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地质学专业课程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地质学专业课程范文1
[关键词]地质学专业 水文地质学基础 教学探索
[中图分类号] G64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437(2015)11-0146-03
一、引言
“水文地质学基础”是水文与水资源工程、地下水科学与工程本科专业的一门重要主干基础专业课程,同时也是地质工程、勘查技术与工程等工科专业的重要基础课程,但国内理科地质学专业开设该课程的高校较少。
安徽大学立足安徽,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在环境科学与工程、生态学、地理信息科学等相关专业基础上,于2011年开设地质学专业。在我校地质学本科人才培养方案中,“水文地质学基础”作为专业基础课程开设,以培养学生具有地下水方面的知识和意识。本文就两年来我校地质学专业“水文地质学基础”课程教学过程中的探索和实践进行归纳和总结,以便更好的指导今后的教学工作。
二、教学探索与实践
(一)使用教材优中选优
在教学活动和教学改革中,教材占有重要的地位,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保证。一本好的教材不仅要内容丰富、知识点全面,更要通俗易懂、深入浅出,使学生容易接受,而且要反映学科最近进展。[2]因此,需精心挑选教材。
目前,国内水文地质学基础方面的教材主要有以下几本。①张人权等编著,地质出版社出版的《水文地质学基础》(第六版,2011年),该书是在我国水文地质学重要奠基人王大纯先生主编的《水文地质学基础》(前5版)基础上修订出版,是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1]②崔可锐主编,合肥工业大学出版社出版的《水文地质学基础》(2010年),该书是安徽省高等教育岩土工程和工程地质专业系列规划教材。[3]③陈南祥主编,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出版的《水文地质学》(2008年),该书是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规划教材。[4]④肖长来等编著,清华大学出版社出版的《水文地质学》(2010年)。[5]⑤高宗军等编著,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出版的《水文地质学》(2011年),该书是普通高等教育“十二五”规划教材。[6]③④⑤三本教材针对非水文地质专业方向,不仅包含“水文地质学基础”课程的相关内容,还包括地下水运动、水文地质参数计算、水文地质勘察、地下水资源评价等内容。
考虑到:①我校地质学专业有地下水动力学、专门水文地质学等后续选修课程,因此在基础课程教学中宜使用《水文地质学基础》教材。②调研发现,国内多数高校在水文地质学入门课程使用张人权等编著的《水文地质学基础》教材。该书着重阐明水文地质学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及基本分析方法,广泛吸收国内外最新研究成果,深入探讨地下水资源及地下含水系统概念,引入地下水流系统理论,强调与地下水有关的生态环境问题。[1]因此,我们选用该书作为我校地质学专业本科教材。实践表明,选用该教材是合适的,学生普遍反映该教材通俗易懂,概念清晰,内容丰富且新颖。
(二)教学手段四位一体
心理学研究表明,人通过不同器官获取知识的能力不一样。通过听觉获得的知识一般能记住15%,通过视觉获得的知识能记住25%,同时使用这两种器官能记住获得知识的65%,在交流过程中对自己所说的内容能记住70%。而且,人通过不同媒介认识事物所需的时间也不同,通过实物、图形图像认识事物所需时间最短,通过语言描述认识事物的时间约是上述的2倍。[7]基于这一认识,本门课程采用课堂讲授、随堂讨论与练习、实验实习、上机操作等四位一体式教学手段,以增加知识的保持度,同时缩短学生对新事物认识所需时间。
1.课堂讲授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快速发展,多媒体技术已经被广泛地运用到该课程的教学中。[8]因此,课堂讲授主要采用现代化的多媒体数字课件,辅以板书。本门课程的多媒体课件图文并茂,文字简洁精炼,图片(照片)经典丰富,不但配有水文循环、潜水承压水示意图等经典图片(彩色),而且还有黏性土的微观扫描电镜照片、淮南地区猴家山组灰岩(含裂隙)、巢湖地区南陵湖组板状灰岩照片(含裂隙)等任课教师科研中积累的照片及我校学生实习照片,全部课件有照片近200张。给文字、图片配以教师讲解,使讲授内容既丰富多样,又提高了学生的兴趣,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
2.随堂讨论与练习
随堂讨论与练习主要是为了给予学生思考、联想、创新的启迪,以及调动学生情绪,活跃课堂气氛。在详细了解学生以往所学过的地质学基础课的基础上,教师以实际问题为例,以启发式的方法引导学生根据已有的知识来理解新的概念和专业术语。通过教师和学生互提问题,大家共同讨论的方式,使同学们试图为解决该问题提供思路以加深对概念的理解,而不只是对书本上的知识死记硬背。
