烧伤的急救处理方法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烧伤的急救处理方法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烧伤的急救处理方法

烧伤的急救处理方法范文1

[关键词] 成效;烧伤;抢救;护理

[中图分类号] R473.6[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674-4721(2011)04(a)-108-02

本院处于珠江三角洲腹地,工业发达,私营企业特别多,如铝材厂、建筑陶瓷厂、鞋厂等,所聘用的部分工人大都文化层次较低,安全意识薄弱,化学烧伤、炽热金属和火焰烧伤的发生率居高不下,且多为几人同时受伤。因此,如何让成批烧伤患者入院时能得到迅速、准确、有效的救治显得十分重要。在长期的临床实际工作中,笔者总结了成批烧伤患者入院的急救护理经验,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995年5月~2006年10月本科共收治了5例以上的烧伤患者入院12次,伤员共53例,其中,男43例,女10例,年龄为18~50岁,烧伤面积50%以上的有41例,50%以下的有12例,均为Ⅱ度以上;其中,含Ⅲ度烧伤21例,占40%。烧伤类型主要有四种:硫酸烧伤6例,热铝水烧伤24例,热水泥烧伤5例,火焰烧伤18例。其中不同程度呼吸道烧伤15例。1.2 接诊前的准备

1.2.1 抢救前的患者评估:接到急诊电话通知时,先询问清楚患者人数、烧伤类型、伤情轻重,有无合并烧伤等。

1.2.2 抢救前的人力、物资、病床的准备:科室接到通知后护士必须马上报告科室最高年资上级护士,以便迅速上报科主任、护士长,并立即通知机动班护士返回科室,同时进行清创室病床单位的准备,注意调控室内温度为28~32℃。大面积烧伤安排在重症烧伤病房,中轻度烧伤患者安排在普通病房,且相互之间的病房或相对距离尽量靠近,这样便于节省人力以集中观察病情。原有患者转床时也要注意做好解释工作与协助转床。同时迅速根据科室实际状况评估现有设备与物资,备好心电监护或血氧监测仪、吸痰吸氧装置、留置输液与抽血用品及液体、导尿剃头用物、还有输液观察表,这对液体的管理非常重要。

1.3 紧急救护

1.3.1 患者进入科室,在科主任或护士长未返的情况下先听从高级护士的统一指挥,合理安排人力资源,先快速评估患者的病情,分清轻重缓急,危急的优先处理,在密切观察并记录患者意识,生命体征的同时,指派1名护士先负责快速建立静脉通道(或协助医生行深静脉置管)并抽血。执行医生口头医嘱时,大声复述后记录在液体观察表上,保持患者呼吸道通畅,并在每个患者身上显眼的地方贴上一醒目的标志或手圈,用较大字体标明患者姓名。另一名护士则负责导尿吸氧等,并协助医生行创面处理,酸烧伤、水泥烧伤要以流动的水持续冲洗20 min,妥善安置轻患者。整个过程做到忙而有序,镇定敏捷[1]。

1.3.2 经过紧急初步处理后,将重患者安置在单间重症监护病房,根据病情指派特护,严格按输液计划进行输液,维持病室相对稳定的温度和湿度,做好保护性隔离,密切观察患者意识、生命体征、尿量、尿色与pH值、末梢循环等,确保呼吸道通畅,如有呼吸道烧伤者必须备气管切开用物。

1.3.3 严格三查七对,每个床头必须加贴一醒目的卡片,标明患者姓名、性别、年龄及血型,领取血浆用不同的专用篮,不可混取,解冻过程中也必须分别用不同的用具,且盆外亦标明患者姓名与血型,以免混淆,并严格交接班。

1.3.4 因突发烧伤事件,患者经历烧伤现场的刺激、躯体的痛苦、工作岗位的脱离、同事的分离及对愈后的担忧,因此心理负担与压力非常重,其家属亦不例外,因此,要及时与家人及单位取得联系,解决陪护问题,满足其情感需要,减轻其心理负担。另外要态度和蔼,各项治疗护理均做好解释,鼓励其勇于面对困难应对突如其来的变故,密切配合治疗护理,争取早日康复。

2 结果

不同程度呼吸道烧伤15例。经抢救治疗护理后,治愈51例,死亡2例。

3 讨论

3.1 执行请示报告制度

遵照医院制订的应急预案流程,接到抢救任务后,护士必须沉着冷静,在接收伤员的同时,迅速将事件报告科主任、护士长,再上报医务科护理部等,以便取得必需的技术、人力和物力的支援[2]。

3.2 迅速调配并合理安排本科人员

遇到群体伤员时,人力的重新安排和调整分工很重要。在经常要应付急诊的科室,必须每天安排有机动班,可以供随时调度。紧急情况到来时,先指派几名当班的护士应对原有患者的日常护理工作,再指派1~2名专科资深护士应付急诊,做到有条不紊,使日常工作与抢救工作两不误。

