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教育与道德教育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法治教育与道德教育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法治教育与道德教育

法治教育与道德教育范文1

现如今,我国的教学规模不断扩大,每年的大学生人数逐年增加。大学生的教育问题一直是人们关注的焦点。加强大学生的法治教育道德教育,提升大学生的道德素质,提高其法律意识,也是现代教育的基本需求。因此本篇文章主要针对当下大学生的法治教育和道德教育的发展进行了具体分析。

【关键词】

大学生;法制教育;道德教育

大学生教育在我国的教育事业中占据十分重要的地位。提升大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也一直是教育的重点内容。大学生个人的思想素质,会直接影响到其今后的发展。加强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是我国大学教育的重要内容。

1大学生法制教育的重要性及其发展措施分析

我们处于一个讲法律讲文明的时代,人们的法律观念和法律意识也逐步增强。在维护个人合法权益、保障自己的切身利益时,法律成为了保护自身权利的有效武器。大学生是国家培养的重要人才的主要渠道,在今后从事的各项工作中,掌握必备的法律知识也成为了大学生教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一方面,加强大学生的法治教育,可以构建良好的校园氛围,促进校园的和谐化,有助于形成优秀的学风。另一方面,加强大学生的法治教育,为社会各行各业输送人才奠定基础。法律知识是每个人必须要了解的,很多知识都是与个人的生活息息相关,掌握基本的法律知识,对于个人今后的学习、生活、工作都是大有裨益的。加强大学生的法治教育,促进法治教育的发展,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展开。

(1)注重大学生的学法实践教育。大学校园中的专业千差万别,不同专业对学生自己要求也是不同的。例如法律相关专业和非法律相关专业的学生,对于法律知识的了解,完全不是同一个层次。为大学生构建一个良好的法律素质教育氛围,对于开展大学生的学法实践教育非常重要。各大高校可以结合学校的实际发展需求,建立相应的法律咨询中心,帮助大学生了解更加全面的法律知识。学习法律知识的方法多种多样,相关教师可以组织与法律知识相关的法律知识竞赛、讲座,并在校园里面开设相应的法治宣传展览,让更多的学生及时地获取更多的法律知识。

(2)努力提高大学生的法律意识。个人意识会潜意识里影响到个人的行为。大学生是属于受到高等教育的人才,他们对于知识的理解能力、接受能力会比没有接受高等教育的人要好的多。大学生在大学校园中也会遇到很多的问题,甚至有些学生因为自己的一念之差造成很多的悲剧,触犯了法律。为了更好地加强大学生的法治教育,高校应该适当的开设相关的心理学相关课程,心理学课程可以让学生清楚自己内心存在的问题,便于及时的让教师了解,从而解答学生的心理问题,促进学生思想水平的提升。高校内部会对应地开设很多的心理咨询机构,咨询机构的工作人员可以是大学老师、也可以是专业的学生,给学生提供免费的心理咨询。大学生的个人心态变得积极向上,无形中也会增强自身的法律意识,对于推进大学生的法治教育非常有帮助。

2大学生道德教育的重要性和发展措施分析

一个人的道德素质会直接影响到其个人的为人。对其今后的生活、工作、学习都会有必然的影响。不论是国家发展的相关政策,还是受到文明社会的熏陶,加强大学生的道德教育,俨然成为了大学生教育的重要内容。推进大学生的道德教育,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阐述。

(1)对大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爱国是作为每一个中国人必须具备的基本素养。大学生接收的信息渠道非常多,信息种类稂莠不齐。在开设相关的相关课程中,教师要注重爱国主义内容的教学。

(2)加强宗族教育、民族教育。我国是由56个不同的民族共同组成大家庭,需要合理的进行民族政策教育,加强对少数民族的关爱。国家在很多的政策上给予了少数民族更多的优惠、扶持,最大程度的帮助少数民族学生。与个人的家庭、成长背景有很大的关系,针对有特殊的学生,要尊重个人行为。同时在大学校园内,可以适当宣传党的宗教政策,帮助少数民族学生正确认识宗教的本质。我国不同民族的也各有不同,尊重别人的,加强民族教育。

