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型机械化农业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大型机械化农业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大型机械化农业

大型机械化农业范文1

关键词:水稻种植;机械化;探究

中图分类号:F323.3 文献标识码:A DOI:10.11974/nyyjs.20161233053

1 我国水稻种植机械化发展现状

2000年以来我国水稻机械化种植面积不断增长,目前机械化种植面积已经占到了水稻种植面积的40%左右[1],并且北方的机械化种植水平较高。随着我国社会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农民进城打工,很多年轻人更是已经选择告别农村,在城市里扎根,这使得农村的劳动力不断减少,因此在水稻的机械化种植是发展的必然选择,只不过由于我国农业的特殊条件,机械化进程也受到了很多的阻碍。

2 水稻种植机械化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2.1 复杂的地形地貌影响机械化推广

我国幅员辽阔,地形复杂,在平原地区土地平整,大型机械很容易就能够进入田间,机械化种植难度较小。但是我国山地、丘陵区域广大,交通不是十分便利,大型机械很难进入田间,而且在山区耕地并不集中,各家各户的耕地面积小而散,不能像平原地区一样连成一片,即使将大型机械运输到田间也很难开展工作。

2.2 农民对机械化种植缺乏认识,专I人员短缺

目前我国农村青壮年劳动力大多外出打工,在家务农的人员年龄结构老化,普遍的文化程度不高,对现代化的机械缺乏了解和认识,同时由于多年来在耕作过程中采用传统的育秧方法,造成他们对机械化种植缺乏兴趣。同时由于农村缺少青壮年劳动力,使得机械化种植的操作人员也很缺乏,而且这些从事这些工作的人员专业素质也不高,并且因为文化水平等问题,培训的效果很不理想,使得他们没有足够的业务能力,造成农村水稻的机械化种植遭遇困难。

2.3 经济发展水平限制

在我国的很多地区缺少农机,农民负担不起购买农机的昂贵费用,地方政府也没有财力进行大规模的补贴,同时流动性的机械化种植也还不够成熟,这成为我国水稻种植机械化的一个障碍。

3 水稻种植机械化发展对策

3.1 优化种植模式,合理土地流转

目前我国的各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不一,地理环境也有差异,所以需要结合本地区的实际情况对农机类型等进行选择,在高速插秧机、手扶式插秧机以及步行式插秧机等机械中选择适宜的机型,同时对种植模式进行优化,选取最适宜本地区的种植方式,因地制宜的发展我国水稻种植的机械化。

农村青壮年劳动力短缺以及分片经营不适合大机械化种植等问题严重影响着我国水稻种植的机械化,通过土地流转,可以将小片的土地集中起来,由种田大户或者公司来进行管理。这种方式使得小片不适宜机械化种植的区域可以连接起来,为机械化种植提供便利,同时由于机械化种植弥补劳动力短缺的问题。因此在合适区域政府可以合理鼓励和引导农民进行土地流转来实现机械化生产。

3.2 提高农民认识,加强农机培训

为了解决农民对于机械化认识不足和专业人员短缺等问题,有关部门应该加大对水稻机械化种植的宣传和推广,对当地农民进行现代农业机械化的教育,让农民充分认识到水稻机械化种植带来的好处。其形式可以采用主题讲座发放宣传材料等,也可以采用专业人员下地演示的方法,提高农民对机械化种植的认识。同时要加大对于农机操作人员的培训,确保有充足的专业人员进行专业操作,让农民不仅想用而且会用现代化的种植机械。

3.3 加大扶持力度,发展农机技术

机械化种植对于我国农业的现代化具有重要的意义,因此各级政府应该加大扶持力度,提供更多的经济投入,尤其是经济欠发达地区,更需要政府的扶持与帮助。同时还需要大力发展农机技术,农机价格昂贵的原因很大一部分是由于国产机械稳定性不足,而进口设备价格高昂,因此政府应该鼓励国产农机不断进行技术创新,提升其竞争力。

4 结论

随着我国现代化农业的发展,水稻的机械化种植已经成为了必然选择,但是发展的过程中还存在很多的问题,需要有关部门因地制宜的制定当地水稻的种植模式,利用土地流转、加大相关人员培训、加大扶持力度和发展农机技术等手段来解决这些问题,促进我国水稻种植的机械化进程。

