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复锻炼方法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康复锻炼方法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康复锻炼方法

康复锻炼方法范文1

文/袁克强

脚离心脏最远,长时间坐着或站立时静脉回流较慢,局部容易发生淤血;尤其有动脉硬化者,脚的供血更容易发生障碍,容易造成损伤或加快功能减退。所以,中老年人应该重视脚部的锻炼。

1.原地拱足

自然端坐,肢体放松,双脚平行贴地,大致与肩同宽,稍静片刻。双脚趾头抓地缓慢内拖使足背尽量拱起,足底悬空,稍停片刻,放松复原。双手可放在双膝盖上,也可配合拱足按住膝部。每天各做30-50次。

2.原地展足

自然端坐,一脚前掌着地或抬起,脚趾向左右撑开,再复原,连做20次。然后换另一脚做,也可以两脚同时做。

3.原地活踝

端坐后,一腿盘在另一腿上,用手抓住脚尖,转动踝部,先顺时针转动20下,再逆时针转动20下。

4.原地蹬分脚

先一脚抬起,脚跟向前,脚趾后跷,小腿缓慢地向前蹬出,反复20次。然后再换另一脚,动作与前相同,蹬脚时足跟用劲。

肺功能康复锻炼五法

文/何家辛

1.腹式呼吸法即膈肌运动锻炼 方法是患者平卧位或坐位或立位,两手分放胸、腹部,吸气时用鼻吸入,腹壁尽量突出,隔肌收缩,呼气时腹部内收,用口呼出。要求呼吸频率7-9次份,每日早、中、晚各练1次,每次5-10分钟。呼吸过程中吸气是主动的,呼气是被动的(呼气时间延长并缩唇)。通过深而慢的腹式呼吸锻炼可降低呼吸频率,从而降低呼吸肌对氧及能量的消耗。

2.缩唇呼吸法 呼气时将口唇略微缩小,徐徐将气体呼出以延长呼气时间2-3倍。这样做可以在呼气时增加口腔和气道压力,防止小气道过早陷闭,减少肺泡内的过多残气。可通过练习减少呼吸频率,增加潮气量,从而改善肺泡的有效通气量,有利于氧气的摄入和二氧化碳的排出。

3.多做上肢锻炼 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上肢运动耐力差,可通过做上肢体操,如太极拳、气功等锻炼胸大肌、胸小肌等辅助呼吸肌群。

4.放松锻炼 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因长期缺氧气促,常常会感到紧张、力不从心、情绪低落,因而不利于呼吸肌的康复训练。放松训练的目的,一是为了解除恐惧和焦虑不安;二是使患者肌肉放松、精神放松,减少不协调呼吸,建立有效的呼吸方式。放松训练可以在家中进行。在光线昏暗的房间,采取舒适的,可坐可卧,打开录音机放轻松柔和的音乐,使心身都得到充分的放松和休息。

5.呼吸体操锻炼 将放松锻炼、上肢锻炼和呼吸锻炼融为一体,使其成为一套呼吸体操,易于掌握,便于练习,可以提高患者的锻炼兴趣。另外游泳、唱歌等,都对肺功能康复有帮助。康复锻炼贵在自觉、主动,持之以恒,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

膝部有骨刺运动得小心

文/李石良

膝关节长骨刺是一种比较常见的慢性病,很多中老年女性都会得。有些病人严重得连蹲下上厕所都很困难。一般人认为,劳动或运动太多,会使关节附近的骨头过度磨损,并在磨损的部位长出骨刺。

由于持这种观点,很多人认为,长有骨刺的部位活动越多,骨刺就会长得越大。也有一种观点认为患了这种病的病人更要加强运动,认为再不运动,膝关节会越来越不灵活。说法不一,导致病人在日常生活中不知道自己到底该不该运动,怎么运动才对自己的身体更好。

