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旅游行业发展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文化旅游行业发展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文化旅游行业发展

文化旅游行业发展范文1

关键词:文化体制;区域经济;产业融合

一.工艺品行业与旅游业的融合策略

民族工艺品要在秉承传统工艺的基础上,创新工艺品的样式,使之既实现其收藏纪念功能又能够达到实用价值。政府要切实利用好“两赛一会”这个平台,发掘能工巧匠,鼓励创新设计。

黔东南的民族民间工艺品制作技艺全国闻名,但是精湛的传统技艺一直都是家族式传承,要冲破这一限制就必须加强民族民间工艺的职业教育,将民间技艺与高等院校的艺术类专业教学结合起来,让受过高等教育的大学生成为新生的能工巧匠。

从市场主体的角度来看,在任何国家,凭民族性的特征而成为旅游资源或旅游目的地,在于该民族与主体民族的文化差异。如此界定,可以避免民族文化旅游概念的泛化,失去民族文化旅游特定的研究、开发、经营领域[1]。要突破工艺品行业的发展瓶颈,保护和培养传统技艺人才固然是根本,但要实现行业发展,效益增值,在产品的设计上仍需要不断推陈出新。但设计人才、制作人才的缺失,让工艺品只能单调的重复,偶有创意作品,也因为缺乏制作人才而只能束之高阁,供人欣赏而已。

民族传统工艺品业发展势头迅猛。如黄平苗族泥哨、侗族地区的根雕等,在多彩贵州民族民间旅游工艺品大赛上,黔东南州众多的传统工艺纪念品如雨后春笋,破土而出,引领市场,成为黔东南民族文化产业的生力军。2007年,一方名为“斧钺天成”的思州石砚在网上炒得火热,价格已超过2万元即是证明。丹寨卡拉村被誉为“鸟笼村”,小小鸟笼编出了大市场,村民不用出门就能做生意,手里攥着国内外的订单,30%的产品还通过农经网销售。

实现工艺品行业与旅游业的融合,必须首先要尊重民族工艺,以弘扬民族和地区文化为使命,

二.演艺行业与旅游业的融合策略

当前,随着文化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国有大型演艺团体大都已经实现改制,从原来的“大锅饭”逐步向市场化的运作转变。文化主管部门应转变角色,从“东家”、“管家”变成宣传员、促销员,给予让各级、各类演艺团体更大的发展空间[2]。这当中最值得借鉴的就是“多彩贵州风”的创作理念和运营模式。截至2012年底,它的演出场次达到2047场,吸引了200多万国内外观众,从2011年至今演出总收入达5000万元[3]。它的成功得益于贵州近年来北上南下的高密度宣传,得益于贵州旅游价值的提炼。

近年来,黔东南演艺行业坚持了“走出去”、“引进来”的办法,向外界传递了一个神秘、活力的黔东南,为黔东南旅游宣传和文化弘扬起到了积极的效果。[3]黔东南州歌舞团在2012年“中欧文化对话年”中,行程历时45天,参加7个艺术节,在巴黎、敦刻尔克等多个城市的国际舞台进行40余场演出,所到之处均受到观众的热烈欢迎和当地市长、组委会主席的接见。

2012年11月在“凯里原生态民族文化艺术节”上公演的,斥资3000多万元的大型苗侗风情舞台秀—《银秀》打响了塑造黔东南演艺精品的第一枪,是集合了苗侗文化和现代元素“SHOW”为一体演艺精品。在连续近十天的表演中,座无虚席,盛况空前,不仅当地群众拍手叫绝,外地游客也表示叹为观止。目前这台晚会经过短暂休整,即将作为一道常规性节目在黔东南民族文化宫进行表演。是通过精品演艺将游客“引进来”的又一成功典范。通过提炼文化,塑造精品,让表演的舞台成为黔东南旅游推广的舞台,让民族的演艺成为旅游的精品,切实的让文化和旅游实现融合发展。

