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高等教育教学相关知识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高等教育教学相关知识范文1
论文关键词:职业资格证书 课程体系 就业导向
为适应北京软件行业对职业技能性人才的需求,拓宽学生知识体系,提高学生就业的竞争力,学院在2004年就提出了“双证书”教育,“双证书”是指专业毕业证书和专业技能资格证书,即学生毕业时要有一个“大学专科”学历证书,一个或多个专业职业资格证书,尝试用行业权威职业资格证书和技术等级证书认证考核和专业课程考试有机结合。为此,由学院实验实训认证中心专门负责组织在校学生参加职业资格证书培训与认证考试,积极引进了多种国际通用的职业资格和技术等级认证项目,包括美国MCSE认证、美国Discreet公司3D MAX认证、CIW公司网页设计师认证等,这些证书的引入,为学院教学提供了有力的行业保证和技术支撑,增强了毕业生的就业竞争力。随着金融风暴席卷全球,大学生就业形势日趋严峻,此,培养企业所需的具有职业技术专长的高职人才就更加重要。
一、职业资格证书制度的提出
高等职业学院教育对人才培养的目标是:人才应具备较宽的理论知识、较高的文化素养与较强的技术应用能力,实践教学是高等职业学院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能否构建特色鲜明的实践教学体系,是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关键,而职业资格证书的实施是实践教学体系的一个重要的环节。
高等职业学院教育课程由于目标明确,必然使其课程内容将学生导向就业所必需的知识、技能与态度的获得。因此,高等职业学院课程体系的构建是以技术能力的形成和综合素质的培养为主线,与现场解决技术问题的能力、必要的相关技能构成高等职业学院教育课程内容三要素,而职业资格证书的要求主要就是针对技能的要求而体现的。
同时,高等职业学院毕业生应具备的职业技能是根据高等职业学院人才培养目标和规格要求确定的,而不是根据职业技能鉴定的要求确定的。在同职业资格证书等级上进行比较,我们不难发现高等职业学院教育给予学生的职业技术培训和理论基础都超出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的要求,从这个方面看,不能完全用职业资格证书取代高等职业学院实践教学,就是说职业资格证书制度应是专业课课程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北京联合大学应用科技学院,目前担负着北京联合大学高等职业教育的重任,根据高等职业技术学生的特点,设置了一些国内急需的专业,符合高等职业学生特点的技术课程和以“项目导向”+“案例教学”等多种教学方式,为此,学院尝试引入技术课程与职业培训相结合、课堂教学与实践认证教学相结合的新模式。
1.在教学体制设置方面,学院坚持“以就业为导向”,即:面向当今社会对信息产业的需求,设置电子商务、市场营销、软件技术、信息化管理、运动场馆、动漫与多媒体等技术体系和主攻方向。学生以自己的一技之长,学历证书和多个职业资格证书同时并存,以求在社会上立足。
2.在教学方式上,从学生入学就开始接触岗位所必需的专业技能教育,突出以能力为本的岗位技能教育。通过以专业基础知识教学、专业技能教学、岗位实践经验教学、职业资格认证,形成“一贯式”面向岗位培训的专业技能培训,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通过教学活动、实践活动及实训教学,积累一定的工作经验,从而在一定程度减少甚至代替企业对新聘用人员的岗前培训,使学生在毕业前获取半年的岗前培训经历,以下是我们职业证书认证实践过程中的部分应用情况。
在学院主管教学领导的大力领导和支持下,从2004年9月开始,实验实训认证中心、院教务处和任课教师一起首次将“CIW(Certified InternetWebmaSter)的网页认证”工作和“WEB技术”课程有机结合,进行了大胆尝试,取得非常明显的效果,很大程度上激励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对学生后来就业有非常明显的促进作用。我们主要进行了如下几方面的工作:
(1)与北京著名的各个专业认证公司积极洽谈,研究分析职业证书认证体系与课程体系的区别与联系,选择两者比较接近的认证项目,作为我们首次课程教学与职业认证证书获取有机结合突破点;
(2)与任课教师一起研究课程教学大纲,教学内容,在保证正常教学任务的同时,加入职业证书认证必须的学习内容,使学生不必额外缴纳比较昂贵的职业资格证书培训费,就能参加职业证书的认证;
(3)组织学生参加认证知识讲座,使学生了解学历证书和职业资格证书的关系,了解职业认证证书在就业市场的地位和作用,引导学生对职业认证有明确的认识;
(4)为报考的学生进行网上报名,确定考试名单,打印考试准考证;
(5)组织学生参加考前的认证学习,和模拟考试;
(6)组织学生考试,发放职业资格证书。
统计学院04级$Ho5级吲学职业资格证书考试情况,有86%的同学参加了职业资格认证考试,毕业时平均每个学生持有1.8个C1w公司的“网页制作专家”、“Flash动画制作专家”、“图像处理专家证书,通过考取这些国际通用的认证证书,使学生一是:更加掌握了课程教学中“WEB技术”的实践应用;二是免修的专业课的考试,学生有更多的精力复习其它课程;三是:在就业时比没有职业证书的同学领先了一步。
2006年学院在上述考试的基础上,安排了3dmax认证考试,Adobe公司的认证考试,趋势科技TCSP网路安全专家认证考试。
