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建设与社会建设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经济建设与社会建设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经济建设与社会建设

经济建设与社会建设范文1

【关键词】市场经济 电子商务 道德建设 法制

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已经建立并在不断完善,市场经济不断促进中国经济的发展,也改变人们生产生活方式,如由于现在人们生活节奏的加快,更多的人选择在网上购买自己需要和喜欢的产品,不仅为店家开辟了新的渠道,带动或创造了新的行业,还为人民的生产生活提供了切实可见的便利。但在这过程中也出现了“道德滑坡”,如在网上购物这一平台上,有些店家在双11期间打着降价的名头实则变相涨价。如何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条件下,建立合理规范的道德秩序,保证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已是刻不容缓。

一、道德与经济基础的辩证关系

道德是由一定的社会关系所决定的特殊意识形态,是以善恶为评价标准的,依靠社会舆论,传统习惯和内心信念所维系的调整人们之间以及人与人社会之间的行为规范的总和。道德作为一种意识形态,是上层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经济基础比较直接的反映。因此,目前我国形成的道德体系必然受到市场经济的影响。市场经济健康有序的发展和社会的和谐建设同样需要道德建设的强大精神支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道德,两者相互依赖,相互促进。

二、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对道德的影响——以电子商务为例

首先,市场经济发展赋予了道德建设新的内涵。随着经济的不断深入,新的社会组织、行业纷纷涌现,在新时期,道德除了保留传统优秀的道德标准外,随着社会的发展也在不断更新,出现了一些新的道德准则。其次,市场经济的发展也在激发着道德建设的新活力,一方面为道德建设提供源源不断的物质基础,另一方面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公民的道德建设也日益受到广泛关注,道德建设的社会氛围日趋浓郁。

随着互联网的高速发展,电子商务走进千家万户,深刻地改变着人们的生产和生活方式。人们通过网上交易平台开办自己的店面,不仅成本低,而且市场可以遍布全国。这一新的交易方式,解决了长久以来卖家和买家信息不对称的问题,打破了现实中买家由于没有其他选择只能任由奸商摆布的局面。

但是,由于在市场经济的条件下,人们因利益关系,产生了不同的道德观念。市场经济虽然是目前全球范围内最为合理的资源配置方式,但是市场也有自身不可克服的缺陷,如利益趋势严重,导致道德的丧失。目前我国还正处于社会的转型时期,这一时期市场具有无序性,导致了社会意识形态的混乱和利益主体的多元化,传统的道德约束力受到冲击,功能逐渐转弱,但新的道德约束体系又尚未形成。因此,道德缺位和错位现象比比皆是。

三、电子商务的道德问题

商业信用问题。CNNIC2003年的报告显示,39.3%的用户认为目前网上交易存在的最大问题是产品质量、售后服务及厂商信用得不到保障。2011年5月2日,中国经营报报道称:电子商务平台面临假货侵袭,目前在通常情况下,在正规专卖店里卖几千元的商品,到淘宝“几百元几十元能到手”的基本都是“A货”或者干脆就是裸的假货。同时,商业欺诈行为也比比皆是,而且欺诈金额持续上涨。

知识产权的侵犯。由于互联网特殊的性能及超常规性,使得对有关电子商务中的知识产权的保护一直还处于相对滞后的状态,再加之在保护知识产权与互联网之间存在的复杂矛盾:如单纯强调保护知识产权如版权、专利和商标时,可能会损害网络的资源共享性,反之则可能造成对知识产权的危害。因此在电子商务中,对知识产权的侵犯比在其他活动中更为严重和猖獗。

四、道德建设刻不容缓

(一)建设与现实国情相适应的道德体系

首先,马克思曾经深刻地指出:“道德的基础是人类精神的自律。”市场经济本身有不可避免的缺陷,加强道德建设,规范人们在市场经济中的行为,是十分必要的。

其次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经济体系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道德建设既要反映市场经济伦理道德的一般特征,又要符合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符合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国情。应充分鼓励和承认经济主体追求自身正当利益,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但也要对他们进行上岗前的职业道德培训等,提高电子商务卖家的职业道德。

