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吸系统疾病的治疗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呼吸系统疾病的治疗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呼吸系统疾病的治疗

呼吸系统疾病的治疗范文1

关键词:盐酸氨溴索注射液;两种途径;儿科呼吸系统疾病;静脉滴注;雾化吸入

盐酸氨溴索注射液[1-2]适用于伴有痰液分泌不正常及排痰功能不良的急慢性肺部疾病,临床上广泛应用于呼吸系统疾病的治疗。盐酸氨溴索注射液在临床上主要有两种给药途径,静脉滴注和雾化吸入,这两种给药方式各有优缺点,国内钟志远[3]吴宗跃[4]等报道认为盐酸氨溴索注射液静脉滴注治疗儿科呼吸系统疾病效果比较好,而栾小英[5]等则认为盐酸氨溴索注射液雾化吸入治疗儿科呼吸系统疾病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为了探索盐酸氨溴索注射液两种不同给药途径治疗儿科呼吸系统疾病的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我们对两种不同给药途径进行了对照研究,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2014年3月-2014年12月就诊的166例患儿,纳入标准:临床诊断为毛细支气管炎或支气管肺炎[6]的患儿。排除标准:有先天性心脏病等先天疾病者;资料不完整者;家属不合作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其中观察组83例,男性46人,女性37人,年龄1~8岁,平均(3.7±1.6)岁,病程2~7天,平均(4.2±1.4)天,毛细支气管36例,支气管肺炎47例;对照组83例,男性44人,女性39人,年龄1~9岁,平均(3.6±1.5)岁,病程2~8天,平均(4.3±1.2)天,毛细支气管34例,支气管肺炎49例。两组性别、年龄、病程、疾病种类等因素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所有患儿家属对本研究均知情并同意。

1.2治疗方法

两组患儿均给予相应的抗感染治疗,辅以退热、止咳、平喘等对症处理和支持治疗。观察组患儿在此基础上给予盐酸氨溴索注射液(国药准字H20094223,云南龙海天然植物药业有限公司生产)静脉滴注治疗,年龄>7岁用量为20mg/次,一天2次,3~6岁,用量为9mg/次,一天3次,年龄<3岁,用量为6mg/次,一天2次,连用1周;对照组患儿在此基础上给予盐酸氨溴索注射液(同上)加10mL生理盐水雾化吸入治疗,年龄>7岁用量为20mg/次,一天2次,3~6岁,用量为10mg/次,一天3次,年龄<3岁,用量为5mg/次,一天2次,连用1周。治疗一周后观察两组疗效,一周后治疗效果不纳入本研究观察范围。

1.3疗效评价标准

疗效分为显效、有效和无效[3],显效:患儿咳嗽、咳痰、哮喘、呼吸困难等症状消失,并且肺部干湿啰音等病症情况全部消失,经过X线检查患儿肺部情况良好,呼吸系统的病情恢复正常,药物造成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很低。有效:患儿咳嗽、咳痰、哮喘、呼吸困难等症状有一定的缓解,呼吸系统的病情有一定的恢复,药物造成的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无效:患儿咳嗽、咳痰、哮喘、呼吸困难等症状并未有好转,呼吸系统的病情无恢复,药物有一定的不良反应。总有效率为有效率和显效率之和。

1.4统计学方法

所有数据采用SPSS11.0统计软件,计量资料采用x±s表示,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百分率表示,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儿疗效比较

治疗1周后临床疗效比较。观察组显效63例,有效18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为97.59%;对照组显效55例,有效19例,无效9例,总有效率为89.16%。两组总有效率比较(χ2=4.771,P=0.02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治疗后两组患儿在咳嗽咳痰、哮喘、呼吸困难、啰音消失时间比较

观察组患儿的咳嗽咳痰、哮喘、呼吸困难、肺部啰音消失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患儿,两组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

2.3两组不良反应比较

观察组主要不良反应是腹痛腹泻2例(2.41%)、恶心呕吐7例(8.43%)、食欲低下8例(9.64%);对照组主要不良反应是腹痛腹泻3例(3.61%)、恶心呕吐9例(10.84%)、食欲低下11例(13.25%);比较两组不良反应各条目无差异,均未特殊处理,不影响治疗。

呼吸系统疾病的治疗范文2

2010年1月-8月随机选取120例呼吸系统疾病的患儿进行电子支气管镜术,采用随机局部麻醉复合静脉镇静,极大的提高了我院呼吸系统疾病的诊断治疗水平;由于儿科病人的特殊性导致患儿术中耐受性差,承受能力低,常出现一些并发症,我们采取有效措施积极应对,不但保证了诊治过程的安全顺利进行,而且明显减少了患儿的痛苦,在临床工作中积累了一定经验,现结合工作谈几点体会。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患儿120例,男88例,女32例;年龄10月-14岁,其中临床诊断肺炎100例,咳嗽变异性哮喘10例,支气管哮喘5例,可疑支气管异物5例。

1.2 电子支气管镜检查方法:采用Olympus BF-P260F型电子纤维结合型支气管镜,先端部直径4.0mm,工作孔径2.0mm。完善术前检查和各种术前准备后,静推咪哒唑仑0.1mg/kg,阿托品0.01-0.03mg/kg,术中患儿取平卧位,颈部略抬高、头略后仰,持续低流量吸氧(1-2L/min),全程心电及血氧监护。术前用2%利多卡因对双侧鼻腔、咽喉表面喷雾麻醉各3次,术中采用“边麻边进”的利多卡因气管内局部黏膜表面麻醉法,到达声门时、到达气管隆突前、进入左/右支气管后依次注入2%的利多卡因1-2ml。将电子支气管镜经鼻(个别鼻甲肥厚进镜困难经口腔进镜)、会厌到达主气管及各段、部分亚段支气管开口,观察有无先天气道发育畸形,进镜原则是先健侧后病侧、如双侧病变则先病变轻侧后病变重侧,观察病变部位情况。术中发现呼吸道分泌物较多时给予吸引,病变部位给予37℃的温生理盐水注射液灌洗,以免刺激气管内黏膜加剧咳嗽,每次灌洗量根据年龄、体重、病情、病变部位决定,一般5-15ml/次,总量3ml/kg。注入速度要适中,原则上注入后立即吸引,负压吸引压力25-100mmHg,压力不能过大、过猛,中叶及舌叶回收量达40%以上,下叶及其他肺叶达30%以上。术前术中及时吸出气道分泌物,保持呼吸道通畅,术中准确及时做好标本的采集,术后及时送检。