目前,学院电子信息系、经济管理系、媒体艺术系正在积极开展并引进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认证工作,并结合专业特点采用不同的职业资格认证方式。
二、制约职业资格证书认证发展的一些因素
目前,我国高等教育偏重学历,职业培训则偏重技能,两个体系互相独立,都不可能单独承担起培养数以亿计的高,素质、高技能劳动者的责任。而在高等职业院校实施职业资格证书制度,最初是为了达到真正提高学生职业技能的目的,但在具体实施过程中,还是存在不少问题。通过几年来对职业资格证书认证项目的具体操作,及对企业的座谈和对已经毕业学生的回访,现对高等职业学院职业资格证书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分析如下:
1.培养质量与目标差距较大,增加了社会的不信任感
高等职业学院的培养目标是要求学生达到高级熟练工要求,满足社会对高技能人才的需求。但是,高等职业学院院校培养的学生一般都无法达到高级工的要求,目标与效果的差距,导致高等职业学院院校的人才培养质量受到社会的质疑和不信任。
2.职业资格证书与学历证书无法实现课程有效互换,导致重复学习、重复考试
目前,各高等职业学院院校普遍存在课程归课程考试、职业资格证书归职业资格考核的问题,两者不能融通,无法互换,大大增加了高等职业学院院校的人才培养成本,虽然我们曾试图将认证和课程教学有机结合,但遇到的困难比较大,主要是课程体现、课程教学、认证教学的改革需要一定的时间磨合,需要学院教务部门、专业教研室、任课教师、职业认证公司通力配合才能逐步走向正轨和成熟。
3.学生盲目考证,导致证书“量多质差”,背离实施职业资格证书的初衷
为了应付学校和家长的要求,学生盲目考证,可能拥有的证书数量不少,但真正在实际工作中发挥资源的却不多,这必然会使学校和学生为达到证书的量而忽视证书的质,背离实施职业资格证书制度的初衷。
4.高等职业学院职业资格证书无法与就业准入相衔接,降低了社会吸引力。
虽然就业准入制度早已实施,但由于社会的认同度和信任度较低,使职业资格证书还无法在就业市场上占据优势,企业普遍不大认可职业资格证书。在面向就业市场时,学历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之间无法互换与认可,直接导致“双证书”的隔离与资源的浪费。
5.高等职业院校职业资格考核方式缺乏实践环节,学生的职业资格能力未得到实质性的改善
学校是在专业教学之余抽出一定的时间对学生进行短期的职业资格证书的考试培训,学生主要通过背书方式来掌握考试内容,违背了通过职业技能考核提高学生职业能力的初衷。
三、对高等职业院校实施职业资格证书制度的建议
1.将“职业资格认证”融入到专业教研室“课程体现”教学改革中
高等职业院校应将“职业资格认证”融入到课程教学内容中,通过专业和课程改革,科学地整合教学资源,编写相应的专业课程“教学大纲”。教学改革在学院的各项改革中处于核心地位,而且是常改常新的过程。职业资格证书制度的实施必将进一步深化并规范了我院的高等职业学院教学改革,促进了我院高等职业学院教学水平和质量的不断提高。只有将高等教育的“课程教学大纲”与职业资格证书制度的“职业标准”相协调,高等职业院校职业资格证书制度才能落到实处。
2.进一步加大对高等职业院校实验实习设备经费的投入,加强对实习指导教师“双师型”队伍的建设
“双师型”教师是拥有双重身份或职称的教师。他们既要求有从教的资格,是教育教学的行家里手,又要有职业经历,能够及时掌握行业信息,了解专业技术发展变化的趋势,熟悉和精通相应专业的技术和能力。高职院校要培养“双证”人才,必然要求有“双师型”的教师。建设一支高水平的“双师”型队伍,则是一个长期的系统工程,高等职业院校应增加专项资金,用于实验实习设备的建设和改善,发挥实验实训基地在培养培训高等职业院校实习指导教师中的作用,以推动职业资格证书制度的实施,把好新增劳动力就业准入这一质量关。
3.充分发挥行业专家在职业资格认证中的作用
应实行校企合作,让企业的专家、高级技术管理人员参与专业课程体现建设的全过程,因为他们了解相关行业的职业标准、职业技能的培训内容和考核办法,对高等职业院校实施职业资格证书制度可起指导性作用。还可通过学生直接到企业实习,在校外实训基地进行专业实践,培养学生的技能,从而提高等职业学院业资格证书的含金量。
4.充分发挥校内实验实训基地的作用
以学院校内实验实训基地改革为契机,创新培养模式在实行职业资格证书制度的教学实践中,最大限度地开发利用校内实践实训的课程资源,创建了全新的、系统的、连贯的以适应未来就业创业为目标指向的,以全面提高学生综合能力为核心的校内实践实训模式。该模式以学生就业岗位需要的综合能力和职业能力为目标,以应用能力培养为核心,以职业活动为主线,充分挖掘实验实训基地的作用。
5.强化高等职业院校的职业技能培训功能
高等教育教学相关知识范文2
摘 要:成人高等教育在我国教育体系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是我国建设终身教育型、不间断学习型社会的重要举措。但是由于种种原因,我国成人高等教育水平与普通高等院校相差较远。本文以成人教学管理人员能力提高为研究重点,提出几点建设性意见。
关键词 :成人教学 成人高校 教学管理人员 能力
近年来,我国越来越重视成人高等教育的建设与发展,并于党的十六大上明确提出成人高等教育是我国高等教育和职业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了大量高科技技术人才,促进了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新时期,为了提升成人高等教育水平需要从最关键的师资队伍入手,不断提升成人教学管理人员的素质能力,建设一支强有力的成人教育团队。
