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环艺设计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建筑环艺设计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建筑环艺设计

建筑环艺设计范文1

文化建筑设计是功能-艺术-技术的空间组合,三者应达到高度的统一。优秀的建筑设计不能脱离总体关系孤立地进行,应将它融入特定的环境之中去考虑。(1)在建筑设计的环节中,环境艺术设计主要是以环境来作为衬托,结合整体建筑物的使用功能与相应的标准,通过物质手段的辅助以及美学原理的分析,从而创造出能够满足当下民众物质文化生活的室内以及室外环境。(2)环境艺术设计作品不仅仅可以实现文化建筑的基本使用价值,还可以在更广泛的范围内体现环境氛围以及建筑特征等精神层次的要素和特征。(3)环境艺术设计必须要将人作为设计的根本,设计的主要理念必须要围绕着为更多的民众提供更加美好的生活来作为根本。(4)环境艺术设计不仅仅要有调整自然环境的能力,也必须要能够照顾到视觉秩序,除此之外,更多的就是要装饰人的存在环境,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等,只有将各方面很好的结合在一起,才能是一个合格的建筑环境艺术设计作品。

2从审美角度来考量文化建筑的环境艺术设计

综上所述,文化建筑物的环境是对建筑功能的进一步深化和延续,是建筑内涵的深层次的表现。我们从审美、审美活动的角度来对文化建筑的环境艺术设计进行考量的话,可以从以下的几个角度入手进行探讨:

2.1审美主体更趋向于大众化①社会经济及文化水平的飞速发展极大的丰富了大众文化,环境艺术设计也正是传达和弘扬了这种大众文化。②无论是价值观还是社会文化,抑或是公众的需求,都呈现出了多元化的趋势,作为文化建筑,也必须要顺应这种趋势,力求创设出更加多元的文化需求,为公众营造出更为宽泛的空间。从艺术的宽泛概念来看,一切都应该是艺术,而文化建筑应该是将普通的生活当作一种人文景观,从大众的生活之中寻找灵感,从而去展示人类生活中不曾被留意到的美。以桂林木龙湖景区为范例:景区交通流线序列为入口、小广场、游客观演台,一次穿越花鼓楼、木龙塔、水榭,最后走过古城墙回到入口广场,因而、景区交通流线也是完美的景观流线。综上所述,无论是大范围的文化建筑,还是与之相关的环境艺术,都必须是与民众的生活相关的、符合他们的审美观念,并可以为他们提供基本的生活休闲场所的。

2.2信息传达手段的多元化与建筑的人性化(1)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特别是以计算机网络技术为代表的高新科技获得了空前的发展:①传播的手段和速度都与之前有很大的不同,以往的那种单一的信息交流方式被打破,呈现出一种网状的态势。②人们因为不同的原因聚集在了一起,从而传输的介质和载体都发生了极大的变化。③文化建筑的艺术设计可能会带来的视觉信息传播,不仅可以摆脱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还可以在很大程度上跨越民族以及国界,这种传播方式甚至对以往的那种自上往下的传播格局造成了非常大的冲击,它在某种程度上是整个社会网络关系之中的每一位成员都参与到信息的交流中。(2)范例分析:①现代剧场在传统的“观赏与被观赏关系”这一基本关系的基础上,创造出一个观演互动融为一体的亲密空间。②在桂林新区建筑群大剧院、博物馆等设计中,室外设置大面积的前广场组合水景景观和建筑小品,使建筑内外空间流动,用设计手段引导市民积极参与,促进其城乡的文化交流。(3)上海大剧院(图2),是中国传统图腾的现代诠释。地基是方形的、屋顶是拱形的,象征“天圆地方”。侧墙正面装有玻璃,面向广场,可以使人们饱览全城景胜。

2.3文化传达的过程具有很大的模糊性和抽象性(1)从传播学的角度来考量信息,它具有限制性和非限制性的特征。所谓的限制性信息,是指它可以用语言准确的表达出来,而非限制性信息,不能用语言准确的表达,本身带有很强的不确定性和模糊性,它需要用自身的感觉来体会,但是每个人的感觉又是不同的,所以很容易出现很大的模糊性。但是,我们必须认识得到的是,环境艺术设计过程必须要传播的文化信息肯定不是限制性的确定信息,而是这种非限制性的,正是这种非限制性的、模糊的信息,才更需要人们去不断的联想。[2](2)环境艺术设计主要是根据人与建筑的关系为切入点进行研究的,而人作为一种复杂的高级动物,他的感觉和品味很难做到高度统一,环境艺术设计学科的覆盖范围又非常的宽泛,具有很大的复杂性,对于文化建筑所传达的信息,没有必要整体把握,仅仅需要抓住自己感兴趣的一点或者最主要的一点进行感受和分析。例如,上海东方东方艺术中心(图3):似五瓣之莲花,中心外壳通透,三个音乐厅如珍宝般地被装在里面,外壁点缀有七彩陶瓷珍珠。整个建筑充满活力,如流动的曲线般优美。