1.3 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检查:支气管肺泡灌洗液均常规行细菌培养和药敏试验,部分病例做支原体DNA、结核杆菌DNA、EB病毒检测。

1.4 观察术中及术后患儿的反应如低氧血症、出血、喉及支气管痉挛、发热等并加以处理。

2 结果

2.1 电子支气管镜术检查结果:100例临床诊断为肺炎患儿经电子支气管镜检查:镜下诊断单纯气管支气管内膜炎95例,其中镜下诊断气管支气管内膜炎同时气管支气管软化或开口狭窄24例,镜下诊断支气管结核5例。10例临床诊断为咳嗽变异性哮喘的患儿经电子支气管镜检查:镜下诊断慢性气管支气管内膜炎8例,气管支气管软化、开口狭窄2例。5例支气管哮喘患儿镜下诊断为慢性支气管内膜炎。可疑支气管异物5例:经检查确诊3例,排除2例。

2.2 BALF细菌培养结果:细菌培养阳性42例,阳性率35%。药物敏感试验提示,培养阳性的菌株多为产超广谱β-内酰胺和G-杆菌。30例支原体DNA检测阳性。5例结核杆菌DNA检测阳性。

2.3 本组经电子镜术诊治:患儿120例,术中、术后均常规进行吸氧、血氧心电监护,多数患儿治疗过程安全顺利,12例术中出现一过性低氧血症,占10%,SpO2低于85%,退镜并给予增大氧流量后缓解。6例出现鼻部出血,占5%,以鼻腔黏膜出血为主,出血量较少,退镜后未予特殊处置而自行止血。4例出现术后发热,占3.3%,体温均在38℃以下,给予物理降温后热退。术中术后均无物过敏、喉头水肿、喉痉挛、呼吸心跳骤停、惊厥、气胸、纵膈气肿等严重并发症。

3 讨论

自电子支气管镜术应用于儿科临床以来,在呼吸系统及其相关疾病的诊断与治疗中愈发凸显出其无法替代的优势,从常规检查发展到急诊、急救。由于电子支气管镜可弯曲性大、管径细小及转动灵活,职称论文能插入传统硬质支气管镜所不能到达的段及亚段支气管,视野范围大、成像清晰,能直接检查到传统放射线检查无法发现的微小气道内膜的病变,还能进行介入治疗,为越来越多的患儿解除了病痛,明显的提高了诊治水平。

3.1 患者的配合至关重要:与其他医学上的侵入性操作一样,电子支气管镜术也存在一定的风险,患者的配合就显得至关重要。儿科病人因其年龄的特殊性而导致依从性差,全身麻醉因费用昂贵及术后呼吸道护理繁琐等原因家长不宜接受,良好的局部麻醉可以解决上述矛盾,为电子支气管镜术创造一个良好的工作空间。

呼吸系统疾病的治疗范文3

[关键词] 盐酸氨溴索;儿科呼吸系统疾病;儿科

[中图分类号] R743.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0742(2014)01(c)-0095-02

盐酸氨溴索注射剂(Ambroxol hydrichloride injection,ABX,又称沐舒坦)[1]是溴己新的有效代谢产物(Bromhexine),化学名反式-4[(2-氨基3,5-二溴苄基)氨基]环已醇盐酸盐,性状为无色透明液体,临床常用规格为15 mg/2 mL。目前,盐酸氨溴索注射剂是临床上使用较为广泛的祛痰剂之一,广泛应用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和支气管哮喘等疾病的治疗。盐酸氨溴索注射剂具有独特的黏液排除促进作用及对分泌物的溶解作用,使用之后能够刺激肺表面活性物质的分泌并且调节浆液与黏液的分泌,促进纤毛上皮的再生,帮助纤毛恢复正常功能,改善呼吸道纤毛区与无纤毛区的消除作用,保证呼吸道的自净机制。

盐酸氨溴索还具有抗氧化作用,减弱气道高反应性,能够抑制中性粒细胞中H2O2的产生,清除氧化物H-、次氯酸(HOCl) [2];同时还可以抑制白细胞和肥大细胞释放组织胺、白三烯,减少嗜酸粒细胞释放细胞因子,抑制气道平滑肌收缩。盐酸氨溴索的抗氧化和抗炎作用都有助于降低气道的高反应性,消除炎症,促进支气管炎的恢复。

儿童呼吸系统的生理解剖结构具有其特殊性,小儿呼吸道管腔狭窄、黏膜柔嫩,而且血管丰富、纤毛运动性差,支气管平滑肌薄,消除能力薄弱,因此一旦出现呼吸道感染,就会造成分泌物增多、粘稠,阻塞气道,痰不易咳出,影响通气功能[3]。为探讨分析盐酸氨溴索在儿科呼吸系统疾病治疗过程中的效果和作用,该研究将选取2011年4月―20l3年2月期间该院儿科收治的各种呼吸系统疾病的患儿,共计108例,随机将患儿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儿58例,采用常规治疗进行诊治;观察组患儿50例,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采取盐酸氨溴索药物进行治疗。通过对比治疗,将两组患儿的治疗效果进行综合比较,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该院儿科收治的各种呼吸系统疾病的患儿,共计108例,其中男性患儿67例,占62.04%,女性患儿41例,占37.96%;年龄分布在3个月~10周岁,其中1周岁以下患儿21例,1~3周岁患儿33例,3~6周岁17例,6~10周岁患儿29例,平均年龄为(3.54±2.08)岁;就诊时病程1~5 d,平均病程(2.04±0.72)d;患儿体重范围:8~39 kg,平均体重为(19.36±3.74)kg。临床症状主要有:喘息、多痰、咳嗽、呼吸急促,肺部出现明显的喘鸣音,所有患儿经《诸福棠实用儿科学》[4]诊断标准分别诊断为:小儿支气管肺炎31例,小儿急性肺损伤26例,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29例,其他呼吸系统疾病14例。选取标准排除呼吸衰竭、心力衰竭、先天性心脏病、支气管肺发育不良、营养不良等疾病患儿。