康复锻炼方法范文2

1.治疗方法

术前完善检查,经病理检查明确诊断后,即与家属谈话,签署治疗同意书,行ADIM(阿霉素、达卡巴嗪、异环磷酰胺、美司钠)方案化疗2周期后,对照组行瘤段切除人工假体置换术3例、异体骨植骨术15例,干预组行瘤段切除人工假体置换术4例、异体骨植骨术14例。术后行继续化疗4~6周期,方案同术前。

2.护理

2.1常规康复护理

根据患者心理状态、化疗及手术不同时期给予护理措施,包括心理护理、化疗护理、术前术后护理、肢体功能锻炼。

1)心理护理:恶性骨肿瘤是一种难以治愈的疾病,病程长,预后差,60%~70%的患者都会对自己所患肿瘤的性质有一定了解,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需要根据患者不同心理特点,进行心理疏导,稳定患者情绪,创造安静舒适的休养环境,争取家属、亲友、同事的配合,消除患者的顾虑,增强患者的求生欲望和对治疗的信心。

2)化疗护理:评估了解患者的情况,合理选择化疗通路,全面进行化疗知识宣教,观察化疗副反应并积极进行预防和处理,帮助患者顺利完成化疗。明确患者肝肾功能及骨髓造血功能,观察患者有无潜在感染病灶和淋巴结、肝脾肿大等,以作为确定能否化疗及其观察化疗反应的依据

3)术前康复护理:提前戒烟戒酒,行深呼吸及咳嗽训练,教会患者床上使用便器;指导患者患肢活动,防止病理性骨折的发生;协助完善术前检查及完成各项术前准备。

4)术后护理:严密观察患者生命体征、肢体血液循环及感觉运动功能、引流液的情况等;保持伤口敷料整洁干燥,保持引流管固定通畅;保证患者的营养与水分的摄入;加强基础护理,防止并发症的发生。

5)术后康复锻炼:根据患者病变部位,指导患肢功能锻炼方法。手术后1~5天:被动活动,每2小时按摩10分钟,协助关节屈伸活动;主动训练,足的背伸和跖屈,每隔1小时10下,每个动作持续10秒;该阶段锻炼的主要目的是牵拉挛缩组织,避免粘连,促进下肢血液循环,防止深静脉血栓形成和栓塞。手术后5~14天:可在保护下进行抱大腿上提屈膝活动、侧身患肢在上做无重力屈伸膝关节动作、仰卧于床边患肢小腿悬于床沿下、健侧足与小腿压于患侧足上做向下悠压动作、上楼梯以及双拐下地行走等主动活动,该阶段锻炼的主要目的是恢复关节功能,加强肌肉力量。手术后15天~2月:逐渐负重行走,可进行无辅助平路练习行走、上下楼梯练习等功能锻炼;拆线后进行用力推拿按摩瘢痕部位,使瘢痕软化。该阶段锻炼的主要目的是进一步加强肌肉力量,增加患者平衡能力,逐渐恢复日常生活能力。

6)出院指导:患者出院前进行出院指导,包括继续功能锻炼的方法、定期复查及门诊随访、按时返院继续化疗等。

2.2全程康复护理干预组在给予上述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在整个住院过程中,实施全程康复护理干预。

1)术前康复护理注重前瞻和取得患者配合:自患者入院起,即充分告知术后康复锻炼的目的和意义,根据患者病变部位,指导并教会患者术后不同时期功能锻炼方法。责任护士每日2次检查患者掌握情况,对没有完全掌握者继续进行指导直至病员完全掌握,并督促病员练习。

2)术后康复护理注重早期、个体化、实效:将患者术后功能锻炼时间前移,自患者术后全麻清醒或持续硬膜外麻醉肢体感觉、运动功能恢复,即进行肢体被动活动、足的背伸和跖屈以及踝关节旋转活动,以尽早促进下肢血液循环、牵拉挛缩组织避免粘连。与主管医生讨论,了解患者术后康复锻炼特殊要求,必要时调整康复锻炼计划。责任护士每日上午、下午、术前3次督促指导病员进行康复锻炼,术后疼痛者给予充分镇痛,保证病员按要求完成锻炼。

