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物医学的专业技能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动物医学的专业技能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动物医学的专业技能

动物医学的专业技能范文1

关键词:兽医公共卫生学;实习基地建设;卓越计划;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6)43-0043-02

随着祖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农业国家,我国的畜牧业在农业发展中占据着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当前公共卫生问题是世界性话题,与经济发展关系密切。而兽医公共卫生在我国农业发展过程中面临的最突出问题,一是共患病问题;二是动物饲养中药物添加、动物屠宰加工以及动物性食品在生产加工过程中的食品安全问题,兽医学与人类医学之间互相渗透,其目的都是为了人类的生存安全服务[1]。培养畜牧兽医高水平专业人才一直是农业院校的培养重点,北京农学院作为都市动物医学特色鲜明的新型都市型、复合型、应用型动物医学人才的培养基地,亟待改革重理论轻实践的培养模式,而实习基地建设正是产、学、研相结合的有效途径。

一、加强实践教学基地建设的意义

实践教学基地一方面为培养学生实践能力与创新能力提供了场所,另一方面也拓宽了人才培养的教育平台,国内外的实习教学经验证明,在进行必要的课堂教学的同时组织学生实习,是提高毕业生就业竞争的有效途径。通过校内、外实习基地的实习实践,学生对兽医公共卫生的工作内涵有了真实的体验,深入理解动物检验检疫、动物性食品安全生产的意义及宠物临床的工作技能、管理措施,加深理论知识的理解,培养了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获得了系统的专业技能和提高创新能力,并且通过与用人单位的交流,学生能更加清晰地找准定位,从而形成更为理性的求职态度和职业规划。

二、校内实训基地建设

校内实训基地承担着培养学生实践技能和岗位综合能力的功能[2]。技能型兽医人才的培养最终要求实现岗位实际操作,因此校内实训基地建设本着学生需求使得实验室功能发挥最大化。

1.完善基本技能训练所需仪器设备仪器设备要围绕兽医公共卫生基本实践技能进行组织,整合建立市级动物类本科教学实验示范中心,规范管理,明确分工,有效运行,以满足学生实习和分组的要求。

2.实验室的建设。除了常规的能满足学生实习要求的实验室外,还建立了满足兽医公共卫生防疫要求的兽医安全实验室,保证了学生的实习操作的安全,同时,让学生深入理解兽医公共卫生实验室的操作规范并进行操作技能规范性训练。

3.实训教师队伍建设。高素质的实训教师队伍的要求:实训指导教师需具有扎实的专业理论基础和实际动手能力,同时还要具有与学生的良好的沟通能力。

4.完善实训成绩考核。考核的目的在于全面评价学生的能力,以口试代替之前的写报告的方式,以此来督促学生重视实训的过程,考核标准的设置以客观、准确、简单易行为原则。同时总结教学经验,评价与改进教学工作。

三、校外实践培训基地建设

优质、稳定的校外实践基地是实践教学的基础条件,与学生的培养质量密切相关。学生通过校外实践将校内实训习得的技能与实际工作相结合,使学生的能力和素质得以全面协调发展,加速学生的社会化进程,增强学校的办学活力[3,4]。兽医公共卫生校外实践是将基础兽医学、临床兽医学和预防兽医学的各个学科有机结合的综合训练。我院先后与多家企业与研究院所建立了签订合作共建协议,为提高学生能力的培养创造了良好的外部环境。

1.校外实践基地的选择。我院从与学校有长期合作关系的单位和北京市的龙头企业中,进行筛选建立了符合兽医公共卫生教学要求的实践基地。实习基地的建设本着以下原则:①着眼长远规划,把握近期效应,从教学环节来看,校外实践基地应是有影响力、具有规模的企业单位,能拓展学生的学习空间,学校和企业有共同的合作意向,确定为稳定的教学基地。②促进学校、企业单位的双赢,校外实践基地的建立和实施不仅要符合“促进学生的能力和素质的提升”的校方利益,还须兼顾企业的利益,即实践基地单位通过与高校的联系,也能为企业带来发展,为其经营带来效益。学校和企业之间建立有益的“双赢”的互动联系,使学校的校外实践基地稳定运行下去。③责任人制度,为了保证实践基地的有效运行,双方要指定专人负责联系。校方聘请基地的老师为学生实践导师,指导学生的实践工作。建立在校教师实践基地的巡视制度,保证每周每个实习点都有老师亲临指导,及时解决学生的问题,指导学生提高其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维护与实习基地的合作关系。

2.实现多层次的校外基地建设。经过多方考察和筛选,我院先后与顺鑫集团、北京市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农业部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中国药品检定研究院、伟嘉兽药研究院、北京养猪育种中心、宠福鑫宠物医院、北京美联众和动物医院集团、亚福动物医院荣丰医院、亚福动物医院白广路医院建立了北京农学院兽医学教学实践基地。实践基地涵盖了基础兽医学科、预防兽医学科和临床兽医学科方向,同时又与兽医公共卫生紧密联系,学生还能根据自己的兴趣进行特种专业技能培训,对提高学生多种实际技能和综合能力非常有益,提高了学生实际工作的责任感。

3.实践基地促进校内教师技能的提高。校外实践基地也是教师接触社会实际的窗口,我们利用实践基地的条件,在教师跟踪指导学生的同时,也能促进年轻教师的实践动手能力的提高,学院的教师以博士或硕士为主,理论基础好,还能为企业解决实际技术难题。

四、建立实践质量监控及评价体系

针对不同层次的实验实践基地,制定科学合理的实践质量监控和评价指标体系,保证学生实践的效果。

1.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选派指导教师,基地负责人(联系人)和指导教师分工明确,责任清楚。学院每年组织开展优秀示范专业实践基地、优秀基地负责人、优秀指导教师的评选工作。对实践基地工作成绩进行科学评价,极大地促进了实践基地的对学生的规范化管理和指导。

