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对化学专业的认识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对化学专业的认识范文1
〔关键词〕简笔画平面化程序化和符号性线条
一、简笔画定义
绘画是一种造型艺术,任何形式绘画不管其具象还是抽象,都有形象直观特点,南齐谢赫在他著名“方法论”中也提出“应物象形”绘画法则,简笔画也不例外,但简笔画在表现物体形象时主要反映的是景物、人物或动物的主要特征。作为一种艺术风格,在今天其独特的形态语言,对学生审美能力和美感意识的提高十分有益,是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必须掌握的重要技能之一。
简笔画以线条简洁和突出物象特征的绘画形式被运用于其它绘画上,反映出特定文化背景下人的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如从古代岩画,南宋梁楷的“减笔”以及“古希腊瓶画”,野兽派画家马蒂斯人物画,这些都有与“简单”风格相同之处。但简笔画作为一种文化现象,就其产生发展的痕迹,我们可以在法国漫画家麦卡嘛努斯漫画作品可以看出延续至今的简笔画特征[1]。为了准确阐述简笔画概念,我们把简笔画与其他画进行比较,或许能得到一个全新的认识:它不同于写实画种(简笔画注重绘画符号性),又不同于图案(以装饰设计为目的)它既有风俗画情趣,又有漫画中人物性格夸张特点,但不是以幽默见长的绘画,是一种介于漫画和风俗画之间的一种画法,因而生动活泼、形简意赅,是人们喜闻乐见的一种绘画形式。
二、简笔画造型特点
(一)平面化
在绘画中不管把物体表现得多么立体、多么有空间感、多么逼真,但在实际操作中最终还是离不开平面形上长和宽的限制,因此在作画时以平面形作为塑造对象相对简单。在学前教育专业简笔画中表现基本形大都是把立体空间结构转换为平面结构(主要只表现一个面的图形较充分被学生所掌握和应对象结构特点的角度和倾向,简笔画总是按照这个原则进行选择和设计来作出实际识别物体的标志。没有空间,没有透视来表达最简形象,这样所概括出的形象决不是各种物体的标本图解,而是对自然形象的再创造。因此,尽量用平面图来表现物象(这从高更到马蒂斯的作品中都可以看到他们用了平面化方法来确立变形画面),一方面,在画面上只表现高度和宽度,反映物形感觉,如“用线画一个圆圈,表示球的平面概念,这种儿童式涂鸦未免原始,却是绘画抽象形态的端倪。作为形式符号性构成形象,输入情感手段是绘画的抽象因素,也是艺术形式的实质”[2]。另一方面,在平面图上表示透视,如在法国马蒂斯的绘画和凡・埃克作品中可以看到,“平面上表现景物是不能表示实际距离的,画中各对象都获得一个靠近前景、一个隔远背景这两部分,又通过中间部分连接一片”(汪流《艺术特征论》)[3]。把画面近、中、远这三层次相互重叠,用不同形状,不同线组合起来,这种三度空间透视舍弃方法是平面性表现绘画特征。尤其在简笔画情景设计中,一般采用平面构图形式,注重形象在画面上下、左右空间位置和大小、比例、特征,承载它在画幅中的占有和分割,以突出中心,参差变化,多样统一,平衡稳定等把不同物象,不同空间景物统一描绘在同一画面。如以人为主场景,可从主体人来入手,再衬次要人物,最后添环境、道具来烘托氛围丰富画面。
(二)符号化、程序化
由于简笔画已形成各种程序化“格式”,其组合各种物体符号也变得多样性,但其立体元素还是以平面几何形体和常用线型相对规范化,因此在表现物象特征时,用最能表达物象优化形式图像符号来概括大千世界。
2.几何化反映与我国原始图腾构造同属一源泉。这从出土的陶器上的线画和甲骨上的文字可以看到传统民族图式抽象概括和简化,是一种理智和情感思维的过程。古人在创造生活用具的同时创造了点、线、面、方、圆等造型因素可以看到几何图像来组合描绘对象。正如马蒂斯说:“细节降低线条纯洁度,损害情感强度,因此我们拒绝细节”,又说,“我不能用一种奴隶方法照抄自然,我们必须解释自然,并使他服从于绘画精神[4]。”今天我们在最初学习简笔画时就有人认为原始人们能用一些简单符号,表现自己意图,现代人的发展好像也在追溯一些简单符号表达自己的意图,追溯一些原始东西,但关键是各自表现形式不同;因为人类早期的绘画只是通过自己在平面范围内通过自己的主观感觉表达形象,带有象征性概念。