3)出院后的延续康复护理:病区成立延续康复小组,小组成员为三级医师和经验丰富、专业知识扎实的专业护士。通过电话或QQ每周一次进行随访,了解患者康复锻炼进展、进行肢体功能评估,并根据患者情况指导继续康复锻炼。

3.评估工具

本研究结合下肢恶性骨肿瘤手术病员的实际康复需求,采用2.0版本Oswestry腰背、下肢功能障碍评分问卷调查表的部分项目评定患者下肢功能,能客观的反映病员术前术后生活自理能力和社会生活状况。

4.统计方法

采用重复测量设计的方差分析,应用SPSS17.0统计分析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采用重复测量设计的方差分析,Sig<0.01为差异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

2结果

干预组与对照组肢体功能(采用2.0版本Oswestry腰背、下肢功能障碍评分问卷调查部分项目评定,分值越高表明肢体功能越差)在腿痛程度、个人生活料理情况、行走状况、坐立状况、站立状况、睡眠状况六个项目评估总分相比较,干预组与对照组在术后1周、2周、1月总体优于对照组(P<0.0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干预组肢体功能在术前、术后1周、术后2周、术后1月相比较(P<0.01),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

3讨论

康复锻炼方法范文3

[关键词]骨折; 功能锻炼; 康复护理; 心理护理

[中图分类号] R473.6[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005-0515(2010)-10-126-01

随着整体护理的开展,护理学不断走向多元化、人性化。功能锻炼和康复护理成为疾病康复的重要手段之一。骨折的病人病程较长、费用多、术后并发症发生率高,功能锻炼和康复护理显得更为重要。张云等[1]认为:其目的主要是维持关节的正常功能,减少并发症地发生。骨折后,如活动减少,渗出液和血液就会发生机化,骨、关节、韧带粘连而导致僵硬,因此要进行功能锻炼。要最大限度恢复肌肉力量及耐力,防止肌肉萎缩。防止骨质脱钙,预防骨质疏松。骨骼活动时,承受重量时新陈代谢,反之新陈代谢停止,骨的生成停止,而骨仍不断的破坏,钙的排泄率大于沉降率,钙会流失,使骨质脱钙。促进血液循环改善局部条件,促进骨质痊愈。骨折的生长靠许多因素,其中局部血液循环是重要因素,功能锻炼的最终目的是最大限度地恢复正常的工作和生活。其主要原则是缩短住院时间、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系统有效的功能锻炼和康复护理是促进骨折病人早日康复的前提和保障。其方法总结起来有如下几点:

1 功能锻炼

1.1 功能锻炼的具体要求 功能锻炼要以主动活动为主,被动活动为辅,必须强调患者的主观能动作用。功能锻炼的要求在于恢复、促进下肢的主要功能站立和行走。

1.2 分阶段训练

骨折后1至2周:此时骨折断端尚不稳定,伤残肢体血液循环差, 可能还有水肿。应把病人伤肢远端适当抬高, 在肢体远端做轻度按摩, 肌肉做轻度收缩活动,以促进血液循环。[3]

骨折后3至4周:此时伤肢的疼痛基本消失。可以做更有力的肌肉收缩活动, 还可做伤肢未固定关节的自主活动。骨折固定去除之后:此时除了继续原来未曾固定部位的活动外, 重点要转移到曾被固定关节的锻炼。关节不能做主动活动时, 可由他人或伤者本人帮助进行被动活动。被动活动的动作要轻柔, 用力适当, 活动范围应逐步由小加大, 不能引起疼痛, 防止拉伤、扭伤。关节活动有改善时, 多做主动活动, 并逐步加大活动范围, 延长时间, 以不产生疲劳和疼痛为度。当关节活动恢复到一定程度后,可增加抗阻运动, 肢体上加沙袋进行活动,提高肌力, 加大活动范围, 并提高动作的灵活性和复杂性, 如进行下肢负重行走、上下楼梯、跨越跑跳等训练, 直到恢复正常生活和工作能力。[3]