2.基地负责人(联系人)的工作职责是负责实践基地的建设以及关系的维护,包括签订每年接受学生的合同,确定联系会议、交流访问事项,了解掌握实习基地的状况,对师生实习活动期间的数据、文件、照片、文字等资料进行保存。将实践基地的有关情况及时、准确地向学院领导汇报。

3.指导教师的工作职责:按照基础兽医学、临床兽医学和预防兽医学的特点,对实践内容进行规划,对学生进行专业技能的指导,对学生的实习质量进行监控,协助基地做好日常管理工作,认真做好实习计划和总结。

4.学生考勤与监督。向实习单位提出要求,严格执行实习单位的规章制度,严格考勤,同时学生也要对指导老师进行监督和巡视记录。实习结束后实习单位要对每一个学生进行考勤、任务完成情况、能力进行评价;学生要对自己在实习工作中的表现和实习单位提供的实习内容以及对校内外的指导教师的指导工作进行评价;学校的指导教师要结合双方的评价报告,完成实结,为实习基地的长远发展献计献策。

校内外实践教学培训提高了学生生物安全意识,使学生掌握了针对动物疫情的标准实验操作技能,强化了学生的动物性食品安全理念,通过系统的操作训练,学生了解了不同动物疾病、疫病的处置方法,提高了责任意识与风险意识,为以后走上工作岗位奠定坚实的理论与实践基础。

参考文献:

[1]马玉臣,马俊飞,李长海,江明春.兽医公共卫生与人的生存安全[J].畜牧与饲料科学,2009,30(10)):88-89.

[2]韩杰,尹荣焕,韩小虎.浅谈兽医公共卫生学的教学[J].学园,2015,31:58-59.

[3]王建国,赵宝玉.强化实践教学,打通动物医学专业学生培养“最后一公里”[J].中国畜牧兽医文摘,2015,31(11):231-231.

[4]杨亚会,史旅华,张友兵,汤德强,胡志慧.基于“卓越计划”的校外实习基地建设的探索与实践――以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校外实习实训基地建设为例[J].湖北工程学院学报,2012,32(6):45-48.

Study and Practice on the Development of the Practice Bases Associated with “veterinary public health” at Inside and Outside of the University

SUN Ying-jian,LI Qiu-ming,LI Huan-rong,YANG Zuo-jun,SHEN Hong

(Beijing University of Agriculture,Beijing 102206,China)

动物医学的专业技能范文2

一、实践教学在动物科学各专业中的地位

实践教学是整个教育过程重要的组成部分,是培养人才全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它与课堂理论教学具有同等的重要意义。动物科学系的各个专业与农学门类诸专业相似,均属于实践性较强的应用型专业,毕业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也成为新世纪谋职就业的重要必备条件。培养这种能力的重要教学环节,即实践教学环节。只有通过实践教学,才能进一步巩固理论知识,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适应社会的能力。是培养应用型人才的模式,也是动物科学系办学重要特色之一。

(一)、实践教学在动物检疫专业是不可缺少的环节。学生必须通过实验课、技能课、教学实习、生产实习、毕业实习、专业劳动课以及社会实践等增加感性知识,提高实际操版权所有作能力。例如,学生在毕业实习时必须到动物检疫站、所,参加实地的畜禽及产品的检疫检验工作,才能获得上岗资格。

(二)、实践教学是动物科学专业理论联系实际的必要途径。对于动物科学专业必须要求学生深入畜牧生产实践活动,掌握各种动物饲养管理方法和畜禽日粮的科学配方,才能有效的组织畜牧生产和动物食品安全,确保人类的健康。

(三)、动物医学更需要实践教学。学生只有在实践教学中锻炼自己的操作技能,熟练医学临床上的各种诊疗动物疾病的技术,才能有效地运用理论知识解决生产中的实际问题,确保畜牧业可持续发展。

二、加强实践教学的途径

(一)注意专业课实验教学的基础性

伟大的科学家爱因斯坦曾经说过“没有实验基础要掌握真理是不可能的”。在动物科学系的教学过程中,许多专业基础课均是动物生产和实践中的操作技能课的基础。如《家畜生理学》、《家畜病理学》、《兽医药理学》、《兽医微生物学》、《兽医临床诊断学》等,即是动物医学的专业理论,又是操作技能,其许多内容都是要通过实践操作,加深学生的感性认识。只有通过实验来加深理解和掌握,也为学生学习专业课打下坚实的基础。离开了上述课程的实验,治疗家畜内科病、外产科疾病、家畜传染病和寄生虫病就无法做起。因此,学生必须通过专业基础课的实验,掌握动物正常的生理常数,药理作用,病理变化及诊疗技能,才能顺利进行后期专业课程的学习。例如;在微生物学的实验中,教师可以通过一个具体病例诊断逐一完成病原细菌的分离培养和菌落生长特性的观察、病原细菌的染色镜检和染色特性的观察、病原细菌的致病性的试验和尸体解剖的观察、病原细菌的药敏试验和药物敏感程度的判断、病原细菌的血清型鉴定等6个实验。使学生做完前一个实验就想着后一个实验,充分发挥了学习的主动性。

(二)激发学生对专业课实验的学习兴趣

学习兴趣可直接转化为学习动机,它不仅具有学习的定向作用,而且可以产生巨大的学习动力,当一个学生对某门学科产生浓厚的兴趣时,学习不再是一种沉重的负担,而是一种乐趣,而且在碰到困难时能产生毅力,克服困难。在取得学习成绩后能再接再厉,提出更高的学习要求。教师在充分理解所教学科的重大意义,从而有极大的兴趣去从事教学工作,使教学真正引人入胜;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断认识所学课程的重大价值,从而兴趣昂然地进入学习。因此教师在每开展一次实验时,都要讲清本次专业实验在畜牧兽医生产实践中的意义,提前预告实验内容,让学生早准备,预习实验目的、任务、要求、操作步骤和方法等,并要求学生在预习中对不能理解的问题做出标记。这样带着目的和问题去找材料进入实验室,有利于激发学生在实践教学中解决问题的主动性,从而改变了“要我做实验”为“我要做实验”,增强了学习兴趣,提高了学习效率。产生了很好的效果,倍受学生欢迎。

