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会计方向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管理会计方向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管理会计方向

管理会计方向范文1

当前的宏观经济形势下,管理会计发挥作用的舞台越来越大,但是管理会计目前的发展现状如何。一直以来管理会计并未引起人们的重视,很多会计专业的毕业生以及在岗的总会计师和财务经理对管理会计感到非常陌生和新奇,主要原因是由于长期以来会计学术资源和会计制度资源向财务会计倾斜,管理会计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以致出现“实务热,学术冷”的状况,部分教管理会计的学者去研究财务会计问题;此外部分理论工作者并未基于“本土化”视角来展开研究,始终处于“拿来主义”状态,“拿来的洋品”放在我国这片土壤上有时并不能生根发芽,导致理论和实际相脱节。归纳总结目前我国管理会计的发展现状如下:

(一)没有统一的管理会计规范

相对于财务会计而言,财务会计有其自身相对完善的会计准则和制度,2007年在上市公司开始实施的新的会计准则,并经过多次的修改,特别是2014年对准则的再次修改,对财务会计理论和实务进行更为严格的规范和约束,对会计核算、会计报告进行内容和格式上的规范和约束,使企业在不同时期以及不同企业之间的会计信息具有可比性,然而目前缺乏统一的管理会计规范。

(二)管理会计学术研究薄弱以及理论体系不完善

一直以来会计学术资源和会计制度资源向财务会计倾斜,目前管理会计相关的研究较财务会计要少的多,国内会计领域的期刊长期被财务会计所占据,整个学术界的重心没有向管理会计靠拢,以致管理会计的学术研究水平极其薄弱,即使有部门学者潜心研究管理会计,多从事的是翻译和介绍类的规范研究,并且这些“拿来”的东西并不能融入中国的本土,导致理论和实践脱节,因为中西方的文化、经济背景有很大的区别,直接引进西方的管理会计理论和工具并不能和国内的实际相融合,比如国外应用理论中先进的管理会计工具经济增加值、平衡计分卡、供应链管理、价值链管理、全面质量管理,实践证明这些先进的工具确实有助于提高国外企业的价值,但是这些先进的工具“拿来”之后并不能助推我国企业的价值提升,所以学术研究的现状根本谈不上能够形成中国特色的管理会计理论体系。

二、管理会计变革的方向

笔者认为管理会计变革的重要方向应倾向于本土化、一体化和标准化,秉承“研究问题本土化,研究方法和研究范式国际化的”思想,在研究方法上从以规范研究为主到规范研究、实证研究、案例研究、实验研究并重。笔者认为未来管理会计应从两个方面进行变革。

(一)学术研究

基于产学研相结合的原则,管理会计的变革首先从学术研究方面进行,因为规范的管理会计指引的出台离不开学术研究的支持,理论研究成果是实务的应用的前提,要实现产学研结合。未来我国管理会计学术研究领域要进入“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繁荣时期,改变目前“实务热,学术冷”的现状,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进行变革。

1.注重多学科交叉研究。管理会计理论体系可能涉及会计学、社会学、心理学、管理学和老三论(信息论、控制论、系统论)等相关学科的知识,因此对管理会计研究者来说要多角度、全方位展开综合研究,因为只有多学科交叉构建出来的管理会计理论体系,才能解释管理会计现象、预测管理会计未来发展,帮助企业进行科学决策,引导实务。

2.管理会计研究方法和应用方法的革新。目前的管理会计研究大多采用的规范研究,还有个别的案例研究,未来管理会计研究方法要在现有的方法的基础上,引进实证研究、实验研究、比较研究等方法。在应用方法上,管理会计有成本计算和管控方法、全面预算管理方法、业绩标准的设计和评价方法、长期投资评价方法、激励机制设计方法、内部控制设计方法、业务流程的改进和再造、平衡计分卡等,每一种应用方法都有若干种可供选择的方法,这些方法之间有重叠现象,此外国内外两套方法目前无法沟通,因此未来管理会计应用方法上要为未来两套方法之间搭起桥梁,实现沟通。

(二)管理会计教育

管理会计方向范文2

一、我国管理会计的基本现状

我国对管理会计的研究和应用起步较晚,约开始于本世纪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初。短短二十年时间,管理会计无论在理论上和实践上都取得了较大的发展。如间接费用分摊由单一数量基础分配发展到以作业的成本动因为分配基础;由单纯注重固定和变动成本的降低发展到强调全面质量管理;标准成本系统和贡任成本中心的建立;投资决策中充分考虑货币时间价值和成本、风险因素;采用投资报酬率等指标作为业绩评价标准;与此同时,已开始涉足从战略总体上进行成本管理。这说明我国管理会计已逐步从数量、定额管理过渡到成本、价值的管理,从项目、部门管理演变为全面管理、战略管理。随着理论研究的拓展和实践经验的积累,现代财务会计、财务管理、管理会计呈现出日趋融合之态势,人们的目光已从过去转向现在和未来,开始用全局的观点、战略的眼光进行财务活动管理。管理会计的发展对于指导和改进我国经营管理、提高宏观经济效益发挥了积极作用。但管理会计在中国形成和发展的时间毕竟不长。立足于我国国情和社会主义建设目标,我国管理会计尚存在许多缺陷和不足。管理会计的理论结构、研究范围、实践应用等方面硬待完善和充实,还存在较大的发展余地。此外,管理会计理论和实践脱钩现象较严重。具体来说,尽管一些大中型企业"零敲碎打"地采用了管理会计的一些预测分析、决策分析、责任会计、成本控制等专门方法,但覆盖面不大,许多企业甚至没有设置专门的管理会计人员,不注重内部成本管理,成本分配方法单一,成本报表编制不及时,成本预算和控制更是流于形式。而对于战略成本管理方法的应用,更是无人涉足。从本质上来说,管理会计是为内部管理服务的,不注重管理会计的应用,很难说其管理工作会有多大成效。