1.3 功能锻炼的方法

1.3.1 主动锻炼是功能锻炼的主要方法,要依靠患者自身力量进行锻炼,对主动运动的患者多指导、多鼓励,指导患者进行有利于骨折愈合的运动,鼓励患者微小的进步。[1]

1.3.2 被动运动指完全靠自身以外的力量进行运动,被动运动的方法有按摩、理疗、推拿、针灸、借助器械和被动活动。被动活动力量要柔和,不要过累,防止损伤,以患者不痛或轻痛为度。[1]

1.4 功能锻炼的原则功能锻炼要遵循动静结合,主动、被动结合,循序渐进的原则。[1]

2 康复护理

2.1 转变护理模式要以病人为中心,实施整体护理,把人看做一个整体,了解病人的身心需要。把功能锻炼和健康宣教贯彻于病程始终。病人入院时就应向其讲解有关知识,让病人有初步的了解,如功能锻炼的目的、方法、重要性等。在未出现并发症之前,就学会基本的训练方法,掌握其要领,避免和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护士应正确指导病人,积极有效地进行宣教,不拘泥于单纯地执行医嘱,而是运用所学知识更好地应用于康复训练中。护士应主动、耐心、细心地经常观察和分析,在适当时给予其鼓励,使病人坚持康复训练,与病人一起找出效果较好的方法,并运用于实际中。

2.2 提高护理人员的整体素质护理人员要加强业务学习,提高自身素质。许多护理人员对专科知识了解不够,知识浅薄,主动学习意识差。要不断学习专科护理理论知识,提高专业水平,并学习相关学科知识,如医学心理学、物理学等,有效地应用于康复护理中。不断丰富护理人员的内涵,提高护理人员的护理水平。

2.3 运用护理程序实施康复护理将护理程序贯穿于康复护理的整个过程中,更好地实施护理。

2.4 严格做好基础护理骨折病人由于卧床容易发生许多并发症,如坠积性肺炎、褥疮、营养不良、便秘等。应该为病人提供舒适的病床单元,保持床铺整洁干燥、无渣屑,鼓励和协助病人勤翻身,按摩受压处,预防褥疮发生。饮食上应该提供营养丰富的易消化饮食,多食纤维素,预防便秘。

2.5 重视健康教育由于病人缺乏相关知识,或护理人员宣教指导不到位,造成病人认识不足,忽略了康复护理,造成很多并发症的发生。护理人员应加强健康教育,向其说明康复护理的重要性,如何做好功能锻炼,以及功能锻炼的原则和必要性。帮助病人早日康复,早日重返工作岗位。

3 心理康复护理

由于环境陌生、疾病影响,骨折病人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心理反应。加之病程较长,康复程度的不同,病人心理压力也很大。但大多数病人的心理反应都随着病情的发展与转归而发生相应的变化,其主要表现为: 惊恐状态、否定状态、抑郁状态、依赖状态、适应状态。[5]护士应该做好心理护理,帮助病人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3.1 护士应该主动热情服务,态度和蔼可亲,向病人介绍住院环境、有关规章制度、有关医护人员、尽快帮助病人熟悉住院环境,减轻焦虑。

3.2 向病人讲解疾病的有关知识,减轻病人的恐惧心理。介绍成功病例,增强病人战胜疾病的信心。

3.3 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主动倾听病人的倾诉,了解病人的心理状态。护士应适当的移情,把病人当作自己的亲人,时刻把病人的利益放在首位。