三.会展业与旅游业的融合策略

会展和旅游的共性在于两者都能够聚集较多的人气,两者都涉及餐饮、住宿、观光的内容。这就要求黔东南当地要具备一定的接待条件和档次,同时还必须形成独具特色的会展品牌,以办展来助推旅游业发展。综合黔东南的资源优势,可以将少数民族工艺品和民族传统医药作为核心的展会主题,形成特色鲜明、具有不可替代性的会展品牌。

成功的举办会展能够有力的证明一座旅游城市的繁荣兴旺,同时,成功的会展品牌对商务、休闲、科考等高素质游客群体往往展现超强的旅游吸引力,极大的助推勒旅游业的发展[2]。连续举办了四届的生态文明贵阳会议,不仅让贵阳很好的迈向了国际,吸引了国际,同时其倡导的生态文明理念与“爽爽的贵阳”这一旅游形象现场完美的契合,是贵州当前会展品牌与旅游融合的最佳例证。

会展品牌的成功关键在于它的独创性、唯一性和典型性。黔东南的旅游发展得益于自然生态的完整性和民族文化的原生性,以此为主题举办的会展活动既能够起到弘扬生态文化的目的,又可以提升文化旅游的品位,创造更大的旅游附加值。可以通过开展苗医苗药论坛,侗族大歌音乐会,蚩尤文化、萨玛文化研究会议、苗族银绣博览会等活动形式,将最具影响力的资源和文化上升到世界级的层面,在提升关注度的同时,将会展本身打造成具有旅游价值的产品。

产业融合现象是一个热门的话题,也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我国旅游产业与文化产业的和谐发展既是一种客观需求也是一种现实存在。我国少数民族地区蕴藏着丰富的文化资源,原生的民族文化、原貌的历史遗存为文化产业的长足发展创设了良好的条件。

参考文献:

[1]金颖若,集市旅游—民族文化旅游开发的新途径,经济地理,2003

[2]民进贵州省委会,《贵州省民族文化保护、教育有关政策问题调研报告》

文化旅游行业发展范文2

一、现阶段国内旅游行业在农村发展和保护传统文化工作的实际情况

二十世纪后期,国内的旅游行业才开始走向农村。今天,国内农村旅游已经进入了全盛时期。农村旅游行业已经逐渐成为了当地农村经济发展的支柱性产业。为农村基层群众创造了经济效率,提高了人民的生活质量。

现今农村的传统文化却面临着商业化的冲击。虽然人们对文化保护的意识有所提升,但是农村旅游行业的发展还是不可避免的造成了传统文化的流失和变质。使今天多地农村的传统文化商业气息过重。

二、传统文化和在农村进行旅游开发的关系

(一)农村旅游业发展的核心推动力是传统文化

农村传统优秀的文化是农村开展旅游行业的基础与灵魂。农村传统的田园式生活能够使游客融入自然,远离快节奏的喧嚣式生活。使游客身体放轻松的同时,能够使游客的精神层面得到极大的放松和满足。

(二)农村旅游业的发展有助于使更多的人了解传统文化

在农村旅游业开展之前,农村处于闭塞状态,与外界交流极少。但随着农村旅游行业的兴起,国内外的游客来到农村,体验着农村的生活和人文情怀。这使更多的人了解了农村的优秀文化。若去云南走一遭,能够看到许多不同的少数民族,他们的称呼都具有民族特色。例如,彝族男子叫做胖金哥,女子叫做胖金妹;白族男子称为阿鹏,女子叫金花等。这些都是当地的特色文化。

三、国内旅游行业在农村的发展对保护传统文化产生的影响

(一)在农村大力发展旅游行业能够增强村民对于传统的优秀文化的保护意识

随着来到农村旅游的游客们对乡村文化的要求越来越高,使人们逐渐意识到了传统文化对于农村旅游行业发展的重要意义。如对农村旅游设施的建设、对于名胜古迹的保护等,都是人们意识提升的表现。

(二)在农村过度的发展旅游行业使传统文化更加趋向于商业性质

农村旅游过快过热的发展,使农村每一天都迎来大量的游客。原本单一的旅游线路已经无法满足数量众多的游客的需求。再次开发的线路中,为了创造更多的经济效益,其中掺杂了许多商业化的元素,使当地传统文化变了味,使农村文化逐渐的在流失。