1.2 治疗方法

随机将患儿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儿58例,采用常规治疗进行诊治;观察组患儿50例,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采取盐酸氨溴索药物进行治疗。通过对比治疗,将两组患儿的治疗效果进行综合比较。

1.2.1 盐酸氨溴索治疗小儿支气管肺炎 将7.5~15 mg盐酸氨溴索注射液加入生理盐水20 mL中雾化吸入,2次/d,20 min/次。如果患儿

支气管肺炎是呼吸系统感染性疾病,在婴幼儿中十分常见,临床症状表现为炎性分泌物增多、黏稠,由于婴幼儿支气管狭窄,肺弹性较差,支气管平滑肌薄而小,而且咳嗽反射不完善,极易造成呼吸道阻塞、呼吸困难,引发支气管肺炎。尤其在治疗呼吸道合疱病毒(RSV)导致的喘憋肺患儿时,一定要及时消除呼吸道分泌物[5]。

1.2.2 盐酸氨溴索治疗小儿急性肺损伤 采取静脉滴注搭配雾化吸入盐酸氨溴索注射液的治疗方式,将盐酸氨溴索注射液15 mg/(kg・d)分两组用50 mg/L葡萄糖5 mL稀释后,使用注射泵泵入,注射时间约为10 min;另外15 mg/(kg・d),分2次通过氧气驱动雾化吸入。

急性肺损伤(Acute Lung Injury,AU)[6]是机体由于严重感染后肺泡毛细血管膜出现损伤,朝进而导致肺水肿或微肺不张,经常表现为呼吸窘迫和低氧血症,利用盐酸氨溴索注射液治疗可以保护患儿的肺功能。

1.2.3 盐酸氨溴索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 每次使用盐酸氨溴索注射液15 mg,加10%葡萄糖15 mL静脉注射,2~4次/d。

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RDS),又称肺透明膜病(HMD)[7],是新生儿尤其是早产儿中非常多见的疾病之一,主要是由于新生儿肺部发育不成熟,Ⅱ型肺泡上皮细胞的合成、分泌和贮存的活性物质匮乏,导致肺泡弥漫性肺不张,影响呼吸功能。

1.3 评价标准

该组研究治疗结果评定标准:①治愈:患儿咳嗽、咳痰、呼吸困难、哮喘或肺部干湿罗音等临床症状全部消失,经X光影像检查显示肺部功能良好;②有效:咳嗽、咳痰、呼吸困难等临床症状有明显改善,肺功能有一定恢复;无效:经过治疗后患儿的各项临床症状没有出现好转甚至有进一步恶化趋势。总有效率=(治愈+有效)/例数×100%。

1.4 统计方法

研究中采用SPSS16.0统计软件对所得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

2 结果

经过对比治疗后,对照组:58例患儿中,治愈23例,有效17例,无效10例,总有效率80%;观察组的50例患儿中,治愈37例,有效12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为98%,两组患儿总有效率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儿科呼吸系统疾病是儿科临床治疗中非常常见的疾病之一,多是由于儿童机体免疫功能低下、呼吸系统出现功能性紊乱、呼吸道感染等因素引起。常见的疾病有:小儿气管炎、小儿支气管炎、哮喘、慢性肺栓塞以及肺心病等;临床症状表现以咳嗽、呼吸急促、呼吸困难、痰量增加、分泌物粘稠、腹胀腹泻、高热、恶心呕吐、咽喉肿痛等。如果不能及时诊治,很可能造成患儿永久性呼吸系统损伤甚至危及生命。

经过国内外临床实践证明,盐酸氨溴索能够有效祛除患儿呼吸系统内部粘稠的分泌物,同时具有镇咳、化痰、消炎等功效。通过该组研究结果数据可知,在临床治疗小儿呼吸系统疾病中应用盐酸氨溴注射液治疗效果非常理想,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儿的总有效率高达98%,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0%,而且在治疗中没有出现严重的不良反应,值得在治疗中广泛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柯海红,袁强,刘光发,等.盐酸氨溴索注射液治疗毛细支气管炎疗效观察[J].延安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2009,7(3):151-152.

[2] 刘丽,王晓林.空气压缩泵治疗小儿合胞病毒肺炎的疗效观察及护理[J].长治医学院学报,2010,3(11):941-943.

[3] 张世梅,芦金萍.婴幼儿喘息性支气管炎治疗前后潮气呼吸肺功能的改变[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11,13(7):1127-1128.

[4] 黄灿媛.盐酸氨溴索雾化吸入佐治小儿支气管肺炎69例疗效观察[J].右江医学,2010,38(3):306-307.

[5] 朱峰,黄启凌.大剂量盐酸氨溴索防治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疗效观察[J].安徽医药,2010,14(2):3328-3329.

[6] 张明君,王华萍,王述文.氨溴索雾化吸入配合治疗毛细支气管炎疗效观察[J].中国实用医药,2009,4(15):99-102.

呼吸系统疾病的治疗范文4

[关键词] 无创正压通气;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呼吸衰竭;生活质量

[中图分类号] R47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7210(2015)10(a)-0151-05

Effect evaluation of comprehensive nursing intervention on noninvasive positive pressure ventilation treating COPD patients with respiratory failure

