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科研研究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基础科研研究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基础科研研究

基础科研研究范文1

关键词:基础医学;科研能力;研究

中图分类号:R643.2文献标识码:ADOI:10.3969/j.issn.1006-1959.2018.02.005

文章编号:1006-1959(2018)02-0011-03

近年来,我国研究生教育培养模式逐渐多样化,规模不断扩大,学科越发交叉,研究生的综合科研能力亟需提升[1]。医学研究生综合科研能力的培养对国家经济和社会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特别是高层次医学人才的培养,是推动我国医疗事业发展的核心驱动力,医学研究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和提升符合我国“人才强国”的战略需求[2]。在新的科研形势下,为了更好地适应社会的发展需求,必须加强对基础医学研究生科研能力的培养,主要包括发现科学问题的能力、信息收集和处理的能力、研究规划和实施的能力、开拓创新的能力以及科研论文撰写的能力,是在学习知识的基础上经过培养训练和实践形成发展起来的[3-4]。在研究生教育期间掌握这些基本技能,接受规范化的实验技能培训,进行系统的学术思维锻炼,将有利于顺利开展学术课题研究以及全面提升自身的科研素质,增强服务国家、服务社会和服务广大群众的技能。本文将重点探讨基础医学研究生科研能力欠缺的原因,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1研究生科研能力欠缺的原因

1.1研究生个体存在的问题

1.1.1在读本科实验课时,每次实验所需器材或仪器设备都是由实验技术人员或老师准备完善或老师使用仪器学生观看,实验中学生只需按照实验步骤按部就班机械式加样,很少或几乎不去思考为什么选用这些实验材料、试剂和仪器,为什么加样顺序要这样安排,以及如何配制溶液、选购试剂盒和调试仪器设备。实验前准备工作不会参与,同时对实验内容没有进一步的认识与了解,更不能很好地将理论知识与实际实验操作相结合。

1.1.2大多数基础医学研究生本科为非医学专业或临床专业,研究生在个体上必然存在着素質差异,如对基本的基础医学理论知识储备不扎实、实验技能掌握不全面,对科学研究理解不透彻,缺乏常规设备使用和维护的知识储备。

1.1.3部分研究生没有树立正确的学习态度,普遍是为了考试而学习,对自己从事的方向不感兴趣,对于专业基础课程的理论知识,不能深刻理解,实验动手能力不强,也不努力提高自己的科研实验水平,不注重自身人文素质的提高,缺乏与人交流合作的能力,创造性思维能力欠缺,不能建立成熟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5]。

1.2实验室环境影响因素

1.2.1在科研实验阶段,一个课题组的研究生或相邻实验室的研究生往往墨守成规,只是在师兄师姐前期实验步骤的基础上稍加改善或直接借鉴,导致研究思路故步自封,研究成果缺乏创新性,研究生缺乏主动思考和进行深层次挖掘的能力[6]。

1.2.2大部分研究生实验步骤主要参考本课题组师兄师姐的记录,自己只记录实验结果,没有实验过程和条件,或者有过程无条件,记录不详,缺页少页,随意涂改,记录混乱,导致后期处理数据及样本整理的难度增大。不规范的实验记录降低了实验结果的可信度,也体现了学生不严谨的科研习惯和实验室整体科研氛围的不浓厚。

1.2.3课题组没有形成良好的文献查阅及阅读的习惯,导致文献整理分析及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不足,对于新领域的了解,新技术的掌握能力匮乏。

2对策

2.1实验技能指导和培训对基础医学类研究生进行基本常规实验技能指导和培训,规范常规仪器设备使用流程。在研究生开题之前,对于分子克隆技术、PCR技术、蛋白质与核酸提取和分离技术、大肠杆菌感受态细胞制备、蛋白质表达技术等常规实验由实验室专业人员对研究生进行一对一或一对多形式进行系统的实验技能应用培训。“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研究生经过基本常规实验技能指导和常规仪器设备的培训、以及经过自主的全面综合实验、自主设计实验的锻炼,科研能力得到大幅度的提高。使用实验室大型仪器设备之前,必须经过严格的理论及操作培训,经考核合格之后才能使用,培养学生规范操作的习惯。

2.2定期举办技术讲座或交流如举办高效液相色谱、熒光定量PCR、流式细胞仪等大型仪器的技术讲座,让研究生有更多的机会了解各技术平台的功能及应用,提高平台设备的使用率,正确、规范的实验操作流程是保证实验顺利开展的基础,是获得可靠且可重复实验结果的保障。研究生教育应是交流型教育,避免独自一人“闭门造车”,应多参与学术交流,多了解学术发展动向,才能在科研工作中做出很好的成绩。

