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能职业教育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技能职业教育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技能职业教育

技能职业教育范文1

一、降低技能竞赛的运作成本

任何社会活动都是讲究成本的,职业教育技能竞赛也不例外。职业教育技能竞赛的组织者、参与者都存在成本收益的问题。借博弈理论来分析,游戏的参与者倾向于最小化自己行动的成本,最大化自己的收益。适合的职业教育技能竞赛制度会使参与者的收益与成本相匹配,因此应强化职业教育技能竞赛激励的有效性。比如,完善的职业教育技能竞赛制度可以帮助组委会规范职业教育技能竞赛赛点的选择、竞赛耗材的采购等,而这些恰恰决定了竞赛组织者的举办成本,决定了参赛者居住的费用、交通费用等。这些细节都需要竞赛组委会通过制定制度进行规范。较高的举办成本可能使许多适合举办职业教育技能竞赛的单位放弃举办机会,同样,较高的参赛成本可能导致一些学校由于经济问题放弃竞赛。

二、便于参赛者之间的合作

职业教育技能竞赛是一项高度复杂的关联性活动,在活动过程中,存在着职业学校与举办者的联系、举办者与承办者的联系、举办者与企业行业的联系、职业学校学生与教师的联系、参赛选手之间的联系等。如果事前没有有效的制度框架对行为主体的责、权、利进行明确划分和强制规定,就会造成参与者合作困难。如参赛选手到比赛场地后,由于没有相应的制度规定,就无法了解到有关比赛的情况,因而无所适从。比赛是一种竞争性的活动,竞争活动离不开人与人之间的相互合作,一般情况下,竞争能够带来气氛、效率和活力,而只有合作才能保证竞争的和谐、稳定和高效。竞争和合作并非矛盾,而是互相影响、互相促进的。如果职业学校顾及自身利益不与举办者合作,参赛者之间由于利益冲突也不合作,就会造成比赛不能顺利进行。因此,制度的建立减少了比赛中的不确定因素,保证了比赛的顺利进行。

三、提供相关信息

我们提出了制度建设的一个基本原则就是信息公开,这也意味着制度能够为人们提供需要了解的有关信息。职业教育技能竞赛制度的形成一方面来自于举办者在理论上对制度建设的考虑,另一方面来自于实践和经验。通过查看职业教育技能竞赛的相关规则、制度,职业学校和参赛选手可以了解有关比赛的信息,从而确定日常教学和学习的努力方向;借助规章制度,学校也可以预测其他参赛单位的行动,从而更好地调整自己的参赛方案。职业教育技能竞赛制度为职业学校从事比赛活动提供了标准和尺度,使他们在比赛前后都能做到心中有数,从而更容易取得理想成绩,达到比赛目标。

四、技能竞赛制度的激励功能

制度建设一个很重要的目标就是能够激励相关的参赛单位和选手继续关注职业教育技能竞赛,并以饱满的热情投入到职业教育技能竞赛中来。为此,制度能够激励个人参与技能竞赛的积极性。制度向人们传达了竞赛中提倡什么、鼓励什么,制度的激励功能能够引导参赛者学习和努力的方向,改变参赛者的偏好,影响参赛者的选择。由于制度制定的完备程度不一样,其激励功能发挥的强度也不一样,完备的制度,激励作用最强,在这种情况下,职业教育技能竞赛发展也最好。制度的激励功能有正向激励和负向激励两个方面。职业教育技能竞赛制度正向激励功能的发挥能够促进学校对比赛的高度重视和参赛选手技能水平的真正提高。当职业教育技能竞赛制度发挥出负向激励功能时,学校就会产生功利性和投机取巧的行为,造成比赛的不公平、不严肃。为此,职业教育技能竞赛制度应发挥其制度的正向激励功能,激发人们选择正确的参赛行为。

五、约束技能竞赛中的不良行为

技能职业教育范文2

好的发挥对职业教育的促进作用。

关键词:技能大赛 职业教育 促进作用

近年来,为实现培养更多技能型人才的目标,多地职业教育机构紧密结合经济和社会发展对支柱产业技能型人才需求的实际,以技能大赛为载体,探索技能型人才培养培训的模式和方法,相继开展了多种形式的技能竞赛活动,取得了明显成效。职业技能大赛已成为积极指导教育教学改革、强化实训教学环节的一种手段。