比如在地下水运动的基本规律这一部分内容讲授完之后,把学生分成10个小组,随堂讨论达西公式的应用条件、岩土介质渗透系数的测试方法等问题;并进行8个题目的练习,涉及实际流速与渗透流速的关系、地下水流向的判断、水力梯度与单宽流量的计算、地下水水位线的绘制等达西定律的理解与应用问题。通过讨论和练习,增加了学生对达西定律的认识和理解,并提出一些岩土介质渗透系数测试有意义的想法,更重要的是创造了一个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
3.实验实习
由于初学者缺乏对地下水的感性认识,同时,地下水科学具有综合性,只有结合具体问题进行分析才能掌握理解。因此,实验和实习显得尤为重要,通过该环节的训练,有利于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9]
我校根据中国地质大学(武汉)等知名高校教学实验情况,从上海江科实验设备有限公司定制水文地质实验仪器28台,开设了雷诺实验、孔隙与水、达西渗流实验、砂土中水的毛细运动、潜水模拟演示、承压水模拟演示共6个实验,进行编制潜水等水位线图、达西定律的物理实质及其应用、地下水化学成分形成作用实例分析、读水文地质图等4个实习。
通过开设的实验实习项目,促进了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强化了学生对基本知识的掌握和基本技能的训练,提高了我校复合型和应用型高素质人才的培养质量。
4.上机操作
数值模拟可视化是新兴发展的计算机技术,以实时动态模拟可视化教学手段将抽象的公式和概念表达具体化和形象化,以加强学生对计算模拟结果的感官认识,加深对知识的理解,从而提高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提高教学效果。[10] [11]
使用GMS软件,对学生进行了4个学时的上机操作训练,采用直接建模法演练了有降雨入渗、河流排泄、人工取水等条件下的地下水流问题。多数学生在练习之后的报告中直接谈到“通过上机模拟,直观地观察到地下水的运动状态,同时,也将该课程的基础理论与现代技术相结合,把研究问题可视化的呈现在我们面前”。
(三)任课教师团队化
在教学过程中,组建教学科研团队,将“一课一人上”变为“一课多人上”的教学模式,每个教师发挥自己科研领域的独特优势,将精力集中于自己擅长的一个或几个部分,相比传统教学模式,学生可领略不同教师的不同教学风格,丰富模块的知识结构。
同时,任课教师把各自近几年相关科研成果实施到教学工作中来,提前让学生接触科研,打破他们对于科研的“敬畏”,并组建创新团队,对他们的新想法进行创新实验。比如,2013级地质学5位学生在进行砂土中水的毛细运动实验之后,积极思考,主动查找文献,设计并进行了粉煤灰及其改良砂质土壤的毛细上升试验,获取了粉煤灰中毛细水上升规律和过程。
(四)考核方式多样化
在课程教学中,考核方式具备检验和激励双重功能。一方面要全面、客观、公平的检验学生学习情况,另一方面要充分利用它的激励功能,特别是在课外拓展学习中的激励性。在该课程的考核方式中,细化考核因子,采用三级指标体系(图1)进行考核。
图1 考核指标体系及权重
1.增加平时考核的适用性
平时成绩是考核学生学习知识的重要方面,要客观公平、全面,且要有实际可操作性。具体做法是把平时成绩分成三个部分,包括出勤率(30%)、课堂知识回顾与提问以及小组讨论情况(30%)、课后作业练习及文献阅读等(40%)。这种平时成绩考核方式,不仅仅是要学生来到课堂,更重要的是激发学生自主思考,使学生由原来的被动“接受性”学习变为主动的“发现性”学习或“探究性”学习,从而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
2.提高试卷考核的开放性
“水文地质学基础”这门课程注重基本概念、基本原理的教学,但试卷考核题型应避免让学生“死记硬背”,避免出现试卷分数很高,但只记住概念,不理解概念的现象,要提高试卷考核的开放性,把基本概念的考核融入图件的绘制、实际问题的分析中。
比如,在考查含水层、隔水层、潜水、承压水等基本概念时,比较简单的做法是以名词解释或简答题来考查学生。笔者考查的题型则是绘图分析题,具体题目是“绘制一水文地质剖面图,使之反映并表示出含水层、隔水层、潜水、承压水、上层滞水,潜水含水层厚度、潜水埋深、承压高度、承压含水层厚度,以及潜水位、测压水位。”该题型具有以下几个特点:①既考查基本概念,又灵活开放,重点是考查学生对基本概念的理解,而不是简单的背记概念;②综合程度较高,该题目把地下水赋存的基本知识点包括在内,而且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增加学生对地下含水系统概念的理解,而不是基本概念简单机械的叠加;③该题目外延要求较高,而不但要求学生掌握地下水赋存的基本概念,而且要求学生对水文地质剖面图的绘制有一定掌握,从另一个方面加强了学生的基本能力锻炼,这在平时练习中也是重点锻炼的。
三、结束语
通过优秀教材的比选,课堂讲授、随堂讨论与练习、实验实习、上机操作四位一体教学手段的构建,一课多人上的教学团队化建设,三级考核指标的细化等措施的探索与实践,有效提高了地质学专业“水文地质学基础”课程的教学质量,为今后教学质量的进一步提高打下基础,也为其他课程教学模式的探索提供了参考借鉴。
[ 注 释 ]
[1] 张人权,梁杏,靳孟贵,等.水文地质学基础(第六版)[M].北京:地质出版社,2011.
[2] 杨治东.对高校优秀教材研发要素的思考[J].教育探索,2013(10):19-20.
