矿产资源概况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矿产资源概况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矿产资源概况范文1

关键词 矿产资源税 立法理念 可持续发展 整体社会公平

作者简介:冯彩平,山西财经大学法学院经济法学专业2012级硕士研究生。

一、矿产资源税的概念以及特征

(一)矿产资源税的概念

矿产资源税作为税法规定的基本税种,是指以各种应税自然矿产资源为课税对象、以调节资源极差收入为目的同时体现国有资源有偿使用而进行征收的一种资源税。《中华人民共和国资源税暂行条例》中的法律规定,只要在中华人民共和国的领域以及管辖的海域开采本条规定的矿产品、资源或者生产盐的单位和个人,就为资源税的纳税人,依法应当缴纳资源税。因此,在我国,矿产资源税应当是指政府为调节因资源条件差异所形成的级差收益,对在我国领域及管辖海域内开采由地质作用等地理运动所形成且具有利用价值的,呈气态、液态、固态的自然资源的单位和个人所征收的税种。

(二)矿产资源税的特征

中国1994年税制要求,只要在中国境内开采规定的矿产品、矿产资源或生产盐的单位和个人,就依法缴纳资源税。由此可见矿产资源税依靠国家强制力,是国家对采矿权人固定、强制、无偿征收的一种资源税;是矿产资源实施有偿开采制度的基本形式;是针对特定应税自然资源的征税的资源税。除此共同的特征之外,根据我国矿产资源税有关的法律法规的规定可以看出,矿产资源税在我国还具有以下主要特征:

1. 税收课征源泉性。这一特征与其他税种由独立核算的单位统一缴纳不同,无论生产或开采单位是否属于独立核算,法律都规定矿产资源税应在生产或开采源泉地进行严格征收,这样不仅照顾了开采地的利益,也避免了税款在流通环节的流失。

2. 征收税款差别性和量化性。我国目前的资源税实施量化征收:一是保证矿产资源税税款收入不受产品、资源的利润、价格和成本的变化而变化,确保财政收入的稳定;二是能够降低矿产资源开采企业的成本,从而提高经济效益。矿产资源税实行“差别征收原则”,即资源条件好、收入多的资源实行多征收税款;资源条件差、收入少的资源实行少征税款的原则,依据矿产资源不同的等级分别确定有差别的税款,从而有效地调节资源级差收入。

3.征税范围有限性。自然资源具有天然性,我国实行的矿产资源税征税的范围很有限,仅选择了一些级差收入大,矿产资源税资源较多,便于征收管理的矿产品、资源和盐列入矿产资源税征收的范围。经济的快速发展使得,对自然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和有效保护变得越来越重要。

二、我国现行矿产资源税制存在的问题及成因

(一)我国现行矿产资源税制存在的问题

矿产资源税是对在我国境内开采或者生产应税资源产品,因资源条件差异形成的级差收入征收的一种税。征收矿产资源税的目的是促进矿山的合理开发, 调节资源级差收益。资源税中既包括级差地租,也包括了绝对地租,使得矿产资源税与矿产资源补偿费在功能上重复,同时也使得矿产资源税失去了存在的理论依据和现实意义。在国外只有少数国家才征收超额利润税,主要原因有两个:一是矿业的高风险性,使其理应得到高回报;二是矿业所得的高额利润,可通过征收所的税得以调节。而且实施征收超额利润税的国家,只对开采石油或开采储藏量特别好的矿山征收,对劣等矿山是不征收超额利润税的。

矿产资源概况范文2

一、我国矿产资源税费制度存在的问题

1.矿产资源税费制度设计目标错位。矿产资源税费制度的主旨是调节和规范矿产资源开发中利益相关者之间的关系。而我国在矿产资源税费制度及其宣传中,往往将矿产资源税费的征收与提高资源开发利用率相联系。矿产资源的开发利用率主要取决于矿产资源产权制度安排的合理性和矿业权市场竞争的有效性。我国矿产资源税费制度设计不合理导致政策多变,成为影响矿产资源开发秩序混乱、矿业权市场不规范、矿产资源利用效率低下等问题的主要因素。

2.矿业企业增值税设计不合理。矿业企业不同于一般的工业企业,它是从自然界直接获取资源的初级产业,产品的增值过程不同于一般工业产品的增值过程。矿业企业的特殊生产过程决定了其发生增值税进项税额的业务较少,大量的增值税销项税额无法抵扣,但是却与一般工业企业遵循相同的增值税税率和缴纳办法。增值税设计未考虑矿业企业生产过程的特殊性,对矿业企业而言有失公允。国外一些矿产资源大国都取消了矿业企业的增值税,而我国非但没有给予矿业企业增值税优惠政策,反而增加了矿业企业的增值税负担。这种做法极大地打击了矿业企业的生产积极性,增加了矿业企业的生产成本,降低了矿业企业的国际竞争力。

3.资源税计征依据不充分。按照我国现行法规,征收资源税的目的是为了调节自然条件形成的资源级差收入。按照矿租理论,此处应该征收级差地租,可事实上我国资源税主要是从量征收。因此,我国资源税的立税原意与实际制度之间产生了矛盾。而世界上大多数国家对矿业企业都不征收类似于我国资源税性质的资源超额利润税。原因主要有两方面:一是经济活动追求高风险高回报,矿业投资风险非常高,因此矿业投资都要求得到比其他行业更高的投资回报率;二是因矿业企业的资源条件差异而产生的收益差别可以通过征收所得税加以调整。即使征收资源超额利润税的国家,也是对矿业企业超过基本的投资收益水平以上的利润征收,一般按滑动比率计征。而且一般由中央政府征收,纳入中央政府财政,而我国的资源税名义上是共享税,实际上是地方税。因此从国际惯例来看,资源税也没有存在的依据。即便是要征收,也应该是针对超额利润进行征收,而不应该从价或者从量征收。

4.矿产资源的耗竭特性未充分体现。矿产资源是一种不可再生资源,具有不断耗竭的特性。人们过度开采,加快了资源的耗竭速度,给未来消费者留下无法挽回的损失。因此,在很多国家的矿产资源税费体系中包含了资源耗竭补偿费,用于寻找新的矿体,其实质是对当代人过度开采对未来消费者造成损失的部分价值补偿。但是我国矿产资源税费体系中没有体现这一点。矿业生产活动会对地表、水文、大气等自然环境造成严重的破坏,因此在矿业权出让时应充分考虑矿业活动对自然环境的破坏程度,并征收一定的税费以调控和治理矿业活动对环境的危害。