2.4审美是一种直观性的活动视觉手段是非常重要的传播形式。与人的其他感官相比,视觉手段更加的直观,譬如说和语言相比,视觉具有图像优势,所以,审美活动的直观性也是当下环境艺术设计过程中的一个必须要注意的特点,通过环境艺术设计手段来传达的信息,通常都是通过视觉手段实现的,可能也需要其他的视听媒介和设计图像的方式对整体的观感进行传播,从而完成对作品的影响。例如,东京艺术大学演奏厅:设计注重其周围的神社和树木的历史以及信仰精神方面的环境。该厅设计时,使用木头、石头、皮革等材料,并采取了独特的尝试,当顶棚过到最高的15m时,光线从上面泄下,如同置身森林中的广场,从“森林”中释放出全部的音乐。

3结语

建筑环艺设计范文2

关键词:建筑设计;环境艺术;关系

随着当今社会的发展,建筑设计已成为一门极具创造性的艺术。由于对艺术的追求使得环境问题成为重要话题,本文对建筑设计与生态环境设计的关系做了简单的阐述。

1. 建筑设计

1.1建筑设计的概念

建筑设计是指建筑物在建造之前,设计者按照建设任务,把施工过程和使用过程中所存在的或可能发生的问题,事先作好通盘的设想,拟定好解决这些问题的办法、方案,用图纸和文件表达出来 。使建成的建筑物充分满足使用者和社会所期望的各种要求。广义的建筑设计是指设计一个建筑物或建筑群所要做的全部工作。设计工作常涉及建筑学、结构学以及给水、排水,供暖、空气调节、电气、煤气、消防、防火、自动化控制管理、建筑声学、建筑光学、建筑热工学、工程估算,园林绿化等方面的知识,需要各种科学技术人员的密切协作。人和环境的交互作用主宰了设计的全过程,这就是建筑设计。 建筑设计是解决室内空间的使用、美观的要求,同时在外部形体上,具有一定特性风格的前提下与周围环境、城市文脉及城市控制性规划相协调的结果。

2.生态环境艺术

2.1.环境的含义

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和活动的场所,也是向人类提供生产和生活所必须的自然资源的供应基地主要是指影响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各种天然和经过人工改造的自然因素的总体,包括大气,海洋,土地,矿藏,森林,自然遗迹,自然保护区,城市和乡村等。其中,影响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各种天然和经过人工改造的自然因素的总体,就是环境的科学而又概括的定义。如:

1)《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所说的环境,是指以人为中心的人类生存环境,关系到人类的生存与毁灭。同时,环境又不是泛指人类周围的一切自然的和社会的客观事物整体。比如,银河系,我们并不把它包括在环境这个概念中。所以,环境保护所指的环境,是人类生存的环境,是作用于人类并影响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外界事物。

2)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环境这个概念也在发展.如现阶段没有把月球视为人类的生存环境,但是随着宇宙航行和空间科学的发展,月球将有可能会成为人类生存环境的组成部分。

在建筑设计中除了建筑本身优美动人的造型外,其配套设施也是衡量生态环境的重要指标,城市绿地系统是城市中唯一有生命的基础设施,在保持城市生态平衡、改善城市面貌方面,具有其他设施不可替代的功效。是我们创造生态环境的一个必不可少的依托条件。只有搞好城市绿化,创造优美、清新、健康、舒适的人居环境才能更好的满足人民生活的需要。

3.建筑与环境的互动

在人们有意识地改变环境的过程中,建筑与环境的关系从同一性关系逐渐发展为对象性关系。建筑设计中除了建筑本身优美动人的造型外,其配套设施也是衡量生态环境的重要指标,城市绿地系统是城市中唯一有生命的基础设施,在保持城市生态平衡、改善城市面貌方面,具有其他设施不可替代的功效。是我们创造生态环境的一个必不可少的依托条件。马克思认为意识起初只是对周围可感知的环境的一种意识,是对自身以外的其他人和其他物的狭隘联系的一种意识,当然同时它也是对自然界的一种意识,建筑环境设计思想作为一种意识也必然遵循主观意识发展的规律,经历从自发到自觉的发展过程。

