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旅游景点历史文化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旅游景点历史文化范文1
河南元旦旅游之开封 开封自古就是各朝代的建都之地,历史上最繁华的时期就是清明上河图上描绘的,有开封府、相国寺等景点,在开封有很多美味小吃,不仅可以观赏到美景也可以一饱口福。
河南元旦旅游之洛阳 洛阳也是各朝代的建都之地,洛阳龙门石窟远近闻名,更有洛阳牡丹甲天下的美誉,也是大家值得去旅游的好地方。
河南元旦旅游之安阳 安阳历史文化久远,司母戊鼎就是在安阳发现的,殷墟也被列为了世界历史文化遗产,其旅游景点众多,来河南旅游也是首选之地。
河南元旦旅游之新郑 新郑旅游景点众多,像黄帝故里,郑国车马坑、裴李岗遗址,郑韩故城等也都是大家旅游的首选之地。
旅游景点历史文化范文2
藏族是一个注重文化传承与历史记录的民族,从公元七世纪吞米•桑布扎创立藏文开始,拉开了档案与档案工作的序幕。到十三世纪被纳入祖国的版图之后,藏族地区出现了历史研究的热潮,作为史料之一的藏族档案信息的编纂开发工作亦蓬勃发展,如历史文献汇编《贤者喜宴》、《吐蕃档案》、《旧唐书•吐蕃传》、《元史•释老传》等。近半个世纪以来,藏族档案信息资源开发工作更是长盛不衰,各相关部门编纂出版的档案文献达百部以上,并积极举办了各种形式的档案展览,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果。但整体上看,藏族档案信息资源开发基本属于公益性开发,比较侧重于严肃的学术性和政治性需求,信息开发成果的受众面较小,传播范围有限,而更为亲民、更能体现档案休闲功能的旅游价值开发力度却相对比较薄弱,与旅游相关的档案文化产品较少问世。早在2000年召开的第十四届国际档案大会就提出了“档案信息在休闲社会中的利用”这一议题,明确了档案信息在休闲、旅游、文化等领域中应用的必要性与可行性。随着我国经济社会不断发展,旅游得到了大众的普遍青睐,特别是近些年,深层次的文化旅游方兴未艾,档案信息资源在深层次旅游中的资源效用日益显现。在当前的旅游热潮中,主动开发服务于旅游需求的藏族档案信息产品,既有助于提升旅游资源的本真性,又有利于树立档案机构积极的文化形象,提高其社会知名度,确是双赢之举。
二、藏族档案旅游文化价值开发的途径与举措
1.举办档案展览,展示真实的藏族历史文化
藏族档案以独特的方式延续着藏族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是藏族文明和社会进步的记录与标志,沉淀着历史文化的精华和特色。档案展览风格活泼、形式多样、图文并茂、受众体验好,是展示、传播藏族历史文化的较好形式。档案部门不仅在馆内设置有固定的陈列展,通过精选的档案向人们昭示与祖国自古以来不可分割的密切联系,还先后在北京、上海、广州等地举办档案精品展,产生了良好的社会反响,较好地实现了档案的宣传、教育、传播功能。但与美国国家档案馆成为旅游景点、名列《首都地区旅游指南》作重点介绍不同,我国尚没有将档案馆开辟为旅游景点的先例,因此设于馆内的档案陈列展会受制于场地的非公共性而大大影响了其参观者的范围,在内地城市的巡回展览虽然社会影响面大但成本也相应提高。面对蜂涌而至的外来旅游者,在本地的公共场合或各大旅游景点设置档案展览既降低了成本,又不影响传播范围,利用档案信息的原始性与真实性又较好地实现了旅游者的本真性体验。因此,在档案旅游文化价值开发工作中,选择能够彰显藏族文化底蕴或与某些景点有关的主题,对馆藏相关档案进行汇总复制、设计制作,通过图文并茂的档案展览能够系统、生动、真实地展示特定主题的档案内容,还原历史文化的本来面貌。