很多省份职业学院技能大赛根据实际合理设置竞赛项目,在省、市、县三级开展各具特色、形式多样的比赛,组织职业学校参加,活动覆盖所有骨干专业,促进了学校之间、地区之间的经验交流,起到了以大赛促进教学的目的,也向社会展示了职业教育教学的成果。

近年来,我市先后组织了职业学校学生车工、钳工、冷作钣金工、焊工、管工、美发师、化妆师等10多个专业的技能大赛,全市多所职业学校的400多名选手参加了比赛,多名参赛选手和参赛单位获奖。

一、技能大赛引领职业教育更加注重技能培养

在职业技能大赛的引导下,各职业院校更加注重技能训练和动手能力的培养,实践教学得到进一步深化,建立并完善了培养学生职业能力和职业素质的运行机制,一批批学生在学校的悉心培养下茁壮成长,表现出相当高的技能水平。

职业教育的成果需要企业的认可,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更需要企业的支持和深度参与。竞赛内容与企业生产实际相结合,可以及时反映企业生产的新要求、新方向,检测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成效。职业教育的理念是“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促进教育教学改革”。在职业技能大赛中,衡量专业能力的是岗位任务完成情况,主要评价标准是学生的综合实力,教育教学观念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使职业教育中专业能力的培养、综合素质的形成更加务实。

二、 技能大赛对教师及学生的促进作用

职业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具有良好职业能力的高素质技能型专业人才,而职业学校教师则是这一目标的具体实现者。教师的实践技能水平和实践教学能力高低,关系到学生的职业素质和职业能力高低。

我国的职业院校长期存在重知识学习、轻技能培训的现象。基础和专业课程所占比重高于技能操作课程,很多学校缺少实训基地和专业设备,即使有实训也只是停留在模拟阶段,与企业要求还有很大距离。而职业技能大赛则是一个促进教师技能学习的良好平台。要想在大赛中取得好成绩,教师就必须要掌握娴熟的职业技能,从原有的单纯完成教学任务转向与企业合作开发项目、带学生实践操作,把知识真正转化为技能。通过组织教师直接参与、指导学生参加技能大赛,促使教师全面掌握用人单位对高素质技能人才培养需求和相关职业岗位的技能要求,及时更新教学理念、改进教学方法,从而使职业教育能真正走向实践、走进企业、走入社会。

此外教师指导学生参加职业技能大赛,学校都会组织一些集训,教师会接触到很多新设备、新技能,从而提升了教师的能力,开阔了教师的视野。在参加过技能大赛后,教学效果也明显提高。

职业院校培养学生的定位,目标非常清晰,培养的是生产一线的专业技术人才,为社会经济建设和发展服务,工作目标是高质高效完成每一项工作任务,而且具备相应的综合素质。职业技能大赛对学生职业素质的引导,具有指导性的意义。职业素质所需的沟通能力、团队合作能力、企业管理理念与创新精神等在大赛项目中得以充分体现。团队间只有彼此配合默契、个人专业技能娴熟,才能做好工作,完成任务。

此外,学生的职业竞争意识能在大赛中得到充分表现。好的比赛成绩是靠扎实的训练、较高的综合素质、良好的心理素质来保证的,成绩受专业知识、技能、综合能力、心理素质等多方面的影响。职业技能大赛有力地促进了工学结合,全面提高了职业教育教学质量。同时,职业技能大赛通过与技能等级证书鉴定相结合,有力地促进了学生就业。

三、通过校企合作、实训基地建设等发挥职业技能大赛对职业教育的促进与影响

职业技能大赛结果在得到用人企业认可的同时,也使用人企业在人力资源利用中,更加追捧参赛选手、获奖学校学生,特别是技能型紧缺专业人才的需求。许多行业、企业用人单位主动联系职业院校,从教育培养源头找人才,提出合作意向,利用学校教学资源平台,选拔优秀毕业生。由此建立合作关系,共建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校外则提供顶岗实习的基地,保障了学校实施半年至一年的工作岗位实习。

