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工业发展现状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汽车工业发展现状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汽车工业发展现状

汽车工业发展现状范文1

关键词:汽车共享;交通拥堵;分时租赁

引言

汽车共享是介于私家车和公共交通之间的交通方式,最初的汽车共享起源于欧洲的德国和瑞士。实施汽车共享可以提供汽车的使用效率,降低大气污染也减少交通流量,加拿大、美国、新加坡等国家近年来也兴起了汽车共享服务。汽车共享包括广义的卡普(carpool),也即几个人拼车上下班或轮流达到某一目的地。狭义的汽车共享通过会员制的汽车分时租赁行业来实施,参与者需要向企业缴纳一定的押金和租车费用,用车时通过申请,调度中心将根据需要在最近的服务点为参与者准备车辆。在上世纪80年代末,瑞士首先出现了通过企业向用车者提供汽车共享服务,之后汽车共享服务在欧洲、北美等国家迅速发展。近年来,随着国家“互联网+”发展战略的施行,在城市缓解交通拥堵、减少碳排放的发展述求下,国内基于信息技术的汽车共享行业发展正适逢其时。

1 国内汽车共享发展现状及问题

国外汽车共享行业经过多年发展,在如何培育市场、引导使用者消费理念转变,如何进行相关政策的配套方面积累了众多有益经验。分析国内汽车共享行业发展中面临的问题,并借鉴国外行业发展经验,可以解决国内汽车共享行业发展中面临的“成长的烦恼”,并为后续的行业发展策略和解决途径预留伏笔。

1.1 汽车共享发展现状

成立于2011年的杭州“车纷享”公司是国内最早开展汽车分时租赁业务的公司之一,目前已在杭州市投入环保车辆约1500台,网点已超过60个,会员有1.5万名。通过“车纷享”公司的平台,消费者可自助使用共享汽车,无需履行传统且繁琐的借还车手续。“车纷享”作为汽车共享行业站点模式的代表,可以在社区和公司楼下等更广泛的区域里为消费者提供更加便利的服务。

易多汽车共享,基于互联网和信息技术的发展,以“资源联盟+服务平台”的商业运营模式,主要联合汽车租赁公司为个人和企业提供汽车共享服务,服务范围主要面向科技园区、写字楼和高校,目前在全国拥有2万注册用户和100台汽车。

2015年“EVCARD电动车分时租赁”已在上海市建成租车网点约500个,投入运营车辆830余辆,形成了2000个以上的停车位。EVCARD的运营模式主要为同济大学师生在两个校区之间的出行提供便利的机动化出行方式。

国内部分城市面临交通拥堵,环保问题也日益严重,国家鼓励推广新能源汽车,而分时租赁将是今后推广新能源汽车的重点方式。很多城市为了鼓励电动汽车的分时租赁工作,分别从租赁业务的许可审批、新能源车的租赁运营额度和运营补贴等方面给予企业支持,并通过完善新能源车的分时租赁网络,提高网络的覆盖度方面为使用者提供便利。截止2015年年底,国内开展新能源汽车分时租赁的城市有北京、上海、武汉、重庆、芜湖、石家庄、济南、海口、临沂、杭州、深圳、青岛、宁波和常州14个城市。

1.2 汽车共享发展问题

随着移动信息技术的发展和“互联网+”国家战略的推行,汽车共享行业正在消除政策和技术上的障碍,将有力推动国内汽车共享行业发展。通过对比国外汽车共享发展的措施和经验,我国在汽车共享行业推动过程中的政府管理部门、汽车共享企业和消费者三者之间的作用需要进一步明确,各司其职推动国内汽车共享行业发展。分析国内汽车共享行业的发展现状,比照国外汽车共享发展的成功经验和措施,当前国内汽车共享行业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1.2.1 政府给予的扶住措施不够

欧美各国汽车共享理念深入人心,政府的作用功不可没,政府总是通过各种方式向公众宣传和推介汽车共享服务。我国政府相关部门对汽车共享服务的支持和重视程度不高,很少发动广播、电视等媒体来宣传和推广汽车共享。此外,我国政府组织也没有建立汽车共享行业关于汽车运营服务的考核机制和评价标准,导致企业提供的服务质量参差不齐,降低了消费者使用共享汽车的意愿。

1.2.2 汽车共享企业规模不大、规范程度不高

我国汽车共享行业目前仍处于发展的起步阶段,开展汽车共享的企业很大部分由传统汽车租赁公司转型过来,存在杂、小、散、乱的特点。很多汽车共享企业规模小,提供的车辆和能服务的站点都很有限,影响了消费者参与的积极性。此外,消费者在申请用车前需要交纳一笔押金和会费。而国外由于信息体系比较完善,汽车共享会员在使用共享汽车是可以不用交押金。同时,由于国外的汽车共享有很强的公益性,政府对共享汽车的使用者有补贴和优惠,消费者可以以低廉的价格享受到汽车共享服务。

