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媒体时代特征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自媒体时代特征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自媒体时代特征

自媒体时代特征范文1

关键词:微博客;服装评论;自媒体

中图分类号:J5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2)26-0287-01

自微博客正式引进中国以来,其强大的生命力和迅速攀升的用户数量引发了一场“微革命”。作为近几年新兴的一种网络形式,微博客可以说是微博不“微”,力量巨大,随之而来的“围脖文化”也已经成为人们茶余饭后讨论最为热门的话题。

微博客(MicroBlog),简称微博,是一种通过关注机制分享简短实时信息的广播式的社交网络平台,用户可以通过WEB、WAP以及各种客户端组建个人社区,并实现即时分享。微博是一个中国式的词汇,但这种互联网产品原型是美国的Twitter,用户在140字内发表信息,而这正是一条手机短信的信息长度,它的一个基本理念就是形成一种最简洁的互联网和手机的交互,文字、图片、视频、链接都可以嵌入其中,是一个自由的开放平台。所谓服装评论,是指评论者借用大众传播工具或载体,针对服装相关的各类现象、问题、事实直接表达自己意愿的一种介绍性、思辨性、描述性的论述形式。服装评论一直以来都是以一种时尚的自由的应用文体的姿态出现的,它的形式也是多元化的,不仅有纸质媒介的传统传播方式,还有电视媒体,以及各种互联网所具备的交互平台。

在微博客风生水起的今天,作为一种新型的网络应用形式,作为一种全新的网络交互方式,作为一种新生的媒体力量,微博客正以其“微薄”之力改变着世界,改变着我们的生活,同时,它也为现代服装评论赋予了许多新的时代特征

一、即时的高效。网络评论一直以来都具有其他传统媒体传播方式所无可比拟的优越性,信息传播快,时效性强是它的显著特点之一。微博评论自然也继承了网络评论的这一特点,并且更上一层楼,因为微博客不仅可以从互联网到互联网,最重要的是它打通了从手机到互联网,也许你不会随身带着笔记本电脑出门,但是你一定会带着手机,这一点变化是非常了不起的,这使得微博评论的时效性比起传统网络评论又有了巨大的飞跃。现代服装评论往往是与当下的时尚风潮和热门的新闻话题是紧密相连的,所以它讲求很高的时效性,利用微博客发表评论,操作简便,省时省力,没有了传统媒体评论所需要的制作周期、截稿时间等条件的制约,正如新浪微博的宣传口号那样“随时随地分享新鲜事儿”, 例如有一场服装秀,如果有微博客在场,利用手机在微博客上发表出来,其实时性甚至超过所有媒体,而你只要动下手指便可以观看或者发出评论,这就是“微博速度”。

二、简约化的传播。微博短小精悍,以140字为限,适应了现代人快节奏的生活,也带来了媒体内容、传播形式的深刻变革,继而对传统媒体造成现实的考验。在动辄上百万的微博粉丝面前,传统媒体奋斗了几十年的发行量、收视率明显处于弱势。面对微博的挑战,传统媒体积极融人其中,把微博作为辅助传播渠道。不论是历史悠久引领世界流行风潮的《Vogue》,还是针对时尚年轻人活泼无厘头的《昕薇》、《米娜》都在新浪网站开通了官方微博,都积极快速地融入了互动互融的新业态。微博的这一特征,也使服装评论的写作方式方法发生了改变,它促使专业服装评论人员要写好短评论,在快速即时的短新闻面前应力求将评论写得短些、再短些,不仅要短而且要契合实际要有风范、有深度。

三、自媒体的开放。网络评论与传统评论最大的不同就在于它的开放性,与传统评论相比,网络评论往往更能跳出评论写作的固定模式,个性化突出。微博客在形式上说是一种自媒体的媒介形式,这种形式为网络评论的开放性又带来一场变革。自媒体这一概念,最早出现在谢因?波曼(Shayne Bowman)和克里斯?威理斯(Chris Willis)联合提出的一份报告中:“自媒体是一个普通市民经过数字科技与全球知识体系相连,提供并分享他们真实看法、自身新闻的途径。”自媒体时代,受众与媒体的界限已经逐渐模糊,在微博中,所有的用户扮演着媒体与信息受众的角色,也就是“草根话语权”,也就是人人都可以是评论员。传统媒体当中的服装评论者主要有专业的业内人士和一些边缘人士,现在人人都可以发出自己的声音,表达以我,这使得各路评论铺天盖地海量化的袭来,一方面它拓展了我们的视野、开阔了我们的思路,但另一方面,很多普通大众水准不高,自身综合素养和专业理论知识都没有达到一定的水平,这样往往使我们看到的是一堆没有专业价值的评论甚至有的会混淆人们的视听。