另外,要不断推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亚当·斯密在《国富论》中指出:“良好的社会制度和政治制度将能够给那些既有益于个人完善又有助于其他人幸福的品质提供培养和发挥作用的环境,同时,又能够有效地控制那些损人利己的恶劣品质和行径。”因此,社会主义的道德建设,归根结底还是需要社会经济、政治和文化各方面的全面发展。

(二)完善电子商务中的体系制度,将法治与德制相结合

市场经济是法治经济,我国的市场经济在很多方面存在漏洞,需要不断的完善。在完善市场经济法治的同时还需要伦理的支持。法律和道德是维持市场有序运行的两种基本机制。法律以强制的方式规范市场秩序,是一种他律,我国的电子商务在相关的法律法规方面还存在缺陷,应实时完善对电子商务的法律监管,完善法制体系,同时也要进行德制建设,提高人们的道德意识。

(三)不断完善电子商务行业内制度

淘宝上之所以充斥着如此之多的假冒产品,跟淘宝的开店审核条件及店铺管理制度也有着关系。如何保证交易平台的规范和诚信,是电子商务进一步发展的重要环节。严格商家注册审核制度,完善交易平台的内部管理细则,规范入注商家行为,保证货物质量,形成良好的行业道德氛围,是电子商务深入发展的必然选择。

社会主义社会是全面发展、进步的社会,无论是市场经济中的哪一个发展领域,只有与道德建设相结合,才能走得更好更远。

经济建设与社会建设范文2

一、构建农村和谐社会的主要矛盾和问题与县域发展特别是县域经济的发展联系紧密

从县域经济社会发展的实践来看,特别是在社会转型、市场转型的过程中,和谐离不开发展,发展也需要和谐,在发展中增进和谐,在和谐中促进发展,这是齐头并进促进县域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有效途径。发展县域经济,增加物质财富是推动县域社会发展的基础。因此,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好社会主义新农村,必须在县域范围内紧紧抓住发展这个解决一切矛盾的关键,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正确地处理好经济建设与社会发展的关系,认真对待并妥善处理县域和谐社会构建中的各类问题和矛盾,就现实而言,这些矛盾和问题主要表现为:

(一)城乡差距、地区差距继续扩大、分配不公的矛盾在县域范围内凸显

中国的社会发展相对滞后,这种滞后在2003年抗击非典的考验中暴露得比较充分,集中体现在城乡差距明显拉大问题上。有专家作过测算,如果将城乡居民收入的计算方式、税赋负担、社会保障、基础设施等因素综合考虑,城乡差距就远不是3倍,而有可能会是6倍以上。从地区差距来看,尽管相继实施了西部大开发、中部崛起、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等战略,但是东中西部的相对差距仍呈扩大趋势。地区特别是县域之间发展不平衡,2003年,有的东部沿海发达地区的县,人均GDP超过三四千美元,而中西部的一些经济落后县还处于温饱阶段,有的甚至还没有摆脱贫困。实事求是地说,城乡、区域收入差距拉大的问题,是我国发展中客观存在的问题,但如果不能在各级政府的高度重视下妥善加以解决,将会危及经济、社会的稳定,特别是不利于县域经济的健康发展。很显然,造成县域范围内的城乡差距和市民与农民的贫富差距主要原因在于分配不公,譬如有些地方在社会转型经济转轨的过程中存在一些非法致富现象,有一些人靠钻政策和体制漏洞而获取暴利,有一些部门和单位靠垄断而获取超额利润,这实际上是对县域经济发展主体——农民利益的一种严重损害和盘剥。