二、管理会计的发展趋势

近二十年来,企业经济环境发生了很大变化,全球性竞争日益激烈,信息产品的迅猛发展,科学技术的高速进步,便企业面临着许多新的挑战。在这种情况下,企业界必须对环境进行深入分析,采取新的管理方式,谋求企业的生存和发展,强化企业经营管理势在必行。全面质量管理、适时制、作业成本法等管理会计方法的出现,大大强化了企业质量管理水平,同时也提高了成本控制的有效性和成本计算的正确性。随着成本管理水平的提高和管理技术的发展,人们在成本管理会计中引入战略管理思想,实现战略意义上的功能扩展,从而形成战略成本管理,至此传统的管理会计也开始向战略管理会计转变。

战略成本管理以价值链分析为出发点,扩展到战略定位分析和成本动因分析。价值链分析主要分析从原材料供应商至最终产品的消费者相关作业的整合,包括与外部供应商和顾客的整合。按其分析范围又分为产业价值链分析、企业价值链分析、竞争对手价值链分析。战略定位分析从生命周期法着手,·选择发展、维持、收获的总体战略,采取成本领先或标歧立异战略开发持久竞争优势。而成本动因分析是对企业规模、范围、职工经验、生产技术水平、产品多样性等结构性动因以及员工参与程度、生产能力利用程度、全面质量管理意识、工厂布局效率性、产品设计及与供应商和客户关系等执行性动因的分析。

随着自然环境污染、资源短缺等社会现象的出现,企业外部环境的变化也成为企业内部成本管理的一个突出因素。着眼于环境因素,人们又提出了环境管理会计和资源外委制。环境管理会计涉及环境价值和环境成本,在保持资源平衡的条件下,归集环境预计成本,确认、追加分配特定环境成本,并在投资和产品评价中考虑环境因素。在环境管理会计中有效的应用方法为全面成本评估、生命周期法、可持续发展会计和环境业绩评价。只有对企业所处环境进行正确分析和判断,能预测和控制风险,根据企业自身的特点,确定和实施正确适当的管理战略,把握机遇,主动积极地适应和驾驭外界环境,在竞争中取得主动。竞争者分析方法与基准调查方法的提出,都是通过比较最佳做法和竞争者之间的业绩状况了解企业现在和未来的成本状况,提高竞争优势,强化企业在激烈的竞争中与竞争对手抗衡的实力。目标成本法、生命周期法成为现代成本管理方法的核心,它们均以产品的研究、开发、设计阶段为起点,其中目标成本法以预期售价减去目标利润后求得产品目标成本,以此成本为目标着手设计新产品。而生命周期成本法是指将每项产品从其研究阶段起,按照产品规划与观念设计、初步设计、详细设计及测试、生产和销售及顾客服务五个阶段,按每一阶段累积其活动成本的成本管理方法。

综合上述管理会计的新方法和新课题,可以预计在下世纪前叶,战略成本管理将成为管理会计研究的重点。价值链分析、环境管理会计将是管理会计走向"战略化"的第一步。目标成本法、产品生命周期法、改善成本法将在成本管理会计中得到推广使用和发展,并成为管理会计的基本方法。除此之外,竞争者分析方法、价值链分析、基准调查将成为将财务指标与非财务指标信息相结合进行业绩评价的有力工具。随着管理会计范围、对象、目的进一步的扩展及理论体系的完善化,管理会计内容更具综合性,计量单位多样化,除货币量度孙,时间、实物量成为必要补充,管理会计的分析方法从主要重视定量分析发展到定且与定性分析相结合,甚至更加重视定性信息,"增加作业价值"的管理思路代替了传统单纯"降低成本增效"的狭隘观念。

三、我国管理会计的发展方向

大体说来,我国管理会计的发展方向,应是理论体系逐步完善化、实践应用灵活化、理论与实际结合紧密化、管理会计在企业管理和财务管理领域的作用明显化。

(一)成本计量目的多元化和成本概念结构多维化

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健全,企业已成为一个相对独立的经营实体,企业面临市场经营、产品开发等经营管理问题,其成本控制、成本考核分析各方面的成本问题越来越多,成本管理的目标也自然发展为融预测、决策、计划、核算、控制、考核和分析等为一体的多元化体系。为满足预测、决策和计划等成本管理要求的计量目的,预计成本分为边际成本、差量成本、机会成本、固定和变动成本、目标成本等。而为满足控制、考核和分析等成本管理要求的计量目的,则要求建立正确的计划成本、标准成本、目标成本、贡任成本等成本计量制度,同时还要求成本计且能获取企业以前年度成本资料和国内外同类行业的成本资料等。多元成本计量目的要求相应建立多维成本概念,正如杨纪瑰教授所述:"服务于不同目的,采用不同方法和包括不同范围所进行的成本计算的结果,就可能产生不同的成本概念和成本数字。"在管理成本的大框架下,各种成本的涵义和外延也有了较大的变化发展。

