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管理会计教程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管理会计教程范文1
(一)教材建设不合理作为高校会计专业的核心课程,“管理会计”和“财务管理”都是教学中的重点。然而,从目前这两门课程的教材建设情况看,二者在内容上存在很大一部分的交叉重复,如货币的时间价值、长期投资决策分析、存货管理等章节。这种教材体系的安排破坏了课程内在的逻辑递进关系,让学生在重复学习过程中感到乏味,也容易让教师的授课安排发生混乱。
(二)教师不够重视从培养目标上看,目前高校会计专业仍以培养核算会计人才为主。而“管理会计”课程本身与核算会计课程接续性不是很强,因此教师本身就对“管理会计”课程不够重视。另外,“管理会计”综合了管理学和会计学理论,对应用方法和技能有较高的要求,而大学生毕业进入职场后很难有机会接触到生产经营决策、全面预算等复杂和高层次的管理,因此很多教师认为学生没有必要掌握很多的管理会计方法。
(三)学生不够重视在高校会计专业核算会计培养目标下,成为一名企业管理会计人员没有进入过学生的职业规划中。因此,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主观地将所学课程进行简单分类,将与其他核算会计类课程连续性不强的“管理会计”排在核心课程之外。另外,“管理会计”课程由于综合性较强,教学任务通常要安排在大四学年,就业、升学等多方面的压力客观上也造成学生学习热情不高。
(四)教学模式和方法单一不同于“基础会计”和“财务管理”等其他专业课程多样化的教学模式,“管理会计”课程一般只采用单一的理论授课教学模式,并且受实验室和实践场地的限制,实践几乎没有。在教学方法上,“管理会计”教学大多采用理论教学法,通过课堂讲解的方式将理论知识灌输给学生,然后利用习题将理论知识进行消化理解。这种传统、单调的教学方法能够帮助教师将知识传授给学生,但却不能培养学生将相关理论转化为实践技能的能力。
二、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下“管理会计”课程教学方法改革
(一)“管理会计”课程教学过程中适用的教学方法教学方法是教育者和受教者为完成教学任务、达到教学目标所采用的各种方式和手段,它包括教育者教的方法、受教者学的方法,是实现教学目的与提高教学质量所采用的重要手段。在应用型核算会计培养目标下,“管理会计”课程受传统教学观念的影响,教学方法改革创新并没有得到普遍重视,导致教学方法落后,具体表现在强调“教”而忽视“学”,强调“理论”而忽视“实践”。“管理会计”是一门应用性和实践性很强的学科,结合“管理会计”的课程性质、教学目标及教学实际,本文建议推行案例教学法。案例教学法最早由美国哈佛大学法学院提出,20世纪20年代后得到哈佛大学商学院(HarvardBusinessSchool)的大力倡导。20世纪80年代,这种案例教学法受到了师资培育的重视,尤其是1986年美国卡内基小组(CarnegieTaskForce)在《准备就绪的国家:二十一世纪的教师》的报告书中,特别推荐案例教学法在师资培育课程的价值,并将其视为一种相当有效的教学模式。国内教育界于20世纪90年代后开始探究案例教学法。根据对西方管理会计教学资料的研究,“管理会计”课程的案例教学法是培养学生应用能力的一种十分有效的方法,其有效性具体体现在:
(1)通过案例教学鼓励学生独立思考。不同于教材中高度简化了的例题,案例将具体企业管理会计方法真实再现,虽然相对复杂,但贴近实际,更有利于学生实际应用能力的培养。教学案例通过再现较为真实的企业经营实际,将一系列综合性问题抛给学生,他们要经过独立思考、创造性分析,采用个体或团队的形式将问题进行解答。这种教学方法使理论不再枯燥无味,有助于鼓励学生独立思考。
(2)通过案例教学引导学生变注重知识为注重能力。传统“填鸭式”教学方法只注重教材中理论知识的灌输,忽视学生实际应用能力的培养,不利于学生综合能力的提高。而案例教学法通过设置与企业管理会计工作实际相似的模拟案例让学生综合分析、展开讨论,这对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十分有利。
