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上呼吸道症状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急性上呼吸道症状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急性上呼吸道症状

急性上呼吸道症状范文1

摘要: 目的:分析并总结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发病原因、临床症状以及防治与护理的效果。方法:对自2008年12月~2010年12月期间入我院接受治疗的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患者120 例,采取及时有效的防治与护理措施。结果:大部分病人接受及时有效的防治与护理措施后病情得到及时控制,最终治愈出院;个别患者因为体质差、入院就诊时间较晚或防治与护理不当造成病情反复。结论:对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患者一定要进行综合的分析与观察。该病的发病率与反复率均较高,早期诊断与治疗对提高疗效非常重要。 关键词: 急性上呼吸道感染;防治;护理 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属于常见病,发病原因大多为病毒感染,常见的有流感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肠道病毒以及腺病毒等;也有因细菌感染而引发的,常见的细菌有肺炎球菌、链球菌以及金黄葡萄球菌等。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全年均有发病,特别是冬春季节的感染患者更多[1]。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临床表现通常为发热、打喷嚏、鼻塞、流鼻涕、咽部疼痛以及头痛等症状;严重的患者表现为畏寒、乏力、恶心呕吐以及腹泻等全身性症状[2]。 1 一般资料 选择于2008年12月~2010年12月期间入我院接受治疗的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患者120 例,其中男73 例,女47 例;患者年龄在12~76岁之间,平均为36岁。其中,单次发患者37 例,多次发病患者83例;其中65例患者为每年单次发病,55例患者为每年反复多次发病。 2 临床症状 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严重程度差异较大,轻者仅表现为鼻部流鼻涕、打喷嚏、鼻塞等,或伴有咽部疼痛、嗓子痛、微咳等症状。重者如果感染发生在鼻及咽部,患者将出现咽痛、发烧、咽后壁淋巴组织充血与增生、扁桃体发炎等情况,有些患者出现淋巴结肿大现象。发热一般持续2~3 日,严重者将达到1 周左右;严重的患者其体温可达39~40℃以上,患者同时感到寒冷、头痛、腹痛、全身无力、出现呕吐、精神萎靡、食欲不振、腹泻等症状,需要通过药物进行治疗,同时要求患者加强营养与多多休息,稍有疏忽的患者其感染将会扩大或蔓延至邻近器官,极易引发肺炎、支气管炎以及中耳炎等并发症。通常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在3~4d 内能够痊愈,部分患者可达2~3 周。 3 治疗方法 病毒性感染可选择专门针对病毒的药物进行治疗;细菌性感染可选用青霉素类或其它种类的抗生素进行治疗。 对于因溶血性链球菌引发的扁桃体炎或咽炎患者,使用青霉素治疗效果较理想;对于经过2~3d治疗后仍无效的患者,应考虑是否有其它病原体感染,例如,支原体感染等。当患者出现高热时,可用冷毛巾湿敷头部,勤更换,能够有效控制高热惊厥。一般的退热药,例如少量阿司匹林、扑热息痛也有效果。对于伴有鼻炎的患者,为保证呼吸通畅,需要休息好,可在进食及睡前使用鼻药[1-3]。 4 防治措施 加强自身锻炼,多呼吸新鲜的空气,增强自身的抵抗力。合理饮食,平衡膳食。冬季可食用高热量、高蛋白质类的食品,合理补充维生素,蔬菜与水果能够增抵抗力。根据温度增减衣服,适应气候冷热改变,衣服不要过多,以提高身体的御寒能力[2-4]。经常通风,经常换气,少到人多的公共场所,避免病源感染。可以使用减毒病毒疫苗,疫苗能够激发鼻腔和上呼吸道粘膜,使其分泌IgA 抗体,使呼吸道对感染的防御能力增强。 5 加强护理 对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患者的护理过程中要严格遵循呼吸系统疾病的一般护理常规。要求患者进食高热量、高蛋白、高纤维的食物,同时要清淡易消化,还要给予充足的水分;患者处于发热期时,必须要卧床休息并严格按照发热常规进行护理;严格执行呼吸道隔离并使呼吸道通畅;必须及时清除患者鼻腔内的分泌物;测量患者体温、呼吸、脉搏等,及时注意患者的病情变化;耐心地向患者讲授卫生知识,积极对其进行宣传教育[3,4]。 6 讨论 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主要感染部位为鼻、鼻咽和咽部。该病的病原体主要是病毒,占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总数的90%左右。当病毒入侵机体上呼吸道后,该处的黏膜抵抗力降低,导致细菌可以入侵,同时可出现化脓性感染。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在冬春季节较多,但全年都能发生。该病的临床轻重程度差异较大,潜伏期一般为2~3d 或更长。我们在治疗过程中,对于病毒性感染患者,选择专门针对病毒的药物进行治疗;对于细菌性感染患者,可选用青霉素类或其它种类的抗生素进行治疗[4,5]。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患者由于鼻咽感染能够波及周围器官,有时鼻咽部的原发病的症状消失,而其并发症却出现加重现象,因此,一定要对上呼吸道感染进行综合的分析与