校企共建的实训基地,可以为行业提供社会培训考证,提供优质的技术培训服务,实现校企双赢局面。技能大赛项目的内容大多是基于工作过程并确定一定比例的基础训练项目,这对强化学生实践能力、提高就业率,是一种很好的校企合作培养保障。

在技能大赛训练过程中,实训基地是技能训练的最佳场所,因此为取得好成绩,各参赛学校都购进了先进的设备,这加快了实训基地设备的更新换代。反过来,实训基地建设的加快又促进了教师、学生技能的提高,因此技能大赛和职业学校发展是相辅相成, 互相促进的。

总之,职业技能大赛无论在对教师队伍的建设还是对学生的职业素养和就业能力方面都有较大的推动作用。同时在校企合作和实训基地的建设方面更是相互推动。因此,建议将技能大赛工作列入职业教育重要日程,做到指导教师水平到位、实训设备配备到位、赛前训练到位、后勤保障到位,形成所有职业学校积极参赛的良好局面,充分发挥技能大赛的导向作用,使企业能够通过大赛选拔和先期使用好职业学校技能人才,促进与用人单位之间的交流与合作,从而进一步推动职业学校毕业生的就业工作。各职业学校要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以提高质量为重点,通过技能大赛不断扩大学校和企业的紧密合作,努力培养和造就一大批经济社会发展所需要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为经济和社会又好又快发展作出应有的贡献。

技能职业教育范文3

当前我国职业教育政策难以跟上或满足职业教育发展的步伐和需要:政策过于宏观,培养目标不明确;政策脱离现实,实际操作困难;政策偏重规模,内涵难以发展;政策趋于封闭,缺乏相关支持。“职业学校毕业生的社会地位低、收入低”“只有成绩差的人才去读职业学校”的观点,使得许多学生不愿意报考职业学校,也阻碍了优秀师资到职业学校任教。经费不足使职业学校学费高于普通本科院校,民办学校学费高于公办学校。调研发现,国内许多职业学校处于以学费维持日常运营,借债搞建设的困境。职业教育尚未形成完整的理论教学体系,自身培养方式和培养标准不明确,专业设置重复,对学生培养的定位出现游离状态。从职业学校自身来看,受普通高等教育影响,大多没有突破单一的学历教育和封闭式办学模式,难以满足技能型人才需求,导致职业教育与经济发展和人才需求脱节。

2引领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创建高端技能型职业教育

2.1高端技能型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新模式

应用技术类专业人才的聚集与提高区域人才质量、推动地方文明进程直接相关。职业教育层次上移,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高端技能型职业教育培养的人才将会引领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在办学宗旨上,高端技能型职业教育遵循高等教育和技术发展的内在规律,强调技术创造与发明同样是对物质世界的发现和认识,以追求技术的理性价值、探求技术本质为己任,坚守通过技术更新、技术改造和实际问题的解决来改变世界的理念,为人类的选择与行动创造新的可能性。在办学特征上,高端技能型职业教育更加注重对社会资源的利用,将原来面向企业办学转向广泛吸引产业、行业和企业积极参与办学,使产业、行业和企业由办学客体成为现实意义上的办学主体,从而实现学校与产业、行业和企业之间和谐共生、互融共通的协同效应。

在培养目标上,高端技能型职业教育坚持以培养基本技术知识和较强技术素养的高级技术人才为主,面向生产、服务和管理领域等一线岗位,以适应现代技术不断发展的需要。在教学内容上,高端技能型职业教育不完全抛弃原有的学科化、系统化的理性知识形态,只是在课程结构上,以应用性课程(项目)为主体,将技术道德和技术革新的认知、形成技术诀窍和掌握解决技术难题的基本技能学习纳入其中,提高受教育者的岗位技术和行业技术。在教学方式上,高端技能型职业教育将课堂、实训中心和车间等场所有机结合,鼓励受教育者进行现场观摩和顶岗实习,强调情境体验,侧重对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知识的领悟,充分挖掘学习者的生理和智力潜能,提高意会和直觉能力。