[3] 崔可锐,赵川,查甫生,等.水文地质学基础[M].合肥:合肥工业大学出版社,2011.
[4] 陈南祥.水文地质学[M].北京: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08.
[5] 肖长来,梁秀娟,王彪.水文地质学[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0.
[6] 高宗军,魏久传,王敏.水文地质学[M].徐州: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2011.
[7] 徐慧,章国安,严燕.现代化教学手段下教学模式研究[J].南通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5(1):77-80.
[8] 郭会荣,梁杏,孙蓉琳,等.《水文地质学基础》课程多媒体教学改革与实践[J].湖南环境生物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4):74-77.
[9] 梁杏,郭会荣.水文地质学基础实验实习教程[M].北京:地质出版社,2009.
地质学专业课程范文2
关键词:房地产发展 职业 基础教育房地产城镇发展
中图分类号:F235文献标识码: A
在国家城市化进程的大形势下,房地产市场有一定的发展前景,特别是针对现行的国家城镇化的发展。所以如何发展职业技术教育是我们应思考的问题。我们在房地产职业技术教育中深刻的认识到,加强专业基础教学是我们为当前的房地产企业输送后备技术人才必须做好的一件事。我们认为,学生入学后第一年进行通识的基础课教学,第二年就进入了专业基础的学习,在几年的专业课教学中,我们在设置课程是要考虑到学生在将来和当前的工作中能够用到,在就业中有优势,做到学以致用,真正的把学到东西用到实际的工作中去,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把理论知识进行转化,理论和实践进行衔接的综合教学改革,在教学中有了这种指导思想,我们对以往的教学进行了探索改革。
首先,加强基础专业课的教学有利于学生在就业时能够有足够的专业基础应对当前的就业形势。
我国随着毕业生人数逐年提高,就业是学生和家长的较为关心的突出的实际问题,这也是我们职业院校目前的生源竞争激烈的问题,那么就是培养什么样的学生适合企业和用人单位的欢迎就是摆在我们面前刻不容缓问题,就是培养什么样的适合当前和企业及社会对专业人才的需要,那么建筑业培养人才就是在基础教育的课程中我们如何教会学生应掌握那些专业知识,在学生进人社会后能用这些在学校掌握的基础知识来驾驭这一行业的大部分工作,这是我们教师应该思考的问题,那些专业基础知识使学生在将来和现实的就业中能够很切实际的运用。
其次,我们认为加强基础专业课的教学有利于学生在将来的工作中有较强的自信心,有利于学生在工作中敢于承担重任。
例如;我校的2011年至2013三年毕业生为例;总计毕业生人数为;259人。就业率在100%以上,他们在企业中担任的职务普遍高于社会招聘的人员,原因就是他们在校期间所学的专业基础知识在实际中很快运用起来,在课程安排上我们加入了实训教学,就是到校企单位邀请企业的工程技术人员在现场讲解与学习的课程相关的内容,学生在实践中通过感官认识与书本结合来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在进入工作岗位后学生有自信心能够驾驭本职工作,所以能够较好完成工作任务,由于我们在教学中加入了实训教学,使学生就业后能很快的进入角色,省略了熟悉工作内容、工作程序的时间,在这点上无论对于学生个人及企业都非常的有力。很快的给个人及企业带来效益,在当今信息化时代,信息时效性对非常重要,所以进入企业及短时间对工作的熟悉,是企业与企业,个人及个人竞争的法宝,所以说加强专业基础教育是当前职业技术教育的很重要的任务。
再次,加强基础专业课的教育有利于学生在个人成长的过程中,有一定的上升的空间。
例如;我校的2011年至2012的三年的毕业生为例;总计毕业人数为;259人。在就业的学生中在很短的时间内,就有20%的学生走向中层的领导岗位,成为了企业的中间力量,在这期间有部分同学走向与专业基础知识相近的工作岗位,例如;在杭州的某房地产营销部门我们的学生担任了本部门的营销策划的总监,年薪达到白领的档次,在实际工作中,他们用在学校学到的基础理论知识创新了本行业的销售业绩,这是我们有理由加强基础专业课的课时量。
再者,加强基础专业课的教育有利于学生就业面宽。