[1] [2] 

观察。早期诊断与治疗,对提高疗效非常重要,千万不要以为上呼吸道感染是小病而轻率对待。 童雅培, 王筱敏. 诊疗与护理常规[M]. 济南: 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 : -. 张梓荆. 常见病毒性急性呼吸道感染的防治(专家笔谈)[J]. 中华儿科杂志, : (): . 蒋东波, 等. 白细胞介素 水平及其对白细胞介素 等的调节作用[J]. 中华儿科杂志, : (): . 刘清泉, 王晓翔, 蔡阳平, 等. 清气透表法治疗急性病毒性上呼吸道感染例临床观察[J]. 中国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 (): . 陈永辉. 儿科疾病中西医治疗[M]. 北京: 人民卫生出版社, : -. 文章屋在线 wzk.co

    

急性上呼吸道症状范文2

【关键词】: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病原学调查;临床特征

近年来,甲型流感等带有急性发热特征的传染病逐渐流行,传染病防治形式逐渐严峻,不容乐观,如何有效的鉴别诊断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值得深入研究[1],本文就此进行探讨。

1资料及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2年1月~2013年12月我院收治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患者689例,纳入标准:①临床确诊;②急性发病,起病72h以内;③临床资料均完整。排除标准:妊娠或哺乳期女性;②体温正常者;②伴有其它呼吸系统疾病。

1.2方法

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收集患者病历资料,内容包括年龄、性别、初测体温、收治入院时间、临床症状如畏寒、全身症状、查体结果、实验室检查等。

1.3统计学处理

数据均应用SPSS18.0软件处理,以均数±标准差( ±s)表示计量资料,以数(n)与率(%)表示计数资料,P

2结果

2.1 流行病学特征

收治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患者689例;常见流感病毒、甲型流感、乙型流感,男性比重高于女性,复合流感平均年龄最大,流感病毒感染人群年龄分布最广(见表1)。

表1 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流行病学分布[n(%)]

指标 流感病毒 甲型 乙型 其它 复合流感 合计

2012年 163(47.94) 121(35.59) 44(12.94) 6(1.76) 6(1.76) 340(100.00)

2013年 171(49.00) 130(37.25) 36(10.32) 8(2.29) 4(1.15) 349(100.00)

合计 334(48.48) 251(36.43) 80(11.61) 14(2.03) 10(1.45) 689(100.00)

男性(%) 172(51.50) 141(56.18) 43(53.75) 8(57.14) 7(70.00) 371(53.85)

平均年龄(岁) 29±7 34±6 30±7 23±18 49±19 30±7

年龄范围(岁) 3-89 13-83 10-78 9-39 37-79 3-83

2.2 甲型流感乙型流感临床特征

甲流患者鼻塞、咽痛、扁桃体炎症发生率低于乙流,全身症状、咽充血发生率高于乙流,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表2 甲流、乙流临床症状对比

流感类型 鼻塞 流涕 咳嗽 全身症状 消化道症状 咽痛 咽充血 扁桃体

甲流 108 120 181 176 15 151 226 198

% 43.0 47.8 72.1 70.1 6.0 60.2 90.0 78.9

乙流 42 39 58 47 2 54 61 68

% 52.0* 49.0 73.0 59.0* 3.0 67.0* 76.0* 85.0*

注:与甲流相比,*P

甲流患者人均WBC计数、WBC>4.0×109/L比重、中性粒细胞计数高于乙流,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表3 甲流、乙流WBC、淋巴细胞、中性粒细胞计数分布[( ±s),n(%)]