1.2.3 共享汽车消费的认知度低、满意度低

在我国传统的消费观念中,汽车不仅是出行的工具,也是身份的象征。而共享汽车的消费者只有汽车的使用权而不是汽车的拥有者,正是在这样的消费观念主导下,导致我国汽车共享在普通民众中的接受度不高。而仅有的汽车共享消费者在使用共享汽车过程中,也偶尔遇到汽车共享组织提供的服务未能达到要求的情况,导致消费者对汽车共享企业服务不满意,阻碍了汽车共享行业发展。

2 国内汽车共享发展趋势分析

汽车共享行业的发展是在城市交通缓堵减排和国家“互联网+”发展战略背景下展开的,国家针对汽车行业大力支持新能源汽车和小排量汽车的发展,措施,在运营模式上鼓励开展分时租赁和车辆共享,这些举措也为汽车共享行业的发展释放了政策红利。好风凭借力,良好的内外环境为汽车共享行业发展铺垫了广阔的市场前景。

2.1 汽车共享发展的社会环境

城市机动化的快速发展,不但给城市的交通带来极大的负担,同时也对城市特别是中心商业区的停车需求提出了极大的挑战。国外汽车共享发展的实践表明,汽车共享服务的需求与区域人口密度密切相关,高密度的人口和使用需求分担了汽车共享的成本。此外,随着大城市交通污染日益成为严重的环境问题,缓堵减排意识的增强也使得汽车共享理念被愈多的出行者接受。汽车共享研究表明,参加汽车共享服务的出行者会减少汽车使用次数,而国内投入共享服务的汽车多为新能源汽车,国内目前也正大力推行新能源车的普及和使用,这将减少汽车尾气排放污染。

2.2 汽车共享发展的政策环境

2015年7月,国务院了《国务院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该意见提出了“互联网+”便捷交通的发展要求,通过推进基于互联网平台的便捷化交通运输服务发展,提高交通工具和交通资源的利用效率和精细化水平。随着移动信息技术的发展和国家“互联网+”发展战略的推行,基于移动互联技术的汽车共享服务将迎来蓬勃发展的政策环境。

2015年9月,国务院举行常务会议推出了新一批简政放权、放管结合改革举措。这其中,针对汽车行业的支持新能源和小排量汽车发展措施、鼓励创新分时租赁和车辆共享等运营模式的措施,也将有利于促进国内汽车共享行业的发展。

2.3 汽车共享的市场潜力分析

汽车共享在中国市场中仍处于雏形阶段,但近年来增长迅速。根据著名咨询公司罗兰贝格关于国内汽车共享市场的预测,预计2017年国内共享汽车为15200辆,2018年则达到16100辆。政府的政策对国内汽车共享行业发展影响巨大,尤其在新能源车推广和电动汽车的租赁方面,政府的补贴政策将为企业进入电动汽车的分时租赁业务提供极大的优惠和便利。而更多的运营商通过开发基于移动互联技术的信息平台,对传统的汽车租赁行业进行运营模式整合,通过开展分时租赁业务为传统的租车行业寻找新的经营模式和利润来源。

尽管现在运营商数量不多,但抢夺消费者之战已经打响。汽车共享行业在国内的发展将面临激烈的市场竞争,目前企业运营商主要重点选择一线和部分二线城市开展汽车共享服务,这对整个汽车共享行业发展能起到良好的示范作用,利于树立汽车共享消费理念,同时也利于运营商选择大学、企业和汽车租赁公司等合作伙伴。但是整个国内社会对汽车共享服务并不是很熟悉,还处于接受的初期阶段,即便在今后更长的一段时期内,汽车共享也不能取代汽车拥有,只能作为车辆保有的补充。

参考文献

[1]邬文达.汽车共享模式研究及其在中国的市场分析[D].广东:中山大学,2010.

[2]邱雷.汽车共享服务在中国的市场前景与营销策略研究[D].上海:复旦大学,2009.

[3]汪鸣泉.基于消费者选择行为理论的汽车共享发展政策研究[D].上海:同济大学,2011.

[4]陈春琴.谈我国汽车消费市场的发展对策[J].商业时代,2007(15).

[5]夏凯旋,何明升.国外汽车共享服务的理论与实践[J].城市问题,2006,4:88-90.

