园艺植物栽培技术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园艺植物栽培技术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园艺植物栽培技术

园艺植物栽培技术范文1

关键词:园艺植物栽培学;教学;课程改革

中图分类号: G423.07 文献标识码:A DOI:10.11974/nyyjs.20170631065

我国是园艺大国,园艺产业作为农业的支柱产业,发展迅猛,但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有一定的差距,因此,培养创新性和实践性的复合式园艺人才是高校园艺专业的首要任务。《园艺植物栽培学》是齐齐哈尔大学园艺专业的核心课程之一,该课程是由果树栽培学、蔬菜栽培学和花卉栽培学3门课程合并成,主要讲授包括果树、蔬菜、苗木、花卉的植物学特征和生物学特性等理论知识以及种苗培育和栽培技术等操作技能,意在培养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双向的园艺人才。作者通过创新教学手段和方法、优化教学体系结构对《园艺植物栽培学》课程进行改革,并在此基础上构建基于大学生创新和实践能力培养的课程实践教学新模式,以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1 课程改革的原因

课时大量缩减。《园艺植物栽培学》是一门合并课程,合并之后教学内容增加,学时则缩减到现在的96学时。学时的缩减导致学生没有足够的时间学习园艺植物栽培学理论知识,为使学生在有限的课时内掌握更全面的园艺植物栽培学知识,并将其培养成21世纪优秀园艺人才,亟需进行课程改革。教学模式落后。现代教育的教学方式仍以传统的灌输式教学为主,《园艺植物栽培学》的理论知识基本上都是按照植物特性、生长规律、栽培技术等方面进行论述,老师在讲台上讲,学生在下面记,老师是教学的主导者,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得不到有效的发挥。学生和老师之间也缺乏有效的沟通交流,更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这种教学方法还容易使理论与实践严重脱节,无法实现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目标。教学内容滞后。《园艺植物栽培学》在学科设置上偏重于理论知识,导致理论知识占用学时过多、对学生的实践能力考虑较少。随着园艺专业的快速发展和生物技术的不断更新,新品种、新技术、新理念不断涌现,但由于齐齐哈尔位于我国东北部,地理环境的相对闭塞导致学术观念的相对落后,一些特色的栽培管理技术和最新的科学研究成果在教学中涉及甚少。

2 课程改革的方法

2.1 优化教学内容

《园艺植物栽培学》是以理论知识为基础,以实践技能为目标,侧重地域特色和与时俱进的课程。保持知识体系完整性。《园艺植物栽培学》的教学内容既要强调果树、蔬菜、花卉课程间的相互衔接,又要避免课程间的重复与脱节,要求教师在选用教材和制定教学大纲时,认真收集和整理材料,着重把握植物栽培学的知识体系,保证知识的完整性和可操作性。注重教学内容时效性。《园艺植物栽培学》涉及的植物生长规律和栽培技术随着社会和科学技术的发展会不断地更新与进步,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及时补充前沿科研动态和实际生产生活问题,培养学生的专业敏锐性。强调实验教学地域性。《园艺植物栽培学》的实验教学应以当地自然情况为基础,齐齐哈尔地处平原,土地肥沃,利于农作物生长,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鼓励学生多走进实验基地,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实践技能,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2.2 改革教学方法

传统的以教师讲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已无法适应现代园艺人才的培养,因此,要充分利用启发式教学、参与式教学和讨论式教学等教学方法进行园艺植物栽培学的讲授。要调动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来,及时表达自己的看法和观念,加强师生之间的交流与互动,使学生在课堂上由机械的记录转变为深入的思考。

2.3 参与式教学

参与式教学,即以学生为主体、以师生互动性为原则的激励式教学方法,打破教师机械讲解的传统教学方式,强调学生的参与性、实践性,以唤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改善课堂的学习氛围。园艺专业与人类生活息息相关,日常生活中的营养健康、美化环境都离不开园艺产业的支撑。齐齐哈尔大学的学生生源以农村为主,从小生活的积累,对植物的感性认识相对丰富,对农作物的栽培技术也相对熟悉,为参与式教学奠定了物质基础。当代大学生多以90后为主体,他们对未知世界的探索意识相对较强,对生物的好奇引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为参与式教学提供了智力支持。参与式教学要求教师明确教学目标,尊重学生,为学生创造参与教学的机会,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例如对于植物栽培理论在实际生产中的应用,老师可以事先提出问题,启发学生结合生活经验,陈述自己的见解。在这个过程中,老师可以直观地了解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也让学生找到学习的归属感,同时也活跃了课堂气氛,增进师生之间的互动,培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探究性,促进学生综合、全面的发展。

2.4 讨论式教学

讨论式教学是目前教育领域积极开展的教学模式之一,旨在改变传统的“老师教,学生学”的单向学习方式,鼓励学生主动探索知识,培养学生研究性思维和独立思考意识,有利于巩固和消化知识,增加师生交流,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学效果。讨论式教学对培养学生的创新性和实践性具有重要的意义,因此,教师要改进教学理念,提高认识,以培养人才为根本,在传授知识的基础上,提出有意义的高质量论题供学生讨论,真正实现教学相长。比如苗木的繁育和嫁接,与生活联系密切且具有探究性、实用性,在课堂上适时缩短讲授时间,鼓励学生以开放、自由、平等的心态进行自主学习和讨论,减少学生对教师的心理依赖,转变传统的学习模式,在讨论中教师要引导学生主动提出问题,自主收集相关资料进行调研,找寻解决问题的思路,集中交流个人观点和看法,以激发学生的创造力、理解力、表达力,同时还可以增强学生的成就感和自尊心。

