妊娠合并呼吸系统疾病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妊娠合并呼吸系统疾病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妊娠合并呼吸系统疾病

妊娠合并呼吸系统疾病范文1

关键词:内科呼吸系统;抗感染药物;临床疗效

中图分类号:R318.1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005-0515(2013)10-017-02

目前在临床治疗中,各类抗生素药物的使用越来越频繁。但近年来,随着青霉素类抗菌药物使用量的快速提高,其抗菌效果已经大打折扣。在此背景下,新型抗生素药物的研究变得十分迫切,头孢类抗菌药物便应运而生,并且在临床中得到了广泛的使用。除此之外,诸如大环内酯类、喹诺酮类等抗生素药物也得到了比较多的使用。抗生素药物种类的增多也带了药物选择的不便,若选择的抗生素药物不合适,不当无法达到抗感染的目的,反而会增加细菌的抗药性。因此抗生素类药物的合理选择和使用,在临床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本文主要针对内科呼吸系统疾病治疗中抗感染药物的使用情况进行统计分析,以期为内科呼吸系统疾病提供合理的用药参考。

1资料与方法

1.1 样本来源

对我院2006年12月至2011年12月期间所有的内科呼吸系统疾病病例资料进行统计性回顾分析。对患者在临床治疗过程中的用药类型、用药周期、用药量等数据进行详细分析,并对相关资料进行了对比研究。

1.2方法

依据我国卫生部颁布的药典药物明细分类标准,对我院内科呼吸系统疾病对各类抗生素药物的使用量、规定的每日使用剂量、药物使用周期、药物总共使用天数、药物合理使用指数、药物总花费等指标进行详细统计。其中药物使用周期=药物使用量/规定的每日使用剂量;药物合理使用指数=药物使用周期/药物总共使用天数。若得到的药物合理使用指数大于1,则可判定药物使用比较合理有效;若小于1,则说明药物使用不合理。

2结果

通过对我院2006年12月至2011年12月期间所有的内科呼吸系统疾病病例资料的统计分析发现,在内科呼吸系统疾病临床治疗中,头孢类抗菌药物使用最为频繁、其次青霉素类、大环内酯类抗菌药物使用也非常多。具体用药情况见表1。

3 讨论

通过分析之后得出的结果表明,在抗感染性药物中头孢在一年之中的用药量以及金额是位于病区首位的,头孢类抗生素的抗菌用途较为广泛,并且抗菌的效果非常明显以及服用之后出现过敏的情况较为少见。在本病区治疗中,服用的主要是第二代或者是第三代头孢,例如:头孢呋辛、头孢三嗪、以及头孢唑肟和头孢曲松等。在全国的医药市场中,头孢类的抗生素使用是非常广泛的,并呈现出逐年递增的趋势。根据调查显示,在每天的平均消费中,头孢类抗生素的消费金额位居第三,金额数目为26916元。呈现这种现象的原因是国家近期在不断的降低抗生素的价格,目的是为了从医学上减轻患者的经济负担。

本病区在治疗的过程中,使用的倍他内酰胺类药物主要为哌拉西林与阿莫西林等。这一类的药物的治疗效果是非常明显的,杀菌能力强,临床的使用效果也非常好。但是这一类的药物还是存在一些不稳定的因素,所以在使用之前需要进行皮试检测。

从现在医学药物的发展情况来看,对于喹诺酮类药物的研究也是不断的加紧步伐,而且此类药物的第四代药品已经开始在临床上进行使用。在本病区中,此类药物主要使用的有左氧氟沙星和加替沙星,它们分别是第三代药品和第四代药品。这两种药品具有用途范围广、药效稳定、使用便捷等优点,最重要的是它的价格也十分的便宜,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使用此类药品的患者的经济负担。尽管如此,此类药品还是存在一些不良的反应,例如:肠胃道反应、疼痛反应、静脉炎反应等。由于这些不良反应的影响,所以护生在使用此类药物时应该严格按照参照标准进行使用,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的频率。

窄谱抑菌剂包含了大环内酯,其主要生产的药物只有阿奇霉素。因为大环内酯的品种较少,所以在药品中的使用频率是比较少的。但是如果从单一的用药品种来看,阿奇霉素在药品中的用药频率已经到了345110,并且在药品总使用量的第四位。这一数据充分表明了阿奇霉素对于呼吸道感染的治疗是非常有效的,。