(3)通过案例教学增强教师与学生的双向沟通。在案例教学中,教师为学生提供能够再现企业经营情景的教学案例,同时给学生留下与理论教学相关的案例分析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进入各章节理论知识的学习,随后在课堂教学中,教师针对案例问题给予引导,使学生对知识的认知得到认证,从而形成良好的教师与学生的双向沟通。
(二)案例教学法在“管理会计”教学中的应用为了实现案例教学法在“管理会计”教学中的重要作用,在教学实践中要对案例教学法做好系统安排:
1.在理论教学中选择恰当的企业案例穿插其中。传统的管理会计教学方法中,作为理论知识运用的手段一般只有一种,即随堂例题。这种方式在一定程度上能够起到巩固基础知识、训练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作用,但是随堂例题一般都具有模式化的特征,很难反映出企业运营的实际问题。因此,针对教学内容,选择恰当的企业经营实例,以增强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就显得尤为重要,尤其是生产经营预测、生产经营决策和成本控制等章节,案例教学的作用更加明显。管理会计案例的选择总体上应符合实用性、代表性、针对性、综合性和启发性的特征。可以借鉴国外管理会计经典案例,也可以结合我国企业经营实际选择实践性更强的案例。
管理会计教程范文2
(一)我国商业银行与国际先进商业银行的差距。21世纪初以来,我国商业银行陆续改制上市,内部治理架构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我国政府对银行的严格监管约束和一定的政策保护以及国际视野的局限和较低的国际化程度虽然使我国银行在金融危机中独善其身,但我国的商业银行和他们仍然存在很大的差距。笔者认为,这种差距是在于基于定量管理技术的精细化管理水平上,而这种精细化管理水平又集中体现在基于强大价值管理能力的先进的管理会计体系及理念上。
(二)管理会计体系构建在商业银行管理中的必要性。随着市场竞争的不断加剧、金融脱媒深化、利率市场化的持续推进以及银行业的审慎监管不断加强,外部环境对银行的经营模式形成了持续的、日益增大的压力。在新形势下,要求商业银行摆脱以往的“规模情结”和“速度偏好”,走内涵集约发展道路。而要实现这种经营模式的转变,就必须依托现代化管理会计体系的实施应用。
二、商业银行成本控制现状
(一)我国商业银行成本管理的范围。成本范围指的是商业银行经营管理中所包含的成本项目,是成本管理的具体化。商业银行的成本主要由资金成本、运营成本、风险成本和资本成本构成。
(二)成本控制现状。在过去几年中,商业银行在规范成本核算、进行总量控制、降低经营成果等方面做出了一些尝试性的改革,取得了一些成效,但仍然存在一些缺陷。
1、传统成本管理模式已经难以满足现代商业银行的管理要求。我国大多数商业银行虽然已经意识到了成本管理的重要性但多数还未把它上升到竞争战略高度。多数商业银行仍然固守传统成本管理方法,将利息支出、人员费用等显性费用看作成本控制的主要对象,忽视了市场开拓、差异化服务、内部业务流程升级、风险管理、学习成长能力获得等行为产生的一大批隐形成本。
2、成本管理没有与作业分析相结合。商业银行的经营过程实际上可以看作是一个完整的业务流程。各个产品是由不同的业务流程所组成,业务流程又是相互联系的作业的集合。然而我国商业银行的成本核算一般是事后进行核算,忽略了过程中应当被归集到成本中的各个流程。
3、传统成本核算系统不能对成本费用进行有效分摊。与工业企业相比,商业银行有着更多的间接成本,银行需要深入分析他们的特性以确定它们在业务流程过程中所应分摊的间接成本。然而商业银行目前的成本核算体系主要以面积、人数、平均余额等因素来分摊间接成本,忽略了产品、服务与成本动因之间的联系。
4、成本管理的重点仍然在事后,事前控制和事中调节还不够。我国大多数商业银行的成本控制主要依赖于财务部门的事后核算,对于事前的控制做得不到位,主要是由于缺乏科学的事实、数据和分析手段来对成本决策进行准确的可行性分析和本量利分析。对于事中控制也缺乏效率,主要依靠层层审批和监督,容易造成信息的滞后和不对称,导致成本费用控制效果差。
三、作业成本法在商业银行成本管理中的应用步骤
(一)确定资源及其成本动因。由商业银行的经营特征,本文主要将商业银行的资源项目分成五大类,人事费、场地费、折旧费、事务费和非作业性费用,再根据各类别下的资源项目确定其成本动因,如人事费的成本动因为员工人数。