3.3 培养急救能力

要培养护士熟练的急诊接诊能力与快速反应能力,并积累丰富的临床经验。护士接到大批伤员时要迅速评估病情轻重缓急,优先处理危急重症患者,密切观察病情,及时发现病情变化,报告医生及时处理,争分夺秒,以免延误抢救时机。大面积烧伤患者有急、重及牵连主要脏器的特点,因此,要以稳定自信的态度、娴熟的技术进行各项操作,如快速建立静脉通道、配血、深静脉穿刺配合、保持呼吸道通畅、气管切开的配合等,特别是重视休克期液体的管理。液体种类要按“晶、胶、水、碱”的顺序输入,并根据尿量、心率等调整速度。

3.4 落实科室专项专人管理制度

确保急救药品与物品、仪器与设备长期处于备用状态,临时应急物品不足时,可请示医院值班领导或相关职能部门及时调配。遇到成批烧伤患者入院,急救药品物品、仪器、敷料、床单位与被服等的准备,对抢救至关重要,因此,床铺、敷料、被服等物品必须有一定的储备,急救药品物品与仪器则天天检查,确保处于足量、有效和完好状态。

3.5 实施人文关怀和心理护理

强调对患者及家属进行人文关怀与心理护理,包括转变护理人员的护理理念,提供人性化的医疗环境,在抢救及治疗过程中实施人文关怀,对探视家属实施人性化管理及探视制度等,促进患者的身心康复[3]。

3.6 要有良好的协调沟通能力

有困难时及时与相关科室如供应室、血库、药房、总务科、仓库、厨房等做好协调工作,确保急需物资的及时供应与补充。

3.7 护士要忠于职守,乐于奉献

护士要培养忠于职守、乐于奉献的精神,每位护士必须与科室保持畅通的通信联络,遇到紧急情况,随叫随到,不得计较个人得失,弘扬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职业道德[4]。

3.8 完善护理人员再教育制度

要对护士不断进行再教育,以便吸取新知识,更好服务于护理工作。随着急救医学发展的需要,科室护士必须关心本专业的新技术与新发展,积极开展护理科研,不断学习钻研专业知识,对每次大型抢救均要认真讨论,总结经验,提出改进措施和方法,不断提高成批烧伤患者的救治成功率。

[参考文献]

[1]郑碧霞.大批突发伤员的分诊及急救体会[J].岭南急诊医学杂志,2001,6(4):294-295.

[2]陈雪静.22例烧伤患者的急救与护理[J].华北煤炭学院学报,2006,8(1):23.

[3]边贝奇.成批烧伤休克的预防[J].安徽医学,2006,27(1):57.

烧伤的急救处理方法范文2

烧伤救治最早一个环节就是现场急救,原则上:迅速脱离致伤源,立即冷疗,就近急救和分类转送专科医院。从医院收治烧伤患者来看,早期处理得当并不多,甚至还有错误处理,导致延误治疗时机,增加治疗难度。目前开展全民烧伤急救知识宣传教育,提高现场救治意识和能力是非常重要的。

迅速脱离致伤源

1.火焰烧伤:迅速脱去着火的衣服或用水浇灌或卧倒打滚等方法,熄灭火焰。切忌奔跑喊叫,以防增加头面部、呼吸道损伤。

2.热液烫伤:脱去热液浸湿的衣服(尽可能避免将疱皮剥脱,可先用冷水冲洗带走热量后剪开热液浸湿衣服)。

3.化学烧伤:脱去致伤因素浸湿的衣服,迅速用大量清水长时间冲洗,尽可能去除创面上的化学物质。注意生石灰烧伤应用干布擦净生石灰,再用水冲洗;磷烧伤要用大量水冲洗浸泡,或用多层湿布包扎创面,防止磷自燃。

4.电烧伤:立即切断电源,再接触患者。如电弧烧伤引起,切断电源后,按火焰烧伤处理。

冷疗处理

冷疗,用冷水冲洗、浸泡或湿敷是烧伤早期最为有效而经济的手段,其优点:1.可迅速降温,减轻烧伤深度;2.减轻疼痛;3.经济方便;4.可清洁创面。时至今日还有人错误认为“烧伤时禁用冷水,否则冷水浇身会火毒攻心,凶多吉少”,为此不知耽误多少病人的现场救治。

保护创面

现场烧伤创面无需特殊处理。尽可能保留水疱皮完整性,不要撕去腐皮,同时只要外裹一层敷料或清洁的被单、衣服等进行简单的包扎。创面忌涂有颜色药物及其它物质如龙胆紫、酱油等,也不要涂膏剂,如牙膏等,以免影响对创面深度的判断和处理。