汽车工业发展现状范文2

作为深圳市陆地方舟新能源电动车集团有限公司战略规划总经理,刘晓静受邀出席了2014年11月17日举行的“中国高新技术论坛”,并进行了“新能源汽车技术发展现状及未来趋势”的主旨演讲。

刘晓静针对新能源汽车技术发展现状及未来趋势进行的演说,获得国内外嘉宾的关注,他代表陆地方舟对新能源汽车走入人们的生活和今后在人们生活中处于的地位,以及新能源汽车技术发展趋势及电动汽车普及对人们有着不同寻常的意义发表了独到的见解。

私家车新能源化

据悉,2014年7月9日,国务院总理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时,决定自2014年9月1日至2017年底,对获得许可在中国境内销售(包括进口)的纯电动以及符合条件的插电式(含增程式)混合动力、燃料电池三类新能源汽车,免征车辆购置税。会议还指出,有关部门要抓紧制定公布车型目录。让更多人选择绿色出行,为可持续发展增添能量。

刘晓静认为,无论从新能源汽车企业角度还是从政府的角度,都对新能源汽车能早日完成使命取代传统汽车寄予厚望。

另外,“私家车日趋新能源化也日益成为当前市场正在发展的重要标志。”刘晓静指出,新能源纯电动车最先投入使用的是由政府扶持的公共交通,而陆地方舟研发的新能源汽车技术以及新能源汽车产品,均达到或超过国家新能源汽车标准,进入公共交通,使人们的出行更加舒适、更加健康。《中国经济信息》记者在高交会“新能源汽车及车联网主题馆”中采访得知,陆地方舟纯电动大巴刷新了国内续航里程和内部乘坐空间的记录。

企业协同发展

汽车工业发展现状范文3

【关键词】汽车工业,发展趋势,节能环保,智能化

汽车从诞生以来至今已有一百多年的历史,虽然发展周期并不是很长,但其发展速度着实让人震惊。目前,汽车已经由最初的机械产生发展成为集先进科技、文艺艺术为一体的机电产品,其相应的制造方法也有了很大的改观。汽车工业的快速发展不仅依赖其自身科技的进一步提高,同时还受到经济、需求以及社会等方面因素的影响。汽车工业将走上怎样的发展道路,从节能环保、智能化等方面进行探讨。

1、节能环保

1.1低油耗汽车

自石油危机爆发以来,世界范围内的汽车行业都受到了一定的冲击,这和长期以来过分追求豪华型轿车而忽视了燃油经济性方面的研究息息相关。在此期间,日本依靠研制低能耗、高效率小型汽车,得到了世界多数用户的认可。随后,各个知名汽车厂家都在积极关注汽车能耗问题,并致力于研发自主节能技术。从汽车发动机角度讲,人们运用各类新型技术,比如电子燃油喷射技术(Electronic fuel injection,EFI)、可变配气相位技术(Variable gas phase,VTEC)等,并对发动机的动力、性能等进行了全面的改善,不仅降低了其能源消耗,还大幅提升了其使用寿命。从汽车车身设计角度讲,将达到最低风阻系数作为核心目标,从起初笨重的马车形式,经过了一系列的形式,直至发展到现今的楔型。楔型车身可以更好的满足各项使用需求,是迄今为止最为理想的设计成果。由此可见,汽车工业将在未来会运用到更多更新的科技,以此提升发动机工作效率,此外,车身造型也将得到进一步改善,在选材及架构运用上进行调整,从而达到降低能耗的根本目的。

1.2柴油汽车

与汽油发动机相比,柴油发动机具有十分明显的经济性,在相同运行条件下,柴油机可节省近四成能源。除此之外,柴油机的寿命与耐用性同样十分突出,无论是从可靠性还是经济性方面考虑,柴油机均有着显著的优势。在许多发达国家当中,柴油机总排放量显著低于汽油机。如今,欧美国家中的重型汽车已全面使用柴油机,九成以上的轻型车辆也已使用柴油机,欧美柴油汽车的实际产量占到总量的35%,还有一些国家甚至已经超过50%。尽管如此,柴油机依然存在加速性以及最大时速等方面上的缺陷,使其在我国并未得到广泛的关注,因此,应采取相应的措施,对其性能进行改进。但无论如何,柴油汽车必将在未来占据主要市场。

1.3新能源汽车

从能源角度讲,汽车油耗降低是有一定限度的,虽然柴油机在经济性方面具有优势,但其能源类型依旧难以撼动石头的地位。通过对全球能源的探索得知,石油储量相比于其他能源是最低的,有效使用年限仅剩30年。由此可以看出,内燃机势必会被依靠新能源的动力设备所替代。进入二十一世纪以来,欧美等发达国家就极大的增加了投资力度,推行新能源汽车的研制与开发。找到合理且有效的新型替代能源,正成为世界各地汽车领域的研究焦点问题之一。

2、高安全性与智能化

汽车工业是一项集机械、电子、能源利用等多种学科为一身的综合性产业,是科技水平的最终体现。现代汽车的研发需利用当前多种先进科技,可谓是新型技术的主要载体。在此背景下,汽车安全性以及智能化的水平将得到质的飞跃。