3.1现代建筑环境设计思想的发展和转变

建筑是静态物,它存在的形式也是静态的。建筑的静态造型为动态提供了参照系,建筑内部和其周围存在的最普遍的“动”,除了人的活动外就是周围环境景观四季、昼夜的变化。绿化是建筑室内外景观设计最常用和最丰富的设计元素。在19世纪80年代,屋顶绿化就在欧洲得到广泛应用

建筑与环境设计思想的另一大发展在于建筑已经成为改造环境的一个契机。首先应该在恢复自然意识上着眼改革。”这种建筑设计思想在建筑设计着眼点和目标上的转变暗示着建筑设计与绿化景观关系质的跳跃。所有这些都表明建筑绿化已经从原先单纯的营造建筑空间氛围的束缚中挣脱出来,逐渐向建筑中生态要素的角色转变,并且这种生态性的衡量指标已经开始被量化了。建筑创作就是将一个新东西介入旧环境,这显然使得建筑成为一次改造环境的契机,而现代科学技术和栽培手段的发展也使得绿化与建筑的融合这一建筑设计思想有了更为广阔的前景空间。

4.环境设计在建筑设计中的体现

现在社会对环境设计的理解与衡量标准将随着时间的推移而不断发展进步,但是它的基本原则是不会改变的。其主要体现在几个方面:(1)对生态环境的保护,节省能源、尽量减少对生物圈的破坏。(2)对使用者生活工作环境给予更多的考虑。(3)对于沟通人类与环境创造条件。(4)面向未来发展要有足够的发展弹性空间。

4.1对生态环境的关注与尊重

对自然环境的关注是绿色建筑存在的根本是一种环境共生意识的体现,这就要求设计师要和谐的去处理建筑与环境的关系.给予自然环境以更多的关注.这种关注主要体现在:(1)对建筑场地的充分考虑,其内容有:建筑物的朝向、方位、布局、对地形地势的利用、场地气候条件的影响以及植被的关注。(2)对节省能源的考虑:建筑能耗是建筑物对自然界造成的主要间接危害之一。如何尽可能多地降低能耗提高效率成为绿色建筑的一个重要课题。(3)对可再生能源的利用:在设计中应尽量考虑利用可再生的能源,如太阳能利用、天然冷源(地源热泵)的利用、自然的采光、通风、温湿度的控制等。(4)尽可能利用当地技术、材料以降低建造成本。(5)尽可能使用无污染、可再生的环保材料。

4.2建筑设计与环境设计的紧密关系

住宅建筑设计中的设计理念与环境保护、生态平衡不是孤立的,也不是矛盾的,而是相互影响和制约的。人类可以自主建造舒适的建筑内部环境,但人工化的舒适通常依赖于一些高耗能设施,且舒适度的提高又往往以耗能的增加为前提条件,这种发展模式带来了当前环境和能源危机,进而威胁到人类自身的生存发展与安全保障。

随着经济的发展、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建筑耗能占据整个能源消费总量的比重在持续上升,每年由于新建和改建建筑而消耗大量能源,以至于带来自然环境的恶化。同时也在建设过程中还存在水污染严重、土地资源利用率低、建筑耗材高等严重问题。由于自然环境的日趋恶化,结果导致建筑系统内和建筑系统外的物质良性循环与能量的良性转换受到严重的破坏,也就是生态环境受到破坏。居住区中的气候设计,不仅仅是一个充分利用自然能源、减少再生能源消耗的问题,也是一个直接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问题,实现可持续发展是本世纪人类所面对的巨大挑战。

5.结语

综上,发展的观念正逐渐成为人类社会的共识,在当今社会生态危机日益严重,作为走在社会前沿的建筑业,对生态环境的创造更是有着不容忽视作用。环保建筑也好,节能建筑也好,其宗旨都是为了人类的安居乐业和长久的持续发展,我们在衡量高贵建筑的一个重要标尺就是建筑以外的配套设施和环境的塑造。我们要在“以人为本”的建筑设计前提下,在有限的地球资源条件下,建立一个更加美好、更加和谐的人居环境是作为每个设计师应有的责任与义务。

参考文献

[1]《环境艺术教育》,杨文会编著,人民出版社

建筑环艺设计范文3

关键词:环境艺术设计;建筑设计;表现;应用

随着近几年社会的快速发展,环境艺术也得到了飞速发展,进而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建筑设计水平。虽然目前我国还没有形成较为完善的环境艺术设计体系,但是却已经得到了建筑设计者的重视,并且在建筑设计方面得到了广泛应用。