LU Dan

Central Hospital Affiliated to Shenyang Medical College, Liaoning Province, Shenyang 110024,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 of nursing intervention clinical effect of noninvasive ventilation treating patients with COPD with respiratory failure. Methods From December 2012 to December 2013, in Central Hospital Affiliated to Shenyang Medical College, 200 COPD patients with respiratory failure were selected as study subject, and they were divided into observation group (100 cases) and control group (100 cases) according to random number table, two groups were given the treatment of noninvasive positive pressure ventilation and routine nursing intervention, the observation group given the comprehensive nursing intervention on the basis of control group including psychological nursing, respiratory tract nursing intervention and so on. The quality of life before and after intervention of the two groups was evaluated by SF-36, and the mechanical ventilation treatment compliance, nursing satisfaction, clinical blood gas analysis of two groups of patients, the average length of hospital stay, the incidence of ventilator-associated pneumonia of two groups were analyzed and compared. Results The pH, PaO2, SaO2, of patients in observation group after the intervention were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ose before the intervention, and PaCO2 was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at before the intervention, the differences we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 < 0.05); PaCO2 of patients in control group after intervention was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at before the intervention,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 < 0.05). The pH, PaO2, SaO2 of patients in observation group after the intervention were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ose in the control group, and PaCO2 was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at in the control group, the differences we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 < 0.05). The hospital stay of patients in observation group was significantly sharter than that in the control group,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 < 0.05). The incidence of ventilator associated pneumonia in patients in observation group was obviously lower than that in the control group,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 < 0.05). The scores of physiological function, overall health, social function, emotional function, mental health score of patients in observation group after the intervention were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ose in the control group,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 < 0.05). The compliance of patients in observation group was higher than that in control group, the differences we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 < 0.05). The nursing satisfaction of patients in observation group was higher than that in control group,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 < 0.05). Conclusion The effective nursing intervention can improve the quality of life, compliance, clinical curative effect of COPD patients with respiratory failure, reduce trauma and complications of patients with invasive mechanical ventilation, shorten the course of the disease.

[Key words] Noninvasive positive pressure ventilation; COPD; Respiratory failure; Quality of life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急性加重期常易并发呼吸衰竭。无创正压通气(noninvasive positive pressure ventilation)具有治疗创伤小、操作简单方便、可随时上机等优点,易被老年患者所接受。无创正压通气机可以提高患者的后期生命质量,有效调节患者局部缺氧及呼吸不畅[1]。在临床上使用无创正压通气治疗的同时,给予患者一些护理干预措施,可以明显改善患者的通气功能,并且在实施护理干预措施好,患者治疗效果得到满意提高。本研究探讨护理干预对无创呼吸机治疗COPD合并呼吸衰竭患者临床效果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2年12月-2013年12月沈阳医学院附属中心医院呼吸内科收治的COPD合并呼吸衰竭患者200例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具有不同程度的胸闷、呼吸困难、咳嗽、咳痰等症状,且血气分析显示二氧化碳分压>60 mmHg,氧分压 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经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所有患者和/或家属均知情同意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1.2 纳入和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①符合WHO关于COPD合并呼吸衰竭的诊断标准;②患者意识清晰,无精神障碍。排除标准:①严重精神异常不能配合者;②休克患者;③其他疾病所致呼吸衰竭患者。

1.3 治疗方法

所有患者均给予常规方法进行治疗,包括祛痰止咳、解痉平喘、抗感染、维持水和电解质平衡等,抗感染治疗以覆盖呼吸系统常见的致病菌的二联药物治疗,同时参考病原学检查及药敏实验结果;祛痰治疗临床以西药化痰药物为主,配合中药治疗;平喘以雾化吸入为主,辅以静脉全身用药;在此基础上运用口鼻面罩法,加用呼吸机治疗,对患者的神志、心率、呼吸和动脉血氧饱和度(SaO2)的变化进行密切观测,并根据病情调节呼吸机的参数;营养支持以患者实际检查为准,同时注意维持患者的水、电解质平衡。

1.4 护理干预

1.4.1 对照组

采用常规护理方法。

1.4.1.1 选择正确的 注意患者变化时呼吸状况的改变;指导并帮助患者选择正确的,尽量使头后仰,头、肩保持在同一水平,满足患者的要求,保证治疗中的舒适感觉。

1.4.1.2 生命体征监测 增加对患者的巡视次数,尤其是夜间的情况下,注意观察患者的基本生命体征,定期对动脉血气进行分析,保证患者和呼吸机配合的协调,告诉患者避免用口呼吸,尽量用鼻呼吸,对痰液进行及时清除,增加通气量。监测体温,患者出现发热往往是导致疾病加重的重要因素;慢性呼吸系统疾病往往合并心脏疾患,引发肺源性心脏病,应注意观察心律、血压状况,配合相应的药物进行治疗。

1.4.1.3 保持呼吸道通畅 机械通气的关键是呼吸道的通畅,无创呼吸治疗中患者是通过自己的呼吸道进行通气,如果有分泌物阻塞呼吸道就会影响呼吸道的畅通。慢性呼吸系统疾病后期会出现支气管黏膜腺体萎缩,导致痰液黏稠,难以排出。要积极鼓励患者进行排痰训练,掌握正确的排痰方法,自行排痰,所以要指导患者进行呼吸运动,多饮水,协助其进行有效的咳嗽和排痰。痰液太多的情况下,用吸引器吸引,吸引时动作应轻柔。

1.4.1.4 吸氧护理 在使用呼吸机的过程中,要对其运转情况和各项指标进行密切的检测,观察湿化罐内的水位,水温不宜过低或过高,过低则会引起气道痉挛,过高则会灼伤气道黏膜,温度以32℃为宜。同时要对呼吸机鼻面罩的漏气情况和管道的连接情况进行检查,对呼吸机参数和相关指标进行记录。另外,长期的氧疗容易对呼吸道黏膜产生不良刺激及损伤,注意氧流量一般不能超过3 L/min。存在二氧化碳滞留的高碳酸血症患者,注意控制氧流量,以避免病情加重。积极向患者宣传氧疗的好处,让其了解吸氧的必要性,避免患者因为病情暂时好转就拒绝吸氧,提高生命质量。

1.4.1.5 撤机后的护理 患者的病情得到一定程度的恢复,停止使用呼吸机后,仍要对其生命体征、血气分析、神志等基本情况进行密切监测。长期的呼吸机治疗可能导致了患者对呼吸机的依赖性,此时不仅要指导患者进行正确的呼吸,还应该加强其心理护理,消除患者的依赖心理,解除患者内心的顾虑,加强卫生方面的教育和指导,提高患者的生活水平。