2.3规范研究生实验记录培训和管理实验记录参考标准规范化,从源头上遏制学术不端行为的发生,促使研究生形成良好的科研实验记录习惯,完整详实的实验记录更是科学研究的保存档案,有利于科研项目的管理。导师定期与研究生讨论实验进展,检查其实验记录,并仔细评阅,给予书面性的指导意见并监督改正。科研管理部门可以定期组织实验记录评比,对评比结果优秀的学生给予一定奖励,对评比结果不合格的学生督促整改,并要求其在一定时间内通过复审。实验记录是研究者从事科学研究过程的原始记录,是防止发生学术不端行为的有效方法。完整详实的实验记录是科学研究的保存档案,对科研人员理顺科研思路、发现学术问题、寻找科学规律、完成项目总结和申报科研成果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2.4加强文献阅读能力的培养通过文献检索和学习,有助于全面了解本领域的发展概况和趋势,为自己设计科研课题和制定研究策略提供有价值的参考,对学习的重点内容提出问题,组织学生讨论和解答,定期组织研究生以PPT的形式做文献阅读汇报,并就文章的观点、研究思路、研究方法等作出总结和点评,引导学生逐渐过渡到自主阅读,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述及组织能力,在讨论中鼓励学生提出问题,碰撞新的科研想法,激发科研思维。随着研究生阅读能力的增加,阅读量自然会逐渐加大,有利于科研视野的拓展以及综合科研素质的提高,为科研论文的写作夯实基础。

2.5举办学术讲座学术讲座内容可涉及不同学科,形式多种多样,可以由本校教师讲授与其学科有关的知识或自己的研究课题,也可以由高年级的研究生分享自己的研究经验和感悟。另外,还可以广泛邀请国内外知名学者就当前科学研究热点作前沿性的学术报告,与研究生进行近距离的学术交流和探讨,让学生接触不同的学科前沿,并在学术交流中拓展视野,产生灵感。

3结论

基础医学研究生综合科研能力的培养是研究生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医学研究生教育是本科后以医学研究为主要特征的高层次教育,也是医学研究生全面培养综合应用能力的重要环节,是一个逐渐积累的过程,医学研究生培养质量的提升,对于培养医学人才,促使我国医疗水平的长远发展具有特别深远意义。近年来,在加强医学与生物学研究中心实验室建设及各个分子、细胞、肿瘤、微生物等各个平台硬件环境建设的同时,我们针对目前医学研究生实验室管理工作中仍然存在的一些问题,经过不断的探索和努力实践,在微生物实验室科学管理方面进行了一些积极的探索和大胆的尝试,通过上述各项管理措施的实施,使研究生管理实现了制度化、规范化和程序化。在各方的共同努力下,我们微生物实验室为各级研究生及各个教研室教师科研项目的有效开展,提供一个良好的研究平台,营造良好的学术氛围,保证了各类项目的顺利完成,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基础科研研究范文2

1.国内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基础医学是医学教育与研究的基石,基础医学研究生课程教育教学是国家培养高层次医学人才的必由途径。研究生基础医学阶段创新性人才培养的目标是:培养具备扎实的基础理论功底、具备自主进行医学科学研究和技术创新的能力、具备在交叉学科领域进行广泛探索的能力的研究生[3]。然而与创新性人才培养的要求相比,基础医学研究生培养却面临着诸多问题。

1.1实验创新能力基础薄弱

研究生生源情况堪忧,实验创新能力基础薄弱,自主设计和不断修订完善科学研究实验计划的能力欠缺。随着当前研究生招生规模不断扩大[4],导致生源质量下降,特别是很多研究生实验能力欠缺,综合利用多学科知识的意识和能力不足,在较短的基础阶段学习之后,许多研究生自主设计和不断修订本完善科学研究实验计划的水平不强,难以独立完成课题论文设计或设计水平不高。另外,近年来由于就业压力和收入差距,许多优秀毕业生更多地选择了临床学科,选择基础医学专业的研究生数量不断下降,同时其它医学专业研究生在基础阶段课程学习中也普遍存在着“轻基础、重临床”的观念,这在很大程度上不仅极大地削弱了医学基础学科研究生的生源质量,也显著地影响了基础医学课程的教学效果。

1.2课程设置、教学内容和方式不合理

(1)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不合理。研究生阶段的课程与本科阶段部分课程类同,内容重复,各课程之间的交叉互通不足。例如:为研究生开设的生物化学课程、计算机基础等课程,讲述的内容许多都与本科阶段学习的内容相似。基础理论课教学占据的时间较多,研究生培养需要的实践教学训练时间很少,且课程各自独立,不能融汇成实验体系,不利于学生综合运用各学科知识和方法进行研究。另外,课程内容较为陈旧,更新较慢,吸收学科新进展、新成果、新技术不够。这些课程对学生缺乏新鲜感,不能吸引学生产生学习兴趣,这实际上造成了极其严重的时间和精力浪费。(2)研究生教学的方式和手段单一,研究生仍处于被动学习。研究生教学方式与本科阶段类同,仍然以灌输为主要形式,师生互动很少,无法体现研究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研究生的学习始终是比较被动的,这就无法为学生提供深层次思考的空间,不利于培养研究生独立思考和进行实验设计的能力。大多数教学内容局限于课本,书本以外的知识涉及不足,引导学生充分利用网络进行自我学习的能力仍需加强。(3)对研究生的科研和实验能力训练不足。设计和完成研究生毕业论文是研究生在校期间必须经历的学习过程。由于研究生自身的原因、学位课程设置、科研平台、导师队伍、学术氛围等各方面因素的影响,大多数学生的实验能力、科研素质得不到培养,独立设计和完成研究任务的能力得不到提高。因此,若要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必须使研究生科研素质和科研水平得到训练和提高。(4)缺乏满足学生实验和科研能力培养的实验平台和师资队伍。创新型研究生培养的核心内容是提高研究生的实践和科学研究水平,这些都离不开高层次的研究实践平台和高水平的师资队伍。目前,基础医学教学由于课程设置的缘故,多数实验教学工作仍然依托本科生阶段的教学中心完成,受实验平台和师资队伍的限制,大多数实验内容仍以验证性实验为主,缺乏设计性实验内容,很难达到培养学生科研创新能力的效果。(5)教学效果考核评价制度不科学。对基础医学课程学习情况的考核还不完善,大多数课程的考试依然沿用本科阶段的纸面考试为主的终结性考核模式,真正能够检验学生自主设计实验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形成性考核方式还没有形成。没有一套科学合理的考核制度,就难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实现基础医学的教学目标。因此非常有必要建立一套能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发挥其主观能动性的考评机制。(6)研究生团队意识和学术道德规范的教育效果不佳。良好的学风和高尚的学术道德,是研究生必备的思想素质。近年来,学术界抄袭、剽窃、造假的事件屡屡发生,给研究生培养带来了很大的负面影响。教育研究生自觉维护学术道德,杜绝学术不端行为,强化学术诚信意识,已经成为研究生教育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如何在基础医学教学中有效的将学术道德规范教育与研究生实验技能培养相结合,使研究生学术诚信教育真正生效,是我们应着力研究的内容。

