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与动力工程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新能源与动力工程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新能源与动力工程

新能源与动力工程范文1

关键词 能源与动力工程 实验室建设 节能创新 人才培养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ki.kjdks.2017.03.022

0 引言

能源与动力工程是一门培养能源动力学科领域的专业技术人才的专业。当今国家“十二五”规划把单位GDP能耗在“十一五”基础上下降16%作为目标,节能减排迫在眉梢。面对国家及世界节能减排的大形势,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义不容辞承担起了本专业应尽的义务。有人称实验室是大学的核心竞争力,[1][2]高等学校对人才的培养离不开实验设备和实践教学。毫不夸张地说,实验室建设水平的高低,已经成为衡量一所院校办学水平及人才培养高低的重要标志。但是随着科技社会的进步,传统模式的实验教学已远远不能满足学校学生对实践创新能力培养的发展。因此,完善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的实验室建设,使它紧密结合节能创新型人才的培养,是当今全国乃至世界培养优秀节能创新型人才的迫切需要。

1 实验室建设及节能创新人才培养现状

当今各高校的实验室普遍存在着实践教学理念落后,教学体系不完善,实验设备陈旧落后,实验室管理体制封闭落后等问题。而高校肩负着为国家输送人才的重任,这就要求各高校培养的人才应该能够适应社会经济科技的不断发展、具有扎实可靠的科学文化知识、保持高度的创新能力及精神。然而能动实验室也像其他专业一样存在着普遍的几个问题,难以适应培养新型高素质人才的需要。

(1)实践教学理念落后。传统教学理念认为,实践教学是依附于理论教学的,所以在教学上,实验教学一向不如理论教学那样受到重视,人们往往忽视基础课及专业基础课的实践教学环节对培养学生的基础能力及科技创新能力的作用。错误地认为实践教学是理论教学的依附品,实验课不过是理论课的陪衬,实践教学人员只是教学的辅助人员。

(2)实验设备陈旧落后、数量少。高校的实验室建设及维护普遍存在经费少的问题,实验室的设备很多是刚组建时购买的,笨重陈旧、技术性能差,并没有随着教学任务的变化更新换代。现有的实验设备台套数少,实验教学学时又有限,造成实验课时学生往往是每5~10人一台设备,学生不能得到充分的操作机会,导致个别同学在实验的操作过程中滥竽充数,自己不动手,只是为了来实验室签到,应付授课老师,课后又抄袭其他同学的实验数据及报告。[3][4]最终导致学生得不到充分的动手能力训练,极大地影响了学校创新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

(3)实验教师参差不齐,实验技能不高,工作积极性低。大多数高校的实验教学人员被划为教学辅助人员,地位及工资待遇水平均低于教学及科研人员,同时受到培训提升的机会也少很多,一般能力强的R等嗽倍疾辉咐词笛槭夜ぷ鳌R虼耸笛榻淌Χ游樗刂始澳芰Σ尾畈黄耄人员不稳定,专职的实验教师缺口大,职称及学历低。各高校往往是在安排完教学科研的人员后才进行安排实验室专职教师,甚至个别高校的实验教师专业不对口,实验技能水平很低,工作积极性不高,只是应付工作。

(4)实验室管理体制封闭落后。实验室管理封闭,限制了学生利用课外业余时间进行实验学习的机会。由于高校实验室管理体制不健全,管理人员有限,导致很多良好的实验设施设备闲置,不能被充分利用。设计型、综合型实验要求学生自己设计实验,从问题的提出、实验方案的设计到最终实施以及得出结论,都应该完全或主要由学生来操做完成,而目前实验室的封闭管理并不能满足这种需求。同时实验室管理分散、各自为政,再加上教学经费不够充裕,使得实验教学体系不完整,科学实验能力不创新不够现代化。管理的缺失极易造成实验室低层次重复建设,并且很难跟踪科技发展前沿、组建高水平的实验室平台。分散的管理也造成了设备的使用效率低下,更不利于实验教师队伍的引进、提高与培养。实验教学管理体系长期以来都缺乏整体的优化和相对独立的管理运行。

(5)人才培养教条。目前的实验室对人才的培养不注重创新性,只是简单地将基础理论演示或让学生按部就班的操作一遍,迂腐教条的按照陈旧的办法机械授课,根本不给学生创新的机会。学校或者国家会有一些创新性实验的竞赛等却很难实施下去,往往结果都不理想,没有实现真正的创新。

2 节能创新型人才培养的实验室建设探析

节能创新型人才的培养不能只靠理论教学,非常关键的一环就是在实践中培养。通过对能源与动力工程实验室的建设改造,培养出不仅有深厚的理论基础更要有扎实可靠的动手实践及创新能力的当代大学生。