镇静止痛

尽量减少镇静止痛药物应用,如遇到疼痛敏感患者可给与杜冷丁、异丙嗪等药物肌注;持续躁动不安要考虑是否有休克,切不可盲目镇静。

液体治疗

烧伤面积当达到一定程度,患者可能发生休克。轻者可口服含盐饮料防治;重者需静脉补液。口服忌大量饮水,尤其白开水,一般一次口服不宜超过50ml,谨防呕吐。静脉输液以等渗盐水、平衡液为主的晶体,依据条件可补低右、血浆等胶体。通常晶体与胶体以1∶1或2∶1为宜。同时可适量补充一些5%~10%葡萄糖液,忌单独大量输注葡萄糖液,尤其病情严重需长距离转送的患者。

转送治疗

原则上就近急救,但危重患者,当地无条件救治,需及时转送至条件好的医院。转送需要注意的方面:

1.保证输液,减少休克发生的可能性。

2.保持呼吸道通畅。伴有吸入性损伤者,轻度需抬高头部;中度需气管插管;重度需气管切开。

3.留置导尿管,观察尿量。成人最好保证80~100ml/h;小孩1ml/h.kg。

4.注意创面简单包扎。

5.注意复合伤的初步处理。

6.注意患者保暖。

7.运输途中要尽量减少颠簸,减少休克发生可能性。

烧伤本是一种难以预料突发的疾病,需要每一位公民平时就要多了解该方面知识,增强自救意识和及时处理能力,尽可能减少和避免不必要损伤。

急救的要点

可概括为:一灭、二查、三防、四包、五送。

一灭:就是灭火第一,采取各种有效措施灭火,使伤员尽快脱离热源和致伤原因。

二查:检查全身,烧伤一眼可见,如不作初步的全身检查,就会只顾烧伤,而忽略了其他合并损伤,给伤员带来不应有的损失。

三防:就是防休克,防窒息,防创面污染。

烧伤的急救处理方法范文3

摘 要 目的:探讨重度批量烧伤患者的急救配合与护理体会的总结,更好地提高患者生存率和生活质量。方法:对69例突发性批量烧伤患者进行回顾分析,因能对其及时采取的科学、有效、规范的急救配合与护理措施,不但为急诊手术争取到了宝贵的时间,而且有利于后期治疗和预后。结果:67例平稳度过休克期,64例重度烧伤患者抢救及时,痊愈出院,救治效果良好,抢救成功率93%,未发生任何医疗纠纷。结论:重度批量烧伤患者一般都是突发性集中收治入院,患者通常伤情重并且合并症多,因此处理难度大,如果患者能得到及时有效的救治以及科学的护理,抢救成功率和生存率将大大提高,并且可以降低患者致残率,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关键词 重度 批量烧伤 急救 护理

批量烧伤患者一般都是突发性集中收治入院,患者通常伤情重并且合并症多,因此处理难度大,医院治疗护理工作短时间内就会处于急剧超负荷状态,需启动医院内优秀护理人力资源库给予支援。对从事烧伤的专业人员要求很高,必须具备良好的职业素质[1]。患者能否得到及时、有效的抢救和科学护理是降低患者致残率及提高抢救患者成功率的关键。现将我院针对重度批量烧伤患者开展的急救配合及护理工作情况进行总结如下。

资料与方法

2007年以来收治重度批量收治烧伤患者69例,男39例,女30例;年龄8个月~66岁。按1970年全国烧伤会议制定的烧伤程度诊断分类标准:其重度烧伤50例、重度烧伤19例。致伤原因:汽油烧伤、爆炸烧伤,其中合并休克69例、中度以上呼吸道烧伤42例、气管切开26例,使用呼吸机16例。

方法:

迅速判伤情:查看患者神志意识、脸色、瞳孔、烧伤部位面积和深度,测血氧饱和度、呼吸、血压、脉搏,询问受伤的时间性质等方法迅速判断病情,在第一时间对严重的多发伤患者做出急救前的快速准确的判断与评估,对可能危及患者的生命的受伤部位最初准确迅速的判断。原则上将有呼吸道阻塞或其它需要紧急处理(如大出血、昏迷、严重中毒等)的伤员分出,注意有无吸入性损伤、复合伤或中毒等。

保持呼吸道通畅:①立即给予平卧位,吸氧,对意识模糊保持呼吸道通畅。立即开放气道,将头偏向一侧,及时清理口咽分泌物,对呼吸困难者,使用简易呼吸气囊辅,呼吸道保持有效通气。②有效排痰,保持呼吸道通畅。及时清除气道内分泌物及脱落的坏死黏膜。③正确吸痰,吸痰时严格无菌操作。由于烧伤和吸入性损伤直接损伤皮肤和呼吸道天然屏障,肠黏膜缺血缺氧,使其碳酸氢盐屏障“解剖屏障”等均受损,易发生全身的感染[2]。每次吸痰时更换无菌吸痰管,气管切开患者吸痰做到“一次一管一镊子”,防止出现肺部感,口鼻及气道吸引物品分开放置。定时翻身拍背及吸痰。④做好气管切开的护理:进行护理时必须使用专用的气管切开护理盘,患者所用物品需要每天消毒,并且要及时的更换;及时更换气管垫以保持清洁干燥。为了防止内套管内结痂儿导致呼吸道阻塞,每6小时需要进行1次清洁灭菌;及时观察套管上系带的固定情况,随时根据颈部水肿的程度调节松紧以防系带的滑脱;每4~6小时气囊放气1次。气管切开部位如在烧伤创面上,渗液较多,敷料易污染,可采用美皮康银,防止局部感染,每天更换1次。⑤用呼吸机辅助呼吸护理:对于严重吸入性损伤的患者,需要严密观察缺氧症状,即使已经进行了气管切开也用该随时观察患者是否发生紫绀、心律不齐及烦躁不安、血氧饱和度下降等情况,出现以上的缺氧症状是需请示医生,必要时采用呼吸机进行辅助呼吸。