3.4 掌握良好的沟通技巧,多与病人交谈,了解病人的思想状况,感情状况,赢得病人的信任,适当的安慰和鼓励病人。

3.5 鼓励病人积极参加有益的娱乐活动。根据病人伤残程度,分组进行康复活动。通过交流,使病人有了更加积极乐观的情绪,同时也为重返社会的角色适应奠定了基础。

3.6 告知病人康复护理要循序渐进,千万不可操之过急,以免其因为过于急躁而丧失信心。

3.7 实施全程优质服务,做好心理护理,促进病人早日康复。

综上所述,功能锻炼和康复护理使骨折病人康复的重要组成部分,护士必须牢固树立功能锻炼、康复护理相结合的服务理念,有效地指导病人进行康复护理,最大限度地恢复伤残肢体的功能,减轻病人生理和心理上的痛苦。随着医学护理模式的转变,康复护理的观念也发生了转变,由传统的医学治疗向多元化综合治疗的护理方向转变,其主要目的是尽早使康复工作付之实施,以帮助患者恢复的最佳满意。骨科疾病有治疗时间长、护理难度大等特点。针对这些特点,给患者予以科学的康复护理指导,对促进其早日康复具有重要意义。[6]

参考文献

[1] 张云,王青芳.骨科术后的功能锻炼和康复护理[J].实用医技杂志(旬刊),2007, 14(15).

[2] 李剑媛,张福祯.骨科患者的功能锻炼[J].中华护理杂志,2002,(2).

[3 ]高春东. 骨折康复锻炼的三个阶段[J].现代养生,2001(5).

[4] 丛红卫,郭淑英.骨科患者的康复护理[J]. 中国社区医师,2007, 9(177).

康复锻炼方法范文4

1康复锻炼对骨科病人健康恢复的重要性

骨科创伤与疾病不同程度的影响着病人的生活质量,对骨科病人进行及时正确的康复训练有助于减少并发症,增强病人的机能,帮助病人早日恢复健康,是骨科病人获得良好功能恢复的关键[2]。康复训练是创伤与疾病治疗中重要的组成部分,骨科的康复训练是手术或非手术治疗的延续,是骨科病人获得良好功能恢复的关键,是恢复各种功能必不可少的手段。骨科康复训练通过预防功能障碍、促进功能恢复、进行功能代偿或代替,达到恢复运动系统功能的目的。骨科康复训炼中的护理活动是指护士为解决骨科病人的康复锻炼所采取的具体方法,包括康复锻炼评估、康复锻炼指导、康复锻炼相关知识宣教等方面的内容[3]。护士是医师治疗后病人恢复阶段的指导者,也是负责人,最了解病人康复锻炼情况,可以直接评估病人的康复锻炼程度,并按医嘱执行各项康复锻炼活动,并依据临床经验直接采取健康、适当的康复锻炼措施,让病人及早快速的恢复骨骼机能。因此,恰当、及时的康复锻炼可以有效提高手术成功率,减少病人致残率。而不恰当、不及时的康复锻炼将严重影响病人的康复效果,导致病人的肢体功能障碍,使病人蒙受巨大的精神压力,对今后的生活造成诸多困难,也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骨科护理康复锻炼的发展现状根据有关资料显示,骨科护理中的康复锻炼的发展状况不均衡,医院的等级差别明显,三级医院的骨科康复锻炼护理发展较好,医院及科室能够定期组织讲座,每年选送护理人员进修,在日常工作中注重培训护理人员的康复锻炼技能。但是,三级以下医院的骨科护理就存在不同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2.1在思想认识方面

骨科护理人员对骨科疾病的病理、病症十分清楚,很多轻症根本不能引起注意,特别是一些骨科疾病在经过一段时间的自然锻炼后会逐渐恢复机能,所以就不太重视恢复期的康复锻炼。而且康复锻炼是极耗时间,又是起效缓慢的治疗,很多医院也没有足够的人力和足够的精力去指导病人康复锻炼。由于这些思想上的原因,导致很多医院的骨科护理康复锻炼搁浅,未能引起足够的重视。