我们现在的视觉艺术表现空间随着时代的发展不断变化,人们审美观念的提高在表现客观物象时候虽也以常见点,线,面等符号组合概括,简化对象。但有的物象需要人的主观性和再现物体的统一,有的以意象美学表现;还有面对对象有的受到透视和体积的限制,只单纯描绘外形的轮廓线,存在在物象之间的“隐形”―――基本形,却无法在视觉心理上形成,诸多的性质和内涵以及单调的造型古人还有许多缺陷。现在我们随着思维能力的提高,再现客观对象时可弥补这些方面不足,我们要不断追求表现新的形式,从而做到形象的可识性、示意性的视觉世界。
简笔画作为一种形象化教学手段,学生不但需要学习高度概括不同物象的能力,更重要的是掌握一定的“格式”作为固定基本形作为形象的一部分保留下来,使人们便于识别、记忆和操作,即将其类似物象相对固定几何纹样(包容性)。这样可以使学生更快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这种技法。但这种格式与素描写生时作为打形借助辅助线固定下来一样,但随着明暗的表达和深入,这些格式逐渐在画面消失,而简笔画始终都保留下来这种格式。这与西方的现代艺术沿用塞尚的名言:“要用圆柱体、圆球体、圆锥体、球体、方体去处理自然形态……”,来表达新知有相识之处。如图:我们把动物的身子可以画成同一种图形(就是用同一种造型模式),然后添加不同动物细节特征就可以表现不同形象的动物。这个规律就是从观察动物形体结构整体出发,选择最符合其类型和符号语言来塑造其形象;又比如画人物可把人物头部画成圆形,同样的上身通过四肢画成直线,弯曲折叠可以模拟不同人物的动态形象。中国画“十八描”作为传统人物线描造型,训练中当做范本来临摹,就是因为其有风格较成熟的“程式化”。但是由于学前教育专业简笔化程序化、符号性特点很强,具有逆向性容易限制人们的创造能力,不少儿童画人凭靠记忆,只有人的概念,不注观察不同人的特征,对观察对象没有区别和识记。因此我们有必要进行视觉形象教育,要对形象特征提炼,要在对比中找规律,突出典型个性。比如画人的不同表情,只要抓三条线的变化就可控制,两条眉线,一条唇线就可以。从发式、头饰、可以区别人的性格特点;头和身躯差异可区别年龄;鼻子引导方向;服饰区别职业;如在画动物时抓住形象特征:耳朵长的尾巴一定短(如兔子、猪、大象等),反之对耳朵短的动物尾巴一定长(如松鼠、狐狸、马牛羊等)。因此我们要学会表现程式,运用程式……。
(三)线性应用
简笔画为了塑造物象需要,主要也是用线作为强化物象美特征形状为基本要素。通过用简洁线把物体表象转化为简面绘画,并在熟练掌握物体形象特点基础上概括取舍对象、色彩、光影、块面来积极探索线与形象美结合的简洁运笔程序,充分体现线功能。“线和形愈是简练就愈富有美和魅力,相反往往是任何只顾到形局部,使局部彼此松散无力,而结果一定会把形弄得支离破碎”[6]。同时,利用线前后互让,重叠等手段和方法来表达线的空间。这在古埃及艺术有许多代表作品,并通过线形状、节奏、韵味,如直、曲、折、疏、密、粗、细给人们心理直觉感受,使之具有较丰富的艺术内涵。
艺术风格的演变,时代的更替,人们审美观念、思维能力的提高以及文化的发展,绘画的视觉空间也不断发展变化。从原始的简单到盛唐的写实,一直到现在写实性的出现近来西方现代艺术的抽象追求,又近一步走上了由繁到简的探索。简笔画作为一种风格,即使现在有人在形式上用粗线来代替,明暗和色彩来补充,但要始终保持其“简化”的造型特点,这是不可忽视的。
我们设想在高师学前教育课程设置训练时结合皮影和剪纸等民间美术的分析和鉴赏,引导学生从民俗文化活动中理解民间美术的性质和特点。同时,重视渗透一些审美知识,培养审美情趣,创新意识,并根据不同年龄儿童理解图画的心理特点和视觉经验,建立以临摹为主变为从写生改为改写再创编等训练程序来开拓学生创造性思维,并进一步完善简笔画绘画语言。(责任编辑晓芳)
参考文献:
[1]周兰平.动漫的历史[M].重庆:重庆出版社,2007
[2]浙江美术学院.新美术[J].杭州:浙江美术学院出版社,1993
[3]汪流.艺术特征论[M].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1984.