流感类型 WBC 淋巴细胞计数 中性粒细胞计数

均值 >4.0 均值 范围 均值 范围

甲流 7.63±2.33 37(14.7) 1.22±0.55 0.23-3.81 5.58±2.59 1.11-23.21

乙流 6.50±2.41* 6(7.5)* 1.26±0.55 0.41-3.22 4.32±2.12* 0.99-13.20

注:与甲流相比,*P

3讨论

本院未收治H1N1等高危传染病例,2012-2013年度上呼吸道感染病毒病原学分布较正常,与其它学者统计基本相同[1-3]。从性别分布上看,急性上呼吸道患者男性比重略高,从年龄上看,流行病毒年龄分布最广,复合流感患者平均年龄最高,这可能与老年人免疫功能低下、呼吸道功能退行性改变有关。从症状上看,甲流鼻塞、咽痛、扁桃炎炎症等典型“感冒”症状比重低,全身症状、咽充血比重更高,提示甲流病毒危害更重。此外,甲流对患者血细胞计数影响较显著,患者WBC、中性粒细胞计数上升更显著,上限值更高,提示病毒引起的炎症反应更重。

【参考文献】

[1]石伟先,彭晓,韩莉莉,等.北京地区儿童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病毒病原学调查[J].中国卫生检验杂志,2008,18(7):1263-1264.

急性上呼吸道症状范文3

冬季是上呼吸道感染的高发季节,我是一名基层医生,平时接触上呼吸道感染的患者较多,现将自己对本病分类及治疗原则的认识介绍如下。不足之处请专家指导、点评。

上呼吸道感染是鼻腔、咽或喉部急性炎症的概称。一般病情较轻,病程较短,预后良好。常见病原体为病毒,少数是细菌,具有一定的传染性。上呼吸道感染通常被老百姓统称为“感冒”,但上呼吸道感染根据病因的不同,分为不同的类型,即普通感冒、病毒性咽炎、喉炎、疱疹性咽峡炎、咽结膜热、细菌性咽一扁桃体炎。

对于不同类型的上呼吸道感染,其治疗方法也不同。在基层,老百姓患上呼吸道感染后,多习惯于自行服药,往往疗效不佳,少数社区医师在治疗上呼吸道感染时也存在用药不适宜的情况,应予以注意。关于上呼吸道感染的治疗原则,最主要的是对症治疗,并做到“两多五忌”――两多:多休息、多饮水;五忌:忌洗澡、忌食荤、忌劳累、忌乱服药、忌吸烟喝酒。积极抗病毒治疗,清热解毒。当病毒性咽炎出现吞咽疼痛时,提示链球菌感染,需要抗生素治疗。细菌性咽-扁桃体炎时要用抗生素治疗。

为了更清晰地鉴别上呼吸道感染的类型,了解其特征,现总结如下(见表1)。

[专家点评]

纠正误区,正确诊治上呼吸道感染250013山东大学附属济南市中心医院呼吸内科 邢春燕

渎者来信中,基层医师对于上呼吸道感染这一常见疾病从类型、病原菌、临床表现、治疗原则几个方面进行了概述,简洁、清晰、重点突出,但有的地方不太恰当。如:治疗方面对于病毒性咽炎、喉炎、疱疹性咽峡炎、咽结膜热提到积极的抗病毒治疗,这是常见的用药误区。为了让基层医师更好地掌握这一常见、多发疾病的诊治,笔者从以下几个需要基层医师注意的方面进行阐述。

明确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概念

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简称上感,是包括鼻腔、咽或喉部急性炎症的总称。广义的上呼吸道感染不是一个疾病诊断,而是一组疾病,包括普通感冒、病毒性咽炎、喉炎、疱疹性咽峡炎、咽结膜热、细菌性咽一扁桃体炎。狭义的上呼吸道感染又称普通感冒,是最常见的急性呼吸道感染性疾病,多呈自限性,但发生率较高。成人每年发生2~4次,儿童发生率更高,每年6~8次。全年皆可发病,冬春季较多。