2.基础医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基础医学课程体系改革与实践

研究生教育改革要整体设计,分步推进。充分调研,综合分析当前教育培养模式中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其成因。通过对当前各高校在校研究生、管理人员等面对面访谈,征求他们对当前的基础医学教育培养的看法,了解他们对目前教育模式、课程设置和内容选择上存在异议的方面,收集对相关内容的意见和建议,发现存在的主要问题,并进行深入的原因分析;在此基础上,对研究生培养过程进行系统的改革;要加强产学研合作,与科研机构和就业单位建立多渠道、多形式的紧密合作关系。

2.1改革基础医学教学的课程设置

总体设想是,以当前社会发展对高层次人才需求为出发点,在强化研究生自主设计实验和科研创新为目的,改革现有的基础医学教学课程体系。课程体系建设中,逐步优化研究生课程学习时间,优化理论与实验教学时间分配,缩减理论授课课时,增加实验学时。探索按照学科门类相近的原则集中授课节约授课时间的新方式,缩短基础医学课程学习时间为8个月,使研究生尽早完成基础医学课程学习,将更多的精力投放科研实践中,实现研究生早进实验室、早完成实践培训,多出成果、多出人才的培养目标。在基础课程教学中,以问题教学为主,注重各专业知识的横向联系,突出知识的高、精、深。定期进行调研分析,对于今年来选课人数少或学生评价差的课程逐步取消,同时根据最新进展及时开设部分前沿性课程,如:蛋白质组学技术、生物信息学、分子生物学技术、免疫学技术等重大技术的实验技能课程,为学生进入科研阶段打下扎实的知识和技能基础。

2.2强化实验实践课程体系建设

没有高水平的科学研究,要培养出高质量、高层次的人才是难以想象的。因此,建立创新的研究生实验课程体系,突出对研究生实验技能和自主设计实验能力的培养成为改革探索的重要内容。研究生教育要体现应有的宽广度和纵深度,我们将探索建立三个层次的实验教学平台。第一层次的实验为基础性实验内容,关注PCR、细胞培养、SPF动物饲养、实验动物处置、大型仪器设备操作等基本技能训练。第二层次的实验为整合性实验,依托机能学、形态学、分子医学等教学中心开设,综合性实验打破单一课程界限,按照学科相近的原则上重组实验内容,由教学团队给定研究内容,学生自主设计,导师组修订完善后,采用小班制历经2-3月由学生以自组团队方式完成,实验里程和最后结果由实验室监督并给出成绩。第三层次的实验主要依托研究生科技计划项目、省校级重点学科(实验室)开放基金项目等进行,由研究生组成团队自主设计研究内容、寻找合作导师联合申请,获批后按照项目管理模式进行,研究主要依托省校级重点学科(实验室)完成,须提交研究结题报告和发表文章,成绩纳入实验成绩。为了达到培养研究生自主创新能力,研究生实验内容设置以整合性和设计、创新性实验为主,两者实验内容分别占到40%和30%。

2.3改革教学模式与方法

为了达到锻炼研究生科研综合能力的目的,将在教学中改变以往教师主动授课,学生被动参与的情况。课程教学由以传授己有知识和成果为主要内容的传授性教学方式,向以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为主要特征的研究性教学方式转变。变课程教学的单向灌输方式成为研究生主动学习和教师课堂讲授相结合、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方式。在压缩理论教学学时的同时,鼓励各课程采用启发式、讲座式、研讨式的教学方式,基础教学密切联系临床实践和学科前沿进展。各基础医学课程教学在侧重于传授式教学方式的同时,注重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各课程均开设一定比例的讲座式、研讨式教学内容,鼓励研究生为组织者和主体参与课堂讨论。在课程教学的同时,学院还集全院师资力量开设一系列学术前沿讲座和文献综述类课程,以计算学分和成绩的方式使研究生更广泛地参与拓宽学术视野的讨论,不断提高研究生的学术水平。在介绍课程最新研究进展时,在介绍常见实验方法的基础上,重点培养学生如何追踪国内外本学科的研究进展,如何有效阅读中外文文献。此外,研究生科研能力重要的环节还包括对实验结果的分析。因此我们在教学中也将非常重视以实验结果中表格和图片为导向的教学,在专题讲座和论文汇报中强调实验结果中表和图片解读的重要性,引导研究生如何分析这些表和图,并反追踪这些表和图中所使用的方法的原理和应用范围,在学习如何解读实验结果的同时,逆向式培养研究生对实验方法的了解。总之,只有通过调动研究生学习和研究的主动性与积极性、促进研究生科研认识与实践能力的提高,才能使课程教学成为训练研究生创新思维与创新能力的舞台,实现研究生课程教学的目标。