(二)作业成本法和目标成本法将成为应用主流

目前理论界对作业成本法和目标成本法已有定论,但尚未形成系统的体系,在实际应用中也仅应用在少数制造行业中。事实上·作业成本法同样适用于非制造行业如金融保险业、商业、医疗卫生业等行业。目前,我国许多企业都是采取多品种、小批量方式生产,以这些企业为试点单位并随着企业自动化程度提高以及会计和管理人员成本管理观念及水平的提高,市场的不断成熟与完善及大范围推广运用,形成全国范围的成本计算和管理方法,这不但能提供相对准确的成本信息,且有利于制订科学有效的经营决策、投资决策,提高企业竞争能力,增加企业价值,促进我国的经济发展水平。因此,作业成本法势必成为我国未来成本管理的核心方法。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在一项产品的完整生命周期过程中,作业成本法主要实施于后半段(生产、客户服务),而目标成本法主要实施于前半段(设计、开发研究等),其特点为:(1)顾客导向以求竞争优势叫(2)以市场价格为上限,谋求成本降低;(3)在产品生命周期的初期阶段使设计者注重成本的降低;(4)采用超部团队方式帮助各部门管理者在未开始生产产品前就衡量产品的功能、消费者需要、产品的成本和利润;(5)采用价值工程等方法去维持产品功能并降低产品成本。传统的目标成本法在我国过去用得较多。目前,企业的战略观念和管理范

围也正在发生较大的改变。如企业定价政策已不仅仅从企业内部成本核算着手,是开始拓展到考虑社会消费水平和售后服务质量、产品品牌效应。企业设计部门和产品开发部门已逐渐认识到产品以质量取胜,以功能争优的开发策略。邯钢的"模拟市场核算、成本否决"就是作业成本法和目标成本法在我国的应用前奏。在未来的二、三十年,目标成本法和作业成本法将会风靡一时,占领管理会计成本管理方法的龙头。

(三)以作业链分析为基础,迈出走向战略成本管理的第一步价值链分析

随着全球竞争的日益激烈,企业外部环境的急剧变化,我国为了适应这种竞争的需要,战略管理思想应运而生。目前在现代企业管理中,战略管理在理论研究上已经取得了丰硕成果,国内外均出版了许多专著和论文。但在实践运用申,较少涉及战略成本管理。

从作业管理的实质来看,作业管理的主要目标有两个:一是从外部顾客的角度出发,尽量通过作业为顾客提供更多价值;二是从企业自身角度出发,''''尽量从顾客提供的价值来获得更多的利润。为此,企业必须通过作业链分析,确定增值和非增值的作业;而每一个企业都是在设计、生产、销售、发运和辅助其产品的过程中进行种种活动的集合,所有这些活动都可以用一个价值链来表示。价值链不仅包括企业内部各链式活动,而且更重要的是,还包括企业外部活动,如与供应商之间的关系,与顾客之间的关系。

(四)财务和非财务指标的平衡成为管理会计中绩效考核的重要手段

管理会计方向范文3

【关键词】环境管理会计;研究现状;解决实施

环境管理会计,产生于20世纪90年代,是为了提高企业或其他组织的环境业绩和财务业绩,为其内部与环境相关的管理提供财务信息的会计系统。它将环境因素纳入到传统管理会计的研究中,是传统管理会计在环境问题上的新应用。它也属于社会责任会计的一部分。

一、国内外环境管理会计研究综述

对于环境管理会计的研究最早起源于上世纪70年代末期。自1972年联合国人类环境大会提出了“可持续发展“的概念后,部分企业就开始关注与其经营活动有关的社会责任方面相关信息的披露,这种行为从而引起了一些学者的探讨。到了1980年,对环境管理会计的研究就出现了专门化的倾向,一些学者开始将环境经济学中关于成本效益的分析方法、对外部性计量的观念引入到研究中。但是,这些的研究都是零星分散的,并没有引起理论和实务界的关注。直至20世纪90年代,才掀起了环境管理会计研究的浪潮,开始形成规模化的研究体系。

在国外,对环境管理会计方面做出较早研究和推动的是美国环境保护局。它早在1992年就建立了专门的环境管理会计项目。1993年,公布了《利益相关者行动议程:工作室对环境成本的会计与资本预算的一项报告》,这是环境管理会计最早的文献之一。在2000年,又发表了《绿色股利―企业环境业绩与财务业绩的关系》,提出了推行环境战略以增加企业经济价值的建议。另外,加拿大特许会计师协会于1994年提出了《环境业绩报告》,将企业对股东的责任扩展到了环境责任。1997年了《环境角度的完全成本会计》,成为了环境管理会计上最有影响的报告。

到了20世纪90年代后期,在北美环境管理会计研究热潮的影响下,许多国家的政府也开始支持环境管理会计研究事业的发展。例如,欧洲环境管理会计协会的成立;英国“社会和会计研究中心”的成立;德国联邦环境部和联邦环保局颁布的环境管理会计的手册。日本举行的“企业与环境2001年国际论坛暨亚太环境管理会计协会成立典礼”会议。澳大利亚维多利亚环保局执行环境管理会计的案例研究项目等都从理论和实务方面开始对环境管理会计进行关探讨与研究。

