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循环工程与科学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资源循环工程与科学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资源循环工程与科学

资源循环工程与科学范文1

关键词:公路建设;循环经济;技术应用

1 循环经济的提出及内涵

1.1“ 循环经济”的由来

“ 循环经济”一词是美国经济学家 K・波尔丁在 20世纪 60 年代提出生态经济时谈到的, 1972 年成立于意大利罗马的科学家俱乐部 “ 罗马俱乐部”提出人类经济增长的极限问题, 在《 增长的极限》 的研究总报告的第三章中专门写“ 人均资源利用”一节, 说明资源循环问题。所谓“ 增长的极限”是指以获取最大利润为生产目的, 以传统工业为第一支柱的工业经济, 靠不可再生的能源与其他矿产资源消耗的线性增长为发展生产的前提, 在人口增长、资源耗竭和环境污染的重压下, 不可能持续发展, 增长是有极限的, 最终将出现“ 零增长”。“ 循环经济”的提出启发了 60 年代末开始的关于资源与环境的国际经济研究。

1.2循环经济的内涵

20 世纪末, 人类社会呈现出经济迅速发展、高新技术日新月异和世界经济一体化的繁荣, 同时, 又面临人口剧增、资源短缺、环境污染和生态蜕变的严峻现实, 这就促使人们重新思考人类的未来和前途。循环经济就是在人、自然资源和科学技术的大系统内, 在资源投入、企业生产、产品消费及其废弃的全过程中, 不断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把传统的、依赖资源净消耗线性增加的发展, 转变为依靠生态型资源循环来发展的经济。循环经济是自然资源高效利用的最高境界,是已见端倪的知识经济的基础, 是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实现新型工业化的当务之急。循环经济是指在资源投入、企业生产、产品消费及其废弃的全过程中,将资源消耗型线形增长的经济,转变为依靠生态型资源循环来发展的经济。公路是一个特殊的产品,每一条公路都是具有不同特性的单件产品,建设公路资金投入高、资源消耗多、对环境的影响大,在此领域树立循环经济理念,就是要循环利用和节约路用资源,以最小的资源消耗和环境污染来获取最大的公路发展效益。其在公路建设领域中的实践主要体现在3个方面:一是节约资源;二是保护环境;三是材料循环利用。近年来,我国公路管理部门充分发挥循环经济理念在公路发展中的作用和影响,加快推进实践的步伐,不仅贯彻落实符合循环经济理念的技术政策,而且坚持科技创新,大力研究推广新材料、新技术和新工艺。

2 公路建设中运用循环经济的原则

( 1) 大系统分析的原则。循环经济是较前更全面地分析投入与产出的经济, 它是在人口、资源、环境、经济、社会与科学技术的大系统中研究符合客观规律的经济原则, 均衡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其基本工具是应用系统分析,包括信息论、系统论、控制论、生态学和资源系统工程管理等一系列新学科。

( 2) 生态成本总量控制的原则。生态成本也记入成本, 当我们进行经济生产给生态系统带来破坏后, 再人为修复所需要的代价。

( 3) 生产中尽可能利用可再生资源原则。太阳能、电能、受控热核聚变能是可再生能源。 ( 4) 生产中尽可能利用高科技原则。尽可能以知识投入来替代物质投入目前称为高技术的信息技术、生物技术、新材料技术、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技术和管理科学技术等都是以大大减少物质和能量自然资源投入为基本特征的。

( 5) 把生态系统建设作为基础设施建设的原则: 循环经济认为生态系统建设也是基础设施建设, 如狠抓“ 退田还湖”、“ 退耕还林”、“ 退牧还草”和“ 退用还流”等生态系统建设。通过这些基础设施的建设来提高生态系统对经济发展的承载能力。

( 6) 建立绿色国内生产总值统计与核算体系原则。应建立污染的负国民生产总值统计指标体系, 以循环经济的观点进行核算。目前我国防治污染的环境总投入已达到国内生产总值的 1.29%。

( 7) 建立绿色消费制度的原则。以税收和行政等手段, 限制以不可再生资源为原料的一次性产品生产与消费, 促进一次性产品和包装容器的再利用。

3 循环经济理念的实践

3.1贯彻落实符合循环经济理念的技术政策

近十年来,我国公路建设快速发展,有利地推动了我国经济的发展,但同时也给各级公路管理部门带来沉重的债务负担,特别是近两年公路建设资金严重短缺,土地资源瓶颈作用日益突显,主要路用材料水泥、钢材、石料、沥青等国内需求旺盛,价格上涨。在此形势下,我们在路网改造和重要县道建设工程中积极制定并贯彻落实了一系列符合循环经济理念的技术政策,有利保障了我国公路可持续发展。

(1)合理利用老路老桥原则。

老路老桥是属于国家和人民所有的公益基础设施,是几代公路人不断建设和养护的成果,过去和现在都发挥着重要作用,应该倍加珍惜。由于社会经济的发展可能需要对其进行改建以满足日益增长的交通需求,但老路改建与新路建设相比具有明显不同点,老路老桥既是实施改建的重要边界条件,又是改建工程的重要资源。从循环经济理念出发,借鉴世界建筑改建的历史经验,我们认为应该从工程设计阶段就入手,认真考虑,合理利用这一资源。为此我们采取了尽量利用老路平纵线形及路面、保留或翻新老路沿线交通及绿化设施、维修加固利用老桥等一系列、多层次的综合措施,充分利用了原有的公路资源。

(2)节约集约用地原则。

我国人多地少,土地资源极其稀缺,人均土地面积只有世界人均的1/3,人均耕地面积1.43亩,我国更甚于此。对土地实施高效的节约集约开发利用,是我国公路建设走资源节约型发展之路的关键。为此我们采取了严格审查路线方案、重视路线走廊的集约利用、降低路堤填土高度、增加路堤路肩墙、鼓励集中取土以及弃土场造地复垦等多项技术措施,努力协调好公路建设用地与节约用地的关系,提高土地利用率。

(3)工程全寿命周期成本分析原则。

公路基础设施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局部或某一时段成本最优并不等于系统最优,资源节约工作必须贯穿项目设计、建设、养护及运营的全过程,应系统解决工程结构的耐久性、抗疲劳性、安全性、可维修性,防灾减灾的有效性,以及环境协调性等问题。不能单纯考虑建设期的资源资金节约,而是要追求全寿命周期成本最佳,这是近年来我们正在逐步树立的新理念,为科学决策技术方案奠定了基础。

3.2研究推广符合循环经济理念的新材料、新技术和新工艺

科技创新是走资源节约型公路发展之路的动力之源,是循环经济理念实践与应用的有效途径,我国公路部门一贯高度重视研究推广符合循环经济理念的新材料、新技术和新工艺。历史上就曾开展过利用工业废料粉煤灰填筑路面基层、利用炼钢废渣填筑路基、绿化公路保护环境、维修加固老桥等一系列符合循环经济理念的技术实践活动。近年来,我们更加重视这方面的工程实践,努力加快实践的步伐,例如:整修路边弃土场并从附近河流滩地移植天然草皮和乔灌木,营造了和当地环境融为一体的风景小品;用环保廉价材料――新型PVC代替交通标志铝板,既满足功能又节约资源;创造性地开发水泥乳化沥青稳定碎石基层,其刚度介于半刚性与柔性基层之间,用低剂量乳化沥青代替高剂量沥青,经初步研究应用后认为该基层可能既可有效解决半刚性路面反射裂缝问题,又能避免柔性路面车辙、疲劳裂缝等病害,节约资源降低造价。不仅如此,我们还特别注意结合我国省省情和具体工程实际,引进应用新技术后做二次再创新,在公路边坡生态防护、老路面利用及再生等方面取得了突破性进展,产生了较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1)边坡生态防护技术的应用――五九路边坡防护工程。