(1)转变实验教学观念,提高对实验教学的认识。加强实验室的建设,首先要转变认识观念,提高对实验教学在高素质人才培养中地位的认识。实验教学与理论教学具有一样的地位,两者之间相辅相成,相互补充。实验教学不是理论教学的验证场所,更不是为其辅助的教学场所,而是学生从中获取知识、激发内在潜能的关键场所,应当将实验教学作为高校学生,特别要作为高等职业技术学院学生学习的重要手段。要尽可能做到实验教学独立设置课程,使其连贯化、系统化。观念上要明确:实验教学不只是培养学生认知能力的目的,更关键的是培养学生的发现能力、分析能力、动手能力、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同时要认识到实验室是实践教学的主要基地,是培养高素质节能创新型人才的主战场,真正加大建设实验室的力度。

(2)加强实验教学教师队伍的建设,提高专业技术人员素质。人是决定性的因素,建立一支作风过硬、素质优良、结构合理、事业心强且稳定团结的实验教师队伍,是节能创新型实验室建设的重中之重。实验教学想要培养具有科技创新精神和科研创新能力的学生,就必须有一支高素质的实验教学教师队伍。实验室教师不仅要有深厚的理论基础,更要具备很强的专业动手能力和科技研发能力。对于验证性实验,实验教师要讲解精练、生动,对各种仪器、仪表操作熟练,检查、排除故障迅速,示范性强;对于综合、设计性实验,实验教师讲课要目的明确、条理清楚,有很强的工程实践能力和动手能力;对于创新性实验,则要求实验教师有较强的创新思维能力,接受新知识快,有很强的科技研发能力。因此,建立一支高素质的实验教师队伍尤为重要,没有一支高素质的实验技术队伍,培养高素质的学生只能是一句空话,不可能落到实处。

(3)优化实验内容,编写高质量的实验教学教材。实验教材是进行所有实验教学的基础,做好实验教材编写尤为重要。实验教材的教学内容,要跟上专业教学改革的步伐,要淘汰落后的、过于肤浅的项目,增加反映时代特色的新内容新方法。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的实验教学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基础实验,包括《工程热力学》、《传热学》、《流体力学》、《燃料及燃烧》等内容,实验教学就要根据其教学要求把知识点覆盖到位,以利于专业课的学习;另一部分是专业实验课,包括《工业炉窑》、《锅炉》、《热工测量技术》等,以为以后的专业技术工作奠定基础为宗旨,综合各门专业课的知识独立开设能动类实验课,设计好设计性实验、验证性实验、创新性实验及综合性实验。编写实验教材,除了要具有正确的思想观念和相当高的科学技术水平外,更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和开发能力。

(4)提高实验教学质量,改革实验方法及手段。实验教学的内容是教学的灵魂,实验的方法及手段反映了总体的教学水平,所以提高教学质量是一个永恒主题。实验教学应当充分利用现代科学技术,特别是高新技术,要大胆革新实验方法及手段,加强实验效果,提高实验的效率。当前将计算机的网络技术、多媒体技术及仿真技术引入实验室,并实施开放式的实验教学,将极大地丰富实验教学的内容,将当今先进的节能理念及技术引进实验室,更加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开拓创新精神和节能创新能力。

(5)理顺实验室管理体制,建立健全实验教学的管理体系。随着时代改革的深化,质量将代替数量成为一个实验室发展价值的重要判别标准。高校实验室的现代管理体制将取代传统老套的管理模式,将创新和服务代替生硬和无效的实验室管理。实验室的管理要走资源化集约化管理的路子,逐步现实验管理的集约化和信息化。同时加强实验设备的共享与流通,优化实验教学资源配置,发挥现有实验资源效益的最大化。从根本上建设科学、合理、完整的开放型实验室。建立起“热工综合应用实验室”、“流场综合分析开放实验室”、“热工检测开放实验室”等技术含量高、实验手段先进前沿的实验室,并尽快建立起适应理论教学任务的实验教学管理体系。使实验室教学管理中心真正成为实验教学的实体,更有利于人尽其才、物尽其用,充分发挥实验室在节能创新型人才培养的作用。进一步加强深化实验室教学改革的任务任重而道远,培养具有高素质的新型人才,需要广大的实验工作者更新观念、勇于改革、锐意进取、不断创新。

3 结束语

实验教学,在目前的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教学环节及人才培养环节中是一项较薄弱的环节,应该合理规划形成产、学、研齐头并进,同时有力促进学生在节能专业领域的思维发展,是一直存在而且尚未得到有效解决的问题。上述讨论是在我校实验教学建设、不断整合改革专业实验室及各实验教学项目、同时合理搭建实验教学及科研平台的基础上形成的。实践证明,开放的实验思路、合理的整合实验资源、构建校园内外共享的实验平台,对实验室的建设及节能创新型人才的培养极其有效。

参考文献

[1] 赵跃民.实验室是大学的核心竞争力[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5.24(2):1-4.