2.4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课程教学质量高低,与研究生教师的学术水平、科研能力和教学方法有着重要的关系。项目进展期间,我们将围绕课程教学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高教师的学历层次、学术素养、教学和研究水平;严格研究生授课教师的遴选,把研究生教师的遴选、培训、考核、聘任有机结合起来,选用有经验的教师承担研究生课程的教学,提高教师队伍的教学水平;通过课堂教学质量考核,促进教师教学水平和教学效果的不断提高;引进激励和竞争机制,充分调动教师的教学和科研积极性,保持研究生教师队伍的生机和活力[5]。

2.5完善和建立研究生学习效果的综合考评体系

深化基础医学研究生教育教学的改革还应包括灵活选择考核方式。改变单一评价方式,建立多维考评方式,改变以往的终结性评价一锤定音为关注学生发展的形成性评价。根据课程性质选择包括卷面考试、研讨报告、实践项目报告、自学作业、论文、答辩等在内的多种评价方式。考试方式可采取闭卷或开卷考试、课程论文和文献综述等,闭卷考试应与其他考核方式有机结合。如通过课程论文、研讨报告、文献综述等的考核方式,促使研究生查阅大量的文献资料,了解本学科及相关学科的国内外的学术前沿,拓宽知识面。利用技能实验考试验证学生的实践能力,通过答辩的方式培养学生汇报、做图、应对挑战等综合素质。

2.6强化研究生的学术道德规范和科研诚信意识

在基础医学教学和实验的每一个环节都注重突出对研究生加强学术道德规范和科研诚信意识的引导,将遵守学术道德规范纳入研究生理论与实验课程学习的每一个考核环节中,通过在科研素质培养中加入典型案例,使研究生认识到坚守学术道德规范在事业生涯中的重要作用,从而坚定不移地以严谨的科学态度对待和处理科学问题。

3.结束语

基础科研研究范文3

这种形式不仅有利于科研工作的管理与监督,也使评审教授对开题者的课题思路有了直观的认识。报告会之前,研究生应自行选题、阅读相关资料、文献并结合自己的思路进行课题设计,按照开题报告格式进行编撰并交与导师审阅批示,形成初稿。届时由科教处进行协调,导师出面邀请各相关领域的专家出席开题报告会。会议主体开题报告由研究生导师组织,参加者一般有相关学科的专家至少3人(其中本学科专家不少于一半)参加。而集中开题报告,即在科教处的统一协调下将相关领域学科的开题时间和安排进行统筹,届时组织领域范围全面、知识相关性强、导师综合性高的一种科学研讨会。有别于毕业论文答辩会,开题报告是对于拟开展工作的研究计划进行合理的导向和整合,并对课题方案进行补充和修改,而并不是对研究计划进行价值判断。会议按照既定的程序进行。首先,由学术带头人主持,讲述开题报告的目的意义,并要求每一位专家站在不同专业的角度,提出修改意见。继而,由各位博士研究生和硕士研究生分别向专家汇报各自研究题目、研究目标、研究内容、研究方法、实施步骤,以及对报告中难以表述的问题进行补充说明和探讨。最后,专家结合自身知识和阅历从专业角度和实际需要出发对他们的研究亦分别从题目、思路、步骤、方法、试验药物应用、病例采集、实验室检查等方面提出修改意见和建议。在会议进行的过程中,研究生可就不同意见与导师交换看法,导师及其他专家也会坦诚敏锐的提出改进措施,力争当场解决开题报告中所出现的问题。完善阶段开题报告结束后,研究生需汇总多方面专家教授的意见,并与导师进行研讨,根据导师的指示、结合专家的建议以及自身的看法,再度修改开题报告,完善课题研究工作和研究计划。原则上,研究生开题报告一旦形成就不再擅自修改计划。如有特殊情况需要修改者,研究生需向导师提出申请,经研究生院批准后再执行。