(3)进行文明规范教育。个人的行为规范,可以从某一个层面反应出个人的思想道德素质。大学生在提升自身素质的同时,要从自身做起,从小事做起,约束自己的行为,规范个人的行为。例如积极向上的学习态度、艰苦朴素的生活作风,以及文明礼让的行为规范等等,都属于思想道德教育的范畴。加强当代大学生的道德教育,提升其道德水平,需要从多个层面进行加强。

3结语

综上所述,大学生的法治教育和道德教育的开展,对学生的个人发展有直接的影响。提升大学生的法律意识,强化其法治教育,逐步规范其个人道德行为,有利于提升大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构建文明、和谐的大学校园,推进大学教育的发展。

作者:王小梅 单位:海南经贸职业技术学院

参考文献:

[1]苏振芳.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必须重点研究的几个问题[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13(01).

法治教育与道德教育范文2

[关键词] 大学生;道德教育;法治教育;有机结合

[中图分类号] G641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1008-2549(2017) 03-0058-02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两项重要内容是道德教育与法治教育,但长期以来,道德教育是各高校对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中比较重视的内容,而对法治教育却有所忽视。人们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关键时期是在大学期间,教育倾向不合理会对大学生的道德素质和法律素质的形成提高产生不利影响。如果高校在对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中采取相应的措施,将法治教育与道德教育有机的结合起来,会有助于促进大学生形成良好的道德素质和法律素质,甚至会在很大程度上提高高等教育的人才培养质量。因此,加强对大学生法治教育和道德教育有机结合路径的研究,对于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意义重大。

一 法治教育与道德教育的辩证关系

法治教育是指通过对公民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进行“依法治国”方略的宣传和教育,培养和发展公民法治意识及其用法治意识指导自己行为的一种活动。[1]道德教育是对受教育者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施加道德影响的一种活动。法治教育与道德教育两者具有相通性。一般而言,刚性的道德教育与他律的道德教育接近于法治教育,柔性的法治教育与自律的法治教育类接近于道德教育。法治教育和道德教育是辩证统一关系,是相互联系、相辅相成、不可分割的。

首先,法治教育的基础是道德教育。学者李交发在《法制建设论》中指出:“任何外在的刚性的法律只有诉诸于人的内心情感,获得人们自觉的道德支持,才会真正的发挥作用。[2]单纯依靠外在的强制力来保障法律顺利实施是不够的。法治教育必须以道德的自觉意志为基础,让守法成为人们的主动行为。道德教育只有得到了公众的自觉支持,法律的权威地位才能稳固,法治教育的目的才能得以实现。

其次,法治教育是道德教育的保障。通过对法律和道德关系的分析可知,道德发挥作用主要依靠劝诫、建议和自身觉悟等主观方式,那么道德教育的主要方式也是依靠个人内心的自律和良心的谴责。现实生活中的矛盾和问题是尖锐和复杂的,此时单纯依靠道德的“自律性”就会远远不够。法治教育则大不相同,因为法律后果往往伴随着国家强制力的执行,带有一定的惩罚性,正好弥补了道德教育的软弱性和局限性。

最后,法治教育和道德教育相互渗透、相互补充。法治教育和道德教育的关系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相互融合,不可分割。其根源是由法律和道德的相互作用决定的。法律和道德既不是分离关系,又不是包容关系,而是一种各自独立、双向互动、相互交叉的互补关系。但凡法律所禁止的行为,也就是道德所禁止的行为;但凡法律所鼓励的行为,也就是道德所提倡的行为。

二 我国高校法治教育与道德教育的困境

法治教育与道德教育在大学教育中占有重要地位,在大学生的健康成长中理所应当地受到重视。大学生作为未来法治国家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其法制教育成功与否事关国家的发展及民族的振兴。[3]反观我国高校法治和道德教育在大学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尚存在诸多有待完善的地方。