今天,微博客已经影响了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它带给我们方便之余也带给我们更多的思考。相信随着技术的进一步发展,借助微博独特的传播机制下的现代服装评论也将会成为意义深远的研究课题。

参考文献:

自媒体时代特征范文2

【关键词】微时代 高校 思想政治教育

现代社会“快”字成为了社会发展的主流特征,短小精炼、方便快捷的信息传播方式也伴随着这一时代特征引领社会风潮,越来越多的事物被冠以“微”的名号,改变着人们的信息交流与社会活动的方式和渠道,高校学子们也悄然进入了一个信息传播速度更快、传播内容更具冲击力和震撼力的“微时代”。

一、微时代的含义与特征

微时代是以当下使用最广泛的微信、微博等为媒介传播平台,以短小精炼为文化传播特征,以方便快捷为迅捷传播特点的信息传播新时代。给予者可以通过百余字的描述来完成信息、情感宣泄乃至互动交流,而接受者可以在有限的时间内快速消化信息,同时也会使得接受者在有限的时间内获得更大范围的信息量,来满足自身对外界事物认知的渴求。而这种微时代的信息更会在极短时间内吸引受众并提高受众的阅读兴趣。

微时代信息传播的特征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1、传播的流动性

电子信息技术的不断提高与发展,电子产品智能化应用的普及,使得人类的信息接收终端种类不断增加,小巧便捷的综合应用性电子信息产品使得人类的传播活动范围大大拓展,进一步突破时空的限制,使人与人之间的信息传播更具有流动性的特点。

2、传播的迷你性

便携式的移动终端在当今时代大行其道,由于与传统的电子产品有着巨大的不同以及人们在生活中应用其获取信息的实际要求,迷你的传播内容备受青睐,给了微信息前所未有的发展契机。另外,便携的信息接受终端也重新塑造受众的时空观,人们会选择无聊与零散的时间来获取信息,更加青睐“短平快”的文化消费,没有耐心去研读冗长沉重的长信息。

3、传播的瞬时性

微时代的信息传播速度快、效率高,传播活动也随之具有瞬时性的特点,传播的内容更具冲击力和震撼力。便携式的传输设备,使得人们可以随手将最新鲜的事物到互联网络里,而这些信息也会伴随阅读接受者的转发瞬时将其扩大到更加宽广的范围,在极短的时间内引发公众的关注。同时,微信息的更新速度也是极为迅速的,也会在瞬时内激起受众更大的兴趣与影响力。

4、传播的互动性

微时代中每个人都可以成为信息的者,讲述着自己酸甜苦辣的生活点滴;也可以成为信息的评论者,着自己针砭时弊的事实论述。微信息的文字构筑,不需要严谨的构思、不需要优雅的文采、也不需要完整的结构,只要能引起大众兴趣,都可以成为微时代的微文化。

二、微时代使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迎来挑战

1、微时代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方法带来挑战

课堂式的教学方式仍然是高校主流思想政治教育的工作方法,主题报告、典型引领、社会实践等实践性教育途径已成为了当前有益的教育补充。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就是教育者将道德规范、行为准则等信息传播给学生,学生将这些学习内容与实践行为过程中的所知各得逐步内化为自身的道德意识,并将这种意识外化为行为习惯的过程。然而在微时代,信息传播的无地域化、多向性,信息的海量性、影响的深入性,增加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方法的难度,也弱化了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的反馈。微媒体的现实与虚拟二重性,使大学生在现实与虚拟的不断交替中,以自我为中心,人际关系相对紧张,集体意识观念淡薄,缺乏必要的社会责任感,价值取向多元化,其思想意识受到巨大的冲击与影响,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不确定性和不可控性。