建立静脉通道,快速补充血容量:建立静脉通道,迅速补充患者血容量,是严重烧伤休克抢救的关键之一。迅速建立静脉通道,保证液体准确输入。原则上建立两条以上有效的静脉通道,立即建立外周静脉通道,一般取16~18留置针,选择肘正中、颈内或前臂静脉,并配合医生建立深静脉置管。输液原则为先盐后糖,先晶后胶,交替输入。①大面积烧伤患者残存的正常皮肤部位较少及休克期静脉充盈不良,采取深静脉置管,有的不得不进行创面置管。休克期患者需要行深静脉置管以监测中心静脉压。应妥善固定输液管,防止因受压、扭曲或脱出而影响补液。②合理安排补液种类和补液量,应根据体重、烧伤面积计算患者输液量;第1个24小时按照每1kg体重每1%烧伤面积1.8~2.0ml补充电解质和胶体总量,伤后3小时补液量应为全天的30%,8小时适宜补充约60%;对于入院时已处于严重休克状态的患者,应采用延迟复苏公式进行补液,即在2小时内补入全天总量的30%;输液时应遵循先晶后胶,先盐后糖的原则进行交替输入。③强调个体化补液:补液过程中尽量避免补液量不足或单位时间内输液量超负荷,不利于纠正患者休克;输液过程中严密监测患者尿量及中心静脉压,观察患者生命体征,使用输液泵能准确控制输液滴速,使液体均匀快速地进入体内,成人尿量维持在80~100ml/小时,心率100~110次/分左右,儿童尿量维持在每1kg体重1ml/小时,心率130~140次/分左右。本组69例重度烧伤患者中,66例补液迅速、准确,平稳度过休克期。

结 果

本组69例重度烧伤患者,抢救成功率93%,其中2例患者休克期死亡,3例患者死于后期多脏器功能的衰竭,其余64例患者均治愈。在对患者进行抗休克治疗的过程中,通过给予及时合理的补液以及准确监护,并无1例患者发生创面交叉感染,使67例患者均平稳的度过了休克期,42例中度吸入性损伤(其中26例行气管切开)患者未发生呼吸衰竭并发症。

讨 论

批量烧伤患者具有突发性、伤情重、合并症多、收治集中、处理难度大等特点。因此抢救成功的关键因素之一就是足够的专业化人力资源储备[3]。尤其是在烧伤早期休克期阶段,更需要大量的人力投入到抢救工作中,并且需要大量的物力支持,必要时还需要医院启动优秀护理人力资源库给予支援,并合理进行人员的置配,保证抢救工作及时有效的开展。为了给患者在休克期的成功抢救赢得宝贵时间,应该顺序建立静脉输液通路,并且保持呼吸道通畅。保证抢救工作能够紧张有序、忙而不乱、有章可循的进行,避免抢救过程中出现混乱局面。同时应有效急救,科学护理,是提高抢救患者成功率降低患者致残率,提高烧伤患者生存率改善生活质量的关键。

参考文献

1 卜平元,安如俊,郑乐知.汽车内爆炸烧伤的救护[J].当代护士(中旬刊),2008,(4):80-81.

烧伤的急救处理方法范文4

[关键词] 大面积烧伤;急救;转院;护理

[中图分类号] R473 [文献标识码]C[文章编号]1674-4721(2011)08(b)-124-02

随着医疗水平的逐步发展,重的烧伤患者的抢救成功率不断提高[1]。但大多数基层医院或地方不具备治疗大面积烧伤患者的条件,必须及时、有效、安全的向上级医疗单位转送;因此转院前及时抢救、掌握转送时机,充分物品准备,组织专业医务人员护送是保障患者安全的重要环节。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院是地州级医院,没有烧伤专科,在普外科设有4个烧伤病床,处理大面积烧伤患者能力有限。2009年7月5日本市某水泥厂熔炉发生爆炸,致5名工人受伤,其中有3例大面积烧伤患者必须转到300多公里外的烧伤中心治疗。3例患者均为男性,年龄分别为32、41、49岁,烧伤面积分别为91%、94%、95%,意识清楚,全身多处(除会、足底除外)部分皮肤苍白、大部皮肤已经脱落,部分创面有大小不等的水泡,大部份创面触痛不明显,2例伴有呼吸道烧伤。