开题报告会的意义

集中开题报告会会议形式准确、流程安排妥善,做到了有计划、有安排、有专人负责。整个过程中,医学研究生、导师及专家、会议组织者均表现出高度的重视度和责任感,期间有融洽一致的学术探讨,也有立场鲜明的理念争辩,这些宝贵意见和过程都是能够有效避免研究生在课题的最初阶段发生根本性、方向性的错误,使研究生在课题研究伊始既能够准确把握科研需求的脉搏,是一场意义深刻的研讨会,也是研究生培养和教育的关键。提升了医学研究生的综合素质当今社会的竞争是一种综合实力的竞争,而医学生作为健康的捍卫者对综合素质的掌握显得尤为重要。所谓“汝果欲学诗,功夫在诗外”,要想制定好一项满意的开题报告,基础要打得牢,功夫要下得深,视野要开得广。因此医学生不仅仅需要具备牢靠的专业知识以保障基本实践的可能性,更需要有良好的人文素养以联系实际应用以及专业的撰文能力以反映自身的思想;其次,大量文献资料的汲取以及相关领域新进展的探究也是行文的必要准备,否则在前人已经研究成熟而精尖的方向下手只能是效率与资源的双重浪费;最后,所谓“能力让人脱颖而出,思维让人与众不同”。如何站在巨人的肩上有所作为,将现有的知识与自身的智慧有机结合选择一个高效而精准的方向并进行研究而推动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才是考验我们的真正课题。因此,开题报告的准备过程实则给了医学研究生在更多方面素质的提升上一个很好的契机和平台。为开题者指示了明确的开题依据所谓“言而无文,其行不远”,这种以书面材料上交、经研讨确定开题方案的形式,使开题报告真正具有提纲掣领的实际意义。开题报告会中医学研究生通过这一系列准备过程深化了自己对于课题的认识和理解,对今后如何开展研究项目也有了较为明确的想法。与此同时,研究生导师及各位教授提出的修改意见和建议更是为开题者指示了明确的开题依据。开题项目一经确定,无特殊情况不得擅自更改,这使得集中开题研讨会的开展具有很好的现实意义和必要性。确立了研究生科研能力培养的方向医学研究生的培养无疑是需要将人文素质教育与科学研究培养并举的,而研究生管理是一项全面而长远的工作。如何让医学研究生今后更好地投身到临床管理以及各项前沿科研项目的进展中,在各项科研工作中都能踏踏实实地做出成绩以及如何使研究生管理走上规范有效、创新实用的健康发展道路是学生管理工作者甚至当今社会的一项重要课题。于是我院抓好时机,顺应时展与实际需求,将研究生教育规范化进程进一步完善,形成一套自主创新、切实可行的教学管理模式,值得提倡。

存在的问题和建议

基础科研研究范文4

关键词:MOOC平台;计算机基础课程;新模式

一基于MOOC平台的课程教学分析

MOOC是英文massiveopenonlinecourse的缩写,译为大规模开放式在线课程。MOOC是互联网技术和教育的结合产物,属于新型的在线学习方式,与以往的网络教学大不相同,相比之下,MOOC更加开放、规模大、自主,而且费用也很低[1]。MOOC平台将教学的一切步骤都放在互联网上,为学员准备海量的学习资料,在MOOC的平台上,学员能够进行学习、交流想法、写作业、参与考试、获得证书。MOOC平台的最主要任务就是服务学员,学员占据主体地位,老师与以往的不同,不再占主体地位,而是为学员提供学习资源的服务者,并且经常与学员沟通,目的在于利用MOOC平台将学员的主动性、自觉性、创造性给调动起来,发挥学员更大的潜力。MOOC平台的出现给以往的传统教育带来了很大的冲击,本文利用MOOC的原理对传统计算机基础相关课程进行了改革和创新,因此提出基于MOOC平台的计算机基础相关课程研究,培养计算机专业学生的素质和水平,逐步提高学员解决问题的能力,进而为未来科研事业打下牢固的基础[2]。

二结合MOOC的计算机课程新模式

MOOC平台的宗旨是养成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将MOOC理论有机的融合到基础课程中,并且加强对学生的独立操作能力和科研素质的培养。老师及时引导学生学习,并不时地与学生进行互动、交流,创建科学有效的监管和评价机制,这也是MOOC平台的计算机基础课程的改革之处[3]。一般地,计算机基础课程设计分为三个部分,下达任务、项目设计和评价。首先,学生接受老师下达的任务,自主查阅资料,深刻理解并探索题目,积极与老师和同学沟通,及时做出设计方案,在项目设计过程中,老师会要求学生及时提交阶段性成果,对其进行检查,了解学生的设计思路,尽早发现问题并反馈,进而对整个课题进行验收、评价和评定成绩。将MOOC平台与计算机基础课程相结合后,MOOC平台将在多个领域为课程提供服务,比如提供资料、方便交流、阶段评价反馈和成绩查询等。

(一)资料便于查阅

学生查阅资料是学习计算机基础课程的第一步。如今互联网比较发达,储存着图书馆中的海量资源,学生在查询时,很难迅速的找到自己想要的计算机课程相应的资料,此时,MOOC平台发挥了它的主要作用,为学生提供课程相关的丰富且有针对性的资料[4]。很多时候,学生对于计算机基础课程没有直观的认识,可利MOOC平台为学生展示有趣的案例。在之后的查阅资料过程中,可以将固定的项目分解成多个小组,做到稳中求胜,这也是MOOC的一大优势:任务小组化。学生的水平是不同的,这就需要老师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分配任务,让学生选择匹配自己的资料,然而资料也是多种多样的,比如PPT、小视频、文章推荐或者成果展示等。这些资料的选择一般由老师决定,也可以是老师推荐的学生作品。