边坡生态防护技术是涉及公路、岩土、生物等多门学科的一项综合性新兴技术,主要是采取科学选择植物种类,增设坡面固定网及绿化基材,改进植物播种及养护手段等多项技术,使活性植物能够在岩石坡面自生自长,和固定网、基材及岩石风化层等共同组成坡面生态恢复系统,以便长期防护公路岩石边坡。例如,某公路工程施工路边坡防护工程,沿线地形复杂,山势雄伟,有许多高路堑岩石边坡需要防护。为了使功臣建设与自然景观相协调,遵从循环经济理念,经过综合分析社会、自然及经济技术等因素,将生物防护方案和常用的浆砌片石护面墙方案进行了详细的技术经济比较后,最终决定应用边坡生物防护技术来尽快恢复公路建设中被破坏的坡面生态系统。

该工程为边坡生物防护技术在我国应用的第一例工程,于2003年7月开工,工期7个月,交工养护期2年,目前植物生长情况良好,边坡防护效果明显,和自然环境非常协调,得到广泛好评。通过边坡生物防护技术在公路工程施工建设上的应用,我们认为该项技术虽然存在技术综合性强、工艺复杂、自适应条件较高,后期养护难等限制因素,但是其防护效果好、建设及全寿命周期成本均较低,美观和生态功能强,既节约了砂石材料,又利用了生物这个最基本的可循环资源,减少了对环境的破坏,完全符合循环经济理念,是一种极具潜力的公路边坡防护手段。近年来我们在充分吸收该技术后又不断发展创新,已形成了一整套、多档次、工程和生态手段相结合的公路边坡防护技术体系。

(2)老路面利用及再生技术的应用。

道路建设后使用到一定年限,沥青路面的损坏将不可避免,在路面维修过程中产生的大量废旧沥青混合料如不能回收利用,将带来两大问题:一是废料的闲置堆放占用了大量的土地,造成了严重的环境污染;二是大量废弃的旧沥青和矿料将是一种严重的资源浪费。因此,采用再生技术重复利用沥青混合料铺筑路面,既节约了资源、又循环利用了材料,而且还保护了生态环境,是一项完全符合循环经济理念的热点技术。

某路面改善工程是首次采用沥青厂拌热再生技术进行路面改善的项目,全长2 km,工期1个月。技术特点是充分利用现有机械、未加任何再生剂且废料利用率100%,节约建设资金50%,利用沥青废料约4000多吨,目前使用性能良好,正在进行长期路用性能检测。其为我国省下一步系统开展老沥青路面再生技术的研究应用奠定了基础。

旧水泥混凝土路面冲击压实后再利用技术,水泥混凝土路面是目前道路工程中广泛使用的一种路面结构类型,损坏后较难修复或重建。传统的修补方法有挖除老路修补或再建、功能性沥青罩面、水泥混凝土加铺等,挖除老路既浪费资源又污染环境,沥青罩面无法防止老路裂缝反射至罩面层引起破坏,水泥混凝土加铺不考虑老路的利用价值造成浪费。采用冲击压实技术既能有限稳固路基,更能碎裂老水泥混凝土路面将其作为基层或底基层使用,较为充分地利用了老路面,比上述方式经济、环保,又能初步解决采用直接加铺方式所无法解决的反射裂缝问题,符合循环经济理念中采用最小资源获取最大效益的原则。

4 深入运用循环经济理念的想法

随着公路建设从高速跃进期过渡到平稳发展阶段,从粗放高消耗型建设模式转变为资源节约型发展道路,循环经济理念必将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在不断总结经验,努力将现有的政策及技术实践推向深入的同时,展望未来,我们还可以在以下几个方面开展工作:

(1)继续深入研究、制定并贯彻落实符合循环经济理念的强制性规定和宏观政策;

(2)坚持理念创新,不断加强公路建设规划、设计阶段的循环经济理念的应用;

(3)严格执行桥梁新规范,推广使用高强度级别钢筋和高标号混凝土,节约资源;

(4)积极开展组合结构桥梁的实践应用,充分发挥水泥混凝土类材料抗压强度高以及钢结构类材料抗拉强度高的组合优势;

(5)积极支持废橡胶综合利用技术在支座、伸缩缝、改性沥青等路用材料中的科学应用。

总之,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目前我国公路建设正处于历史上最重要的发展机遇期,不断实践循环经济理念,坚持科学的可持续发展观,走资源节约型发展道路是时代对我们的要求,也是历史必然的选择。

参考文献:

[1] 季昆森著.循环经济原理与应用[M]. 安徽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4

资源循环工程与科学范文2

关键词:可循环理念;建筑装饰设计;应用

当前,随着人们对健康的重视,可循环理念正在逐渐的深入人们的工作和生活中。尤其在装饰装修工程的施工管理中的重视度逐渐上升。可循环理念指的是在施工的过程中,采取切实有效的施工技术和管理制度,最大限度的缩小装饰装修施工工作对室内环境和人的身体健康造成的不利影响,尽可能的降低资源和能源的浪费,实现人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装饰工程施工管理中采用可循环理念的方案为业主带来了环保、健康、舒适的生活环境。

建筑装饰设计中可循环理念原则

随着现代人对自由、个性化的追求,个人审美、个人情绪的表达在装饰设计中越来越突出。通过设计实现人们对视觉、感觉上的追求。在设计过程中,积极提倡绿色设计,可循环理念,需要把握以下几个原则: 第一,可持续性原则,可以根据建筑物自身的生态环境和生态循环,做出准确的制定和规划,从而确保建筑项目工程的持久性和稳定性。第二,节约性原则,在满足建筑物自身的能源和资源消耗的前提下,进行一定的能源节约,从而减少建筑项目对于外界资源的可依赖性,以自身的能源生产来促进和维持建筑物的正常运行和使用。从另一方面来讲是可持续性原则的进一步有益补充,从而更加突出什么是可循环装修以及可循环装修的意义所在。第三,经济性原则。强调关于生态建筑的运行和使用过程中的经济原则,在装饰工程施工过程中,肯定会用到先进的科学技术,再配合先进的建筑施工原材料,从而保障生态建筑的合理有效运行,低消耗运行和节能化运行,大大降低了生态建筑对周围生活环境的破坏、对于外界能源物质的消耗,从而达到“经济性”的优势运行。

绿色节约型材料等资源的技术利用

1.清洁能源的有效使用

可循环装修可以很好的利用新兴的能源和技术,减少了对有限的资源的使用情况,大大降低了资源和能源的消耗和使用过程中,对于周围环境的破坏。

在可循环装修的过程中,涉及到的清洁能源有:生物能、太阳能、地热能和风能。目前来说,太阳能是最丰富的再生性能源。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不断进步,太阳能技术得到了空前的开发和利用。虽然风能对周围环境的要求比较高,但是它的技术发展现阶段来说比较成熟。在绿色装修中合理有效的风能已经成为了一种趋势。生物能在绿色装修中是非常实用的一种能源,运用植物来对室内的环境进行调节,植物生长的过程中,会有落叶的生成。因此,对废弃有机物的合理有效运用,可以生产和开发生物能,可以为生态建筑提供可清洁的再生资源。