档案展览形式非常灵活,时间可长可短,规模可大可小,地点既可固定于城市中心的公共场所,也可以在各主要旅游景点巡回。随着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除了传统的实体展览外,利用网络开展网上展览能够在降低成本的同时突破时空限制,进一步扩大传播范围,甚至可以制作成三维立体效果,图、文、声并茂,动静结合,其形象性、生动性、体验性更佳,更易引起受众的兴趣和关注。
2.编纂档案文献,提供旅游景点背后的故事
藏族档案有着悠久的编纂历史和良好的编纂传统,积累下来数量浩繁、形式各异的档案文献为政治稳定、宗教发展、学术繁荣发挥了信息辅助作用。近年来旅游业的大发展又为档案编纂题材提供了更大的拓展空间,深入挖掘馆藏档案,寻找与各旅游客体相关的档案信息,进行整理汇集或融合提炼,可形成不同体裁的档案文献,宏观的如景观简介、旅游手册、老照片集锦,微观的如某一历史事件、历史人物相关档案的汇总概括,也可与旅游部门合作为景点宣传资料加入档案元素,形式上可以是画册、书籍、小册子、折页、多媒体光盘等等,力求体裁及形式多样化,借助档案信息的原始性与可信度进一步增强旅行者对旅游的本真性体验。以往的藏族档案信息编纂大多集中于政治、学术类的档案开发,而档案旅游文化价值开发属于商业性开发,面对的是对历史文化了解不多的普通旅游者,他们渴望了解文化但又追求阅读体验,因此在档案编纂中应特别注重档案文献形式的新颖性、内容的可读性、风格的通俗性,尽可能贴近生活,喜闻乐见。
3.制作档案复制件及延伸产品,留下旅游的永久印记
游客在旅游目的地往往会购买一些纪念品,作为个人收藏或馈赠亲朋。旅游纪念品主要集中于药材、珠宝、工艺品等,如果将档案制作成形式各异、贴近生活并具有收藏价值的复制品及文化创意小商品,将进一步丰富赴藏旅游纪念品的种类,也为游客的藏地之旅留下永远的历史印证,同时为档案信息在更大的空间范围内传播创造了可能。对档案进行的这种商业性开发在国外早已有之。美国国家档案馆在其展厅出口处设有专门的档案纪念品商店,还在其网站上开辟有在线商城,提供馆藏档案的仿真复制服务,出售相关书籍、影像制品以及根据档案制作的创意小商品,如水杯、挂饰等。国内也不乏先例,如上海市档案馆将馆藏的上海老照片印制在明信片、杯子、衣服、镜子等上面向市民及游客销售。这些都是开发档案旅游文化价值及经济价值的成功尝试。藏族档案数量庞大、内容丰富,其中珍贵的档案更是比比皆是,如1761年清乾隆皇帝赐给布达拉宫的御笔匾额“涌莲初地”;1951年5月签订的和平解放十七条协议以及一些珍贵的老照片等,它们或有宣传教育意义、或有历史收藏价值,将它们制作成复制件及其它文化创意产品,或者与其它部门合作制作发行纪念邮票、明信片、纪念封等,能够固化历史文化,调动旅游者对和谐发展的关注、认同,强化民族团结和祖国统一的思想,并借助旅行者的文化桥梁作用将一这理念传播出去,可以想见其社会效益将远远大于经济效益。
4.加强档案资源与旅游者的互动,提升社会档案意识
旅游景点历史文化范文3
【关键词】襄阳;民间文化;旅游经济
1 襄阳文化资源种类的分析
襄阳的文化资源多种多样,汉代以来,一直是郡州府治的所处地,所以至今给后人留下了许多文物古迹,因而襄阳成为当今比较著名的文化古城。正是存在如此雄厚的文化底蕴,才为襄阳旅游业的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笔者将襄阳的文化市场总结如下。
1.1 三国文化
三国演义中有四分之一的故事都是发生在襄阳,可以说襄阳是三国文化的重要聚集地。目前,三国时期遗留下来的古迹仍然保存完好,比如古隆中、鹿门山、水镜庄、襄阳古城等,这些遗迹已经成为襄阳著名的文化旅游景点,每年都会吸引成千上万的游客参观。可以预见,随着时间的推移,三国文化将散发出更具价值的魅力。