对化学专业的认识范文2
关键词:食品理化大实验;教学改革;现代教学模式;实践能力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35-0238-03
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是一个集理、工、农等学科的相关知识为一体,边缘性和综合应用性极强的交叉学科,要求培养的人才既能从事技术开发、也能参与产品研发和企业的技术改造。近年来,开设综合性设计实验已成为各高校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优良素质的有力手段,对提高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等起到重要的作用。为适应高校的“3+1”人才培养模式,并进一步提高我校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我们开设了食品理化综合大实验并进行了教学改革,主要从整合实验教学内容,优化实验教学方法,实验内容与科研紧密结合,重视学生自主意识和综合素质的提高等方面加强食品理化综合大实验教学改革,以全面提高学生的专业素质,科研能力,培养学生设计实验,分析创新的能力。
一、基于“3+1”培养模式,整合实验教学内容,开设综合性实验项目,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为适应首都建设世界城市和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需求,为首都经济社会发展培养一批高素质的应用型复合型人才,更好地满足首都社会新农村建设和都市型现代农业发展需要,我们在食品专业人才的培养过程中加强实践教学,增加综合性、设计性实验以及自主创新性实践环节,构建科学合理、注重实效的能力培养体系和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实施理论学习和实践密切结合的“3+1”人才培养模式。“3+1”培养模式中的“1”就是学生必须要参加“3+1”中累计一年的实习时间,累计一年的实践教学可以包括前三年累计的课程实习、参加人才培养基地的毕业实习和就业实习,其主要目的就是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为适应这种培养模式,我们在食品理化检测综合大实验的实践中尝试教学改革,将食品理化综合大实验作为一门独立的课程进行教学,整合实验教学内容,开设综合性实验项目,实现教学与科研相结合,与理论教学相协调,又相对独立且具有独立学分的实验课程体系,并且通过开设综合性、设计性实验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验综合能力。我们在食品理化综合大实验的实验内容安排中以教学大纲为准则,通过一个个系列性、综合性大实验的实验项目将教学大纲要求掌握的实验技能有机的联系起来,与生产实践紧密结合,提高学生的实验兴趣,保证基本技能的训练,适应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比如设置一次题目为乳品中三聚氰胺检测的科研实践,其中不但包括了取样,样品的预处理,样品中三聚氰胺的提取,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样品中三聚氰胺等多个实验内容,而且将这些实验内容有机的联系起来,形成一个独立的科研小课题,既训练了学生的实验操作技能,同时发挥学生主动性、积极性、独立性和创造性,通过整个实验过程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实践能力与科研素质,此外,这种小科研课题一般贴近生产和生活实践,能极大地提高学生参与实践的兴趣。
二、在实践教学中引入现代教学模式,优化实验教学方法,科学考核实验教学,建立和完善实验教学体系
传统的实验教学重理论轻实践、重知识轻能力的教学模式越来越不利于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培养,实验教学的考核也不科学。为了适应现代化教学模式,我们对食品理化综合大实验的教学模式进行了优化改革,引入了现代教学模式。在实践教学过程中,充分发挥教师主导作用,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和业务水平,同时注重学生的学习主体作用,引导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主动开展自主式、体验式和协作式学习,让学生真正参与到实验过程的每个环节。