2、微时代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载体带来挑战

微时代的新事物,信息的传播速度,学生的好奇心,强烈的占有欲,使得他们善于并乐于通过新载体来获得更加鲜活的信息与技术知识。与此同时,学生每个人都是信息的建构者,他们的参与意识与话语权被无限激发,思维方式变得直观、多变、简单。学生对各种敏感事件的评述,对自身利益的关注,对新现象和新情况的不断认知,使得高校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焦点变得更加复杂和不可控。在这种情况下,作为高校要及时更新观念,获取具有时代特征的信息,正确把握舆论导向,改善高校课堂教学载体,不断丰富活动载体形式,以微时代的媒介形式构筑具有生动的,有多种元素的思想政治教育内容载体,有效引导大学生接受思想政治教育。

3、微时代对学生个人心智发展影响受到挑战

微时代属于自媒体时代,大量带有个人色彩的信息充斥着微空间中,使得信息的真实性与可靠性难以正确判断。同时,学生个人往往也出于自身的个人喜好来选择信息阅读,难免会受到带有个人主义、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思想的信息侵扰,极易滋生自私、自利的想法和“重享受,轻奉献”的思想,微时代信息的负面影响加大了学生个人心智的发展与成熟,影响了价值取舍的辨析,从使得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增加了难度,尤其是对学生心智引导的掌握和理解提出了更严峻的挑战。

4、微时代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素质带来挑战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教育者的思想素质、道德素质、文化素质等多方面素养是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关键因素。微时代中,学生们借助便捷信息传输设备,可以随时随地获取各类信息,这就给思想政治教育者提出了要掌握微时代新媒体传播规律的任务,具备筛选网络信息的能力素质,否则就会教育者与学生的思想产生严重的脱节,不能形成有效的沟通,无法了解他们内心的真实情感,进而使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效果大打折扣。

三、微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途径探析

1、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要融入微时代

思想政治教育的对象是人,关注人的现实生活、生活意义和生命价值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出发点和归宿。“短、平、快”成为大学生生活的时尚,高校学生的情感、言论、娱乐、交际都通过微平台得以体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要引导学生网上行为与网下行为要统一,将自身塑造成为顺应时代的健全的道德之人;同时还要善于挖掘各种网络问题的现实背景和根源,不断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2、开展学生媒体素养教育

高校要在学生中开展网络是非判断力、网络生活自制力、网络个人诉求和维权力等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培育学生媒体素养能力,提高学生对社会形势和政治格局的判断能力,增强道德制约能力并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理国和全心全意为他人服务的品质。同时,要建立具有深厚底蕴的校园文化和积极的网络文化,培养学生广泛的兴趣爱好、扩大交友范围、丰富内心世界,鼓励发展与创新,提高学生们的思想觉悟,拓展其综合素质和技能,唱响时代主旋律,促进和谐校园建设。

3、利用微平台提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自媒体时代特征范文3

关键词:自媒体;中国现当代文学教学;教学改革

自媒体(外文名:WeMedia)又称“公民媒体”或“个人媒体”,是指私人化、平民化、普泛化、自主化的传播者,以现代化、电子化手段,向不特定的大多数或者特定的单个人传递规范化及非规范化信息的新媒体的总称。自媒体平台包括:博客、微博、微信、百度官方贴吧、论坛/BBS等网络社区。自媒体的产生,它不仅革新了人类信息交流的方式,尤其促进了人们获取信息途径多样化的探索。面对这场媒介革命带来的机遇和挑战,高校教师应在遵循原有教学教学规律的基础上,探寻这场媒介革命带来的教学改革。

一、自媒体在中国现当代文学教学中的意义

中国现当代文学作为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基础课程,由于其学科的现代性品格使其成为教育课程改革中领军学科。从目前我国现当代教学的总体情况看,其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比较滞后,不能适应社会对人才培养的需求。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市场化和商品化理念不断地渗透到社会每个角落,追逐经济利益成为人们的终极目的,文学逐渐边缘化。当今世界又处于交融的时代,大学生对于流行文化的喜爱远远超出对中国现当代文学的接受。因此,随着我国高等课程教育改革的全面实施,探索现当代文学新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是一项紧迫而具有重要意义的任务,充分利用时代特征并结合大学生心理特征进行教学成为当今教师探索教学改革的主要方式之一。