(三)、加强实验基地的建设,增加学生实践动手机会

实践基地是进行实践教学的重要保障体系之一,直接关系到学生实践技能活动的开展。首先要统筹规划、设计和建设实践场所,充分利用先进的实验设备武装几个现代化示范场所。几年来我系除按有关标准筹建了一部分实验实习实验室以外,集中资金组建了实验动物医院、实验鸡场、实验食品厂。还建立了南宁市兽医站、红山森林动物园、海底世界、汤泉鸡场、鼓楼动检所、建邺动检所、大厂动检所等十几家条件很好的校外“教学实习基地”和“实践教学基地”,为我系的实践教学提供了可靠保证。

为了加强对实验教学的补充,我们充分利用系内的实习基地,增强学生的实际操作机会。例如:实验鸡场鸡的饲养量虽然不多,但是,鸡的饲养管理、成本核算、饲料配方、日常的防疫程序等,都有动物科学专业的学生参与。同时利用附属动物医院前来就诊的病畜开展临床教学,在老师的指导下,让学生亲自打针、投药、作外科手术,并注意观察病畜疾病的发生发展规律,认真总结诊疗经验,使兽医专业的学生在诊疗疾病的过程中懂得应该掌握那些理论知识和实际操作技术。同样还要求学生参与食品厂的经营管理,熟练掌握畜产品加工的各项操作技术和各种动物性食品营养质量监测,不仅巩固了课堂基本理论知识,又提高了实际动手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又能很快适应社会,并能熟练掌握一两门专业技术,为毕业生就业提供了方便。

我们还利用到校外实习基地,扩大知识面,如让水产养殖专业学生参观海底世界,了解不同的鱼类的生活习性、不同的水域的生态环境,探索与评价水域渔业资源特点和利用前景,学习和掌握新知识、新技术,培养分析、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和综合素质。

(四)、加强综合性和研究性实践教学活动

为使我系培养的人才紧贴地方经济建设的需要,结合地方经济建设和科研活动的特点,既要为学生开设一些基础的实验项目,又要开设具有研究性和综合性的实践活动。这些研究性的实验内容着重培养学生的综合实践动手能力,同时还与畜牧生产实践中需解决的实际问题和科研任务结合起来,让学生参与科研活动。利用科研项目的某些内容开展单项科研活动,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参与意识,以创造者的角色参与实践,使学生增长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例如,我系的部分教师在开展农科教活动中,对南京市郊区畜禽疾病进行调查,发现市郊奶牛饲养户以水浮莲等水草作为奶牛的越冬青饲料,而这些水草上有许多寄生虫的幼虫,健康奶牛极易感染,特别是牛的肝片吸虫,对牛的影响很大,可造成奶牛的产奶量大幅度下降,并引起奶牛发病。教师结合农科教研究课题,带着学生走村窜户实地调查,取样,采病料,然后再进行实验室诊断,对诊断结果开展有针对性的跟踪治疗。这项科研活动自始至终都有学生参加,通过这项研究性实践教学活动,同学们深知实践教学的重要,深知本学科在畜牧生产中所起的重要作用。通过这项研究性实践教学活动,不仅解决了郊区奶农的在生产实践的实际困难,提高了经济效益,又扩大了学校对的社会影响;同学们所学的知识得到了很好的应用,又有很大的成就感。

(五)、强化动手能力的训练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结合我系各专业的特点及存在的不足,充分利用教学实习,大力强化实践能力的训练。在每学期的教学实习时,让学生在实习动物身上反复训练各项技能,例如:动物医学专业的学生在实验牛、羊身上反复练习注射、投药及手术等技能。有时结合畜禽养殖专业户送检的病畜病禽,专业课老师随时调整教学内容,根据其临床症状、病理变化和发病原因的调查,让学生展开讨论,提出诊疗措施。用这种直观教学的教学方法,既激发了同学们的学习兴趣,又使他们容易记得住和用得上,又便于考试。

在保证正常的实验实习的同时,缩短毕业生适应版权所有社会时间,依照畜牧生产实践和家畜疾病的发生发展的规律,强化学生动手能力和创新精神,我系从99级开始将过去8周毕业实习改为18周。即第六学期初学生就到实习单位毕业实习,有的是在生产单位有偿顶岗,并与毕业就业联系在一起。实习指导老师根据生产单位实际情况,拟定实习的毕业论文题目。学生毕业实习结束后,既完成了各项毕业实习任务,按时完成了毕业论文,又完成了生产单位交给的生产任务。磨练了学生的吃苦耐劳的意志,适应了就业岗位,也为用人单位选人用人提供了考察的机会。每年毕业实习结束后,都有一部分毕业生被毕业实习单位留下,有的经过半年的实习考察,上班不久就被提升为养殖场独挡一面的专业场长,并为单位创造可观的经济效益。例如常州利华畜禽公司的两个分场的场长都是我系的毕业生。

经过近几年的实践证明,毕业实习与就业联系在一起,一毕业就就业,极大的调动了学生的求知欲望和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培养了理论联系实际的创造性,提高了分析问题和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部分学生结合畜牧生产实际写出了有价值毕业论文和试验报告,提出对畜牧生产有益的建议和意见,并被生产单位采纳,有的还在有关学术杂志发表,产生了一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他们的实习成果也丰富了老师的教学内容,深受学生和用人单位的欢迎。

(六)、坚持实践教学与职业技能考核相结合

几年来的教学与实践中,注意突出实践技能考核和专业技能教育与培训。我系的各专业根据各自的专业特点,注重加强专业技能训练体系的建设,制订教学计划时对各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都安排了相应的实践教学内容。明确必须掌握的专业技能项目、技能训练标准、考核的标准和方法、技能训练的实践环节等一系列技能考核的规律和规定等。注意把专业课的实践环节与职业技能考核相结合,把加强学生职业技能考核作为实践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来抓。由教学实践经验比较丰富的教师担任指导教师,有效的发挥了教师在职业技能考核中的示范作用,建立了学生必须掌握的专业技能项目、技能训练标准、考核的标准和方法,与农业部职业技能鉴定中心提供的技能考核标准相一致,组织教学,取得了很好的效果。2001年和2004年四年,我们为毕业生进行两个工种技能考核,分别是中级兽医防治员和中级动物疫病检疫员。参加了职业技能考试(试题由农业部职业技能鉴定中心提供,省农林厅技术领导把关)的747人中及格率高达96%,获得了劳动与社会保障部和农业部颁发的职业技能证书,使学生毕业时有了“双证书”。,学生毕业就能就业,很受社会和学生欢迎。