林可霉素类主要分为以下两种:林可霉素与克林霉素。根据调查统计显示,克林霉素也是属于单一品种,因此它在使用过程的用药频率以及总量与前三种药品相比较,都低于它们。同样的,它的抗菌范围没有阿奇霉素广泛,并在在治疗支原体、军团菌以及衣原体方面的效果较差,所以它的用药频率以及总量也是低于阿奇霉素的。

在众多的药品中。氨基甙具有很强的肾毒性和耳毒性,因此它在临床的使用中是较为稀少。同样的,医护人员在选择此类药品时,也是非常的谨慎,从而导致了此类药品的用药频率以及总量都偏低。但是,因为现在抗生素的运用非常频繁,导致了其他类抗生素的耐药性都提升了,所以在临床治疗中普遍选用的是耐药性较为低的药品。由于这一现象的出现,使得氨基甙类药品的使用频率与总量有所提升。但是此类药品的价格非常昂贵,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患者的经济负担,所以希望有关的政府部门能够采取相应的措施来降低药品的价格,减缓患者的负担。抗真菌类的药品在使用上存在一定的特殊性,所以它在临床治疗中的用药遭到了限制。但是根据调查表明,此种药品的价格也是较为昂贵的,所以也希望相关的政府部门可以采取相应的措施来降低价格。

4结束语

总的来讲,对于内科呼吸系统疾病的抗感染性临床治疗,并且引起患者的感染性病原菌等情况的出现,所以医护人员治疗的过程中使用抗生素的时候需要结合患者自身的情况来进行。同样的,在临床治疗中,患者在使用抗生素的时候需要控制好药品的用量,避免大剂量的采用。如果患者的致病菌是明确的,则在使用药品是可以适当的配合头孢的药物进行治疗。根据本文的调查与研究表明,在治疗内呼吸系统感染疾病的时候,头孢类药品的使用频率及总量都是高于其它药品的,并且它的治疗效果也是非常明显的。但是,长时间的服用此类药物将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细菌的抗药性,所以医护人员在临床治疗中还是需要控制好此类药物的使用量。

参考文献:

[1] 朱丽清,李庆端,张惠文. 细菌性阴道病与胎膜早破的关系及防治[J]. 海峡预防医学杂志. 2004(06)

[2] 马宁,苑春莉,盛辉,刘为平,李瑞云. 妊娠合并细菌性阴道病对妊娠结局影响的临床研究[J]. 中国优生与遗传杂志. 2006(06)

[3] 乔丽雅,田可歌,王若薇,张宏珍,范敏,赵爱华. 细菌性阴道病与胎膜早破的关系[J]. 中国优生与遗传杂志. 2006(08)

[4] 蔡平生,王宁霏,赵小迎. 妊娠中期合并细菌性阴道病对不良妊娠结局的影响[J]. 临床医学. 2008(06)

[5] 刘健,贾琳钰. 妊娠合并细菌性阴道病与不良妊娠结局的关系[J]. 中国误诊学杂志. 2005(15)

妊娠合并呼吸系统疾病范文2

关键词 新生儿窒息 抢救 原因分析

资料与方法

2005年1月~2006年12月我院产科共分娩新生儿900例,发生新生儿窒息男婴44例,女婴36例,共80例(8.89%)。其中轻度窒息72例(90%),重度窒息8例,新生儿死亡1例。新生儿窒息的抢救遵循ABCD原则。A即Airway,指擦干、清除气道、触觉刺激。B即Breathing,指供氧、正压通气。C即Circulation,指胸外按压、维持正常循环。D即Drug,指药物治疗,包括肾上腺素、碳酸氢钠、纳洛酮、多巴胺等。E即Evaluation,指评价,每30秒评估1次,决定下一步措施。整个抢救过程中必须保暖,擦干羊水、血迹,在30~32℃下进行。

研究方法:将新生儿窒息的原因分为产前、产时和胎儿三大因素。产前因素包括妊娠期孕妇的各种并发症,如合并心脏病、糖尿病、高血压、急性感染等,以及胎膜早破、过期妊娠等高危因素;产时因素包括脐带因素、药物因素、精神因素等;胎儿因素指胎儿的各种合并疾病及各种损伤。统计以上三类原因造成的新生儿窒息比例。