自媒体是以网络为主要特征的传播方式进行,大学生是网络时代的最活跃的主体,青年人精力旺盛、思想活跃、富于想象、对新生事物充满好奇心与求知欲,他们善于通过微博、微信等自媒体获取信资源,关注社会热点,显示出热情的参与性,并敢于发表自己的观点。对此,高校教师完全可以抓住青年学生的这种网络心理特点,把中国现当代文学教学与大学生网络媒介素养教育结合起来,将中国现当代文学独特的人文精神与大学生的心理需求结合起来,培养大学生运用自媒体,完善自我,增强自我创新的能力,以此提升他们向真向善向美的审美素养。自媒体为代表的新新媒介的崛起,对人类思维方式的改变与信息传播渠道的拓展具有重要意义,它不仅革新了人类信息交流的模式,从被动地单一接受转向主动地多维搜索,而且也促进了人们对获取信息途径多样化的探索,促使信息传播渠道走向立体化多维化。面对这场媒介革命带来的挑战与机遇,高校教师如何在遵循传统教学规律的基础上,探寻自媒体时代的文学教学改革,具有迫切的现实意义。作为高校教师,我们应合理利用新新媒介的优势功能,结合新时代大学生的心理特征,积极打造中国现当代文学辅助课堂,以此弥补教室里课堂教学的缺憾,创建网络教学平台延展师生交流互动的时空,这对于促进大学生独立创新精神的形成,拓展大学生自主实践能力都具有现实意义。

二、自媒体视阈下中国现当代文学教学策略

对于当今大学生,接触最多的自媒体等新新媒介主要以微信、微博、贴吧等为主,这些媒介方式为提高中国现当代文学课程的生动性、丰富性提供了便利的工具,根据文学课程的文字性、文学性的特点,这些媒介完全可以与中国现当代文学课程相结合,打造与教学课堂相辅相成的课外课堂,进而推进中国现当代文学的教学,提高教学效果。

首先,借助微信、微博、播客等新新媒介构建网络平台,发挥自媒体传播方式的优越性,有效提升中国现当代文学教学效果。借助其主体内容微小、形式多样化及受众的圈群化、对象化等特点,中国现当代文学教师应注重开展有利于自媒体传播的教学应用探索,如开发微课资源,推出一批具有丰富教学内容和典型示范意义的微课课例,建立微课优质资源库,让授课内容更具有针对性和实效性。具体到教学实践中,教师可以开设中国现当代文学课程专业微博,发动学生订阅课程微信公众号,鼓励学生制作与之相关的微视频、微电影等上传至播客,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发掘学生的自主创新意识。教学课堂中的重点难点内容以及课后作业、课外答疑等,教师都可以用图文并茂的文字出来,鼓励学生参与,激发学生的探求欲。从而发挥自媒体人际传播的优势功能,促使课堂教学模式从大众传播向大众传播与人际传播相结合转化,激发大学生自我探究意识,与教师平等对话,以此形成良好的师生互动双赢态势。生置身校园还是身处家中,他们都可以随时和老师、同学甚至志同道合的学友共同探讨现当代文学专业知识,形式自由灵活,与教室课堂的被动接受不同,学生可根据实际情况,既可分组讨论也可一对一式研讨。学生所讨论的话题,不拘泥于教室课堂的教学内容,他们根据自己的学术兴趣,自主进行学术延伸,学生既可就教室课堂上教学内容的难点、重点开诚布公提出问题,也可就自己的学术关注点出发,发表有关课程内容的独创见解,还可围绕某部文学经典的解读形成阅读小组,进行热烈的学术讨论。这种方式比起课堂教学,完全不会受时间的拘束,也不用太多顾忌公众场合说话的尴尬与约束,学生完全可以自由发挥,率性发表自己的观点。同时,教师还可因势利导,开展各种形式的利用自媒体制作的微电影、微小说创作比赛,内容积极健康、弘扬主旋律且与中国现当代文学相结合,让学生在具体形象生动的环境中巩固、拓展知识并受到教育。