5.矿产资源税费收入分配制度不合理。目前,我国的资源税为地方税。由地方政府收取并纳入地方政府财政预算的资源税,与法规中对资源税是国家凭政治权力征收的定性相矛盾。按照产权理论,收益权是产权的有机组成部分,没有收益权的所有权是没有意义的。目前,矿业权使用费和矿业权价款按我国矿产资源分级分类管理制度,由相应的具有管理权限的各级政府部门收取,其收入纳入相应级别政府的财政。尽管我国规定矿业权价款收入在中央与地方之间按“2∶8”分成,但地方政府仍在矿业权价款收入中得到大部分,与矿业权价款征收维护的是国家矿产资源所有者利益的法律规定相违背。

二、我国矿产资源税费制度的改进建议

1.推动增值税转型。相关部门应该考虑矿业企业的特殊性,在继续保留由中央财政增值税返还政策的基础上,推动生产型增值税向消费型增值税转型,扩大矿业企业增值税进项税的抵扣范围。如允许煤炭等矿业企业购建生产用固定资产(含安全装备的投入)和矿井水平延深、开拓等井巷工程外购材料,按照17%的比例作为增值税进项税抵扣;允许煤炭企业从农民手中购进的煤矿特殊用料,视同农产品按10%的进项税抵扣;支付的探矿权、采矿权价款和探矿权、采矿权使用费,依据取得的合法票据按17%的比例计算抵扣进项税;支付给村镇及农户的青苗补偿费、土地塌陷补偿费、沉陷治理费、村庄搬迁费等,依据取得的合法票据或相关协议按17%的比例计算抵扣进项税;其他针对煤炭企业的政府性收费,例如煤炭价格调节基金、煤炭可持续发展基金、水资源补偿费、矿山环境治理保证金、煤矿转产发展资金等依据取得的合法票据,按17%的比例计算抵扣进项税等。

矿产资源概况范文3

关键词:矿产资源;集群型企业;安全监管;驱动力;特征

中图分类号:TD79 文献标识码:A

1 引言

矿产资源集群化是采矿业规模化的必然结果,集群型企业是现代采矿业的运营主流,其安全生产水平开始主导我国整体矿山的安全生产形势。集群型企业的安全监管是企业角度的宏观管理,这种监管行为在实际应用过程中并没有明确的界定,对其母公司或参股主体的安全责任追究没有明确的法律依据,使得集群型企业监管单位的监管责任落实不到位,监管工作不够重视、不够明确。笔者统计分析了2000~2010 10年间的200起矿山事故致因,属于集群型企业的有65例,其中“上级监管不力”作为事故致因因素之一的有62例,占95.3%。因此,集群型企业安全监管问题的研究对改善矿山安全生产状况、提高矿山安全生产水平具有重要作用。本文分析了矿产资源集群型企业安全监管的几个基本要点,为集群型企业安全监管研究及应用提供理论依据和参考。

2 集群型企业安全监管的定义及组成要素

2.1 定义

所谓集群型企业,是指主要体现以大型企业为核心,以产品、技术、经济、成套契约等为纽带,把多个资源型企业、单位联结在一起的多法人经济联合体。矿业集团便是集群型企业最为典型的一种,此外,还包括实际拥有或控股多个矿山实体的矿产资源投资金融性企业。

安全监管则是指管理主体为维护生命财产安全及获得较好的安全管理效果,运用各种管理手段,对运行过程中各项活动实行安全检查、审核、监督指导和防患促进的一种监督管理活动。安全监管是一种带有强制性的管理活动,对于集群型企业来说,母公司对所属生产企业的安全管理既是企业内部的管理,又是一种典型的上下级监管行为,本文所指安全监管即指集群型企业的内部安全监督管理。

2.2 组成要素

集群型企业安全监管要素包括以下5个方面。

(1)安全监管目的:与企业安全管理目的具有一致性,即减少或避免安全生产事故,保护员工生命财产安全,维护企业财产权益,持续提高企业安全生产水平。

(2)安全监管主体:能够实施监督管理行为的组织、机构和个人,一般指生产单位的上级企业或集群型企业母公司。

(3)安全监管客体:被监督管理的对象和范围,对于集群型企业,监管客体一般指生产经营单位或下级企业,及其相应安全管理行为。

(4)监管手段和方式:区别于国家安全监管的行政、法律和经济手段,集群型企业主要通过安全检查、审核、监督指导、行政管理等方式,以作用于生产企业的安全管理,从而实现安全监管预期的目的。

(5)安全监管内容:依据监管主、客体的不同,安全监管内容也会有自己特定的内容、范围和形式,一般来说包括基础性安全管理、合规性管理、体系管理等内容。

3 矿产资源集群型企业安全监管的职能

作用 安全监管是集群型企业母公司安全管理的重要职责之一,从企业角度,安全监管具有以下主要职能作用。

(1)提高社会形象。集群型企业的安全监管是对社会和公众负责的态度,也是“以人为本”的根本体现,安全生产的重视以及良好的安全理念能够使企业获得政府、客户等更多的尊重和支持,塑造更好的企业形象。以杜邦集团为例,杜邦公司作为世界500强企业,历史最为悠久,拥有独特的安全管理体系,在具有高度危险的行业领域中多年来一直保持良好的安全生产态势,被人们誉为安全的象征企业,业界都将其作为安全管理的参照物,并在社会各界中树立了良好的社会形象。60多年里,杜邦集团在中国的30余家公司实现了零伤害率,国内企业纷纷效仿。

(2)把握安全管理方向。通过安全监管,对集群型企业管理过程中各要素和各环节进行检查、审核、控制,及时获取生产企业管理成效的信息反馈,从而抑制不良苗头,使安全管理沿着正确轨道运行;与此同时,检查工作也能及时发现各种不利影响的现实因素和潜在因素,预防、阻止各种错误和偏差的产生和出现,以保证安全管理目标的实现。

(3)规避法律和经营风险。集群型企业的安全监管是受安全生产法等法律体系约束的,企业在进行兼并重组、资本运作的过程中,需要考虑兼并重组或资本运作对象安全管理的状况,并发挥安全监管职能作用,优化生产企业的安全管理体系,使之符合国家法律要求;另一方面,子公司的安全生产事故除带来经济损失外,还会严重影响集群型企业的经营战略规划,有的甚至会使企业退出某区域的发展。因此,集群型企业应依据企业的发展战略规划与实际情况,有重点地对各子公司和生产企业进行安全监管,以尽可能减少和规避企业经营风险。