1、成人教学管理人员应当具备的基本素质和业务水平
1.1 思想政治素质。作为成人教学教育管理人员,必须首先具备过硬的思想政治素质,紧跟党的思想、方针、路线,并且将党的方针政策贯彻到教育工作中,引导成人学生积极向党看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具有严格党性的优秀人才;其次,教学管理人员必须具有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与同事和谐相处,互帮互助,注重团队协作,为学生做好榜样;最后,教学管理人员必须严格遵守国家法律,作风正派,严于律己,和学生关系处理得当,将社会正气体现在举手投足之间。
1.2 业务素质。过硬的思想政治素质是成人教学管理人员进行良好教学的根本,而业务素质则是做好教育教学工作的基本工具。教学管理人员要根据学校安排和被分配的任务承担起相关的责任,不断努力学习相关知识内容,对自己负责的教学管理内容必须精且专,做好胸中有笔墨。
1.3 沟通表达能力。成人教学管理人员为了做好教学管理工作,必须具有良好的沟通表达能力,否则即使胸中有笔墨,教学管理人员也不能将其传授或者正确传授给成人学生。
1.4 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良好的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是成人教学管理人员进行一切教学管理活动的基础。只有拥有良好的身体素质和新心理素质才能帮助教学管理人员在教学活动中灵活自如,有效应对工作的多变与复杂性。
2、成人高校教学管理人员素质现状
2.1 整体学历水平不高。从整体看,很多成人教学管理人员不具备高等教育学历。
2.2 知识结构不合理。大部分成人教学管理人员没有经过系统培训,欠缺相关知识与能力。
2.3 学习和接受能力欠佳。众多教学管理人员知识更新速度较慢,对新事物与新知识的消化吸收存在较大困难。
2.4 能力结构不协调。众多成人教学管理人员普遍存在协调能力不强、应变能力较差,尤其科研能力欠佳问题。
3、提高成人教学管理人员能力的方法探究
3.1 更新观念,超越原始视域。为了提升成人教学管理人员能力,成人高等教育院校和教学管理人员都要更新传统教育教学观念,重新定位针对成人教育的教学思想,超越原始视域,开拓新思想。首先,成人高等教育院校要帮助教学管理人员更新管理理念,给予一定的制度保证。其次,教学管理人员在学校的帮助下积极接受思想改造,更新教育观念,树立专业化精神,努力培养具有综合素质能力的人才,为现代化建设提供更多力量。最后,成人教学管理人员还需创新管理观念,树立服务意识、竞争意识、创新意识以及市场意识。成人教学管理人员应深刻认识到个人与国家、社会、学生、市场间的相互关系,针对成人的教学管理行为所产生的影响面广,力度大,教学管理人员必须站在市场经济的角度,努力为学生服务,创新管理思想,为国家培养人才。
3.2 注重成人教学管理人员能力培训。首先,做好教学管理人员聘前培训工作。成人高等院校需要制定一套合理完善的培训制度,针对应聘合格的教学管理人员进行特定时间的岗前培训工作,注重提升教师思想政治素质能力和业务能力。其次,做好在岗培训工作。为了进一步提升成人教学管理人员的素质能力,成人高等院校必须进行在岗专业培训和再学习训练。在岗培训着重提升教学管理人员的基础业务能力,进一步强化专业业务能力,创新教学方法,更新教学观念,传授新的教学技术等。最后,有重点的进行能力训练。在教学管理人员能力培训上,成人高等院校还需要进行一些特殊化培训,针对有特殊才能的教学管理人员,要为其提供更大的发展空间。而针对某些思想观念陈腐,不能在短时间内接受创新理念的教学管理人员也要特别对待。
3.3 积极开展科研活动,鼓励探索实践。成人高等院校针对教学管理人员能力提高方法这一课题可以设置一个课题小组,专门针对这一问题进行科学研究。除了在自己学校进行科学调研外,还可以在不同成人高等院校间开展横向交流活动,互相交流借鉴成功经验。
3.4 建立健全教学管理人员管理制度。制度就是标准,为了提升教学管理人员综合能力与素质,成人高等院校可以设置一套完整的管理制度,以标准来约束人、激励人、塑造人。好的管理制度不仅具有良好的保障、约束作用,同时还拥有很好的激励、促进作用。成人高等院校建立完善的管理制度,不仅能够实现教学管理过程的科学化、现代化,更能实现教学管理人员能力与素质的全面提升。目前,成人高等院校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建设:
(1)严格的考试录用制度。只要想进入成人高等院校成为教学管理一员就必须参加资格考试,实行全面的竞争上岗制度,通过良性竞争选聘思想素质好、业务能力强的优秀人才吸收到教学管理队伍中来。
(2)明确的岗位责任制。根据管理学大师彼得?德鲁克的目标管理理论,成人高等院校可以实行严格的岗位责任制,每个岗位都有一定权利,因此就要配以一定的责任,实行责任到人,避免无人负责现象,最终大家都会为了晋升而不断努力提升自己。
(3)建立完善的绩效考核制度。建立全面的考核制度,摒弃以成绩论英雄的考核机制。目标管理制度的实行能够为考核提供众多参考指标。
4、结语
成人教学管理人员能力的提升需要结合国家、社会、市场及学生的需要进行,建立柔性的提升机制。本文通过对目前成教学管理现状进行分析研究,提出了四点改进策略,希望能为相关部门提供一定参考。
参考文献:
[1]丁顺宏.成人高等教育教学模式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0.
[2]郭燕燕.回归承认的成人教学改革策略[J].职教通讯.2011.1.
[3]郝向荣.浅析成人高等教育的教学质量问题[J].教育教学论坛.2014(46).