1.2 护理措施

1.2.1 转院前准备将患者安排在急救室,组织相关科室人员抢救患者,用31~33度大量流动水冲洗创面、除去水泥粉尘,深静脉穿刺、短时间内输入一定量的液体、以扩充血容量纠正或预防休克,切管切开建立人工气道防止窒息发生。与接受转院的上级医院取得联系,介绍病情,听取指导意见;拟定工作计划;急救车上急救物品、器械齐全并且处于备用状态;用1%的含氯消毒剂喷撒、擦拭消毒急救车车厢,单架上垫10 cm厚的海绵、铺上消毒大单及无菌棉垫;安排6名经验丰富的专科医护人员全程护送。

1.2.2 转院途中护理

1.2.2.1 休克期体液复苏护理 体液是人体的主要组成部分,是生命的基本所在。烧伤后,体液及其成分会发生很多变化,体液治疗自然成为烧伤治疗中的重要组成部分[2]。本组3例患者入院时均有不同程度的休克表现。患者入院后医院立即组织临床经验丰富的医生、护士首先按烧伤严重程度进行筛选,根据医嘱情况,给予立即建立静脉通道即深静脉穿刺,保证输液通畅。同时严密监测生命体征,进行心电监护、SpO2监测。则每半小时测T、P、R、BP 1次,并进行动态监测CVP。来院时均需立即安置尿管,监测每小时尿量。对于休克期患者,在进行体液复苏时必须保持尿量为30~50 ml/h以上。所以,在补液时应随时根据生命体征及尿量情况调整补液速度,对于经快速补液后尿量仍不能达到上述标准的患者,要及时通知医生处理,避免引起急性肾衰竭。根据患者烧伤后的时间、面积和年龄计算出第一个24 h成人应该补充胶体、电解质液量。伤后8 h内,输入电解质和胶体为第一个24 h总量的1/2,另外1/2在以后的16 h内输入,水分(一般为5%GS)匀速输入,胶体、电解质和水分应交替输注,勿短时间内输入大量5%GS,以免发生稀释性低钠血症,发生脑水肿。留置双腔静脉通路,并根据各项监测指标,调整输液速度和输入液体的种类。准确记录每小时实际的出入量,晶、胶、水分项记录、分项总结。

1.2.2.2呼吸道管理,保持呼吸道通畅 患者入院后及上急救车均予以持续中流量吸氧,改善机体缺氧状态。吸痰是最重要的清除分泌物手段[3]。及时吸净痰液,保持呼吸道通畅;吸痰时负压控制在20.0~26.7 kPa,避免过高导致气管痉挛和气道黏膜损伤,过低则达不到彻底清除痰液的目的。加强气道湿化:对于2例气管切开的患者,以0.9%NaCl溶液50 ml+庆大霉素80 000 U、地塞米松5 mg+糜蛋白酶4 000 U,用微量泵持续泵入4 ml/h,以湿化气道、稀释痰液、防止痰液黏稠;保证SpO2在95%以上。每项治疗严格遵循无菌操作。其余2例神志清楚、无呼吸道烧伤的患者,予以沐舒坦注射液15 mg+0.9%NaCl溶液20 ml行超声雾化吸入以稀释痰液,鼓励、指导患者深呼吸及有效咳嗽,确保有效吸氧。

1.2.2.3创面保护 单架上垫10 cm海绵垫、铺消毒大单,再铺无菌烧伤棉垫;放支被架,将棉被铺在支被架上;避免烧伤创面受压,防止创面损伤加重。尽量保留完好的上皮,创面涂湿润烧伤膏。开放空调,保持车厢内温度在24℃,避免患者受凉。

1.2.2.4 疼痛护理 大面积烧伤患者早期疼痛剧烈容易发生疼痛性休克。由于创面大,程度深[4],因此疼痛护理尤其重要。患者入院、清洗创面前即予肌内注射度冷丁50 mg;运送途中予50 ml 0.9%NaCl溶液+吗啡20 mg微量注射泵持续泵入4~6 ml,以减轻疼痛。密切观察患者的面部表情,耐心听取患者主诉,掌握疼痛情况,及时调整吗啡剂量。

1.2.2.5 心理护理 随着现代医学的发展,医学模式已从单一的“生物医学模式”逐步转向“生理-心理-社会医学模式”,心理学也就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应用心理治疗 、心理护理已成为提高医疗护理质量的重要措施。本组3例患者面临严重创伤和死亡的威胁,害怕死亡和残废、害怕失去功能,表现出严重的焦虑不安、极度害怕和恐惧,加之病情急,发病突然,症状明显,如剧烈疼痛、心慌口渴、呼吸困难等,患者无足够的思想准备,导致心理紧张,因而产生焦虑、恐惧和急躁。医务人员应主动热情地接近患者,耐心介绍疾病治疗过程,态度和蔼亲切,各种治疗轻、准、稳,消除患者顾虑。同时做好患者家属的心理疏导,帮助他们稳定情绪,保持冷静态度;患者病情变化无常,随时有死亡的危险,当病情危重时应做好充分的思想准备;鼓励患者家属、朋友、同事对患者进行关怀、慰问,防止患者自暴自弃[5]。患者全身,要注意保护患者隐私,语言表达和形体语言要适宜有度,护理人员尽可能含蓄地与患者交流,在含蓄之中表达关切,避免引起不必要的尴尬。

