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呼吸系统疾病影像诊断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呼吸系统疾病影像诊断范文1
关键词:儿科;呼吸系统;疾病;临床2013年,国内关于儿科呼吸系统疾病的研究又有了新的进展,针对儿科呼吸系统疾病,其肺炎、反复喘息和慢性咳嗽、肺结核等等疾病的就诊指南已经广为人知,现将2013年儿科呼吸系统疾病的最为主要的研究成果分析如下。
1资料与方法
选取2013年的儿科呼吸系统的病例,采用回顾性分析的方法来进一步分析和研究儿科呼吸系统疾病发病的主要原因,并分析有效的应对措施。
2结果
通过分析,最终决定在肺炎、反复喘息和慢性咳嗽、肺结核、哮喘、肺间质性疾病等几个方面展开深入的分析和研究,以得出进一步的结论。
3讨论
3.1肺炎 肺炎在儿童中发病的概率较高,发病的主要表现为发热、咳嗽。根据以往的研究,表明组链球菌感染是最重要的原因,但是一直以来,我国对其的研究不够深入,不过,SARS在我国流行后,我国开始深入研究冠状病毒,特别是对病毒的研究更加的多见,有学者通过研究北京周边地区的急性呼吸道感染患儿标本,发现其中有病毒NL63基因,这一研究表明儿童呼吸道感染和病毒NL63基因之间有着不可分离的关系[1]。同时,禽流感病毒肺炎的出现使得人们对此病毒的诊治有了新的认识和经验积累。有密切接触史,如果出现了长时间的高热、剧烈咳嗽、肺部显著变化的儿科患者就要诊断是否为禽流感病毒肺炎。由于以往甲型流感病毒较为普遍,研究人员主要对甲型流感病毒进行了深入研究。支原体、衣原体也逐渐的在儿童呼吸道分泌物中被发现,这些研究结果都说明支原体、衣原体可以感染呼吸道。这些年的研究也证实了在儿童病患中存在性革兰阴性杆菌肺炎,对于这一点,应该引起研究者的重视[2]。
3.2反复喘息和慢性咳嗽 婴幼儿反复或持续喘息是非常多见的一种呼吸系统疾病,除了哮喘这个因素之外,还有很多的原因会导致气道狭窄。临床上,很容易把婴幼儿反复或持续喘息等等的各类疾病判断成是哮喘,所以,对于诊断哮喘,需要明确的知道病因。婴幼儿反复哮喘病的病因主要有以下几个分类:呼吸道病毒感染、支气管、肺发育不健全[3]。一般来说,针对婴幼儿反复或持续喘息的病因是比较难以定夺的,因为比较复杂,所以,在病因的诊断中,哮喘患者接受治疗时候的反应,以及是否是阳性家族过敏史,这些因素是区别哮喘和非哮喘的一个可参考的因素。
3.3肺结核 肺结核作为一种慢性的传染病,其原因多由于感染了结核杆菌,这些年,结核病的发病率也在不断上升,依照有关资料显示,3个人就有可能有1个人患上结核,如果人体遇到机体免疫力下降的情况,更加容易患上该疾病。儿童的年纪比较小,不够注意个人的卫生,比如,不勤洗手等,这些不良的生活习惯提高了感染疾病的概率。儿童在公共场所很容易感染到结核杆菌。针对儿童肺结核患者,要提高治疗的效果,一定要使用正规、联合的治疗用药方法,治疗的时间通常要达到6个月,肺结核治疗药物对于儿童肝脏的副作用较大,所以在用药的期间一定要注意检查儿童的肝脏情况,一旦发生肝脏异常,就要停止用药。同时,要协助儿童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3.4哮喘 小儿哮喘发病率是非常高的,经常是由于微生物的感染、生活习惯、吸入气体等等的原因导致哮喘的发生,随着物化吸入治疗研究的深入,该疾病治愈的概率也得到了提高,死亡率大大降低[4]。
3.5肺间质性疾病 间质性肺炎是肺部感染性疾病,按解剖来进行分类的话,算是比较罕见的,但是从发病率来看,有不断攀升的趋势,病死率也比较高,对于患病比较轻的患者能够存活3~5年,如果发病比较迅速,有可能在六个月内就出现肺广泛纤维化,从而导致死亡。通过统计分析,在儿童中的发病率也在攀升,导致感染的因素是微生物感染、药物、吸入粉尘、大气污染,同时,有可能会出现继发结缔组织类的病症。国内对儿童肺间质性疾病的研究还不够深入,今后,对该类疾病,要多家单位、多学科的联合起来研究和分析,有必要的时候还要和成人呼吸科进行联合研究,从而深入分析儿科肺间质性疾病的分类、影像学和病理学特征,并分析出有效的治疗方法。
4结论
儿科呼吸系统疾病作为临床上常见的疾病,严重威胁着儿童的身体健康,因此,在今后的医学发展中,要对儿科呼吸系统进行更加深入的研究,完善治疗儿科呼吸系统疾病的体系,提高治疗的效果。
参考文献:
[1]陈再历.儿科呼吸系统疾病临床研究进展[J].中国实用儿科杂志,2011,03.
[2]李静,陈正贤,王首红,等.纤维支气管镜在儿科呼吸系统疾病中的临床应用[J].中国内镜杂志,2013,04:12-14.