(一)我国高校法治教育建设存在的问题

在当代中国,大学生法治教育主要侧重于对大学生传授专业的法学知识和理论,并指导大学生学会用法律手段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不受侵害。法律本身就是一门实用性很强的学科,只要将它放在实践中并指导实践,法律就会发挥自身的价值和作用。但现实教学过程中很多院校把本来就讲解不多的“法律知识”再次减少,甚至有些院校将法律教育等同于道德教育,混淆二者的关系,并按照道德教育的方法来指导法律教育。这样不但造成大学生尤其是非法学专业的大学生,在有限的课堂时间里获得的法律基础知识极为有限,难以实现法治教育的目的性,更加难以提高学生的法律素养,长此以往,还将使校园法治教育遭受“冷落”,丧失其应有的功能和价值。 据了解,现阶段我国高校对大学生进行法治教育的宣传,除了最基本的课堂讲授外,也仅仅是通过邀请校内外的专家对学生进行法治教育的相关报告。总之,法治教育方式狭隘的局限于课堂教学显然是不够的。这种单调的方式无法引起大学生的兴趣和重视,更无法对营造法律文化氛围产生帮助。

(二)我国高校道德教育建设存在的问题

我国高校教育方针是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综合型人才。道德教育和综合素质的提高在一定程度上要超过单纯的文化课程学习。可是一些高校在人才培养中一直存在“一手硬、一手软”现象,主要表现在两方面:一方面是指“智育一手硬、德育一手”。以成绩代替一切、分数高于一切的 “重智轻德”现象已经成为现代高校教育的主要弊端之一。这样做完全违背了我国提倡开展大学生法律和道德教育的真正目的――陶冶大学生精神情操、培养高尚品格、提高法律素养。另一方面和高校法治教育模式相似,对大学生道德教育的过程也偏于程序化和模式化。高校的道德教育运作模式依旧以“一言堂”为主,教师和学生道德层次和精神层面的交流和沟通不够深入甚至出现欠缺,从而导致高校道德教育难以触动学生的感情和思想,难以引起思想道德上的共鸣。

造成我国高校法治教育和道德教育困境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笔者认为最主要的原因就是部分高校在对大学生进行道德教育与法治教育的过程中,没有将道德教育与法治教育有机结合起来,甚至将道德教育与法治教育割裂开来,这些就会使得道德教育缺乏法治教育的制度保障,法治教育缺乏道德教育的内在支撑,不能很好地促进和实现道德教育与法治教育之间的优势互补,最终导致大学生的道德素养和法律素养提高滞后于大学生健康成长的要求。总的说来,原因在于思想和行动两个层面的道德教育和法治教育分离。

三 法治教育与道德教育有机结合的路径探究

从我国高校法治教育和道德教育的现存问题来看,法治教育与道德教育的有机结合已然刻不容缓。针对两者的有机结合,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第一,转变思想观念,提高思想。大学生处在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也是大学生形成道德观念和法律意识的关键时期,这一时期的道德教育和法律教育教学工作如果得以加强,必然对学生的学习和今后的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所以,高校需要加强思想观念的转变,促进思想认识的提高,在注重其它学科知识教育教学工作的同时,也应该重视道德教育和法律教育工作的开展,并积极采取相应的措施应对课程体系的设置、师资队伍的配备、教学时间的安排等各方面,以便大学生道德教育与法治教育的有机结合得以更好的推动。从大学生自身而言,也要高度重视自身法律意识培育和道德素养提升。根据唯物辩证法的内因和外因辩证关系原理,内因是事物发展变化的根本原因,决定事物的性质;外因是使得事物变化发展的重要条件。促进和加强大学生法治教育与道德教育的有机结合,不仅要依靠高等院校和社会环境等外在条件的努力,还要从大学生自身角度加强法律意识与道德素养有机结合的培育。只有从内外两个方面相互结合共同努力,才会更好地促进事物的发展;只有全社会和高等院校以及大学生协同努力,才能更加有效地促进法治教育和道德教育的有机结合,高校对大学生的法治教育与道德教育才能由内而外产生更好的教育效果。