2.5 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

现代教育技术对教育的影响已不单纯体现在数字化管理,更深入到课堂教学的方方面面,尤其在构建互动式教学模式上。因此,要对教师进行现代教育技术的培训和支持,鼓励他们在教学中采用现代教育技术理念和方法,培养他们的信息化教学能力。《园艺植物栽培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大量的植物只靠单纯的文字讲解无法满足教学需要,例如在讲述树的修剪、黄瓜的嫁接育苗等知识时,可以根据课堂教学的需要,穿插相关视频;还可以利用以现代教育技术为依托的网络教学平台,利用教育共享资源和学校网络平台,制作教学微视频,网络教学让教育超越时间与地点的限制,为学生提供自主学习的平台,弥补当地教学的局限,既提高了教师的教学效率,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领域,也将难以理解的专业知识以形象化和专业化。

2.6 实验基地讲授

“黑板上种花”永远不会开出美艳的花朵。因此要充分利用园艺教学实习基地,依托学校的科研实力和企业的产业能力,以培养人才为主,以产业开发为辅,促进校企合作,构建以实验基地为平台的第二课堂,增加实验与实践环节,以改善学生“理论强、实践弱”的现状。比如在讲述园艺植物的种类鉴别、培养土的配制、苗床的准备等内容时,可以将课堂设置在园艺实训基地,进行现场讲授。在实验基地,可以利用身边的实物,将枯燥的园艺理论转化为形象的园艺植物。当今教育侧重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大学生创新创业比赛层出不穷,《园艺植物栽培学》的实验基地也可以作为大学生创新创业的载体和平台,鼓励学生自主创业,实施以实验室或企业为依托的创新人才培养计划,将科研成果转化为经济效益。

3 结语

园艺植物栽培技术范文2

关键词:多媒体;园艺植物栽培养护;教学

目前,多媒体技术在教育领域的日益普及对传统的教学模式产生了巨大的冲击。对于传统教学中难以表达、学生难以理解的抽象内容和复杂的变化过程等,多媒体课堂演示教学能够通过动画模拟、局部放大、过程演示等手段予以解决,从而激发学生对专业课的学习兴趣。笔者通过几年的教学实践发现,多媒体课件在专业教学中的运用可谓有喜有忧,它既具有优化教学过程、增强教学效果的优点,又存在缺少教学互动、不利于提高教师教学技能的弊端。因此,在教学中如何正确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有效发挥其对教学的辅助作用,是值得我们关注和探讨的问题。

一、园艺植物栽培养护课程的特点园艺植物栽培养护是园艺专业的专业课,主要讲授培育和推广园艺植物新品种的原理和方法,有着其自身鲜明的特点。

1.园艺植物栽培养护讲授培育园艺植物新品种的基本原理、基本知识以及这些理论、知识在新品种培育过程中的机制、方法、调控的手段。课程的学习目的之一,就是使学生学会根据园艺生产中存在的问题,制定出明确的、切实可行的育种目标,运用育种学的理论确定最佳的育种途径,培育或引入园艺植物的新品种,并采取措施繁殖和推广新品种,使新品种由生产资料迅速转变为生产力[1]。因此,密切联系实际是本课程的基本要求。

2.园艺植物栽培养护学是一门涉及多学科基础的综合课程。它涉及园艺生产的各个环节和专业基础,需要运用到遗传学、气象学、土壤学、植物生理学、昆虫学、病理学、栽培学等方面的知识[2],上课时需要建立大量的图表进行演示和分析,由于牵涉的知识点很多,学生学习理解时的难度较大。

3.园艺植物栽培养护学的理论性、系统性较强,并要求具备实际的动手操作能力,在课堂讲授时较为抽象,也给学生的理解带来一定的困难。从课程自身的特点来看,园艺植物育种学的教学过程中,如果采用“粉笔+黑板”的传统教学模式,一方面无法生动直观地演示园艺生产存在的问题、培育新品种的理论模式、育种过程中多种因子的相关变化;另一方面教师需要在课堂上用大量的时间板书,例证多种因子的影响变化过程,效率极低。但如果用多媒体课件生动直观地将原来黑板上枯燥的理论模式、新品种和园艺生产的图片展示在学生面前,就能使学生直观地了解课程内容,从而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随着昆明、曲靖等大中城市建设生态、宜居、园林城市步伐的加快,城市绿化和园林产业开始蓬勃发展,园艺专业人才的社会需求呈逐步扩大趋势。曲靖农校早在1995年就开设了中专园艺专业,培养具有一定理论基础和较强实践能力的园艺人才。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为借助多媒体丰富专业课程的教学载体,通过视听感受提高学生的认知水平,笔者尝试并设计制作了一系列简洁实用、内容丰富的课件,应用在《园林植物栽培养护》的课程教学中,实践证明教学效果较好。

二、园艺植物栽培养护多媒体教学中的优势1.易于理解及掌握各种园林植物的栽培技术。

很多园林植物栽培养护过程周期很长,特别是木本植物,其栽培关键技能点可能要跨几个季度,通过传统教学的实习或仅靠几张图片是难以在短时间之内让学生理解和掌握的,如在讲解扦插、嫁接、压条、分株等育苗技术时,用Power Point制作课件时插入各种育苗技术的各个时期的不同形态,同时利用flash将其育苗过程制作成动画插入课件中,使学生对该种植物的育苗过程有了非常直观的认识,然后老师再进行详细的讲解,最后,我们从网上下载该种植物栽培和管理的相关录像片进行进一步说明。