呼吸系统疾病影像诊断范文2
1 资料与方法
1.1资料 接受纤支镜检查298例,其中男性180例,女性118例,男:女=1:0.65;年龄15~82岁,平均(53±18.6)岁。
1.2方法 计算常见呼吸系统疾病纤支镜检出的病例和占298例患者的百分比,男性和女性病例数以及男女之比。各种呼吸道疾病百分比按公式计算。
2 结果
纤支镜检查总检出率及性别比 各种呼吸道疾病纤支镜检出率在总检查病例(298例)中的百分比、男女比值和差异性分析,总病例中有约76.3%的患者同时检出至少2种疾病。
3 讨论
我院患者大多数来自农村,经济条件差,病程长,年龄相对较大,有慢性支气管炎性病史,多在院外不规则使用抗生素治疗,病情无缓解甚至加重才来我院就医。因纤支镜检查为介入性的检查和治疗手段,有一定的风险和痛苦。既往呼吸系统疾病,临床医师和患者均愿接受胸部X线或胸部CT检查,一般不愿接受纤支镜检查,经常规抗感染治疗效果不明显时才接受纤支镜检查,明确病因。
由结果可见,疾病检出率的前四位是慢性支气管炎,病原菌感染,炭末沉着,恶性肿瘤。结果还显示,总病例中有约73.6%的患者同时检出至少2种疾病,最多的是慢性支气管炎性改变,说明在老年患者的呼吸系统疾病中,慢性支气管炎占主要地位,反复病原菌感染是慢性支气管炎加重的主要原因;男性明显多于女性,这与男性长期大量吸烟,接触职业粉尘和化学物质有关,符合有关文献[1]报告。肺癌检出39例,约占总病例的13.0%,其中鳞癌占7.4%,男性明显大于女性,而腺癌占5.3%,女性大于男性,这和鳞癌与长期大量吸烟相关,而腺癌常见于女性,与吸烟无明显相关性,符合有关文献[2]报告。炭末沉着46例,占总病例的15.4%,男女比例无明显差异性,这可能与男性长期吸烟,而女性经常在厨房吸入油烟,燃煤或柴火的烟雾、粉尘所致; 支气管内膜结核检出12例,占总病例的4.0%,年轻患者居多,女性多于男性,这可能与我省为结核高发区,年轻患者(尤其是女性)常出入人口密集的地方,增加感染机会有关;肺脓肿检出10例,占总病例的3.4%,女性多于男性,随着抗生素的广泛应用,肺脓肿发病率已明显降低,女性多于男性,这与文献[2]报告不符,可能与农村经济条件差,女性患者社会地位相对较低,比较节约,未规则、有效的治疗有关;接受纤支镜检查的肺不张患者,大多为胸外伤和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长期卧床,咳嗽无力或护痛,不能有效清除呼吸道分泌物,导致肺某叶段或单侧肺不张,检出54例,占总病例的18.1%,男性略多于女性,这可能与我省是高原地区,道路崎岖,车祸伤相对较多,而男性外出比女性多,受伤机会增多有关;另一原因是男性吸烟多,中央型肺癌阻塞支气管致肺不张,长期大量吸烟致慢性阻塞性肺病,咳嗽无力,清除呼吸道分泌物能力差,导致男性多于女性;真菌感染检出17例,占总病例的5.68%。近年来应用广谱抗生素、糖皮质激素、细胞毒药物及免疫抑制剂的广泛应用,人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和艾滋病增多,肺部真菌感染有增多趋势[1],而我院灌洗液培养有真菌生长者,多为感染重,应用强有力的广谱抗生素后,疗效不佳才接受纤支镜检查,这与文献相符[1]。
综上所述,本资料结果与国内其它文献报告基本相符,男性患者多,这与男性吸烟,呼吸系统疾病明显增多有关。作为临床医师,特别是呼吸科医师,不要过分依赖影像学检查,遇到不明原因的慢性咳嗽、不明原因的咯血,不明原因的局限性哮鸣音,不明原因的声音嘶哑,肺不张及肺部块影,阻塞性肺炎,肺炎不吸收、肺部弥漫性病变、肺门和(或)纵隔淋巴结肿大、气管支气管狭窄以及原因未明的胸腔积液;肺或支气管感染性疾病[3] 。常规抗感染疗效不明显者,应该耐心向患者说明纤支镜检查的好处,打消患者的顾虑,积极配合纤支镜检查,明确病因,有的放矢的治疗,缩短疗程,提高疗效,为患者减轻痛苦和经济负担。因为纤支镜能进入段支气管、甚至亚段支气管,可应用于气道吸痰,肺泡灌洗,取样送检,精确创面止血,在临床上应用非常广泛,尤其是对误吸或痰栓形成的肺不张,经纤支镜吸痰和肺泡灌洗后可起到立竿见影的效果,能直视支气管粘膜充血、水肿、糜烂、甚至气道堵塞情况,视野清晰,可在镜下进行针对性的治疗操作[4],但纤支镜检查为介入性的检查,治疗手段,有一定的风险,应该严格掌握该项检查的禁忌症,要由有经验、操作熟练的临床医师来操作,术中注意监测生命体征和SaO2,若SaO295%时继续操作。
参考文献:
[1] 叶任高,陆再英,主编.内科学[M].第6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27,31,57-58.
[2] 陈灏珠,主编.实用内科学[M].第10版.北京: 人民卫生出版社,1998.1433-1434.