(二)农业大国和小农大国的基本国情决定了城乡二元经济结构在县域范围内一时难以改变

农村人口多,农业分散经营等问题加剧了县域特别是农村发展在分享工业化成果上的矛盾。城乡二元体制改革进展缓慢,导致公共资源占有不公,公共产品供给失衡,农村基础设施投入太少,乡村公共基础设施严重不足。比如,2002年全国农村还有184个乡镇、5万多个行政村和大量的自然村不通公路,还有33%的村庄没有喝到饮用水,自来水通村率也不到50%。乡村公共医疗卫生条件退化,传染病出现扩大蔓延趋势,甚至在我国已经灭绝的血吸虫病又死灰复燃。这些问题的出现,造成了县域内广大农民行路难、饮水难、就学难、就医难、就业难、进城难等等。在通过城镇化来解决城乡经济、社会二元结构问题的过程中,城市的规模越来越大,房地产开发日益升温,而带来的却是向农村、向农民强制性地征地,克扣法定的补偿标准和推诿就业安置等,致使农地纠纷、拆迁矛盾、就业困难等问题加剧。从环境保护的情况来看,中国污染防治投资几乎全部投到工业城市,而农村还有3亿多人喝不上干净的水,1.5亿亩耕地遭到污染,每年1.2亿吨的农村生活垃圾露天堆放,农村环保设施严重缺乏,农村污染的治理更是面临着点多、面广、治理难度大、投资缺的尴尬局面。

经济建设与社会建设范文3

以省部产学研合作为契机,建设企业工程技术研发中心

建设企业工程技术研发中心作为科技与经济发展密切结合的重要桥梁,以及作为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的重要平台,一直在广州市自主创新能力建设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建设企业工程技术研发中心作为广州市完善区域创新体系,增强企业创新能力的重要举措,按照“链接产业、面上推进、省市联动”的思路,选择有行业特色、技术创新能力强的大中型企业,在电子信息、先进制造、生物医药、新材料、新能源与节能、资源与环境、农业等领域组建一批具有较强带动作用和科技成果工程化、产业化能力强的企业工程技术研究开发中心,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和高新技术产业化,培育一批掌握行业核心技术、技术创新能力与国际同类企业水平相当的骨干企业,提高企业参与市场竞争的能力,同时也培养一批高水平的工程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十一五”期间,广州市计划在省部产学研办公室的支持下,与部属高校紧密合作,新组建企业工程技术研究开发中心100家,培育省级工程技术研究开发中心20~30家,国家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5~10家,在条件建设、项目研发、人才培养、国际合作等方面给予重点支持,通过省部产学研合作,使工程技术研发中心成为企业提升自主创新能力的重要载体和提升产业整体技术水平的中坚力量。

以创新型企业为基础,培育优势产业集群

在建设企业工程技术研发中心实施“面上推进”的策略基础上,利用好省部产学研结合的各种资源,在具有比较优势的行业和领域选择一批已建有工程技术研发中心的企业与部属高校对接来开展创新型企业示范工作,大幅提高其自主创新能力,为企业自主创新产品的产业化提供必要的金融与政策支持,鼓励企业对技术开发进行持续高强度投入,以点带面,重点突破,辐射带动整个产业链的技术升级,最终形成具有特色和竞争力的产业集群。

建设创新型企业以产品创新、品牌建设、发明专利和技术标准创造为突破口,引导企业由下游向产业链分工的中上游方向发展,在技术创新中由低附加值向高附加值发展;既要扩大产业总体规模,更要提高技术水平和信息化水平,既要做大,更要做强,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培育一批具有示范性的创新型企业,加快产业结构的调整和优化升级,按照“一核三极”(一个核心区是以广州东部的科学城、天河软件园为中心的高新技术产业群,形成以电子信息和生物医药为龙头的高新技术产业群;三个增长极是发展沿海港高新技术产业的南部沿海港增长极、发展与物流相关的高新技术产业的北部空港增长极、发展信息服务产业的城市中心建成区增长极)的思路积极引导产业逐步走向规模化和集约化,支撑和引领广州市经济和社会发展。

以市场为导向,推进“产学研”无缝衔接

在省部产学研合作的大框架内,创新“产学研”合作模式,鼓励和支持企业同部属高校建立双边与多边协作关系,开展成果转让、技术服务、技术咨询、技术入股、联合办学方面的合作,大力促进企业与部属高校之间共建研究开发机构、工程类重点实验室、中试基地等,对国内外先进适用技术进行消化、吸收、再创新,提高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工程化能力和产业化能力,提高其科研成果的工程化、商品化水平。