经过这一方法,同学们尽管没有亲临现场,也对该种植物的各种知识有了深刻的理解。

2.便于植物的识别和区分。学习本课程首先要熟悉常见园林植物的种类和识别特征,了解它们的生长习性和在园林景观中的价值。我国幅员辽阔,地形复杂,各地气候差异很大,独特的地理环境和气候条件培育出丰富的观赏植物,常见植物南北、东西差异较大,如果学生仅靠当地可见的园林植物进行识别宣讲,那么将不利于学生对整个学科的掌握。如学生在区分蔷薇三姐妹(蔷薇、玫瑰、月季)时,它们是蔷薇科蔷薇属三个不同种的植物,其形态上相似之处颇多,不易分清,但只要把这些植物从不同角度特征的图片制作成Powerpoint,认真进行观察对比,就能识别大量的植物及分清诸多易于混淆的种类。

3.缓解实习矛盾,提高教学效率。所谓教学效率是指单位时间内教学信息的传递和学生掌握知识、开发智力的速度。人们对知识的掌握是通过多种感官感知信息、接受信息和加工处理而成的,多媒体技术大大延伸了人的感官,而且多媒体具有信息量大、速度快的特点,丰富了课堂的教学内容,使教学效率明显提高,弥补了传统教学中教学学时不足的问题。传统的黑板上写字非常费时,且各种植物生长周期长,实习需要的时间长,也不可能把所有常见植物都实际从育苗到栽培管理都操作一遍,而通过多媒体Power Point、动画的制作、网上VCD的放映,可以节省教师写字、教学、实习时间,使学生短时间内掌握了大量植物的栽培管理技能,从而缓解了实习时间少的矛盾,提高教学效率[3]。

4.丰富教学内容,拓宽学生知识面。如各种园艺设施仅靠课本上的文字及少量图形的描述,教师的口头讲解,不但费时,而且有时费很多口舌也不一定能讲清,而这些内容通过幻灯投影及录像等手段,可使学生比较直观具体地看到这些内容,增加感性认识。各类专业书刊电视等媒体上有关的最新科技和研究成果,也能及时拿来用于教学,丰富教学内容。.

5.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学生主动学习、积极思考、探索知识的内在动力。在植物栽培教学中,传统的语言课堂教学信息有限,许多知识无法在课堂上直接呈现给学生,学生只能从文字上理解、想象。而多媒体技术的应用则实现了真实景观在课堂教学上的再现,使学生产生一种身临其境的实感,调动了学生学习兴趣,容易起到很好的教学效果。例如,在讲“依据生态习性分类园林植物”一节课时,先播放不同种类植物及其年生长周期与生命周期,可以让学生看到色彩鲜艳的图像,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然后按片中的顺序依次向学生讲解不同的花卉种类的特点;最后再借助多媒体技术把不同种类花卉放在一起比较。这样,学生身在课堂就可以观察到不同种类花卉的特点,体验到壮美与秀丽、动与静的结合,掌握不同种类花卉的区别。

三、 园艺植物栽培养护多媒体教学中的不足1.幻灯片的切换不便于学生做笔记,且图文分离不便于学生形成图文结合的整体记忆效果。我们的多媒体教学手段主要是播放利用powerpoint制作的幻灯片,或是用flash软件制作的动画。在幻灯片的制作中,一张幻灯片的容量有限,一般都会把图片和文字分开,给学生播放时,学生往往看到图就看不到文字小结,要求学生做笔记的话就要在图片和文字之间进行切换,这既不便于学生做笔记,又不便于学生进行图文结合的记忆。

2.过多依赖于多媒体课件,会使教师学生之间失去互动性,难以发挥教师在课堂上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用大量时间在播放课件上甚至手忙脚乱,指导性下降,学生大量时间在看,就像看电影一样,动手、动口的时间少,学习能力得不到提升。

3.不易判断重点和难点,音视频、图片、文字等花哨的形式会导致学生注意力的迁移,变得主次不清,冲淡教学主题,甚至喧宾夺主。

四、园艺植物栽培养护多媒体教学改进措施1.注重多媒体教学手段与传统教学手段的共同应用。实践证明,多媒体教学手段不能完全取代传统的教学方法,而要与传统的教学手段有机结合,这样才能提高教学效果。多媒体课不是“满堂看”,在课堂上,除了播放、讲解课件外,应开展师生双向交流,解除灌输式教育,引导学生培养创新思维。传统的黑板上板书,边画边讲解,解读出其中的创作想法与设计思路,使学生学到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也领悟到了设计过程与方法[4]。

适时提问,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与主观能动性,引导他们的兴趣与热情,表达出他们的想法,培养他们独立思考的能力。学生由灌输式教学中的处于服从、接纳的听客,转变成与老师积极互动的参与者,学习积极性、设计创新力提高了,课上也不疲劳打瞌睡。

2.提高多媒体课件质量。课件的制作体现了教学思路的设计,也体现了教学的要求和内容。可根据教学大纲、讲授内容、多媒体讲课与传统讲课的不同点,通过精心、认真的教学设计,制作出最适合园艺植物栽培养护学特点、图文并茂的动画多媒体课件,克服传统教学中语言描述的不确定性、抽象性以及图示的乏味和片面性,体现教学的灵活性、趣味性和直观性。制作课件时,可根据传统教学板书的先后顺序、需要重点强调的内容、例证、结论等,利用“自定义动画”把讲授内容全部制作成可随时调动的动画课件,内容可添、可删;再利用“超链接”等手段,把提纲永远保留在讲课的屏幕上,学生对讲授的内容和重点就能一目了然。教师应针对学生水平与教学大纲要求,通过精心的策划、创意、构思,结合各种表现方式,制作出通俗易懂、文字精炼、图面简洁的课件。展示的图片不宜多,要少而精,具有典型性。课前要准备好模型、挂图、碟片,尤其是记住碟片播放地段,以免耽误课堂宝贵时间,分散学生注意力。