2.高新材料的运用

高新材料的极为广泛的运用,使可循环装修的室内环境更加符合住户的需要。在进行优异生存环境创造的同时,可以减少一定的能源消耗,在很大程度上保证建筑生态的有效运行。比如说,吸热玻璃和热反射玻璃的运用,减少了高温环境对于内部环境的作用和影响,相对保持了室内环境的稳定性。防水材料和水循环系统的运用,可以对水资源进行有效的应用和管理,对建筑物冷水冷却,达到降温的作用。

3.加强对废旧材料的使用

《交换空间》中的旧物改造启示:加强对废旧材料的使用,进一步做到资源循环利用。比如说,卫生纸的纸筒芯通常会被丢掉,这其实是一个巨大的浪费,可以试一下改造成小收纳件。用彩色纸将卫生纸筒芯外侧装饰好,根据纸筒的长度,把要装的内衣等小物件折一下就可以放进收纳件内,变废为宝。包装用的硬纸板其实可以做成相框等物件。做法很简单,只需要根据相片选择合适大小的硬纸板,并且根据自己的喜欢开孔,将照片放入孔中,用胶带固定,然后你可以给它搭配喜欢的饰物,后面支起小支架就成功了。坏掉的冰箱、微波炉,也可以创造性的改变成书架、宠物屋等等。可以从废弃物的形态、功能方面最大限度的进行旧物利用。

研发可循环施工的新技术

首先,施工单位不断总结可循环施工经验,进一步完善现场管理办法以及可循环施工步骤,进一步发展适合绿色施工的环境保护与资源利用技术。针对不同的装饰工程,设计针对性的绿色装饰,可循环施工新技术。

其次,进一步降低装饰材料中的有毒、有害物质,采用环保、高性能的建筑材料,代替传统材料,在节约能源的同时,提高环保意识。

再次,积极引进高科技信息技术,提高装饰工程的科学化、合理化、信息化。充分利用计算机信息以及电子技术,提前对装饰工程进行电子模拟实验,准确计算装修材料的最佳用量,提早发现施工过程中的影响及潜在问题,及时找出解决方案,预防实际施工过程中,生产成本与资源的浪费。与此同时,还可以积极利用信息技术,对整个施工工程进行全面的规划与改良,进一步完善可循环施工的多项指标。

结语

随着环境日益恶化以及生活水平的提高,居住环境引起了人们的重视。房屋在装饰工程中的可循环施工也成为装饰公司和业主们大力推崇的一种新的装修理念。希望能给装饰装修业带来新的启示,推动可循环施工理论的新发展,从而给人们建设出更加安全、舒适、健康的生活环境,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张立山,孟德光,朱天志,董艳英.影响我国绿色施工发展的原因及策略(综述)[J].河北科技师范学院学报.2012(03)

[2].陆歆弘,程志军.我国施工企业"绿色施工"的影响因素及评价建议[J].建筑科学.2012(09)

资源循环工程与科学范文3

华北地区是我国政治、经济和文化的中心。华北平原2000年人口4.37亿,占全国34.8%;GDP3.13万亿元,占全国32.3%;农业灌溉面积3.46亿亩,占全国42%。但是,它也是我国水资源供需矛盾十分突出的地区[1-4]。海河流域多年平均水资源总量约为419亿m3,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仅为335m3,不足全国1/6,世界的1/24。

从自然背景看,华北地区十年九旱,尤其1972、1999、2000年华北大旱,出现了严峻的缺水局面,不得不采取“弃农、压工、保生活”的供水措施。从人文背景看,华北地区尤其是海河流域,人类活动强度之大、水资源开发利用程度之高为举世瞩目。20世纪60年代,大力开展水利工程建设,开发利用地表水资源;70年代后尤其1972年大旱,流域地表水不足,开始争夺地下水。90年代,随着社会经济发展人口的增加,水资源严重不足导致超采地下水、争夺雨水。按照国际标准,合理的水资源开发利用程度一般为40%左右。然而,目前海河流域的水资源开发利用程度已经超过了90%。高强度的水资源开发利用导致该地区水资源供需严重失衡。目前,海河流域河川径流衰减十分严重。地下水亏空接近900亿m3。现状年缺水80多亿m3,主要靠超采地下水和利用不合标准的废污水来解决。

水资源的短缺不仅影响国民经济发展,而且还导致华北地区尤其是海河流域严重的生态环境问题[3]。突出表现在:

1.1山区来水大量减少,水资源量衰减严重

以首都北京市供水水源地的密云、官厅水库为例,官厅水库1955-1984年期间平均来水量11.3亿m3,但到1985-1995年期间平均来水量已衰减到2.7亿m3,仅为前者1/4。两个时期的流域平均降水量却相当(407.5mm)。密云水库来水减少的趋势也十分严重,相比1960-1979年段,1980-1997年的平均来水量已减少了4亿m3。山区水源地来水量的大量减少,给城市和中下游地区的生态环境和社会经济发展带来极大的危害。

1.2地下水过量开采,部分地区已经枯竭

到目前,华北城市化地区地下水超采严重,范围已近9万km2,占平原面积的70%。已分别形成了以北京、石家庄、保定、邢台、邯郸、唐山为中心,总面积达4.1万km2的浅层地下水漏斗区,其中1万km2范围的含水层已疏干;形成了以天津、衡水、沧州、廊坊等多个城市为中心、面积达5.6万km2整体连片的深层地下水漏斗区。地下水枯竭直接威胁华北城市平原地区的安全用水储备,同时引起严重的地面沉降、海水入侵,情况十分危急。

1.3河道断流,功能丧失

目前华北地区多数中下游河道枯竭断流,失去了地下水补给、输沙、排盐等作用。土地退化、湿地萎缩等生态问题十分严重。据统计,总长1万km的河长中,有4000km河道干涸。海河流域内194个万亩以上天然湖泊、洼淀现在大多已经干涸。入海水量由20世纪50年代的年均240亿m3锐减为2001年的10多亿m3。海河流域的生态系统已由开放型向封闭型和内陆型方向转化,造成河口泥沙淤积和盐分积累,河口自然生态遭到破坏,河口海洋生物大量灭绝。

1.4水污染严重

目前,水污染已由20年前的局部河段发展到现在的全流域,由下游蔓延到中上游,由城市扩散到农村,由地表侵入地下。据统计,近年来海河流域的废污水排放量每年高达60亿吨。官厅水库因水质恶化,被迫于1997年开始退出生活供水。流域内每年还引用20多亿m3污水进行灌溉,对浅层地下水、土壤和农作物造成污染。

产生华北地区水生态环境变化有多方面原因,但核心问题是“水”,即在自然和人类活动作用下的华北地区水循环系统发生了“不健全”的问题。例如,华北地区持续干旱引起降水(广义水资源量)的减少;土地利用/覆被变化正在改变“陆-气水循环”的响应关系;城市化过程加速了深层地下水的消耗和水污染问题;流域中众多的水库、排洪工程建设改变了河流自然系统水循环的流路,减少了中下游地下水的补水与蓄水功能;社会经济活动的各种用水行为加剧了人工侧支水循环中的“耗水”强度[17],人类活动大量超采地下水大大降低了区域水资源的可再生性。