四、如何进行传统文化保护并且促进农村旅游行业的发展

(一)完善在农村发展旅游行业过程中对于保护传统文化的规章制度

在旅游行业在农村发展增强人们对于文化保护意识的基础上,必须在农村形成保护文化的规章制度。对于一切可能造成文化流失的行为必须进行严肃处理。明确的规章制度不能提醒农村基层群众,同样对于前来农村旅游的游客也起到了一定的约束力。开启全民共同保护文化的模式。

(二)注重保护农村的原始生态环境和人文环境

农村的原始生态环境和质朴的人文环境是农村旅游行业发展的动力和基础。保护农村的原始生态环境和人文环境就是在促进当地经济的向前发展。注重农村生态和人文环境的保护,能够保证村民和游客精神方面的满足。保护乡村最为质朴的一面,发展农村的特色文化,有利于国家整体文化的发展。

五、结语

文化旅游行业发展范文3

文化是高职院校品牌的核心,高职院校的文化品牌不是凭借管理者凭空想象而来的,它产自于是特定的文化氛围,带有强烈的文化烙印,高职院校领导和管理者,在实践中应该强化院校品牌的文化特征,并充分发掘和发挥品牌的文化功能作用。随着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以校园文化为核心的高校文化品牌已经成为高职院校发展过程中必不可少的重要因素。文化品牌是高职院校保持社会关注度和良好的社会声誉,进行自我营销和自我包装的重要手段。高职院校的文化品牌包括校园建筑文化、院校管理文化、学生团学社活动、学校校训等方面。旅游类高职院校作为高职院校中的一个分支,构建一个能够促进院校发展的文化品牌,能够在潜移默化中改变院校师生的价值观念,使培养出来的人才更加符合旅游行业价值观念;同时,文化品牌作为院校精神文化的核心,能够起到凝聚人心的作用,促使院校师生自行自我调控,向符合旅游行业的核心价值文化靠拢;最后,一个符合旅游行业发展的高职院校文化品牌是院校发展过程中文化的积累积淀,融合了学院的发展方向,汇聚了旅游行业的重要特征。场是一个物理学的概念,是指物质之间相互作用、相互转化所形成的空间。心理学家库尔特•勒温首先将物理学中“场”的概念运用到人文社会科学中。文化场是指特定区域内,各种文化现象相互影响,相互叠加的总和。高校,是一个特殊的文化场所。它不仅是文化的受众,同时它还是文化的创造者和传播者。这两种角色相互叠加,造就了高校特殊的文化场。高校作为文化场的主体,其肩负着育人的使命,在面对着其文化场内的各种文化现象,必须对文化场内的各种文化做出思考和应对。在这个特殊的文化场中,如何构建符合当代特色和时代需要的高校文化品牌,是值得我们思考的问题。旅游类高职院校的文化场在地域特征、时代特征、行业烙印、文化氛围、教学形式、实践方法上都和本科院校、理工科类职业院校、经贸类职业院校等有不同的地方。在文化场中构建文化品牌就是把旅游类高职院校放在其所处的旅游行业文化场中进行研究,把旅游类高职院校区别于其他高职院校进行研究。通过这样的文化品牌建设研究,对于促进高职院校发展,提升其自身竞争力和知名度,累积文化底蕴有着现实意义。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