1.4.2 观察组

在常规护理方法基础上实施综合护理干预。

1.4.2.1 质量控制 由危重症专职护理小组实施综合护理干预,组长由重症医学科的科护士长担任,小组成员均获取ICU专科护士证书;聘请呼吸机操作专业人员对小组成员进行业务培训,护理部专职护理管理委员会负责监督,对护理质量进行4级质控;科护士长负责对危重症专职护理小组成员进行技能的培训、持续进行质量改进,进行3级质控;组长负责患者疾病以外的各个环节质量控制,全面评估护理情况,对护理质量进行2级质控;组员对所分管的患者进行全面的护理,对护理质量进行1级质控。

1.4.2.2 心理护理 从患者入院开始即心理疏导,加强沟通,建立护患互相信任的良好关系;缓解患者紧张情绪,积极向患者宣传,让患者及时了解病情变化和发展情况,向患者及其家属讲解无创呼吸机治疗进行治疗的原理,优缺点和治疗方法,消除其疑虑和恐惧心理。尤其是对老年患者要给予更多的关心和照顾,耐心解答患者的各种疑问,掌握好和患者的交流方式。加强患者的治疗信心,增强安全感;注意了解患者的社会、身心及文化需求,进行相应的护理,避免谈论能够引起患者情绪剧烈波动的话题,但是允许患者适当的发泄情绪,尽可能地减轻患者的心理负担。

1.4.2.3 营养支持 患者长期使用呼吸机治疗,身体情况比较差,并且治疗期间进食困难,食物摄入量少,食物在体内的消化吸收情况差,因此患者容易出现感染、抵抗力下降等一系列问题,所以应指导患者进行合理饮食,少量多餐,多食清淡可口,鼓励患者进食易消化、高蛋白、刺激性小的食物,注意补充新鲜的水果蔬菜,保障营养的均衡及全面;根据检查结果,适当的补充白蛋白、血浆以改善机体的基本营养状态;对于不能进食的患者应进行鼻饲,可以选择肠内营养粉进行支持治疗,与鼻饲饮食合理搭配。

1.4.2.4 生活护理 对于呼吸机辅助通气的患者,要向其解释呼吸机使用的必要性、注意事项及目的等,做好心理指导工作,避免患者产生不必要的抵触情绪。根据实际情况选择排痰,或是以气道雾化的方式进行排痰。另外,呼吸机治疗过程中,患者的生活自理能力会有所下降,应增加对患者的巡视次数,并适当地运用非语言的交流方式,如点头、手势、微笑等,满足它们在治疗过程中咳嗽、饮水、排便、更换等生理需要。

1.4.2.5 出院指导 患者康复出院时,要鼓励患者树立其生活的信心及与疾病斗争的勇气,叮嘱患者戒烟酒,避免过度运动,注意休息,避免情绪波动,有条件者可以进行适度家庭氧疗,注意按时用药。

1.5 观察指标

1.5.1 临床治疗效果

比较两组临床护理疗效:治疗前、治疗后24 h动脉血气分析,包括pH、动脉血氧分压(PaO2)、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SaO2等,住院天数,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率等。

1.5.2 生活质量评价

采用“SF-36量表”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生活质量状况,SF-36量表是美国波士顿健康研究所研制的简明健康调查问卷,被用于普通人群生存质量测定、临床实验效果评价以及卫生政策评估等领域。作为调查问卷,它从生理功能、生理职能、躯体疼痛、总体健康、精力、社会功能、情感智能以及精神健康8个方面概括了被调查者的生存质量。各个领域最大可能评分为l00分,最小可能评分为0分。得分越高,所代表的生命质量越好。两组患者入组时和出院前1 d,由经过培训的调查员对患者的生活质量情况进行面对面的交谈、观察和测评。发放问卷200份,有效回收率为100%。

1.5.3 治疗依从性

完全依从:患者能自愿按时、按质维护导管;勉强配合:患者在家属或医务人员的提醒和反复督促下能按时维护导管;拒绝治疗:患者要求拔管。

1.5.4 护理满意度

采用自拟护理满意度调查表,包括10个条目,每个分为满意、一般、不满意3个等级,满分为30分,总分>25分为满意,20~25分为一般,

1.6 统计学方法

采用统计软件SPSS 15.0对数据进行分析,正态分布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两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等级资料比较采用秩和检验。以P < 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动脉血气指标比较

两组患者干预前pH、PaO2、PaCO2、SaO2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观察组患者干预后pH、PaO2、SaO2明显高于干预前,而PaCO2明显低于干预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对照组患者干预后PaCO2明显低于干预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观察组患者干预后pH、PaO2、SaO2明显高于对照组,PaCO2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pH、PaO2、PaCO2、SaO2的比较(x±s)

注:与对照组干预后比较,P < 0.05;PaO2:动脉血氧分压;PaCO2: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SaO2:动脉血氧饱和度; 1 mmHg=0.133 kPa

2.2 两组住院时间、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率比较

观察组患者住院时间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观察组患者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住院时间和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情况比较

2.3 生活质量评分情况

两组患者干预前生活质量8个维度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观察组患者干预后生理功能、总体健康、社会功能、情绪职能、精神健康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而干预后生理职能、躯体疼痛、精力评分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对照组干预前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见表3。

2.4 两组治疗依从性比较

观察组患者依从性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见表4。

2.5护理质量的满意度比较

观察组患者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患者护理满意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见表5。

表4 两组患者治疗依从性比较(例)

3 讨论

COPD是一种老年常见的消耗性疾病,具有不可逆性病理改变,病情易反复发作,迁延不愈,最终造成患者肺功能衰竭,严重影响老年人的健康及生活质量。因此,积极的治疗及有效的护理措施对改善COPD老年患者肺功能、增强治疗效果、提高生活质量有着重要的意义。COPD老年患者因气道阻塞,降低了其胸廓及肺的顺应性,使活动度及收缩力变小,且气道于呼气时出现塌陷闭塞,无法有效排出肺泡内气体,造成CO2潴留。通过呼吸训练可以加强支气管内压,使支气管内径得到舒张,避免支气管过早的闭塞。长期氧疗能有效阻断或稳定肺动脉高压的进展,有效改善低氧血症,同时又不会造成高碳酸血症,提升了患者的生存率,改善其精神状态及生活质量。此外,长期氧疗还能够减少血细胞比容,降低血液黏稠度,增加心肺供氧,减缓肺心病的进展。心理护理、合理运动及营养支持在COPD治疗中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护理人员通过与患者有效的交流及沟通,帮助其树立起对康复的信心,同时通过改变患者不良的生活习惯,使其掌握COPD的锻炼方法及康复原理,提升了治疗的有效率。另外,还需要注意患者的病情变化,一旦发现异常情况,及时给予相应处理。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生活质量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且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观察组患者完全依从率、护理满意度、护理有效率等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观察组患者住院时间、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提示有效的护理干预能提高COPD合并呼吸衰竭的生活质量、治疗依从性和临床疗效,减少有创机械通气给患者带来的创伤及并发症,缩短病程。

