渔业资源保护措施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渔业资源保护措施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渔业资源保护措施范文1

关键词:渔业资源;管理体制;资源保护

中图分类号:F326.4 文献标识码:A DOI:10.11974/nyyjs.20160632125

盲目的渔业模式、水体环境成为经济发展的牺牲品、渔业资源管理体制不完善等状况急需要解决。因此,合理利用渔业资源,制定可持续发展的管理体制,积极保护渔业资源急不可待。

1 河北渔业情形

河北的主要河流分为2大水系:海河水系;滦河水系。大多发源于太行山和燕山,向东一直注入渤海。其中滦河更是重工业发展城市唐山的母亲河。目前,秦皇岛市海域富营养化严重,该市做出一系列措施对渔业资源进行了有效的保护。河北渔业资源丰富,例如:对虾、扇贝、螃蟹还有各种淡鱼、海鱼等等。但目前河北省的渔业资源呈下降趋势,其影响因素包括众多方面,从而鱼类种数下降,鱼类的总数也呈现出减少的趋势。因此,保护渔业资源的行动刻不容缓。

2 河北鱼类资源的影响因子

2.1 客观原因

环境因素,由于河北经济发展大多依赖于重工业,煤矿、钢铁、化工厂等,然而这些企业工厂对环境的破坏是不容忽视的。河北有多个县市临海,有秦皇岛,唐山的唐海,曹妃甸等。地处入海口,随着经济的发展,这势必要给周边的河流海洋带来影响,鱼群赖以生存的环境遭到了破坏,自然产量和质量会有所下降。

2.2 主观原因

不合理的过度捕捞使得渔业资源减少,有些渔民不遵守相关制度,在休渔期仍然大肆捕捞,使得鱼群没有时间进行繁殖后代,种族得不到延续。而且,有些渔民为了一己私利,使用的渔网的网孔过小,不能使小鱼钻出,因此鱼群总数越来越少。

兴修水利工程和农业污染是使水体不洁净的主要因素。在兴修水利过程中,水库水坝等改变了鱼群原有的生活环境,鱼群的正常繁殖不能进行,使得渔业资源减少。

3 河北渔业资源管理现状

3.1 不科学的渔业资源管理

人员方面,有关的渔业资源管理部门的工作人员并不是高素质人才,专业知识并不强,所以管理水平相应的也不高。而且,不仅质量不高,数量也是相差甚远。其工作人员的执法力度不强,治理的方式单一化,并不能对那些违法捕捞,违规打鱼的渔民进行很好的批评惩戒教育,二次犯错的记录很高。

3.2 不科学的捕捞方式

渔民的素质不高,捕捞许可证的不严谨的发放都直接间接的导致渔业资源的减少。更有甚者,多个渔民持相同捕捞许可证进行作业,显然,政府等相关部门存在执法不严的现象。部分渔民渔船不符合相关条例规定,买进新的渔船后,仍持旧的捕捞许可证进行作业。为了保护渔业资源,要坚决杜绝此类现象的发生。

3.3 不完善的渔业资源管理制度

目前,我国整体还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人民的整体素质还不够高。最主要的是渔业资源的执法费用欠缺,国家政府的方面应该加大在渔业资源管理和保护方面的投资。

4 制定渔业资源保护对策

4.1 其他国家管理渔业资源的借鉴

向美国、英国、韩国等国家学习渔业资源管理体制,保护现有渔业资源不受破坏。要制定明确的渔业资源管理制度、法规、法律等;加强执法部门的执法力度,采取有效的方式方法来惩戒非法捕捞,做到执法必严,违法必究。对于情节严重者,要用法律武器制裁。

4.2 制定可持续发展的渔业资源管理制度

不断根据每年的实际情况修订休渔计划,调整禁渔期,让渔业资源得以休养生息,实现渔业资源的可持续发展。并且要运用法律对渔业资源进行保护,一旦发现违法捕捞,严惩不贷。再有要增加高素质的渔业资源管理执法人员数量,增强执法人员的法律素养。

4.3 从渔具上控制捕鱼强度

从渔具上限制捕捞强度,这样保护鱼苗,从而使得鱼群得以繁衍。控制渔网的网眼大小,严令禁止鱼苗当作鱼饵。建立鱼类种群基因库,控制每人捕鱼量,保护珍稀物种,人工放养鱼苗,使渔业资源可持续发展。

4.4 加快渔业资源产业转型

改变原有渔业类型,努力向人性化、合理化方向发展。学习美国的休闲渔业,即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改善了河流周围环境,又保护了渔业资源,还可以增加渔业资源管理的经费。

海洋渔业资源人类是赖以生存的宝藏,渔业资源管理部门要制定科学的、可持续发展的渔业管理体制,合理利用渔业资源。国家也要培养更多的专业性人才,提出更有效的保护措施,来保证渔业资源利用的合理性,如此,渔业资源才能得到保护。

渔业资源保护措施范文2

引言

山东是一个渔业大省,省内有黄河水系,海河水系,淮河水系,自流入海的河流等,直接入海的有小清河、胶莱河等。渔业是山东省农业的一大支柱产业,但随着近些年工业的快速发展,水体污染已经越来越严重,现在已经到了不得不抓紧治理的阶段,水体污染在威胁到水体生物正常生存环境的同时,直接影响到渔民的的经济收入与淡水渔业的正常生产。为此,笔者将在以下几方面介绍渔业水域污染与渔业养殖生产之间的关系与治理渔业水域污染的方法。

1渔业水域污染与渔业养殖场之间的关系。

渔业水域的污染主要来自两方面。一个是外源性的,也就是工业污水生活污水以及自然污水,这方面的污染是最主要的,它带来的污染一般都很严重,给水体造成不可恢复或很难恢复的破坏,将导致渔业的直接减产甚至绝产;另一个是内源性的,渔民在进行渔业生产时产生的污染,例如在一个鱼塘进行多年的渔业生产养殖就会产生遗传性的疾病,还有就是多年进行养殖喂食的饲料和药物在水体中富集也会产生污染,这些污染都会给渔业养殖生产带来危害。在2006年的监测中,在山东省的各大水域的入口监测的结果显示,水体中的氮、甲、磷、高锰酸盐、石油等都出现不同程度等的超标,在渔业生产季节在各大湖泊进行布置监控点监测,检测结果显示,湖泊水体呈现富营养化状态,严重的地方主要在活泼和河流的入口。在近些年来,各大湖泊还经常爆发蓝藻和水华,湖水呈现恶臭与缺氧状况,很多鱼类因为缺氧而大规模的死亡,给农民带来严重的损失,这些都是水体污染的严重后果。