1.2 楚文化
春秋时期,楚王将都城由丹阳迁移到现在的襄阳,从此之后襄阳成为楚国数十位君王的王都,直至楚国被灭,共经历了两百多年的时间。正是因为如此,今天我们才能在襄阳看到众多的楚文化遗迹,比如楚皇城、古墓群、洪山寺村古罗国城遗志等。除此之外,襄阳还与众多楚国著名的文人雅士有着密切联系,比如是屈原为官的地方,是宋玉的故乡,他们在这里留下了无数的诗词经典。
1.3 红色文化
襄阳不仅是古代文明的重要遗址,还是近现代革命的根据地,这里培育出了很多勇敢、智慧的革命家,比如黄火青、峰,目前襄阳还保存着革命时期为纪念峰而建设的纪念馆。还有一些革命中心至今保留完整。教科书中编写的关于小的模范战役就是发生在襄阳。革命者肖楚女曾经到襄阳传播革命的思想。这些都构成了襄阳宝贵的红色文化。
2 襄阳文化与旅游在融合方面存在的问题
我国各地著名旅游景点的成功做法说明了一个真理,那就是只有将文化和旅游有效结合在一起,才能实现文化的发扬光大、旅游经济的飞速发展。如果缺乏文化内涵,只注重旅游景点的开发,旅游就会显得空洞和缺少价值。如果缺乏赏心悦目的景点,只注重文化的宣传,旅游就会显得厚重和无趣。通过对襄阳市近些年旅游经济的分析发现,对文化的利用程度不高,文化和旅游之间过于独立,缺乏有效的融合,具体表现为以下几点。
2.1 旅游景点缺乏文化内涵或者不具备时代特征
襄阳市目前共有A级景区24家,这24家景区很分明的划分为了文化资源景区和自然资源景区,无论是哪一种类型的景区,都没有过多的进行开发,只是简单的利用其天然的文化或者自然优势。比如古隆中、水镜庄、李宗仁纪念馆等以文化资源为主的景观只是简单的向游客展示历史留存的文化古迹,而没有开发一些符合现代游客特征的娱乐项目,导致游客感觉枯燥乏味,体会不到旅游的快乐。而以自然资源为主的景观只是利用天然的自然奇观、郁郁葱葱的花草树木、高山流水等来吸引游客的眼球,并没有利用美丽的自然开发一些文化气息浓厚的项目来增加旅游的亮点,导致游客感觉缺少点什么。
2.2 文化旅游资源开发利用的不够
襄阳市很多文化遗产被评定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比如进入国家重点文物保护的有10几个,进入省市级重点文物保护的有100多个。除此之外,还有历史遗留的文物或遗址400多个,可见襄阳市的文物资源非常丰富。但是,这么多的历史文物遗址,真正充分开发利用为当地旅游经济发展做出贡献的却寥寥无几。几百个历史文化遗产,开发成为国家A级旅游景区的只有24处,其他的文化遗址大多破旧不堪、空留一个外壳。有的文化遗址甚至连外壳都没有保留,只留下一个名字。襄阳的民俗文化也没有被很好的开发利用,很多有价值的民俗文化,比如皮影戏、襄阳花鼓等只能在当地过节的时候才能看到,没有专门的单位组织表演。
2.3 文化与旅游融合渠道过于单一
目前,襄阳市大多数旅游景点都只是简单的根据现存的文化遗址发展起来的,文化与旅游深层次的融合并没有得到充分体现,具体表现为以下几点:第一,表演的文化节目过于深奥。旅游景点一个非常重要的部分就是节目演艺,它可以体现当地的民俗特色,同时给游客更多的娱乐享受。但是襄阳市的很多文化旅游景点过分重视节目的高端性、文艺性,忽视了吸引游客这一因素,导致文化演艺节目不能雅俗共赏。第二,缺乏文化旅游娱乐场所。旅游娱乐场所可以为节目演艺提供舞台,同时为游客提供文化娱乐的去处,但是目前襄阳市还没有设立专门的文化娱乐街。同时,一些提供表演场地的临时娱乐所在灯光、舞台的设计上不够规范、标准。第三,制作、出售旅游商品的店铺较少。旅游商品是一个地方旅游文化发达与否的标志,比如西安古城最为著名的旅游商品兵马俑,游客旅游结束时都会买上一些兵马俑或送亲朋好友,或留作纪念。但是,襄阳市目前还没有形成独具特色的旅游商品。