为了提高实验教学效果,我们在实践教学中注重开展将现代教学模式中的讨论教学模式引入实验教学,老师在每次实验过程中对出现的各种问题随时组织学生进行讨论并找到解决方法,每次实验结束时,老师与学生进行深入的讨论,要求各实验小组汇报自己的实验结果,让大家互相比较实验结果,鼓励学生自己对本次实验中的各个环节出现的问题进行回顾和讨论,并提出改进措施,最后对每次的实验教学进行总结,通过这种互动式讨论实验教学模式提高学生在实验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了提高实践教学的效果并能科学考核学生在食品理化综合大实验中实践能力的提高,我们将食品理化综合大实验作为一门独立的课程进行教学并进行单独考核和记分。实行过程考核和终期考核相结合的全程考核机制,坚持教学效果的过程评价和总结性评价相结合,以提高学生的实践教学实效。考核成绩由实验报告成绩、平时成绩和实践操作成绩几部分构成。实验报告的撰写是提高大学生科研能力和科研性思维的重要手段,学生把实验目的、实验方法、操作过程和实验结果等实验资料经过学习、思考、整理和分析,写出完整的实验报告,通过这个过程,学生会对实验过程有更进一步的理解,并为毕业论文的开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平时实验考核主要是老师根据学生在每次实践过程中的实验操作等实际表现给出合理成绩。食品理化综合大实验的实践课程学习结束后会设置独立的实验操作考试,学生随机抽选实验项目并单独完成,老师根据实验项目中的各个得分点进行打分。通过三部分成绩的全面考核,综合大实验的实验成绩能准确地反映学生实践动手能力和科研能力的提高,提高实践教学效果。
三、实验内容与科研紧密结合,提高学生的科研能力,为今后的工作打好基础
为了提高实验教学质量,我们以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农产品有害微生物及农残安全检测与控制北京市重点实验室为科研平台,充分利用科研平台的高新仪器和成熟的科研方法,同时将科研思想、方法和技术引入实验,科研与教学紧密结合,将教师的科研课题应用于实验教学当中,在实验训练中融入科学研究的理念,让学生通过教师指导下的自主学习和实践研究工作,在食品理化综合大实验中参与一些科研题目如食品中兽药残留的检测,食品中农药如有机磷农药残留的检测以及食品中重金属元素的检测,除了进一步学习食品科学的专业知识、掌握食品实验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外,还能让学生感受科研过程,了解科学研究的一般方法,熟悉不同科研项目中包含的不同科学实验方法和思维方法。实验技术应用中将一些较为新颖而有效实验手段如高效液相色谱法、气相色谱和质谱等方法都应用到食品理化检测实践教学中,兼顾了食品理化检测实验的基础性、实用性和科学性。这种将实验设计、实验方法和实验技术融入到解决实际科学问题过程的实践型教学方法,使学生对食品理化检测实验的设计、实施、实验方法的实际运用、实验中出现问题的解决、实验结果分析处理方法等实验过程中的关键点和重要问题有深入的理解,培养了学生综合运用食品理化检测基本实验技能的能力,使学生养成科学思维和独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我们通过食品理化综合大实验的教学实践和教学改革,将第一课堂的实践教学活动全面纳入实验和实习教学体系,减少了验证性实验的比例,提高了综合性、科研型、创新性实验的比重,并且通过开设综合大实验大大提高了学生对实验的兴趣,在验证理论的基础上加强了实验技能,有利于养成科学的实验作风,提高学生的科研创新能力,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参与构建与首都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应用型复合型人才培养体系。
参考文献:
[1]张美玲,杨虎清,周存山,等.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构建研究初探[J].安徽农学通报,2009,15(16):220-221,230.
[2]李玉萍,周春丽,苏伟.生物综合大实验课程体系构建与科学素养的培养[J].江西食品工业,2009,(04):15-17.
[3]覃广泉,蔡马,张伟锋.生物化学模拟科研型综合大实验教学模式[J].高等农业教育,1995,(4):55-56.
[4]黄刚,钱微,张里,等.以建设实验教学示范中心为契机全面加强高校实验室建设[J].重庆工学院学报,2006,20(11):161-164.
[5]章玲,王小燕,宋云龙,等.基于创新能力培养的实验训练体系的构建与实践[J].基础医学教育,2013,15(3):269-271.
对化学专业的认识范文3