[2] 杜镰.工业设计实验室建设与探索[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0.27(2):139-142.

新能源与动力工程范文2

1、能源与动力工程:此专业学生主要学习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的基础理论,学习各种能量转换及有效利用的理论与技术,受到现代动力工程师的基本训练,具有进行动力机械与热工设备设计、运行、实验研究的基本能力。

2、能源与环境系统工程:此专业培养具备宽厚热科学理论和能源与环境系统工程知识,能从事清洁能源开发、电力生产自动化、能源环境保护、制冷与低温、空调和储能、空调与人工环境等领域的设计、研究与管理的跨学科复合型高级技术人才。

3、新能源科学与工程:此专业面向新能源产业,根据能源领域的发展趋势和国民经济发展需要,培养在新能源科学研究及其利用的技术开发与实施等方面既有扎实的理论基础,又有较强的实践和创新能力的专门人才,以满足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对该领域教学、科研、技术开发、工程应用、经营管理等方面的专业人才需求。

(来源:文章屋网 )

新能源与动力工程范文3

热能与动力工程所研究的内容主要是指热能与动力之间的合理转化。在实际应用的过程中,可以依赖于多种不同的方式,实现热能动力或热能电能的合理转换,以促进能源的高效率利用,发挥其在提升经济效应水平方面的重要价值。结合实践经验来看,热能与动力工程的应用在解决能源利用问题方面有着非常重要的价值,直接关系到电力企业的经济效益水平。当前实践中,热能与动力工程涉及多个学科,且各个学科相互关系非常复杂与系统,后期应用中还可以支持电能与机械能的相互转换,为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奠定了非常良好的基础。从专业构成的角度来说,热能与动力工程的研究内容可以划分为以下几个专业模块:第一是建立在热能转换与利用基础上的热能动力及其控制工程(包括新能源的开发、能源环境利用工程在内);第二是建立在内燃机及其驱动系统基础之上的热力发电机及汽车工程;第三是建立在电能转化为机械功基础上的流体机械与制冷低温工程;第四是建立在机械功转化为电能基础上的火力火电与水利水电动力工程。

二热能与动力工程对经济环境的影响

1)从经济角度来说

热能与动力工程在我国的经济发展体系中有着非常普遍的应用,涉及多个相关的行业与领域。包括电力、钢铁、金属、石油,以及建筑在内的多个行业领域在自身发展过程中均对热能有着相当大的需求。当前已形成的风力发电技术以及动力发电技术能够通过一定的技术手段,将动力能转化为电力,从而为电力事业的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支持,为社会大众创造更加良好的生活环境。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来看,电能是整个经济发展体系中的基础与支柱,热能与动力工程的应用势必会为电能的发展营造一个更加良好的环境氛围,以促进社会经济的良性发展。当然,在这一过程中,新能源的有效利用是实现社会健康可持续性发展的主要动力,因此必须充分结合社会发展的现状,最大限度地利用并促进新能源的开发,以创造出更加丰富的社会经济价值。

2)从环境角度来说

结合我国各个行业领域对能源的利用现状,发电功能的实现主要是通过煤炭或石油等常规能源来实现。然而,传统意义上的生产方式无法控制污染物的排放。在此类常规能源转化为电能的过程中,势必会排出大量的有毒有害物质,所产生的物质不但会造成环境污染,同时也会对大众的健康造成危害。为了促进经济水平的高速发展,很多时候会忽略环境保护的重要性,最终对整个生态环境造成非常不良的影响,当然也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很大的不变。而在电力生产中通过对热能与动力工程的应用,能够很好地缓解生产中存在的困境,通过对各类清洁能源的综合应用,减少生产过程中排放的污染物质,减轻环境污染,不但符合社会发展需求,还能够为社会大众提供优良的生活环境,促进社会和谐可持续发展。

三热能与动力工程的创新应用

1热能与动力工程在锅炉及热电厂中的应用现状

1)热能与动力工程

得益于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以及信息技术的应用使得其能够被应用在锅炉中。锅炉是由外壳以及锅炉使用过程中的电器控制系统组成,锅炉在使用过程中主要是燃烧的过程,鉴于燃烧使得锅炉产生极大的热能,在炉底安装控制器就是为了能够随时监控锅炉的运行情况,这也是保护锅炉安全的重要手段之一。在锅炉实际运行过程中,其自身就会形成一个自我保护系统,它会将一定的机械热能转化为其他能量以达到保护自身的目的,但是,意外在所难免,往往或因为这部分转化的能量而烧坏锅炉,因此,必须要对锅炉的运行进行智能化的管理与控制,从而能够有效地使锅炉的运行精密度得到提高。