2.2在医护配合方面

医护配合是骨科病人早日恢复健康的必须保障,医师根据护士护理过程中反馈的病情信息调整治疗方案,护士则根据医师的指导调整护理方法,并通过医护之间的配合,使病人在治疗方案及护理方法的调整中尽快恢复健康。但在医院的护理实践中,却有很多医护配合不协调的问题。如医师对护士专业水平的不信任,护士对医师指导方式的不理解,等等,导致了骨科病人在恢复阶段得不到最好的治疗。

2.3在技能培训方面

护理人员技能培训分为两个层次,一层是对护理业务的评价,另一层是对宣教质量的评价。目前,医院的护理业务培训质量较高,而宣教质量较差,护理人员只会做不会说的现象很突出,这与护理人员的专业素质有关。

2.4在进修提高素质方面

医院的护理进修机会少,名额有限,而且多倾向心、脑、器官移植等科室,所以骨科护理的进修机会是少之又少,对于外界先进的管理技术、护理技巧以及护理科学掌握的不及时、不全面,造成了医院的学科发展不均衡,骨科护理的护理活动质量发展不快。

3提高康复锻炼护理活动质量的对策

3.1提高认识,加大投入

医院及科室都要对骨科康复护理正确定位,培养良好的医风、医德,树立医护人员以人为本的从医理念,提高医护人员对病人负责、对健康负责、对生命负责的责任感。要建立良好教育机制,用正反两方面的典型医疗案例来提高医护人员对护理学科的重视。要建立学习响应机制,对医护工作中的好做法和好经验及时的进行推广,对医护工作中的不良做法和不良后果及时的进行剖析,让医护人员真正认识到哪些是对的,哪些是错的。要建立绩效激励机制,通过奖优罚劣的手段来提高护理人员对护理康复锻炼的重视,并不断促进骨科康复锻炼质量的提高[4]。

3.2医护配合,共助康复

骨科是一门专业性很强的学科,护理人员必需努力学习骨科的基本知识,掌握常见病、多发病的诊断和治疗方法,对术后病人进行康复时,了解手术的方法和过程。具备这些能力,就可以提高护理人员与骨科医师的沟通,也利于取得医师的信任。因此,护理人员必须努力在提高自身专业素质上下功夫,多向书本学习、多向医师学习、多向实践学习,从而加强与医师之间的配合,共同做好病人的康复锻炼工作[5]。

3.3严密组织,系统培训

骨科护理的专业性要求骨科护理人员必须具备较强的业务功底,因此,医院应开办各种有关康复训练的培训、讲座、会议或学术交流活动等教育项目,为护理人员提供学习康复知识新理论、新知识、新技能的机会,改善护理人员的康复知识不足的现状,转变护理人员对病人实施康复训练护理活动的态度,促进在康复训练中的实践行为,为病人提供优质的护理活动,加强对骨科护理人员康复护理知识和技能的教育和培训。

3.4双向引入,提高素质

我国的护士平均年龄较低,平均护理工作时间较短,与美国护士平均工作年限相比有较大的差距,这是我国高年资护士的大量流失所致。高年资的护士可以积蓄丰富的临床经验,经验是最宝贵的财富,这是刚走出校门,刚走上岗位的新护士所无法直接获取的。因此,我国的骨科医疗护理专业应从人才引入和人才留住双向入手,引入高学历、高技能的新生人才,留住高年资深护士,并为高年资深护士提供更多的进修机会。通过双向引入,提高素质,让高年资护理人员有进取心,又让新生人才有方向感,对于提高康复护理专业质量必将发挥较强的作用。