三、与时俱进深化实践教学改革与建设

深化实践教学改革是一项长期而重要的任务,是保证人才培养的关键,涉及到方方面面。可以根据不同的专业特点进行大胆探索,使实践教学落实到实处。

根据我院人才培养目标、培养规格和培养模式,贴近地方经济建设实际,深化课程体系和实践教学内容的改革,大力提倡采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利用电视、录象、多媒体课件等形象,直观的进行教学,提高教学效果。推进教学方法和手段的改革。根据不同的专业特点力求与当前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相一致,实践教学的内容要与畜牧生产实践相一致,鼓励学生主动接触实际,在实践中提高自己。缩短学生就业适应社会的时间,学以致用。

动物医学的专业技能范文3

医学细胞生物学课程是医学院校的基础课程,在教学型医学院校中,由于其与临床知识联系不甚紧密或不是临床技能考试的科目而长期不受重视,导致其理论和实验的教学方法与手段长期落后于其它基础医学课程。然而,随着生命科学研究的飞速发展,医学细胞生物学理论知识和实验技术正在或已经与医学研究紧密相连,特别是细胞生物学研究技术越来越成为医学研究所不可或缺的必备基础之一。因而要培养一个面向21世纪的创新型医学人才,必须加紧实施对医学细胞生物学实验教学的改革。然而,在教学型医学院校中,医学细胞生物学实验课程的开展存在着很多现实问题:①学生人数众多。医学细胞生物学是医学的基础课程,是所有医学相关专业必修的课程,与生命科学专业每年级100-200人左右的学生规模相比,医学院校的规模是其数倍,这对师资力量、资源设备都带来了巨大压力,使其任何实验项目的改革都变得相对困难。现行很多医学院校进行实验项目改革的方式并不适合在教学型医学院校普遍推广[1-4]。②学时数少。与生命科学院校30-40学时以上相比,医学院校医学细胞生物学的实验教学学时一般都少于20学时,生命科学院校在开设基础性实验的基础上,一般还开设综合性实验、设计性创新型实验,而医学院校中仅有的学时数对这些实验的开设有很大限制。③师资和设备支撑力量薄弱。研究型院校有硕博士学位授权点,人才济济,科研性实验室众多,这给先进实验技术的教学带来非常大的便利,各类综合性实验、设计性实验都可以顺利进行,甚至可以安排学生分散进入各研究室,以辅助研究的形式来促进教学[1-3]。而在教学型院校,师资和设备相对缺乏,任何新实验项目的增减都顾虑重重。④培养计划侧重点受到限制。在生命科学院校和研究性院校中,细胞生物学研究技术对学生毕业后的研究和应用都非常重要,因而在培养计划设置时会处于一个有利的位置,学校经费投入多。而在教学型医学院校,学生培养计划的侧重点还在于与临床应用相关的课程上,细胞生物学则处于一个相对尴尬的次要位置,学校在教学改革的投入上关注度相对减少。面对如此多的困难,教学型医学院校的医学细胞生物学实验教学改革该如何进行才能适合当前医学生的需求呢?其关键在于如何在学校有限资源与改革所需投入之间寻求平衡,更直接的说,实验改革必定要求开设一些能反映学科技术发展的新实验项目,同时又要求不能耗费太多的投入。为此,我校医学细胞生物学采用如下改革。

1建立动物细胞培养实验平台

毫无争议的是,动物细胞培养已经成为细胞生物学研究技术的基础核心技术,是生命科学研究领域和医学研究领域的基础核心技术;同时,对于医学院校本科学生而言,医学细胞生物学是其能接触动物细胞培养知识的唯一一门课程。因而建立动物细胞培养实验平台,在医学细胞生物学实验改革中开设动物细胞培养实验项目是必然趋势,也更能为学生以后更深入进行医学研究、提升自身技能打下基础。动物细胞培养实验平台核心设备包括无菌室、超净工作台、CO2培养箱、倒置显微镜等等,由于其设备相对昂贵,学校可以根据自身情况建设相应规模。

2建立以动物细胞培养为基础的新实验体系

旧的医学细胞生物学实验体系建立在普通光学显微镜基础上,主要是通过普通光学显微镜来观察细胞的形态和各种生命现象。如细胞化学、细胞吞噬、细胞组分分离等。这些实验内容陈旧,与细胞生物学实验技术的发展严重脱节,难以起到锻炼学生动手能力的效果,学生也毫无兴趣。因而医学细胞生物学实验教学改革有必要将之淘汰。同时,医学细胞生物学是从细胞和亚细胞水平对细胞进行研究的学科,旧实验体系为了观察细胞生命活动,只能从外周血、骨髓、表皮等特定组织来获得单细胞,其材料非常局限,能观察的生命现象极其有限。相反,体外培养的细胞本身就以单细胞的形式长期存在,可以对它进行各种观察检测,实验结果更直观的与理论知识相印证,最后,现行医学研究领域中使用的动物细胞培养相关的部分实验项目从时间和难度上都能够适合作为本科医学学生实验,并且更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我校的改革中,作者采用了表1中实验项目,建立了一个以动物细胞培养为基础的全新实验体系。在改革后的实验项目中,“细胞基本形态结构的观察”为实验一,是锻炼学生基本显微镜操作和细胞基本形态结构认识的基础性实验,因而选择保留;实验二“血细胞计数”为其后的动物细胞培养做准备;实验三“胎鼠原代培养”、“换液与传代”为培养学生进行动物细胞培养实验技能的基础性实验,第四、五、六个实验项目分别为细胞结构和生命活动的验证性实验,它们分别是培养学生实验技能有免疫细胞化学,荧光显微镜的原理与操作,细胞凋亡的检测、细胞染色体鉴定。我校改革后的实验体系具备很多优点。首先,除实验一以外,其它实验以动物细胞培养为基础,并引入了医学研究领域中广泛使用的新技术,在印证相关理论知识的基础上,又能反映细胞生物学的技术发展;其次,开设本实验体系对师资要求不高,所涉及的技术都在广泛使用,因而现行相关专业的硕士学位的教师基本都能掌握;再次,实验四、实验五采用细胞爬片的形式进行,能有效降低耗材的耗费,并且对于部分需要相对昂贵的荧光显微镜的实验,可以换成使用一般染色剂染色后用一般显微镜观察,以降低实验建设和运行成本;另外,本实验体系只有实验二、实验三需要在无菌室操作,其余实验主要在一般实验室操作,因而可以使无菌室适合大规模授课;最后,本实验体系具有很大的延展空间,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以结合细胞融合、细胞周期同步化、细胞染色体提前凝聚等实验项目开设综合性实验,并为未来开设自主设计性创新实验打下一个结实的基础。由此我们可以看出本实验体系具有非常好的适应性、灵活性和延展性,因而其具备很大的推广性。