2)热能与动力工程的应用

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第一,在节流调节中改变工作状况可能会造成不小的节流损失,但在温度恒定的条件下,截流调节的负载适应性明显高于喷管调节,因此节流调节多适用于容量较小的机组;第二,喷管调节是在满足负荷适应性的基础上,为了能够提高汽轮机的工作效率,达到平衡各种不同汽轮机的调节以及变化。

2热能与动力工程在锅炉与热电厂中的技术创新

1)在热能与动力工程研究

领域中,如何实现对锅炉在燃烧过程中热能的转化工作是非常重要的问题之一。在本领域技术创新的发展过程中,锅炉的作业方式转变为了智能式,可促进锅炉稳定性以及安全性的提升。同时,考虑到燃烧期间的空气、燃料与锅炉温度之间有非常密切的关系,因此可以通过对预设值的综合比较实现对锅炉性能的合理检测。同时,工作人员也可以通过开展模拟实验的方式,准确地评估锅炉内部的气体流动情况,预先设置模拟数值,评估不同速度下所形成的矢量图,按照这种方式构建仿真锅炉风机翼型叶片,以此为边界层分离关系的研究提供参考依据。

2)在热能与动力工程的研究

领域中,可以通过合理利用重热现象的方式,根据热电厂的实际运行情况,科学确定重热系数,以达到减少能量损失的目的。与此同时,从调频角度上来说,相较于一次调频模式而言,二次调频的精确性更高。在电网频率保持恒定的条件下,可以通过智能调节的方式对二次调频预先设置对应的方程式,以实现对机组的重分配与组合,满足控制功能的要求。

四结语

在现代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背景下,各行业领域对于能源的需求呈现出了相当显著的增长趋势。在能源生产与利用领域中,热能与动力工程的建设发展受到了各方工作人员的高度关注与重视,其应用范围也呈现出显著的拓展趋势。为了充分发挥热能与动力工程的应用功效,必须重视对本领域相关知识点的研究,以便真正意义上掌握热能与动力工程研究精髓,通过积极展开热能与动力工程科技创新的方式,促进工作效率的提升,改善能源利用率。只有做好科技创新方面的工作,方能创造更加丰富的经济价值,同时达到缓解环境问题的目的。

五总结

新能源与动力工程范文4

关键词:节能减耗热能与动力工程

1热能与动力工程概况

能源既包括水、煤、石油等传统能源,也包括核能、风能、生物能等新能源,以及未来将广泛应用的氢能。动力方面则包括内燃机、锅炉、航空发动机、制冷及相关测试技术。热能与动力工程能够实现能量的转化,热能在一定装置的作用下,将其转化成动力能源,并将动力能源转换成热能和电能,在能量转化期间,最终实现获取我们想要的电能。煤炭厂、电厂在生产能源时,为了确保能源的顺利转化,需要遵循能量守恒定律,所以热能与动力工程对能源的生产发挥了巨大作用。虽然热能与动力工程能量的转换看似简单,但转化的过程十分复杂,而将热能与动力工程合理地运用于传统工业的生产,能够提高能源生产效率。

2我国传统工业遇到的发展困境

2.1重工业化产生的环境污染问题

重工业化的快速发展,带来了中国经济的一定时期的高速发展,但也给中国生态环境带来了不少不良后果。如河北、山西、河南、湖北、辽宁等地的重工业城市的河段绝大部分受到严重污染;有近3亿的农村人口饮用不合格的水质;工业污染物堆积成山;全国出现大面积长时间段的雾霾污染。这一系列生态环境问题给我国的发展提出严峻警告,其中我国的重工业化发展中出现的高污染、高物耗、高能耗问题对于我国的环境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因此,在新的历史发展时期,我国的相关重工业必须认清当前的历史任务,一方面促进效益的提高,一方面应当把节能降耗放在发展的历程中。

2.2技术创新力度不够

当前,传统工业内部鼓励员工创新不足,对创新型人才的激励与培育机制也不够完善。部分传统工业在企业创新中缺乏总体规划、盲目引进和重复引进高新技术现象十分突出,引进技术在很大程度上演变为提高企业的生产装备水平。作为技术引进者的传统工业战略性不强,从引进的技术类型来看,真正有世界先进水平的产品制造核心技术所占比重小。从技术引进的消化吸收情况看,大部分传统工业企业只是静态引进了先进的高新技术,而未形成“引进—消化—吸收—创新”的动态新模式。因此,当前有必要增强传统工业技术创新能力,建立以企业为主体的技术创新体系。