参考文献

大型机械化农业范文2

关键词:德惠市;农业机械化;发展对策

当前,农业机械化发展面临着许多新的机遇和有利条件,正处于一个非常好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可以说,农机化发展新的春天已经到来。作为农机化工作者,必须正确分析和科学判断形势,进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观念,抢抓机遇,加快发展,牢牢掌握农机化发展的主动权,总结我市农业机械化发展的经验,找出制约我市农业机械化发展因素,研究分析相应的解决对策,明确今后全市农机化发展的主攻方向,不断开创农机化工作的新局面。现将调研情况归纳如下:

1 德惠市发展农业机械化的自然条件

德惠市位于吉林省中北部,美丽富饶的松辽平原腹地。地处东经125°14ˊ~126°28ˊ,北纬44°33ˊ~44°51ˊ,幅员面积3435平方公里。德惠市地势平坦,区位优越,境内有"一江四河",属中温带半湿润季风气候。全市年平均气温4.4 ℃;年均降水量531 mm;无霜期年平均138 d。全市有耕地21.4万公顷,占幅员面积的62.3 %,以黑钙土和草甸土为主,土质肥沃,比较适宜发展机械化作业。

2 制约德惠市农业机械化发展的因素分析

2.1地块零碎,不适于大型机械的规模化作业 农村土地的经营是以农户为单位的,土地也被划分成几个等级,按人口分到各户,每个自然地块都分成了若干小块,分属于不同的农户,致使地块小而零碎。每户一般拥有土地3~6块,给机械作业,特别是大型机械作业,带来不便,严重影响了机械的作业效率,成了农业机械化发展的瓶颈。

2.2购机成本高,效益低,挫伤了农民的购机积极性 机械成本,特别是专用机械和大型机械购机成本高,配件价格,油料价格,雇工价格不断攀升,致使机械维修成本,运营成本不断增加,而作业价格却一直停留在2005年以前的水平,随着机械保有量的增加,部分机械出现了“吃不饱”的现象,购机成本的收回时间拖长,预计要3~5年,此种现象不改变,农民的购机积极性势必受到严重打击。

2.3部分农民思想落后,依赖传统的种植模式 尽管现在有了先进的机械,但仍有部分农民,特别是老年农民为了节省费用,固守着传统的种植模式,不懂科学种植,再加上时令不等人,天公不作美,损失时有发生,得不偿失。

2.4玉米、水稻机械化播种和收获仍然是制约粮食生产机械化水平的瓶颈 玉米、水稻,是我市两大粮食作物。近几年,我市农机化水平得到了快速提升,但发展不够平衡。玉米生产整地、播种等主要作业环节机械化程度均达到 90 %以上,基本实现了机械化,而玉米、水稻收获机械化水平却存在很大差距,仍然是制约农业机械化发展水平的瓶颈。

3 解决对策

3.1因地制宜,推进土地流转进程 单户经营,地块分散已经成为农业机械化发展的瓶颈。由于大量的农民涌入城市,农村部分土地闲置,其中一部分已经流转出去,这是一个土地集中经营的契机。随着城市建设加快,城市化进程的提速,政府应该立足现状,放眼未来,加大宣传力度,尊重农民意愿,加大农民工安置力度,鼓励农民自己创业,逐步建立起统一的农村土地流转市场,推动土地经营的规模化,促使大批劳动力从农业生产中解放出来,从事二、三产业,创造更大的价值。从而推进农业机械化发展进程,推动农业农村经济持续健康快速发展。

3.2推动农机经营方式转变 随着土地转包给农机大户,土地相对集中,农机服务组织也随着产生。农机租赁公司、农机服务队、农机协会、安全村和修理网点等都将形成新格局,从而使农机服务组织更加市场化、多元化、科学化。

大型机械化农业范文3

一、农机购置补贴在新农村建设中发挥的作用

农机补贴政策实施以来极大地调动了广大农民发展农业机械化的积极性,加速了农机化新技术的推广和应用,提高了土地产出率和劳动生产率,降低了农民劳动强度和生产成本,改善了农民生产生活条件,对于实现农业产业化发展、粮食增产、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具有重要意义,为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注入了强劲动力。