从我国来看,对于环境管理会计的研究还集中于对国外相关文献的总结和归纳方面,实务性的操作较少。主要文献有:干胜道,钟朝宏对国外环境管理会计发展综述进行了总结,提出我国可以借鉴的经验;胡伟、肖淑芳从各利益相关者在环境管理会计中所扮演的角色出发,研究了环境管理会计的产生和发展;郭晓梅分析了环境管理会计的实施原因;肖海、丁景华则提出,环境管理会计的建立、发展与实施有助于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有利于抵制发达国家的环境剥削。所以,从整体上来看,我国对于环境管理会计的研究仅限于学术领域,对于环境管理会计关注最多的是学者,企业自身或管理当局并未对其引起重视,从而也就很难看到环境管理会计在实践中运用的身影。

二、我国实施环境管理会计的必要性

在2011年的“十二五”规划中,政府再一次明确提出“扎实推进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而环境管理会计就是要求企业关注到其在生产经营活动中所承担的环境责任,要求其将环境成本纳入企业的营运成本中,使企业的利润和承担的环境责任挂钩,这样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就会自觉贯彻环保政策,以求降低环境成本,从而间接的推动我国环保事业的发展。所以,建立合理有效的环境管理会计是十分必要的。具体还有以下几方面原因:

(一)建立环境管理会计是我国目前资源环境的现状所迫

近年来,由于我国发展经济的过程中忽略了对环境的保护,导致资源过度开采,环境严重污染。面对这种情况,如何高效的利用资源,积极的治理污染已经成为迫在眉睫的任务。而环境管理会计从资源、环境和生态整体出发,要求企业对资源、环境的污染破坏及应履行的治理义务按照相关原则进行确认、计量,并在报表中进行反映,从政策上对企业经营活动行为进行有效的控制。

(二)建立环境管理会计是我国改善经济发展模式的要求

自我国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以来,政府等有关部门一直在强调改善我国经济发展的模式的重要性,要求企业在追求经济利益的增长中不能只关注眼前的局部利益,要考虑到长远的发展。要求企业要将其承担的环境责任予以披露,强迫企业为自己的不良行为“买单”。

(三)建立环境管理会计是我国企业长期发展的需要

企业是社会经济发展中最重要的因素,而利润是衡量企业经济业绩的主要因素。传统的会计只核算人类劳动消耗的成本补偿,而环境管理会计环境活动视为企业日常经营活动的一部分,提供了环境成本的信息,降低了企业潜在的环境负债,减少不确定性成本,为企业带来了潜在收益,有利于企业的长远发展。

(四)建立环境管理会计是我国应对激烈的国际竞争的需要

随着全球环保热潮的掀起,环境管制标准也愈来愈严格,消费者在选购商品时,不仅关注产品的质量、功能和价格,同时也关注产品本身是否有利于环境保护,其生产过程中是否对环境造成了污染。而我国一些产品的生产对生态环境造成了破坏,而致使发达国家以此为由,限制我国的出口贸易,阻碍了我国经济的发展。所以,我国要想在竞争激烈的国际环境中立足,就要适应国际发展趋势,建立相应的环境管理会计,在产品的生产、定价和出口过程中考虑到相应的环境因素,从而更充分的参与国际竞争。

三、我国如何在企业中有效的实施环境管理会计

理论研究的目的就是指导实践,我们对环境管理会计的研究也不例外。但是,就我国目前的情况来看,无论是理论的建立还是实务的应用,都难尽人意。究其根本原因在于,我国环境管理会计的研究未与我国国情很好的结合,仅仅模仿西方国家的模式是不实际的。另外,相关的措施的不完善以及缺乏科学的定量方法和切实可行的指标体系也阻碍了我国环境管理会计发展。所以,要想将环境管理会计有效的运用到企业中,就要在我国管理会计发展的基础上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环境管理会计理论和方法体系。具体措施有以下几方面:

(一)政府部门要努力创造有利于环境管理会计实施的大环境

从国外发达国家环境管理会计发展的经验来看,政府在推动环境管理会计发展上起了首要作用。因为环境问题是具有外部性的,企业只有形成对外报告的压力,才会研究环境因素,然后采取措施降低其经营对环境的影响。所以我国政府主管部门应尽快结合我国国情建立相适应的环境管理会计应用指南,提出相对完整的环境业绩考核指标,作为企业运用环境管理会计的依据,推动环境管理会计向前发展。

(二)量化环境绩效评价

目前国内外对于环境会计绩效的评价标准已经形成了比较完善的指标体系,为合理评价企业的环境绩效提供(下转第113页)(上接第110页)了依据。但是这些指标体系只能判断企业环境绩效的优劣,并不能对环境绩效量化,所以,会计的管理人员应当运用量化的评价方法如模糊综合评价方法等来评价企业的环境绩效。这样既能解决利益相关者对企业的环境绩效量化评价的问题,又能直观的反映企业环境绩效的优劣势,进而激励企业采取有效措施进行改善环境绩效。

(三)培养专业的环境管理会计人员

环境管理会计是一个涉及会计学、管理学、环境科学等多学科的复杂领域,这就需要培养一些综合学科的复合型专业人才,使其不但能够熟悉环境问题,还能够通过会计语言来表达环境对企业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影响,为企业管理者决策提供有用的环境与财务信息。

(四)普及知识,加大对环境管理会计的宣传

开展宣传普及环境知识的活动,提高全社会的环境保护意识,有利于投资者、消费者以及广大社会公众做出投资决策和消费决策,也有利于环境保护工作的加强,能促使企业管理层加强环境成本核算,同时有利于做好环境信息的披露工作。

此外,还可以利用高校或研究所的资源建相关的环境管理会计研究项目,为企业环境管理会计职位的设立和运用提供更多的实务案例支撑,更好的将理论与实践结合。

总而言之,想要建立有中国特色的环境管理会计体系还需要社会各个方面的互相沟通和通力合作,从而形成一股强大的合力,来推动环境管理会计发展。

参考文献:

[1]干胜道,钟朝宏.国外环境管理会计发展综述[J].会计研究,2004,10.