为了缓解华北缺水问题,人们通过各种资源转化技术和管理措施节水、通过跨流域调水增加本地的来水。与自然水循环系统相比较,现代水文水资源学科面对的高强度人类活动作用下的“人工”侧支水循环作用也愈来愈突出。因此,开展变化环境中的华北地区水循环机理研究,认识“不健全”的水循环过程导致华北地区缺水、水生态环境退化的成因,提出可持续发展理念下解决华北水资源安全、改善生态环境的科学对策,是21世纪国家资源环境领域急待解决的重大国家需求中的水科学基础问题[4-6]。

3.华北水资源研究的几点反思

尽管华北水资源已经有了相当的工作,但是目前华北缺水问题还没有真正解决,水生态环境问题愈来愈严重。究其原因,除了华北地区社会经济增长、人口压力大和环境发生了新的变化之外,有许多水循环与生态环境交叉的关键性基础科学问题研究不够。国家在解决华北缺水和遏制严重的生态环境退化措施和对策方面,迫切需要深层次的基础研究的科学依据。这些问题不得不引起人们的反思。

目前,华北水资源研究亟待解决的关键问题有[16-32]:

3.1华北山区来水减少的成因问题

近30年华北山区来水及水资源量严重衰减,其变化究竟是气候影响还是人类活动所为?华北山区人类活动用(耗)水究竟是个什么情况?山区土地利用/覆被变化与流域水循环有什么影响关系?山区业已修建大量的水利工程和水保工程,它们究竟在山区来水大量减少的变化过程中起到什么样的角色?如何认识它们的作用和水源地保护的关系?这些问题过去研究较少,其中内在的原因和机制不太清楚。

3.2华北城市化地区水循环与地下水大漏斗问题

以人类活动为主要特征的华北城市化水循环机理研究十分薄弱,严重滞后城市化经济发展、人口流动面临的集中供水、水污染、地下水大漏斗等带来的城市生态环境问题。华北地区的地下水大漏斗主要集中在城市,这无不与城市持续性超采的用水特性有关。但是,浅层地下水与深层地下水的可再生能力有很大的不同。如何认识城市地区浅层与深层地下水的变化机制?如何认识城市集中供水、补水和浅层与深层地下水的水量水质变化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如何合理修复城市化地区深层地下水漏斗、防止地下水污染?等是急需研究的问题。

3.3平原农业区大埋深条件下“土壤水-地下水”作用机理

相比80年代,目前华北平原农业区处在与过去不同的大埋深地下水条件,土壤层水资源的作用更加突出。但是,大埋深条件下的“土壤水-地下水”作用机理以及地下水参数的变化问题研究还比较欠缺,直接影响农业节水和水资源评价的基础问题。

3.4对华北地区水生态环境演变过程认识不足

人类活动包括60年代在海河流域建设的大型水利工程对华北持续干旱面临的水生态环境退化过程究竟起到什么样的作用?如何看待防洪、缺水和生态环境保护的矛盾与统一的对策措施问题,存在相当大的争议。

3.5缺乏社会经济转型过程中的“生活-生产-生态用水”规律研究,尤其生态需水研究比较薄弱

关键问题是:华北地区现状条件相适宜的节水型“生活-生产-生态用水”应该是什么样的结构与布局?在社会经济转型过程中华北地区的“生活-生产-生态”的用(耗)水会将发生什么的变化?如何估算华北地区的“生活-生产-生态”的用(耗)水,尤其是华北地区生态需水问题?

3.6华北地区生态环境变化的多维调控阈值与修复目标是个新的问题

华北缺水及其联系的生态环境恶化已是现实。如何从可持续发展的高度和与水相关的生态景观过程与格局,确定有利于地下水补给、控制地面沉降、防止海水入侵的地下水位、河道生态需水等多维调控阈值?如何确定适当的生态修复目标?是过去没有研究的问题。

3.7缺乏定量描述人类活动高强度作用下的流域水循环模型及综合集成系统

在考虑人类活动影响的流域水循环方面,陈家琦最先提出“人工侧支水循环”问题(陈家琦,1986),后来王浩提出“自然-人工”水循环二元模式的概念。但是,到目前为止,描述人类活动高强度作用下流域分布式模型研制,仍然是一个空白。在解决区域缺水与修复生态环境的决策支持问题方面,也缺乏将水循环变化和水生态环境演化耦合的综合集成仿真系统。

3.8针对南水北调工程实施后如何合理调配“地表水-地下水-外调水”的问题,其科学基础研究有待进一步加强。

由于供水系统是由当地的地表水、地下水和外调水以及处理的回用污水等多水源组成,在地表水调节水库不足情况下,如何合理调配各种资源,充分发挥多种水源的综合效益,是迫切需要研究的难题。其科学问题的难点是:解决华北缺水以及生态环境修复决策中合理调配的科学依据和准则是什么?如何将自然科学问题与社会科学问题统一到区域可持续发展层面,提出华北地区经济结构调整等重大决策的支持?

4.问题与挑战

从华北地区水资源安全问题的国家需求的水循环基础科学问题看,最为突出的挑战有下列几个方面:

4.1流域水循环及生态环境变化中的人为影响因素的确定与量化方法

华北地区人口密度大,社会经济发达。1980年以来华北地区的流域产流和地下水补给条件发生了明显变化,导致了华北山区径流明显减少、城市化地区地下水大漏斗问题严重、区域水资源评价还原估算等困难。这些变化的原因是什么?如何识别流域水循环中人工侧支水循环的贡献,科学估算水资源量?如何量化华北地区水生态环境变化中的人类活动的贡献,剖析近五十年海河流域生态环境的演变过程?是揭示海河流域生态环境恶化根本原因的关键。

4.2华北地区社会经济转型中的用水规律

由于华北地区特殊的地位和水资源限制矛盾,其用水结构正在不断发生变化。在经济全球化进程中华北地区经济结构将面临重组与优势产业发展模式新的格局挑战。因此,社会经济转型过程中华北地区的“生活-生产-生态”的用水变化规律尤其是生态需水量估算,成为关键的科学问题。这需要借鉴国外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经验,开展经济学、地理学、生态学与水资源的交叉研究。

4.3流域水循环与生态环境变化的耦合机理

华北地区缺水问题与目前生态环境恶化有直接的关系,涉及到地理、水文、社会经济多个方面。如何将高强度人类活动影响的流域水循环变化过程与所制约的水生态环境变化过程实质地联系?它们的耦合机制是什么?如何建立高强度人类活动影响下的流域水文-生态模型,定量复演变化环境中的流域水循环过程以及水文-生态变化过程?是拟解决的关键问题。