2.3新型技术在传统工业中应用不足

比如,热能与动力工程致力于如何更高效地利用能源,相关研究层出不穷,但是传统工业实际上并未主动将相关技术引入到生产经营中。传统工业企业作为进行传统工业升级的主体,是传统工业升级的起点,因此应提高新型技术在生产经营中的应用。

3热能与动力在传统工业中的应用

3.1利用多级汽轮机的重热现象提高电能

多级汽轮机在运行过程中,会产生重热现象,上一级汽轮机损失的热能能够被下一级汽轮机所利用,所以有效利用多级汽轮机的重热现象,可以使得热能与动力工程合理地运用于电厂中。在发电机运行过程中,工作人员应该将重热系数控制在最佳范围内,通过调节重热系数,从而提高发电机发电的效率。由于不同发电机组从设计上有较大的差异,所以其重热系数并不完全相同,最佳的重热系数应该控制在0.04~0.08,此时多级汽轮机的重热现象才能得到有效利用,而且使得发电机组达到最佳的运行状态。由此可见,将热能与动力工程合理地应用于电厂中,可以提高发电机发电的效率,从而提高电厂电能的产出。

3.2提高汽轮机的射水抽气器系统

在火电厂的应用我国是世界上少有的以煤电为主的一次能源国家,火电厂能源消耗非常大,而且对生态环境污染严重。因此有必要对火电厂整体的生产运营做一次整体的规划与设计,其中热能与动力工程的应用对于火电厂减能降耗非常重要。对于中小型水电机组凝汽器而言,抽气器选用射水抽气器更为明智,因为射水抽气器对凝汽器的真空和工作效率有直接的影响。与射汽式抽气器比较,采用射水式抽气器,能够减少耗在射汽式抽气器上的蒸汽量,且不需要制冷器,提高了火电厂的经济效益和工作效率。

3.3优化强化传热在实践中的应用

21世纪以来,我国面临着能源短缺的局面,能源转化消耗量过多一定程度上加剧了这一局面。因此,改善能源转化效率有利于我国节能降耗目标的实现。在动力、冶金、化工、石油、材料工程、电子、核能等多方领域都不可避免地涉及热量的传递及强化过程,换热器作为一种传热设备在能源生产中起到关键的作用,强化传热是实现换热器高效、连续工作的主要途径,总体来说,能达到提高现有换热器换热能力、强化工作条件、减少工作阻力等作用,对于能源生产中热能的有效传输及强化意义重大。因此,利用热能与动力工程对现有工厂中的传热器进行改进,优化强化传热在能源生产中的应用,对于节能降耗又是一大利器。

4结语

能源危机、环境问题已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约束因素,对于城乡居民生活满意度、幸福感也有重要影响。新的时代背景下,我国要走可持续发展道路,必须优先将节能降耗放在企业发展的目标中。节能降耗是一个涉及多领域、多系统、多环节的庞大工程,先进的科技是确保企业运转高效、优化设施的基础,科技创新依赖于先进的理论应用于实践中并不断得到新的发展。加强热能与动力工程的应用有利于传统工业优化升级,对新能源的应用发展也具有重大意义。

参考文献:

[1]陈雨沁.关于能源与动力工程的节能技术探讨[J].新校园旬刊,2015(10):192~192.

新能源与动力工程范文5

关键词:新能源科学与工程;实践教学;远程监控

近年来,能源科技日新月异,风电等新能源快速发展,新能源领域的人才培养日益受到政府、高校和社会各界的广泛重视[1]。2011年教育部批准设置新能源科学与工程专业本科专业(080503T),全国许多高校纷纷增设新能源科学与工程专业,2012年原有的风能与动力工程和新能源科学与工程合并统一调整为新能源科学与工程,如何办好战略性新兴产业背景下的新专业是一项全新而艰巨的课题。作为传统能源特色高校的风电等新能源学科和专业发展面临着许多新的挑战,由风能与动力工程专业调整转变过来的新能源科学与工程专业人才面临诸多现实和复杂的研究课题[2],正在进行中的新能源专业人才培养应该予以及时解决。本文将结合校企共建远程监控中心建设项目的实践,探索一种新型的实际教学模式。