作者简介:
高等教育教学相关知识范文3
(一)高等师范教育内容与社会发展不符
首先,随着世界一体化进程加快,人们对于知识的渴望程度逐渐增强,这就要求教育应该紧跟世界发展的步伐,能够对受教育者产生正确、重要的指引作用。但是从实践中我们不难发现,许多师范专业毕业的学生没有找到合适的工作,不能够胜任这些教育岗位,其中最主要的原因莫过于,高等师范教育的质量和水平有待提高,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没有学习到较强的能力。我们也可以说,高等师范教育的内容与社会发展的需要不相符。首先是高等教育没有坚守住传统经典的教育思想,一定程度上受到了外来文化的影响,导致教育思想严重滞后。同时,受教育者的素质培养不够全面,导致毕业生难以快速适应当前的教育工作。
(二)不断减少的生源,影响稳定发展
当前我国高等师范教育出现了这样的问题,那就是初高中的生源正在大幅度减少,这就导致学生的总体数量得不到可靠保证,直接对高等教育的规模化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生源的不断减少,一方面会导致学校的办学规模受到限制,同时生源不足,容易出现师资力量过剩的现象。当前,尽管一些初高中进行了一定程度的扩招,但是由于生源还是在不断地减少,所以教师的数量已经足够用了。在这种情况下,学校就会出现长期不招聘教师的现象。根据相关统计数据资料显示: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都会存在初高中生源持续减少的现象,我们将看到,很多学校的发展,会受到很大的限制。这样就不利于高等师范教育的进一步发展,导致长期处于恶性循环状态,从而影响到高等师范教育的稳定、持续性发展。
(三)毕业生就业压力增大,影响高等师范教育教学发展
由于初高中学生减少,导致高等师范学校生源的减少,使得学校的师资需求减少,致使师范专业就业岗位竞争变得愈发激烈。当前,由于高等师范教育还没有受到足够的重视,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了自身价值的体现。教育工作者的培养,是一项比较系统性的工程,需要得到一套完整、独立知识体系的支撑,这就着重体现出了师范性。
二、发展高等师范教育教学的策略
(一)改革教学,提高教学质量
教育教学是培养人才的重要方法和途径,同时人才的质量受到了教学水平的影响,所以提高高等师范教育教学的质量的重要性,便不言而喻。同时,想要提高高等师范教育教学的质量,最重要的方法就是进行改革。在此过程,既要注重改革教学内容和教学的课程体系,又要抓住改革的核心环节。另外,也要注重改革教学方法和教学策略,找到准确的培养方向和培养目标,从而真正实现教学质量的稳定提高。教学内容应该与教学实践紧密相连,教育者应该注重让学生能够学习到一些日后实际工作中将要用到的相关知识。再者,还要加强课程体系的建设,注重实践课和理论课的合理匹配,让学生能够在实践中验证理论知识,在学习理论知识的过程中,找到可以指导实践活动的具体方法。与此同时,教学方法和手段,也应该得到及时的更新,注重借助先进的科学技术,推动教学效率得以提升。
(二)准确定位,突出办学特色
当前,许多学校出现了不尊重实际情况进行改革的现象,严重影响到了高等师范教育的持续性发展。例如,有的学校在进行改革的时候,没有认识到自身的实际情况,一味地注重专业的全面性,或者过于关注学校的综合性发展。这就使学校的发展缺乏坚实的基础,盲目追求大而全面,势必会陷入发展的误区。所以,高等师范院校应该清楚地认识到这个问题,并进行准确的定位,根据自己学校的实际情况开展改革工作,例如,学校朝着某一个方面发展,把这个方面打造成自己的特色,以此提高学校的知名度,进而提高学校的教学质量,培养出大量综合能力较强的学生。
(三)发展职业教育,培养符合社会发展的人才
尽管与那些高职教育发展速度较快的国家相比,我国的高职教育还处于初步发展阶段,但由于我国社会正处于转型期,所以高职教育有着很好的发展机遇。首先社会对于师范类教育的需求越来越多,需要更多相关专业的人才。例如,社会的发展需要师范专业的人才,要求他们既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又是伟大的人民教师,这样就可以把先进的技术,快速传授给学生,使学生能够有效掌握这门技术,为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做贡献。高等师范教育可以有多个不同的发展方向,但是不可否认,发展职业教育是其最佳的发展方向之一,既能够解决师范专业人才就业压力大的问题,同时又能够使得先进的技术得到有效传播,促使更多的人能够参与到国家经济建设活动中。
高等教育教学相关知识范文4
关键词:-BL系列教学设计模式;中医教育;现代教学
现代教学设计模式在近些年的中医学高等教育教学过程中得到广泛研究和应用,在高等中医院校,教学本身作为学生学习过程中的一种干预行为,与学生最终的学习成果密不可分,即任何一种或几种教学设计模式的优劣及应用得成功与否,直接由其是能否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和提高学生学习效果来决定,教学设计模式的选择和有效应用是提高高等中医院校教育教学质量的前提保障,兹以-BL系列,即PBL、TBL、LBL、CBL几种现代教学设计方法在高等中医教育教学中进行有效应用的情况进行研究和探讨。
1-BL系列有效教学设计模式概况及组成特点
-BL系列教学设计模式目前在中医高等院校很多课程的教学中都在积极地推进与尝试,但鉴于各课程之间的知识体系的不同,决定着教学模式某种程度的不可复制性,下面对-BL系列教学设计模式的特点并结合其应用于中医实际教学中的适用度和优劣性进行分析和归纳,以期更恰当地选用于中医实际教学中,更大地提高中医高等教育教学的有效性。
1.1PBL教学设计模式