康复锻炼方法范文5

【关键词】膝关节损伤;功能锻炼;康复护理

doi:10.3969/j.issn.1004-7484(s).2014.04.363文章编号:1004-7484(2014)-04-2097-01膝关节损伤是创伤骨科临床上比较常见的一种疾病,这一疾病伤势较为严重,给患者的正常工作和生活带来了一定的影响[1]。目前临床上的治疗方法多为手术治疗,并取得了一定的治疗效果,但是患者良好治疗状态的关键因素还包括手术后的功能锻炼以及优质的护理服务[2]。本文选取2011年10月至2013年10月在我院接受膝关节损伤手术治疗的患者56例为研究对象,对术后功能锻炼及康复护理在膝关节损伤治疗中的临床治疗效果进行了探讨,并取得了显著的效果,现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2011年4月至2013年4月在我院接受膝关节损伤手术治疗的患者56例为研究对象,其中男性38例,女性18例,年龄在18-60岁之间,平均年龄为43.2岁,其中坠落致伤18例,交通伤25例,单纯性损伤13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上没有明显差异,具有可比性(p>0.05)。

1.2方法

1.2.1观察组患者给予康复护理及功能锻炼

1.2.1.1康复护理在患者手术后护理人员要与主治医师进行交流,了解患者的情况,进行针对性的康复护理,并对这一疾病的相关康复知识进行宣传,让患者有一个大体的掌握,采用一定的物理方法减轻患者的病痛,在此基础上进行一定的心理康复护理。

1.2.1.2功能锻炼要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和手术后的具体时间,制定功能训练的项目和强度:术后6h进行股四头肌收缩舒张练习,在静止状态下用力将腿伸直,并将足跟向后蹬2-3次,每次10-15分钟;术后1d实施直腿抬高训练,患者采取仰卧位,将腿伸直并向上举,抬起20-30cm,每天5-10次,每次10-15秒;术后2-3d指导下地负重行走训练,患者在床边依靠双手的力量将腿伸直着地,并用力站起,在家属的帮助以及护理人员的指导下实施训练;出院前1d帮助患者制定康复计划,指导患者出院后使用正确的方法进行膝功能训练。

1.2.2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的护理以及术后锻炼。

1.3观察指标患者对护理的满意程度,患者术后锻炼方式的正确率、对康复知识的掌握率以及功能锻炼的达优率等情况进行记录。

康复锻炼方法范文6

[关键词]盆底肌锻炼;产后;尿潴留;康复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3.7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0616(2016)11-112-03

盆底功能障碍疾病防治是女性健康的一项重要内容。产后尿潴留是常见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之一,由于产妇在分娩过程中,胎头对膀胱的压迫,使膀胱黏膜水肿,使膀胱肌有不同程度的麻痹,影响了产后排尿。传统的治疗方法为:常规健康指导后进行诱导排尿(不成功者予以留置尿管。临床实践结果表明,在上述传统治疗方法基础上,同步使用盆底康复仪治疗,并指导进行膀胱和尿道括约肌的功能锻炼,有助于产妇身心康复。本研究针对我院住院分娩的产后尿潴留患者,开展了盆底肌锻炼康复护理疗效研究。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2012~2013年在我院采用传统方法康复护理的阴道分娩后发生产后尿潴留的53例患者作为对照组,2015年在传统康复方法护理的基础上配以盆底康复仪联合功能锻炼进行治疗的26例产后尿潴留患者作为观察组。对照组患者年龄21~38岁,平均(27.9±6.5)岁,孕周39~42周,平均(39.79±3.08)周,平均产程(15.79±1.57)h;观察组患者年龄23~37岁,平均(27.5±6.8)岁,孕周39~42周,平均(38.89±3.02)周,平均产程(15.48±1.75)h。患者入选标准:初产妇;产前检查符合顺产相应指标;在我院产科生产;住院期间产后6~8h不能自解小便者;产后2日自觉(或医护人员巡房,体检时发现)小便未解尽者;超声检查膀胱残留尿量超过100mL者;同意并积极配合本项研究者。排除标准:同时合并有其他泌尿系统疾病的患者。两组患者在年龄、孕周、产程等一般临床资料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采用传统方法康复护理。耐心同产妇进行交流,使产妇产生对尿潴留的初步认识,安慰产妇,帮助产妇消除恐惧;产妇子宫收缩时,指导产妇进行自我放松锻炼;按照有序步骤进行有意识排尿训练,增强排尿反射,直至产妇顺利排尿;平均2h鼓励产妇排尿1次;讲解模范案例,增强产妇信心,尽量减少依赖导尿;产妇出现排尿障碍初期,采用常规方法进行及时治疗,例如腹部热敷、听流水声、注射药物、留置导尿等。产后6~8h未能自解小便后遵医嘱给予留置尿管48h,拔管后行自尿试验,测排尿量、膀胱残余尿量及排尿时间长短。