但是如果拥有一个好的水体,不仅可以使渔民拥有更多的渔业资源获得更多的收益,还可以改变水体坏境,维持水体的生态平衡。因此,治理水体污染已经迫在眉睫。

2治理渔业水域污染的有效途径

既然水域污染分为外源性与内源性两种,那么我们致力水体污染工作也要从以下几何方面入手:

2.1 加强资源保护:进一步增强自然资源的保护措施,普及环保知识和渔业保护知识,组织进行渔业保护经验的交流会,加快制定全省统一的渔业保护条文与环境保护计划,加大环境监测力度,及时调查、评价以及预测水体的未来发展趋势,强化渔业资源的保护,设立渔业生产保护区,使渔业发展走上可持续发展道路。

2.2改变工业发展模式并且加大惩罚措施:现在我们的工业发展是以牺牲环境为代价的,这种发展模式给坏境带来巨大的灾难,所以必须要改变现在的工业发展模式。通过改变工艺和方法的措施尽可能地减少对水体环境的污染,严禁以资源消耗与环境污染为代价而大力加强工业发展。现在的有些不法分子无视法律和政策,为了获取更多的利益而向自然界的水体中排放一些含有有毒有害的废水,这类的水体污染是水体污染的罪魁祸首,所以一定要加大惩罚力度,使他们不再肆无忌惮地排放。

2.3提倡生态化养殖:生态养殖和清洁生产是未来水产养殖业发展的主要方向,改变了传统模式的渔业生产,必将为渔民带来更多的经济效益 。充分利用我省的水资源,渔业资源,鱼类特色品种,养殖手段等方面的优势,加快渔业养殖生产结构的调整步伐,推进渔业生产标准化示范基地,创造自己的优势品牌,推动渔业生产由粗放型到集约型的转变,提高传统的养殖技术,大力发展生态养殖,使用无公害饲料喂养鱼类。同时,还应严格控制药物的使用与有机饲料的使用,倡导渔业生态养殖。合理开发水域和各种渔业资源,恢复各种珍稀鱼类的生态平衡,提高渔业生产的可持续发展的能力。调整渔业养殖的结构,做到渔业养殖的生态化,无害化,可持续化,高效化。

2.4提高增殖放流:最近几年,由于社会和公众对保护渔业生态环境认识的提高,有越来越多的人去湖泊和江边去放流野生鱼类。这种做法大大提高了野生鱼类的数量,从而大大改变了水域的净化。在增殖放流的同时还要定期实施禁渔期,来提高渔业资源的恢复度。同时,政府和社会公益部门要多组织这种增殖放流的活动,并将这种活动转化成一种社会常态,形成一种完善的运行机制。

2.5 生态治理水域的环境: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现代化科学技术被用于渔业生产。渔业水域的治理通常需要清淤和换水的办法来解决,但是这两种办法都要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现代的生物研究成果表明,可以通过水体中养殖不同的鱼类来解决水体的污染,这种防治方法叫做生物防治,它无需使用化学药剂,所以这种方法及经济又方便。同时,合理在水中种植一些水草既可以治理水富营养化,又可以为一些鱼类提供饵料,是一举两得的好方法。最新研究发现了一些反硝化细菌,这种微生物可以在无氧的条件下把一些有机物脱氮,这让人们看到了生物治理的希望,相信在不久的将来,人们能设计出完全靠生物方法来进行水域环境治理的方法。

2.6加大水域环境保护的宣传:渔业水域的保护最主要的还是在于深入人们心中,只有人们心中都有了保护环境的这道弦,才能从根本上解决水环境污染问题,所以在这方面还要加大宣传和教育。

结语

渔业资源保护措施范文3

关键词 拉萨河;渔业资源;保护

中图分类号 S9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5)14-0259-02

Reasons and Countermeasures for Fishery Resources to Decline of Lhasa River

ZHANG Chi GONG Jun-hua ZHOU Jian-she PAN Ying-zi LI Bao-hai *

(Vegetable Research Institute,Tibet Academy of Agricultural and Animal Husbandry Sciences,Lhasa Tibet 850000)

Abstract Protection status and facing problems of Lhasa River basin were described.The main reason for the declining of hydrobios resources in the Lhasa River was the worse environment caused by water pollution,water project,over fishing,introducing fish species from abroad.To solve these problems,the following suggestions should be considered in the future.A new type of management suiting the Lhasa River should be established to crack illegal fishing.Water pollution should be controlled and the operation of water project should meet the demand of ecology.Also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and economical should be coordinated development.And the study of fish reproduction should be strengthened in order to protect the hydrobios resources and water ecology.

Key words Lhasa River;fish resources;protection

1 拉萨河鱼类资源的现状

拉萨河是雅鲁藏布江三大支流之一,位于雅鲁藏布江中游左岸,贯穿整个拉萨城区,周边人口稠密,区域经济相对发达。流域位于北纬29°20′~30°15′和东经90°05′~91°09之间,全长551 km,面积32 471 km2,占雅鲁藏布江流域总面积的13.5%,是雅鲁藏布江流域内的最大一条支流。受地貌及水文地质条件的制约,拉萨河水流迂回曲折,河谷深切,河面狭窄,落差较大(总落差1 620 m),河源海拔约5 200 m,汇入口海拔3 580 m,常年水温较低[1-2]。

由于水流环境、气候特点以及地理条件的复杂性,决定了拉萨河鱼类组成的多样性和特殊性。相关的研究资料表明,拉萨河流域的鱼类主要有3目5科14属共计24种,其中外来物种主要为鲫鱼(Carassius auratus)、鲤鱼(Cyprinus caupio)、麦穗鱼(Pseudorasbora parva)、泥鳅(Oriental weatherfish)等10种鱼类;本地物种主要为裂腹鱼亚科的拉萨裂腹鱼(Sch-izothorax waltoni)、异齿裂腹鱼(Schizothorax oconnori)、巨须裂腹鱼(Schizothorax macropogon)、拉萨裸裂尻鱼(Schizopyg-opsis younghusbandi)、双须叶须鱼(Ptychobarbus dipogon)、尖裸鲤(Oxygymnocypris stewartii)、以及高原鳅属(Triplop hysa)的6种鱼类,e科的黑斑原e(Glyptosternum maculatum)1种[3-4]。这些土著鱼类的种质资源,在生态、人文、经济等方面均具有重要研究价值,本文依据2013年4月至2015年6月拉萨河流域的渔业资源考察结果与陈 锋等人的研究成果相结合,系统论证了拉萨河渔业资源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并就如何开发保护拉萨河流域的渔业资源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和建议。