第二,提高任课教师素质。在教育实践活动中教师起着主导的作用,这就决定了实现教育的目的是需要教师去实施的。教育活动是由教师来设计、引导和组织的,也就是说,整个教育过程的发展和教育目的的实现是需要教师开展和推动的。因此,实现道德教育与法治教育的有机结合,任课教师所起的作用是毋庸赘述的。一方面,高校要加强对任课教师的引进工作,积极引进教学能力较强、具有创新意识的任课教师。完善教师队伍的建设,从而使得法治教育与道德教育的工作得到更好的开展。另一方面, 高校要重视教师的培训工作,通过各种方式,例如:进修、访问、参加会议,等等,让任课教师的教学水平得到不断的提高,更新任课教师的知识和促进任课教师思维方式的转变,以便道德教育和法治教育工作得到更好的开展。另外,高校还要注重任课教师科研能力的提高,以便任课教师的理论研究和学习得以完善,丰富自己的理论修养,以更好的开展道德教育和法治教育教学工作。

第三,将法治教育和道德教育结合于社会实践之中。大学生道德观念和法治意识的养成,既要靠教育来引导,也要靠法律和规章制度来约束。科学合理的规章制度,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机制有机运行的重要保障。西方发达国家学校德育的一个重要的成功经验就是,学校重视对德育工作的领导,加强德育的制度建设,促进道德教育与法治教育相结合。借鉴和对照国内外的经验,促进法治教育与道德教育在实践中的有机结合,我们需要把法治教育与道德教育作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一项基础性教育,融入到学校规章制度的建设和完善中,通过制定一系列的规章制度和道德规范来约束大学生,使他们的思想和行为更加理性和合乎社会的要求。社会实践教育是课堂教学的延伸,是理论联系实际的桥梁,是对大学生进行法治教育与道德教育的重要途径。但是长久以来,我国各大高校的法治教育与道德教育都是偏向于基础理论的灌输,与社会实践相脱离,这不利于培养大学生良好的法律素质和道德素质。社会实践法是一种培养受教育对象实际能力的教育方法。教育者要明确认识到社会实践对理论教学的互补作用,尽可能使更多的学生接触社会现实,结合社会现问题对学生进行生动、 直观的道德和法治教育。

综上所述,法治教育与道德教育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法治教育与道德教育既具有各自的特点,又能够相互弥补,因此,教育者今后在进行法治与道德教育的教学中需要采取相应的措施,促进二者的有机结合,只有这样才能促进各大高校法治教育与道德教育的稳定、高效、发展,最终实现各大高校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目的。

参考文献

[1]石雁.法治教育中的思想政治教育渗透[J].观察与思考,2013(2):86.

法治教育与道德教育范文3

关键词:道德教育;法律支持;公民

公民道德就是围绕公民权利义务关系,反映公民对待个人与国家、与社会、与他人关系的道德观念、价值取向、行为规范等。公民道德教育的实施可以极大地提高人们的主体意识和责任感,强化人们对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和法律制度的认同。法律与道德教育息息相关,公民道德教育离不开法律的支持。

一、公民道德教育中法律支持的必然性

法律与道德相辅相成,辩证统一。从维护社会秩序、保障社会稳定来说,法律具有重要作用。为了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必须加强道德教育,运用法律的手段来规范人们的行为,公民道德教育需要法律的支持。

(一)公民道德教育中法律支持是社会全面发展的重要条件

道德教育是传播先进文化的重要载体和重要内容,是社会全面发展的重要条件。随着经济全球化时代的到来,社会文明呈现出健康向上的良好态势,为道德教育迈出了新的步伐。但是,目前道德教育存在着许多问题,在某些地方和某些领域还存在着道德沦丧、是非混淆和极端个人主义等现象。这些问题若得不到及时有效的解决,必然损害正常的经济和社会秩序,损害社会发展的大局。当前,我们进行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就必须在法律的支持下,大力加强道德教育。法律作为规范化、制度化、客观化、权威化的社会意识,对道德教育有着强大的支撑作用。而道德教育通过法律的不断支持,逐步形成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与法律相配套的道德体系,形成良好的社会道德风尚。