观察组采用传统方法治疗的基础上进行产后盆底康复治疗,每日二次。采用从加拿大引进的MYOTRAC INFINITI生物刺激反馈仪(盆底康复治疗仪)治疗的同时,指导产妇进行膀胱逼尿肌和尿道括约肌功能锻炼,每日三次,每次10~15min,收缩时间5~10s(以产妇不感觉疲劳为宜)。指导产妇取舒适,温和地做深呼吸,收缩和阴道,留置尿管48小时后进行自尿试验,测量排尿量和残余尿量,残余尿量≤50mL为临床治愈,残余尿量在50~100mL之间可进行临床观察,鼓励再次自解小便,观察排尿情况,第二次自解小便残余量≤50mL者也可判定为临床治愈,否则将再次留置尿管,继续治疗。

两组患者在临床诊断为产后尿潴留后,予以留置尿管48h后拔管,按照本院方法检测产妇的自排尿量、膀胱的尿残余量,并于患者排尿后10min内由患者使用视觉分级法VRS自主评价产后尿道口疼痛程度。

1.3观察指标

1.3.1临床护理效果评价 分为以下两个等级,有效和无效。有效一产妇留置尿管48h拔管后排尿情况恢复正常,且尿量也在正常范围内;无效一产妇留置尿管48h拔管后未见排尿或排尿量不正常(膀胱残余量≥50mL,或≥100mL第二次测试仍不成功)。

1.3.2疼痛程度评价 视觉分级法-VRS,于患者排尿后10min内由患者自主评价,分为以下三个等级,0级:无疼痛;Ⅰ级:轻度疼痛;Ⅱ~Ⅲ级:疼痛明显。

1.4统计学分析

选择SPSS18.0进行数据统计,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百分比表示,采用X2检验,等级资料的比较采用秩和检验(Wilcoxon两样本比较法)进行,P

2结果

2.1两组患者临床护理效果比较

对照组患者总有效率为77.36%,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为96.15%,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患者临床护理效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2两组患者产后尿道口疼痛程度比较

两组患者产后尿道口疼痛程度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3讨论

产后尿潴留对产妇有诸多不良的影响,短期出现尿痛、尿不尽,腹胀不适,产后体虚等,长期影响有持续性尿道括约肌功能不稳定,压力性尿失禁等,严重影响妇女的身心健康。有报道显示,在传统的治疗方法上,加以盆底功能康复治疗训练,通过控制电极的震动频率、波形,用不断变化的脉冲电流,刺激膀胱肌,产生规律的节律运动,收缩膀胱逼尿肌的同时,可以松驰尿道括约肌,协同帮助尿道通畅,康复仪中逐渐输出的电磁波形,辐射到腰骶部深层组织时,可改善局部血液循环,缓解膀胱肌疼痛,从而使膀胱恢复自主排尿功能。此治疗方法对产妇无创、无痛,在临床治疗时能降低产妇负面、低落情绪,促进子宫复旧,加快排出宫腔残余积血,从而减少产后阴道出血。本研究针对我院分娩的产后尿潴留患者使用盆底肌锻炼的护理效果进行了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