2 鱼类资源衰退的原因分析

2.1 水质污染和城市扩张破坏了鱼类的栖息环境

当前拉萨河流域的污染源主要来自2个方面,首先是城市周边农田使用农药、化肥造成的污染;其次是城市居民生活垃圾污染水系,尤其临河地段部分餐饮企业的生活垃圾随意丢入河道,导致水体污染。2008年以后,随着青藏铁路通车,拉萨市外来人口不断增加,城市面积迅速扩张,沿河修建了大量基础设施,破坏了河流原始的生态系统,严重威胁到了栖息地内的鱼类资源。相关资料表明,2005―2010年间拉萨河内鱼类物种丰富度明显下降,相同河段、相同季节,2005年采集到11种鱼类,2010年则采集到7种鱼类,并且鱼类个体平均体重下降明显,鱼类资源数量衰退严重[5]。

2.2 过度捕捞严重破坏鱼类资源

拉萨河属于山区峡谷型河流,水源主要以地下水和天然集水补给为主。水位变动不大,除洪水季节外,多数时间河流的流量相对较小,水浅,比较适合网捕、电鱼等小型便捷的捕捞方式。随着旅游业的快速发展,旅游人数大幅增加,消费市场对野生鱼类的需求逐年增加。2014年拉萨鱼类市场价格调研中发现,黑斑原e的价格由2003年的15~20元/kg上升到目前的900~1 100元/kg,10年期间增长了50倍,其他裂腹鱼类的价格也达到了40~50元/kg,价格增长速度明显。在经济利益的驱动下,捕鱼者大量使用电鱼、密网捕鱼等灭绝型的捕捞工具和捕捞方法进行捕捞,从而导致拉萨河内鱼类资源急剧降低,部分物种濒临灭绝。其中黑斑原e种群数量变化最大,如2000年拉萨河内黑斑原e资源还很丰富,平均体重较大,而到2010年时该鱼已较难捕到,捕捞个体也呈逐年减小趋势,种群数量明显下降。

2.3 外来鱼种入侵危及土著鱼类的生存空间

近年来,由于人类活动的直接影响,大量外来鱼类流入拉萨河流域,流域内的鱼类群落格局发生了较大的改变。2014年6月13日放生节期间项目组调查了药王山市场的放生鱼类销售情况,当日市场销售的土著鱼主要有拉萨裂腹鱼、异齿裂腹鱼、拉萨裸裂尻以及部分高原湖泊鱼类。外来鱼类物种主要有鲤鱼、鲫鱼、鲶鱼、泥鳅和少量乌鱼,其中500 g以上鲤鱼放生最多,达到10 t以上,100 g左右鲤鱼2 t以上,另有部分100 g左右的鲫鱼以及泥鳅、鲶鱼等其他鱼类。这些鱼类基本上都会流入拉萨河流域内,进而人为造成了外来鱼种对拉萨河流域的全面生态入侵。2010年以来范丽卿、丁慧萍等在拉萨河流域周边的拉鲁湿地和茶巴朗湿地进行外来物种调查时发现,外来入侵物种已经占据了拉萨河流域湿地的主要生存空间,对土著鱼类的生存已经构成了严重的威胁[6-7]。

2.4 法律监督管理不力,执法难度大

拉萨河从源头始,至彭错、色日绒、绒麦、直孔等地,于曲水县附近汇入雅鲁藏布江,流经多个县区。流域内绝大多数地方交通不便,缺乏专用交通工具,无专项执法经费,渔政管理人员不足,对水生野生动物执法专项检查次数少,难以管理到位,使过度捕捞、无证捕捞、酷渔滥捕屡禁不止,鱼类资源屡遭破坏。

3 对策与建议

3.1 强化管理,增强渔业资源环保意识

目前没有专门渔业执法部门,急需各级政府成立相关渔业科室,专人负责,正确处理好资源利用与环境保护之间的关系。加强沿江城镇生活污水管理,严格监控拉萨河流域内的工厂,严禁污水、废水直接注入拉萨河,转变渔业增长方式,控制捕捞强度,将资源环境保护措施有机结合起来,实现渔业的可持续健康发展,维护渔业生态环境平衡。

3.2 经济发展与渔业资源环境保护并重

旅游开发与环境保护并重,发展经济要以不破坏生态环境、保护渔业资源为前提。拉萨河鱼类的繁殖季节一般在3―9月,因此在当地鱼类繁殖期间应禁止捕鱼,制定休渔期、禁渔区、禁用毒、电等方式捕鱼,在黑斑原e的主产区拉萨河墨竹段,达孜段进行重点监控,建立黑斑原e种质资源保护区、常年禁捕区及产卵场保护区[8-9]。另外,根据本区藏族同胞热爱放生的民族习俗,制定合理法规,正确引导民间放生,保证增殖放流效果,慎重对待引种,避免引入种与土著种之间的生态生物学竞争,保护野生鱼类的种质资源。

3.3 加强对地方特有鱼类的驯化繁殖与人工增殖放流

据报道自治区畜牧总站水产科自2008年以来,先后完成了亚东鲑、黑斑原e、尖裸鲤等地方经济鱼类人工繁殖方面的攻关,同时在拉萨河流域开展了人工增殖放流活动,对拉萨河鱼类资源的保护起到了一定的作用[10]。自2012年以来,自治区农科院的水产科研团队也开展了本地裂腹鱼和黑斑原e的驯化繁育研究,但由于驯养繁殖基地设备简陋、规模小、资金不足、人才短缺等问题,科研能力水平远落后于内地。因此,的水产科研单位应充分利用现有资源向相关主管部门争取更大的支持,加强与内地相关科研机构的合作力度,在巩固现有成果的基础上,对拉萨河内黑斑原e等主要经济鱼类进行人工驯化繁育,加大人工增殖放流力度,以达到资源修复的目的。

4 参考文献

[1] 吴宇,朗杰.拉萨河纪行(上)[J].中国(中文版),2005(4):26-31.

[2] 摆万奇,尚二萍,张镱锂,等.拉萨河流域湿地脆弱性评价[J].资源科学,2012,34(9):1761-1768.

[3] 张春光.地区的鱼类及渔业区划[J].自然资源学报,1996,11(2):278-285.

[4] 陈锋,锋.拉萨河鱼类调查及保护[J].水生生物学,2010,34(2):278-283.

[5] 洛桑,旦增,布多.拉萨河鱼类资源现状与利用对策[J].大学学报,2011,26(2):7-10.

[6] 范丽卿,土艳丽,李建川,等.拉萨市拉鲁湿地鱼类现状与保护[J].资源科学,2011,33(9):1742-1749.

[7] 丁慧萍,覃剑晖,林少卿,等.拉萨市茶巴朗湿地的外来鱼类[J].水生态学杂志,2014,35(2):49-55.