其次,利用自媒体优势,充分凸显中国现当代文学独特的人文精神。所谓人文精神,它是个宏大的概念,关注的是人类的生存和命运。他的精神内容主要包括对权力和自由的渴望,对人生意义的探索以及对人格、个性的高扬。爱因斯坦曾经说过,如果只对人进行专业知识的教育,不可能培养出全面发展的人,最大的可能就是一一台有用的机器。对学生人文精神的培养,文学是核心内容,它可以拯救日渐衰落的人文精神。所以,现当代文学不仅要传输知识,还应该注意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中国现当代文学以其重视人的主体性,尊重人的尊严,显示独特的人文价值,呈现出诱人的精神魅力。因而,中国现当代文学的学习,有助于拓展大学生的精神视域,提高文化品格,丰富内心情感世界,从而促进大学生身心健康发展,提升其审美素养。大学生正处在人生观、价值观形成时期,心智尚未成熟,对外在新鲜事物有强烈的探求欲,并常常呈现跟随依赖的心理状态,置身于网络世界的他们,因缺乏理性的判断能力,往往无形中就被动地缩小了自我的思想领域,丧失了独立的批评态度。因而,合理利用微信、微博、播客等自媒体的优势功能,与中国现当代文学课程的人文教育功能有机结合,既能有效延展提升大学生审美素养的时空,也可以培养大学生自主创新的能力。

在中国现当代文学教学中,大学生人文精神培育要顺势而为、主动行动,充分借助自媒体中各种形式的制作技术和传播手段,借鉴其娱乐性、开放性的特点,做到将主流文化和价值“寓教于乐”,结合中国现当代文学经典作品所追寻的人生价值与终极意义,通过自媒体传播方式及时疏导大学生,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与媒介公众参与意识。总之,自媒体的兴起,悄然变革着大学校园教育教学的主体、环境、内容和方式,为新时期中国现当代文学教学提供了新的理念和视角。中国现当代文学教师要与时俱进,树立“自媒体意识”,培养“自媒体素养”,加强“自媒体行动”,充分利用自媒体优势,更新教育教学模式,推动中国现当代文学教学模式的创新和发展。(作者单位:长沙医学院)

参考文献

[l]温儒敏.现代文学课程教学如何适应时代变革[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5).

自媒体时代特征范文4

每个议题都和现实相关

这场名为“思想·广场”的文化节在9月中成了城中文艺青年的一大盛事,参与的学者、艺术家们有60多人。讨论的话题不外乎“艺术”二字,看上去高高在上,实则每个议题都和现实息息相关。

作家格非讨论“作者”的文学发展中的变化,着眼于时代变化而催生了专业写作者。诗人王家新讨论诗歌,说的是“诗歌与消费社会”,因为文化和消费社会、大众传媒、网络联系在一起,王家新甚至一度“羞于说自己是个诗人”。音乐的话题似乎是纯艺术,男高音歌唱家范竞马强调的是这个时代对好声音的误判:现在的歌唱确实都像“不好好说话”一般,非要比赛、竞技大嗓门。每人其实都有自己的歌唱,但现在的歌唱都让每人成了他人。刘索拉和朱哲琴则讨论了音乐和传统的问题,刘索拉强调本土文化,朱哲琴的讲座题目类似:音乐与土地。在设计类的话题方面,设计师们讨论的都是实用问题:用设计创造公共领域、城市建设里丢失掉的中国传统。电影和戏剧则都是清一色的“先锋艺术”分享:独立电影《五加五》、《老狗》,易立明音乐剧《阅读雷雨》和北京国际青年戏剧节的“创新单元”。

各种话题都在用自己的方式和现实产生联系,但是却可以窥出两种常见的思路:一个是和社会紧密相连的时代特征,例如网络时代、消费社会,社交网络和自媒体几乎渗透进了所有领域议题的新形势里;另一个则是“中国”,不是现在的城市的中国,而是过去的乡土的在逐渐丢失的中国。