在我们教师与企业的校企联合的教学中,企业的有关专家向我们建议,在专业基础课的教学中加入辐射性的基础课,例如;加强房地产专业基础课程里的结构、材料、施工技术等,这样在学生从事这个领域时如果岗位及个人还想深入的学习时,只要在专业方向上在学很少的专业课就能够从事那个专业,这样会给学生的就业提供了更宽更广的就业领域。所以我们了解到这种情况后,及时的调整了教学的人才培育的方案,在我校的2013届的学生专业课中及时的增加了几门企业建议的课程,目前我们培养的学生受到企业的大力的欢迎,几家企业到学校和我们预定学生到他们的企业工作,现在基本上达到供不应求的局面,这就是在当前看到了增加职业技术专业基础课教育的成果。另外,我们要考虑到我们培养的学生在将来长足发展的后劲,在整个建筑领域在某些课程的深度上虽不如名牌的院校,但我们在某些实用的课程上做足功课,在课程安排上和教材的选择上多下功夫,找到最适合我们职业技术院校的学生的教学课程及教学方法,发扬职业技术院校的特点,灵活的和企业联合,在实训课教学中发扬我们的优势,找到学生学习重点,有的放矢的教学,这样我们的职业技术教育会越办越好。
最后一点,加强专业基础课的教育有利于学生的职业道德的培养。
我们在专业职业道德的培养上,也非常的重视,在教学中例举工程中古今中外的实例;教育学生在职业道德的应具备的素质,在教学中例举中外在职业操作中注重职业习惯成功案例,教育学生严谨求实的工作态度,实事求是的工作作风,在工作中要善于发现问题,总结经验,勇于创新锐意进取的精神。
地质学专业课程范文3
关键词:地质学基础;室内实验;野外实习;实践,探索
中图分类号:G64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41-0035-03
《地质学基础》是高等师范地理科学专业的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必修课[1]。众所周知,地质学是研究地球的一门自然科学,其侧重于研究地球的地下部分,是地球科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地质学的主要任务是研究地球的物质组成、构造运动、发展历史和演化规律[2],为人类的生活、生产和发展服务。地质学的研究方法包括野外调查、室内实验和模拟实验及历史比较法[2],客观上决定了它的实践性,不参加必要的室内和野外实践,要想从事地质学的学习和研究是不可能的。所以,《地质学基础》课程作为一个地质学这个学科的“浓缩版本”,同样也具有很强的实践特性。因此有目的地开展《地质学基础》课程的见习实践活动,不仅很有必要,而且对掌握《地质学基础》课程的精髓意义重大。《地质学基础》课程的见习分室内实验和野外实习两大部分。作为长期从事《地质学基础》课程的见习实践者,笔者有责任、有义务对以往的实践活动进行总结,希望这些工作能对该门课程的见习有所帮助。
一、《地质学基础》课程的室内实验
《地质学基础》课程中很重要一部分内容涉及地壳及上地幔的物质组成。元素组成矿物,矿物组成岩石,岩石形成岩石圈。岩石圈的运动实际上就是板块运动的重要内容。因此,认识并掌握重要的矿物类型和岩石类型对于进一步学习和掌握地质学的相关理论和研究,意义重大。需要指出的是,和传统的物理、化学实验不同,矿物和岩石的实验主要是认识实习。室内实验的核心就是掌握矿物、岩石肉眼鉴定的方法,具体来讲,就是凭借放大镜、小刀、条痕板、稀盐酸等简单工具和化学试剂对矿物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进行判断[3],识别出矿物,然后根据矿物组合规律确定岩石名称。
1.矿物的室内实验。①实验教学目的和要求:认识矿物的形态和重要的物理性质,矿物的物理性质的核心是光学性质和力学性质,其中矿物光学性质主要包括颜色、条痕、光泽和透明度;而力学性质主要包括硬度、解理和断口等,要求实习学生熟记摩氏硬度计,体会解理和断口之间的互为消长关系;学会肉眼鉴定矿物的方法;掌握常见矿物的重要鉴定特征。②实验项目具体内容,包括目的、内容、主要实验仪器、教学方式和实验预习等。③实验矿物的分类包括自然元素大类、硫化物大类、氧化物和氢氧化物大类、卤化物大类和含氧盐大类等五种类型。④注意区分经常容易混淆的矿物:比如自然金、黄铜矿和黄铁矿;方铅矿和辉锑矿;方解石、石英和萤石;等。
2.岩石的室内实验。①实验教学目的和要求:认识岩石的颜色、结构、构造和主要矿物成分特征;掌握常见岩石的肉眼鉴定方法和步骤。②实验项目具体内容,包括目的、内容、主要实验仪器、教学方式和实验预习等。③岩石分类包括火成岩、沉积岩和变质岩三大类。需要指出的是,对于三大类岩石的认识,注意必须兼顾认识岩石的结构和构造。譬如,在火成岩室内实验中,需要了解火成岩的分类原则,按照二氧化硅含量的不同,火成岩可分为超基性岩、基性岩、中性岩、酸性岩等四种类型;由于火成岩形成因岩浆活动的方式不同而分为喷出岩和侵入岩,因此火成岩的种类相对而言就显得比较复杂,例如中性岩既有喷出岩,又有侵入岩,即使二者化学成分相同,其岩石的面貌也会大相径庭。