(二)交流更方便

MOOC平台强调的学习方式是众包交互,即大多数学生可在虚拟的或现实的社区中,利用群体智慧进行互动,一起探索课题、分析问题等。在以往的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中,全程都有老师在一旁指导,尽管如此,有些学生还是懒散、畏惧,导致老师在课程教学中对此类学生没能起到很好的引导作用。将MOOC平台与计算机基础课程有机结合后,将单一指导老师拓展成多个指导老师,让学生得到更广泛、更全面的课程指导。MOOC平台将教学分为了三个部分。第一,设置网上答疑和讨论,老师能及时的在网上帮助学生解决问题。第二,老师能将学生遇到的问题进行汇总分析,将常遇到的问题进行总结和公示,进而避免学生走弯路。第三,老师可以针对某个具体的问题进行具体的分析,设置网上讨论组,由老师带头线上讨论。

(三)课程设计和评价机制更完善

MOOC平台采用的是过程性和形成性的评价机制,将MOOC平台与计算机基础课程有机结合后,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改善以往的只注重考核结果的评价、忽略了学习的过程的弊端。利用MOOC平台,老师可根据基础课程的实际情况,对考核点进行阶段性设置,也可按照章节的分类,实时跟踪学生的学习进程,并且在每个章节的学习中和学生积极的进行交流,做到反馈及时。每个学期,学生的最后一个环节就是成绩考核,既要依据最终的考试成绩,也要考虑平时的阶段性考核,同时老师对整个课程也起到了很好的监督和引导的作用。

(四)成果展示便于学习

在传统的计算机基础课程学习中,成绩考核便是课程学习的终点,成绩不太好的学生并不知道自己哪个地方弱。将MOOC平台与计算机基础课程的学习有机结合,在每次课程结束后,老师都可将优秀学生的成果进行公示,向学生们展示优秀成果的同时,加入成果点评和分析,进而帮助学生找到各自学习的弱点并及时进行改正,从真正意义上强化学生的创新能力。

基础科研研究范文5

随着高职教育的产生和发展,近年来,一批批有实践经历和较高实践技能的学生正源源不断地被输送到实践一线的各个岗位,对提高人员队伍的素质、改善人员队伍的知识结构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但大多数毕业学生的实践能力与实际工作岗位对专业技能的要求还有一定的距离,尤其是会计专业岗位技能要求较高。尽管各学校在会计技能方面加大了训练的力度,但因各种版本的教材在实践内容的选用和教材结构设计上,还没有从学科体系中脱离或完全脱离出来,教材的体系影响会计实践教学的方式和方法,这就必然影响到实践教学的效果。要解决这个问题,必须找出产生这些问题的根源和关键,因为会计技能的关键实践环节包含在《基础会计》课程中,这就要求在《基础会计》课程建设方面投入更多的精力,在实践教学环节上加大力度,在这种背景下,笔者提出了关于《基础会计》课程建设的课题。

二、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关于《基础会计》课程建设的研究,目前国内外研究的人较多,但是,研究人员中本科院校居多数,高职院校关于这方面的研究还很少,并且研究人员大都围绕学科体系的课程建设展开研究,对围绕实践技能培养的研究相对较少,这种研究和改革对实现高职人才培养目标益处不大。而本文是要紧紧围绕高职人才培养目标,对《基础会计》课程的建设进行研究,其最终目的是要改变会计实践动手能力差的现状,培养高技能应用人才;对教师、教学方面,其目的在于建设一支素质高、结构合理的会计教师队伍,完善和改进教学方法,恰当使用现代教学手段,最终转变教学观念,实现思维创新;开展此项研究,一方面要对教学过程和方式、方法进行改革,另一方面也是要对不符合需要的高职《基础会计》教材进行改革和完善,形成具有符合实践教学要求的结构合理、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课程教材和实训教材。因此,这项研究既具有理论意义,又具有实践意义,如果这个课题研究出成效,可加以推广,所以还具有应用价值。

三、研究的基础条件

每一项研究,都不是头脑发热的产物,都是先进行可行性研究,只有在可行的前提下,才可以立项。做此项研究也进行了可行性分析,开展此项研究主要有三方面的基础,一是有科研经历基础,二是有实践经历基础,三是教学条件基础。

(一)科研方面的基础

近几年来,笔者在相关方面做了大量的研究和实验,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主持过全国教育科学“十五”规划教育部重点课题项目的子课题――“高职财会专业会计课实践教学的研究实验”和“《基础会计》主要技能训练项目及测评标准的应用研究”,参与过“经济法案例教学法的研究”、“经济法案例教学法及其案例库建设的应用研究”等多项课题的研究与实践,可以说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掌握了研究的一般规律,而且讲授《基础会计》课程多年,对《基础会计》教材的很多版本都进行过较为深入的研究,对课程内容可以说是相当熟悉,运用自如,所以,做这项研究应该说这方面的条件已经具备。

(二)实践经历基础

笔者有多年的会计课教学经验,又都有实践经历,如主编过《基础会计》规划教材,多年来一直参加市人大财经委组织的财务大检查工作,并且是佳木斯市会计人员继续教育的培训教师,既有较高的理论水平,又有丰富的实践经验,可谓是对实际工作非常熟练,各岗位对会计人员知识结构和专项技能的需求情况,也了如指掌。