做好鉴别诊断

本病需与初期表现为感冒样症状的其他疾病相鉴别,基层医师应予以注意,以避免误诊误治。

过敏性鼻炎

临床上很像“伤风”,不同之处包括:①起病急骤、鼻腔发痒、喷嚏频繁、鼻涕呈清水样,无发热,咳嗽较少;②多由过敏因素如螨虫、灰尘、动物皮毛、低温等刺激引起;③如脱离过敏原,数分钟及1~2h内症状即消失;④体检可见鼻黏膜苍白、水肿。

流行性感冒 为流感病毒所致的急性呼吸道传染性疾病,传染性强,常有较大范围的流行。临床特点如下:①起病急,全身症状重,畏寒、高热、全身酸痛、眼结膜炎症明显,部分患者有恶心、呕吐、腹泻等消化道症状。②鼻咽部症状较轻。③病毒为流感病毒,必要时可通过病毒分离或血清学明确诊断。④早期应用抗流感病毒药物如金刚烷胺、奥司他韦疗效显著。

急性传染病 某些急性传染病(如麻疹、流行性出血热、流行性脑脊髓膜炎、脊髓灰质炎、伤寒、斑疹伤寒)在患病初期常有上呼吸道症状,在这些病的流行季节或流行区应密切观察,结合不同疾病的临床特点、必要的实验室检查,进行鉴别,以免贻误治疗。上呼吸道感染的治疗方法

对症治疗

休息 病情较重或年老体弱者应卧床休息,忌烟、多饮水,室内保持空气流通。

解热镇痛 如有发热、头痛、肌肉酸痛等症状者,可选用解热镇痛药,如复方阿司匹林、对乙酰氨基酚、吲哚美辛(消炎痛)、索米痛片(去痛片)、布洛芬等。

减充血剂 鼻塞、鼻黏膜充血水肿时,可使用盐酸伪麻黄碱,也可用1%麻黄碱滴鼻。

抗组胺药 感冒时常有鼻黏膜敏感性增高,频繁打喷嚏、流鼻涕,可选用马来酸氯苯那敏或苯海拉明等抗组胺药。

镇咳剂 对于咳嗽症状较明显者,可给予右美沙芬、喷托维林等镇咳药。

提示 避免重复用药

需注意的是,目前市场上治疗上呼吸道感染药大多为复方制剂,含有上述各类药物或其他药物中的2种或>2种成分,虽然治疗上呼吸道感染的药物品种繁多,名称各异,但其组方成分相同或相近,药物作用大同小异,因此复方抗感冒药应只选其中的1种,如同时服用>2种药物,可导致重复用药、超量用药,增加上述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率。

病因治疗

抗菌药物治疗 单纯病毒感染无须使用抗菌药物,有白细胞计数升高、咽部脓苔、咳黄痰等细菌感染证据时,可酌情使用青霉素、第一代头孢菌素、大环内酯类或喹诺酮类。极少需要根据病原菌选用敏感的抗菌药物。

抗病毒药物治疗 目前尚无特效抗病毒药物,而且滥用抗病毒药物可造成流感病毒耐药现象。因此对于免疫功能正常,发病>2 d的患者一般无须应用。免疫缺陷患者可早期常规使用。广谱抗病毒药物利巴韦林和奥司他韦对流感病毒、副流感病毒和呼吸道合胞病毒等有较强的抑制作用,可缩短病程。

提示 避免盲目输液

患者使用药物治疗时应首选口服药物,避免无根据地盲目静脉补液。静脉补液适用情况:①因上呼吸道感染导致原有基础疾病加重,或出现并发症,需要静脉给药;②由于严重腹泻或高热导致脱水、电解质紊乱,需补充水和电解质;③由于胃肠不适、呕吐而无法进食,需要通过补液维持身体基础代谢。针对特殊人群,应制定个体化的治疗策略

儿童 2~5岁儿童上呼吸道感染时,伪麻黄碱的剂量为成人的1/4;6~12岁的儿童,伪麻黄碱的剂量为成人的1/2,尽量使用糖浆或混悬液制剂。儿童发热应慎用阿司匹林等水杨酸类药物,因为后者可诱发Reye综合征并导致患儿死亡。

孕妇、哺乳期妇女 应特别慎用感冒药物。孕妇尽量不使用阿司匹林、双氯芬酸钠、苯海拉明、布洛芬、右美沙芬等,以免影响胎儿发育或导致孕期延长。妊娠3个月内禁用愈创甘油醚。哺乳期妇女尽量不使用苯海拉明、马来酸氯苯那敏、金刚烷胺等,因为这些药物能通过乳汁影响幼儿。