3 文化市场与旅游经济融合的有效途径
3.1 树立文化与旅游相融合的发展观念
随着社会的进步,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得到了很大提高,因而越来越多的人开始追求精神上的满足,在选择旅游去处的时候也更倾向于文化价值较高、景色宜人的景点。要想促进旅游业的进一步发展,打造出自己的品牌,襄阳市必须树立文化与旅游相互融合的观念。具体做法如下:首先,积极引导旅游业的发展,将文化价值观深入到旅游行业;其次,发展文化产业时学会用旅游的观念思考问题,以游客的需求为导向。
3.2 深入挖掘旅游景点的文化价值
旅游景点不能单纯的依靠遗留的文化古迹,还要进一步挖掘古迹背后丰富多彩的故事,并且用通俗易懂的手法将文化故事展现在游客面前,只有这样才能让游客真正体会文化的价值所在。目前,襄阳市在这方面做得还不够好,应该借鉴其他各地旅游景点的做法,比如河南开发的清明上河园项目,将当时的东京汴梁市井画面诠释得淋漓尽致,星际宾馆叫做“官驿”,表演节目“杨志卖刀”、“包公迎宾”、“气功喷火”等异常精彩生动。
3.3 扩大、修复、重建现有的文化旅游景点
对于目前已经进入国家A级景区的旅游景点,扩大其规模,同时进一步挖掘文化资源背后的价值。对于一些历史久远、破旧不堪的文化景点,投入资金进行修复或者重建,从而使文物古迹能够很好的保存并遗留给后代。总之,当前襄阳市的旅游文化景点规模普遍较小,向游客展示的文化内容过于单一、枯燥,所以应加大投入力度进一步扩大景点规模,丰富文化展示的内容。
【参考文献】
旅游景点历史文化范文4
【关键词】 张家界 桑植民歌 旅游开发
湖南张家界自古以来就是少数民族聚居区,有33个少数民族,人口占全市总人口的80%。正是在这多民族交汇的区域,产生了独特的山歌文化。张家界山歌以桑植民歌为代表,有“民歌的海洋”的美誉,风格质朴、粗放、风趣,节奏明快、旋律优美,历史悠久,其中淳朴、真挚的情感极具鲜明的民族风和山区特色,是湖南历史文化发展中的奇迹。
1 张家界山歌文化概述
张家界市所属的桑植是全国著名的民歌之乡,桑植民歌2006年被国家列入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目前,经收集整理的桑植民歌有1万多首,有山歌、花灯曲调、小调、劳动号子等多种表现形式。
在桑植特有的地理环境,以及复杂的山地地形形成的封闭半封闭生存环境,使得桑植民歌能够较好的产生、发展下来,至今还保留着较多反映原始宗教的歌谣。并且还具有较高的历史文化参考价值,其中的三句体歌词结构,填补了中国民歌的多样性研究资料的空白。桑植民歌演唱中使用的特殊润腔方法和气声演唱技巧,为声乐演唱提供了独特的范例。
2 张家界山歌文化旅游开发价值
张家界市的旅游发展可以大力加入山歌文化的开发打造自然景观和民族文化相结合的旅游景点,建设“国际风景旅游城市”,科学开发民族文化旅游资源,为建设世界旅游精品作出贡献。
2.1 具有历史文化价值
桑植民歌发展历史悠久,这一点从桑植民歌的歌词内容中就可以得到考证。桑植民歌反映了历史文化渊源,以及相对应的历史时期,桑植人民居住的生存状态。例如土家族的《摆手歌》,节奏鲜明庄重,反映的是桑植人生存、劳动创造有关的内容,可以说是一部鲜活的土家文明史诗。与之相比,梯玛歌就显得肃穆深沉。梯玛歌表达的是土家族的伦理道德、天文地理、生老病死等等内容。
桑植民歌最典型的特征在于它是以其民间的、口头相传的形式发展下来的,属于动态意义上的历史文化,对现代人了解远逝的历史及文化有辅助作用,更是从民间渠道上弥补了官方历史的不足。