2 结果

通过充足的人力资源、尽快液体复苏、开放人工气道、严密观察病情等措施,患者安全送到省烧伤中心。

3 小结

成批大面积烧伤的急救、转送是否及时,对患者的治疗和生命安全是至关重要的,也是抢救成败的关键。收治患者后,应及时成立抢救小组,并及时做好各部门协调工作,争取较短时间医护人员、药品、器械等到位;立即组织临床经验丰富的医生、护士首先按烧伤严重情况抢救;安排经验丰富的专科医生、护士护送转院。转院途中加强体液复苏、保持呼吸道通畅、及时行疼痛治疗、保护创面、重视心理护理对患者后续治疗至关重要。

[参考文献]

[1]王月微,周妍红.转运急危重患者护理质量评价标准的建立与实施[J]. 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1,27(6):46-47.

[2]葛绳德,夏照帆.临床烧伤外科学[M].北京:金盾出版社,2006:397-405.

[3]顾艳,吴娟.有效吸痰预防呼吸机相关肺炎的研究进展[J].中华护理杂志,2011,46(1):98-100.

[4]尤艳,张宇鸣.重度烧伤的护理体会[J].吉林医学,2008,29(20):1723-1724.

烧伤的急救处理方法范文5

【关键词】眼化学烧伤;治疗

眼部化学烧伤占据眼部烧伤发病原因的首位, 其中尤以碱性化学物质如氢氧化钠等烧伤为常见[1]。而且眼部化学烧伤后并发症多, 处理不当常遗留不同程度的视力损害, 严重者可使患者失明, 丧失劳动乃至生活能力, 给患者带来极大痛苦, 给社会增加严重负担。如何更好地救治眼部化学烧伤, 最大限度地挽救患者的视力, 使得眼部化学烧伤患者最大限度回归社会, 仍是临床上值得探讨的课题。本院2008年1月~2012年12月共收治20例眼部化学烧伤患者, 现将救治结果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 1一般资料本组病例共有20例, 其中男18例, 女2例, 年龄6~55岁, 平均年龄(37±2.6)岁。

1. 2致伤原因工业烧伤13例, 生活烧伤5例, 他人伤害2例。

1. 3伤情按1982年我国眼外伤与职业眼病协作组分度标准, 眼睑烧伤15例, 结膜烧伤8例, 角膜烧伤5例, 角膜缘烧伤3例。

1. 4治疗方法急救处理先采用36℃左右的生理盐水, 冲洗5~10 min, 冲洗量约2000 ml, 接着采用CLS液(0.9%生理盐水+利多卡因+氯霉素复合液)持续结膜囊冲洗24~72 h。眼睑痉挛者给予1%地卡因表面麻醉后开睑拉钩暴露结膜穹隆后冲洗;伤情严重者切开结膜或前房穿刺放出少量房水, 附以眼药水滴眼或结膜下注射及全身应用抗生素。然后根据局部或全身情况给予保守或手术治疗。需要角膜移植的患者则转往眼科治疗。治疗全程加强患者眼部的护理。

2结果

20例患者眼部化学烧伤创面均获得愈合, 患者视力均有不同程度的恢复, 光感2例, 0.08~0.30有4例, 0.50以上14例。2例患者视力恢复到1.2。3例患者出现睑外翻, 给予二期手术矫正。

3讨论

眼化学烧伤的致伤物质主要是酸碱两种[2], 其中又以碱性化学物质烧伤比例为大。两种化学物质造成的眼烧伤特点不尽相同。酸性化学物质进入眼睛后造成组织蛋白变性凝固, 阻止剩余的酸向深部组织继续渗透, 所以损伤小, 治愈率高。碱性化学物质进入眼内后, 能与组织细胞中的脂类发生皂化反应, 形成的化合物具有双重溶解性, 既能很快穿透具有亲脂性的结膜及角膜的上皮和内皮, 又可穿透具有亲水性的角膜实质及巩膜组织, 极易渗入组织深层, 引起眼内组织的破坏。由此可见, 眼部碱性物质化学烧伤具有进行性加重的特点, 临床处理至关重要。

对眼部化学烧伤的急救处理, 推荐清水冲洗或等渗盐水冲洗, 持续时间在30 min以上, 冲洗量在2000 ml以上。如为碱烧伤, 则继续用3%硼酸液冲洗;酸烧伤再用2%碳酸氢钠液冲洗。特别是碱烧伤的处理, 时间越早, 效果越好。有研究表明早期彻底眼内冲洗是提高眼化学烧伤预后的关键[3]。有学者报道应用利多卡因氯霉素复合液持续冲洗, 效果更好[4]。CLS液持续冲洗结膜囊24 h以上。本组患者均采用了利多卡因氯霉素符合液持续结膜囊冲洗, 效果较好。