3.与传统教学实验、实习相结合。综合性、实践性是园林植物栽培养护的主要特点,学习时不能只看不做。植物栽培养护教学主要是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造潜力,因而更加重视实验教学。在实验教学中运用多媒体教学,不是用来代替教师演示操作和学生实习,而是要发挥辅助实验教学、指导实验、规范操作的作用。所以在条件许可的前提下,实验应尽量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观察,以获取第一手资料,享受第一感觉,加深对基础理论知识的理解[5]。而对于一些条件限制,不能进行的或效果欠佳的实验,才考虑用单纯的多媒体教学弥补实际操作的不足。

笔者认为,多媒体教学完成了许多人力所不能及的任务,但它仍处于教学中的辅助地位,不能代替教师的全部工作,教学过程的诸环节仍需教师来组织实施。因此,教师应充分发挥自身的主导作用,加大情感投入,让学生通过感受教师的声音、表情和手势接受其传递的信息。我们要充分理解多媒体教学与传统教学相辅相成的关系,做到有的放矢、扬长避短,不断开发和提高课件的制作水平,使师生双方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提高和改善园艺专业课程教学的效果。

参考文献

[1]王辉,张祖成.中职园林规划设计课程教学探讨[J].职业教育,2009,(3).

[2]蔡军,潘远智,陈其兵,刘维东.园林专业课程体系建设构想及课程设置[J].四川农业大学学报,2004,1.

[3]顾建中,李巧云,等.“双证融通、能力为本”的高职园林专业课程体系改革实践[J].中国校外教,2008,8.

园艺植物栽培技术范文3

关键词:生物科学专业 分流模块式 人才培养模式

中图分类号:G642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5349(2016)13-0019-02

生物科学专业基本定位属于教学研究型专业,在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中,必须适合社会对人才知识面宽、应变能力强、开拓能力强、具备多种素质特征的要求,培养的人才既要具有共性,又要有个性,具有较强的知识基础、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1]通化师范学院生物科学专业正是秉承了这样的人才培养理念,在人才培养模式的选择中,充分利用教学与地方资源结合,得到了良好的人才培养效果。

一、分流模块式人才培养的内涵

分流原指河流分道而流,用在人才培养概念里,主要是指同专业不同的培养方向。模块是指为培养人才设置的载体。分流模块式人才培养是利用不同载体对人才进行培养后,选择不同培养方向进行分流培养。生物科学专业的模块是根据其专业特色而设置的,以科技活动小组的形式而呈现,是以服务于地方经济建设为目的的,选择考研和就业两个方向进行分流培养,而形成的因材施教的人才培养模式。

二、分流模块式人才培养模式的必要性

生物科学专业以植物学、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两个学科为重点研究方向,主要围绕长白山生物资源的开发、利用和保护展开研究,以服务于地方经济建设为目标,实现了科研成果的转化。为拓宽毕业生的就业渠道,注重理论教学与科研开发并重,强化学生实践和创新能力的培养,积极探索推动生命科学的创新与创业人才培养的新模式,培养实践性应用型人才。

因材施教是培养学生学习兴趣,使学生更好地理解专业内涵的有效方式。以生为本是生物科学专业人才培养的基本信条,而根据不同学生的认知水平、学习能力以及自身素质,选择适合每个学生特点的学习方法有针对性地开展教学,发挥学生的长处,弥补学生的不足,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是生物科学专业培养人才的基本目标。

因此,建设生物科学专业分流模块式人才培养实践基地和实践平台,是因材施教的载体,是本专业积极探索生物科学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之路。基地坚持知识、能力与素质的辩证统一,注重素质教育,重视创新与创业能力的培养,利用基地采用分流模块式的培养方法,依照学生的禀赋、潜能和兴趣分流到实践人才培养模块进行分流培养。实施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学生自主选择方向的学生发展模式,即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意愿和今后的发展,分成若干小组,分别到不同模块基地进行实训,以培养学生创新、创业等方面的能力和潜力。

三、模块式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

以大学生课外科技活动为运作主体,根据学生的个性特点、学生的兴趣和就业需要,因材施教,着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不断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生物科学专业长期致力于培养中等教育生物师资,具有成熟的教育经验。利用生物科学专业的优势,依托长白山资源特色,为学生配备导师给予技术和技能指导,设置从教技能培养、长白山珍稀濒危植物组培与快繁、药用植物栽培与繁育、经济动物饲养、花卉培育与欣赏、食用菌栽培六个模块。

1.从教技能培养模块

针对生物科W专业学生,采取常规训练(大一、大二学生)与重点培训(大三学生)相结合、分组训练和教师阶段性点评相结合的方式,通过试讲、观摩、点评、比赛等手段来提高学生从教技能。在生物学教学论课程的基础上,组织“三尺讲台不是梦”从教技能大赛、生物绘图比赛、演讲比赛、三笔字竞赛等活动,使学生的从教能力得到了展示和锻炼。通过训练,学生无论在讲课技巧上还是心理素质上都得到了锻炼和提高,特别是为参加教育实习的学生能尽快进入教师角色奠定了基础。

2.长白山珍稀濒危植物组培和快繁模块

充分发挥学校坐落在长白山区的地域优势,在植物组织培养课程的基础上,利用实践基地和组织培养实验室,进行长白山珍稀濒危植物红豆杉、朝鲜崖柏、牛皮杜鹃、短梗杜鹃等植物的组培和快繁。鼓励学生参与教师的相关科研项目,以第一作者,培养学生的科学研究思想和能力。在实践过程中,可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了解长白山濒危植物的组培快繁技术和生长习性。