1.1.1PBL特点与优势PBL(Promblem-basedLearning)教学设计模式的提出建立在让学习的过程由教师主导转化为由学生主导、教师辅助的教学改革目的的基础上,基于问题的抛出,由学生个人查阅、分析、总结资料,再按小组进行讨论、总结出知识要点[1]。PBL教学设计模式适用于中医院校中没有接触中医临床基础课程的较低年级学生,在课堂组织形式方面属于精英式教育[2],每6~8名学生为1小组,每组配1名教师,小组在围绕案例问题的讨论过程中,教师的作用是旁听和辅助,不参与任何形式的探讨。PBL教学设计模式的优势就在于:(1)能充分调动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人翁意识,借助学习问题的提出学生将自己对知识的获取、组织形式、相关学科知识的涉猎均发挥至极致,达到更好地学习知识的目标;(2)锻炼了学生对知识学习和吸收的批判性思维,敢于对问题进行质疑,进而借助学习工具自己去探究;(3)有助于中医学各学科知识的交叉、融合,提高学生的综合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1.1.2PBL存在的问题PBL教学设计模式存在的问题是,(1)学生在以问题为中心的探索式学习模式下的基本功由于时间和精力的原因容易不扎实,不利于后续课程的深入学习;(2)若多门课程同时开设以学生自我探索式的教学设计模式为主,学生的课业负担势必加重,直接影响教学的实施和效果;(3)在考核评价方面不够客观化、科学化。
1.2TBL教学设计模式
1.2.1TBL特点与优势TBL(Team-basedLearning)教学设计模式最初是LarryKMichaelsen于2002年提出的一种以团队协作为基础的教学模式[3],TBL在某种程度上是PBL的进一步创新型教学模式改革,其形式主要以教师讲授和学生讨论相结合。包含的内容是:(1)先将学习要点呈现给学生;(2)学生自学的过程;(3)进行课堂测试一(学生单人独立完成);(4)进行课堂测试二(问题同测试一,形式采取小组内讨论,选举代表发言);(5)教师对知识要点进行精讲;(6)布置作业(分小组讨论,学生进行自我总结);(7)小组内互评(各小组内各成员间互相评分)。TBL教学设计模式的优势就在于:(1)其考核形式总体来说属于形成性评价,即通过每次讨论、发言及测试、小组内互评进行综合评价,相对科学合理;(2)相较于PBL基于问题为导向的教学模式,TBL通过不同形式的测试及课后作业,保证了以学生为主进行学习的目的,通过后期的教师精讲知识点又保证了学生对基本理论知识的切实把握。
1.2.2TBL存在的问题TBL教学设计模式存在的问题是,(1)学生对于此种教学模式的耗时长,需要占用大量的课后时间,直接影响其对于知识的同化吸收效果;(2)TBL更强调当前课程的知识目标,由于时间和精力的原因学生很难再有可能涉猎相关其他学科的知识,因此知识点的辐射效应差。
1.3LBL教学设计模式
1.3.1LBL特点与优势LBL(Lecture-basedLearning)教学设计模式,即为我国最传统的以教师讲授为主的授课形式,无论大班小班均适合。LBL教学设计模式的优势就在于:(1)节省师生的知识传递时间,教师不必多花精力设计知识点问题,学生不必课后花更多精力进行自学;(2)解决了大班授课的问题,一位教师完全可以胜任大班的授课形式[4]。
1.3.2LBL不足与问题(1)学生的学习完全是被动的,几乎没有主动思考的过程;(2)对于记诵知识点不得要领的学生而言,学习效果甚微,课堂有效教学率低;(3)学以致用无从谈起,学生对于知识的获得仅仅是通过教师单方面的输出,而通过学生在实际应用方面的再次输出的效果不容乐观,毕竟没有经过学生本人的主动发现知识、建构理论框架的过程。
1.4CBL教学设计模式
1.4.1CBL特点与优势CBL(Case-basedLearning)教学设计模式,顾名思义是以具体案例(case)为导引,案例中贯穿的问题为基础,学习的主体为学生,教师的角色为小组讨论的主导,掌控整个讨论的方向、讨论的深度和广度[5]。CBL教学设计模式的优势就在于:(1)符合教学目标的真实案例的导入高度模拟临床实例,使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与实际应用之间的间隙最小化,更好地内化知识;(2)将书本上的知识具体化,有利于锻炼学生具体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1.4.2CBL存在的问题(1)CBL所贯穿的案例分析、讨论耗时较长,不利于整门课程的授课,只适用于个别知识点的学习,故建议结合其他教学模式同时开展;(2)CBL教学设计模式对教师本人能力的要求很高,教师需要全面掌握本学科的前沿知识、发展动态及相关学科的研究进展,选择典型案例的能力,全面控制整个课堂节奏的能力,而教师这一切的付出目前仍无法进行量化,确定其工作量[6]。
2-BL系列有效教学设计模式在中医高等教育中的应用
以上-BL系列有效教学设计模式目前在中医高等院校的多门课程及专业均有开展。鉴于-BL系列教学设计模式各有利弊,尤其结合各校及各课程本身的特点,具体实施形式应各取所长、因课程特点而异,总体来说如中医基础类课程(中医基础理论、中药学、方剂学)在教学过程中始终围绕着以记诵基本知识为教学及学习的主要目的,在教学设计方面就更应以教师的启发式讲授知识为主,适合应用-BL系列中LBL或LBL+PBL的模式,突出教师的教的基础之上,结合着问题的提出具体解决实际问题,将会化繁为简,如中医诊断学课程中,在学习脉诊这个重点内容的过程中就可以采用LBL+PBL的设计模式,因为脉诊的内容对于大一第二学期的新生来说既难以理解、抽象,又无具体的临床体会,故在教学设计中可以先采用LBL,即以教师的讲授为主,具体而详细地交代临床常用脉象的特点、诊脉时的注意事项及其临床意义,继而在学生对脉诊有了初步且系统的认识后再采用PBL模式,即教师按照课程目标抛出关于脉诊的具体问题,学生在实训室结合着脉诊类仪器的实际操作进行研究和探讨,将之前教师讲授为主的知识内容更加内化、巩固为自身容易理解接受的知识。中医临床经典类课程(伤寒论、金匮要略、温病学)及中医临床类课程(中医内科学、中医妇科学、中医外科学等),由于在学情方面学生已有了中医基本理论知识的储备,授课过程中以中医临证思维的培养作为教学的主要目的,在教学设计模式的选择方面就可以应用PBL、TBL、PBL+TBL、或PBL+CBL双轨式教学模式。如《金匮要略》中第九篇胸痹心痛篇的“胸痹心中痞,留气结在胸,胸满,胁下逆抢心,枳实薤白桂枝汤主之;人参汤亦主之。”原文中的2个方证是临床常用经方,是学习重点。针对学生的学情分析得知,三年级的学生对于中医基本理论和中药方剂已然掌握,本条文中的枳实薤白桂枝汤是由前次课学过的瓜蒌薤白白酒汤演化而来,人参汤的组成及功效特点在方剂学中学习过,所以对于这两个方证学生并不陌生,而是在对胸痹心痛气滞不通的具体临证思维方面缺少训练,因此可以考虑在教学设计模式方面采用CBL或TBL+CBL双轨式或PBL+TBL+CBL复合式教学模式,充分结合各教学模式的优势,使学生完全主动地将学过的基础知识和延伸的、前沿的相关知识灵活运用于分析、解决实际临床问题,将在CBL中的case及PBL中的问题、TBL中的形成性评价有机地结合起来,立体地将仲景在诊治胸痹心痛的临证思维呈现在学生面前,不再是单纯的、空洞的知识传输,学生的学和教师的教真正构成了中医临床类课程的有效教学课堂,真正达到预定的教学目标和学习目标。
