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科学探究的定义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科学探究的定义范文1
[关键词] 就业口径;人才培养方案;课程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高素质人才的需求量呈不断上升的趋势,高等学校作为培养高素质人才的场所,承担着向社会提供高素质人才的责任,高等学校的毕业生理所应当成为社会的精英群体,但情况并不乐观,高校毕业生出现了就业难的问题。一方面社会上有人才需求,但却招不到人才,另一方面高校毕业生无法就业,这种现象的出现的原因是多方面,但根本的原因还在于高校人才培养方案没有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也就是高校并没有培养出社会所需要的高素质的人才。
高等学校的各专业的培养方案都要以社会需求为根本进行制定,才能适合社会发展的需要。就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以下简称计科专业)而言,随着信息社会的建立,对计算机人才需求不断加大,但计科专业的毕业生却出现了就业困难的问题,这是一个相互之间矛盾的问题,化解这样的矛盾的根本途径,就要根本改变目前落后的人才培养模式,要以拓宽大学生生就业口径为目标全面的修订计科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
哈尔滨华德学院作为以应用本科教育为主的普通高校,在2012年就组织了以人才需求为中心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修订,哈尔滨华德学院的计科专业就是通过深入调查研究,以社会对人才能力需求为切入点,以拓宽就业口径为目标修订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根据人才培养方案的执行效果分析,达到了预期目标,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显著的提高。
本文就以哈尔滨华德学院计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修订过程为例,从以下两方面简要阐述如何才能从专业培养中提高学生专业素质,拓宽大学生就业口径,提高毕业生的就业质量,破解就业难题。
一、以雇主需求为出发点,构建合理的专业课程体系,提高学生的专业素质,以拓宽学生的就业口径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企业用人标准和方法发生根本的改变,企业人才需求已经趋于理性,已经从人力密集型向素质密集型转变,也就是企业更重视员工的综合专业素质,更需要能够为企业发展提供帮助的人才,而不需要只能够完成简单工作的人才。高等学校作为人才的“工厂”,理所应当应该培养出能够适合企业需要的人才,这是高等教育的根本任务。基于这一点,在计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修订过程中,不再只是课程的增加与减少,而是认真对行业对人才能力需求情况进行深入的调查研究之后,对课程体系进行合理的调整和配置,让学生从专业课程的学习中获取更专业的知识。我们深刻的认识到,企业是雇主,雇主需求是第一位的,以雇主需求为出发点,进行专业课程的调整,增加以训练综合运用知识为目标的综合实训项目的专业课程,减少与学生专业素质培养关系不大,与实际工作不够紧密的专业课程,合理优化专业课程体系,建立适合专业需要的课程体系,通过这样课程体系的训练,这样可以提高学生的专业素质,进而拓宽学生的就业口径。
二、改进专业教学方法,创新教学模式,采用分层次教学手段,培养多层次人才
随着我国居民生活条件的改变,高等学校学生的性格发生根本性的改变,学生的个性越来越独立,思维越来越发散,传统的人才培养方法,已经不适合现代学生的特点,需要改革。虽然调整制定了新的计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优化了课程体系,设置了适合当前社会需要,符合计算机技术发展趋势的课程。但这些并不能说明完全可以培养出企业需要的人才,并不表明我们计科专业的毕业生就是合格的。原因在于还没有根本的解决教和学的问题,实际上要让学生学好,必须首先教好,只有教好才能培养出高素质的人才。那么如何才能教好现代的学生呢,答案就是改变教学方法,采用分层教学手段,根据学生的专业兴趣情况和职业取向,开展教学工作,创新教学模式。对于专业兴趣高,技术能力强的学生,引导其从事专业研究,加强专业训练,对于专业能力一般的学生,可以引导其学习适合自身特点的知识,充分发挥每名学生的能力和潜质,以便培养出高素质的多层次的专业人才。
科学探究的定义范文2