(二)确定作业中心。商业银行的作业中心要依据其具体开展的业务范围确定,本文主要对商业银行普遍都开展的业务确定作业中心。一般来说,商业银行通常有临柜作业中心、后台作业中心、支持性作业中心、运钞作业中心、系统作业中心、自动柜员作业中心、个人金融作业中心、企业金融作业中心等划分,在这些作业中心下又相对应的由各种更加细化的作业组成。
(三)确定作业成本动因。作业成本动因是将作业成本有效的分配到产品、服务上的衡量标准。在确认各类细目作业的成本动因之后,可以将成本动因进行分类,再将各类作业消耗的资源分配到各类成本动因上,进而计算出每种作业动因的单位成本。
(四)计算成本。确定了商业银行的各种资源及其成本动因和各个作业中心及作业成本动因之后,需要形成完善的作业成本法下的成本管理体系:1、基础准备工作――审查费用记录。在归集各类成本信息之前,对各成本中心和账户中的费用记录进行审查,以确保交易记录到适当的账户中,这是作业成本计算的前提。2、简化成本中心信息归集――设置更高级别账户。在商业银行中,原始费用数据通常非常庞大,难以直接运用。为了提高费用归集效率,可以将各类原始费用数据先归集到更高级别的科目中,如薪酬、差旅费等。3、分配成本中心信息――成本库。以作业为基础将成本中心的信息分配到成本库中。其中成本库是按照成本动因的不同来设置的。4、利用成本动因计算单位动因成本。5、将成本分配给成本对象。
管理会计教程范文3
应用型财经类本科院校的学生对图书馆资源的利用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是为了全面掌握本专业及其相关的知识内容,有针对性地查找和浏览教师所提及的教学参考文献,以完成教师所布置的课程学习任务,为利用图书馆资源的主要目的.其中,包括完成课题研究、社会实践报告、毕业论文等.另一方面是为了了解更多的课外知识,进行的人文历史、社会科学、自然科学及世界名著等方面的阅读,并没有较强的目的性.但在对图书馆资源的利用过程中,所体现出来的学生文献查找与检测能力较差,不具备丰富的资料积累能力,并缺乏多形式的社会渠道.并且,在网络方面真正用于系统学习的资源较少.因此,图书馆对于学生各学科知识的学习、文化素养的提升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学生迫切希望能通过图书馆获得与其需求相关的文献,如可靠性较高的案例分析、统计数据等.
2教师需求方面
相比于在校学生,应用型财经类本科院校的教师对图书馆资源的应用存在较大的差异.由于教师的教学需求,其对信息的查找或翻阅所涉及知识面较广,包含不同学科内容,拥有较强的目的性,并且对资料的可靠度与权威性提出较高要求.高校教师多为其专业领域的学者或专家,本身已掌握较丰富的知识,拥有较深厚的阅历,与学界有着广泛而紧密的联系,对于专业文献已较为熟悉.教师对图书馆资源的利用主要存在两种目的,一种是获得学科最新动态,了解最新信息.还有一种是更好地完成科研工作以及教学任务.因此,他们对图书馆的要求是,最大程度地提供具有代表性且针对性较强的持续性信息报道.
3教学改革中应用型财经类本科院校图书馆的创新服务
3.1转变自身角色,发挥学科馆员人才优势
管理会计课程教学改革的重点在于培养实践能力较强的创新型人才.而进行创新教育的主要特征表现在广泛、高效的信息知识流动.图书馆作为信息知识传播的重要机构,要求其工作人员既要具备一定的知识储备,也要掌握先进的职业技能.在熟悉基本文献服务工作的同时,还要善于对大量的信息资源进行筛选、整理、加工,让信息资源变得规范有序,并进行数字化处理,尽可能以最简洁便利的方式为师生传递最具价值的信息,推动知识的普及与运用,真正成为知识的传递者.随着时代的发展,网络与多媒体技术的迅速普及,图书馆已成为不分国界,没有隔阂的全球信息村.而面对如此巨大的信息量,学生无法有效辨别信息的具体内容,进而不能准确搜寻所需信息,因此迫切需要图书馆工作人员所提供的帮助.其工作人员需要将众多的信息进行合理排序,整理成具有较高使用价值的信息资源,尽到导航员应有的职责,为学生提供高效的信息源地址引导服务,帮助他们快速找到所需信息.在这个过程中,图书馆管理人员还需辨别知识信息的真伪,并去粗取精,结合课程改革的具体内容进行有针对性的整理与深加工,为管理会计课程教学改革提供必要的信息检索与信息研究服务.