强调大众参与

自媒体时代特征范文5

关键词: 校园文化 新媒体 西京

一、新媒体的内涵及特征

所谓“新媒体”,是相对于“旧媒体”、“传统媒体”而言的,而人们对于媒体“新”、“旧”的划分,必然会随着时展、技术进步而改变。因此,从时间维度看,“新媒体”应是一个不断发展演变的概念,其内涵会随着传媒技术的进步而不断丰富。

新媒体是利用现代化的、先进的数字技术、网络技术和移动技术,通过互联网、无线通信网及有线网络等渠道向用户提供信息的传播形态和媒体,主要以各大网站、手机媒体、数字杂志、电子书、移动电视、博客、微博、微信、数字图书馆等为主要形式,被称为“第五媒体”。与传统媒体形式相比,新媒体资源具有信息快捷、使用方便等特点,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独当一面,必然会引起校园文化的连锁反应,促进校园文化发生渐进式变革。

二、新媒体对校园文化建设的促进作用

1.新媒体增设了校园文化建设平台。

新媒体作为网络资源的集合体,具有全天候和全覆盖的特征,现已成为学校教育教学、学生管理和服务等工作的信息平台;成为学校与学生之间、教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交流情况、沟通思想、研究问题的重要平台;成为学生依据自己的兴趣爱好,甄别获取信息,提高学生辨识和选择信息能力,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挖掘学生学习潜能的重要学习平台。

2.新媒体丰富了校园文化建设的内容。

新媒体信息往往以声音、文字、图形、影像等复合形式呈现,具有传统媒体无法比拟的互动性等特征。新媒体为大学校园文化建设提供了取之不尽的素材,进一步丰富了大学校园文化内容,使大学生的学习生活内容更丰富,方式更多样,使大学校园文化可获得更强的表现力和感染力。可以说,新媒体为大学校园文化提供了丰厚的养分,提供了形式多样的载体,极大地丰富了大学校园文化内涵。

3.新媒体拓展了校园文化建设的阵地。

在新媒体时代,大学生即便身处校内,也可以十分便捷地与外界进行思想的交锋与碰撞。大学生可以将自己的想法、创意通过新媒体展示出来,便能得到更多的响应,更多的意见交流,使学生的能力得到不断提高,自信心不断增强,更有利于学生素质提高。与传统媒体时代相比,校园文化的价值选择更多元,大学生思想活动空间不断拓展,同时极大拓展大学文化空间,增强大学文化的活力。

三、我校部分单位通过新媒体建设校园文化的具体应用

万钧书院自2014年6月起筹建以来,就已经通过建设官方微信平台开展新媒体资源应用,目前书院微信公共平台已开设服务号、订阅号和企业号,服务号用于推送每周学校和书院的重要新闻同时配合各类活动开展多媒体应用,以书院达人秀为例,在服务号上开展选手投票,当日浏览量超过一万八千人次,增加用户一千余人。订阅号用于推送每日新闻及学生喜闻乐见的幽默故事、生活百科等,同时可作为活动现场的互动传播,以万钧书院迎新晚会为例,在订阅号上开展微信墙,短短两小时之内即收到两万条以上的留言。企业号用于书院内部工作,如活动审批、签到签退、功能室申请、推送工作消息等。三号同时运营,各有侧重,在推进校园文化建设和日常工作上起到极大的积极作用。目前微信公众平台共有用户近五千人,自建立以来已推送消息140余条,覆盖读者70余万人次。

四、开展校园新媒体建设时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1.切实转变观念,确立适应新媒体的大学文化观。

新媒体对大学的影响,观念层面最深刻。加强大学文化建设,应对新媒体的挑战,必须转变观念,确立符合时代特征的文化观。结合新媒体的特征,对于新媒体条件下的大学文化,可以从五个方面把握:一是从空间看,要走出“象牙塔”,面向社会,视野更开阔,决不可局限于校园的狭小空间。二是从时间上看,要更加迅捷,增强应变能力;要更加长远,面向未来,决不可短视。三是从内容看,要更丰富,主动把握社会动态,决不可自我隔离。四是从主体看,要更多元,尤其尊重大学生作为大学文化主体的地位与作用,充分发挥其积极作用,避免与大学生对立起来。