2.2高端技能型职业教育引领区域经济向先进领域拓展,提升地方行业水平

高端技能型职业教育能提高学生社会服务能力、推动城乡区域经济发展。通过提高职业教育技术水平,起到引领区域经济发展和促进行业格局调整的积极作用。

2.3建立高端技能型职业教育应用技术产业化人才培养公共平台

建设职业技术产业化人才培养公共平台,使“教、学、做”一体化,培养大量专业人才,为区域应用技术产业化发展提供支撑。应用技术类专业虽然面临办学成本高、难度大等困难,但具有技术含量高、可直接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巨大优势。应用技术类专业走向产业化,对引领区域经济发展、拓展地方行业布局和提升地方行业水平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应用技术类专业产业化人才培养公共平台的建成,将为地方输送高素质的技能型人才,同时也能提供高水平的就业岗位,有助于拉动地方经济,整体提高地方生产力。以医学技术专业为例,完成医学应用技术专业群结构布局和教学实训基地及生产基地建设。医学技术专业群可分为:辅助临床型专业(医学检验技术、医学影像技术、麻醉技术、呼吸治疗技术和康复治疗技术等);生产型专业(口腔义齿加工技术、眼视光技术、助听验配技术、义肢制造技术和医用材料技术等);智力型专业(医疗器械维修技术专业和生物医学工程技术专业等);智能型专业(医学技术数字化专业和医学人工智能专业等)。第一,设计并建设技术生产型专业实训基地。拓展技术生产型专业,创建技术生产型专业实训基地。对接职业准入标准,制定并严格落实人才培养方案,加强专业内涵建设,提高办学水平。第二,推进技术专业群结构建设,进一步拓展智力型新专业,建设智力型专业实训基地。第三,完善技术专业群结构建设,拓展技术智能型新专业,建设技术智能型专业实训基地。应用技术产业化人才培养公共平台建设要先解决专业基本格局设置问题,积极拓展新专业,最终完善专业布局。建设“教、学、做”一体化生产实训基地,重在提升办学水平和职业教育内涵。

2.4高端技能型职业教育内涵建设

高端技能型职业教育将学习结果分为知识、技能和能力3个维度。其中“知识”被定义为各种理论和事实;“技能”是指各种认识能力(包括运用逻辑、知觉和创造性思考的能力)与实践能力(包括手工技艺以及运用各种方法、材料、工具和器具的能力);而“能力”主要是从职责和自主性方面来定义。职业生涯指导对职业发展、技能开发和就业前景极为重要。不断变化的劳动力市场状况要求人们持续地发展自身职业管理技能,明确现有技能和学习目标,从而改进自己的工作前景。这就需要便利的职业生涯指导服务,为不同背景不同群体的职业发展提供指导服务,满足他们多样化的需求,提高职业教育的吸引力。职业教育的高参与率是提升就业率、竞争力和促进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措施。职业教育与培训课程中应包含关键能力培养,即所提供的内容不只限于狭窄的职业技能培训,还着眼于学习者长远的职业适应和职业发展。

3高端技能型职业教育的展望

技能职业教育范文4

职业教育赶不上时代步伐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缺乏“双师型”师资。从职业院校的情况来看,普遍存在师资力量不足的问题,特别是既掌握丰富的专业理论知识,具备较强的实践能力,同时具有很强的市场需求洞察力的“双师型”教师少之又少,“双师型”教师不足,这是制约职业教育发展的一个因素。

(2)课程体系缺乏合理性。由于我国职业教育还不够成熟,尤其是高职教育,长期以来其课程大多数都是模仿高等专科教育,即课程体系仍是传统的专业基础课、公共课模式,注重理论知识的系统性和完整性,而忽视了实践性和职业性,学生缺乏动手能力和职业技能的培养。

(3)专业设置与实际脱节。教育与经济的双重性是职业教育的特点,在培养人才上,职业教育既要遵循教育规律,还需与社会发展的需要相适应。然而,长期以来职业院校在专业设置上比较混乱,职业教育的特色不明显。有的长期保持以往的教育模式,而使其无法适应高速发展的社会需要。