1.农机购置补贴政策的实施,有效遏制了耕地抛荒现象。实施农机购置补贴,推广新型农机具,能有效遏制耕地抛荒现象的发生,为农村土地流转、产业结构调整、粮食生产规模化经营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2.农机购置补贴政策的实施,为农民节省了生产成本。现实和实践证明,农机作业可以减少耕作成本,增加农民收入,提高土地产出,促进农村经济发展。以小麦生产为例,按时价计算:人力畜力耕田180元/亩,播种20元/亩,收割100元/亩,人畜力耕、种、收合计300元/亩;机械作业旋耕60元/亩,播种15元/亩,机收65元/亩,机械化耕、种、收合计140元/亩。两相比较,机械化作业每亩可节省生产成本160元。同时,据老农机大户介绍,机械作业、秸秆还田,亩产量可比人工作业增产40至50公斤左右。

3.农机购置补贴政策的实施,是农民致富奔小康的新途径。如沙河站镇董堂村唐先雷,拥有各类大型机具17台套,承包、流转土地350余亩,利用先进的农机化技术,实行播、种、收、田间管理一条龙作业,三夏、三秋在完成自家农田作业的同时,到周边乡镇村庄开展有偿服务,既方便了群众,个人又得到了实惠,是我县第一家注册家庭农场的农机大户。新湖镇宝玉农机合作社立足本地实际,不断开阔视野,在农机惠农政策的引导下,大型农机具由原来的15台套发展到49台套,其它机具98台套,社员户数达352户,比原来增加342户,他们采取合作社+农户+公司模式,积极发展先进适用的农业机械,充分利用新技术,大力发展农业全程机械化,今年三夏,采用免耕播种的小麦平均亩产达到1287斤,比普通播种小麦亩产增加116斤,增收127.6元/亩。

4.农机购置补贴政策的实施,促进了剩余劳动力的转移。新型农机具的推广应用,大大减轻了劳动强度,提高了生产效率,解放了生产力,让更多的青壮年劳力外出务工经商,人均年创劳务收入1.5万元左右。

二、农机购置补贴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1.部分机具价格偏高。虽然国家对农机具给予了一定的补贴,但由于新型、大型机具的价格居高不下,十几万甚至几十万的购机款对普通农户确实比较吃力,加之农机动力和机具配套比低,几十万的动力机械每年利用率仅有短短的二三十天,不利于大型机具广泛推广。

2.机具使用存在问题。部分机手是初次接触和使用新型机具,在使用过程中存在着重使用、不调整、轻保养的问题,因操作不熟练导致的小毛病不会修、针对种植模式的不同作业间隙不会调,作业后的班次保养和机具入库后的保养不到位,这都需要生产厂家和农机部门共同搞好技术服务。部分机具也确实存在产品质量欠佳,售后服务跟不上的问题。

3.农机推广经费短缺。推广先进实用农机具,要求从政策宣传、部门协调、组织实施、示范演示、技术培训、售后服务等各个方面给农民提供方便和服务,需要大量的工作经费,但因农机补贴没有配套费用,而单位经费有限,人力不足,给农机推广工作带来一定的困难。

4.基础设施影响较大。主要表现为机耕道数量少,路况差。近几年来,虽然通过村村通水泥路建设和土地整理项目,部分机耕道有所修缮,但大部分仍达不到使用大型机械化质量要求和群众需求。机械化的推广使用还受到农作物品种不同、收获时节不一致、部分丘块面积小、田埂过高等因素的制约。

三、几点建议

1.售授结合,加强农机户的技术培训工作。农机户技术水平的高低,决定其直接收益。有些农机户由于技术不到位,机具操作故障频繁发生、经营入不敷出甚至亏本。用农机手自己的话讲是学会操作容易,熟练操作困难。因此要进一步加强农机户的管理培训工作,各经销商要在销售的基础上联合生产厂家教会农机手熟练使用农机、简单调整农机、正确保养农机,农机管理部门也要加强对新型农机具的使用培训,提高农机户的服务水平。

2.因地制宜,适当增加农机具补贴种类。各地自然条件、土地耕作条件不同,对农机的需求品种和类型各不相同。建议今后在农机购置补贴工作中,在实行全国、全省统一目录的同时,留出一定比例的资金给各县市区自行支配,用于补贴具有地方特色的机具,以适应不同地域的农民的特殊需求。