综上所述,综合护理对于慢性呼吸衰竭患者而言,能够有效地改善其病情及生活质量,缩短患者的住院时间,减轻其经济负担,利于患者的预后。应当根据实际情况,在借鉴国外先进护理模式的基础上,大力推进我国护理事业的发展,真正体现白衣天使的价值。

[参考文献]

[1] 张静.无创辅助通气治疗老年COPD合并肺性脑病的护理[J].中国冶金工业医学杂志,2014,31(1):81-82.

[2] 于秀丽,张苗,于娥,等.有创无创序贯机械通气治疗 COPD 的护理研究进展[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4,20(12):1482-1484.

[3] 胡慧慧.护理干预对无创正压通气治疗 COPD 合并呼吸衰竭效果的影响[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4,20(11):1327-1329.

[4] 廉幼军.护理干预对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无创正压通气效果的影响[J].河南医学研究,2014,23(6):153-154.

[5] 张红娟,刘丽.综合护理干预对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无创正压通气治疗效果的影响[J].中国现代医生,2013,51(29):100-102.

[6] 王小丽,李娟,费素定,等.集束化护理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有创通气患者治疗效果的影响[J].浙江医学教育,2013,12(5):34-36.

[7] 高琼琼.BiPAP无创通气治疗COPD合并2型呼吸衰竭的护理体会[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3,7(22):217-218.

[8] 刘萍.无创通气辅助治疗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的护理体会[J].中国实用医药,2013,8(11):194-195.

[9] 赵伟红.COPD急性发作并呼吸衰竭无创序贯通气及鼻导管吸氧56例疗效比较及护理体会[J].中国实用医药,2013,8(1):187-188.

[10] 杨桂莲,佟淑平.无创呼吸机辅助通气治疗COPD中护理干预效果的探讨[J].中国民族民间医药,2013,22(13):157,159.

[11] 刘希芝,丁艳艳.双水平无创正压机械通气治疗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的效果观察与护理[J].中国医药导报,2013,10(1):55-57.

[12] 刘莉,徐庆云,刘芸.70例COPD合并肺性脑病患者无创正压通气治疗的护理效果观察[J].临床医学工程,2013,20(7):871-872.

[13] 范菁菁.BiPAP呼吸机辅助治疗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52例临床护理体会[J].中国医药导报,2012,9(20):136-138.

[14] 齐向飞,韩志强,陈荣昌.无创呼吸机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伴Ⅱ型呼吸衰竭患者的临床护理[J].中国医药导报,2013,10(35):151-153.

呼吸系统疾病的治疗范文5

【关键词】BiPAP无创呼吸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呼吸衰竭;护理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是慢性支气管炎和肺气肿导致的进行性气流受限并不能完全可逆的疾病。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均较高。机械通气是抢救呼吸衰竭患者重要手段之一[1]。无创正压通气(NIPPV)是一个安全有效的方法,可应用于各种原因引起的呼吸衰竭,应用于COPD引起的Ⅱ型呼吸衰竭,可明显降低气管插管的使用率和患者的死亡率[2]。NIPPV技术操作简单,快捷,无创伤性,可保留患者的语言及进食功能,并且减少医疗和住院时间,患者容易接受。本科2005年6月~2010年12月采用双水平正压呼吸机(BiPAP)治疗COPD伴严重呼吸衰竭患者48例,取得较好疗效,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本组资料均为我院2005年6月~2010年12月收治的患者,共48例,其中男性30例,女性18例;年龄54~83岁,平均年龄(72.1±8.1)岁。均为COPD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根据病史、体征、X线、实验室检查,符合2002年制定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诊治指南》诊断标准[3]。COPD病史为10~25a。因急性加重并发Ⅱ型呼吸衰竭,所有患者均满足下列条件:①无明显NIPPV治疗禁忌证,无严重意识障碍,无大量气道脓性分泌物,无持续性血流动力学改变,无活动性消化道出血,误吸可能性小;②具备呼吸衰竭标准:呼吸频率>24次/min,中至重度呼吸困难伴辅助呼吸机参与呼吸并出现胸腹矛盾运动,非吸氧条件下:氧分压(PaO2)55 mmHg,pH

1.2方法患者入院后均给予常规治疗,包括吸氧、抗感染、支气管扩张剂、祛痰剂、糖皮质激素等。无创通气治疗应用美国伟康公司生产Synchrony型BiPAP呼吸机,选择患者合适的口鼻面罩,头套固定。工作模式:力支持通气/压力控制通气(S/T),呼吸频率设定在12~18次/min;压力调整:吸气压力(IPAP):患者自8~10 cmH2O开始,根据检测的潮气量、血氧饱和度(SaO2)、PaCO2等情况在30~90 min逐渐调至16~20 cmH2O,使潮气量尽量在4~5 mL/kg以上;呼气压(EPAP):压力设在4~8 cmH2O。床边专人管理,帮助清醒患者咳痰等,备纤维支气管镜和插管器材。机械通气治疗后至意识改善前持续通气治疗,至少不得小于24 h,期间注意吸痰。神志清醒、心肺功能好转、PaO2>75 mmHg时逐渐停机。

2结果

本组42例患者治疗后好转,2例因家属放弃治疗自动出院,4例因病情危重抢救无效死亡。无创通气过程中,共有2例患者出现面部压伤,局部常规消毒后均很快自愈,3例患者并发腹胀,未见其他不良反应。