结 果

发生新生儿窒息产前因素49例(61.25%),产时因素75例(93.75%),胎儿因素73例(91.25%)。结果证明,三大因素可分别存在,也可同时存在,共同导致新生儿窒息。

讨 论

产前因素:多与孕母的各种妊娠期疾病有关。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患者发生新生儿窒息的几率明显增加。胎盘早剥、前置胎盘都可使妊娠中晚期发生不规则出血,造成母体失血,胎盘功能障碍,导致胎儿缺氧及新生儿窒息。另外,妊娠合并心脏病、糖尿病、急性感染、过期妊娠,都可使胎儿供氧不足,导致新生儿窒息。

产时因素:分娩时发生的胎儿急性缺氧是导致新生儿窒息发生的主要因素。另外,剖宫产时物过量,抑制呼吸引起胎儿缺氧;缩宫素使用不当引起宫缩过强;产程延长,孕妇长期精神紧张、疲乏、脱水等情况也可造成过度换气,使胎儿缺氧,以上均是分娩期发生新生儿窒息的常见原因。

胎儿因素:胎儿严重的心血管疾病、呼吸系统疾病、胎儿畸形、母儿血型不合使胎儿慢性宫内缺氧,胎儿宫内感染导致神经系统受损,早产儿易发生肺透明膜病,巨大儿易发生肩难产,产道异常导致新生儿颅内出血及颅脑损伤等均可引起新生儿窒息。

应指导孕妇定期作产前检查,发现高危妊娠应及时处理,避免早产和手术产,提高产科技术,对高危妊娠进行产时胎心监护,及早发现胎儿宫内窘迫并进行处理,做好一切新生儿复苏准备工作。

妊娠合并呼吸系统疾病范文3

【关键词】 早产 产前皮质激素 新生儿

产前皮激素(antenatal corti-costeroids,ACS)能够对胎儿的肺上皮细胞进行刺激,进而提升肺表面活性,降低早产儿的呼吸窘迫发生率,改善新生儿脑内出血状况。虽然产前皮激素能够提升早产儿的存活率,但在治疗中也会出现一定的副作用,因此对其治疗方式进行讨论是非常有必要的。 糖皮激素的应用

糖皮激素的应用的主要是针对妊娠未满34周且一周内可能发生早产的患者中;其次为妊娠时间超过34周但临床证实胎肺未成熟者;最后是对妊娠期间糖尿病血糖控制不理想的患者中。在我国2007年的早产指南中认为,对于多胎妊娠的女性应该采用地塞米松5mg肌注,一次/8h,共两天,或为倍他米松12mg肌注,一次/18h,共两天。所有的用药方式均以肌注为主,尽量避免口服或静脉滴注方式。从两种药物选择的方式中来看,倍他米松能够调节血管内皮中的生长因子,而地塞米松则能够有效的抑制肺泡化,但在促胎肺成熟的功能中明显是地塞米松要好于倍他米松。

对于妊娠合并Ⅰ 型或Ⅱ型糖尿病的患者来说可以进行产前皮激素治疗,但在治疗过程中要对患者血糖进行密切监控,在必要时要选用胰岛素进行降糖治疗。对于24-36周胎儿生长受限的患者来说因该采取单程疗法进行治疗。此外,由于糖皮激素在治疗的过程中具有免疫抑制的作用,对于感染严重的患者例如败血症、结合活跃期的患者来说应该慎用。对于存在绒毛膜羊膜炎的患者也应该慎用,但有研究报道称,绒毛膜羊膜炎在孕周

2.不同孕周的治疗效果

产前皮激素治疗能够降低24周前出生的胎儿的病死率,在孕妇24周前使用皮激素进行治疗能够明显降低胎儿死亡率,同时能够增加新生儿的体重。对于妊娠34周以上的孕妇来说,虽然此阶段的早产儿属于晚期早产儿,但其发生肺炎、呼吸窘迫的几率也要明显高于足月分娩的胎儿。 对 34~37 周羊水穿刺证实胎肺不成熟的患者,ACS 治疗 1 周后羊水中