(二)法律支持是公民道德教育向广度和深度发展的要求

道德规范是在长期的社会生活中逐渐凝聚而成的,是一种软性调节,具有明显的非强制性特征。在一个充满复杂利益关系的社会里,只有道德存在是绝对不够的,社会需要另外一些约束机制来明确道德规则的内容和范围,这些约束机制就是法律。法律以明确性、制度性和威严性弥补了道德教育的不足,它把基本的道德义务以法律的形式确认下来,将其系统化、具体化、明确化,使道德原则成为易于遵循且带有法律权威的广泛行为准则,在一定程度上保障了道德规范的实现。目前,社会正经历着多方面的变革。面对世界范围内各种思想文化相互激荡的局面,面对人们对精神文化需求不断增长的形势,面对市场经济体制带来的某些负面效应,道德教育出现了许多新情况、新问题和新矛盾。这些问题的解决要通过立法活动使一部分最基本、最重要的道德规范制度化、明确化,再通过司法活动使这部分明确化了的道德规范取得国家强制力的支持,以法律来推进道德建设。否则,没有一个有效的约束与奖惩机制,公共服务意识无以确立,道德高尚者最终只能成为社会中的弱势群体,其结果或被同化,或归于消亡,道德教育也就无从谈起。

二、公民道德教育中法律支持的表现与特点

法律和道德都是规范人们行为的重要手段,但二者又有着各自不同的特点和作用。法律体现着统治阶级的意志,它对社会关系的调节,主要是以国家机器(警察、法庭、监狱等)为后盾,靠法律制裁这种强制手段起作用的。道德则是诉诸人们内心的道德信念,通过教育的手段,形成广泛的道德舆论及良好的道德环境,来增强人们的道德责任感,提高社会成员的道德觉悟。

(一)公民道德教育中法律支持的表现

法律对道德教育的支持是在道德教育过程中,通过法律所包含的精神、规范、制度、环境、文化等内容,对人们的行为产生规范、引导、确认、限制或保障作用,来培养人们的道德意识和道德责任感,建立与社会经济相适应,与法律相配套的社会道德体系的社会实践活动。法律对道德教育的支持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法律直接把社会道德中最低限度的义务法律化,使之取得全社会一体遵行的法律强制;二是法律通过奖励或惩戒等手段促进道德水平的提高;三是法律的实施过程也是对社会价值观进行道德整合的过程。

(二)公民道德教育中法律支持的特点

法律的制定与实施过程,从某种意义上说,也是公民进行自我道德教育的过程。法律对道德教育的支持,不仅表现在同违法、犯罪作斗争方面,而且还表现在表扬和奖励先进,树立先进典型方面。因此,道德教育的法律支持,主要是以法律自身高度的思想内容和崇高的道义精神,以它对人们行为的规范作用,来培养人们的道德意识和道德责任感的。可见,道德教育中法律支持的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法律对道德支持的强制性。法律把社会道德的基本原则和要求确认下来,使之具有法的属性,成为法律上的义务,要求全体公民一律遵行,没有例外,体现了法律对支持道德建设的强制性。第二,法律对道德支持的创新性。道德和法律同属于上层建筑,各有其独立的理论体系。道德建设的法律支持则是在理论上对二者的嫁接,是优势上的互补而不仅是简单的叠加和罗列,体现了在科学理论上的创新性。第三,法律对道德支持的先进性。社会发展到现阶段,一方面多元的文化环境和思想意识使得社会环境空前活跃;另一方面,社会的良性运行对个体成员的道德要求越来越高,时代呼唤合适的制度和理论指导。道德建设的法律支持正好是社会所需,体现了社会的发展要求和先进性。第四,法律对道德支持的目的性。在法律实施过程中,通过肯定合法行为,表彰、奖励先进典型,惩罚违法行为,打击犯罪活动,可以教育人民遵守法律,改恶从善,起到了道德教化的作用。第五,法律对道德支持的辩证统一性。道德建设的法律支持体现了事物之间联系的必然性。道德和法律虽是不同的治理手段,却可以在道德建设的法律支持上达到二者的辩证统一。