[8] 自治区水产局.鱼类及其资源[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1996:25-30.

渔业资源保护措施范文4

一、渔业水环境现状

1.主要水质指标:

水温、水深、透明度根据调查测定,骆马湖近3年年平均水温为14.3℃。由于受人工调控和汛期洪水的共同影响,其年水位变化一般为5月下旬至7月中旬为枯水位,7月下旬至10月中旬高水位,10月下旬至第2年5月中旬为平水位。骆马湖水透明度年均值为o.98m,其相对透明度最高均出现在6月份,最低均出现在3月份。

pH、DO骆马湖PH值近3年平均为8.64,水体呈微碱性。由于湖面开阔,风浪较大,加上有一定数量的水生植物,其溶氧含量较为丰富,最低饱和率为91.7%,最高饱和率为131·7%。

高锰酸盐指数骆马湖水体高锰酸盐指数平均值3.35n娜L。其年度变化中9月和3月值相对较高,可能与汛期洪水量如湖区工业废水、生活污水、农田水有关。

总氮、有机氮骆马湖总氮年平均值为1.75叫几,9月及12月总氮含量较高,可能与汛期后上游洪峰影响有关,总无机氮年均值为1.42卫堪犷L,无机氮以硝酸态氮为主,占93.7%,氨态氮、亚硝酸态氮仅占5.4%和1.1%,这可能与骆马湖溶氧充足,硝化作用较为完全有关。磷、磷酸盐骆马湖总磷含量年平均值为0.以11碑好L,磷酸盐含量年均值为0.的32月理少L。

重金属及金属指标从近3年测定的情况看,年均值不超过渔业水质标准。

2.水质变化趋势

1卯6年4月、8月,江苏省水产科学研究所、南京地理研究所对骆马湖的水质、水生生物资源等进行调查。近20年来,湖区的工农业生产有了较大发展,人口也有所增加,湖泊中水生生物的数量,种群结构以及渔业生产发展均有所变化,两次调查比较可以看出,近20年来PH变化不大,溶氧因测定季节不同以及水生植物数量增加、增氧作用增加而有所提高,磷酸盐因水生植物吸收利用等原因而降低,高锰酸盐指数和无机氮含量均有了一定程度提高。

3.富营养化评价结果

根据骆马湖草藻结合型湖泊的特点,用藻型和草型两种湖泊营养化评价标准,分别评价其营养状态,评价结果为目前骆马湖处于中营养(后期)。

二、水环境现状存在的主要问题

水量的变化对渔业的影响。随着工农业需水量的增加,骆马湖渔业需水量经常得不到保障,渔业经济收人因为湖泊水位周年落差较大而下降。其他用水量的增多常常导致湖泊干枯,渔业风险很大,严重影响渔民的积极性,制约渔业资源的合理开发。由于湖泊水位的降低,南水北调不能及时得到补充,直接导致湖泊可养殖面积的减少,同时影响了鱼类生长发育。

水质的变化对渔业的影响。从对湖区水质监测的情况看,水体已受到一定程度的污染,并呈现中富营养状态。近年,局部污染已造成多起渔业损失事故。水位持续走低,水体环境恶化的可能性越大。水质状况的好坏和湖区渔业生产有正相关关系。

养殖盲目开发对渔业的影响。骆马湖自1997年进入养殖大开发阶段,特别是网围、网箱养殖从无到有,从少到多,目前分别达2800hm早、7万澎多。由于在发展过程中,湖区渔民有急功近利的思想,养殖水域布局不合理,养殖方式单一,养殖塘口相互交错,阻碍水体交换和流畅,由养殖本身带来的自身污染,造成养殖渔民经济上的损失。

三、改善湖区水环境现状的对策

1.加大宣传力度,争取各级政府的重视。骆马湖地处宿迁市区边沿,随着这座新兴中等城市的发展,骆马湖的地位越来越重要。市区居民的饮用水质量和湖区水质的好坏息息相关,市区生态环境建设中湖区的生态状况举足轻重。作为湖区渔业的主管部门通过科学研究,把相关的信息及时向各级政府通报。尤其是保持水位稳定,减少湖区库容变化幅度等关键因素,要各级政府积极协调,高度重视,逐步解决这些影响湖区水环境质量的根本性问题。

2.立足渔业本身,改善湖区水质环境。骆马湖过水性湖泊的特点是由湖泊的功能决定的,各种功能主次的变化也在随着社会环境变化而变化。渔业功能既要适应渔业发展的本身要求,又要适应整体功能的要求,特别是城市饮用水的要求和防洪泄洪的要求。

第一,低坝高栏养殖不能影响湖泊防洪泄洪。这种养殖方式是骆马湖渔业生产特点之一,湖内塘口拦坝要低于21m,坝上用网片与湖体相隔,这样既不影响蓄洪,又能正常开展渔业养殖生产。如果拦坝过高,一旦洪水来临,即影响泄洪,又会造成养殖户的经济损失。

第二,规范网围、网箱养殖生产。按照“江苏省水产品生产基地管理办法”的要求,运用骆马湖“九五”国家科技攻关渔业科研成果,制定无公害渔业发展规划,全面清理整顿养殖秩序,规范养殖行为,改进养殖模式,改善养殖环境,提高养殖水产品的安全质量水平。一是网围、网箱养殖严格按照规划实施,建立网围养殖体系。要防止影响湖区通航、行洪和生态环境。建造在水位较浅,湖底平坦,风浪较小,水生生物较多的区域,不占据航道和主要行洪通道。在网围养蟹中,要按照“大水体、低密度、大规格、生态化”的要求,制定统一的技术操作规程,积极引导养殖户按标准生产。网围养殖面积予以适度控制,面积规模越大,需投人的饲料就相对较多,这对保护湖泊良好水质和生态环境不利。根据骆马湖水质状况及苏南湖泊网围养殖经验,湖区养殖应控制在2667hlll2以内为宜。二是加强养殖水域环境的管理。加强养殖水域水质监测工作,做好监测资料的搜集、分析、处理,根据水质状况,及时湖区水质信息,指导和服务于无公害生产。三是加强投人品的管理。严格实施养殖用药处方制,鱼药供给专营制和休药期制度,加强药残监控,严禁禁用药物进入湖区。建立塘口记录制度,严控外源性饲料的投喂,以湖区水草、小杂鱼、螺规等湖区自身饲料资源为主,推行生态化养殖。少投精饲料,减少渔业自身对湖泊生态环境的污染。通过2一3年时间,逐步调整网围单块面积,推广“小区式”网围养殖模式,解决养殖自身的生态环境间题。四是网围养殖必须注意养殖品种和结构,通过开展骆马湖多品种生态养殖示范,带动湖区养殖结构调整。多放养投料量少的螃蟹、青虾、甲鱼、塘艘、乌鳗、级鱼等优质品种,减少投放增加污染的品种。要以优质、低投人、低产量、效益好、对环境影响小的名优产品养殖为主,避免一味追求高投人高产出而不顾环境承受能力的现象发生。