关键词:简单机械;定滑轮;动滑轮;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全日制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对于“简单机械”的要求是:通过实验探究学会使用简单机械改变力的大小和方向。可见,学生对于简单机械这一重要基础知识的掌握,不是通过教师的讲授来实现,而是强调让学生“通过实验探究”而获得的。目的就是使学生通过自主设计实验,学会运用科学的探究方法,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感受“成功”的喜悦,从而使学生在获取知识的同时科学素养得以提高。
教材中《其他简单机械》由三部分内容:定滑轮、动滑轮的定义,定滑轮、动滑轮的特点及滑轮组三部分的内容组成,三部分花一个课时完成,内容太多,学生的探究活动无法很好地展开。因此,本人将教材的内容分为两个课时完成,此教案设计仅由定滑轮、动滑轮的定义,定滑轮、动滑轮的特点两部分内容构成。在教案设计中,本人将定滑轮、动滑轮的定义由直接给出改为由学生自己设计装置而引出,使学生获得更多的体验。
二、学生分析
1.学生年龄特点和认知特点
据J.piaget的认知发展阶段理论,九年级的学生正处在思维的转型期,是科学思维能力、概念转变能力飞跃发展的时期,同时学生的自主意识开始增强,喜欢按自己的意识办事。
2.学生已掌握的基础知识与技能
通过长期的训练学生已具备初步的设计探究、实际操作、小组合作和分析归纳能力。通过前面杠杆的学习,学生也了解了对简单机械的研究主要着重在省力的情况,运动距离的情况等方面。
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认识定滑轮和动滑轮;
(2)知道简单机械的一些应用。
2.过程和方法
(1)通过观察和实验,了解定滑轮和动滑轮的结构;
(2)通过探究,了解定滑轮和动滑轮的特点。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了解简单机械的应用,初步认识科学技术对人类社会发展的作用。
四、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重点:定滑轮、动滑轮的力学特点。
难点:动滑轮省一半力的条件。
五、教学准备
1.实验器材
铁架台、滑轮、细绳、钩码、刻度米尺、形形的弹簧秤、天平、计时器等。
2.学生分为4人一组,共11组,各组选定1名召集人,1名记录员
科学探究的定义范文3
一、新课程习题不必过分强调学科自身的逻辑体系和概念、规律的严密性
课程标准不从学科的角度追求知识的全面与完整,对于概念、规律不过分追求表述的准确性、逻辑关系的严密性,而是全面考虑课程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的教育作用。因此,习题设计在知识双基的要求方面有所降低,而对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要求有所提高。
教学大纲的习题反映了对物理概念和实验现象的记忆要求,强调概念定义的背记和定义关键字词的是非判断,旧教材的课后练习是记忆型的、辨别型的概念填空题为主。而在新课程标准的习题设计中,对温度的概念不是停留在字面上,而是能够对常见的温度有一个较准确的估计。并有意留下空间,让老师组织讨论,引导学生利用概念分析和说明有关事实和现象,体现了新的课程价值观。
二、新课程习题设计要引导学生开展科学探究,体现学生动手动脑能力
过去学生主要以被动的形式学习知识,新物理课程强调科学探究在学习中的作用。让学生经历科学探究的过程,不但可以学到科学知识,练习操作的技能,而且能够进一步激发学生对于科学的兴趣,懂得认识未知事物的方法,发展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因此,新课程习题设计也要注重引导学生开展科学探究,体现学生动手动脑学物理。
例如:
(1)实验探究“烧不着的布条”。
(2)观察并探究电冰箱中的物态变化。
(3)根据蒸发致冷的道理设计一个保存食物的装置。
(4)观察并探究高压锅的工作原理。
三、新课程习题设计要体现加强科学技术、社会的教育,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科学探究的定义范文4
关键词:探究式教学;高中物理;课堂教学
在新课程改革的推动下,探究式教学在学校教育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并且从当前的情况来看,它在高中物理教学中的实施取得了一定的成就。然而,受多种因素的影响,探究式教学仍然存在着一些问题。为了使探究式教学在高中物理课堂中具有更强的适用性,我们有必要对它在高中物理教学中的实施加以分析与探讨。
一、探究式教学概述
探究式教学最早由美国教育学家杜威提出,到如今它已经演变成一种科学有效的教学方式,并逐渐在世界范围内得到传播与应用。关于探究式教学的定义,学界目前还没有一个统一的说法,然而可以确定的是,探究式教学在重点在于探究,中心在于实验活动。因此,笔者认为探究式教学就是一种通过实验活动来探索和研究规律以及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的教学方法。