从事驾驶、高空作业或操作精密仪器等行业工作者 应慎用含有马来酸氯苯那敏、苯海拉明的感冒药物,因第一代抗组胺药具有抗胆碱能作用,影响神经元或神经肌肉接头的传导,可导致神经功能一过性紊乱和注意力不集中等。

合并其他疾病的患者 ①肝肾功能不全、血小板减少、有出血症状者和(或)有溃疡病穿孔病史者,应慎用含有对乙酰氨基酚、阿司匹林、布洛芬等成分的感冒药物。②未控制的严重高血压或心脏病及同时服用单胺氧化酶抑制剂的患者,禁用含有伪麻黄碱成分的感冒药物。③甲状腺功能亢进、糖尿病、缺血性心脏病及前列腺肥大的患者,慎用含有伪麻黄碱成分的感冒药物。④青光眼患者不建议使用伪麻黄碱作为局部用药。

总之,医师应根据不同人群的特点及上呼吸道感染的不同症状,特别是针对特殊人群,制定个体化的治疗策略。

需要转诊的情况

对于上呼吸道感染患者何时需要转诊无具体规定,要结合患者一般状况、合并疾病、对治疗反应、有无并发症以及基层医生对于疾病的掌控力。一般来说,上呼吸道感染通常病情较轻、病程短、预后良好,但对于以下情况建议转诊。

特殊人群:年老体弱、免疫功能低下、有慢性呼吸道疾病、合并心脑血管疾病等特殊人群,初始治疗(前1~3 d)效果不好,需及时转诊。

急性上呼吸道症状范文4

[关键词]急咽颗粒;利巴韦林;急性上呼吸道感染,临床观察。

急性上呼吸道感染(acuteupperrespiratoryinfection,AURI)简称上感,俗称“感冒”,常以炎症局限于上呼吸道某个解剖部位诊断,如[“急性鼻咽炎”、“急性咽炎”、“急性扁桃体炎”等。90%以上由病毒感染引起,最常见的是鼻病毒,其次是呼吸道合胞病毒,流感病毒,副流感病毒,腺病毒,柯萨奇病毒,艾柯病毒等[1]。该病发病特点是发病快,易感性强,可分为起病急骤,传播迅速的流行感冒和病情和缓的普通感冒等,西医处理原则是退热,消炎和对症治疗,但对病毒感染无特效治疗方法。中医药在治疗由病毒引起的急性上呼吸道感染中发挥了重要作用[2]。本院儿科门诊应用急咽颗粒联合利巴韦林含片治疗急性上呼吸道感染75例,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择本院儿科门诊2007年10月至2009年3月就诊治疗的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75例,其中男43例,女32例,年龄2-3岁15例,4-6岁41例,7―12岁19例;发热1例46例,2例20例,3例9例,体温37.5℃―38℃12例,38.1℃―39.1℃48例,39℃以上15例,病情轻度10例,中重度53例,重度12例。对照组75例,其中男45例,女30例,年龄2―3岁18例,4-6岁45例,7―12岁12例,发热1d48例,2d23例,3d4例;病情轻度12例,中重度54例,重度9例。两组在性别、年龄、病程、发热程度及临床证候方面比较均无明星差异(P>0.05),具可比性。

1.2诊断标准

1.2.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感冒(风热证)[3]诊断标准:身热较著,微恶风,汗泄不畅,头胀痛,咳嗽,痰黏或黄,咽燥,或咽喉乳蛾红肿疼痛,鼻塞,流黄浊涕,口渴欲饮,舌苔薄白微黄、边尖红,脉浮数。

1.2.2西医诊断标准参照《内科学》关于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普通感冒)的诊断标准[4]。以鼻咽部炎症为主要表现。起病较急,初期有咽干、咽痒或灼热感,发病同时或数小时后,可有喷嚏、鼻塞、流清水样鼻涕,2-3d后变稠,可伴咽痛。一般无发热及全身症状,或仅有低热、不适、轻度恶寒、头痛。检查可见鼻黏膜充血、水肿、有分泌物,咽部轻度充血。如无并发症,一般经5―7d痊愈。