渔业资源保护措施范文5

?眼关键词?演海域污染;渔业经济;EKC;面板数据模型

[中图分类号]F127.31;F326.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673-0461(2017)04-0090-08

21世纪是海洋的世纪,世界各国都开始加大对海洋的投入,采取各种有力措施开发和利用海洋资源,经济利益增加的同时也带来了海域水质污染、海洋生态环境失衡等问题,并随着海洋开发利用的不断深入,海域生态环境恶化的程度更加严峻。作为名副其实的海洋大国,我国四大海域重度污染和严重污染海域面积近年来不断上升,近岸海域水质未达到清洁水质标准的海域面积所占比重偏高,海水中无机氮、活性磷酸盐、重金属和石油类等影响渔业水质的污染物含量严重超标。据《2014年中国海洋环境质量公报》统计结果显示,我国近岸海域2014年未达到一类水质标准的海域面积为14.9万平方公里,比2013年增加约0.5万平方公里。其中主要污染物无机氮在全国海域点位超标率为31.2% ,超过二类水质标准限值10.5倍,活性磷酸盐含量超标率为14.6%,超过二类水质标准限值3倍。与之对应,日本海域水质清洁度远超中国,2013年日本河流近半水质达标,湖沼海域水质达标率更是高达90%。我国海域水质环境恶化直接对海洋渔业产生严重负面影响,阻碍了渔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中国作为世界第一渔业大国,渔业经济不仅是中国现代农业发展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是国家海洋战略重点实施对象之一。研究海域水质污染与渔业经济发展问题,对综合治理海域污染,积极改善近岸海域环境,实现海洋渔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具有理论和实践意义。

一、文I综述

环境库兹涅茨曲线(Environmental Kuznets Curve,简称 EKC)是描述环境污染程度与人均收入变化关系的几何曲线,[1]通过模拟人均收入与环境污染指标之间的动态演变,解释经济发展对环境污染程度的影响。[2]已有文献从多个角度对EKC和海洋渔业经济可持续发展问题展开研究,包群等[3]对我国经济增长与6类环境污染指标之间的EKC曲线关系进行了检验;刘耀林等[4]从渔业生态环境保护角度对海洋渔业可持续发展进行分析;杨卫[5]概述了在海洋渔场环境恶化、海洋渔业资源减少的大背景下日本实施海洋渔业资源增殖的具体措施及对我国的启示;张继平等[6]通过对中日海洋环境陆源污染治理的政策执行进行比较分析,得出日本的政策执行体系对我国的借鉴意义;付雁华[7]以日本海洋环境监测调查结果为依据,对日本周边海域海洋污染现状进行考察,并分析了日本海洋污染的防治对策。尽管环境库兹涅茨曲线应用广泛,但已有文献主要分析典型的环境污染物或能源消耗等与人均GDP的关系,研究海水水质污染与渔业经济增长间关系并借鉴发展良好的他国经验的文献较少。基于此,文章通过分别研究我国不同污染程度海域面积与渔业经济产值间动态关系、不同海域水质污染程度与渔民人均收入间动态关系,模拟EKC曲线的形状并确定转折点位置,对比海洋经济较为发达的日本的发展模式,分析我国黄渤海海域、东海海域与南海海域的水质污染状况和渔业经济发展状况,总结日本海洋渔业经济发展与海洋保护措施对我国的借鉴意义,为实现海域环境与渔业经济可持续协调发展提供理论支持。

二、模型方法与数据来源

1.模型设定

EKC曲线有多种函数表达形式,参考已有文献,借鉴文(2015)[8]的方法,选用对数线性三次方程来描述环境库兹涅茨曲线,具体的函数表达式如下:

ln(Wit)=αi+β1ln(Yit)+β2ln2(Yit)+β3ln3(Yit)+

β4ln(Zit)+εit (1)

其中Wit代表i地区在t年的海域污染指标,Yit代表i地区第t年的渔业经济指标,αi代表截面效应,Zit代表影响海域水质的其他控制变量,εit为扰动项,αi、β1、β2、β3、β4为待估参数。模型(1)中,当解释变量系数(β1、β2、β3)取值不同时,海域污染和渔业经济之间的关系曲线会呈现出不同的形状:①如果β1>0,β20,则为三次曲线关系或者说呈“N”型曲线关系;②如果β10且β30,β2

2.变量选取与数据来源

文章从3个层面分别分析海域水质污染与渔业经济之间的关系:首先,从总量上整体估计全海域水质污染面积与渔业经济总产值之间的关系,选用的经济指标是沿海地区渔业经济总产值,环境指标是严重污染海域面积,数据区间是2003~2014年。其次,重点分析沿海11省近岸海域水质污染状况与渔业经济增长的EKC曲线关系,使用沿海各省四类和劣四类水质海域所占比重(严重污染海域比重)作为海洋环境污染的代表指标,以沿海各省渔民人均收入作为经济指标,数据区间为2001~2014年。最后,考虑到海洋环境污染物主要来自陆源排放,特别是沿海11省直排入海的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以其中主要污染物(无机氮、活性磷酸盐、石油类、重金属等)的超标率与渔民人均收入分别作为污染指标和经济指标,具体分析海域水质主要污染物超标率与渔民人均收入的EKC曲线关系,选用数据区间为2001~2014年。

文章重点研究水质污染与渔业经济的关系,选择海水养殖面积为控制变量以消除海水养殖规模对渔业经济的影响,同时借鉴熊德平(2014) [9]的方法,选用人均渔船总动力作为控制变量,以控制渔业机械化程度对渔业产出的影响。本文所用数据来源于2002~2015年的《中国统计年鉴》、《中国海洋统计年鉴》、《中国渔业统计年鉴》、《中国海洋环境质量公报》、《中国近岸海域环境质量公报》。

三、模型检验与估计

为了分别分析不同海域水质污染与沿海各省渔民人均收入之间的关系,借鉴王光升(2013) [10]的方法,首先将沿海11省作为一个整体进行研究,将沿海11省渔业经济产值之和作为经济指标数据;其次将天津、河北、辽宁、山东和江苏5省渔业产值之和作为渤黄海地区的经济数据,将上海、浙江和福建3省渔业产值之和作为东海地区的经济数据,将广东、广西和海南3省渔业产值之和作为南海地区的经济数据。