[2]胡谷.乔刍议环境管理会计[J].财会通讯,2004,4.

[3]肖序,周志方.环境管理会计国家指南研究的最新进展[J].会计研究,2005,9.

管理会计方向范文4

【关键词】建筑企业 会计风险管理 工作创新 方向

就建筑企业来讲,由于长期受到流动性与周期的影响,使其具有投资成本高、涉及范围广等特点,促使建筑企业财务工作逐渐复杂化,例如:价款结算和资金筹措,考核以及成本预算等,与其他企业相对存在较大差异,如财务风险涉及的范围较广等。因此,建筑企业为了实现长远、健康发展目的,应加强自身风险意识,真正意识到会计风险管理工作所具有的意义,并通过相关有效措施,提高企业会计管理整体水平,促进企业稳定发展。

一、目前建筑企业会计风险管理现状

在建筑企业中,财务风险主要表现为两方面:

一方面PPP模式下财务风险。所谓财务风险是指企业经营过程中,由于自身资金流动障碍,使其无法完成债务支付活动,而债券人为获取自身权益,只能采用政府强制化手段用于资金收取。而现代建筑企业只有利用资金的合理规划,才能从根本上降低财务风险。而对于建筑企业而言,资金的短缺风险,同样属于致命威胁,当建筑企业多个项目共同实施时,会花费大量的项目资金,从而经常发生资金链的断裂等问题,使其企业资金出出现交大损失;资金的筹集风险,通常情况下,建筑企业由于自身资金不足,导致无法正常维持项目的正常进行,此时企业会选择资金筹集方式获取资金,如银行信贷等,虽然可以及时解决企业资金问题,但是随之而来的还有财务风险。另外在合同的签订过程,由于建筑项目会消耗较大的资金和人力等,加之项目施工周期相对较长,因此,在合同签订过程,同样容易出现财务风险。

另一方面,“营改增”下的税务风险。在营改增背景下,建筑企业出现的税负风险主要表现为税收筹划的准确性等。其具体包括以下几点∶第一,会计凭证存在的不合理和不规范等一系列问题,均会引发税务风险。第二,会计核算过程中,因为其他因素所导致的税务风险,例如:由于不同项目采用不同计税方式而引发的虚开虚抵风险。第三,建筑企业收入确认过程中出现税务风险。第四,建筑企业在开展纳税申报中,受到“营改增”的影响,一些税种申报不合理现象均会导致税务风险。

二、建筑企业会计风险管理工作创新方向

(一)构建财务风险管理机制

建筑企业在进行会计风险防控体系构建中,应通过内部控制、外部控制双重管理的方式,结合信息预警系统,合理制定与之相对应的风险监测指标。具体说来就是全面预算管理,让财务深入参与的生产经营的各个环节,做到事前预算、事中控制、事后核算。同时,当系统发出警报后,企业需要依据信息监测结果,全面分析企业会计风险制因,从而根据最终结果,制定有效解决措施,实现企业财务风险的合理控制。当前,建筑企业中财务风险监测指标以资产负债、权益净利率或流动比率等方式呈现,因此,在进行管理时,可以根据以上风险监测指标进行。

(二)加强从业人员的综合能力

在建筑企业开展风险管理的工作中,会计人员作为重要组成部分,其自身综合素质的高标准,是会计内部控制的主要形式之一。在对会计人员进行管理时,该项管理内容具体包括:专业资格与业务管理。对于会计人员而言,岗前必须获取从业资格证书,而机构负责人的录用,除了需要具备从业资格证,还应具备会计职称或者拥有相关工作经验。企业开展会计核算工作时,会计机构、会计人员一定要结合相关法律规定进行,确保资料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对于违法行为需要对其进行制止。此外,还应改善会计人员整体创新能力、职业道德等,保证企业会计内部的工作水平得到有效提升。会计人员一经录用,需要对其进行专业培训、思想道德等培训,从而提升工作人员自身专业能力,同时强化会计人员的业务水平、职业道德,并在企业会计风险管理创新工作中真正发挥自身价值。

(三)提高风险防范意识

建筑企业在开展会计风险管理工作时,应该将加大风险防范意识作为工作重点,加强企业会计相关培训工作的开展。首先,强化风险防范意识,企业需要针对会计内部控制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具体解决,并将完善的会计制度落实到会计工作中,强化员工风险意识、思想教育等工作。另外还应从会计风险源头上进行优化,对传统管理理念进行创新的同时,将具有创新性的管理模式进行合理应用,并严格遵守执法必严和有法必依的管理原则,促进企业的全面发展。其次,加强相关培训工作,在建筑企业会计内部控制中,领导是否真正认识到会计风险管理的重要性,直接关系到企业是否可以长远发展,因此,企业应该重点加强领导专业培训,确保领导真正认识到会计风险管理在企业发展的意义。最后,对企业会计风险合理制定预警机制。建筑企业在进行会计风险管理工作时,需要根据通过有效的风险控制方法,对企业风险给予全方面的管理,针对重要指标进行实时跟踪监测,如果发生预警,应及时采取相关措施对其进行解决。为了保证财务风险得到有效控制,需要企业员工积极参与风险管理,并对其给予高度关注,保证风险管理可以真正发挥自身价值。