一、现代环境艺术设计特征

1.1追求个性的设计风格

传统的环境艺术设计主要确保在设计建筑物时,要跟周围的环境保持相同的风格,但是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对个性化的追求不断加强,越来越多的建筑物设计开始摒弃传统环境艺术设计,转变为追求自身个性化的环境艺术设计。即在对建筑物和周围环境充分了解的基础上,将建筑物设计风格跟其功能有效结合在一起,这样一方面满足了建筑主人的想法和追求,另一方面还能够使人们具有不同的生活方式。

1.2注重建筑的环境艺术的整体性

上述分析我们了解到,现代环境艺术设计非常注重个性化的发展,但并不是一味准求个性而忽略了美的享受,每个人都对事物有着自己独特的要求。人们在掌握事物形象时,并不是一味过问一些细节问题,而是通过对事物的整体效应来实现,大体过程为先整体、再局部最后再到整体的一个认知过程。另外,对于建筑环境艺术设计来说,其本身对任务的整体性和系统性有着较高的要求,所以就要求设计者必须通过不同结构和功能等方面进行了解和分析,只有熟练掌握以上信息,才能够确保在建筑设计过程中,将各个单元非常巧妙的衔接在一起,最终实现建筑物跟周围环境的协调发展,既追求了建筑物的个性化发展,又突出了建筑的整体性。因此,突出建筑整体性已经成为当前建筑环境艺术设计的一个主要特征。

二、环境艺术设计在建筑设计中的表现与应用

2.1环境艺术设计是衡量建筑设计美的重要标准

建筑是城市的标志,建筑的发展史同时也是人类文明的进化史。人们在对建筑进行评价时建筑物本身以及其内在与外部环境的建设塑造都是重要的参考标准,环境艺术设计在建筑设计中的表现和应用由此体现。融合环境,自然之美是人们对建筑之美的基本要求,从古至今无论哪个伟大的建筑设计它的内部环境必然是美丽动人的,它与外部环境必然是和谐统一的。以北京的故宫为例,作为我国古代最为庞大的建筑群之一它将建筑设计之美与环境的和谐性体现的淋漓尽致。整个建筑群以红黄色作为基调,既体现了皇家的高贵也营造出一种森严庄重之感,符合故宫在古代的定位。太和殿作为清代最高权力与最高等级的体现位于故宫的正中心,且前面有矩形的进三万多平方米的太和殿广场,而御花园则是营造一种自然与设计相结合的亭台楼阁的园林之美,整个故宫通过周围环境的烘托使得其建筑本身的特色更为显著。

2.2有效将建筑跟周围环境结合在一起

建筑周围的环境包括自然环境和人造环境两个方面,环境艺术设计一般指人造环境,也就认为地进行的室内外环境的装修和美化,室内设计就是典型的环境艺术设计。随着人们生活水平以及科学文化素质的提高,人们对于居住环境也有了更高的要求,在要求建筑物的舒适安全性的同时对其美观性也提出了相应的要求,这时通过环境设计艺术的应用则可以有效解决该问题,将建筑与周围的环境进行良好的结合。设计本身就是兼具艺术性和实用性的,只是与环境艺术设计相比建筑设计更偏向于后者,因而环境艺术设计的应用则可以有效提高建筑物的情感特征,为人们营造更宜居且与周围环境更融洽的室内环境,为人们创造更好的体验。以往人们在谈论建筑物的设计时更多的是关注其外形,而现如今人们对于其内部构造以及与周围环境的融合性的重视程度也在不断提高,环境艺术设计应运而生。需要注意的是建筑物的使用价值仍然是其根本,因而环境艺术设计需要以实用作为基础,切不可哗众取宠,与建筑物的使用要求相背离。

2.3通过协调建筑物之间比例,实现跟自然环境和谐之美

通过对建筑物之间比例的修整和协调使其与环境更加融合,有利于实现建筑与环境之间的和谐之美。这里的比例包括建筑物自身的各项参数长、宽、高结合的协调性也包括建筑各个组成部分以及不同建筑物之间的前后比例、虚实结合等的协调性。我国一直以来将建筑作为一种技术,但需要意识到的是建筑也是一种艺术,现代建筑设计也是为了使其在兼具使用性能的同时尽可能美观,建筑处于大环境中是其重要的组成部分,实现建筑与自然的和谐也符合现代人的审美观念和对建筑物的需求。环境艺术设计与建筑设计有相通之处,都是通过点、线、面、体的融合将设计师的想法利用手绘或者计算机绘图的方式表现出来,同时设计图都是作为实际施工的指导。将环境艺术设计应用于建筑设计一方面有效提高建筑物的艺术性与环境的和谐感,另一方面也更有利于展示建筑设计的效果,而且可以通过周围的环境改造有利于对建筑主体进行烘托。