(4)实训条件差。职业院校在进行技能型培养上需要较好的实训条件,然而,很多职业院校缺乏完善、专业的实训教学所需要的实训条件。

二、深化职业教育改革,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

1.转变教育观念,确立新的质量观和办学理念

首先,职业院校要不断提高认识,要充分认识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重要性与紧迫性。其次,要确立新的教学质量观。职业型和技能型才是职业院校培养人才的关键所在,为此,职业院校要以培养职业技能和实践能力人才为重点,努力做到知识与能力、技能与素质相互协调发展。此外,还要确立“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价值观,以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增强经济建设服务能力为目标,这不仅是经济社会发展对职业院校提出的客观要求,更是职业院校顺应时展的必然选择。

2.以市场需求为导向,搞好专业设置与结构调整

培养面向社会生产、建设、服务和管理第一线的技术应用型高技能人才是职业院校的主要目的,其毕业生能否适应多变的社会需求,顺利就业,这与学校专业设置的合理性与否有密切关系。为此,职业院校必须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职业院校培养人才目标为依据,与地方经济发展相结合,尤其是要注意支柱产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情况,以及岗位职业的变化,做好充分的市场调研工作,重新规划现有专业,合理调整教学结构体系。要使专业设置符合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其专业设置要尽可能体现出自我调节机制,人才培养规格上要具有自身特色。

3.以提高实践能力和职业技能为重点,优化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

要培养学生的职业技能、实践能力以及综合素质,实践性教学是不可缺少和不可替代的重要环节。为此,职业院校要冲破以往以学科为中心的课程体系,以国家职业标准对高技能人才培养的要求为依据,以提高实践能力和职业技能为重点,不断优化教学内容与课程体系。要重点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职业技能、综合能力以及创新精神。在课程设置上,要突出实践性,即要给实验、实训和生产实践留有足够的时间和空间,要确保人才培养的全过程始终贯穿着实践性教学。即使是专业理论课的教学,也要始终围绕培养能力和配合技能训练来进行,尽可能让专业教学内容符合职业标准要求。此外,在教学教材上,要采用高质量的职业规划教材,并不断研发出本校有特色的校本教材。教材要体现技能型和实用性。如在专业教材中可融入一些企业最新的科技成果,摒除陈旧过时的教学内容,教材也要始终跟随先进技术发展的步伐。

4.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

职业教学是以技能培养为目的的教育,这就要求教师必须要具有扎实的理论知识,更要有丰富的实践经验。培养技能型人才的关键是要有一支结构合理、素质优良、一专多能的“双师型”教师队伍。要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一是要加强教师培训。要有针对性、有计划地安排教师进行培训,尤其是对于新老师、专业教师及实训指导教师,更要安排其到基地和对口企业进行技能培训和专业训练,要让他们多接触生产实践,以使其自身实践技能水平有所提高,从而更好地为学生做实践指导。二是要积极引进。适当地引进高技能人才,吸引企业事业单位优秀工程技术人员,在进行了充分的教学方法和理论知识培训后,让其在校任教,或是聘请其作兼课教师,或作实训指导教师,尽可能加大教师队伍中有实践经验的教师的比例。

5.加快实训基地的开发建设

实训基地受限是抑制技能型人才培养的一大“瓶颈”。培养技能型人才,就是为了满足行业生产第一线用人质量的要求,实训基地训练是培养技能型人才的重要环节。加快实训基地的开发建设,首先,对本校已有的实践基地加以充分利用,以职业教育规律和社会所需为依据对其进行调整和改造,尽可能让实训基地达到培养技能型人才所需的实验实训要求;其次,要多渠道进行投资以建立新型的高标准实训基地。此外,还要加强校企合作,走产学合作、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之路,以市场经济运作的“互惠”原则为依据,对企业基地实战的真实环境加以充分利用,与企业共同培养出合格的技能型人才。

技能职业教育范文5

笔者认为对口单招电子技能训练,应从以下几个环节来抓起:

一、学生要有合适的教材,同时要具备扎实的理论基础知识

国家教育部根据我国经济发展及对各类专业用人的实际需要,结合就业工程,在专业人才结构调整的条件下,对电子技能课程内容和教学方法进行了相应的改革。突出了电子电工专业的实践技能和实际工作能力,所用教材应突出实用性。注重学生动手能力。

理论是指导实践的基础,是指导学生分析实际电路的依据,二者相辅相成,如若忽视对专业理论的强化学习,电子技能的学习只能停留在最基本的操作水平上,根本不能满足高职院校对高技能型、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招生要求。

二、电子技能教学要有良好的条件保障

(1)“双师型”教师队伍力量充足。电子技能训练是个综合性的课程要求,其师资就要求是“双师型”教师,教师要同时具有教师技术职称和专业技术职称,当学校“双师型”教师不足时,应组织教师参加技能实习与实训学习,或外聘一些具有丰富经验、实践能力强的高级技能型人才作为实践学习的指导教师,在指导过程中学校老师应积极跟踪学习。需要注意的是在“双师型”教师队伍力量不足时,学校不能随便安排教师带课,应根据实际情况,及时调整教师授课和课程安排。

(2)硬件及环境条件。对口单招的电子技能训练就是要通过制作电子产品训练学生的实际动手操作能力。学校应根据开设电子技能训练的课程及训练内容及时配置相关的实验设备及检测仪器仪表,创设电子技能训练相应的环境,即需要虚拟工厂专用实验实习场地,使学生身临其境,用情境教学去引导学生实践操作,可以是校内教学工厂,也可以是校外企业学习和实践,以实现校企合作课程模式,实现以教学与生产两者有机结合。互相提高,互相促进。

三、做好人才培养

(1)职业教育的生命力在于不断地满足社会,特别是技术应用型人才。故应抓好教学环节。教学环节应注意五大教学模块实施:元器件认识、工具仪表使用、电路原理图识读、组装与焊接、调试与检测。教学过程要用工作任务引领专业知识,使学生明确学习目标,正确分析学习任务,熟练实践操作,能对实际问题进行解决与总结,这样也突出了职业教育“以学生为中心,以能力为本位”的指导思想。

(2)对口单招是高职院校的后备军,是以高技能应用型人才为培养目标,故对其训练要更加严格、规范。随着国际贸易的不断深入,欧洲标准常在耳边听到,其涉及高端汽车、机械制造、五金和精密仪表等顶级产品和尖端行业,其质量和环境指标均控制得十分严格,故在国内备受青睐。究其根源就是欧洲生产厂家均有着世界一流的实用型、技能型专业人才,具有严格的行业规范约束其行为。笔者曾赴德参加“双元制学习”,参观了德国“大众”汽车、“宝马”汽车及一家计算机主板生产厂家,了解到其产业工人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技能水平成熟,操作严格规范,均持证上岗,企业文化浓厚,故其产品质量在相应行业里首屈一指。

(3)对口单招电子技能,与普通职业学生相比有着特殊性,他们不仅要学习专业技能,而且还要参加高职院校选拔,故教师在讲授时,不仅应注重理论与实践知识的结合,还应将行业规范标准要求渗入到讲解中,来促进学生达到优秀的成绩。对于对口单招招生还应积极鼓励学生取得电子电工行业资格证书,达到“双证”毕业,这样进入高职院校前,学生已具备电子电工行业资格,为进一步深造打下很好的基础。

四、教学如何开展

(1)对口单招电子技能教师在教学方案制定和课程设计时,应遵守教学大纲要求。在任务设计时,应考虑到实用性、学习性及延伸拓展性,教学过程应建立相应竞争机制,给学生分析、打分、点评、评比、统计记录,使其改进,激发进取心理,树立榜样,以点带面。

(2)教师教学的几个环节。对口单招电子技能训练要从基本功抓起,电子元器件的识别与检测是基本能力,要做到熟练、快速;电路图及装配图要能熟练的读懂,这是掌握电子技术的关键;电烙铁焊接技术是电路能否成功的决定性因素;电路调试与故障维修、检测是各种技能的综合,是整个训练的重要环节;学生在此项目中应会熟练使用各种仪表,如万用表、示波器、函数信号发生和稳压电源。在教学过程中,学生会从生疏到熟练,技能会逐步提高。