呼吸系统疾病影像诊断范文3
【关键词】 肺;院内感染;真菌
doi:10.3969/j.issn.1004-7484(x).2014.04.182
文章编号:1004-7484(2014)-04-1964-02
真菌属于条件致病菌,只有在机体免疫功能低下或菌群失调时才引起感染。近年来,随着广谱抗生素、糖皮质激素、免疫抑制剂的长期应用,已有一些慢性病生存时间延长,各种导管介入性治疗和器官移植治疗的深入开展,系统性真菌感染的发病率不断增加,其中呼吸系统真菌感染占所有内脏真菌感染的首位。院内真菌感染者绝大多数患有基础疾病,其中以呼吸系统疾病为多见[1]。本文采用回顾性调查的方法,对2011年6月――2012年12月呼吸内科住院的54例肺部真菌感染病例进行了临床资料、病原学分布的调查。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11年6月――2012年12月,在本院内科住院期间发生肺部真菌感染的有呼吸系统基础疾病的病例54例。其中男33例,女21例,年龄47-99岁,平均年龄75岁。
1.2 诊断标准 院内肺部真菌感染以2006年中华内科杂志编辑委员会的《侵袭性肺部真菌感染的诊断标准与治疗原则(草案)》作为依据[2]。
1.3 疗效评定标准 痊愈:临床症状消失,肺部阴影吸收。好转:临床症状减轻,肺部阴影未完全吸收。无变化:临床症状和肺部阴影均无变化。恶化:临床症状加重,肺部阴影增多。
1.4 研究方法 本组资料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对病史资料、易患因素、诊断、治疗及预后进行总结和分析。
1.5 统计学方法 有关数据以均数±标准差(χ±s)表示。
2 结 果
2011年6月――2012年12月我院呼吸内科住院患者1427例,其中54例发生了院内肺部真菌感染,院内肺部真菌感染率为3.8%。其中确诊病例3例,临床诊断病例51例。死亡3例,死亡率为5.6%。
2.1 基础疾病 院内肺部真菌感染可发生在多种呼吸系统疾病的基础上,本组资料中以慢性阻塞性肺疾病(28例,占51.8%)最为多见,肺炎及哮喘分别占22.2%和11.1%。
2.2 感染的易患因素 长时间应用广谱抗生素(指静脉及口服应用广谱抗生素超过2周)52例(96.3%),最短3天,最长时间15天,合并低蛋白血症(指血清白蛋白
2.3 肺部真菌感染的真菌类型 肺部真菌感染的主要病原菌是酵母菌属,本组资料中酵母菌属51例(94.4%),其中白色假丝酵母菌33例(61.1%)。其次为曲霉菌属。
2.4 临床特征 临床表现上均可有不同程度的咳嗽、咳痰、发热等症状,有无色透明的“拉丝”样痰42例(77.8%),口腔内颊黏膜、舌表面可见白色斑点30例(55.6%),肺部真菌感染在x线胸片或胸部ct上的表现也无特异性,与普通细菌性肺炎类似,常见3种类型,即肺炎型16例(29.6%)、支气管肺炎型27例(50.0%)、炎性结节型4例(7.4%)。
2.5 治疗和预后 已发生了肺部真菌感染的病例,全部接受抗真菌治疗,51例用氟康唑治疗,3例用伊曲康唑治疗。54例肺部真菌感染患者痊愈或好转49例(90.7%),无变化2例(3.7%),恶化死亡3例(5.6%)。
3 讨 论
院内肺部真菌感染可发生在多种呼吸系统疾病的基础上,其中以copd(占51.8%)最为多见,肺炎及哮喘也占重要位置,分别占22.2%和11.1%。在感染的易患因素中常见的是长期应用广谱抗生素,低蛋白血症,长期应用糖皮质激素,合并糖尿病也是一个重要的易患因素。呼吸内科病房患者多为老年人,这些患者年龄大,多有反复肺部感染,呼吸道防御屏障受损,呼吸功能不全,免疫功能低下,菌群失调,另一方面可能存在糖尿病、肝肾功能不全、低蛋白血症等多种问题,同时在治疗过程中可能存在长期应用广谱抗生素、糖皮质激素,以及机械通气等因素,本组资料中合并2种或2种以上可能易患因素的患者就有46例,占85.2%。由此可见,呼吸内科病房患者特别是有严重基础疾病,同时存在多种易患因素的患者极易发生院内肺部真菌感染。
此次研究发现,培养出的真菌中酵母菌属最多,其中白色念珠菌占61.1%,光滑假丝酵母菌占13%,其他酵母菌占20.4%,另外还发现曲菌3例。与国内外大多数报道相似。肺部真菌感染在临床表现以及胸部x线表现上无特异性,并且因多是继发感染,常与肺部原发病很难完全区分,早期诊断比较困难。但在原发病的诊疗过程中,出现呼吸系统症状、体征;发热、白细胞增加;影像学提示有新的不能解释的肺部浸润影;应用抗生素治疗过程中,病情恶化,用一般细菌感染不能解释的病例应考虑肺部真菌感染的可能,合格的痰液或支气管肺泡灌洗液经直接镜检发现菌丝,真菌培养2次阳性的基础上结合临床可做出院内肺部真菌感染的诊断。
在治疗方面,目前针对真菌感染治疗可选择的药物不多,主要有三唑类,如:氟康唑、伊曲康唑、伏立康唑;多烯类,如:两性霉素b、5-氟尿嘧啶和制霉菌素等。国外资料认为对于严重的真菌感染病例特别是全身真菌感染者应首选两性霉素b治疗,但其毒副作用较大。本组资料中肺部真菌感染的主要病原菌是酵母菌属,对于51例患者我们选择了同样对酵母菌有较高的抗菌活性,但相对毒性低,半衰期长、口服生物利用度高,在组织体内分布广泛的氟康唑治疗,痊愈或好转47例,有效率为92.2%。3例曲霉菌感染患者用伊曲康唑治疗,有效率66.7%。我们在抗真菌治疗同时亦积极的控制原发病,合理选择使用抗生素,严格掌握糖皮质激素的用药指征,避免长期大剂量使用,纠正低蛋白血症,提高机体免疫功能和积极控制血糖等综合治疗,有效地提高了肺部真菌感染的治愈率。因此,在院内肺部真菌感染的治疗中,及时应用高效的抗真菌药外,积极控制原发病和易患因素的综合治疗对于提高真菌感染的治愈率同样极为重要的,应引起我们广大临床工作者的高度重视。
参考文献
呼吸系统疾病影像诊断范文4
[关键词]器官系统;教学模式;临床问题;自主学习