4 安全监管驱动力分析

矿产资源集群型企业的安全监管是十分必要的,是由母公司和各矿山企业组成的系统管理工程。它不仅关系到矿山从业人员的生命安全,还关系到企业或集团的可持续发展和社会的安全稳定。对安全监管的驱动力分析能够更好地掌握矿产资源集群型企业安全监管的重要性。辩证唯物主义将事物发展原因和动力分为内因和外因,20世纪80年代美国旧金山教授H.Weihric提出的SWOT分析理论也是从内外部条件来进行分析。因此,可以将集群型企业安全监管驱动力分为内部驱动力和外部驱动力。

4.1 内部驱动力

内部驱动力来源于企业或集团内部,具有主动性和本质性,是安全管理的第一驱动力,本文认为其主要包括管理要求、员工安全需求和减损增效3方面因素。

(1)内部管理系统要求。在具有一定规模的集群型企业中,尤其大型集团,往往会有自身的企业管理体系。其管理范围不仅包括财务、销售、采购等方面内容,成熟的管理体系还会对安全管理方面提出具体要求,明确各级公司的具体安全管理职能和责任。作为集群型企业的母公司,其所负有的便是监督管理职能。

(2)员工安全需求。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Abraham Harold Maslow)在1943年提出了著名的需要层次论,指出了人的5类需求,即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会需求、尊重需求、自我实现需求,其层次性如图1所示。

安全需求是指人具有保障自身安全、避免职业病侵袭、免于灾难等方面的需求,这种需求是源自本质上的,是除生理需求之外的最基本的需求,可以通过外部条件满足。员工生理和安全需求得到了满足,才能够充分发挥其主观能动性,创建良好安全文化,提高企业生产效益。

(3)减少安全事故和损失要求。安全事故造成生命安全的同时,往往伴随着较大的财产损失。对于企业来说,往往包括材料、设备、人员误工损失,以及因此造成的信誉受损等。安全监管是企业管理的重要职能之一,其目的是通过对企业安全管理的作用,减少或避免安全生产事故,保护生命及财产安全。企业为建立可持续发展体制,应立足于以人为本,从经济效益出发获取最大的安全保障。

4.2 外部驱动力

外部驱动力一般指来自外界环境的影响,主要包括国际劳工组织要求、国家法律法规要求和市场竞争环境要求3个因素。

(1)国际劳工组织要求。加入WTO后,国际劳工标准对我国矿业竞争提出了更严峻的挑战。我国的矿业安全状况与发达国家相比存在较大差距,短时很难达到所谓“公认国际劳工标准”,落后的局面已使我国一些矿业公司在国际交往中处于被动,如21世纪初,世界国际煤炭组织曾号召世界煤炭进口国家联合抵制进口“中国带血的煤”。良好的安全生产水平已成为矿产资源集群型企业迈向全球发展的重要条件之一。

(2)国家法律法规要求。在诸多国家相关法规文献中,对集群型企业的安全监管主体提出了明确的要求。

《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指出:生产经营企业要加强安全管理,建立、健全安全生产责任制度,完善安全生产条件,企业主要负责人对安全生产工作全面负责;矿山、建筑施工单位和危险物品的生产、经营、储存单位需设置安全生产管理机构或者配备专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对于其他单位,从业人员超过300人的,应当设置安全生产管理机构或者配备专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从业人员在300人以下的,应当配备专职或者兼职的安全生产管理人员。

建设部下发的《关于进一步搞好企业集团试点工作的若干意见》指出:企业集团中母公司应完善资本营运职能,可以根据国家行业管理要求和企业经营特点,确定考核子公司的经济指标、营运服务和安全生产指标。

国资委《中央企业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暂行办法》指出:中央企业对独资及控股子公司的安全生产履行监督管理责任,包括下属公司的安全生产条件具备情况、组织机构设置情况、责任制和规章制度建立情况、安全投入及隐患排查治理情况、应急管理情况等;对于项目建设、收购、并购、转让等影响安全生产的重大事项要实行审批制度。

《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企业安全生产工作的通知》中明确:在规范企业生产经营行为时,要严格落实投资主体的安全生产监督责任,即母公司在经营活动中具有明确的安全生产监督责任;第29条还指出,企业发生特别重大事故,除追究企业主要负责人和实际控制人责任外,还要追究上级企业主要负责人的责任;触犯法律的,依法追究企业主要负责人、企业实际控制人和上级企业负责人的法律责任。

(3)市场竞争环境要求。除政府部门的监管和法律要求外,对于参与国际贸易的矿产资源集群型企业,其安全生产状况直接影响着企业的市场竞争力。20世纪90年代以来,全球经济一体化,美、欧等工业化国家为保护其竞争利益,在自由贸易区协议中规定只有采用同一劳动安全标准的国家和地区才能参与贸易区的贸易活动,抵制以降低劳动保护投入或低标准的发展中国家。

综上所述,可以将安全监管的内、外部驱动因素列表如表1所示。

5 矿产资源集群型企业安全监管特征分析

矿山企业集群化是现代企业发展的必然趋势,其既具有企业集团的共同特性,又因矿山领域的经营模式和高危性而使其安全监管与其他经济组织形式相比,具备一些独有特征。总体而言,其安全监管特征可描述如下。

(1)安全监管对象的多法人性。母公司通过产权、契约关系将各子公司联结在一起,并采用股权、财务、投资、人事和制度等手段控制或影响其他企业,同时各成员企业具有独立法人资格,具有相对独立的经营地位和决策能力,自主经营、自负盈亏。但是如同企业重大财务决策需经上级企业批准,各成员企业的安全生产管理受上级企业监管,服从上级企业安排。

(2)安全监管工作的多层次性。母公司与各子公司通过投资、控股、参股、联营等方式形成集群整体,其紧密程度依据控股程度不同而各异,具体包括核心层、紧密层、半紧密层和松散层。因此,其安全监管也应根据紧密程度有主次、有重点、有层次,当然,安全监管的层次性不完全依据紧密程度而确定,还应考虑各成员企业的安全管理风险大小。

(3)安全监管对象的高危性。矿业属于高危行业,矿产资源的开发涉及恶劣的生产环境、复杂的地质结构、多种重大危险源、现有的开采技术工艺条件等,作业人员承受着多种的危险、有害风险。

(4)安全监管的优势性。企业间交叉控股、参股及关联等方式形成法律上的纽带结合,促成整体规模优势,发挥内部协调机制作用,具体包括资本投入、人力资源、安全文化、安全专业技术等方面。集群型企业有较丰富的专业和技术资源,能够提供较好的服务平台,发挥集群型企业的安全监管优势。