技能职业教育范文6

关键词:技能竞赛; 职业教育; 促进作用;

1 引言

职业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具有一定文化水平和专业知识的技能型人才, 如何培养学生的实践技能和实际工作能力是职业院校亟待解决的问题。而物流技能竞赛对职业教育各方面起到了指导性的作用。

2 物流技能竞赛

物流技能竞赛不仅可以让学生巩固所学的理论知识, 而且可以提高学生的实践技能水平, 为日后步入相关工作岗位打下坚实的基础。目前, 职业院校参与度较高的两项物流技能竞赛有以下两种:

2.1 智慧物流方案设计与实施赛项

智慧物流方案设计与实施赛项是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中物流专业的比赛项目, 由教育厅主办, 主要有智慧物流作业方案设计、物流职业技能测评和智慧物流作业方案实施三个赛段, 从物流专业理论知识的掌握到模拟具体企业的实践, 全面考核参赛学生的各项综合能力。

2.2 物流企业经营赛项

物流企业经营赛项是全国职业院校创业技能大赛中的比赛项目, 是由全国职业院校创业技能大赛组委会主办, 由高等教育出版社和全国电子商务职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中国职业技术教育学会创业教育专业委员会协办。全面考核参赛学生的各项综合能力。该赛项以沙盘软件为依托, 让学生模拟物流企业的运营, 通过小组对抗, 培养学生的决策能力, 提高学生对物流企业运作的认识, 同时提高学生在企业运营中降低成本、提高收益的意识。

3 物流专业人才

物流管理专业是一门要求综合硬实力的专业, 要求学生具备全面的物流管理专业知识、较强的实践操作能力及良好的个人素质。当前, 物流行业人才缺口仍旧很大, 物流人才供需矛盾的突出严重制约了产业的发展, 为社会输送高素质技能型人才是职业教育的使命。

3.1 专业知识

中国的物流术语标准将物流定义为, 物流是物品从供应地向接收地的实体流动过程中, 根据实际需要, 将运输、储存、装卸搬运、包装、流通加工、配送、信息处理等功能有机结合起来实现用户要求的过程。物流管理则是指在社会再生产过程中, 根据物质资料实体流动的规律, 应用管理的基本原理和科学方法, 对物流活动进行计划、组织、指挥、协调、控制和监督, 使各项物流活动实现最佳的协调与配合, 以降低物流成本, 提高物流效率和经济效益。

物流管理是一门综合性学科, 全面发展的高素质物流人才必须具备专业的理论知识。物流人才需熟知物流企业运作的基本流程, 如掌握货物的入库管理、在库管理、出库管理、配送管理等业务的具体流程及注意事项, 并具备出入库方案设计与规划的能力;还需掌握降低企业成本, 提高企业经济利益的方法措施, 如:ABC库存管理法、7S现场管理法、JIT采购法、定量订货法、定期订货法、MRP技术、节约里程法等方法的使用, 不断优化企业运营流程;同时还要拓展知识面, 了解电子商务的运作、国际贸易中涉及的货运和海关事务, 能使用一些简单的办公软件, 了解基本的财务知识, 最好能掌握一门外语。

3.2 实践技能

对物流行业用人单位的调查显示, 企业每年的用人需求量巨大, 尤其缺乏具有熟练操作技能的人才。因此, 对于物流专业学生来说, 只具备扎实的理论知识是远远不够的, 要想获得企业的青睐还需具备相应的实践技能。

根据物流企业的运作情况, 物流人才需要掌握的实践技能有:商品验收、货物上架、托盘堆码、拣货、货物包装、商品盘点、运输方式的选择、运输线路的规划、车辆装载的规划、物流系统操作、机械设备的使用、仓库的选址、仓库的内部布局、合同的签订、制定企业发展战略、异常情况的处理与应对、企业大数据的收集和使用、与客户的沟通等等。