一、新能源专业校外实习面临的挑战

新能源专业的实践教学模式的探索和实践是一项十分紧迫的现实任务。新能源专业直接面对新能源产业的生产一线,具有很强的工程实践性,实践教学必须与生产实践相结合,需要有良好的实验环境和实践基地[3]。学校办学应与企业需求紧密结合,加强校企双向调研,优化新能源专业设置及相关课程设置,修订专业教学计划,共同培养出更多符合企业需要的高素质的实践型人才。在长沙理工大学的新能源专业的培养方案中,有两次校外集中实习和两次校内集中实践教学环节,探索有效可行的实践教学模式是一项重要的任务。风电专业校外实习面临较大的实际困难。长沙理工大学开设的“新能源科学与工程”专业主要面向风力发电生产一线,实习单位主要为建成运行的风电场,而当前周边的风电场大都建在远离市区的山顶,风电专业学生实习路途遥远、费用高、费时长、交通不便、安全隐患重重,而且风电场一般不能为集体实习的师生提供住宿和饮食条件,生活极为不便,给校外实习的经费、实习时间、安全、住宿和生活带来很大困难,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实习效果。为了破解这一难题,结合智能风场和互联网+行动计划,学校在产学研合作的基础上,开创性地探索校企共建远程集中监控平台,探索校企联合人才培养的新模式。

二、校企共建风电远程集中监控平台建设的可行性分析

远程监控技术成熟。现代远程监控与诊断模式是随着通信、计算机和网络技术发展而产生的[4],其特点是现场的采样设备将各种传感器获得的设备状态信息转变成数字信号后,通过网络传送给远程诊断工程师[5]。基于计算机网络技术的远程实时监控系统不仅可以实现异地控制,也可实现多风场大范围的资源共享。采用无线通信技术为安装具有开通快捷、维护迁移方便、造价低等优点的监视控制和数据采集系统已经运行使用多年,技术成熟、性能稳定可靠[6]。校企共建远程集控平台和校企双方经济效益显著。将新能源发电远程监控中心建在学校校区,企业可以节省房屋建设或租赁费用;企业可以充分利用学校的相关资源和校区内完善的生活设施,降低运行成本和员工的生活成本。另外,企业投资建设新能源发电远程监控及仿真中心,学校则可节省新能源发电远程监控中心的建设成本;新能源发电远程监控中心由企业对其进行运行维护,学校还可节省新能源发电远程监控中心的运行维护成本。这种模式能充分发挥新能源发电远程监控示范效益、人才培养效益、科研效益、社会效益。学校在全国电力行业特别是中南地区电力行业有一定优势,为企业的相关业务向中南地区电力行业推广有一定较好的作用。人才培养效益主要是为学校能源类本科生提供认识实习、风电场运行与维护实习、风电机组远程监控实习基地;为研究生提供新能源技术领域的课题研究机会,特别是风电场远程监控和故障诊断的机会。在新能源发电远程监控建设和运行中开展科研合作能使校企双方共同受益;新能源发电远程监控与仿真中心建成后,可以对湖南省新能源发电进行监控和故障诊断,对相关人员技术提供培训服务,还可作为示范中心向全国相关单位推广。

三、新能源校企共建共享新模式的构建

学生在校内能借助“远程监控”完成运行跟班实习,充分利用多风场、多机型和多种风资源状况的实时运行情况,全面提高实习效果。建立一套具有统一软、硬件架构平台的集中监控系统,满足新能源自身监控需求及企业对所辖风电场、光伏电站的集中监管、调度控制,为新能源领域相关教师及工程技术人员提供科研平台。随着装机容量的快速增长,以及电网公司对风电场、光伏电站调度规划的需求,企业在借鉴国内外风电集中监控系统建设经验的基础上,建立了一套具有统一软、硬件架构平台的集中监控系统,可以满足新能源自身监控需求,同时公司可对所辖风电场、光伏电站的集中监管、调度控制,实现湖南区域风场群、光伏电站群的远程监控和管理。企业还充分利用学校能源动力学科的优势,合作开展新能源发电领域科学技术研究,以及开展下属企业新进员工开展业务培训。这种模式能很好地破解实践教学难题,全面提升专业办学水平。在整合学校特别是能源动力工程类学科现有技术机构、设施设备、人才队伍的基础上,建成新能源发电远程监控与仿真中心、新能源发电远程监控与仿真产学研基地,以及“新能源发电远程监控与仿真大学生实践教学基地”,实行统一的运行管理机制,从而大力提升学校新能源发电远程监控与仿真中心水平,推动学校新能源发电技术领域科学研究、学生实习、社会服务等方面的健康、协调和可持续发展,保障学校新能源发电技术大学生校内实习基地目标的顺利实现。