3授课时间差别化编排

在医学细胞生物学实验改革中开设动物细胞培养实验项目是必需的,但同时它也存在着非常大的缺点,如动物细胞培养实验室的建设费用高,占地面积大,无法建立一个适合大批量学生同时操作的实验室规模,这也是现阶段限制其在教学中使用的一个重要因素,对于医学院校来说更是如此。但此时医学细胞生物学实验学时少的缺点则可以变成优势。我们的策略是针对不同班级的授课时间进行差别化编排,采用分阶段分时段进行授课。以我校医学细胞生物学实验课教学为例,理论课30学时,分15周进行授课,6次实验课只需6周时间进行。在带教教师准备材料的情况下,只有实验二、实验三需要学生在无菌室操作,其它实验主要在一般实验室操作,因而只有实验二、实验三是限制学生规模的瓶颈。我们进行如下安排:将不同专业、不同班级的学生分成不同批次,第一批次的学生在第二周授课,其它批次的学生实验课开课时间依次后延2星期时间,这样在第15周理论课授课结束时,实验课总共可以进行五批次的学生授课。如果强调与理论课授课同步,还可以采用另一种安排方式:实验一统一在第二周授课,实验四、实验五、实验六则分别在理论课的最后三周(即13-15周)授课,而中间有十周的时间可以在无菌室对实验二、实验三进行五批次的学生授课。由此,我们可以发现,通过授课时间差别化编排,就能提高动物细胞培养实验室的使用效率,使小规模的实验室建设适合大批量学生使用。

动物医学的专业技能范文4

关键词:医学实验教学;准备工作;综合性实验

医学实验教学是医学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完成教学活动必不可少的环节。它不仅有验证科学规律、巩固所学理论知识的功能,而且在对学生进行方法论教育,培养实际操作技能方面有其独特的作用,通过实验教学,学生可以学到多方面的知识技能,这些知识和技能与理论知识同等重要。但是在传统教学过程中,显然比较重视理论教学,而对实验教学有所疏忽或者重视不够,以致于出现高分低能,动手能力较差、进入临床工作后适应性较弱的现象。故此,要注意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加强实验技能的培养。实验教学应体现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以实验为主干、以训练为主线的实验教学思想,激发学生上好实验课的积极性,提高教学质量。笔者所在学校在实验教学中,加强了实验课前的准备环节,开展了一些综合性实验项目,改进了实验课的考核,取得了良好的实验教学效果。

一、实验前的准备工作是保证实验教学质量的前提

我们所培养的学生都是以后从事医学的工作人员,而医学的实践性和应用性很强,所做实验的方法和步骤大多也都很复杂,为了确保学生顺利完成实验并取得较好结果,实验前的准备工作至关重要。首先实验技术人员必须提高自己的知识水平,不断学习,钻研专业技能,经常去医院了解医学发展动态,以便使教学与临床实践紧密结合,从而获得更多、更新的知识。其次,上课前要熟悉每个实验的目的、要求、试剂配制、用具的准备、提前预示,以掌握实验的全过程和预计可能出现的问题。例如,微生物基础实验课中如果标本制作的结构不清楚、不典型、染色模糊、有人工假象,那么学生观察起来则很吃力,不能独立找到所要了解和掌握的结构内容。还有在进行细菌生化鉴定方面实验时,如果没有进行预示,不知道细菌培养生长的情况如何,实验中出现的问题就很难给学生解释,这就必然影响学生的实验情绪,影响实验教学结果。因此实验前的准备工作至关重要。

二、在教学中运用综合性实验教学方法

传统的教学模式往往是教师牵着学生的鼻子走,多以“满堂灌”方式指导学生进行实验,故导致学生有依赖心理,不动脑思考,对实验过程及结果不甚明了,从而使整个实验课效果不理想。近年来,我们在实验教学中开展了综合性实验教学,即学生独立设计和完成一次实验,教师只提供必要的实验器材和试剂,提出实验技术要求和操作事项。例如,临床检验实验中我们将培养基制备、消毒与灭菌、病原菌的分离与培养、细菌群体生长特征的观察、细菌个体形态特征的观察、细菌生化反应、细菌血清学反应、细菌药物敏感实验、细菌动物感染等数个小实验设计为一个系统性较强的系列实验,“脓汁和粪便标本中病原菌的检测”。实验课前我们以“如何从脓汁和粪便标本中检测出病原菌”为题,要求学生写出实验的大体方案,放在小组讨论,然后由教师引导学生修改和完善实验设计,对富有创造的成分予以明确肯定,从而使学生对实验流程中的目的、原理和方法有了较为透彻的了解,使学生既巩固了基本的实验操作技能,又培养了观察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且贴近临床工作,充分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同时学生对自我也有了充分的认识,增强其自信心,使他们相信自己有能力学好实验理论和完成技术操作,大大地提高了实验课的成功率。