表面活性物质水平提升幅度明显高于其他患儿,因此可以认为在妊娠 34-37 周,皮激素仍具有明显促胎肺成熟效果。

3.多疗程治疗以及抢救性治疗

由于多疗程治疗的远期疗效尚不明确,因此在临床中应用率非常低。多疗程治疗在临床中可能会增加胎儿体重降低、大脑发育迟缓中的发生率。同时还可能增加新生儿发生结肠炎、败血症、小肠坏死的几率,对婴儿的生长发育可能会造成不良影响,因此医师通常不建议进行多疗程治疗。但是,多疗程治疗在临床中能够降低早产儿肺部疾病的发生率,并能缓解肺部疾病的进程,降低早产儿早期并发症发生率。有研究发现,多疗程皮激素治疗能够改善白细胞介素6基因启动子区域-174 位点基因多态性[2]。在一项研究中对随机选取的23-31周孕妇进行皮激素治疗后将其分为两组,一组采用安慰剂治疗,另一组继续采用皮激素治疗[3]。对其进行为期2-3年的随访,了解新生儿发育状况。结果显示,两组幼儿在体格以及神经等方面发育无明显差异,但接受治疗超过4个疗程的幼儿脑瘫以及病死率要高于但疗程治疗的一组,但并无明显差异。 皮激素与剖宫产的关系

对于39周前出生的足月剖宫产新生儿来说,其仍然存在脏器发育不完全的情况,因此发生并发症的风险比较高。研究发现则其剖宫产的新生儿与足月自然分娩的新生儿比较,足月自然分娩的新生儿疾病发生率明显较低,尤其是严重呼吸系统疾病的发生,笔剖宫产新生儿低2-4倍[4]。但目前临床中对于糖皮激素在择期剖宫产患者中的使用效果并无确切效果,因此仍然需要进行深入研究。

小结

总的来说,产前皮激素治疗能够降低早产儿的死亡率、并发症发生率。但目前临床中主要针对24-34周可能发生早产的孕妇进行治疗,且多采用单程疗法进行治疗,不推荐多疗程治疗。若两次治疗时间间隔超过两周,对 1 周内可能发生早产的女性来说可以考虑进行一次抢救性的重复治疗,即重复给予 1 疗程糖皮质激素常规治疗方案。 产前皮激素治疗在足月妊娠患者应用中的的安全性尚无法确定, 因此择期剖宫产应尽量选择在妊娠 39 周之后,以降低新生儿呼吸系统并发症的风险。

参考文献

[1]郭素珍.糖皮质激素在产前促胎肺成熟应用中的利弊[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11,13(09):1685-1686

[2],黄暖潮,黄彩红.应用糖皮质激素促进胎儿肺成熟对早产儿的影响[J].九江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11(34):33-434

妊娠合并呼吸系统疾病范文4

1 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 2009年6月—12月,我院共收治咳嗽发热病人671例,经抽样作病毒分离,其中28例咽拭子甲型H1N1流感病毒核酸检测为阳性,实验室确诊为甲型H1N1流感病毒。经及时治疗,细心病情观察及护理,25例痊愈出院,3例转上级医院。

1.2 病情分类标准

1.2.1 高危病例 ①年龄<5岁的儿童;②年龄≥65岁的老年人;③妊娠妇女;④伴有以下疾病或状况者:慢性呼吸系统疾病、心脏及血管疾病、肾病、肝病、血液系统疾病、神经系统及神经肌肉、代谢及内分泌系统疾病、免疫功能抑制,19岁以下长期服用阿司匹林者;⑤集体生活于养老院或其他慢性病疗养机构的人员。

1.2.2 重症病例 ①合并肝炎和(或)低氧血症,呼吸衰竭;②合并感染中毒性休克;③合并多脏器功能不全或多脏器功能衰竭;④孕产妇。

1.3 治疗原则

1.3.1 疑似病例 诊断为疑似甲型H1N1流感的患者应尽快转运到定点医院,安排单间病室隔离观察。应尽快行甲型H1N1流感病毒特异性检查及奥司他韦治疗,以便及时诊断或治疗。

1.3.2 确诊病例 对确诊甲型H1N1流感患者,尽快转运到定点医院,收入甲型H1N1流感病房,可多人同室;并依照卫生部和湖北省诊疗方案所提出的治疗原则,积极进行救治。①一般护理。休息,多饮水,进食富含营养而容易消化的食物,密切观察病情变化,积极进行心理干预。②应及早应用抗病毒药物。③中医辨证治疗。对于甲型H1N1流感确诊病例,尤其是病情较重者,在积极采取西医治疗措施的同时,进行中医辨证施治。