三、结论

综上所述,通过上述分析可以发现,在建筑设计中科学合理的运用一些环境艺术设计,能够使得建筑物跟周围环境达到和谐美的效果,同时也使建筑物更具有自己独特的个性,深受人们的喜爱。因此,建筑设计者一定要加大对环境艺术设计的重视程度,使其能够在建筑设计中得到充分应用,最终实现环境艺术设计跟建筑设计完美融合在一起,满足社会公众对建筑居住、使用以及欣赏的要求。

参考文献

[1]陈宇翔.浅谈建筑外部环境艺术设计中的色彩应用研究[J].河南建材,2014(05)

[2]曾艳.环境艺术设计理论与应用研究——评《环境艺术设计理论与实际应用》[J].当代教育科学,2015(16)

建筑环艺设计范文4

如何把循环经济原理运用到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实践中去?笔者认为,要明确“四个入手”和“一个机遇”:即从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入手;从治理污染入手,把治理污染与加快发展结合起来;从生态修复入手,变单纯的恢复治理生态环境为经营生态环境;从发展循环经济型生态农业入手,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发展循环经济不仅改变了传统的经济增长方式,转变了经济发展模式,而且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新的产业调整方向。因此,我们不仅要深入学习循环经济原理,深刻领会循环经济的内涵,牢固树立循环经济理念,而且要认真实践循环经济的理论,建立循环经济的攻坚队伍,真正把发展循环经济的各项措施落到实处。“发展循环经济必须遵循减量化、再利用、再循环、再思考的行为原则。”把这四项原则贯穿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实践中,结合具体实际,认真地、具体地加以运用。

第一,减量化原则的运用可概括为“九节一减”。包括:“节地”,修建民居、村镇建设、修路、建厂等都要注意节约用地、集约用地;“节水”,在农业生产中,要注意把兴修农田水利和推广节水灌溉技术结合起来,大力发展节水农业;“节种”,农民种一亩小麦一般要30斤种子,而科学用种只需20斤;“节肥”,要大力推广测土施肥、配方施肥等先进适用技术;“节药(含除草剂、抗生素、激素等)”,要大力发展沼气,采用沼液代替农药等科学方法减少农药使用量;“节电”,大力推广各种先进的节电技术、设备和科学的管理方法,节约广大农村生产和生活用电;“节油”,使用农业机械和农用运输设备要注意节约柴油、汽油;“节柴(节煤)”,在农村生产、生活中,要推广先进适用的节煤技术;“节粮”,采用科学的养殖方法,可使畜牧养殖业提高肉料比、节约大量粮食;“减人”,即减少农民,有效转移农村劳动力,让其走向市场。

二,再利用原则的运用表现为做强加工业。主要体现在对各类农产品及其初加工后的副产品及有机废弃物,进行系列开发、反复加工、深度加工,不断增值。农产品加工后的废弃物多属于原来农产品的组成部分,仍然含有大量有机质,相对开发价值高,开发成本低,且开发技术容易掌握,做好了,其效益可能超过主产业。

第三,“白色农业”是再循环原则运用的具体体现。“白色农业”目前在农村运用最典型的就是沼气,为农民的生产、生活提供清洁能源。

第四,再思考原则的运用表现为经营生态环境、开发安全优质农产品。如在城镇,对臭水沟、污水塘的污水进行治理并绿化好,周边地价就会增值;开发安全优质农产品,关系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问题,是一个全局问题,战略问题。从实践来看,发展安全优质农产品的试点停留在村、乡镇一级已不够了,必须在一个县范围内全面推动,实行整体检测、整体规划、整体认证、整体品牌、整体销售、整体实施。

第五,用循环经济理念指导生态型村镇建设,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形式。在实践中,要着力“构建四个体系”:

一是循环经济产业体系。主要涉及三大产业,即生态工业,大力推进清洁生产工艺和资源综合利用;生态农业,大力发展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生态服务业,办好生态旅游、绿色旅游和各种绿色服务业。

二是村镇基础设施体系。重点是水系统、能源系统、交通系统和建筑系统,要保护好生活饮用水水源,让群众喝上干净的水;能源系统,要大力开展节能降耗工作,推行可再生能源。如发展沼气、太阳能、小水电、地热能、潮汐能、风能等;交通系统,要抓住国家发展农村公路的机遇,把农村公路建成生态大道;建筑系统,对新的建筑要大力推行节能省地治污技术,要发展适合农村的新型环保建材。