2.2 具有独特的审美价值
桑植民歌是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一部分,它体现了民族的审美与艺术价值,在桑植民歌的作品中,我们可以感知到当时人们的生活习俗,人们的思想情感。许多影视、戏剧、舞蹈等优秀文艺作品就是从桑植民歌中孕育而出的,并且将桑植民歌再次运用到各种表现形式当中,很好地发挥了桑植民歌的审关再造功能,充分利用了桑植民歌的审关艺术价值。
2.3 具有巨大的经济价值
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桑植民歌具有原生态的文化特征,如果加以合理的开发,就会发挥巨大的经济价值。旅游经济最大的特点就是需要具有吸引力,桑植民歌可以算是我国历史文化瑰宝,现代人对民歌的了解并不清晰,张家界的旅游景点的定位设计除了自然风景,还要加入并且巩固山歌文化的发展地位,让桑植民歌在旅游产业中发挥着重要的经济价值,充分利用民族文化资源。非物质文化遗产由于其“非物质”性,经济价值通常依附于文化价值而得到实现,并且文化价值越大,其经济价值也会随之增大。
3 张家界山歌文化旅游开发策略
3.1 开发和保护并举
对于张家界的山歌文化,采用开发和保护并举的文化旅游发展策略。张家界的山歌文化已经属于文化遗产,而开发文化遗产旅游经济活动犹如一把双刃剑,在保护与传承文化遗产的同时,还可能使文化遗产遭到破坏,甚至造成无法挽回的损失。因此,正确认识和处理文化遗产保护与旅游开发的关系,才能持续保持张家界山歌旅游的魅力,增加张家界旅游景点的吸引力。
3.2 多种形式整合民歌资源
现有的民歌文化旅游对桑植民歌整体开发利用不够,文化含量比较低。没有体现出桑植民歌旅游资源的文化底蕴和文化情趣,比如,《马桑树儿搭灯台》歌曲,传唱久远。产生背景是在明代,桑植土司率桑植数千土家儿郎应朝廷之召远赴江浙、朝鲜三度抗倭,这首歌讲的是故乡亲人表达对前方战士的思念之情。就目前来看,对已有的旅游文化资源缺乏整合和深层挖掘,未能深层次地理解,未能科学地挖掘其文化价值。
对民歌的表现方式除了单纯的演唱,还有以舞台剧,歌舞剧,话剧等形式表现出来。在张家界旅游中,对桑植民歌的表演有魅力湘西、梯玛神歌、张家界大剧院、天门狐仙等演艺场所。同时积极发展新的民歌,对原有的民歌进行在创作,使其更贴近现代生活,游客在观看时就可以亲身感受桑植民歌,这些表演都是将桑植民歌穿插在具体的故事情节当中,这样既不会显得单调又给旅游者更多的空间欣赏桑植民歌的魅力。
3.3 加大投入,提高竞争力
我国的旅游市场服务意识较发达国家相比普遍不高,而且,社会公众环境不尽人意,因此,大量资金的投入可以改善旅游文化发展环境,提供旅游服务的实力,提高国内国际的知名度。
加大投入的同时,也引进专业的管理人才,在旅游文化的发展中,始终需要的是高素质复合型管理人才,旅游文化产业的发展,关键在人才,而高素质复合型管理人才的而这一点恰恰是制约张家界旅游文化经济发展的最大瓶颈。
旅游文化资源开发的资金投入不足。对发展文化事业缺乏发展动力和活力,更谈不上参与市场竞争;难以发挥资源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4 结语
张家界山歌文化源远流长、内容丰富,具有明显的地方人文特色。采用科学合理的方式开发,将为张家界旅游增加富有文化内涵的新名片,促进张家界旅游整体经济的发展,有利于提高当地人民生活水平,促进桑植地区的经济发展,提升张家界景点的旅游形象,增强旅游竞争力。
参考文献:
[1]周云杰.试论民间音乐艺术在旅游产业中的开发利用[J].丽水学院学报,2006(3):26-27.