[中图分类号] G642;R47.4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2095-0616(2013)19-155-03
随着中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创新型人才的培养十分迫切。信息化时代的到来也给传统的教育理念、模式、方法、手段等带来前所未有的深刻变革。深入开展课程体系、教育模式的研究和改革,整合课程体系,建立新型教育模式是近些年高等教育研究的热点。以器官系统为中心的医学教学模式,是培养创新型、实用型医学人才的需要[1-2]。以学科为中心的传统医学教学模式形成于上世纪50年代。对我国医学人才的培养发挥了重要作用。然而,实践证明,该模式存在诸多不足,如教学时数较多、学科之间存在较多的交叉和重复、基础与临床之间有脱节、不能很好激发学生解决临床问题的兴趣[3]。以器官系统为中心的教育模式是1993年爱丁堡世界医学教育高峰会议推荐的课程模式之一。在我国,最早于1991年,辽宁医学院在专科层次进行尝试,取得一定成效[4]。本世纪,部分医科院校尝试此项改革。实验对象主要是七年制或八年制长学制医学专业。实施范围主要是基础医学或临床医学学习阶段。而在全程医学教育中实施以器官系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鲜见报道。还有部分院校基于问题式教学进行以器官系统为中心的教育改革,但仅限于传统教学模式上的补充,大部分内容仍以传统教学模式进行。我学院在总结国内外教学改革的基础上,提出了具有我校特色的改革模式。
1 以器官系统为中心教育模式的优势
1.1 体现知识的完整性,培养学生解决临床问题的能力
以学科为中心的传统教育模式注重本学科的专业知识,
强调本学科知识的系统性,很少注重本学科与其他学科的内在联系。在基础医学学习阶段,学生很少将所学知识与解决临床实际问题结合起来。以器官系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则按照器官系统的划分将基础到临床的教学内容划分为若干个模块,每个模块涵盖了基础医学和或临床医学多个学科的内容,力求保持解决临床问题所需知识的完整性。如呼吸系统模块,包括呼吸系统解剖学、组织学、生理学、病理学、诊断学、影像学、内科学等知识。淡化了学科意识,体现了宏观与微观、机能与形态、病理与生理、基础与临床、诊断和治疗的有机融合,为学习者解决临床实际问题提供了完整的知识链。
1.2 减少学科间内容的重复,压缩了课堂教学时间,为学生自主学习提供了时间保障
以学科为中心的教育模式,有关同一系统的不同内容分布在不同学科,教授时间相距较远,基础理论与临床实践分离。前期知识容易遗忘,学习后期课程必然要复习前期课程的内容,学生学习负担加重。如早期在解剖学和组织胚胎学中掌握了心血管系统的解剖和组织特征,又间隔较长时间学习生理和病理知识,之后又间隔较长时间去学习病理生理和药理知识,关于心血管系统疾病的诊断和治疗的学习则相距更远,先前学习的知识基本遗忘,所以要不断的复习,使学生学习任务加重,各学科之间,基础与临床之间脱节;同时,在学习前期基础知识时,由于距离解决实际问题较远,学生总感觉枯燥乏味。所以,学习压力大,且容易遗忘。不同学科的教师也要花费时间讲授相同的内容。学生每周的课堂学习时间过多,几乎没有时间利用网络、图书馆、自由讨论等多种形式进行自主学习,教师也没有时间指导学生自主学习。这与教育部于2008年颁布的《本科医学教育标准-临床医学专业》,提出本科临床医学专业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具有初步临床能力、终身学习能力和良好职业素质的医学毕业生,在教学方法方面提出医学院必须积极开展“以学生为中心”和“自主学习”为主要内容的教育方式和教学方法改革,注重培养批判性思维和终身学习能力的要求是相悖的。
1.3 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思维
传统的以学科为中心的教学模式,注重本学科知识的系统性和完整性,不是以解决临床问题为目的,学习方法机械、枯燥,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处于被动学习状态。而以器官系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以解决临床实际问题为目的,能促使学生不断思考问题,主动学习,主动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思路,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思维。在教学中,学生学习解剖时,又能系统掌握生理功能,将结构和功能紧密联系在一起。接着进入病理药理的学习,让学生系统认识正常-异常-用药的过程。再到临床课程,解决疾病的诊断、治疗问题。如呼吸系统模块:呼吸系统的正常结构(宏观和微观结构,包括解剖学和组织学)正常功能(生理)异常结构(病理)异常功能的形成(病理生理)治疗(药理)。学生进一步思考呼吸系统疾病典型的临床表现检查诊断和鉴别诊断防治(诊断学、影像学、内科学)。这样的教学流程把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转化为具体应用于临床对患者进行及时而有效的早期诊治的能力。学生也会感觉到学有所用,可以很好的激发学生的探索求知意识和创新意识,有利于培养具有较强实践能力、综合分析能力和创新能力的高级医学人才[4]。
2 以器官系统为中心教学模式存在的问题和困难
2.1 师资力量不足