(5)安全监管目标的一致性。任何工作都是为企业的战略目标服务的,集群型企业的安全监管目标与各成员企业一样,都是为实现集群型企业的安全生产目标。

(6)安全监管对象的多元化及跨区域性。20世纪90年代以来,集群型企业迅速发展,规模逐渐扩大,不断围绕核心竞争力在横向和纵向拓展,原有的单一产业和区域经济已满足不了企业发展要求,产、供、销一体化及上游产业链延伸已成为当前趋势,成员单位地理区域分布广泛,这也是集群型企业充分利用优势,优化资源配置,提高规模效益,降低投资风险,从而增强竞争能力的必然途径。企业的多元化及区域化经营给安全监管带来了更大的挑战。

6 结语

矿产集群化开发模式是采矿业发展的必然趋势,其安全生产状况主导着整体的安全生产形势。只有明确安全监管的组成要素、职能作用、内外驱动力,以及基本特征,并于实际生产中,真抓落实,认真履行,矿产资源集群型企业的安全监管,才不致成为空谈。

参考文献:

[1]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企业集团登记管理暂行规定[S].北京: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1998.

[2]刘 霞.中小企业安全监管对策研究[D].浙江:浙江大学,2008.

[3]张 磊.中国石油安全分析与对策研究[D].天津:天津大学,2007.

[4]Abraham Hraold Maslow. A theory of human motivation psychological review [J] . Psychological Review, 1943.

矿产资源概况范文4

关键词:矿产资源;保证程度;供需形势;晋城市

中图分类号:TD9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9944(2013)10-0218-05

1引言

矿产资源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而山西省晋城市是典型的资源型城市[1,2]。随着经济总量的扩大,城市化水平的提高,居民生活方式的改变,对矿产资源的需求量大幅度增加的情况,在较长时期内仍将存在,各种矿产资源消耗增长仍会超过欧美等发达国家,加之受资源条件的限制,资源供需缺口日益加大,对国外资源的依存度不断提高[3-5]。为了保障晋城市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助推矿产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需要充分认识矿产资源的保证程度与供需形势。

3晋城市概况

3.1经济发展趋势

2010年,晋城市国内生产总值730.5亿元,比上年增长13.7%,占山西省生产总值的7.94%,人均生产总值32329元。财政总收入153.2亿元,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由2002年的68.13亿元增加到2010年的423.6亿元。城镇化建设成果显著,城镇化率达到51.04%。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由2005年的75.12亿元提高到191.1亿元。在收入方面,全市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2001年的5374元提高到2010年的17353元,农民人均纯收入由2005年的3593元提高到2010年的5899元(图1、图2)。

工业方面,全市2010年工业总产值903.72万元,第一产业增加值30.7亿元,增长13.7%;第二产业增加值464.6亿元,增长15.6%;第三产业增加值235.2亿元,增长10.5%。第三产业中,金融保险业增加值26.9亿元,增长11.0%;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务增加值56.3亿元,增长8.1%;批发和零售业增加值38.5亿元,增长12.4%;房地产业增加值13.4亿元,增长10.2%。第一、第二和第三产业增加值占全市生产总值的比重分别为4.2%,63.6%%和32.2%(表1)。

3晋城市矿业发展概况

3.1晋城市矿业发展

晋城市是典型的资源型城市,采矿业工业总产值一直保持在晋城市GDP的60%以上,2010年晋城市采矿业工业总产值占晋城GDP的71.93%。2010年采矿业工业总产值达5254558万元,较2005年增加了414.5434万元。晋城市采矿业主要是煤炭开采和洗选业,煤炭开采业洗选业占采矿业工业总产值的93%以上。

晋城市矿产资源丰富,是国家重要的产煤基地之一,也是我国重要的能源工业城市。矿业和相关能源及原材料加工业也成为晋城市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2010年,矿业工业总产值占全市工业总产值的61.74%,2005~2010年间,矿业工业总产值占全市工业总产值的比例都保持在60%以上。非煤产业也有长足的发展,非煤产业销售收入占工业销售收入比重由2005年的28.6%上升到2010年的37.4%(表2、图4、图5、图6)。

3.2晋城市主要矿产与原材料产量

2010年晋城市主要矿产与原材料产量增减趋势不一(表3),2010年晋城市的原煤产量8434万t,比上年增长了14.6%,增长速度较快;焦炭产量84万t,涨幅6.0%;水泥较上年增长了14.0%,产量为142.8万t,产量也有大幅度增加;生铁产量为226.4万t,比上年下降了11.6%;粗钢产量为168.7万t,比上年下降了-12.2%;钢材的产量比上年增长较多,涨幅为23.2%,产量为151.7万t。

资料来源:晋城市统计年鉴,中国工业统计年鉴。

4晋城市矿产资源保证程度分析

晋城市主要矿产有煤、煤层气、“山西式”铁矿、硫铁矿、耐火粘土、粘土矿、铝土矿、石灰岩、白云岩、重晶石、铅、锌、石墨、水晶等20余种。截止2010年底,晋城市已进行勘查(预查、普查、详查和勘探)工作的矿产有煤、硫铁矿、铝土矿、铁矿、石灰岩和硅石等。

4.2煤层气资源储量

沁水盆地是世界储量最大的高煤阶煤层气田之一,也是我国唯一已经探明的整装煤层气田。沁水盆地资源储量约为6.85万亿m3,可采资源量1.59万亿m3,占全国的11.47%。晋城地处沁水盆地腹部,煤层气含气区块主要分布在长河以西、芦苇河以北的沁水东部和阳城北部地区,据国土资源局勘察晋城市煤层气主要赋存于3#煤层中,资源丰度每平方公里约1.86亿m3,煤层气资源量约6070.03亿m3,已探明可采资源量911.32亿m3。

晋城市煤层气资源丰富,且具有资源埋藏浅、开采性好、甲烷纯度高(大于95%)等特点,煤体瓦斯含量高达17.5~38m3/t,瓦斯压力在1.1~13.7MPa,是目前全国煤层气资源勘探程度最高、最具开发潜力的煤层气气田。

4.3石灰岩资源储量

石灰岩是水泥、化工原料及冶金用溶剂材料,石灰岩是晋城市具有潜在优势的矿产之一,石灰岩矿产分布广泛,主要分布于市域东部和南部山区及晋获褶断带一线。呈带状广泛分布在沁水盆地东南边缘地带,受构造影响,晋获褶断带一线的城区、泽州县、高平市等地有关乡镇石灰岩矿产也十分丰富。