旅游景点历史文化范文5
关键词:八公山;寿县;旅游资源整合;SWOT分析
一、引言
淮南八公山位于淮南市与寿县古城交界处,因淮南王刘安与八公在此学道成仙的古代神话和淝水之战而闻名。寿县,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拥有近3000年的历史,其文化底蕴深厚,旅游资源丰富,传统特色鲜明,具有很强的旅游发展潜力,但其旅游业并没有得到很好的开发。2016年,寿县正式划归淮南,其历史文化资源状况受到了当地政府的高度重视,加之八公山的特殊地理位置和历史渊源,二者旅游资源的整合开发为淮南市旅游文化建设提供了新思路,及时整合寿县古城和八公山的旅游资源是一加一大于二的正确选择。
二、旅游文化资源整合的SWOT分析
(一)优势
1、地理位置相邻
八公山和寿县古城同处安徽省中部、淮河中游,襟江带淮,贯通南北。两地地理位置相邻,旅游文化资源共享,著名典故、著名战场、著名人物时空关联,彼此难以区分,易于打造一条历史文化旅游线路。
2、旅游文化资源丰富
八公山作为国家AAAA级旅游风景区,自然风景秀丽,依山傍水,适合观赏游玩,同时其也拥有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拥有众多历史故事、民间传说、名人遗迹及非物质文化遗产。自古诸多骚人墨客争趋而至,并留下流传千古的篇章,博大精深的《淮南子》也在这里诞生。而寿县作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拥有全国七大古城墙中唯一保存较完好的一座宋代城墙――寿县古城墙及安丰塘、孔庙、楚文化博物馆等众多旅游景点,还是淝水之战的古战场,其旅游资源丰富,开发潜力巨大。同时两地还拥有极具地方特色的物产,如八公山豆腐、牛肉汤、大救驾等,这些均是发展旅游业的优势资源。自2016年1月份底寿县划归淮南市管辖,旅游资源的整合带来旅游投资的新优势。两地既有山川资源,又有湖泊资源;既有历史古迹资源,又有红色教育资源;既有民俗文化资源,又有节庆旅游资源。若能合理利用整合,必能打响淮南旅游的知名度。
3、非物质文化遗产丰富
淮南拥有众多非物质文化遗产,如剪纸、花鼓灯、火老虎、寿州窑、淮南牛肉汤、紫金印制作技艺、豆腐传统制作技艺等,其中火老虎、花鼓灯和豆腐传统制作技艺更是位列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各类非物质文化遗产沉淀了数百年甚至上千年的艺术内涵,为淮南市增添浓厚的历史韵味。八公山是豆腐的发祥地,借豆腐之传说,淮南市打造出一年一度的淮南豆腐文化节,借豆腐文化节的成功举办更是隆重推出了八公山旅游节,成功地树立了八公山景区的良好形象,逐步打造八公山旅游品牌,有力地促进了淮南旅游产业的发展。
(二)劣势
1、投入资金不够
淮南八公山和寿县旅游文化资源丰富,但这些资源的开发仍处于初期阶段,政府对于旅游业的发展规划不明确,投入资金不足,同时还缺乏产业结构调整的功能规划和对旅游发展支持体系的规划。由于旅游业资金投入不足,导致景区内服务接待体系不完善,各种基础设施不配套,旅游产业链短,游客停留时间不长,门票收入不高。
2、宣传力度不够
宣传工作的好坏将直接决定旅游业的发展。八公山和寿县的宣传策划能力不强,目前对整体旅游产品形象没有很好的规划,只是推销“景点”,尚未打出“品牌”。例如寿县古城,作为历史文化名城,其知名度远远小于西安古城、平遥古城,其中一部分原因也是政府的宣传力度不够,没有打响寿县古城的名气。
3、缺乏特色鲜明的旅游文化产品