参照国内各级各类院校环境科学专业的基础化学课程内容体系及多所院校的教学计划,[1-4]考虑环境科学专业后续环境化学、环境监测、环境工程学等专业课程的内容,结合我校实际情况,我们将环境科学专业的基础化学类课程分设为现代化学基础及分析化学两门课程。现代化学基础分两个学期完成,理论课时共计136学时。课程的学科内容包括现代无机化学、物理化学、有机化学等。通过对化学热力学、化学动力学、化学平衡、化学反应的基本规律、物质结构理论、胶体和表面化学、环境科学相关的重要元素及其化合物、有机化合物等基础知识的学习,学生可以了解现代化学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技能;学生学习后能以化学的观点、思维方法和研究方法,激发创新意识,在未来实际工作中以化学观点观察物质变化的现象,对一些涉及环境科学及生活、社会实际的化学问题,具有一定的分析、解决和创新的能力。
分析化学单独设课,其一,是因为分析化学素有“科学的眼睛”之称,是环境科学甚至其他任何与化学相关的学科进行科学研究的基础,学生打下扎实牢固的分析化学基础是非常重要而必需的。其二,分析化学的课程特色主要是“量”,与其他基础化学相比较,更强调“量”的概念,以及相应的思维方式和理念。系统学习这门课程可促使学生掌握分析化学的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结合实验牢固树立准确“量”的理念,并掌握获得准确“量”的正确操作技术。这是环境科学专业的学生进行专业科学研究以及未来的工作中必不可少的基础。其三,分析化学也是学生学习后续的专业课程环境化学、环境监测的重要基础。采用上述课程结构体系,避免了教学内容的无谓重复,节约了大量的教学课时。同时也使一些环境科学专业非常需要的化学知识如胶体化学、表面化学、电化学、分析化学等得到了加强。
二、教材改革
教材是教学内容的载体,一本好的教材能使学生提高学习的兴趣,便于理解和掌握知识。但目前国内还没有完全与我们的现代化学基础课程教学体系相配套的教材。针对上述情况,在教学过程中,根据环境科学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及特点,结合本校的课程结构体系,我们对选用的教材内容进行了适当地删减和补充,采取了教材为主,补充讲义为辅的使用方式。目前选用胡忠鲠主编的《现代化学基础》作为主教材。但其中元素化学,有机化学两部分教学内容则结合环境科学专业的特点,编写补充讲义。元素化学部分侧重于讲授常见重要元素、重要污染元素及其化合物的性质,有机化学部分则系统地介绍各类有机化合物的物理性质及化学性质。对于有机合成则不作要求。通过上述调整后,课程教学内容的针对性和实用性得到了提高。
考虑到现代环境监测方法中经常需要使用仪器分析和检测的特点,我们选用了华东理工大学及四川大学化工学院编写的《分析化学》(第五版)作为教材。这本教材具有如下特点:一是教学内容包括了化学分析和仪器分析两部分,与我们的课程结构体系相吻合;二是该课程教学内容的编写注重应用,简化了某些公式的推导,加强了数据处理和仪器分析的内容,能满足环境科学专业的需要。
三、教学内容改革
目前,国内一些非化学化工专业的基础化学课程虽然在结构体系方面与化学专业相比具有自己的特点,但由于教材编写者基本都是纯化学专业出身,缺乏对相应学科的专业知识与背景的深入认识和了解,因此教学内容的设置基本沿用化学专业的内容,只是在深度和难度上作些调整,没有结合专业特点,脱离生产实际,学生认识不到化学知识在本专业中的应用前景与重要性,难以激发学习兴趣。针对上述情况,我们对环境科学专业的基础化学课程在教学内容方面进行了如下的改革:
(一)夯实基础,注重“双基”
扎实牢固的化学基础知识是与化学相关专业的学生学习化学知识进而将其应用于认识解决本专业问题的重要基础。因此,我们在教学中始终不渝地坚持为学生打下牢固的化学基础,注重基础知识、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的教学和应用。为达到此目的,我们有针对性地精选了近1500道与课程内容相关的习题,编写成课后练习集,让学生通过习题练习来巩固所学知识。
(二)结合专业,偏重应用
在重视基础知识、基本概念、基本原理的同时,我们注重选用大量环境科学中的实例来作为知识应用的案例,培养学生用化学原理和知识解决环境问题的能力。如表面化学、氧化还原与电化学、电解质溶液、化学动力学等章节的教学案例都选用了大量环境科学中的例子。又如元素化学部分,重点讲述若干和环境科学密切相关的元素,P区元素主要讲了Al,Si,Pb,N,P,As,O,S等常见或与环境科学密切联系的元素及其化合物的性质;过渡元素部分则着重介绍了Cd,Hg,Cr等污染元素,以及Fe,Mn等常见元素及其化合物的性质。再如,有机化学部分讲到苯基型卤代烃的性质时,以多氯联苯、二噁英等持久性有机污染物为例来讲,使教学内容变得结合实际、生动有趣。又如分析化学中的应用实例也都选用环境科学中的应用来讲,如高锰酸盐指数、溶解氧的测定、COD的测定、总磷的测定等。
对化学专业的认识范文4