3护理

3.1心理护理患者在接受BiPAP鼻(面)罩治疗前均有恐惧、焦虑不安的心理,认为使用呼吸机之初更会妨碍呼吸,加重呼吸困难及濒死感觉,害怕使用后产生依赖性,不能及时撤掉呼吸机,所以拒绝配合治疗。此时护理人员应耐心向患者解释治疗的必要性及目的、使用的可靠性和安全性,详细介绍上机前的准备,上机时可能出现的不适,及注意事项,取得患者的理解和配合,使用过程中指导患者进行有效呼吸,教会其随机送气和吸气,慢慢调节自己与机器同步等,增加患者信心和安全感,让患者乐意接受,必要时给患者演示或选择其他患者的示范效应,这样,往往更具有说服力。患者的依从性是影响疗效的重要因素,提高患者的依从性,有利于提高疗效[4]。本组8例患者拒绝佩带面罩,经过耐心的解释,劝慰后均能顺利接受NIPPV治疗。

3.2气道准备保持呼吸道通畅是确保患者应用NIPPV有效的前提[5]。COPD伴呼吸衰竭患者的气道分泌物多,护士应指导患者咳嗽、咯痰。对于痰液粘稠者,配合叩背、雾化吸入、引流、祛痰药物、负压吸引等方法促进痰液排出。本组中16例气道分泌物多,其中10例经配合叩背和雾化吸入等顺利排出痰液,6例因排痰无力,给予负压吸引吸出痰液。

3.3呼吸机的准备呼吸机管路及鼻(面)罩应严格清洁消毒,通常用2%戌二醛浸泡10~15 min,再用清水冲洗后晾干备用,头带可用肥皂清洗后晾干,使用过程中还应每日消毒呼吸机管道及鼻(面)罩、湿化瓶等。使用前正确连接管路,检查呼吸机管路、鼻(面)罩有无破损,是否漏气,呼吸机各部分性能是否正常,根据患者的年龄、体重和血气分析结果选择合适的模式和参数

3.4BiPAP呼吸机使用时的护理选择合适的及鼻(面)罩:患者治疗时可取半卧位、坐位,但均要使头、颈、肩在同一平面上,头略向后仰,保持气道通畅。防止枕头过高, 使呼吸道压窄,影响气流通过,降低疗效[5]。鼻(面)罩应舒适、柔软、密闭性好,最好选用硅胶面罩,增加组织相容性,减少面罩压迫面部的威胁。调整固定带,松紧适宜,以无明显漏气的最小张力为宜,注意固定带过松则会漏气,过紧会影响面部血液循环,使被压皮肤缺血、坏死。本文2例患者出现局部压迫感,通过调整固定带,局部垫上1~2个棉球或衬棉垫以缓解压力而使症状消失。最好选择鼻罩,允许患者说话、饮食及排痰,如患者张口呼吸,可选用口鼻面罩。但在以下情况时应慎用口鼻面罩:气道分泌物多,面罩通气无助于分泌物消除;严重腹胀或有明显呕吐倾向,具有误吸倾向,严重呼吸衰竭者[6]。

3.5病情监测患者在应用NIPPV治疗时,护士应密切观察其神志、心率、呼吸、血压、SaO2及皮肤发绀变化。其中SaO2、神志变化时判断患者缺氧和二氧化碳潴留的重要临床征象。如果患者SaO2下降,意识状态逐渐模糊,呼吸困难逐渐加重等,表示病情恶化,应及时停止NIPPV。此外,密切监测动脉血气分析结果变化。血气分析结果是判断NIPPV疗效的决定性指标[7]。护士应在治疗前后分别采取血气标本,对比指标有无改善,便于及时调整呼吸机参数及工作时间。对于病情危重者24h内除了进食和咳痰外,其余时间都需要行NIPPV,病情好转后可间歇使用,逐渐减少NIPPV的使用时间,停用期间改用鼻导管给氧。另外,严密监测BiPAP呼吸机的工作情况,尤其是最初24h内,观察鼻(面)罩有无漏气,呼吸机有无报警,患者的自主呼吸频率、节律是否与BiPAP同步等,遇到异常情况,及时查找原因并解除故障,保证BiPAP正常运行。

3.6并发症的预防NIPPV的不良反应常见口咽干燥,面部皮肤压伤,胃肠胀气,误吸等。在治疗过程中,指导患者多饮水,每日不少于2000ml;固定鼻(面)罩时,三头带松紧要适宜(可容二指通过);用鼻呼吸或缩唇式呼吸,勿张口呼吸;在餐后2h,维持患者半卧位休息,以减少呕吐及误吸的危险[8]。

4讨论

COPD合并呼吸衰竭是呼吸科常见的危重症,常表现为严重呼吸困难、缺氧。COPD呼吸衰竭的主要呼吸生理变化是形成内源性呼吸末正压,呼吸肌疲劳等[9]。应用BiPAP机械通气氧疗,能迅速有效地纠正缺O2减少并发症,是治疗COPD合并呼衰的最直接而有效的治疗措施。BiPAP工作机制是能提供2种不同的辅助通气压力水平,即吸气相压力(IPAP)和呼气相压力(EPAP),通过设定的IPAP辅助自主呼吸,可以克服气道阻力,提高肺泡氧浓度及通气量,减低自主呼吸作功和氧耗量,并对患者疲乏的呼吸肌起缓解和修复的作用[5]。呼气时EPAP水平能有效地扩张小气道,防止小气道陷闭,缩短吸气时间,使呼气更加充分,有利于CO2从呼吸道排出。本结果显示,BiPAP治疗后血氧分压明显升高,病情迅速改善,说明无创通气对纠正低氧血症疗效明显;在常规治疗无效的情况下较早应用无创通气可避免病情的进一步加重,应用越早疗效越好[10]。无创通气的治疗作用尚有争议,本组资料显示,BiPAP治疗后,随着潮气量的增加、呼吸频率的减少,在通气后3 h PaCO2明显降低,说明该通气方法对于高碳酸血症型呼吸衰竭也有较好的治疗作用。认为原因在于采用双水平持续正压通气可提供患者吸气压力,克服气道阻力,增加肺泡通气,降低动脉血PaCO2和提高PaO2。在此基础上增加一定水平的外源性呼气末正压(PEEP),以保持呼气末气道开放,消除因肺内气体陷闭而产生的内源性PEEP,改善肺顺应性,降低患者吸气负荷。