近年来, 对于眼部化学烧伤的治疗引入了早期手术的理念。经过急诊处置后, 根据眼部化学烧伤的伤情分度, 分别采用前房穿刺、羊膜移植、羊膜遮盖以及角膜移植等手术方式。早期手术干预能缩短病程, 提高视力恢复程度, 降低患者的负担, 减轻患者的痛苦。本组患者有7例转眼科进行了早期手术, 效果满意。

加强眼部化学烧伤患者的眼部护理, 对于促进愈合, 提高疗效十分有益[5]。眼部化学烧伤后眼睑水肿, 眼睛不能睁开, 渗出液不能及时排出, 易造成结膜或角膜炎症, 应及时用无菌棉签清除眼部分泌物, 然后应用CLS液持续冲洗眼部, 以保持局部湿润, 防止继发创面感染和眼内感染。眼睑闭合不全者, 冲洗的同时用油纱条覆盖, 以保护眼球。眼部受伤后1周内应用糖皮质激素和抗生素时, 注意观察使用后的反应。糖皮质激素属于免疫抑制剂, 长期用药对机体的抵抗力有所抑制, 容易导致角膜细菌、病毒、真菌的感染和发展。局部使用皮质类固醇虽然可减轻炎症反应, 但会使角膜上皮移行缓慢, 影响愈合;糖皮质激素还能促进胶原酶的产生, 从而导致角膜变薄 , 甚至角膜组织的溃疡穿孔。因此要密切观察角膜上皮的情况。眼部烧伤的早期多处在急性炎症水肿阶段, 患者的眼睑焦脆, 极易损伤, 睑球结膜容易粘连, 护士在配合治疗过程中, 根据医嘱正确滴用眼药水, 眼睑水肿不能睁眼者可改用注射器滴药, 操作必须细心;检查时尽量少用器械接触眼睑, 点眼药膏时用眼棒剥离上下穹隆部结膜, 以免眼球粘连;对于眼睛分泌物较多的患者, 在用药前先用无菌棉签轻柔拭净分泌物, 再行冲洗, 然后再滴眼药水或利多卡因氯霉素复合液。严密观察病情, 发现异常变化及时报告医生。眼化学烧伤来势凶、病情急, 患者心理压力大, 因此在做好临床护理的同时, 还要重视患者心理变化, 相应的做好心理护理。眼化学烧伤患者在受到意外的刺激后, 精神非常紧张, 加上眼部烧伤后的疼痛, 视力的下降, 常表现为恐惧不安, 在紧急处置的同时, 要向患者解释有关情况并介绍治疗方法, 使其认识到眼化学烧伤的危害性以及治疗的重要性, 增强患者的治疗信心;在炎症控制期间, 密切关心患者, 满足患者需要, 创造良好的医护患关系, 提高配合效果;在伤口愈合的情况下, 有个别患者仍表现为视力低下, 容易产生厌烦情绪和对治疗丧失信心, 此时要耐心做好解释, 使患者了解愈合后治疗的意义;特别对视力不能恢复或因烧伤引起畸形的患者要更加关心, 减少其顾虑, 对试图放弃治疗的患者要鼓励其坚持治疗, 以取得良好的效果。

眼部化学烧伤虽然发生率较低, 但其伤情和预后往往超出预期。开展有效地预防能最大限度地减少此类伤害。

参考文献

[1] 徐锦堂.眼烧伤基础理论与临床.广州:暨南大学出版社, 2007:15.

[2] 张黔义, 蒋炜, 韩非, 等.化学性眼外伤112例临床治疗分析.四川医学, 2003, 24(12):1269-1270

[3] 王淑清. 眼化学烧伤的急救处理.中华护理杂志, 1995(12):708.

[4] 刘学源, 朱志祥, 庚东春. CLS持续滴注对实验大鼠深Ⅱ度烧伤创面的治疗作用.佳木斯医学院学报, 1998(1):81-82.

烧伤的急救处理方法范文6

【关键词】烧伤;急救与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4)07-4433-02

重度烧伤是指烧伤3度烧伤面积>50%或2度烧伤面积>20%[1]重度烧伤的发生具有突发性,伤情复杂性,加强病人入院前的急救和护理,对减少病人痛苦,避免医疗差错事故发生,提高抢救质量,降低病人死亡率有重要意义,我科于2012年3月收住一批8例重度烧伤病人,经过积极抢救和护理,病员恢复顺利,现将急救护理总结如下:

1 临床资料

本组8例特大重度烧伤病人,均为男性,年龄40~55岁,20012年3月在工作时因锅炉发生爆炸导致烧伤,所有病员受伤后1h内送入我院,Ⅱ度烧伤面积30%以上2例,20%以上的5例,10%以上的1例,5例均行股静脉置管, 8例均伴有中度吸入性损伤,其中1例在伤后6h内行气管切开,2例在伤后12h行气管切开,2例在伤后24h内给予呼吸机辅助呼吸,无因气道梗阻致死,8名患者全部脱离危险,恢复顺利。