(四)开展内部审计工作

在我国市场经济背景下,建筑企业经营管理主要以实际经济活动为基础,管理结果还应做到信息反馈、客观检查。因此,企业为加大会计内部控制力度,需要积极开展企业内部的审计工作,对审计制度进行优化和完善,不仅需要对审计行为进行规范,而且还应重点强调审计评价职能,对传统审计制度进行创新,从而更好实现社会发展需求。在健全内部审计前提下,各工作人员要积极参与经济活动,并认真完成事前监督和事中监督,从根本上降低企业不必要经济损失的出现。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企业会计内部控制是判断企业经营效果的主要因素,同时也是衡量企业整体管理效果的关键。因此,建筑企业需要做到对会计制度进行优化、加大L险防范意识、强化会计人员综合素质等,从而降低企业管理风险的出现,为建筑企业会计风险管理工作的创新提供有利依据,从而加强企业自身竞争力,为企业获取经济利益的最大化,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目的。

参考文献

[1]陈华清.当前建筑企业财务风险管理现状及优化策略探讨[J].现代经济信息,2015(10):69-70.

管理会计方向范文5

摘 要 税制改革实施新的增值税制后,财政部先后颁布了增值税有关会计处理规定和补充规定。从规定的内容来看,我国的增值税会计模式是:财税合一,这种模式在很多方面存在一些问题,有待于进一步改进。

关键词 增值税 会计处理方法 存在问题 改进建议

一、增值税会计处理方法存在的问题

1.存货成本缺乏可比性。主要反映在:一般纳税人购进货物并取得增值税专用发票,存货按价税分离核算,支付的进项税额不计入购货成本,允许从销项税额中扣除;小规模纳税人不论是否取得增值税专用发票,均按价税合一对存货进行核算,存货成本包括已纳增值税金。因此,两种不同类型企业的存货计价缺乏可比性。以同一含税价格销售相同的货物,其购货成本、销售额也可能不同,进而导致了销售收入、销售成本和损益的不可比性。一般纳税人如果在购进货物按规定取得了增值税专用发票,其存货成本中就不包括付出的进项税额。如果该企业在购进时只取得普通发票或不符合规定的增值税专用发票,其存货成本中还应包括付出的进项税额。即有的按价税分离核算,有的按价税合一核算,造成企业同样的存货,因购进渠道不同,使同一企业的存货成本缺乏可比性。一般纳税人购进货物改变用途(如用于在建工程、职工福利等),按规定其进项税额不予抵扣,应通过进项税额转出,转到购货成本中。这也导致了企业同一批存货因使用方向不同,其存货成本产生差异,而缺乏可比性。

2.对应收账款中坏账损失所包含的已纳增值税处理不合理。企业赊销商品形成的应收账款不但包括应收的货款和价外费用,而且还包括应由购货方负担的增值税金。企业的应收账款难免会发生不能足额收回或全部不能收回的情况,形成企业的坏账损失。而税收法规对企业应收账款坏账损失中的增值税销项税额并未作任何处理规定,这不尽合理。企业发生坏账,不仅要损失销售货物,还要赔上一笔增值税金,这将影响赊销企业的经济效益,增加企业的负担。

3.进项税额抵扣的确认时间缺乏统一性。按税收法规规定,商业企业必须在购进货物支付货款后(包括采用分期付款方式的,以所有款项支付完毕后),工业企业必须在购进货物(包括外购货物所支付的运输费用)验收入库后,才能申报抵扣进项税额。而企业购进货物采取分期付款方式的,实际上已经支付了应付的增值税(进项税额),不能及时申报抵扣。这一规定导致企业对进项税额不能及时核算。如果待允许抵扣时进行账务处理,不符合会计核算的权责发生制原则和及时性原则。如果企业取得增值税专用发票进行会计核算和处理,就会出现超前抵扣,不符合税法要求。

4.增值税相关报表反映不明晰。财政部《关于增值税会计处理的规定》要求编制应交增值税明细表,作为资产负债表的附表,税收法规要求编制增值税纳税申请表 ,两表的编报都是为了反映增值税纳税活动的信息。但两表均未反映不得抵扣销项税额的进项税额部分,包括未按规定取得专用发票的进项税额,未按规定保管专用发票的进项税额和销售方开具的专用发票不符合规定而不允许抵扣销项税额的进项税额。在应交增值税明细表 中未反映价外费用和视同销售的销项税额。这种报表结构和内容,不便于税务机关对纳税人进行监督,也不便于有关方面了解企业的财务活动。期末未抵扣的进项税额不在财务报表中单独列示,必将影响财务报表的信息质量。按增值税会计处理规定,期末若有未抵扣进项税额可留作下期抵扣,在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的借方反映,这样在填列资产负债表时就与其他的应交税金 项目直接抵减合并列在未交税金项目中。未抵扣进项税额在未抵扣前应作为企业的资产,造成资产负债表结构信息失真。