4.4可持续发展与地区经济结构调整的“节水-调水-用水”效益配置

南水北调工程实施后,如何合理调配各种资源,充分发挥多种水源的综合效益,是问题的关键。目前,在多水源如何配置的效益评价问题上有相当多的争议。焦点是:如何确定华北地区未来的经济系统在生态系统中的地位?如何协调华北地区缺水背景下,社会经济发展和修复生态环境之间的用水矛盾问题?如何通过华北地区用水大户的农业经济结构的调整提高农业用水的效益?因此,从可持续发展基本准则出发,在前面四个关键问题(流域水循环、生态演化、社会经济用水以及它们综合集成的系统规律)基础上,进一步研究华北地区未来经济结构调整的“节水-调水-用水”配置的综合效益,是解决国家需求应用问题的关键。

5.展望

长期以来,华北地区高强度的人类活动和社会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之间总是存在不可避免的冲突和矛盾,尤其是近50年来。有否二者共享的协调途径呢?从宏观的战略方面,可持续发展的理念为解决这对矛盾提供了准则。生态经济学的价值观为构建有利于华北地区自身环境的经济发展,提供了实现可持续发展模式的可能。为了真正解决华北缺水问题,提出有效的环境修复对策,除了要有新的思路之外,重视日趋严重水的问题的科学基础研究和针对国家重大需求的应用研究十分重要。

在未来的十年内,华北水资源已经与水相关的生态环境修复研究,可望在水循环基础研究、水生态环境演变及社会经济用水研究,和综合集成模拟、调控与修复对策研究三个层面上有所进展,系统关系如图1所示意。

水循环基础层面上,将会注重于:

(1)华北地区干旱及生态演变的气候背景研究

(2)华北典型山区径流变化及环境影响的水循环机理研究

(3)华北典型城市地区水环境变化与地下水可再生性研究

(4)华北典型平原农业区环境变化及水循环机理研究

(5)变化环境中的流域水循环及分布式模型研究。

在水生态环境演变及社会经济用水层面上,将会注重于:

(1)华北地区现代生态环境系统的形成过程与演变机理研究

(2)华北地区社会经济转型下用水规律研究和华北地区生态变化的安全阈值与修复目标研究。

在水资源安全和生态环境修复对策层面上,将会针对南水北调重大工程和北方节水问题,注重于:

(1)水-生态-社会经济复合系统综合集成研究

资源循环工程与科学范文4

关键词:农田水利工程;灌溉规划设计;设计原则

DOI:10.16640/ki.37-1222/t.2017.03.238

1 前言

随着经济不断发展,各行各业对能源消耗都特别大,尤其是水资源。近几年水资源的循环利用已经成为热门话题。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水资源对农作物来说十分重要。想要提高农业的快速发展,农田水利工程灌溉是提高农作物产量,水资源循环利用的重要途径。

2 农田水利工程灌溉规划设计的重要性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水利工程是农业发展的核心关键。我国的农业要想更好的发展,只有在农田水利工程方面下苦功,才能改善农业发展水平,提高经济发展,农作物的发展。改善生态环境,高度重视资源问题。近几年,水资源的缺少,农田灌溉跟不上水量,农作物产量急剧下降。而且绿色面积也在逐渐减少,城市建设加速都对农业资产产生了影响。做好农田水利灌溉变得十分重要和关键,能够满足水资源的需求,也能提高农作物的产量。水资源在我们生活中也有着非常重要的地位。人们的生活也离不开水,农作物的生长也离不开水,农作物生长顺应了自然发展规律,水量跟上就产,跟不上就降低,非常现实。水利工程灌溉规划设计就能满足这种要求,在水资源缺乏的现在,不仅能够让水资源循环利用还能满足农田水利灌溉。利用水资源让水循环利用是农田水利工程灌溉的特点,这项技术运用的科学技术和科学设施能够将水资源进行循环利用。可以提高植被的种植效率缓解水资源的短缺所带来的压力。

3 农田水利工程灌溉规划设计标准

社会不断发展,科技水平也在不断前进,农业的发展水平也不容小视。水资源的短缺给农业发展灌溉带来了很大困扰。每个地区的情况不同,所需要的设计就不同,需要根据不同的地方进行具体的规划设计,水资源有着独特的意识形态,不好控制多变,因此农田灌溉会出现,灌溉不均匀,不好控制的问题。需要根据每个时间段的气候和水量作为衡量标准和是是前提,利用科学的手段为灌溉工作打好基础。自然因素是整个规划设计工作需要着重考虑的方面。

4 农田水利工程灌溉规划设计原则

4.1 安全首位原则

在农田水利工程灌溉施工时安全施工是首要问题。一定要根据实际情况制定切实可行的规划方案,这关系到整个个工程的安全可行。在布置灌溉渠道的时候一定要避免深挖方路段作业,和高填方作业。实际情况,实绩分析。根据地形尽量避免遇到河流,减少塌方和山洪的影响。在沿线干渠的良好地段进行施工。

4.2 充分利用地形的原则

农作物生生产过程中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它会根据不同的地形不同的生长阶段对水量需求有所改变。农田水利灌溉的合理科学规划,根据不同的地形进行施工,制定相应合理的布渠方案。一般情况,农田灌溉的渠道是设置于地势比较高的地方,分支是设置在比较低的地方,这样可以利用地势之间的高低差距布置好水渠,最大面积的灌溉农田,提高农田的灌溉效率。在一些局部地区,面积比较小,比较高的位置可以采取小片提灌的教官方式。在布置水渠的时候还需要考虑的一方面因素就是经济因素。尽量灌溉范围最大化,减小人为损坏基础设施的行为出现。在一些丘陵地带灌溉需要根据实际情况具体分析充分利用水电资源,对与平原地区,就可以充分利用河水和河水进行水资源循环利用,使农田水利工程灌溉更加科学化合理化,规范化。

4.3 满足动态发展的原则

生活状态在变化,经济在发生着巨大的变化,要根据生活和经济的不断改变具体改变农田水利工程灌溉的规划设计。调节和改变,提高农田水利工程灌溉的优越性和科学性,提高农田水利工程灌溉的效率。在农田水利工程灌溉规划设计时也应该考虑社会发展农业发展的前瞻性,进行相应的调整和改变。

5 现阶段我国农田水利工程灌溉规划设计应该注意的问题

在我国的农业发展中,水资源的缺少,农田灌溉跟不上水量,农作物产量急剧下降。近几年绿色面积也在逐渐减少,城市建设加速这些情况都对农业发展产生了影响。水利渠道有着重要的发展地位,它能够保证农田的基本灌溉和使用发展。要善于归纳总结,进行分析研究,不断完善设计方案。我国农田水利工程起步相对比较晚,缺乏实践经验和理论知识基础。并没有达到预想的效果,对农田也没有起到应有的促进作用。针对这个问题,我们要进行实例分析,细化设计方案,在农田水利工程灌溉的规划设计中跟进数据完善方案,对需要施工的农田进行更深入的了解,了解他的地形,气候,降水情况。通过科学进行分析土地资源和水资源的供需平衡。运用科学知识进行规划设计,减少风险的出现,增加效益。

6 结束语

在我国的农业发展中,水资源的缺少,r田灌溉跟不上水量,农作物产量急剧下降。近几年绿色面积也在逐渐减少,城市建设加速这些情况都对农业产生了影响。水利渠道有着重要的发展地位,它能够保证农田的基本灌溉和使用发展。但是我国在农田水利工程灌溉设计和施工过程中还存在很多问题,但是认真分析研究这些问题进行归纳。讨论研究出真是可行的实施方案,为解决这方面问题作出实质性的改正。在农田水利工程灌溉规划设计上,能够很大程度上解决我国农田水资源短缺存在的问题。脚踏实地根据我国国情,土地情况进行具体分析设计,帮助国家农业得到更好的发展,促进经济的增长和人民生活水平,和谐生活。

参考文献:

[1]韩伟.张家口市农田水利工程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建议[J].现代农业科技,2011(14).