2 护理措施

2.1启动应急预案,成立抢救小组

接到通知详细了解伤员受伤情况、地点、时间、人数立即通知科室护士长和主任并向上级部门汇报,启动突发事件应急抢救预案,成立应急抢救小组。

2.2伤情分类

由于烧伤病情交复杂,病情进展快,并存在并发症,病员在入院后立即应观察患者的意识、面色、瞳孔,观察患者烧伤的部位、面积和深度,测量生命体征,询问受伤时间及经过等方法,迅速判断病情。注意有无吸入性损伤、复合伤、中毒等。本组有2例病员出现呼吸困难,咳血性痰,立即给予高浓度氧气吸入,行气管切开,呼吸机辅助呼吸。

2.3纠正休克补液护理

烧伤后病人整个机体受到损伤,全身组织渗出较多,水肿,出血,免疫功能下降,成人烧伤面积超过20%易发生休克,早期烧伤体液迅速渗出,若不及时抢救或抢救不当,患者自身不能调节而迅速发生体液丧失,循环血量下降,导致血液动力的改变,进而易发生休克。[2]大面积烧伤病员因烧伤后血管通透性显著增高,大量输液、输血又会增加已受损心肺的负担,诱发衰竭,在急救护理中迅速建立有效的静脉通道,实施快速补液抗休克。同时,严格观察生命体征及病情的变化,根据尿量、血压、动脉血气分析值的变化调整输液速度,晶体与胶体采用1:1的比例,心肺功能越差,胶体比例越高,越有利于保护心肺功能和稳定全身情况,在输液过程中应适当调节液体的滴速,密切观察病人病情变化,对于轻度烧伤患者可首先给予口服含盐饮液,较大面积烧伤患者应及早给予静脉补液,一般为伤后48―72h,一方面由于烧伤热导致体液流失体液渗出而出现皮肤水肿,另一方面机体由于体液减少而影响内脏的正常功能,如不及时采取救治将会危及生命,因此应做到:①保持安静平卧,密切观察病情变化。②口渴是机体对疾病的正常反应,在一定时间和程度上会持续存在,根据病情的需要,对患者采取一定时间的禁饮食。③保暖 烧伤病人由于体液大量流失,血管收缩,应将患者放入空调室,室内温度调至30--32度,若患者任出现畏寒 ,可以放置烧伤烤灯等。

2.4对于有可能发生呼吸道损伤的病人,

抢救时应注意观察口腔和痰液内是否存在碳颗粒,口腔粘膜是否红肿,声音是否嘶哑,有无呼吸困难,呼吸道受刺激后很快会出现喉头水肿引起窒息,应严密观察,并做好气管切开准备,对呼吸频率快、烦燥不安、血氧饱和度偏低患者,应尽早行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早期使用机械性通气治疗是最有效的方法。有些病人因失水和长期卧床原因,导致气管分泌物多而黏稠,病人不能自主排痰或排痰困难,造成通气不畅,我们应教会患者有利的排痰方法,并采取相应措施,(1)做好气道湿化,保持通畅,防止肺部感染,可以选用雾化吸入3次/日,(2)给予24h气管套管内滴入湿化液,并指导病人有效咳嗽,协助病人翻身拍背。

2.5准确记录出入量,尿量的监测,尿量的改变是休克的最为敏感的指标。[3]根据病情特点,护理过程中除给予补液,抗休克,抗感染还应观察患者生命体征,详细记录出入量。预防其它重要器官损伤,预防并发症,因此要求护士具有丰富的临床经验和准确的判断力,确保及时有效地救治病人。

3 预防感染

3.1 正确处理创面。

3.2 使用一次性吸痰管,气管内及口鼻吸痰管、冲洗液应分别使用放置。

3.3 由于在抢救过程中,使用各种仪器,如:气管切开,呼吸机,静脉留置针等以及疾病本身增加了感染的机率,在所有操作过程中我们应严格遵守无菌操作原则。

3.4 加强口腔护理。

3.5 保持室内空气清新,应适当给予通风换气,可使用移动式空气消毒机消毒2次/日。

3.6 由于创面渗出较多,应保持创面清洁干燥,同时体内蛋白质流失过多,应加强营养,给予高蛋白饮食。

4 心理护理

烧伤一般为突况,伤后患者情绪低落,感到自卑。家属心情担忧、焦虑。医护人员应主动亲近病人,热情、主动、细心,尊重患者,操作护理中应准确、熟练,并积极向病人及家属做好解释工作,使其减少心理压力,增强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

参考文献

[1] 孙永华、盛志勇、临床诊疗指南、烧伤外科学册【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7:22

[2] 孙永华、盛志勇、临床诊疗指南、烧伤外科学册【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7: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