时,江景区旅游资源丰富多样,开发潜力大,资源特色鲜明,红色文化旅游资源总量大,生态旅游资源特色主题突出。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GB/T18972-2003旅游资源分类、调查与评价[S].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2003.

[2]保继刚,楚义芳.旅游地理学(修订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

[3]肖星,严江平.旅游资源与开发[M].北京:中国旅游出版社,2000.

[4]杨振之.旅游资源开发[M].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1996.

红色文化旅游资源范文6

关键词:绿色旅游 红色旅游 特色旅游

近年来,随着阿荣旗现代服务业的大力推进和旅游带动发展战略的实施,旅游产业取得了较快的发展。目前基本具备了绿色旅游、红色旅游、特色旅游等旅游功能。但全旗旅游服务业收入在GDP总量中份量还很小,旅游业仍然是经济发展的一条短腿,潜能远没有挖掘和释放出来。如何推进阿荣旗旅游业的科学发展,通过调研,谈点肤浅的看法。

一、发展旅游业的优势

阿荣旗是呼伦贝尔市的南大门,处于“哈大齐呼”精品旅游线路的中心区域,公路交通十分便利,沿111国道可与五大连池、阿尔山等地形成环线,是沿301国道进入呼伦贝尔大草原的必经之路,自然资源丰富,旅游开发潜能巨大,必将建设成独具魅力的旅游名胜区。

1、绿色旅游,以库伦沟景区为重点的大兴安岭东麓生态绿色旅游。阿荣旗位于大兴安岭东麓,呈中低山向丘陵漫岗延伸,由西北向东南呈阶梯下降地貌,境内分布着森林、草原、湿地、农田等生态系统,气候宜人,空气清新,达到国家一级标准,可称为天然“氧吧”。 我旗充分利用这个天然“氧吧”,正在加快推进库伦沟景区建设进入实质性操作阶段。在2011年中国(国际)休闲发展论坛上,库伦沟当选为“2011中国十大休闲胜地”。

2、红色旅游,以抗联英雄园和东北抗联革命遗迹群为重点的红色旅游。阿荣旗是东北抗日联军三进呼伦贝尔的主战场,是英雄王杰的故乡,现已建成王杰纪念馆、抗联英雄园、呼伦贝尔东北抗联纪念馆,已被确定为区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发展红色旅游条件已基本成熟。

3、特色旅游,以内蒙古朝鲜族第一家园为重点的民族民俗特色旅游。阿荣旗有自治区唯一的朝鲜民族乡——新发朝鲜族乡,其民族餐饮、民族歌舞、体育活动都有较高的开发价值,查巴奇、得力其尔、音河三个民族乡,有鄂温克民族千古流传的“白桦文明”,均可开展民族风情游;以山东、辽宁移民为代表的东北黑土地文化适合开发农家乐旅游。

二、存在的问题

一是对发展旅游的认识没到位。对旅游带动战略认识不足,认为旅游业难以形成很好的气候,对旅游工作缺乏应有的热情。二是景点开发缺乏特色。虽然旅游资源众多,但是缺乏垄断性旅游资源,旅游景点得不到有效的投入和包装,规模小、档次低,缺乏叫得响的成熟旅游名牌产品,没有把自身的乡土人情、特色文化充分挖掘出来。三是旅游基础设施薄弱。由于基础薄弱、财力有限,致使旅游的“吃、住、行、游、购、娱”六大要素开发不够,有旅游无效益的现象还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旅游业的健康发展,游客可入性差,旅游的整体效益无法显现出来。四是宣传力度不大。丰富的旅游资源没有从整体角度包装、策划和推介,旅游品牌包装不够,宣传资料的整合不系统,对外宣传广告力度不够,造成“养在深山人未识”的现象。五是旅游服务水平比较低。旅游住宿设施数量少、档次低,缺乏一支专业化的旅游队伍,不能满足不同消费档次旅游者的需求。

三、思考与对策

1、转变观念,提高加快旅游业发展的认识。解放思想,注重从三个层面推动观念的转变。一是在领导层面,以要有作为的思想激励人。借鉴成功经验,实行政府主导型的旅游发展战略,不定期坚持召开旅游工作会议,及时研究、解决旅游发展中的具体问题。二是在部门层面,以应有作为的责任鞭策人。充分调动各部门工作的积极性,大力扶持旅游业的发展,营造支持“发展旅游有功”的浓厚氛围,牢固树立“抓旅游就是抓经济”的思想。三是在开发层面,以敢有作为的精神鼓舞人。鼓励一切有志之士放开手脚、施展才华,在旅游开发建设中有一番作为、有一番贡献。

2、科学规划,坚持有序开发、合理利用旅游资源。按照“大旅游、大市场、大产业”发展理念,坚持有序开发和合理利用旅游资源。要增强名牌意识,建设名牌景点,以“名牌”带动其它景点的开发与升级。

3、营造旅游环境,提升旅游层次。改善居民和游客的生活环境,搞好城区绿化、美化、净化、亮化工程,加大环境保护力度,使游客“游在景点、住在城区”,流连忘返;完善旅游服务体系,办好旅游咨询服务中心,提供方便明了的旅游导向和便捷安全的交通服务,营造文明向上、热情友好的人文环境,使游客“来得方便、游得忘情、玩得尽兴”。

4、调整产品结构,开发度假休闲新品。适应市场变化,调整产品结构,拓展产品内涵,提升产品档次,实现旅游产品从观光型为主向观光旅游和度假休闲相结合的转变。以度假休闲为主体,整合旅游资源,开发并推出一批度假休闲功能区和参与性项目、农业旅游示范点;积极发展休闲旅游和农业生态旅游;在各度假区、旅游景区、景点增设度假休闲功能和特色;在培育一批高档次的特色宾馆饭店的同时,开发一批汽车旅馆、假日酒店、乡村客栈、农民旅店及营地式度假村。

5、开展“特色旅游”,适应市场需求。“特色旅游”是指旅游者怀抱着特定的兴趣和特定的目的,来选择适合自己个性的旅游方式,诸如“民俗旅游”、“探险旅游”、“摄影旅行”、“种植采摘”“狩猎垂钓”等等。近年来,一般化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特别是以单一形态出现的一般化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对旅游者的吸引力有所下降,而且这一趋势将越来越明显。越来越多的旅游者特别看好那些具有综合性特征的旅游地和旅游项目(即奇异独特的自然景观能同特定的人文景观融为一体),从而在旅游过程中获得集知识性、娱乐性、体验性、享受性等为一体的多重满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