1.单位根检验

为防止数据的大幅波动或可能存在的异方差问题而给实证检验带来不利影响,首先对所有变量进行对数标准化处理,记严重污染海域比重、渔民人均收入及其平方项、立方项、海水养殖面积和人均渔船总动力为lnp、lni、ln2i、ln3i、lna和lnr,再进行单位根检验。面板数据单位根检验的方法分为相同根情形和不同根情形两大类(高铁梅等,2009),相同根(即同质单根)情形下的检验方法包括 LLC( Levin-Lin-Chu)检验、Hadri检验和 Breitung检验;不同根(即异质单根)情形下的检验方法包括IPS检验、Fisher-ADF检验和Fisher-PP检验等。[11]本文借鉴张兵兵(2016)的方法,选用同质单位根检验中常用的 LLC检验和异质单位根检验中的 Fisher-ADF检验方法对各指标数据进行单位根检验。[12]检验结果(见表1)表明:在95%的显著性水平下,所有变量的一阶差分均平稳,即可以认为:能够通过面板单位根检验,即都是一阶单整序列。

2.数据协整检验

为了进一步检验变量间是否存在长期均衡关系,在通过了面板数据单位根检验即同阶单整后,需要对变量进行协整检验。Pedroni(1999)提出了基于Engle and Granger二步法的面板数据协整检验方法(高F梅等,2009)[11],该方法的零假设为在动态多元面板回归中没有协整关系,以协整方程的回归残差为基础,通过构造 Panel vStatistic、Panel rho-Statistic、Panel PP-Statistic、Panel ADF-Statistic、Group rhoStatistic、Group PP- Statistic、 Group ADF-Statistic7个统计量来检验面板变量之间的协整关系。[13]本文借鉴 Pe-droni的检验方法,[14]检验结果(见表2)表明:所有变量的 Group PP、Panel rho、Panel PP统计量均在95%显著性水平下通过检验,可以认为变量通过面板数据协整检验,即我国近岸海域水质污染与渔民人均收入之间存在长期稳定的均衡关系。

3.模型设定检验

面板数据同时包含时间序列和截面数据信息,其参数估计的有效性较大程度上依赖于模型的设定形式,因此需要通过检验来确定模型的设定形式,即根据 F-test判断选用混合模型或者变截距模型,同时根据 Hausman检验确定选用固定效应模型或者随机效应模[15]。两类检验统计量构造如下:

F-test统计量:

F=■~F[(N-1)k,N(T-k-1)] (2)

其中S1、S2分别为变截距模型和混合模型的残差平方和,N、T分别为截面数和时期数,k为解释变量个数。在给定置信度下,如果F值小于相应的临界值,则接受原假设建立混合回归模型,反之则选择变截距模型。[11]

Hausman检验:

H=(b-■)' [Var(b-■)]-1(b-β) (3)

其中,b、β分别为固定效应和随机效应模型中回归系数的估计结果,Var(b-■)为两估计结果之差的协方差矩阵。Hausman检验的原假设为建立随机效应模型,统计量H服从自由度为k的χ2分布,其中k为回归方程的解释变量个数,在给定置信度下,如果统计值小于临界值,则接受原假设,反之则建立固定效应模型。[11]

运用Eviews6.0软件,对我国全海域、黄渤海海域、东海海域以及南海海域的模型进行估计,结果(见表3)表明:由于F检验与Hausman检验均拒绝原假设,并考虑到沿海11省的渔业经济发展状况差距较大,区域特征较为明显,因此选用变截距固定效应模型。

四、各海域EKC曲线结果分析

1.总值EKC曲线趋势分析

总值EKC曲线模型研究的是严重污染海域面积与沿海地区渔业经济总产值之间的关系,其总体变化趋势如图1。由海域污染面积与沿海地区渔业经济总产值关系曲线可知,二者关系在起伏中大致呈现“N”型,在2004年沿海11省的渔业经济总产值为5 421.65万元后海域污染面积开始减少,海域污染状况有所减轻,但2008年渔业经济总产值达到8 114.82万元后严重污染海域面积逐渐扩大,且上升趋势较为明显(虽然在2011年渔业经济总产值为11 747.54万元时,严重污染海域面积略有减少,但幅度较小并在之后又呈上升趋势),这说明海域污染范围在不断扩大。主要原因有沿岸化工园区、农业污染和生活污染等陆源排污以及海岸工程与海洋工程建设项目等造成的海域污染,大量含有化学元素的废水未经处理或处理不当而直排入海,导致赤潮灾害多发;近年来,船只泄露事件频发,大量柴油等污染物进入海洋,严重影响了海水的自净能力,使得海水质量进一步下降,直接威胁到依赖大海生存的海洋渔业的生存环境安全。另外,现有海域污染管理措施效果甚微,应该予以重视,可将沿海地区作为一个整体,以全局的观点统筹规划,制定统一海洋环境污染治理政策。

2.渔业经济相关EKC曲线实证检验

渔业经济相关EKC曲线模型研究严重污染海域比例与渔民人均收入之间的关系,根据表3的估计结果,确定了变截距固定效应的回归模型,图2~图5为各海域严重污染海域比重与渔民人均收入关系图,由此模型估计结果及关系图可得以下结论。

第一,全海域的严重污染水质比重与渔民人均收入之间的曲线关系整体大致呈现“U”型,全海域污染状况在渔民人均收入达到9 513.45元前不断改善,之后开始恶化,其中可能的原因是海洋排污监管松懈,随着海洋渔业规模的扩大和渔业经济的增加,治理和控制污染的投资并未随之增加或增加力度不够。

第二,渤黄海地区和东海地区海域严重污染海域比重与渔民人均收入曲线关系大致呈“U”型,并分别在渔民人均收入达到9 843.2元和10 465.67元后污染状况加剧。值得注意的是,东海海域无论是改善还是恶化阶段,污染程度均处于较高水平,为全国四大海域水质最差地区,特别是上海地区近岸海域严重污染水质比例长期居高不下,多年出现四类和劣四类水质比例为100%,其余年份该比例也均在70%以上,是东海海域水质污染状况加剧的主要原因。

第三,南海海域严重污染水质比重与渔民人均收入大致呈现倒“N”型关系,严重污染水质比例虽然在渔民人均收入达到8 011.67元后有所上升,但上升幅度较小,在渔民人均收入达到11 484.11元后呈现出再次下降并逐渐稳定的趋势,其中海南省近岸海域水质较优,污染状况改善良好,近几年四类和劣四类水质比例为零,广西省该比例也在较低水平趋于平稳。