三是生态环保体系。在生态建设方面,小城镇绿化对树种结构的选择要做到生态性、适地性、经济性、需求性、观赏性;在环境污染治理方面,逐步建立农村垃圾分类回收利用和无害化处理系统;在绿化美化方面,要纠正当前存在着绿化美化“城市热农村冷”、年年号召、每年没动的现象。

四是社会事业体系。要树立全面的发展观,大力发展农村公共事业,对科技、教育、文化、卫生、体育事业统筹规划,整体推进。

第六,推动循环经济,要解决四难六出路。有关专家认为,实践证明,随着社会化的不断进步、经济的快速发展,城镇化水平的不断提高,当前面临着土地、资源、人口、环境的4个“难以为继”,发展循环经济是可持续发展的惟一出路。要解决上述的“四难”必须要从以下6个方面创新,推动循环经济发展:

――发展理念创新。树立资源紧约束条件下求发展的理念,树立新的资源观,充分开发利用投资环境、地缘优势、文化环境等无形资源,“种高产田”。

――法制创新。制定法规确立循环经济在社会经济发展中的主导地位,构建全市一体、运行高效的执法网络。

――政策创新。将发展循环经济作为制订城市(尤其是构建“江南生态休闲城”)的总体规划、土地利用和环境保护等专项规划的重要指导原则,通过多种政策手段调节经济活动。要设置奖惩及落后技术强制性淘汰制度等,提高资源利用率,减少污染排放,引导企业发展循环经济。

――体制机制创新。创新和完善有利于循环经济发展的行政管理体制,和有利于循环经济发展的市场运行机制。

建筑环艺设计范文5

关键词:建筑; 给排水;节能环保; 设计

Abstract: construction drainage efficiency is a systematic project, in addition to the water and energy saving shall develop the laws and regulations, strengthen the daily management and propaganda education, use the price leverage promote water saving work outside, still should take effective measures to ensure the construction work of the water and energy saving thoroughly carry out.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energy saving measures in the design of building water supply.

Keywords: architecture; Water supply and drainage; Energy conservation and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design

中图分类号:TE0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我国是一个水资源短缺的国家, 又是一个人口众多的国家, 水资源供需矛盾尤其突出 。据资料显示全国人均水资源占有量只相当于世界人均水平的1 /4, 居世界的 110 位, 被列为全球 13 个贫水国之一。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 越来越多的人口又涌进城市, 居住建筑用水迅速增长, 使得建筑节水节能问题不容忽视, 水资源的日渐短缺给社会经济生活带来很大的压力, 节水已成为函待解决的问题,而在居住建筑中采用节水节能技术是缓解水资源短缺的重要途径。

1 、充分利用市政管网的水压

城市给水管网的余压,一般可以满足建筑低层的用水压力,应充分利用这部分水头。 有的工程因为修建贮水池,而放弃使用市政管网的可资用压力,这是能源的浪费,不可取 。最好是建筑下部几层采用市政余压供水,上部进行二次加压,上下分区供水,两个分区之间设置联络管,当市政管网停水时,可由屋顶水箱供水。

2 、管材的选用

(1)常用建筑给水管材主要是金属管、 塑料管和复合管等。 传统的管道系统多采用金属管材,二次污染的问题长期未得到解决,使终端的饮用水质量难以保障。 由于金属管材易生锈、 易腐蚀、 易渗漏 、易结垢,可以说是金属管的四大致命弱点。 一旦镀锌钢管里的铁与空气中或水中氧气发生化学反应,管道里外都会生锈,并滋生各种微生物,污染管道中的自来水 。近十多年来,国外一些发达国家已先后立法或建立行业规章禁止使用镀锌钢管作为饮水输送管,并提出全面使用以塑料管为主体的不生锈、 无腐蚀 、无渗漏 、无结垢的优质绿色管材,从根本上解决自来水管道系统中的二次污染问题。

(2) GB 50015-2003 《建筑给水排水设计规范 》中关于排水管材选用上提到:建筑内部排水管道应采用建筑排水塑料管及管件或柔性接口机制排水铸铁管及相应管件 。当排水温度大于40℃ 时,应采用金属排水管。

因此,建筑内部排水管道常用的管材为塑料管和柔性接口的排水铸铁管两大类 UPVC管比铸铁管外表美观,价格便宜,但噪音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在较高环境要求建筑上的推广使用 。如果只从建筑物的使用功能方面考虑, UPVC排水管是首选管材。 而在高层及超高层建筑中应首先考虑采用柔性接口排水铸铁管。