自主学习是学生在大学阶段需要掌握的一个重要学习能力,对他们在将来的学习和工作都具有重要意义。这也是大学教师教育的真正意义所在,即“授予鱼不如授予渔”。而我们学校设立的生物医学工程专业是以生物医学电子为主要方向,强化学生的动手能力、设计能力和创新意识,培养具备生命科学、电子、信息、计算机技术的基础知识,能在生物工程、生物医学工程、医学仪器、医用电子设备、医疗信息技术及电子、仪器、信息领域等从事研究、设计、制造、应用和管理的复合型高级工程技术人才。因此,本专业所设立的专业课具有知识面广、交叉性强的特点,尤其需要学生能够具有很强的自主学习能力,将老师在课堂上传授的各种知识相互贯通,并理解。在生物化学课程讲授中,根据专业的特点,我们制定了如下方法来指导学生学会自主学习。首先,帮助学生制定学习计划。要求学生自己制定或在老师的帮助下制定一份合理的学习计划,需要详细列出学习内容和时间安排,该安排应该与教师上课内容一致,且学习计划应具有针对性。在给生物医学工程专业学生授课时,有一部分学生对生物化学非常感兴趣,也表示出希望在研究阶段从事生物专业的学习。而生物化学作为生物专业的必修课,也是生物方向考研的必考专业课之一。这样,我们专业所教授的生物化学知识是无法满足学生学习需要的。这就要求这部分学生需要制定更为全面的学习计划,除涵盖本专业的学习要求外,还应将生物专业的知识要求加入。而对于希望从事医学电子方向的学生来说,只需完成本专业学习计划即可。其次,将授课教师的联系方式和办公室地址公布,方便学生随时联系老师。最后,给出精品课程及网络课程的网上资源地址、主要参考书目及主要文献资料和主要实践资料,使学生能够更好地自主学习。在完成这些工作后,也要定时联系学生,对学生自主学习情况进行评价,让学生写自主学习自我总结评价,来评价他们的学习结果,使学生的学习能力得到提升。
二、在生物化学教学中引入创新实践型教学
生物医学工程专业是由其复杂的、庞大的知识体系交叉形成的学科,在教学中如何将各个课程融会贯通也是其教学的一个难点。而生物化学作为生物和医学共同的基础课,其授课的效果对后续课程的教授具有重要的意义。而创新实践型教学对该门学科的授课质量具有重要作用。这是因为生物化学就是建立在前人不断实验,并将实验结果分析总结形成理论的学科。所以,实验教学对教好、学好这门课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同时,想要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就需要在基础教学的基础上进行实践的锻炼和积累。我们针对实践型教学做了如下的工作。首先,设置了课内实验和专题实验。课内实验是在授课同时进行开设的,可对课堂学习的知识进行巩固和加深了解。而专题实验,我们一般开设在高年级,此时学生已经学习了大多的专业课程,而专题实验可将生物化学和这些专业知识融会贯通,进而增加对生化进一步认识,也锻炼学生动手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其次,让学生加入到课题研究中。如大学生创新项目,鼓励学生积极申报,并锻炼学生通过查找资料提出与生物化学有关的题目,并在老师的指导下写项目书、项目计划、实验方案,进行实验,最终写结题报告,发表文章。在这过程中,提高学生能力,对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进行了培养。将创新实践型教学与生物化学传统教学相结合,通过实践教学将学生从传统的课堂教学中拉了出来,走入实验室,运用所学知识来解决问题,让学生对学习的理论知识有了进一步认识,提高学习积极性。
三、结论
对化学专业的认识范文5
食品研究的主要对象如糖类、蛋白质、淀粉等都是天然有机化合物,食品加工过程中使用的各种助剂和添加剂如保鲜剂、香精香料、甜味剂、防腐剂等大多数为合成有机化合物。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主要培养食品的营养健康、食品卫生与安全性评价、食品质量控制及食品加工方面的专门人才。有机化学是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重要的基础课,有机化学知识的掌握程度将直接影响学生对该专业后续的食品化学、生物化学、食品原料学、食品分析等课程的学习。该校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近年来以高鸿宾主编的《有机化学(第四版)》作为教材,并根据专业特点,在教学过程中融入食品类与有机化学相关的知识及教学案例。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反映该课程有机化合物数量庞大难于记忆,有机化学反应机理和规律复杂不好理解,知识零散不好学习等。结合多年的教学经验,课程组对教材内容进行合理的优化,以官能团为主线进行讲解,并将各类化合物有机的融合在一起,将基本理论和反应机理合理的分散。使学生在掌握有机化学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的同时,理解所学知识与专业的结合应用。注重有机化合物分子结构和性质及结构与化合物性质之间的相互关系,各类有机化合物之间的联系及转化方式。将经典有机化学知识与食品科学特色知识合理的结合,如将动植物油脂内容在烃类中引入,将保鲜剂、香精香料、甜味剂、防腐剂的化学性质、合成及应用在相关章节中均做必要讲解。虽然涉及内容不够全面和深入,也是学生感受到有机化学课程对食品类专业的重要性。适当的增加食品有机化学相关内容,组织一些专题讨论,鼓励学生查阅相关资料后进行自由讨论,使学生理解有机化学知识在食品类专业的应用。