3.2发挥图书馆教育职能的重要作用
3.2.1提高学生人文素质在当今知识经济时代,大众对国家竞争力的影响因素有了更加深刻的认知,也更加清楚地意识到提升国家竞争力的关键在于加强人的综合素质.而作为人综合素质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人文素质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图书馆内藏有丰富的古今中外文献,为学生提供了便捷的知识获取与运用途径,能有效帮助他们突破时空限制,吸取优秀的精神文化知识,培养卓越的科学与人文精神,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与价值观.3.2.2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图书馆可配合教学改革的特点,根据学生的个性差异、学习特点以及社会实际需求,提供有针对性的服务,让学生能自由选择感兴趣的信息与内容,既能选择本专业的信息,也能进行跨专业查阅,通过广泛获取知识而变得博学多才.这种学习方式,能帮助学生在知识的学习中,有效提升其能动性与创造精神.3.2.3为教师与教学部门提供文献信息服务教师通常将精力主要集中于教学,而较少进行科研.而为了配合课程教学改革,做好教学工作,不仅是相关的教学部门,其专业教师也需要图书馆的文献信息作为参考,及时了解学科相关方面的最新动态,掌握全面的教学资料与文献,进而科学、合理地更新教学内容与方式.因此,应用型财经类本科院校的图书馆,面对《管理会计》课程教学改革的新形势,需要更加重视对相关专业教师的文献信息提供服务.地方高校图书馆必须更加重视为教师提供文献信息服务.3.2.4培养学生的信息意识和信息能力在《管理会计》课程教学改革中,强调着重培养学生的专业知识与技能,而知识与技能的获取途径既包括教师在课堂的传授,也包含课后的积累与实践.其中,参与企业的管理工作是实践的一部分,但所受限制较多,而图书馆则能随时为学生提供服务,满足学生对知识的需求.并且,在知识的积累中,信息检索发挥着很大作用,只有通过检索才能更好地获得最具针对性的知识与信息.因此,院校图书馆承担这份责任,普及信息教育,培养学生的信息意识与检索能力.
3.3充实馆藏资源,合理平衡馆藏结构,满足教学改革需要
3.3.1广泛征询意见,保障馆藏资源的实用性对于《管理会计》课程教学改革,在馆藏建设方面应该考虑这一因素,采取必要的辅助措施.首先,尽可能提升馆藏文献资源的质量,丰富文献内容与内容,尤其是管理会计这一类型的.既要注重文献所涉及的知识的涵盖面,也要注重其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为确保馆藏图书能有效满足教学改革后的师生需求,在进行图书采购时,可搜集师生意见,作为补充馆藏资源的重要参考依据.其次,图书馆对馆藏资源的补充不能只局限于纸质文献,还应扩充电子文献资源,在进行馆藏补充时,要时刻关注网上动态,在条件许可的前提下,尽可能多渠道地采集信息.3.3.2建设数字资源,满足教学科研信息需求为了更好地配合教学改革,图书馆也需建立健全数字资源库,以满足教学科研对信息的需求.如健全SCIENCEDIRECT全文数据库、中国期刊网全文数据库、清华同方博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维普科技中文期刊全文数据库等数字资源库.通过这些网络资源可来丰富馆藏资源,为教学科研提供文献保障.3.3.3整合馆藏资源,确保教学科研文献利用在当前形势下,为配合《管理会计》课程教学改革,图书馆也应进行资源整合,尽可能实现馆藏资源的共享,为教学改革的顺利进行,提供必要帮助,确保在课程教学改革后,院校师生也能自由获得所需文献,满足对新知识的需求.
3.4创建网络化信息保障体系,为教学改革提供全方位的信息环境
首先,要进行网络环境建设.图书馆实现网络自动化的基础是进行计算机网络建设,构建信息资源共享平台.通过引进科学实用的网络通讯技术与计算机技术,构建馆藏网络系统,为图书馆文献资源的共享提供有效途径,也为教学改革创造有利的网络环境.其次,要进行专业数据库建设.数据库存在着检索便捷、信息量大、下载简单等众多优势,能有效满足广大师生与科研人员的信息需求.因此,图书馆需要在这一方面投入足够的经费,构建数据库网络检索系统,实现数据库资源的共享,确保教学改革后能有针对性较强的数据库可供师生使用,及时为教学提供有效的信息服务.最后,进行多媒体文献资源浏览服务系统建设.图书馆可设立多媒体电子阅览室,让学生能自由点播多媒体资料来学习知识,并实现远程教学,有效避免了实践与空间上的限制,极大程度地丰富了学生第二课堂的内容.