国内较早对高校校园文化进行研究的是1986年沈辉发表在《青年研究》上的《校园文化浅析》,该文章介绍了校园文化的形成、校园文化的特征以及校园文化建设。从高校校园文化研究到高校品牌研究的转变是在2000年前后。宁永红发表于2002年的《论高校品牌的塑造》是较早进行高校品牌研究的文章,文中提出“高校要清醒的认识到树立品牌意识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充分挖掘、打造学校的管理、教学、科研、标识等无形资产潜力,逐渐形成具有自身特色的品牌”。马必学于2004年发表在《中国高教研究》上的《论高等职业教育品牌战略》是较早进行高职品牌研究的文章,文中提出“树立科学的发展观,注重内涵发展,实施高职院校品牌战略不仅是关系到每一个高职院校自身生存和发展的重要问题,也是关系到中国高等教育健康持续发展的重要问题”。姜文明于《旅游学刊》1990年第1期上发表的《树立长期稳步发展的战略思想办好旅游职业教育》和袁立辉于《旅游学刊》1990年第3期上发表的《论旅游职业教育》是国内较早关注旅游职业教育的文章。黄继元于2003年发表在《旅游学刊》上的《高职院校旅游人才培养模式和教学内容改革方向探讨》是国内较早把视野专注于高职院校旅游教育的研究。近些年,随着旅游类高职教育研究的深入,旅游类高职的教学模式(如:莫志明《旅游类高职教育教学模式建设探讨》)、学生核心能力培养(如:邓菲《浅谈旅游类高职学生核心能力的培养途径》)、学生思政教育(如:叶蔚兰《工学结合模式下旅游类高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探究》)等与旅游类高职教育有关的一些课题均有相关研究。2012年上海师范大学程小康的硕士学位论文《旅游类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研究》则认为“旅游类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内涵是什么,怎么建设旅游类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已经成为促使旅游类高职院校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关键所在”。而2011年郑州大学孙国亮的硕士学位论文《郑州旅游职业学院的品牌提升研究》更是围绕旅游职业院校的品牌建设进行了相关研究。本文是在梳理了前人研究的基础上从高职院校品牌的核心——“文化”这一角度入手,利用“场”概念,把旅游类高职院校品牌建设的核心内容“文化品牌建设”放入到文化场的整体中进行研究。

三、旅游行业文化场对旅游类高职的影响

旅游行业文化场对旅游类高职院校的发展目标、校园文化氛围、校园管理、教学科研等方面都影响较大,具体表现有以下几个方面。1.旅游行业文化场要求旅游类高职校园文化建设要面向国际化。旅游业是我国对外交流的窗口行业,旅行社、酒店、餐饮、交通运输行业都经常接触外国游客。在与外国游客接触的过程中,要具有国际化的视野和国际化的语言环境,这使得旅游类高职院校在培养学生的过程中要注重国际化。旅游类高职院校的国际化不但要体现在教育教学、师生交流上,还要体现在文化品牌建设上。具有国际化视野和特征的校园文化品牌,能够对学生产生正向的熏陶和培育,使得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具有国际化视野。2.因旅游行业文化场的影响,旅游类高职院校的校园文化品牌要以其所处的地域文化为基础。旅游是具有地域性的,旅游类高职院校的文化品牌要以院校所在的地域文化为依托,进行地域文化的培养和整合。旅游的地域性体现在地理文化、民俗风情、饮食习惯的各方面的文化差异上,旅游类高职院校在进行文化品牌构建时,注重旅游行业文化场的地域性特征,能够在人才培养、招生就业的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如,符合地域特色的导游培养,能够使学生在本地旅游行业就业后,在接待外来游客时,对本地风土人情、地域特色有充分的讲解,让游客能够充分的感受到旅游目的地的地域文化,提升旅游体验,增进对旅游目的地的文化认同和好感。3.旅游行业文化场要求旅游类高职院校突出服务文化。旅游业属于服务性产业,其接待对象、行业要求、行业发展等因素直接影响到旅游类高职要具有服务文化和微笑意识。旅游类高职院校在文化氛围营造和文化品牌建设时需注重学生服务意识的培养。具有优秀的服务意识是做好旅游业的必然要求。因此,旅游类高职院校要开设礼节礼仪课等,突出其对服务文化的重视,使学生在校园里和走上旅游行业的工作岗位后,能够用具旅游专业特色的服务性,提升自身职业竞争力,服务和推进旅游行业的发展。

四、基于旅游行业文化场的旅游类高职院校文化品牌建设实践

文化旅游行业发展范文4

【关键词】 ;旅游;效率;DEA

一、引言

幅员辽阔,横跨东北、华北、西北,资源丰富,旅游资源独特。近年来,内蒙古旅游业发展旺盛,已经成为国内外旅游爱好者的重要选择。内蒙古旅游收入逐年增长,占全区GDP比例持续增加,旅游业成为内蒙古经济重要的增长点之一。本文通过对内蒙古旅游行业效率的分析,力图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促进行业更加健康长久发展。