晋城市石灰岩基础储量为3972万t。目前全市共有92家石灰岩企业,保有储量为2352.02万t。

4.4铁矿与铝土矿资源储量

铁矿资源开发历史悠久,基础储量为296.3万t,资源量14246.2万t。目前晋城冶金工业已形成以采矿、炼铁、炼钢和铸造为主的具有一定规模的产业系统,共有5座铁矿矿山,分别为沁水县安泰矿业有限公司、沁水县中村镇白华铁矿、沁水县鑫源矿业有限公司、山西沁水荣生岩矿业有限公司和阳城县东冶镇古河前菱铁矿,主要分布在沁水县与阳城县。

铝矿资源储量142万t,在全市矿产资源进一步整合后,只有两座铝矿矿山,分别为南坡铝矿和陵川铝土矿,主要分布在阳城县与陵川县。

4.4.1铁矿

铁矿是晋城市主要矿产之一,基础储量296.3亿t,资源量14246.2亿t。开采历史悠久,但规模不大,属小型矿点,为沉积型矿产。地质工作程度不高,仅部分矿区进行过普查或矿点调查。分布广,埋藏浅,易小规模开采。按矿体赋存层位及成因可分为山西式铁矿、陵川式铁矿、矽卡岩型铁矿及含锰铁矿等,有证铁矿矿山主要为山西式铁矿,局部为含锰铁矿。陵川式铁矿在20世纪80、90年代曾有零星开采。

4.4.2铝土矿

晋城市铝矿资源储量142万t,主要分布于泽州县山河镇、晋庙铺镇,阳城县驾岭乡、董封乡,高平市石末乡、北诗镇一带及陵川县附城镇、秦家庄乡一带,其中以阳城县驾岭乡雪圪坨-暖辿一带质量较好,规模较大。矿体赋存于石炭系本溪组铁铝含矿岩系内。

5晋城市矿产资源供需平衡综合分析

5.1煤炭资源供需平衡分析

5.1.1煤炭资源供需综合平衡现状

5.1.2煤炭资源需求分析与预测

基于规划期内全市化工、建材、发电等煤炭加工项目将逐步建设和投产,预测全市未来生产用煤量呈逐步上升趋势。特别是“十二五”时期,晋城将实施“煤电并输、输电为主”的战略转型,晋城将重点建设华能阳城电厂、大唐阳电三期、樊庄电厂、郑庄电厂、高平电厂五大外送电厂项目,规划建设国投晋城热电厂、阳城热电厂等地方电厂,实现“十二五”初并网发电,这些项目投产后可实现年并网发电930亿kW·h,届时对煤炭的需求将达到3427万t左右。到2015年,全市电力发电总装机容量将达到740万kW,对煤炭的需求将达到4500万t左右(表6)。

5.3.2石灰岩需求情况

晋城市现有水泥厂共14座,主要分布在城区(市水泥厂),泽州县山河镇、巴公镇,高平市马村镇康营、永录乡、西城办,阳城县蟒河镇、町店镇、演礼镇、凤城镇,沁水县郑村镇、中村镇,陵川县平城镇、礼义镇。总设计生产能力800万t/年,实际产量约200万t/年,石灰岩矿产石子年使用量约320万t。同时,2010年晋城市建筑、交通等领域建设用石灰岩用量年约200万t,综合其他各方面,2010年石灰岩需求量为600万t。

随着城市经济不断发展,城市建设和基础设施建设的全面开展,对石灰岩资源需求将呈现出旺盛增长的趋势,对水泥建材的需求也明显上升,带动对石灰岩的需求增加。

2015年,全市水泥生产能力控制在600万t/左右,从而至少要开采石灰岩960万t才能满足晋城市“十二五”规划对于水泥的需求。随着晋城城市建设的进一步推进,建筑、交通等领域建设用石灰岩在2015年用量约提升至300万t。综合计算,晋城市在2015年石灰岩用量为1260万t。

5.3.3石灰岩矿产保证程度

2010年晋城市石灰岩保有储量为2397.86万t。石灰岩基础储量15465.4万t,资源量355056万t。按照现在的产能579.8万t/年,基础储量静态保证年限为26年左右,保证程度良好。

5.4粘土矿产

5.4.1日用陶瓷

陶瓷粘土矿产主要分布在阳城县,目前开采企业共8家,登记资源储量总计124万t,生产规模约36万t。

阳城县也分布着许多陶瓷生产企业,年总生产能力约1亿m2,现年产量9000万m2。每年陶瓷粘土矿产用量约90万t。但截至2010年,晋城市陶瓷粘土开采企业仅有两家,生产能力共计10万t,未能满足陶瓷生产企业的需求。陶瓷企业对陶瓷粘土矿产的需求量较大,但目前的开采规模不能满足企业的需求,应着力加大勘探力度,增加陶瓷粘土的开采能力。

5.4.2耐火粘土

耐火粘土矿产的主要产品为耐火材料砖及构件,企业主要分布在阳城县润城镇柏沟及泽州县山河镇、陵川县杨村镇等地。现年产量10万t,耐火粘土矿产年用量约13万t。

5.4.3砖瓦粘土

粘土砖瓦现年产量约10万块。近几年将逐步淘汰粘土砖生产。

6结语

煤炭资源储量丰富,保证程度高。基础储量静态保证年限82年。煤炭资源完全能满足晋城市的工业、生活需求,并有大量煤炭运输出省。未来晋城市煤炭需求将大幅增加,煤炭就地转化率大幅提高。到2015年,全市煤炭需求量约为6620万t,主要用于电力行业、煤化工行业、水泥生产及居民、工业消费。

随着煤层气的开发利用力度加强,基础设施的完善,煤层气的需求量、供给量在规划期内均将有大幅提高。通过整合石料厂、采石场规模,提高企业产能,以增加石灰岩可供量。综合晋城市建筑、交通的发展对石灰岩的需求,2015年,全市石灰岩需求量约石灰岩1360万t左右。陶瓷企业每年陶瓷粘土矿产用量约90万t,到2015年,每年陶瓷粘土矿产用量约200万t。耐火粘土矿产现年用量约13万t,但本市没有大规模开采。金属矿产开采规模较小,保证程度也较低。

参考文献:

[1] 王胜利.晋城矿产资源现状与可持续发展研究[J].华北国土资源,2005(1):33~35.

[2] 李义德,员建国.晋城市煤层气综合利用发展初探[J].煤化工,2005(6):23~25.

[3] 王宏英.山西能源开发战略与可持续发展[M].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2003.