3.主要超标污染物EKC曲线回归分析

运用上述模型对影响海洋渔业水质的主要污染物(无机氮、活性磷酸盐、石油类和重金属等)的超标率与沿海各地区渔民人均收入的关系进行简单回归检验,结果如表4。

综合上述五类海域水质污染物超标率指标与渔民人均收入的数据估计结果,可以总结以下主要结论:第一,海域各污染指标与渔业经济指标之间的关系并非一致,因为EKC模型的估计结果依赖于指标数据的选取以及估计方法的选择。第二,超标污染物无机氮、石油类和重金属汞等与渔民人均收入呈倒“N”型关系,并都在2008年渔民人均收入为9 513.45后超标率增加污染加剧,在2011年渔民人均收入为12 472.11元达到转折点位置后呈现下降趋势,但超标率仍在较高水平上,说明上述污染物超标情况2011年之后虽有所好转但仍不容乐观。第三,活性磷酸盐、化学需氧量与渔民人均收入呈现“U”型关系,均在2008年渔民人均收入为9 513.45时达到转折点,并在转折点之后呈上升趋势(化学需氧量虽在2011~2012年略有下降但不明显且随后又呈现上升趋势)。总体来看,我国近岸海域水质污染情况仍然比较严重,进而影响了海洋渔业的健康发展。

五、日本渔业经济发展及海洋环境保护

1.日本海洋渔业的发展

日本四面环海,自然灾害多发,国土面积狭小仅有 38万平方千米(居世界第61位),陆上资源匮乏,但拥有的领海和专属经济区面积则达到了447万平方千米(居世界第6位),蕴藏着巨大的海洋开发潜力。日本所处的西北太平洋海域,是世界著名渔场之一,具有发展海洋水产业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正是由于独特的地理位置和自然条件让日本的海洋水产业历史悠久,并成为海洋经济中的支柱产业之一 [16]。

日本m然是世界上渔业最发达的国家之一,却也不得不面对由于过度捕捞,海洋渔场环境恶化、海洋渔业资源减少等原因,使得全世界海洋渔业的发展都共同面临资源衰退的问题。日本通过增殖放流、设置人工鱼礁、保护海底藻场、设立全国性节日(如富海节)等方式在全世界海洋渔业的发展都面临资源衰退问题的时代背景下实现海洋渔业资源增殖,并通过颁布一系列的法律法规(如《渔业法》、《水产基本法》等)来对海洋渔业资源的增殖提供制度保障。此外,日本每年都会举行全国性和地区性的增殖渔业会议,对渔业资源情况、增殖放流实施情况、放流效果评估情况和相关研究等进行交流[5]。

2.海洋环境保护

渔业资源保护措施范文6

关键词:城镇化;生态风险;对策

“统筹城乡发展,积极稳妥推进城镇化,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促进区域良性互动、协调发展。”是国家“十二五”规划纲领中的指导思想之一。城镇化建设是构筑区域经济优势互补、各类资源高效利用,缩小城乡区域间发展差距,增强城镇的综合能力,构建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生产生活环境,增强我国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能力,提高生态文明水平的战略措施。本文以石林镇城镇化建设为例,分析城镇化建设带来的生态风险及防御对策。

石林镇位于千岛湖国家旅游风景区东南湖区的东南角,是千岛湖旅游的发源地,著名的新安江水电站与之相邻,“华东第一石林”坐落其境内,石林镇也因此而得名,隶属淳安县管辖。石林镇是淳安县对外交通的东南门户,北临千岛湖,西接里商乡,东南与建德市接壤,距建德市区约27公里,公路、铁路等交通便利。镇政府的所在地距淳安县城陆路约40公里,水路约25公里。是淳安县人口最少的一个镇,而且山林多平地少。石林镇的发展战略是以绿色环保促进城镇经济产业的发展为龙头,依托千岛湖的生态环境和山水资源,发展面向都市的特色休闲农业、观光农业、休闲渔业,环保工业,以实现工农业发展、城镇建设、环境保护与旅游业的良性互动。2009年实现农村经济总收入29993万元,比上年增长18.5%,农业总产值5052万元,增长10.4%;工业销售产值11222万元,增长20.7%;全镇人均纯收入达到7486元,比上年增长8.0%[1]。镇政府根据“十二五”规划要求,在镇政府所在地为中心进行城镇化建设。

在现代科学持续发展、环境资源永续利用的背景下,城镇建设、风景保护、旅游开发等方面均对环境空间有不同的需求,对环境和空间的竞争,具有一定的不可兼容性,这一矛盾在山水型风景区进行城镇化建设更为突出。

1、城镇化建设带来的生态风险

随着城镇化建设步伐的加快,随之而来的是环境问题的日益突出。因人口增加、经济日益繁荣、各类社会活动频繁,在目前城镇化初期阶段环保设施的落后以及不合理的生活方式和人们对环境保护认识的不足,不良的卫生习惯及生活垃圾的增加都将使环境受到污染,生态遭到破坏。在城市化的同时也伴随着工业化,有毒有害废水、病原体、固体废弃物、生活污水等从不同的点、面对环境产生着负面影响。可以观察到的是原始地貌的改变、野生动物迁移、湖岸侵蚀、湖面漂浮垃圾、湖水透明度降低、富营养化等等,还有一些变化也正在潜移默化地进行着,有些破坏和改变是不可逆的。

1.1 城镇化建设中区域地貌、景观的改变对生态的影响。

(1)开发建设对自然环境的破坏。城镇规模扩大、基础实施建设等需要占用沿湖大量的土地、对于山多平地少的石林镇来说城镇化建设必然要劈山填洼,改变湖面岸线等,从而导致植被覆盖率降低,有损绿视率的丰满度,造成山体破碎,水土流失,破坏区域自然景观和生态环境,而泥石流、山体滑坡的机率也会大大增加,进而危及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3]。

(2)城镇建设的规划布局和建筑设计的不统一对生态景观的影响。城镇房屋建筑特别是沿湖建筑是风景区的一个重要的景观,但目前房屋建筑沿湖城镇轮廓线缺乏统一的规划、设计和科学的论证,导致优美的自然景观变得不连贯,这种改变是不可逆转的。

1.2城镇化建设影响与破坏野生动物的栖息环境,造成生态环境的破碎与片断化,使野生生物种类减少。土栖动物数量伴随栖息环境的破坏而减少,还有一些生物,则是由于食物链的因素、而导致种群数量减少[2]。另外,人口的增长、旅游业的发展增大了对鱼类的需求,对千岛湖渔业资源产生了巨大的压力,尤其是部分肉味鲜美稀有土著鱼种受到市场冲击,使鱼类种群数量不断下降。