3、完善热水供应循环系统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小区集中热水供应系统的应用也得到了充分的发展,建筑热水循环系统的质量也逐渐变得越来越重要了。大多数集中热水供应系统存在严重的浪费现象,主要体现在开启热水装置后,不能及时获得满足使用温度的热水,而是要放掉部分冷水之后才能正常使用。这部分冷水,未产生应有的使用效益,因此称之为无效冷水。这种水流的浪费现象是设计、施工、管理等多方面原因造成的。因此,新建建筑的集中热水供应系统在选择循环方式时需综合考虑节水效果与工程成本,根据建筑性质、建筑标准、地区经济条件等具体情况选用支管循环方式或立管循环方式,尽可能减小乃至消除无效冷水的浪费。

4、控制超压出流

在我国现行的《建筑给水排水设计规范》中,虽对给水配件和人户支管的最大压力做出了一定的限制性规定,但这只是从防止因给水配件承压过高而导致损坏的角度来考虑,并未从防止超压出流的角度考虑,因此压力要求过于宽松,对限制超压出流基本没有起作用。如果设计时没有考虑这一方面的话会造成极大的水资源浪费。所以应根据建筑给水系统超压出流的实际情况,对给水系统的压力做出合理限定。《建筑给水排水设计规范》第3.3.5条规定,高层建筑生活给水系统应竖向分区,各分区最低卫生器具配水点处的静水压不宜大于0.45MPa,特殊情况下不宜大于0.55MPa。而卫生器具的最佳使用水压宜为0.20~0.30MPa,大部分处于超压出流。根据有关数据研究,当配水点处静水压力大于0.35MPa 时,水龙头流出水量明显上升。建议高层分区给水系统最低卫生器具配水点处静水压大于 0.35MPa 时,采取减压措施。

5、建立合理有效的水处理循环系统

现如今随着社会的发展,提倡建设绿色生态型小区成为住宅建设的新方向。小区建设雨水收集系统,收集后的雨水与水景循环水一同进入雨水处理系统,雨水处理系统采用较先进的MBR,即膜法生物处理系统,就是将生物降解作用与膜的高效分离技术结合而成的一种新型高效污水处理与回用工艺。收集的雨水将用于小区的水景、冲洗汽车、绿化喷灌等。

建筑环艺设计范文6

【关键词】建筑给排水 节水 节能 环保 设备

近年来我国城市生活用水量呈逐年递增趋势。城市生活用水包括居民用水和公共建筑用水等,其用水过程绝大部分是在建筑中完成的。因此节约城市生活用水必须搞好建筑节水。建筑节水节能是一个系统工程,除应制订有关节水节能的法律法规、加强日常管理和宣传教育、利用价格杠杆促进节水工作外,还应采取有效的技术措施,以保证建筑节水节能工作全面深入的开展。

1建筑给排水系统中水电资源浪费现状及原因

1.1超压出流现象。建筑内部给排水系统的压力,必须能将需要的水量输送到建筑物内最不利点的用水设备处,并保证有足够的工作水头。卫生器具给水额定流量是按照卫生器具用途和使用要求而规定的卫生器具给水配件单位时间的出水量。为了满足最不利点水头的要求,超压出流现象必然存在。超压出流现象不但会破坏给水系统中水量的正常分配,因超压出流的水未产生任何效益,即为无效水量。而且当水压过大时,水龙头启闭时易产生水击及管道振动,使得阀门和给水龙头等磨损较快,缩短使用寿命,并可能引起管道连接处松动漏水,加剧了水的浪费。

1.2给水管道及附件的损坏导致水量浪费。管道的老化及生锈,阀门、水表、龙头等的破损导致水量的损耗。给水管道在管子接缝处及法兰、阀门连接处都会有不同程度的漏水现象。尤其埋于地下的的管道破裂漏水更不易被发现,造成极大的水资源浪费;其次是给水附件的不合理选择,造成实际出流量远大于需要的用水量,造成水量的浪费。

2节能技术在建筑给排水设计中的应用

(1)新型节水管道和仪表的选择。首先,给排水管道的选择。近年来,城市中的高层建筑逐渐增多,建筑给排水管材要承载更大的荷载和压力。建筑给排水管道设计者要选择安全卫生、经济可靠和施工方便的塑性管材,加大对铝塑复合管、PVC管材和PE管材的应用,减少管道的热损失和阻力损耗,减少使用镀锌钢管造成的水质污染,实现节水节能目的。其次,选择节水型配水器具和卫生器具。配水器具是建筑给水系统的终端,设计者应该在成本允许的范围内选择使用充气水龙头、陶瓷阀芯水龙头、节水延时自闭阀和脚踏开关淋浴器等,减少溅水,最大限度的节约用水。用户在装修的时候可以尽量采用小容积的坐便器,减小冲水量,节约日常用水。此外,设计者还要根据物业管理和业主的要求来选择合适的水表,水表要具备阀控、抄表和预付费功能,合理控制水量。