矿产资源概况范文5

【关键词】固体矿产;储量类别;勘查阶段;合理划分

我国在固体矿产资源储量类别、勘查阶段的划分主要采用的标准有《固体矿产资源/储量分类》(GB/T17766-1999)、《固体矿产地质勘查规范总则》(GB/T13908-2002)等国家标准与行业标准。以上新规范标准的应用,对矿产资源勘查、开发和管理的标准化和规范化都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但在实际工作中仍然容易存在新旧标准混用、不能正确理解和运用新标准规范等一系列问题。为此,2007年3月28日,国土部颁发了“关于全面实施《固体矿产资源/储量分类》国家标准和勘查规范有关事项的通知”规定,要求于2007年5月1日起,所编写、提交和填报的各类地质勘查报告、资源储量核实报告、资源评价报告等等各类统计书(表),均需要满足新标准规范。本文正是依据规范通知的要求,就固体矿产储量类级、勘查阶段的合理划分提出了相关的建议,使标准能更好的与国际矿产资源储量分类标准相衔接。

1 山东日照市固体矿产资源概况

山东省位于黄河下游,濒临黄渤海,地处中国“黄金海岸地带”的环渤海经济区,背靠广阔内陆腹地,南连长江三角洲经济区,区位条件十分优越。日照市是山东省的一个地级市,位于山东东南部,黄海之滨,是山东半岛的尾翼。全市陆域面积5310平方千米,其中山区、丘陵、平原各约占三分之一,海域面积6000平方千米,海岸线长168.5千米,总人口约有300万。

1.1 山东日照固体矿产资源的特点

山东省日照市内的矿产资源非常丰富,已探明储量的固体矿产就有23种,主要有,金8.86万吨,石棉15万吨,花岗岩3亿吨,片麻岩5.5亿吨,钾长石24万吨。其中,五莲红柱石为国际稀有矿藏,是山东省唯一的红柱石产地,首次探明储量215吨。正在开发和利用的有金、银、铜、硫、铁矿和石灰石、胍石、石英、蛇纹石、重晶石等十几种。其中尤以建材资源为主,且质优、量大、种类多。

1.2 矿产勘查、开发和保护中的问题

由于日照市地质勘查程度较高,找矿难度日益加大,而矿产资源消耗量也大于新增储量,供需矛盾日益突出。为实现矿产资源供需总量的平衡,并有效遏制矿产资源浪费或破坏的问题,近年来,日照市高度重视矿产资源的优化配置与整合工作,市国土资源局还相继颁布了《日照市矿产资源整合方案》和《日照市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方案》等纲领性方案,以此引导矿产企业的生产、设计和矿产勘查工作,有效提高了矿产资源的利用率,实现了矿产资源的有序开发和节约利用,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

2 固体矿产储量类级的合理划分

2.1 新、旧标准固体矿产储量类级的对比

《固体矿产资源/储量分类》(GB/T17766-1999)作为适应矿产资源市场经济,并与国际惯例相接轨的全新标准,严格而言,是与86年的《资源地质勘探规范》旧规范不能一一对比的。但是新标准在制定过程中还充分考虑我国固体矿产资源的实际情况,因此两组之间的内容仍有着一定的联系。其中,新标准对固体矿产储量只有分类,没有明确进行分级,但仍可以将标准中的一些内容为分级,如“探明的”、“推断的”、“控制的”、“预测的”等等。具体的对比如下:

(1)在类别上的对比。“经济的”相当于原标准中原表内矿的a亚类;“边际经济的”相当于原标准中原表内矿b亚类;“次边际经济的”相当于原标准中原表外矿;“内蕴经济的”相当于其它储量。

(2)在级别上的对比。“探明的”相当于原标准中的B级;“控制的”相当于原标准中的C级;“推断的”相当于原标准中的D级或部分E级。

2.2 储量类级的合理划分

为使新规范中类级划分以及名词、术语的定义能更好的与国际惯例接轨,新规范中将固体矿产储量类级分为了储量、基础储量、资源储量共三大类16类型,便于不同类型的识别和数据的计算机处理与信息交流。并可以用矩阵形式(如下表1所示)进行表示。

3 固体矿产勘查阶段的合理划分

3.1 各勘查阶段的合理划分与定义

在新标准中,固体矿产勘查阶段可分为:预查、普查、详查和勘探这四个阶段。各阶段的具体定义为:

(1)预查。是指依据区域地质和物化探异常研究结果、初步野外探测结果,与地质特征相似的已知固体矿产进行类别与预测。

(2)普查。是指对矿化潜力较大地区、物化探异常区域,采用地质填图、露头检查以及数量有限的取样工程或物化探方法进行的综合性找矿工作。

(3)详查。是根据普查圈出的详查区域,利用大比例尺地质填图等综合方法与手段进行勘查工作,进行比普查阶段更严密的系统取样。

(4)勘探。是指对已知具有工业价值的矿床或经过详查圈出的勘探区,采用大比例尺和各种取样工程,详细查明矿床地质、构造、开采技术条件、矿体连续性等等。

3.2 各勘查阶段的特点

从预查普查详查勘探这四个阶段连续性的过程中,表现为以下方面的特点:

(1)固体矿产资源勘查工作的范围逐渐减小,并逐渐从面到点、由钱入深。

(2)矿产资源勘查工作的投入量逐渐增加,从极少量工程数量有限的工程比普查密的系统取样加密各种采样工程

(3)对矿产资源的连续性了解程度逐渐加深,由有所预测大致掌握基本确保肯定矿体的连续性。

4 总结

本文结合山东日照市固体矿产资源的特点与实际发展情况,并参照99年标准和2007年规范通知的要求,就固体矿产储量类级以及勘查阶段的合理划分进行了系统的分析与探讨,以此希望能对当前日照市固体矿产资源工作的顺利开展能提供一定的帮助与借鉴。

参考文献:

矿产资源概况范文6

一、人类社会发展与矿产资源开发利用共存

细石器文化中有关农业的石器在林西发现。

商代司母戍方鼎(河南安阳殷墟出土)。

重875kg;化学成分:Cu84.77%,Sn 11.64%,Pb2.79%。

人类社会发展史亦是一部人类认识矿产、利用矿产的历史。

二、矿产资源的性质、种类与应用

矿产资源是人类社会产生与发展过程中形成的一个概念。

矿产资源是指由地质作用形成的,具有利用价值的,呈固态、液态、气态的矿物 (矿物质) 和岩石资源,是自然资源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1、矿产资源的性质

矿产资源具有三重性:应用性、可变性、不可再生性。

应用性:可为人类社会所利用。

可变性:随社会科学技术发展,矿产资源的数量及其内涵是不断变化的。

不可再生性:绝大部分矿产资源是不可再生的。

目前世界上已知的矿产资源有近二百种。

2、矿产资源的种类

从人类社会对矿产资源利用的角度来划分,有四种分类方案:

.以存在形式;

.以有机、无机属性;

.按可利用的特性;

.按化学物理性质及在各经济部门的应用不同。

3. 目前社会上常用的分类方案

按化学物理性质及在各经济部门的应用不同,划分为:

能源矿产(煤炭、油页岩、石油、天然气、页岩气、铀、钍、地下热水等)

金属矿产:

1.黑色金属矿产(铁、锰、铬、 钛、钒等 );

2.有色金属矿产(铜、铅、锌、镁、镍、钴、钨、锡、铋、汞、锑等);

3.贵金属矿产(金、银、铂、钯、铱、铑、锇、钌);

4.稀有金属矿产(铌、铍、锂、钽、锆、锶、铷、铯);

5.分散元素金属矿产(镓、铟、铊、铼、镉、钪、硒、碲);

6.稀土金属矿产(钇、镝、铈、镧、镨、钐、铕)。

非金属矿产:

⑴、冶金辅助原料非金属矿产,如蓝晶石、夕线石、菱镁矿等;

⑵、化工原料非金属矿产,如硫铁矿、明钒石、重晶石、萤石、磷矿、钾盐、盐矿、硼矿等;

⑶、宝玉石非金属矿产,如金刚石、宝石、玉石;

⑷、建材非金属矿产,如高岭土、陶瓷土、膨润土、各种建筑材料岩石等;

⑸、气水非金属矿产,如矿泉水、地下水、二氧化碳气。

4、矿产资源需要经过地质调查与矿产勘查才能获得。调查、预查、普查、祥查、勘探五阶段。

获得的矿产资源根据其有用组分的含量、规模以及其开发利用的经济、技术和环境可行性,可分为当前可利用的矿产资源和不可利用的或潜在的矿产资源。

5、矿床(矿产资源)的成因分类

从矿产资源在地质作用过程中形成的宏观机制可分为三大类:

由沉积作用在海洋、湖、河、沼泽以及陆地地表风化带形成的沉积矿床类;

由地球内部与岩浆作用(包括地幔、地壳中各种成因的岩浆及其火山、侵入混融活动)有关形成的岩浆和热液交代、充填矿床类;

由岩石圈内变质作用形成的变质矿床类。

三大类矿床之间相互都有过渡型矿床。各大类内部还有次一级的各种成因分类。

在这三大类之外,根据大陆科学深钻的资料,在地壳深处存在矿化度高的热流体,因此有可能存在另一类与岩浆作用、变质作用无关的地壳流体形成矿床,成为第四大类矿床。

三、世界矿产资源形势

1、世界矿产资源消费与现状

20世纪100年以来,全球累计消费了石油1420亿吨;天然气78万亿立方米;煤2650亿吨;铁(钢)380亿吨;铝 7.6亿吨;铜4.8亿吨。

2、资源供需格局发生重大变化,区域性供需不平衡

(1) 能源

过去30年全球能源消费总量增长90%,消费重心转向亚洲。

2011年全球一次能源消费123亿吨油当量,为1980年1.9倍;

2011年全球石油、煤炭和天然气消费量分别为41亿吨、72亿吨、32229亿M3,是1980年的1.4倍、2.1倍和2.2倍。

全球形成中东、北美、前苏联三大油气供应中心。

中东、北美、前苏联石油产量分别占全球32%、17%和17%,合计占2/3。

北美、前苏联、中东天然气产量分别占全球25%、24%和16%;合计占2/3 。

过去30年全球能源供需格局重大转变。

石油格局贸易

2011年,全球石油贸易量27亿吨;中东是最大输出地,占36%。亚洲-中东贸易圈:亚洲56%来自中东;欧洲-前苏联贸易圈;亚洲一半来自前苏联;美洲贸易圈:美国44%来自美洲国家。

天然气贸易格局

2010年,全球天然气贸易量1.03万亿立方米,其中管道气占68%;亚洲-中东贸易圈:亚洲区外进口60%来自中东;欧洲-前苏联贸易圈:欧洲区外进口66%来自前苏联;美洲贸易圈:美国进口90%来自加拿大。

逐步形成美洲、亚洲-中东、欧洲-前苏联三大区域油气贸易圈以及两大供需体系。

全球能源消费形势,近10年全球增量的55%来自中国。

铁铜铝

资源需求的周期性上升与工业化周期和人口增长密切相关。2011年,中国 钢消费量6.5亿吨,占全球45%;铜消费量786万吨,占全球40%;铝消费量1724万吨,占全球41%;全球60-70%的钢铜铝被亚太消费,比例还在扩大。

全球资源消费中心随着工业浪潮在不断转移。

未来20年全球钢、铜和铝需求仍将持续增长,累计需求是过去20年的2倍。

2030年,全球钢、铜和铝需求量将分别达到24亿吨、3800万吨和8400万吨,较2011年分别增长64%、98%和100%。

2011-2030年,全球钢累计需求390亿吨,铜5.6亿吨,铝13.0亿吨,分别是过去20年的2.0倍、2.2倍和2.5倍。

印度、东盟等发展中国家成为资源需求增长的主要拉动者。

中国钢需求顶点已到来,2030年仍是第一需求大国,占全球比例仍高达25%;

未来10年,中国铜需求仍将继续增长,全球占比可达45%;

未来10年,中国铝需求继续增长,10年后占全球比例仍超40%;

全球铁矿石产能增长较快,或将出现短暂的供大于求局面。全球铜矿产量增长缓慢,供应压力较大。全球铝土矿资源丰富,供应集中度不高,资源供应压力相对较小。

3.主要认识和判断

(1)未来5年,全球资源需求增速放缓,供需矛盾将有所缓解。

中国进入工业化中期转型调整期,资源需求增速放缓。

西方国家金融危机,经济增长乏力,资源需求不振。

十年勘查繁荣,主要矿产资源储量和产能增长明显。

全球金融治理,炒作将得到一定抑制,资源价格逐步回归。

(2)能源格局发生重大调整,亚洲油气供需矛盾最为突出。

初步形成美洲、亚洲-中东、欧洲-前苏联三大区域油气贸易圈以及供需供需一体、供需分离两大体系。

非常规油气利用将重绘全球能源版图。

中、印和东盟仍将是全球能源消费的主要拉动者,亚洲油气供应将日趋紧张,地缘政治矛盾将会日益突出。

美国趋于能源独立,有可能继续在中东、中亚制造混乱,获取石油利益。

福岛核事故导致全球核电发展放缓,但未来仍将较快发展。

(3)全球矿产资源有保障,供需分离和市场垄断是主要矛盾。

全球石油、天然气、铁、铝、铜、铅、锌、镍等大部分资源储量增长明显,资源保障程度上升。

资源安全主要表现为供需方分离、垄断、炒作造成的市场风险。

未来20年中国仍是全球资源需求第一大国,加之日本、东盟和印度为主要需求方,南美和澳大利亚为主要供应方的供需 分离格局将愈演愈烈(非洲的资源地位有上升趋势)。

未来铁矿石产能增长较快,或将出现短暂的供大于求的局面。

四、我国矿产资源形势

(一)矿产资源概况

截至2011年底,全国已发现172种矿产(含页岩气),具有查明资源储量的矿产159种,其中能源矿产10种,金属矿产54种,非金属矿产92种,水气矿产3种,是全球矿产资源种类比较齐全的国家之一。