三、完善实验课的考核方法

动物医学的专业技能范文5

关键词:医学免疫学;综合性实验;教学

G642

医学免疫学是一门医学前沿学科,学科内容从一开始的抗感染免疫小范围,现今与细胞生物学、分子生物学、生物化学等学科相互交叉,已经扩展到了当代医学的几乎所有领域,医学免疫学概念抽象,理论深奥,内在联系和逻辑性很强,同时它是医学专业学生的重要基础课程。因此,如何通过实验教学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终身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是医学免疫学教学的重点[1]。

结合嘉应学院医学院的作为地方性卫生学校的特点,培养的人才主要以应用型人才为主,因此培养教学中的重点是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实验操作能力。目前医学院内部的部分教学模式,仍沿袭了改革前的中专模式,教学中偏重于理论,实验的设置仍有所欠缺,不能满足培养实用创新人才的需求。

在实验教学中,改变传统教学模式,结合医学院专科本科学生,地方性本专学校特点,通过实验教学,提高教学质量,让学生学好医学免疫学,为后续专业课程学习打下坚实基础,是值得我们认真探讨的问题。笔者结合自身的学习和教学经验对医学免疫学的实验教学方法进行以下改革探讨。

一、医学免疫学课程实验的选择与实施

1.加入综合性实验的必要性

目前医学免疫学实验教学大部分仍以单一的验证性实验为主,局限于特定的某一种反应,每次的实验内容在3个课时内结束,且与下一次实验课无太大关联,实验的连贯性不强,综合知识应用不强,这对学生创新思维、知识应用能力的培养不利[2]。因此,需要在课程设置中结合实际的医疗应用,加入综合性实验项目,着力于培养学生专业技能,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创新思维,最终将所学的理论知识真正用于实际。

2.开设综合性实验的方式

(1)改革单一的实验带教模式,开放性的方式开展实验

为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创新能力、自主学习能力,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模式必需做出适当的调整。在实验内容的组织上,可采用开放性的实验方式进行。开放性实验教学以学生为主,把学生变为实验室的主人,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潜力,在实验课的安排上,让学生自主设计实验,根据实验内容写好实验方案,带教老师通过实验方案后,自行领取实验材料后开展实验,带教老师在这中间,只充当指导的角色,不一味地灌输,实验结束后,举行汇报实验结果,说明实验每个步骤选取的原因和原理,这种方式,能很好地培养学生学习的自主能动性。因此,开放性的实验方式,能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

(2)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实验,培养团队合作能力

综合性实验时间跨度长,涉及的知识面广,实验操作繁琐,正如现今的科学研究,是一个繁琐复杂的过程,单一打拼可能也能做出成就,但效率始终不如一个团队,同时,团队的头脑风暴所激发的成果显著。因此,以小组为单位进行综合性实验,强调的也正是团队合作精神和协作能力。在实验中鼓励学生自主组建团队,从实验方案的确定、实验操作、实验结果整理、实验分析、实验Y构汇报等都由一个小组共同完成的,这样的实验开展方式,对学生团队合作能力和自主管理能力的培养效果显著。

3.医学免疫学综合性实验的选择

在选择实验项目时,需要考量的是作为医学院,开设医学免疫学的目的是将这门学科知识运用于临床,主要是利用免疫学原理和技术来诊断和防治疾病,常用的免疫学诊断有抗原抗体的检测及免疫细胞数量及功能检测两大类,根据应用型培养原则,医学免疫学实验的设置需以以上两点为主。

(1)免疫血清的制备

免疫血清制备是医学检验技术中一项实用性很强的技术,嘉医开设了本专医检专业,掌握这项实验技术能有效提高医检专业学生的核心竞争力。而这项实验是医学免疫学综合应用的表现,囊括免疫学的多方面的知识。实验内容包括:溶血素的制备、抗人血清抗体的制备、抗人IgG抗体的制备、抗伤寒杆菌O抗体和H抗体的制备。从制备免疫用抗原开始至免疫血清收获并冻存,最长免疫程序需要一个月。所涉及的实验技术有:制备的实验原材料包括弗氏完全佐剂、免疫原、细菌菌体抗原及鞭毛抗原;动物实验涉及饲养、抓拿的手法、皮下及皮内注射、静脉注射、心脏取血、动物麻醉;血清的分离与灭活;抗体活性的测定,抗人血清抗体及抗人IgG抗体效价测定采用双向琼脂扩散法,需要自制琼脂扩散板;溶血素及抗伤寒杆菌抗体效价测定采用试管凝集法。

(2)E玫瑰花环形成实验

E花环实验是经典的检测T细胞数量的实验,T淋巴细胞是免疫系统中最重要的免疫细胞,外周血T细胞及其亚群的分析不仅是研究免疫系统功能、免疫相关性疾病发病机理的重要手段,也是临床辅助诊断感染性疾病、肿瘤、免疫缺陷疾病、移植排斥反应等的常用技术。针对嘉医的传统的护理学专业学生,实验的设置上,可要求从小组的学生中抽取外周静脉血作为血样,分离单个核细胞,测定所分离细胞的活性,计算细胞数量,最后用光学显微镜观察花环形成细胞。主要涉及的基本技术包括T淋巴细胞及其亚群检测,细胞染色技术及光学显微镜的使用。这项实验与免疫学理论课联系紧密、且标本采自学生本身、实验过程复杂且具有较强的时间及程序要求,可以最大限度的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培养严谨的实验思维。