高等教育教学相关知识范文5
关键词:高等教育;本科教学;教学质量;途径;思考
作者简介:戴世英(1964-),女,山东莱阳人,沈阳工程学院教务处,统计师。(辽宁 沈阳 110136)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079(2013)20-0033-02
教学质量是高等教育的生命线,是高校生存和发展的根本,育人是高校永恒的主题。随着高等教育的大众化,我国高校的教育思想和办学理念进一步更新,形成了服务于地方经济与社会发展的格局,并正在逐步完善与地方产业结构调整相适应的学科专业结构。但随着招生规模逐年增加,我国高校普遍显现师资力量不足、专业结构不尽合理等问题。要解决这些问题,实现高等教育的可持续发展,高校还需在发展过程中审慎地处理好需求与可能、眼前与长远、规模与质量的关系。如何才能确保高校质量、规模、效益协调发展,这是一个值得思索的问题。
一、高校教学质量的内涵
提高教学质量、加强内涵建设是高校永恒的主题,更是高校需要面对的主要抉择。高等教育要可持续发展就要处理好质量、规模、效益之间的关系,狠抓学科建设和专业建设这两个关键,提升内涵,增强实力。
1.高校本科教学质量的内涵
1998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第16条规定:“本科教育应当使学生比较系统地掌握本学科、专业必须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掌握本专业必要的和相关知识,具有从事本专业实际工作和研究工作的初步能力。”从1980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第4条规定中不难看出,“本科”特有的规定性就是大学本科教学所固有的研究性和创造性,这是高校本科教育固有的特性。
通过对本科“内涵”的分析,可以看出高校本科教学质量是指教学科研活动及其结果中固有的学生和社会需求获得满足的程度。
2.高校教育教学活动的目标
高校本科教学活动的最终目的是学生和社会需求的满足,那么本科教学活动的目的和要求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社会对学生综合素质的要求体现在企业对学生适应工作能力的满意状况;学生对课堂教学的需求;高层次教育对低层次教学的要求,即高校中较高层次的硕士教育对本科教学的要求;我国对于高等教育的法规对课堂教学的要求。
高等教育的教学质量具有其“特殊性”,特殊在学生这个“消费群体”,他们既是知识的承载者又是教师教学活动的“产品”,他们既参与教学实践又是教师教研活动的“客户”。这在很大程度上表明了增强高校教学质量的困难程度和高等教育教学的复杂性。诚然,高等教育质量的高低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能否满足以上四个本科教学的目的和要求,提高教学质量就是要提高这四个方面的满意度。
二、高校教学质量的缺失及原因分析
高校扩招后,教学质量下滑问题凸显,如果不能及时处理会使高校教学质量大幅下滑。但高校的教学质量又与教师上课的积极性、学生的学习态度和高校的实验实习基地等配套设施是否完备等因素有关,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缺失:
1.与市场需求脱节,专业设置存在问题
由于高等教育的内容受相关法规的约束,导致了教学内容与社会需求的不匹配。主要表现为:一是专业设置与社会发展的不配套。大部分专业延自于20世纪60~70年代,与现代社会需求不适应。二是专业类同严重。在不同的发展阶段,社会对各种类型的人才需求是不同的,而我国的高等教育忽略了社会实际需求。三是专业设置迟滞,学校自不足,学生无法自主选择专业。这样就导致了学生无法按照自己的意愿去选择感兴趣的专业,就会使部分学生在课堂上不积极配合教学,从而导致教学质量的下降。
2.不合理的课程安排造成学生动手能力差、知识面窄等缺陷
课程是教学的核心,课程体系是高校教学质量提高的保障。目前高等教育自身正处于不断完善的改革时期,很大一部分课程体系都不尽完善。突出表现为课程结构的安排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主要表现为:课程总量不足,门数太少;课程结构不合理,公共课程安排过多,专业课程的重要性相对不够突出;教材老化,无法反映当今社会科技发展的最新成果;课程之间关联很少,知识分割严重,忽视了不同课程知识间的综合;汉语和英语的“不平等”对待。这种态势不能为学生提供更多种的选择,学生的知识难于拓展,既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也不利于培养创新精神和动手能力,更无法满足创业和就业的需要。
3.教学方法存在问题,“满堂灌式”教学,启发性不足
课堂教学是高校教学的主要模式,同时也是高校改革的核心问题。把教学过程单纯理解为知识传授或知识传授加能力培养的过程,在教学时采用以教材、教师为中心、满堂灌的方式已经被证明不能适应新时期的教学要求,课堂教学改革任重而道远。首先,高校减少了助教岗位,本科生一毕业就独立主讲课程,有些刚毕业的新教师一上岗就被安排2、3门课程。其次,教学环节的质量标准淡化了,大班上课、不布置作业、没有辅导答疑、论文抄袭现象频现。再次,在扩招大潮中进入高校的学生,自身缺乏学习目标,学习动力不足,学风滑坡。以上情况如不采取措施马上解决,对高等教育的健康发展会产生不利影响。
4.教育理念存在问题,注重知识传授,忽视素质培养