2.1高安全性。伴随汽车保有量的持续快速增长,使得交通意外逐渐成为世界关注的焦点问题。统计得知,仅2002年一年,我国交通管理部就接受处理了多达773137起交通事故,事故造成了大量的人员伤亡与直接间接经济损失。由此可以看出,切实提升汽车的安全性能是行业面临的主要问题之一。从上世纪八十年代开始,各类汽车主动、被动安全装置陆续推出、使用。对于汽车主动安全装置而言,先后推行使用了较为知名的汽车制动防抱死系统(anti-lock brake system,ABS)、电子制动力分配装置(Electric Brake-force Distribution,EBD)以及制动辅助系统(Brake assist System,BAS)等。对于汽车主动安全装置而言,先后推行使用了汽车安全带、汽车安全气囊等,此外在乘坐舱等方面也采取了相应的设计理念,着重考虑其碰撞能力的有效吸收,比如近几年常见的防撞门柱及吸能方向盘等。如今,在汽车安全性方面,应该注重事故的预防与各类主动安全防护,并切实加强智能交通系统方面的研究。

2.2智能化。自上世纪五十年代开始,人们将电子管收音机设置在汽车当中,以此引领了电子化汽车的全面发展。就目前为止,各种电子产品总成本占总量的10%-30%,尤其是计算机的全面运用,着实为汽车工业创建了全新的格局。如今将微电脑作为基础的控制系统已经覆盖到了汽车内部的所有系统当中,比如动力牵引、行驶状态以及车身稳定等控制系统。

汽车工业在未来必将实现集多种先进技术为一身的目标,进而创作出一个具有极高环境认知、多功能辅助驾驶、超强安全保障等功能的智能化、电子化、自动化汽车。智能化不仅是汽车重要的发展趋势之一,同时也是汽车工业发展的全新动力。

结束语:综上所述,在资源短缺、污染严重、环境恶劣、交通事故多发的现实社会当中,面对着需求多样化、市场个性化的发展局势,汽车作为一种最常见也是最实用的交通运输工具,其发展必须符合当今主流,从能源消耗到外形设计,再由新能源到智能化,汽车的改变从未停止,正因如此,汽车工业的各项技术水平均得到了大幅的提升,相信在不懈努力之下,新一代的高智能化、安全性的电动新能源汽车终将成为现实。

参考文献:

[1]刘平,李振涛,张忠. 未来汽车发展趋势[J]. 客车技术与研究,2006,06:5-7.

[2]杨丽华,张景坤,林革. 21世纪汽车发展趋势[J]. 汽车技术,2000,04:1-3.

汽车工业发展现状范文4

【关键词】 微型车;性能;预测

一、引言

微型汽车包括微型轿车、微型客车、微型货车。是我国汽车产品的主要车型之一,在全年的产销量中,三分天下有其一。它在汽车行业的比重已增加到31.65%,并已初步形成了长安、天津汽车、昌河、柳州五菱和哈飞五大微型汽车企业。这五家汽车的生产集中度超过了90%,且发展势头很好(表1)。

二、我国主要微型车企业发展现状对比分析

在微型车市场上:第一阵营由上汽通用五菱、长安汽车、哈飞等三家组成;第二阵营由东风小康,昌河、一汽佳宝等公司组成;第三阵营则由新进入的奇瑞、海南马自达和重庆力帆等组成。这些微型车厂家的产品在技术上相互借鉴,但各有特色,现选取3家有代表性的企业做个比较(表2)。

目前,我国微型车市场竞争特点主要有:(1)上汽通用五菱优势继续扩大。上汽通用五菱在2005、2006、2007继续高速增长的情况下,依旧保持强势增长速度;(2)后起之秀东风小霸王不断超越。在2007年超过一汽佳宝和昌河,位居国内微型车行业排名的第四位,销售增长幅度超过上汽五菱,位居国内微型车之首;(3)长安微型车市场销售呈现止跌回升势头,这是得益于新推出的长安之星二代为提升销量起了一定作用; (4)传统主流微型车哈飞、一汽佳宝和昌河,尽管在新推出以及价格策略方面都有所动作,但依然未能走出低迷。

三、中国发展微型车的优势

1.影响微型车市场的主要因素

(1)公路建设对微型车的影响。汽车行业的发展与公路的建设息息相关,近十几年来,我国公路建设速度加快,尤其是中心城市间高速公路相继开通,为汽车工业发展创造了新的空间。今后相当长一段时间内公路不会成为制约汽车工业发展的主要因素。

(2)城市建设对微型车的影响。私人购车的比重大幅提高,中国从2002年开始,私人购车的比重已超过70%。农村城市化建设、乡镇企业的发展、农民收入的不断提高为微型车及小型车提供了快速发展的市场空间。