四、新能源远程监控中心建设的内容

根据项目建设目标,拟建的“新能源发电远程监控与仿真中心”建设内容主要分为“新能源发电远程监控平台、新能源发电实习实训平台、新能源发电关键技术研究与开发平台、学术交流与培训中心”等四个主要部分。1.新能源发电远程监控平台。主要由企业负责建设。根据公司的发展规划,该平台将纳入该公司下属十余个能源开发项目,总规划容量达1000MW以上。具体建设内容分为软件、硬件两大部分。软件部分包括大容量实时/历史数据库、报表系统等;硬件部分包括采集设备、存储设备、传输设备、互联互通设备等。2.新能源发电实习实训平台。主要由学校负责建设。利用该平台可对在校学生开展各项实践教学活动(包括认识实习、运行实习、仿真实习、毕业实习、新能源综合实验、创新性实验、课外科技活动等),年均达1000人次以上。具体建设内容包括场地建设、相关设备及仪器仪表建设、师资队伍教室、文档资料建设等。3.新能源发电关键技术研究与开发平台。校企合作共建科研和实验平台,对新能源发电的关键技术难题(如新能源发电并网技术、先进控制技术、状态监测与故障诊断技术、风资源评估及风功率预测技术等)联合攻关,合作开发科学研究项目,建设内容包括场地建设、专用工具和仪器仪表、测试及分析软件等。4.学术交流与培训中心。主要由学校负责建设,可承接企业员工培训、相关教师的工程化锻炼及业内学术交流等,培训人工年均人次数达50人次以上,每年教师赴企业进行工程化锻炼3—5人次,每年不定期举行多场次以上学术交流活动。建设内容包括培训教室、会议中心等场地建设、培训计划制订、培训教材编写、工程案例准备等。

五、新能源专业多环节实践教学的效果

在中心建设和运行过程中,研究新能源实验课程、核心专业课程的课程设计、仿真实习、认识实习、运行实习和毕业设计等环节的调整,实验室和实习条件的建设方案等。这主要包括以下方面内容:新能源专业实践教学内容和环节的研究、省部共建风能与动力工程专业实验室功能的调整与改造、新能源实验和实践教学环节教学质量标准的研究、新能源新增实践教学条件的建设方案研究。利用笔者所在高校“电力生产与控制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的优质资源,高标准建设新能源发电过程仿真实验室。产学研结合不仅是新能源这样的工科专业人才培养的必然要求,能使学校学科和教学受益,同时也应做足做实让企业获利,实现双赢,这样的产学研合作模式才能真正发挥其应有的效能。本文不仅为高校新能源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提供一种新思路,也为企业的校企合作提供有用的参考。

参考文献:

[1]李俊峰,蔡丰波等.2014中国风电发展报告[R].2014.

[2]陈建林,陈荐.新能源科学与工程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究[J].中国电力教育,2014,(22).

新能源与动力工程范文6

[关键词]热能动力;能源利用;特点

中图分类号:TM6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7)17-0012-01

1、简述热能动力工程

1.1 热能动力工程的基本定义

热能动力工程培养的是掌握现代能源科学技术,信息科学技术和管理技术,从事热能动力设备及系统的设计、运行、自动控制、信息处理、计算机应用、环境保护、制冷空调、能源高效清洁利用和新能源开发等工作的知识面广、基础扎实、创新能力强的复合型高级人才。毕业后基本就业于热力发电厂及电力公司、电力设计研究院、大中型用能企业、政府规划和环保部门、制冷和空调设备企业、高等院校等领域,从事设计、运行、自动控制、信息处理、环境保护、清洁能源利用和新能源开发等类型公司。

1.2 热能动力工程中的不同专业方向

热力发动机及汽车工程方向:掌握内燃机或透平机原理、结构、设计、测试、燃料和燃烧,热力发动机排放与环境工程,能源工程概论,内燃机电子控制,热力发动机传热和热负荷,汽车工程概论等方面的知识。制冷低温工程与流体机械方向:掌握制冷、低温原理、人工环境自动化、暖通空调系统、低温技术学、热工过程自动化、流体机械原理、流体机械系统仿真与控制等方面的知识。使学生掌握该方向所涉及的制冷空调系统、低温系统,制冷空调与低温各种设备和装置,各种轴流式、离心式压缩机和各种容积式压缩机的基本理论和知识。水利水电动力工程方向:掌握水轮机、水轮机安装检修与运行、水力机组辅助设备、水轮机调节、现代控制理论、发电厂自动化、电机学、发电厂电气设备、继电保护原理等方面的知识,以及水电厂计算机监控和水电厂现代测试技术方面的知识。

2、当前热能动力工程的定义和现状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国家教育部在颁发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中把热能动力工程从几十个分支专业压缩成为9个专业,再随着后来的发展教育部颁布的新专业目录中再将上述的9个专业统一为热能与动力工程专业,这也使得热力动力工程发生了质变。所谓“热能动力”也可以称之为热能动力系统工程,它是指热能安全、低污染、高效地转换成动能,给电厂的生产和发展提供原动力。