二、地方院校开设综合性实验面对的问题

1.充分理解综合性实验的涵义,勇于尝试

根据教育部关于高校教学工程和教育改革意见,应适当转变传统的教学理念,培养适应创新型国家建设需要的高水平创新人才。综合性实验的开展有益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与教育部这一理念相吻合。也因此,有些人会将开放性综合实验看成很高要求的实验, 认为地方性的小型院校条件不成熟,学生素质不如一线城市的同等学历院校的学生,也认为实验设计必须达到研究性实验的要求才算。这就让许多习惯传统教学的教职工作者望而却步,阻碍了实验教学工作的开展[3]。事实上,综合性实验重在实验室开放,促进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应用掌握,培养学生的独立思维和操作能力,并形成一定的实验室科研思维。现今阶段,各个高校都处于探索改革阶段,努力调整自己的教学模式以培养专业能力更强的学生,使其有更强的专业竞争力,而除少数研究性大学由于其硬件和师资条件较好,学生能在大前提上得到先一步的辅助,大部分普通高校,尤其是地方院校,都应着力于设计实验的广度,而不在于深度,即注重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

2.各方协调开展综合性实验的经费、时间等

经费是制约综合性开放实验的最亟需解决的问题,医学免疫学实验,从简单的抗原抗体检测实验来说,抗体的费用都是比其他有机、药理实验室的花销要大,实验试剂和仪器的不到位影响到了实验的正常开展,许多学生具有很好的想法,却无法动手验证,长此以往,学生的积极性也就不高。再次是综合性实验时间跨度大,跟一般2~3个课时就完成的实验不同,开展此类实验,这既需要教师和实验技术人员的奉献精神,也需要学生的理解和配合,还需要教务科的协助。因此,如何协调和认识到综合性实验的重要性,并积极开展工作,是个难题。

3.实验带教师资队伍的专业化

本专科学生所能掌握的知识毕竟有限,一次完整顺利的综合性实验的开展,除了硬件条件,更离不开实验带教老师适当的实验指导。因此,在实验开展前期,实验带教整个团队需要进行集体备课,明确实验设计的可行性,对整个实验脉络有充分理解,其次,实验带教老师需要熟悉掌握实验中的所有实验技能,能应对学生在实验过程中的突发事件,最后,在实验中要进行启发式教学,重视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让学生能够体验到综合性实验的啡ぃ并注重鼓励和表扬,让学生在学习中能够得到较大的成就感。

小结

医学免疫学综合性实验的开设是提高实验教学效果的有效措施,有助于医学生综合分析能力、创新能力及创新意识的培养。随着国家教育部对高校人才的要求,以及社会对创新型应用人才需求,全面引入综合性实验已经是势在必行。虽然目前地方院校综合性实验的开展还处在探索阶段,存在种种问题,但是只要能够结合实际,勇于创新,就一定能够克服困难,取得较好的成绩。

参考文献

[1]邱文洪,艾永循,郭凯文,等. PBL-LBL双轨教学模式在医学免疫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 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3(9):112-114.

[2]史丽云,何海根,康艳华,等. 医学免疫学实验教学改革的探索与思考[J]. 基础医学教育,2013,15(4):376-379.

动物医学的专业技能范文6

论文摘要:随着社会发展,人们越来越认识到兽医在保障人类健康和保证畜牧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兽医的地位也在不断上升,但我国的兽医发展水平远不能满足我国当前发展。在新时代兽医行业该如何适应新形势的要求,如何科学化发展,成了现代兽医行业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的重点。本文从几方面入手剖析兽医行业的科学化发展道路。

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人们不仅追求物质生活的舒适安逸,更追求的是生活的高质量,追求的是安全与健康。因此,对肉、蛋、奶的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近几年来,禽流感在全球泛滥,口蹄疫在世界各地蔓延,甲型H1N1流感正横扫五大洲,疯牛病正在一步步入侵人们的脑细胞。除此之外,猪瘟、鸡新城疫等古老的疫病又以新的流行方式威胁着畜禽,猪的蓝耳病、圆环病毒病也正对养猪业造成巨大损失,给人们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构成严重威胁,人们越来越重视兽医在保障人类健康方面的重要性。

中兽医学是起源于中国古代,经过数千年的发展而形成的具有独特理论体系和丰富诊疗手段的传统兽医学,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同动物疾病进行斗争的经验总结,主要包括基础理论、诊断法、中药、方剂、针灸和病症防治等内容。受中国古代哲学思想和中医学的影响,中兽医在长期的医疗实践中,逐渐形成并发展以阴阳五行学说为指导思想,以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为特点的理论体系和以四诊、辨证、方药及针灸为主要手段的诊疗方法。在古代中兽医为我国畜牧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但随着社会发展,中兽医只有调整适应当前形式才能发挥更重要的作用。我们需要意识到我国现代兽医发展不仅起步晚,而且由于各种社会原因道路十分曲折,进步缓慢,尽管国家政府高度重视,但与世界先进水平仍有较大差距。兽医行业如何在新时期更好地发展,以做好动物疫病防控工作,确保畜牧业健康发展,保障动物源性食品安全,是当代兽医行业必须认真思考和深入探讨的问题。以下是几点建议,仅供参考:

适应新形势要求,信息化发展

信息化浪潮将现代人推入了一个崭新的时代——信息化时代。每个行业的发展也必须适应潮流,才能在发展中进步,在发展中提升。因此,兽医行业也要树立起与时俱进的观念,在行业中推进信息化的进程。

所谓兽医行业信息化,是指为全面提高兽医行业经济运行效率、兽医行业劳动生产率、兽医行业竞争力,在兽医行业生产、管理、经营各领域不断推广和应用电脑、通信、网络等信息技术和其他相关智能技术的动态发展过程。在整个兽医行业信息化建设中,硬件(电脑、网络等设备)是基础,软件(办公软件、各种应用软件)是条件,信息资源(资料、消息的收集过程)则是重要的生产要素。

建立行业信息资源数据库,完善网络建设。数据库是指在计算机存储设备上的数据集合,内容丰富、真实有效的信息资源是兽医行业信息技术的关键。根据不同用户对信息需求多样化的实际,加强信息采集、整理、分析加工工作。保障建立一个真实准确、及时有效的信息数据库。这个信息库集疫情预防、疾情治疗、案例分析、技能提升、疑难问题等多方面的信息资源共享,同时将信息及时地向网络传送,全国各地的政府、研究所、大学、企业、防疫站等都可以随时随地查看到这些数据,以进行市场预测和生产决策,享受信息化的便捷。