(3)新农村建设对微型车的影响。2007年国家对农村投资加快,农村经济持续升温,基础设施的加快,农村道路的硬化,从而加快了农用车的步伐。随着微型制造工艺及水平逐渐向轻卡靠拢,微卡的安全、舒适、可靠性、经济性和承载能力得到大幅提高,进一步代替了部分低吨位的轻卡。同时乡村旅游的发展,使微型客车有了更大的市场空间。

2.微型车发展的优势

(1)节能、环保优势突出。科学家曾经做过计算,如果以1升排量的微型车油耗为100%的话,那么排量2升的油耗就为138%。假设我国多生产100万辆微型车,每年即可以节约石油320万吨;再假设2010年我国微型车占汽车总量的比率达到25%,就可节约石油400万吨。当这一比率达到50%时,就能节油1200万吨,相当于我国一个大油田的年产量。对于能源需求庞大,石油储备有限的中国来说,大力发展微型乘用车是完全符合国情的。

(2)中国经济的发展状况。我国经济发展现状给微型乘用车的发展创造良好平台。据统计,目前中国大约有3.48亿户家庭,其中年收入超过3万元的农村家庭就达180万户,这些家庭已基本具备了购买汽车的经济条件,且这些农村和中小城镇人口,居住较分散,最迫切需要交通工具来解决生产流通和生活问题。我国近年来经济一直呈上升的发展态势,国民经济的显著增长为我国微型乘用车的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

我们通过相关分析探求了国民经济增长与微型乘用车市场销售的关系,得出了以下结论:GDP增长与微型乘用车销售量的线性相关系数为0.940,在显著性水平为0.01时,通过统计检验,说明二者之间存在较强的正相关关

系。可以预测,我国微型乘用车还有巨大的市场前景。

四、我国微型车发展趋势

1.微型车汽车企业将加快国际化进程

随着国内各微型车厂家产能的夸张,竞争的加剧,各微型车厂将目标市场转向了国际市场。目前在国外市场出口第三世界国家的微型车量也会有较大增长空间,东风渝安去年出口量大约占到总量的15%,今年将占到20%(生产10万辆,出口2万辆),预计随着企业的发展,出口所占的比例将进一步加大。

2.新能源微型汽车将会得到发展

随着国际油价的持续走高和环保要求的升级,新能源微型车以其低消耗,低污染越来越受到厂家的青睐。目前长安公司已开发出来天然气微型车,相信在不久的将来,氢能源微型车、电动微型车等其他新能源微型车将会占据较大市场前景。

3.整车性能进一步提升

(1)安全性。目前市面上的微型车几乎都没有配安全气囊,制动形式大多数为前盘后鼓式。随着国家对乘用车安全性能要求的提高,微型车的安全性大大提高,安全气囊、前后盘式制动、ABS(防抱制动系统)和EBD(电子制动力分配系统)等系统将会在微型车上体现。

(2)动力性。目前微型车发动机功率在38KW~65KW,最高车速一般为100~120km/h。随着城乡道路的发展及发动机性能的提升,微型车的最高车速将会达到140km/h左右。

(3)舒适性。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卫星车的舒适性要求更高,如真皮座椅、自动空调、中央门锁、电动门窗、CD和天窗等装备将会应用到微型车上。

参考文献

[1]龙夫.汽车市场现状与发展趋势.车与安全[J].2007(9)

汽车工业发展现状范文5

一、问题的提出

尽管2002、2003年我国钢铁产量连创世界新高,达到1.82亿吨和2.1亿吨,增速分别为18.9%和19.7%,但钢材需求旺盛,大部分钢材品种价格自2002年下半年以来,基本上呈持续上升的趋势,甚至有些钢材品种(如镀锌版、冷轧薄板、彩涂板、中厚板等)一周内两次上调价格。

钢铁工业的高增长与赢利大增,引来各种资本对钢铁产业的投资一浪高过一浪。除了钢铁企业扩大产能外,一些民营企业、外资企业和钢铁工业系统以外的企业纷纷进入钢铁生产领域。据初步统计,仅国内民营资本在建和拟建的钢铁能力合计在5000万吨左右。一般新建钢铁企业起步规模多在500万吨左右,有的新建企业甚至提出了达到1000万吨的目标。这种对钢铁工业投资热的出现,引起了各方面的广泛关注。对于“中国到底需要多少钢”这一问题的讨论,专家们见仁见智,各抒己见。有人认为,“我国将在2030年前后实现工业化,那时,钢产量和消费量将达到饱和”,按此推论,钢铁工业在钢铁产量上还有很大发展空间;有人认为,“钢铁工业大发展是情理之中,起码到2006年之前应是钢铁工业发展的黄金时期”;也有专家建议,我国的钢铁工业应控制在1.8亿吨规模,如果个别时期总量不足,可以通过进口普通钢材解决。