所以说认识和肉眼鉴定火成岩一定要从岩石的结构和构造入手,才能弄清其成因,从而正确地区分不同种类的岩石。同样,沉积岩和变质岩也应结合它们各自的结构和构造来进行肉眼识别,其中,沉积岩具有“成层”特征,即部分具有层理构造,含动、植物化石;而变质岩的矿物“定向性”的片理构造特别明显。另外,结合三大类岩石的相互转化关系,也会对肉眼鉴定中也有一定的帮助作用,例如,沉积岩中的页岩和变质岩中板岩具有亲缘关系,具有一定的相似外貌,初学者容易混淆,从岩石的相互转化关系中比较容易解释,即页岩经过变质作用就会形成板岩;同理,砂岩经过变质作用会形成石英岩,在肉眼鉴定的过程中要细心观察它们的共同点和不同点。④注意区分经常容易混淆的岩石类型;譬如石英岩和大理岩;页岩、板岩和千枚岩;花岗岩和混合花岗岩;辉长岩和闪长岩;白云岩和石灰岩;花岗岩和花岗片麻岩等。
3.《地质学基础》室内实验课程的教学方式和考核方式。(1)教学方式,作为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一般采用先由实习教师讲解肉眼鉴定方法,然后实习学生在老师指导下观察矿物或岩石标本。实习教师首先将课堂学习内容简要复习一下,接着就重要的矿物和岩石种类进行讲解,并及时、准确地回答同学在实验期间提出的各种问题。每一次实验结束后,要对实验进行归纳和小结。(2)考核方式。①完成实验报告:实验报告内容要尽可能体现实验内容全面、结果准确、形式灵活的原则。②实验课的考核方式和成绩评定办法:考核方式分优秀、良好、中等、不及格四个等级,考核成绩记入平时成绩,约占平时成绩的70%,规定没有实验课成绩的学生,期末不得参加本门课程的考试。③如果有条件,室内实验结束后应逐一对实习学生进行标本考核。
二、《地质学基础》课程的野外实习
《地质学基础》课程的野外实习主要目的是巩固学习过的书本知识,弄清如何进行野外地质观察以及怎样取得野外地质观察数据。由于时间和经费等各种主、客观条件的制约,本课程的野外实习,实际上已成为自然地理野外综合实习的一部分,实习内容涉及地层、褶皱、断层、节理等地质体或地质构造的野外识别和观察。经过多年的实践摸索,近20年来陕西师范大学旅游与环境学院地理科学专业本科生的《地质学基础》课程野外实习可以说是立足陕西,面向毗邻省份,先后建立了一系列的实习点或实习基地,比如:陕西省汉中市梁山地质实习点、陕西省泾阳县口镇―关山大断裂实习点、陕西省延安市杨家岭、宝塔山地质实习点、陕西省秦岭终南山世界地质公园翠华山地质实习基地、陕西省洛川黑木沟黄土国家地质公园实习基地、陕西省西安市段家坡黄土地质实习点、陕西省西安市南五台国家森林公园实习点、陕西省户县太平峪国家森林公园地质实习点、四川省峨眉山地质实习基地、四川省都江堰市九甸坪―深溪沟地质实习点等。另外,我院还积极加强校际之间的合作,曾多次委托南京师范大学地理科学系为我院地理科学创新班在南京地区和黄山等地进行了以《地质学基础》课程为主要内容的野外实习,取得了良好的实习效果。为积累经验,我院还将谋划和其他兄弟院校进行合作,力争尽快使本门课程的野外实习更上一层楼。同时,积极创造条件,未来将更多实习基地建在我国的东部和中部地区,让参加实习同学看到更多更好的地质遗迹,这样不仅会增长同学们的地质知识,而且会陶冶他们的情操,更加热爱祖国的大好河山。
1.野外实习内容。由于不同地区地质状况千差万别,本课程的野外实习内容会根据具体情况而侧重点会有所变化。以陕西泾阳口镇―关山大断裂实习点为例,野外实习的主要内容包括:(1)实习地区的地层;(2)观察口镇―关山大断裂以及断裂的地貌标志和断裂面特征;(3)观察断层角砾岩;(4)观察鄂尔多斯地台南缘的褶皱;(5)野外如何区分节理和层理;(6)野外识别灰岩、砂岩、页岩以及煤线;(7)识别地层之间的不整合;(8)罗盘的野外使用。对于每一次的野外实习,实习教师都要做到实习前的室内讲解,不论实习地点多么熟悉,都要实地进行野外踏勘,精选实习线路,对实习内容精益求精、胸有成竹,对在实习期间学生的提问要耐心细致作答。
2.野外实习考核方式。野外实习考查方式是完成实习报告,一份实习报告实际是对实习学生所学知识的综合考查,报告的内容涉及实习地区的自然地理概况、大地构造位置、地层、地质构造(褶皱和断层等)、地质发展历史等。要求报告图文并茂,语言流畅、推理符合逻辑,实习报告的字数限制在5000字以上。野外实习的考核成绩评定办法:考核方式分优秀、良好、中等、不及格四个等级,考核成绩记入学生学籍档案,凡考核成绩不及格者需要参加下一届的野外实习,直到成绩考核合格为止。通过多年来的《地质学基础》课程的见习实践,笔者认为不论是室内实验,还是野外实习,同样都十分重要,不可偏废。室内实验是野外实习的前提条件,野外实习是室内实验的进一步延伸,二者共同构建起了本课程的见习实践环节。为保证室内实验的顺利开展,陕西师范大学在原有岩矿标本陈列室的基础上,2013年再次由新成立的陕西师范大学基础实验中心为地质实验室从浙江某地质教学标本厂购进了价值十几万元的矿物、岩石标本,极大地改善了办学条件,目前基本可以做到两个参与实验的同学拥有一套实验标本。