(三)教学条件基础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所以,在配齐配强师资的同时,学院在教学资料、仪器和设备的准备与配备方面都给予了高度重视,做了充分的准备。在刚开始有财会模拟室设备时,就建立了财会模拟实习室,还建立了会计电算化实习室,并由老师们编写了实习所需的资料,可以说在实习实训条件方面已完全具备。由此可见,笔者有备而来,基础雄厚,力量强大,在各方面都能保证这项研究工作的顺利完成。

四、研究内容及重点

本课题的研究将从高职教育的特点和实际工作需要出发,按照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对《基础会计》课程建设进行研究。研究内容包括教学大纲、教学实纲、教学实习指导、技能考核方案及考核资料、授课计划、教学实习计划、授课教案、教师梯队建设、教学课件、试题、答案及试卷分析、教材和模拟实训教材、部分授课录像等,力争在三年内实现授课资料上网,供学员网上听课学习,并开通网上在线答疑。要按照实际工作的流程将实际工作必备的技能及这些技能涉及的必要的理论知识安排在教学中,根据会计工作岗位技能安排相应的实训内容,再以能够满足技能需要为标准安排理论知识内容,避免面面俱到,又不追求体系的完整,以达到最终熟悉会计操作流程,掌握基本操作技能的目的。因此,此项研究的重点内容是,确定试验教材安排哪些实践教学项目;每一实践项目的顺序如何安排;每个实践教学项目所需的支撑理论以及教学方式和方法。这也是本研究的重要观点――以能力培养为主的课程建设及教学有别于学科体系的课程建设及教学。

五、本研究拟采用的方法

本项目研究过程中,拟采用的方法主要有调查法、文献法、实验法、对比法、统计法。文献法贯穿于项目研究的全过程,因为每进行一步都要查阅相关的文献资料确认其优劣。调查法主要是在项目实施的第一阶段采用,通过调查研究确定教学项目、教学内容的安排和设计。为了使实践教学项目的确定符合岗位实际,教学内容能够代表重要的岗位工作任务,实施方式易于接受和掌握,内容安排更加科学与合理,拟调查有代表性单位的专业人员,调查的主要对象是会计主管和主管会计以及财政局会计管理科的有关人员,通过调查分析,最后确定《基础会计》教材中应涉及的实践教学项目、教学内容和编排方式。实验法是在第二阶段和第四阶段进行的,第二阶段是初步实验,而第四阶段是检验阶段。这种方法是为了解决某一教育问题,根据一定的教育理论或设想,组织有计划的教育实践,到一定时间后,就实践效果进行比较分析,从而得出有关实验的科学结论的方法。对此笔者计划用两学期的时间在会计高职班进行实验,在整个教学的实施阶段,要定期聘请企业、事业单位的业务骨干、专家参与活动,让他们做示范,进行阶段性的评价,找出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以规范会计核算工作。

实验结束后,对实验结果采用对比法和统计法进行分析和评价,与以往的会计高职班进行对比,得出最后结论。实验法的实施通过教学过程来完成;对比法和统计法主要在评估阶段运用,通过对比找出本实验的优点和不足,并形成本研究的研究报告。

六、拟运行的几个阶段

本项研究拟分五个阶段:第一阶段:确定实践教学项目和理论支撑内容阶段。本阶段拟向财会战线有实践经验的专家、会计管理和监督部门的领导争求意见。最后,通过综合分析、整理专家、领导和有实践经验人员的意见,结合高职教育目标的要求,确定实践教学项目和理论支撑内容。第二阶段:教学实施、检验、修改阶段。此阶段要组织有教学经验的专业教师和丰富实践经验的兼职教师实施该实验,确定周密的实践教学组织方式、适时反馈实施中遇到的问题,要集中分析,及时妥善地调整。在整个教学实施阶段,要定期聘请企业、事业单位的业务骨干、专家参与活动,让他们做示范,进行阶段性的评价,找出实施中存在的问题,以便使所确定实践教学项目和理论支撑内容更加科学。第三阶段:阶段成果形成阶段。此阶段为《基础会计》实践教程和《基础会计》教材形成阶段。根据前两阶段的研究准备和实施,对所形成的讲义进行整理、修改,形成《基础会计》实践教程和《基础会计》教材第一稿。第四阶段:阶段成果检验阶段。此阶段对形成《基础会计》实践教程和《基础会计》教材进行实践检验,并进行修改。第五阶段:研究报告形成阶段。此阶段对本研究进行总结,形成关于《基础会计》课程建设的研究报告。

七、预期成果

本项研究的预期成果分两个阶段,形成中期成果和最终成果两部分。中期成果包括两方面成果:一是拟撰写两篇论文,《基础会计》课程建设探讨和《基础会计》课程改革的必要性;二是拟形成两本教材,一本是《基础会计》教材,另一本是《基础会计》实践教程。最终成果是形成关于《基础会计》课程建设研究的研究报告。

八、对本研究的创新

(一)打破学科体系

以往的《基础会计》课程,可选用的教材都没有摆脱学科体系的束缚,对教材的编写总是怕一些理论知识没有纳入教材,教材体系不完整,所以,教材中理论知识内容不仅占大篇幅,而且,还追求体系的完整,致使实训内容缺乏,书中案例较少,且不接近于实际,本项研究重点就在于要打破学科体系,根据高职高专教学目标的要求安排教材内容,不追求体系的完整,无论是教材,还是课程讲授,都应如此。