3.多方联动,逐步加强监管督查。对纳入补贴目录的农机产品,生产厂家、经销企业要与当地农机管理部门签订责任书,做出质量价格承诺,搞好售后服务。针对某些产品质量差、售后服务跟不上的问题,农机管理部门应配合质监、工商和农机投诉部门逐步建立制约监督机制,督促生产厂家生产质优价廉性能优越的产品,不断提高产品质量和售后服务水平,对补贴落实情况和受补产品质量及售后服务情况进行检查监督,严厉打击乱涨价和欺诈行为,切实保护农机户的合法权益。

4.落实地方配套补贴资金。在国家补贴的基础上,省、市、县要设置一定比例的补贴配套资金,用于进一步加大对农机大户、种粮大户及农机专业服务组织的支持力度。

大型机械化农业范文4

生产发展

随着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的逐步完善,农民思想得到了解放,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小农经济已成为历史,农民利用农闲时间,走出田野,走向城市,成为了农民工,土地的收入加上从事二三产业上的收入,农民的腰包逐渐鼓了起来。由此,农民对于赖以生存的土地也有了新的认识,科学种田得到了认可,小型农业机械已经不能满足经济发展的需求,大型农业机械正将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加上政府对于具有推广价值的大型农业机械补贴力度不断增加,购买大型农业机械对于他们来说已不再是奢求,以至于他们购买大型农业机械的热情空前高涨,大型农业机械正以迅速发展的态势,在农业生产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小型农业机械正在逐渐被大型农业机械所替代。

2 促进增产增收

与小型农业机械相比,大型农业机械在农作物的耕种和收获上,给农民节约了时间、节约了成本、降低费用、增加收入。大型农业机械通过各个作业环节,对各种劳动对象施加作用,实现了精耕细作。如采用小麦精量机械播种,可以节约种子45 kg/hm2以上,比小型机械种植播量减少30% ~50%;使用大型农业机械还可以减少粮食损失,如谷物收获,小型机械收割作业时,割、捆、拉、脱和扬场等多道工序的总损失量可在6% ~10%,而大型联合收割机,一次可完成所有的工序,损失率只有1.5% ~2.0% ;另外,还可以解放生产力,替代农村青壮年劳力,增加从事二三产业收入。

3 利于改善农田

由于长期使用小型旋耕机耕作,土壤下形成了很坚硬的犁底层,雨水不能下渗,加上化肥农药的大量施用,导致土壤表层板结,蓄水能力大大降低,肥料大量流失,进而使作物根系不发达,甚至造成作物倒伏,严重影响着作物产量。如果改用大型农业机械耕作,由于机械的功率较大,可实现翻土、松土和混土同时进行,有利于土壤形成团粒结构,调整“三相”(固、液、气)比例,增强土壤蓄水、保墒功能。另外,在深耕过程中,可翻埋地表草、秸秆和肥料,促进土壤熟化,有利于消灭杂草和病虫害。经过深耕深松过的土壤,既利于蓄水又利于排水,使土地既透水又透气,既利于养分的释放和贮存,又利于作物根系的穿扎与固定,为作物的生长和发育创造适宜的土壤条件,从而实现农业的增产增收。

4 利于可持续发展

农业机械化是保护和恢复农业生态环境的重要手段。1988 年,联合国粮农组织提出了持续农业的概念,中国的农业科学家也提出了具有中国特色持续农业的内涵,提出以发展农业生产力,对传统农业进行技术改造,将封闭的、低效的和劳动密集的手工操作逐渐转变为开放的、高效的以及机械化与自动化的作业,大幅提高土地的产出率和资源利用率。可持续农业发展离不开机械化与自动化,而机械化与自动化正是寄托在大型农业机械基础上的。近年来,农机部门通过节本增效工程的实施,消除或降低了机械作业对土壤、水及空气等环境的污染,保持了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农作物秸秆机械化还田,既增加了农田的有机质,又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秸秆焚烧,这就是应用农业机械实现环境保护和农业发展良性互动的具体体现。

大型机械化农业范文5

【关键词】信息技术;农业;机械化;生产

增强信息技术在农业机械化生产是现代化农业中重点项目。为实现数字化农业目标,相关部门要大力推广农业机械使用,农机生产厂家也要注重技术突破,推动信息技术与农机结合,满足我国生产需求。信息技术是新时期发展方向,可以根据耕种环境调整农业模式,推动自动化生产管理,是具有巨大发展潜力的新兴产业。