目前在高校中依然存在“重知识传授、忽视素质教育、重智力发展、忽视非智力因素”的现象。这种情况的发生是高校在教育理念上出现了偏差。由于过分强调教师应该在课堂教学中大量地向学生传授专业知识,恰恰忽略了教育教学的探索性,进而使非智力因素如兴趣、态度等被忽视。课堂是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场所。教师按教学计划上课,过程严谨,内容紧凑,使得授课成为机械性的程式。教师的作用不是激发学生的自主求知欲,却为学生提供正确的、统一的结论,导致学生的思维转向为定向思维。试问这种缺乏生气和乐趣的课堂模式怎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三、高校提高教学质量的对策建议
针对本科教学工作中存在的缺失,提出如下对策建议:
1.掌握高校专业设置的指导思想以及时空拓展
首先,因为专业教育是高校反哺社会的主要模式之一,所以专业的设置就必然要顺应社会的需求;同时高校还应具有引领社会发展的职能,必须研究并把握社会需求发展的规律性,使专业设置具有一定的前瞻性;同时专业的设置还应考虑学生的爱好和就业需求,以利于学生的个性发展。面向未来、面向市场、面向学生应是当代高校专业设置的指导思想。其次,专业设置的时空拓展要把握好。入学后学生专业定向的推迟是目前各国高校中较流行的趋势,我国大部分高校也是如此。但专业定向的推迟对高校的师资和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是所有的高校马上做得到的。专业设置空间弹性和时间弹性是互补的,我国高校在专业设置空间方面有了较大拓展,学生转专业有了一定的自由度,但很多学校由于办学条件的限制现在还难以做到。专业设置空间保持一定的弹性,有助于未来更好地适应人才培养模式的变革和创新。
2.完善课程体系,强化课程建设,树立全新的课程观
课程安排的完善必须要有一个新的课程观。作为人才摇篮的高校,要做的不仅仅是传承知识,更主要的是拓展学生的知识面。作为学生不仅要回报社会,重要的是促进社会发展。因此,高校要构建一个有利于学生综合能力协调发展、有利于培养学生动手能力、自主创新能力全新、优化的课程体系。
一个课程体系是否科学合理与高校培养人才目标的实现和培养质量的高低有直接关系。课程体系构建是否科学一方面要考虑学生的知识构架是否完善,学生的综合素质是否提升;另一方面还要考虑是否有利于今后学生个人职业规划的实现。基于高校课程体系的现状构建一个科学合理的课程体系。首先,各门课程的安排比例要合理。既要狠抓专业课建设,又要抓思想道德建设,同时对于计算机操作技能、英语水平、语言表达能力要着力培养。其次,要注意更新课程内容,协调不同课程之间的知识联系。最后,要保证各门课程知识间的衔接和递进关系。只有构建了完善的课程体系才可能培养出发展全面的、创新型、高素质人才。
3.转变教学理念,重视互动式教学
教学方法是指教师为实现特定的教学任务、完成既定的教学目标所采用的各种手段和方式方法。恰当的教学方法可以促使教学质量大幅提高。首先,课堂上教法的变革需要教师有广博的专业知识,丰富的课堂教学经验,需要创立新的教学观。另外,教师的职责既是“教书育人”,更为重要的是对学生“素质、品格”的塑造。其次,课堂教学的目的是传授学习方法,树立新的师生观、教学观,决定了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作用,逐步形成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模式,使课堂教学活动向知识传授与问题探索相结合的互动型转变。课堂上教师要精心设计,激发学生对知识的探究兴趣,分析特点,找出解决问题的思路,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提高自主学习和创新能力,使教师真正成为学生的引路人,也使得教学活动更有效率。
4.转变教育理念,指导教师认识到学习兴趣的重要性
在创新人才培养过程中学习兴趣发挥着重要作用。目前各高校都在进行创新人才培养的探索。只有教师的教育理念进行彻底变革,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充分发挥非智力因素的作用才能使创新人才的培养得到落实。学习兴趣的培养也是素质教育实施的客观要求。知识能够影响一个人素质的形成,但没有非智力因素的介入,科学知识无法为学生所掌控。体验、愉快的教学模式所以备受学生推崇,在于它既可以使学生享受到求知的乐趣,又可以使学生亲身体验一种教学模式。同时学习兴趣与学习志向也是紧密相连的,所以,高校教师应结合实际情况引导学生进行合理的职业生涯规划,督促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激发他们的兴趣,使学生更加刻苦地学习专业知识。
四、创新高校本科教学质量管理
1.运用现有教育技术,创新教学管理方法,提高高校教学质量
在教学管理活动中,运用现代化的教育、信息技术,以高等教育发展规律为平台,结合教学管理原则,运用科学的管理方式,进而达到提高本科教学管理水平的目的。首先,高校要加强多媒体教室、校园网、电子图书馆等现代化教育设施的建设,彰显校园内数字化教育教学环境,构建完善的教育管理系统,方便广大教职员工和学生学习使用。尤为重要的是,通过校园网络的建设强化教学管理决策系统的构建,达到教学管理的动态化,进而使高校的教学管理更加规范化和制度化。
2.创新高校教学质量监控和保障体系,促进高等教育的可持续发展
教育管理部门要建立行之有效的高校本科教育质量宏观监测和评估机制,不定时地开展本科教学工作的检查、评估,优化过程控制,深化教学管理的改革。同时针对高校本科教学质量进行监测和指导,规范和引导用人单位对本科教育人才培养质量的评估活动,提高本科教育教学质量。
创新高校本科教学质量要符合我国高等教育的实际,在遵循高等教育自身发展规律的基础上不断进行管理机制的创新,顺应高校改革发展的方向,使高等教育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
五、结束语
本科教学质量是高校教育体制改革的核心内容,对高等教育的质量有很大影响。在我国毕业生供给与社会需求错位的大环境下要深刻反思本科教育教学中存在的弊端。当前,只有继续加强教育教学改革,更新教育理念,大力加强高校教师队伍建设,才能促进高等教育规模与质量协调发展。
参考文献:
[1]孙忠梅,李振华.大众化时代本科教学质量管理创新[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9,(10).