1.3.3 重症病例 对于少数出现低氧血症或呼吸衰竭、多脏器功能受损或发生各种并发症的重症患者,应转入上级医院,由具有较强危重症救治能力的医护人员进行积极救治。

2 医疗应急系统的组织与实施

2.1 制定甲型H1N1流感防治工作应急方案

2.1.1 成立甲型H1N1流感防治工作领导小组及防治工作专班。

2.1.2 明确职责 ①领导小组职责:组织协调甲型H1N1流感防治工作,负责疫情报告及住院情况通报工作;②专家小组职责:负责甲型H1N1流感的诊断、治疗、转诊、疫情报告及填卡工作,落实《防治指南》在我院的实施及全员培训工作;③院内感染防治组职责:负责甲型H1N1流感院内感染防治及医务人员自身防护工作;④疫情管理及报告组职责:负责甲型H1N1流感防治疫情管理及报告工作;⑤护理组职责:负责甲型H1N1流感防治护理工作;⑥保障组职责:负责甲型H1N1流感防治物质、器械、车辆、药品等保障工作,确保甲型H1N1流感病例救治需要。

2.1.3 门诊预检分诊 门诊部认真落实预检分诊制度,预检分诊标识醒目易懂,对疑似或发热病例指导到发热门诊处理,并做好疾病的诊断、化验、报告及登记工作。

2.2 合理调配,保障应急

2.2.1 院总值班室及院办公室必须重视全市各医疗单位甲型H1N1流感紧急救援情况,及时调派车辆及医务人员,特殊情况及时报告院长或值周领导处理,确保绿色通道畅通。

2.2.2 严格责任追究 对工作不力导致防治工作障碍者将从严追究负责领导和责任人的失职、渎职责任。

2.3 启动应急预案

2.3.1 门诊分诊 ①门诊导医台预检分诊。②轻症:门诊抗病毒治疗或居家观察隔离;③留观病例。留院输液治疗病例收入发热输液室,有住院指征者及时收住感染病区,给予抗病毒治疗;④确诊病例。收住感染性疾病科住院治疗,严格按照《甲型H1N1流感治疗方案》实施治疗,密切观察患者病情变化;⑤重症:经我院专家组会诊转诊上级医院治疗,由专人专护专车护送。

2.3.2 住院治疗 ①给予抗病毒药物治疗。②密切观察病情变化。③完善诊疗记录。④进行健康教育。

3 结果

25例甲型H1N1流感患者全部治愈,3例转上级医院治疗。通过对甲型H1N1流感患者各项管理措施的落实,降低了甲型H1N1流感患者的死亡率,降低了院内感染率,提高了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

4 体会

4.1 提高防治水平要强化培训。应扎实做好《甲型H1N1流感治疗方案》等培训工作,熟悉甲型H1N1流感诊断治疗标准,落实重症及住院甲型H1N1流感抢救治疗工作。

4.2 甲型H1N1流感就诊和治疗要便捷。应开设甲型H1N1流感门诊室,住院部开通甲型H1N1流感专用通道,并隔离出甲型H1N1流感的专门病区,进行分诊分流处理,以便让患者得到及时、便捷的诊治。

妊娠合并呼吸系统疾病范文5

[关键词]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补肺汤合参蛤散;肺功能;生活质量

[中图分类号] R563.3;R256.14[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9701(2010)12-36-02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on pulmonary disease,COPD)是具有进行性不可逆为特征的气道阻塞性疾病,是一种破坏性的肺部疾病。由于其患病人数多,死亡率高,社会经济负担重,已成为一个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COPD目前居全球死亡原因的第4位,每年死亡300万人。世界银行/世界卫生组织公布,至2020年COPD将位居世界疾病经济负担的第5位。在我国,COPD同样是严重危害人民身体健康的重要慢性呼吸系统疾病。近期对我国7个地区20 245成年人群进行调查,COPD患病率占40岁以上人群的8.2%,其患病率之高十分惊人[1]。笔者采用补肺汤合参蛤散治疗COPD稳定期52例,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08年10月~2010年1月我院门诊及住院的COPD Ⅰ~Ⅲ级稳定期患者67例,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35例,其中男20例,女15例;年龄51~81岁,平均72岁;病程3~33年,平均20年。对照组32例,其中男18例,女14例;年龄48~85岁,平均7O岁;病程5~34年,平均22年。两组资料在性别、年龄、病情、病程、肺功能、6 min步行距离等方面,经统计学处理无显著性差异,具有可比性。