[2]陈雄.新疆农田水利工程灌溉[J].北京农业,2011(18).

[3]李树新.农田水利工程季节性施工技术的探索[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2(05).

[4]何梅.农田水利工程建设中存在问题及解决措施探讨[J].价值工程,2012(06).

资源循环工程与科学范文5

关键词:大城市,中小城市,市政给排水规划与设计,给水系统,排水系统,循环水系统

 

市政给排水工程规划与设计是一个系统工程,分为给水系统、排水系统和循环水系统3个子系统。免费论文,给水系统。市政给排水规划与设计是城市基础规划与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关系着城市给水管网新建、扩建、改建工程管网优化;关系着城市地面水的排除,而城市污水的处理是使水资源得以良性循环的基础,对居民居住环境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排水系统是水循环中水质和水量的连接点,再生水利用是水循环中质与量的桥梁,污水资源化,污水的再生和利用既提高了水的利用率,又有效的保护了水环境,有利于城市水资源系统健康、良性的循环。通过先进的计算机辅助系统平台,解决城市给排水系统的规划与设计势在必行。

一、城市给排水系统规划与设计的主要内容

城市给水规划的主要内容有:市政给水范围的划定,市政给水量的预测等规划内容;而城市给水设计的主要内容有:给水厂,给水泵房,给水管网及阀门井,计量设备等设计内容。

城市排水规划的主要摘要的设备等设计内容。

二、城市给排水系统规划与设计存在的问题

城市给排水系统规划与设计存在的问题有:

①市政给水工程规划科学依据不足,城市水系统规划的基础性工作主要包括各类指标、标准、基础数据和分析工具,其中水量预测和水平衡分析是核心工作。目前,我国的水量预测工作主要是参照《城市给水工程规划规范》(GB50282-98)中有关规定,但我国不论在国家还是在区域层次上都缺乏对用水工艺、各种用水器具和用水行为的详实系统监测,缺乏对新型用水技术替代规律和扩散规律的基础研究,缺乏对多种信息的综合性和结构性分析。

②排水体制规划还比较混乱,虽然目前绝大部分城市的排水体制分别由环保局、市政工程管理处、水利局等不同部门管理,由于部门间沟通不够,加之相关的法律法规不够健全,对排水设施存在的问题和发生的新问题都不能及时解决。另外传统的防洪和排水设施设计中,强调采用分流体制将雨水、污水尽快排出城市,而忽视了城市径流面源污染的控制和雨水资源的利用。随着流域整体水质的改善,城市随机性的暴雨径流和突发事件引起的对水体生态系统的冲击,也成为流域污染控制的主要内容。免费论文,给水系统。

③传统的给排水专业不能满足市场需要,由于城市给排水规划与设计技术参数多,不定因素多,且由于城市发展新增交叉学科的特点,这使城市排水规划难度大大增加,而从传统的给排水专业毕业学生,因为受知识的限制,而不能从宏观的分析论证,不适应城市发展新增加规划多学科、多层次的分析论证要求,不能满足城市给排水规划与设计的需要。

④市政排水工程规划滞后,而市政道路给排水设计过程中,给排水处于配合地位,影响了城市给排水规划科学化发展。往往出现道路要求快速建设,造成排水工程规划没有编制,一些排水工程不能与道路工程同期施工,有的虽然设计完成,而排水规划由于相关原因需要修改,许多工程项目未能按照规划建设,规划的指导意义也没有得到真正的体现,造成工程需要再次改造。

三、城市给排水系统规划与设计解决的措施

城市给排水系统规划与设计解决的措施有:

①城市水系统需要与城市规划相协调,城市水系统规划是针对一定时期内城市的水源、给水、排水、污水处理等子系及各个要素的综合布置。城市用水规划的总量平衡非常重要,必须优化组合各种可行的节水、回用水等方案。免费论文,给水系统。要做到这些,首先要了解城市水利用规划,内容应包括:地面水、地下水、雨水和海水等水资源平衡;给水、排水和污水再生利用等总量的平衡;给水节水规划和污水处理与再生利用规划;水的生态循环规划;各类水工程设施的规模和布局等。免费论文,给水系统。对于当前我国的城市水系统建设中的普遍出现的规划不协调、建设不配套、管理不统一等问题,规划别要注意管网配套和给水、排水和污水处理能力的协调增长,确定规划期内水系统及网络设施建设的规模、详细布局和运行管理方案。

②水量规测是给排水规划的基础,水量规模预测是否符合发展趋势和实际需要,对水资源的工程总体布局、合理利用、实施步骤和工程费用产生重大影响。国家标准《城市给水工程规划规范》是测算城市总用水量规模的主要依据,预测包括:总体规划阶段给水水量预测;总体规划阶段污水水量预测;分区规划阶段及专业规划给水量预测;分区规划阶段及专业规划污水量预测;总体规划阶段污水水量预测;详细规划阶段给水量预测;详细规划阶段污水量预测。改革以来,工业生产、城市建设、住宅建设、第三产业迅速发展,使给水量不断增长。作为城市基础设施之一的给水量的增长规律也将与过去不同,水量预测就不能仅按历史的发展计算,还要根据具体的城市规划对不同类型用水量分别预测分析。

③在城市水系统中增加节水子系统,加强节水力度,促进城市给排水系统的良性循环。免费论文,给水系统。在城市水系统中增加治污子系统,加强治污和再生水会同力度,重视再生水、中水等非传统水资源利用,促进城市给排水系统的良性循环,是城市水资源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免费论文,给水系统。

结束语

编制城市给排水规划时要善于处理好城市发展中可能面临的水资源,水环境,水灾害等问题,绿色环保节能已成为未来城市发展的方向,充分利用有利的地形合理地布置管网,充分做好系统安排,远近期结合,使管网设计具有现实性和超前性;而在设计中可以充分利用计算机道路辅助设计系统,道路资料可直接提取到给排水设计人员,使城市道路与给排水工程设计实现科学化。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GB50282-98城市给水工程规划规范.北京: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1998.

【2】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GB50318-2000城市排水工程规划规范.北京: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1998.

【3】上海市市政工程设计研究院.GB50013-2006室外给水设计规范.北京:中国计划出版社,2006.

【4】上海市市政工程设计研究院.GB50014-2006室外排水水设计规范.北京:中国计划出版社,2006.

【5】林向明.城市排水管网的规划设计【J】科技咨询导报.2006,8.