[2]白春燕.对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现状的分析与思考[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09,(5).
[3]孙元宾.关于新建本科院校如何提高教学质量的几点思考[J].湖南商学院学报,2009,(11).
高等教育教学相关知识范文6
【关键词】:互联网+;腾讯课堂;临床医学概论教学;作用;创新策略
【中图分类号】R42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783(2020)08-24--02
随着网络技术的迅猛发展,计算机纷纷进入千家万户,在接收大众信息的同时,高校也紧追潮流,争相与高校教育联系在一起。当然,如何开展好互联网与教育教学的有机融合是当下主要的研究工作。此时,腾讯课堂应运而生,引起了社会广泛关注,它给高校提供了一个广阔的学习平台,让学生可以足不出户就可以学习课堂上的知识。高等教育学校正顺应当下发展需要,全速推进临床医学概论教学改革创新,对互联网背景下腾讯课堂的认识需要不断加强,积极寻找其中的优势和不足,多方面考虑,争取探寻出一条与时俱进的可操作的教育道路,从而为学生临床医学知识的提高打下扎实基础,为我国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奠定基础。
一互联网背景下腾讯课堂对临床医学概论教学的作用
随着互联网概念的提出,各种新型网络平台逐渐涌现,其中,腾讯课堂以其独特优势脱颖而出,他是腾讯推出的专业在线教育平台,聚合大量优质教育机构和名师,下设职业培训、公务员考试、学校教育等众多在线学习精品课程,打造老师在线上课教学、学生及时互动学习的课堂[1]。诚然,对于临床医学概论教学来讲,腾讯课堂有着多种多样的指引作用。
1.1提供多元化教学方式
在传统高等教育临床医学概论教育中,其教学空间存在很大局限性,学生们在封闭式学校课堂的环境中学习,在临床医学概论规定的课时下严格执行,学生们接纳课程的时间也是一成不变的,当然,教学内容往往单调乏味,学生很难听懂,更别说更好的运用于临床实践了。结合学校、学生实际情况,将网上的腾讯课堂与高等教育学习临床医学概论有机融合,很大程度上给教学提供了多元化的教学方式,摆脱固有思维及以往一成不变的渠道,实现线上线下联动,为学生提供便捷化的教育资源,学生可根据自己时间安排接收课程,也给教师提供了便利,有效提升了教学质量。
1.2提供多样性的教学资源
在传统的校内课堂教学中,主要是教师通过自己的肢体语言或数据描述,指引学生进一步学习,对于临床医学中一些解剖图谱、人体构造以及一些必要的动图往往只能靠老师纯粹的语言描述,致使学生缺乏直观的想象,总是处于被动的一方,导致学生积极性不高,如此恶性循环。但互联网技术的普及,腾讯课堂能够上传临床医学概论中大部分的图谱,学生的积极性明显提高,师生互动、课外交流的现象屡见不鲜,更有甚者,学生们对自己感兴趣的章节自行下载学习学习资料,作为课堂外的补充学习,学生的主动性得到了提高,师生关系更加融洽。
1.3提高多方面的创新能力
以前的高等教育教学具有很多弊端及局限性,往往单调乏味,涌现出的问题也参差不齐,教师教学的重点往往会放在知识的灌输,一味的追求数量,而忽略了质量,尤其是学生创新能力的锻炼,严重阻碍学生的长期发展。腾讯课堂的兴起,在上课时,老师可借助有趣的网上相关视频以及附属医院相关的教学视频,增加学生对相关知识点的理解,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自主学习,遇到问题或者不懂的知识点时学会先自己查阅资料或者同学之间沟通探讨,这样便在很大程度上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以及高效的创新思维。
二互联网背景下腾讯课堂临床医学概论教学创新策略
2.1更新固有教学思维
医学科高等院校教育体制的创新,最重要的就是要逐渐更新固有教学思维,改变传统传授模式。具体表现在两个方面。其一,在目前网络技术高速发达的今天,高校对于临床医学概论的教学应着重加强网络资源的利用,积极转化思想,将腾讯课堂应用到临床医学概论的教学中去。其二,腾讯课堂的逐渐应用推广,医学类高等院校逐渐转换原先以自身为主导的教学思想,全面凸出学生在教学的主流身份,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动性。比如,在临床医学概论四大生命体征测量部分,积极引导学生观看四测具体操作视频,然后鼓励学生利用家庭常用体温计、血压计、计时器等医疗设备对自身、家人展开实践工作,同时关注在外界因素改变的情况下,如运动后、情绪紧张后、饮热水后的体温、脉搏、心率、血压的改变,注意早晚监测,判定不同刺激因素作用下生命体征的变化,在操作过程中如果遇到问题,可以與同学、老师展开线上讨论,最后与课堂学习的理论相结合,增加学生的学习自觉性。
2.2完善教学管理体系
“互联网+”腾讯课堂临床医学概论的开展,离不开完善系统化的教学管理体系,离不开充足的教学管理资源。其一,医类高等院校应努力从目前临床医学概论教学现状出发,结合自身实际需要,设置完备系统化的临床医学概论教育课程,注重腾讯课堂各个亚设备的开发利用,推陈出新,建设多样化的教学内容,提高教师的教学质量同时也改善学生的学习能动性。其二,注重新型网络课堂的建设[2],以腾讯课堂为平台,促进网络教师的开放层次,让学生有充足的网络数据材料自主开展学习并对课堂学习的内容及时巩固复习,线上平台的构建,师生互动更加紧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