5.会计科目不明晰。财政部《关于对增值税会计处理有关问题补充规定的通知》规定,企业应在应交税金科目下设置未交增值税二级科目,核算企业当月上交上月未交的增值税以及企业月终转入的应交未交增值税和多交的增值税、由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的。转出未交增值税的借方和转出多交增值税的贷方转入)。这样,对于交纳增值税这一相同经济业务分别在两个不同的明细科目核算,交纳当月增值税借记: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已交税金)科目,交纳上月的增值税借记:应交税金-未交增值税科目,显然有违会计核算的明晰性原则,使本来清晰、简单的经济业务变得模糊、复杂。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账户的余额,不是反映期末应交未交(多交)的增值税,而是反映期末未抵扣的进项税额,账户的名称与核算反映的内容不一致。应交税金-未交增值税账户所反映的,仅是期末未交(多交)税款,并不连续反映整个会计期间的应交、已交税款总况。当期已交的本期税金,在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已交税金) 反映,把当期交税与当期补交上期的欠税分开列示,破坏了会计上同一业务账务记录的统一性和连续性,难以得知交纳税金总额。

二、对增值税会计处理方法的改进建议

1.存货成本的核算均采用价税分离方法。

企业购进货物,不论取得增值税专用发票还是普通发票,都采用价税分离的方法核算存货成本。对于普通发票中不能抵扣的增值税记入:管理费用科目。对改变用途的存货和出口退税差额,其进项税额转出时,也记入:管理费用科目。这样,对企业既是一种制约,又符合成本法则和税则。如果按税收法规规定企业进项税额不允许抵扣,那么将不允许抵扣的进项税额计入管理费用和计入存货成本没有太大的区别,计入管理费用的进项税额将直接影响当期损益,计入存货成本的进项税额也与企业损益有关,与前者不同的是计入存货成本转化为费用,将影响以后各期的损益。这种处理方法既符合税法的要求,也可满足会计的历史成本和可比性原则的要求,使存货成本建立在相互可比的基础上。

2.允许转出坏账损失中销项税额。

为了减轻企业的负担,可以抵减坏账损失中的销项税额。发生坏账时,借记:坏账准备科目,贷记: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用红字冲减),应收账款科目。转出坏账损失中的销项税额给企业带来的好处是,可以减少企业的增值税负担,从而增加当期收益。从国家的角度来看,虽然损失了一部分增值税收入,但可以从企业增加的收益中获得相应的所得税收入。其中,计算转出的销项税额,因为坏账准备是根据期末应收账款总额计算的,而应收款中包含了增值税,因此在计算销项税额转出时,应首先把坏账准备换算成不含税金额,再乘上企业的适用税率。

3.增设待转进项税额过渡性科目,以解决增值税进项税额确认时间不一致问题。按照规定,工业企业购进货物必须在验收入库后,才能申报抵扣进项税额,会计与税法不协调。

工业企业购进货物的入库抵扣问题,可以增设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待转进项税额) 科目进行处理。当工业企业购进材料尚未到达企业或尚未验收入库时,借记: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待转进项税额) 和物资采购科目,贷记:应付账款等科目。上述材料到达并验收入库,借记: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 科目,贷记: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待转进项税额)科目。按照规定,商品流通企业购进货物必须在付款后才能申报抵扣进项税额。因此对购进未付款的货物,也可增设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待转进项税额) 科目进行核算。其具体会计分录与工业企业类似。期末,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待转进项税额)科目如有借方余额,表示尚未结转而不得抵扣的进项税额。

4.完善增值税相关报表内容。在增值税相关报表中增加进项税额和销项税额的详细列报内容,企业期末未抵扣进项税额应在资产负债表单独列示,因为按税收法规规定,企业购进环节所支付的进项税额可以在销售后予以抵扣,若没有抵扣只能在应交税金借方反映,未抵扣的进项税额实际上是企业已垫付的资金,所以应与其他垫付款一样作为一种待转嫁的流动资产列示在报表资产方,这样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克服报表数据失真现象。

5.改进会计科目。对增值税业务的核算,既然已设置了应交增值税二级科目进行单独核算,即不必再设置未交增值税二级科目。可以考虑在应交增值税二级科目下增设未交税金三级科目。用来核算原来由未交增值税二级科目核算的内容。

三、结束语

总之,这些问题的产生主要来源于增值税会计处理方法,实行的是财务会计与税务会计合一的传统会计模式,由于增值税法和财务会计的目标不尽一致,它们之间的矛盾不可避免。解决这一问题的出路在于采用价税分离模式。

参考文献:

[1] 戴德明等.财务会计学[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

[2] 侯立新.增值税业务有问必答[M].经济科学出版社,2006.