另外地质实验室专门增加配备实验管理人员,为相关实验的顺利开展打下了良好基础。除此而外,基础实验中心还对地质实验课不时进行检查,学校教学督导委员也定期进行全程听课;这些措施的实施在笔者看来不仅仅只是反映学校对实验课的重视,更重要的是保证了地质实验课的教学目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效果的全面实现和提高。多年的教学实践表明,熟练、准确地用肉眼鉴定矿物和岩石是从事地质学研究的工作基础和基本技能。笔者认为肉眼鉴定矿物和岩石的重要法宝是多看、多比较、多记忆。而《地质学基础》课程的野外实习更是不可或缺的野外实践和地质认识经历,所谓“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的道理用在此处显然是再贴切不过了。多年的实习反复证明,要成功地完成一次野外地质实习,除了前期的野外踏勘外,必须要有周密的野外实习计划、宽裕的经费支持、科学的团队管理、教学经验丰富的带队教师团队和吃苦耐劳的品质做支撑;当然,野外地质工作的基础知识准备是必要的,它包括地质罗盘的使用方法、GPS仪器的使用方法、岩石和地层及地质构造的观察与描述等。同时要加强野外实习教学内容与要求,其中包括要求实习生完成地质路线的信手地质剖面的绘制,完成必要的野外地质素描等;根据实习地点的具体情况,尽可能开辟出多条地质实习路线,尽量覆盖课堂教学所讲授的学习内容;实习结束后要按时编写实习报告,及时组织实习学生进行必要的实结,包括总结成功的经验和失败的教训。需要特别指出的是,实习的重中之重就是要保证地质野外实习的绝对安全,其中最重要的是实习参与者的生命安全,作为实习的组织者,要有各种各样的实习预案,以及处理实习突发事件的能力;对于实习的组织者而言,每一次实习路线的选择都要慎之又慎,不然就会事倍功半。
参考文献:
[1]刘护军.高等师范地理科学专业地质学基础课程的教学实践与探索[J].教育教学论坛,2013,(49):209-210.
[2]宋春青,邱维理,张振春.地质学基础[M].第四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地质学专业课程范文4
关键词:CDIO;成熟度模型;教学质量;评价研究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7)04-0225-02
一、引言
信息化是一个国家现代化的重要标志之一。指出,没有网络安全就没有国家安全,没有信息化就没有现代化。在当前全球经济、技术一体化的大数据时代,国家建设和社会发展需要大批知识交叉、融合的复合型人才,高校作为培养人才的主要阵地,正进入新一轮深化改革的关键时期,启动实施“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的号角开始吹响,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简称“信管”)是培养复合型人才的主要专业之一,其教学质量的提升是高校建设“双一流”的关键和重要保证,也是学校综合竞争能力体现的重要方面。CDIO是借鉴产品生命周期理论,将学生培养过程视同产品从研发到运作的过程,强调以学生的主动性、实践性与课程之间的有机联系的方式进行学习的过程,这种理念体现了学习过程的系统性、科学性和先进性的统一,注重对学生知识和能力的融会贯通。本文通过对目前高校教学质量现状及存在问题的分析,借鉴CDIO工程教育理念,构建了信管专业课程教学能力持续改进的教学质量评价体系,为促进信管专业课程教学能力和质量的提升提供思考的路径。
二、教学质量评价现状及问题分析
1.教学质量评价现状。我国高校课程教学质量评价包括“教师”和“学生”两个层面,从“教师”的层面看,主要有三种评价模式,从“学”的层面看,也有三种评价模式。
(1)“教师”层面的评价模式。①以专家评价为主的评价模式。这种模式始于20世纪90年代,其组织方式是高校从各学科、各专业选拔具有丰富教学经验的教师,成立督导组,从事学科专业教学质量的检查,多采用抽查听课方式,评价课程和课堂教学情况,并将评价结果反馈回教务部门,由教务部门通报给各院(系)教学负责人,作为教师职称评审和优秀教师评选的参考。从这种评价模式的实施效果来看,有助于教务部门对全校教学质量的宏观控制,有助于教学经验丰富的老教师传、帮、带,指导年轻教师提高教学水平。然而其弊端也是显然的,即督导组人员人力、精力的有限性,听课次数、听课时间比较集中,短时间内难以准确反映被听课教师全部的教学情况,难以衡量每门课程的教学质量。目前,这种评价模式仍然是中国高校教学质量评价的主流模式。②同行评价模式。