三、结论

本文采用DEA模型,分析了内蒙古12盟市旅游行业的效率指标。从12盟市的效率指标数据发现,内蒙古旅游行业发展不均衡,旅游景点多集中在经济发达地区,不利于全区整体经济提高。其中尤以赤峰市、兴安盟、乌兰察布市最为明显。赤峰市、兴安盟主要以农业发展为主,旅游发展缺少。提高旅游业的对策有:大力创新,发展当地特色旅游产品,比如农家乐,生态园区等是旅游业效率相对较低地区的改革方向。呼和浩特市、包头市、呼伦贝尔市、锡林郭勒盟、乌海市、阿拉善盟6个盟市的旅游行业生产效率相比于其他盟市高。这些地区的经济发达,辅助产业配套完善,有利于旅游业的发展。同时,增加文化内涵,树立品牌形象,打造高星级旅游景区,发扬民族特色是效率较高地区继续提升的方向。通|市、鄂尔多斯市、巴彦淖尔市效率相对低一些。但是这些地区的技术效率或等于1或接近1,减少这些地区的旅游投入可以改善这种现象。

【参考文献】

[1] 付向阳,黄涛珍.内蒙古旅游经济影响因素的灰色关联分析[J].统计与决策,2015(03)142-145.

[2] 黎明.内蒙古旅游的季节性问题研究[D].内蒙古师范大学,2016.

[3] 邓洪波,陆林.基于DEA模型的安徽省城市旅游效率研究[J].自然资源学报,2014(02)313-323.

[4] 王贺封,石忆邵,尹昌应.基于DEA模型和Malmquist生产率指数的上海市开发区用地效率及其变化[J].地理研究,2014(09)1636-1646.

[5] 赵琦.基于DEA的义务教育资源配置效率实证研究―以东部某市小学为例[J].教育研究,2015(03)84-90.

文化旅游行业发展范文5

【关键词】旅游档案;开发利用;方法

旅游档案真实记录了旅游业发展的各项资料,为地区旅游管理部门进行旅游资源的开发、旅游规划的制定、旅游活动的开展、旅游管理质量的分析和研究提供最为基本、直接的参考资料。而旅游档案工作的根本目的就是为了利用,只有对旅游档案进行有效的开发利用,才能充分发挥旅游档案原本的作用和价值,从而更好地服务于旅游行业。

一 、旅游档案的开发利用意义

对旅游档案进行开发利用对旅游产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首先,旅游档案的开发利用有利于旅游管理部门更好地行使职能。旅游档案为旅游管理部门工作的有效开展提供了可靠的凭证及参考,因而开发利用旅游档案能帮助旅游管理部门更精准地判断旅游工作的现实情况及未来发展前景,从而更及时科学地制定旅游计划,开展旅游决策,有效管理旅游资源及旅游决策,提高旅游管理的水平及成效。其次,旅游档案真实全面地记录了旅游行业发展中的历史资料,为旅游事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重要凭证及参考,因而加强旅游档案的开发利用,能使人们更全面地了解旅游行业的发展历程,为当前的旅游活动提供参考,为旅游行业的各项活动提供有力的保障和支撑,为旅游资源及产品的开发提供了有力借鉴。再次,旅游档案记录旅游历史文化,积累了大量宝贵的社会精神文化,不仅丰富了我国的社会文化,而且也促进文化的传承及延续,有力地推动了旅游行业的进步和发展。