3.5拓宽服务范围,为教学改革提供高效服务
管理会计教程范文4
管理会计是传统会计的重要组成部分,中专学校在开展管理会计课程教学的过程中还存在一些问题,需要学校及教师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加以改进,以提高管理会计教学的有效性。
关键词:
中专学校;管理会计;课程教学;有效性
管理会计作为传统会计的一项重要内容,是20世纪初产生的新生事物,是我国现代经济发展过程中的重要辅助工具。其内容侧重于运用会计的基本原理结合计算来为企业的预测决策提供科学的数据信息,对于企业的经营决策和科学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但是由于管理会计在我国起步较晚,因而不像财务会计那样受到重视,无论是理论研究还是实践方法都不够成熟。在中专学校的会计课程教学中,教师也没有提起对管理会计的重视,学生也不能理解学好管理会计对自身今后职业发展的重要作用,因而教学的效果不明显。针对这些问题,中专学校有必要采取有效的措施,改进和优化管理会计课程教学模式,以提高课程的实用性和教学的有效性。
1中专学校管理会计课程教学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1.1教学内容缺乏科学性和针对性
管理会计课程一个最大的特点就是要将理论知识应用到实际工作当中,特别强调实践性。但是从目前中专学校管理会计课程教学内容来看,普遍存在与实际联系不紧密,教学内容实用性差的问题,尤其是管理会计本身与财务管理、成本会计等课程有很多内容存在交叉现象。学校在选择教材时没有将这几门课程内容进行比较,导致管理会计课程与其他课程内容交叉严重,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不够透彻和清晰,更无法有效地将管理会计知识应用于实际工作中,严重影响了管理会计课程教学的有效性。
1.2教学方式单一
在部分中专学校管理会计课程教学当中,有些教师还是采取传统的教学方式,即“老师讲,学生听”,忽视了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地位,不符合职业学校教育改革的要求。同时落后的教学模式也使得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被打消,师生之间缺乏必要的互动交流,教师的教学效果不能得到及时的反馈,学生也缺乏参与课堂教学的机会和空间,尤其是对于管理会计这门实践性和应用性较强的学科,单一的教学方式更不利于课程教学有效性的提升。
1.3课程体系构成缺乏科学性
不同于财务会计从基本理论到中级财务会计、高级财务会计完整的教育理论体系,管理会计课程体系比较淡薄。在中专院学校管理会计课程教学体系当中,除了基本的管理会计理论知识之外,对于管理会计相关的方法、实践内容、管理会计实务分析等都没有提起重视,特别是实践类的课程内容比较匮乏,导致学生就业后不能将管理会计相关的理论知识应用到实际岗位工作当中,不利于学生职业技能的提升。
2提高中专学校管理会计课程教学有效性的对策
2.1对教学内容进行优化整合
针对目前中专学校管理会计课程内容缺乏科学性和针对性的现状,需要根据学校及学生实际对管理会计课程教学内容技能型优化整合。第一,管理会计教学内容要充分结合中专学校学生的特点,将枯燥乏味的理论知识进行形象化,要调整和充实管理会计教材的内容,将专业理论知识与实际案例进行结合,帮助学生从案例中掌握过程和方法,从而提高课程教学的有效性以及学生的实践能力。第二,管理会计教学内容要与企业实际密切联系。中专学校培养出的人才最终是要为社会和企业服务的,因此在进行课程内容设计时要充分做好市场调研工作,了解市场对管理会计类人才的具体要求,然后再根据社会市场需求进行教学内容和教学标准的创新,进而建立起适合现代企业特色的管理会计理论与方法体系,培养学生的综合会计能力,使学生能够在现有条件下解决企业中实际存在的管理会计问题,为现代社会的经济发展服务。第三,针对目前中专学校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成本会计课程内容交叉重复的问题,教师要根据本校课程设置的实际情况对管理会计教材内容进行改进,在重点、难点的设计上处理好管理会计与财务管理、成本会计的交叉关系,避免出现教学内容的重复或遗漏,从而提高管理会计课程教学质量。
2.2创新教学方式
中专学校人才培养的最终目标是培养出满足社会需求的专业技能型人才,然而目前管理会计课程单一落后的教学方式难以满足新时期中专学校人才培养的要求,因此必须进行教学方式的创新,注重将学生被动学习的现状转变为主动学习。比如,管理会计课程教师可以采取案例教学的方式,根据教学内容选择恰当的企业经营实例供学生分析参考,在组织学生解决案例中实际问题的同时,帮助学生强化对管理会计理论知识的理解,同时也有助于提高学生对知识的实践应用能力。尤其是在生产经营预测决策、成本控制等内容时,案例教学的效果更加明显,能够更好地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教师还要根据中专学校学生的特点利用多媒体开展管理会计课程教学。这是因为多媒体能够将本来枯燥乏味、难以理解的管理会计课程内容变得具体化、形象化,多媒体集声音、图片、动画等于一体的表现形式也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从而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加深对管理会计课程内容的理解,从而提高教学的有效性。
2.3强化实践教学
管理会计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学科,在教学的过程中需要教师在注重理论教学的同时也要强调实践教学。为了提高管理会计课程教学的有效性,中专学校可以加强校企合作,通过与企业加强合作了解企业对管理会计类学生能力的要求,并将企业变成实践教学的基地,为学生提供实践的机会和场地,同时也为企业培养满足实际岗位需求的管理会计类人才。另外,中专学校在进行课程设置时要适当增加实践类的课程,加强校内实训与校外实习基地建设,指导学生结合课程内容参加会计类实践活动,从而提高职业技能。
3结语
综上,管理会计作为一门实践性和应用性较强的科目,需要中专学校结合学生的特点和企业的实际需求,不断改进和优化教学模式,对教学内容进行优化整合,不断创新教学方式和教学手段,强化实践教学,从而提升管理会计课程教学的有效性以及学生对专业知识的应用能力。
作者:张洁 单位:杭州财税会计学校
参考文献:
[1]张云娜.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下的“管理会计”课程教学方法改革[J].教育与职业,2015,03:156-157.