1.2.3纳入标准符合中医感冒(风热证)辨证标准;符合西医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诊断标准;发病在48h之内者;年龄在2―12岁之间者;同时具有两项及以上主症(发热、头痛、咽干痛、鼻塞流涕)的临床表现。

1.2.4排除标准未坚持服药者;患毛细支气管炎,支气管炎、肺炎;严重营养不良,免疫功能低下,或存在心、肝、肾和造血系统严重疾病者;精神病病人;对本药过敏者。

1.3治疗方法治疗组和对照组根据患儿年龄、体重服药,疗程三天,观察临床疗效,用法用量见如下表:

1.4疗效标准

疾病疗效标准临床痊愈:治疗3d以内体温恢复正常,感冒症状全部消失,显效;治疗3d以内体温正常,感冒的大部分症状消失;有效:治疗3d以内体温较以前降低,感冒的主要症状部分消失;无效治疗3d内体温未降或升高,感冒症状无改善。

1.5统计学方法数据经SPSS13.0处理,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等级资料采用秩和检验(Mann―Whitney法),计量资料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的t检验,选取a=0.05的显著性水平。

2结果

2.1治疗组对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治疗总有效率92%,而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0%,两者有显著性差异(P

2.2两组退热效果比较:治疗组24小时退热效果优于对照组时间。

3讨论

急性上呼吸道症状范文5

关键词:小儿清热宁;小儿速效感冒灵;联合治疗;急性上呼吸道感染

【中图分类号】R725.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83(2012)05-0108-02

在临床实践中,小儿急性上呼吸道感染较为普遍。主要表现为发热、咳嗽、咽喉肿痛等,尤以发热症状最为明显。在临床治疗中,常见的方法是使用抗生素,但是由于医疗卫生部门监管不力,医生和家属的各自考量不同,抗生素的使用存在严重的滥用情形,对于患儿极为不利。因此,我们应当针对患儿自身免疫力的特点,合理用药。

1 小儿清热宁和小儿速效感冒灵的功用

1.1 小儿清热宁颗粒的功用:小儿清热宁颗粒是纯中药制剂,具有清热解毒的功效,而且其成分中的牛黄、柴胡等具有退热、抗惊厥的功用,金银花、黄芩、板蓝根等成分具有抗菌、抗病毒的疗效。此外,该药需要开水冲服,并针对不同年龄段的患儿用量也相应不同,1-2岁患儿一日2次,一次4克;3-5岁患儿一日3次,一次4克;6-14岁的患儿,一日2-3次,一次8克。临床表明,小儿清热宁颗粒对于小儿上呼吸道感染具有较好的治疗效果。

1.2 小儿速效感冒灵的功用:小儿速效感冒灵是一种复方制剂,其成分主要有扑尔敏、牛黄等。其中扑尔敏能够缓解上呼吸道感染引起的鼻塞、流涕等症状,而牛黄则具有解热、镇惊的疗效。小儿速效感冒灵是小儿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常用药之一,一般认为感冒的前两天使用,效果最佳,特别是针对出现发热症状的患儿,具有较好的治疗效果,但是在出现感冒症状后的随后几天或者已明显退热的患儿,便不宜再服用该药了。而且该药无预防作用,不应作为预防用药。值得特别注意的是,早产儿和新生儿忌用,以此避免不合理用药现象的出现。此外,该药为口服药,其服用剂量以年龄段为参照标准,一个月的新生儿每次1/10包;6个月-1岁的患儿,每次1/3包;2-4岁的患儿每次2/3包;6-9岁的患儿每次1包。且用药需一日3次,遵医嘱。

2 小儿清热宁与小儿速效感冒灵联合用药的治疗效果

尽管小儿清热宁颗粒和小儿速效感冒灵均是小儿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常用药物之一,但是,为了尽快缓解患儿的痛苦,及早治愈疾病,患儿在服用小儿清热宁颗粒的同时可以联合服用小儿速效感冒灵。在临床实践中,通过进行研究,将患儿分为治疗组和对比组,其中治疗组采取小儿清热宁和小儿速效感冒灵联合用药的方法治疗,对比组采用口服双黄连口服液的方法进行治疗。实验数据表明,治疗组的总有效率高达97.9%,而对比组的总有效率仅为63.4%。两者之间差异较为显著。即联合用药的退热效果明显,而且在72h,即一个疗程之内,体温恢复至正常水平,且没有出现回升的情形。因此,小儿清热宁和小儿速效感冒灵对于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治疗效果显著,临床应用价值较高。