3.药用植物栽培与繁育模块

通化市是著名的医药城,诸多药厂尤其重视从事中药材的开发和利用的人才。药用植物的栽培与繁育是开发和利用的基础,是生物科学专业的植物学方向的优势。特开设了长白山药用植物栽培技术特色课程,学生以此课程学习为基础,建立桔梗、刺五加、大株红景天、苦碟子等药用植物的育苗基地,开展辽本的无性繁殖实验、苦碟子生物学特性及栽培技术的研究和穿龙薯蓣物候期调查、种子生物学特性及品种特性研究等,不仅培养学生从事田间调查、田间管理的能力,而且对学生未来就业开辟了新路径。

4.经济动物饲养模块

经济动物饲养是以动物学课程体系为基础,培养学生养殖的实训技能。开展蟾蜍、生态鸡等经济动物养殖,研究人工养殖技术,便于学生毕业后进行自主创业,使学生能系统地掌握重要经济动物的饲养技术和管理方法,为本地区特种经济动物的发展培养技术人才。同时蟾蜍、生态鸡等用于学生实验课的教学,节省了实验经费。

5.花卉培育与欣赏模块

充分利用实践基地智能日光温室中已经栽培了凤梨科、红掌、一品红和蝴蝶兰等观赏花卉,并陆续引进新品种,利用组培技术来摸索一些珍稀花卉品种的繁殖方法,并且掌握一些名花的栽培技术。以植物学和花卉园艺栽培学课程为基础,培养学生培育花卉、鉴赏花卉的能力,为今后学生在花卉的生产、管理、科研和鉴赏等方面打下基础。

园艺植物栽培技术范文4

关键词花坛植物;树木栽培;植物成活率;养护

1园林植物的栽培工艺

1.1园林植物的栽培准备

园林植物在进行栽培前需要做一些准备工作,主要包括清除种植区域的土块、垃圾等杂物,对地质、地形、土壤成分等地理条件进行数据收集分析,对植物进行筛选整理以及园林内其他设施的管理等方面。苗木的选择、整备通常是指对园林栽培需要的植物种类、苗木数量、植物的生长状况与质量等方面的确认。植物种植单位应对园林的气候、地质条件及成本投入预算等影响种植的因素进行综合性的分析,确定栽培的苗木种类。对园区的种植密度与种植区域面积确认植物的数量。通常情况,园林植物的栽培种类应具备以下几方面的特征:苗木的根系发达,主根部分较短,侧根、须根数量多,起苗时主根一般不会劈裂;苗木形状通直,粗壮,高度适宜栽培,枝条的生长状况茁壮,没有徒长现象;苗木顶芽生长状况良好,侧芽的发育健康;苗木没有明显的机械损伤,无病虫害。

1.2花坛植物与树木的栽培技术

1.2.1花坛植物栽培花坛植物是园林种植中一种常见的栽培种类,按照其种植方式的不同,主要可以分为脱盆法、起苗法、模纹花坛栽培法三种。第一是脱盆栽植法,是指将盆栽育苗在开花时进行脱盆处理,地上栽种。花坛中的花丛种植一般是从中间向四周逐步进行栽植的;如果花坛是单面式的,花丛的栽植通常采用右后向前的模式;较高的植株最好深栽到地势高的区域;植株较矮,一般采用浅栽的方式,栽植到低地段。第二是起苗栽植法,使用这种种植方法进行苗木移植,需要苗木的根部附带土球,便于移植植株成活,适用对象为数量较多,耐移植,成长期较短(一、二年)的花类植物。起苗移栽一般在阴天、降雨前的傍晚进行,能够提升苗木移栽的成功率,经过缓苗,帮助根系逐步恢复吸水能力。第三,模纹花坛种植法。园林花坛植物的栽种,除要求苗木的成活率外,对植物栽培效果的美观性也有何不同程度的需求,模纹花坛针对该种需求,依据设计方案的要求,进行大格放样,使栽种的植物组成相应的图案。开展模纹花坛种植工作时,先栽种花坛的图案边缘,然后依次向花坛内部种植,并根据具体设计要求,适当增加植株的种植密度。1.2.2树木栽培园林树木栽培应根据设计在指定的位置挖出种植穴,并依据栽培植物的根系生长情况、土球以及木箱规格等来确定种植穴的大小。裸根与土球类的种植树木其坑穴为圆形,规格较树木根系、土球的最大直径扩大60~80cm,土坑深度增加20~30cm,圆坑的坑壁平滑,整体呈垂直状,种植穴挖掘完成后底部应填放20~30cm高的土堆。木箱型树木的种植穴一般为方形,方坑的规格较木箱加宽80~100cm,加深标准与圆坑相同。种植穴挖出的土壤应及时运走,然后将种植所需营养土运送至种植穴附近,便于后期填土。树木种植的深度应以种植穴规格为标准,填土与原地面持平,或高于地面约5cm。同时应该注意树木的朝向尽量为阳面,并确定好观赏的主要方向,树弯部分迎风。将树木种植在坑穴中时,要保证树尖与根部呈垂直状,保证树木种植的效果,提升成活率。填土主要采用种植土与腐殖土相混合的土壤,混合比例为7∶3,在使用前要确保土壤已将充分混合均匀,腐熟度高。将土壤分层填入种植穴内,每层约为30cm,每层填土完成后都要进行踏实,直至坑底填满。树木种植完成后,由于根系生长恢复需要一定的时间,因此可以使用立支柱进行辅助,支柱一般3~4根杉木高或者使用细钢丝绳对树木进行拉纤,为确保钢丝绳的牢靠,可以进行埋深立牢处理。同时,为避免钢丝绳对树木的伤害,绳与树干的连接部分应垫软隔离层。

2园林植物的养护技术

2.1植物养护的主要内容

园林植物在种植后需要进行合理的养护,才能保证植物的正常生长,降低移植对树木造成的伤害,提升苗木对园林环境的适应度。植物管理与养护的主要内容是指在综合考虑温度、湿度、日照、地质、土壤、风力、气候、虫害、农药等对植物产生影响的外界因素基础上,通过浇灌、施肥、修剪等人力干预的方式,满足植物的生长需求,提升园林观赏效果。