二、探究式教学在高中物理教学中的实施
1.明确探究目标
在高中物理教学中,实施探究式教学的第一步就是明确探究目标。对此,教师可以通过对学生进行调查的方式来找到学生的学习兴趣与爱好,并据此给学生制订专门的探究目标。
2.为学生创设探究情境
探究情境是保证探究式教学成功的重要前提,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给学生创设科学合理的、逻辑严密的教学情境。例如,在对“运动的快慢的描述――速度”进行探究时,教师就可以这样创设情境:首先,向学生展示几组交通工具的照片,并提出问题:哪种交通工具是最快的?如何比较?其次,引出速度的定义:速度是有大小和方向的矢量。最后,教师提出一个例题,让学生进行计算与探究,从而明确速度的相关知识,比如,定义、计算方式等。
3.创新探究模式
在高中物理的探究式教学中,探究模式关乎教学的实际效果,因此,教师要不断地对现有的探究式教学模式进行修正,从而形成一个良性的循环,使探究式教学模式能够适应知识的更新与变化以及学生学情的变化。比如,教师可以通过研讨会的形式来与其他教师交流探究式教学经验,从其他教师的探究式教学中找到闪光之处并加以吸收,同时也要虚心接受其他老师的批评意见,勇于承认教学中的错误或者是失误。
教育实践证明,探究式教学能够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效率,深入挖掘学生的学习潜能。因此,广大教师要积极探讨探究式教学在高中物理教学中的实践应用,从而使物理教学水平得到进一步的提高。
科学探究的定义范文5
一、在概念的教学中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进行探究性学习
概念的形成有一个从具体到表象到抽象的过程,学生获得概念的过程,是一个抽象概括的过程。对抽象数学概念的教学,更要关注概念的实际背景与形成过程,让学生体验一些熟知的实例,克服机械记忆概念的学习方式,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教师在这个过程中只是一个组织者、指导者和参与者。
比如函数概念,学生很难理解课本中给出的定义,教学中不能让学生死记硬背定义,也不应只关注对其表达式、定义域、值域的讨论,而应选取具体事例,使学生体会函数能够反映实际事物的变化规律。如先让学生指出下列问题中哪些是变量,它们之间的关系用什么方式表达:①火车的速度是每小时60千米,在t小时内行过的路程是s千 米;②用表格给出的某水库的存水量与水深;③等腰三角形的顶角与一个底角;④由某一天气温变化的曲线所揭示的气温和时刻。(①②④均为教材例子)然后让学生反复比较,得出各例中两个变量的本质属性:一个变量每取一个确定的值,另一个变量也相应地唯一确定一个值。再让学生自己举出函数的实例,辨别真假例子, 抽象、概括出函数定义,至此学生能体会到函数“变”,但变化规律如何?教师要继续引导探究实际事例(如上例④),指导学生开展以下活动:①描点:根据表中 的数据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描出相应的点。②判断:判断各点的位置是否在同一直线上。③求解:在判断出这些点在同一直线上的情况下,由“两点确定一条直 线”,求出一次函数的表达式。④验证:其余各点是否满足所求的一次函数表达式。
二、在定理、法则的发现中进行探究性学习
探究性学习特别强调学生的感知、操作和语言等外部的实践活动,强调学生的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的交融、统一,使认知活动建立在实践活动的基础之上,用学习主体的实践活动促进学习者的发展。 前人总结的知识对学生来说是全新的,学习应是一个再发现、再创造的过程,教师要引导学生置身于问题情境中,揭示知识背景,从数学家的废纸篓里寻找探究痕迹,让学生体验数学家们对一个新问题是如何去研究创造的,暴露思维过程,体验探索的真谛。
如三角形内角和定理的教学,学生在小学时就知道把三个角剪下拼成一个平 角,从而得出三角形内角和是180度。但定理是要经过严密论证的,教师要引导学生探究这个“拼”的实质。学生的拼法大致有以下四种情形,教师让学生把“拼”的图形画下来,引导学生从拼法中探究证明的思路,自然地让学生接触到几何中添辅助线的问题,体会到添辅助线这一抽象的数学手段的来历和作用,同时定理的证明水到渠成。
三、数学问题在实际应用中的探究
教师应尽可能多提供一些现代生活中学生感兴趣的事例进行探究。如市场销售问题、办厂赢亏测算、股票风险投资、贷款利息计算、道路交通状况、环境资源调查、有奖销售讨论、体育比赛研究等等。如学习了函数和不等式的知识后,可以让学生计算有关经济问题。
例:有一批电脑,原销售价格为每台80000元,在甲、乙两家家电商场均有销售。甲商场的促销方法是:买一台的单价为7800元,买两台的单价为7600元,依此类推,每多买一台单价再减少200元,但每台单价不能低于4400元;乙商场一律都按原价打七五折销售。某校需购买一批此型号的电脑,请同学们帮学校算算,去哪家商场购买节约开支?