1农机中信息技术运用分析

信息技术是伴随着近代计算机产业而逐渐兴起的,通过研究信息收集、传递、处理按照程序下达相应指令。伴随互联网兴起迅速发展,电子信息技术的发展导致当今人们生活习惯与生活环境的巨变,在农业生产领域也在积极寻找与现代信息技术结合点[1]。通过在农业机械中整合信息技术可以提高农业生产效率,促进农业走向现代化、智能化,是信息时代下的必然要求。农业机械与信息技术有很好适应性,通过信息技术及时收集分析种植现场信息,按照相应方案发出运行指令,可以实现科学生产与自动化生产,是近代农机方向研究的热门问题。

2当前信息技术在农业机械生产中运用的不足之处

我国针对农业机械信息化研究已有很长一段时间,虽然取得了显著成绩,但在实际使用时仍存在实用性不强、故障多等问题,这需要有关部门深刻了解信息技术在农机生产中问题,及时调整。

2.1农业机械信息化技术落后

我国在基层设立了大量农业机械站点,但在数量基础上缺乏相关技术与质量提升,单体站点规模小、掌握信息技术程度低,普遍缺乏复杂机械维修能力,这造成了我国农机生产落后现状。目前使用中农业机械只限于结构简单、功能单一、科技含量低的机械设备,难以满足我国农业生产现代化机械运用的需求。针对现代化大型机械故障时站点人员不具有专业维修能力,这限制了结合信息化技术的大型机械推广运用。基层缺乏相关维修技术与信息技术知识,限制了农机的进一步发展。

2.2农机推广人员对信息技术了解少与使用人员文化程度低

在农机推广过程与实际使用过程中,操作维修人员素质普遍偏低,缺乏系统性相关维修与操作知识学习,不能发挥相应机械全部潜力。在维修故障机械过程中,更多维修方式是当地师徒间传承,导致面对新技术新型号维修难以下手,并在处理信息技术机械化问题时没有相关专业能力,影响农业机械实际使用效果[2]。我国农民普遍年龄较大,对新事物接受能力低,习惯采用传统农业方式,导致新型农机机械推广难度大,面对我国国情更应注重农业机械设计时的操作便捷性。

2.3整体农机生产信息化网络发展与管理不完善

针对信息技术在农业机械中运用来看,当前发展严重不足,目前在农业中信息技术只用于浅显的天气预测和有关农业知识网络宣传,农业信息化生产网络尚没有建立。当前对信息技术在农机生产中投资不足,农业机械实际信息化程度不高,导致生产效率难有显著突破。并且针对信息技术在农机生产中管理不到位,没有清晰的责任分配与现场管理体系,容易出现互相推诿责任现象,对于权力缺乏合理制约阻碍了技术进步与发展。

3提高信息技术在农机生产中运用的有效优化措施

面对信息技术在农机生产中运用的热潮,有关部门应当紧跟信息化时代潮流,推广信息技术在农机生产中深度使用,用合理的管理方式为用户提供及时保养维修知识,实现我国农业生产现代化目标。

3.1完善政府相关扶持政策

为推广信息技术在农业机械生产中使用,政府农业部门必须实行积极的推广政策,在制定信息化农业生产目标基础上,合理规范农机推广环节。在推广农机使用中完善相关扶持政策,引导农民使用农用机械生产,合理使用现代信息技术指导,示范使用信息技术与机械化农业生产的重要性。定期组织基层人员与农民参加技术培训,帮助其掌握现代信息技术使用方式与对机械故障维修要点,提高使用农机生产的专业水准。

3.2积极引入国内外针对农机的专业技术

想要提高相应农机实用性必须加强农机研发技术革新,引入国内外最新信息技术在农机生产中使用的专业成果,在此基础上继续研发自身技术,实现科技机械化生产。在研发步骤中可以针对当地生产量大的农业产业研发相关机械,并针对当地地理环境与生产特点做出相应调整。加强信息技术的自动化生产能力,将生产现场工作更多的交由机械完程,构建信息技术农业生产网络,实现农产品生产、加工、销售一体化,提高我国农业生产效率与经济效益[3]。