这种组织方式是由各院(系)自行组织,由各系和教研室教师相互听课,相互评比。这种评价模式的优点在于:同行间由于学科、专业背景相同或相似,相互了解彼此的学术水平和教学水平,因而,评价结论相对较为准确,同时也有利于统一课程,集体备课,促进教研水平的提高;其缺点是这种方法难以制度化和持续化,一是受教师组织结构灵活性、松散化特点的制约,二是教师自身课程教学和学术研究任务较重,使得同行评价模式难以保持。③领导评价模式。其组织方式是由校、院(系)主管教学的负责人组织进行,通常采用随机抽查听课并以课程评价表作为依据,并制度化、经常化,这种评价模式有助于校、院(系)教学负责人直接掌握和了解具体课程的教学状况,是课程教学质量评价的一种有益补充,但从实施效果看,这种评价模式受行政干预的程度较大,对教学质量提升的意义有待商榷。
(2)“学生”层面的评价模式。为了体现“以人为本”的办学理念,在教学质量评价中,也增加了学生的评价,主要有评价模式。①小组评价形式,定期开展评教活动,教学部门听取学生意见,以学生意见作为教师教学效果、职称评审和津贴发放的依据。②选聘学生作为信息采集员,对任课教师教学情况做评价,评价结果作为评定教师教学效果、职称评审和津贴发放的依据。③全体学生参加评价,采取无记名填涂的方法,对教师的课堂教学情况进行全面评价,评价内容主要包括师风师德、教学内容、教学手段、教学方法与水平、教学效果等。
2.教学质量评价存在的问题。
(1)评价标准集中和统一,忽略了课程的多样性和个性化。由于长期以来我国高等教育管理习惯于集中管理和统一性要求,特别强调不同类型课程的共性要求,忽略了课程的多样性和个性化。大学教育的本质是建立在学科和专业基础上的分科教育,这是大学教育与普通职业教育的区别所在。教学质量评价必须能够反映出这一特征,能够向学生介绍和展示本课程所属学科的发展变化和前沿动态,能够向学生介绍和点评相关领域不同理论流派和不同学术观点。
(2)难以衡量教师工作的复杂性和创造性。目前的教学质量评价多数把教案准备、课件制作、板书等教学基本功、教学态度和责任心作为评价的重点,把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手段、教学方法、教学态度和教学效果作为通用的评价指标,评价不同的课程。
三、基于CDIO的信管专业教学质量评价体系
从系统论的角度看,教学质量评价体系是由评价主体、评价对象、评价内容(包括教育教学理念、教学环境、教师的教学内容、教学手段与教学方法、学生的学习效果)等组成。借鉴CDIO工程教育模式,其专业愿景是为学生提供一种强调实践能力、建立在对分布于企业管理各环节中的信息系统的构思―设计―实现―运行过程的背景环境基础上的专业教育。其大纲应当将软件工程师、架构师、管理者必须具备的基础知识、个人能力、团队能力以逐级细化的方式表达出来,实现信管专业教育改革的目标。对照CDIO的12条标准,构建信管专业教学质量评价条目并实施评价,强化信管专业教育改革具体化、可操作、可量化的力度。
本文借鉴软件工程的过程成熟能力模型(CMMI)构建了信管专业课程教学能力的成熟度模型,如下图所示。
上图是基于CDIO生命周期的思想,以构思(Conceive)、设计(Design)实施(Implement)和运行(Operate)四个环节作为信管专业课程教学质量评价的载体,达到理论学习、实践训练、创新能力融为一体的培养学生专业能力的目标,所建立的教学质量体系可以概括梳理为四个环节:学习效果规范化、教学过程可控化、评估方法多样化、学生学习证据化,以此促进教与学的改进和完善。同时,这一体系也强调“教”与“学”的有机结合,既注重对教师教学工作的考量,更注重对学生专业理论、个人能力、团队能力和系统协调能力表现的反映,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学习日志、表现评分、编写代码、制作网页、开发系统等实际作品、笔试成绩及其他测评结果作为学习评价的材料,并使用评估结果去改进教与学,从而达到较好的效果。
四、结语
本文在分析目前高校教学质量评价实际状况和存在问题的基础上,借鉴CDIO工程教育理念,构建了信管专业课程教学质量评价体系,目的在于从信管专业的专业理论、个人能力、团队能力和系统协调能力五个方面培养学生,促进信管专业学生理论知识、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科学人文素质的全面提升。
参考文献:
[1]维克托・迈尔・舍尔维恩,肯尼斯・库克耶.大数据时代[M].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2013.
[2]陈春林,朱张青.基于CDIO教育理念的工程学科教育改革与实践[J].教育与现代化,2010,(1).
[3]程玉霞.基于等效面积评价的教师教学质量评价[J].陕西学前师范学院学报,2015,(6).