二、旅游档案的开发利用方法

(一)加强旅游档案基础建设。较之其他类型的档案管理,旅游档案工作的起步发展较晚,并没有现成的档案管理方法可循,因而需要加强旅游档案基础建设。一是在有效遵循旅游档案的形成规律及特点的基础上,充分研究并分析旅游文件材料,制定出行之有效的旅游档案分类体系,只有这样才能进行系统地整理、归档、编目及管理,不断完善旅游档案的基础建设,为旅游事业的发展提供可靠依据。二是提升旅游档案归档的全面性。旅游活动中所形成的具有保存价值的文字、实物、音像、图表等,包括旅游景区的管理、风景名胜建设、人事、设施建设、环保、交通、名胜文物档案、非物质文化档案、旅游产品档案等等,均需要列入到旅游档案的归档范围中,只有全面地进行旅游档案的归档,才能充分挖掘出旅游档案的资源效益、经济文化价值、社会文化效益,促进旅游档案信息的交流传播,实现旅游档案的有效开发与利用。三是加强旅游档案的编研工作。档案的编研工作属于档案的二次信息加工及三次信息加工,是开发利用档案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旅游档案的编研工作需要立足旅游行业的现实情况,根据本区域旅游发展部门及业务领域对档案资源信息的需求及旅游行业动态,选取合适的课题进行编研。旅游档案的编研工作可以采取专题编研、系统编研、文件编研等诸多形式,形式多样的编研工作能提高旅游档案的开发利用效果。

(二)完善旅游档案目录体系。档案工作的重要内容是为使用者快速、准确地提供旅游档案原始资料,以满足使用者的需要。而浩瀚如海的档案资料往往加大了利用者的利用难度,因此需要完善旅游档案目录体系,以提高旅游档案的利用效率。随着旅游行业的快速发展,旅游档案信息资源更新极快,因而有关部门应采取相关措施,完善旅游档案管理制度,并根据实际情况及时更新修订,加强旅游档案管理方法及成效的规范,为旅游档案资料的系统化、科学化提供有力的制度保障。与此同时,完善旅游档案的目录体系,在围绕旅游行业管理工作及重点任务的基础上,分析利用者的档案需求信息,积极探索利用的途径,建立旅游各部门、地区之间的横向联系,发挥出各自的档案优势。不断丰富档案的检索工具,编制出大量适合旅游行业发展的档案编研资料,并进行针对性地筛选、归纳、加工和整理,使之成为极具使用价值的旅游档案信息资源,以满足旅游行业对档案利用的客观要求。通过完善的目录体系有效地揭示出旅游档案的库藏资源。例如,可以在进行档案文件登记的同时,增设与之相关的著录项目,加强后续的整理、排序、分类工作,实现文件的有效归档及著录,不断完善旅游档案的目录体系。便于使用者更好地查找和利用档案资源,提升利用者查阅档案资料的效率。

(三)实现档案信息的数字化。现代技术在档案领域的渗透有效地提升了档案工作的效率,而档案信息数字化的实现不仅能使旅游档案的整理、归档、立卷、管理突破时间及空间的限制,更为高效快捷,而且能有效地缩短二次文献信息的加工时间,提高档案信息的时效性,从而大大提高旅游档案的开发利用效率。档案管理人员可以利用现代信息网络技术、微缩技术等先进技术,在计算机中录入种类丰富的旅游档案信息,并直接利用计算机进行档案信息资源的加工,以此快速地进行二次文献的整理编辑,而电子化的档案信息成果也能进行多次复制,便于旅游行业各个部门的利用,有效地拓展旅游档案的服务范围。此外,通过档案信息的数字化,还能达到一次投入,多次产出的效果,大大节约了旅游档案管理及信息加工的成本。不同区域的旅游管理部门还可以加强联系,定期进行集中交流及规整,促进各地旅游资源的动态更新,最大限度地提升旅游档案的开发利用率。

【参考文献】

[1]曹新素. 档案信息用户工作研究[D]. 安徽大学 2012.