通过强化科技计划的引导作用,围绕高新技术发展重点领域,整合科技资源,将广州市重点学科建设、人才培养与科技计划项目相结合,建成了一批能直接面对广州市经济建设重大需求的应用型学科,构建起重点学科(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开发中心―科技型企业“三位一体”的、无缝衔接的“产学研”体系,充分发挥企业与部属高校的集成优势,全面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如由华南师范大学、香港健隆投资有限公司承担的广州市科技攻关重大项目“广州市LED工业研究开发基地”,总投入为1.2亿元,其中广州市科技经费支持2000万元,香港健隆投资有限公司出资9000万元、华南师范大学出资1000万元。该项目的开展形成了一个研发中心和一个生产基地。其中生产基地已完成设备的调试和安装,已开始小批量生产包括数码管、背光源、LED封装等产品,已产生了约1600万元的销售收入,初步形成了一条完整的研究、开发、应用产业链条,在较短的时间内成为国内有重要影响的LED芯片研发和生产基地。

由教育部重点建设高校华南理工大学机械工程学院承担的广州市重大科技攻关项目“汽车用高性能粉末冶金制品制造关键技术与装备”,经过研究开发,将粉末冶金最新成形技术与机械设计制造技术、液压及液力传动技术、传热技术、物料输送技术、微机控制技术等进行集成,研制成功汽车用高性能粉末冶金制品制造关键技术与装备,可用于成形汽车用高性能粉末冶金零件、家电产品零件、办公机械零件等高档粉末冶金零件,可大幅度降低这些零件的制造成本,提高相关产品制造业的竞争力。具备5000万元以上高性能粉末冶金制品的生产能力,形成全自动粉末成形装备的设计生产能力。获授权发明专利7项,实用新型4项,登记计算机软件著作权2项。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一项。

以政策为保障,制定鼓励自主创新的配套措施

为贯彻落实《广东省人民政府教育部关于加强产学研合作,提高广东自主创新能力的意见》,提高广州市自主创新能力,加快推进广州市的省部产学研工作和创新型城市建设,由我局牵头制定了《广州市人民政府关于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城市的若干政策规定》,其中包括促进自主创新的产学研合作、财政、金融、税收、人才、政府采购和知识产权保护等多项相关扶持政策。此稿经征求相关职能管理部门意见,已按反馈意见修改完毕并交市政府进一步讨论后正式。

以专业机构为依托,构建校企技术创新的服务支撑平台

经济建设与社会建设范文4

以重点学科和科研基地为龙头,不断提升科技创新能力

合肥工业大学的学科专业设置以工科类为主,现有3个国家重点学科、1个国家重点培育学科、30个省级重点学科,形成了先进制造技术、材料科学与化学工程、电子及计算机科学技术、土木力学及建筑、资源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生物机电工程、人文经济与管理工程等7大学科群,作为一所以工科见长的大学,学校的优势在应用研究。近年来,学校召开了科技产业工作会议,修订和完善了科技工作政策,进一步明确了“基础性研究与应用性研究并举,以应用性研究为主”的科技工作方针,推动了科研特色和定位的形成。学校以国家、地方、企业的需求为导向,以学校优势学科为基础,重点围绕数字化设计与制造、汽车技术与装备、微电子设计与测试、农产品生物化工、太阳能光伏技术、信息化管理与智能决策、安全关键技术检测与控制、新型材料与制备、现代测试及制造质量工程、光电技术特种显示、土木建筑与资源环境11个领域集中开展技术攻关和科技创新,持续产生了一批对经济社会发展有影响、对行业和企业有带动作用的、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创新成果,彰显了学校工科优势和特色。学校还重点建设了光伏工程研究中心、光电技术研究院、摩擦学研究所、汽车工程研究院等若干专职科研机构,努力打造优势突出、特色鲜明、可持续承担国家和地方重大科技任务和工程项目的科技创新基地。在科学规划和制定学科、科研发展方向的基础上,学校积极引导个人融入团队,组织联合攻关、开展战略预研、增强技术储备、孵化科技成果,通过重大项目预研、专利成果转化和项目孵化等专项计划的实施,增强承担重大科技任务的竞争力和成果转化的能力。“十五”期间,在安徽省科技攻关工业类项目中,合肥工业大学承担的项目约占1/3,参与企业承担项目约占1/3。