现有教师的知识均来源于传统的以学科为中心的教育模式,在工作中,也主要从事某一学科的教学。习惯于以学科独立的授课方法和手段实施教学活动。基础医学各学科自成体系,严格按解剖组织学生理生化病理学病理生理学药理学的顺序进行。临床疾病按照概念病因病理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诊断和鉴别诊断并发症治疗预后的思路实施授课。很少关注不同学科的交叉性和衔接。而以器官系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需要教师知识渊博、经验丰富、综合能力强,能很好把握不同学科的特点,使基础到临床各学科的知识形成完整的知识链,使学生始终保持浓厚的学习兴趣直到临床问题的解决。这就需要教师更多的采用启发式、讨论式、问题式等教学方法,尤其是问题式教学。它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创新思维的重要方法。需要教师打破单科教学思想,及时与其它教研室管理人员和教师进行沟通和交流,有效实施教学内容的删减和重组,解决学科间的脱节和重复。所以需要对教师进行充分的培养,学习国内外先进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
2.2 教学资料不完善
专业培养计划需要重新设置、修订。教学大纲需要根据模块的划分重新制定。教材完全不同于以学科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在教材的编写上,要打破学科界限,突出为临床问题和疾病服务,内容少而精,遵循知识规律,坚持循序渐进,注意知识的系统性,体现知识新、内容精的特点。使以前属于基础、临床不同学科的知识按照模块形成有机统一的整体。在基础课中,总论部分编写遗传学、细胞生物学、免疫学等,各论部分按照解剖学组织学生物化学生理学病理和病理生理学药理学的流程进行学科的交叉和渗透,删减重复内容。临床部分对内科学、外科学、影像学、诊断学,按照增新、删除重复的原则进行教材编写。如在呼吸系统基础课病理教学中,删除解剖、生理的内容,药理学中删除病理机制,在内科呼吸系统中删除解剖、病理、病理生理等重复内容。目前,此类教材很少,且不够理想[5]。
2.3 教学管理
传统的以学科为中心的教育模式,形成了以学科为基础的教学单元―教研室。这是目前所有医科院校教学机构设置的基本模式。考试也由各学科独立进行。学生的成绩由各学科成绩组成。而以器官系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需要打破学科界限,把教师队伍按教学模块划分为覆盖各学科的教学单元,每个教学单元要设置模块负责人、教学秘书,相当于按模块设置教研室。这在现有的教研室层面和二级学院层面不能进行,需要学校层面对人员进行重新组合,并对相应的教学管理机构进行调整。集体备课、试预讲、听课等教学活动均需要重新设计。要理顺模块教学单元和现有教研室之间的关系。学生成绩的评定也将按教学模块进行。这些都给教学组织和管理带来很大难度。
3 湖北医药学院的教学改革实践
学院从2006年开始,在五年制临床医学专业试行以问题为基础的教学模式(PBL),在基础医学药理、解剖、生理、生化、免疫、病理生理、病理学7个学科以及临床多个学科进行了PBL教学,每个学科的PBL教学内容以器官系统为中心进行,均涉及多个学科,编写了一批跨学科的教学案例,实现了部分内容的跨学科教学。如药理学PBL教学内容呼吸系统疾病哮喘,涉及解剖、生理、病理、病生、内科等多学科知识。从2011年开始尝试多学科联合开展PBL教学,如生理、药理、病理生理联合开展呼吸系统PBL教学,以学习基本理论,培养学生解决问题(呼吸系统疾病的诊治)的能力为目的。实践证明,PBL教学可有效建构运用临床知识,建立有效的临床推理过程,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运用多种手段解决分析问题的能力以及创新思维。学生对该教学模式的认可度高于传统教学[6-9]。
学校在充分调研论证,借鉴国内外教学经验的基础上,计划在2013届五年制临床医学实验班进行以器官系统为中心的教学改革。把教学内容分为五大模块:公共基础模块、人文社科模块、系统模块、技能模块和临床核心模块。每个模块包括若干个子模块,如系统模块包括人体结构、基础学习、消化与营养、感染和免疫、生殖性发育和生长、机体平衡、疾病机制、药物治疗、心血管与呼吸系统、神经学、肌肉与骨骼系统、肿瘤学,共12个模块。每个模块确定了课程负责人和教学秘书。在全校相关学科遴选教学经验丰富的教师组成模块教学组。各模块教学组制定了教学大纲,强调学生的形成性评价,包括平时课堂表现、理论成绩、实习成绩、PBL学
习成绩等。本学期,部分模块进行了集体备课和试预讲,为下学期新模式教学的进行做好充分的准备。教学总学时数由以前的3755学时,减少到3001个学时,减少幅度达20%。为学生自主学习提供了充分的时间保障。在教学管理方面,学校成立了专门的教学改革领导小组,负责器官系统教学的协调和运行。各教学模块与教研室并存,原则上,模块负责人由教研室主任兼任。同时,学校加大网络学习平台、图书资源、PBL教室的建设,为学生自主学习提供硬件和环境保障。
[参考文献]
[1] 文历阳.21世纪医学科学和医学教育发展趋势[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00(2):1-2.
[2] 张云,乔敏.医学课程模式的改革与思考[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07(1):87-89.
[3] 沈杭丽,卢丹,罗东晓,等.“以器官系统为中心”的护理教学模式的探讨[J].浙江临床医学,2011,13(9):1061-1062.
[4] 张萍,解玲.以器官系统为中心教学模式在护理学专业教学中的应用[J].解剖科学进展,2012,18(4):381-382,384.