二、精选教学案例,培养学习兴趣
案例教学法是将理论与实际相联系,将本专业的相关实际问题精选出来,根据课程特点进行组织分析、讲解并探讨的一种教学方法。有机化学应用于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的教学案例很多。近年来,食品安全问题层出不穷,三聚氰胺、地沟油、增白剂、瘦肉精、塑化剂等给人类生命健康造成了重大威胁和伤害。三聚氰胺俗称蛋白精,是一种化工原料,添加到牛奶等食品中能提高蛋白质的检出量,但不等同于蛋白质。2008年7月至今已使1000多名婴儿患泌尿系统结石,危害极大。面粉中增白剂有效成分是过氧化苯甲酰,对上呼吸道和皮肤具有强烈的刺激性和致敏作用。塑化剂又称增塑剂,广泛用于高分子材料如塑料的加工,结构达百余种,某些结构类似于荷尔蒙,又称“环境荷尔蒙”,其中应用最广泛的是邻苯二甲酸酯类化合物。长期食用塑化剂会造成内分泌失调、生殖系统异常、甚至引起畸胎和心血管疾病,塑化剂污染目前已成为重大的食品安全问题。添加于食品中的增稠剂羧甲基纤维素钠和β-环糊精等,抗氧化剂叔丁基羟基茴香醚(BHA)、二丁基羟基甲苯(BHT)、叔丁基对苯二酚(TBHQ)、没食子酸丙酯(PG)等,防腐剂苯甲酸及其盐类、山梨酸及其盐类、对羟基苯甲酸的酯类等均为人工合成的有机化合物,不合理使用或滥用会对人类生命健康造成影响。将一些与食品密切相关的有机化学知识经过认真梳理后渗透进不同的章节,不但可以提高食品类专业学生对有机化学学习重要性的认识,还可以培养学生学习有机化学的浓厚兴趣。合理的安排与专业相关的教学案例,在教学过程中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使学生深刻理解到了作为食品科学类专业的基础课与后续专业课有密切的关系,还使学生平时利用有机化学知识去研究和探索食品卫生和食品安全等方面问题。
三、改革实验教学,加强能力培养
以前有机化学实验内容不分专业特点,均是通用实验,针对性不强。通过对该校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有机化学实验教学效果调查,发现有学生反映实验内容与食品专业关系不大,学生实验过程中不愿思考,学习兴趣不高。针对这种情况,该校有机化学课程组认真对有机化学实验内容进行了探索性的优化,在安排2~3次实验讲解有机化学实验基本知识、培养实验基本操作能力之后,其它实验均选取与食品专业相关内容。苯甲酸、苯甲酸乙酯、苯甲醇、薄荷酮、肉桂酸等均是食品中常用的防腐剂、香料和食品添加剂的合成中间体,在讲解这些化合物用途的基础上,在实验中安排学生制备这些化合物。从胡萝卜中提取β-胡萝卜素、从茶叶中提取咖啡因、从花生仁中提取花生油及从牛乳中提取分离酪蛋白和乳糖实验的开设,使学生对天然有机化合物及其提取分离方法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在综合与应用实验中安排了香料洋茉莉醇和葵子麝香的合成,也有学生做了葡萄糖酸锌的制备。通过实验教学一系列探索和改革,逐渐形成了以实验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为基础,以物质制备和提取分离为主线,结合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相关内容为特色的,专业性较强的有机化学实验教学新体系。这一新的实验教学体系极大地提高了学生学习兴趣,提高了教学质量和学生专业技能的培养。
四、改革考核方式,注重过程监督
对化学专业的认识范文6
关键词:物理化学;贴近专业;细化教学
中图分类号:G642.4 文献标志码:A ?摇文章编号:1674-9324(2013)16-0055-02
一、引言
物理化学是用物理的理论及实验方法来研究化学的一般理论问题[1],它为了建立可以适用于各个化学分支的知识,采用了理想气体、理想液体等在现实中不存在的物质作为研究对象,导致物理化学的内容抽象、不易与现实联系起来的情况。
自2008年开始,作者承担了本校建筑工程学院给水排水专业《物理化学》的教学任务。对于这门课的教学,从教师角度来讲,课时数太少(其中理论教学32课时,实验教学16课时),即使采用篇幅精练的《物理化学简明教程》[2],平均到每节课应完成的教学内容也不少,从学生角度来看,这门课属于选修课,在专业课程较多、学习时间较紧张的情况下,利用课后时间来加深对物理化学理解的主动性并不高。因此,只有让学生明白学好物理化学,可以准确认识给水排水过程所涉及现象的产生原因、能够提供解决专业问题的实用思路和方法,才会让学生与物理化学产生共鸣,引起他们的兴趣,从而主动地自学,增加这门课的学习时间。