文化旅游行业发展范文6

策略一:基于共创价值与差异化理论,明确战略定位、合理优化战略布局

格局决定布局,布局决定结局。价值创新是蓝海战略的基石,在战略定位中,应注意价值创新的重要性。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跨业整合、跨业合作越来越普遍,企业的生存和发展离不开上游、中游和下游生态链的可持续发展,以及企业间的合作发展。旅游行业作为高度依赖生态链的行业,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过去简单的旅游服务已经不能满足顾客的需求,旅游行业变得越来越需要价值旅游。旅游宣传的网络化、网页的制作、旅游产品的开发与创新服务等都需要跨业人才与跨业合作,旅游行业可与当地高校、信息技术企业和其他跨行企业等加强合作,通过共创价值实现共赢。旅游行业战略定位应与当地的实际发展相结合,注重产业集群的优势地位,合理进行战略布局。在战略定位时应考虑网络化管理和产业集群对地区经济发展的影响,站在一定高度分析问题。产业集群是指在一定区域内旅游行业规模大,旅游聚集数量多,几个甚至几十个企业在一起,人口数量多达数万,周围或本身成为具有较大规模的结构模式。其优势在于相互作用,相互补充,形成共生,可实现资源共享和项目合作。

同时,企业生存和发展的核心竞争力依然是创新的产品和服务,也就是差异化。而旅游行业地区的不同,也决定了它们战略定位的不同。因此,旅游行业要想获得长期发展,差异化不可避免。领导的眼界与前瞻意识、开拓精神直接影响到旅游行业的战略定位。开拓蓝海需要战略转移,需要差异化去实现。只有审时度势,不断认识快速变化的世界,不断创新,才能走出一条最适合自己的发展道路。战略管理层可通过分层分类法将行业和顾客进行市场细分,然后对各个层次的战略定位进行比较,并在考察现在市场形势的基础上,注重考察顾客未来需要怎样的旅游(如,生态游、文化游)。在旅游产品和服务布局方面,力求做到客观和科学,防止盲目跟风,以实事求是态度,树立蓝海战略的发展思路。在原有红海群的基础上,通过剔除、减少、增加、创造的四步动作框架,开创蓝海产品和服务,构建动态、合理的行业布局。根据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走势来合理布局和制定建设重点,以满足不同时期不同阶段需求。

策略二:基于建构发展理论,培养品牌营销意识、注重经营的长期性

品牌营销是企业产品市场营销的重要手段。作为旅游行业来讲,寻找自身特色,进行品牌挖掘非常重要,例如,对那些历史悠久的文化名城而言,宣传自身深厚文化底蕴对旅游行业品牌建设意义重大。

品牌的挖掘离不开优秀员工的努力。建构发展理论认为,优秀员工一般更加关注跨越生命历程的意义发展和意义创造过程,关注如何以更复杂、更综合的方式来使自己和自己的经历有意义,因此,他们一般更加努力,更富有创造性,职业成熟度更高,在情绪智力、职场精神力、心理韧性、责任感、乐商指数和逆商指数方面优势更加明显,更能对组织产生认同感与归属感,更能处理好家庭与工作的平衡关系,快樂的内心体验和价值感更强,从而对旅游行业、对顾客的长期发展更有利。在品牌建设与营销中,应抓好员工队伍的建设。加大力度宣传优秀的员工及带头人,提高行业的战略软实力。通过优厚的条件吸引高级人才,与其订立个别协议,尤其是发展型个别协议,利用他们较高的行业声望,提升自身声望,从而带动企业发展,带来个人的生涯成功和企业的较高绩效。

良好品牌的树立需要长期的经营与口碑的建立。旅游行业在品牌营销过程中,可利用蓝海战略来塑造品牌。作为领导层,应有造势和顺势的能力。造势要求领导层在品牌还没建立起来前,抓住市场未来发展大势,利用社会舆论宣传自己;顺势则是在社会大趋势已定情况下,顺势而为,宣传自己,做出品牌。品牌营销过程中,应注重建立良好客户关系,客户信息传播对企业至关重要。由于互联网传递的快速性,顾客对导游的评价,对旅游企业的评价,会迅速影响到下一批顾客对旅游工作者及旅游行业的评价,有群体效应存在。社会评价对旅游行业品牌也是个重要评价指标。社会正面评价有利于行业未来发展,负面的宣传则相反,因此,旅游行业不能忽视各类旅游排行榜的存在,应利用其存在为自己造势。

策略三:基于引爆领导法理论,克服组织障碍、集中改变有影响力的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