学校充分发挥工科门类齐全、应用性强、多学科交叉的优势,积极倡导自主创新,重点走以集成创新、引进吸收消化再创新为主获取自主知识产权之路,提升科技产出能力。注重科研成果的培育和集成,保持获奖成果和授权发明专利总数不断增长,提高获奖数量和级别。学校自主研制的“汽车变速器及车桥柔性装配线”填补了国内空白、替代了进口,目前已在江汽、奇瑞、华菱等16家大中型企业成功应用。学校的教育部光伏系统工程研究中心多年来在与德国等国家开展国际科技合作的基础上。坚持引进、消化吸收和再创新,重点进行了光伏系统技术的进一步开发和产品研发,在太阳能电池阵列最大功率点跟踪技术、配套装置及其生产工艺等方面在国内处于领先地位。

以服务安徽“861”行动计划为核心,构建科技创新平台

合肥工业大学不断研究在直接服务安徽经济建设方面具备的优势、潜力和对接点及切入点,把支持安徽实施“861”行动计划作为学校融入安徽经济社会发展的新的平台。学校不断加强创新平台建设,为创新平台的工作条件和运行经费提供基本保障,做到场地、人员、责任三落实,先后获准组建了34个省部级重点科研基地,并以此为依托,结合安徽省“861”行动计划的相关内容,与建设“重点产业基地”、构筑“六大基础工程”紧密对接,以此来服务安徽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如:为了更好地服务安徽加工制造业,学校建设了安徽省数字化设计与制造重点实验室、安徽省汽车技术与装备工程研究中心、安徽省汽车NVH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安徽省高等学校现代测试与制造质量工程重点实验室、工业自动化安徽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过程优化与智能决策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等6个创新平台,与安徽的支柱产业,与汽车、制造业紧密对接。在这些平台上,学校研发的数字化设计与制造、热加工、检测与控制、汽车设计与制造等一批科研成果已在企业得到广泛应用,产生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强化科技创新的政策导向,建立促进科技创新的激励机制

为构建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必须整合创新资源,集成创新力量,优化要素配置、激发创新活力,形成完整的科技创新链,促进安徽经济结构调整和经济增长方式转变。近年来,学校不断强化科技创新的政策导向,如对教师的绩效考核、成果评价、职称岗位的聘任以及目标管理都以科技创新导向为核心建立相应的激励机制。学校大力实施“人才强校”战略,从2004年开始,强调教师应具有“出国进修、国内访问、到大中型企业挂职”的三种经历。为进一步提高教师的工程实践能力,学校要求教师特别是青年教师每年都要有一定的时间到企业进行工程实践,直接为企业服务,而且通过这种服务使学校和企业的对接更加紧密,使科技成果的转化更有着力点。学校进一步完善人才培养体系,优化成才环境,通过青年教师科研启动基金、人才专项基金、创新群体资助计划的支持,加大对青年教师、科研领军人物的培养与支持力度,使青年教师普遍具有承担各类科研项目的能力,同时,学校持续资助了16个以中青年教师为主体的科技创新团队,不断培育创新人才,催生创新成果。

大力实施产学研工程,加速科研成果的转化和产业化

长期以来,合肥工业大学坚持以服务安徽地方经济建设为己任,把为安徽经济发展做贡献作为义不容辞的使命。紧紧围绕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关键技术和重大需求开展研究和攻关,着力解决企业实际问题,以服务求支持,以贡献求发展,以务实求合作,努力实现学校综合实力的全面提升。

经济建设与社会建设范文5

Abstract: Jinlin Province, which once laid the foundation for our country's industrialization and supported the modern industrial system, appears the backward prospect after reforming and opening up. The paper discusses the problems in economy backward region, according to the theoretical basis and principles of constructing civilized and legal society, explores the ways and method, which is significant to the economic construction and civilized and legal society.