管理会计教程范文5
关键词:管理会计 课程教学 问题 对策
管理会计课程为高校会计类专业开设的一门必修课程,旨在培养高素质的管理会计人员。随着世界经济格局的变化和中国经济高速、高效、科学的发展,对以资源有效使用为核心的管理会计工作也相应提出更高的要求。我国企业的管理会计工作主要是会计人员担任,这些人员管理会计知识的学习一般都在大学阶段,那么对于高校来说,如何培养出既懂得国际先进管理思想和管理方法,又具有较高业务能力与我国实践相结合的高标准、高素质管理会计人员呢?这给管理会计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一、高校管理会计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
1.教学目标的制定缺乏系统性
我国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使得企业非常需要管理会计人员。但刚毕业的会计专业大学生,一般不能做到上岗就能担任起企业的管理会计工作。分析原因主要是高校管理会计教学目标的制定存在一定问题。当前高校管理会计课程教学目标的制定一般不够具体,制定时缺乏企业实践调研,从而使教学目标的定位不能与时俱进,缺乏系统性、科学性,教学目标一般比较陈旧,无法满足为教学工作指导方向的要求。从而使得教师在教授这门课时缺乏明确的导向,重点不明确、新知识点缺乏,从而影响学生对管理会计课程知识的认识,实践能力也就较弱。
2.教学内容安排不够完善
管理会计课程教学内容与企业实践结合较紧密,但由于和财务会计、财务管理比起来对管理会计的重视程度不够,课时设置较少,实践教学内容强调不足。致使教师一般较重视理论内容的讲授,也就不排除教师只依赖教材去上课的情况。学校不去激励教师去学习管理会计的实践知识,教学内容只重视理论,也就无法培养出实践能力强、适应企业需要的管理会计人才。
3.教学过程缺乏师生互动
管理会计教学过程还主要是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教师过分地重视自身的主导作用,而忽视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作用,教师和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配合不够,二者的互动性较弱,表现为课堂气氛不够活跃学生没有在教师的带动下积极地思考和参与课堂练习活动。长期下去,不利于学生主动性积极性的发挥,学生由于积极性和主动性没有得到教师的激发,主动学习的意识就不强,主动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能力不足,思考不够深入,对管理会计知识的掌握和能力的培养也就效果不好。
4.教学手段得不到充分利用
管理会计教学普遍采用了以多媒体为代表的现代化教学手段。但教师讲课对多媒体的应用只是停留在浅层表面,上课主要是简单播放课件,没有发挥出多媒体教学本身增大授课内容和课堂气氛的作用,对于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提高也不明显。另外,管理会计的网络技术教学没有得到充分应用,以网络技术为主的教学手段,在很大程度上可以增强教师和学生的互动。特别是课后,教师可以把与课程相关的资料传到网上,学生通过网络与教师交流和获得相关课程资料,利于学生知识面的开拓,便于教师和学生的互相沟通和学生学习情况的掌握。
二、高校管理会计课程教学问题存在的主要原因
1.教学模式陈旧
高校会计专业的教学模式还是以教师为中心,以教材为中心,以课堂为中心,只重视教师的主导地位,忽视学生学习的主体作用,教师按部就班地讲授课本知识学生则是被动地接受知识。学生的主动性、创造性没有得到重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发挥不出来,教师与学生沟通不足,不能深入理解学生对于知识的掌握和理解程度,教师、学生的积极性都调动不起来。
2.教师实践知识不足
管理会计知识实践应用性较强,不同行业、不同企业知识的应用也较灵活,教师只看课本,只能把基本理论讲出来,实践中如何具体应用,不和实践结合无法很清楚的讲授。教师实践知识的缺乏原因:一是教师本身缺乏时间主动学习;二是教师缺乏学习的渠道,单方面依靠理论讲授,很难提高对实践知识的认识。
三、解决高校管理会计课程教学问题的对策
当前,我国企业需要管理会计师,但我国缺乏管理会计师,我国高校对现代管理会计的教学和研究落后于世界上大多数国家,这主要是由于我国以前是计划经济为主的原因,另外现代管理会计是一门跨学科、综合性很强、需要懂得生产管理和信息技术等新知识,又是一门不断地发展的管理技术,因此,解决高校管理会计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已迫在眉睫。