四、对实践性作业的探究
探究性学习的目标是很灵活的,没有像知识目标那样明确具体的要求和水平。探究性学习在内容上是开放的,在探究结果的要求上是开放的。探究性学习打破了传统教学在统一规定下的教学模式,为学生提供了大胆创新、实现自我超越的学习环境。学生在探究学习的过程中,能够大胆地怀疑,提出问题,探讨解决问题的方案,对不同的结果进行分析,培养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
科学探究的定义范文6
>> 浅析探究性学习资源在小学科学中的可用性 小学科学探究性学习资源可用性研究 小学科学学科中探究性学习资源的可用性与优化策略研究B 探究性学习在小学科学学习中的重要作用 探究性学习在小学科学课程中的实现分析 在小学科学课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探究性学习能力 浅谈化学学科的可用性学习 试论小学科学课堂探究性学习的教学策略 浅谈小学科学探究性学习的内涵 小学科学教学探究性学习的研究 设计的可用性探究 探究性实验在小学科学课中的重要性 关于小学科学教学中探究性学习的思考 如何在小学科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探究性学习能力 谈小学科学课堂教学中的探究性学习 浅谈探究性实验在小学科学课中的运用 小学科学课探究性学习浅析 谈小学科学课探究性学习 小学科学课程探究性学习研究 试论小学几何教学中的探究性学习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l)。该网站探究性资源的配备并没有依据教材版本和教材单元内容来进行,而是由教育专家选择各年级适合开展探究性学习的主题,根据主题进行资源设计、开发。目前该网站已经为小学教育提供了语文、数学、科学、社会四个学科的学习目标、文本资料、媒体资源、活动建议方案、学习评价等教学资源,其中,科学学科从三年级到六年级共涵盖28个主题和100多个子主题。
由于笔者主要从事小学科学教育,因此,本文以苏教版小学科学探究性学习为例,浅谈探究性学习资源在教学中的可用性。
一、探究性学习资源的含义
为了保证探究的条理性和严谨性,在进行可用性探究之前,我们有必要交待探究性学习资源的含义,及本文所限定的探究性学习资源的范围。
探究性学习资源的含义有狭义和广义之分。狭义的探究性学习资源是指学习活动中所选择的学习材料,而广义的探究性学习资源是一个综合性概念,除了学习所需的材料如文本资料、媒体资料、工具外,还包括教学环境、学习方法、活动方案和人力资源(主要是学生、教师)等实施条件和实施者。在本文,笔者提及的探究性学习资源取其狭义,即笔者在教学中对探究性学习资源的选取、组合是自由、灵活的,一切以有助于实现教学目标为准,不强制使用或不使用某种资源。
二、探究性学习资源可用性评价标准
可用性最初用于TT产品/系统的评价上,是IT产品/系统的重要质量指标。可用性的定义有许多,目前较常用的定义是1991年Shakel提出的:可用性是指技术的“能力(按照人的功能特性),它很容易有效地被特定范围的用户使用,经过特定培训和用户支持,在特定的环境情景中,去完成特定范围的任务”。根据这一定义,陈丹在《小学科学探究性学习资源可用性研究》一文中将可用性分为三个维度,即有效性、效率和满意度;其中“有效性”含有探究性学习资源与教学内容的相关度、资源模块设置与教师要求的匹配度、多媒体资源质量帮助教师开展活动的有效性、资源具备的探究性特征四项指标,“效率”含有教师获取资源的速度、教师获取资源时的操作便捷度两项指标,“满意度”含有资源对教师需求的满足度、教师比较探究性学习资源与其他资源的满意度两项指标。
总体上说,笔者对陈丹评价探究性学习资源可用性的标准是认可的。教师是探究性资源的使用者,对资源的优缺点有深刻体会,从教师的角度对资源进行评价无可厚非。然而,学生是资源的接受者,学生对资源的接受度、满意度也应影响着资源的使用效果;另外,随着计算机技术的不断普及,以及学生学习主体地位的不断凸显,探究性学习资源将会有越来越多的学生使用者。因此,笔者以为将学生对探究性学习的评价纳入探究性学习资源可用性评价中,更能保证评价的全面性和科学性。
三、探究性学习资源在小学科学中的可用性表现
1.探究性学习资源为学生搭建了观察、发现和动手的平台。在探究性学习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也就是说学生在探究性学习中是主动的一方,需要主动发现科学现象,并从中获取知识。探究性学习资源不局限于课本知识,因此,它为学生的探究活动提供了广阔天地。如在教三年级学生观察叶子时,可让学生以校园中的植物为观察对象,观察叶子的颜色、形状、纹理、气味等,并引导学生比较、统计同一棵植物的两片叶子的特点、两棵或者多棵植物的叶子的特点,引导学生得出“世上不存在两片完全相同的叶子”的结论。另外,教师可利用网络图片、视频,让学生观察不同季节中叶子在形态、颜色上的改变,拓展学生的视野,健全学生的认识。
2.探究性学习资源促进了师生互动。探究性学习需要教师引导学生带着问题有目的地学习,因此,教师需合理利用探究性学习资源,围绕教学目标,开展探究性活动。例如,在教三年级学生认识水时,教师以问题导入,让学生回忆生活中所接触到的水,然后通过让学生观看溪水、河水、海水、湖泊、地下水等水体的图片或视频丰富认识;继而借助各种容器、工具引导学生感知水的颜色、味道、气味等,从而认识和把握水的性质;接着通过将纸片、糖等物质放入水中的实验,让学生进一步掌握水可托举、能溶解物质等特性;最后提出开放性问题让学生探究水的用途。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的提问和学生的回答、学生的疑难和教师的解答都是师生互动的表现。探究性学习让师生共同参与探究过程,极大促进了师生交流互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