关键词: 经济落后;文明法制;原则;方法

Key words: backward economy;civilized and legal system;principle;methods

中图分类号:C9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2)27—0296—03

0 引言

曾经奠定了我国工业化基础并支撑了整个中国现代工业体系的吉林省,改革开放以后出现了经济发展的落后局面。据资料统计,2010年吉林省实现地区生产总值为8577.06亿元,位居全国第22位。而通化、四平、白山、白城、辽源、延边等地区,其经济基础薄弱,发展重化工业条件不足;以农业和轻工业为主,发展农业生产易受自然灾害的影响;经济发展十分落后。靖宇、大安、通榆、镇赉、和龙、安图、龙井和汪清等八个经济相对落后的县(市)已被国家确定为重点扶持县。

探究其经济发展落后的成因,无论对我省经济建设还是文明法制建设,都具有十分深远的现实意义和历史意义。

1 经济相对落后地区存在的主要问题

对贫困和落后程度的监测评价,采用人口、居民收入、公共服务、地区发展和财政统筹等五类三级22个公开客观数据,以人均收入水平和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为核心、以区域经济发展为基础、以政府公共财政为主要调控手段分析体系而进行监测分析。

1.1 经济总量小,GDP生产总值低 2011年,四平地区生产总值为690.5亿元,通化地区为513.5亿元,延边地区为450亿元,白山地区为370亿元,白城地区为355亿元,辽源地区为340亿元;而长春地区为2919亿元,吉林地区为1500亿元,松原地区为900亿元;仅从省内比较,就可看出经济落后与发达地区两者的明显差距。

1.2 经济增长速度不快 经济相对落后地区的基本现状是,地理位置偏僻、自然环境较差,交通不发达,一方面,经济结构不合理,产品科技与设施落后,就项目改造及新技术研发进行滞缓,劳动生产率低,经济的发展过多地依赖于资源的消耗,应对市场风险能力差;另一方面,农业产出率和农产品商品化程度很低,居民收入水平低,民公共服务欠缺,在教育、医疗、社会保障以及其他公共财政支出等方面,与发达地区相具有明显比差距。

1.3 体制与机制落后 体制性机制日益显现——既有旧体制改革不彻底遗留的老问题,也有新体制发育过程中出现的新问题,还有推进过程中方式方法 “跑偏”等诸多问题。

1.4 人才缺失严重 人才缺失是造成经济落后的决定性因素。市场经济中的各种竞争归根结底综合为人才的竞争。收入低的地区留不住人才,收入水平越高的地区则越能吸引人才流入,优秀人才的流入则会推动经济更快发展,这已经成为经济良性循环的“定律”。

1.5 市场体系不完善 市场运行机制不健全,要素市场发育滞后,市场化程度低,资本、土地等要素价格形成机制还需要进一步完善。

生产制度落后。“三大需求”短板现象明显。

1.6 政府职能转变不到位,直接干预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行为仍比较普遍。

1.7 存在着执法体制不健全、执法主体不规范、执法权限与责任不一致等严重现象。

2 在经济相对落后地区建设当代文明法制社会的理论依据

2.1 认为,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反过来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又推进和作用于生产关系和经济基础的发展。经济相对落后地区,建设高度的法治文明,其目的便是促进区域经济的跨越式发展。

2.2 认为,人是生产力发展中最活跃的因素,也是决定性因素。经济相对落后地区发展跨越式经济时,通过建设高度的法律文明,调动和发挥人的积极性,将其转化为经济发展的强化优势。

3 在经济相对落后地区建设当代文明法制社会的导向及原则

经济建设与社会建设范文6

2012年,我们将继续坚持“共建共赢、融合发展”的宗旨,强化协调、服务,不断完善合作机制,促进共建工作。加快建立共建工作联席会议议事规则、共建工作会议联评制度、重点项目布点协商机制等,推进各项共建工作的落实;全面落实高新区规划区域范围相关社会事务管理工作方案,规范和理顺高新区规划范围社会事务管理工作;巩固与开发区已经确定的经济指标统计、划转、分配等,确保财税收入分成和经济指标划转任务按时、足额到位。全力配合开发区推进征地拆迁和安置新村建设工作,2012年,支持开发区征地1万亩以上,实施8个村的整村拆除,启动8个村、完成4个村的安置新村建设。加强服务,督促协调高新区和曲江新区布点的国际软件新城、曲江创意谷等20多个产业项目启动建设,顺利推进。

二、继续加快商圈建设步伐,全力推进重点项目建设。

继续推进以小寨地区综合改造为先导的城市旧街区开发改造,在小寨地区控制性详规和商贸服务业规划指导下,进一步加快沿街改造、特色街区建设和整体板块开发。强化服务协调,加强督促指导,推进商圈内重点项目加快建设。进一步完善机制,加强已建成特色街的后续管理,努力塑造特色鲜明的地标性城市形象。加大推动力度,加快东八里地区综合改造步伐。