我国矿产资源特点:总量丰富,但人均较少;小品种资源丰富,大宗矿产资源相对不足;资源品质较差,难利用资源多;大矿少,小矿多;成矿地质条件良好,找矿潜力大。

我国资源品质较差,铁矿石平均品位为33%,比世界平均水平低近20个百分点,富铁矿资源储量仅占全国总量的1.4%;锰矿平均品位22%,不到世界商品矿石工业标准48%的一半;铝土矿几乎全部是利用难度大、成本高的一水硬铝石;磷矿平均品位仅17%,且胶磷矿多。品质原因使得我国部分矿产开发成本过高,产能增长乏力。

我国石油、天然气、铁、铜、铝、镍等大宗矿产资源禀赋不佳,稀土、钨、钼、锑等小品种资源和石墨、重晶石等非金属矿产比较丰富,世界排名第一。

我国人均矿产资源储量较低,人均石油、天然气储量不足世界人均的10%,铁、铜、铝、镍人均储量等不足世界人均的50%,只有稀土、钨等稀散金属和石墨、重晶石等非金属资源超过了世界人均水平。

(二)我国矿产资源供需形势

2000年以来,中国经济快速发展,矿产资源消费迅猛增长。

我国矿业产业快速发展,矿业产值从2000年的0.4万亿人民币增长到了2010年的4.5万亿人民币。

2000-2010年,中国煤炭消费量增长了2.5倍。

2000-2010年,中国粗钢消费量增长了4.3倍。

2000-2010年,中国铜消费量增长了4.0倍。

2000-2010年,中国铝消费量分别增长了4.6倍。

2011年,我国煤炭消费量34亿吨。

2011年,我国原油消费量4.44亿吨,进口量2.54亿吨,对外依存度54%。

2011年,我国铁矿消费量10亿吨(标矿),进口6.9亿吨,对外依存度68.6%。

2011年,我国精炼铜消费量786万吨,矿山铜产量127万吨,考虑二次资源,对外依存度69%。

2011年,我国原铝消费量1724万吨,铝土矿产量3194万吨(折原铝581万吨),考虑二次资源,对外依存度60%。

2000年以来的12年间,我国共消费了283亿吨煤炭、46亿吨钢、1.1亿吨铝和5300万吨铜,远远超过建国以后50年的消费总量。

2000-2011年,中国粗钢消费占全球的比例从16%增长到了45%、铜占全球的比例从13%增长到了41%、铝消费量占全球的比例从13%增长到了42%。

巨量的消费需求带动了我国矿产品进口的不断增长和对外依存度的持续攀升,带动了全球矿产品价格的飙升。

2000-2010年煤炭、铁矿石、铜、铅、锡、镍价格分别上涨了2.8倍、3.8倍、3.2倍、3.7倍、2.8倍和1.5倍。

2000-2010年,我国矿产品进口总额从594.3亿美元上涨到了4828.52亿美元,折合人民币近3万亿。

我国2010年经济发展所消耗的能源和矿产资源价值量超过7万亿人民币,相当于GDP总量的17.5%。

资源需求趋势

2030-2035年能源需求达到40-45亿吨油当量的顶点;

2013年左右钢铁需求达到7亿吨左右的顶点;

2020-2025年左右铜需求达到1500万吨左右的顶点;

2025年前后原铝需求达到2800万吨左右的顶点。

2011-2030年(未来20年)累计需求:一次能源:720亿吨油当量,是过去20年的3倍(石油:120亿吨、煤炭约700亿吨、天然气9万亿m3);粗钢:129亿吨,是过去20年的2.6倍;铜:2.4亿吨,是过去20年的4.6倍;铝:4.8亿吨,是过去20年4.4倍。

除能源矿产外,未来10年多数矿产对外依存度将陆续下降,但对外依存绝对量仍然巨大。

资源供需形势小结

>能源矿产:未来20年能源需求持续增长,石油、天然气供应紧张,煤炭面临清洁开采和使用问题;

>铁矿石:未来几年,供需形势仍然很严峻,但2015年以后供需将出现明显缓解,但国内供应能力依然不容乐观,对外依存度将长期保持在50%以上;

>铅、锌、铝:未来10年需求仍将持续增长,资源储量的静态保障年限过低,已查明资源的保障能力不足;

>铜、镍:未来10-15年,需求仍将不断增长,对外依存度将持续保持70%以上,形势非常严峻;

>传统的优势矿产中煤炭、钨、钼、稀土和磷保障能力较强,但仍需加强全球市场控制能力。

五、我国矿产资源可持续发展的战略

为保证全球矿产资源可持续供应,需共同实施三项战略。

1、持续找矿战略,并部署、实施、开拓新矿产资源领域。

2、公平、合理、科学地配置全球矿产资源战略,各国家和平、合作、互利、互惠,共同开发利用全球资源,谋求双赢。

3、合理、节约、循环利用矿产资源和保护矿山环境战略。

我国应采取的对策:

1、持续地加强矿产勘查工作,增加投入,扩大规模。开展新一轮矿产评价勘查工作,国家投入做到普查工作,为商业勘查、开投入减小风险提供条件。提高大宗矿产自供率。

2、重点加强西部地区矿产勘查工作,建立西部地区矿产资源新基地。

3、开展老矿山深部、勘查工作,延长矿山寿命、生产周期。

4、积极开拓新矿产资源。

5、科学、合理地向国外供给国内优势矿产,充分利用我国短缺的国外矿产资源。

6、实施战略矿产资源储备。

7、合理、节约、循环利用矿产 资源。

8、加强矿产环境保护和冶理。

9、加强矿产资源管理。提高全民资源意识。

10、强化矿产资源领域地质科学理论与勘查技术研究开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