(2)确定合理的给水方式。首先,高层建筑给排水系统应该充分的利用市政管网水压,高层建筑应该采取分区供水方式。建筑给排水系统设计者应该掌握建筑周围市政管网的水量和水压资料,结合建筑的用水量、高度和性质来设计建筑给水系统。我国城市市政给水管网压力一般在0.3MPa左右,该管网压力不能满足高层建筑的供水,设计者可以采取分区供水方式,对5层以下的建筑进行直接供水,而5层以上的建筑可以采用无负压变频供水系统,避免建筑供水对低层供水管网造成较大压力,减少水资源的浪费。其次,设计者要选用能源消耗少和环保性能好的无负压变频供水设备,降低设备运行成本,减少泵扬程和功率。无负压变频供水设备一般是全封闭的结构,避免了设备的滴、漏、跑和冒,减少了水资源的浪费。

(3)合理设置热水供应系统。首先,加强太阳能的利用。建筑当地日照时间在1200h以上的可以将太阳能作为建筑热水供应系统的热源,太阳能应该分散设置,将集热板热水箱设置在建筑屋面。高层建筑可以采用上供下回式的供水方式,将屋面布置成为太阳能聚热板,将换热器设置在建筑地下室,利用变频泵将热水送到用水点。其次,加强热水循环系统的设计。设计者可以将循环系统设计成为同程式,防止水流出现算路。采取集中供热的建筑物可以采用局部加热设备,减少热水供应管道的长度,确保冷热水起点压力的一致性,适当的放大管径,控制出水点压力,避免热水超压出流,最大限度的节约热量。再次,设计者要对建筑厨房和卫生间的热水供应系统进行设计,选择合适的加热以及蓄热设备,减少水量的浪费,扩大变频调速装置的应用,在节水的同时减少电能的浪费。

(4)消防给水系统的合理设计。首先,生活给水和消防给水系统的水压要求是不同的,生活给水系统静水压力一般是在300~400kPa之间,而消防给水系统的静水压一般是在800kPa左右,设计者应该单独设置消防给水系统,对给水系统竖向分区压力值进行合理确定,减少水资源和电能的浪费。其次,消防贮水池应该进行单独设置,管理者应该对贮水池的存水进行定期更换。设计者也可以将消防贮水池和水景以及游泳池合用,实现水资源的循环和重复利用。

(5)排水系统设计。首先,近年来,废水和污水的大量排放造成了水源和环境的污染,水质日益恶化,中水回收利用势在必行。中水的回收利用是对生活污水和废水进行适当处理,将处理后的水作为小区杂用水,有效节约淡水资源,减少废水和污水的排放量,减轻废水排放对环境的污染,缓解城市下水道的超负荷运行。在建筑中水系统设计和施工的过程中要避免中水管道和生活饮用水管道的直接连接,两者水平间距应该在0.5m以上,中水管道要设置在饮水管道的下面和排水管道的上面。其次,设计者要逐步采用真空节水排水技术,提高下水道和卫生洁具的冲洗效果,使用高速气水混合物代替单纯的水冲洗,实现排走污浊空气和节约用水的目的。再次,采取更加合理高效环保的排水处理技术,利用重力能、生物能和太阳能设置微生物生物圈系统,采用高科技技术,实现污水的零排放和系统运行的零费用。建筑给排水系统节能是利国利民的大事,设计者要提高给排水系统的科学性和合理性,加强高科技技术和新型能源在系统中的应用,减少水资源的浪费和二次污染。

3结语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越来越多的人口由农村涌进城市,极大地促进了房地产的繁荣。在城市的总用水量中,居住建筑用水比例逐年增加,使得建筑节水节能问题不容忽视。住房的商品化后,人们花费大量的资金购房,希望买得物有所值,良好的居家环境能让业主称心如意。因此在建筑给排水设计中应全面考虑,在满足用水安全稳定性以及经济性的前提下,尽量考虑到设计中的环保节能问题。总之,如果能减少人为原因充分使用节水型卫生器具,就可以节约建筑给排水方面所需能量的5%左右。所以,我们要倡导、呼吁全民节约用水,使水资源不受破坏,并且能进入良性的水质、水量再生循环。

参考文献:

[1]胡梦玲.高层建筑给排水工程的节能[J].低温建筑技术,2001.(1):41~42.

[2]余海静.室内给水排水工程的节水节能措施[J].河南城建高专学报,1998.7(3):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