对未来钢铁工业发展规模的判断,既影响到钢铁工业自身的投资与发展,也影响到诸多上下游产业以至国民经济全局。因此,认真分析研究我国钢铁工业发展的合理规模是十分必要的。

二、影响我国钢铁工业发展规模的主要因素

我国钢铁工业的发展规模取决于钢铁市场需求规模,归根到底取决于国民经济发展的需要。因此,有必要对影响钢铁需求的有利条件与制约因素进行分析。

(一)有利条件

1、世界制造业向中国转移的步伐加快

目前,发达国家和新兴工业国家向我国转移石化、钢铁、汽车、有色金属、装备制造、船舶、纺织等制造业的步伐日益加快。同时,我国各地区承接与吸收这种产业转移的积极性空前高涨,纷纷出台优惠政策吸引外商投资。因此,新一轮以重化工业为主导的制造业转移,将对以钢铁为主的原材料工业以及装备制造业产生较大的刺激和市场拉动。

2、中国经济持续快速增长

钢铁产业与国民经济发展存在密切关联性。国际上发达国家经济发展的实践表明,在国内生产总值保持4%以上的增长速度时,钢铁消费需求与国民经济增长具有明显的正相关性。我国钢产量从1996年的1亿吨增加到2002年的1.82亿吨,消费量从1996年的0.97亿吨增加到2002年的1.92亿吨,这与此期间我国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增长密不可分。未来我国经济仍将保持强劲增长的势头,因而对钢铁的需求仍会有所上升。

3、部分下游产业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

目前,我国钢材消费需求的重点领域是第二产业,其中工业对钢材的消费需求约占35%。未来相当一个时期内,部分下游产业将保持快速增长,构成钢铁市场需求的主体。

(1)汽车工业。近两年来,我国汽车工业快速增长,2002、2003年汽车产销量增速都超过30%。汽车工业已经成为拉动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产业之一。今后相当一段时期(10―15年),我国汽车工业保持快速增长是可预期的。

首先,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为今后我国经济发展提供了新的发展信心与动力,从而为汽车工业的较快发展创造了良好的宏观环境。

其次,消费结构升级为汽车工业发展开辟了广阔的市场空间。目前,我国城镇居民消费基本跨过了以家电为代表的千元级商品,消费热点正在转向汽车、住房等万元、十万元级商品。

再次,私人购车市场的形成为汽车工业快速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汽车工业的发展已转到主要依靠私人购车消费扩张的新阶段。

随着我国汽车工业的快速发展,对钢材的需求将保持稳步、快速增长的态势。假定今后我国汽车生产量等同于市场需求量,根据2005、2010年我国汽车需求总量和现有的汽车用钢材单耗水平,同时考虑到整车配套和保有车用钢材,以及汽车生产企业与研究机构科研用钢等因素,汽车工业用钢的市场需求如下:

2005年,汽车工业的钢材需求总量为1100―1250万吨,其中薄板带为500―580万吨,优质型材为300―330万吨,中板为200―230万吨;

2010年,汽车工业的钢材需求总量为1678―1945万吨,其中薄板带为860―1000万吨,优质型材为420―480万吨,中板为270―320万吨。

(2)机械工业。机械工业是国民经济重要的装备工业,肩负着为国民经济各部门提供先进适用技术设备和成套装备的重任,也关乎今后我国产业结构调整与升级乃至国民经济整体素质的提高。我国机械工业中,机床、重型机械、工程机械制造业以及大型电力、石化成套设备制造业等行业的发展更为迅速。因此,未来机械工业具有较大的发展潜力,其对钢材的需求与钢材消费量呈逐年上升趋势。

2002年机械工业钢材消费量达到2482.3万吨。预计2005年机械工业对钢材需求量将达到3627.5万吨,2010年的需求量约为5000万吨左右。从未来需求品种看,对中厚板、优质钢型材、钢管等品种的需求将保持较高的增长速度。

(3)石油工业。首先,从国家安全和经济安全角度考虑,石油工业必须保持稳定发展。我国作为一个发展中大国,其社会经济发展离不开稳定可靠的能源供应。随着国际环境不稳定因素增加,我国石油进口的安全性、稳定性也受到严重挑战,因此,今后除了实行国家石油储备战略外,必须增加石油、天然气勘探与开采力度,保持国内石油工业稳定发展。其次,石油工业发展具有巨大的市场需求。综观我国各个产业发展现状,在其他产业发展普遍面临市场制约的大背景下,石油工业成为极少数几个存在市场供应短缺的产业之一。随着我国社会经济发展与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能源消费结构将进一步升级,全社会汽车保有量将大幅度增加,因此,对石油、天然气的消费需求仍将稳步攀升。

我国石油工业用钢中钢材消费量最大的品种是油井管和管线管两种。预计2005、2010年油井管消费需求总量分别为105―115万吨和110―120万吨;从2003年到2010年,平均每年需要管线钢360―370万吨;此外,国家战略石油储备体系建设需消费60―70万吨钢材。