3 讨论

3.1 小儿清热宁的临床应用价值:小儿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在临床中较为普遍,且大多数是由于病毒引起的。小儿清热宁颗粒中的牛黄、金银花、柴胡、板蓝根等成分对于风热型感冒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而且该药能够增强患儿自身的抵抗力,具有良好的清热、抗病毒和退热的功效,能够减轻患儿的痛苦,使患儿能够尽快的痊愈。总的来说,小儿清热宁颗粒在治疗小儿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方面,疗效显著。一方面,小儿清热宁颗粒能够有效的缓解发热症状,尽快治愈疾病,而且可以代替抗生素的临床治疗方法,减少甚至避免抗生素的滥用,保护患儿的身心健康。另一方面,小儿清热宁颗粒的研制符合患儿自身的特点,方便患儿的服用和身体的吸收。因此,临床应用价值显著。

3.2 小儿清热宁和小儿速效感冒灵联合用药的临床应用价值:针对患儿自身的身体状况,由于其免疫力较低,为了及早治愈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病症,我们采取小儿清热宁颗粒和小儿速效感冒灵联合用药的方法治疗小儿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实践表明,两种药物的配合使用有效的治疗了患儿的感冒,对于缓解患儿的发热症状、抗病毒、清热解毒、增强免疫力有显著疗效。同时,较之其它药物,其治愈时间明显缩短,减少了患儿的痛苦和不必要的花费,既经济实惠又安全有效。此外,小儿清热宁和小儿速效感冒灵联合使用在治疗小儿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方面,必须准确把握用法用量,严格按照医嘱,配合医生治疗,避免药物副作用的出现,使得该种治疗方法发挥其最优的价值。

4 小结

小儿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在临床实践中较为普遍,且多以使用抗生素的方法进行治疗。抗生素的滥用在一定程度上危害了患儿的身心健康,因此,寻求副作用小,疗效突出且又安全实惠的治疗方法成为治愈小儿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一个重要问题。小儿清热宁和小儿速效感冒灵联合用药的治疗方法一定意义上缓解了抗生素滥用的现象,并且由于其治愈时间较短,治疗效果显著,且不会产生副作用,而成为一项值得推崇的临床治疗小儿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方法。

参考文献

[1] 李 晶.清热宁治疗小儿急性上呼吸道感染150例疗效观察[J].实用中医内科杂志,2004(6):222

[2] 闫凤云,张兴桥,庞凤英,齐宝芹,常 虹.小儿清热宁的临床应用[J].河北中医,2007(4):354

[3] 吴国雄,梁 剑,聂 韵.小儿清热宁颗粒治疗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临床观察[J].医学理论与实践,2012(25):375

急性上呼吸道症状范文6

【关键词】 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急性中耳炎;临床分析

DOI:10.14163/ki.11-5547/r.2015.14.088

为分析了解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患儿继发急性中耳炎的情况, 本院对接收的48例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并继发急性中耳炎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了回顾性分析, 具体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13年6月~2014年6月接收的48例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并继发急性中耳炎的患儿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 其中男29例, 女19例, 患儿年龄最小10个月, 最大10岁, 平均年龄3.7岁;患儿病程最短1 d, 最长5 d, 平均病程2.9 d。

1. 2 方法 对本次研究所接收的48例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并继发急性中耳炎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 包括其年龄、性别、体温、病程、发病情况、初诊情况、复诊情况、血象、听力检查、随访情况等。

经耳镜对所接收的48例患儿进行听力检查, 若患儿伴有鼓膜充血现象, 同时伴有鼓膜肿胀、渗出、化脓、活动受限、耳部疼痛等症状中的一种则可认为患儿伴有急性中耳炎症状。

本组48例患儿均采用抗生素治疗, 其中42例患儿采用青霉素治疗;另6例患儿确诊为支原体感染, 采用大环内酯类抗生素治疗;以7~10 d为1个疗程。

1. 3 疗效判定标准 白细胞计数正常值范围:(5.0~12.0) ×109/L;中性粒细胞百分比正常范围:50%~70%。疗效判定[1, 2]:显效:治疗后患儿鼓室压降至正常范围, 体温恢复正常。有效:治疗后患儿鼓室压有所降低, 体温下降, 但均未恢复至正常范围。无效:治疗后患儿鼓室压及体温均无明显好转。总有效率=(显效+有效)/总例数×100%。