在“十二五”规划的指导下,以提升三产,发展二产,调整一产为主线,进一步优化经济结构,多措并举,提升经济发展的速度和质量。完善重点项目建设考核机制,强化项目管理,加强跟踪服务,促进重点项目加快建设,带动我区经济发展。2012年计划安排重点项目125项,总投资943.8亿元,年计划投资102.8亿元,在建项目83项。在125项重点项目中,基础设施项目34项,科教项目7项,城中村改造项目12项,产业项目62项,民生类项目9项,其他项目1项。

坚持招商引资和土地储备同步推进,突出闲置楼宇、重点片区、特色街区三大招商载体,进一步提升产业规划和项目包装策划水平,发挥区贸促会、投资商库、招商项目库等平台作用,实施立体招商、订单招商,努力促进楼宇经济、总部经济发展。

三、加快鱼化工业园区建设,增加区域发展助推力。

2012年,围绕“树形象、见实效”的目标,以“实施大拆迁、完善大配套、提升大环境、发展大产业”为抓手,着重抓好征地拆迁、土地报批、基础配套设施建设、园区环境提升、招商引资、项目建设等工作,完成800亩以上土地报批;做好大寨路西延伸段、西宝疏导线南延伸段、纬一路西延伸段三条主干道征地拆迁和环境保障工作;加快富源五路、铁路两侧支路建设进度,力争年内建成通车;多渠道筹措建设资金,力争年内融资11亿元以上;加快项目建设步伐,年内实现5个以上大中型项目开工建设,全面推进园区建设步伐。

四、强化城市建设和管理,进一步改善投资环境。

2012年,围绕迎接世园会、创模验收及国家卫生城市复核,继续加大城市管理、市容配套设施建设、特色绿化等环境提升工作力度,进一步提升城市环境。重点对“四纵四横”和南三环段区域的绿化景观、城市街具、空间环境等方面彻底改造;进一步提高绿化覆盖面,新增绿地65万平方米,新建18个绿地广场和道路节点绿地;进一步加强市容硬件设施建设,新建改建公厕10座,启动环卫基地建设。创新城市管理机制,丰富管理手段,强化动态管理,提升管理水平,努力为辖区群众创造便利、绿色、生态、宜居的生活环境。

五、继续加强财源建设,确保财政收入稳步增长。

财政部门要进一步加强与区级各经济部门的联系,强化协调配合力度,加强宏观经济形势分析,高度关注经济运行态势,确保财政税收稳步攀升。细化分解收入目标任务,完善对“三区一基地”划转税收考核制度,进一步细化各征收部门、各街道办事处税收任务,夯实责任,抓好落实。积极深化与开发区的沟通联系,及时了解开发区收入预算和收入组织情况,协助解决开发区组织收入存在的问题,认真核对划转收入,确保分成税收及时、足额划转到位;加大对开发区与我区共建区范围内的税收稽查力度,重点检查在与我区共建范围内经营但税收未与我区分成的企业和各开发区内耕地占用税征收情况,确保我区利益不受损失。继续加大财政政策与金融政策衔接力度,引导商业银行加大对我区重点建设项目和企业的银行信贷投放;紧紧抓住建设国际化大都市的契机,支持小寨商圈和鱼化工业园建设,提升产业规模和发展水平,夯实我区财政增收基础。

六、高度重视节能减排工作,努力实现节能减排目标。

2012年,继续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构建低投入、高产出,低消耗、少排放、能循环、可持续的经济体系。细化节能减排任务,落实工作责任。利用节能宣传周,采取多种形式开展大规模的宣传,提高全民的节能意识。切实加强对重点行业、重点企业节能减排的管理,对辖区年综合能耗在1000吨标煤以上的企业,全部纳入管理。充分发挥政府资金投入的引导作用,利用节能专项资金,扶持重点节能企业。加大节能减排力度,实施西化氯碱化工有限责任公司等6项节能项目,确保完成2012年区万元GDP能耗降低率4%的目标。

七、加大民生工程建设力度,促进经济社会和谐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