2.2植物养护的主要方式

2.2.1灌水根据区域环境变化特点,在降雨量小,气候干燥,温度高的季节,应加强对植物的浇灌。春、秋两季是对植物进行灌水的重要时期。移植的苗木由于根系受到一定程度的破坏,对区域环境的适应度不足,因此在5年内都应保证灌溉充足,为植物生长提供充沛的水分。如果园林区域内的土壤保水力较差或苗木的根系不发达,生长缓慢,应当合理延长灌溉的时间。树堰的建设应保证质量,确保浇水时不漏水,水量不低于临界值(10cm)。树堰的直径在铺设地块的前提下,以预留池作为建设标准;如果没有地块的树堰,以乔木树径、树冠投影为标准,通常为胸径的十倍、树冠垂直方向投影的1/2左右。2.2.2修剪与整形园林植物更加注重植物的美观性与观赏性,因此应对园林中的植物定期进行修剪和整形。修剪一方面可以保证植株的美观,另一方面可以预防病虫害的发生。修剪工作一般是对植物的各个部分进行截断,包括植株的根茎、枝叶、花蕾果实等。整形是将植物进行修剪成某种结构或形状,通常为人们更好的观赏。2.2.3定期施肥植物应定期施肥才能保证所需的营养充足,土壤可以提供给植物一些必要的养分,但仍不能达到植物正常的需要量,施肥可以增加土壤的养分与水分,进而改变种植区域的土壤结构,为植株补充充足的营养。现阶段施肥有两种方法,其一是底肥,底肥一般是指在植物发芽前或果实成熟后实施,通常以发酵腐熟的有机肥为主,并与土壤拌匀后施入土壤中,施肥量根据树木大小和肥料种类而定。其二是追肥,无论根施法或根外施法,使用化学肥料要用量准确,粉碎撒施要均匀或与土壤混合后埋入土壤中。2.2.4除草保持绿地整洁,避免杂草与树木争肥水,减少病虫害的滋生条件。野生杂草生长季节要不间断进行除草,除小、除早,省工省力,拔除的杂草要集中处理,及时运走堆制肥料。在远郊区或具野趣游息地段经常用机械割草,使其高矮一致。有条件的地区,可采取化学除草方法,但应慎重,先试验,再推广。

参考文献

[1]阳晟.中职园林技术专业《园林植物栽培养护》课程教学改革实践[J].农技服务,2016(1).

园艺植物栽培技术范文5

关键词:园艺植物;害虫;生物防治

0 引言

园艺植物不仅在生长期间易受害虫危害,而且其产品在贮藏、加工期间也会受到多种害虫的侵害。害虫不仅本身危害园艺植物,而且还会传播病害。所以,园艺植物害虫防治较一般农林害虫的防治更为困难。本研究在综述不同园艺植物害虫生物防治措施的基础上,根据园艺植物上害虫的特点,对今后如何开展园艺植物害虫生物防治研究提出展望,以期为以后的园艺植物害虫生物防治研究提供借鉴。

1 园艺植物害虫生物防治现状

1.1 果树植物害虫生物防治现状

果树种植区的种植面积较大、数量较多、种植品种相对单一,虫害极易发生。为了保证果实产量和果品质量,迫切需要对害虫进行防治,使其处于经济危害水平允许的范围之内。对于果树,取食的部位主要是果实,使用化学农药防治害虫时,使用方法不当造成农药残留会对消费者造成危害。农药对消费者的危害主要来源于农产品上的农药残留超过允许限量,长期食用该类产品后会产生不良影响。目前已有采用生物防治措施防治果树植物害虫的报道。万秀丽等]报道采用七星瓢虫防治果树蚜虫,用赤眼蜂防治桃小食心虫,用姬蜂防治天幕毛虫,用东方钝绥螨可有效控制苹果红蜘蛛的大量发生,取得了较好的防治效果。

1.2 花卉植物害虫生物防治现状

目前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的进步,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越来越多地追求精神生活,注重生活环境的改善,将花卉逐渐带入办公室、会议厅、居室。室内花卉植物在生长过程中会受到人为因素的影响,由于在一定空间内存放的花卉数量较少,在发现其有害虫危害时,应贯彻“治小、治少、治了”的原则,并选择合适的防治手段,但如果防治不当,则可能对环境、空气造成污染,影响人们的身心健康。在城市绿化植物的害虫防治中一味地追求击倒害虫速度快的化学农药,如在市民生活集中以及人员流动最多的重要街道和主要干道、广场的树木、花卉和草坪上,使用敌敌畏、乐果和杀灭菊酯类等,就会导致周围环境的污染。

2 园艺植物害虫生物防治特征分析

在自然界中,生物间存在着相互依存和相互制约的复杂关系,害虫与食料之间,害虫与寄主之间,害虫与害虫之间,害虫与天敌之间,害虫与环境之间的关系都会影响到园艺植物害虫的生物防治效果。例如,棉铃虫可取食番茄、茄子等250多种植物,棉蚜和棉蓟马都共同取食棉花叶子,赤眼蜂能寄生11目、90多科、1200多种昆虫的卵或幼虫,缨小蜂能寄生1目、65科、1000多种。不同的地区,气候条件不同,园艺植物的生长发育速度不同,害虫和天敌的生长发育及繁殖力也不同。在园艺植物害虫生物防治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当地的气候条件选择合适的生物防治措施。如查玉平等报道的白僵菌防治森林害虫的研究中在25℃左右,相对湿度为97%~100%的情况下,白僵菌的染病力最高。