资源循环工程与科学范文6

关键词:循环经济发展;我国;环境工程;人才培养;路径

循环经济是我国面临严峻的环境形势和资源形势的情况下提出来的经济发展的新目标,实现它能有效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高校和企业承担着为我国培养高质量环境工程的专业人才,必须根据经济发展形势和市场的人才需求调整人才培养计划。环境工程人才在我国循环经济中占据着重要地位,对循环经济的发展有着巨大的推动作用。研究循环经济发展背景下我国环境工程人才培养路径不仅有利于为我国社会提供高素质人才,而且对我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有着深刻的现实意义。

1循环经济发展背景下我国环境工程人才培养的发展趋势

随着我国对环境保护和生态治理的重视程度不断加大,环境工程专业在我国经济生活中的作用越来越明显,对我国循环经济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推动作用。近年来我国环境保护事业取得了巨大进步,国民经济也朝着循环经济的方向发展。循环经济对我国环境工程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我国环境工程人才培养需要政府、企业和高校的共同努力。因此,政府、企业和高校应根据市场经济的要求和人才需求积极调整人才培养模式,以促进我国循环经济的发展。为此,政府、企业和高校应加强对循环经济和环境工程人才培养的重视,完善人才的知识体系和专业技能,促进人才朝着多样化和个性化方向发展。

2循环经济发展背景下我国环境工程人才应具备的素质

2.1完善的知识体系和专业技能

在循环经济发展趋势下,环境工程人才必须具备完善的专业知识体系,并广泛涉猎与环境工程及循环经济发展相关的支持,更好地适应循环经济的发展。同时,环境工程人才应具备完善的专业技能,在工作中能够运用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解决问题。另外,在当今信息时代,环境工程人才应具备计算机信息技能,能够进行数字化操作和信息化操作。

2.2综合素质

环境工程人才不仅要具备完善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而且要具备综合素质修养。首先,环境工程人才要具备较高的思想道德修养,严格遵守职业道德,认真对待工作;其次,环境工程人才应具备较高的身心素质,端正生活态度,积极向上,促进身心健康发展;再次,环境工程人才应预备一定的文化素质,广泛涉猎,拓宽视野,提高自身修养;最后,环境工程人才应具备较高的审美素质,实现精神的升华。

2.3综合能力

在当前经济发展的趋势下,我国环境工程人才应具备多层次的能力素质,提高自身的综合能力。首先,环境工程人才应具备基本的职业能力,能够运用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完善解决在工作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充分发挥环境工程在我国循环经济发展中的作用;其次,环境工程人才应具备较高的实践能力,能够在实践过程中运用专业知识科学合理地解决问题。因此,环境专业人才培养应注重加强人才的实践锻炼,提高人才的动手能力和思维能力;最后,环境工程人才应具备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创新是民族进步的灵魂,对我国循环经济发展有着巨大的推动作用。因此,环境工程人才在学习和工作中应树立创新意识,逐渐提高创新能力,运用创新思维,解决学习和生活中遇到的问题,促进我国循环经济的发展。

2.4循环发展和可持续发展意识

面对严峻的环境形势和资源形势,生态保护成为我国当前的工作重点。政府积极制定绿色发展和可持续发展战略,以缓解生态危机。在可持续发展战略下,循环经济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而环境工程人才对我国循环经济发展和可持续发展有着巨大的推动作用。因此,环境工程人才应树立循环发展意识和可持续发展意识,积极了解我国的发展政策,加强对循环经济和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视,在工作和生活中贯彻落实可持续发展战略,促进我国循环经济的发展。

3循环经济发展背景下我国环境工程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

3.1政府方面

3.1.1缺乏重视

虽然,我国积极重视循环经济的发展,制定了一系列促进循环经济发展的策略,但是却忽视了环境工程专业对循环经济发展的重要性,缺乏对环境工程人才培养的重视。一方面,政府缺乏对循环经济发展背景下高校环境工程人才专业的重视;另一方面,政府缺乏对企业环境工程人才培养的重视,导致环境工程专业人才无法满足循环经济发展的需求。

3.1.2缺乏政策和资金支持

由于政府缺乏对环境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的重视,导致政府没有对我国环境工程专业人才培养采取政策和资金支持。一方面,政府缺乏对高校环境工程专业的资金支持,高校环境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有待改进。另一方面,政府缺乏对企业环境人才培养的政策和资金支持,导致企业环境工程人才培养缺乏动力。

3.2企业方面

3.2.1重视程度不够

企业作为市场经济的主体,在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占据着重要地位,对我国经济发展有着重要意义。虽然,循环经济受到我国大多数企业的高度重视,各企业积极改进传统的生产方式和经营模式,实现了产业结构的升级。但是部分企业仍缺乏对循环经济的重视。一些企业在产品生产和销售的过程中仍采取传统的生产方式,造成大量的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损害了我们赖以生存的自然家园。另外,一些企业缺乏对循环经济的认识,经营方式落后。

3.2.2缺乏专业培训

由于部分企业缺乏对循环经济的重视,企业的环境工程部门缺乏专业培训。首先,企业没有引进高素质环境工程专业人才,导致企业环境工程部门缺乏生机和活力;其次,企业没有组织员工参加环境工程专业培训和循环经济发展培训,导致环境工程员工对循环经济及循环经济下的环境工程发展趋势不了解,企业的环境工程部门无法适应我国循环经济的发展;最后,由于企业缺乏专业的环境工程和循环经济培训,企业工作人员没有先进的环境工程技术与循环经济发展策略,导致企业在循环经济发展背景下被淘汰。

3.2.3人才质量较低

在循环经济发展背景下,经济社会对环境工程专业人才有了更高的要求。传统的环境工程技能已无法适应我国循环经济的发展。在这种情况下,部分企业环境工程人才质量较低,缺乏对循环经济的了解,导致企业环境工程人才缺乏生态保护意识和可持续发展理念,环境工程人才质量较低。

4高校方面

4.1人才培养理念落后

高校人才培养理念对人才培养的质量有着直接影响。虽然,循环经济发展受到高校环境工程专业的高度重视,各高校的环境工程专业依据经济社会对人才的要求更新人才培养理念。但是,部分高校环境工程专业仍固守传统的人才培养观念,缺乏与时俱进的精神和终身学习的理念,导致高校的环境工程专业学生不了解我国经济发展的政策和专业人才的新要求,严重影响了高校环境工程专业人才的培养。

4.2教学方法单一

部分高校仍采取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方法开展环境工程专业教学。在传统教学方法下,学生只了解教材中的环境工程知识,而缺乏对现实生活中环境工程知识的重视,甚至无法运用环境工程专业知识来解决现实生活中的问题。并且,传统的教学方法导致高校环境工程专业教学内容单一,学生只了解书本上的知识,而不了解我国环境工程专业的发展方向及我国经济的发展趋势,单一的教学方法严重阻碍了高校环境工程专业的人才培养。

4.3缺乏人才保障体系

部分高校的环境工程专业缺乏人才保障体系,环境工程专业师资力量薄弱,并且环境工程专业缺乏实践教学和实验教学,学生的动手能力和思维能力得不到锻炼,严重影响了环境工程专业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另外,高校环境工程专业在学生管理、课程设置、教学评价等方面都存在着一些不合理的地方,导致高校环境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缺乏保障体系。

5循环经济发展背景下我国环境工程人才培养的策略

5.1政府方面

5.1.1加强政府重视

虽然我国政府能够正确认识到循环经济发展对我国生态保护的重要性,积极制定绿色发展和可持续发展战略。而环境工程对我国生态保护和循环经济发展有着重要的推动作用。政府应积极重视环境工程在循环经济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以市场人才需求和经济发展现状为依据加强环境工程人才的培养,确保我国环境工程行业拥有充足的高素质人才,为我国循环经济的发展提供人才保障。