2 结果

本次研究结果显示本组48例患儿中43例患儿为首次发病, 占89.6%, 5例患儿为复发, 占10.4%;其中10例患儿伴有明显耳部症状, 占20.8%;本组患儿体温均在37~40℃之间, 平均体温38.8℃;患儿白细胞计数最小为6×109/L, 最大为24.0×109/L, 平均白细胞计数为14.1×109/L, 患儿平均白细胞计数明显高于正常白细胞计数范围;患儿中性粒细胞比率最小为68.8%, 最大为81.2%, 平均中性粒细胞比率76.2%, 患儿中性粒细胞比率明显高于正常值。本组48例患儿采用抗生素治疗后35例显效, 12例有效, 1例无效, 其治疗总有效率为97.9%;治疗后随访1周, 患儿均未遗留听力障碍。

3 讨论

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是临床儿科常见的一种呼吸系统疾病, 该病主要是因致病菌侵犯患儿鼻腔、咽或喉部所引起的急性感染症状。据统计因病毒感染所致的小儿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患儿约占据了全部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85%以上, 其往往会对患儿的身体健康及健康成长造成严重的影响[3]。且临床研究表明, 若不及时采取有效的措施对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患儿进行治疗则极易导致病毒或细菌向患儿中耳扩散, 从而可引发急性中耳炎。

西方国家研究表明急性中耳炎在婴幼儿中的发病率可高达71%左右, 且约32%的患儿有多次感染史。其主要是由于婴幼儿耳咽管呈水平状, 且具有直、宽、短等特点, 同时由于婴幼儿鼻咽部及咽喉壁淋巴组织较为发达, 因而极易增生肥大, 加之婴幼儿免疫功能较低, 当其感染有关病原体时更易并发急性中耳炎[4]。小儿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继发急性中耳炎患儿多伴有发热、疼痛、传导型听力缺失等症状。若不及时进行有效的治疗则极易发展为慢性中耳炎, 从而对患儿的听力造成严重的影响。0~4岁为儿童语言发育的重要时期, 听力减退往往会导致患儿发生获得性语言迟缓现象, 严重时甚至会对患儿的听力及认知能力造成影响。因此, 及早明确诊断, 并及时采取有效的措施进行治疗, 以促进儿童健康成长就显得尤为重要。

鼓膜改变是急性中耳炎诊断中最重要的一项体征, 鼓膜改变主要包含鼓膜是否有充血、肿胀及活动受限等现象发生, 该诊断标准已成为临床上诊断急性中耳炎的金标准。现阶段儿童急性中耳炎的发现率仍较低, 其可能和以下几种因素有关:①婴幼儿年龄较小, 难以准确的对耳痛等症状进行陈述。②儿科医生未加强对患儿耳部病变的重视。③多数儿科医生未配备耳镜或医生耳镜技术不成熟, 因而极易导致漏诊现象发生。④缺乏对上呼吸道感染并发急性中耳炎及其后遗症危害性的认识。因此, 临床上必须要加强对上呼吸道感染继发性中耳炎的重视, 提高医生的专业素养及技术能力, 尽可能提高检出率。

现阶段临床上通常将抗菌药物抗感染作为治疗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继发急性中耳炎的常用方式, 并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本次研究结果显示本组48例患儿采用抗生素治疗后35例患儿显效, 12例患儿有效, 1例患儿无效, 其治疗总有效率为97.9%;治疗后随访1周, 本组患儿均未遗留听力障碍, 疗效确切。

综上所述, 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患儿极易继发急性中耳炎, 临床上应给予加强重视, 提高检出率, 并及时采取有效的措施进行治疗。

参考文献

[1] 王进东.布地奈德混悬液局部治疗小儿急性中耳炎的疗效观察. 中国妇幼保健, 2014, 29(23):3836.

[2] 陈敏.急性中耳炎并发岩尖炎1例临床分析及文献复习.临床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 2011, 25(19):888.

[3] 周密妹.急性中耳炎和细菌性鼻窦炎药物治疗的进展.医药导报, 2008, 27(4):4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