1.2诊断标准

西医诊断标准按照2007年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会制定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诊治指南》中的诊断标准[1]。中医辨证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2]中COPD有关标准制定,辨证属于肺肾气虚型。临床表现为呼吸浅短难续,声低气怯,甚则张口抬肩,咳嗽痰少,痰白如沫,咯吐不利,倦怠乏力,形瘦神疲,舌淡或黯紫,脉沉细无力或结代。

1.3纳入病例标准

符合COPD诊断标准及中医辨证标准,其病情属于稳定期,患者的咳嗽、咳痰、气短等症状稳定或症状轻微。

1.4排除病例标准

①不符合诊断标准和纳人标准者;②合并有肺癌、肺结核等其他呼吸系统疾病者;③合并严重的原发性心肝肾疾病、精神病患者;④妊娠或哺乳期妇女;⑤对本药过敏者。

2方法

2.1治疗方法

对照组采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防治全球倡议》方案规范化治疗[1]:Ⅰ级按需使用沙丁胺醇气雾剂200μg必要时吸入;Ⅱ级规律使用沙丁胺醇气雾剂200μg,异丙托溴胺气雾剂40μg,每日3次,并给予康复治疗;Ⅲ级治疗基本同Ⅱ级,若病情反复加重者,吸入布地奈德干粉吸入剂0.2mg,每日2次。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给予补肺汤合参蛤散。药物组成:人参15g,黄芪20g,熟地10g,紫菀20g,桑白皮10g,五味子15g,每日1剂,水煎服。蛤蚧粉3g冲服。两组均以1个月为1个疗程,治疗2个疗程后判定疗效。

2.2观察指标

2.2.1临床主要症状、体征积分[3]咳嗽,正常或无咳嗽:0分;轻度:白天间断咳嗽,不影响正常生活和工作,2分;中度:白天咳嗽或见夜里偶咳,尚能坚持上班,4分;重度:昼夜咳嗽频繁或阵咳,影响休息和睡眠,6分。咯痰,正常:无咯痰,0分;轻度:昼夜咯痰10~50mL,2分;中度:昼夜咯痰51~100mL,4分;重度:昼夜咯痰100mL以上,6分。喘促,正常或无喘促,0分;轻度:偶发,不影响睡眠或活动,2分;中度:喘息日夜可见,尚能坚持工作,4分;重度:喘息不能平卧,影响睡眠及活动,6分。哮鸣,正常或无哮鸣,0分;轻度:偶闻或见于咳嗽、深呼吸时,2分;中度:散在,4分;重度:满布,6分。

疗效判断标准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1]的单项症状疗效判定标准定4级标准。临床控制,临床症状、体征消失或基本消失,证候积分减少≥95;显效,临床症状、体征明显改善,证候积分减少≥70;有效,临床症状、体征均有好转,证候积分减少≥3O;无效,临床症状、体征无明显改善,甚或加重,证候积分减少不足30。

2.2.2肺功能指标检测采用肺功能检测仪测定治疗前后患者用力肺活量(FVC)、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及其占预计值百分比(FEV1%)的改变。

2.3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1.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处理计量资料以(χ±s)表示,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卡方检验。

3结果

3.1两组治疗前后临床主要症状、体征积分的变化情况

两组患者治疗后的主要症状体征均有改善,但治疗组治疗后咳嗽、咯痰、喘促、哮鸣等症状积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

3.2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治疗组临床疗效有效率为91.42%,对照组为71.87%,前者高于后者,即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