分析学生的专业,可以发现他们的课程体系是围绕着“水”来安排的,在给水排水专业的课程设置中,名称带有“水”的课程共有23门。由于水是与人类生活和生产密切相关的液体,在水中发生的化学反应是最常见的化学变化,这使得“水”是物理化学知识逐渐形成和建立的主要载体之一。所以,“水”完全可以把学生的专业与《物理化学》联系起来,如果恰当运用“水情景”来进行各知识点的教学,可以让学生在较短的学习时间内对《物理化学》形成全面认识,进而掌握其中的基本规律和应用方法。
二、教学实例
《物理化学》中有很多与“水”相关的知识点和对应的习题,如热力学第一定律的应用和相关的计算、热量计的工作介质涉及溶液的内容、利用H2与O2反应生成H2O进行平衡常数的计算、水的相图,电化学中各种现象和计算基本上是发生在水环境中的,溶胶的聚沉和絮凝也是较多地与水联系在一起。
但在教学中,只是指出和强调这些知识点与水有关还不能让学生掌握在给水排水专业上,应用物理化学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这一方法。因此,教师需要进行一些教学内容的细化讲解,作者采用图1所示的思路来实施课堂教学,以说明物理化学可以解释日常生活,它的知识及内容已经融入到部分专业课程中,掌握物理化学知识能够对将来从事的科研工作进行指导。
1.物理化学知识对日常生活的揭秘。教学实例一:近年来,我国南方地区经常发生大范围的降雪,路面结冰导致交通受阻,融雪剂被大量使用,作者在课堂上适时进行习题演算,如:在某种情况下需要配制25kg的甘油水溶液(此溶液在-17.8C时才不致结冰),设此溶液为理想液态混合物,试计算最少需用甘油多少公斤?练习这种类型的习题,能够直接让学生感受到理想稀溶液依数性知识的实用性价值。
教学实例二:冰上运动给观众留下了灵活印象,人们大多认为这种灵活性来自于冰刀的锐利,而利用克劳修斯-克拉佩龙(Clausius-Clapeyron)方程对固态冰-液态水之间的相变过程进行定量研究后,发现冰刀的主要功用是通过显著减小运动员对冰的作用面积,从而产生足够大的压强,使得冰刀下方的固态冰因凝固点下降而变成了液态水,这才让运动员能够灵活地滑动,这项运动的奥妙,原来是处于冰刀下的冰至水的相变所致。这些知识会让学生体验到物理化学在日常生活中的效用,有助于消除对《物理化学》是抽象性课程的认识,并对它产生亲近感,乐于通过自学获取更多的物理化学知识。
2.物理化学知识在给水排水专业的应用。教学实例三:给水排水系统要大量使用金属管件,它们的腐蚀与防护是工程建设上必须要注意的问题。电化学腐蚀是导致金属管件损坏的一种因素,而电化学保护是一种有效解决手段。发生腐蚀和产生保护现象,都是由所用材料与环境的电极电势相对高低决定的,这会促进学生更深入地理解电极电势概念,对安排的电极电势测定实验有着更强烈的动手欲望。教学实例四:溶液表面的吸附现象包括正吸附和负吸附,根据这两种类型中的溶质分布特征,引导学生考虑是否可以根据不同污染物在水中的分布特性来开发相应的水处理方法,这项要求会引导学生深究正吸附和负吸附产生的原因,加深对表面能概念的理解和运用。通过这方面的教学,能够引导学生主动地将物理化学内容与专业学习融合起来,在将来的职业发展中,他们有可能成为善于运用理论来解决实际问题的专家。
3.物理化学知识对科学研究的指导。教学实例五:在表面张力教学中,引入其他学科的研究实例。介绍具有不同表面张力的溶剂,如水和无水乙醇用于催化剂制备时,它们对催化剂结构和反应性能会产生明显不同的影响[3],通过对催化剂样品的透射电镜照片展示,学生可以直观地认识液体表面张力对材料制备的影响,同时起到拓宽学生的知识面的作用。
教学实例六:向学生推荐给水排水的专业学术论文,让他们对物理化学知识在专业科研工作上的应用有具体认识,如邹卫华等[4]在脱除污水中的重金属离子工作中,系统地运用了多项物理化学知识,其使用的确定吸附等温式类型、反应级数的程序、热力学函数的求算方法、活化能的计算等,这些内容在《物理化学》课本中都能找到。这种介绍能够破除学生对科研工作的神秘感,建立起从事专业研究的信心。
展示这些具体的科研实例,有助于学生悟到物理化学并不是运用难度非常高的一门知识,表述简洁的热力学定律和方程能够用于各种类型的研究中。
三、结论
通过采用上述方法来教学,可以让学生逐渐形成物理化学在专业学习和工作上有着广泛应用,并且易于运用的认识,消除他们对物理化学内容过于理论化的感觉。作者仍在继续探索和完善这种细化的教学方法,以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鼓励他们将来能在专业上创造性应用物理化学知识,并对物理化学的进一步发展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
[1]天津大学物理化学教研室.物理化学(第四版)(上册)[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