淮南拥有众多非物质文化遗产,其中八公山的豆腐和寿县的寿州窑最为著名,但政府却未将这些非物质文化遗产恰当地融合到旅游产业中,导致淮南市的旅游产业缺乏特色鲜明的旅游文化产品。首先,反映地方特色的旅游文化纪念品的开发力度不够,如寿州窑的烧制技术现已取得突破性进展,但在市场上却不常见到寿州窑的身影,政府尚未发掘其特有的文化价值,未能将其的烧制过程和成品作为旅游产品对外进行宣传。其次,旅游文化产品开发创意不足。虽然淮南市针对豆腐这一传统手工技艺开办了豆腐文化节,但这仅扩大了其知名度,对于来游玩的旅客,其仅仅只能买到市场上的豆制品,而无法参观豆腐的制作过程甚至自己亲身体验豆腐的制作过程,政府应发掘这一文化产业链,将传统豆腐制作工艺作为八公山旅游的一条附属线,并根据此开发周边产品,以此吸引游客。
4、旅游定位不明确
寿县划归淮南市,给淮南市的旅游产业注入了新的生机。八公山和寿县古城依山傍水,历史悠久,既有山川河流,又有名胜古迹,但其旅游定位不准确,缺乏一条旅游主线,或以历史遗迹为主自然风光为辅,或以山川河流为主楚汉文化为辅,若齐头并进,难免顾此失彼,虽两地均以其资源打响其旅游品牌,但仍需更多的融合,携手并进,才能打造出更具地域特色的旅游目的地。
(三)机会
1、旅游产业的快速发展
近些年,由于生活水平的逐步提升,国民开始关注生活品质的提升,越来越多的人愿意通过旅游来丰富生活,旅游消费快速上升。国务院文件明确提出了把旅游业培育成为国民经济的战略性支柱产业,经济、产业结构全面调整促进旅游产业的快速升级。在旅游业快速发展的大环境下,积极吸引旅游投资,大力发展旅游产业,是淮南市初步转型的一个机会。
2、寿县划归淮南市
在寿县尚未划归淮南市之前,淮南市主打“品豆腐美食、揽八公仙境、赏淮河风情、沐楚风汉韵”的旅游品牌,寿县主打“一城人文典故,千年魅力楚都”的旅游品牌,两地旅游景点有重合之处。寿县划归淮南市之后,两地可以借助重合之处重新整合其旅游文化品牌,如八公山曾是传说中淮南王刘安的升仙处,而刘安的墓碑则位于寿县境内,可以借此将两处旅游景点串起,并积极拓展旅游文化产品,打造一条更长的旅游链。
(四)威胁
1、基础设施落后
旅游地的建设中很重要的一点便是基础设施建设,但在淮南八公山和寿县一带,其基础设施仍很落后,尤其是八公山景区内未建立完善的服务接待体系,十分不方便。同时两地对于旅客出行所需的吃、住、行、游、购、娱等旅游要素配套开发方面还十分薄弱,特色菜馆较少,住宿条件较低,寿县城内交通不便,均给旅游行业的发展造成瓶颈。
2、景点居民旅游意识薄弱
由于对旅游资源的宣传匮乏,当地居民对于八公山和古城旅游的开发意识较薄弱,对当地旅游尚未形成概念,于是对旅游周边产业很少有投入,造成许多旅游景点周围缺乏配套的基础设施。同时当地居民缺乏对历史古迹的保护意识,对古迹保护也造成了一定困难。
3、区域竞争日趋激烈
目前,越来越多的周边地区开始重视开发旅游业的价值,淮南周边的地区也在慢慢打造自己的旅游文化品牌,如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亳州,4A级风景区八里河等。这些可替代性旅游产品的存在,使淮南八公山和寿县古城面临着强大的竞争对手。
三、旅游文化资源整合的建议
通过以上对淮南八公山和寿县旅游Y源整合的SWOT分析,可以看出其旅游资源的巨大发展潜力,但两地整体旅游资源整合和旅游发展还存在很多可以改进的地方,根据这些不足之处本文给出几点具体建议:
1、政府加大整合力度,加强宣传
2016年寿县划归淮南市,使政府更方便地将两地旅游文化资源的开发与保护结合起来,以达到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目标。对于淮南市的两处重点旅游景点,政府应加大整合力度,将寿县的城与八公山的山水结合起来,使山、水、城三者融为一体,让旅客感受到有山有水有古迹的一座古城。同时加大对古城的宣传力度,以古城游为主题,在宣传时着重突出寿县的历史文化底蕴及城墙之稀有,探索游客心理,发现游客的兴趣所在。同时,可以借助媒体、电影、电视剧等来加强其知名度,通过淝水之战等历史典故来打响自己独特的特色旅游品牌。