管理会计方向范文6

 

关键词:管理会计 影响因素 未来发展 

我国会计界对财务会计,尤其是对财务准则体系的建立与完善以及与国际会计准则接轨进行了多方面的探讨与研究,但是却缺乏对于管理会计的重视。 

一、管理会计在我国的应用现状 

20世纪初,伴随着泰勒的科学管理理论的产生而产生了管理会计。随着全球经济的发展和企业管理水平的提高,管理会计得以在国外大中型企业中迅速的推广与应用。管理会计是提供价值增值,为企业规划设计、计量和管理财务与非财务信息系统的持续改进过程,通过此过程指导管理行动、激励行为、支持和创造达到组织战略、战术和经营目标所必须的文化价值。随着我国经济发展以及会计体制改革,会计学界的理论研究主要集中在财务会计领域,造成了管理会计的理论相对滞后,并且其在实践中也遇到了许多需要不断改进的问题。 

二、影响管理会计在我国应用的因素 

(一)我国社会制度及管理体制的特殊性 

我国目前仍处于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过渡时期,社会主义市场体系还很不完善。转轨经济的基本特征首先表现为政府对于企业经营的过度干预①。政府对于企业的干预通常出于政治目的。正是这种特殊性造成了我国管理会计的应用环境与西方发达国家的差异,但是目前我国的管理会计仍旧处于对外国理论的介绍与引入阶段,所以使得一些先进的管理会计理念在我国“水土不服”。 

(二)没有形成规范、健全的管理会计基本理论体系 

对于管理会计的研究,无论是中国还是西方,都是偏重于方法而忽略理论结构,偏重于具体问题的分析而忽略了整体性。但是理论体系作为任何学科的基础,它的全面与系统是其独立存在并推广应用的关键。长期以来,西方国家对于管理会计的理论研究并不注重体系的研究,而我国管理会计仍处于对西方理论的翻译和介绍阶段,并且和企业管理实践相脱离。所以,我们重复别人的多、开创性少,专题研究多、理论体系研究少,使我们在管理会计研究上难有更大作为②。 

(三)学术界缺乏兴趣,实务界缺乏重视 

近些年来,我国会计学界的主要研究领域都集中在财务会计方向,例如对环境会计、人力资源会计的研究,对于管理会计的研究还在围绕量本利分析、预测、决策、绩效评价、激励机制而展开。同时,对于管理会计在我国的应用经验缺乏系统的总结和理论的提升。虽然管理会计引入我国已有近三十年的历史,但是迄今仍未在实务界得到全面的推广与应用。这主要表现在:企业领导或财务负责人观念陈旧,只重视事后的算帐、报帐工作,不重视管理会计③;企业会计人员掌握管理会计知识有限,相当一部分会计人员不了解管理会计,管理会计在我国没有引起多数企业的重视④;管理会计的一些方法,如短期经营决策、量本利分析以及责任会计等在企业中得到了一定的运用,但从总体来讲,管理会计在我国企业中应用有限⑤。 

三、对于管理会计在我国的未来发展的思考 

(一)加快建立管理会计协会 

在以英、美为代表的西方主要发达国家均早已设置了管理会计协会,其目的是为了促进和建立管理会计科学并且提供一个管理会计的专业组织。 

1.建立管理会计协会可以加强会计学术界之间的交流,有利于具有中国特色的管理会计理论的研究和体系的构架。同时,未来管理会计会向多学科、综合性方向发展,管理会计学界可以依托协会进行与其他相关学科的交流活动。 

2.管理会计协会的建立可以加强学术界与实务界之间的交流,从而从根本上改变目前我国管理会计理论与实践相脱离的局面。学术界可对实务界中的典型案例进行具体分析、深入调查研究,从而将西方管理会计理论与我国实际相结合,形成符合我国国情的管理会计理论。实务界可以将在应用过程中遇到的具体问题与学术界相互沟通,找到合适的解决办法,并可以将学术界的最新理论成果在帮助指导下迅速的投入生产实践。

(二)加强管理会计教育 

理论界要针对高等教育的各个阶段与管理会计理论的最新发展编写与之相适应的教材,经济院校不仅要把管理会计作为专业主干课设置在会计学专业的教学计划中,还要在其他相关专业中开设这门课程,力争让更多的学生了解并掌握管理会计理论。只有让企业领导对于管理会计具备一定的基本认识,使其意识到管理会计在企业未来生存发展中所起到的重要作用,他们才会在今后的工作共关注管理会计在预测、决策、规划、控制中所发挥的作用,才会真正的将管理会计理论应用于企业的自身实践。 

总之,随着我国改革的深化以及经济的发展,管理会计必然会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其理论和方法必将得到完善。通过广大会计人员和教学、科研工作者的共同努力,“以我为主, 博采众长,融合提炼,自成一家”⑥,相信未来管理会计在我国一定会有良好的发展前景。 

注释 

①Roland, G, Transition and Economics Massachusetts Institute of Technology,2000 

②潘飞等:《论管理会计理论体系在我国的发展和展望》,《上海会计》,1999年 11期。 

③孟凡利等:《管理会计应用: 现状、问题与应有的改进》,《 会计研究》,1997年第4 期。 

④暨南大学会计系管理会计课题组:《中国管理会计透视与展望》,《 会计研究》,1995年第11 期。 

⑤何建平:《 管理会计在企业中的运用透视》,《 会计研究》,1997 年6 期。 

⑥原国家经委副主任袁宝华于1983 年1 月召开的“ 学习外国管理经验的座谈会” 上提出的学习外国管理经验的16 字方针。见1983 年1 月22 日的《经济参改》。 

参考文献 

[1]潘飞,文东华。《实证管理会计研究现状及中国未来的研究方向》,《会计研究》, 2006年 02期 

[2]余绪缨。《管理会计学科建设的方向及其相关理论的新认识》,《财会通讯》(综合版),2007年 02期 

[3]潘飞,徐健儿,张丽萍。《论管理会计理论体系在我国的发展和展望》,《上海会计》 ,1999年 11期 

[4]孟焰。《面向21世纪的中国管理会计》,《会计研究》,1999年 1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