[5] 何云,周晓帆,郝嘉.以消化系统疾病为例浅谈器官系统教学模式的改革[J].西北医学教育,2011,19(5):1057-1059.
[6] 赵万红,龚应霞,蓝星莲,等.药理学PBL教学实践与评价[J].中华医学教育探索杂志,2011,10(8):997-1000.
[7] 李文春,李静,王配军,等.医学课程PBL教学评价体系的构建与应用[J].中华医学教育探索杂志,2011,10(2):170-172.
[8] 蓝星莲,潘龙瑞,于龙顺,等.药理学教学中PBL教学法的应用与比较[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09(2):27-29.
[9] 史慧萍,王秀清,李国华,等.以器官系统教学为中心的医学影像教学体系的构建[J].中国医药科学,2012,2(15):160.
呼吸系统疾病影像诊断范文5
【关键词】 细菌性肺炎;炎琥宁; 帕珠沙星;疗效
Abstract Objective To observe the curative effects of yanhuning for injection used in the treatment of bacterial pneumonia in combination with pazufloxacin mesilate.Methods One hundred and four patients with bacterial pneumonia were equally pided into 2 groups,1 observation group and 1 control group.The patients from the observation group assigned to yanhuning treatment received this in the dosage of 0.24g daily by intravenous infusion and to pazufloxacin mesilate treatment in the dosage of 0.3g twice daily.The patients from the control group assigned to pazufloxacin mesilate treatment received this in the dosage of 0.3g twice daily by intravenous infusion.The course of treatment was 7 to 10 days in both groups.Results The total effective rate was 100%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and 88.5% in the control group.The difference between the two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P
KEYWORDS bacterial pneumonia yanhuning pazufloxacin mesilate
细菌性肺炎是呼吸系统的常见病、多发病,目前治疗该病的药物较多,但由于病原体的变异和抗生素的滥用,导致耐药现象日趋严重。近年来我们用炎琥宁联合帕珠沙星治疗细菌性肺炎取得较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08年5月~2009年5月,我科收治的细菌性肺炎患者104例,均符合内科学[1]的细菌性肺炎的诊断标准。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2例。观察组:男30例,女22例。年龄(50±18)岁,病程1~4天,其中大叶性肺炎16例,小叶性肺炎36例。对照组:男28例,女24例,年龄(50±19)岁,其中大叶性肺炎16例,小叶性肺炎36例。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比较,P>0.05无明显差异,具有可比性。所有患者均有呼吸道感染症状如:发烧,咳嗽,咳痰,气紧,胸部不适等,有明确的呼吸道感染征象。其中有发烧症状者病例共87例,观察组44例,对照组43例,有喘息症状38例,其中观察组21例,对照组17例,有胸痛症状者49例,其中观察组26例,对照组23例,有咯血症状者22例,其中观察组10例,对照组12例。排除标准:⑴ 重症肺炎患者; ⑵有免疫系统疾病史者;⑶ 入院前使用过抗生素治疗者; ⑷患有心,脑,肝,肾,糖尿病等基础疾病者; ⑸对喹诺酮有过敏史者 ⑹妊娠哺乳期妇女患者;(7)不愿接受该治疗方式,或无法规律用药影响疗效者。两组的性别、年龄、病程、肺炎分类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治疗方法 两组均给予帕珠沙星(四川奥帮制药,0.1g/支)0.3g每次,每日两次静脉滴注,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炎琥宁(海南灵康制药80mg/支)0.24g加入5%的葡萄糖或生理盐水250ml静脉滴注,每日一次(滴速均为30~60滴/min),两组疗程均为7~10d,对高热者适当增加输液量,给予物理降温,不予退热药,对咳嗽,咳痰等症状明显者给予对症处理。
1.2.2 观测指标 观测治疗前后患者的血常规,肝肾功,心电图,胸部正侧位X片或CT变化等。每日患者的咳嗽,咳痰,体温及心肺体征等进行比较。
1.2.3 疗效判断标准[2] 用药后第7~10d进行疗效判断。疗效判断标准:(1)痊愈:咳嗽,痰等呼吸道症状消失,体温正常,肺部干湿啰音及哮鸣音消失,实验室检查正常,胸部影像学检查示病灶近乎完全吸收;(2)显效:有轻微咳嗽,咳痰,体温正常,肺部啰音基本消失,实验室检查正常或明显好转,胸部影像学检查见病灶明显吸收;(3)有效:咳嗽,咳痰有所好转,体温基本正常,肺部啰音较入院时明显减少,实验室检查有所好转,胸部影像学检查可见病灶有所吸收;(4)无效:呼吸道无好转或加重,体温未降至正常,肺部啰音减少不明显,实验室及胸部影像学检查无明显好转。总有效率例数为治愈,显效和有效例数之和。
1.3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2.0软件统计分析。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
2 结 果
2.1 两组疗效比较 两组均完成疗程,治疗期间未出现并发症,观察组治愈46例,对照组治愈38例,观察组疗效优于对照组,见表1。
表1 两组治疗效果比较
2.2 不良反应 两组治疗过程中均未出现明显不良反应,观察组有5例出现轻度恶心或静脉滴注部位出现轻微发红及痒感。对照组有4例出现轻度恶心上腹不适症状,经减慢滴注速度后好转。
3 讨 论