3 园艺植物害虫生物防治方法研究进展

3.1 天敌昆虫的利用

我国害虫的自然天敌种类很多,主要包括捕食性天敌和寄生性天敌两大类。捕食性天敌主要有蜻蜓、螳螂、猎蝽、姬猎蝽、花蝽、草蛉、瓢虫、步甲、虎甲、食蚜蝇、胡蜂、土蜂等;寄生性天敌主要包括寄生蜂类、寄生蝇和捻翅虫类等。在防治林果病虫害时,可以运用“以虫治虫”的方法,例如,七星瓢虫、蜻蜓、赤眼蜂等都可以用来对付很多果树的虫害问题。

3.2 病原微生物的利用

病原微生物农药包括细菌、病毒、真菌、线虫、原生动物。病原微生物农药具有应用范围广,毒力持久,使用方便和对人畜、植物无害等优点。病原细菌类农药应用最广的是苏云金杆菌(Bt)。Bt在产孢的过程中形成了晶体蛋白包含体,在此过程中产生的杀虫晶体蛋白δ-内毒素是在细菌质粒上进行编码。晶体蛋白(一般指Cry蛋白)是以原毒素的形式产生的,在被摄取的过程中经酶水解最后转换成小分子毒素。这些蛋白结合到幼虫中肠的上皮细胞上致使大的阳离子选择性孔的形成,增加了细胞膜对水的渗透性。对水吸收能力的加大导致细胞的胀大,最后中肠破裂。

3.3 昆虫性信息素的利用

昆虫性信息素是一类性成熟的雌性或雄性分泌释放的,能引诱同种异性个体进行的化学物质。目前,人工合成多种昆虫性信息素的类似物即性引诱剂,如棉铃虫、松毛虫、舞毒蛾、桃小食心虫、玉米螟等,为这些害虫测报和防治开辟了新的途径和方法,具有一定的发展潜力。性信息素在监测引入的或外来的昆虫如果实蝇、钻柱虫和小蠹虫,以及扩展能力强的害虫如红铃虫和东方丽金龟等方面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3.4 植物源杀虫剂的利用

植物源杀虫剂是利用某些植物体内的特殊生理活性物质来对园艺植物害虫产生忌避、拒食、引诱或毒杀作用的一类杀虫剂,具有对人畜安全、害虫不易产生抗药性、在自然环境中易于降解等特点,包括生物碱、甙类、单宁、精油、树脂、毒性蛋白、脂类、酮类等化合物。生物碱是一种含氮有机物,一般为碱性,通常在植物体内与有机酸结合成盐的形式存在,一般具有胃毒、触杀作用,有的还具有熏蒸、忌避作用。

4 结论

随着我国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园艺植物的栽培量逐年上升,栽培的面积不断增加,园艺植物的人均占有量已经成为提高生活质量的重要标志之一。但是,园艺植物又不同于其他农林植物,其主要的差异是园艺植物和人类生活密切接触。这就需要针对园艺植物的特点,研究与开发更加合理的栽培技术和害虫的防治技术。?通过使用合理的生物防治方法,有效控制园艺植物的害虫发生,对于实现我国园艺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范双喜,李光晨.园艺植物栽培学[M].北京: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2008.

[2]陈学新.21世纪我国害虫生物防治研究的进展、问题与展望[J].昆虫知识,2012,47(4):615-625.

园艺植物栽培技术范文6

关键词:土人参;引种;播种;栽培管理

土人参(Talinum paniculatum (Jacq.) Gaertn.),别名栌兰、野土洋参,马齿苋科土人参属多年生草本。原产美洲热带地区,我国河北以南各省、区都有栽培或为野生,墙角、路边及山麓岩石旁常见生长。土人参根、叶均可食用,嫩茎叶可炒、可做汤,根可入药,有强壮滋补之效。土人参在浙江各地均有栽培,但都是呈零星分布状,面积小,集约化程度很低。研究土人参在嘉兴气候、土壤条件下的繁殖、栽培技术,扩大其栽培面积,有利于丰富菜蓝子工程。

1 引种材料

引种材料为土人参种子,分别采自浙南的景宁、浙西的临安以及浙北湖州。采种时间为2013年9~10月,果实经风干后去除果壳,用相同孔径筛子筛选后称千粒重,3个地区采收的种子千粒重相近,分别为0.240g、0.237g、0.253g。风干后的种子装袋后放入冰箱冷藏,第2年春季播种。

2 试验地概况

试验地位于嘉兴职业技术学院园艺生产基地。该地气候温暖,四季分明,属典型的亚热带季风气候,年均温 15.9℃,1月均温3.3℃,7月均温28.0℃,极端最高气温40.5℃,极端最低气温-12.4℃,年平均降水量1200 mm。引种地和试验地气候与土壤概况见表1。

3 试验方法

播前用40℃的温水进行浸种处理,用水量是种子体积的10倍,用玻璃棒搅拌直至水变凉后再用冷水浸种24h。2014年2月10日开始进行室内外发芽试验,室内发芽试验温度25±1℃,空气湿度保持在60%左右,每个培养皿100粒种子,光照时间为每天12h。场地播种试验基质为珍珠岩:草炭:园土为1:1:2,采用40cm×40cm×10cm的育苗盘,用细沙将种子混合均匀后将种子均匀撒在育苗盘中,每个育苗盘100粒种子,然后在育苗盘上设置1m的小拱棚。由于2月初气温较低,因此场地发芽试验在三连栋大棚内进行。无论室内外发芽试验,每个处理均采用3个重复。

以后每天观察和记录发芽情况。室内发芽试验保持滤纸湿润,发现滤纸变黄时及时更换,以免细菌大量滋生。场地发芽试验保持基质湿润,并适时通风换气。场地试验当苗高达到5cm,此时大概有6~8片真叶时进行移植。地栽时苗床设在简易大棚内,棚高2.5m,宽6m。苗床床面宽0.8m,苗床高出步道20cm左右,移植前每100m2施用有机肥200kg。移植株行距为20cm×40cm。