2.建设数字校园,加强对新媒体的掌控与运用。

如今,新媒体作为人类新技术革命的最新成果,已经融入现代人生活的方方面面。大学作为技术创新的重要力量,理应在新媒体技术开发与应用方面走在全社会的前列。对此,大学必须有清醒的认识。应适当超前规划大学信息化建设,加大投入力度,提升大学校园网络基础设施水平,加强校园网络信息资源开发与利用,为广大师生运用新媒体创造必要的条件,避免成为信息社会的孤岛。

自媒体时代特征范文6

关键词电视新闻;节目编排;创新

1电视新闻编辑工作创新的重要性

为了使电视新闻节目能够适应新时代的特征,得到更好的发展,电视新闻节目必须不断做出创新与调整,从而才能吸引更多的观众去观看,提高社会关注度,提升电视节目的质量;只有做出一些改革,才能不断发挥自身优势,融合当代时代特征,满足普通观众的需求。这个信息时代的到来对于传统电视新闻节目来说既是一个挑战,也是一个巨大的机遇。只有提前做好准备并抓住机遇,才能在未来发展中做到脱颖而出,才能立足电视新闻节目自身去做出更好的发展,不断突破自己,把自身提升到更优秀的领域。现在所做的所有改革和创新,也将对未来电视新闻节目的发展产生巨大的影响。因此电视新闻节目自身要意识到自己在社会所处的重要地位,承担起发展并满足大众娱乐的责任,结合新时代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要求,做出更好的作品来服务大众,服务社会。

2新媒体时代电视新闻编辑工作存在的问题

2.1内容吸引力度太小

近几年来,随着互联网的普及,人们在发现一些新鲜事物时,都会使用网络进行传播,网络自媒体也由此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社会信息趋向于使用网络进行快速传播,因此传统的媒体行业的发展变得十分艰难。传统媒体行业需要遵守的固定思想等,造成了实际节目的枯燥无味,没有吸引力,对观众来说不够新颖,因此也就很难得到观众们的认可。

2.2编排不够合理

对于电视节目的制作来说,节目的编排内容是十分重要的,一个电视节目如果能拥有合理且吸引人的编排环节,那么会对节目后期的播出效果产生很大的影响。通过我们的调查发现,目前许多电视节目在进行编排时,还会采用老套的手稿编辑模式,这种方法虽然具有一定的优点,但与互联网的传播速度相比,它落后了一大截。往往是这种编辑环节的速度制约了电视节目播出新闻的速度,然后会对电视节目的播放效果产生不利的影响。人们都已经通过互联网了解完新闻时事了,自然不会留意电视新闻节目了。由此我们可以看出,由于传统的编排环节和老套的思想束缚,大大限制了电视新闻节目的质量。

2.3技术发展性欠缺

目前很多行业都会使用计算机进行工作的辅助,电视新闻编辑也是如此。如果能够在进行电视新闻节目的编排时,有效地利用计算机,配合它快速传播特点,就可以在第一时间将有用的重要新闻进行及时的和传递。目前我国网民人数在不断增高,因此他们在互联网上看到新闻的概率大大增加,这样一来便能够增加节目的播放效果,同时还能够通过互联网,增加节目的丰富性和趣味性,满足了观众的需求。但事实情况是,传统的电视新闻节目在进行编排时所使用的技术有限,利用计算机和网络的效率不高,制作电视新闻节目的工作人员自身的专业技能性也有待提高。因此提出建议,要求电视新闻节目的编排工作人员学会逐步适应信息化时代特征,做出相应改变,通过参加培训来提升自身创新水平和能力,从而更好的开展相应的编排工作,为节目播出效果和质量做出应有的贡献。

2.4缺乏形式的多样性

随着时代的不断变迁,人们的审美观也发生了一定的改变,大家开始选择注重外在形式,这就告诉我们任何商品都需要进行合理有效的包装。但是经过我们的调查发现,目前我国的一些电视新闻节目通常都忽略了对节目进行包装的重要性,因此在节目的宣传效果上,并不能达到一个突出的特点,失去了一部分的观众眼缘,不能够博取观众的眼球。在现代社会背景下,除了传统电视新闻节目与网络之间的竞争以外,各种电视新闻节目之间的竞争也是很大的。忽略对节目进行包装,对于让电视新闻节目成为一个受观众欢迎的王牌节目,提升自身的竞争力来说是很不利的。