3.3 个人素质

德才兼备, 以德为先日益成为企业选人用人的标准。个人若想在企业获得较好的发展, 必须具有较高的道德素质。这就要求物流人才具备爱岗敬业的职业道德、锐意创新进取的精神、积极解决问题的态度和能力、遵守法律法规及企业的各项规定等。同时因为物流具有跨行业、跨部门、跨地域运作的特点, 涉及的环节和人员众多, 所以也要求物流人才具备较强的管理协调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能协调配合各部门更好地完成企业经营中的各个环节。

4 物流技能竞赛对职业教育的影响

4.1 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 将物流专业各项技能竞赛融会到日常的教学中, 围绕技能竞赛开展一系列教学改革和探究活动, 以竞技的形式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式的学习方法, 实现在做中学、学中做、学做一体化的教学模式, 提高学生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能力。

在智慧物流方案设计与实施赛项竞赛中, 学生不仅需要掌握方案设计中所需要的专业理论知识、职业技能、还需要对所设计的方案实施, 如:商品验收、货位分配、上架堆码、装卸搬运、拣选、数据信息处理等。在物流企业经营赛项中, 学生分组模拟运营一家物流企业, 在初始条件相同的情况下, 完成若干年的企业运营, 在运营中根据相关规则选择市场、人员、订单、仓库、办公室、车辆、运输线路等。这两项赛事不仅能巩固参赛学生所学的专业知识, 而且能提高学生的实操熟练性;比赛的形式能够激发学生对专业知识学习的积极性、练就良好的心理素质和解决突发问题的能力, 也能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和从业热情。

4.2 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

物流行业的发展日新月异, 物流专业教师也需要及时更新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 关注物流行业的最新发展动态, 持续学习专业理论知识与提高企业实践技能, 以提高自身的教育教学水平。通过指导物流技能竞赛, 教师能深入的了解物流行业对物流人才的要求, 根据所了解的企业用人需求合理安排授课的内容, 对课程进行必要的改革, 打破以往重理论教学轻实践教学的传统教学模式, 在要求学生掌握理论知识的同时, 注重对学生实践技能操作能力的培养, 并安排学生体验相关岗位的实践活动。在指导物流技能竞赛的基础上, 教师日常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侧重点等方面将有所改变, 这也有助于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

4.3 推动教学改革的深入

物流技能竞赛赛项模拟了企业的实际运作环节, 以企业所需的工作岗位为依托, 再现了物流企业工作人员的工作内容, 这就要求职业教育在课堂教学中将物流行业最新职业技能标准、物流企业岗位能力要求和技能大赛内容及时整合融为一体, 并转化为教学项目。

为了提高学生的实践技能、缩短岗前培训期、降低成本, 实现毕业与就业的无缝对接, 提升了学生的核心竞争力, 职业院校将以物流技能竞赛的项目为导向, 推动以企业业务流程为主线、工作岗位为依托的项目教学的教学改革不断地深入。

4.4 推动校企合作的开展

物流技能竞赛对于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具有重要作用。技能竞赛的内容是以实际企业的运作为基础进行设计, 它的举行对于职业院校来讲, 有助于保障教学的规范性与标准性, 同时学校的实训基地也能够更加贴合企业真实工作环境, 在这种环境下进行教学与学习能极大提升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对于企业来讲, 进行校企合作可以提高企业知名度、培养企业需要的技能型人才、吸纳优秀学生入职工作。职业院校为了培养出更适应社会企业发展需要的人才, 企业为了招揽优秀人才, 校企合作的开展是一种双赢的人才培养模式。因此, 技能大赛的举行有利于推动校企合作的开展。

物流技能竞赛的技能要求代表了职业教育技能培养的方向。职业院校通过准备技能竞赛、参加技能竞赛、总结技能竞赛, 可以促进教学模式的改革, 提高学生的创业、创新能力, 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 促进校企合作的开展, 进而为提升学生就业竞争力创造条件。

参考文献

[1]卫玉成.技能大赛对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影响研究[J].中国市场, 2016 (28) .

[2]董自上, 褚新浩.以技能大赛为平台校企共育行业英才[J].职业, 2017 (3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