(4)船舶工业。未来相当一段时期内,我国船舶工业仍处于快速成长期。根据我国船舶工业“十五”发展规划,到2005年,我国造船能力扩大到850―900万载重吨(按国际统计口径),年造船总量达到650万载重吨以上,船舶出口500万载重吨,占世界市场份额的16%以上;到2010年,船舶工业综合实力进入世界船舶工业强国行列,世界市场份额达到30%以上,形成与日本、韩国“三分天下”的世界造船格局。船舶工业用钢主要包括板材、型材和管材,其中又以中厚板材为主。船舶工业的持续快速发展将带来船舶工业钢材消费量的较大幅度增加,预计2005、2010年船舶工业用钢需求量将分别达到380万吨和510万吨。

(二)制约因素

1、我国产业结构调整与优化升级

产业结构优化与升级,既是今后相当一段时期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重点,也是提高我国经济整体素质和保持持续快速增长的必然选择。未来我国产业结构的变化趋势,必然导致GDP与钢铁消费量弹性系数呈现不断下降的态势,从而制约钢铁需求增长速度。

2、固定资产投资力度与结构将发生改变

从1998年开始,我国实行以扩大内需为主的积极财政政策,建设国债资金拉动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快速增长,固定资产投资对GDP的贡献率一直维持在高水平,2002年投资对GDP的贡献率达到50%。而固定资产投资中,用于基础设施建设、房地产与住宅建筑业等钢铁消耗量大的产业的投资比例很大。以房地产业开发投资为例,2000―2002年,其投资增长速度保持在21%以上,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比例分别为15.1%、16.9%和17.9%。大规模固定资产投资以及偏重基础设施建设、房地产与住宅建筑业的投资结构是导致近几年钢铁消费需求大幅增加的重要原因。

由于我国目前固定资产投资对GDP的贡献率一直维持在高水平,今后,尽管仍需扩大投资带动经济增长,但空间相对有限,投资增速将有所放缓,应主要通过提高消费在GDP中的比重来推动我国经济发展。从投资结构看,经过近几年对水利、交通(高速公路、机场、港口等)、城市基础设施等领域的大规模投资建设,基础设施供给能力大大提高;房地产业已经出现投资过热,写字楼、宾馆及商品住宅的空置率较高,房价开始从高位滑落。因此,未来一段时期,在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速有所减缓的同时,用于基础设施建设、房地产开发投资的比例也将下降,这在很大程度上会减少对钢铁的需求。

3、对钢铁材料的替代

钢铁作为重要的金属结构材料,是国民经济发展的物质基础,其主导地位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不可动摇。但是,为适应节能与环境保护的需要,在许多制造领域,铝及铝合金、镁及镁合金、工程塑料等轻量化结构材料替代钢铁的趋势愈益明显。美国、日本、德国等发达汽车工业国家,为了减轻汽车自重,降低燃油消耗,已逐步在部分汽车零部件上用铝合金、镁合金、工程塑料取代钢材,如汽车轮毂、座椅骨架、防护板、前门及后门等。在船舶和其他一些机械设备,用轻型结构材料替代钢材的趋势也开始形成。尽管对钢铁材料的替代是局部的、渐进的,但也会在一定程度上降低某一产业以至国民经济发展对钢铁的消耗强度,在等量产品、产值上减少钢铁需求。

4、技术进步与钢铁产品性能提高

在我国走新型工业化道路过程中,减低资源、原材料消耗是一项重要内容,同时,减少单位产品物耗、降低成本也是企业在市场经济环境下争取竞争优势的自觉行为。随着技术进步,单位产品的钢铁消耗将不断降低。另一方面,随着新技术、新工艺的采用,钢铁产品的强度将不断提高,性能也会得到改进,生产同样的产品,其钢铁消耗量将逐渐减少。因此,科技进步与创新将成为减少钢铁需求上升的重要因素。

三、2005、2010年我国钢铁需求总量分析

运用钢材消费增长率与国内生产总值(GDP)增长率相关趋势外推法,对2005、2010年我国钢材需求总量进行预测。1986―2002年,我国GDP(按可比价格计算)年均增长率为9.75%,其间钢材消费年均增长率为9.32%。尽管在这期间,各年份的GDP增长率、钢材消费增长率出现了较大波动,但从长期趋势看,GDP增长率与钢材消费增长率具有较强的正相关性。

在2003―2010年间,我国GDP年均增长率设定为7.2%,低于1986―2002年经济增长速度,相应的钢材消费增长率也将有所下降,其增长率变化区间应在5%―7%。以2002年钢材消费量(19622万吨)为基数,按5%、6%、7%的钢材消费增长率计算,2005年钢材需求量分别是22715、23300、24038万吨,2010年钢材需求量分别为28991、31274、33714万吨。