护理人员应熟练掌握BiPAP呼吸机的使用方法,正确操作,密切观察和监测各项指标,预防各种护理并发症的同时,还要耐心细致反复指导患者,使患者能有效配合治疗,减少其不适,切实提高BiPAP呼吸机辅助治疗COPD合并呼吸衰竭的疗效,能够有效避免插管、降低病死率,缩短住院时间[8]。从而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减轻其经济负担。护理上治疗前必须给患者做好心理护理和气道准备;治疗中需密切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血气分析和呼吸机工作情况,治疗后要教会患者行呼吸操锻炼,指导患者继续接受氧疗。

参考文献

[1] 王竹华, 尤琼. 双水平气道正压呼吸机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病合并呼吸衰竭的护理[J].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护理版),2008,4(3):47-48.

[2] 王茂莲, 蒋玉兰, 刘梅. 无创正压通气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38例疗效观察及护理[J]. 医学信息,2010,23(9):3134-3135.

[3] 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学组.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诊治指南[J]. 中华内科杂志,2002,41(9):640.

[4] 卫建宁, 冯秀兰, 李玉琼, 等. COPD患者使用BiPAP呼吸机的依从性调查与护理干预[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5,21(6B):61~63.

[5] 梅春源, 武淑萍, 吴柳, 等. 老年Ⅱ型呼吸衰竭患者应用无创性正压通气的监测及护理[J].中华护理杂志,2002,37(4):271.

[6] 张华, 刘颖. 无创机械通气低通气量的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J]. 临床肺科杂志,2006,11(4):556.

[7] 苏成珍.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并发Ⅱ型呼吸衰竭患者行机械通气的护理[J]. 临床合理用药,2010,3(18):142-142.

[8] 李杰红, 周志祥. 无创正压通气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J].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08,12(5):58~59.

呼吸系统疾病的治疗范文6

关键词:呼吸机相关性肺炎;机械通气;病因

0引言

机械通气是治疗新生儿呼吸衰竭的重要手段,应用适当可挽救患儿的生命。但它又是一项侵入性操作,如果应用不当,则可导致一些并发症的发生,不仅影响治疗效果和预后,甚至可能导致死亡。因此,正确应用机械通气,仔细观察病情变化,精心护理患儿,积极防治并发症,对提高疗效和改善预后非常重要。

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entilator associated pneumonia,VAP)是指机械通气48h后发生的肺炎,为NICU中最常见的并发症,目前该病的发生率及死亡率都很高,是严重危害新生儿生命健康的疾病之一。本文回顾分析2012年至2013年我院收治的20例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患儿临床资料,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收集2012年至2013年来我院就诊的20例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患儿,所有患儿根据临床特点、X线表现和辅助检查结果确定诊断为呼吸机相关性肺炎。

1.2 治疗方法

所有患儿均加强保暖,保持适中温度,同时加强呼吸管理和机械通气,调节呼吸机参数,维持血气在适当范围。根据病情及病原体种类选用合适的抗生素。病毒性肺炎可采用利巴韦林雾化吸入或α干扰素(interferon α),轻症20万U/d,重症100万U/d,肌内注射,疗程5~7d。巨细胞病毒可采用更昔洛韦、阿糖胞苷(Ara-A)、丙氧鸟苷及采用免疫增强剂治疗。极低出生体重儿及严重肺炎可采用静脉用人体免疫球蛋白(IVIG)400mg/(kg・d),3~5d。

2 结果

2.1 患儿病因分析

2.2 治疗结果分析

3 讨论

从上表可以看出,给予呼吸机治疗后患儿发生肺部感染或肺部感染加重的原因主要有接触传播、血行传播和医源性传播等[1]。接触婴儿者患呼吸道感染时易传给新生儿,导致新生儿发生肺炎。脐炎、皮肤感染和败血症时,病原体经血行途径传播至肺部而致肺炎。由于医用器械消毒不严格引起肺炎。如吸引器、雾化吸入器、气管插管、供氧用的面罩等消毒不严,暖箱湿度过高,则水生菌易于繁殖,使新生儿发生肺炎。医护人员洗手不勤,将患婴的致病菌带给其他新生儿。输血员血液巨细胞病毒检测不严,受血者常可致病。)医源性感染的高危因素主要有:患儿出生体重

呼吸机相关性肺炎患儿临床可表现为体温不稳定、嗜睡、腹胀、外周循环灌注不良、呼吸活动改变、心动过缓、酸中毒、低血糖、白细胞减少或增多、血小板减少等[2]。铜绿假单胞菌感染其气管分泌物呈绿色、皮肤溃疡为本病特点,厌氧菌脓液有臭味及气泡,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的中毒症状较重,而表皮葡萄球菌中毒症状较轻,且合并症少。

当患儿进行呼吸机治疗后出现发热、脓性痰或气管支气管分泌物增多;痰液涂片革兰染色可见细菌,白细胞计数增多>10.0×109/L,或较原先增加25%;X线胸片出现新的或进展中的浸润灶;气管吸出物定量培养阳性,菌落计数>105/L,临床可诊断呼吸机相关性肺炎。

呼吸机相关性肺炎是机械通气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往往导致患儿呼吸衰竭不能好转,也是难以撤离呼吸机的主要原因,严重感染甚至造成患儿死亡。因此,预防和治疗VAP是机械通气过程中极其重要的工作[3]。 在积极治疗的同时做好机械通气患儿的预防工作,对患儿进行免疫学预防,由于新生儿免疫功能不成熟,体液免疫功能相对低下,给予免疫球蛋白静脉滴注可增强机体防御功能和抗病能力,剂量为400mg/kg。及时清除口咽部及呼吸道分泌物,保持呼吸道通畅。加强胃肠道管理,减少胃内细菌定植,减少胃内容物反流。严格执行感染控制措,尽可能缩短机械通气的时间。最大限度的保障患儿的生命安全及健康。

参考文献

[1]朱蕴. 新生儿重症监护室医院内感染临床分析【J】. 中国实用医刊, 2014,14: 122-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