肺炎是临床常见呼吸系统疾病,可由病原微生物,理化因素,免疫损伤,过敏及药物引起,肺细菌感染是呼吸系统的一类常见病、多发病,占全球十大感染性疾病的首位,导致人类死亡的第四大疾病,为住院期间发生的最常见感染。我国每年细菌性肺炎发病人数约250万人,年均死亡率约5%,占死亡原因的第5位,近二、三十年来,由于广谱抗生素的广泛运用以及特定高危人群的增加,多重耐药菌和条件致病菌所致肺部感染有明显上升趋势,在高危人群中的病菌平均死亡率在30%以上,病原菌的变迁以及细菌耐药性的发展日益成为肺细菌感染的焦点,故抗菌药物的选择非常重要。在抗生素前时代,肺炎链球菌在肺部感染病原体中占绝对多数,而革兰氏阴性菌所占比例极少,随着抗生素的临床应用,革兰氏阳性球菌尤其是肺炎链球菌在肺部感染病原体中比重逐渐缩小,而革兰氏阴性杆菌以及支原体、真菌等感染逐渐增多。病原体变迁和多重耐药菌珠的频繁出现使肺炎病原体的诊断更为重要,但由于途径口腔的咳痰受正常菌群污染,未经筛选的普通痰培养不可靠。故经验选择抗生素很重要[3]。其治疗方法为抗炎,止咳,祛痰,平喘等,喹诺酮类抗菌药物是临床常用的抗菌治疗药物,帕珠沙星具有抗菌谱广,抗菌作用强的特点,帕珠沙星为日本研究开发的第三代喹诺酮类广谱抗菌药,体内外研究表明[4-5]:帕珠沙星是一种高效杀菌剂,作用于细菌DNA,通过阻碍DNA拓扑异构酶作用,造成细菌DNA无法形成超螺旋,进一步造成染色体的不可逆损害,导致细菌无法分离、繁殖,达到杀菌作用,对引起呼吸系统、泌尿生殖系统感染的常见细菌,如金葡菌、链球菌、肠球菌属、凝固酶隐形葡萄球菌、肺炎克雷伯菌、变形菌等均有良好效果。帕珠沙星由于其分子结构中在7位引入了氨基环丙基,不良反应比同类品种明显降低,几乎没有中枢神经不良反应,小鼠静脉注射的急性毒性反应比氧氟沙星及环丙沙星低,公认其为安全有效的广谱抗菌药,帕珠沙星对革兰氏阴性菌的活性同其他喹诺酮相当,而对革兰氏阳性菌作用明显增强,尤其对厌氧菌有较强活性,且抗生素后效应时间长;临床研究表明:本品对许多感染性疾病有效,不良反应及实验室检查异常发生率低,停药后可恢复正常。中医理论认为,治疗肺炎应以解表清理、清热化痰、宣肺平喘为主,而注射用炎琥宁是一种高效,低毒,安全的纯中药制剂,系穿心莲提取物经酯化、脱水、成盐精制而成,药理研究表明[6],其有明显的解热、抗炎 、促进肾上腺皮质功能及镇痛作用,可促进中性粒细胞的吞噬功能,加强体液免疫能力, 促进CD4/CD8水平变化,提高血清溶菌酶含量,病毒灭活实验表明本品对腺病毒、流感病毒、呼吸道合胞病均有灭活作用,体外抑菌实验提示其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甲型链球菌、大肠杆菌、肺炎链球菌等多种致病菌均有抑制作用。提示炎琥宁具有明显的抗病毒、抗细菌的双重功效,并能增强机体免疫力。
本研究结果表明,注射用炎琥宁联合帕珠沙星治疗细菌性肺炎疗效确切,耐药率低,无明显不良反应。
参考文献
[1] 陆再英,钟南山.内科学[M].第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15-29.
[2] 孙传兴.临床诊断及并依据治愈好转标准[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2:41.
[3] 周汉良,陈季强.呼吸药理学与治疗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9:539-551
[4] 杨信怡.注射用帕珠沙星和药理研究和临床应用[J].国外医药抗生素分册,2003,24(2):80.
呼吸系统疾病影像诊断范文6
【关键词】 COPD; 合并症; 死因
中图分类号 R563.9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6805(2014)26-0078-02
【Abstract】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effect of 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 (COPD) in patients with major complications (cardiovascular disease, diabetes, cancer, osteoporosis, anxiety).Method: Five hundred and fourteen cases of our COPD patients from May 2008 to May 2013 were reviewed and analyzed.Result: There were 455 patients out of 514 patients had different complications.The COPD patients had cardiovascular system complications accounted for 72.0%, the one had diabetes accounted for 50.0%, the one had osteoporosis accounted for 62.0%, the one had anxiety accounted for 15.0% and the one had lung cancer accounted for 12.0%.From the study, 98.0% (445 cases) of the patients had 1 or more complications, 85.0%(386 cases) of the patients had 2 or more complications, 40.0% (182 cases) of the patients had 3 or more complications, 18.0% (82 cases) of the patients had 4 or more complications and 9.0%(41 cases) of the patients had 5 complications.In the past 5 years, 29 patients out of 162 patients died from moderate COPD.The most common cause of death was lung cancer(45.0%), cardiovascular diseases (28.6%).Severe and very severe in 133 cases COPD patients, the most common cause of death was respiratory failure (48.0%).Conclusion: The complications are very common in COPR patients.The causes of COPD death were differentiated from different disease severities.