3电视新闻编辑工作创新发展路径

3.1创新思维,发展内容

电视新闻节目要想在新时代里面存活并得到不断发展,唯一出路就是适应时代作出创新与改革。在改革之前,首先要进行创新思想的确定,要有一定的先进创新理念思维作为支撑。电视新闻节目的创作团队应该合理的分析现代人们所可能关注的一些新闻热点的特点,然后进行一个特点的整理综合,分析归类,根据各种收集到的数据来确立自己新闻节目的制作理念。在确定新闻节目的制作理念时,我们要根据现实情况,对人们的关注点进行重点分析,然后还要考虑的就是要尽量使我们节目的制作更加贴合群众的实际生活,能够与群众的实际想法相接轨,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够在节目播出的时候,尽量的提升节目的播出效果,能够被更多的观众所认可,从而走进观众的生活,受到观众的喜欢。另外,节目的制作人员一定要加强注重创新的作用,还要参照网络新媒体发展成功的优点,结合自身特点进行改良,只有这样才能确保电视新闻节目质量和效果。

3.2在编排中融入新意

在生活中我们可以发现,现代人获取信息的途径多种多样,可以利用多种碎片化时间,打开电脑,打开手机各类应用App进行查看或者寻找,因此这对我们传统电视新闻节目来说也是一种不小的考验。在这种社会背景下,电视新闻节目要想得到更好的发展,必须要对新闻的价值进行一个深度的挖掘,不断提升团队的编辑能力,丰富新闻的播报形式和种类。例如传统的电视新闻节目可以增加一些观众来电的环节,利用这个信息传播快速的时代特点,深入了解观众内心的关注点。同时我们电视新闻节目与其他网络新媒体来说,最重要的一个优点就是它的准确性和权威性,因此我们一定要保持住自身的优点,在此基础上,不断的提高自身的编辑能力,做到最大程度地还原新闻的真实性,将最有权威性,最准确的新闻传递给群众。

3.3创新技术,优化策划

1)利用互联网计算机技术进行技术创新。利用互联网技术,我们可以将新闻的整体画面进行一个质量的提高,通过一些生动的画面以及有趣的声音来吸引观众眼球。同时我们也不能够忘记我们作为电视新闻节目的权威性优势,要保证我们所的每一条新闻都是准确的,严格遵守国家相关部门的各项要求,保证把最真实的信息传递给每一位观众。还可以配合一些观众的真实看法,增加播出效果的感染力。2)深度挖掘新闻价值,注重创新策划方案。我们在发现一个新闻时,不但要对其进行一个初步的报道之外,还要注重对其进行跟踪报道,深入挖掘新闻的价值,增加新闻的立体感和层次感,激发观众们的舆论共鸣点。同时针对这些新闻,我们要做出富有自己特点的一个策划方案。要求编辑人员从多角度,多方面进行思考,不断的充实新闻的内容,增强我们策划方案的创新性。只有这样才能够让我们的新闻节目在整体上进行一个质量的提升,在新的社会形势下,促进电视新闻媒体的稳步发展。

3.4创新播出形式

电视的新闻节目除了要注重自身所宣传的内容以外,还要注重对节目进行合理的包装,力求在观众看到的第一眼,吸引观众的眼球,让他们进行进一步的深入了解。通过合理的包装来提升新闻节目整体的审美,以及新闻节目内在的气质。不论是在新闻的选材上,还是表现手法上都应该进行一些大胆的创新。虽然新闻节目所播报的内容一般都具有权威性,但也正是由于这些权威性,而拉开了与观众们之间的距离,所以我们要注意要让我们的新闻语言变得更加有亲和力和说服力,能够更加接地气,贴近群众们的生活。同时我们还建议可以使电视新闻节目利用现代的一些先进科技来发展自己,例如建立线上微博互动,线下App同步等实时资讯软件。通过与观众们互动,得到观众们最真实的想法,让观众们能够引发更深层次的社会思考。建立一些App能够与新媒体进行合作,让观众们能够在随时随地,更加方便快捷的多次观看新闻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