5.1.2提供政策保障和财政支持

首先,政府应制定相关的政策和规制制度,为环境工程人才培养提供政策保障。为此,政府可以制定环境工程人才培养目标和培养计划,鼓励企业和高校培养高素质环境工程人才,促进循环经济的发展;其次,政府应为环境工程人才培养提供财政支持,保证环境工程人才培养计划能够顺利实施。为此,政府应设立专项基金,向高校和相关企业拨款,加快环境工程人才培养。同时,政府应加强对企业和高校环境工程人才培养的监督,提高环境工程人才培养的效率。

5.2企业方面

5.2.1加强重视

企业应积极重视我国面临的环境问题和资源问题,不能一味追求经济利益而忽视了生态保护。同时,企业应充分认识到环境工程对我国循环经济发展的重要意义,加强对环境工程人才培养的重视。另外,企业应积极响应我国的经济发展政策,深入贯彻落实可持续发展战略,促进我国循环经济的发展。

5.2.2加强专业培训

企业应加强对环境工程人才的专业培训,提高环境工程人才的专业技能。为此,企业可以组织环境工程人才定期参加环境工程技能培训,完善环境工程人才的知识结构,提高环境工程人才的工作能力,引导环境工程人才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积极与时俱进,适应社会经济的发展。同时,企业应加强宣传我国的可持续发展战略,增加环境工程人才对循环经济的了解,使环境工程人才认识到自身对我国循环经济发展的重要意义,培养环境工程人才的责任意识,鼓励环境工程人才积极为我国现代化建设事业贡献力量。另外,企业可以组织环境工程人才参加综合素质教育讲座,提高环境工程人才的思想道德素质与职业道德素养,使环境工程人才能够认真对待工作,进而促进我国循环经济的发展。

5.2.3引进高素质人才

为加强环境工程专业人才培养,企业应积极引进高素质专业人才对本公司的环境工程人才培养进行指导。首先,企业可以招聘高素质复合型环境工程人才担任环境工程人才培养的负责人,提高企业环境工程人才培养的科学性和实效性;其次,企业可以邀请高校的著名教师对本企业环境工程人才培养进行指导,提高环境工程人才培养的效率。

5.3高校方面

5.3.1制定人才培养方案

培养方案是高校进行人才培养的依据,是高校开展人才培养工作的前提。完善环境工程人才培养要求高校必须制定科学合理的人才培养方案。首选,高校应积极了解我国政府的经济发展政策及市场经济对人才的要求,按照人才需求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其次,高校在制定人才培养方案时应加强对环境工程专业学生的重视,积极了解环境工程专业学生的知识需求和情感需求,根据市场经济的人才要求和学生的情感需求设置课程,优化教师资源配置。另外,还要加强重视教师道德素质的提升,提高教师的责任感和工作积极性,进而提高工作质量;最后,人才培养方案应加强重视学生的综合素质和综合能力,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综合能力为目标制定培养方案。

5.3.2构建环境工程教学体系

首先,构建理论教学体系。在我国循环经济发展的背景下,高校应积极构建基础知识扎实、专业知识突出、工程技能深入的理论教学体系,完善环境工程专业学生的知识体系;其次,构建实验教学体系。高校环境工程专业应加强重视学生的动手能力,构建实验教学体系,积极开设实验课程,加强学生对环境工程实验的了解,培养学生的动手努力和思维能力;再次,学校应积极开展实践教学体系,提高环境工程专业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思维。为此,高校的环境工程专业应加强与企业合作,为学生提供充足的环境工程实习机会,加强学生的实践锻炼;最后,建立科学的教学评价体系。环境工程专业教学评价对教师的教学活动和学生的学习起着重要的导向性作用。因此,环境工程专业应建立科学的评价模式,加强对学生实践能力、创新能力、适应能力等综合能力的考察,提高环境工程专业教学评价的科学性和客观性。

5.3.3建立人才培养保障体系

首先,高校应建立环境工程人才培养保障体系,为环境工程人才培养提供充分的保障。为此,高校应制定严格的环境工程专业教学管理队长制度,完善环境工程专业的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积极改进环境工程教学评价体系。同时,高校应加快教学改革的步伐,改进环境工程专业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重视学生综合素质和综合能力的培养;其次,高校应加强师资保障,加强教师培训,完善教师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鼓励教师探索新的教学方法,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同时,高校环境工程专业应积极培养教师的循环经济意识,使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能够加强对循环经济的重视,引导学生以我国经济发展的实际状况为依据开展教学互动,提高环境工程专业人才的质量;最后,高校应积极重视用人单位的反馈,参考用人单位的录用标准开展环境工程人才培养工作,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同时,高校应积极重视用人单位所提出的问题,积极改进人才培养模式和培养方法,提高环境工程人才的质量。

5.3.4更新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发展,传统的教学理念和教学环境已无法实现培养高素质人才的职能。首先,高校环境工程专业应积极更新教学理念,加强重视环境工程专业学生的综合素质和综合能力,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目标开展环境工程人才培养工作,提高环境工程专业学生的素质;其次,高校应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提高环境工程专业理论课堂的吸引力,加强环境工程专业学生的实践锻炼,为学生提供充足的企业实习机会,提高环境工程专业学生的专业能力。

5.4人才方面

5.4.1积极了解我国经济的发展状况

无论是高校环境工程专业学生还是企业的环境工程部门的员工都应该积极了解我国经济发展的现状和发展趋势,及时了解我国政府对经济发展的规定。以经济发展的现实情况和发展趋势为依据制定学习和工作目标,以适应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

5.4.2重视我国的环境问题和资源危机

高校环境工程专业学生和企业环境工程部门员工应提高专业素养,加强对我国环境问题和资源危机的重视,积极探索环境问题和资源危机的解决方案,在国家方针政策的指导下,树立循环经济意识,坚持我国环境保护的基本国策。

5.4.3走循环发展和可持续发展道路

环境工程人才应积极重视在环境问题和资源危机下我国这政府制定的循环经济政策,充分认识到循环经济和可持续发展道路对解决环境问题和资源危机的重要意义,自觉走可持续发展之路,在学习、生活和工作中以身作则,促进循环经济的发展。

6结语

现阶段,我国面临严峻的环境形势和资源形势,循环经济发展作为我国经济发展的新趋势受到社会各界的普遍关注。环境工程对循环经济的发展有着巨大的推动作用,因此,环境工程人才培养在循环经济发展背景下受到人们的高度重视。在循环经济发展背景下,环境工程人才应具备完善的知识体系和专业技能,综合素质和综合能力以及循环发展和可持续发展意识。实现经济循环发展必须依靠政府、企业和高校的共同努力,完善环境工程人才培养,为我国经济社会提供高质量的环境工程人才。在研究循环经济发展背景下,我国环境工程人才的培养不仅有利于促进我国循环经济的发展,而且能够缓解我国的环境问题和生态问题,促进绿色发展战略和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施。

作者:赵丽 单位:西南科技大学环境与资源学院

参考文献:

[1]陈重军,钱飞跃,梅娟,吴鹏,王建芳,沈耀良.独立学院环境工程生产实习的问题与对策[J].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2016(06).

[2]范铮,潘志彦,李雁,潘海涵.大学工程教育中培养卓越工程师的探索与思考——以环境工程专业实验教学为例[J].现代物业(中旬刊),2012(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