三、法律支持公民道德教育的途径

道德教育是一个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必须综合运用各种手段,在坚持道德教育的同时辅以法律手段,强化法律的支持作用,结合道德的软约束和法律的硬控制。

(一)在普法过程中宣扬和表彰高尚的道德行为

法治教育与道德教育范文4

关键词:初中政治;道德与法制;教育

初中时期的学生,都处于青春期,他们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还没有形成,他们对于这个世界还没有准确的认识,甚至对于道德都没有足够的了解,更不用说法律。所以,对这个时期的学生进行道德与法律的教学就显得尤为重要。如果在这个方面不对他们进行教育,他们可能在这个美好的年纪因为年轻、因为不懂而违背道德、触犯法律,犯下一些悔恨终生的错误。所以,作为初中政治老师的我们,就有责任、有义务教育我们的学生什么是道德、什么是法律,帮助他们。使他们对于道德和法律有一个最基本的认识。那么,我们怎么才能更好地开展道德与法制的教学呢?接下来,我将结合自己的教学经验对于这一问题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从生活中进行渗透

其实,道德与法律与我们最大的联系就是在我们的实际生活中。所以,@是我们的道德与法制的教学最好开展的一个方面,也是最需要从这方面着手进行教学的。在现代社会,时代对于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人才不仅需要有的才能,更要拥有良好的道德品行和良好的心理素质。人才在处理事务时,需要拥有良好的业务能力;在利益的诱惑面前,能够坚守道义;在法律面前,绝对坚守底线。所以,我们在进行道德与法制教学的时候,首先就应该从生活方面进行入手,给学生营造一种良好的氛围。我们应该多多组织道德与法制的相关活动,多多宣传相关的知识,使学生能在无形之中被感染。我们也可以给校方提建议,在全校范围内普及这种知识,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观念。毕竟,这类知识的学习并不仅仅是为了考试,最重要的事学生将他们记在心上,在生活中能够真正用上。

二、在常规教学中进行渗透

其实,道德与法制的渗透不仅可以发生在学校的校园生活,也可以发生在初中政治常规教学过程中进行渗透。我们在实施过程中应该注意学生的接受程度、理解能力。然后有针对性地选择一些相关知识在政治教学中进行渗透,使学生学有所得、学以致用。

1.从日常生活中入手

道德与法律不是什么空中楼阁,他们就与我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从出门坐车排队到买到劣质商品投诉,它们都与我们的生活有着这样或者那样的关系。所以,我们一定要将道德与法制的教学与我们的日常生活联系起来。我们在进行渗透这一方面的知识时候可以多多举一些与我们日常生活贴近的事,让学生了解道德与法制无处不在,也提高他们的道德还有法制观念。比如,老师可以用捡到他人钱包的事例,从道德和法律两个方面进行讲解,让学生知道拾金不昧不仅是一种有道德的行为,更是一种法律的规定。这样,就可以让学生看到即使是生活中的小事也离不开道德与法制,也能提高他们的思想道德修养和法律意识。

2.从时事生活进行讲解

道德和法律不仅是与我们的日常小事有关,也和我们的国内、国际的大事息息相关。很多的事件无论是从道德还是法律方面都值得我们进行考量。另外,时政也是考试的常考点,从这些方面进行渗透不仅可以帮助学生提高这方面的意识,还可以帮助学生分析时政的能力,提高分析能力,为考试做准备。

三、利用教材进行道德与法制教学

现在,课堂教学仍旧是我们中学政治课的主要形式,因此,我们的道德与法制教学最基本的还是要从教材入手。对于初中的学生来说,对他们进行良好的道德教育,使他们良好的思想道德修养对于一个人成长的意义;引导他们正确认识世界,形成正确的三观;使他们具有能够直面挫折、不怕困难的勇气,以适应现代社会的需要。另外,对学生进行法律常识的教育,能使他们对于法律有一个基本的了解,使他们具备最基本的法律意识,使他们能够自觉遵守我们国家的宪法和法律,依照法律来规范自己的行为。而我们国家也认识到了这些方面,在我们的教学任务中就有明确的要求,在我们的教材中就有这方面的知识,所以,我们就应该充分利用教材、利用课堂,帮助学生,学习好道德与法制的相关知识,形成良好的观念。