3.3两组治疗前后肺功能变化对比

见表3。

4讨论

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是慢性支气管炎或其他慢性肺部疾患发展的结果。主要是肺组织终末支气管远端部分包括呼吸性细支气管、肺泡管、肺泡囊和肺泡的膨胀和过度充气,导致肺组织弹力减退,容积增大。由于其发病缓慢,病程较长。中医将其归属“肺胀”、“痰饮”、“咳喘”、“心悸”、“喘脱”、“喘厥”等门。病机为痰浊水饮与血瘀互扰而酿本病。由于其病死率高,因此提高疗效已成为研究的焦点。肺通气功能测定对COPD的诊断和疗效评估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我们可以利用测定治疗前后患者用力肺活量(FVC)、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及其占预计值百分比(FEV1%)的改变或观察临床症状的改善程度来评估之COPD是多种慢性肺系疾病后期转归而成,病程缠绵不休,经常反复发作,难于根治。如治疗不当,极容易发生变端,出现喘脱的危象。因此治疗应有侧重,在稳定期,则应以扶正为主,提高抗病毒的能力,并重视原发病的治疗。尽量减少发作。COPD稳定期治疗目的:①减轻症状,阻止病情发展。②缓解或阻止肺功能下降。③改善活动能力,提高生活质量。④降低病死率。中医治疗中发现慢性阻塞性肺病急性加重期实证为表邪在肺、痰热壅肺、血瘀证,以虚实夹杂证候为主。稳定期以肺肾气虚证候为主,笔者用补肺汤合参蛤散即针对该病机。方中人参、黄芪补肺益气,熟地、蛤蚧补肾纳气,五味子收敛肺气,紫菀、桑白皮化痰利气,全方共奏补肺纳肾,降气平喘之功。现代医学表明补肺汤能使CD4+T淋巴细胞明显降低、CD8+T淋巴细胞上升,CD4+。CD8+下降,而调节了T淋巴细胞亚群紊乱,增强免疫、改善肺功能[4]。参蛤散能抑制细胞因子IL-8、TNF-α的生成,减少COPD炎症介质的释放,而减轻或控制气道的慢性炎症,能有效稳定或改善COPD患者肺功能[5]。

综上所述,补肺汤合参蛤散能提高COPD患者临床疗效,改善患者肺功能,调节血清中炎性细胞因子,增强呼吸道免疫力,提高患者生存质量。

[参考文献]

[1] 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学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诊治指南[J]. 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2007,30(1):8-17.

[2] . 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M]. 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2:54-58

[3] 肖伟. 背俞穴拔罐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临床观察[J]. 中医药临床杂志,2009,21(5):420-421.

[4] 陈斯宁. 补肺汤治疗支气管哮喘及对免疫功能的影响[J]. 陕西中医,2009,30(8):939-940.

[5] 谢纬. 参蛤散对COPD大鼠血清细胞因子IL-8、TNF-α的影响[J]. 中国老年保健医学杂志,2009,7(2):108-109.

妊娠合并呼吸系统疾病范文6

武汉市洪山区中医医院,湖北武汉430070

【摘要】目的:观察六味汤加味治疗感冒后咳嗽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 80例感冒后咳嗽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0例,分别予以口服六味汤加味和马来酸氯苯那敏片、复方甘草口服溶液治疗,疗程均为2周。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2.5%)优于对照组(7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六味汤加味治疗感冒后咳嗽疗效较好,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 感冒后咳嗽;咳嗽;六味汤加味;风邪犯肺

【中图分类号】R256.11【文献标志码】 A【文章编号】1007-8517(2015)05-0067-01

感冒后咳嗽属亚急性咳嗽,是临床常见病、多发病之一,多表现为刺激性干咳或咳少量白色黏液痰,病程持续3~8周或者更长时间,X线胸片检查无异常。若不及时、有效治疗,可发展成为慢性支气管炎或支气管哮喘[1-2]。笔者临床运用六味汤加味治疗感冒后咳嗽,取得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2012年5月至2013年11月我院门诊收治的感冒后咳嗽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0例。治疗组中男18例,女22例,平均年龄(40.5±10.6)岁,平均病程(5.2±1.4)周;对照组中男17例,女23例,平均年龄(41.1±11.3)岁,平均病程(5.3±1.7)周。两组患者性别、年龄及病程等一般资料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西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华医学会2009年《咳嗽的诊断与治疗指南》制定[3]。①发病初期有明确的呼吸道感染史;②感染急性期症状消失后,咳嗽仍然迁延不愈,表现为刺激性干咳或咳少量白粘痰,时间持续3~8周;③肺部听诊无啰音;④胸片或肺CT检查无异常;⑤年龄在20~60岁;⑥非吸烟者,或吸烟者已戒烟达1月以上。