1.注重课程教学目标与教学内容相配合
管理会计教学目标要想合理准确定位,首先要派教师们去企业充分调研,在调研的基础上共同讨论,根据课程的特点、学生的特点结合社会的需求制定出切实可行的教学目标,为教师的教学和学生的学习指明正确地方向。
教学内容的安排要以教学目标为依据,体现教学目标的要求,教学目标的确立要充分考虑教学的内容。二者要协调一致、共同服务于教育教学过程,为精品课程的建设提供基础。管理会计要重视能力的培养,科学地选择教学内容,从学生的特点出发因材施教,更重视能力的培养。教学内容应增加讨论课,教师可以以提纲形式提出学习内容及需要讨论的问题发给学生,学生在通过自我学习小组讨论的基础上形成结论反馈给教师。教学内容在安排实习之外,还应在课堂教学上多采取案例教学,增强学生实践能力。
2.注重课程教学过程的合理创新安排
管理会计教学过程的合理安排对于培养优秀的管理会计人才意义很大,教师在课上讲授完基本知识之后,应提出问题充分调动学生思考相关问题,强化课后练习,并编排学习小组,提出具体案例,使学生能够解决企业管理的实际问题。
教师运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尽可能把知识形象、生动地向学生传递,讲解时贴近实际,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管理会计纯讲理论比较枯燥,教学过程中尽量通过案例加以讲授,把学生放置在实际工作岗位上去思考问题,加深理解,增强学习效果。
3.注重课程教学手段的优化利用
教师进行管理会计教学应尽可能的利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在普遍应用多媒体教学的基础上,提高多媒体教学的实用性,从单纯的教师讲授和幻灯片播放,变为教师的讲授、幻灯片的播放、学生的参与三者形成互动,使学生真正地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也可以安排学生制作相应理论的案例幻灯片,在课堂上给同学们讲解播放,教师与学生共同讨论,增强学生对知识的深入理解。
教师利用网络技术为学生提供大量的与学科相关的学习资料,增加学生的知识积累。管理会计理论在不断更新,应经常上传国内外的最新研究成果和理论,通过提出问题,让学生主动去查资料,思考问题、分析问题。这样可以加深学生对所学管理会计知识地理解,也可以培养学生自学的能力,使学生不断完善自己。
总之,高校在管理会计课程教学方面要不断的与时俱进,通过教学改革与优化,不断提高教学质量,真正使学生具备应用创新能力,实现充分就业,为我国的企业管理发挥重大的作用。
参考文献:
管理会计教程范文6
随着教学改革对高校素质培养的新要求,工商管理类专业会计课程教学有了更多的变化。本文结合新大纲的要求,对会计课程教学实践的重要性进行了阐述,再结合教学实践,对实践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深入的挖掘与分析,提出解决问题的相关对策,以此提供管理类专业会计课程实践的参考。
【关键词】
会计课程;实践教学;ERP财务
管理类会计作为现代管理与会计的交叉,兼具理论性和操作的实务性。而结合工商管理对学生综合培养的要求,培养实用型的人才,成为工商管理教学的主要目标,同时也是现代企业对该专业的必然要求。
1 工商管理类专业会计课程实践教学的重要性
1.1 符合专业培养的要求
工商管理为企业培养管理人才,对人才综合素质的要求比较高,如企业管理人员除具备基本的管理理论以外,还必须兼具财务会计、人力资源等各方面的能力。会计作为对管理人员的基本要求,其主要包括会计学、财务管理等课程。其中,会计学又包括会计账户、会计凭证、会计报表等。不同章节知识是相互衔接,环环相扣。对工商管理类学生来讲,很多都不会从事会计类专业工作,而正是这样的需求也限制了该专业会计课程学生学习的动力。在会计课程上单纯依靠老师的讲授不能吸引学生对该课程学习的兴趣,教学的质量也将大打折扣。因此,在教学中加入实践教学,则可通过实践教学增强学生的动手能力,并在会计凭证、报表等各个环节,加深学生对会计的印象,更好实现对学生综合素质的要求。
1.2 提升学生主动学习的能力
学生经过对会计知识的系统学习,可完整的了解会计流程,为今后的管理决策中掌握如何利用会计信息奠定基础,充分了解在会计信息当中,哪些信息对管理决策重要,哪些环节容易出现问题,从而通过构建长远的视野奠定学习的基础,提高学生主观能动性。
2 当前实践教学现状分析
随着教学实践的深入,管理类会计课程教学在一定程度上作出了一定的改善,如增加多媒体教学,建立实训基地等,但在很大的程度上轻理论、重课内等问题还是比较突出,其主要的问题则表现在以下几点:
第一,缺乏对管理类会计课程完整的实践教学体系安排。当前,各个不同的院校在注重自身教学实践同时,缺乏对实践课程的系统性安排,导致很难达到大纲对人才培养的要求。
第二,会计教学稍显单一,不能有效吸引学生对课程的兴趣。在教学中缺乏有效的教学方法,或者是教学方法单一,则会使得学生对该学科的兴趣不大,很难提升专业课程类的综合实践能力。
第三,学生校外实训的效果比较差。高校为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其在很大程度上都会和企业或通过自建实训基地的方式给予会计课程实习的机会。但是,很多的校外实践在很大的程度上都是仅仅流于形式,或者仅完成任务,而不能真正的通过校外实训取得良好的效果。
第四,校内实训或实验平台的缺乏,使得学生缺少进一步实践的机会。校内实验室平台作为对学生动手能力培养的关键平台,在很大的程度上因为资金的缺乏而使得高校并未进行构建,或建设不全面,从而导致学生实践能力的缺乏。
3 提高工商管理类会计课程实践教学的建议
在新时期对素质教育提出的新的要求下,如何提高工商管理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会计课程的管理水平,成为当前高校思考重点。针对实践课程中存在的问题,本文提出了以下几方面的建议:
第一,针对管理类会计课程的实践,最为关键的是对会计课程体系进行系统性的设计。工商管理培养的目标是具备较高综合素质的管理人才,因此,工商管理类会计课程的教学都必须紧紧围绕这个目标而开展。而对会计课程的培养,不能简单的只局限在让学生成为会计信息的创造者,而是要培养学生学会如何使用会计信息,为自己所用。从这方面来讲,对工商管理类学生的培养必须侧重以下几点:
(1)侧重对常见的经济业务、基本会计理论、会计核算方法、操作技能方面的培训;(2)强调管理与会计之间的关系,而不必追求各个不同会计核算的技巧、方法等细节。在教学中多以应用为主;(3)注重会计实务和会计原理的结合。充分考虑到工商管理类的专业性质,不会过多涉及会计细节的知识,而本着在未来的管理中采用实用主义为原则,这符合当前工商管理的实际,也符合专业对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
第二,以职业为导向,多种教学方式综合运用。随着企业对人才实用性的需求,本科院校设置的工商管理专业,从属性来讲其范围通常都比较广,而如何找到企业与高校的平衡点成为工商管理会计课程教学的关键。因此,在教学中以职业作为其导向,成为培养工商管理类实用型人才的有效途径之一。同时,在高校课堂上,教学方式的单一,使得学生缺乏对知识探究的热情,并极大的制约了学生发展。针对上述的问题,教师则必须在课堂中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如通过案例教学,以实际的案例去引导学生在特定的情况下进行探讨和分析,从而加深对课程不同知识点的印象。另外在教学中引入项目驱动教学方法,该方法的原理则是将建构主义与探究教学进行结合,以会计知识点作为载体,通过师生共同的努力,完成对项目的任务,使得学生能够在教学中做到融会贯通。通过这种方法,不仅让学生理解知识点,同时也让学生的动手能力得到加强。
第三,加强对会计课程实训的操作。高校教育实验室的缺乏,给学生发展带来了一定的限制。充分利用好校外实践的资源,是对校内资源的有力的补充。因此,加强学校和企业之间的合作,构建工商管理类学生的会计实践,是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有力的途径。而在企业中,加强对工商管理类学生对ERP财务管理软件的使用,为未来企业管理奠定基础。另外多方面拓展学生实习的渠道,如税务事务所、记账企业,都是对学生实习锻炼渠道的延伸。
4 结束语
总之,加强对工商管理类会计课程的实践不仅仅是让学生学会如何记账,而是通过对会计课程的系统了解,增强会计的实务操作,提高专业的综合管理水平,为未来企业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因此,工商管理类学生也要充分该课堂增强对自身的要求,也为自身未来积累更多的知识,并将这些转换为自身的竞争优势,满足不同企业的需求。
【参考文献】
[1]孙忠敏. 高职船机修造专业ERP课程实践教学体系建构研究[D].山东大学,2013.
[2]原和平. 高职会计实践教学问题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3.
[3]王进,崔智林. 本科工商管理类专业实践教学存在的问题及提升路径研究[A]. 全国经济管理院校工业技术学研究会.第十一届全国经济管理院校工业技术学研究会论文集[C].全国经济管理院校工业技术学研究会:,20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