同时加速推进兽医行业信息网络工程的建设,加强标准和技术平台的建设,建立统一的网络平台,建立以各省兽医行业信息中心为枢纽,上联农业部,下通至全省各地市县乡的兽医行业信息网络体系,并使兽医行业信息网络与畜牧业科研机构实现计算机联网。

完善兽医行业信息网络建设,首先要加强兽医行业信息员队伍的建设,开展兽医行业信息员培训,拓宽信息渠道,推广信息来源,搞好信息采集工作,建立一支自上而下、高效灵活的兽医行业信息采集、整理、队伍;其次要不断改进和完善网站中的栏目,增加一些对兽医职业具有指导意义的信息栏目,例如“案例分享”、“疑难解答”等信息;最后,要加大网站的宣传、推广、普及,养殖户是兽医行业信息使用的主体,必须使他们学会在网上获取信息、分析信息,使网站上的信息真正用于生产实际中,发挥出最大的效益,这也是建立网站的最终目的。

营造集群效应,产业化经营

产业化发展是时展的必然趋势,每个行业都概莫能外。因此,我们要积极研究兽医行业发展中出现的一些新趋势、新变化、新特点,并用以指导生产和工作,加快产业配套建设,增强发展科学性,走产业化道路,实现行业的又好又快发展。

营造集群效应,加强群防群治,在当代是兽医发展的趋向和机遇。过去群体防治一直被认为是中兽医的弱项,未能引起人们的重视。但随着人们对环保和自身健康的重视,用抗生素和化学药品进行防治所引起的各种问题迫使人们寻求一种新的代替药物。而中草药源于天然,毒副作用小,无残留的特点必然成为人们寻求的趋势,这就为中兽医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机遇,而通过群防群治形成产业化发展,则是兽医业发展的必然之路。

首先要从根本上树立产业化理念,具有超前意识,由“单打独斗”向形成产业为主转变。随着畜产品短缺时代过去,以及经济收入的增加,人们已经由吃饱向吃好转变,对畜产品质量的要求不断提高,对兽医的行业要求也逐步提升。而小规模的发展,独立的经营模式已不能适应全局统筹的大方向,“单打独斗”的时代已经过去了。必须产业化经营,规模化动作,才能提升全局的“战斗力”,提升行业的整体素质;才能以集体的力量和智慧应对疫病的发生,也只有资源共享了,才能提升全队的业务素质,这是必须也是必要的。只有如此,才能确保兽医职能的充分发挥,从而保障生畜及人身的健康安全。

其次要调整思路,加强政策引导,积极推广产业链条延伸经验。实行“政策引导,防疫站联合,兽医主动参与”的模式,从疫病预防、种畜禽检疫、技术学习、经验推广,实现配套衔接,形成从源头到结局的完整产业链条,不仅可以实现统筹兼顾,高强度防治疫病,而且能够保证从业人员的素质水平基本趋于一致,从而根本性地保障畜禽的安全性,实现根源安全。总之,建立并完善兽医行业产业链条,让疫情预防、从业人员素质提升、整体行业素质改善等诸多相关环节融入到一个完整的产业链条当中去,可以实现整体应对市场,增强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实现规模防治,有利于兽医行业的长远发展,全局发展。

重视行业薄弱环节,提升应对能力

每个行业的自身发展都有缺陷和不足,在我国兽医体制中也存在的一些问题,诸如机构不健全,管理体制不顺、基层防疫工作不到位、缺乏专业人才与技术和没有完善的法律体系保障等问题,影响了行业长远发展和社会应对能力。因此,在实际操作过程中要重视行业薄弱环节,可从几下几方面入手:

完善健全兽医行业工作体系。最重要的是建立健全兽医行政管理机构。中央一级兽医行政管理机构列入农业部的内设机构。省以下兽医行政管理机构由省级人民政府结合本地养殖业发展情况和兽医工作需要确定,并按程序报批。上级兽医行政管理机构对下级兽医行政管理机构负有指导职责;各级兽医行政管理机构对动物防疫、检疫工作负有指导和监督职责。要加强兽医医政、药政管理,实施官方兽医制度。

加强基层防疫机构建设。根据经营和公益性职能分开的原则,积极推进乡镇畜牧兽医站改革。由县级兽医行政主管部门按乡镇或区域设立畜牧兽医站,人员、业务、经费等由县级兽医行政主管部门统一管理,承担动物防疫、检疫和公益性技术推广服务职能。要将原由乡镇畜牧兽医站承担的诊疗服务等经营性业务进行科学界定,并与公益性职能合理分离,使其走向市场。鼓励和引导乡镇畜牧兽医站分流人员创办经营性兽医服务实体。

加强乡镇兽医从业人员技术培训。如今的基层兽医技术人员,不仅承担了畜禽疾病诊治任务,还肩负着新技术推广、法律宣传、疫情调查和向上级通报疫情的责任。由于兽医社会地位偏低且专业性特强,难以从社会上吸纳到所需要的优秀人才,不得不采取“近亲繁殖”和“自我膨胀”的方式解决,“子承父业”、“半路出道”的现象比较多见。他们之中大部分没有经过专业知识培训,对新知识和新技能的吸纳能力较差,不对其进行职业道德和专业技能的培训,很难适应新时期动物防疫工作。因此必须加大乡镇兽医和防疫人员的技术培训力度,提高兽医业务综合素质,确保重大动物疫病防疫工作的质量。应该在行业中逐步推行官方兽医制度,逐步实行执业兽医制度。各地要通过成立兽医行业协会等方式,实行行业自律,规范从业行为,提高服务水平。

切实加强兽医行业工作能力建设。要重视和加强兽医教育,保证人力资源储备,提高从业人员素质。加强兽医科学研究,完善动物疫病控制手段,建立健全风险评估机制,提高科学防治水平。加强对外交流与合作,积极参与国际兽医事务,跟踪研究国际动物卫生规则,及时调整和完善国内相关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