1.3中医证候诊断标准参照2002年版《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4]制定。“风邪犯肺证”的定义:咳嗽,咽痒,痒时咳嗽,或呛咳阵作,遇冷空气、异味等因素突发或加重,或夜卧晨起咳剧,多呈反复性发作,干咳无痰或少痰,舌苔薄白等。

1.4排除标准①既往有慢性呼吸系统疾病史,如支气管哮喘、慢性支气管炎等;②上气道咳嗽综合征、胃食管反流性咳嗽、嗜酸粒细胞性支气管炎等;③合并严重心、肝、肾系统疾病者;④近1个月内服用ACEI类药物;⑤体温超过37.3℃;⑥外周血白细胞计数>10×109/L或<4×109/L;⑦哺乳、妊娠或准备妊娠的妇女;⑧对本试验药物过敏者。

1.5治疗方法治疗组予以六味汤加味,方药组成:蝉蜕、僵蚕、桔梗、杏仁、蜜紫菀各10g,荆芥、防风、薄荷(后下)、炙甘草各6g。加减:咳剧而影响睡眠者,加五味子10g;口干咽干、舌红少苔者,加沙参、麦冬各10g。每日1剂,常规水煎,分早晚2次温服,疗程2周。对照组予以常规治疗,口服马来酸氯苯那敏片(重庆西南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50021765)8mg,2次/d;复方甘草口服溶液(重庆西南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50020014)10ml,3次/d,疗程2周。

1.6疗效标准参照2002年版《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4]关于咳嗽评分法进行评估:咳嗽按无、轻度(间断咳嗽,不影响正常生活和工作)、中度(经常咳嗽并感到不适,尚不影响正常生活和工作)、重度(昼夜频繁咳嗽或剧烈阵咳,影响生活和工作),并分别计为0、1、2、3分。结合2012年版《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5]中有关咳嗽的疗效标准进行分析,得分0分者视为痊愈;1~2分者视为好转;3分者视为无效。

1.7统计学分析采用spss 17.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分析,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治疗组患者总有效率为92.50%,明显优于对照组的75.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3讨论

感冒后咳嗽的病理机制尚不十分明确,目前认为与气道非特异性炎症、气道上皮损伤、气道高反应性、上皮下感觉神经暴露等因素有关[6]。现代医学多采用H1受体拮抗剂、中枢性镇咳药等对症治疗,不仅疗效比较有限,而且容易出现药物副作用。

感冒后咳嗽属中医学“咳嗽”范畴,其病位在肺,病机为外邪犯肺,宣降失常,肺气上逆。笔者认为本病之成因,一是因为感冒已解,寒热之邪基本已祛,而风邪未尽,伏留于肺,肺气上逆,此为本病之主因;二是病初邪盛之时,过用寒凉中药,或误用镇咳敛肺之药,或滥用抗菌药物,导致肺气郁闭;三是病程较长,咳嗽频繁,损伤气阴,肺失濡润,肺气上逆;四是肺气郁闭,津液输布障碍,水聚为痰,痰为有形之物,势必加重肺气之郁滞。所以对本病的治疗,应以疏风宣肺、化痰降逆为主,益气润肺止咳为辅。

六味汤出自《喉科秘旨》,由荆芥、防风、蝉蜕、薄荷、桔梗、甘草6味药组成,笔者将其加味后用于治疗感冒后咳嗽。方中蝉蜕、僵蚕疏散风邪,清宣肺气;荆芥、防风祛风散寒;薄荷祛风散热;桔梗、杏仁宣降肺气,化痰利咽;蜜紫菀、炙甘草润肺益气,化痰止咳。全方寒温互用,整体上药性归于平和,不寒不热,顺应肺为娇脏、不耐寒热之特性;共奏祛风化痰,宣畅肺气之功,切中病机,故能取效明显。综上,六味汤加味治疗感冒后咳嗽疗效较好,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唐猛.中西医结合治疗感冒后咳嗽疗效分析[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3,12(21):2307-2308.

[2] Rytila P,Metso T,Heikinen K,et al.Airway inflammation in patients with respiratory symptoms suggesting asthma but with normal lung funct ion[J].EurRespir J,2000,16(5):824-830.

[3]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哮喘学组. 咳嗽的诊断与治疗指南(2009版)[J].中华结核与呼吸杂志,2009,32(6):407-413.

[4].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试行)[S].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2:59.

[5]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S]. 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1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