1.3居民行为对生态的影响。

居民行为对生态系统的影响主要表现为,景观的破坏、“四害”泛滥(指废水、废气、固体垃圾、噪声)、滥捕滥砍、偷猎等行为。除了造成生态环境的破坏,还会造成持续危害。如随意丢弃的垃圾、便溺等在雨水的冲刷下,直接流入湖中,对湖水造成污染,加速水体的富营养化进程;,鱼类无论大小、只要入网上钩全无幸免的野蛮滥捕滥捞,造成渔业资源的退化;伐薪作饮与偷猎不但破坏绿化还会造成水土流失,改变原有的生物多样性结构[3]。

2、城镇化建设管理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2.1石林镇生态管理的现状

随着城镇建设的深入,以及对居住环境、居民生活幸福指数的重视,石林镇政府做了大量的工作。使原来落后的面貌有了很大的改观。如垃圾箱的投放、保洁员设立、公厕的建设等。

(1)居民生活基础设施的建设

为保障河岸及居民住房安全政府投入一定的资金,启动了镇政府所在地部分岸段防洪堤的建设。

(2)生态文明建设

加大了创建卫生乡镇、环境优美乡镇的力度,实行三级化池的规划建设,镇街道设置果壳箱,道路两旁绿化,设置垃圾箱,居民生活垃圾集中收集处理等。对被雨水冲入湖中的固体垃圾、漂浮物实行打捞后集中处理。

(3)启动生态产业工程

对现有的企业由粗放型管理向集约型转变。采取相关措施督促对环境有污染的企业实行整体搬迁和技改,减少废水废气超标排放,大力引进生态产业。

2.2目前存在的问题

根据石林镇目前的管理现状,尚有一些急需解决的问题:

(1)城镇化建设缺乏长远的统筹规划和科学论证;

(2)产业的经济结构还不够合理。农业产业的生态化水平还不够,工业的绿色环保经济仍显薄弱,第三产业旅游服务业的意识、水平、质量和档次欠缺;

(3)民众原有的乡村生活方式与现代化的城镇模式有一定的距离,对生态和环境保护观念、环境风险意识不强。

3、城镇化建设生态风险管理对策

《浙江省生态建设规划纲要》明确了生态省建设的五项主要任务:一是建设以循环经济为核心的生态经济体系;二是建设可持续利用的自然资源保障体系;三是建设山川秀美的生态环境体系;四是建设与资源、环境承载力相适应的人口生态体系;五是建设科学的能力支持保障体系。淳安县政府对此也出台了如《千岛湖水环境管理办法》、《关于加强千岛湖区湖面垃圾清理的通知》、《关于进一步加强千岛湖船舶污染防治工作的通知》、《关于加强环境面源污染管理的通知》等相关规范性文件,这些规范性的政策文件对石林镇的城镇化建设起到了积极作用。

根据上述城镇化建设带来的生态风险分析和石林镇城镇化建设管理现状及存在的问题,笔者认为在城镇化建设中要做到开发、建设与生态环境保护的有机结合,只有在护山治水、美化景观、保护环境、城镇建设、产业发展、适度开发等各方面加以正确的规划引导与控制,才能实现人与环境和谐共生,绿色产业持续发展的良好状态。

3.1统筹规划,科学论证

对城镇建设应统一的总体规划。从城镇功能区的划分到建筑物的高度、外形、色彩,以及街道的布局等。对区域内项目的开发凡是涉及到绿地的占用,树木的砍伐,湖岸景观的利用,都要组织专家对其规模、生态恢复、人口引进与资源的承载力进行论证评估。涉及使居住者因美景而感舒适,景观因建筑而有灵气。在建设过程中,应有生态保护措施。避免盲目开发造成永久的遗憾。

3.2合理的产业结构,提高生态水平

(1)合理调整区域内的产业结构,提高工农业产业的生态化水平。改善第三产业旅游业的服务设施,提高服务意识、服务质量和档次。

(2)关停高污染、高能耗的企业,积极引进清洁企业。加强污染物源头控制,实施污染物控制和处理制度,鼓励现有企业推行清洁生产,加强工业“三废”处理的监管力度,严禁排放废气和废水,对于污染排放不达标的企业实行关、停、改和迁的有力措施,以减少污染对陆域和水域生态环境的影响。

(3)对第三产业旅游业的开发和运营过程中,要加强管理,尽量减少旅游业对区域生态的破坏。旅游项目的开发建设一定要做好论证、规划、可行性研究、环境影响评价和生态风险评价等前期工作,在开发的过程中要加强监督管理,尽量减少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加强对区域旅游环境承载力的管理,做好旅游旺季游客的分流和限流工作,通过价格杠杆、营销措施等调节旅游季节性差异,减少区域生态环境压力。

3.3提升民众素质,实现开发保护双赢

生态环境保护是一项全新的、复杂的、涉及面广的工作,需要得到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要广泛宣传,增强全民生态环保意识,对各种点面源污染和区域内土地利用方式的生态风险性认识,增加管理者和区域内居民的风险防范意识。在宣传工作中,应结合当地实际,按照各类宣传对象,采取不同的居民喜闻乐见的宣传形式,如知识竞赛、文艺活动之类,力求有效务实通俗易懂。同时紧紧围绕农业增效、居民就业这条主线,大力发展生态农业,生态旅游。立足区位优势,大力培养和扶植生态农业示范基地,鼓励居民创办旅游服务业,提高居民的就业率。使民众明白生态环保绿色经济才是他们得以永久依懒的生存之路,使保护环境保护生态成为民众自觉的行为,实现城镇建设、旅游开发与环境保护有机结合,生态资源永续利用。

4、小结

城镇化建设是我国“十二五”纲要中有关发展经济惠及民生的一个重要措施。围绕城镇化建设这个发展目标,以石林镇为例把城镇化建设对生态环境能或可能产生的生态风险进行分析,认为城镇化建设当重视以下几个方面:

(1)城镇化一定要立足当前展望未来,统筹规划有序开发持续发展。

(2)构建合理的产业结构,把保护生态环境作为重点,筛选发展引进合格的生态产业。

(3)打造构建绿色精品城镇,应与保障和改善人民生活相结合,促进、发展各项社会事业,发展成果惠及人民,让保护环境成为民众的自觉行为。

(4)加快城镇化建设步伐与生态环境保护是一对辩证的关系。发展与保护当以辩证的观点来看待,适度开发合理保护掌握的尺度关键在于决策者运用。

(5)城镇化建设与生态环境保护应有效地统一在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社会事业、乡镇经济持久永续发展的目标之下。

参考文献:

[1]余小兰.石林镇政府工作报告[R].石林:镇政府办公室,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