从未来影响我国钢铁需求的有利因素与制约因素分析,制约钢铁需求快速增长的因素将起到主导作用。因此,我们认为,2003―2010年钢材消费增长率取中间值(6%)是较为正常合理的,2005、2010年的钢材需求量分别为2.33亿吨和3.12亿吨左右。

四、主要结论

(一)我国钢铁工业发展规模仍有市场空间

在我国这样一个发展中大国,工业化任务远未完成,达到钢铁需求饱和还有相当长一段时间,2005、2010年的钢材需求量仍然有较大幅度增加,分别为2.33亿吨和3.12亿吨左右。考虑到进口品种结构调剂与钢铁综合成材率,2005、2010年我国钢铁工业生产规模保持在2.3亿吨和3.1亿吨较为合理。因此,相对2002年我国1.82亿吨的钢铁产量,我国钢铁工业仍具有一定的发展空间。

(二)近两年钢铁产业投资过快、产能过剩将难以避免

近年来,民营企业、外资企业和钢铁工业系统以外的企业纷纷进入钢铁生产领域,一些地方和企业的投资基本上处于失控状态,仅2003年上半年,钢铁产业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就增长了133.8%。据有关资料,到2005年,我国高炉生铁产能将达到3.13亿吨,比2003年的产能增长近50%;钢的生产能力将达3.66亿吨,比2003年的产能增长47.8%。在短时期内对钢铁产业的集中投资,显然脱离了市场需求的增长,将不可避免地出现阶段性供过于求。

(三)加强和改善政府对钢铁工业的宏观调控机制,保持钢铁工业持续发展

汽车工业发展现状范文6

第五届广州汽车展的主题定为“与世界同步,为生活加速”,寓意本届车展将致力于全面展示当今国际汽车工业的新产品、新技术、新概念,体现世界汽车工业的发展现状和趋势,让社会各界人士欢聚一堂,共同领略当今汽车工业发展的新成果,畅享汽车盛会带给群众生活的欢愉!预计展位面积达95000平方米,与首届相比增长90%。计划动用目前亚洲最大、世界第二的广州国际会议展览中心9个展馆作为展示厅,继续分区展示乘用车、商用车、零部件和用品,还将首次引入改装车企业参展,丰富车展内涵,体现汽车生活风尚。主办单位的招展工作于今年11月正式启动。

“高品位、国际化、综合性”是广州国际汽车展一直坚持的定位与追求。以“承载梦想,畅想生活”为主题的第四届广州车展,仅在短短四年间,展位面积即从50000平方米跃升到88000平方米,参展商由以日系汽车厂家一支独秀到国内外汽车品牌百花齐放,概念车、新车从无到有,参展车种数量成倍增长。

第四届广州车展按照专业规划分为乘用车、商用车、汽车零部件、汽车用品4大展区,展出面积达88000平方米。其中乘用车展区58000平方米,商用车展区10000平方米,汽车零部件展区及用品展区20000平方米。来自20个国家和地区的386家企业参加了展出。第四届广州车展的最大特点是:一直以来为部分舆论所诟病的所谓“日系车一支独大”的局面不复存在,欧美厂商的参展规模已丝毫不落下风,广州汽车展国际性的品质已日趋成熟。在乘用车展区,德国大众携一汽大众及上海大众在近2500平方米的展位上展出其全系车型;上海通用、长安福特、德国奥迪、东风标致等品牌也纷纷以高规格参展;丰田、广州本田、日产&东风日产、起亚&东风悦达起亚、现代&北京现代、斯巴鲁等日韩企业继续以国际A级车展的规格高调参加。此外,世界著名顶级豪华车品牌云集,特别规划的顶级车展区仍旧是本届车展的一大亮点;国内合资及自主品牌企业也不甘示弱,携其最新产品展示自己的风采。共计有485款经典名车、最新靓车亮相本届车展,其中概念车15辆、海内外最新车型68款、进口车96辆。

在商用车展区,来自日本的日野汽车以高规格第一次参加广州汽车展;国内行业巨头东风商用车、福田汽车、重汽集团等也在本届车展上大展拳脚;作为东道主的广汽集团更是当仁不让,携旗下的商用车品牌广州五十铃、羊城、骏威向来自国内外的观众展示了广州商用车工业的实力。

在汽车零部件展区和汽车用品展区,汇聚了327家国内外的知名厂家。世界知名的德国博世、日本电装、阿尔派等一如既往的大力支持广州汽车展;世界轮胎行业巨鳄住友橡胶和韩泰轮胎首次将广州汽车展作为开拓中国市场的重要平台;中国零部件企业100强之一的信义玻璃,台湾中石油和广汽零部件集团等厂家也展示了其最新科技及产品。