A Study on the Course Teaching Quality Evaluation of Information Management Major Based on CDIO
WU Cui-hua
(College of Management,Tianjin Polytechnic University,Tianjin 300387,China)
地质学专业课程范文5
关键词:职业学校;课程开发;基本方法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09-0218-02
一、调查社会需求
1.对课程内容需求调查,一是了解经济发展趋势和规划,把握产业结构调整后新的就业机会;二是了解劳动生产结构变化调整对原有职业岗位提出的职业能力;三是了解新的科技、设备、工艺和材料的采用对劳动者提出新智能要求。
2.对课程现状分析研究,一是对课程受益者即旅游行业进行调查;二是对课程编制者和实施者即教师进行调查;三是对课程使用者即学生进行调查。
3.对课程数据收集整理,一是人口统计数据信息;二是劳动力市场信息;三是原有课程反馈信息,如课程改革重点开出率,毕业生就业专业对口或专业大类对口率及整体就业率。
二、分析工作任务
根据旅游服务和管理专业所对应的一个职业岗位或一个职业群,进行调查分析,由精通职业岗位,工作第一线的专家及长期从事教育的教师把需求的专业知识、操作技能和工作规范一一进行排列,编成一套描述从业人员履行职业、职责的任务目录。对工作岗位的工作职责进行划分,形成8~12个工作职责即职业岗位所应具备的综合能力,再对每个职责进行分解,形成6~30个更为具体的工作任务,而完成每一个工作任务所需要的能力即为专项能力,与该职业岗位的业务范围有关,当然也与分解的粗细成度有关,一般来说在100~200个之间。每个专项能力包括了完成这一工作任务需要的知识、技能、态度、工具、时间和质量标准要求,同时确定每一专项能力在职业岗位工作中出现的频度、学习难度及学生毕业时应掌握的程度,即职业入口水平。专业能力完成后要得到该职业岗位工作人员的认定。
三、教学分析
课程开发人员先将一系列的专业能力转化为教学单元(或模块),并将专业职业能力目标转化为教学目标,将相关的知识技能转化为具体的学习、训练内容。每一教学单元应包括相应的知识技能、态度及考核标准。转化的关键是对单元教学目标的描述。单元的教学目标是操作性的目标,应采取包括活动、条件、标准三要素的表达方式加以描述,做到行为化、可观察、可测量。形成一系列与职业能力相对应的教学单元组成的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体系。然后,按照专业目录规定的业务标准,科技进步及劳动方式优化提出的新知识、技能和能力要求,学生个性发展和未来继续学习的必要准备,以及原有相同或相近的教学经验,将教学单元分为三类:一是基础的,包括普通文化和职业通用基础性的内容,如语言能力、计算能力、外语和计算机应用能力、职业道德等;二是职业专业基础性的,即同类专业通用的知识、技能,如专业基础理论与专业技能,以上两类多为具有可迁移性的内容;三是职业专业特殊性的,主要是针对职业专长要求的知识与技能。
四、确定课程
首先对全部教学单元进行归并。综合形成各门教学活动归并的原则是将性质相同、联系紧密、便于进行教学的单元结合在一起。教学单元归并为课程后要对课程内容进行排序。内容排序要研究学生学习课程的心理准备状态和认知特点,寻求课程内在的逻辑顺序和学生学习的心理顺序之间的最佳结合方式,由浅入深、先易后难、先专项后综合、循序渐进的进行。课程内容的排序还要注意各门课程之间相互关系的分析,以便做到各门课程在内容和密度上相互衔接配合平衡。在此基础上,根据某一类专项能力的性质功能,学生学习的便利,教学条件与传统经验等选择课程类型。一般来说,必要的基础性理论知识以学科型课程为宜;专业基础性课程以综合性或模块为佳;技能性课以核心课程为主;实践课则以活动课程为宜。研究表明,专业基础课程和某些文化课程可以与专业课程“集成设置”。
五、编写课程标准
课程标准编写要做到科学规范,可操作性。要将组成课程每一个单元的知识、技能和态度按照相应的专项能力在实际职业工作中出现的频度、内容难度和掌握程度进行排序。排序原则:将专项能力中频度高者所对应的教学单元转化为教学重点内容,低的转化为一般要求;将难度高的专项能力所对应的教学单元定为教学难点;并将专项能力所对应的教学单元中对知识技能掌握的程度要求,按教学惯例进行统一规范,采取理解、熟悉、掌握、运用等加以描述。教学大纲应列出课时细目及内容,明确学习范围的深度和广度,对学习目标分解配合适宜的学习训练时数。提出各部分教学法的选择建议,列出配套的教学仪器设备与媒体,考核考试标准和方法。
地质学专业课程范文6
摘要:随着地理信息系统技术在各行各业得到广泛应用,工科院校的地质工程专业的GIS课程的重要性越来越明显。通过调查回访等
>> 地方工科院校土木工程(道桥)专业实践教学问题与对策 工科院校生物医学工程专业生物学实践教学改革与实践 论工科院校土木工程专业英语教学改革 煤炭院校水文与水资源工程专业工程地质学课程教学改革初探 工科院校食品专业分析化学教学改革与实践 工科院校环境保护课程教学改革对策 工科院校工程制图课程教学改革的探索与实践 地方高等院校财经类专业双语教学改革的问题与对策 工科院校《织物结构与设计》教学改革探讨 工科类专业工程实践能力的培养与实践教学改革 医学院校在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建设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地方工科院校安全工程专业建设及教学的改革与思考 RS和GIS专业地质地貌学教学改革探索 地方工科院校实习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工科院校双语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高等工科院校专业实践教学的改革与实践 军队工科院校装备教学中师生互动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医学院校工科专业实践能力培养存在的问题与改革探讨 土木工程专业《工程地质》实践教学改革与创新 高校体育教学改革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l,2012.
[3]王璐瑶.高校学生流行“秒课”[N].重庆商报,2011-01-05(23).
注:受“地理信息系统基础”课程建设(编号:k110203)资助。
作者简介:董东林(1969-),男,陕西乾县人,中国矿业大学(北京)地质工程与环境系主任,副教授,研究方向为GIS和水文地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