热力动力工程主要是对热能与动力方面进行深入的研究,是跨热能与动力工程、机械工程等学科领域的工程应用型专业。热力动力主要学习机械工程、热能动力工程和工程热物理的基础理论,学习各种能量转换及有效利用的理论和技术。多能源互补与多功能综合是当代世界能源动力系统发展的主要特征和趋势。热能动力多联产系统是一个多种形式原燃料及电能等能源输入、多种形式产品及热能动力等能量输出的复杂系统。随着经济的发展,能源、环境问题日益突出,由此而诞生的能源、环境、经济等综合的评价准则受到重视。

3、热能的特点以及利用

3.1、热能的特点。现阶段当中,人类所使用的热能,主要是通过一次能源的转换而得来的,所以,分析热能的特点,需要从以下三个方面来入手进行:(1)太阳能及其能量的转换。太阳能,通过对植物的照射,进而使植物的内部存有的叶绿素,发生一系列的能源转换以及光合作用,进而将太阳能转换成为生物的质能,而太阳能的光,则是经过热量的转换以及点的转换,进而成为我们所使用的能源物质;(2)燃料化学能及其转换过程。燃料化学能的转换,主要是通过燃烧的方式,将存在于其中的化学能,转换成为热能,进而再通过相关的技术手段,将其转换成为人类生活和生产所需要的机械能,例如常见的汽轮机等,其工作的方式,就是首先将化学能源,转换成为蒸汽的热能,进而再通过相关的设备以及技术,将汽轮机之内的热能转换成为机械发动所需的机械能;(3)热能的转换,其中主要包括两种能量的形式,即电能以及机械能,电能包括热电发电机,而机械能,则主要有汽轮机以及内燃机。

3.2、热能的利用。热能在我国许多行业当中都有着广泛的运用,并且,在国民经济当中,也占据了核心的地位。总的来讲,热能的相关利用,在以下几个行业当中最为广泛:电力工业,热能动力工程在其中有着非常重要的应用,在核发电、火力发电等装置设备的使用之中,热能动力工程及相关的技术,是其工作的基础;钢铁工业,尤其在高炉炼铁、炼钢以及轧钢等工艺当中,应用极为广泛;相关的有色金属工业,其中包括有铝、铜等有色金属,其冶炼,均使用的是热能;化学工业,在化学工业的相关应用之中,合成氮、酸碱等的相关生产工艺程序,主要使用到的是热能动力工程之中的技术手段,以其基本的原理来作为理论依据;石油工业,其中包括石油的采集、冶炼、运输等等多个环节,都运用到了热能动力工程当中的相关技术理论;机械工业以及相关的建筑工业,包括材料的生产、材料的制造、相关工艺锻造、焊接技术以及铸造等,都有热能的利用;交通运输领域当中,包括汽车、轮船、飞机等的使用;农业生产以及水产养殖等方面,也有着广泛的运用,包括蔬菜的温室培养、鱼池的加温加热、电力方面的农业灌溉等方面,均有着广泛的使用。同时,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之中,热能也有着广泛的使用,例如冬天之时的供暖设备等。根据上述的分析,可以看出,热能及其相关的动力工程,在人们的生活以及生产当中,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是一项极为重要的能源,下文将针对热能的特点,进行深入细致的探究,帮助在日常的使用过程当中,发挥出更大的效应。

4、对热能动力工程设计的整体规划设计

4.1 制定初步的设计方案

在充分考虑客户的需求上,结合建筑物本身的功能,确定热能动力系统目标。对实施所选用的技术、实施步骤和经费等情况进行论证,然后用通俗易懂的语言、直观的图表制定出初步的设计方案。热能动力系统工程初步设计方案的制作一般包括三个步骤:第一,要涵括整体目标系统的概貌。第二,要确定目标系统的整体结构。第三,要对包括系统的目标、系统的实施计划、系统的布线结构、系统的经费概算等子系统进行描述。

4.2、分析客户的需求,做好客户的沟通

设计人员首先需要了解客户各方面的需求。一方面可以通过其他工作人员采集的客户的信息材料了解客户的需求。另一方面O计人员可以通过直接和客户谈话、讨论、分析等方式了解客户的需求。要从设计的功能、性能,以及费用等方面对客户进行沟通。在充分了解客户需求的基础上根据设计人员自己的技术水平来进行合理的热能动力设计。在设计的过程中遇到问题的时候也要和客户进行及时的沟通,适时地改动设计方案。

4.3、研究设计方案的可行性

设计方案初步确定之后,要研究设计方案的可行性:分析目标热能动力系统技术是否先进,方案的具体实施是否会遇到障碍,方案中的计划经费是否符合实际施工,经济效益是否合理等。只有设计方案具有以上的可行性,才能进入下一步的热能动力设计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