(二)突出高职特色

过去的《基础会计》课程,只注重理论内容的讲授,不注重实践项目的训练,或训练项目较少,这在教材中反应非常明显,每一章内容的介绍都是靠大篇幅的理论阐述,就连具体的操作方法,也是靠理论阐述,很少有案例,即使有案例,也不太贴近实际工作。本研究拟根据高职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设计教材内容、实训内容,及二者的有机结合,强调以能力为本位的教学理念和方法。

(三)缩短适应期

基础科研研究范文6

关键词:应用型人才;MOOC;SPOC;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计算机基础

1当前民办高校计算机基础课程现存问题

1.1传统教学模式中不同程度的学生必须学习同样的课程内容

以西安翻译学院为例,学生以非计算机专业为主。计算机基础课程为大学一年级新生必修课。传统计算机基础课的上课是以“年级+班级”为单位。整个非计算机专业大一新生分班级上课。大学一年级新生第一学期《计算机应用基础》学习。会出现不同专业,不同程度的学生学习一门同样的课程,使用同样人才培养方案。在教学过程中会出现一个班级学生学习效果差别较大的情况。动手能力强的学生,作业练习比较快,也比较好。动手能力差的同学,作业情况比较差。教学实践证明,使用同一个人才培养方案,动手能力强的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会出现学习激情不强,思想倦怠状况。动手能力差的学生会出现,拼命追赶,仍然跟不上情况。所以,整体效果不尽人如意。迫切需要改革。

1.2传统教学模式缺乏个性教育

传统计算机基础课学生的教学模式为“教师讲解+学生实践”模式。教师重复的教学方式重复的讲授类似的内容,学生在一体化教室中学习。这种学习方式,学生依靠教师多媒体课堂讲解,演示,然后学生练习。在学期开始,学习效果是比较好的。但是如果整个学期都是采用一种教学方式。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会有些厌烦,在学生的学习感受来说,是非常枯燥的。导致学生学习主动性较弱。随着无线网络的飞速发展。学生有条件上网,网络对教学的运用,我们做得还是不够。如何与时俱进,提高网络对于教学的运用,是我们思考的问题。

1.3计算机基础课程现行教学方法存在的实践、创新训练不足

国家大力提出培养应用型人才环境下,各高校注重学生的专业能力及创新实践能力的培养,计算机基础课程重复过去枯燥的低效率教学方式,侧重基础知识的讲解。计算机基础课程现行的教学方法的实践,创新训练不足。已经不能满足学生发展以及学校发展的需求。如何提高学生对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内容的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提升大学计算机基础的教学效果,是我们思考的问题。

2“应用型人才”环境下的计算机基础课程多元化教学模式探索

2.1针对不同专业不同学习程度的学生建立不同的教学人才培养方案

为了保证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的科学性和有效性,满足不同专业不同学习程度对于计算机课程的需求,建议大学一年级新生开学开展一次计算机基础课程摸底考试。考试内容以计算机文化基础知识+计算机Office办公软件实践操作为基本。考试模式为笔试+上机。针对学生考试情况,把学生分为三类。A类:成绩优秀。B类:成绩中等。C类:成绩较差。充分调研用人单位,行政办公人员,毕业生等,根据综合反馈信息,我们设置大学计算机基础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根据社会所需修改人才培养方案。结合学期初对学生摸底考试状况,我们创建不同专业,以及不同水平的学生人才培养方案。传统上课是以“年级+班级”,改革之后上课是以“专业+学生摸底考试等级”模式。

2.2基于“MOOC+SPOC”为支撑的新型教学模式构建

MOOC,即大规模开放在线课程。2013年5月21日,清华、北大宣布正式加盟著名的全球MOOC平台edX,“中国在线教育MOOC元年”正式来临。MOOC是互联网和教育快速发展的产物,目前网络上有很多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的慕课资源。但MOOC是一种范化的教学手段,我们用SPOC加以辅助教学,从而形成“MOOC+SPOC”教学模式,在校内网络教学平台中,针对本院学生不同需求的学习资料。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优化学生学习效果,提高学生学习效率。在大学计算机基础课中,将传统的教师讲解、学生上机实践操作和MOOC+SPOC在线教学相结合,充分运用大数据背景下的“互联网+”思维,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建议采用“任务驱动式”教学模式。提高学生的学习的主动性和能动型。改善传统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师的教学方法和学生的学习方法,引导学生利用广泛存在于网络中的多种资源进行学习,拓展教师的教学的空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2.3构建层级递进的计算机基础课程学习目标,鼓励学生参加各类创新大赛

在“培养应用型人才”的思想下。以大学生“互联网+”创新创业大赛为引领,鼓励学生参加各类创新大赛,在传授学生基础理论知识的同时,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和实践创新能力。使学生在参与交叉学科和综合发展学科研究的过程中得到创新训练。通过参加各类竞赛,提高学生对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内容的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而且通过竞赛,全面培养塑造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精神和“互联网+”思维,人际交往能力,对今后大学生进入工作单位也提供很好的实践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