2、以古城为主题打造特色旅游品牌
现八公山和寿县旅游出现的较大的问题便是两地没有一个共同的旅游主题,游客对这条旅游线路没有较多的了解。政府应合理运用寿县古城内的历史遗迹,以古城为主题打造特有的特色旅游品牌。尽量拆除古城内的现代建筑,尽可能修复一批规模宏大、特色鲜明的古建筑,开发一批具有古典韵味的特色景点,恢复古街古景,打造新的亮点。再结合八公山的特点,让旅客白日游览山川,结束后回到古城内休息并欣赏夜景,体验夜游古城之韵味,使其感受时空交错、如梦如幻的古城之美。
3、完善基础设施,提升服务质量
在确定主题后,仍需完善旅游线路的各种基础设施,使旅客的吃住行娱均得到保障。景区可以开设酒庄、客栈、钱庄等古色古香特色设施,呼应景区主题。严格监督店内服务,尽量提高旅客的满意度。同时可以专设马车等特色出行工具,满足旅客的猎奇心理,更突出古城特点。在完善基础设施的同时也应保护景区环境,加强城市管理,提升城市品位,彻底根除城市脏、乱、差现象,注重对历史古迹等维护。同时对古城居民普及古城旅游知识,强化其旅游意识,使居民保持热情好客、纯朴文明的民风民情。
4、开发旅游周边项目
围绕体验历史名城的主题,可以开发出许多旅游周边项目。可根据八公山的豆腐文化,专设一个体验馆,在馆内旅客可以亲自体验传统豆腐的制作工艺,并可以将自制的豆腐成品让专业人员烧制豆腐宴。如豆腐、寿州窑等极具地方特色的产品,可以进行深度开发设计,作为主要旅游产品进入市场,使游人有物可购,高兴而来,满意而归。对于寿县城外的护城河,可以打造一条水上游览古城的特色线路,让旅人乘坐仿古画廊,并配专人对寿县的历史进行讲解,环城一周,从不同角度游览古城。
旅游景点历史文化范文6
2、景德镇市是世界瓷都,中国直升机工业的摇篮。国务院首批公布的24座历史文化名城之一和国家甲类对外开放地区。民国时期曾与广东佛山、湖北汉口、河南朱仙并称全国四大名镇。
3、景德镇是中国国家首批历史文化名城,国家35个王牌旅游景点之一,中国优秀旅游城市,中国最值得去的50个地方之一。截止到2012年,景德镇市拥有国家4A级景区6个,分别是古窑·民俗博览区、高岭·瑶里风景区、浮梁古县衙、洪岩仙境风景区、德雨生态园、中国瓷园;国家3A级景区3个,分别是金竹山寨、雕塑瓷厂明清园、江西怪石林。
4、湖田古窑遗址,湖田窑是中国五代、宋、元三代各大制瓷规模最大,延续烧造时间最长、生产的瓷器最精美的古代窑场。属于第二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5、景德镇御窑厂,景德镇御窑遗址博物馆位于原御窑厂遗址内,御窑厂是元、明、清时期专为宫廷生产御用瓷器的所在地,是中国历史上烧造时间最长、规模最大、工艺最为精湛的官办瓷厂。属于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是2003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之一。
6、龙珠阁,位于景德镇珠山旧址之上。唐代叫聚珠亭,宋代称中立亭,明代称朝天阁和环翠亭,清代又改称文昌阁,20世纪初重建后称“龙珠阁”。现已成为景德镇的城徽。
7、祥集弄民宅,位于景德镇市区中心,是一条保存较完整的明代巷道,内有明代住宅多处,500多年历史,品陶斋现为景德镇陶瓷考古研究所所在地。属于第三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8、国家5A级旅游景点:景德镇古窑民俗博览区。
9、国家4A级旅游景点:瑶里风景区、浮梁古县衙和红塔、景德镇市得雨生态园、洪岩仙境风景区、锦绣昌南中国瓷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