道德与法制的相关知识的学习对于初中时期的学生来说,是非常重要的,能够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三观,帮助他们树立法律意识,使他们避免因为道德的缺失和法律意识的淡薄而误入歧途。所以,身为一名初中政治老师的我们,就应该明确自己的责任,从各个方面渗透我们的知识给学生,让他们在无心和有意之中都能得到正确观念的指引,帮助他们走上一条更为正确的道路。

参考文献:

法治教育与道德教育范文5

加强法制教育,必须把社会教育、学校教育、家庭教育、自我教育和文化艺术教育有机地结合起来,发挥整体教育的作用,形成法制教育的网络。法制教育的途径和方法具有警示性,告诫受教育者不得以身试法,不得先明知故犯而后纠正。

2.道德教育的途径与方法

道德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它包括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和个人品德几个方面。社会公德重在宣传倡导,家庭美德重在培养和传承,个人品德重在通过各种方式陶冶。不管采取何种途径,道德教育都必须遵循个体品德形成的一般规律,即“知、情、信、意、行”。

3.道德意识提高法

通过促进教育对象的道德意识由关于道德的客观认识上升到主体意识和价值观的高度,道德规范从外在的规则变成内在的规则,促进道德观念的变革、发展与扬弃等,提高教育对象的道德认知水平和道德评价能力,增强其对现代社会道德规则的理解、认同和遵守这些规则的自觉性。

4.道德情感培养法

运用道德情感培养法,首先要遵循和运用道德情感的规律,将道德情感的培养和道德意识的提高结合起来。同时,具体的道德形象能有效地激发人们的道德情感,通过树立道德榜样可以使人们更好地认识和感受到现代道德规范的社会价值,培养一种积极道德情感,能促进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的道德情感。

5.道德习惯养成法

道德习惯是经过较长时间逐渐养成的,因此在运用这种方法时要采取有目的、有计划地教育和长期地训练培养。通过强化道德意识、学习道德行为方式、练习道德行为、模仿道德榜样、克服不良习惯等许多具体方法,使社会的道德准则和规范成为人们的道德行为方式和习惯。另外,通过自身内在的思想矛盾运动,自觉接受外界的积极影响的自我教育法和进行实践教育的行为训练法都是道德教育行之有效的方法。

6.结论

法治教育与道德教育范文6

一、深入钻研教材,认真备课,精心选择教法

备好课是上好课的前提和保证。在新课改教材面前仍然是新手,故在课前做到认真备课,多方面去搜集与教学相关的资料。我根据教材内容及学生的实际,设计课堂教学,拟定采用的教学方法。在深入钻研教材和了解学生的基础上,认真写出了切实可行的学案,使每一节课都能做到“有备而上”。

二、精心组织课堂教学,提高教学质量

上好课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思想品德课与学生实际生活联系紧密,因此我在教学过程中将教学与实际紧密联系,切实解决学生生活学习中遇到的实际问题,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通过教学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正义感。学生在日常行为习惯、思想素质等方面有了较大改变。

三、大力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兴趣是学习最好的老师。通过我看天下事等活动调动他们的积极性,以促进教学效果的实现。

四、存在不足与今后打算

(一)在教学中,还存在许多的不足。比如:对教材内容挖掘的不够深,准备不足,方法欠妥;一些学生上课注意力不集中,小动作多;自己在学生思想教育过程中,对个别顽劣学生缺乏很好的耐心;在以后教学中我会不断努力,克服不足,总结经验,促进教学工作水平不断提高。

(二)课堂教学纪律把握不够严格;部分学生的学习态度不够端正,尚未转化成功。新课程的理念落实得不够到位,传统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成分还比较多。 针对以上不足,提出下列改进措施:

1、加强备课的针对性,努力服务于课堂教学和学生。

2、有意识地强化落实新课程理念,突出学生的主体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