3.3强化信息化技术下农业生产机械的技术讲解推广

在推广农业机械生产过程中,可以采取先试点后推广的模式,建立相关产业信息机械化生产实验基地,推广优秀技术示范,在基地中展示先进自动化生产模式,对农民有针对性的讲解生产环节。宣传工作需要深入实地,在当地实际从事生产人群中组织农业生产讲座,现场演示相关农业器械操作步骤,帮助农民深入了解机械功效。针对农民的技术培训中需要重点关注信息技术操作要点培训,使生产者熟悉相关器械操作平台,保障信息技术生产推广。加强对现场推广工作管理效果,保障相关农业机械能够切实解决当地生产难点,为农业现代化做出贡献。

大型机械化农业范文6

1.1农机化总体水平有待提升机械化生产主要集中在粮食生产上,在三大粮食作物中,除小麦机械化生产、水稻机收水平较高外,水稻栽插、油菜的全程生产机械化水平仍然很低,高效设施农业装备的关键生产环节的机械化水平不高,农机化发展还不能满足农业生产发展的需要。

1.2农机装备结构有待改善目前,农机装备存在机具结构单一,利用率低;小型机械多,大型机械少;常规机具多,新型复式作业机具少;单一性能机具多,高性能机具少;耕作机具多,种植收获机具少;老式机具多,新式机具少;小型机引农具多,大型机引农具少等特点,一定程度上制约着农机化的发展。

1.3农机服务市场的运行机制有待改革政府部门的引导和规范市场的行为大多集中在农机作业市场管理上,主要针对目标市场和服务对象的信息搜集、农机设备和资源的组织、合同及作业的管理,而对农机资源的投资的引导则不够到位。农机资源投资更多是来自农机组织的自发行为,导致投入方向、种类单一,容易导致恶性竞争,不能灵活适应市场变化,出现农业机械结构性过剩和有效供给不足并存的情况。

1.4农机人员业务技术素质有待提高现有农机手大多数只会操作结构简单的小四轮拖拉机驾驶及其配套农具,缺乏系统的专业技术知识,而现代农机已大量采用了先进的液压技术、光电技术和人工智能技术等,需要大批高层次农机使用、维修和相应的管理人才提供支撑。

2对策建议

2.1明确发展目标,合理规化布局政府部门在制定农机化发展规划时要针对本地区农业生产结构和发展趋势,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科学制定出阶段性发展计划,明确阶段性发展目标,突出阶段性发展重点,制定落实措施。以建设现代农业、推进农业现代化为目标,以社会化服务为主线,以节本增效为核心,突出“兴机富民”,紧紧围绕农业结构调整、优势农产品开发和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着力推进农机服务产业化,不断提高农业装备水平和农机作业水平。

2.2促进技术进步、推动技术创新发展农机化,通过技术进步和创新,促进农机科研成果的转化和利用,不断满足农民对先进农业生产工具的需求。加大农机装备更新改造和升级换代力度,提高农机产品质量、性能和安全可靠性。紧跟现代农业的发展趋势,重点抓好农机科技入户工程和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促进绿色环保农机技术的使用普及。

2.3整合农机资源,加强农机培训按照农机培训的办学条件和要求,通过开展农机职业技能培训机构的资质认证工作,推进农机培训的软硬件建设,提高培训质量,使农业的增长方式真正转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来。以农机职业技能获证奖补为契机,以阳光工程农机培训为依托,采取灵活多样的形式,加大对农机大户、农机合作社及农机修理人员的培训力度,不断强化从业人员的素质和能力,提升服务“三农”的意识和水平。

2.4完善服务市场,推进服务的产业化农业机械为农业生产服务,它的明显弱点是作业期短,尤其是在“自购自用,自我服务”为主的生产方式中更为突出。因此,必须摆脱谁需要谁来办的小农经济观念,加快培育、完善农机服务市场,积极推进农机服务产业化,探索建立以农机股份公司、农机合作社和农机专业协会等专业服务组织为龙头,农机大户为主体,农机户为基础的农机服务体系。按照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因地制宜地发展农机服务龙头企业集团,实现农机资源共享,从而以最小的投入、最快的速度和最活跃的机制,形成最强的服务功能,实现最佳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