【Key words】 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 Complication; Cause of death
First-author’s address:The old Hospital of Fujian Province,Fuzhou 350003,China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在世界范围内大于40岁人群患病率为10%,是世界第4大死亡原因[1]。2011年底颁布的COPD诊断、处理和预防全球策略首次将合并症作为一个章节写入,首次提出COPD综合评估的概念。COPD综合评估是根据患者症状、肺功能、急性加重史、合并症对全身的影响进行全面系统评估,指导治疗。2013年中国COPD诊治指南亦将合并症作为很重要的方面具体阐述。目前对COPD合并症调查的资料相对较少,本文回顾性分析笔者所在医院5年COPD住院患者存在的主要合并症情况及死亡的主要原因,以期对COPD患者的稳定期规范化治疗提供参考,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笔者所在医院病案室通过电子病案系统检索2008年5月-2013年5月出院诊断为慢性阻塞性肺病或慢性阻塞性性肺病急性加重的患者514例,其中男437例,女77例,平均年龄(82±8)岁。所有患者符合2007年中华医学会制定的COPD诊断标准[2]。其中死亡患者162例,男125例,女37例,平均(86±8)岁。
1.2 方法
查阅符合条件的病历按上述常见5类合并症进行统计,并记录肺功能。COPD及其合并症的诊断如下。
1.2.1 COPD诊断 出院诊断有COPD,或AECOPD。排除标准:(1)肺功能测定FEV1/FVC>70%;(2)哮喘;(3)支气管扩张症;(4)尘肺;(5)弥漫性泛细支气管炎。
1.2.2 COPD合并症诊断 心血管疾病(明确诊断为冠心病,高血压病,心力衰竭、心房纤颤),肺癌均有明确病理诊断,糖尿病诊断均已明确诊断并在口服降糖药物治疗,骨质疏松的诊断需要骨密度测定,骨密度值与同性别、同种族健康成人比较低于2.5个标准差,或者影像学检查有明确腰椎压缩性骨折的证据。焦虑抑郁需要有焦虑量表或有口服抗焦虑治疗。
1.3 死亡原因分析
按肺功能评估疾病严重程度对COPD患者主要的死亡原因进行分析。
3 讨论
COPD是一种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常见病、多发病,病死率高,并给患者及其家庭以及社会带来沉重的经济负担[3]。随着年龄的增加,多种疾病合并出现的概率增加,COPD患者合并症的发生率较无COPD者更高[4-5]。合并症的存在使COPD患者呼吸困难加重,生活质量降低,住院风险增加,病死率提高[6]。COPD是一种气道慢性炎症性疾病,肺局部炎症介质入血液循环后可引发显著的全身效应,诱发或加重COPD合并症[7]。近期研究发现,COPD不单纯是气道疾病,有系统性多器官受累,全身性炎症反应可能是COPD症共同病理生理基础[8-9]。回顾性研究发现心血管疾病、代谢性疾病等合并症在COPD患者中普遍存在,尤其是心血管系统合并症更是常见。死亡的主要原因可以是呼吸系统疾病,亦可以是心血管疾病等肺外合并症。本研究结果显示,不同严重程度的COPD主要死亡原因有差别。在轻中度COPD患者组,肺癌、心血管疾病是最常见的死亡原因。Anthonisen等[10]的肺健康研究Ⅲ也得到了类似的研究结果。本研究的重度、极重度COPD患者中,肺部感染导致的呼吸衰竭是死亡的最常见原因,其次是心血管系统疾病、肺癌等。TORCH试验6184例重度COPD患者纳入此研究,911例死亡,35.0%死于非恶性呼吸系统疾病,26.0%死于心血管疾病,21.0%死于肺癌[11]。COPD及其合并症分属不同的学科,专科医师对本专业之外的临床问题往往重视不够,甚至缺乏相应的诊疗知识。因此,让不同学科医师认识到COPD与常见慢性疾病的共存及其相互影响,更好的规范诊治,全面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和预后,同时也会进一步推动整体医学的发展,所以全面评估及积极预防和规范的治疗合并症,对降低COPD患者病死率有重要意义[12]。
参考文献
[1] Buist A S,McBurnie M A,Vollmer W M,et al.International variation in the prevalence of COPD(the BOLD Study):a population-based prevalence study[J].Lancet,2007,370(8):741-750.
[2]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COPD学组.COPD诊治指南(2007年修订版)[J].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2007,30(3):8-17.
[3]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COPD学组.COPD诊治指南(2013年修订版)[J].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2013,36(7):7-16.
[4] Fortin M,Lapointe L,Hudon C,et a1.Muhimorbidity is common to family practice:is it commonly researched[J] Can Faro Physician,2005,5(1):244-245.
[5] Holguin F,Folch orbidity and mortality in COPD-related hospitahzations in the United States,1979 to 2001[J].Chest,2005,1(6):2005-2011.
[6] Barnes P J,Celli B R.Systemic manifestations and comorbidities of COPD[J].Eur Respir J,2009,33(4):1165-1185.
[7]白澎,孙永昌.COPD合并症研究进展[J].国际呼吸杂志,2011,31(9):700-703.
[8] Hannink J D,van Helvoort H A,Dekhuijzen P N,et al.Heart failure and COPD:partners in crime[J].Respirology,2010,15(6):895-901.
[9]陈柱花,陆绍秧,马明菊.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的肺康复护理的临床措施研究[J].中国医学创新,2013,10(1):75-76.
[10] Anthonisen N R,Skeans M A,Wise R A,et al.The effects of asmoking cessation intervention on 14.5-year mortality:a randomized clinical trial[J].Ann Intern Med,2005,142(11):233-239.
[11] McGarvey L P,John M,Anderson J A,et al.Ascertainment of cause-specific mortality in COPD:operations of the TORCH linical Endpoint Committee[J].Thorax,2007,62(5):411-4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