4 试验结果

4.1 室内外发芽试验结果

不同种源种子发芽率及发芽势见表3。室内发芽试验:2月10日开始进行室内发芽试验,以后每天观察其发芽情况,持续至4月1日。2月16日开始发芽,试验第13天达到发芽高峰,不同种源地种子稍有差异,最迟达到发芽高峰是试验第15天。场圃发芽试验:2月10日播种,3月9日开始小苗出土,小苗出土不整齐,一直持续到3月底。

4.2 苗木生长、发育情况

4月1日开始移植,每个处理移植120株,每试验小区40株,3个重复。土人参移植成活率非常高,均达到95%以上,不同种源地种子移植成活率无明显差异。由于出苗不整齐,因此后期的植株高度和开花期相同种源都存在较大差异,因此对后期数据统计上不再作差异性分析,将所有小苗当作一整体进行记录。5月31日花蕾显色,6月9日为始花期(见图1),之后陆续开放,一直持续到11月中旬。8月23日第1批种子采收,将果实放阴凉处风干,然后去除种皮及杂质,得到纯净的土人参种子。

4.3 病虫害为害情况

从4月1日移植,至11月15日期间,土人参苗未发生严重病害。当株丛过密、湿度过高时,容易出现枝叶腐烂,只要疏去过密枝组便可。9月下旬,种植的土人参出现斜纹夜蛾为害,大量叶片被幼虫蚕食。斜纹夜蛾可用药物防治,也可采取物理防治。本试验中为减少环境污染,确保食品安全性,利用幼虫具有假死性这一特征进行人工捕捉。

4.4 综合利用

4.4.1 嫩茎叶采收。土人参为多年生植物,栽培技术得当周年可采收嫩茎叶食用。本试验8月3日第1批种子采收后将植株进行重剪,8月23日便可采收嫩茎叶,如图3。摘除嫩茎叶有利于土人参分枝,从而提高新鲜茎叶的产量。另外1批9月29日重剪的植株,10月下旬~11月初便可采收新茎叶。土人参嫩茎叶采收时间不宜过迟,否则茎叶变老,而且容易抽苔开花,食用时口感下降。本试验不同时期重剪试验发现,8~11月中旬,重剪至采收时间间隔约1个月,第1批采收至第2批采收时间间隔约25天左右。采收时务必留节,剪口留在节上2~3cm处,以便萌发新枝,剪后3天内适当保持干燥,以免剪口腐烂,如图4。

4.4.2 根的采收。土人参根具有滋补强身作用,根的年龄越大,营养价值越高,因此除土地征用需收割外,可种植3年,等土地需要轮作时再采收。采收后洗尽晒干,或者鲜品直接炖汤。图4为4月份种植的土人参苗11月15日挖取的肉质根。

4.5 自收种子的品质

不同母本上采收的种子千粒重相近,为0.269~0.275g,也就是说不同种源的种子播种,在相同的栽培管理技术措施下,经营养、生殖生长,最终采收的种子千粒重无显著差异。9月20日开始进行室内发芽试验,种子平均发芽率在75.3%~71.6%之间,差异也不显著。场圃发芽试验平均得苗率为45.3%,均高于母本。

5 结论与讨论

5.1 结论

5.1.1 药用与营养价值。通过资料收集发现土人参,干燥根中多糖含量达9.30%,黄酮类化合物提取率高达11.42%,根健脾润肺,益气生津;叶凉血拔毒;茎叶可凉拌、炒食,味道鲜嫩、营养丰富,根可炖汤或泡酒,是一种天然的药食兼用蔬菜,因此非常值得开发利用。

5.1.2 栽培管理技术分析。从试验结果看,土人参适应性强,景宁气候与雨水条件跟嘉兴相差较大,但并不影响种子萌发及植株的正常生长发育。土人参喜肥,因此在有机质含量高的土壤上栽培的苗枝叶茂密,萌蘖性好,嫩茎叶采收量大。从试验中也可以看出,土壤肥沃时,其种子千粒重大,发芽率高。土人参喜光亦耐荫,抗高温,试验期间塑料棚内温度高达45℃,仍生长良好。生长期间土壤应保持湿润,过湿容易造成植株腐烂。土人参茎较脆,尤其是分枝处,因此采接嫩叶时务必用剪刀,以免折断主枝。生长季节要注意防治斜纹夜蛾,可用防虫网预防,出现为害时最好人工捕捉。

5.2 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法

由于试验时间短,土人参越冬情况如何,还需进一步研究。另外通过试验发现,人工培育的种子比野生种子发芽率高,但场圃发芽率只有45.3%,在目前种子量比较少,场圃发芽率又低的情况下,非常不利于大面积推广,因此需要进一步研究,以提高发芽率。

(收稿:2014-12-10)

参考文献:

[1]胡静静,张俊巍.苗药土人多糖的含量测定[J].中国民族民间医药,2009(19):140-141

[2]刘晓珍,汤艳姬,陈斯钊,等.土人参黄酮类化合物的提取及其抗氧化性[J].贵州农业科学,2012,40(11):192-195

[3]何永梅,李建国.土人参人工高产高效栽培技术[J].四川农业科技,2010(1):36

[4]徐丽萍.保健蔬菜土人参的栽培技术[J].长江蔬菜,2006(9):29

[5]李海波,彭正锋,梁国辉,土人参在洛阳的栽培及应用[J].中国园艺文摘,2011(7):181-182

项目基金:2014年浙江省大学生科技创新项目,两种野菜的野生资源调查及引种,项目编号2014R468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